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历史的人性——宋金战史(长篇连载)


@梵刀 2017-05-10 12:38:55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八日,岳飞应招到达平江(苏州)行在,第二天即入见赵构。谈话内容只记录了广为人知的“论马”。
-----------------------------
@二更桥头 2017-05-11 11:03:56
楼主没有搞错吧?
写东西要仔细啊。
-----------------------------

正准备更正。

上文中的“论马”应记载于岳珂的《鄂王行实编年》。

这不是很重要。但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比那是两个级别的文献。“论马”过于书面,似有创作痕迹。

史料你比我熟。

边写边归拢,未免疏漏。谢谢指正。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1 11:33:33 +0800 CST  

这传言似乎源自于赵构与岳飞私下的一次谈话。

据岳珂的《金佗续编》记载,三月初,赵构曾在卧室单独召见了岳飞,许诺:“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一并托付于你),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

并留有手诏:朕惟兵家之事,势合则雄(合兵则强大)。卿等久各宣劳(你等长久效劳),朕所眷倚(朕所倚重)。今委岳飞尽护卿等,盖将雪国家之耻,拯海内之穷。天意昭然,时不可失。所宜同心协力,勉(尽力)赴功名。行赏答勋(论功行赏),当从优厚。听(岳)飞号令,如朕亲行。倘违斯言,邦有常宪(国法惩治)。

此手诏记载于《金佗续编.高宗手诏》,从内容看有些疑问:接手刘光世的淮西之兵是件极其慎重的大事,至少在官职上会有具体而公示于众的任命,“手诏”有如介绍信,不伦不类,毫无实效。

其实,岳飞也不缺威信,只要明令授权,又何须“听飞号令,如朕亲行。倘违斯言,邦有常宪”之类的废话。

赵构的这封手札就算是真的,那也戏份偏多。

从赵构、张浚的立场看,军改中引入岳飞,具有一箭双雕的好处。

一,岳飞与郦琼同乡,强烈的北人情怀,以及坚定的北伐主张,对稳定刘光世军中的“北人”,特别是郦琼部的情绪立竿见影。

二,岳飞所部作为各大军区中最为抵触的一股势力,更是此次军改的最大难题。表露出让其接收刘光世部的意向,或能释放其对立抵触的情绪。

赵构、张浚利用岳飞的特殊身份做一种姿态,可缓解各方压力,为军改争取空间,这一做法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

但这仅仅存在于理论上。

从实际效果看,这一招棋臭无比。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1 12:08:52 +0800 CST  

从“建炎”到“绍兴”, 和谈是赵构一以贯之的策略,从来就没变过。而收归军权之类的敏感之事,不管用什么旗号,都必然触灵魂一般地戳中“诸侯”的痛点,再“忠朴”的人,也不可能木知木觉。

即便岳飞具备足够的钝感,但统帅十万人的军队,其手下自然不乏谋士,难免会有“邪恶”之人做深度解读。

在这个敏感的节骨眼上扩充岳飞的势力,只需稍作分析,便可知这违反政治常识,怎么看怎么假。

这或许就是赵鼎与张浚最大的分歧,时机不对,方法未免生硬。很不幸,赵鼎是对的。牵扯到切身利益,没人是傻子。君臣自作聪明反而弄巧成拙。

岳飞不像王渊、张俊、韩世忠甚至刘光世等人,能配合剧情,揣摩圣意。岳飞眼里不揉沙子,他只演对手戏。

岳飞当即做积极回应。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零九载三月乙亥条,以及岳珂在《鄂国金佗续编卷八》中收录的一则令岳飞入内引对的省剳,都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绍兴七年(1137年)三月乙亥(4日),……(岳)飞谓(刘)豫不足平,当以十万众(以十万人马)横截金境,使敌不能援,势孤自败,则中原可复。

“当以十万众横截金境”之句,气吞山河如虎。

张浚不以为然。

(岳)飞乃见上(赵构),请由商、虢取关、陕,欲并统淮右之兵。

上(赵构)问,何时可毕(需多少时间),(岳)飞言,期以三年(大约三年)。

上(赵构)曰:“朕驻跸于此,以淮甸为屏蔽,若辍(放弃)淮甸之兵,便能平定中原,朕亦何惜(朕有什么可惜)?第(只)恐(怕)中原未复,而淮甸失守,则行朝未得奠枕而卧也(则朝廷连安生之地也没了)。”

