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历史的人性——宋金战史(长篇连载)

@自在一百年 2017-05-06 15:26:20
美国事实上已经形成一个新的“美利坚民族”,这是一位美国总统说的。民族是一个有时空特性的动态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美国对外虽说没有铁幕隔离,但也不是不讲民族主义的,至少有一层网格幕。美国是相对开放包容,但也是有选择 有条件的。放什么样的人进来,是以美国的利益为标准的,首先得宣布效忠美国国家和宪法。
不能老用非此即彼的思维考虑社会问题,我从来没有说留在美国就是卖国,说的是提倡回国。讲民族主义不......
-----------------------------

“美利坚民族”大概包括,汉族、蒙古族、中华民族……几乎涵盖所有的民族。

你民族主义准备跟谁抱团,发力点在哪里?

如果以国家的名义,以公正、平等、自由的理念建设一片土地,那叫爱国主义。这里面没有民族什么事,事实上那是对各民族开放的,那是另一个概念。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06 16:06:53 +0800 CST  


好了上面的回复敏感掉了,感觉没用过分的词啊。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06 16:35:40 +0800 CST  
@心如止水7174 2017-05-06 14:23:10
看楼主贴子有一段时间了,忍不住想说两句。
我认为还是用达尔文主义解释国与国关系比较合适,因为它更贴合人性。
1、如果美国对世界开放包容,它的10支航母编队用来做什么呢?缩编一半,这个星球上它依然无敌。美军在中东做什么?美日同盟、美韩同盟,假想敌是 那些鸟枪鸟炮?
2、中国在国际上为什么如过街老鼠?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敌意真的是因为体制和人权?扯淡。这个世界上,比中国体制、人权更糟糕的国家......
-----------------------------

历史上的民族冲突本质上是利益冲突,那是人类发展的过程,不代表这是终极模式,事实上全球化的世界,民族国家的边界正在模糊。

说民族包容,不是说与敌人包容。民族是不分好人坏人的,上帝制造的哪个民族是好人,哪个民族都是坏人?

但林子大了之啥鸟都有,正因为有傻X至今认为,利益是可以通过抱团,用拳头来解决的,所以,当然需要航空母舰。

不讨论美国问题,太敏感,已被删了一次。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06 16:40:37 +0800 CST  

大仪镇之战后,完颜昌收到战报颇不以为然,特意找到出使金国的魏、王二人。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十四》记载了这么一段话,(完颜)昌言:“既欲讲和,当务至诚,不可奸诈。况小小掩袭,何益于事!如欲战,先约定一日,两军对敌则可。我国中只以仁义行师,若一面讲和,又一面使人掩不备,如此,恐江南终为将臣所误,如向来大军(当初金国大军)至汴京,姚平仲劫寨(之)事可见(可见一斑)。本朝事体,秦桧皆知,若未信,且当问之(可直接问他)。”

完颜昌倒不完全是手下大将受骗后的怨怒,会见宋使隐含了他更深层的意思。这次谈话中,完颜昌通过宋使亲自向赵构传递了两个重要信息——和谈以及秦桧。

大仪镇之战后,金齐联军整合后反攻,主力部队到达前线后,宋军留少量兵力在江北袭扰敌军,大部奉命撤到长江南岸进行防御,战事进入相持状态。

赵构于10月23日从杭州起驾,11月7日到达苏州后发布手诏,谴责刘豫大逆不道,号召六师官兵讨伐刘豫,以建立非常之功。手诏中赵构首次把刘豫称为“叛逆”,从此南宋不再称呼“大齐”。

与此同时,下诏对当年因阻碍“南幸”被杀的陈东、欧阳澈追赠官爵,赐官田十顷。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一记载,上(赵构)曰:“朕初即位,昧于治体,听用非人,至今痛恨之!虽已赠官推恩,犹未足以称朕悔过之意。可更赠官、赐田,虽然死者不可复生,追痛无已。”

