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一个数学问题

为什么得放弃动量定理呢?
你是一个大质量,要获得高速度,根据动量定理或者守恒定律,你要喷射小粒子,那粒子必定是大量的。无论粒子喷射的速度有多快,粒子的总质量总不会比你的质量更大(只能是你的质量的一部分),那么你的速度就不会比粒子的速度更大。也就是说,哪怕你把粒子喷射到光速,你也注定无法达到光速。是你的质量必定比粒子质量更大,导致了你的速度一定达不到粒子的速度这样一个现实。另外,你有多少粒子可以喷射出去?你的质量不能无限减小,你的燃料不能无限携带和使用,你要达到超高的速度,有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给你去使用?


这类飞行器必须从绝对速度上改变自己。或者说,从密度提升上改变自己。减小自己的时间量子的尺度,也就增大了自身的振动频率,进而改变了时空的相对关系,也就获得了更大的绝对速度。也就是说,原来你用光速c,加上一个相对速度v获得一个更大的c,使用动量定理或者动量守恒的方式,现在,你直接改变自己的光速c,可以实现一样的效果,而且不用丢弃物质,不用携带燃料,没有机械振动。


显然,没有比这个更好的飞行器了。


至于怎么做,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讨论。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3-30 15:42:00 +0800 CST  
有些部分可能说的太快,重点并不突出。
先前说过,外星人提到如果相对论再修改三次,就能够达到他们的水平。
这话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毕竟人家是从远处而来,而它们能做到的是我们未能做到的。


那么相对论要是改的话,怎么改,改什么?或者说,哪有问题?


问题就在这:火车实验也好洛伦兹变换也好,一个真实的惯性系,不是抽象出来的那个坐标架子。两个坐标架子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但是真实的惯性系中各个物质组成部分的时空量子都具有接近相同的取值。而不同的惯性系中的时空量子取值不同。这才是惯性系之间的差别。


这个差别不是简单对称的。惯性系A的时空尺度都比惯性系B小t或者d,不简单等价于惯性系B的时空尺度比惯性系A的时空尺度大t或者d,因为除非只有A和B互相观察,在运动学上,这种差异才无法区分:绝对值相等,谁大谁小不一定。


但真的不能区分吗?如果A和B约定同时向着彼此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它们收到对方的电磁波之后,和自己的频率表进行比较,因为时间量子不同,对于频率的理解也必定不同。A发射频率为f,B接受到的就可能是f‘。所以这种方式就可以区分谁的时间量子更大,谁的更小。显然狭义相对论没有用这种方式,而直接得出了二者不可区分的结论作为公式推导的前提。


即便引入了第三观察者,这个前提也没有动摇,因为无论是火车实验还是洛伦兹变换,第三观察者C都直接和A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所以这和两个观察者并没有区别。


基于这种假想的对称性导出的狭义相对论的方程,就具有这种对称形式。在运动学上没有问题,但是引入电磁学之后,问题就可以显现出来。


时空量子的大小是可以区分的,并不是绝对值相等意义上的对称。而狭义相对论认为在运动学上不可区分,这是没错的。但若超出运动学之后是可以区分的。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问题。



要改的话,就应该改这一点。


而改出来的结果,你已经看到了,它是非常简单的。由于承认每个惯性系都是不同的,且惯性系的时间量子的大小最终是可以区分的,那么直接导出惯性系的本质就是它的时空配置,或者说,绝对速度。


不像相对速度那样会受到光速数值的种种限制,绝对速度几乎都大于光速。而且没有上限。所谓上限只是以光速为周期,超过周期之后取余数即可。虽然余数仍然体现在光速范围之内,但是概念已经彻底不同了。


由此,我们就这样,“平白无故”的被从“光速的枷锁”中解放了出来:其实,光速从来没有限制过你。只是因为你无法区分相对运动的二者,选择了对称的理解,最终造成了这个结果。另外你可能会说,周期性也是一种限制。没有办法,这种限制等价于存在性,无法解脱。若要解脱,你得放弃存在性。但这空拍不是你希望的结果。或者至少不是时空旅行需要的结果。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3-30 16:12:00 +0800 CST  
我仔细的考虑之后,发现一些问题。
当我提到,狭义相对论若是要修改的话,应当怎么修改的时候,很可能给读者造成一个误解的机会。
也就是说,读者会误认为,我在挑战狭义相对论,或者说,我认为它是错的。


