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社】最后的游牧帝国——日本学者外眼中的外蒙与大清那些事

三、蒙古帝国的遗产

成吉思汗之后

1210年,成吉思汗与金朝绝交,终于开始了对农耕地带的征服。但是金朝的彻底灭亡则是在成吉思汗死后7年的1234年。另一方面,在西方,成吉思汗于1218年远征西辽,从1219年开始亲征7年,灭亡了花刺子模王国。1225年,成吉思汗自己回到漠北蒙古地区。

1227年8月(阴历七月),成吉思汗在灭亡了西夏之后,于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六盘山之地军营中死去。其遗体被运回故乡肯特山,葬于克鲁伦河畔的撒里川。据《史集》记载,成吉思汗有后妃500人。这是由于游牧国家的本质是部落联合,与习惯于外婚制的游牧部落的首领们结成婚姻关系,以保证同盟关系的巩固。被成吉思汗征服的众多部落、氏族为成吉思汗献出各自的女子,大概是以之证明自己的忠诚吧。与蒙古结成同盟的大部落同样为了证实他们的友好关系,与成吉思汗家族结成婚姻关系。因此,后妃的人数就达到了如此多的程度,其实给成吉思汗生了儿子的只有2名后妃。

在众多后妃中,有也可哈敦(皇后)称号的只有5人。第一皇后是弘吉刺惕氏的孛儿帖兀真,她生了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4个皇子和5个女儿。这5个皇女都嫁给了有势力的部落首领。第二皇后是篾儿乞惕部的忽兰,她生下了皇子阔列坚。第三和第五皇后是塔塔儿部的也速伦、也速干姐妹。第四皇后是公主,如其名所示,她是金朝皇帝的女儿。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27:00 +0800 CST  
成吉思汗直属的部众分为4大集团,除金朝公主之外,上述4名皇后住在大斡耳朵(帐殿),分别管辖着集团,这就是成吉思汗的四大斡耳朵。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时,作为其遗产的、对四大斡耳朵及其军队的指挥权,被交给了末子拖雷,并使其监国(摄政)。在成吉思汗生前,他希望由第三子窝阔台继位,由于游牧国家是部族联合体,其君主由选举制产生,由谁来继位,要由部落首领、氏族首领大聚会来确定。扮演召集大聚会议长角色的是皇族中的最年长者。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已于其父去世的前年去世,最年长者就是次子察合台。1229年春,在克鲁伦河畔召开了大聚会,正如成吉思汗生前所希望的那样,窝阔台被选成蒙古帝国第二代汗。由于得到察合台、拖雷的支持,没有发生任何问题。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27:00 +0800 CST  
窝阔台的政策

窝阔台继位后,听从耶律楚材的建议,开始对蒙古帝国的国家组织进行整顿。成吉思汗时代,从部下的子弟中选拔优秀者组成怯薛,战时充任近卫兵,平常则为侍卫。怯薛分为四班,每三日一替换为汗宿卫,据《元史》记载,宿卫的职掌各式各样。@这就是宫廷,同时也是政府。窝阔台首先整理了成吉思汗的法令(突厥语称之为札萨),使之成文,并加以公布。又制定了最初的征税制度,决定从以前一直免税的游牧民那里征收马每百匹出一匹牝马、牛每百头出牝牛一头,羊每百只出一只牝羊的税收。对于被征服地域的定居民,黄河以北的按户征税,中亚的征人头税。与此相应,设置了归大汗管理的仓厍。

再者是整顿驿传。沿干线道路,每一日程距离设置用以更换马匹的驿站。乘快马的急使担当着汗与帝国各地的联络任务。驿站为持有以汗的名义发出的牌子的旅行者提供替换的马及食物、住宿。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28:00 +0800 CST  
成吉思汗以前的蒙古部落,没有用文字书写自己语言的技术。1204年,成吉思汗灭掉乃蛮部太阳汗时,供职于太阳汗的畏兀儿人塔塔统阿被蒙古军队擒获。成吉思汗命令塔塔统阿教皇子们使用畏兀儿文字母书写蒙古语。这就是至今通用的竖写蒙古文的起源。

窝阔台设立了作为文书行政中心的称为中书省的秘书室,任命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中书令、女直人粘合重山、克烈人镇海为左右丞相。这是蒙古帝国最初的中央官署。

