闲读庄子

@zhilishu9 2018-11-30 07:45:30
《堂吉诃德》与《名利场》
为了找到与庄子有关的一本书,翻遍了有书的地方,都没有找到,却看到压在橱柜底部的《堂吉诃德》和《名利场》,久违了,于是选读一些章节。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著,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签的购书日是甲子年五月,甲子年,公历1984年。
提到《堂吉诃德》,想到当年儿子女儿读书情况。儿子特喜欢读《堂吉诃德》,女儿可能每读。喜欢文学作品的儿子却考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
-----------------------------
《堂吉诃德》插图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2-22 07:31:38 +0800 CST  
《堂吉诃德》插图


堂吉诃德与桑丘的坐骑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2-22 07:34:19 +0800 CST  

庄子笔下的猪 (二)

庄子的《人间世》论述的是在乱世怎样才能远离祸患得以全身的问题。

以不材为大材,以无用为大用,有着积极意义。其强调的是个材字、用字。

《人间世》及《大宗师》,除了提出“心斋”“坐忘”外,还提出了散木散人之说,这对在金钱社会生活的人们如何加强抵御外物侵袭是有借鉴意义的。

在特定情势下,这句话不可不听:“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句设喻说理,生动活泼,简洁明快,读来洒然飒然!

于此之外,我们还不能忘掉《人间世》的是那句话:“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

在用人、用牛、用猪的祭祀中,古人很讲究,有严格的标准,大都以貌取之,于是乎不符合标准的倒可以生存下来。丑陋的不符合标准的较之于同类,这是有用还是无用?

能够全身能够生存下来的豘豚,是因为亢鼻而已,是因为品相窳劣不符合要求而已,正因如此才得以无用而终其成为大用。豚之亢鼻者没有被抛到河里祭神,活下来了,仅就生死祭祀这件事来说,鼻孔上翻的品相窳劣的好呢还是不好呢?

庄子笔下的猪,当然不无揶揄,不无嘲讽。是否在揶揄暗讽那些靠着胁肩谄笑靠着品相姿色而穷奢极欲盛气凌人的人,尚不可考。

庄子曾在《逍遥游》、《人间世》中用树木来比况,在《列御寇》以牺牛来比况,在《秋水》以神龟来比况,这些设喻人们都很熟悉,而对“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这一句大概还不熟悉,今年是亥猪年,所以记下来。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2-25 07:26:13 +0800 CST  
今天在光明网读到一篇文章,转载如下


