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历史的人性——宋金战史(长篇连载)

@伞打雨下 2017-03-12 23:48:18
二太子死这事虽然蹊跷,估计粘罕应该不敢。如果这事败露太猪系和太宗系就会联手清理他。
-----------------------------

楼上达和尚朋友也有疑问,这里交待的确实不清楚。

网上又搜了下,金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十二月二日,宋钦宗上表奏请投降。金太宗派勖到军中犒赏宗翰、宗望,让勖握他们的手以表示慰劳。这描述看似动作表情详细却显得颇为啰嗦,这里没冲突完全没必要,凸出的只是吴乞买的态度,但灭宋表示祝贺再正常不过,有必要凸出吗?感觉有点刻意,反而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动机看,吴乞买杀机明显,完颜宗望快速做大,首当其冲威胁的就是他。但只有他一方,恐怕也没这实力,如果完颜粘罕翻脸,就算吴乞买做得再巧妙,以完颜粘罕的风格,造出犯罪线索终究是分分秒秒的事,就算“阿骨打系”克制不出手,只要不拦着,吴乞买也凶多吉少。

综上,我倾向于两人联手。


天涯没法修改,上一段对于黄潜善、汪伯彦的交待也过于简略,缺少铺垫,这两人会影响南宋一开始的走向。

过两天准备开个博客,把文章整理完善后发在里面,另外这篇完结后,以后写其他不同类型的文章,或许在博客首发。对我的写作风格认可的朋友,到时可以加个关注。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3 12:14:09 +0800 CST  

李纲行事雷厉风行,他言行中一贯彰显的“政治正确”,决定了他无可替代的具有笼络民心和稳固皇权的作用,但他对财政的危害也正如宋齐愈所言。

李纲是旗帜鲜明的“坚守派”,但赵构已不可能坚守,金国政局动荡难测,谁知道什么时候再打过来,他不会蠢到再去步他父兄的后尘。

赵构确立了皇权,借李纲之手初步整顿朝纲之后,需要一个团结稳定的局面,以实现他自己的政治意图。

这时便有明白人出来弹劾李纲了。

殿中伺御史张浚向皇帝上疏:李纲以个人意志滥杀大臣,利用军备扩充中饱私囊。

李纲府中排场巨大,一些指控无需证明而有目共睹。当时赵构政权的不少官员都是张邦昌时期留下的,李纲的做派令人胆寒,朝中倒李之风盛行。

李纲承受各方压力,提交辞呈。

1127年8月18日,赵构下旨罢免李纲的宰相职务,改任文学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李纲担任宰相75天后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如同张邦昌,李纲也是一个在南宋、北宋皇权衔接中,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的人物。

当然,皇权的确立还需在民间立威。

当时京城有两位激进的民意领袖,太学生陈东和布衣士子欧阳澈。他们的主张代表了大多数民众的立场——驱逐金人,保家卫国。李纲被罢免后,抗议的浪潮愈发汹涌。

赵构深恶痛绝——打得过,谁愿意割地赔款四处流窜?

但这道理不能讲,讲了也白讲,在父母妻儿和身家性命前,百姓都是拼老命的。当初赵构和王云出使金营的途中,或许就因为讲了太多的道理,才烙下他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噩梦。

1127年8月28日,陈东、欧阳澈被押往应天府东市问斩,罪名是裹挟百姓,妄议朝政。被杀时两人分别42岁和31岁。两年后二人平反,家人被赐予田产抚恤,赵构表达了“追痛无已”的心情。但此一时彼一时,这是出于不同时期的不同政治需要。

