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庄子

发张图片,作为回忆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7-27 11:58:09 +0800 CST  
发张图片存念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7-27 12:02:54 +0800 CST  
《知北游》中的直接抒情

人在陷入晦暗的情绪重重围剿时也许会想到庄子;人在疲惫颓苶无可奈何时也许会想到庄子;想找个解脱,藉以自慰一下。在得意洋洋时,在富贵与权势如日中天时,很多人往往劲头十足,饕餮无厌,贪婪无已,哪里知道他们的前面就是断壁绝潢,就是陷阱一片。

《知北游》仍是论道,论得有些虚无神秘,很是不好捉摸;但读读还是很有好处。《知北游》讲了十一个故事,在黄帝的寓言故事中说出了“道”的深邃:“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我很喜欢《知北游》结尾的一段文字,是直接抒情的文字:

“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无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

“忧来无方,莫之能御”,此之谓焉。我读之,自己悲悯起自己来。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7-29 07:49:58 +0800 CST  
刘老乐先生是在县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休的,是一位集公检法党政于一身的地方官,官职不大,但权力很大。他是一位好官,按古人说法,他是一位循吏。他退休后两次到南极,下面是他在南极拍的片子。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任某市摄影家协会 。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7-31 06:56:41 +0800 CST  
杂感二则

其一
可还记得“磔犬流豕”这一典故?
庄子假借盗跖之口,历数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之后,又提到了伯夷、叔齐、鲍焦、申徒狄、尾声六人,盗跖说:“故此六者(伯夷、叔齐、鲍焦、申徒狄、介子推、尾声),无异于磔犬流豕、操觚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

呜呼!在《庄子》那里,世之所高的充满正能量的伯夷、叔齐、鲍焦、申徒狄、介子推、尾声竟然“无异于磔犬流豕、操觚而乞者”!

在该生时不生,在濒临危亡时龟缩,在应该操守诚信时而背离义举,那人世间该是怎样的情景?

然而,盗跖的滔滔雄辩,还是会给读者带来深一层的思索。

其二
曩昔读《五代史》,对王建、朱全忠、钱鏐很感兴趣。

王建隆眉广颡,状貌伟然,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无赖徒。偷盗,尤其是偷盗驴是个行当本色,满专业的。王建还杀过牛、贩卖禁货盐,人们送给他一个“贼王八”称号。这位贼王八混入军队,越混越好,居然混到被大唐王朝封为蜀王。

朱全忠灭唐,朱全忠建国后梁,称帝,这位当年的“贼王八”也即皇帝位,盘踞在现在四川一带,国号蜀。

钱鏐,字具美,杭州临安人。钱鏐自小就能让发小跟着自己滴溜溜转,“群儿皆惮之”。长大后,便成了无赖,不喜事生业,“以贩盐为盗”。

就是这样一个人,钱鏐成为大唐帝国一名军人。到了唐昭宗那,钱鏐成为杭州防御使,为抗御那些野心家吞噬大唐国土而效力。钱鏐被封为越王,再封为吴王。
大唐被朱温灭了,梁太祖朱温照封钱鏐,钱鏐不得不改弦易辙,换了旗帜。后唐灭梁,钱鏐再变换旗帜,如此等等。

钱鏐奠定基础,连同他的子孙兼有两浙几百年。

值得一提的是,钱氏后裔,今仍有大多名人在,大概没有谁来提及他们祖上为盗的事吧?

庄子曰“夫道未始有封,言未使有常”,此之谓欤?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8-01 05:53:58 +0800 CST  
读史小札二则

其一
刘裕生在一个穷苦人家,他出生后母亲就死了。他的父亲欠缺人性,把他丢掉之际,被一位女人救活。刘裕长大后以卖履为业,而好赌博,好游荡,在乡里没有好名声,受尽所有人的白眼贱视。
他简直成为一个恶棍。在故乡混不下去了,被逼无奈,他去投靠造反大王孙恩,再投靠被历史呼为三反将军的刘牢之,之后摇身一变再投靠朝廷,继而篡夺东晋,把领土划分南北,他成为南朝第一任开国皇帝。

庄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从刘裕来看,是这样吗?



