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历史的人性——宋金战史(长篇连载)


@为真求道

这封信在当时是不公开的,也没必要公开。

以一个人的言论判断一个人的黑白多少有些肤浅。

国际政治从来都是此一时彼一时,每一种策略的后面,都有当时不同的背景。缺乏语境的情况下,拿一个孤立的言论出来说事,没什么说服力的。

比起说什么,做什么才重要,知道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更加重要,而最愚昧无用的就是刀枪不入什么都能做的“义和团精神”。

赵构一路南逃早就是事实上的“屈辱”,民间更有人身财产上的切肤之痛,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民怨军变。但如果他顶着一口气不跑,结果很可能就是父子团圆,去黑龙江放羊。那就是种权衡利害后的选择,未见高尚,但相对务实。

历史人物最忌非黑即粉,把人黑出翔来,除了插上花一样的神之外,能有什么思考意义?而一旦把人粉成了神,那就不是历史而变成了宗教或神话。

正文中相对较少议论,但作为讨论,说下个人的历史观,欢迎指正。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30 07:44:44 +0800 CST  

此次出兵,金军的权力构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阿骨打系”的完颜宗辅退出了军事指挥的第一线,退至元帅府指挥,“阿骨打系”的部分兵力划归原元帅左监军完颜昌统领。完颜昌成为一支独立的军事力量。于此对应,如日中天完颜粘罕退出军事指挥第一线,以元帅府都元帅的身份进入中央,并以他密布军阶的党羽控制军队。

这可以解决完颜粘罕一个重大的缺陷:“国相系”虽然军力强大,但它的人员配置都集中于军界,缺少政治上的卡位,在政权渐趋稳固的节点,人员调度、资源配置、大政方针等一些具体问题上,国相系常落后手。

此次调整除了对“阿骨打系”进行大量的侵蚀外,重要的意图便是解决这一方面的缺陷。这看似巧妙的一步,却被事后证明,棋损无比。

首先,完颜粘罕与“阿骨打系”的完颜宗辅同时退出了军事第一线,这完全不是车对车的等价交换。阿骨打系的强项在于他的人丁兴旺,朝中有国相完颜宗干,此次加入了完颜宗辅后,话语权立刻上升,而军中的影响力却未降反升。正是因为完颜粘罕的退出,“阿骨打系”中著名的完颜兀术一举奠定其在军中的地位。

其次,让完颜昌上位那是另一个更为致命的错误,不夸张地讲,这一举措导致的权力变动,直接敲响了“国相系”走向覆灭的丧钟。

完颜粘罕的错误在于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经过完颜阿骨打的政改之后,金廷权力交接已从最原始的能者上位逐步转向了讲究法统的血亲传承。“国相系”在军中虽爪牙密布,但都不具法统,这与完颜兀术和完颜昌两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通俗的说,那就是东家和掌柜的关系,军中的人心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

也许完颜粘罕一开始便低估了“四太子”完颜兀术的能量,也许这里面有完颜吴乞买的运作。

但不管怎么说,完颜兀术和完颜昌从此走上政治前台,成为继完颜粘罕之后,两个对南宋政治走向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在此有必要先做个简单的介绍

完颜兀术,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彪悍勇武,行事强悍。《大金国志》记载了这样一个实例,完颜兀术曾发兵平叛辽国降将耶律余睹,事后处死重要的叛乱人员时,顺手把完颜粘罕留在当地的宠妾萧氏也直接杀了。回京后向完颜粘罕解释,萧氏乃天祚帝元妃,其心必异,恐于床帏间对兄长不利,故而杀之。强悍如完颜粘罕居然未予发作——那是1132年的事,此时完颜粘罕的影响力并未丧失。

再说完颜昌,作为完颜盈歌的嫡长子,完颜昌是个辈分极高的人物。完颜盈歌是传位给完颜阿骨打的前任首领,所以,在辈分上完颜昌与完颜阿骨打同辈。因其能征惯战,曾是“阿骨打系”的军中第二号人物,其红色血统地位甚至超过完颜粘罕。