这是同仇敌忾的政治需要,此时赵构以讨伐刘豫,一致对外的姿态凝聚人气,这并非改变他一贯的策略,这一举措的背后隐含了他的下一步大招——军改。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07 11:49:37 +0800 CST  

此时,宋金两军隔江对峙,时值初冬季节,又逢雨雪天气,粮道不通,野无所掠,金军后勤军需供应严重不济,甚至杀战马以作军粮。

此时屯兵江北的完颜兀术一心只想与宋军决战。但又不敢贸然渡江。史载:完颜兀术驻军竹塾镇,派人给淮东宣抚使韩世忠约战。

韩世忠接到战书时,正与诸将喝酒,便指派席间唱戏的伶人张轸、王愈带了橘子、茶叶前往金营回复,说:“元帅辛苦了,百忙中不忘下书约战,我等岂可怠慢,理当收拾行李,听从将军的指令。”

这是韩世忠的风格。“泼皮韩五”挖苦加嘲讽,完颜兀术一点辙都没有。同样是送橘子,韩世忠的率性不羁与吴玠的内敛冷峻,风格迥异。

这时,军中传来金主完颜吴乞买病危的消息,金廷内部又见动荡,各方无心恋战,金军人马连夜撤军北归。

绍兴五年(1135年)年初,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病逝。

阿骨打嫡孙完颜亶即位,在完颜宗干等人的辅佐下即位,立刻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废除朝廷的勃极烈制,改行三省制,以相位交换完颜粘罕的的兵权,免去完颜粘罕的国论右勃极烈兼都元帅职,改任太保、尚书令、领三省事,封晋国王,但位居完颜宗磐、完颜宗干之下。

完颜粘罕不管名义还是实权,被彻底架空。

1135年7月,左副元帅完颜宗辅去世,右副元帅完颜昌和元帅左监军完颜兀术分别控制左右两路军。完颜昌成为金国军部执掌实权的最高军事将领。

旧的格局被打破,一个新的政治格局正在建立。

政治上日趋成熟的赵构已极为敏感。1135年2月,赵构下旨,官复秦桧为资政殿学士。原先被判定“永不启用”的秦桧枯木逢春。

6月,拜秦桧为观文殿学士、知温州。

绍兴六年(1136年)7月,秦桧改知绍兴府。

不久,又被任命为醴泉观使兼侍读、行宫留守,尚书省、枢密院参议政事。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07 11:51:50 +0800 CST  
@killywen1983 2017-05-07 11:18:25
@梵刀 434楼 2017-05-05 11:20:00
那么“因粮于敌”呢?
纵兵抢劫这招在敌国境内可以用,在自己境内不大好使,而且即使在敌国,如果抢劫超越了底线,就会遭到敌方百姓的怨恨,由于财富的不规则分布,决定了抢劫的部队必然成小股分散的状态,这很容易陷入危险境地,并大大降低部队的机动速度。
而且这一方法类似杀鸡取卵,不具备持久性。
同时基于人性的理由,即便抢劫顺利,如何收拢、奖惩、运输、......
-----------------------------

其实,一直被这问题困扰,古代打仗动辄几十万人,恐怕大多数都是运粮的农民吧。

诸葛亮比较神,搞出个木牛流马,意思就是后勤消耗约等于零。最后楞把个天府之国折腾得小股部队就能灭了。

那是道德大家,出师表流传千古,不知道这算不算民族英雄,碰得碰不得。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07 21:23:37 +0800 CST  

所有英雄人物最终都令人厌恶——爱默生。

当年领导英国人民战胜法西斯德国的丘吉尔,作为民族英雄参加第二年的大选,却被意外抛弃。

丘吉尔自嘲:“对伟大人物的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重要标志。”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07 22:07:58 +0800 CST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四:绍兴五年(1135年)正月,金军退兵后,上曰(赵构发表谈话):“敌虽退遁,然南北之民,皆吾赤子,当示兼爱并容之意。中原未复,二圣未还,赦文不可夸大,第使实惠加于两淮百姓,乃朕指也。”