首页>学术频道>人文>正文
庄子如何用“机”释道
2018-07-24 09:49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东华大学 杨小明、任春光
提要:孔子的历史观与老庄并无二致,不然也就没有“礼崩乐坏”的悲叹了。只是孔子竭力以“仁义”之道去变革风气;老庄则认为“仁义”既是社会衰微的结果,也是历史退步的渊薮,从而主张回归“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我们为孔子的执着感动,也为庄子的智慧而叹服。庄子认为,只有认知了“机”、把握住“道”,人才能摆脱“必然王国”的束缚,迈向“自由王国”的彼岸。为此,庄子创作了庖丁解牛、繴偻承蜩、吕梁丈夫等汪洋恣意的寓言故事,并由此诞生了“游刃有余”、“善游忘水”、“不徐不疾”、“得心应手”等脍炙人口的成语
酷暑时节、西子湖畔,“神机妙算:世界织机与织造艺术”正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展出。前言开篇即引中国科技史权威李约瑟的话说:“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机不只是指织机,而且指机智以及智慧。”
飞机、手机、计算机,机遇、机智、占先机,机要秘书、机关部处、机密文件,相机行事、随机应变、神机妙算……我们每天都在说“机”、用“机”,但“机”的源流和内涵似乎早已淡出公众的视野。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将“机”解读为纺织机。它有别于西方码头的起重机,被视为中国农桑文明与西方商业文明差异的具体体现。但也有观点提出,“机”最早应指“弩机”。在功用上,“机”更是特指控制驽、弓等发射的机关。
机械可以节省人工,却容易让人做事取巧
机,曾经是中国古人仰望星空、内省道德的一个独特视角。庄子就特别重视其中的科技与社会隐喻,并分别借助寓言、重言和卮言的写作风格来三窥于“道”。
在《天地》中,有这样一则寓言:话说子贡出使楚国返回晋国,途经汉水南岸,偶遇一位老者正在浇灌菜园。只见老者挖通地道,抱起陶瓮,下到井口,灌满井水,再抱着陶瓮颤巍巍地将水倒到地沟缝里。子贡上去边帮忙边建议:“我给您推荐一种机械,一天可以浇百区之田,又省力又高效。”老者不解,仰头问道:“有何见教?”子贡扬声说:“将木头凿成汲水的机械,后重前轻,一俯一仰,抽水上来,哗啦流淌。这就是桔槔。”
子贡出于好心,未曾料到招来一顿教训。老者先是愤怒,随后笑道:“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在老者看来,子贡是在给自己挖坑:机械可以节省人工,却是让人做事取巧。取巧耍滑形成习惯,内心就会不再纯洁。内心不再纯洁无邪,就会心浮气躁不安。空明的心充满浮躁,就不能再感知大道。
从“机械”到“机事”,从“机事”到“机心”,从“机心存胸”到“纯白不备”,从“纯白不备”到“神生不定”,从“神生不定”到“道之不载”……层层递进,一气呵成。一句话,机巧让人迷失天性。
老者一席话,让能言善辩的子贡惭愧无比、低头不语。走出30里外,方才恢复常态。老者的话,彻底颠覆了子贡的三观。在他心中,天下只有老师孔子一位圣人,未曾想到浇菜园子的老者一点也不差。孔子常训导:出力小而功效大,才是圣人之道。这位老者却说出了完全相反的道理。本就聪明的子贡,很快有了新的感悟:“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这段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的警句,既是对其师说教的反叛,也是对老者教诲的反思。
园圃老者认为保全精神就是保全道德,远离机巧、返璞归真才能真正成就大道。不然,个个心浮气躁,都会去钻营投机,不肯踏实做事。在庄子的理念里,上古时期,君王虽在位,却无心治世,效法天道,无为而治,百姓也淳朴率真,于是天下承平;及至黄帝以后,有为而治,并以仁爱、忠义规诫百姓,奸猾之习大兴,社会堕落不已。对“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仁义”,庄子更是认为这是环境恶化后的无奈之举,艰难困顿不说,还难以为继,“不如相忘于江湖”,即回归自然之中,鱼儿自然会忘掉脆弱以及虚伪的“仁义”。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2-27 07:32:44 +0800 CST  

