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庄子

刘熙载论庄子

庄子寓真于诞,寓实于玄,于此见寓言之妙。
——《艺概卷一.文概》

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庄子》之言鹏曰“怒而飞”,今观其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乌知非鹏之学为周(庄周)邪?
——《艺概卷一.文概》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17 18:53:38 +0800 CST  
庄子笔下的狸狌
庄子在《逍遥游》中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幅图:“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
狸狌之喻,一看便知。不择手段,一味猎取,这样的人就是狸狌。
“卑身而伏”,“东西跳梁”,庄子以传神之笔概述了“狸狌”的种种贪婪猎取之情态。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历史上佞那些贪婪无度者,鲜有好下场。

严嵩,赵文华就是这样的狸狌。
严嵩孤独凄惨地死在被朝廷枭首斩杀的儿子墓庐旁,赵文华被罢黜之后腹裂臓腹出,死于一叶小舟漂泊中,他们生时可曾料到?
严嵩,弘治十八年进士,之后又钤山读书十年在钤山期间很有清誉,很有好评,诗文颇佳。但后来没有守住节操。倘能再出仕后不为恶,不害人,不饕餮,何以落个如此凄凉悲惨?
赵文华,嘉靖八年进士。他攀附邪佞,于是也成了邪佞。他最后死有余辜,死得蹊跷,不得善终。此亦天谴也。
严嵩,赵文华,还有那些营私舞弊祸国殃民的人,就是庄子笔下那幅图中的狸狌。这些狸狌们虽然行为种种各异,要么卑身而伏,以候敖者,要么东西跳梁,不辟高下,然而大都中于机辟,死于网罟,其结局就是这样。
2018-11-12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19 09:02:43 +0800 CST  
“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其寥寥几笔就成为一幅图画,读来令人开怀。庄子笔下的这幅图画,亦写意传神,亦工笔描摹。“卑身而伏”、“东西跳梁”,其情态毕现,可谓之工笔。
庄子的这段描写,是在说有用之用的结果,是以此作为反证无用之用的论据来用的。狸狌可以捕捉猎物,最终是中于机辟死于网罟,而被视为无用的大树樗却能不夭斧斤,物无害者,两相对比,你是做狸狌还是做樗树呢?
矫枉过正,极度夸张,是庄子为文的一大特色。正因如此,才振聋发聩,能获得意外奇趣。
2018-11-19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19 09:08:58 +0800 CST  
参加工作之后,煞是闲情不断,正是青年憧憬时。但终不能逍遥,是以梦萦学生时光,曾写下这样一首小词,录之如下:

十载矣,梦里诉衷情:绿杏红梅绽春雨,欢声笑语飘落英,烂熳有书声。
一九七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21 06:47:01 +0800 CST  
L君的摄影作品与子寅君的诗
我们同班同学有微信群,微信群生机勃勃,很是热闹。老来相互问好,相互鼓励,相互交流养生之道,传递着种种消息,驱散了老年惯有的寂寞和孤独。
同学关爱之情是没有转基因的,是没有任何添加剂的,那是一种真情纯情,虽然已经毕业分离五十年了。

同学L君一毕业就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先是在地委,后来曾任地委纪检委副书记,再调任县委书记。县委书记说大不大,说小实在不小,千万不可小觑之,那可是什么都管的一方诸侯。L君在县委书记岗位退下来之后,在群里非常活跃,常把他的摄影作品发来,把他的文字作品发来,供同学们分享。
他的摄影作品,很是见功力,他不愧是摄影家协会会员。
他去南极采风,去世界周游,去国内各地抢镜头,其摄影作品琳琅满目,其所作美文美不胜收。他的作品得到老同学们的喝彩!
遗憾的是,我不会上传图片,只能概述一下而已。
L君还经常发来劝慰性的文字。他的这些文字,包括他的摄影作品,颇俱老子庄子之义,颇俱回归自然之理。前几日他把《金秋北疆行》之一发出来了,昨日又把《金秋北疆行》之二发来,这些摄影作品一如以往,老同学纷纷给以好评美赞。壮丽的自然风光,充满神秘色彩的少数民族风情,令我耳目一新。
有几位同学为《金秋北疆行》赋诗。家在北京的子寅君即兴赞道:
“北疆之旅展君风,功力不凡绘彩虹。一首流金交响曲,心怡神旷见真情”。
子寅君是我班的班花,是同年级女同学中才貌双全的一位,她与我班G君恋爱结婚,生有一男一女,男孩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工作,女孩复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G君于2001年仙逝,子寅君未再嫁,她守护着那一份天地良缘。
L君退休后,从不言官场百态。他回归自然,很是逍遥自在。