事实并非如此。另外,即便举例说明,因为没有数字,也没有图像,终究还是十分难于理解的。
我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也许需要一个更明白的解释。
现在,让我用数字来说明这件事。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01 09:10:00 +0800 CST  
首先是光速不变原理。
光速的本意,在于人类对于时间量子的理解。比如宏观时间单位为1s,时间量子为10^-12s,那么i就是10^12。所以一个时间量子之中可以含有的子量子数也是10^12个。由于同时不同地的原则,就是所谓空间建立的原则,那么这10^12个子量子会占据的空间,比如说是一个圆环,那么它的直径就可以叫做一个长度量子。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得到了长度量子和时间量子的比值,时间量子总是1,长度量子就是10^12。当然长度和时间最后还得还原到宏观度量单位来表示,那么按照我们对于光速的理解,时间量子若是10^-12s,那么长度量子就是10^-12s*3*10^8=3*10^-4m。


当然现实中时间量子要小得多,10^-12s只是任意一个用来说明问题的数字。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01 09:15:00 +0800 CST  
i=10^12这个经验一旦获得,或者说,它总是如此,这就让人倾向于选择它作为一个标准。就像是米作为长度的标准很可能因为它和人的身高有关。这就是所谓的人择原理:一个标准如此安排并不需要有什么非常强的理由,它如果方便人使用,那就很好了。


当这个标准在心里上被设立之后,人,这种观察者将会倾向于,无论什么条件下,都假定这个值是不变的。或者说,它要是变了,人也要保证它是不变的。或者说,总是认为它是不变的,也是没有问题的。比如i变成了长度单位不变仍然是3*10^-4m,但是时间单位变了,变成了10^-14s,那么这时候,人不会说光速变了,而是会认为什么变化都没有,因为这个时候,长度单位自动变成了3*10^-6m,而这一点若无比较,也不会被察觉。因为,当我们说,时间单位变了,变成10^-14s的时候,我们是在原来的秒的概念上去讨论变化的。但若无比较,这种变化也不会被察觉,因为它就是惯性系的最小时间单位,或者说时间量子。


所以完全可以有两个惯性系,一个惯性系的时间量子为1s,另一个惯性系的时间量子为1y(年),而如果两个惯性系不会相互观察,那么,这种差异就毫无意义。对于各自而言,各自的时间单位就是各自的时间单位,各自都在基于各自的时间单位,经历各自的存在过程。除非他们相遇,那么就真的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出现的问题,就是狭义相对论要去讨论的问题。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01 09:25:00 +0800 CST  
i不变,也就是光速不变的理解是一个前提,那么即便光速变了,也没人会认为它变了。
那么怎么才叫变了呢?首先时间量子肯定要变,因为根本上所有的变化都基于时间量子的变化。
所谓时间量子变了,也只能是和原来的或者那些不变的时间量子做比较之后,才能说它变了,否则它相对于自己而言是无所谓变化的。
既然时间量子可以变,空间量子可以变吗?当然,也一定发生了变化。可是,对于光速不变的执着也好,人类认知极限不变的现实也好,空间也就是长度量子,也会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惯性系本身而言,都因为没有参照物而不会被观察到。但是,当一个惯性系观察另一个惯性系的时候,这些变化就会产生可观测的效果。


假设A和B两个惯性系开始的时候是相对静止的。当我们这么说的时候,实际上要说的是A的时间量子和B的时间量子是一样大的,另外光速也是一样的,所以空间领子也是一样大的。或者说,你可以认为A和B是同一个惯性系。
比如说,此时时间量子就是10^-12s,空间量子就是3*10^-4m。


现在,有一些原因,让B开始运动。所谓B运动,我们能有的东西只有两个量子。根本上说只有一个量子可以改变,就是时间量子的大小。比如说,让B的时间量子变成10^-14s。这时候,对于A而言B的空间量子就变成了3*10^-6m。而对于B自己而言,因为它不会认为自己的时间量子变化了,所以它也不会认为自己的空间量子变化了,这也就是所谓的,无论什么前提下,自己总是对自己相对静止的意思。