又上曰:“敌已退遁,循当渐图恢复,若止循故辙,为退避之计,何以立国?祖宗德泽在天下,二百年民心不忘,当乘此时,大作规模措置,朕亦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恢复故土态度明确,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表态。从事前事后看,完全有违赵构一贯的和谈姿态。

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赵构以赵鼎为左相,主持内政;任张浚为右相兼都督诸路军马,专门措置军事事务。张浚在建康设置了都督行府,作为前线指挥中心,实行各路人马的统一指挥。

这显然是以北伐为由,为“军改”搭建框架。

南宋初期,庞大的军事开支成为最沉重的社会负担,彼此割裂的军事集团为了保证自身利益和话语权,具有无节制扩张的内生性冲动。

早在绍兴四年(1134年),在岳家军收复襄汉六郡之后,岳飞便曾上奏:“襄阳、随、郢地皆膏腴,民力不支,苟行营田之法,其利为厚。然即今将已七月,未能耕垦,来年入春,即可措画。”

奏折中所说的“营田”借用了一个概念。所谓营田是指由民间耕种的田地,屯田则由军队耕垦。营田、屯田本质的区别在于收入的归属,屯田归诸侯,营田归国库,虽营田收入大多用于军队,但概念上不能混淆,营田的收入冲抵中央的军费开支。当时各军“三产”管理极其混乱,且数目巨大,已成普遍现象。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4统计,到1136年岳家军各种公开的经营收入已高达170余万贯。

另有记录,刘光世以屯田的名义,经营田产致“金钱巨亿”,在浙江青田霸占大片田产,光在淮东一带,坐拥膏腴水田三万亩。对当地经济秩序造成极大的伤害。

但关键还不是钱的问题,关键是中央政权控制力的缺失,当时各路兵马多以将帅姓氏命名,不断壮大的军团力量正走向藩镇化,不做及时的处理,难免尾大不掉。

无论是谁身处赵构的位置,用小脑就能想明白,一旦拥兵自重的各方诸侯稍有“不如意”,或导致失控,足可一招毙其命,危害远大于“外虏”。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08 11:57:27 +0800 CST  

据《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七十七记录,初步“军改”后,张浚召集各路军头曾有过一次会议:

四月张浚往淮西视师,欲征刘豫,会四大将于龟山,问之曰:“欲大举以取刘豫,克复中原,如何?”刘光世请守,韩世忠请进兵。张俊曰:“都督欲战则战,欲守则守。”惟岳飞独以为不可用兵。(张)浚再三问之,(岳)飞坚执不可之说。(张)浚以(岳)飞为玩寇(消极抗敌),议不协(谈不拢)而罢。

当年六月,岳飞平定了杨么起义后,江南各地的叛乱基本平定。

1135年底,赵构发诏,改“神武军”为“行营护军”,张俊部为行营中护军,驻军建康(南京);韩世忠部为行营前护军,屯驻承州和楚州;岳飞为行营后护军,屯驻湖北鄂州;刘世光为行营左护军,屯驻太平州(安徽当涂);吴玠为行营右护军,防守川陕。

各军归本路宣抚招讨司(中央军委)节制。

1136年正月,右相张浚以招讨司的名义,亲往荆襄两淮检视和部署部队,并张榜声讨刘豫之罪,声言皇帝赵构将御驾亲征,同时进一步收拢各部的统一指挥权。

1136年2月,张浚上奏,改屯田为营田制,户部帖钱二十万缗,作为改制的过渡费用,营收正式归入省部。至此,各路兵马实质性的屯田改为营田,“诸侯”的经济权全部上缴中央财政。