罢贬李纲,斩杀了陈东、欧阳澈,赵构重用最早聚拢在他身边的一些“旧臣”,比如宗泽、汪伯彦、黄潜善等人,这是赵构最原始的班底。

当初,康王赵构出使金营割地议和,到了磁州(河北磁县)被磁州守臣宗泽救下,然后退到了汪伯彦所管辖的相州(河南安阳)。

在相州赵构设立了兵马大元帅府,前期拥有一万多人兵马。

《宋史》:时康王开大元帅府,檄(通告)兵会大名。(宗)泽履冰渡河见王(赵构),谓京城受围日久,入援不可缓。会(这时)签书枢密院事曹辅赍蜡封钦宗手诏,至自京师(自京城来),言和议可成。(宗)泽曰:"金人狡谲,是欲款我师尔(行缓兵之计)。君父(徽宗、钦宗)之望入援,何啻(何等)饥渴,宜急引军直趋澶渊,次第进垒(而后推进),以解京城之围。万一敌有异谋,则吾兵已在城下。"
汪伯彦等难之,劝王遣泽(劝赵构派宗泽)先行。

于是,赵构派当时的兵马副元帅宗泽率部分兵马南下勤王。

宗泽是个文臣,博览群书,胸中韬略无数,据说,有一次宗泽以兵书阵法考较岳飞。岳飞不以为然:排兵打仗哪有按书本来的?宗泽有些生气,但此处显示了他的宰相气度,并未因此加以责怪,相反作战英勇的岳飞受到他的多次提拔,岳飞后来能成为威震一方的大将,宗泽是他前期最重要的贵人。

宗泽与李纲虽然都是文臣,但他是比“坚守派”的李纲更为激进的主战“鹰派”,主张主动出击。

当时东京开封周围聚集了有百多万人马,但“人马”跟“兵马”具有本质的区别,“人马”指的是人和牲口,是心怀绝望,流离失所的北地民众,以及由这些人自发组成的义勇。

宗泽率领的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那是代表朝廷正朔的王师,起着温暖和凝聚人心的作用,那股久违的豪气,在屈辱与悲愤并存的北地极得民心。很快宗泽归拢了大部人马,并在开封外围组织了多起骚扰战。

金军撤退后,宗泽进驻开封,以砍头、挖眼、剁手等雷霆手段治理物价和偷盗,战后京城的社会秩序迅速平稳。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4 14:22:05 +0800 CST  
@莫沃洲1 2017-03-14 18:59:43
据要录,北盟记载,岳飞在建炎元年首先投张所,然后是在王彦部下当将领,因逃兵离开王彦后,二年是在杜充部下,然而宗泽建炎二年就死了,所以岳飞应该是没什么机会见到宗泽的。说岳飞在宗泽部下当兵,显然是首先来自岳珂的编年。岳珂显然是不知羞耻的货,为抬高岳飞各种造假粉饰。他说岳飞元年就在宗泽部下从军,显然不可信。写文章固然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跟史实相差甚远,恐让文章大打折扣,个见。
-----------------------------
王彦就是被宗泽收编的,岳飞跟宗泽有交集不很正常吗?岳飞当然是杜充手下的大将,这也没问题。问题是岳飞是不是认识宗泽,是不是杜充的手下,这很重要吗?

从你的回复我大致知道你的观点。人不是非黑即白的,就算非洲赤道树林里墨墨黑的黑人,他的牙齿也是白的。岳飞作为一个普通农民,能走到这么高的位置,没点过人之处,没人提携,都是不可能的。

我在陈述逻辑或事实之前,一般不会轻易褒贬。岳飞是这段历史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我保证,我对于岳飞的分析,你之前一定没听过,当然这要到很后面。

这里借岳飞说事,只是互点一下两人的性格脾气。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4 20:25:11 +0800 CST  

这一段作为正文之外的补充。

张所简介:

靖康元年(1126),金兵第一次围汴京时,他以书信招募河北兵民,应者17万众。

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军撤军后,受康王赵构派遣按视陵寝。赵构即位时,为兵部员外郎,曾上书劝上还都汴京,收复河北、河东等地。力陈还京有五利,曾言:“国之安危在乎兵之强弱,将相之贤不肖,不在乎都之迁不迁。”所言与赵构及其幕僚的政见迥然相反。