其二
朱晃,后来又名朱温、又被唐朝赐名全忠,朱全忠,这个一生有多个名字的人还在叫朱晃时,他的母亲带着朱晃三兄弟傭食改嫁到刘崇家,很是艰难。刘崇对朱晃的懒惰无赖十分恼火,常常笞责他。
史载,朱晃壮而无赖,凶狡无忌,县中厌苦之。适逢黄巢起义而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加入黄巢队伍,混得不错。朱晃几年后背叛黄巢归降唐朝,帮助唐朝剿灭黄巢,步步高升,于是乎到后来成了篡夺唐朝江山社稷的人。
朱晃在三兄弟中最小,家人称其为朱三。无赖朱三也可以成气候,这岂是孔夫子的主张?
朱三治国,还是打起了孔夫子的大旗,君君臣臣那一套他讲究的不比任何帝王差,然而乱伦终于导致一场臣弑君子杀父的悲剧。
朱晃戎马倥偬杀人如麻时无意声色,当上了帝王之后,他连自己的一个个儿媳都不放过。他的这些儿媳为了让他们的丈夫来接班,都争当未来的皇后,于是怀揣不可告人的目的都争着抢着来侍寝,来用身体取悦公公。终于有一天,朱晃死在了那个儿子朱友珪的刀下。
是当个当年的无赖好呢,还是当个花天酒地的帝王好呢?当个无赖还可苟活,当个帝王,荒淫无度使他丧命,究竟哪个好呢?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8-04 06:39:40 +0800 CST  
“干戈之盗”与“衣冠之盗”

七月二十六日晚,送外孙回武汉,他的导师催他尽早回,去参加一个学习班。送走外孙,乘出租车回家。出租车司机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师傅,他的妻子也有一份工作,只有女儿在市九中读高二,开学就高三了。我对他说:“真是祝福你,两口子工作,收入多,多么幸福的一家!”
司机健谈,他欣赏我会讲话。他夸我一番后,长叹一口气,说:“日子很难啊,上有老下有小,还是入不敷出。”
原来他要供养父母为父母开销医药费,还要开销女儿每年的补课费。他说:“吃穿的开销不大,可是女儿的补课费一年下来可就不了得。”
司机师傅又是一声长叹,叫苦不迭。
我说:“那就不去补课嘛!”
“那哪成…不去补,孩子万一考不上大学,还不得吃了我们。”
我无言而对。
他又说:“放暑假之前,孩子自己就报了名,问都没问我们。孩子说,人家都补,她不能不补,孩子也好像有苦难言。”
回到家里,我把和司机的闲聊告诉老伴,老伴奚落我说:“你天天上网,还不知道啊?市一中的老师组织学生补课,被一个学生家长举报了,还来了记者调查。”
老伴不会用智能手机,连老式手机才刚刚学会用。可是她有一大帮朋友,天天在一起散步聊天,消息比我多的多。
市一中是省重点高中。老伴一说,我在今日头条就搜到了这则消息。今年暑假,市一中一个高二的老师(是班任)组织全班同学集体补课,补课费是每人五千九百元。这个老师对全体学生宣布,假期讲新课,讲过的知识下学期不再重讲。
一些地区中小学补课早就成风,近三五年尤甚。一切向钱看,刻意敛财,无异于巧取豪夺,由此,中小学教师的形象在人们眼中变得很丑恶。
课堂不讲,只有在补课班上来讲,而且公然叫嚣,明火执仗,这到了什么地步!这样的老师与盗贼有什么区别?由此想到当年读明史写的一篇随笔:《“干戈之盗”与“衣冠之盗”》。
不择手段补课的人,人性的那份真性已经丧失,在庄子那里,该是狸狌一样的形象:“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
在金钱面前,道德良心寂灭,不就是庄子笔下的狸狌吗!
这样的教师,是变成了“干戈之盗”还是变成了“衣冠之盗”?抑或二者兼之,还来一个“革新”?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8-08 09:49:58 +0800 CST  
至人 神人 圣人 (三)

