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文白对照及生僻字词注释

原文:
⒆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音归)山,
其上多玉而无石。
神耆(音奇)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音庆)。
其下多积蛇。
译文:
(离开三危山)再向西一百九十里,有座騩山,
山上盛产玉但没有石头。
天神耆童居住在这里,他的声音就像钟磬般洪亮。
山下有许多积蛇。

注释:
騩——毛色浅黑的马。
耆——长者、有威望的人。耆,老也《说文》。不从力役,指事使人也《释名·释长幼》。
耆童——郭璞注:耆童,老童,颛顼之子。
钟——本义:用青铜制的打击乐器。 钟,乐钟也《说文》。杨树达曰:“钟者,可捶之物。”
磬——本义:用石制乐器。我国古代独有的玉、石、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06 11:36:00 +0800 CST  
原文:
⒇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
多金玉,有青雄黄。
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
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译文:
(离开騩山)再向西三百五十里,有座天山,
此地盛产黄金玉石,还也产青雄黄。
英水从这里发端,向西南流入汤谷。
有一位天神,他的样子像黄色的口袋,红的就像赤烈的火焰,长着六只脚四只翅膀,浑沌而没有面目,却能歌善舞,其实他的名字叫帝江。

注释:
囊——本义:装有东西的口袋。囊,橐也《说文》。橐:口袋。“小曰橐,大曰囊。”《诗.大雅.公刘》
浑敦——通“混沌”。混沌也写作浑沌,中国古人想象中天地未开辟以前宇宙模糊一团的状态,后用以形容模糊隐约的样子;也形容人幼稚糊涂。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06 11:42:00 +0800 CST  
原文:
(21)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音凹)山,
神蓐(音入)收居之。
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音谨渔)之玉,其阴多青雄黄。
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
译文:
(离开天山)再向西二百九十里,有座泑山,
天神蓐收居住在这里。
山上盛产名为婴短的玉石,山南盛产出产瑾和瑜这两种美玉,山北盛产青雄黄。
这座山,向西可以望见日落之地,因此地气浑厚充沛,所以天神红光掌管了这里。

注释:
蓐——本义:陈草复生。蓐,陈草复生也《说文》。也有草席、草垫的意思。蓐谓之兹《尔雅》。注;“兹者,蓐席也。”
短——本义:年龄相同时个头相对较小。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说文》。
其气员——地气浑厚饱满。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风水宝地”。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06 11:52:00 +0800 CST  
原文:
(22)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
无草木,多金玉。
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音欢),其音如(音夺)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音淡)。
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音奇余),服之使人不厌,又可以御凶。
译文:
(离开泑山)向西水行一百里,到达翼望山,
此地没有草木,盛产黄金玉石。
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狸,长着一只眼睛三条尾巴,名叫讙,发出的叫声能压过所有声音,可以抵御凶杀,吃了能治疗黄疸病。
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长着三只头六条尾而且喜发出笑声,名叫鵸,吃了能使人不发梦癫,能抵御凶邪。

注释:
翼——本义:翅膀。翼,翅也《说文》。
望——本义:最大月相(月圆)。“望,月满之名也。《释名》。:“望,月体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为弦,全照乃成望。”《左传》。引申为:期待月圆。转义为:远看。
翼望山——从字面意思联系书中描述的环境来看,可理解为一个水边的自然形成的方便眺望的顶部突出高台。
如下图(渣画见谅):

讙——通"欢"。
——未知其详,或只见于山海经。
瘅——本义:因劳累导致的病。痨病也。从疒,单声《说文》。
乌——本义:乌鸦。燕雀乌鹊《楚辞·屈原·涉江》。是雀形目鸦科数种黑色鸟类的俗称。
笑——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笑,喜也《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本文中可理解为发出像人一样的笑声。
鵸——未知其详。或只见于山海经。
鵌——未知其详。或只见于山海经。
厌——本义:吃饱。又有:一物压在另一物上。厌,笮也《说文》。还有堵塞的意思。为什么解释为作恶梦我不是很清楚。可能是指心理压力很大的意思?个人觉得也可以解释为消化不良。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06 11:59:00 +0800 CST  
原文:
(23)凡西次三经之首,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
其神状皆羊身人面。
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音义),糈(音胥)用稷米。
译文:
大略西方第三路的自崇吾山到翼望山为止,总计二十三座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
这里的山神图腾都是羊的身体人的面目。
祭祀山神的典礼,是把一块吉玉埋入地下(祭坛),祀神的米要用稷米。

