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文白对照及生僻字词注释

原文:
⒄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译文:
三棵没有枝桠的桑树,在欧丝旷野的东面,这种树高达百仞,却不长枝桠。

原文:
⒅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
译文:
范林方圆三百里,在三桑的东面,水中的沙洲环绕其下。

原文:
⒆务隅之山,帝颛顼(音专虚)葬于阳,九嫔(音频)葬于阴。
一曰爰(音援)有熊、罴(音皮)、文虎、离朱、(音吃)久、视肉。
译文:
务隅山,帝颛顼埋葬在它的南面,九嫔埋葬在它的北面。
另一种说法认为这里随葬着熊、罴、文虎、离朱鸟、久、视肉。

原文:
⒇平丘在三桑东,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柤(音楂)、甘华,百果所生。有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译文:
平丘在三桑树的东面,这里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树、甘柤树、甘华树,是各种果树生长的地方。在两座大山夹着上谷,谷中有两个大丘,叫做平丘。


注释:
⒆务——本义:疾走。务,趣也《说文》段玉裁注:趣,疾走也。事务,致力于。务,事务也,专力也《广韵》。假借为"瞀",昏乱、眩惑。则君务於说言,官乱於治邪《商君书》。
务隅——个人认为,“务”在此处应该是一个假借字或通"瞀"或通“雾”,这样译过来就是:”昏暗山角“或”雾之角"的意思,这样就比较附合陵墓所在地的给人的感觉了。
颛——蒙昧无知的样子。颛,头颛颛谨皃《说文》
顼——委琐,不自信的样子。头顼顼谨皃《说文》。
颛顼——寒碜委琐的样子。颛顼者,寒缩也《白虎通考》。据说,颛顼帝的父亲名叫韩流,样子非常丑。颛顼受他父亲遗传也长的很丑故而得名“颛顼”。
⒇平丘——从描述上看是一处陵园。而且两山夹谷,这是非常好的风水吧?待考。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4-06-02 16:30:00 +0800 CST  
原文:
(21)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名曰騊駼(音淘涂)。
有兽焉,其名曰(音驳),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
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音琼琼)。
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
译文:
北海之内有一种兽,形状像马,名叫騊駼。
有一种兽,名叫,形状像白马,利牙如锯,以虎、豹为食。
有一种白色的兽,形状像马,名叫蛩蛩。

有一种青色的兽,形状像老虎,名叫罗罗。

原文:
(22)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音耳)两青蛇。践两青蛇。
译文:
北方之神禺强,人的面目鸟的身体,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青蛇,脚底下践踏着两条青蛇。


注释:
(21)騊——一种古代北方良马。騊,騊駼,北野之良马《说文》。
駼——马名。駼,騊駼也《说文》。
——一种传说中能吃老虎豹子的怪兽,外形像马。,兽,如马,倨牙,食虎豹《说文》。
锯——形声字,本义:析解木石等的齿形工具,锯子。门者皆无得挟斧斤凿锯椎《墨子》。传说锯子为春秋时期鲁班所发明。但通过考古发现早在石器时代就有石制或骨制的锯。


上图为:河南省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
石制锯,分别长29.3cm,19.8cm
蛩——古兽名,也可能是指蝉蜕。蛩蛩,兽也。一曰秦谓蝉蜕曰蛩《说文》。
(22)强——①形声字,本义:米中的小虫,即“米象”。强,蚚也《说文》。②通“”,弱的反义词,本义:硬弓。,弓有力也《说文》。“强”字也是由假借变成了正字。



上图为:米象,俗称蛘子,归属鞘翅目象虫科。
禺强——这里的“强”应作“”,即“禺”,其形像非常像印度神话中的“迦楼罗”,但这两者所在的方位不对一个在北,一个在西南。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4-06-03 11:03:00 +0800 CST  


卷九【海外东经】
原文:
⑴海外自东南陬(音邹)至东北陬者。
译文:
海外从东南角到东北角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分别如下。