完颜昌因完颜粘罕打压“阿骨打系”而上位,彼此间曾有过一段蜜月期,自然得到来自军部的各种支持,其军事实力迅速上升。

当然这也必然离不开皇帝吴乞买在政治上的支持,上位后的完颜昌逐渐靠拢完颜吴乞买,由此金廷又诞生了另一支控制军力的实力派体系——“吴乞买系”。

新的格局从此诞生,金廷权斗终成“三国演义”。

在宋金历史上“吴乞买系”对南宋政治的影响意义深远。而完颜昌更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没有完颜昌的运作,就没有后来的秦桧当政,南宋历史必然重写。

如果不以成王败寇论的话,完颜昌在宋金历史上的地位绝不亚于完颜兀术。

作为此次大规模调整后的平衡与补偿,被削减了军力的“阿骨打系”在第三次对宋战役中,获得了先发优势——完颜兀术成为前军总指挥。

10月,金军正式南侵,这是一次倾全力的打击。仓促应战的宋军兵败如山倒。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30 12:37:58 +0800 CST  

10月23日,金军攻下寿春(安徽寿县西南)。

此时,赵构刚从南京回杭州,期间走位飘忽。完颜兀术得到的情报,只能确定南宋后宫正在洪州(江西南昌),当即命令先锋将领完颜拔离速、耶律马五率部疾驰黄州(湖北黄冈),渡江追击。

10月25日,拔离速、马五部攻克黄州。

10月26日,拔离速、马五部开始渡江。驻守江州(江西九江)的江东宣抚使(江东战区最高军事长官)刘光世未作像样的抵抗。金军渡过长江,直扑洪州。

滕康、刘珏护卫孟太后快速撤离至吉州(江西吉安)。金军马队尾随而至。

南宋后宫狼狈奔逃,孟太后乘舟夜行,杨惟忠的万人卫队避敌锋芒,化整为零。孟太后和潘贤妃乘坐当地农夫的轿子,逃到虔州(江西赣州)时,身边护卫不到百人。

从场面看,金军的进攻势如破竹,从结果看却未必划算,甚至有害。

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在军事上具有天然的优势,自由迁徙的生活常态,保证了其快速响应的机动能力,对于后勤保障的依赖性也相对较少。金军骑兵每人常规配备两三匹战马,既可来回换乘保持畜力,又可携带粮草,延展“续航距离”。

但即便如此,那也只是短暂的优势,储备终有耗竭之时,而必要的军需只能依靠后勤补给或“因粮于敌”。

经过连年的征战,以及杜充的苦心“经营”,中原华中、华北地区几乎一片荒芜,显然已无法支撑庞大的战争补给,于是金军的后勤补给线就变得极其漫长,而渡江作战更是让后勤运输愈发的困难而压力沉重。

至于“因敌于粮”,顾名思义就是从对方的地盘上获取粮草,这分战争和占领两种状态,在战争状态下通常就是抢劫,但这貌似容易,其实却是一种效力极低的行为,带来的弊病更是显而易见。

由于财富的不规则分布,抢劫的过程必须分散行动,而分散的小股部队极易遭到游击式的袭击,即便抢劫顺利,还有一个上缴归拢的问题,这更是难以管理,不可避免的会引发摩擦乃至军心涣散,其最终结果必然大大降低机动速度和作战能力。

宋军此次采用化整为零,坚壁清野的策略,“因敌于粮”变得困难重重,此外长江天险终究是其前后链接点上,一个随时有被切断风险的薄弱隐患。

以金国的国力看,只能支撑其目标明确的单线突进,若全部主力进入长江中游的丘陵地带,不用打也就能拖几个月,若非占领统治,撤兵是其唯一的出路,这于“搜山捡海捉赵构”战略意图显然岔道。

