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庄子

癰疽死人 之二

项羽中了陈平的离间计,猜忌亚父范增,范增怒不可遏,拂衣而去。范增未至彭城恶疽发背上而死。足智多谋的范增为何不去化解猜忌破了反间计?看来范增亦有性情刚烈一面。

范增之后,又有一位刚烈之士死于恶疽。

东汉大将军梁商谦恭,礼贤下士,自少精通经传,秉政以来朝廷无大患。梁商于顺帝永和六年八月薨。梁商之子梁冀袭职,为大将军。梁冀与其父大相径庭,梁冀被呼为“跋扈将军”。
延寿二年,桓帝藉助宦官之势一举铲除大将军梁冀集团。梁冀秉政近二十年,他一门前后有七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尚公主者三人,等等等等,拖青纡紫盘根错节,孰料竟然毁于一旦!

梁冀死了,宦官之灾来了。桓帝又制造出一个“五侯”来。这个五侯不是外戚,而是宦官。桓帝把诛剿梁冀一门的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封为县侯,食两万户不等。除此而外,桓帝又继续大封滥封宦官为侯,史评“自是权势专归宦官矣”

五侯贪纵,倾动内外,其气焰嚣张,令忠臣义士纷纷上疏弹劾。

太尉黄琼,光禄勋陈蕃,还有李膺、范滂等等,目睹宦官之横,挺身而出,与宦官集团展开殊死斗争。

朱穆身为尚书,看到宦官横行无忌,于是上疏言事,又面谏桓帝,陈述宦官为祸之状,请裁抑宦官,罢黜驱除宦官。桓帝非但不纳,还由此大怒不已。宦官于是疾恶痛恨朱穆,罗织莫须有罪名,加害之。

史载,朱穆性情刚烈,无法忍受种种诋毁陷害,“居无几,愤懑发疽卒”。

杀死一群狼,来了一群虎,汉桓帝利用宦官除掉外戚梁冀集团,而宦官集团骤然独揽权势,为祸更甚,此桓帝之昏昧处也。

汉桓帝一朝,是虎狼当道的一朝。

朱穆死后四年,汉桓帝亦死,时年三十六岁。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4-12 07:37:52 +0800 CST  
@侯冠影 2019-04-13 10:26:01
拜读了
-----------------------------
谢谢!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4-14 16:34:02 +0800 CST  
庄子论天人合一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莫寿乎殤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4-18 09:03:05 +0800 CST  
庄子论天人合一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殤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4-18 09:04:56 +0800 CST  
2019-04-17 07:23:07 评论

读《庄子》,还是读原著。不管是哪个人来解读庄子,都不是本真的庄子了。向秀是这样,郭象是这样,尽管是经过大浪淘沙簸之飏之几千年公认的大师,他们的解读也不再是原汁原味的庄子了。 谢谢光临指导!
王徒歌: 2019-04-18 10:30:09 评论

评论 zhilishu9:老先生的说法我很认同,追本溯源是读书很重要的一点,他人解读的版本固然有精妙之处,但檀木之美也抵不过一棵丑椿自由自在的生长在旷野之间。自己得到体会无论是什么他就是自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经典是一面镜子每个人照出来的东西不尽相同。才疏学浅,胡言乱语。
王徒歌: 2019-04-18 10:34:35 评论

评论 王徒歌学生一番话不过是胡言乱语,乱说一通,请老先生哂正。
——————————
我赞同你的观点。你太客气了。
谢谢来读我这枯燥的帖子!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4-19 07:06:34 +0800 CST  
@江城倦客2018 2019-04-19 22:37:19
突然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孔子学说的堕落,其实就是一种贵族精神逐步丧失的堕落。。。礼乐文明本来就是为贵族社会准备的,只有在贵族社会,君子才能和贵族合而为一,相当于高薪养廉一样。官僚社会下,除非道德天赋(道德其实也是一种天赋)非常强烈的人(象孟子这样)才有可能成为真儒,大多数不过是乡愿,还有很多的小人儒。
而庄周学说的堕落路线,恰恰相反。庄周本身代表的是一种平民的快乐精神,是平民从有限的物质......
---------------------------
你说,“昨天挑了《人间世》来体验,庄学对人生和家庭的意义确实非常重大”,庄子在《养生主》强调:“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孔子亦说有亲在不远游,养亲(父母)之道,家庭之道,现在谈及的少了。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4-20 07:25:20 +0800 CST  
@草桥关 2019-04-20 09:38:29
欣赏!
-----------------------------
欢迎光临!早上好!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4-21 07:18:48 +0800 CST  
癰疽死人 之三