如果A真的能认为B的空间量子变成10^-6m,那就没有相对速度这个物理量了。
因为A并不知道B的时间量子变化了多少的前提下,它只能通过观察B产生的可观测的效应来理解这件事。
当然,如果A可以通过非力学或者运动学的方式知道B的时间量子变化了多少,那也就没有狭义相对论了。
因为狭义相对论的除了光速不变这个假设之外,另一个假设是相对运动的两个惯性系无法区分:比如B和A
相对运动,速度为200m/s,那么A和B相对运动的速度为-200m/s。把这件事倒过来说,说A和B相对运动速度为200m/s那么B和A相对运动速度为-200m/s,这两种说法,没有本质区别。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01 09:38:00 +0800 CST  
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我们已经要求不允许使用其他方式,只能用运动学和力学的方式来观察对方和自己的差别。
而这个时候,我们能怎么观察?我们实际上只能用光来观察。A通过向着B发光并接受返回的光来理解B的运动过程。B也只能如此。


那么这时候,若A要定位B,则只需要知道光速不变,以及它自己的时间量子,那么B的位置就知道了。
如果再测量一次,那么它下一个位置就知道了。把两个位置的差算出来并除以经过的时间,那么B的速度就知道了。显然B也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理解A的运动。


但需要知道一点,因为A测量B的过程中,不仅仅时间用的是自己的时间量子,空间用的也是自己的空间量子。同理B测量A也是一样,那么,本质上,A看到的这个空间,和B看到的同一个空间就不一样长了。


那么,这个空间应该一样长吗?实际上并没有超越观察者的所谓客观的长度标准,所以同一个空间,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就是不一样长才是正确的。而A观察B的相对运动的时候,只能用自己的空间量子概念和时间量子概念来处理,但实际上B的时间量子长度 又一定不同于A,这就相当于,相对关系制造了一个新的光速,这个光速的空间量子是A的空间量子,时间量子是B的时间量子,B的时间量子或者比A的大,或者比A的小,总之和A不同,那么这个新的,又相对关系造成的光速,就和A自己的光速有了差异,而这个差异就是相对速度v。


问题是,这种方式对于B观察A的过程也完全适用。所以也会得到一个速度v,而且有趣的是,因为对称性,这两个不同的观察者,得到的对方的相对运动速度v,是完全一样的:这不是错觉,而是这种观察方式导致的必然结果。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01 09:53:00 +0800 CST  
站在A的视角看B,得到B的相对速度为v;站在B的视角看A,得到A的相对速度为v。
有没有一个更好的视角呢?比如站在C的视角同时看A和B?
那么,这其实就多了一个自由度。在C的视角上,我们就可以说,
站在A的视角看B,得到B的相对速度为v;站在B的视角看A,得到A的相对速度为负v。
这话说的其实没有道理。因为得到负v,并不是真正站在B的视角上,而是站在C的视角上得到的结果。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01 09:56:00 +0800 CST  
正确的说法是,站在C的视角上,得到B和A的相对速度为v。A和B的相对速度为负v。
这可能又会造成一种误导:让人认为C是客观的。


但C一定不是客观的。C也有自己的时间量子和空间量子的配置。因为这种观察方式注定了无论谁观察追都得到一样的相对速度,这才使得C有了所谓客观的视角。但实质上,若C没有与A或者B的任何一方具有相同的时间和空间量子的配置,那么得到v这个相对速度也是不可能的,当然负v也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在洛伦兹变换也好,火车实验也好,之中的那个所谓的客观观察者,是根本没法成立的。 只有A和B相互观察,才能抽象出那个谁观察谁都一样的v,所谓客观观察者也一定要站在A或者B的视角上,才能得到正的或者负的相对速度v。而这本质上就不是三个观察者,而是两个观察者。对于第三观察者的客观性的抽象,又是一个抽象过头的例子。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01 10:02:00 +0800 CST  
是因为用光来测量速度的方式,无法区分两个观察者到底谁的时间量子更小,谁的时间量子更大,才导致了最终写出对称方程,也就是c+v乘以c-v的这种形式。