李纲罢相后,张所被谪居广南,再无出头之日。后北还,入潭州界遇害。

张所与李纲持相同政见,于南宋的政治走向,几乎没什么影响。

岳飞身居高位后,特意寻访,找到张所的儿子张宗本,“教以儒业,饮食起居,使处诸子右”。并上奏朝廷,追复张所,将张宗本荫补为官。由此推断,岳飞对张所甚为感念,但仅此而已。在赵构政权中,张所自己都未受待见,他对岳飞仕途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至于杜充,后面会讲到,这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5 14:09:57 +0800 CST  

当时活跃在北方的较大规模的武装主要有两支:

一支是五马山义军。前面说过这是支由马扩领导,赵构的弟弟信王赵榛坐镇,明显带有完颜宗望痕迹的实力派武装。凭借着险要地形,聚集了十多万兵马,但因其复杂的政治背景,显得相对独立,在完颜宗望的突然暴毙之后,这支武装处于相对迷茫之中。

另一支便是太行山上著名的八字军。这支部队集中了北地最为彪悍的热血义勇,领军人物王彦。这是一支对金军真正有威胁的武装,金军曾重金悬赏王彦的首级,因担心被不坚定者出卖,夜里睡觉王彦常换地方。部下为打消其顾虑,表达抗金的一片赤心,都在面上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明志而断变节之退路。“八字军”的名头便由此而来,并逐渐扩散。两河义军纷纷前来归附,鼎盛时队伍扩大到了十几万人。

中兴四将之岳飞曾是早期“八字军”的一员。八字军被宗泽收编后,个性叛逆而作战英勇的岳飞得到赏识提拔,逐渐崭露头角。

宗泽还收编了另两支规模相对较小的义军:红巾军和水泊梁山张荣率领的农民军。

就在宗泽开赴京城的当时,赵构与汪伯彦率主力部队,打抗金勤王的旗号,由北向东迂回,经大名(河北大名),至东平(山东东平),后到达济州(山东巨野)。赵构大军打勤王救驾的旗号,以开封为圆心画半个圈。

但这是一次重要的战略迂回,是宣言书和播种机。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5 14:12:31 +0800 CST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5 14:13:17 +0800 CST  

期间,河间知府黄潜善率兵到东平,赵构任命他为河北兵马副元帅,汪伯彦升任元帅。

信德(河北邢台)知府梁扬祖率大批兵马,在大名府加入赵构的大军,他的手下聚集了后来在南宋历史上逐次登场的一些重要人物,如:中兴四将之张俊(此张俊为武将,前面提到的张浚是文臣,两人都是南宋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及苗傅、杨沂中、田师中等。

中兴四将之刘光世、韩世忠也是在济州率兵加入了赵构大军。至此赵构的兵马已接近十万,这些兵马组成了赵构南京(商丘)即位时的嫡系枪杆子。

凭借枪杆子的底气和威慑,赵构承继大统,用李纲平稳朝野,清洗张邦昌余毒,随后罢黜李纲,再以高压手段控制民意。做完这一切后,赵构改用“自己人”,建政初期,赵构身边最重要的两个幕僚,也是政令实施的具体操盘手,便是汪伯彦和黄潜善。

现在,有宗泽顶在前面稳住民心,赵构决定巡幸东南,临行前发诏:连年战争,国事不强,为长远考虑,将巡幸淮河一带。若有造谣妄议,动摇朝政者处斩,知情不报者同罪。

“巡幸”东南的途中,赵构派使者前往金营接洽,试探动荡中的金廷对他的态度,但这更多的只是一种拖延战术,一个政权的建立都离不开军队和财政,这需要时间聚集。

赵构不同于赵恒,有了父兄的前车之鉴,他深知凶险,已放弃了对金国所有的幻想,在他的心中,未获得确凿安全的立足地之前,一切和议都是空中楼阁。

赵构一路“南幸”的过程中,就是收编各方武装的过程,完成这一工作最得力的干将就是被后来称谓“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

