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一个数学问题

我觉得,你这种做法,很不妥。


首先,没有什么需要隐藏的东西。
科学技术属于全人类而不属于特定团体或者组织。试图用这种东西作为优势,来做些不可告人的事情,是相当没有远见的做法。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本质上没有什么秘密可以保得住的。


而短期优势再次造成不平衡,导致长远的问题,让你头痛的时候在后面。


当然你可以说,人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问题就在于,你死之后,还有子孙,真正洪水滔天的时候,真的和你无关吗?


不要学美国,有点什么东西就自以为了不起。
不要忘了人类的命运是一个整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才是正路。


另外,真正维持这个世界正常运作的,也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人,或者说在更高层面上的高等生命。
你纵使有逆天的本事,若不为善,一心作恶,结果也是一定的。


所以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如果有用,那就一定只是在为了整个世界走向更好的时代而有用,其它用处,皆是虚妄。


尤其是那种认为自己有了什么知识之后,就可以统治世界的那种想法,奉劝你尽早扔掉为好。


至于担心别人有没有这种想法,更不必要,因为那件事,也不用你去处理,或者说,你也处理不了。


做你能做好的事就足够了。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27 11:33:00 +0800 CST  
再多说一句,极为敏感的,我也不会多说。


仍然奉行一个原则:只有那些真正走正路的人,才能修成正果。走邪门歪道的,先回心转意再说。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27 11:35:00 +0800 CST  
当我说这些东西的时候,不要担心,没有人在盗火。


这些行为和言论都有充分的授权。
同时也授权于你,你有充分的权利阅读和理解。


但任何人无权因此作恶:没人给你这种授权。
但正如你也可以用微积分发明远远超出土炮精度的导弹,但到底是自卫还是侵略,都是你的选择。


你作出选择,你承担自己的选择造成的后果。
从来如此,以后也是一样。


先前不说这些,是因为假定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基本原理。
但若你不知道,恕我给以提醒。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27 11:39:00 +0800 CST  
在具体讨论Zeta函数之前,有一个“小问题”可以先处理一下。


这个问题也是困扰我二十多年的一个问题。相比较于光子到底走哪个路径而言,困难得多。但现在可以称为“小问题”,是因为有了(对复数的理解)这种新工具。


直到去年八月,对复数的理解还只达到
x+1=0
的程度。两个月之后,才有了
x+1/x=0

所以算到现在来说,也就不到一年的时间。
这是一个完全全新的领域,未知的东西相当多。
而走过这个门槛之后,反过来看,相当多的已知的难解的问题,一下子都变得容易了。
具体而言,比如说,
2n=p+q


如果你研究数论,你必然熟悉这是什么东西。如果你只是当做故事来听,也没有关系,它的全文内容是:
一个大于等于4(也有说充分大)的偶数,总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如果这个说法还是太数学了,那么你可能听过陈景润的故事,也就是1+1,或者说,它的大名,哥德巴赫猜想。


说这个是为了证明它吗?
当然也可以,如果你愿意的话。
但我并不想做这件事,或者说,留给数论研究者去完成具体的工作,更好一些。
我要说的,是如何理解它,它到底要说明的是什么东西。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27 11:48:00 +0800 CST  
当我们写出
x+1/x=0
的时候,我们写出的是一个极限方程,是观察者观察所观之物达到的极限程度。真的到了极限的程度,以至于如果超过它,超过极限,那么观察者只能在下一个周期再去观察了,当然假定观察者有下一个周期的话。


有限的观察者和假定无限的所观之物的矛盾关系,就体现在这个“变态”的形式之中。事实上除了那些“平常”的之外,所有的极限,基本上都是“变态”的。正是那些极限,定义了所谓“平常”的边界。这才使得平常如此平常,极限如此极限。


这方程其实一种形式,就是
x^+1 + x^-1 = 0
也就是x的正一次方加上x的负一次方等于0。
把分数写成负指数形式,有什么区别么?


有。这是因为当我们写出-1的时候,我们引入了负数,也就是复数,也就是周期性。没有周期,-1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只有周期确定之后,-1才有实际的值。当然正如我们可以不知道i是多少,也可以用它来计算旋转等操作,但是我们并不能真正理解它为什么能够实现这种效果:若是没有周期性,哪有所谓的旋转呢?