(岳)飞无以对。

或许事发突然,第一次对手戏,岳飞显然没做足准备。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1 12:09:58 +0800 CST  
@梵刀 2017-05-11 12:09:58
从“建炎”到“绍兴”, 和谈是赵构一以贯之的策略,从来就没变过。
-----------------------------
@二更桥头 2017-05-11 13:05:46
这个我有不同看法。
绍兴六年冬季的淮西大战,粉碎了刘豫的大举进攻,南宋朝廷上下一片欢腾,在高宗的支持下,主战派的领袖张浚,积极策划着北伐中原大计,把行在前提到建康,以及开展军改,这都是为北伐中原作的安排。加上老爸被金国刚弄死,高宗恨得直咬牙。
虽然高宗前后有很多次摇摆,但绍兴七年初,在这个时节点,他是趋于北伐中原的。
除了把战争总部前提到建康外,这时的核心,是处理淮西大战中表现......
-----------------------------

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高宗以赵鼎为左相,主持内政;任张浚为右相兼都督诸路军马,专门措置军事事务。张浚在建康设置了都督行府,作为前线指挥中心。

从时间看,这是南宋的主动行动。刘豫是被动反击,最后救兵没搬到,只能征集20-60的男子,那是拼了老命,何来大举进攻?如赵鼎所言,灭刘豫毫无意义。

“以图大业”和“期于恢复中原,乃副朕委寄之意。”是赵构的说法,说法跟想法是两个概念。“恢复中原”是此次军改扯起的旗号。

淮西军交给岳飞,不论从事前还是事后看,都不符合政治逻辑。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1 13:39:13 +0800 CST  

如果说这能“恨得牙痒痒”,靖康之后哪天可以不痒痒?

如果他老爸的死讯刺激这么大,干嘛在“恨得牙痒痒”的当天启用秦桧?

逻辑推理需要证据链,得连接起来看。

“虽然高宗前后有很多次摇摆,但绍兴七年初,在这个时节点,他是趋于北伐中原的。”如果这个节骨眼上他要北伐,那逻辑自洽必须有个连接要件——赵构的精神是分裂的。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1 14:15:04 +0800 CST  

@二更桥头

按张戒《默记》的记载,岳飞建议立储是在1137年秋,而且记载得比较详细,还有与谋士薛弼的对话,觐见地点是在建康(二月赵构还没到建康)。

具体时间很重要,因为这段时间内各种变化很大,会直接影响到人物心态。

我更倾向于张戒《默记》,岳珂《金佗稡编》也采用了《默记》。

你还有其他的证据吗?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1 16:27:41 +0800 CST  

几天后,即1137年三月十一日,岳飞给高宗上了一份奏疏,就他与赵构问答时 “无言以对”部分作了书面陈述,这就是后来非常著名的《乞出师札子》,翻译如下:

……(省略第一段客套)。

臣揣测敌情,其所以在河南扶持刘豫,统领黄河以北之山东、陕西等地,实质为残害百姓,以中国攻中国,使粘罕得以休养兵马,以便伺机窥探,包藏险恶之祸心。

臣若不及时禀告陛下,以圣上英明决策,粉碎其阴谋,使刘豫父子分离,使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五路伪军回归大宋,使河北、河东失地得以收复,那么金人就会得寸进尺,到时恢复中原便愈发艰难。

臣希望陛下给臣一些时日,不再拘泥于规定期限,令敌方难测臣之意图。万一有空隙,便长驱直入,率军直逼开封、洛阳,占据河阳、陕州、潼关等要塞,并以此号令五路叛将反戈,那时刘豫必然舍弃汴都开封,而逃亡河北,如此开封四周、陕西失地便可收复。

至于京东两路所辖诸郡,陛下您可以交付韩世忠、张俊两位将军,也可以顺便率军攻下。

然后臣分兵占领濬、滑之地,并图谋河北、河东两路,刘豫父子定能擒获。如此,西辽可以兴国,金人可以剿灭,四方异族可以平定,陛下之江山社稷天长地久,在此一举。

若伪齐联合金国,在汝州、颍州、陈州、蔡州等地坚壁清野,在商於、虢州、洛阳等地屯兵驻守要塞,我军进击便难以因敌于粮,后勤供应又无法保障,则臣必须收兵,以确保长江上游湖北等地的安全。