后世史书对刘光世多有贬责,理由是他所率部队毫无战斗力,只会一味的逃跑。事实上刘光世的部队组成极为复杂,军队中夹杂着何种成分,有收编的流寇,甚至还有混杂家属。这样的部队面对长刀大马的金军,当然只能算盲流,但调转枪头,面对南方的百姓那就是绝对的流氓。不管怎么说,对赵构南宋初期政权的建立,刘光世可谓功不可没。

就在赵构一路向南之时,在金廷斗争中取得了较大优势的完颜粘罕见到了南宋派来的使者,收到了赵构模棱两可的示好讯息,于是完颜粘罕采纳副手完颜希尹的建议,派遣牛庆昌等八人带着假装写给张邦昌的信,以出使大楚的名义(表示他此时还并未承认南宋),南下中原打探赵构的虚实。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5 14:16:30 +0800 CST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5 14:30:31 +0800 CST  


哪位朋友知道天涯点击怎么计算的?一整天几十个点击,还不如刚发的那两天。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5 21:03:27 +0800 CST  

这东东是不是要用钱买的?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5 21:05:38 +0800 CST  


这真是个神奇的地方。点击大起大落,莫名其妙的删帖,规则又不透明。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5 21:12:01 +0800 CST  
此时,占据优势的完颜粘罕有最充分的理由接收完颜宗望刻意经营的利益,现在轮到他需要一个跟他有所默契而相对独立的南宋了。

若干年后,完颜粘罕在金廷权斗中遭到围剿而失利,他最重要的谋士高庆裔被杀,在临刑前高的最后遗言是,“我公早听某言,事情那能到今天这个地步。我死后,公要善自保重。”高庆裔长期担任西京留守。从地理位置上看,西京(大同)背靠中原和西夏的战略要地,如果完颜粘罕能在大同起事,倚靠西夏,总领太原、真定,倒是足以成就一片气候,但这还真离不开中原足够的纵深支撑。

完颜粘罕派出使者与赵构联络,这是一次初步的试探,彼此间都带着矜持。但两人间这种或真或假,一方犹疑憧憬,另一方虚与拖延的微妙勾搭,被宗泽一竿子打散。

宗泽是个强硬的“鹰派”统帅,直接地以间谍罪扣押了完颜粘罕的所有外交使者。

赵构得信后严令善待,那几人总算未被斩杀,但处于最前线的宗泽秉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念,坚决扣押不放。

宋金之间那层半遮半掩面纱瞬间撕破。

公元1127年十二月,完颜粘罕以赵构废弃张邦昌的大楚政权为由上书金廷,再次兴兵,大举攻宋。

发兵伐宋之前,发布了一篇《伐康王晓告诸路文字》,节选其中的部分内容:

……原其士民附于昏德,各宜诛戮,以徇狂迷,然朝廷以为罪既有归,愚民何咎。乃立太宰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以主斯民。不期苍穹降祸,汴邑更端,推戴赵构,妄称兴复……赵构虽系亡宋之余,是亦匹夫,非众人共迷,无由自立,此无知之构饰巧端肇乱,人心亦惑于巧说,以致于此。……以我雄师,何往不获?期在必克,指日定乱,此非威胁,人所共知。若赵构晓悉此意,亲诣辕门,悔罪听命,则使与父兄圆聚,复立大楚而已;如张氏已遭鸩毒,则别择贤人,使斯民有主而已,秋毫无犯。


翻译一下:


……百姓追随昏德赵家,原本应以诛杀,以灭蒙昧,但金国以为罪在赵家,愚民无辜,乃立太宰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以领导大众。不料,开封事变,推戴赵构妄称复兴……赵构虽是赵氏余孽,但也就是个匹夫,若非众人捧他,没理由上位,这是无知赵构巧言令色引发的祸乱,人心被他迷惑才至于此。……我金国雄师无往而不利,此众人皆知,并非威胁。赵构若懂点道理,俯首请罪,则能父兄团聚,而大楚得以重立。若张邦昌已被谋害,则另立贤人,使百姓有所依靠,金国大军将秋毫无犯。



