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庄子

龚遂与王生

渤海左右郡闹饥荒、盗贼并起,汉宣帝为此寝食不安,更为官员无能为力而愤怒。丞相、御史共同推举龚遂为渤海太守,来治理平定一方。
宣帝召龚遂问话。宣帝免不了以貌取人,看到龚遂身形短小其貌不扬,槁项黄馘,已是七十多岁的年纪,不仅大失所望;但听到龚遂“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的回答,那既简短又中要害的分析,令汉宣帝视听一新,对龚遂刮目相看。龚遂得以赴任,为渤海太守。
各级官吏不关心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是造成一方不安的根本原因。龚遂在任渤海太守期间“躬率以简约,劝民务农桑”,而且细化到每一家该养多少家禽该种多少树木。更为严厉的是,对那些带有刀剑的浪子闲汉,命令他们在一定的时日内必须卖刀卖剑而买牛买犊,力务农桑。于是吏民富实,盗贼遂平,一方大治。
龚遂治绩突出,被朝廷征召入京师。属吏王生执意随从。龚遂认为王生什么事都不能干,毫无用处,他只是一个饱食醉徒而已。为了给足王生再三请求的面子,看在他始终追随自己不离不弃的份上,龚遂还是带他来到京师。来到京师后的王生还是酒不离口,优哉游哉。
一日,龚遂被传入宫,这时,醉后的王生在龚遂身后高呼:“明府且止,愿有所白”。王生叮嘱龚遂道:“天子即问君何以治渤海,君不可有所陈对,宜曰‘皆圣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
王生是真耽溺于酒还是佯醉而韬光养晦?还是二者有之?王生知道宣帝是一个很小气的君王,是一个爱听恭维话的人,而且是一个翻脸不认人的主。所以在关键时刻说了一句十分关键的话,让龚遂受益。
龚遂以王生所教回答宣帝,宣帝内心很舒服。但是宣帝还是看出破绽,问何人教他这样回答的,龚遂如实禀告,宣帝不但没有怪罪龚遂,而且很是高兴,对王生有了很好的印象。
王生何曾去想让皇帝注意到自己?王生只不过是对主人龚遂尽忠而已。这个被龚遂视为无用的属从,却不知不觉地为龚遂起到大作用,而且还为王生自己带来了好运。
这就是老子和庄子的无用之用。本无希冀,本无预料,而来为用,助以成功,这就是无用之用。

龚遂年迈,汉宣帝由于龚遂答对的好,还是留下龚遂继续为官,拜龚遂为水衡都尉。汉宣帝对王生有了好感,于是以言取人,以王生为水衡丞。王生,犹如《史记》之《孟尝君列传》、《平原君列传》、《信陵君列传》、《春申君列传》里面的人物,也许曾是鸡鸣狗盗之徒、毛遂侯生朱亥之材,虽然如此,不可不倾心善待之,谁知在什么时候就成为有大用处的人!。
汉宣帝以貌取人以言取人,龚遂拙直爱民,王生使酒阅世,他们都是性情中人。




注:《龚遂与王生》2018-7-22发,发在新华网发展论坛,已被发展论坛隐去。最近
发现“对话中原》全文照发,只是作者已不是鲁卑陬了。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5-15 10:58:04 +0800 CST  

今天想到那些曾不可一世的高贵者们在穷途末路时的故事。他们是庄子笔下的哪个形象?
复制一篇早年写的一篇读史小札。说不清为什么要复制要再发,大概是要违背了庄子的理念了。



“四时仕宦”傅游艺

公元683年冬十二月,五十六岁的唐高宗驾崩,唐中宗即位。684年春正月武则天废中宗,立睿宗,居睿宗于别殿,不许睿宗问政,实则软禁之。武则天之心路人皆知矣。

公元690年八月九月两月间,武则天加快速度诛戮唐李宗室及社稷重臣,为当女皇一切就绪,只是缺欠为之攘臂率众摇旗呐喊第一人。

武则天要当皇帝,她精心设计,步步为营,一切就绪,只差谁来呼唤呐喊,公然向天下发出第一声了。此人是谁?在关键之际,一个人出现了,一个名叫傅游艺的人挺身而出。

《新唐书》之《后妃传》载:“御史傅游艺率关内父老请革命,改帝氏为武。又率群臣固请……”。

《新唐书.后妃传》不如《资治通鉴》记载详细,《资治通鉴》载:

“九月丙子,侍御史汲人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诣阙上表,请改国号曰周,赐皇帝姓武氏,……于是百官及帝室亲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合六万余人,俱上表如傅游艺请,皇帝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