金兵势必向南追袭,臣待金兵到来,便率领各位将领或挫其锋芒,或使其疲乏。金兵优势在于速战速决,令其无法实现,则其必然回撤。

臣设下伏军,拦其归路,少量敌军进入埋伏圈,我方便获得小胜;大量敌军进入伏击圈,我方便获得大胜,此后可再据形势,谋划进一步行动。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2 12:08:50 +0800 CST  

假设敌军看到我方出兵长江上游,而合并军力进犯淮甸,或者分兵进攻四川路;臣便率军长驱直入,攻其老巢。敌军因受困而忙于应付,必然势衰力尽,即使今年不能将其彻底消灭,明年也定能如愿以偿。不超过两三年的时间,便可以收复全部国土了。

到时,陛下可回归开封故都,或可迁都襄阳、关中,一切可由陛下随意选择。

臣听说:兴兵十万,日耗千金,国内扰动七十万家,这难道是小事吗。然而古代将领出征,老百姓不用二次徭役,不需再次征粮,这是因为谋虑周详而物资充足啊。

如今臣的军队,远在长江上游,距离朝廷几千里路,平时常有粮食匮乏的忧虑。去年秋季我军深入陕、洛地区,军中因饥饿而出现逃兵,不得不紧急撤回,而致前功尽弃,使敌占区内忠义之士招致屠杀,这都是我的罪过。

如今只能依靠陛下您告诫有关部门,广泛储备粮草补给,使臣专心北伐,不因军粮而扰乱方寸,便可谋划确凿,计策周密,必能成其大事也。

将来迎回太上皇、宁德皇后的灵柩,奉请皇室亲眷回国,使祖庙安宁,万民同庆,陛下高枕无忧,臣的志向得以实现。到时,臣便请求解甲退职,返回田里,这是臣往日所许下的宏愿。敬请陛下宽恕臣之轻狂,不胜惶恐。臣的意见是否妥当,请陛下裁决。 此致。

敬礼!

绍兴七年(1137年)三月十一日,起复太尉、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札子。

据说,这是一篇堪比《出师表》的著名奏章,仔细读来,颇能感受其高远宏大的志向,以及磅礴杂乱的思维。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2 12:09:55 +0800 CST  

附原文:

臣伏自国家变故以来,起于白屋,实怀捐躯报国、雪复雠耻之心,幸凭社稷威灵,前后粗立薄效。而陛下录臣微劳,擢自布衣,曾未十年,官至太尉,品秩比三公,恩数视二府,又增重使名,宣抚诸路。臣一介贱微,宠荣超躐,有逾涯分;今者又蒙益臣军马,使济恢图。臣实何人,误辱神圣之知如此,敢不昼度夜思,以图报称。

臣揣敌情,所以立刘豫于河南,而付之齐、秦之地,盖欲荼毒中原生灵,以中国而攻中国。粘罕因得休兵养马,观衅乘隙,包藏不浅。臣不及此时禀陛下睿算妙略,以伐其谋,使刘豫父子隔绝,五路叛将还归,两河故地渐复,则金贼诡计日生,它时浸益难图。

然臣愚欲望陛下假臣日月,勿复拘臣淹速,使敌莫测臣举措。万一得便可入,则提兵直趋京、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则刘豫必舍汴都,而走河北,京畿、陕右可以尽复。至于京东诸郡,陛下付之韩世忠、张俊,亦可便下。臣然后分兵濬、滑,经略两河,刘豫父子断可成擒。如此则大辽有可立之形,金贼有破灭之理,四夷可以平定,为陛下社稷长久无穷之计,实在此举。

假令汝、颍、陈、蔡坚壁清野,商於、虢略分屯要害,进或无粮可因,攻或难于馈运,臣须敛兵,还保上流。贼定追袭而南,臣俟其来,当率诸将或锉其锐,或待其疲。贼利速战,不得所欲,势必复还。臣当设伏,邀其归路,小入必小胜,大入则大胜,然后徐谋再举。设若贼见上流进兵,并力来侵淮上,或分兵攻犯四川,臣即长驱,捣其巢穴。贼困于奔命,势穷力殚,纵今年未尽平殄,来岁必得所欲。亦不过三二年间,可以尽复故地。陛下还归旧京,或进都襄阳、关中,唯陛下所择也。