庄子如何用“机”释道
作者:东华大学 杨小明、任春光

2018-07-24 09:49 来源:解放日报

(接上页)所以,庄子认为,“仁义”不过是统治者借圣人之名强加于民的“心网”。他大声疾呼:“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进而主张“绝圣弃智”、“使民不争”。
与这则寓言相呼应,孔子的理念是正因为天下无道,才想以我之道去变革天下之无道。如果天下有道,也就用不着我去劳神费心、东奔西走了。看来,孔子的历史观与老庄并无二致,不然也就没有“礼崩乐坏”的悲叹了。只是孔子竭力以“仁义”之道去变革风气;老庄则认为“仁义”既是社会衰微的结果,也是历史退步的渊薮,从而主张回归“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我们为孔子的执着感动,也为庄子的智慧而叹服。
祛除精神上的外在累赘,才能得心应手、通达于道
庄子认为“机械”、“机事”会生“机心”,使人“纯白不备”、“神生不定”,以至“道之不载”。这是否表明庄子反对人们去认知和把握“机”呢?
《天运篇》里,庄子用重言即重述和援引的形式,虚拟了“有人”与卜者巫咸祒的对话:“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彷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
数行之间,14个问题,句句精绝。特别是5个“乎”,想象瑰奇、哲理深刻,比之后来屈原的《天问》精简许多、生动许多。特别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一语,点破天地运行、万物变化一定有“机”在背后起作用。这里,“机”就等同于庄子心中的“道”,有规律和法则之意。
事实上,庄子非但不反对领悟和驾驭“机”,而且认为只有认知了“机”、把握住“道”,人才能摆脱“必然王国”的束缚,迈向“自由王国”的彼岸,才能优游地生、快意地活,才能自由翱翔、纵情歌唱,“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这很有点康德为自然界立法的味道了。为此,庄子创作了庖丁解牛、痀偻承蜩、吕梁丈夫、削木为鐻以及津人操舟、轮扁斫轮等汪洋恣意的寓言故事,并由此诞生了“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善游忘水”、“不徐不疾”、“得心应手”等脍炙人口的成语。
这些寓言故事,进一步解答了认知、把握“机”(得道)的要领——纯白之心、虚静之道,以及路径——持恒生质变、忘物而无我、自在又逍遥。
一个叫丁的庖工解牛不下数千头,“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得解牛之道的庖工,将艰辛的劳作变成一种艺术、一种快乐,手触、肩靠、脚踩、膝顶,哗哗作响、纹丝不乱,活脱脱就像踏着古乐节奏的一场舞蹈秀。
每年五、六月间,驼背老人都要用竿头顶迭丸的方法苦练捕蝉本领。捕蝉时,老人心无旁骛,眼中只有蝉的翅膀,用竿粘蝉就像捡一样。孔子不由赞叹:“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得粘蝉之道的老人从容而自信,何为而不得?
对于生于水、长于水的吕梁男子来说,水是习性、本能和生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顺着水的流势出发、顺着水的性质起伏;“从水之道,而不为私”,激流险滩,畅游无阻,“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完全是一种顺应自然的本能行为。得游水之道的男子是快乐潇洒的,“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
一名叫庆的木匠在用木头制作钟鼓之前,一定要斋戒七天,去除功名利禄、是非美恶之心,最终忘却自己的四肢形体,达到忘物而无我之境。其间,排除外界纷扰,专注于工艺;然后,入山林,观天性,以天合天,择取外形、质地与钟鼓之声最和谐、最共鸣的木材。由此,钟鼓之声才能鬼神皆惊。
此外,津人操舟,说明忘水无我,即祛除精神上的外在累赘;轮扁斫轮,说明不疾不徐才能得心应手,“有数存焉”才能通达于道。
通过这些寓言故事,庄子生动阐释了只有忘物无我、无欲无为,才能“依乎天理”、顺应自然,才能认知和掌控“机”,进而无惧无忧、超越生死,实现养生悠游、自在逍遥的得道人生。所以,庄子“机缄而不得已”的自然观及其得道之法,正是“机巧忘夫人心”人生观的有机展开。
[责任编辑:秦超]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2-27 07:38:15 +0800 CST  

庄子如何用“机”释道
作者:东华大学 杨小明、任春光

2018-07-24 09:49 来源:解放日报

(接上页)  由载道、得道进而顺道,实现个性张扬与人性解放
以无“机”之心领悟和把握“机”,可以获得生命的力量和精神的解放。这个力量是和平、仁爱的,这种自信是宽容、利他的。它很趣味、很辩证,是一个大智慧。
《至乐篇》中,庄子以卮言即直抒胸臆的风格将上述思想形象化了。有学者提出,庄子试图“把一切生物都排成一本族谱,从极下等的微生生物到最高等的人,一步一步地进化”。其中,有着“见微知著”、“用小制大”的方法论根底。
种子里有微小而奇妙的胚芽,经水滋润变成水草,生在水土间长成青苔,生在土堆变成车前草,车前草遇到粪土变成乌足草,乌足草的根化为金龟子,乌足草的叶化为蝴蝶……羊奚草和不长笋的老竹结合,老竹又生出竹根虫,竹根虫生出豹子,豹子生出马,马生出人,而人又回到化生万物的造化之中。由此,庄子描绘了一幅万物无不源自天地造化、无不返归天地造化的生动图像。
庄子的进化观不是自大、傲慢的,而是忘我、平等的。万物相禅,开端和终结有如首尾衔接的环,理不清次序。这是自然的均平之道。自然的均平,也是自然的差异。无论是“种有几”、“万物皆种”,还是“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不外乎“齐物”与“天均”。人虽然是天地万物进化的顶端,却也不能妄为、忘形。毕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人与万物平等共生、利益攸关,是一种普适、博大的生态情怀。后来,荀子在高喊“制天命而用之”之时,不忘“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以实现“不夭其生,不绝其长”的可持续发展。
庄子说“种有几,得水则为?”,还有一层更深的寓意,即生命的进化是从水开始,也由水开启。这样,由进化而来的世界自然具有水的韵味和品格。水,是老庄偏爱甚至崇拜的。上善若水,水有至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滴石穿又天下莫强。顺应自然、忘物无为是水的本性。由此,生命伦理、生态哲学也要以水为宗,实现天人合一。
庄子是伟大的,他以无“机”之心领悟到“机”、把握住“机”,直觉地认识到生物的进化。但在精神态度上,庄子又是反人类中心主义的,对天地万物生出道德上的普遍关怀,敬畏之、友爱之、呵护之、赞美之。他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自然具有真善美圣的品格,寄托了庄子的求知、悟道、审美和人格理想。
19世纪,法国博物学家法布尔从杂草荒石中捧出一部《昆虫记》,影响了全世界。他说:“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恐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是研究本能和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是探究生命。”
2300年前的庄子,同样为生命放声歌唱、为自然鼓满生机。虽然对动物有喜欢、有嘲笑,但庄子无恶意,而更多亲切、平等的感情。庄子有一个广阔而繁盛的动物世界,既有鲲鹏,也有鸠雀;既有虎豹狼,也有牛龟蛇;既有螳螂、井蛙,也有蝉蝶、豕虱。他似乎喜欢独自漫游山泽林间,由于自小因出身流亡家族而缺乏邻居伙伴,故对林间百物更为知根知底、知性知情,信手拈来,喻理证道,恰切、灵动而又别有一番机趣。
总之,《庄子》一书中有三处专门说“机”,而且循着载道、得道和顺道的内在逻辑,环环相扣、浑然天成。一般认为,“道”是抽象的,“机”则具体很多、活泼很多。正是如此,庄子不仅用“机”释“道”,而且将“机”喻“道”,从而完成了“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的个性张扬和人性解放。
[责任编辑:秦超]
第1页 上一页 1 2 3 共3页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2-27 07:40:36 +0800 CST  