外戚专政给国家带来的危害,不乏枚举。晋成帝使王导地位居于庾亮之下,任用他的元舅庾亮专政。庾亮与拥军在外的豫州刺史祖约、历阳太守苏峻关系恶化,甚至与忠实于国家的陶侃也十分不和。
庾亮颇失人心,酿祸端,使天下乱象频生。终于有一天,成帝咸和二年(327年),苏峻、祖约联合起来,发军共同讨伐庾亮。

咸和三年春,苏峻大军入台城,百官逃散,王导及光禄大夫陆晔等人护拥成帝,斥退苏峻兵士,成帝总算没有丢性命。

苏峻、祖约开始执政,他们颁令,组约为侍中、太尉、尚书令,苏峻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苏峻、祖约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号令天下。成帝已成为傀儡。

好在陶侃不计前嫌,坚定站在朝廷一边,宽恕了庾亮。温峤、庾亮推举陶侃为盟主,陶侃、温峤、庾亮、郗鉴等社稷重臣,他们合力绥靖苏峻祖约之乱,到了咸和三年岁末,胜利凯旋。

到了咸和九年,庾亮又重归专政故事。好在有王导老臣平衡诸事,还算无大故障。成帝咸康五年秋(339年)王导逝世后,庾亮愈为专权,然而,专权的庾亮也在王导死后几个月,在公元340年春天死去了。

庾亮死,南郡太守庾翼接班,庾翼都督江州、荆州等六州诸军事,镇守武昌。当时庾翼年纪不大,人们怀疑他的能力。庾翼不负重望,他“悉心为治,戎政严明,数年之间,公私充实,人称其才”。

庾翼,字稚恭,他“风仪秀伟,少有经纶大略”,他是庾亮的弟弟,但与庾亮大不相同。苏峻作乱,庾翼那时只有二十二岁,即率众备战石头城。后来在陶侃麾下任职,多有建树。

庾翼一生轰轰烈烈,史评庾翼:“稚恭慷慨,亦善雄声”。

庾翼有雄心壮志,喜建功立业,他为人无城府,慷慨磊落。他与桓温友善,极力推举桓温,这也许是一个错误,因为桓温在后来野心不断膨胀,不断的威胁着帝室和江山社稷,让那个毫无气魄的简文帝在忧惧中早死。

庾翼以灭胡取蜀为己任,但遭来诸多反对。他力排众议,得到桓温等人支持。他起用桓温等人,竟率军违诏而行。庾翼调发诸军挺进,多有收获。

穆帝永和元年(345年),庾翼“疽发于背”而不治,时年四十一。庾翼英年早逝,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晋书》载,“庾翼如厕,见一物如方相,俄而疽发背,疾笃”。

“方相”,是何类神祗?大概是为死后的帝王将相送葬而任开路的鬼怪吧?,

《庄子》、《吕氏春秋》都有对单豹、张毅之死的评说。庾翼之死类乎此。

庾翼死后,桓温取代庾翼之子,很快就登上权利顶峰。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4-22 07:53:39 +0800 CST  
谢鲲鼓琴啸歌