庄子指出,道是“有情有信,无为无形”、“神鬼神帝,生天生地”的。他把得道者称为至人。庄子提出的“至人无己”,所谓“无己”,就是完全忘我,彻底忘我,抛弃旧我,而立新我。其根本标志是什么呢?庄子通过对许多形象的塑造回答了这个问题。
《应帝王》有浑沌、儵、忽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寓意深刻,最能说明问题。在庄子的笔下,南海的帝王儵和北海的帝王忽是不是至人?显然不是。他们为了报答浑沌之德,于是悲剧发生了:“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浑沌死了,死于儵与忽的报德之举。在世俗看来,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儵和忽不忘报恩这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在庄子的笔下,儵和忽逆自然而动,却成了戕害生命、摧毁美好事物的人;不报恩还好,一报恩儵忽却成了摧毁美好事物的人,儵忽显然不是至人。
在很多篇章中,庄子把至人又称之为真人。庄子在《大宗师》篇中,塑造了自己理想境界中的“真人”的形象。他通过女偊之口说出“真人”的主要特征,是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最后是入于不死不生的境界,其过程是返璞归真的过程。对此,清人刘凤苞认为,“《大宗师》一篇,是庄子勘破生死关头”。
《大宗师》篇中的“真人”就是至人。《大宗师》塑造了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的形象,他们是莫逆之交。子桑户死了,孟子反、子琴张能够勘破生死,他们“外其形骸,临尸而歌,颜色不变”; 他们认为,“夫大块载我以行,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他们“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修炼得完全出在自然,他们是至人。《应帝王》篇中的那位“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的无名人,《在宥》篇的那位“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的独有之人,都是至人。把一切都彻底遗忘,纯乎自然,才能获得绝对的自由,这就是至人。
如果说,至人的行为,是纯乎自然,出乎无意,完全无我,他们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者”,那么与神人究竟有哪些区别呢?神人不也是“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吗?庄子提出的神人无功,的定义,不是也在说神人不为世俗万物束缚而远离功业吗?《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世人期盼他来治理天下,他无意于这些庸庸碌碌的俗事,他“无为事任”,是“将磅礴万物以为一”。其实一个“将”字就说明了神人与至人的不同,说明了神人还没有达到至人浑然不觉的境界,神人还是有个“我”的余绪在。神人认识到建功立业会损耗生命或自由,因此他们力求无用于世,但是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还不能完全消除与世相连的痕迹。《人间世》有几处以树为喻来说明神人的处世之道。南伯子綦看到一棵大树,树的枝叶可以荫蔽着连在一起的千乘车马,可是这棵树既不能为栋梁,又不能为棺椁,因为它蜷曲不直,文理散乱。南伯子綦由此叹道:“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不为世用,不建功业,这就是神人的主张和行为,他们已经有着强烈的主观意识在其中,并不是浑然不觉,并不是自然而为,而至人却无此痕迹,所以神人之所以为神人。《人间世》还有一则寓言,说的是祭祀时,白额头的牛,鼻子上翘的猪,还有患痔病的人,向来不被用做祭品,因为被视为不吉利。庄子由此感叹道:“此皆巫祝以之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以为大祥也。”神人,在思维方式、处世原则等方面,是出自于远难避患、全身长生的需要;而对于生与死,至人则是浑然不知浑然不觉,他们从不乐生恶死,从不刻意追求生死,一向任乎自然而已。如果甄辨神人和至人,还需从这些入手。
庄子为此塑造一位形貌奇丑的人,他的名字叫支离疏。支离疏虽然肢体残缺不全,于世无用,可是却由此远离祸患,终其天年。郭象对此注曰:“神人无用于物,而物各得自用,归功名于群才,与物冥而无际,故免人间之害,处常美之实,此支离其德也。”庄子在《德充符》篇塑造了好几位形残而悟道得道的人,诸如王骀、申徒佳、叔山无趾、闉跂支离无脣等等,他们修养所到达的境界,他们的言行举止,已超脱世俗,他们已步入神人的行列。
郭沫若先生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来评说庄子的伟大贡献,他在《十批判书》中说:自《庄子》问世以来,“以后的神仙中人,便差不多都是奇形怪状的宝贝,民间的传说,绘画上的形象,两千多年来成为了极陈腐的俗套,原来这发明权是属于庄子的。”闻一多先生也曾评价:“如达摩是画中有诗,文中也常有一种‘清丑入图画,视之如古铜古玉’的人物,都代表中国艺术中极高古极纯粹的境界。而文学中这种境界的开创者,则推庄子。”郭沫若先生和闻一多先生的评价,为我们全面认识了解庄子,打开了一扇窗子 。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8-13 17:24:08 +0800 CST  
@乡间稗草 2019-08-13 18:03:46
深度好文,已收藏
-----------------------------
欢迎来访!
谢谢关注!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8-14 06:00:27 +0800 CST  
“半小小”博客照搬我的《当使天下肃然》