纵令是游牧国家,作为情报和经济的中心,城市也是十分必要的。昔日的突厥帝国及回鹘帝国都有城市。即使在早于蒙古的克烈王家时代,也在鄂尔浑河畔回鹘故城可敦城设置了契丹的军事基地镇州建安军,并有来自中亚的商人在这里往来。窝阔台于金朝灭亡后的第二年即1235年,也是在鄂尔浑河之滨修建了喀喇和林城。窝阔台汗首先修建了中国式的万安宫,接着修建附属于宫殿的工商业区。从中国及伊斯兰诸国带来众多的匠人及商人。从和林到中原地区设置了37个特别的驿站,每天有满载着粮食和酒的500辆车从帝国各地来到和林。只是窝阔台汗本人并未住在和林城内,一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他住在离和林半日程或数13程的、四季各有确定地点的大帐殿中。被称作游牧帝国的首都的城市,只是商人及匠人为汗及贵族们住的斡耳朵出差服务的补给基地,其结果就成为了商业中心。无论何时,政治中心就是经常移动的汗的大斡耳朵。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28:00 +0800 CST  
蒙古帝国的版图和汗位之争

据《史集》记载,成吉思汗在生前为自己的诸子和诸弟划分了游牧领地。长子术赤在使斡亦刺惕、乞儿吉思等林木中百姓臣服于自己时,作为恩赏,成吉思汗把这些百姓给了他,并把额尔齐斯河流域到阿尔泰山脉作为根据地,从此向西扩展到锡尔河以北、现在的哈萨克斯坦草原授予他领有。次子察合台的领地是从注入巴尔喀什湖的伊犁河流域到阿姆河畔。三子窝阔台被封在注入阿拉湖的叶密立河流域。末子拖雷按照当时欧亚游牧民的习俗,与父亲成吉思汗住在一起,后来继承了其父保留的杭爱山脉到肯特山脉之间的领地、帐殿、财产以及军队的大部分。然而,他们所拥有的只是属民,对于游牧地,他们只有占有权。从城市得来的收入还有其它用途,被各自分割了。
在成吉思汗诸弟中,次弟哈撒儿被封在东北方的额尔古纳河到呼伦湖(阔连海子)、海喇儿河一带;三弟合赤温的封地在大兴安岭山脉西侧,贝尔湖(捕鱼几海子)之南侧到兀鲁灰河一带;末弟铁木哥斡赤斤的领地从呼伦贝尔地方及于大兴安岭东侧。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29:00 +0800 CST  
在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去世时,蒙古帝国的领土东起今天中国的东北地区,南与西夏相接,西及中亚的花刺子模帝国。当时,受命追击逃亡的花刺子模国王的二员大将哲别和速不台已经从北伊兰横越高加索地方,进击钦察草原,打败罗斯诸侯,侵入到克里米亚半岛。但此时蒙古还未对这些地方实行真正的统治。

1241年,第二代汗窝阔台去世时,蒙古帝国的领土东起中国淮河以北故金的领土,西至南俄草原。不但如此,而且由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儿子拔都率领的蒙古军队此时正处在从波兰进攻匈牙利的最紧张的当口。假如不是窝阔台的去世,可以说西欧也将遭到进攻。

窝阔台汗死后,按照北亚游牧民自古以来的习惯,由窝阔台的一位皇后、乃蛮部出身的脱列哥那摄政,并召开了选举下一任汗的大聚会。在有成吉思汗血统的长老中,最有力量的拔都不愿意推举脱列哥那的儿子贵由为下一任大汗。由于以拔都为总指挥的蒙古军队对欧洲的远征是窝阔台汗召开的大聚会上决定的征服战争,所以在得知窝阔台汗去世的消息后,拔都停止了远征,挥师返回,以足疾为由留在了自己的根据地伏尔加河畔,拒绝参加大聚会。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29:00 +0800 CST  
时至1246年,没有拔都参加的大聚会勉强推举窝阔台之子贵由为新汗。贵由在继位二年后即去世。因此,由贵由的皇后、篾儿乞惕部出身的斡兀立海迷失摄政。她决定拥立窝阔台生前最宠爱的孙子、贵由汗之侄失烈门。但是,拔都另行召集了大聚会,与拖雷的遗孀克烈部王汗的侄女唆鲁禾帖尼联手,提出要让拖雷的长子蒙哥继承汗位。