沙门、道士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修炼求仙之人,连他们都被鼓噪起来,喧嚣呐喊,傅游艺非常不一般。

傅游艺是公然率众请武则天彻底革命变李姓大唐江山为武姓大周江山的第一人。也许有在傅游艺之前就鼓动武则天当皇帝的,但像傅游艺这样摇旗呐喊连道士沙门都大规模动员起来的,傅游艺理应是第一人,规模之大,声势之大,如此造势,无人可比。
武则天登基皇帝大位,立即报恩,以傅游艺为宰相。

傅游艺不断升迁,仅一年之间,官服颜色历经青、绿、朱、紫四色,时人谓之“四时仕宦”。

青色是九品官服,绿色是七品官服,朱色是五品官服,紫色是三品官服。傅游艺一年内由最小的官品而位至宰相,让那些急于富贵的人羡慕极了,来俊臣、周兴之流于是像一团团蚁蝇嗡嗡地飞舞起来。

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上宰相仅一年,公元691年九月,“四时仕宦”傅游艺做了个美梦,他在梦中登上了皇帝金銮殿的宝座。这个梦无疑是在鼓动他要去为帝王。醒后他得意洋洋地把这个梦告诉了亲信。

那是个告密之风盛行的年代。武则天设立铜轨之类,不知有多少人在罗织罪状在用告密手段而飞黄腾达。傅游艺的亲信告发了他。武则天发现傅游艺有这般野心,岂能放过他。

傅游艺因此被打入大狱,他在狱中自杀。

武则天弃人杀人从不手软。李义府、周兴、来俊臣,甚或男宠面首薛怀义这些人,被武则天用完后即弃之如敝屣,杀之以遮人耳目,杀之以取快。不怀好意取富贵者,武则天心中有数,岂能令之长久富贵长久骄横。连为自己当女皇而摇旗呐喊造势的第一人傅游艺也杀之,武则天治国用人之谋略手段可窥一斑。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5-17 07:56:46 +0800 CST  

读《兰亭集序》散记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生于门阀士族之家,他是东晋丞相王导的侄子。对他的生卒年有两种说法,一是生于公元303年,卒于公元361年;一是生于公元321年,卒于公元379年。根据《晋书》、《资治通鉴》记事推断,前说为妥。

魏晋年间,称《老子》、《庄子》、《易经》为“三玄”,“三玄”是门阀士族必读之书,于是玄学之风盛行。王羲之年少时不拘名教,放浪形骸。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府招婿,王家子弟都很拘谨,“惟一人东床坦腹食”,那坦腹食者,就是王羲之。王羲之从少年时代起就有美誉,深得晋成帝的舅父、征西将军庾亮的器重。庾亮征辟王羲之为参军,王羲之累迁长史。庾亮善谈论,性好老子、庄子学说。他病危之际,上疏称王羲之清贵有鉴裁,荐举王羲之为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庾亮死后,朝廷频召,王羲之均不就任。与王羲之同时被庾亮征用的还有殷浩,殷浩是王羲之的朋友,亦善老庄之学。殷浩有句被世人奉为名言的话语,那就是“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秽”,他的这句被誉为名言的名言,用以讽刺今人亦不减当年。晋穆帝年间,殷浩为扬州刺史,力劝恳请,王羲之才为右军将军,出任会稽内史。

王羲之与庾亮、殷浩交接往来,是以共同的志趣爱好为基础的。老子庄子学说对王羲之影响也很深。会稽一带山清水秀,风光宜人。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当时名士谢安、孙统、孙绰、之遁常常相聚而游。永和九年三月,王羲之邀请名士共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兰亭集会。他们放情山水之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后来王羲之为四十一人的诗结集作序,名为《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耐人咀嚼品味之处在于情与理的浑圆交融。情,在文章开篇的叙事描写之中就已展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湍激流”,是大自然的造化;“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是人与自然的感应,即所谓天人合一。王羲之对自然造化顶礼膜拜之情,对志趣相投交游深厚的友人相聚的欣喜愉悦之情,都寓于叙事和描写之中,所以作者说“信可乐也”。

“鸢飞戾天者,望峰止息;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面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景象,谁能不流连忘反?王羲之,《晋书》说他“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如此看来,“信可乐也”抒发的流连忘反之情,恰恰寄寓着“服食养性”、“终焉之志”的底蕴。