这封告百姓书,有辱骂和威胁,有说理和主张,完颜粘罕气伤心的愤怒溢于言表,但也充分表明了他的态度——对于赵宋他已彻底失去了信心。


赵氏得天独厚的历史地位决定了他便于统治中原,但众所周知的历史渊源决定了他与“国相系”的隔阂,而这种隔阂有越来越加深的趋势。

完颜粘罕延续他对南宋“更立异姓,国势易动,徐图混一”的主张,坚决灭赵,另立亲信。

对刚刚建立的南宋来说,这是新政权迎来的第一次战争。此后还有多次战争,包括大大小小的许多次战役,持续十三年多,直到1141年达成绍兴和议后,才正式告停。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6 20:38:25 +0800 CST  

在第一轮进攻中,完颜粘罕本人率领中路军主攻河南一线;接替完颜宗望担任右副元帅的完颜宗辅(完颜阿骨打第三子)率领东路军主攻山东一线;刚刚提拔为陕西路先锋都统的完颜娄室和他的副将完颜撒离喝,率领西路军主攻陕西一线。

与之前的左右两路兵马比较,多出了完颜娄室的西路军,西路历来属于“国相系”的地盘。有理由相信在完颜宗望之后,“阿骨打系”军队遭到某种程度的调防和倾削,完颜粘罕坐镇中路指挥,显示了“国相系”与“阿骨打系”军事力量上的此消彼长。

金军三路并进。

完颜娄室的西路军进入陕西后,很快攻下同州(陕西大荔)、华州(陕西华县)、京兆府(西安)、凤翔府(陕西凤翔)等地;

完颜粘罕率领的中路军进入河南攻占了西京洛阳、唐州(河南唐河)、邓州(河南邓县)、郑州等地;

接手“阿骨打系”的完颜阿骨打第三子完颜宗辅,率领的东路军自沧州渡河,先后攻占了青州(山东益都)、潍州(山东潍坊)等地。

这次进攻未爆发大规模的战役,此次行动更像是金军在军改之后,借战争而进行的一次协调整合,亦或是金廷对赵构战略意图的一次军事试探,在确定了南宋朝廷正大规模向东南转移的战略意图后,金军随即撤退,以重新调整下一步的作战方针。

有记载说,金军攻占郑州后,曾一度逼近开封。宗泽命令张灯结彩,欢度元宵,以安定民心并迷惑敌人。同时派出数千精锐绕后夹击,大败金军,从而导致了金军的最后退兵。

很可惜这场富有传奇色彩的大捷,有多大规模,属于什么性质,对手的反应,以及后期的影响等都没有细节上的交代,读来远不如刘备在长坂坡的“胜利”来得精彩。

有一点可以肯定,此时攻打开封既无军事也无经济意义,有那么一点政治上的象征意义,也已被透支得差不多了。

这里有一个补充,1128年正月,就在金军南进之时, 赵构突然下诏,指责宗泽收拢的义军用保卫朝廷的名义,聚集盗寇。

正需要团结中原各方力量全力抗金之际,赵构发出这样的诏书,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但他又似乎在向外界传递着某种信息。

3月,宗泽在接到诏书后,立即上疏反对,要求赵构收回成命,罢免起草诏书的文臣,而后自我检讨,并确定回归开封的日期,以抚慰北地军民激愤的情绪。

赵构没理他。

同月,金军结束了第一轮短暂的进攻。

5月,金军主力撤过黄河后,宗泽再次上疏,提出渡河北伐的全面反攻的计划,并请赵构回京主持大计。也就在这时,开封方向有传言,宗泽正与五马山的马扩频繁接洽,信王赵榛即将回京。