注释:
吉——象形字,意为将武器放入盒中。
吉玉——刻绘有符彩的玉石。郭璞注:吉玉,玉加采色者也。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13 09:47:00 +0800 CST  


【西次四经】

原文:
⑴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
上多榖(音谷),无石,其草多茆(音卯)、蕃(音烦)。
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
译文:
西方第四路山系的起始点,名叫阴山,
山上有许多榖树,没有石头,此地的草大多是茆草和蕃。
阴水从这里发端,向西汇入洛水。

注释:
茆——①莼菜。茆,凫葵《尔雅》。 凫喜食之,故称凫葵《本草纲目》。②茅草。覆之以茆《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③姓氏。
蕃——草名,未知其详。
茆蕃——郭璞注:茆,凫葵也。蕃,青蕃,似莎而大;卯烦两音。从郭璞的解释来看,茆在本书中应取“莼菜”之意。莎草的植物就是香附子,但青蕃是什么不详。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13 10:09:00 +0800 CST  
原文:
⑵北五十里,曰劳山,
多茈(音紫)草。
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译文:
(离开阴山)向北五十里,有座劳山,
此地有许多茈草。
弱水从这里发端,向西汇入洛水。

注释:
茈——通“紫”,茈,茈草也。从草,此声《说文》。藐茈草《尔雅》。注:“可以染紫。”
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弱,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说文》。桡:弯曲的木头。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13 10:12:00 +0800 CST  
原文:
⑶西五十里,曰罢父之山,
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茈(音紫)、碧。
译文:
(离开劳山)向西五十里,有座罢父山,
洱水从这里发端,向西汇入洛水,水中有许多茈草和碧玉。

注释:
罢——会意字:用网网住有能力的人。本义:罢官,免去职务。
父——本义:持斧之人。引申为:有力量勇敢的人。转义:父辈。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13 10:13:00 +0800 CST  
原文:
⑷北七十里,曰申山,
其上多谷柞(音作),其下多杻橿(音纽疆),
其阳多金玉。
区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译文:
(离开罢父山)向北七十里,有座申山,
山上有许多谷树和柞树,山下有许多杻树和橿树,
山南盛产黄金玉石。
区水从这里发端,向东汇入黄河。

注释:
申——甲骨文中“申”与“电”是同一个字,表示下雨时的闪电。
谷——“榖”的简化字,在本文中意为榖树。
柞——栎的通称。栎属的乔木或灌木。
区——本义:装有食物的容器。引申为:粮食产地。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13 10:16:00 +0800 CST  
原文:
⑸北二百里,曰鸟山,
其上多桑,其下多楮(音储),
其阴多铁,其阳多玉。
辱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译文:
(离开申山)向北二百里,有座鸟山,
山上有许多桑树,山下有许多楮树,
山北盛产铁,山阳产玉石。
辱水从这里发端,向东汇入黄河。

注释:
桑——桑树,桑属落叶乔木,偶有灌木。叶为桑蚕饲料。木材可制器具,枝条可编箩筐,桑皮可作造纸原料,桑椹可供食用、酿酒,叶、果和根皮可入药。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13 10:17:00 +0800 CST  
原文:
⑹又北百二十里,曰上申之山,
上无草木,而多硌(音洛)石,下多榛楛(音真户),兽多白鹿。
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音然)飞,食之不眴(音瞬)目。
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离开鸟山)再向北一百二十里,有座上申山,
山上没有草木,而有许多硌石,
山下有许多榛树和楛树,
野兽大多是白鹿。
些的鸟大多是当扈,它的形状像野鸡,用它两颊下长胡子般的器官飞行,吃了能治疗效近视(远视)眼。
汤水从这里发端,向东汇入黄河。