臣闻兴师十万,日费千金,邦内骚动七十万家,此岂细事。然古者命将出师,民不再役,粮不再籍,盖虑周而用足也。今臣部曲远在上流,去朝廷数千里,平时每有粮食不足之忧。是以去秋臣兵深入陕、洛,而在寨卒伍有饥饿闪走,故臣急还,不遂前功。致使贼地陷伪忠义之人旋被屠杀,皆臣之罪。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广为储备,俾臣得一意静虑,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则谋定计审,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济此大事也。

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还田里,此臣夙昔所自许者。伏惟陛下恕臣狂易,臣无任战汗。取进止。

三月十一日,起复太尉、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札子。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2 12:12:39 +0800 CST  
@梵刀 2017-05-07 21:23:37
其实,一直被这问题困扰,古代打仗动辄几十万人,恐怕大多数都是运粮的农民吧。
诸葛亮比较神,搞出个木牛流马,意思就是后勤消耗约等于零。最后楞把个天府之国折腾得小股部队就能灭了。
那是道德大家,出师表流传千古,不知道这算不算民族英雄,碰得碰不得。
-----------------------------
@总老师麦加 2017-05-12 09:31:27
对有些具体问题,最好还是用对比说话,不要仅仅根据感觉下定论。像梵刀兄这话说的,好像天府之国很牛似的,但事实是,历史上割据蜀地的政权都牛不起来。
除掉上古的时代的古蜀国和古巴国(那个年代的国家大多很长寿),在秦统一后,割据蜀地比较重要的国家有八个,它们分别是:
公孙述所建的成家,25年-36年,立国11年;
刘备所建的蜀汉,221年-263年,立国42年(如果以刘备称汉中王算,为44年);
李雄所......
-----------------------------

麦加老师客气。拜读了您在天涯的部分文章,您是大家。

对于蜀国的灭亡的评论,缺少有说服力的系统分析,确实有些草率。

议论主要基于两点:

对以人 的反感,这辈子恐怕难以扭转。“诸葛近妖”,在我看来已装到极致(或被装到极致),不是一两个雷就能劈开,还原其真实的。

第二个理由是基于朴素的物理学原理,做功一定消耗能量。但你提醒得有道理,凡事不能孤立看,还有一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问题。北伐死的快还是不北伐死的快,不好说,要看对方的情况,还要看他本来是不是牛X?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

再次感谢麦加老师的点评,欢迎批评指正。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2 12:40:10 +0800 CST  

这篇奏章从战略、战术层面做了全面的论述。

首先提出打刘豫的关键是奇袭。这是作为对赵构“恢复中原”的期限“无以对”的事后解释,因为奇袭时机无法确定,所以没有具体时间。而一旦奇袭成功,刘豫则只有撒腿跑路一个选择。东部的张俊、韩世忠便可顺便清理战场了。

岳飞基于多年平叛的经验,以及与伪齐军交手后的体验,此判断应属于客观论述。

以常识看,中原刘豫作为宋金作战的前沿,不光打得尘土飞扬,还担负了金军的后勤保障,几年下来还能强大,除非见了鬼。

奇袭当然可一举拿下,可要是奇袭不成呢?

奏章中接着给出了答案, “假令汝、颍、陈、蔡坚壁清野,商於、虢略分屯要害,进或无粮可因,攻或难于馈运,臣须敛兵,还保上流。贼定追袭而南,臣俟其来,当率诸将或锉其锐,或待其疲。贼利速战,不得所欲,势必复还。臣当设伏,邀其归路,小入必小胜,大入则大胜,然后徐谋再举。”

意思是假如敌人保持警惕,坚壁清野,一时难以攻克,后勤便跟不上,那就必须退守了。然后,敌人就会追击南下。

这里的逻辑有些跳跃,凭什么你一打他就要追?他也不是提线木偶。

就算提线木偶,既然能追出来,就不那么好弄吧?方案是把他引到家里,游击战、麻雀战、伏击战挫其锋芒,令其疲惫,然后再断其退路,来一个灭一个,来两个灭一双。

这就有点读不懂了,这到底谁厉害?如果我方厉害,干嘛引家里来打,把家里打个稀巴烂,种地纳粮已饿成人干的百姓怎么活?如果对方厉害,凭什么一定能取胜,怎么就“小胜大胜”的那么容易,难道敌人的智商就只够用来送死?