有了-1写在这个方程里面,也就意味着周期性,不仅仅在x那个层面上出现,也就是说,比如x可以取得1到100;它还在维数上出现,比如x^n,n可以取得0,1,2,3等等维数。


这个周期性的概念就比原来的周期性概念大得多了。我们知道i导致了周期4的出现。其本质在于,-1导致周期2的出现,也就是
x^2+1=0
除此之外,构成-1还有两种选择,这就构成了周期4。或者说,周期4是周期2的细化。周期2是必须的,周期4是一种扩展。这仍然决定于x^2+1=0
也就是
x^2+x^0 = 0


不难看出,如果我们写
x^a + x^-b = 0
那么一定有

2n = a+b
也就是这两个指数相加的结果,一定是偶数。能不能是奇数呢?当然也可以,只是这时候,x变成平方数,也就是
y=x^2,那么这就可以继续当做偶数来处理了。


成为偶数的根本原因在于
x^+1 + x^-1 = 0
的指数差为2,
1-(-1)=2
通过调节观察者所选的位置,我们总是可以把
x^a + x^-b = 0
2n=a+b
调节到
x^n + x^-n = 0
的形式,而若我们让
y=x^n
就直接得到
y^+1+y^-1 = 0
这就回到了原始形式了。
但如果是奇数,则不行。则需要把x也提升到平方的程度。


结合
2n=p+q
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了2n,就差p和q了。


这里有一个地方需要细化,但是细化的篇幅还是留给数论的研究者去填写。


简单的说,给出任何一个2n,它可以被拆成各种a+b的形式,但是这些形式里面,
只有2n=p+q的形式,是稳定的,不会踏缩的形式。


是什么意思呢?
假若说,存在一个偶数2n,它只能写成2n=p+rs的形式,其中p,r,s都是质数,(到此说的就是陈式定理)
那么,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

x^p+x^-rs = 0


什么问题呢?比如说任取一个x=2,
再取r=3,s=5,p=7,
2n=7+3*5=22



现在方程就可以写作


2^7 + 2^-15 = 0


2^-15显然非常小,而从1到2^-15之间,首先会经过的是2^-3,然后是2^-5


也就是说,一旦遇到质数次的最小单位,就出现一个稳定的“平台”,
对于观察者而言,他会先看到最大的方向上2^7出现,然后看到最小的方向上,2^-3出现,
他甚至不会去考虑2^-5,他就会认为存在一个周期,这个周期
2n=p+r = 7+3 = 10
如果他再深入,还会遇到下一个平台,
2n=p+s = 7+5 = 12
当然他也有能力走到
2n=p+rs = 7+3*5=22



但如果他不走到这个深度,也没有任何问题。
可是,我们假定的是这个偶数只能写成2n=p+rs,也就是一个质数和两个质数乘积之和,
那么这个偶数维度,对于观察者而言,就是可有可无的。


也就是说,如果观察者决心不继续探索,这个偶数维度就永远不可见。


对于观察者的不可见,就是不存在。这就成了一个偶数维度的存在决定于观察者是否愿意去看到它。


然而任何维度的存在对于整体的存在都有影响。也就是说,不能缺少一个2n维度的影响,也就是,不可能缺少整数2n,2n不是依赖观察者的观察而存在的。


所以构成2n维度的方式,必定有其不可约的2n=p+q形式。假设的情况被否定。猜想由此得以证明。


用更简单的说法来说:
如果一个偶数,只能写成一个质数和两个质数之积的和,那么这个偶数就会被认为是这个质数和两个质数之一的和,而那个乘积之和会被忽视,使得这个偶数不被发现。这种拆分方式不是某一种方式,而是所有的方式,都不会得到两个质数之和,那这就意味着,这个偶数无法存在。而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已经要求任何自然数都存在),所以没有这样一个偶数,所以所有的偶数都可以写成2n=p+q的形式(反证法)。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27 12:20:00 +0800 CST  
树林里面有一棵树倒了,但是没有任何人听见,那么它倒了吗?


