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庄子

庄子在《人间世》写了一个名字叫作支离疏的形象,这个支离疏奇丑无比,一张面颊扣在肚脐里,两肩高过头顶,后脑勺上的发髻竖着朝天,五脏的穴位随着背部而朝上,胁与大腿紧靠着。也只有庄子会想出这么个形象来,其两千年而后在法国雨果笔下才有个撞钟人或可与之一比。庄子通过描写这位支离疏而得出结论:“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乎?”
庄子强调心斋坐忘。他在这里提到要忘掉自己的德行。不等同于不去修炼德性,恰恰是为了更好提高修炼层次。庄子在《德充符》里深化了这一思想。
《庄子.德充符》篇写了好几位畸形怪状的形象,哀骀它、闉跂支离无脣、瓮盎大瘿形象何其丑陋,恐怕再难寻觅。他们虽然奇丑无比,可是道德修养极好,所以深得人心,深得国家百姓和君主的信赖。庄子于是指出:“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庄子在《德充符》中通过这些畸形怪状的人物形象,通过鲁哀公与仲尼如何治理国家的对话,通过他与惠子的对话,表达了治国理念。其实庄子在反复强调治理国家者要不断提高内心道德修养,要修炼真性情,要内外相契符。如此看来,庄子并未玄虚缥缈,他在强调自己的治国理念。
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声色狗马的亡身之君,那些酷毒残暴的亡国之君,有哪一个在修炼道德情操?有哪一个在修炼真性情?庄子如是写就的文字,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2018-10-17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0-18 05:53:27 +0800 CST  

时下有个词儿最时髦,这个最时髦的词儿叫“粉丝”。这个词儿是不是中国造?造于何时?我追根溯源好一阵子,还是未果。
大概是舶来品吧,于是在网上搜了搜。果真是舶来品,网上说,“ ‘粉丝’是英语‘Fans’(狂热、热爱之意,后引申为影迷、追星等意思)的音译”。网上说,“在现代西方国家,fans一词还扩展出了‘同志恋’、‘同性恋’的引申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迷’或者‘××追星族’一类意思。”
虽然我很反感“粉丝”这个称谓,觉得这个髦得合时的词儿太鄙俗,没有中华民族本土化生的好,但还是与时俱进吧,顺乎自然默认了吧。
于是乎我也来说一个庄子里面的粉丝故事。
庄子在《德充符》说到的那个“恶”人,那个面貌极其丑恶的人哀骀它,也拥有粉丝,很多年轻漂亮女孩子不嫌他丑,是他的粉丝,而且还是他的铁杆粉丝,因为争着抢着嫁给他,做他的妻妾。就连那位鲁哀公也是哀骀它的铁杆粉丝,把冢宰大任交给他,把国家大事委寄给他。
庄子以孔子的口吻这样评价哀骀它:“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哀骀它才智完备,品性高洁,而且内在道德不显露,所以才成为人们心中的大明星,才有那样的追星族。
庄子的这个寓言故事仿佛就是说给时下听的。仿佛就是对时下风俗的一种揶揄一种批判!
以貌取人,以言取人,色仁而行违,这种种世俗流弊,庄子是痛批的,一直批到当今时下。
2018-10-18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0-18 19:06:41 +0800 CST  
武则天与猫