2018-11-21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22 15:25:56 +0800 CST  

一 写给老同学的五首诗

有几位老同学毕业后相继从政。我们同学聚会分别后,曾作诗赠给从政的同学,录之如下:

其一
同窗风雨忆潇潇,昔日年华遥复遥。执手垂询路漫漫,凝眸无语水迢迢。红灯绿酒拂杨柳,长啸高歌动九霄。一曲阳关情未了,东西南北涌春潮。

其二
我读魏舒曾见君,犹闻策马御风云。登楼满眼霞光暖,姹紫嫣红绘彩文。

其三
美酒一杯浩浩春,鲲鹏垂翼波涛新。汉唐三杰兼房杜,欣喜中华后继人。

其四
重耳趑趄走雾烟,殷殷五子射枭鸢。千年鼙鼓关山冷,两鬓萧萧听管弦。

其五
管鲍之歌山水前,煌煌穆穆五千年。淘沙大浪同门友,明日春风共月圆。
一九九九年五年三日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24 06:00:50 +0800 CST  

上面的五首诗是一九九九年写的,是写给步入党政机关的同学的。那时我们正值壮年,庄子说,“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二十年过去了,如今都已退休,我们这些老同学于是官民一等了。
这五首诗,都是入世劝勉之作,哪有庄子义?人在步入老年的时候,或许对庄子才格外亲近!
作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官,作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是五首诗的主题。
L 君等同学,都是出身百姓寻常家,L 君读书时父亲已故去,母亲一人供他读书,那时他家住在县城,住的是面积很小的房子,而且是厢房,家境贫寒。有了官阶,来之不易,千万不能被裹挟塌陷,因此才有第四首诗:

其四
重耳趑趄走雾烟,殷殷五子射枭鸢。千年鼙鼓关山冷,两鬓萧萧听管弦。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24 06:21:41 +0800 CST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庄子在《逍遥游》中,生动形象的提出“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以此为论据,阐述如何才得逍遥。
老同学们相互提醒,要健康长寿,首先要看得开,放得下,要知足常乐。老同学们相互提醒的语言,大抵归结于庄子理念。

L 君昨天转来一篇文章:《于薄情之世,吃吃喝喝,做个深情的闲人》。
L君向老同学们推荐《于薄情之世,吃吃喝喝,做个深情的闲人》,其好心好意我深深地谢谢了。
人到夕阳西下时才可能对含哺而熙鼓腹而游产生深刻理解。
《庄子.徐无鬼》有一句话:“钱财不积而贪者忧,权势不尤而夸者悲”,不知这位曾是一方诸侯的老同学在任时可否这句话?

L 君曾淹滞好几年。他在那个淹滞年代,正是一个地委第一书记疯狂敛财的时候。这个书记纳贿有定格。一个人送去二万元,这个地委书记当然不屑一顾,把他忘记了,没提拔他。后来这个行贿两万者通过提醒书记的老婆,这个地委书记的老婆给返回了,返回的是两万的十倍,返回的是二十万。书记夫妇是记错了,才返回二十万。这个地委书记后来被判刑入狱,于是乎很多行贿受贿的细节传的纷纷扬扬,供寻常百姓自己安慰自己的谈资。

L 君在这个地委书记下台之后,才扬帆起航,当上了一方诸侯。已经退休十年的他,当回首时,是否亦有感慨或酸楚?

“钱财不积而贪者忧,权势不尤而夸者悲”,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谁更应该牢记庄子的这两句话?当然是为政一方的官员们,以及他们的属下们!

2018-11-26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26 08:38:33 +0800 CST  
《堂吉诃德》与《名利场》