这种形式本意的对称性来自于
i+b和i-b的等价性。
也就是说,这里的减去b,实际上是加上负一乘以b的意思。这是什么意思呢?
假设有两个木条A和B,长度都一样,现在又多了半个木条C,我们要把半个木条加到两个木条其中一个上面。


C加在木条A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加在头上,一种是加在尾上。
加上之后,A的长度就变成了1.5倍的原来的A或者B的长度。反过来说,此时B的长度就是A的长度的三分之二。
当然C也可以加在B上,也是两种方式。
加上之后,B的长度就变成了1.5倍的原来的A或者B的长度。反过来说,此时A的长度就是B的长度的三分之二。


加在头上还是尾上,就是所谓的+b和-b。
而加在A上和B上,若你不区分A和B谁大谁小,那么两个比例结果无论如何总是1.5或者三分之二。


而在尾上加,和在头上减,其效果不可区分,这就造成了这样一个怪异的结果。


你必须承认这样一个复杂的比例常数gamma或者k存在,它等于1与相对速度除以光速之后的平方的差再开方之后的倒数。这个复杂的比例常数,正是用光速测量相对速度的这种方式,造成的必然结果。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01 10:12:00 +0800 CST  
这个结果不好看,确实如此。但是,这个结果就错了吗?
显然没有错。若你只能通过光的反射来测量惯性系之间的相对运动,那么你就一定得到这种结果。
但是,你也要承担这个结果的复杂性。


所以实质上来说,若你有更好的方式测量相对运动的额惯性系之间的时间量子的比例关系,那么你就有更简洁的方程可以使用。而那个比例关系才是相对运动的本质。


不仅仅如此,这种方式,由于光速的有限性,就限制了你测量的能力极限。可是你测量不了,却不意味着不能存在。这里说的测量,也不只是观察,还有交互作用。那些依赖这样的方式进行的交互作用也可以被认为是同种观察方式。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如果你受限于光速测量这种方式,那么你同样受限于用光速作用来加速的这种加速方式。换句话说 ,也就是动量守恒定律或者动量定理的方式:你要用粒子的相互作用来加速,而粒子相互作用的速度极限就是光速,所以你就不能指望用粒子相互作用的方式来获得超出光速的结果。


这两点,都让人误认为,光速就是相对速度的极限。
然而,一旦认识到,相对速度的本质,是时间量子的比例关系,那么这个极限就没有意义了。换句话说,若你不用光线返回的方式测量相对运动,而是用电磁频率的方式测量时间量子,那么你就可以超出测量极限。而如果你的加速方式不再依赖光速的这个数值进行作用,那么你就可以获得超出光速的效果。


这里需要再强调一次:如果你要求光速总是表达你的认知极限,那么它就不应当变化,也不会变化。但若你能意识到这个极限是可以扩展的,或者至少说,可以和原来是不同的,那么它就可以变化。而这个时候,它也可以称为绝对速度,而所有的相对速度,就是绝对速度的差异的表现。


再细致一点:原来你能认识的最小时间单位若是10^-12s,而现在你能认识的最小时间单位是10^-14s。这里秒都是同样的秒。那么可以认为你的认知能力提高了100那么多。虽然这时候,你坚持认为你自己没有变化,也就是i=10^12没有变化,这导致了你对秒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新的秒,就比原来更小了。虽然如此,但是实际上,你确实变化了,你的时间量子确实更小了。而这一点,是可以通过和原来的你一样,但是和现在的你不同的那些惯性系进行比较而得知。这就是所谓的绝对速度。虽然它本质上仍然是相对的。但它指的不再是你和他人的关系,它指的是你和自己的关系,现在的你,和从前的你的关系。由此,你若叫它内在相对速度,也是可以的。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01 10:26:00 +0800 CST  
总结一下,狭义相对论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并没有错,若只在运动学和力学前提下,则只能如此。
但幸好,不只有力学和运动学,还有电磁学等等。 比如使用电磁学的方式就可以区分两个惯性系,到底哪一个具有更小的时间量子,或者说,更小的最小时间单位。



另外,你也可以看到,将这个限制去掉之后,狭义相对论就成了最彻底形式:所有的惯性系确实都遵循一样的物理定律,但是,所有惯性系的差别是可以区分的。光速确实是不变的,那是因为它是一种要求,或者说,信念。它所体现的宏观和量子,或者说,量子和子量子之间的极限关系(也就是i的大小),也确实是可变的。所以你认为光速是可变的,也是没有问题的。由此,超光速是可行的,并且不止可行,而且时刻都在发生着。