它确实倒了,也必须有人听见,不然问题本身就只是假设,而不是事实了。


这就是1+1所要表达的意思。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27 12:27:00 +0800 CST  
再整理一遍:


周期2n,有若干种观察方式,比如2n=a+b
但是不是每一种观察方式,都是“稳定”的。
比如
20=4+16
它就可以缩减成
10=2+8
因为最终要归结到
2=1+1
所以两者并无本质区别。


那些有区别的,则是质数和质数的和,
比如
20=7+13
当然也有一半是质数,一半不是的情况。
比如
20=11+9=11+3*3
而塌缩也有两种,一种是两方都塌缩,
10=2+8的形式,
一种则是一半塌缩
14=11+3的形式。


完全不塌缩的就是质数加质数的形式,就是2n=p+q的形式。


各种分解方法,都是对2n的观察,而若2n存在,则不依赖于观察,它一样存在。
不依赖观察而存在的,就是不能塌缩的情况,也就是质数相加的情况。


也就是说,一个偶数存在,就等价于它必须有至少一种不能塌缩的方式,
使得它的存在性不依赖于观察者的视角(对存在性的探索的深度)。


所以从
2n=a+b
一直到
2n=p+r*s
都是一样的,都是观察方式,都不是决定2n存在的理由。
2n存在,必须有2n=p+q来支持。


所以说,一个大于等于4的偶数,总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27 12:39:00 +0800 CST  
你可以看到,

从复数,到相对论,到量子力学,到数论。


所有这些问题,之所以难,都是一个原因:忽略了观察者的影响。
谁都知道,观察过程,没有观察者,只有所观之物,是不可能成立的。
但是几乎谁都把观察者的作用完全忽略掉了,认为任何观察者都是一样的,或者有没有观察者都是一样的。


但那怎么可能呢?
观察者都是不一样的,才是事实。正如观察者和所观之物是不一样的。
没有观察者和有观察者也是不一样的。


没有观察者,无所谓2n是否存在,有观察者,2n就必须存在(一个不存在的偶数是什么意思?),
虽然观察者使用不同的视角,虽然有不同的观察者,但是有观察者和没有观察者还是不一样的。
那么结果就是,有观察者导致必须有一种观察方式存在,以保证所观之物的存在性,
而没有观察者则不需要这一点,所观之物是否存在完全没有意义。


观察者要求所观之物只要存在一种可观察的方式,就是有无观察者的区别。
而先前我们总是习惯于认为存在性可以脱离观察者,所以观察者要求就被忽略了,
这个是否存在至少一种观察方式的要求就没有了。


结果就是这个问题,无解了。


解在哪呢?解不在所观之物,而是在于观察者和所观之物之间的关系。
所以当你看到复平面的时候,试着不要认为它可以无限扩大的时候,试着理解你在整个运算中扮演的角色,
远比你想想得更重要的时候,1+1所表达的东西,你就可以理解了。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27 12:47:00 +0800 CST  
其实
2n=p+rs
会被观察者认为是
2n=p+r
或者
2n=p+s
而总是得不到
2n=p+r*s
的想法,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但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明白?
因为对不上号。因为确实在通常的条件下,观察者没有理由一定忽略r*s的存在。也没有好的办法把r 和后面的(s-1)*r区分开。


但直到有了x^+1 + x^-1=0,也就是维数周期性被发现之后,这个想法才落了地。
维数周期性,说白了就是把周期性放在指数上。这就正好解决了周期如何正确划分的问题。




经过了这么多年,这么多次尝试和失败,确实很不容易,但走到今天,这些工作终究还是值得的。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27 12:54:00 +0800 CST  
再写一遍:


陈式定理,也就是1+2,获得的结论是:
一个充分大的偶数,总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或者,一个质数和两个质数的积之和。


我们知道,基于这个结论,再走一步,就是1+1的结果。
现在,让我们假定一个偶数只能写成一个质数和两个质数的积之和,而不能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写成两个质数乘积的和,就导致两种认识方式,可以分别获得两个偶数,这两个偶数当然都不是所说的偶数,都比它小。


但因为只能写成这种形式,获得两个偶数(这两个偶数可以有多个组合,因为p,r,s有多个选择),而不能写成质数之和,获得一个偶数。这就使得原来需要的那个偶数,在各种观察之中,都得不到它自身原来的数值。


而这个偶数必须存在,这些观察方式,都不是决定它存在的方式,而它的存在性必定可以被观察到,那就必须有一种方式,可以使得它被观察到,也就是说,只能写成质数与质数之积的和,而不能写成质数之和的假设,是不成立的(不能满足,至少存在一种方式使得这个偶数被观察到)。