黑名单 | 举报 | 155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2)
messiyun: 2019-02-27 07:46:23 评论

请教一下,您最有古典文化发言权,应不应该把三坟五典简单说成是权术权谋?鄙视古代文化,这是绝对的数典忘祖和历史虚无主义。俺不懂周易,但简单说其是玄学合适不?张岱都穷毕生之力研读易经,评价很高——意深旨远。红楼梦也有易经身影
——————————————————
三坟五典是指三皇五帝时期的书籍,承载着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我们中华子孙要引以自豪。近现代以来,世界各国对《易》的研究十分活跃,社会科学(哲学、史学、文学、美学、文字学、音韵学)和自然科学(数、理、化、天文、医学、量子力学)诸多领域方兴未艾。这是有目共睹的。

玄学犹如玄风,是道家之学,是道家之风。严格地说《易》(周易)不是玄学。《易》是儒家十三经之首。玄学是魏晋时期(严格说起来,东晋时期已见端倪)的产物。魏晋时期,延及盛唐,《易》《老子》《庄子》风行天下,一些人为之作注,有的把儒家名教杂糅其中。经过作注的《周易》、《老子》、《庄子》已然被加入作注者的思想,应该说,玄学是在《易》《老子》《庄子》基础之上形成的。

我读晋书,曾写过学习笔记,写了一篇何晏、邓飏的故事;在《三马同食一槽之甘露之变》中也说过这一问题,《三马同食一槽之甘露之变)曾发在人民网强国博客。

提到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我们应加以礼赞。加以礼赞的原因是在于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提到古希腊古罗马上古文化,我个人认为,还没有中华民族上古文化那样灿烂辉煌。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是在埃及、亚洲西部(巴比伦)等国家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不就是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吗。

我很浅陋,我的见解可能不正确。一己之见耳。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2-27 16:55:44 +0800 CST  
@zhilishu9 2019-02-27 07:40:36
庄子如何用“机”释道
作者:东华大学 杨小明、任春光
2018-07-24 09:49 来源:解放日报
(接上页)  由载道、得道进而顺道,实现个性张扬与人性解放
以无“机”之心领悟和把握“机”,可以获得生命的力量和精神的解放。这个力量是和平、仁爱的,这种自信是宽容、利他的。它很趣味、很辩证,是一个大智慧。
《至乐篇》中,庄子以卮言即直抒胸臆的风格将上述思想形象化了。有学者提出,庄子试图“......
-----------------------------
东华大学杨小明、任春光的这篇文章对读《庄子》很有帮助,很值得一读。
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把内篇《大宗师》的那句“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那句话进行评述。以何为宗为师?《大宗师》论述的很详备和很深刻,而《天地》《天运》《至乐》诸篇,皆为引申者也。

清人刘凤苞认为“《大宗师》一篇,是庄子勘破生死关头”。

“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郭象作注曰“深根宁极,然后反一无欲”。

庄子笔下的机,机械,机缄,机事,机心,直至天机,一个“机”字,和天地运转和人生百态是无法割断的。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3-03 16:40:03 +0800 CST  