1136年8月底,高宗以进取中原的姿态,前往建康(今南京)驻跸,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介入军权。张浚具体操盘。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08 12:02:48 +0800 CST  
@killywen1983 2017-05-08 22:07:08
@梵刀 464楼 2017-05-06 13:06:00
如果讲究肥水不流外人田,自给自足的中国恐怕至少退回到民国。
经济的活力在于充分而自由的竞争,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优越性,从实践到理论都已经不需要证明。
美国几乎拥有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可以算是最包容的国家,而他恰恰又是最强大的,而一帮民族主义者却抱紧了朝他翻白眼,吐唾沫以此力图超越,有没有一点反讽?
美国的强大来自他对于个人价值的尊重,很多......
-----------------------------

这是个大问题,简单说一下我的观点。

经济大概最能反映所有人的欲望,自由经济是各种欲望最大化后的碰撞。

市场经济正常运转必须建立彼此认可的规则,否则交易不成立,因为利益面前没有傻子。

规则有好有坏,永远需要磨合,有时环境中会夹杂着各种破坏规则的外力需要修补,有时老干部会碰到新问题需要变通,但基于互利原则,最终的趋势一定是走向公平。

计划经济仰仗权力背书,当欲望最大化后,缺少与其对立的反制,那就出毛病了,整个体系最终就一定会走向崩溃,如同只有油门,没有刹车。

所以我们看到的所有计划经济有走得很快的,但没有走得很好的。

英国美国的问题,不是市场经济跟计划经济的比较,那是博弈中的技术问题。好比都有刹车油门,但总有人快有人慢。。。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08 23:11:34 +0800 CST  

刘豫请求金廷发兵,遭到断然否决。

“吴乞买系”的国相完颜宗磐于朝堂之上痛斥:

“先帝册立刘豫是要他守卫国土开辟疆域,我金国兵民可休养生息。现刘豫进不能取,退不能守,兵连祸结,不得安宁。再为他出兵则他收其利,我受其弊,岂有此理!”

此处可见“吴乞买系”在当时金廷中的势力,完颜宗磐的这一表态,对应赵构格外大胆的行动,以及之后的和谈,大致可推测赵构与“吴乞买系”已有某种程度的默契。

“阿骨打系”保持缄默,刘豫显然是“国相系”完颜粘罕的势力,早晚必将铲除,联络“吴乞买系”痛打落水狗,应为其当下的合理选择。

金廷高层决议,派完颜兀术提兵黎阳(河南浚县)观察局势,以防事变。

刘豫只得自组30万军队,号称70万,由其子刘麟,其侄刘猊率领,分三路南下作战。

赵构派出他的嫡系,殿前司公事杨沂中率万人迎敌,并发手札警示诸将:“若不进兵,当行军法。”

主导“军改”的前敌总指挥张浚,让人把赵构的手札带给刘光世过目,刘光世没敢违抗,命令已回撤一半的部队反身迎敌,配合杨沂中部作战。

刘豫30万的军队,征集自中原地区20至60岁的男子,其中大部分就是稍作训练便投入战斗的农民,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

十月初九,刘猊率主力进至藕塘镇时,与杨沂中军遭遇。刘猊军倚山据险,列阵发矢。杨沂中命摧锋军统制吴锡率五千骑从正面攻击其阵,乘刘猊军混乱之时,亲率大军攻其侧翼。张俊命前军统制张宗颜等自泗州(盱眙)前来增援,两军合力夹击,大败伪齐军。刘猊仅领数骑遁去。宋军缴获伪齐军舟船数百艘,车数千辆。

刘麟在顺昌,孔丹彦在光州得到刘猊兵败的消息,便立刻退兵北归。

刘豫遭金廷严厉问责。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09 11:41:16 +0800 CST  

杨沂中因此役中的战功,被授予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侯、主管殿前司公事。

藕塘大捷后来被评为“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因为杨沂中的部队隶属于张俊节制,因此张俊以此功进领镇洮、崇信、奉宁军三镇节度使。

如果说张俊是赵构的亲信,那么杨沂中是亲信中的亲信,赵构亲自赐名杨存中,对他高度评价:“杨存中唯命东西,忠无与二,朕之郭子仪也。”