此时,王羲之与友人交游,与宇宙万物心语,他必定有所参悟。于是《兰亭集序》由叙事抒情转向议论说理。王羲之认为,现时生活中,人们虽然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活行为有所不同,然而都有各自的快乐和满足,可是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其间感慨不能不随之而来。面对人生之短,那暂得的快然自足岂不瞬间化为陈迹?面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按捺不住大呼:“‘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王羲之“岂不痛哉”的呼唤,与之在《兰亭诗六首》中所写道“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的寓目所陈之理,感情色彩不尽相同,一沉重一轻快,一怨悱一膜拜。王羲之一面恭颂造化之功,一面痛感人生之短暂,内心矛盾交织,并没有摆脱有关生与死的羁绊。

关于生、死的讨论,古往今来一直都很热烈。庄子认为,与“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的万类万物一样,人们应该这样对待人生:“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因为“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是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者,又是追求自由追求独立的实践者。他所要做到所能做到的,是别人不能做到或反对去做的。庄子对贵贱、大小、是非、生死、寿夭等问题的讨论,有时陷入相对主义,可是他的学说和主张,那些与之观点不同的人却时时与之难舍难分。庄子反复强调万物齐一的观点,他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庄子还谆谆告诫人们,“夫大块(自然造化),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宗师》),庄子超然物外,如此澹定轻松面对生死,王羲之不能不受到影响。庄子看似仙风道骨,其实是一位悲天悯人的忠厚长者,庄子必定是庄子,入世入俗者谁可等同?谁可超越?然而王羲之坦然道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显然是庄子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的批判,虽然如此,王羲之还是纠结于“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命题之中。

《兰亭集序》的议论,王羲之悲叹“死生亦大矣”,“死生亦大矣”这几个字,出自《庄子》。庄子在《德充符》里面讲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王骀,一个孔子。王骀被砍去一只脚,形体残缺,可是跟他学习的弟子同跟从孔子学习的弟子一样多。孔子认为王骀是个圣人,要拜他为师。王骀的教育方法是“立不教,坐不议”,弟子们来时脑里空空,归时却是满载而去。有人问孔子这是什么原因,孔子说:“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王羲之在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所以在“死生亦大矣”这几个字的后边加上“岂不痛哉”几个字,这样一加,其贪恋长生眷恋世俗的感情色彩就毕现无遗了。

王羲之并未全盘否定庄子,“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其实就是《齐物论》中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之语义。“修”,即彭祖也;“短”,即殇子也;“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亦是《秋水》篇的旨要:“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王羲之除上述所引庄子语意之外,《兰亭集序》一文中的“俯仰”、“形骸”、“趣舍”等词语也均出自庄子。总之,王羲之是在与庄子探讨自然宇宙,辩论穷达死生,是在与庄子进行心灵对话。王羲之聆听先人哲语,择善而从;他敢于发端,意欲扬弃;但王羲之终究萦绕于庄子所播撒的氤氲氛围之中。

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人在山阴兰亭集会之后两年,即永和十一年,断然辞官。他徜徉于山水之间,以弋钓为趣。王羲之信奉道教,道教之源是老庄之学,他与道士们一起不远千里,采药服食以求长生。想求长生者并不长生,王羲之五十九岁就辞世而逝,永离人间,然而他留下来的巨大文化财富却与日月长存。

注:此文发在新浪博客。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5-19 07:05:54 +0800 CST  

"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读郭璞《游仙诗》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遯棲。朱门何足荣,未若託蓬莱。临源挹清波,陵岗掇丹荑。灵谿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进则保龙见,退为触樊羝。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郭璞《游仙诗》其一

郭璞的《游仙诗》十四首,是郭璞的代表作,也是两晋时期玄言诗的代表作。

《晋书》为郭璞单独立传。郭璞是一位卜筮大师,他为晋元帝卜筮,为王导卜筮,为王敦卜筮,为庾冰卜筮,皆应验,《晋书》却没有把他放入艺术列传。郭璞又是一位文学家,他的《江赋》、《南郊赋》、《客傲》皆负盛名,他为《尔雅》、《三苍》、《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子虚赋》、《上林赋》作注,流传甚广,兼及所作诗赋诔颂亦数万言,《晋书》也没有把他放在文苑列传。《晋书》为他单独立传,可见对他的重视。郭璞,在政治上全心全意拥护王室,反对王敦作乱,大概这是为他单独立传的原因。

郭璞写有游仙诗十四首,《昭明文选》选七首。《京都游侠窟》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诗,用《庄子》、《列女传》、《周易》以及伯夷叔齐的典故来抒写玄言旨趣,又以流丽华彩之风洞开一派之门,这首诗非同其它玄言诗,特点就在于此。