武昭仪(武则天)费尽心机被立为皇后,于是下令砍下王皇后和萧淑妃手脚,再扔进酒瓮中,然后攘臂直呼“令二妪骨醉”之后,王皇后和萧淑妃就这样被她害死了。
萧淑妃临死前,骂道:“阿武妖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
萧淑妃要再生,要化为猫,而且让武则天化为鼠,猫和老鼠是天敌,猫当然要吃掉老鼠。这位刚烈不屈的女性呼天抢地,天地并未庇佑她。
武则天听到萧淑妃立誓来生要化为猫,让她化为鼠,于是想到说不定哪一日要来复仇吃掉她。武则天每想到这里就非常恐惧。惶恐不安好些日子,她终于下令,从此宫中不准养猫。
武则天还是被王皇后和萧淑妃的鬼魂折磨得终日不宁,寝食不安。武则天经常见到王皇后、萧淑妃为祟,看到她们的鬼魂是“被发沥血如死时之状”。武则天不得不徙居蓬莱宫,但还是经常见到被他害死的王皇后萧淑妃的鬼魂。
帝都不能再继续住下去了,武则天于是被迫离开长安,跑到洛阳避居常住。她为此“终身不归长安。”
《资治通鉴》卷二百有这些记载。
随着步步为营,节节登高,武则天完全主宰江山的美梦成真。她成为江山主宰者,就飘飘然,于是乎那种害怕萧淑妃化为猫来吃掉她的畏惧感荡然无存。武则天不再害怕王皇后萧淑妃鬼魂来谋害她了,她完全忘记萧淑妃死前那句“阿武妖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的呐喊。
不仅如此,猫竟然成了她的宠物。大概做了帝王的缘故,大概认为做了帝王连鬼魂都得俯首帖耳的缘故,武则天竟然忘乎所以起来。
猫虽然未吃掉她,它还成为她的宠物,然而猫并没有忘记捉弄她,羞臊她。一次竟让她在大庭广众面前出丑。
《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五记载:“太后(武则天)习猫,使与鹦鹉共处。出示百官,传观未遍,猫饥,搏鹦鹉食之,太后甚惭。”
武则天要卖的是什么药?是以此宣示天下万物和谐的文明盛况?
宠物猫把鹦鹉吃掉了。是当着拖青纡紫的百官面前吃掉的,血淋淋的吃掉的。
猫是不是萧淑妃所化呢?这只猫虽然没有扼住武则天的喉咙,然而吃掉了同样是武则天的宠物鹦鹉,这是不是在昭示着武则天不要忘记当年事呢?武则天是否由此产生联想,再生畏惧呢?
武则天当年命令宫中不许养猫,那是缘于内心的一种畏惧,她由此畏惧鬼魂,畏惧萧淑妃的复仇。她后来忘记了畏惧,猫才成为宠物,于是猫让她出丑,让她尴尬。
庄子说:“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人的际遇发生变化,庄子的话就往往得到验证,容易患上“诚忘”病患。于是“诚忘者”随处可见。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0-21 22:54:32 +0800 CST  

武则天缘何“终身不归长安”而逃到陪都去当帝王?下令从此宫中不得养猫,有一日却养了起来,而且成为宠物。于是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当她炫耀自己文治武功、万物和谐之时,尴尬局面出现了,是在拖青纡紫的百官面前出现的。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庄子的“诚忘论”令人一震。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0-21 23:06:44 +0800 CST  
《娬媚娘》、武媚娘及徐惠
《新唐书》载,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听到武氏貌美,于是把她召入后宫,封为才人,并赐号为“媚娘”。武媚娘,她就是后来的武则天。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九有这样的披露:在隋太子杨勇举办的宴会上,一个叫唐令则的人一边弹着琵琶,一边唱着《娬媚娘》。太子洗马李纲不忍视听,上奏太子杨勇,说唐令则是在“进淫声,秽视听”。
这样看来,“武媚娘”的封号易让人们产生他想,怎么与靡靡之音,与歌曲《娬媚娘》还有关联。
武与娬,音同;武氏貌美多姿,当然娬媚,所以此时武与娬,音同意又同。既然音同义同,所以“武媚娘”即“娬媚娘”也。
唐太宗一看到武氏,就神魂颠倒了,所以灵感一来,才赐以“媚娘”此号。
《新唐书》记载徐惠,生下来五个月就会说话,四岁通晓《论语》、《诗经》,八岁就能够写一手漂亮的文章。在这一点上,武媚娘是远远不及徐惠的。唐太宗听说后,召这位才女入宫,也封之为才人。唐太宗后来用兵不已,修建宫室不已,百姓劳怨。徐惠上疏极谏,其中“捐有尽之农,趋无穷之壑;图未获之众,丧已成之军:故地广者,非常安之术也;人劳者,为易乱之符也”。其文字剀切精诣。太宗死后,徐惠哀痛成疾,不肯进药,追随而去,死后谥为贤妃,死时年仅二十四岁。
由于选择的标准不同,唐太宗纳入宫中的这两个女人,所作所为就不同。武则天得了个媚娘宠号,却不能追随唐太宗一同去死,而且有朝一日屠戮宗室和大臣,几乎断送大唐社稷江山。
2010、1、16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0-24 09:00:11 +0800 CST  