出席拔都召集的大聚会的仅有成吉思汗长子术赤、末子拖雷两家的诸王,察合台、窝阔台两家诸王拒绝参加。结果,由于术赤、拖雷两家拥有实力,强行推举蒙哥为大汗。作为蒙古帝国第四代汗即位的蒙哥汗立即对反对派进行了彻底的镇压。贵由汗的遗孀斡兀立海迷失被处刑,窝阔台系诸王被剥夺了领地和军队,察合台的后继者也速蒙哥被杀,其领地也被交给了其侄儿合刺旭烈。蒙哥汗是成吉思汗之孙,如何保持蒙古帝国的统一,只是截止到他那个时代的问题。在蒙哥汗治世的8年间,成为蒙古帝国中心的是拖雷的正夫人唆鲁禾帖尼所生的四兄弟: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29:00 +0800 CST  
蒙哥汗任命其弟忽必烈为漠南蒙古高原和华北地区的主管,并作为领地,赐给了他京兆(西安)和陕西。忽必烈于1252年从陕西率兵南下青藏高原东部(云贵高原译者),征服了云南傣人(应为鸟蛮、白蛮等族,即今彝族、白族等译者)的大理王国。此前,窝阔台汗之子阔端取得了在甘肃的领地,并从那里开始征服西藏。作为全西藏代表的西藏第一高僧萨迦班智达滞留在阔端身边,萨迦班智达死后,其侄八思巴来到忽必烈身边。

蒙哥汗命令其弟旭烈兀指挥远征波斯。旭烈兀于1256年渡过阿姆河,进入伊兰高原,1258年攻掠报达,杀阿拔斯朝的哈里发。蒙古军队于1259年侵入叙利亚,与埃及的玛木鲁克王朝发生了冲突。

蒙哥汗打算将南宋征服,并使其成为直属领地。遂于1258年将和林的政务委托给末弟阿里不哥,亲自麾师侵入四川。翌年秋,蒙哥汗在四川合州病死。忽必烈即从湖北踏上归程,于1260年春,在自己所建的位于内蒙古的开平府附近召开了自己一派的大聚会,并被推举为汗。同年夏,阿里不哥也在和林附近蒙哥汗的大斡耳朵被推举为汗。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29:00 +0800 CST  
在阿里不哥一方,有蒙哥汗的正皇后及其儿子们,并得到了察合台系诸王的支持,还得到了作为拔都后继者的、君临钦察草原的拔都之弟别儿哥的支持;在忽必烈一方,有左翼万户精锐部队、成吉思汗诸弟系诸王、汉人军阀。蒙古帝国同时推立了两位大汗,真正地分裂为两部分了。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30:00 +0800 CST  
成吉思汗血统原理

人们一般认为,蒙古帝国分裂为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察合台汗国、术赤子孙的钦察汗国(金帐)、旭烈兀建立的伊儿汗国四大部分,这就导致了这样汗位之争的发生。可是根据最新的研究,虽然这四大部分在蒙古帝国中都是显眼的大兀鲁思(一般将兀鲁思译作国,但蒙古语的原意是国民、属民,不是领土概念),但是在蒙古帝国内,还有被封在东方的成吉思汗诸弟系统,即东道诸王的许多兀鲁思。各个兀鲁思各自都有独立管理军队、属民、贡税、牧地的权利以及与邻近城市发生关系的权利。即使如此,各兀鲁思还是共同由成吉思汗一系率领,他们既是竞争对手,同时又维持着松散的联合。

在游牧民的习俗中,遗产原则上要平均分配。具体到蒙古帝国而言,成吉思汗获得的属民如前所述,已经分配给了他的儿子及弟弟们,其他游牧部落首领(将军)们也同样把其财产分配给子孙继承。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30:00 +0800 CST  
即使对于作为蒙古帝国君主的汗位的继承权,也平等地存在于成吉思汗的子孙间。新的大汗必须由本部族的贵族及其他部族的将军们组成的大聚会上选出。