为了找到与庄子有关的一本书,翻遍了有书的地方,都没有找到,却看到压在橱柜底部的《堂吉诃德》和《名利场》,久违了,于是选读一些章节。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著,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签的购书日是甲子年五月,甲子年,公历1984年。
提到《堂吉诃德》,想到当年儿子女儿读书情况。儿子特喜欢读《堂吉诃德》,女儿可能每读。喜欢文学作品的儿子却考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大学,而且是工科,不读文学作品的女儿却阴差阳错地报考文科学校,考上的不是重点校。
《名利场》,萨克雷著,杨必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也是甲子年买的。
海涅说,他每隔五年读一遍《堂吉诃德》,印象每次都不同。我没能这样。我从荒唐疯癫的堂吉诃德身上,也发现自己喜爱上了这位骑士,还喜欢上了这位骑士的随从桑丘,就像喜欢上那位遥远时代的庄子笔下的那些丑八怪一样!
我曾读过《名利场》,但未精读。这次打开书,书页是新新的,还有铅印的墨香,可能是压在书柜深处无人问津的缘故。我虽未深读,但对书中的几句话还模糊记得,虽然对情节甚或人物的名字都忘记了。
“唉,浮名浮利,一切虚空!我们这些人里面谁是真正的快乐的?谁是你称心如意的?就算当时遂了心愿,然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来吧,孩子们,收拾起戏台,藏起木偶人,咱们的戏已经演完了”——萨克雷以这样的文字结束全书,看似平静淡然,而却惹人无法不去悠然一叹!
读这段结束全书的文字,能读出《庄子》旨趣。
由萨克雷的这些文字,想到《悲惨世界》中那样的句子:“人生是...舞台,是...渊薮,是...都会,是...”。
一九七八年,我得到《悲惨世界》,共四册,后来不见了(女儿借出去了,没有要回,连同《复活》),一九九九年我又买了一套,三册,只是翻翻,因为感到译文大不如丢失的那套。
杨绛与杨必是亲姊妹。杨必四十几岁病逝,天不佑之,是为唏嘘。杨绛先生高寿,也病逝了。这一对姊妹真是让人缅怀!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30 07:45:30 +0800 CST  
读庄子不能断章取义
庄子在《人间世》提出“心斋”,在《大宗师》提出“坐忘”。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要达到空澄虚静之境界,只有道坚持修“道”才可。这才是心斋的要义。庄子如是说。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大道),此谓坐忘”,忘掉心形抛弃智慧,这才叫做坐忘。
庄子的这些话,很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如此这般“心斋”“坐忘”,何以生存?
其实不会这样。产生这样的疑问,究其原因,是没有把《庄子》读到时候,还没有通读。
读书最忌断章取义。
“心斋”“坐忘”的目的是什么?庄子在很多章节都在讲述。庄子在《德充符》中概括道: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有人把庄子说成虚无,读了庄子亲口说出的这句话,还能继续怀疑庄子吗?
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是要心斋坐忘的,是要坚持修炼的。
于是庄子提出至人、神人、圣人、真人、无己之人、蔽蒙之民、倒置之民、风波之民、横目之民、道谀之人等概念,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读后值得去思索。

刘熙载评庄子之文曰:“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庄子》之言鹏曰‘怒而飞’,今观其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乌知非鹏之学为周(庄周)邪?”

刘熙载又曰:“庄子文法断续之妙,如《逍遥游》忽说鹏,忽说蜩与学鸠、斥鴳,是为断;下乃接之曰‘此小大之变也’,则上文之断处接续也,而下文宋荣子、许由、接舆、惠子诸断处,亦无不续矣。”

如果不通读,刘熙载告诫读庄子之法何处去觅?

《庄子》要通读,否则要断章取义,不如不读。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02 07:52:19 +0800 CST  
写文章,有断续法,有离抱说,天地覆载之物亦如此。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02 12:55:56 +0800 CST  
@关粉儿 2018-12-02 23:51:02
海涅说,他每隔五年读一遍《堂吉诃德》,印象每次都不同。我没能这样。我从荒唐疯癫的堂吉诃德身上,也发现自己喜爱上了这位骑士,还喜欢上了这位骑士的随从桑丘,就像喜欢上那位遥远时代的庄子笔下的那些丑八怪一样!
------------
堂吉诃德,我算是认真读过,喜欢这老头儿
-----------------------------
爱屋及乌。连那匹驽騂难得,还有更傻的做着总督梦的仆人桑丘,以及桑丘跨下的那匹瘦驴,我也是很喜欢。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03 06:29:24 +0800 CST  

《逍遥游》鉴赏二题

《庄子》是一部思想哲学著作,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是庄子的学生和门人所作。《逍遥游》是内篇的首篇。我们仅就以下两点讨论《逍遥游》以及《庄子》所体现的艺术特色。