注释:
硌——大石。
榛——为桦木科榛属的植物。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榛子,果皮坚硬,果仁可食。榛,榛木也《说文》。
楛——古书上指荆一类的植物,茎可制箭杆。楛,楛木也《说文》。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荀子·议兵》。
当——本义:比较两部分田块的面积。有对等,相当的意思。当,田相值也《说文》。
扈——本义:古国名。在今陕西户县。
髯——本义:两颊上的长须。髥,颊须也《说文》。
眴——通“眩“。本义:眼花,看不清。眩,视不明也《苍颉篇》。
食之不眴目——从字面的意思看似指:吃了当扈能治疗近视或远视,另有一种解释认为“眴目”指“瞬目”,意即吃了当扈眼珠子就不能动了。
汤——本义:汁液。引申为:食物的汤汁、热水。转义为:洗澡水。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13 10:32:00 +0800 CST  
原文:
⑺又北百八十里,曰诸次之山,
诸次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是山也,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蛇。
译文:
(离开上申山)再向北一百八十里,有座诸次山,
诸次水从这里发端,向东汇入黄河。
这座山上,有树无草,没有定居的鸟兽,大多是各种蛇类。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13 10:36:00 +0800 CST  
原文:
⑻又北百八十里,曰号山,
其木多漆、棕,其草多药、虈(音萧),芎藭(音凶穷)。
多泠(音零)石。
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译文:
(离开诸次山)再向北一百八十里,有座号山,
此地的树大多是漆树、棕树,草大多是芍药、虈、芎藭。
盛产泠石。
端水从这里发端,向东汇入黄河。

注释:
漆——漆树,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皮灰白色,粗糙,呈不规则纵裂,小枝粗壮,被棕黄色柔毛,后变无毛,具圆形或心形的大叶痕和突起的皮孔。
药——本义:治病的物品。药,治病草也《说文》。本文中或为芍药的简称。
虈——白芷。虈,楚谓之蓠,晋谓之虈,齐谓之芷。从艸,嚻声《说文解字》。
芎藭——川芎。为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具浓烈香气。
泠——本义:清水、饮用水。
泠石——一种柔软如泥的石头。个人认为滑石与之所述接近。
端——本义:(在圆弧形山头上)站得中正。端,直也《说文》。按:“立容直也。”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13 10:41:00 +0800 CST  
原文:
⑼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
其阴多铁,其阳多铜,
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音狄)。
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译文:
(离开号山)再向北二百二十里,有座孟山,
山北盛产铁,山南盛产铜,
此地的野兽大多是白色的狼和虎,鸟大多是白色的雉和翟。
生水从这里发端,向东汇入黄河。

注释:
盂——本义:盛饮食或其他液体的圆口器皿。盂,饮器也《说文》。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13 10:44:00 +0800 CST  
原文:
⑽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
上多松柏,下多栎檀(音栗坛),
其兽多(音昨)牛、羬(音咸)羊,其鸟多鸮(音潇)。
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
夹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生水。
译文:
(离开孟山)向西二百五十里,有座白於山,
山上大多是松树和柏树,山下大多是栎树和檀树,
此地的野兽大多是牛、羬羊,
鸟大多是鸮。
洛水发端于山南,向东汇入渭水;
夹水发端于山北,向东汇入生水。

注释:
於——①姓氏。②通“于”。
柏——柏树。常绿乔木,叶鳞片状,结球果,有“扁柏”、“侧柏”、“圆柏”、“罗汉柏”等多种。木质坚硬,纹理致密。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柏,椈也《说文》。
羬——大羊。羊六尺为羬《尔雅》。郭璞曰:今大月氏国 有大羊如驴而马尾。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13 10:45:00 +0800 CST  
原文:
⑾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
无草木,冬夏有雪。
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译文:
(离开白於山)向西北三百里,有座申首山,
山上没有草木,积雪冬夏不化。
申水发端于山上,在山下潜入地下,多产白玉。