原文:
(音嗟)丘,爰(音援)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柤(音楂)、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
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
译文:
丘,这里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树、甘柤树、甘华树。这里是甘果生长之地,在东海边上。两座山夹着丘,上面有树木。
另一种说法这叫嗟丘。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里是各种果实长之地,在尧帝陵寝的东面。


注释:
——
遗玉——可能是指“琥珀”,但未能找到相可信的文献。
视肉——可能指肉灵芝即“太岁”。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也。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郭璞·山海经图赞·视肉》。在山海经的山经里没有提到过“视肉”,而海内外和荒经里提到的“视肉”都出现在随葬品里面,没有做任何说明。所以后世研究,基本都以郭璞所描述的以基准进展开的,按郭璞先生的描述,大体可以把“视肉”锁定在“肉灵芝”上面。解放后至今,人们陆续发现了不少这种生物。其外形一般都象一大块肉,有的中间有一个洞,有的没有。它即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学界通常将其划为"粘菌复合体",它的细胞结构和原始的鞭毛细胞的结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这种细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据说它是已知在纯水中(不含任何养料)生长最迅速的一种生物。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4-06-03 15:38:00 +0800 CST  
原文:
⑶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
一曰在丘北。
译文:
大人国在它的北边,那里的人身材高大,坐在地削木为船。
另一种说法认为大人国是在丘的北面。

原文:
⑷奢比之尸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音耳)两青蛇。
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译文:
奢比之尸在它的北面,野兽的身体、人的面目、耳朵很大,耳朵上穿着两条青蛇。
另一种说法肝榆之尸在大人国的北面。


注释:
⑶大人——巨人或身材长大的人。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十二见于临洮,长五丈,足迹六尺《博物志》。
削——①本义:刀剑的鞘。削,鞞也《说文》。段玉裁注:鞞,刀室也。今字作鞘。②斜着刀略平地切去物体的表层。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墨子》。③削除;削减。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韩非子》。
船——形声字,本义:水运工具。船,舟也《说文》。段玉裁注:古人言舟,汉人言船。
削船——削木为船,即做独木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说文》。注:共鼓、货狄,均为上古人名。
⑷奢——形声字,本义:不节俭,没有节制的享受。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
奢比——
肝——形声字,本义:肝脏。肝,木藏也《说文》。按:<释名>曰: 肝,干也。于五行属木,故其体状有枝干。意即,肝的五行属木,所以叫做“木藏”。
肝榆——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4-06-08 15:19:00 +0800 CST  
原文:
⑸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
有薰华草,朝生夕死。
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译文:
君子国在它的北面,穿衣戴冠身佩宝剑,捕兽为食,驱使着两只大老虎在他们身边,那里的人好谦让不争斗。

原文:
(音虹)在其北,各有两首。
一曰在君子国北。
译文:
在它的北边,它的两端各有两个脑袋。
另一种说法是在君子国的北面。


注释:
⑸君——①会意字,本义:坐着发号施令的人,即君主。君,尊也。从尹,发号,౭,古文象君坐形。故从口《说文》。②封建制度的一种尊号,尤指君主国家所封的称号或封号。秦灭韩亡魏,君以十五之地存《战国策》。③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④夫妇之间的尊称。
君子——①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②地位高,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③对男子的尊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使——形声字,本义:命令。使,伶也《说文》。段玉裁注:伶,令也。大徐令作伶。误。
旁——①形声字,本义:广,大。旁,广也《广雅》。②通“傍”,旁边。旁,犹边也,侧也《玉篇》。
让——①形声字,本义:责备,互相指责。让,相责攘《说文》。②通“攘”,推辞;谦让。让,推贤也《国语》。③躲避,避免碰到。
争——会意字,本义:争夺。争,引也。ପ,二手也。而曳之,争之道也《说文》。按:引,开弓也。即用力拉曳。
薰——本义:香草。薰,香草也《说文》。
薰华草——按字面直译:开着香花的草。联系书中描述其“朝生夕死”的特性,倒是有点类似“"芸花一现"的芸花。不过芸花是夜晚开而天亮之前就凋谢,与文中描述正好相反。
——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4-06-08 16:46:00 +0800 CST  
原文:
⑺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背青黄。
译文:
朝阳谷,有神灵天吴,他就是人们所说水伯。
北的面两条河水之间。他以野兽的形态出现,有八个长着人面目的脑袋,八只足八条尾,背部是青黄色的。