我写了几篇《北史》随笔,先后发在几个博客上。我的《当使天下肃然》在2019年3月18日发在强国博客。今天发现一个名叫“半小小”博客的一篇文章,也叫《当使天下肃然》,看了看,很眼熟,竟是我的文章。“半小小”的这篇文章也发在强国博客,是2019年3月19日发的。看来他在我发后仅一天就毫无忌讳地全盘照抄发出,是可忍孰不可忍!

把先后两篇文章拷贝如下,一篇是鹤荫的,一篇是半小小窃取的,以示真假。

一:
人民网强国论坛人民微博SNS鹤荫注销返回门户首页 | 管理博客 | 发表文章
鹤荫的博客
鹤荫 http://blog.people.com.cn/u/66394712.html
强国博客首页|个人门户|博客|相册|好友
标题[编辑]


鹤荫的博客
网络日报 我的微博

• 关注好友人气: 5
• 好友关注人气: 9
精彩博文推荐
博客正文
《北史》随笔 当使天下肃然
原创于: 2019-03-18 15:01:10
标签: 《北史》随笔
当使天下肃然
——崔暹宋游道反贪肃贪

东魏孝静帝兴和年间,贪贿之风愈烈,人性之恶狂悖嚣张。高澄秉政,要移风易俗,遏制腐败,执意纠劾权贵,进行反贪肃贪,于是奏请皇帝以崔暹为御史中尉,宋游道为尚书左丞。得到皇帝允许后,高澄对崔暹宋游道说:“卿一人处南台,一人处北省,当使天下肃然。”
崔暹字季伦,他至孝至廉,他忧国如家,他一生不问家产,他举贤荐能,他以天下为己任。高澄重用崔暹,原因在此。
崔暹前后弹劾尚书令司马子如、尚书元羡、太师元坦、各州刺史等等,这些贪横跋扈的权贵遭到“并免官”甚而“死黜者甚众”的厄运。
崔暹于是惹来权贵们的一片谮毁声,有的不放过他追杀他,事过很久还一直追杀陷害。
东魏禅让于北齐,到了北齐文宣帝那里,那些权贵们还是千方百计对崔暹进行进行报复。文宣帝几经周折,方知其忠,于是对群臣训道:“崔暹清正,天下无双,卿等不及也!”
这位文宣帝高洋在位前期,明辨是非,励精图治,大有作为,在这件事上得以验证。
崔暹不但不遭贬斥,反而任中书监、尚书右仆射等职,仪同三司,职权越来越大。

宋游道升迁为御史中尉,其刚直之性依旧。宋游道疾恶如仇,劾太师咸阳王坦、太保孙腾、司徒高隆之、司空侯景、录尚书元弼、尚书令司马子如等人。文宣帝高洋以游道兼太府卿,要严明纲纪,严查奸秽。
游道虽治贪,偶亦纳贿,不过把迎来送往所得皆分及亲故贫穷者。此种现象,是否算得上以贪治贪?
在封建社会,似乎世风无以抗御,难以摆脱人情世故之纠缠,就要迂回迂回。《晋书》所载,就有山涛把别人贿送的蚕丝封好待适当时候上交的故事,还有杜预在外镇守亦不得不打点朝中秉政者的故事。这些故事说明了什么?
宋游道自知刚疾之本性难移,遂戒其子曰:“吾执法太刚,数遭屯蹇,性自如此,子孙不足以师之。”一言以蔽之,游道所言,是在表述官场文化之险恶难测。官场险恶,游道刚直而不死,幸甚幸甚!
宋游道之诸子谨奉父教,严以律己,不贪不占,皆柔和谦逊,但不失刚直之性,得以有所建树且无不测之祸。崔暹虽曾濒临险恶,但文宣皇帝高洋终有明察,且重用之,故得一展怀抱,留名青史。