庄子笔下的猪

庄子在《德充符》中讲述孔子向叔山无趾道歉的故事后,接着讲述鲁哀公与孔子的讨论。在讨论中,孔子告诉鲁哀公:
“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豘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母亲死了,小猪们仍然在死去的母亲奶头上吮吸乳汁,一会儿觉得不对劲儿,再惊视他们的母亲,便都抛弃母亲惊慌而逃。

是什么原因要逃离母亲?庄子让孔子给与了答案。

“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母亲死了,再也不能抚爱她的孩子了,再也不能与儿女交流了。孩子们再也无法享受到母亲的爱抚了,再也得不到任何信息了,于是惊惧逃离。

精神消亡,才能与德行亦随之散失消亡,无作为可行,哪里还能互动。庄子是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明德充符的内涵。

庄子进而得到这样的结论:“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这句话是对“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深入论述。

为《庄子》做注者曰:“德充于内,应物于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遗其形骸也。”
猪妈妈死了,精神消亡了,这些母子门无法内外玄合,小猪们再也不能信若符命,于是逃离而去。《德充符》篇写了一些丑八怪,他笔下的体残形恶的这些人却是品德超众的人,其品貌不好但美德全备。如果美德不备,将是如何?小猪逃离母亲的故事给与了回答。

庄子对猪的写照,仅寥寥数语,小猪情态毕现矣。今年是亥猪年,又读庄子,是以为记。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3-09 07:29:24 +0800 CST  
读《咏庄子》

巨细同一马,物化无常归。修鲲解长鳞,鹏起片云飞。
抚翼搏积风,仰凌垂天翚。
——孙放《咏庄子》


庄子的思想理念,其主旨在《庄子》内篇,而内篇中是以《逍遥游》、《齐物论》两篇为核心。
《齐物论》有一句“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成玄英为其作疏曰“天地虽大,一指可以蔽之,万物虽多,一马可以理之”。
孙放同意成玄英的意见,并再次强调天地万物虽如此,但终归是变化无常;虽变化无常,亦归于一。
孙放以及其简练的文字说明庄子意旨,可见他对庄子用心之深,足知孙放玄学功底之厚。

此诗后四句是概述《逍遥游》,写作者对《逍遥游》的感受和理解》。《逍遥游》开篇即这样惊心动魄: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凭虚凌空,涵盖吞吐天地,这样的逍遥之境,孙放以诗的语言凝练但不缺乏形象地写了出来,同样见其功底。

魏晋的玄言诗,重在义理,很少见孙放这样以重在形象阐释精微的诗句。以鲲鹏之典入诗,而无隔膜雾障之嫌,读来很快活。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3-16 08:49:48 +0800 CST  

《庄子》中的虚静

庄子对中国文学贡献非常大。于是我想到庄子有关虚静的文字。

《天道》篇:“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
焉。”
“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道德之本也。”


《刻意》篇:“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故曰:‘夫恬
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本也。”



诗词比兴版块一些人开掐,真真假假一扫沉闷,我也很爱观战,因为生活有时让我寂寞无聊。然而开掐开得发展到异常来,我又担心卜筮大师管辂口中的鬼躁鬼幽四处撒下瘴疠来。

于是乎想到,开骂也好,开掐也好,养心也好,让自己和大家高兴一阵子就收好吧。不沉下心来写诗,一个个还来标榜自己,正是该学学创作中的虚静理论来。

把庄子的话写下来,自儆。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3-18 09:54:41 +0800 CST  
庄子笔下的猪 (四)

《徐无鬼》是讨论有关“性命之情”的。作者举出很多现一象来说明世人之可悲,并由此推导出所谓的“真人”形象。

徐无鬼凭着女商的引见,与魏武侯展开一番对话,读来很惬意。徐无鬼用相马相狗的言辞来让魏武侯开窍,他把狗分为下、中、上三等,把马分成国马天下马,讲的都是顺乎自然抱守真性的问道理。我们读过徐无鬼用狗用马与嗜欲满盈的魏武侯来喻理明事之后,再来读读那则“有暖姝者有濡需者有卷娄者”的文字,就会觉得更有新鲜感。

在《徐无鬼》篇,庄子把糊涂的世人分为三类,一类是暖姝者,一类是濡需者,一类是卷娄者。

所谓暖姝者,是“学一先生之言,则暖暖姝姝而私自说也,自以为足矣,而未知未始有物也”。注者曰:暖姝者,暖,柔貌;姝,妖貌。
靠着柔美,靠着美色,靠着能言会道,就高兴得不得了,却不知道未有万物之前已有大道存在。这样的人只顾沾沾自喜,却抛弃了大道,这就是暖姝者。

庄子把尧舜那样为天下万物奔劳者称谓卷娄者。那么,庄子是怎样写濡需者的呢?