意出尘外 怪生笔端
庄子是理想主义者,他追求自由,追求没有羁绊的绝对自由。庄子自由驰骋,奇气逼人,描写一幅逍遥游长卷:一条几千里长的大鱼,化为几千里长的大鹏,“水激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翻掀海浪,由“北冥”之海徙往“南冥”之海。庄子匠心独运,用极富夸张的语言虚构出一个标新立异的寓言。在这幅丹青长卷中,蜩、学鸠以及斥鴳等形象,又极富理趣和谐趣,与鲲鹏相得益彰。司马迁这样评价庄子,“其言恍洋自恣以适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为了阐述理念,《庄子》“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逍遥游》最能体现这一特点。所谓寓言,是虚构的,是在夸张比喻甚至幻想中来“以适己”的。《逍遥游》的后一部分,有一个寓言:“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为《庄子》作注的郭象指出:“此则寄言”。寄寓的是什么呢?联系上下文就知道,说的仍是小智大智小年大年“有待”“无待”的哲学命题。庄子的想象力多么丰富!运用夸张和比喻虚构出的“神人”多么生动形象,光彩照人!
亦真亦幻,亦实亦虚,外表是荒诞怪异,内里是天籁情趣,《逍遥游》真乃逍遥,叫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寓言是虚构的,愈是寄寓之深,愈需想象超凡。“思理之妙,神与物游”(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以非凡的想象力阐发抽象幽邈、高深莫测的哲学命题,是包括《逍遥游》在内的《庄子》一大特征,而这一特征又极具浪漫色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指出:“所谓想象,正是形象思维”(转引自赵光武主编《思维科学研究》第四章)),想象是创新的基础,艺术想象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一部本来属于学术思想领域的《庄子》,却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庄子•天下》)创造出许多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故事,诸如朝三暮四、庄周梦蝶、望洋兴叹、埳井之蛙、轮扁斫轮、东施效颦、螳螂捕蝉、涸辙之鲋、运斤成风、所舐愈下得车愈多等等,都被公认为是典型形象。
庄子及《庄子》其他作者,以浪漫的大手笔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愉悦,推原其魅力之所在,就在于:“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

挥斥八极 独往独来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说明“文”“质”二者之间关系时,形象地指出:“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内容需要完美的形式,内容需要文辞美,庄子深谙此理。《庄子》语言词采变化多姿,我们仅就生动形象新奇的比喻进行赏析。
庄子善于用寓言进行比喻论证。“庄子”与王公大人格格不入,一面大呼“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勿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的同时,一面选择“督缘以为经”的处世哲学。怎样阐发这样的世界观呢?庄子创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寓言,把一个躲避矛盾,远离祸患的处世之道说得绘声绘色,于是乎,这则《庖丁解牛》的故事历久弥新,至今还在被人们热读。《庄子》里面的很多的寓言故事,都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是抽象的逻辑推理无法取代的。
恰当地运用比喻,能化抽象为具体,化瘠薄为丰腴,化滞涩为流畅,化暗淡为鲜明。《庄子》善于用寓言作比,还常常在一个完整的喻言结构中插入比喻,这样就形成了比中之比。庄子以鲲鹏与蜩、学鸠之类为寓言,其中就有用水与舟、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来作比喻。《庄子》设喻之博之新,有如风涛天籁,袭人耳目。《秋水》篇是以河伯和北海若为主要形象的寓言,讨论对涵盖万物的自然界应当如何是观。在已具比喻意义的寓言里,意象新奇的比喻频频出现。河伯见到大海,自愧弗如,望洋兴叹,北海若对他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类似这样的比中之比,具有洋洋洒洒,奔放不羁的气势。这样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运用比喻所产生的气势,恰恰是阐释观点,抒发胸臆的需要。
庄子和他的弟子的所创造的比喻,用喻繁丰而无繁缛之嫌。繁丰令人目不暇接,给人以启悟和美感,繁缛则絮絮聒聒,使人生厌。一个意象新奇,一个充满活力的比喻,是需要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而在寓言比喻的大框架里又出现一连几个这样的比喻,就更加见其才力。《秋水》篇有公孙龙与魏牟论辩的描写。魏牟用“埳井之蛙”与“东海之鳖”寓言作比,然后用“蚊负山”、“商蚷驰河”作比,再用“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作比,形容公孙龙见识短浅;最后用寿陵余子的“邯郸学步”的寓言作比,驳得称大称雄的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失败而走。魏牟的语言所连用的一般性的比喻、寓言比喻,与我们常见的比中之比不同,他是从几个方面作比喻,共同说明一个事物,喻体与喻体是并列关系,这样的比喻就是常见的博喻。
与《秋水》篇一样,《天运篇》也运用了这样的博喻。为了说明由于时异事异而不能泥古这一本体,作者用“刍狗已陈”的寓言,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之后又连用五个比喻,最后用“里人效颦”的寓言,有如探幽访胜,愈进愈深,愈见愈奇。用一般的比喻,用寓言比喻,用比中之比,用博喻,不能不让人惊叹:“文章一事数喻为难,独庄子百变不穷”(罗璧《识遗》)。庄子以及《庄子》的其他作者,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的想象(《庄子•在宥》),运用形象思维来完成“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高谈阔论(《庄子•田子方》),营构理性世界,充满浩荡之气,雄奇之风,难怪鲁迅先生这样评价庄子以及十余万言的《庄子》全书:“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1991年7月15日