这个问题暂且再做搁置,敌人应该不是提线木偶。敌强我弱,更大的可能应该是敌人主动奔袭东南或四川。

岳飞以军事家的眼光看到了这一点,并给出了终极解决方案——抄其后路。

事实上,这招后来还真用上了,一次是在后面的“颖昌和朱仙镇大捷”中,几万人马的后勤补给线差点被拦腰切断,彻底沦为“流寇”。另一次在“淮西救援”中,那就是标准的虚与委蛇了,自始至终连金人的照面都没对上。这两段将在后文中详述。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3 12:08:07 +0800 CST  

在说完了战略战术后,奏章中提到了最重要的问题——军备。

按奏章的说法,为了确保战争供应,以解北伐后顾之忧,几年的军粮最好一次性收齐。

如果真能做到,那当然很好。可真要那么做,百姓还活不活,会不会为了活命再次拼命?平定叛乱那就又有事可干了。

无比热闹地说了半天,仅仅消灭了刘豫,而刘豫只是傀儡,既无法统又无威望。刘豫背后支撑的是金人,刘豫父子之后还可以有王豫、李豫、张豫……打赢了又有几个意思?

至于打到黑龙江“迎回二圣”就不作评论了。

岳珂《宝真斋书法赞》卷二十八,收藏了赵构在札子下面的亲笔御批:“览奏,事理甚明。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机(进退把握),朕不中制(我不干预),惟敕(只是告诫)诸将,广布宽恩,无或(不要)轻杀,拂朕至意(违我本意)。”

如此大格局的思路,居然不再干预,敷衍利用的心态显而易见。

三月十四日,岳飞离开建康行在前,张浚命其管辖的都督府下发了一道《令收掌刘少保下官兵札》。

诸路军事都督府勘会:淮西宣抚刘少保下官兵等,共五万二千三百一十二人,马三千一十九匹,须至指挥。

其下即依次列举了统制官王德、郦琼、王师晟、靳赛、王照、王志、乔仲福、张景、王世忠、李进彦,副统制赵四臣、康渊等人下,各有官兵等若干人、马若干匹。

《札子》最后的一段文字则是:右札送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岳太尉照会,密切收掌,仍不得下司(秘密收藏,不得下传)。准此。(详见《鄂国金佗续编卷八》)。

为协调军改,借“北伐”旗号稳住各方派系,张浚与赵构一脉相承的策略。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3 12:09:06 +0800 CST  

接到都督府札后,岳飞给赵构追发一份要求交接刘光世部的奏疏,上疏的内容已不见记载,但从赵构回了一道御札的内容上可看出端倪。

显然岳飞在奏疏中顺势推进,要求明确表态或具体交接。

岳珂在《鄂国金佗稡编》卷第一中有记载赵构的回札:

“览奏备悉,俟卿出师有日,别降处分(收到奏折,爱卿已离开多日,只能回发到别处)。淮西合军,颇有曲折。前所降(此前收到)王德等亲笔,须得朝廷指挥,许卿(答应你的)节制淮西之兵(之事),方可给付(才能实施)。仍具知禀奏来(具体意向再作联络)。”

赵构以“颇有曲折”“须得朝廷指挥”加以过渡,暗示变数。他这边绷不住了。

与此同时,张浚见岳飞,以征求意见的方式再加沟通。史料中记录了这次对话。

张浚问:“王德在淮西军有号召力,我若任命他为都统制,任命吕祉为都督府参议去管辖他们,如何?”

岳飞答:“淮西一军多叛亡盗贼,变乱如同反掌一般容易。王德与郦琼平时不相上下,一旦拔擢在上,势必产生争斗。吕尚书虽是通才,然书生不习军事,恐怕不足以服众。”

张浚又问:“张俊如何?”

岳飞说:“脾气暴躁缺乏机谋,郦琼等一直不服他。”

张浚引导道: “你看杨沂中呢?”

岳飞坚持道:“杨沂中并不比王德高明,岂能驾驭他们呢?”