同月,赵构发诏书,宣布回京扫墓,祭奠皇陵。

根据传言和赵构的应对,我们回头再看年初赵构下的诏书:指责义军以保卫朝廷的名义聚集盗寇,显然是有的放矢——他在防范来自信王赵榛对于皇位的切实威胁。

7月12日,年近70的宗泽去世,临终前高呼:“过河,过河,过河。”抗金卫国之心天地可鉴。

宗泽是个个性强硬的鹰派统帅,他生前颇为赏识的岳飞,后来复制了他的政治主张,以及他不折不挠的“过河”精神,成为年轻高武版的宗泽。从这意义上说,宗泽没死,他跟赵构之间的渊源和冲突刚开了个头,还有更富于内涵的下半集。

宗泽去世后,赵构任命杜充继任东京留守,他自己便没再回京扫墓。

杜充是个与宗泽完全不同的人,上任后立刻切断与五马山武装的联络,并撤销军事物资上的支撑,五马山义军彻底沦为孤悬于黄河北岸的一支山寨武装。

马扩只得带着信王赵榛的亲笔信函,前往扬州,觐见赵构。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7 13:39:56 +0800 CST  
@梵刀 2017-03-17 13:39:56
在第一轮进攻中,完颜粘罕本人率领中路军主攻河南一线;接替完颜宗望担任右副元帅的完颜宗辅(完颜阿骨打第三子)率领东路军主攻山东一线;刚刚提拔为陕西路先锋都统的完颜娄室和他的副将完颜撒离喝,率领西路军主攻陕西一线。
与之前的左右两路兵马比较,多出了完颜娄室的西路军,西路历来属于“国相系”的地盘。有理由相信在完颜宗望之后,“阿骨打系”军队遭到某种程度的调防和倾削,完颜粘罕坐镇中路指挥,显示了......
-----------------------------
@莫沃洲1 2017-03-17 22:10:35
楼主是岳粉,看楼主也是个态度比较严谨的人啊,难道楼主认为史料中对岳飞的不良记载都是假的吗└(^o^)┘
-----------------------------

你哪里看出我是岳粉?呵呵,我怎么自己都不知道。

我说了人不是非黑即白的。我相信,在这篇文章里你找不到一个完全的“好人和坏人”,因为我已经过了看电影先分好人坏人的年龄。事实上现实中也没有一个一辈子只做好事或只做坏事的人,那难度超级高。

历史就是过去的现实,我只是希望还原一个个有血有肉懂得趋利避害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符号。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7 22:42:50 +0800 CST  
@一峰氏 2017-03-18 11:14:56
@梵刀
楼主,你凭什么把完颜阿骨打说得如此阴险自私?
你帖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弱肉强食的食物链法则构建了世界”,这句话就是此贴的出发点和主题,基于此,你将世界上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归于弱肉强食这唯一解释。我看你的文章可以不用写了,你先确立了主题,然后让所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来向这一主题靠拢。你白费这力气做什么?
为了将完颜阿骨打打造成一个权力欲熏心、一心要收复权柄的人物,你竟编出了“阿......
-----------------------------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8 12:14:51 +0800 CST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8 12:36:11 +0800 CST  
临行前,信王赵榛给了马扩两首诗。
第一首诗:全赵收燕至太平,朔方寸土比千金。氛祲一扫銮舆返,若个将军肯用心。

这首诗的起手两句“全赵收燕至太平,朔方寸土比千金”表达了收复北地,寸土必争的决心,后一句“氛祲一扫銮舆返”是表达扫清战乱,迎回二圣驾的信心,最后希望大宋军民同心协力驱逐外辱。这种口号在中原北方极得民心,但与赵构的政治构想背道而反。

马扩沿途用这诗召集人马,起到类似民谣的传播作用。当时黄河以北的一些险要都被自发的武装力量占据,马扩率五百人马辗转而行,一路拜会各处山寨,言说南下请兵之意。众头领踊跃,纷纷资助。马扩在衣襟上记下他们的名字,许诺日后上呈朝廷,将各施分赏。