“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读这两句,可参见《史记》,参见《列女传》。余尤爱“莱氏有逸妻”句,《列女传》说,老莱子要避世隐居,到蒙山耕作,却因楚王之邀改变了主意,要出仕为官。他的妻子说服他:“今日出仕,有肉有酒,虽受人官禄,而明日就被人管控,祸患就要来到了”。老莱子听了妻子的劝告,猛然醒悟,还是隐居躬耕,逍遥自在去了。

人有时会动摇,会改变初衷,如果有个“逸妻”那样的人来挽救你,该多好。

“漆园有傲吏”,庄子做个漆园小吏,如此官职何官之有,但却加一个“傲”字,很是诙谐,然诙谐之外足看出庄子之心态。《史记》有庄子拒绝楚王之邀聘的文字,亦可为“傲”字作注。除此,一个“傲”字亦与“逸妻”之“逸”字相对,于是别有况味。

郭璞有高蹈之志,却不能隐居山林,反对王敦图谋不轨,最终死在王敦刀斧下!纠结着矛盾着,感伤着哀吟着,直至一腔热血撒尽,这就是郭璞!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5-22 07:40:25 +0800 CST  

为天下还是为自己而诛“四凶”?

《诗人玉屑》载有一则消息,说道:“唐李义府初召见,太宗令咏飞鸟诗曰:‘日里飏朝彩,琴中闻夜啼。上林多少木,不得一枝栖’。太宗曰:‘我当全林借汝,岂惜一枝也’。左右羡之。”

《新唐书》等典籍没有《诗人玉屑》记载的这则消息。

不过唐太宗确实对李义府有好感。太宗让他去担任监察御史,并且把他划分到晋王李治那里,成为近臣。李治当了皇帝,是为唐高宗。唐高宗再把武则天揽入怀内,于是就有了李义府表演的偌大舞台。
李义府的一句话,使唐高宗决意立武则天为皇后,《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都有明确的记载。于是乎,武则天对他很是感恩。

《新唐书》的《奸臣列传》,许敬宗、李义府、傅游艺、李林甫、陈希烈、卢杞、崔胤、崔昭纬、柳璨、蒋玄晖、张廷范、氏孙琮、朱友恭等十三人被收入其中,想知道奸臣是如何祸国殃民是如何吞噬善类的,读读他们的履历就知道了。

奸臣害人害物,各有其术,各具特点,譬如李林甫害人害物,必须先在他的“偃月堂”冥思苦想,待他笑着走出偃月堂,那就有人惨遭迫害,家毁人亡了。李义府则是一个这样的人,他“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李义府‘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号曰‘人猫’。”李义府与李林甫虽然不同,但统归害人之术耳。

李义府为武则天出谋划策终于使之成为皇后,李义府随之大行奸邪。于是他家有了被称作“四凶”的称号。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义府的家人无恶不作,卖官市狱,门如沸汤。李义府的儿子李洽、李洋、李津以及女婿柳元贞四人特别凶狠贪饕。后来李义府一败涂地被除名流放,其三子及女婿四人也被流放荒凉之地,于是朝野相贺,以为是苍天为百姓诛“四凶”。

《新唐书》说,“自其斥,天下忧其复用,比死内外乃安”。李义府被诶流放,天下百姓这样的忧虑,足见武则天性情来。

上古舜帝时,浑敦、穷奇、檮杌、饕餮被称作四凶。把李洽、李洋、李津、柳元贞比作浑敦、穷奇、檮杌、饕餮,足见李义府一家罪恶之大。高宗乾封元年大赦,唯独流人不许还,李义府愤恚死于流放地,四凶之结局亦可知矣!

武则天终于没有因为李义府有大恩于己而放他一马,因为还有更大的事在等待自己去完成,她要改朝换代,她必须顺乎朝臣之心,去换得更大的筹码。



注:今天查了一下新浪博客我的通知栏,看到刚上网发博客的那一年,得到很多著名人士的支持,感激之情尤浓。最先评论我的是李志林教授,他好像是一位资深教授。然后是叶弘、钱启敏、许小年、王亚伟、谢国忠、李攀、杨百万、许小华、殷保华、桂浩明、李丰等诸位先生都不断前来评论和收藏。其中李志林教授和叶弘先生收藏我的文章较多,据说李志林先生是文史领域的一位教授。
一年多之后,到了2018年,他们当中再没有一位先生光临了,这可能是我的文章一篇不如一篇了。
不过又发现,还有一些网友喜欢我的一些写文章,他们也在进行评论和收藏,其中一位蓝红网友一起我的关注。
蓝虹是一位少数民族的学者,教授,现任教中国人民大学。她先后收藏几篇我的文章。我在前几日发了篇《为天下还是为自己而诛四凶》她也收藏了。
我的文章读者很少,因为是自言自语。今天重发《为天下还是为自己而诛四凶》,来看看那个已逝千年的大唐帝国官员们的故事。