原文:
⑻青丘国在其北,其人食五谷,衣丝帛。其狐四足九尾。
一曰在朝阳北。
译文:
青丘国在它的北面,那里的人以五谷为食,丝帛为衣。那里有一种狐狸长着四只爪子九条尾巴。
另一种说法青丘国在朝阳谷的北面。


注释:
⑺朝阳——①山的东面或指向着太阳的地方。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随日所照而名之也《释名》。②初升的太阳。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史记》。
天吴——
水伯——伯,长也《说文》。五官之长曰伯《礼记》。按字面直译:水里的长官。即,水神。
⑻青丘国——食五谷,衣丝帛。这就是说当地非常的富裕。“其狐四足九尾”,说明当地住的是人类,九狐应该是图腾。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4-06-09 10:01:00 +0800 CST  
原文:
⑼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筭(音算),左手指青丘北。
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译文:
天帝命令竖亥用脚步丈量大地,从世界的最东极到达了最西极,共计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拿着算筹,左手指着青丘国的北面。
另一种说法是大禹下令竖亥进行这项工作的。还认为是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注释:
帝——天帝。
竖——本义:竖立,直立。竖,竖立也《说文》。
亥——①象形字,本义:猪。亥即豕,故曰首曰身也《左传》。②农历十月。亥,荄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说文》。按:郭璞曰,今俗谓韭根为荄。③地支的末一位,十二生肖亥猪。
竖亥——上古人名,善于奔跑。郭璞曰:竖亥,健行人也。按字面直译:直立的猪。。。
选——郭璞曰:选,万也。①形声字,本义:遣送;放遂。选,遣也《说文》。②挑选,选择。选,一曰择也《说文》。
步——会意字,本义:行走。步,行也《说文》。古代长度单位,周代为八尺,秦时为六尺。但同时周代的尺与秦代的尺又不同。在秦始皇之后一尺的长度才得以全国统一规定,也就是说秦之前,华夏各地区之间,尺、步、里、等各种长度单位也是不等的。所以今天的我们根本无法确定,山海经里的里和步倒底是多长,只能有一个大概的域值。一步的域值和一里的域值待考。
筭——会意字,本义:算筹。筭,长六寸。计历数者《说文》。段玉裁注:汉志云。筭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此谓筭筹。与算数字各用。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4-06-09 11:09:00 +0800 CST  
原文:
⑽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音淡)蛇,一赤一青,在其旁。
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译文:
黑齿国在它的北面,那里的人肤色是黑的,以稻米和蛇类为食,一条赤红蛇一条青蛇,绕在他的身旁。
另一种说法是黑齿国在竖亥的北面,那里的人脑袋是黑色的,以稻米为食并驱使蛇类,其中一种是赤蛇。

原文:
⑾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译文:
下面有汤谷。汤谷上面有扶桑树,这里是十个太阳沐浴的地方,在黑齿国的北面。处于大水中间,上面有一棵巨大的树,九个太阳栖息在树下方的树枝上,一个太阳位于树顶的枝头。