张浚烦了:“我当然知道,非太尉你不可了。”

岳飞光火:“都督既然正经问我,我不敢不把我的想法如实以告,难道我是贪图兵马吗?”

王德、吕祉、张浚、杨沂中都是都督府或中央嫡系,到这一步,再迟钝的人也能看透这“玩人”把戏。这次谈话后的当天,岳飞又收到了赵构的御札(内容未明),但这已不再重要。

岳飞在到达江州(九江)后的当天,以“与宰相议不合”为由,上章乞请解除兵柄,以替一年前去世的母亲守孝为由,不回鄂州,直奔庐山,甩手不干了。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5 13:11:31 +0800 CST  

在这一个节骨眼上,岳飞使出的这一招,在象棋中的术语就叫“将军”。

此时,刘光世的部队正在动荡不定中。这边还没搞定,那边岳家军实权派人物,常务副统帅,岳飞的女婿张宪告病休假。很快岳飞的部队也开始躁动了,各种流言甚嚣尘上。

期间,赵构先后两次御诏岳飞归队,但均遭否决。

张浚紧急增派兵部侍郎、都督府参议军事张宗元暂时接替岳飞,但岳家军中已是人心浮动,军中流言:“张侍郎来,我公不回来了”

参议官李若虚抚慰军校们说:“张侍郎是岳宣抚请来的。岳宣抚刚一离开,你们就这样,宣抚知道是会不高兴的。现在朝廷已经派人去请岳宣抚了,张侍郎并不会久留。”

你完全可以想见此时南宋朝廷的狼狈,以及赵构被捏住了七寸的愤怒。

司谏官陈公辅上疏为岳飞说情。

赵构权衡后,让岳飞的部将参议官李若虚、统制王贵带他的手诏,同去庐山召回岳飞。

李若虚、王贵等到庐山东林寺,岳飞不见。二人阐明朝廷之意,敦请。岳飞坚执不出。

来回折腾了六天,李若虚急了,说:“相公想反了吗?相公只是河北一农民而已,受天子之委任,给了你兵权,就觉得可以与朝廷相抗了吗?公若坚执不从,若虚等受刑而死,也算对得起你了。”

部下用这种措辞对主帅说话,也算是拼了。岳飞当初逼赵构表态,这次李若虚逼岳飞表态。

前后历经三个多月后,六月下旬,岳飞终于下庐山回行都。先见张浚。张浚脸色难看,让他上表请罪。

收到岳飞的上表后,赵构召见岳飞,说了如下的这段话:

“爱卿前日上奏认识到自己轻率,朕并不对卿气愤,如果对卿愤怒,则必定有所处置。 说过‘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现在仍然令卿掌管军事,把恢复之事委托于你,可知朕无怒卿之意。”

话语中安慰多于指责,但“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的引用,语气很重——这次只当你率性胡为,但已到极限。下次,就不会再有下次了。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5 13:12:51 +0800 CST  
在岳飞弃军到庐山“守孝”的这段时间,张浚只得亲自出马整编刘光世旧部。

5月21日,张浚回行都建康时,留兵部尚书、都督府参谋军事吕祉在庐州“抚谕诸军”, 任命王德为都统制统管(总司令),郦琼为副都统制(副总司令),命令王德率部驻扎建康,隶属都督府。

对吕祉未授具体的官衔,只含糊其词的“抚谕诸军”,似乎留着各种可能,但这只会加大摩擦。

《齐东野语·淮西之变》记载:王德上任伊始,视事教场,诸将执挝,用军礼謁拜,琼登而言曰:“寻常伏事太尉不周,今日乞做一牀锦被遮盖。”

“一牀锦被遮盖”是当时的一句俗语,意思是不便示人之事,请尽量遮盖。

王德扭头而去。

两派势力的不为外人道的利益冲突趋于公开化。

大概在1137年6、7月间,岳飞在下庐山后不久,又上了一份“乞本军进讨刘豫劄子”(《鄂国金佗稡编》):

太尉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劄子奏:贼刘豫躲避惩罚,占据着中原,以至皇陵无法祭祀,皇土偏安一隅。陛下南幸之时,廵越于海际,天下百姓无不痛心疾首,愿以锄头铁锨拼死杀敌,以除叛逆。

然陛下行事慎重,多年以来,虽让臣等把持江、汉一带,但却只命令防守,而不敢远攻求胜,所以天下忠愤之气日以衰弱;中原回归之望日渐渺茫,时间越久,负面影响越大,趋势一旦扭转便不可逆转。此种危害,显而易见。

臣待罪之将,不能弘扬国威,铲灭小丑,而致神州分割,奸佞小人占据宫阙,死有余罪,难辞其咎!