当我们说超光速的时候,我们说的是效果,比如10光年的距离,我们用1年就能到达,那这就是所谓的10倍光速的效果。而这才是重要的,有意义的,或者说,速度这个度量方式得以存在的原因。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01 10:33:00 +0800 CST  
当我们用电磁学的方式观察相对运动的惯性系之间的时间量子的关系的时候,这就不是狭义相对论,而是自然进化为广义相对论了。


我们用GPS在地面上定位一个坐标,而这时候总要进行时间修正,因为位置最终决定于时间和光速,光速不变,时间量子却在引力场的径向方向上不断变化,所以时间必须按照广义相对论的原则进行修正之后,才能正确定位地面上的位置。而这个就是时间量子的变化需要准确计算的一个例子。


而高速飞行的飞机上的原子钟变慢,是另一个例子。它其实是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可以共用的一个例子。


为什么单位时间变小了,钟表反而还会变慢呢?难道不是会变快么?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若干年。但今天,可以说,它是个最简单不过的问题,因为,
1/i变小,就是i变大。而i不是别的,正是周期。


钟表走一圈,是一个周期,而这个大周期,是无数微观周期的合成结果,微观周期只有变大,钟表的周期才能变大。钟表的周期变大,也就是走的更慢,就意味着微观周期变大,或者说,时间量子变小。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01 10:41:00 +0800 CST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01 10:55:00 +0800 CST  
还有一个不算是题外话的,是关于洛伦兹变换的。
其实说洛伦兹变换,也就是四个公式。
x=ct
x'=ct'
x=k(x'+vt')
x'=k(x+vt)
把这四个公式折腾一遍,就得到(c+v)(c-v)的形式,后面的东西你都知道了,不用再说。


需要指出的是,洛伦兹变换里面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在运动方向上,没有所谓垂直运动方向的问题。这一点就要比火车实验好得多,好理解,好解释。但是也正是在比较了洛伦兹变换和火车实验之后,三角形的本质才得以显现出来。有了这个基础才能用火车实验的公式来表达洛伦兹变换的同样的理念,而不造成难理解的结果。
洛伦兹变换比火车实验容易理解,但不幸的是,前二十多年我走的都是爱因斯坦的路,如果早就意识到洛伦兹变换的好处,事情就不会这么难做了。然而有幸的是,正因为反复的在三角形的问题上摔跟头,才有了现在关于虚数单位的理解,若没有走这条路,而是走洛伦兹的路,那一定不会有今天的结果。


那么关于洛伦兹变换,有什么必须说的吗?


有,那就是它的所谓“相位理解”:有这样一种理解方式,洛伦兹变换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旋转过程。就像是火车实验可以被理解为勾股定理或者sin(A)^2+cos(A)^2=1一样。旋转就意味着“相差”。通常来讲,说到“相差”,就结尾了。


可是,如果真的只是相差,那就真的出问题了。
我们考虑两个波,如果它们的频率一样,只有相位差异,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比如两个波开始的时候是完全对对齐的,这时候因为某些原因,一个相差出现了。然后呢?然后这个相差得以保持。那么,这两个波其实总是保持一个相差,那么两个波上对应相位的点之间的距离就总是保持相等。


放在相对运动上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A和B两个惯性系,开始的时候相对静止,当然可以相对于另一个惯性系C做匀速之间运动,此时B突然获得一个加速度,然后得到稳定的相对速度(与A相对),然后这个相对速度(与A相对)就没有了。A和B又重新回到了相对静止的状态,虽然它们和C仍然相对运动着。


那么这还叫A和B相对运动吗?显然不是的。


这里要说的,实际上是相差和频差的问题。有频差一定有相差,而且相差总是变化,但有相差却不必有频差。
用相差的方式理解洛伦兹变换,在瞬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个相差在每个瞬时都是不同的。换句话说,这就是频差而不是相差了。


