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文白对照及生僻字词注释

原文:
⑽又东五百里,曰夷山,
无草木,多沙石。
湨(音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
译文:
(离开会稽山)向东五百里,有座夷山,
山上草木不生,只有沙石。
湨水从这里发端,向南流注于列涂。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0:32:00 +0800 CST  
原文:
⑾又东五百里,曰仆勾之山,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
译文:
(离开夷山)向东五百里,有座仆勾山,
山上多产金玉,山下草木繁盛,没有鸟兽,没有水源。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0:32:00 +0800 CST  
原文:
⑿又东五百里,曰咸阴之山,
无草木,无水。
译文:
(离开仆勾山)向东五百里,有座咸阴山,
山上没有草木,没有水源。d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0:33:00 +0800 CST  
原文:
⒀又东四百里,曰洵(音寻)山,
其阳多金,其阴多玉。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名曰(音环)。
洵(音寻)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音堰)之泽,其中多芘蠃(音皮螺)。
译文:
(离开咸阴山)向东四百里,有座洵山,
山南盛产金子,山北盛产玉石。
此地有一种野兽,它的样子像羊但却没有嘴,不吃东西也不会死,名叫
洵水从这里发端,向南流注于阏之泽,水中其中盛产紫螺。

注释:
1.洵——①诚实,实在。②疏远。③流泪。④水名。
2.——或读作:患。未知其详。
3.阏——①门扇;闸板。②阻塞,堵塞。③遏止;抑制。④汉朝时匈奴单于之正妻的称号,如大阏氏。
4.芘——① 草名,即锦葵。 ② 同“庇”,荫蔽。③本段经文中“芘螺”或为“茈螺”之误,意即“紫色的螺”。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0:34:00 +0800 CST  
原文:
⒁又东四百里,曰虖(音乎)勺之山,
其上多梓枬(音紫楠),其下多荆杞(音经岂)。
滂(音旁)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译文:
(离开洵山)向东四百里,有座虖勺山,
山上多产梓树和楠树,山下则荆杞丛生。
滂江从这里发端,奔腾向东(约一千五百里)流注于东海。

注释:
1.枬——楠树。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0:34:00 +0800 CST  
原文:
⒂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
无草木,多沙石。
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音旁)水。
译文:
(离开虖勺山)向东五百里有座区吴山,
山上没有草木,只有沙子石块。
鹿水从这里发端,向南汇入滂水。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0:35:00 +0800 CST  
原文:
⒃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
上无草木,多金石。
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译文:
(离开区吴山)向东五百里,有座鹿吴山,
山上草木不生,盛产金石。
泽更河从这里发端,向南汇入滂水。
水中有一种野兽,名叫蛊雕,它的外形像雕却长着角,它的叫声音像婴儿,会吃人。

注释:
1.蛊——①邪气。②虫毒。③巫师豢养的毒虫。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0:35:00 +0800 CST  
原文:
⒄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
无草木,多博石,无玉。
处于东海,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 。
译文:
(离开鹿吴山 )向东五百里,有座漆吴山,
山上没有草木,山上盛产用来制作棋子的博石,但不产玉。
漆吴山处于东海之滨,在其上远望是片丘陵,有光影忽明忽暗,那是太阳休息的地方。

注释:
1.博石——用来做棋子的石头。
2.日次——太阳休息的地方。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0:37:00 +0800 CST  
原文:
⒅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
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璧瘗(音义),糈(音胥)用稌(音胥涂)。
译文:
南方第二路山系起于柜山止于漆吴之山,总共有十七座大山,约七千二百里。
这里的人们祭祀着龙身而鸟首的山神图腾。
祭祀方法是:将牺牲(毛用)与一块玉璧一起埋入地下(祭坛),并用精选的稻米供奉山神。

注释:
1.毛用——指祭神用的鸡犬猪马牛羊等活物。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0:37:00 +0800 CST  
【南次三经】
原文:
⑴南次三经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译文:
南方第三路山系的第一座山,名叫天虞山,山下水泽遍布,但无法攀登。

注释:
1.虞——多义字,本义是一种传说中的仁兽:驺虞。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0:38:00 +0800 CST  
原文:
⑵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音似),多象。
有鸟焉,其状如鵁(音交)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
泿(音银)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译文:
(离开天虞山)向东五百里,有座祷过山,山上多产金玉,山下有许多犀牛、兕以及大象。
有一种鸟,它的样子像鵁(音交),长着白色的头、三只脚以及人一样的面目,它的名字叫瞿如,这也是它自己的叫声。
泿水从这里发端,向南流注于海。
河中有一种虎蛟,它的样子像鱼却长着蛇一样的长尾,它的叫声像鸳鸯,吃了不会得肿疾,还可以治痔疮。