注:《逍遥游鉴赏二题》2001年发在河南大学主办的刊物上。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04 14:00:56 +0800 CST  


昨天去大庆市买药,一日往返还是很累很累。身累,心累。
退休了,没有在大庆居住,因为单位在大庆市,医疗关系归属于大庆市,所以要想多花些钱多买点药还得去大庆。
走进一个比较讲究的大药房,大大的面积,卖药的有七八个,但是买药的仅我一个。二十多分钟过去了,待走出药房时,还没见其他人来。
我向她们请求,多卖给我一些,她们中的一位中年人很不耐烦地说,那是处方药,只能卖给你一盒。既诧异,又吊诡。
我要买的是金纳多银杏叶,是很普通的一种药。只卖给一盒,我没有买。
到了一家名字叫福斯特的大药房,女服务员亦是如此回答我。我只得给多少买多少,只买到三合药。
很不甘心。于是走进一家规模小一点的药房。这家小一点的药房非常热情,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迎接我,我买了将近一千元的药品。药品的收据上写的是医疗器具之类的名字,她们告诉我,这是在变通,否则根本卖不出买不到。

大庆市龙凤区街市变旧了,是冬季的关系吧,街道上人很少,很冷清。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06 07:00:10 +0800 CST  
重读《还乡》《德伯家的苔丝》

最近心血来潮,读了《堂吉诃德》和《名利场》一些章节之后,又读了哈代的《还乡》和《德伯家的苔丝》几个章节。
这两部小说,在七十年代初读过,那时自己没有几本像样的书,是如饥似渴地去找书读。一位县委副书记的孩子帮助了我,这两部小说是不是从这个青年处借来的,已忘记;但,《资治通鉴》是他给我的,那是一九七一年春天。
后来不几年,这些书都有了。
《德伯家的苔丝》,张若谷译;《还乡》,张若谷译。
作者在《德伯家的苔丝》扉页题下莎士比亚名句:

可怜你这受了伤的名字!我的胸膛就是一张床,要给你将养。

《还乡》把济慈的诗句题在扉页:

我向“烦愁”,
说了一声再见,
本打算,把她远远地撇在后边;
但她情意缠绵,
热烈把我爱恋;
他对我,情那样重,心那样坚。
我很想把她欺骗,
和她割断牵连,
但是啊!她情那样重,心那样坚。

我藏有的这两部书,还很新,很少有勾画处,意味着我没有太读,别人也没读。我感到,这样的书簏很糟糕!
张若谷先生的作品,除了这两部,好像再没读过。这几天重读几个章节,就不再读了,因为已不再是读小说的年纪,只是回顾以往亲近一下那个永不会再来的岁月而已。
2018-12-7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07 08:08:45 +0800 CST  
读《犊车牛背》


《负暄续话》是张中行先生《负暄琐话》的续书,其中的一篇《犊车牛背》,我读后至今还饶有兴味。还张中行先生说,出于不得已,才把他的这篇文章的名字命之曰《犊车牛背》。他对“不得以”,迂曲往复地加以解释,我读来非但未觉拖沓,反而饶有兴味。
他的解释停顿下来,文章进入正文了,张先生回忆起叔父家的那头大黄牛,大黄牛所架的那辆车,还有坐在大黄牛拉着那辆车中打打闹闹的几个孩子。这段关于孩童时期的张先生乘牛车的文字很短,他便很快地转入对骑驴的描述。
张先生于是展开美妙的联想。他回想到在通县师范学校求学期间总是借邻家的驴来骑,跨驴到三十里路之外的汽车站上了汽车,才算结束一程,开始下一程。他顺势联想到《堂吉诃德》中的桑丘所跨的那头驴,之后顺势一转来写道:“本诸张文襄公‘中学为体’之义,驴、骑驴,也应该说中国的。手边恰好有《宋人轶事汇编》,选两则骑驴的故事供欣赏,又本诸古今通用的官以高为贵之义,所选限于宰相”。
张先生所选的两位骑驴者的故事,一是富弼,一是王安石。他们曾是宰相。
张先生的文章就是逗趣,他抄录之后,问道:“抄这类旧文有什么意义呢?一种可能的意义是,因为宰相骑驴,所以我们也要重视骑驴…纵使是下台的”。
张先生是自问亦是他问。读了他这一问,我们耳畔便会响起画外音。