作者用猪,用猪身上的虱子来说明观点,来说明攀附外物的结果。用藏进猪身上的群虱来说明濡需者的命运,很新颖。

作者把猪写得肮脏腌臜,而且在这肮脏腌臜的猪身上,生活着聚集着不可计数的虱子。肮脏的猪身处外能够藏垢纳污,为群虱提供了麇集之地,实在是脏之又脏,这是怎样一幅图景?

作者以虱子喻人,用生活在十分肮脏的猪身上的虱子来形容说明一些人的命运结局,庄子的褒贬之情可见矣。

摘录有关濡需者的文字如下:
“濡需者,豕虱是也,择疏鬣长毛,自以为广宫大囿,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此以域进,此以域退,此其所谓濡需者也。”
注者曰:“非夫通变邈世之才,而偷安乎一时之利者,皆豕虱者也。”

暖姝者和濡需者和卷娄者虽然都是被外物蒙蔽而背弃了性命之情,但三者结局不一样。濡需者比暖姝者卷娄者的结局更坏。濡需者选择了依附他人,而且依附的还是藏垢纳污的人,于是乎很快就像猪身上的虱子一样连同他所依附者一同被烧死。

庄子又一次写到猪,把猪写得那样不堪入目,而更加不堪入目的是豕虱。以猪的疏鬣长毛、以猪的奎蹄曲隈、以猪的乳间股脚来烘托豕虱之后,再对豕虱加以描写,然后是叙述和结论,这一小段文字很精彩。

读这段文字的现实意义何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3-23 07:09:10 +0800 CST  

这是为什么?

王子居先生在他的《为什么杜甫要移出语文课本》中,给杜甫戴上了“悲观失望主意”的帽子,戴上了“喜欢抱怨哭嚎”的帽子,戴上了“志趣低下,贪恋富贵,媚而无骨,庸俗不堪”的帽子,还给戴上“轻佻无志、享乐主义”的帽子。这些一顶顶大帽子,他是一口气给戴上的。他给杜甫一口气戴上这么多大帽子,他底气非常足。他志骄意满,俨然,一个千百年才得一现的英雄。

不心平气和地来评论杜甫诗文,却给杜甫戴上一顶顶帽子,而且用的是颇为卑劣的诸如“哭嚎”之类的词语,情何以堪!

于是有很多网友来质询,来辩论,来批评他。

“哭嚎”,这样的词句居然用到逝去千年的古人身上,令人非常不舒服。

当然,也有一位为王子居助力的。这没有什么,各抒己见耳。然而,这位为王子居助力的女网友难免让人产生疑惑。她说:

“杜甫一个大男人,连老婆孩子都养不活,自己孩子冻饿而死,一个大男人全无骨气,整天要这人接济那人接济,去参加个宴会回来都要喜滋滋写诗记录,话说,这样的男人,拿什么忧国忧民?自己妻儿都不忧了,都忧不清楚,还能忧国忧民?
诗人也好政客也罢,没有基本人性,何来的国民性?”

她还说:
• “开元全盛日,稻米流脂粟米白的时候,他不也是靠这个人接济那个人推荐的嘛。战乱面前人人平等,他好歹也是读书人,会比一般的百姓混的还差?看看卖炭翁,年纪多大了还自己去烧炭,脸红不?我不是攻击他,我真是看不惯无限的刻意拔高其所谓“忧国忧民”。

面对这位网友如此这般为王子居先生助力,当然是一片哗然。

杜甫生于712年,死于770年。开元年间正是杜甫读书壮游时期,古人读书壮游,然后博取功名,这是很正常的事。虽然如此,落第还是常有的,终身考不中进士也非常正常。杜甫考进士不中,再为求功名而困居长安,对杜甫这样贫困的读书人不能再无情地进行奚落嘲讽。天宝十三年,好运刚降临到杜甫头上,旋即发生安史之乱,他的好运中止,之后是四处漂泊,历尽苦难沧桑。两唐书这样评价杜甫: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对待国家,对待众庶百姓,有个“忠”字来盖棺论定,就足够了!不会有人站出来说,杜甫这是愚忠吧?