《武则天与猫》、《《娬媚娘》、武媚娘及徐惠》是早年的随笔。想到庄子的告诫,想到了武则天,又翻到这两篇小文,就贴了出来。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0-24 09:03:16 +0800 CST  
那些欲望膨胀了的女人们谁来修女德?武则天杀唐李宗室殆尽,她扼杀襁褓中的的女儿,再杀她自己亲身个儿子两太子,何其泯灭人性!
汉高后吕雉有“人彘”之说,这个吕雉杀人亦如此。武则天有“骨醉”之说,她与吕氏真乃一脉相承。
我曾写过一篇《谁谓九龙帐,唯贮一归郎》,这是一篇读《新五代史》随笔,发在“闲闲书话”。这篇文章中的女人一个比一个淫荡凶慝,我还写过一些文章,来叙述历史上的没有人性缺乏人性的那些女人。
所有这些文章都是写给现在的人看的,因为现在容颜姣好靓丽的女人,心里很阴暗很腌臜。
2018、10、27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0-27 06:25:48 +0800 CST  
@zhilishu9 2018-09-18 05:46:22
3、
子贡被在田圃劳作的老人及教一番,于是“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他感悟到自己是一个没有忘记功利机巧的“风波之民”。庄子重塑儒家人士形象,此子贡已不再是原本的那位子贡了。在庄子的笔下,孔子也在反省自己,孔子认为自己是天之戮民。我曾写过一些文字,附于下:
天之戮民
在庄子的笔下,孔子自称为天之戮民。
在内篇中的《大宗师》篇,庄子写了一个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莫逆之交的故事。......
-----------------------------
@布衣书生1979 2018-10-27 08:46:48
楼主的名字是“支离疏”的拼音?我也极爱庄子,但是不敢细读,怕是把一切都看淡了,就懒得去奋斗了。
-----------------------------
是的,是支离疏。
读书要思辨。要去芜存菁。庄子力倡平等自由精神解放天人合一,我们要从中汲取正能量。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0-28 07:32:51 +0800 CST  