注释:
⑽黑齿——把牙齿染黑并认为美,这种习俗至今仍能见到。
为人黑——当地的人皮肤是黑色的。
啖——本义:咀嚼,吞吃。啖,噍啖也《说文》。
⑾汤谷——汤,洗澡水。按字面直译:洗浴的山谷。与“十日所浴”的描述相附合。
扶桑——传说中的神树。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4-06-09 15:25:00 +0800 CST  
原文:
⑿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
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
译文:
雨师妾在它的北面,它有黑色的皮肤,两只手抓着一条蛇,左边耳朵里有一条青蛇,右边耳朵里则是一条赤蛇。
另有一种说法雨师妾是在十日的北面,它的身体是黑色的长着人的面目,两手各拿着一只乌龟。

原文:
⒀玄股之国在其北,其为人黑,衣鱼食(音鸥)。两鸟夹之。
一曰在雨师妾北。
译文:
玄股国在它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黑皮肤,用鱼皮做衣服以鸟(鸟蛋)为食。两只鸟把它们夹在中间。
另一种说法玄股国在雨师妾的北面。


注释:
⑿雨——象形字,本义:下雨。雨,水从云下也《说文》。
雨师——上古时雨神的称谓。对应的是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的毕星。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周礼》雨师神,毕星也。蔡邕曰:雨师神,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雨。
妾——①本义:罪人的妻女,女奴。妾,有辠女子,给事之得接於君者《说文》。②妻子之外另娶的女人,侧室,小妻。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礼记》。③旧时妇女自称的谦词。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
雨师妾——按字面直译:雨神的女奴或雨神的小老婆。从描述上来看,或者为描述巫礼中被献祭少女。
龟、蛇——古人认为,龟蛇都是通灵之物,可以用来与神灵沟通。我认为山海经里之所以反复出现“操蛇”“操龟”的神灵,正是源于此。
⒀玄股国——玄,黑色。股,大腿。按字面直译:黑腿国。
——
衣鱼——用鱼皮做衣服穿。今天赫哲族妇女仍掌握有该技艺,旧时其民以大马哈鱼的鱼皮为衣,故名鱼皮鞑子。
上图为赫哲鱼皮衣。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4-06-09 17:04:00 +0800 CST  
原文:
⒁毛民之国在其北,为人身生毛。
一曰在玄股北。
译文:
毛民国在它的北面,那里的人遍体生毛。
另一种说法毛民国在玄股国的北面。

原文:
⒂劳民国在其北,其为人黑。或曰教民。
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
译文:
劳民国在它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黑皮肤。或者被称为教民。
另一种说劳民国在毛民国的北面,它们有人的面目手和脚都是黑色的。

原文:
⒃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译文:
东方之神句芒,鸟的身体人的面目,乘着两条龙。

原文:
⒄(西汉)建平元年四月丙戌,待诏太常属臣(丁)望校治,侍中光禄勋臣(王)龚、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刘)秀领主省。


注释:
⒁毛——象形字,本义:毛发。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象形《说文》。
毛民国——按经文描述“人身生毛”,倒是像“野人”
⒂劳民、教民——劳和教本义都有驱使劳作意思。国事粗定,寡人尚未敢劳民也《东周列国志》。我个人猜测或指奴隶。
⒃句芒——春神,木神。郑玄注:句芒,少白皋氏之子,曰重,为木官。
整个海外经分为“南西北东”四块,每一块的最边上分别描绘了一个神。分别为:
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海外西经:西方蓐(音入)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海外北经: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音耳)两青蛇。践两青蛇。
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按《礼记.月令》里的记载:“孟春之月其帝太暤,其神句芒,余春月皆然;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余夏月皆然;孟秋之月其帝少暤,其神蓐收,余秋月皆然;孟冬之月其帝颛顼,其神玄冥,余冬月皆然。”显然,礼记里的描述与海外经的记述是相近的。
而按照大荒经的描述,各方的神名就不同了。
大荒东经: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未详),黄帝生。禺生禺京。禺京处北海, 禺处东海,是惟海神。
大荒南经:南海渚(音煮)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
大荒西经:西海陼(音煮)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
大荒北经:北海之渚(音煮)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强。