作为游牧部落联合的游牧帝国,在其扩大领土期间,取得战争指挥权的汗的直属地也在扩大,因为有应该分配的战利品,汗的权力也变大了。然而一旦没有了要征服的邻国,汗个人的经营立即贫困化。再经过一代一代子孙们的平均分析,个人领地不断减少,由此开始了帝国统治阶层的内部争斗。兄弟围绕继承遗产展开斗争,是游牧民经常发生的事。自古以来,大游牧帝国其有能力的领导者死后,王朝即土崩瓦解,就是由于这个原因。蒙古帝国也不例外。元朝、钦察汗国、金帐汗国、伊儿汗国所谓的四大继承国在百年后几乎是同时倾覆,再度分裂,或者是失掉农耕地带的殖民地,退回了草原。蒙古帝国与此前的游牧帝国所不同的一点只是中央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没有忘掉成吉思汗的名字。在以后的游牧民社会中,只有成吉思汗的父系子孙才可以拥有汗号这条不成文的法律,直到17世纪至20世纪他们各自独立之前,始终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它被称作成吉思汗血统原理。
由于蒙古人人数非常少,一般来说他们很快就被同化于被征服民族。但正如本书一开始所提醒注意的那样,这是在被蒙古统治的农耕地带所作的历史叙述给我们造成的映像。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30:00 +0800 CST  
历史学家阿老丁阿塔篾力克志费尼说在其写完《世界征服者史》的1260年,成吉思汗的子孙约可数到10000人。当时的汉地(除了南宋以外)约有110万户(500万人)。中国人口超过一亿是在清朝康熙末年、18世纪初。据忽必烈汗进行的人口调查,成吉思汗之弟斡赤斤和合赤温的后裔,已分别达到600人和700人,其军队的户数也有明显增加。@成为统治阶层的游牧民其人121所占的比例,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少。

考虑在13世纪诞生了蒙古帝国这样的大游牧帝国的原因时,说这是社会内部构造变化的结果云云,不如发展阶段说更切合实际。成吉思汗这样伟大的人格力量只能用由中央欧亚草原全体游牧民来体现神的意志的结果:人们都被统一到帝国之内来说明。成吉思汗死后,虽然其人格由直系子孙继承,但随着子孙的增加,在蒙古帝国的广阔地域内产生了许多地方政权,他们互相成为竞争对手,展开了争斗。如上所述,在帝国游牧领主中,能够称汗者只有成吉思汗的父系子孙,而究竟推举谁为汗,围绕此问题各个游牧集团的利益是对立的。

此后,在曾经是蒙古帝国领域内的游牧民社会中,从血统上追溯到成吉思汗以及与成吉思汗家的关系成为了统治者王权的根源。13世纪的蒙古帝国时代对中央欧亚史大的区分正在于此。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31:00 +0800 CST  
在下一章中,我们来看一下在蒙古帝国分裂、丧失了农耕地带殖民地之后,成为蒙古的竞争对手的卫拉特(斡亦刺惕)的情况。15世纪掌握了蒙古高原霸权的卫拉特帝国君主也先,被说成是以后的准噶尔部首领的祖先。
13世纪卫拉特的住地

在后来与蒙古形成对立的卫拉特这一部落名,最初出现是在1202年。根据《史集成吉思汗纪》,这一年,乃蛮王之弟不亦鲁黑汗与篾儿乞首领脱黑台别乞组成联军,卫拉特首领忽秃合别乞也加入其间,他们进军克烈的王罕和蒙古的成吉思汗,由于遭遇严寒便撤退了。

翌年,成吉思汗灭王罕,吞并了克烈。1204年,以乃蛮王太阳汗为中心,篾儿乞的脱黑台、克烈的阿邻泰什、卫拉特的忽秃合别乞、札只刺惕的札木合等等纠集在一起,与成吉思汗的军队在杭爱山展开战斗。联军大败,太阳汗战死,其子古出鲁克逃到了叔父不亦鲁黑汗处。接着成吉思汗平定了篾儿乞部,因此,脱黑台同样也逃到了不亦鲁黑汗处。1206年,在库列儿台上被推举为汗,举行了即位仪式后,成吉思汗袭杀不亦鲁黑汗,古出鲁克和脱黑台逃往额尔齐斯河。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31:00 +0800 CST  
1208年,成吉思汗向额尔齐斯河进军。在途中,卫拉特首领忽秃合别乞前来投降成吉思汗,并出兵协助征讨古出鲁克、脱黑台。脱黑台战死,古出鲁克逃往西辽(喀喇契丹)。