“病犬祸而崩”的吕太后

我曾写过《吕雉嗜杀》一文,发在博客上。近来觉得言犹未尽,于是在《吕雉嗜杀》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这篇文章名字叫做《“病犬祸而崩”的吕太后》
前几天把武则天与猫的故事发在闲闲书话,于是就把这篇《病犬祸而崩的吕太后》也首次发出,也发在闲闲书话。
《史记》的《吕太后本纪》,篇幅较长,在《外戚世家》只有少许文字提及吕雉。《汉书》亦为吕雉立本纪,在《外戚传》中亦有对吕雉的叙述。《史记》《汉书》都为吕雉立本纪,足见其地位之重要,重要的和皇帝一样。
韩信原本市井小儿,家贫无行;彭越本以渔樵为业,间或为盗;英布藐视严刑酷法,赢得脸上刺字。韩信、彭越、英布三人先后被逼上绝路,四处求生,最后归依刘邦,为汉王刘邦所用。三人奋其勇力才智,为沛王刘邦最终战胜项王而立下赫赫战功。韩信、彭越、英布翻江倒海,浴血疆场,为汉家打得天下之后,皆以“叛逆”陨身。韩信夷三族;彭越夷三族,又醢为肉酱而赐黥布来尝;黥布惶恐不知所为,遂反刘邦,其结局又一韩信彭越耳。天与?命与?亦或人与?
高祖刘邦五年冬十月(汉以十月为岁首),追击项羽至固陵,反而屡被霸王项羽所败,情势危急,无奈向韩信彭越许愿,韩信、彭越才引兵救急。于是情势发生变化,项羽变得窘迫。十二月,韩信彭越等汉军围困项羽于垓下,遂有“四面楚歌”,项王自刎乌江一幕。韩信不来,彭越不来,江山属谁,不可说矣!项王乌江一死,汉王刘邦心神不慌矣!
淮阴侯韩信被杀于高祖十一年春正月;梁王彭越被杀于同年三月,之后淮南王英布反,高祖亲征,英布兵败被杀。高祖不念打天下之情义,如此之决绝,杀人如此之神速,令人忍听韩信之所唱!
高祖十二年冬十月,平定英布班师回京过沛,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歌未免苍凉耳!
吕雉是高祖刘邦不在时,亲自操纵斩杀韩信、彭越的。韩信彭越英布三人被剿杀,吕后主义居多。吕后主义居多,意在何为?无非是一个“欲”字而已,她在为日后执掌天下铺平道路清除障碍而行动。
吕雉比刘邦小二十岁左右,她知道自己要有更长的路要走,她知道日后接替刘邦来执政当下该做些什么。只有假人之手杀了三人,才会无忧。她成功了,其善假于物也!
清除心中最大的隐患之后,她该睚眦必报了。史记《吕太后本纪》《汉书外戚传》都详细记下吕雉杀戚夫人一幕。吕雉年长色衰,但政治权术娴熟。两位女人争宠,戚夫人得宠,想要以己之子赵王如意取代太子,高祖为之动容。戚夫人的胆量足够大,她的欲望使她忘乎所以,她小觑了吕雉。高祖刘邦崩,戚夫人何以躲过一劫?
戚夫人被囚于永巷中,戚夫人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隔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戚夫人这一唱,把自己的儿子赵王如意唱死了,也把自己唱死了,虽然母子早晚都是死,但这一唱加速死日的到来。吕雉闻听这首歌后,先杀了赵王如意。随之戚夫人末日到了:“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薰耳,饮瘖药,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
戚夫人成为“人彘”后,吕雉即以此恫吓臣工左右,吕太后连她的儿子也不放过,她逼迫汉惠帝也要亲眼目睹“人彘”来受教育。
吕雉灭绝人性。后来武则天从她那学来杀人术,武则天把王皇后萧淑妃的手脚砍下来扔进酒缸中,名其曰“骨醉”。
“人彘”与“骨醉”的发明者,这两个无比残忍狠毒的女人,或许因为这个缘故,才被写入《本纪》中。
吕雉没有好报应。她逼迫她的儿子惠帝去看“人彘”之后,惠帝又惊惧又恼怒,由此短命而死。其实吕雉毫不在意地杀了她的儿子惠帝。
汉惠帝看了“人彘”之后,从此不理朝政,以酒色来打发时日,不久即死了。唯一的一个儿子死了,发丧那一天,吕雉“哭而泣不下”没有一滴眼泪,连无比聪明的陈平都不可思议,不知太后缘何如此。还是留后张良的那个刚刚十五岁的儿子张辟彊看透了吕雉的心思,张辟彊告诉陈平:“帝壮无子,太后畏君等。今请拜吕台、吕产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官,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脱祸矣”。陈平不知道他这帮老臣就要像韩信等人那样死期已近,张辟彊给他献上再生之计,他于是依计而行,才保住了性命。
吕雉终于走向权力高峰,她要进一步变篡大汉天下。然而熟料天地不容,那帮老臣不容,最终是她死了,天下拨乱反正了。
吕雉死得很蹊跷。死于鬼祟。大概吕雉杀人不择手段,所以才会这样。本人因这般杀害戚夫人,有时怔忡惊怖,心神不安,或许常伴随她。《史记吕太后本纪》说:“三月中,吕后祓,还过轵道,见物如苍犬,据高后掖,忽弗复见。卜之,云赵王如意为祟。高后遂病腋伤”。《汉书外戚传》说吕雉是“病犬祸而崩,语在《五行志》”。《汉书.五行志》载:“高后八年,祓霸上,还过枳道,见物如苍狗,橶高后掖,忽而不见。卜之,赵王如意为祟,遂病掖伤而崩。”
《史记》与《汉书》反复强调赵王如意鬼魂为祟化为苍狗来复仇,这个情节如果用在当今时下的影视剧作中,一定会招惹观众眼球,搅动观众神经的。
吕后病犬祸而死。她的吕氏家人,被他封王的诸吕,最终也不分男女,被陈平那帮老臣“无少长皆斩之”。
吕后把权力交付诸吕,妄想使天下成为吕氏天下,而最终“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吕雉自有报应!
是为吕家掌控天下好,还是吕氏满族津津有味地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而安康繁衍好?吕雉野心膨胀,祸及灭族,其罪孰谓不大?
当时是,朝廷大臣不肯诸吕王天下,天下百姓不肯再处于连年兵燹的水深火热之中,民心民意不可违,天意不可违。吕雉哪会顾及这些!谁是最大的输家?应该是吕雉。虽然吕雉垂帘听政实为帝王八年,终于没有撼动刘家天下!
史家把吕后嗜杀的面目真实地记录下来,把吕后“病犬祸而崩”的结局书于简牍告诉给历史,告诉给历史上不可一世的女人们,然而那个武则天没有听从历史的提醒,步吕雉后尘,来个“骨醉”,来与“人彘”并列。武则天还算好,没有被她害死的鬼魂致死,但也算丢尽了颜面,遭到鬼魂的惊吓和嘲弄。现在呢?也许不会再出现吕雉武则天那样的女人,然而追随与仿效吕雉武则天的女人不会消失,她们的结局又将是怎样的呢?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0-30 07:30:09 +0800 CST  