随之而来的是庄子的一句话:“‘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李义府当初何其沾沾自喜,曾几何时落得个凄惨下场!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5-25 07:51:27 +0800 CST  
这些文字很好

《庄子.至乐》有很重要的一些文字,应该常来读读这些文字,感知我们先人的伟大。

庄子说:“ 种有幾,得水则为繼…..黄軦生于九猷,瞀芮生于腐蠸羊奚比乎不箰。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于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对庄子的这些文字,有些人一定认为荒谬,认为古怪离奇。有些中国人常拿中国古代文明和西方比较,揶揄嘲笑中国古代文明和古人的逻辑思维,其由来久矣。

然而庄子的这些文字是何等美妙!“种有幾,得水则为繼”,这是在探讨生命的起源。庄子的这些文字,包括了细胞学理论、物物转化理论、生命进化理论,对这些理论的探讨要比西方早上两千年!

一位网友说:“  一种文明,如果缺少逻辑理性和实证精神,而是习惯和回避和掩饰真相,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最后会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乱七八糟,东拉西扯,飘渺梦幻,歧义横生。可能看似博大精深,其实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时间越长,堆积的错误就越多,以至于沉疴宿疾,积重难返。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朽木烂桩。
我很后悔少年时代看了庄子。但是那个时候书少,也不容得我去选择。”


这位网友在说什么?这位网友对中国文明怎么抱有此种态度?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5-30 06:27:43 +0800 CST  
此真人非彼真人


卼臲在《以梦为马》中表白:“《庄子•大宗师》里面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意思是‘古时候的真人,在夜里睡觉的时候也不做梦。’说的我好像是个假人一样。所以我不喜欢庄子。”

我于是知道卼臲不喜欢庄子的原因了,原来卼臲无厘头地断定,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就把他说成“好像是个假人一样”。

卼臲在回复《闲读庄子》时,为了突兀希腊以及西方文明,而来讥斥中国文明东方文明,他说很长一段话,他说:
“一种文明,如果缺少逻辑理性和实证精神,而是习惯和回避和掩饰真相,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最后会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乱七八糟,东拉西扯,飘渺梦幻,歧义横生。可能看似博大精深,其实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时间越长,堆积的错误就越多,以至于沉疴宿疾,积重难返。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朽木烂桩。
我很后悔少年时代看了庄子。但是那个时候书少,也不容得我去选择。”


卼臲是钟情于希腊文明及西方文明的,这无可厚非,但是他可能没有读过中国学者对希腊文明乃至西方文明的论述,或很少来读。卼臲对希腊文字(还有一些外国语言)乃至西方哲学都有涉猎,可是我要问,卼臲是否读过中国著名学者黄长著陈村富两位教授的论述?黄、陈两位教授是研究希腊语言、文化、美学、哲学的权威,看看这两位先生是怎样论述的,很有必要。

卼臲用十分不恭的语言来谈东方古老文明,大有亵渎之嫌。大家再来读读他的高论,即可这样认为:
“一种文明,如果缺少逻辑理性和实证精神,而是习惯和回避和掩饰真相,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最后会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乱七八糟,东拉西扯,飘渺梦幻,歧义横生。可能看似博大精深,其实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时间越长,堆积的错误就越多,以至于沉疴宿疾,积重难返。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朽木烂桩。

什么“玩类比”“玩暗示”,又是什么“乱七八糟”“朽木烂桩”,等等,这是什么口气?

中国古老的文化文明是这样吗?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意思是‘古时候的真人,在夜里睡觉的时候也不做梦。’说的我好像是个假人一样。所以我不喜欢庄子”,对这段话,我不禁要问,这讲的是那种逻辑?是希腊的吗?是西方的吗?中国可没你这样的逻辑!

我确认,卼臲不是一个假人;我确认,卼臲是一个真人。然而,卼臲不是庄子笔下的真人。此真人非彼真人也!

大谈希腊逻辑西方逻辑的人,竟然犯了这样低级的逻辑病。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6-01 15:51:07 +0800 CST  

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新华书店经常有减价书打折书。买多无处放,再一想,以后会有机会,所以只挑选一些来买,如今悔之晚矣。

其中《昭明文选》(中华书局影印,1977年版)、《郑板桥全集》(卞孝萱编,齐鲁书社版)尤为喜欢。有些书虽然读过,但觉得不买回手发痒,还是买了,譬如一些外国小说本已读过,只因译文好,装帧好,插图好,还是买了回来存放。

四十年过去了,买打折书的美好回忆给我如今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也增添了一些惆怅:纸媒印刷有些萧条,那淡淡的墨香难再隐隐习习,读书盛况非比当年......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6-03 06:36:48 +0800 CST  
喜欢这样的帖子

读《闲谈第三十九期: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看到网友们交流,我很高兴。

臧否过往,思想碰撞,这是百家争鸣,这是百花齐放。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6-04 06:51:13 +0800 CST  

悼屈原

吟诵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凭吊屈原!