这篇《犊车牛背》以这样的文字结尾,我也仿效张中行先生的作法,把张先生结束全文的文字誊录下来:
“依照以上我的高论,骑驴就会有两种伟大的意义:一种是诗意的享受,陌上花开缓缓行之类是也;一种是战略的防卫,保持见阔气而漠然的心情自由是也。伟大的意义说清楚之后,万不得已,还要说个遗憾,是不要说骑,就是驴,除了《堂吉诃德》的插图所印、黄胄君所画,已是多年不见了,于是这一篇就不能不成为纸上谈兵,可叹,可叹!”

的确如张先生所谈,我们只能纸上谈驴了。可叹,可叹!

我在早些年也写了一些有关驴的文章,在2016年8月中旬学着上网,于是乎把其中几篇发在新浪博客。其中也有骑驴的宰相故事,但没写宋朝的那两位,是写了唐朝的几位。我也发感慨,也大有“纸上谈兵”之态。

张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是在《负暄续话》中读到的。岁月如梭,1996年买到《负暄续话》,二十二年后的今天才一读,昨日才读到这篇文章。读这篇文章,想到自己这几年虽偶发牢骚,但终归是负暄且闲,鼓腹而游,含哺而熙,还能读书能敲键盘,于是乎便坦然安然。今天想到再把所写的有关宰相骑驴的文字改动错字,来个自怡自乐,择其一篇发表在这里。
2018-11-28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08 07:23:42 +0800 CST  

衣斩衰乘青驴仓皇出逃的宰相

唐朝的中书令是正宰相职位,身居正宰相的中书令怎么会仓皇出逃?而且是奇装异服,是骑驴而逃?
唐朝自武则天当了女皇之后,他的儿媳妇,那个中宗皇帝李显的皇后韦氏也想要当女皇。《资治通鉴》记载道,李隆基率兵平定韦皇后一党,韦皇后的死党中书令宗楚客仓皇出逃。宗楚客出逃的过程是这样的:“中书令宗楚客衣斩衰、乘青驴逃出,至通化门,门者曰:‘公,宗尚书也。’去布帽,执而斩之。”
斩衰是丧服,宗楚客穿着丧服,骑着青驴,他再也顾不上摆着中书令的大架子,伪装逃命要紧。他如此乔装打扮,还是没有逃脱灭顶之灾,大概是青驴有灵性,不愿这个逆天而动不可一世的人逃脱,所以使出了什么解数,帮助门者缉拿归案吧?
其实,在危难之际,借助驴而成功逃生者大有人在。在得意洋洋的时候,鸣锣开道,骏马成行,那是一种景象,而为来日复兴而只能骑驴远遁,此一时彼一时也。《资治通鉴》记载道,远在宗楚客之前的南北朝,南齐的鄱阳王萧宝寅为躲避萧衍的杀戮,历尽千辛万苦,逃到江边,再东躲西蔵,乔装打扮成为钓者,最后来到一个寻常百姓人家。这户人家的主人华文荣连同族人将萧宝寅藏在山涧里,之后“赁驴乘之,昼伏夜行”,最终成功到达目的地,来到北魏。那一年,萧宝寅刚刚十六岁。萧宝寅在背运的时候,能够绝处逢生,对萧宝寅来说驴的功劳不可磨灭。
宰相宗楚客穿着丧服,乔装打扮,骑着青驴,最终没有逃脱灭顶之灾,距其一百二十年后,又有一位宰相骑着驴去逃难。我们已经说过,在“甘露之变”中的那位宰相,在这里还是要说一说。
唐文宗是一位软弱无能的皇帝,他一边被阉宦邪佞围困,一边被宵小险躁之徒左右。唐文宗最终听信了李训、郑注尽诛阉宦的主张。公元835年冬十一月,由李训、郑注策划的剿杀宦官的行动爆发了,然而旋即失败。宦官发觉李训、郑注用意后,立即控制了局势,进行反扑,派左、右神策军围捕诛戮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在众多被杀害的大臣中,有人认为宰相贾餗死得比较冤,因为他没有参予李训郑注与宦官的较量,并不知道李训郑注的谋划。
当初,贾餗为了逃避追捕,他乔装打扮,逃入民间潜藏起来,可是住了两宿之后,自知逃不掉,于是乘驴来到兴安门投降自首,他喊道:“我宰相贾餗也,为奸人所污,可送我诣两军”。
贾餗没有因为乘驴自首而免祸,还没有把事儿抖露清楚就被灭族了。对此,司马光发表意见,他严厉斥责贾餗,说他与穷奸究险的小人李训郑注比周而不以为耻,国家危殆而不以为忧,说他偷合苟容,盖天诛之也。
司马光对忠奸评价向来分明,只是贾餗骑乘的那头驴的命运是死是活,却从无下文。
如果那个女人,那个杀了丈夫皇帝唐中宗的韦皇后做了女皇,像武则天那样称帝,试问宗楚客的命运会怎样?韦皇后一党被清算了,宗楚客衣斩衰乘青驴而仓皇逃命,还是照旧落入法网,被斩杀了,于是大唐的江山社稷安然无恙了,于是大唐盛世呈现了被写入历史被千秋万代美誉了,读书每每读到这些想到这些,还是饶有兴味的。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10 13:45:19 +0800 CST  
众人熙熙,我当若何?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面对老子谆谆告诫,我是否做到了?
没有完全做到。我还抱怨,有很多个为什么令我愤慨或诅咒!
“我独泊兮,其未兆”,独自淡泊宁静,面对纷纷攘攘的红尘无动于衷,这种境界的确难以修炼。
庄子说,“尸居而龙现,渊默而雷声”,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尚未步入此境。