读书人害人,本是大儒小儒的身份也在祸国殃民,此类不可胜数。我们例举了明朝的那个张璁张孚敬,他考进士“七试不第”,考七次都名落孙山,他于是产生强烈的嫉妒心,产生对社会的怨恨心。他一旦走上官场,就开始寻机泄愤,以害人为务。还有一个人,是汉武帝时期的公孙弘。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被称之为大儒的公孙弘遇到了好机遇,然而有这样一副身架的公孙弘又在干些什么?我曾在新华论坛发《 公孙弘害人之术:“佯与善”》,附于后,来做回答。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03 06:25:53 +0800 CST  

《史记》随笔 公孙弘害人之术:“佯与善”

公孙弘,家贫,曾牧豕海上。年轻时为狱吏,犯法免官。公孙弘年过四十学儒家《春秋》,六十岁时幸逢武帝招贤,征为博士。逮及出使匈奴,办差不合武帝心意,被免官回家。元光五年,又被征用,他时来运转,步步高升,由内史而御史大夫,元朔中为丞相,封平津侯,时年七十四。公孙弘八十岁死于丞相位。公孙弘行走为官之路,其为后来者顶礼膜拜,奉为圭臬。世俗如此,甚为一叹!
公孙弘外宽内深,其性刻忌。稍有忤逆者,不论远近,必报之而后快。其害人之术,谓“佯与善”。
《公孙弘传》载:“其性意忌,外宽内深,诸常于弘有隙,无近远,虽佯与善后竟报其过。”
先假惺惺地与你亲密,在你毫无戒备防范,已入其彀时,再反噬之,这一招数太阴损。公孙弘杀主父偃,害董仲舒,就是这样。汉武帝后来杀五丞相,然而,公孙弘能不被武帝所杀,而且荣身而退,他的道术亦为后来那些睚眦必报的阴谋家魑魅魍魉所探究。
公孙弘杀人,其理论荒谬至极。《游侠传》记述了郭解故事。郭解,身材短小,恭俭,以德报怨,他行侠仗义,天下拥戴。虽然如此,亦遭来敌视。一个读书人诽谤郭解,拥戴郭解的人于是怒杀此读书人,于是官府来向郭解讨要杀人者,郭解实在不知道是谁杀,于是时为御史大夫的公孙弘说道:“郭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郭解不知,此罪甚于郭解知杀之。当大逆无道”。郭解于是被族诛。
公孙弘的杀人术,他的理论,竟然是这样荒谬。
公孙弘以儒家自居,其枉杀妄杀却振振有词。公孙弘四十岁才开始学儒家的春秋,果然敲开了“独尊儒术”的那扇大门!《庄子》有大儒小儒发塚盗墓故事,公孙弘所盗,与其同出一辙。
公孙弘由伪善性恶之一面而为丞相,且未被汉武帝如杀李蔡(因盗窃土地死)、严青翟(因陷张汤于死地死)、赵周(因列侯欺罔朝廷死)、公孙贺(因其子骄奢不奉法贪污官帑及巫蛊祝诅死)、刘屈氂(因交私请托罪至大逆不道死)那样被杀掉,这个公孙弘很侥幸!这个汉武帝也常有看人看走眼的时候。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03 06:32:26 +0800 CST  
不要以隋侯之珠而弹千仞之雀
庄子在《养生主》开篇就提出论题:“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现在人们引用这个论题,给以支离了,把“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给删去了,于是意思完全变了。
《养生主》,阐述的是如何保养性命,指出要“缘督以为经”。“缘督以为经”,是个比方,在“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寓言里已诠释,讲的是要有所避让,有所取舍,要顺乎自然。
该舍弃的就要舍去,世界那么大,物欲那么多,而生命有限,岂能把一切都揽入怀抱?庄子曰以隋侯之珠而弹千仞之雀,很多人都不记得这句话了,而不珍惜生命不有所取舍去一味贪求,其结果怎样?这才是患上了诚忘之病。