鹤荫的博客 的更多博文
• 咄咄怪事
• 东麓斋摭拾 南梁两位帝王的《折杨柳》
• 读史小札 龚遂与王生
• 北史随笔 郦道元为政刚烈
• 《北史》随笔 当使天下肃然
所属类别: 文史| 所属自分类: 网络转载 | 评论数 (43)| 阅读数 (300) | 分享数 (0) | 转载数 (0)
上一篇:《晋书》随笔 “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下一篇:咄咄怪事
最新评论

[最多可输入500个字]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 新评论 82






二:
半小小的博客
网络日报 我的微博

• 关注好友人气: 0
• 好友关注人气: 0
精彩博文推荐
博客正文
《北史》随笔 当使天下肃然
原创于: 2019-03-19 14:26:26
标签:
当使天下肃然
——崔暹宋游道反贪肃贪

东魏孝静帝兴和年间,贪贿之风愈烈,人性之恶狂悖嚣张。高澄秉政,要移风易俗,遏制腐败,执意纠劾权贵,进行反贪肃贪,于是奏请皇帝以崔暹为御史中尉,宋游道为尚书左丞。得到皇帝允许后,高澄对崔暹宋游道说:“卿一人处南台,一人处北省,当使天下肃然。”
崔暹字季伦,他至孝至廉,他忧国如家,他一生不问家产,他举贤荐能,他以天下为己任。高澄重用崔暹,原因在此。
崔暹前后弹劾尚书令司马子如、尚书元羡、太师元坦、各州刺史等等,这些贪横跋扈的权贵遭到“并免官”甚而“死黜者甚众”的厄运。
崔暹于是惹来权贵们的一片谮毁声,有的不放过他追杀他,事过很久还一直追杀陷害。
东魏禅让于北齐,到了北齐文宣帝那里,那些权贵们还是千方百计对崔暹进行进行报复。文宣帝几经周折,方知其忠,于是对群臣训道:“崔暹清正,天下无双,卿等不及也!”
这位文宣帝高洋在位前期,明辨是非,励精图治,大有作为,在这件事上得以验证。
崔暹不但不遭贬斥,反而任中书监、尚书右仆射等职,仪同三司,职权越来越大。

宋游道升迁为御史中尉,其刚直之性依旧。宋游道疾恶如仇,劾太师咸阳王坦、太保孙腾、司徒高隆之、司空侯景、录尚书元弼、尚书令司马子如等人。文宣帝高洋以游道兼太府卿,要严明纲纪,严查奸秽。
游道虽治贪,偶亦纳贿,不过把迎来送往所得皆分及亲故贫穷者。此种现象,是否算得上以贪治贪?
在封建社会,似乎世风无以抗御,难以摆脱人情世故之纠缠,就要迂回迂回。《晋书》所载,就有山涛把别人贿送的蚕丝封好待适当时候上交的故事,还有杜预在外镇守亦不得不打点朝中秉政者的故事。这些故事说明了什么?
宋游道自知刚疾之本性难移,遂戒其子曰:“吾执法太刚,数遭屯蹇,性自如此,子孙不足以师之。”一言以蔽之,游道所言,是在表述官场文化之险恶难测。官场险恶,游道刚直而不死,幸甚幸甚!
宋游道之诸子谨奉父教,严以律己,不贪不占,皆柔和谦逊,但不失刚直之性,得以有所建树且无不测之祸。崔暹虽曾濒临险恶,但文宣皇帝高洋终有明察,且重用之,故得一展怀抱,留名青史。
半小小的博客 的更多博文
• 同车不同温 关爱需“恒温”
• 怀友善之心方能有美好之行
• 好家风就是最好的财富
• 高考志愿填报请绕开这些“雷区”
• 高血压夏季“变正常”切莫擅停药
所属类别: 文史| 所属自分类: 网络转载 | 评论数 (0)| 阅读数 (112) | 分享数 (0) | 转载数 (0)