《淡水河边悼屈原》
余光中


青史上留下你一片洁白,

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泽。

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太史公为你的投水太息,

怪你为什么不游宦他国?

他怎知你若是做了张仪,

你不过为先秦一说客。


但丁荷马和魏吉尔的史诗,

怎撼动你那悲壮的楚辞?

你的死就是你的不死,

你一直活到千秋万世!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

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

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

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子兰的衣冠已化作尘土,

郑袖的舞袖在何处飘舞?

听!

急鼓!

可爱的三闾大夫!

浅浅的龙湾在为你竞渡!


我遥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

我仿佛嗅到湘草的芬芳;

我怅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

它依然流着楚泽的寒凉。









作者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厦门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诵者


吉雅瑞德,声音艺术践行者;你听,或者不听我,我就在这里,不来不去……



青年朗诵家、歌手;新诵唱发起人;其代表作《中华诵唱——将进酒》是新诵唱标志性作品,在2019第五届中国诗歌春晚北京总会场、日本东京会场演出引起巨大轰动,中日两国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获2019第五届中国诗歌春晚最佳节目奖;并获2019CCTV五一群星文艺汇演金奖;第208期全球华语流行音乐金曲榜内地榜单冠军等殊荣。



被中国诗歌春晚组委会授予“中国诗歌春晚常青树”称号;中国诗歌春晚执行导演之一;中国诗歌春晚签约朗诵家;央广新闻最佳嘉宾主播;全民悦读最美声音公益大使;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获奖者。









吉雅瑞德 代表作


吉雅瑞德 《中华诵唱——将进酒》





本期推荐:

吉雅瑞德 朗诵 《见与不见》

吉雅瑞德 朗诵《当你老了》

吉雅瑞德 朗诵《雨巷》

吉雅瑞德 朗诵《再别康桥》

吉雅瑞德 朗诵《匆匆》

吉雅瑞德 朗诵《背影》

吉雅瑞德 朗诵《春江花月夜》

吉雅瑞德 朗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吉雅瑞德 朗诵《献给喜马拉雅的长卷》



--THE END--

©作品授权发布、文章、图片源于网络。

主编:吉雅瑞德 微信: jiyaruide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详情请点击-我要投稿-征文合作

版权归原创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敬请关注!

↓ ↓ ↓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6-06 19:52:30 +0800 CST  
@zhilishu9 2018-09-18 05:46:22
3、
子贡被在田圃劳作的老人及教一番,于是“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他感悟到自己是一个没有忘记功利机巧的“风波之民”。庄子重塑儒家人士形象,此子贡已不再是原本的那位子贡了。在庄子的笔下,孔子也在反省自己,孔子认为自己是天之戮民。我曾写过一些文字,附于下:
天之戮民
在庄子的笔下,孔子自称为天之戮民。
在内篇中的《大宗师》篇,庄子写了一个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莫逆之交的故事。......
-----------------------------
@随陆绛灌 2019-06-07 11:59:06
老庄学说,在大乘佛教尤其是禅宗出现前,可以解释很多玄学问题,但与后来的禅宗比很多理论还是很肤浅。但为了照顾中途宗教,一般还是给道教一席之地,所以形成全新的“儒释道”。
-----------------------------
你的另两条评论怎么不见了?谁删掉了吧?咄咄怪事!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6-10 06:07:22 +0800 CST  
随陆降灌
前几日,看到一条随陆降灌网友评《闲读庄子》,我做了回复。之后,随陆降灌网友有连发两条评论,文字都很多,我没有回复。一则因为不知该说些什么,二则等待大家都来交流看法。昨天发现,这两条未作回复的评论不见了,感到很诧异。是版主给删了?是随陆降灌自己删掉了?
于是对网友随陆降灌产生好奇,去看看他所有发过的帖子。他写的一首诗《秋寒》发在《诗词比兴》,有诗词比兴版主与他的对话,拷贝如下:



天涯论坛 > 诗词比兴 [我要发帖]
《秋寒》
秋寒
楼主:随陆绛灌4Lv 6 时间:2018-11-11 11:06:42 点击:33 回复:2
冲榜守护脱水打赏看楼主设置
一霎清秋雨,始觉初寒意。
陌上熏依旧,闻似曲中来。
佳酿温玉手,闲弄广陵散。
不慎人自醉,曲终梦归来。

打赏



作者:陌上萧郞4Lv 13 时间:2018-11-11 11:49:38
诗词比兴是格律诗词论坛,你的作品无律,请发打油诗社
举报 | 1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随陆绛灌4Lv 6 时间:2018-11-11 12:44:01
@陌上萧郞 2018-11-11 11:49:38
诗词比兴是格律诗词论坛,你的作品无律,请发打油诗社
-----------------------------
五言,七言都是律诗。你说的是押韵吧,晚唐开始就不流行押韵了。


版主陌上萧郎的点评是对的,这位《秋寒》的作者随陆降灌的回复让人目瞪口呆!
“五言,七言都是律诗,你说的是押韵吧,晚唐开始就不流行押韵了”,随陆降灌自己承认自己是文化人,却这么令人讶异!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6-10 14:41:48 +0800 CST  
性与物

《吕氏春秋》曰“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

《吕氏春秋》曰:“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而累?”

此二则庄子亦有阐述。

物我二者,不可不怀畏惧之心。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6-11 21:21:54 +0800 CST  
痈疽死人之五

孟浩然的《登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一直读到现在,总是感到这首诗太好了,究竟好在哪里总是说不透说不全面。浑浑噩噩,老来读后更是余味茫茫,但还是说不清道不出这首干谒诗究竟与同类诗不同在哪儿。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雄浑壮阔,哀而不伤,这是我说的其一吗?

孟浩然,襄州襄阳人,四十岁那年才游京师,深得张九龄、王维的赏识称道,然而只因在帝王面前吟了一句“不才明主弃”即被放还。

或许是性情使然,尽管宰相张九龄举荐他,他还是忤逆这边那边,最终还是仕途尴尬,直到张九龄被贬为荆州,他才被张九龄召至幕府,做了一段幕僚还是归隐山水间 。然而未几,孟浩然疽发于背而死。

孟浩然徜徉于山水之间,却病疽而死,难道这也是庄子笔下的单豹和张毅吗?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他的诗对后人影响深远。再读他的两首诗,以志纪念。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木落雁难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孟浩然《早寒有怀》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6-13 17:04:23 +0800 CST  
@zhilishu9 2018-09-18 05:46:22
3、
子贡被在田圃劳作的老人及教一番,于是“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他感悟到自己是一个没有忘记功利机巧的“风波之民”。庄子重塑儒家人士形象,此子贡已不再是原本的那位子贡了。在庄子的笔下,孔子也在反省自己,孔子认为自己是天之戮民。我曾写过一些文字,附于下:
天之戮民
在庄子的笔下,孔子自称为天之戮民。
在内篇中的《大宗师》篇,庄子写了一个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莫逆之交的故事。......
-----------------------------
@随陆绛灌 2019-06-07 11:59:06
老庄学说,在大乘佛教尤其是禅宗出现前,可以解释很多玄学问题,但与后来的禅宗比很多理论还是很肤浅。但为了照顾中途宗教,一般还是给道教一席之地,所以形成全新的“儒释道”。
-----------------------------

近两天指出你《每日一典故》中的错误,不要见怪。我不能视而不见,这是真正的爱护。
那几个闲闲书话的网友在赞扬你,但没一个指出你的错误的。你是愿意听赞扬的还是愿意听批评的? 是昵你好还是诤你好呢?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6-16 08:01:09 +0800 CST  
子独不见狸狌乎?之一

创立大汉天下,群臣之中萧何功居第一;萧何又身为相国;萧何却这样说这样做:“买田宅必居穷僻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勿为势家所夺。’”

当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许多高官的后代都在不择手段营殖产业。不择手段,巧取豪夺,先富起来而不顾其他,从这一点来看,与萧何来比较,与古仁人来比较,诚可谓……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6-17 10:25:30 +0800 CST  

僧尼四则 前言

有一次在火车上看到几位年轻姑娘,身材好,容貌气色好,只是头上没有头发,光秃秃的,她们告诉我,她们是佛学院的在校学生。

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巧遇了。日月穿梭一般,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些学霸出家当和尚当尼姑,网页上还配有这些当了和尚尼姑的曾是名校学霸的照片来佐证,令你不能不信。当然我还是似信非信有所质疑。