今天忽然想到庄子的这句话,是在批评自己。我看到那种种不公现象,常常愤愤不平,于是心斋坐忘一下,省察自己,之后,发现自己并未产生贪欲非分之念。虽然如此,还是要告诫自己,唯道集虚方能健康快乐!
2018-11-6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06 13:35:29 +0800 CST  
我们曾说道徐无鬼见魏武侯的故事。徐无鬼要讽谏沉迷于声色狗马中的魏武侯,就从他喜欢的狗马说起,把他说得高兴之后再步入正题。说到声色狗马,于是把魏武侯说得大为高兴。
徐无鬼是一位隐士。隐士也要去见国君,似乎说不通,大概是因为魏武侯身边的宠臣女商的再三请求吧。
公元前446年魏文侯立,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卒。魏文侯励精图治,举贤任能,得到诸侯称誉,西门豹的故事即可为证。魏文侯之子一个叫做撃的继立,是为魏武侯。魏武侯沉溺于声色狗马,猜忌贤能,吴起的故事可以为证。
魏武侯听信公叔的谮言,吴起惧诛而逃到楚国,楚王重用之,以之为楚相。吴起为楚王富国强兵,开疆拓边,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魏国因此感到恐慌。
就在魏国惶恐不安时,徐无鬼出现在魏武侯那里。
女商把徐无鬼介绍给魏武侯之后退出宫室。魏武侯与徐无鬼寒暄一会儿,就有些不舒服。但徐无鬼并不在意这些,继续说道:“我和您说,我会相狗。下等级的狗贪吃,吃饱后不再搏击捕捉,它们和山猫子的本性一样;中等级的狗,很有派头,好像昂着头看太阳;上等级的狗,能够忘掉自己(不贪吃,不自高自大)”。武侯听得很高兴,态度有些转变了,能听下去了。徐无鬼又以“吾相马也”来讽谏,以天然生成材质的“天下马”来讽谏。
武侯沉溺于声色犬马中,徐无鬼以相狗相马这么一讽谏,“武侯大悦而笑”。
然而魏武侯并未由狗由马之喻而开悟。这位魏武侯因何如此不开悟?因为他已经失去真性,嗜欲膨胀,他完全成为外物的俘虏,成为声色狗马的俘虏。
魏武侯沉溺于犬马声色中,徐无鬼就以声色犬马讽谏。不讽谏倒好,一讽谏却适得其反,魏武侯倒洋洋自得起来。由此看来,一旦丧尽真性,就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也。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07 16:46:28 +0800 CST  
唐朝的宦官仇士良被宰相李德裕强迫致仕,他叮嘱爪牙道:“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谏”。不要天子读书纳谏,那么要天子干什么?他们要以声色狗马蛊惑天子之心,使天子“极侈糜”,以达到“万机在我”的目的。
魏武侯不等佞邪来引诱围攻,他就自己声色狗马起来了,
读庄子会读出旨趣来。譬如年纪大了,还喝花酒,无休止地喝;譬如年纪大了,还去大偷骆驼小偷羊;这也是魏武侯的行径,殊途同归而已。
年纪轻轻更应小心。我居住的小区有一个小伙子从八楼跳下来了,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就死了。他是单亲家庭,和母亲生活。母亲打工,为了给他积攒钱财,找到一个老婆,寒暑往来披星戴月而打两份工,辛辛苦苦记下十万元人民币。这个小伙子嫌钱来的太慢,于是在网上搞投资,结果被骗,被骗去八万元。呜呼哀哉,于是他无颜见母亲,他一死了之,那跳楼留下的殷红的鲜血至今被小区的人们逐渐淡忘了,不再热议了。
罪恶是什么?是谁制造了罪恶?这个伙子是在膨胀的欲望挑唆下而死的,是在“一切向钱看”的世俗裹挟下而死的。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08 07:15:11 +0800 CST  
人的一生,只要把无我关系理清,有个豁达的心态,便是逍遥自在。