A和B具有稳定的相对运动关系,本质是A和B具有稳定时间量子的差异或者比例关系。而时间量子的差异,就是周期差异,或者频率差异,就是频差。周期差异在时间上的叠加,会导致空间位置上的差异越来越大(两者越来越远)。这正是相对运动所体现出来的东西。而如果是相差,那最多只是空间位置的差异,而不是空间位置差异的加大,所以相差观念是不应该用来解释相对运动的(也许瞬时的可以,但是匀速直线运动不行)。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01 11:16:00 +0800 CST  
总结一下狭义相对论,基本上可以简化为,不同的惯性系就是不同的时间量子,或者说,不同的认知能力。


这一点在相对性原理上被拉平了,但谁被加速,谁没有被加速终究可以区分,两个惯性系的时间量子的大小也终究可以比较,所以狭义相对论由此直接进化到广义相对论的层次。那么广义相对论比这个进化版的狭义相对论还多了什么呢?还多的,就是关于时空的部分。


时间和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相信你现在已经很习惯了。而时空部分多了什么?多的这一部分,就是时空和物质都一样,也存在时间量子的差异。比如说,一个引力场,在径向上可以理解为一个时间量子不断变大或者变小的过程。那么落入引力场中的一个振动,在每一个位置上,都总是倾向于出现在频率更高的一侧,而这就构成了它落入引力场的过程。这是广义相对论在引力场问题上的也一个简略的理解。


在讨论场论,以及广义相对论的原理(不讨论公式,不讨论张量计算,因为我并不懂,或者说,也不想懂)之前,让我们更细致的看看时间和空间到底是什么东西。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01 11:55:00 +0800 CST  
当我们说时间和空间的时候,我们说的是度量时间和空间。度量的话,用的词叫做长度。
时间的长度,空间的长度。时间的长度很简单,空间的长度是复杂的。而为了简化,我们只说
一维空间的长度,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长度。


那么,时间的长度是什么意思?
假设,我们可以站在宇宙外面观察宇宙,而且我们有一个按钮,按下去,整个宇宙的时间就会停止。再按一下,时间会恢复。
这时候宇宙中的一个观察者正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宇宙之外按下按钮。
经过了不知道多长时间之后,我们又按了一次,此时时间又恢复了运行。


那么,宇宙中的这个观察者,能知道这件事发生了吗?
不能,除非你告诉他。实际上就是你告诉他,他也不一定会信。因为除了你说的之外,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你说得话。
换句话说,对于这种情况,只要中间的经历的时间有限长,对于宇宙中的观察者而言,那就和瞬间没有差别。那么对于宇宙外的观察者呢?
请别忘了什么叫做宇宙,空间为宇,时间为宙。若真的在宇宙外面,那就没有时间这种东西。所以在外面也根本不可能有时间的度量。结果瞬间和任意有限长时间也没有差别。


从这个思想实验中,实际上你可以看出,时间这个东西是浮动的。时间间隔可大可小,而到底多大多小,没有参照物的时候,说多少都行。一个被认为极小的时刻可能非常漫长,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可能转瞬即逝。


那么我们度量时间的长度,度量的到底是什么的东西?
实质上,若要度量时间,我们度量的不是片刻也不是永恒,只能是重复。也就是周期性。没有周期性怎么办?没有周期性也得创造周期性。或者说,把本来不是一个东西的,当成一个东西的反复出现。我们就是这样理解时间的。


周期性一定有,不用担心,因为即便没有我们也得把它创造出来,或者说它就是这么认识出来的。那么有周期性这个概念就意味着有不同的周期的存在。


不同的周期之间就有差异。差异小的时候可以相加减,差异大的时候,则可以用乘除。比如说,地球公转一周这样一个周期,和地球自转一周这样一个周期的比值,就可以用来描述地球的公转周期,或者自转周期。而当我们描述的时候,能说的只有一个单位,那就是“次数”。


比如,365.26次地球自转对应于1次地球公转。而86400次国际标准时间单位,对应于一次地球自转。当然这个所谓的国际标准时间单位,就是秒。


如果整个太阳系的时间都加快或者减慢了,相对而言,对于秒的定义也没有影响,如果你不能把太阳系中的时间和太阳系之外的时间做比较的话。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我们用大的周期来描述小的周期,比如用秒来描述电性振动的周期,比如10^-12秒为一个电性振动的周期。但实质上,电性振动的周期才决定秒到底有多长。要求10^12作为一个比例常数不变,秒的定义是基于电性振动的时间量子有多长时间来给出的,这是因为整个系统中所有部分发生的电磁过程都决定于整个时间量子的大小。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正好倒过来了。