谢鲲,字幼舆,喜好《老子》、《易》,善歌,好鼓琴。
谢鲲性情旷达,不拘礼仪,为官几经贬黜,世人为之憾叹。谢鲲不以黜辱为怀,仍是清歌鼓琴,于是遐迩莫不宾服。

谢鲲曾经历过这样的事。他的邻家有位姑娘长得很美,谢鲲看中了她,忘乎所以去调情。邻家美女拿起织机梭子向谢鲲投掷过来,谢鲲的牙齿被打断两颗。由是人们打趣他:“任达不已,幼舆折齿”。
谢鲲听到人们的打趣,满不在乎,仰天望地道:“犹不废我啸歌”。

谢鲲是轻佻是无赖?是真率是浪漫?总之不是矫饰,不是矜持。所以在人们的打趣中,可以听到善意,还可以听到友爱。性情纯粹,襟怀磊落,倜傥风流,当时人们常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谢鲲。

谢鲲在大将军王敦帐下为长史。一日王敦的兄弟王澄来看望王敦,谢鲲正与王敦谈论。王澄是出了名的辩客,然而被谢鲲的言谈举止折服,连连赞叹,无暇顾及王敦。王澄睥睨王敦,王敦压抑着心中的不快。王澄,字平子,颇具盛名,后来被王敦害死。
王敦谋逆,大兴杀戮,周顗等人死在王敦屠刀下。谢鲲鼎力斡旋,为不能救助贤达而嗟悼。

谢鲲死得很早,虽然在乱世没有像周颐那样死去,然而死的那年才四十三岁,英年早逝,亦乎天邪?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4-25 07:21:55 +0800 CST  
想到枕戈待旦

今日几次想到永嘉之乱;想到刘琨;想到“枕戈待旦”。

刘琨,字越石。刘越石兄弟身在二十四友之间,与贾谧、石崇、陆机兄弟交游,然不遭斧锧之祸,善哉 !

永嘉年间,刘琨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抗击刘元海刘聪父子,功不可没。愍帝拜越石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军事。西晋灭,刘司空令长史温峤面见司马睿劝进称帝,于是东晋始建,刘司空之力,不可忽略。建武元年,元帝以之为侍中、太尉,其余如故。

刘琨死在段匹磾之手。段匹磾在王敦催逼下,缢杀刘琨,刘琨那年四十八岁。

刘琨没有像石崇陆机那样死,而是死在兵戈交加为国而赴汤蹈火间!其枕戈待旦,将成为永远佳话!

由刘琨而想到石崇,还有陆机。一是纸醉金迷,一是参与八王之乱,皆不得好死。其与刘琨孰是孰非?

由是想到,用庄子笔下的文字来说明石崇、陆机更好些。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4-28 08:19:58 +0800 CST  
斛律金斛律光父子

昨晚没有读成斛律金斛律光父子,闷闷地躺下睡了。今晨五点醒来,喝几口茶,打开《北史》来读。

《北史》,我是在那个县城来到这个县城时开始读的,将近四十年过去了,如今虽然耳聪目明,但已忽忽老矣。与耳聪目明尚在的,就是书与茶,只有书与茶的幽香了,因为一生嗜好的酒,那绵远悠长的酒香,被我自己拒绝了,连狗年的除夕猪年的元旦一滴都未入口。酒茶书三友只剩其二,遗憾吗?人之生,哪有不遗憾的!

这几天常想到高欢。想到《驴为高欢悲鸣》。《驴为高欢而鸣》是专为博客写的,发了出去。2016年八月才学着上网,发文博客,于今两年半时间,终究把一些文字发在博客上。发在博客上的这些文字大抵是几十年以来的读书随笔之类,其中有一点文字曾发在纸媒杂志上——当时是为了换点钱沽一杯浊酒——这当然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如今不再缺钱,当然不去再在纸媒杂志上发了。

想到高欢及《驴为高欢悲鸣》,为什么想到要读斛律光斛律金父子?
因为驴为高欢而鸣之后,斛律金曾为高欢唱起那首流传不衰的《敕勒歌》。

斛律金,字阿六敦,是朔州敕勒部人,是一位敦厚刚直的军队统帅。这位精于骑射骁勇善战的斛律金,曾在尔朱荣麾下任职,与高欢交情甚笃。尔朱氏败,斛律金在高欢麾下驰骋疆场,功业赫赫。高欢之子高洋受禅称帝,斛律金为太师、丞相,至武成帝高湛践祚,斛律金礼遇弥重。斛律金功业超群逸伦,寿命亦长,年八十而终。