你不喜欢杜甫诗,那很正常,就像当下很多人喜欢那个在抗日期间曾为日本人奔走的作家一样,都很正常。可是超越了评诗文的范畴,给杜甫戴上莫须有的顶顶大帽子,何必如此?

这位王子居先生曾拿王维来贬抑谩骂杜甫。其实,王维没有杜甫的那样的气节,王维不是给安氏史氏做过官吗?安史之乱后,王维不是因为这事还下过牢狱吗?是他的兄弟王缙救他出狱,再为他谋个官吗?王缙,是奸佞险慝贪叨集一身的宰相元载的一党,王缙是元载的忠实走狗,死党。请问王子居先生,照你的做法,该给王维戴多少顶帽子?为什么不给王维戴?为什么给杜甫戴?而且空穴来风,都是莫须有的大帽子?

有位网友说,不读唐史,没有资格来谈杜甫,我认为说得很好。王子居网友也许读过唐史,但读得不多,这样说也许好些。

王子居先生读读两唐书对杜甫的评价,也许会后悔,后悔不该给杜甫戴上有关政治上人品上的那些帽子,何况那顶顶帽子都是子虚乌有的呢?

说诗就说诗吧,不要人身攻击。

王子居先生批评杜甫,说“故、故故”是杜甫第一个入诗文的词,而且殃及到白居易、苏轼等人,我例举诗句反驳他。王子居先生回复道:“我们已经说过了,杜甫是最先讲的,历代崇杜,自然会延续杜甫的错误。阁下举的这几个例子,都在杜甫之后 像这样未分朝清代先后的网友,在本帖中就有好几个责问,如果网友们都是这样质疑,那我根本就答不过来。如果还有网友有这样的质疑的,请先看看作者的朝代。在此一并回答。”

我看到他的回复,又告诉他:“你还是读读屈原的《离骚》、《天问》,或者再读读陶渊明的诗,或者再读读先于唐代的其他先贤们的诗文,你就会发现你自己错了。在杜甫之前,亦有这样的字词入诗了。杜甫同期的大诗人沈佺期、白居易、元稹等等,还有后来者苏东坡、柳永、杨万里等等,他们都用这些字入诗,对此现象你能说他们‘都在延续杜甫的错误’吗?你得出的这个结论,何其悖谬!”

请他读读屈原的诗文,读读陶渊明的诗文,他读了吗?如果读了,就会发现那里已经有个“故(故故)”字在。

王子居对我的再次回复,未一一作答,并未实现他的允诺,改正他的观点。

一位网友对我说:“牢骚太盛易断肠,吾国文化过于悠长,包袱太重被不肖子孙厌弃也在所难免。键盘侠博眼球博出位之举在当下的网络世界还见得少吗?当年北大王一川博士给文豪排排座的笑柄硝烟未散,那还是个博士呢!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咱只有默默地翻开案头的《杜诗镜铨》。”

我很感谢这位网友,我回复他:“所言极是。泛万顷碧波,蓑一身寒雨;温几壶老酒,弹千年琵琶,乐乎其中矣。

虽然这样回复,但还是放不下王子居先生的这个给杜甫戴上种种帽子的帖子,故写下上面一些文字,作为收场。

庄子曰:“大智闲闲,小智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人间世果真如此!读了庄子,还这样不逍遥,这是为什么?

今天早晨读《古诗源》,读《孔雀东南飞》,读到“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物匹,大人故嫌迟”时,为之一动,心想,这其中的“故”字,不就是杜甫的“万里瞿塘峡,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清天”中的“故故”吗?,不都是“常常”、“频频”的意思吗?所不同者,是杜甫用疊词而已。我想,我不会再告诉王子居这个语句了,因为毫无益处。

2019-3-25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3-25 16:21:41 +0800 CST  

我也说北方

闲闲书话发了个帖子,是《闲谈第四十五期:当我们在谈论北方的时候》。北方,以我国地域上来说,是指黄河以北吧。

在这个帖子里,我看到网友们深情回复,很感动。

我曾写过一点文字,在这里作为回应。这些文字是早年写的。写的是冬季。是历史上的冬季。



贺新郎.忆旧

家世代务农。少年离家,读书、工作,离开故乡。满天璀璨星斗,父老乡亲聚在一起听西河大鼓,总是故乡情,能不忆儿时?