老子庄子强调养生之道,修身之道。面对红尘攘攘利来利往而“独未兆”,我们追求这种境界,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恪守道德良心,譬如做官吧,就要当个好官,当一个鞠躬尽瘁舍己为民的好官。
2018-12-14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14 07:47:18 +0800 CST  
想到屈原投江汨罗

庄子与屈原是同时代人,庄子生活在公元前360年至公元前280年间,屈原生活在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277年。庄子与屈原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仅从唐宋文学创作来看,在李白、杜甫、苏轼的诗文中可以看到庄子和屈原的深远影响。

屈原的诗歌是浪漫的,他的《九歌》,他的《九章》,他的《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其地位是无可撼动的。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在《涉江》中表明自己与众之不同。在《卜居》中直呼“世溷浊而不清”。他概括地写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在《渔父》中,屈原虽然徘徊徜徉,最终还是没能听从渔父之言,决然唱道:“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安能以浩浩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乎?”

在黑白颠倒的楚国,屈原的思想无时不在矛盾着,斗争着。然而,他没有以退为进,最终身沉汨罗。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在《离骚》中这样宣言。屈原的理想和抱负求索到没有?没有。但仍是求索,执着地求索。

《渔父》中的渔父,是一位得道之人,他没能说服屈原,渔父莞尔一笑,一边划桨离去,一边歌出一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屈原最终投江而死。然而渔父形象却可以启迪后人,如果《渔父》是屈原所作,这也许是屈原良苦用心所在。

在乱世,贤士枕石漱流,栖隐山林,也可枕流漱石,睥睨世界,鞭挞丑恶批判社会。这似乎是明哲保身的超旷态度。如果以道家思想来解读屈原,那么屈原是要受到批评的。庄子就会批评他,批评他不珍视生命,作无谓的牺牲。

事实证明,屈原之死并未唤醒楚王,楚王行将就木,不可救药了。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在这样生存状态下,仍不断求索,为之一叹!然而最终为昏君殉身,又为之一叹!

读诗文,在李白杜甫那里去读屈原。读诗文,在苏轼那里去读庄子。我有这样的感觉。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16 16:12:15 +0800 CST  