藕塘之战最直接的效果,便是突出了张俊、杨沂中的中央军在整个军事框架中的地位,“诸侯”收权的核心构架搭建完毕。

藕塘大捷后张浚提议乘胜追击,夺取河南之地,擒拿刘豫父子。同时提出:“刘光世骄惰不战,不可为大将,请罢之。”

张浚故伎重演,从军事战略的角度切入军改,以最大限度减少收归军权时可能引发的各种震荡。

赵鼎从操作层面提出反对:“灭刘豫容易,但刘豫靠山是金国,灭刘豫后如何保证金国不发兵?刘世光乃将门之后,部下都出其门下,无故罢免,恐人心不服。”

两位宰相意见相左,以赵鼎的智商当然能洞察赵构的心思,也许他认为此时的时机尚未成熟?从过程和事后的结果看,军改确实有操之过急的嫌疑。

赵构偏向于张浚。赵鼎提交辞呈,赵构暂时未准。张浚向赵构推荐秦桧。

当时已近1136年底,金廷中“阿骨打系”联合“吴乞买系”围剿完颜粘罕的“国相系”胜局已定。年中完颜宗辅去世后,“吴乞买系”的完颜昌升格为金国军部拥有最高军阶的实力派人物;此时吴乞买嫡长子完颜宗磐位居国相,朝中党羽遍布,“吴乞买系”在金廷中的势力日渐壮大。

此时启用秦桧对和谈的作用显而易见。

1136年12月,赵鼎罢相。

绍兴七年(1137)正月,何藓出使金国返回,带回了金国高层的和谈意向,并告知徽宗及显肃皇后死讯。高宗重礼发丧,当天任命秦桧为枢密使。

秦桧正式入阁,辅佐张浚。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09 11:42:41 +0800 CST  
@18057772898 2017-05-09 10:44:51
楼主的宋史很全面,但对这个世界的制度认识还不能说很成熟,就像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不对立各自在发展一样,中国的和美国的执政方法和机制都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互相借鉴,民族主义各国都有,各国之间的矛盾主要也是利益的斗争,意识形态反而不是主要的
-----------------------------

不得不指出你的观察略有偏差,我对宋史的了解一点不全面,属于标准的现学现卖。

不管是宋史还是当下世界,都是基于人性角度的思考。

任何问题的讨论都离不开各自的意识,但这跟强调意识形态两码事。

欢迎基于事实和逻辑的讨论。高度概括而缺少推演的理念少了点说服力。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09 12:03:59 +0800 CST  

先定义再讨论。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进行计划。

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约等于小农经济)和混合经济体系。

计划经济跟宏观调控两个概念。


@二更桥头

请问你所说的“最高层”是人还是神?其利益最大化的膨胀欲望,用什么东东来制约?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09 12:07:57 +0800 CST  

在“民族”的外延下,每个个体的诉求千差万别,假设你我同为汉族,但你我的想法的差异,未必小于我跟布依族、犹太族、日耳曼族……朋友的差异。

当今世界,民族主义缺逻辑。

关注个体关注人性,这是人文思考的切入点。

概念套理念的讨论,内涵外延随意收放,绝对能把人绕晕。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09 12:20:57 +0800 CST  


如果觉得还可以的话,认识编辑的朋友帮忙推荐一下,不胜感谢。

希望有来自专业的评判。有可能的话,我准备截取各朝片段,写一个系列。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09 14:05:46 +0800 CST  


澄清一下,有朋友可能误解。

我不反对有“民族”的区分,那是文化概念。

只是不太感冒政治概念的“民族主义”。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09 14:49:00 +0800 CST  