朔漠炊烟暖。渐西风、锁眉敛色,送夕阳晚。欲去复来终离去,缥缈昏黄天畔。僦树

杪,寒鸦啼满。阡陌牛羊归墟落,但悠悠、与暮云舒卷。思缕缕,断难断。 辘轳古井

人声罕。掩柴扉、煮来清水,把冬寒翦。檀板清喉人交叹,大鼓西河几遍。消寂寞、星

疏光转。啼晓一声边塞冷,续千年、问乐忧谁缅?风正紧,费调侃。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五日




雨霖铃.读史

寒风难歇。雌雄谁辨,都是呜咽。天垂地杳人寂,情怀荡荡,吹平弯月。万马千军吼

动,喊杀驭飞雪。正莽莽、杂沓凄迷,洒洒潇潇启鸿烈。 心潮已与混沌接,倚栏杆、

喜把琼花撷。翩翩一任飘去,唯此际、舞来冬节。往日胡天,曾是凝冰堕指一页。鼓角

动、争挽强弓,马上来围猎。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四日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3-28 06:04:59 +0800 CST  
昨天的一条微信

昨天,外孙发来一条消息,告诉我考研复试成绩已知道,桥梁第一。

他的未来导师很看好他,鼓励他毕业后继续读博。

能否被录取还两说着,这个年代变数多。

这位导师是博导,毕业于同济。

外孙向来与我打架,小的时候就是。他上学早,比别的孩子早一年。他六、七岁时叫他学诗歌,一不高兴就背着我在我的书上写上几字来反抗。昨天还看到那本《吕氏春秋》封底他写的字,歪歪扭扭,稚嫩有趣。黄鸡催晓白日催年,往事历历在目,孩子长大了,我也老了。

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翛然而往,翛然而来;我想到了庄子的这些语句,提醒自己不要为老境骤至而感伤。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3-30 07:48:03 +0800 CST  

沈巍的魅力

最近,一位流浪二十六年以捡垃圾并以垃圾分类为追求的沈巍成了网红,被许许多多的女士先生追星,被冠以“流浪大师”的美名。

有位年轻貌美的女子竟然举起牌子,牌子上写着“大师,我要嫁给你”的字。

有位貌美富贵态的女人竟被呼为“流浪大师师娘”。

沈巍很清醒,他认为,很多人是把他当猴耍,是朝着金钱来的。

沈巍酷爱读书,他捡垃圾二十六年,被视为精神病患者,据说还被家人送进精神病院,等等。

被歧视,被侮辱,谁知一时间却被美女簇拥,被绅士拉抢:倏忽而来,抑或倏忽而去?

忽然想到,大隐隐于市。

毕竟,现在看来,沈巍毕竟比那些自诩大师的人物率真可爱。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4-04 10:07:53 +0800 CST  
癰疽死人 之一


读史书,发现癰疽足以夺人性命。

读《史记》,读到范增之死,为之怆然。

陈平以四万金为汉王离间楚霸王项羽君臣。楚霸王项羽中了反间计,猜疑亚父范增,范增愤然离去,楚霸王项羽从此走向危亡。

项羽猜疑范增有私。范增离别项羽之际,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羽许之。

史载,范增“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最近有的学者解读《史记》,说项羽凝聚着一身贵族气质和精神。这位学者似乎引进西方审美来解读《史记》。

哪种精神也好,哪种气质也好,项羽如此中计,上了陈平的当,很是幼稚。

这位学者如此解读项羽倒似乎也很幼稚。

2019-4-7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4-07 15:59:08 +0800 CST  
没退休时,单位给定了好几种刊物,我最喜欢的是《文史知识》、《读书》、《新文学史料》几种。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4-10 06:28:12 +0800 CST  
《读书》,我最喜欢的是丁聪先生和陈四益先生的图文。然而贫窭,住处仄侧,过去几十年的旧杂志无处存放,都被孩子们卖的卖捐的捐。一叹。
《文知识》插图也喜欢,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4-10 06:59:45 +0800 CST  
插图发能发了,可是没技巧,效果不佳。今天练习一下再发,几乎不会发了,大概这就是自然规律。再发一张彩色的。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4-10 07:06:15 +0800 CST  

楼主:zhilishu9

字数:109231

发表时间:2018-09-17 14:29: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18 14:30:30 +0800 CST

评论数:56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