对照之后就能发现:两经描述的神的形像相近,但除了北方神名禺强一致之外,其它三个方向神的名字截然不同。且这三个方向的神,海外经的神“乘两龙”,大荒经却与统一“乘两蛇”。
由此可见这两篇经文作者分别来自两个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不同族群,但两者相互间又有一定联系的作者写的。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山海图”进行描述。得出的结论才会这样相似而不又不相同。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4-06-10 11:04:00 +0800 CST  

卷六 【海外南经】

原文:
⑴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译文:
大地所负载的,包括上下四方之间的万物,在四海以内,有太阳和月亮照明,有大小星辰经历,又有春夏秋冬记录季节,还有太岁以正天时。大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灵造化所生成,故万物各有不同的形状,有的夭折而有的长寿,只有圣明之人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

注释:
⑴所——①形声字,本义:伐木声。所(音户),伐木声也。从斤户声。<诗曰>:伐木所所《说文》。 ②假借为“处”,处所;地方。有截其所,汤孙之绪《诗经》。③助词。④副词。⑤代词。⑥形容词。在本段经文中“所”是助词与后面的动词“载”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载——形声字,本义:乘坐。引申为:负载,担负。载,乘也《说文》。段玉裁注:乗者、覆也。上覆之则下载之。故其义相成。引申之谓所载之物曰载。
地之所载——古人认为,大地是像船一样漂浮在大海之上的,所以在陆地上的万物都是大地这艘“船”上的“乘客”和“货物”,于是就有了“大地厚土,承载万物”的说法。
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郭璞注:四方上下为六合也。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史记》。
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太岁——即木星。木星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所以古人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

时——形声字,本义:季节,季度。时,四时也《说文》。①时间,时间的一段。时,时辰也。十二时也《韵会》。
四时——即四季。天有四时,春秋冬夏《礼记》。
照之以日月……要之以太岁——一切在日月照耀的下事物,用星辰来梳理区分,用四季来纪录整理,用木星来明确节点。其实这一段话所要表达的就是:人们创设日夜、时辰、节气以及年月的原因及其来历。
神灵所生……唯圣人能通其道——神与灵之所以产生,万物之所以有各不相同的形态,有的早逝有的长寿,(所有这一切纷繁复杂难以用语言来说明)只有圣明的人才通晓其中的“道”(这里的这个“道”更接近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 ,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
圣——形声字,本义:通达事理。思曰睿,睿曰圣《尚书》。按:于事无不通谓之圣。
圣人——按字面直译:无所不知的人。①指儒家所称道德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唐· 韩愈·师说》。②古之王天下者。亦为对于帝王或太后的极称。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吕氏春秋》。

其实总结这一段话,看起来说的玄乎,但却有卖弄的嫌疑。它先用天文地理神仙鬼怪以及生死这些人人都想过但又无法通晓的大问题忽悠住人,然后再补一句“唯圣人能通其道”,其隐藏的含义无非是向读者或听众传达一个心理暗示——我知道这些,我就是圣人,至少是半个圣人。这种手法至今我们仍经常见到,比如:算命的半仙。
海内外及大荒经的写作风格与五藏山经的风格截然相反,山经的内容只谈“见”与“闻”,几乎从来不试图解释原因。而海荒所述的内容与它开篇这一段一脉相承,不是说它一无是处,而是它时刻总想着谈“识”。当然这也不能怪海荒经的作者,因为他们写的目的应该也就是为了解释“图”中的内容。不过其结果就是把一些原本无法理解的事情越带越歪直至不知所云。
虽然如此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海荒经描述手法看出,其实它们是围绕着一张“图”来进行描述的,比如开篇的海外南经,就说的是这张“图”的西南角到东南角的事物,所以整篇经文都有非常强烈的画面感。
山经与海荒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 前者是“行万里路”写的是“见与闻”,后一个是“读万卷书”写的是“见识”。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4-06-12 13:50:00 +0800 CST  
原文:
⑵海外自西南陬(音邹)至东南陬者。
译文:
海外从西南角到东南角的国家地区山川河流分别如下。