没有物质难以生存,沉溺嗜欲便是消亡。

把唐朝宰相张嘉贞的言行摘录如下。
《张嘉贞传》:嘉贞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矣。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孙酒色费,我无是也。”

“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孙酒色费,我无是也”,仿佛在批评当下!
庄子强调自由平等,天人合一,这位士大夫这位宰相的言行可叹!
很久以前,读两唐书为之感动,曾写下《三相张家》一文。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09 07:35:30 +0800 CST  
今天看了电影《傲慢与偏见》,是2005年版,很唯美。七十年代初读过小说《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的作品我读的很少。这版电影与原著有不同处,女主人公的父亲变得和蔼可亲善解人意,变得更富有美好的人性化了。

我有两种版本《老子》置于案头,一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王弼作注,与《庄子》合一的版本;一本是中华书局出版,附有饶尚宽译注的版本。用两本参读,很有益处。
老子讲阴阳变化,有辩证在焉;庄子强调万物齐一,唯道集虚,超然洒脱。老子与庄子为道家宗祖,道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深远的。
从《庄子》一书看来,道家并不是一味地与儒家对峙,在庄子及其门生笔下,他们对儒家虽有嘲讽批评,但更多的是温煦的对话。
如果读读《墨子》,读了那兼爱尚同、非攻、明鬼神等篇章,会发现,儒家学派与墨家学派颇有格格不入之感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11 17:30:27 +0800 CST  