第二首:遣公直往面天颜,一奏临朝莫避难;多少焦苗待霖雨,望公只在月旬间。

这首诗,信王赵榛通过对马扩的寄语“遣公直往面天颜”中的“天颜”一词,表达了信王赵榛对赵构承继大统的认可。同时向赵构求援:五马山形势严峻,多少秧苗都在等盼甘霖,而快要枯死了,并盼望着个把月的时间就能带回音讯。

马扩拿出信王的手笔上呈赵构,并转述了当初宋徽宗被押经过真定时,暗中使人传出圣意,希望赵构起兵救驾。

赵构双目含泪,扯开道:“我早听说过你的忠义。”

马扩拱手而拜,正要重接话题。

这时有近臣靠近赵构耳语。

赵构听后,严厉呵斥: “信王是太上皇帝之子,我的亲弟弟,岂能不认得字迹。何疑之有,何疑之有?”

马扩尴尬,不知该申辩还是该感动。

接见马扩后, 赵构很快下达了旨意:任命信王赵榛为检校太傅庆阳军节度使、河外兵马都元帅(黄河以北最高军事长官);马扩为拱卫大夫、利州观察使、枢密副都承旨、元帅府马步军都总管(相当于正五品的中级官阶)。

马扩归心似箭,但发现交付给他统领的都是些老弱残兵,且将帅异心。马扩忍辱负重率兵北进,归途中又接到朝廷旨意,让他沿途服从调度,不得孤军突进,擅过黄河。

低官阶的马扩一筹莫展,想到“焦苗待霖雨”般盼他回归的信王赵榛,以及自己身在五马山的妻儿老小,马扩欲哭无泪。

在等待马扩,而望眼欲穿的日子里,五马山寨展开了一次重大行动。信王赵榛派人联络北地降金的几个汉人知县,密谋袭击真定、燕山(北京),当时,被押北上的徽钦二帝正途经燕山(北京)。消息泄露,金人慌忙转移。


这次未遂的行动加速了五马山的覆灭。

7月,金军发动了第二轮攻宋战役,这次战略重点较前一次来得明确,第一个目标便是解决来自信王赵榛的隐忧。

8月,金军集东路军全部主力围困五马山,并截断水源。五马山寨陷入困境,不久被破,马扩的妻子和母亲被俘,信王赵榛不知下落(由于涉及金、宋的内部权斗,两国“正史”对此人都似乎颇为避讳)。

心如死灰的马扩回到扬州,承担五马山失守的职责,并递交了检讨,最终马扩被一撸到底,罢免军职。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8 14:49:51 +0800 CST  

10月,金军在攻陷五马山寨之后,过黄河大举南下。

完颜粘罕和完颜宗辅在濮州(山东鄄城北)会师。在此前后,金军攻下滑州(河南滑县)、开德府(河南濮阳)、大名府(河北大名)、东平府(山东东平)等。

在此期间,济南知府刘豫杀部将关胜,投降金军。刘豫是一个影响宋金历史的人物。

1129年1月27日,完颜粘罕的大军攻克了徐州,缴获了南宋设在徐州的官库里的大量金银。在沭阳(江苏沭阳)击溃韩世忠的御前左军之后,完颜粘罕坐镇徐州,兵发两路,一路攻打楚州(江苏淮安)、泗州(江苏盱眙北);另一路由大将完颜拔离速带五千精骑奔袭扬州。

2月3日,奇袭扬州的金军先锋耶律五马率五百轻骑攻至天长(安徽天长)。

江淮制置使(江淮战区最高军政长官)刘光世,指挥了一次豆腐渣防御,宋一万守军一触即溃。

当时,刘光世的军队多来自北方,且拖家带口。史书上的几十万人马,常常要算上妇女、儿童,刘光世部队通常就是摆个架势,看着挺吓人,一旦遇到真正的攻击,人越多,溃散的人潮越难阻挡。早期赵构也早已诏令,“士民从便避兵”,意思是各自保存实力,避免不必要的硬拼。