那么,要顺着理解时间,应该怎么理解呢?
首先找到时间量子。说电性振动是一个时间量子,那么电磁振动显然比电性振动的时间更短,为什么不选做时间量子?而是叫做子量子?这个仍然是人择的问题。或者说,这样做我们能接受或者方便就可以作为理由了。


找到时间量子之后,其它的时间,按照是量子时间的倍数来理解。如果时间量子叫做一拍,那么其它时间都只是几拍的概念。比如说,时间量子为1,某个振动为5。没有所谓1秒还是5年的问题。
然而如果时间量子本身的 大小变了呢?比如1变成原来1的一半?


当然可能,只要有和其它惯性系比较,这一点就可以被看出来。而自己和自己是比较不出来的。但在这个惯性系中,1还是1,5还是5。


所以,归结一下,时间是什么?
它是在某地,事件重复出现的次数。本质上就是一个次数而已。也就是
T=nT0
那个n就是时间,因为T0也好T也好都是浮动的。只有T0重复的次数才是不动的。


那么空间呢?也可以直接写出来
它是在某时,存在重复出现的个数。


我们知道,同时不同地原则才以从时间中创生出空间来。而这就是,在某时,重复出现的个数。
多出一个,就多出一块空间。


那么这两个之间的所谓空间有多大呢?
正如两个时间点之间的间隔,只要有限,多大都可以,也都是一样的。


两个空间位置之间的空间多大都可以,只要有限,也都是一样的。


那么,一个振动占据多大空间呢?
其实一个振动,不管它时间多长,都占据极小,或者说,不占据空间。


但是振动复合体前提下,要求振动总量保持一致的时候,振动的个数,就对应了振动所占的空间。
也就是
L=nL0
L和L0多长都是浮动的,只有n才是不变的或者比应当变的。
现在,有A和B两个惯性系。


在同样的时间量子中,A可以影响32个子量子。B可以影响320个子量子。
如果这些子量子都围成圈,那么A可以影响的半径就是 10多个子量子。
B可以影响的半径就是100多个子量子。


如果A和B的子量子又是具有差不多的频率的话,A的空间量子长度,就大约是10,
B是100。
正如你可以按下时间停止的按钮,你也可以把A的两个子量子拉到非常远的距离上去。但是A的空间量子长度是10,B是100仍然不变。因为那个所谓的距离,是浮动的概念,而量子的个数,才是周期比例的体现。


正如1秒的长度有多长是浮动的,但是一天的长度是86400个一秒的长度,是不会浮动的。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01 12:32:00 +0800 CST  
为什么很远的两个量子还可以相互作用和影响?因为在量子下面的层次中,距离已经没有宏观上的意义了。
只有数量和比率,只有对振动总量守恒的坚持。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可能穿墙,有可能实现时空跳跃等等。因为,除了数量和比率,空间长度也一样没有更本质的实在性。


所以说,如果A的i,是100, 就像是它的空间长度单位也是100(所谓米还是千米还是毫米都没有实质的意义),而B的i是200,就像是它的空间长度单位是200,那么和B一样的那些振动构成一个比A一样的振动更大的空间。另外,如果B行使在A的空间里面(意思是说,那个空间里面基本上都是各种各样的A),那么B因为每一步都比A的步子大,而双脚交替的速度又比A的速度快,所以若出发点相同,B总是比任何一个A都更早的到达这个世界中的相同的目的地。


这就是B以速度v和A进行相对运动的本质。
而这岂不是说,尺长钟快了吗?
空间单位变大(数量变了),又被认为是不变的(每一个振动又都没有实际的大小),所以空间就被认为是缩短了。时间单位变小,又被认为是不变的,所以时间就被认为是加长了。这样就回到相对论的结果了。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01 12:56:00 +0800 CST  
如果这样说仍然不明了,我再用更简单的说法试一试。
X和Y两地的距离,按照同时不同地的原则,最终本质上就是子量子的个数。