原文:
⑶结匈国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
译文:
结匈国在它的西南面,那里的人都结匈(结匈可能是指鸡胸病)。

原文:
⑷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
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
译文:
南山在它的东南面。从这座山以后,虫被称作蛇,蛇被称作鱼。
另一种说法南山是在结匈国的东南。


原文:
⑸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
一曰在南山东。
译文:
比翼鸟在它的东面,这种鸟有青红两色,两只鸟翅膀结合起来才能飞行。
也有说它是在南山的东面。

原文:
⑹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
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
译文:
羽民国在它的东南面,那里的人头很长,身上长着羽毛。
另一种说法是在比翼鸟的东南面,那里的人脸颊很长。


注释:
⑵海外——即“四海之外”,与“海内”相对。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四海之内为中国。故以“海外”泛指边远之地以及外国。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士烈烈。海外有截《诗经》。
陬——①形声字,本义:山的角落。陬,阪隅也《说文》。按:阪,山坡。隅,角落。②边远偏僻的地方。其荒陬谲诡,则有龙穴内蒸 《晋·左思·吴都赋》。③先秦时对一月的称呼。正月为陬,二月为如《尔雅》。
⑶结——①本义: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后泛指被连结的状态。结,缔也《说文》。②通“髻”。总发,挽发而结之于顶。激楚之结,独秀先些《楚辞·招魂》。③关键。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④动词。⑤形容词。
国——会意字,本义:小型的聚居地。部落。国,邦也。邦,国也《说文》。大曰邦,小曰国《周礼》。可见在先秦时代“国”的意思与现代的“国”的时候大相径庭。
其为人结匈——那里的人胸部像喉一突出。郭璞注:结匈,臆前胅出,如人结喉也。臆前,即胸前,胸口。胅出,骨节不齐而突出。如人结喉,就像人的喉节。按照郭璞的描述“结匈”非常类似一种名叫“鸡胸”或“突骨胸”的病症,该症的特点就是胸部肋骨变形导致胸部中间向外突出,并且该症有遗传因素。

⑷虫为蛇,蛇号为鱼——不同地区的人将同一个物种划分到不同的类别里,这在远古直至近代都是很常见的。比如把鲸划为鱼类,把蝙蝠归为鸟类,把蛇划为虫类。这是因为古人是根据它们的行为和生存方式进划分的。现代我们对生物的分类认知方式,实际是由十八世纪的瑞典科学家卡尔·冯·林奈奠定的。所以我们在阅读山海经的时候必须认识到,山海经的作者们不光与我们就是他们彼此之间对一些事物的认知的差异都是巨大的。
卡尔·冯·林奈
⑸比——会意字。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本义:并列;并排,亲密。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说文》。
比翼鸟——按字面直译:翅膀并排连接的鸟。虽然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抛开这种传说中的鸟是否存在不论,单就生存的角度来说,比翼而飞看上去使一种不能飞行的动物通过合作掌握了飞行能力,扩大了它们生存空间。但这种鸟只有两只同时活动时才具有飞行的能力,这就极大限制了个体的活动范围和机动性。从适者生存的角度来看,单个个体生长的不完全的飞行器官又必然影响到其个体的机动能力,从而在实质上恰恰降低了生存能力。以上纯为脑补。
⑹颊—— 形声字。本义:面颊,脸的两侧从眼到下颌部分。颊,面旁也《说文》。
羽民国——郭璞注:“《启筮》曰:‘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按:《启筮》是已失传的古籍《归藏》中的一篇。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4-06-14 11:05:00 +0800 CST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9-13 09:41:00 +0800 CST  

楼主:大眼生姜崽1

字数:142003

发表时间:2013-10-23 02: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0 18:46:09 +0800 CST

评论数:96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