陛下近来决策坚定,坚持恢复中原之事,臣指日而盼。为何直到今日,尚未做出北伐之决定呢?

臣启奏陛下,臣仔细测算之后,不需动用太多军力,只以本部人马进讨,并杜绝少数官员的渎职行为,便可成就陛下梦寐以求的中兴之志,顺应天道民意,赢得人心,万全之策必获成功。

只盼陛下当机立断,这是区区臣子的毕生大愿,昧死干冒天威,不胜战栗恐惧之至。取进止。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6 14:11:16 +0800 CST  

北伐是赵构、张浚用以重整军队的口号,“庐山事件”历经三个多月,就算原本秘而不宣的策略,此时也早已成为双方心知肚明的套路。

赵构知道岳飞知道了他的意图,岳飞也知道赵构知道他知道了他的意图。但既然口号还在,岳飞照旧一五一十地“广播体操”,极具反讽。

赵构收到奏折,既不便肯定又不能否定,最终被停在“杠头”上(史料中没找到赵构回复的御札)。

南宋各路军马人心浮动。

在吕祉6月到淮西抚师和8月回庐州间,郦琼对王德投诉了各种不满(内容不详),但这些抱怨本质上并不只对王德,这当中包含的权力削减中巨大的利益的冲突。

吕祉根本无权调和,只能先用言语安慰,再密报张浚,商议调离郦琼等部至建康(南京)后,寻机罢黜其兵权。

同时中央任命杨沂中为淮南西路制置使,接掌淮西军余部人马。

此时,郦琼已在吕祉身边安插了亲信,在截获了上报朝廷的密报后不久,便接到朝廷召其南京行都议事的指令。

郦琼下决心反叛。

绍兴七年(1137年)8月7日,在军营的晨会上,郦琼从袖子抽出文书,向吕祉身边的中军统制官张璟发问:“诸位将官何罪,张统制要如此编造事件,报告给朝廷呢?”

张璟无以应对。

郦琼抓捕了吕祉,随即处死了张璟及兵马钤辖乔仲福、统制刘永衡,率军4万余众,渡淮投降刘豫。

按当时的建制,直属郦琼的部下只有8000多人,郦琼能聚集总共5万淮西军中的4万多人,连同家属近10万人一起“北归”。

部队向北开拔,到了离淮河三十里处,吕祉挣扎着下马道:“刘豫逆臣,我岂可见他?”

郦琼让他上马。

吕祉大声道:“死则死于此!刘豫逆臣,军中岂无英雄,都愿随郦琼投降吗?”

郦琼斩杀吕祉,率军渡河而去。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6 14:13:50 +0800 CST  

淮西兵变的消息传到行都时,朝野震惊,当时的形容是“措威辱国”。慌乱中赵构给郦琼送去一道手诏(《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朕躬抚将士,今逾十年,汝等力殄仇雠,殆将百战,比令入卫于王室,盖念久戍于边陲。当思召汝还归,方如亲信,岂可辄怀反侧,遂欲奔亡!傥(倘若)朕之处分,或未尽于事宜,汝之诚心,或未达于上听,或以营垒方就而不乐于迁徙,或以形便既得而愿奋于征战,其悉以闻,当从所便。一应庐州屯驻行营左护军出城副都统制以下将佐军兵,诏书到日,以前犯罪,不以大小,一切不问,并与赦。

大致翻译一下:

朕与将士们相处已逾十年,你等力尅仇敌,身经百战。因把你们当作亲信,才召回身边护卫王室,怎能说走就走。倘若朝廷的处置有所不当,造成了误会,希望大家回来陈述你们的愿望,一切从便。从诏书到日起,之前的罪责不论大小一律赦免。

郦琼没有回信。

赵构又让与郦琼交好的岳飞出面劝慰。

郦琼收到岳飞的书信,回复说:“昨在庐州(合肥),已闻大齐政事修明,奉法向公,人民安业。今既到此,目自见之,投身效命,合得其所。”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7 13:37:26 +0800 CST  