我知道,《北史.斛律金传》没有载入斛律金为高欢唱那首《敕勒歌》的场面,但还是读《北史.斛律金传》,因为其传有斛律金之子斛律光的附传。几次读斛律光,那种豪壮、悲怆气氛久久不能散去;我知道,读后情绪不稳,对自己身体无益,但还是一次次读。斛律光被北齐后主及那帮邪佞之臣害死了,于是北周的敌人,那一邻国的君臣们狂欢了,他们击节高呼,北齐是自毁长城!果然,斛律光这座长城崩隳了,于是乎北齐自取灭亡了!

斛律金为高欢唱《敕勒歌》,见于《北史.齐本纪》:“九月…有星坠入神武(高欢)营,众驴并鸣,士卒讋惧,神武有疾。…使斛律金《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

斛律金唱的《敕勒歌》,其歌词是什么,没有记载。《资治通鉴》也记载了高欢玉璧之归的情形,有“使斛律金作敕勒歌,欢自和之,哀感流涕”的文字。高欢将死,当乐而哀,而不能自掩,是啊,将死之人,哪能还有那么多控制力,自然而已。
但,《资治通鉴》也没有记下敕勒歌的歌词。好在其注文有曰:“斛律金,敕勒部也,故使作《敕勒歌》”。所注还引出洪迈的意见,但毕竟知道其歌辞就是至今还广为人知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这首《敕勒歌》所描述的,高欢是经历过的;斛律金是生于斯长于斯,耳熏目染,镌刻于心的;不过,斛律金当时所作《敕勒歌》而高欢和之,则是另一番情境了:苍凉,悲旷,这一对出生入死的君臣,通感同知,面对生与死,亦是何等无奈。

读过斛律金,再读到斛律光,心情很沉重。尤为沉重的,是斛律光命运之结局。斛律金为高欢奠定北齐基业功不可没,而他的儿子斛律光却被北齐后主和他的邪臣们所不容,被族灭。斛律光亦是具有非凡才能的杰出军事家,“虽极贵盛,性节俭,简声色,不营财利,杜绝馈赏,门无宾客”的斛律光,被陆令萱穆提婆母子、祖珽给害死了;国之将亡,殄灭忠良,呜呼哀哉!
2019-4-30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4-30 14:29:55 +0800 CST  
癰疽死人 之四

有的史家评价唐宣宗为“小太宗”,但唐宣宗的偏见固执如杀霍光一家,唐太宗就不会这样;同样,唐太宗也不曾妄求永生不死。唐宣宗好神仙,追求长生不老,于是饵医官李玄伯、道士虞紫芝、山人王乐等人的药,于是疽发于背。
唐宣宗吃了那么多医官及道士们的药,神仙没当成,最终是药的毒性太大而生疽。疽要了他的命,唐宣宗“疽发于背”而死。

唐宣宗是疽发于背,而五代十国的晋王李克用疽发于首,病笃而死。

李克用戎马倥偬,他死后由其子李存勗继任。公元923年夏四月,李存勗即皇帝位,国号唐,史称后唐。
李克用没有追求长生而喝下长生药,也得了痈疽,这位李克用金戈铁马浴血疆场,因此而死,为之一哀叹。

南唐后主的李煜的祖父李昪,与那个唐玄宗一样,欲长生而饵金石,也是因此疽发于背不治而死。呜呼!想长生而早死,不顺自然之理,宜哉!