这个“半小小”的博客,抄袭文章连标题都不改,真是一大新闻。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8-17 20:32:44 +0800 CST  


闲读庄子四首(此早年所写,曾发诗词比兴)



秋风飒飒雨茫茫,书卷清茶夜正长。

一梦庄子真善美,(注1) 几时泽雉入他乡。(注2)


注:
1:《齐物论篇》有“昔者,庄周梦为蝴蝶”的描述。李商隐以此写成“庄生晓梦迷蝴蝶”名句。庄子、李商隐,真善美也。
2:《养生主篇》有“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乎樊中”的文字,意谓自由最可贵,最能养生。今人为嗜欲所累,吾杞人忧天,来提个醒耳。




放眼迢迢杨柳烟,清波漾漾舞红莲。

鹪鹩(注1)惊唤松林晚,肌雪绰约(注2)那一边。


注:
1:《逍遥游》有“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2:出自《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冷露繁霜覆碧苔,林间幽径独徘徊。

清风一缕袭肌骨,消长盈虚去复来。


注:面对四季变化,往往心情也变化,此大谬也。庄子认为,“消长盈虚”,消亡、生长、充盈、亏虚,是自然规律,无需由此害情伤性。请见《秋水篇》“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




落日楼头觅断鸿,繁音促节搅西风。

务光箕子忽提我,一见滔滔江水东。


注: 第一句,见辛弃疾《水龙吟》:“落日露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第三句,见庄子《大宗师》:“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者也,而不自适之适者也。”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8-23 05:56:19 +0800 CST  
说境界

《齐物论》有一句话:“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呜呼!金声玉振,治学为务者知之未晚也。

《天地》篇亦有此句。谆芒将东之大壑,与苑风相遇,二者有对话。谆芒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吾将东游。”
《天地》篇在复唱。

追求此般境界,获得此般境界,堪为至人也。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8-28 06:34:54 +0800 CST  
作者:卼臲6Lv 8 时间:2019-05-04 09:17:10
一种文明,如果缺少逻辑理性和实证精神,而是习惯和回避和掩饰真相,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最后会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乱七八糟,东拉西扯,飘渺梦幻,歧义横生。可能看似博大精深,其实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时间越长,堆积的错误就越多,以至于沉疴宿疾,积重难返。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朽木烂桩。

我很后悔少年时代看了庄子。但是那个时候书少,也不容得我去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刚才翻检自己的帖子,看到卼臲对中国文化中国文明的评价。这则评论源于庄子。卼臲不喜欢庄子,正如有人不喜欢孔子一样,那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由此扩展到中华文明中国文化,就错上加错了。
他的评论用四个“玩字”领起,用“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乱七八糟”、“东拉西扯”、“缥缈梦幻”、“歧义横生”来揶揄来讥讽讥讽中国文明,真是咄咄怪事!

卼臲是懂很多国家语言文字的,还是用所懂的所有外国语言去翻译他自己的这段评说,让那些外国绅士们青睐一下,何苦来我的帖子说些令老叟反感的话来。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8-29 06:11:19 +0800 CST  
杂感一则

我大学的专业是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按照俗语文史哲不分家的说法,可终究学的不是哲学,不是哲学系毕业:文学与哲学关系密切,然而二者界限明晰。
哲学并不神秘。哲学是使人明白的哲学。虽不神秘,是使人明白的哲学,然而倘若入门不正,势必事倍功半甚或步入泥淖。垂垂老矣,对哲学向来缄口,唯恐越谈越懵懂。老来之境应是这样:“擅一壑之水而跨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倘若姑妄谈之,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