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

魏晋时期,出现了玄学体系,玄风盛行。玄学的理论基础来自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以阮籍为代表的那一派玄学,崇尚自然,反对名教。阮籍不断发出抗议,反对门阀世族带来的虚伪矫饰和贪鄙风气。阮籍在为自己呐喊,亦在为移风易俗呐喊。
《晋书.阮籍传》说,阮籍“容貌環傑”,“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阮籍是一位形神兼备的伟丈夫。《晋书》尤其强调,“(阮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时,忽忘形骸”。
阮籍尤好《庄》《老》,《晋书》告诉我们,阮籍的人格魅力来自老庄。
庄子对阮籍影响太深了,因此写下《达庄论》。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而《达庄论》则曰“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庄子主张保持纯真自然的性情,主张平等自由,阮籍在《达庄论》中亦呼应道,“人生天地中体自然之形”:阮籍与庄子一脉相承,主张保持自然的性而养自然的情。
达官贵人大都贪恋生而恐惧死,就连笃信天师道的高人雅士王羲之也不无感慨道“死生亦大矣”。庄子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一死生,齐万物,而王羲之批评庄子,王羲之说,“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见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羲之在强调生的意义,而诅咒死。阮籍则不然,他很自然地评论死,他说,“恬于生而静于死,生恬则情不惑,死静则神不离”。阮籍的生死观,与庄子的“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的自然观是一致的。阮籍不是消极,庄子也不是消极,对待死生,本来就应该借鉴庄子和阮籍的态度和主张。
那么,庄子对待生死还有哪些言论?阮籍又是如何说的?
庄子的弟子们记叙下一个故事,说庄子将死,他的弟子们要厚葬他,他坚决不同意,他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赉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如此?”庄子何其嵚崎磊落,何其超然旷达!弟子们还是苦口相劝,说道,“吾恐乌鳶之食夫子也!”弟子们怕乌鸦和老鹰把庄子吃掉,而庄子坦然相告,还不无风趣地批评:“在上为乌鳶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以上见《庄子.列御寇》)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天地》),阮籍对庄子在生死葬敛问题上看法完全一致。阮籍的生死观,也是超然洒脱,他也持以天地万物自然一体的自然观,吟咏道:“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捐身弃中野,乌鳶作患害。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阮籍的文学作品影响很大。作品反射出庄子的思想光辉,不仅从他的《达庄论》、八十二首《咏怀》诗可以看出,他的《大人先生传》更是惟妙惟肖,把一个独往独来、与道合一的大人先生形象留给了文学史。《大人先生传》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是尖锐深刻的,其中的“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与“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胠箧》)同为愤激犀利之语!
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无情地揶揄奚落那些依附于封建残暴统治的奸邪之人,把他们比作是一群麇集在裤裆里面的虱子,他们这群虱子虽然洋洋得意,可是一旦祸患旋踵,则是另一副模样,成为殉葬品。其文有曰:
“且汝独不见乎虱之处于裩中乎?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可离缝隙,动不可出裩裆,自以为得绳墨也。饥则啮人,自以为无穷食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于裩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区内,亦何异夫虱之处裩中乎?”
《庄子》也有一个寓言,也是写虱子。寓言故事说,世上有这样三种人:暖姝者(浅见自喜者),濡需者(偷安一时者),卷娄者(形体精神疲惫者)。当讲到濡需者时,这样写道:
“濡需者,豕虱是也,择疏鬣长毛,自以为广宫大囿,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倶焦也。此以域进,此以域退,此之所谓濡需者也”
庄子和阮籍的这些文字太精彩,真是同工同曲一脉相承。
庄子和阮籍笔下的群虱,一个是在猪身上密匝匝毛隙和蹄缝间,一个是在富人的裤裆里,它们是同一样的脏秽龌龊,同是死于一旦的命运!
《晋书》记载,阮籍“口不臧否人物”,可是又有一笔,说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阮籍有青白眼之谓,而庄子亦有悲悯之怀。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阮籍这些举止言行,说明已有一个情在,“礼法之士疾之若仇抽雠”已是必然。那个极尽奢靡的何增,还有心术不端的钟会,就恨不得阮籍早日死去。
大概阮籍曾梳理过两汉以来的历史吧,大概梳理了王莽由大司马而安汉公再假皇帝摄皇帝直至篡位为真皇帝,大概梳理了曹操父子逼迫汉帝禅让亦如王莽,大概梳理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马食一槽”最终杀了那个小皇帝而名正言顺登上帝位的历史吧,所以他对庄子的预言和警告愈发笃信,他也愈发揭露鞭笞那些打着名教大旗而行悖逆的假道士们的行径。然而,他还是难忘庄子的全身养生养亲的教诲,不得不佯装放诞,来掩饰内心的极度苦闷和无奈,他五十四岁而死,死后也许就无痛苦了。
录阮籍《咏怀》第一首作结: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何将见?忧思独伤心。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18 07:37:39 +0800 CST  

楼主:zhilishu9

字数:109231

发表时间:2018-09-17 14:29: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18 14:30:30 +0800 CST

评论数:56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