古人因求仙求长生而饵金石,而患痈疽死者不胜枚举。如今伪劣药品、骗人钱财的营养品,老百姓吃了它不得痈疽也要妄作它病,还是不要上当为好。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5-04 08:13:44 +0800 CST  

但唐宣宗的偏见固执如杀霍光一家,唐太宗就不会这样;同样,唐太宗也不曾妄求永生不死。

——————————————
这一部分有脱文。应为:

但唐宣宗的固执和毫无情义有如汉宣帝杀霍光一家,汉武帝是不会这样做的;李德裕拥立唐宣宗,唐宣宗即位后贬斥李德裕,使李德裕老死贬所同样,唐太宗也不会这样无情,何尝唐太宗也不曾妄求永生不死。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5-04 12:18:20 +0800 CST  
@卼臲 2019-05-04 09:17:10
一种文明,如果缺少逻辑理性和实证精神,而是习惯和回避和掩饰真相,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最后会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乱七八糟,东拉西扯,飘渺梦幻,歧义横生。可能看似博大精深,其实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时间越长,堆积的错误就越多,以至于沉疴宿疾,积重难返。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朽木烂桩。
我很后悔少年时代看了庄子。但是那个时候书少,也不容得我去选择。
-----------------------------
你给庄子戴上这么多大帽子,还前所未闻!
读书要会读,读庄子,也要要会读。
我2016年秋才学习上网,之后来到涯社区蹀躞徜徉,真是见怪不怪了。

王子居给杜甫扣上一顶顶莫须有罪名;还有人把司马迁不断抹黑;我不希望看到你与他们同侪。

就像你动辄希腊一样,不喜欢庄子,那是个人爱好,无可厚非;如果给庄子乱扣帽子,那就特不厚道了!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5-04 12:42:14 +0800 CST  
僧尼四则

有一次在火车上看到几位年轻姑娘,身材好,容貌气色好,只是头上没有头发,光秃秃的,她们告诉我,她们是佛学院的在校学生。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巧遇了。日月穿梭一般,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些学霸出家当和尚当尼姑,网页上还配有这些当了和尚尼姑的曾是名校学霸的照片来佐证,令你不能不信。当然我还是似信非信有所质疑。不过,我最欣赏的,唱《青藏高原》唱《我的嫂子》的那位女歌唱家,不是早已出家去寺院净心修行?这倒是真的吧。

《资治通鉴》记载,东汉明帝年间佛教传入我国,那么至今已两千年了。经过融合、发展,佛教已是我国之佛教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关佛教的故事很多,闲来遐思悠渺,空色离离,为继续拂去尘嚣雾霾,也为僧尼说上一些话,题为《北史》 僧尼四则。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5-08 06:31:40 +0800 CST  
《北史》僧尼四则 之一

发生在北魏太平真君年间举国毁佛事件,是这样记载的:
“戊申,魏主诏:‘王、公以下至庶人,有私养沙门、巫觋于家者,皆遣造官曹;过二月十五日不出,沙门、
巫觋死,主人门诛”。
这道诏书何其严厉!

又记载:“崔浩因说帝悉诛天下沙门,毁诸经传。帝从之。”
于是,“沙门无少长悉坑之”。

为何这样对待僧人沙门?一是因为太武帝拓跋焘亲眼看到僧尼拥有大量兵器、财物,而且与不法官员勾结,又犯戒律,酿酒、为窟室以藏匿妇女等等;二是崔浩推波助澜,坚定支持太武帝拓跋焘。崔浩,他对沙门僧尼一点好感也没有,认为他们是危害社会和国家的祸患。

这次杀戮僧尼,并未成为北魏律条。拓跋焘死后,形势逐渐有好转。

物极必反。鱼目混珠,真伪难辨,很多僧尼不一心修炼,再是僧尼曾被宠,被宠得如此犯禁,被宠得无法无天,于是横祸来矣。

帝王如此屠戮,重臣又如此恨恨,于是乎合拍,大开杀戒,以此灭迹,殊不知违背少人性甚矣!

倘若真心皈依,不动尘念,潜心向佛,佛是否会保佑这样的弟子们免遭锋刃?
不可而知。大概会吧。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5-08 06:33:13 +0800 CST  

今晨到早市,看到一卖菜翁与众不同,一边择菜,一边哼着小调。哼的是什么,听不清。我蹲在他的身边,认真听还是听不清,不是声音太小了,是我耳聋?