但即便如此,金军500人马就敢孤军直入,终究过于冒进。

任何冒险总有其冒险利益诉求,耶律五马的诉求留待后叙,但他的超常规出牌,令扬州城内以及长江渡口顿时失控。

赵构没想到对方这次来得这么快,得到前方的消息,也不确定来敌的数量性质,慌乱中狼狈逃出,坐一叶小舟才渡过长江,传国玉玺和祖宗牌位也在此次奔逃中丢失。

扬州城内的各级官员也是毫无准备,只听说高宗赵构已策马出城,顿时众携家带口一片混乱,一时间城门拥堵。

有两名黄姓官员黄锷、黄哲赶到城门口,手下的随从不知轻重,高声喊呵,让黄老爷先走。倒霉催的黄老爷刚巧与“南幸”操盘手黄潜善同姓,于是两人被一群离家越来越远,早已心怀不满的北地士兵围住直接掀翻。黄锷被乱刀砍死,黄哲被连射四箭穿心而亡。

长江边上,拥杂了十多万逃难民众,因没有足够的渡船,坠江溺亡者数以千计。

赵构本人在赶到渡口时,居然也遭到了下人的顶撞。赵构忍无可忍,亲手斩杀一名出言不逊的士兵。

种种迹象表明,此时皇权威名以岌岌可危。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9 15:28:12 +0800 CST  

扬州溃败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到达镇江后的赵构召开了一次御前检讨会,大将刘光世痛斥御营司都统制王渊的失职行为。王渊是长江船只总调度,按刘光世说法,王渊以官船运输私财,造成大队人马无法过江。

作为当时最高级军事长官的刘光世,在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上,不会无凭无据地乱说,运输财物应该是确有其事,而且能造成了大批军队无法渡江的局面,这种运输想来规模不小。

对于刘光世的指控,王渊否认,但随即追责江北都巡检皇甫佐,并以舟船调度失当罪将其斩杀,算是平息各方的义愤。

赵构未作深究。

有个记载讲述了赵构“南幸”途中的一件小事。

赵构在前往扬州的途中,当时有侍从官从宫里给他带来一袋珠宝,赵构接过后,直接扔进了运河,并引用庄子的话对身边的大臣说:“把玉石丢掉,把珠宝损坏,盗贼就不会有了。古人的境界我很追慕,希望我们来到此地,也能创造一个没有盗贼的环境。”

珠宝是什么,珠宝就是钱。新建一个政权除了军队,另一个必需品就是钱,在这种时候赵构居然会认为钱不重要?这话显然装X得厉害,但他在掩饰什么?

王渊需要动用如此庞大的运输力量,那是多么大的一笔财产?连一小袋珠宝都以为奢侈的赵构,怎么能可以容忍手下大臣有整船整船的财物而不予深究?

金军此次南下的途中,当时代替宗泽负责北方防务的杜充曾决堤黄河,以阻拦金军,此举造成几十万民众流离失所。黄河决堤只能暂缓金军骑兵的行军速度,而没做其他任何像样抵抗的杜充放水淹地,除了拖延时间。还能有什么效果?

宋史记载,王渊装大船十数,自维扬来杭,杭人相谓曰:”船所载,皆王渊平叛陈通时,杀夺富家民财也。”民财未必真相,但运输巨额财富已确定无疑。

金军曾在徐州被截获的大量金银,很可能就是其中来不及运走的一部分。

联系到杜充放水抢时间,并连贯以上所有的线索,有理由相信,王渊运输的正是南宋政权赖以生存的财政国库。

耶律五马带区区五百人马冒险突进,显然也是闻到了钱味道,但他终究晚了一步。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9 15:32:30 +0800 CST  
欢迎楼上两位新朋友,不一一表示感谢了,对于好评和支持似乎不能随便回帖。

我换个房间换个路由器,就上不了天涯,猜测可能就是上述原因造成的ip被封。已申诉,等待审核中。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20 07:38:23 +0800 CST  

楼主:梵刀

字数:198998

发表时间:2017-02-28 19: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5 21:02:12 +0800 CST

评论数:435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