注释:
1.兕——传说类与犀牛相似的动物,也有人认为是指雌性犀牛。
2.鵁——①郭璞云:鵁似凫而小,脚近尾。似是潜鸭。 ②鵁鶄,即池鹭,头细身长,身披花纹,颈有白毛,头有红冠,能入水捕鱼,分布于中国南方。
3.泿——① 古同“垠 ”,边际。②古水名。
4.蛟——①蛟,龙属,无角曰蛟。《韵会》②母龙或小龙。③指鼍、鳄之类的动物。④通“鲛”,鲨鱼。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0:40:00 +0800 CST  
原文:
⑶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
其上多金玉。
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译文:
(离开祷过山)向东五百里,有座丹穴山,山上多产金玉。
丹水从这里发端,向南流注入渤海。
有一种鸟,它的样子像鸡,身披五彩的花纹,名叫凤皇,凤冠之文代表:德,双翼之文代表:义,背部之文代表:礼,肩部之文代表:仁,胸腹之文代表:信。
这种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到它就天下安宁。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3:58:00 +0800 CST  
原文:
⑷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
无草木,多水,多白猿。
(音泛)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译文:
(离开丹穴山)再向东五百里,有座发爽山,
此地没有草木,但水泽密布,有许多白猿。
(音泛)水从这里发端,而向南流注于渤海。

注释:
1.——通“泛”。古水名。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3:59:00 +0800 CST  
原文:
⑸又东四百里,至于旄(音毛)山之尾。
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
译文:
(离开发爽山)再向东四百里,就到了旄山的尾部。
它的南面有个山谷,名叫育遗,谷中有许多怪鸟,南风(凯风)便源于此地。

注释:
1.旄—— ①通“毛”。②年老 ③旄,幢也,《说文》。犛牛尾,注于旗之竿首,故曰旄。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4:00:00 +0800 CST  
原文:
⑹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
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
译文:
(离开旄山尾)再向东四百里,是非山的首峰,
山上多产金玉,没有水源,山下时常有蝮蛇出没。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4:01:00 +0800 CST  
原文:
⑺又东五百里,曰阳夹之山,
无草木,多水。
译文:
(离开非山的首峰)再向东五百里,有座阳夹山,
此地没有草木,但水源很多。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4:01:00 +0800 CST  
原文:
⑻又东五百里,曰灌湘之山,
上多木,无草;
多怪鸟,无兽。

译文:
(离开夹阳山)再向东五百里,有座灌湘山,
山上有很多树,但却没有草;有许多怪鸟,却没有走兽。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4:02:00 +0800 CST  
原文:
⑼又东五百里,曰鸡山,
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音霍)。
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
其中有(音团)鱼,其状如鲋(音付)而彘(音)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译文:
(离开夹灌湘山)再向东五百里,有座鸡山,
山上多产黄金,山下盛产朱砂。
黑水从这里发端,而向南流注入海。
河中其有一种鱼,它的样子像鲫鱼,却长着猪毛,它的叫声也像猪,见到它天下大旱。

注释:
1.——未知其详。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4:02:00 +0800 CST  
原文:
⑽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
无草木,多火。
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
有鸟焉,其状如枭(音萧),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音愚),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译文:
(离开鸡山)再向东四百里,有座令丘山,
此地没有草木,到处都是火焰。
令丘山的南面有个山谷,叫做中谷,(世界上的)条风(东北风)便是从这里刮出去的。
有一种鸟,它的样子猫头鹰,长着人的脸、四只眼、还长有耳朵,它的名字叫颙,这也是它的叫声,见到它则天下大旱。

注释:
1.枭——猫头鹰。
2.颙——或读作[yóng],本义,大头、大。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4:03:00 +0800 CST  
原文:
⑾又东三百七十里,曰仑者之山,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音霍)。
有木焉,其状如榖(音谷)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
(音膏),可以血玉。
译文:
(离开令丘山)再向东三百七十里,有座仑者山,
山上多产金玉,山其下多产青雘(石青)。
有一种树,它的样子像构树但长着红色的纹理,树杆上流出的汁液就像是漆树的树脂,这种树脂的味道就像是甘美的饴糖,既可以充饥,还可以解劳释乏,它的名字叫做白(音膏),它还可以用来给玉石染色。

注释:
1.饴——麦芽糖。
2.——未知其详,一作睾苏。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3-11-19 14:03:00 +0800 CST  

楼主:大眼生姜崽1

字数:142003

发表时间:2013-10-23 02: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0 18:46:09 +0800 CST

评论数:96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