不过,我最欣赏的唱《青藏高原》唱《我的嫂子》的那位女歌唱家,不是早已出家去寺院净心修行?这倒是真的吧。

《资治通鉴》记载,东汉明帝年间佛教传入我国,那么至今已两千年了。经过融合、发展,佛教已是我国之佛教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关佛教的故事很多,闲来遐思悠渺,空色离离,为继续拂去尘嚣雾霾,也为僧尼说上一些话,题为《北史》 僧尼四则。


《北史》 僧尼四则 之二

齐文宣帝高洋是一位前后不一的帝王。高洋身为帝王,冲锋陷阵,亲自跨马挥戈冒锋镝,与敌人搏斗。事业有成之后,他变得以功业自矜,肆行淫虐,前后判若两人。

天保五年之后,文宣帝变得杀人不眨眼。文宣帝似乎不喜欢道士和僧尼。不过,他虽讨厌僧尼,还有些讨厌道士,却没有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那样要把僧尼杀戮尽。或许他没有亲自目睹僧尼犯禁戒或违法乱规现象吧。

文宣帝有一天心血来潮,他要整顿宗教界。《资治通鉴》载:
“齐主(高洋)还邺,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论难于前,遂敕道士皆剃发为沙门;有不从者,杀四人,乃奉命。于是齐境皆无道士。”

不问佛道辩论与否,辩论的结果谁胜谁负,就来个合二为一,北齐文宣帝方法真是简单。
在刀枪面前,在生死面前,敕令谁敢不服?还讲究什么真信养假信仰?

一把那四个不服从的道士杀掉了,在刀枪面前,剩下的道士都痛痛快快地把长发剃掉,变成脑袋光光的,立即变成沙门。这也许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再痛苦也得忍受,在生死面前他们哪还会大谈皈依和信仰?

“于是齐境皆无道士”,这一笔令人目瞪口呆,哑言无语!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6-19 20:48:47 +0800 CST  
至人 神人 圣人 (一)

庄子在《逍遥游》中,以雄奇恣肆之笔,掀起层层波澜之后,扬起一面理想的风帆:“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里所说的至人、神人、圣人,他们的形象面貌和思想境界各是怎样,只读《逍遥游》并不能得出完整的印象。庄子在《齐物论》篇把悟道者分为三种境界,他用三句话来表述,说:“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庄子所说的这三种人,其实就是对何谓至人、何谓神人、何谓圣人的最好的注释。

郭象对庄子的这三句话分别作注,把第一句话注为“此忘天地,遗万物,外不察乎宇宙,内不觉其一身,故能旷然无累,与物具往,而无所不应也”;把第二句话注为“虽未都忘,犹能忘其彼此”;把第三句话注为“虽未能忘彼此,犹能忘彼此之是非也”。悟道境界有先后,郭象在这里没有把至人、神人、圣人三个层次混为一谈,这是正确的。

《庄子》杂篇中,有两处郭象作注,与内篇不尽一样。其中杂篇中的《外物篇》有这样的文字:“圣人之所以駴(惊骇)天下,神人未尝过而问焉;贤人所以駴世,圣人未尝过而问焉;君子所以駴国,贤人未尝过而问焉;小人所以合时,君子未尝过而问焉。”在这里,神人、圣人直至君子、小人,依其行为把品位排列得清清楚楚,郭象却这样作注:“神人即圣人也。圣言其外,神言其内。”

在这里,其“圣人”、“神人”的概念显然与上所注不尽相同。据先人考证,《庄子》除了内篇之外,其余都是庄子的弟子门人所著,庄子的弟子及门人认识理念不尽相同,这或许郭象所以在此处这样作注的原因?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6-22 07:09:19 +0800 CST  

至人 神人 圣人 (二)

庄子在《大宗师》中开宗明义:“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在《大宗师》篇中,庄子论述以道为宗为师。庄子在这里所称誉的道,难以触摸,会给人以客观唯心之感。

然而,在纷繁嘈杂物欲横流的的物质社会里,倘若没有精神追求,那么将会怎样?

老子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兮惚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老子把道描述得很玄虚,庄子一脉相承,进行更深入的阐释。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6-23 21:17:01 +0800 CST  
《文心雕龙》与《庄子》

《庄子》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已陈刍狗”,“文灭质,博溺心”,“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心斋”、“坐忘”,“虚静恬淡”,“得鱼忘荃”,“得兔忘蹄”,“得意忘言”,“澡雪精神”等语,不仅用于修养性情,还可用来作文。古文论频频出现这些语言,《文心雕龙》涉及到《庄子》的这些论述颇多。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6-26 20:46:08 +0800 CST  

楼主:zhilishu9

字数:109231

发表时间:2018-09-17 14:29: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18 14:30:30 +0800 CST

评论数:56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