由此,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必定能写成两个质数之和。写成两个质数之和(至少有一种组合),是一个偶数存在的必要条件。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27 13:10:00 +0800 CST  

上面提到的公式变形。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4-27 17:52:00 +0800 CST  
千万不要认为,科学是复杂的,科学是难懂的,由此科学是某些人的专利。


科学不是,从来也不是。如果你认为是这样,那么一定有什么东西给你造成了这个误解。


科学必须是简单的。因为复杂的东西是没有被搞清楚的,而没有一个科学工作者会认为没有被搞清楚的东西是“科学的”,因为科学追求的就是把它搞清楚。


科学必须是你可以理解的。如果你不能理解,那不是你的问题,是科学尚未达到能够让你理解的程度。当然你也不能怪谁,也不是谁的错,只是尚未发展到那个程度而已。


这都是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但不是科学的本质。如果有人告诉你,那个“你读不懂的才是最厉害的”,那么,他是在误导你,给你一个错误的科学观。


你读不懂一方面是因为你可能缺少相关的知识。知识太多,没人学得完。另一方面则在于写出这些东西的人不能总是意识到你需要哪些知识。但文字是死的,人是活的,问题总是可以在交流之中解决。也就是一问一答而已。


还得再说一遍民科的事:所有的科学研究,就是那么开始的。没人天生就有制造LHC的资本,也没人天生就是爱因斯坦的徒弟,大家都是从思考和实验开始的。如果你必须是个博士然后才能研究物理学,那么世界上就没有物理学家了。


我的孩子曾经问我,意思大约是,我认为我自己是什么?
我这样回答:我不用认为我自己是什么,我只要知道我在干什么就行了。我在干什么就决定了我是什么。而不是反过来,首先说我是什么,我才干什么。


这后者的做法似乎是世界通行的标准:你首先读个博士,发几篇论文,再说你是个什么家。
什么家真的那么重要吗?


除非你要的就是那个,那时候它才重要。
对于16岁的爱因斯坦来说,他可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家,他只知道一个问题:跟着光后面跑会看到什么?


是这个问题以及对这个问题的追求导致了相对论的产生,而不是对什么家的追求。试想一下,如果他追求的是某一天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还会继续研究他的问题吗?还是说,先读个博士再说?答案很简单,任何人都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所以绝对不要担心别人称你为民科。要是说民科,牛顿是第一个,爱因斯坦是第二个。

扔掉那些阻碍你思考和实验的那些价值观或者说,就是枷锁。
走你的路,探求你的真理。完成你的愿望。在有限的几十年时间里面,做到你的极限。


也别怕不成熟,别怕错,总是做总是改,坚持不要放弃。用脑袋能处理的用脑袋处理,脑袋想不通的,去实验,再没有别的方法了。当然,到这个时代了,实验可以做得极其精密,但是物质条件并不总是允许你做到那种程度。可是,这并不影响什么。换句话说,如果你不能用最常用的材料来做实验,那么你作出的理论也难用最常用的材料来实现,而这时候这理论恐怕又会成为少数人的游戏了。


所以真正的问题,都不在“外面”,都在你i自己身上。


太多人被称为民科,其主管因素在于是否愿意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
至于客观,随便了。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环境中,管这些破事,只能拖自己的后腿,不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再就没有什么别的了,你的努力,你的付出,你的时间,你的成果。
全世界都不认可又有什么大不了呢?
你又没有想成为什么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你只是要得到你的答案而已。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5-09 11:05:00 +0800 CST  
请记下一个时间:2035年12月21日
坏消息:残垣断壁
好消息:逃出升天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5-10 06:08:00 +0800 CST  
冷月残雪x:你知道吗,现在我正在做SEG(瑟尔效应机)的相关实验。
应该说,现象已经看的很清楚了,也就是说可以定性了(定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实验精度)。


包括磁场的定向力效应,包括相对论时间效应和比较小的引力效应。
而这些都需要解释。


拿什么解释?就是从x+1/x=0到e^ti = cos(t)+isin(t) 以及勾股定理等等这些东西来解释。也正好就能解释得了。
数学上到底有什么重要性我不知道,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要的东西就在手边上了。


其实在本文中写的很多东西,已经验证了。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10-09 04:26:00 +0800 CST  

楼主:yyl_new

字数:195276

发表时间:2018-02-16 11: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18 19:25:07 +0800 CST

评论数:61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