而不是子量子之间的间距,也不是子量子不同的频率。
子量子之间有多大的间距,是没有准数的,就像时间被停又被恢复,中间有多长都没有意义。
所以距离的本质仍然是拍数,只是不拍在不同的时间的同一个地方,而是拍在同一个时间的不同地方。


所以所谓速度快,也就是更短的时间里面走过更长的距离,也就是量子时间里面影响更多的子量子。


对应到i上,就是更小的1/i,对应更大的i。如果某个1/i对于你而言已经是极限,而存在一个更小的1/i,
那个更小的,也不会被认为比你的极限更小,因为包括边界值在内的所有的更小的都可以被认为是等大的。
这是从时间上来说。

可是更小的1/i意味着更大的i,也就是同时可以影响更多个子量子。那么在空间上这个影响就没有等价性了。


现在,我们已经不再受到光速上限的束缚,也就是说,可以让1/i尽可能的小。那么i就尽可能的大。
也就是在时间量子中可以影响的子量子的个数就尽可能的多,这个圈的半径或者直径就尽可能的长。
由此可以认为,这种速度是可以无限的。


但是,如果真的这样做的话,若1/i小到了1/i^2的程度,i达到了i^的程度,那么量子就缩小到子量子的层次,子量子缩小到孙量子的层次,虽然从速度的意义上讲仍然是更高的速度,但是结构发生了变化,这就不再是速度快慢的问题,而是时空层次的问题。但还得再说一遍,它仍然可以被理解为,更快的速度。


换句话说,那个更高的速度和那个更高的密度层次是等价的。你本来只是一心想着加快自己的运动速度,或者说,增大自己的i,但是没想到就这样进入了一个新世界。后来你会意识到,脱离这个世界而进入那个新世界和获得更高的速度总是一回事,那个新世界就成了高速度的必经之路。那个新世界就像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一样存在着。


这里说的就是,通过密度提升而在两个遥远的低密度世界之间高速运动的方式。或者说,通过什么洞,什么门等等去实现星际旅行的原理。


不仅仅如此,根据振动复合体的原理,任何物质本身都可以是相当多个层次上的振动的复合。那么你就可以认为,就算你不把密度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构成你的振动也在那个水平上存在。只需要你把影响施加到那个层次即可。


X和Y两地很远,但实质上,所谓很远也只是你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或者说,你的时间量子中能够影响的自自量子的数量比较少而已。而如果你的时间量子中可以影响的子量子数量很多,那么X和Y两地就很近。因为 距离的本质就是数量,而不是两个量子之间有多大的空隙。


越高频率的振动就是i更大的振动,也就是高密度的振动,也就是影响子量子更多的振动,步子迈得更大的振动。这些振动构成的层面上两点距离也就相当于是更近的(因为需要更少的时间)。振动复合体的概念又保证了这种频率跟高的振动总是能在身边找到。


所以,或者通过影响这些振动,向远处传达信息或者作用,或者你就把自己提升到这个频率,然后走过一个很短的距离,很快就可以到达,那个你在原来的频率上,认为是非常遥远的地方。


高密度的世界更大,而低密度的世界在高密度世界中的投射的距离更小。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提升自己的密度到高密度世界,你就可以走更短的路,更快到达。记得到那里之后再把密度降下来即可。另外,有了这个基础,量子隐态传输,也不是那么难理解了吧?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01 13:29:00 +0800 CST  
低密度的世界在高密度世界中被投射到很近的距离之间。


现在咱们把世界拆碎,拆成原子和分子。那么就不难想象低密度世界中的原子可能相距甚远,但是在高密度世界中的投射则彼此相邻。以至于不分你我。就像是,高密度世界中的一个原子,在低密度世界中相聚很远的地方却有不同个副本。反过来说,低密度世界中相距甚远的不同原子,在高密度世界中可以被认为是一个。



这两个原子可以有多远呢?其实只要密度不断升高,两个原子的距离可以超过两个宇宙的半径。
这种情况,在低密度世界中理解,其实就是平行世界。




不要觉得奇怪,这些看上去非常怪异的结论,都一定会被导出:因为这都是长度的本质的体现。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01 13:36:00 +0800 CST  

楼主:yyl_new

字数:195276

发表时间:2018-02-16 11: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18 19:25:07 +0800 CST

评论数:61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