此后,卫拉特首领忽秃合别乞受到了信任,以四千户将领的身份,为成吉思汗履行臣子的职责。据《史集部族篇》,这个卫拉特的住地是八河流域,是秃马惕部的故乡。

八河合流为谦河,谦河注入昂可刺河。这八条河的名称是:库克木伦、翁木伦、喀喇乌森、散毕屯、乌可利木伦、阿嘎儿木伦、术赤木伦、察干木伦。

谦河是叶尼塞河的突厥语名称,因此,八河的上游就一定是叶尼塞河的上游。叶尼塞河的源头在今蒙古国的库苏古尔省库苏古尔湖西侧,齐锡希特河从南至北横贯达尔哈特舷地,折而向西,流入俄罗斯联邦土瓦共和国,称为克孜尔河,最后注入小叶尼塞河。小叶尼塞河在首府克孜尔与大叶尼塞河合流,二河合流后成为上叶尼塞河。再与从西而来的克穆齐克河合流成为叶尼塞河,横断萨彦岭向北流去。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31:00 +0800 CST  
根据《元史》卷63《地理志西北地附录》大叶尼塞溪谷的撼合纳、克穆齐克溪谷似乎是谦州的所在地。由此看来所谓卫拉特的住地八河大概就是在齐锡希特河到克孜尔、小叶尼塞、上叶尼塞的叶尼塞河上游及其支流一带。《元朝秘史》卷4(第144节)说卫拉特的忽秃合别乞指失思吉思之地去矣,卷10(第239节)说术赤在去征乞儿吉思时,以忽秃合别乞为先导,为自己带路,进入失黑失惕地方。失思吉思、失黑失惕都是齐锡希特之误。

这样,踞有现今土瓦之地的13世纪的卫拉特,北隔萨彦岭与乞几吉思的住地相望,南以唐努乌拉山为界与乃蛮为邻,东方与篾儿乞以色楞格河为界,东北至昂可刺河地近秃马惕。《史集》的作者拉施特所说八河是秃马惕的故居,恐怕确实如此。从昂可刺河畔的伊尔库茨克溯伊尔克特河而上,即可出库苏古尔湖北端,从该湖西岸有路通往达尔哈特盆地。

拉施特说卫拉特的语言虽然是蒙古语,但与其他蒙古人的语言多少有些差别,比如小刀称作kituga,而不是mudaga。并且说卫拉特的人口多,分为数个部落。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31:00 +0800 CST  
卫拉特领主与成吉思汗家族的婚姻关系
成吉思汗与正妻孛儿帖兀真之间有四个儿子,他们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卫拉特领主与他们的子孙都结成了婚姻关系。特别是与拖雷系的四兄弟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都有姻亲关系。

据《史集部族篇》,卫拉特诸领主之一忽秃合别乞有两个儿子:亦纳勒赤和脱劣勒赤,一个女儿:斡兀立海迷失。成吉思汗将他与孛儿帖兀真所生的次女扯扯干嫁给了脱劣勒赤,扯扯干与脱劣勒赤生了三个儿子。脱劣勒赤的姑娘们都嫁给了成吉思汗的族人。

关于脱劣勒赤的姑娘,有二人说、四人说两种说法。二人说者说其一人成了阿里不哥的长妻,并受到非常的宠爱,另一人嫁给了察合台家的哈喇旭烈兀,曾长期管理察合台家的属民。

而未娶成,后嫁给了蒙哥汗。脱劣勒赤之孙术燃与阿里不哥的女儿结婚,被称作驸马。

这样,13世纪的卫拉特领主们代代与成吉思汗家族结成婚姻关系,是蒙古帝国内的名门望族。这尽管可能是由于卫拉特女子以美貌见闻所致,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其住地的位置,其东南是拖雷家,西南是窝阔台家、察合台家,西北与术赤家的封地相连,是处于交汇点上的战略要冲。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32:00 +0800 CST  
阿里不哥与卫拉特的关系

如本书第二章说明的那样,1259年蒙古帝国第四代汗蒙哥汗死后,在其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二人之间发生了汗位之争。

从1260年秋开始他们二人之间发生战斗,卫拉特部与之有着很深的关系,这是由于阿里不哥的领地最接近卫拉特的住地。《史集忽必烈汗纪》记述,阿里不哥的夏营地在阿尔泰,冬营地在特克和乞儿吉思,相隔三日程。特克在何处不得而知,但应在阿尔泰和乞儿吉思之间。由于当时的乞儿吉思住地在萨彦岭北侧,其南面卫拉特的住地正好也是在阿里不哥的领地之内,可以认为当时的卫拉特是被包括在阿里不哥的兀鲁思之内的。

下面就前引的《史集部族篇》和这里引用的《史集忽必烈汗纪》的有关记载,对阿里不哥与卫拉特部的婚姻关系再进行一些考察。

在阿里不哥的妻子中,除了脱劣勒赤的女儿之外,还有乃蛮部出身的。由她所生的女儿和脱劣勒赤之孙术燃(成吉思汗女儿扯扯于所生之子不花贴木儿盼长子)结婚。阿里不哥的次子明理帖木儿的女儿与脱劣勒赤的曾孙结婚。另外,明理帖木儿的6个儿子中有4人是由卫拉特的巴鲁思不花的女儿所生。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32:00 +0800 CST  
由于结成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在被称为阿里不哥之乱的汗位争夺中,卫拉特站在阿里不哥一方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据《忽必烈汗纪》说,在决定命运的1261年昔木土脑儿之战中,被忽必烈军队击溃的阿里不哥的军队多数是由卫拉特兵组成。在《元史》卷120《术赤台列传》中也可见到在石木温都之战中,阿里不哥军被称作外刺(卫拉特)之军。