注释:
潜——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潜,涉水也《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在本文当中应为地下河的意思。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13 10:46:00 +0800 CST  
原文:
⑿又西五十五里,曰泾谷之山。
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
译文:
(离开申首山)向西五十五里,有座泾谷山。
泾水从这里发端,向东南汇入渭水,多产白金和白玉。

注释:
泾——本义:由北向南、由高向低流动的水。特指:泾水,发源于中国甘肃省,注入陕西省渭水。例如成语:泾渭分明。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13 10:47:00 +0800 CST  
原文:
⒀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
多柒(音七)木,多(音涂浮)之玉。
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是多神(音魁),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
译文:
(离开泾谷山)再向西一百二十里,有座刚山,
此地有许多柒树,
盛产这样的美玉。
刚水从这里发端,向北汇入渭水。
这里有许多被称作的神人,它们长着人的面目和野兽的身体,一只脚一只手,发出的声音像人在打哈欠。

注释:
柒——通“漆”,即漆树。
刚——本义:坚硬。刚,坚也《增韵》。
——鬼怪。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13 10:49:00 +0800 CST  
原文:
⒁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
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其中多蛮蛮,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
译文:
(离开刚山)再向西二百里,到达刚山的尾端。
洛水从这里发端,向北汇入黄河。
其中有许多名叫蛮蛮的生物,它的样子像老鼠但长着甲鱼一样的头,发出的叫声像狗吠。

注释:
蛮——本义: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引申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蛮,南蛮也《说文》。
鼠——会意字,本义:一种溜来溜去喜欢钻洞的人人喊打的害虫。鼠,穴虫之总名也《说文》。鼠小虫,性盗窃《汉书·五行志》。鼠,哺乳动物的一科,门齿终生持续生长,啮物以磨短,繁殖迅速,种类甚多。也就是说,古人最早是将老鼠归为虫类的。而古时“虫”的概念与现代意义上“虫”的概念也是不同的。
鳖——本义:甲鱼。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墨子·公输》。爬行动物,俗称“王八” 。属于龟鳖目、鳖科,中国特产的一种软壳水龟,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多栖于池沼、河沟、稻田中,肉味鲜美。
吠——本义:狗叫。吠,犬鸣也《说文》。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13 10:51:00 +0800 CST  
原文:
⒂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音滴)之山,
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
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
是多冉(音染)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译文:
(离开刚山的尾端)再向西三百五十里,有座英鞮山,
山上有许多漆树,
山下盛产黄金玉石,
此地鸟兽都是白色的。
涴水从这里发端,向北注入陵羊泽。
这里有许多冉遗鱼,它们有鱼的身体蛇的头还长着六只脚,眼睛像马的耳朵,吃了可预防沙眼病,可以抵御凶邪。

注释:
英——本义:花。英,草荣而不实者《说文》。例如:落英缤纷。
鞮——本义:皮制的鞋。革履也《说文》。
英鞮山——按字面直译为:花皮鞋山。非常有趣
涴——①水名。②污,弄脏。例:愿书岩上石,勿使泥尘涴。③ 染上,浸渍。
眯——本义:灰沙等物入眼。眯,草入目中也《说文》。有解释为:做恶梦,但按字面的意思来看解释为:沙眼病,更合理些。
冉——①本义:毛柔弱下垂的样子。冄,毛冄冄也《说文》。②龟甲的边上柔软的部位。
遗——本义:丢失。遗,离也《释言》。
冉遗鱼——字面直译不通,或为音译。就其外形来看可参考:欧巴宾海蝎。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2-13 11:29:00 +0800 CST  

楼主:大眼生姜崽1

字数:142003

发表时间:2013-10-23 02: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0 18:46:09 +0800 CST

评论数:96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