严嵩赵文华之死

自嘉靖十八(公元1539年)年皇帝“即不视朝”,一直到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死去,这几近三十年,他都在干什么?姑息养奸耳。严嵩父子祸乱天下,当时倭寇猖狂,赵文华前往督察军情,赵文华乘机“大纳贿赂以遗嵩”,还有其他人以边帑贿赂严嵩父子,对这些嘉靖皇帝置之不理,照旧“得帝窾要” 。
赵文华乘机大加搜刮大纳贿赂,以来贿赂严嵩,打下步步高升的路子,可是他很快死去了,死的很惨:“文化故病蛊,及遭遣卧舟中,意悒悒不自聊,一夕手扪其腹,腹裂,臓腹出,遂死”。
严嵩终于有一天被罢黜。罢黜严嵩之功,徐阶有焉。弹劾严嵩的殉道者前仆后继视死如归,这个皇帝都不惊醒,只有施行异曲同工之 计了。弹劾严嵩父子连续不断,一日,嘉靖帝问蓝道行:“严嵩父子罪恶累累,那么上仙何不殛之?”道士蓝道行回答:“留待皇帝自殛。”蓝道行是道士,是代表上天说话,嘉靖帝才得以相信。严嵩就这样下台了。严嵩虽被罢黜,嘉靖帝还是眷恋着他。然而又有转机了,南京御史林润弹劾严世蕃,“世蕃得罪后,与龙文日谤朝政,...道路皆言两人通倭...”,林润弹劾严世蕃谤朝政通倭寇,于是斩杀严世蕃。但还是念旧情,只是把”黜严嵩及孙为民“而已。
其后两年,老病交加的严嵩,才”寄食墓舍以死”。八十多岁的老人落得如此凄惨下场,也算是天诛地灭之了。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12 07:23:10 +0800 CST  
徐阶等大臣连连向严嵩发力,这个嘉靖皇帝不能不动心,但还是眷恋着严嵩,不想罢黜他。蓝道行以扶鸞术得幸,凭用上天神仙的旨意告诉那位嘉靖帝,上天不殛杀严嵩的原因,是让皇帝亲手殛之,这个信神仙的皇帝信以为真,于是严嵩才穷途末路。蓝道行的一句话就是这样关键!
蓝道行是以投之所好术来引诱嘉靖帝荒废朝政荒唐昏昧的。他与严嵩本一丘之貉:一丘之貉亦有反噬时!
明武宗是的大宦官刘瑾一党,亦是如此。张永,刘瑾八党之一。身为将相的杨一清得到机会,策反了张永,张永于是劾奏刘瑾,同样被明武宗宠任的张永一番话就令明武宗态度骤变,刘瑾亡于一旦。
那么,蓝道行是否也被策反的?《明史》的《佞幸传》说,是他与严嵩自身矛盾为之。
嘉靖皇帝并未殛之严嵩,只是罢免了他。严嵩后来知道蓝道道行所为,于是”厚贿帝左右,发其怙宠招权诸不法事。下诏狱,坐斩,死狱中”。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严嵩父子值不得善终,蓝道行坐死狱中,亦是无有边界的嗜欲所致。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14 06:43:23 +0800 CST  

《庄子.至乐》:“天地无为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
世俗之人所崇仰的是什么,所爱好的是什么,所贱视的是什么,所苦恼的是什么,足可看出一个时代的标识。庄子在《至乐》篇再次强调了这些。
有人爱庄子,但担心读庄子之后会丧失前进动力,这是步入一种读书误区。
庄子提出的“无为”,其内涵与外延是什么?读庄子之后,庄子的逻辑与推论我们就清清楚楚了。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16 08:27:09 +0800 CST  
刘熙载论庄子

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说,骨里卻儘有分数。彼固谓猖狂妄行而蹈乎大方也,学者何不从蹈大方处求之?
——《艺概卷一.文概》

文家于《庄》《列》外,喜称《楞严》《净明》二经。识者知二经乃似《关尹子》,而不近《庄》《列》。盖二经笔法有前无卻,《庄》《列》俱有曲致;而《庄》尤缥缈奇变,乃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也。
——《艺概卷一.文概》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17 18:41:29 +0800 CST  

楼主:zhilishu9

字数:109231

发表时间:2018-09-17 14:29: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18 14:30:30 +0800 CST

评论数:56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