“天下莫不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不寿乎殤子,而彭祖为夭”,这一哲学命题,我还是记得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就是这样。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以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在这个杂沓迷乱的世界,恪守这一名言大抵无错。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献芧,曰:‘朝三而暮四’…”,这个故事令我神智清灵。

犯了戒,今姑妄谈之,下不为例。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9-03 06:13:20 +0800 CST  
散木与散人

《人间世》以树之有用无用来说养生之道。其中一则说有一位匠人和他的弟子来到栎社树下,弟子们问匠人,栎社树为什么枝叶繁茂长寿?那位匠人以讥讽栎社树的口吻回答弟子:“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 匠人接着罗列了一些根据,蔑视栎社树的无能。

栎社树诚如匠人所言,它是不材之木,既不可为栋梁,又不能为棺椁,如此等等,无所可用,谁还理它?

不理也可以,这个匠人为什么还要讥讽嘲笑它?这就是红尘攘攘的纷纭世界。

然而正因为无人搭理,正因为被人们讥讽嘲笑,栎社树才无斧斤之忧患,才得以长生。

事情往往还得从其他方面来看。栎社树把绿阴献给大地,把新鲜空气献给他人,这是最好的奉献,这是无声的自我牺牲,这是无用之用!一个是无用之用,一个是无斧斤之忧患,二者得兼,栎社树是得道之士。

什么是有用?俗谓为我所用也。如果从这一个角度去衡量事物,去对待一个人,那是一种偏见,那实在是不公道,那实在是没有眼光。

栎社树有是有感应的,听到匠人这番揶揄和评价,于是托梦给匠人,说了一句:“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这句话很风趣,可看作是栎社树对匠人的一种戏谑。匠人瞧不起栎社树,说它是“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腐”之类,栎社树所以才说出这样的话,称匠人为几死之散人,来回答匠人。
为什么称匠人是散人?是将死之人?是因为匠人太入俗之故。

一个是散木,一个是散人,何苦相衡量?匠人之愚愚不可及。庄子的平等自由的思想寄寓其中。

钱财不积而贪者忧,权势不尤而夸者悲,这是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通病。在贪者、夸者的心目中,何谓有用之物,何谓无用之物?他们不懂,栎社树正在为之提个醒,不知现代的他们愿意听否?

《人间世》以不材、无用来阐述虚己免患,而《山木》篇以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以不材而终于天年之后,且以雁因无用而被杀,说明不材与无用还都不可能完全免患,至此得出结论:“庄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无疑,《山木》此处的论述是《人间世》的延伸,多出了几分变通,大有《易经》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之大义。读《庄子》一书,当读出《内篇》与《外篇》、与《杂篇》的区别来。专家学者因此得出结论,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而《外篇》《杂篇》是他人所作,很有道理。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9-13 17:18:47 +0800 CST  
打的什么旗,并不完全可信

一位网友来到了天涯社区,是打着一面旗帜来的。这位网友一会说是看着某某某某的面子来的,要站在他们一边为之鏖战,为之助威;过了一些时日,这位网友又对某某信誓旦旦,表示虽然看不明白天涯江湖的战争,但是如果有必要,要毫无反顾地站在某某一方。
这位网友当然是调侃。为了社区的活跃而调侃,我赞成。这位网友调侃的没有几天就易帜变旗,于是乎有了两三个主子,其继续调侃。网路是虚拟的,当然不可当真。这位网友很可爱,由此我想到早年写的一篇《新五代史随笔》,这篇随笔的名字是《把“赤心为主”四个大字写在军旗上的张彦泽》。把这篇《新五代史》随笔贴在这里,但与网络文字网络游戏网络调侃毫无关联。