我知道自己耳不聋。我笑着问老翁,他才大声说道: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老翁说罢,憨憨地一笑,问我:“老兄,买点什么吧,菜新鲜价便宜。”

我高高兴兴,买了一大兜。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早饭后,我还重复着《逍遥游》中的这句名言。老伴说我着魔了,不知念叨些什么。

卖菜老翁也居然谙知庄子,想到这里,眼前不断出现他高高兴兴自满自足的样子,于是心想明早我还去买菜,去和他交谈。

2019、5、9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5-10 09:29:51 +0800 CST  
管辂与严宪

何晏得意时连连梦见青蝇数十集落在鼻上,驱之不去,觉得是吉兆,就请平原管辂算了一卦。何晏问管辂,自己能否登上三公之位。管辂断道:“今青蝇臭恶而集之,位峻者颠,轻豪者亡,不可不深思也。愿君侯裒多益寡,非礼勿履,然后三公可至,青蝇可驱也。”

何晏、邓颺听罢很不高兴,嘲笑管辂是“老生常谭”。管辂回应道:“夫老生见不生,常谭者见不谭”。

曹爽、何晏、邓颺不听从管辂忠告,径直灭亡。后来管辂的舅父问管辂为什么知道曹爽、何晏、邓颺一党必亡,管辂答道:“邓颺之行步,筋不束骨,脉不制肉,起立倾倚,若无手足,此为鬼躁;何晏视候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此为鬼幽;二者皆非遐福之象也。”
管辂之言实在经典!

公元249年新春伊始,司马懿除掉敌党曹爽、邓颺、何晏,又经过一年多的过渡,公元251年八月,司马懿才放心地死去。司马懿知道,天下已然是他司马氏父子的天下,就是自己不在人间,曹氏江山也必定让位于他的子孙。


《晋书》也记载了一位为曹爽、何晏、邓颺一党断定前程的人,这位是女性,她的名字叫严宪。严宪贞淑有识量,十八而嫠居,把儿女养大。傅玄向严宪请求,把她的已经到了谈婚问嫁年纪的女儿许配给他,严宪认为傅玄是堂堂正正一君子,就答应了。

傅玄,字休奕,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深为骄奢恣肆舞智弄权的曹爽、何晏、邓颺一党恼恨。何晏邓颺每欲害之,只是时机未到。严宪的亲属听说严宪要把女儿嫁给傅玄,为之忧惧,劝说道,把女儿嫁给傅玄无疑是自取其咎,是“排山压卵”、“以汤沃雪”。

严宪不听那些纷纭而来的劝告,答道:“曹爽、何晏、邓颺骄侈,必当自败,司马太傅(司马懿)兽睡耳,吾恐卵破雪銷,行自有在。”

严宪毫不犹豫地把女儿许配给了傅玄,而曹爽何晏邓颺之徒还没来得及陷害傅玄,就灭亡了。

严宪超群逸伦,远见卓识,这位伟大的母亲不仅为女儿择一佳婿,而且名留青史。

曹爽、何晏、邓颺一党趾高气扬,目中无人,忘乎所以,在危亡之际而不收敛而不预防,终陷罗网。此所谓旁观者清?抑或严宪明《易》善断?

严宪眼力真准,这位女性堪与管辂媲美比肩。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5-12 07:50:05 +0800 CST  
再发《管辂与严宪》


《管辂与严宪》是我的读史小札中的一篇,发在新华网发展论坛。最近发现,这篇小文作者被冠以他名发出。

以前也有过这种现象。很好,说明有人还关注到这篇文章。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5-12 07:57:02 +0800 CST  
“对话中原”网友把鲁卑陬的《龚遂与王生》改在他名下。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5-15 10:41:05 +0800 CST  

楼主:zhilishu9

字数:109231

发表时间:2018-09-17 14:29: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18 14:30:30 +0800 CST

评论数:56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