秦桧沟通“吴乞买系”,加强彼此间的联络。张浚以公开进取的姿态主持军改。

张浚操盘整个军改的中心思想:在收复中原的大旗下,把各位大将的兵权纳入都督府,由都督府派员统一指挥各部人马。

藕塘之战后,淮西军统帅刘光世遭到各方对其“沉湎酒色,不恤国事”,“军律不整,士卒恣横”,“退保当涂,几误大事”的弹劾。

江南四大将中,刘光世军力较弱,成为军改试点的最佳人选;张浚是基本盘;韩世忠核心外围;岳飞的抵触情绪最大。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八日,岳飞应招到达平江(苏州)行在,第二天即入见赵构。谈话内容只记录了广为人知的“论马”。

赵构问岳飞,怎样区分好马劣马。

岳飞回答,我曾有两马,很是奇特。每天吃豆数升,喝水十斗,然而非精细的饲料不食,非洁净之水不饮,宁愿饿死渴死。披甲戴盔奔驰,开始不是很快,等到跑了将近一百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起四蹄迅速奔跑,从中午到傍晚,还可跑两百里;解除鞍甲不喘息、不出汗,没事一样。这马,吃的多而精,力气充沛而不逞能,此为良材。

返回襄阳,平定了杨么的叛乱后,两马不幸相继死去。

现在我所骑之马就不一样。每日所食不过几升,吃各种杂粮,喝不洁的泉水,上马之后还未坐稳,便跳跃奔跑,刚到一百里,便力气竭尽,汗水淋淋,如同要死一般。这样的马,食少而杂,喜逞能而易力竭,便是资质低劣的马。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0 12:38:55 +0800 CST  

这一问一答详细记录,自然含有寓意。直观的读后感,这好马对应的应该是岳飞,吃得多吃得好,但后劲十足。攻襄阳平杨幺之后,好马“被断粮”,那就要完了。劣马应该是刘光世,吃得杂而次,纠集乌合之众,自然不堪大用。

赵构称善。

此次谈话除了“论马”之外别无记载,但参考其他相关内容,大致可推断出大致的意向。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了赵接见岳飞后不久,对大臣们的发表的谈话:

“(岳)飞今见之所论议皆可取。朕当谕之(告知大家)。国家祸变非常,惟赖(唯有依赖)将相协力,以图大业。不可时时规取小利,遂以奏功(贪图功劳),徒费朝廷爵赏。须各任方面之责(须各方尽责),期于(以期)恢复中原,乃副朕委寄之意(此为朕托付之意)。昨张俊来觐,亦以此戒(告诫)之。”

这话传递出赵构接见岳飞后,决定对其“重用”的信息。

1137年3月,刘光世迫于压力,“引疾乞祠”——以健康原因辞职。

“中兴四大将”中,刘光世出生最高,标准的红二代,对南宋政权的建立,刘光世具有平乱创设之功。

赵构赏赐他一车珍宝。

出生将门深谙官场规矩的刘光世彻夜把玩,以示坚定退隐之姿态。

罢免刘光世后,如何处置人数众多的淮西军,成为不容闪失的当务之急。此处有一个重要的障碍——“北人”情结。

“北人归北”的策略已不能再提,但“北人”不能北归确是个问题。尤其在“北人”聚集的军队,处理不当极易失控。这里面既有情绪,又有各派势力的争斗。

刘光世手下有两员最主要的猛将,一位是王德,绰号“王夜叉”,之前提起过,在平定王念经农民起义时,屠城20万的那一位;另一位是郦琼,相州人士,岳飞老乡,同样浓烈的故乡情结,早年追随宗泽抗金,勇武好战,军中颇有威望。

王、郦两人严重不合。从之后的任命看,靠拢中央的王德受到重用,而郦琼部的势力将遭受打压。但此时如何实现军权交接的平稳过渡,是个棘手的问题。

坊间传言,朝廷将委派岳飞接手刘光世部。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0 12:40:06 +0800 CST  

翻页了。O(∩_∩)O~~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0 19:00:19 +0800 CST  

楼主:梵刀

字数:198998

发表时间:2017-02-28 19: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5 21:02:12 +0800 CST

评论数:435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