《新五代史》随笔
把“赤心为主”四个大字写在军旗上的张彦泽
后晋的帝王谓契丹主为“父皇帝”,既然如此,契丹主就此下令,令后晋帝王每上表不再称臣,必称“儿皇帝”则已。两个政权之间往来,竟然是这样的外交礼节!
契丹不停地侵逼后晋,掠地取城,就连“儿皇帝”“父皇帝”这样的外交也不复维持了。公元946年冬十二月,面对契丹气势逼人,后晋一些将领如杜重威、李守贞等人先后投降契丹,张彦泽亦投降契丹。
契丹耶律德光逼临后晋京师,派张彦泽与傅柱儿帅两千骑兵先入京师,《资治通鉴》亦记载道:“傅柱儿入宣契丹主命,帝(后晋出帝)脱黄袍,服素衫,再拜受宣,左右皆掩泣”。后晋灭亡了,皇帝如此境遇,左右为之哭泣,但是可喜坏了张彦泽。
张彦泽认为有功于新主子契丹,于是开始纵兵大掠京师。《新五代史.张彦泽传》载:“张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犹题其旗帜曰‘赤心为主’。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
居然高举着“赤心为主”的大旗,公然乘火打劫,竟闯入皇家大内把金银财宝都据为己有,张彦泽上演着别开生面的历史闹剧。
《资治通鉴》载:“都城为之一空,张彦泽所居山积。自谓有功于契丹,昼夜以酒乐自娱,出入骑从数百人,其旗帜皆题‘赤心为主’。”
《新五代史》、《资治通鉴》都强调张彦泽是打着题写“赤心为主”大字的旗帜来疯狂掠夺,连皇宫大内的所有财物都被车辇运到私第据为己有的。这与后来的八国联军进北京疯狂掠夺与焚烧圆明园堪有一比,不过一是列强八国联军,一是本土泯灭良心贪婪无比残忍无比的军阀而已。
张彦泽并不止掠夺财富,亦开始杀戮社稷之臣。如此而为,当然一是为了财富,一是为了以讨好契丹。
张彦泽虎视眈眈,早就想把桑维翰的财富据为己有,为达此目的,他居然乘机残忍地杀害了桑维翰。《新五代史》的《桑维翰传》载:“…是夜,彦泽使人缢杀维翰,…而赀财悉为彦泽所掠。”
《新五代史》的《冯玉传》载:“冯玉为相,四方贿赂,积赀钜万,契丹灭晋,张彦泽先以兵入京师,兵士争先入冯玉家,其赀一夕而尽。明日见彦泽,犹谄笑。”
冯玉哪有桑维翰那样的气节!冯玉所有的赀财都被张彦泽派兵掠夺一光,而“犹谄笑”,其奴颜婢骨,是古往今来所有汉奸走狗的活写真!
张彦泽就是这样效忠契丹,效忠那位耶律德光的。张彦泽会得到契丹君主,那位耶律德光的青睐褒奖吗?
张彦泽在他所有的军旗上都织写上“赤心为主”四个大字,其招摇撞骗,其厚颜无耻,其丧心病狂地杀戮,其饕餮无厌地掠夺财物掠夺女色,惹得天怒人怨,孰料刹那间恶运骤至!
公元947年春正月,契丹耶律德光貂帽貂裘衷甲进入京城。被张彦泽掠夺一空而一家人被杀戮殆尽的高勋,带领众人告发张彦泽。耶律德光查证后大怒,问百官道:“张彦泽当诛否”,百官义愤填膺,齐声皆请不赦。《新五代史》载:
“(契丹耶律德光)乃命高勋监杀之。彦泽前所杀士大夫子孙,皆缞绖杖哭,随而诟詈,以杖朴之,彦泽俯首无一言。行至北市,断腕出锁,然后用刑。高勋剖其心祭死者,市人争破其脑,取其髓,脔其肉而食之。”
张彦泽“赤心为主”的旗帜被砍倒了。耶律德光是一位明察秋毫远见卓识的君主,岂容张彦泽来乘机打劫来混淆黑白。
打着“赤心为主”的大旗,干着灭绝人性的勾当,张彦泽无恶不作,连他的新主子都被激怒,这个罪恶滔天毫无人性的的军阀不如此而死,天地难容!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9-17 09:11:30 +0800 CST  

楼主:zhilishu9

字数:109231

发表时间:2018-09-17 14:29: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18 14:30:30 +0800 CST

评论数:56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