“淮西兵变”后,张浚承担军改失败的责任,引咎辞职。

谁来担责还在其次,关键是必须尽快彻底地否定“军改”,以免造成其他部队的动荡和哗变。

赵构批准,罢张浚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后又降旨责授张浚左朝请郎、秘书少监,贬至永州居住。

赵鼎重新上位,接任右相。

此时淮西前线一片空挡,此时若遭到攻击后果难料,关键郦琼部长期驻扎淮西,对各个攻防要塞了如指掌。赵构急派杨沂中补漏。

在淮西兵变的同一时间序列中,金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1137年6月,完颜粘罕最得力亲信高庆裔以贪赃罪被处死刑。宗翰向金熙宗完颜亶请求以自己的官爵为高庆裔赎罪,熙宗不许。

7月,金国的一代开国名将,完颜粘罕愤郁而死。

10月,完颜昌升为左副元帅,成为拥有军事实权以及最高军阶的军部长官,封鲁国王。

秦桧派亲信高益恭带去一封亲笔信,祝贺完颜昌受封。

信中秦桧献策完颜昌,让他将山东打造成自己的独立王国(这如同高庆裔给完颜粘罕的策略,利用刘豫和西夏,把大同作为自己的基地是一个道理)。秦桧在信中称,自己将在南宋宰相的位置上配合完颜昌。

这一提议,对完颜昌和南宋可谓“双赢”,但对金而言这无疑就是“卖国”。这封信后来作为“阿骨打系”讨伐完颜昌谋反的证据,成为金廷权斗的另一个转折点。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7 13:40:33 +0800 CST  

加一句点评,完颜粘罕死得轻如鸿毛说不过去。


完颜粘罕郁愤而亡,意味着一大派系的彻底终结,宋金外交从此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7 13:50:52 +0800 CST  

绍兴七年(1137年)九月戊子(三十日),伪齐户部侍郎冯长宁以刘豫之命,乞兵于金帝完颜亶,称郦琼过江自効,请用为乡导,再次并力南下。

但刘豫“国相系”的背景,无论如何示好,已完全不被信任。

1137年11月,金廷以协助刘豫伐宋为名,由完颜昌和完颜兀术共同统领大军,兵发伪齐首都开封。

到达开封后,金军命令刘麟所部赴武城(德州市西部)汇合,然后指挥骑兵从两侧突然包抄,缴械刘麟部,之后率军入城。

刘豫正在讲武殿射箭,完颜兀术率骑兵亲随冲入东华门,喝令拿下押至金明池。

同时,金军以数千铁骑兵包围宫门,完颜昌召百官聚集大殿,宣读废除刘豫诏书。

大街小巷张贴告示,军校巡逻,并放出风声,以安民心:“从今起不签发你们当兵,不收取你们的免行钱,替你们击杀鱼肉百姓之人,请你们的旧主少帝回来主政。”


全都是百姓爱听的话。人心渐安。
之后,开封设立行台尚书省,以张孝纯权行台左丞相,张昂为孟州知州,李邺知代州,李成、孔彦舟、郦琼、关师古也各为一郡长官。女真人胡沙虎为汴京留守,李俦为副留守。各军都令兵士归农,宫人出嫁。

此次行动金军共搜得到金一百二十余万两、银一千六百余万两、米九十余万斛、绢二百七十万匹,钱九千八百七十余万缗。这是“大齐”当下的家底。

刘豫茫然:“我父子没对不起大金的地方啊。”

曾受刘豫怠慢窝火的完颜昌终于出回了一口气,嘲讽道:
“当初赵氏少帝离开京城,有百姓有自焚赴死,号泣之声远近都能听到。现今你被罢废,没有一人可怜你,你怎么不懂得不自责呢?”

刘豫表情复杂,恳求住在相州韩琦的宅第。

完颜昌还算宽厚,答应了他的请求。

后来,刘豫和他的儿子刘麟一起被迁到临潢(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金廷封刘豫为曹王,赐田耕种,居住到死。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18 12:09:51 +0800 CST  

楼主:梵刀

字数:198998

发表时间:2017-02-28 19: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5 21:02:12 +0800 CST

评论数:435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