两汗间的战斗大抵以忽必烈一方胜利而告终。本来依靠华北供应粮食的喀喇和林,由于忽必烈禁止输出粮食而陷于非常的穷乏之中。

从根据地阿尔泰山脉退却到乞儿吉思地方的阿里不哥,让部下察合台家族的阿鲁忽成为察合台兀鲁思的君主,让他从西突厥斯坦征发物资,并与之约定,作为回报,把当时属大汗直辖的锡尔河、阿姆河之间的领地给予了他。然而,阿鲁忽刚到了西突厥斯坦,立即背叛了阿里不哥。阿里不哥的军队被饥饿所困扰而解体,被逼入绝境的阿里不哥于1264年秋向忽必烈投降,两年后死去。我认为,这次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两汗间战争的情形酷似本书第一章所述的清康熙帝与准噶尔噶尔丹之间的战争。第一,阿里不哥和噶尔丹的根据地都在喀喇和林以西的阿尔泰山脉到乞儿吉思地方。阿里不哥由于统治西突厥斯坦的察合台家族的阿鲁忽的背叛,得不到物资,被饥饿所困;噶尔丹也由于其侄儿策妄阿喇布坦举起叛旗,得不到来自塔里木盆地和西突厥斯坦的物资支持而孤立于阿尔泰山中,困于饥饿,最后病死。统帅卫拉特军的二人都是败于统治着资源丰富的华北的忽必烈及康熙帝的大军的。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32:00 +0800 CST  
元朝时期的中央亚细亚与卫拉特
这样,忽必烈就可以成为蒙古帝国唯一的大汗,但实际上蒙古帝国已分裂为四大国家(兀鲁思)及其他地方政权。
争夺继承权胜利并成为大汗的忽必烈的政权,统治了蒙古高原和中国,但是其经济基础是在中国。由于1271年采用了大元这一汉式国号,所以忽必烈所建立的国家一般被我们称作元朝。

在此之前,由于拔都在助力拥立拖雷家族的蒙哥汗之际,作为交换,得到了对锡尔河以北行使独裁权的承认,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家族开始使用赛音汗的称号。虽然拔都是术赤的次子,但他被承认为术赤的后继者,接受了来自兄弟们的宣誓效忠。然而,术赤军队的一半被术赤的长子斡鲁答继承,他与四个弟弟领有了锡尔河以北的钦察草原东部,被称作左翼诸王。宗主拔都和其弟昔班成为右翼,以伏尔加河畔为根据地。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33:00 +0800 CST  
拔都住在移动的黄金斡耳朵(大帐殿)里,统治着北高加索、乌克兰、克里米亚草原的游牧民和北方森林地带罗斯的村镇。以拔都和他的后裔们为君主的游牧王权被用俄语称作黄金的帐殿也译为金帐汗国。与之相对,斡鲁答及其子孙作为君主的游牧王权被称为自帐或青帐。无论哪一方面都是术赤的后裔,都被称作钦察草原的汗王们,并缓慢地形成了联合体。这就是所谓的钦察汗国。

蒙哥汗派遣征服伊兰的拖雷家族末子旭烈兀,由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斗争而不能返回故里,便领有了阿姆河以南,并且独立。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伊儿汗国。

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斗争之际,利用实力吞并了西突厥斯坦的阿鲁忽是察合台家族的第五代(应为第四代译者)家族首领。在忽必烈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后,阿鲁忽反对忽必烈,试图使察合台家族独立。另一方面,在蒙哥汗即位之际遭到彻底弹压的窝阔台家族的后人海都(窝阔台之孙),于1266年在叶密立河流域举起了反叛忽必烈的旗帜。1269年,在锡尔河北面的塔拉斯河畔举行的大聚会上,受到钦察、察合台两个家族的推举,成为中央亚细亚的大汗。

楼主 无言281  发布于 2016-11-13 23:33:00 +0800 CST  

楼主:无言281

字数:55336

发表时间:2016-11-14 07:0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5-03 21:42:02 +0800 CST

评论数:16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