南宋朝廷的此次应对,是否主动谋略不得而知,起到的效果可算部分有效,但这也让朝廷后宫又一次付出了沉重代价,在此次追击奔逃中,如花似玉的六宫粉黛丢失一百六十多人。

完颜兀术在发现方向性错误后,只得命令拔离速、马五部的先锋部队“因敌于粮”自行休整,其亲率余部转向长江下游。

1129年11月1日,完颜兀术部攻破庐州(安徽合肥)。

11月4日,完颜兀术部攻打和州(安徽和州)。守臣李俦献城投降。

11月5日,完颜兀术部攻破无为军(安徽无为),守臣李知几携带财政钱粮,渡江弃守。

11月6日,完颜兀术部攻打采石渡。太平州知州郭伟率将士反击。金军转向马家渡。

11月13日,完颜兀术部攻破六合县,接着攻破临江军。

11月16日,完颜兀术部攻破真州。守臣向子忞清空城中所有的财物,弃城而出,但躲过了金兵,没躲过自己人,所携财物全部被韩世忠部搜抢一空。

当时纵兵抢劫的不光是金人,自己人抢自己人其实更方便。在财政崩溃的情况下,想要保持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这也是唯一的出路。“泼皮韩五”抢向子忞,算是一次性解决大问题,从这意义上说,向子忞算是给后来的黄天荡大捷做了份贡献。

11月18日,完颜兀术部攻占马家渡。

11月20日,金军开始从马家渡横渡长江。

在长江的南岸,南宋的宰相、江淮战区最高军事长官杜充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正驻守南京。作为江防总调度的杜充被朝廷授权,全权节制江东宣抚使刘世光和浙西制置使韩世忠部,这几乎是当时南宋三分之二的主力部队。

如同当初的郭药师给了北宋朝廷致命一击,这次是杜充直接给了赵构当头一棒。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31 11:47:01 +0800 CST  
@羽吹雪 2017-03-31 13:44:14
宋朝号称弱宋,但其实两宋末兵强远胜晚明,但奈何女真,蒙古之强也远胜过满洲!
-----------------------------
单从军事装备上讲,农耕民族打不过游牧民族,尤其这农耕民族还天然缺马,这很正常。人力干过马力,那才不正常。

当然皇朝交替的上升期和下降的腐败期,也起到一定的影响。

但就算最强盛的时期,拥有战马,国力强大,那种胜利的维持,从来就没超过二三十年,付出的力气是游牧民族若干倍,而一旦松尽,就又把你干了。

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和平,就是北宋时期的檀渊之盟。以极小的代价整整和平了一百多年。

战争是为了获得利益,但不管纵向还是横向看,和平交流从来都符合双方整体的利益。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31 14:07:49 +0800 CST  

今天你赢,明天我赢,这说明什么?这不是体育比赛,受苦的是普通百姓。

祖上牛逼如蒙古人,今天又能牛逼过谁?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31 14:11:14 +0800 CST  

金军横渡长江,漂流般的顺畅。

得到金军渡过长江的消息后,杜充派都统制陈淬率岳飞、戚方等将官统兵二万奔赴马家渡,后又命御营前军统制官王燮带一万三千兵马再往策应。

当日,陈淬率军与金兵在长江南岸激战,战况激烈,主将陈淬战死,王燮败走,岳飞兵败后退至钟山(南京紫金山)。

之后,杜充率亲兵三千出南京至江北,住进真州(江苏仪征)的长芦寺内。
完颜兀术让杜充的旧友唐佐写信劝降: “只要投降,按张邦昌例,中原封王。”

于是,杜充再返南京,率六万余步骑出城投降。

据以上史料记载的多个场景看,串接其中的逻辑链条完全扭曲断裂。

位于马鞍山北部的马家渡,其江面垂直宽度3.8km,鉴于长江水流对航行的影响,渡江船只必须斜行,以现今汽轮的单程摆渡时间算,大约半个小时左右,考虑到航行条件的差距,宋代完成这样一次摆渡,没有一两个小时根本不可能。再考虑当时船只吨位以及码头设施的差距,一次航行算上人加上马,一两千人封顶。

以这点距离的江面宽度,肉眼便知敌情动向,眼见着精通马术而不谙水性的金军旱鸭子漂浮在江面上,此敌之所短,我之所长,正是出击的大好时机,但重点设防的宋军居然没船阻截,这是为什么?

就算来不及江上拦截,而让小部金军得以登陆,但他一时间也难以迅速展开。宋军前往御敌的军队有三万三千人马,连最高司令长官都能战死,这显然就是搏命的真打,以几乎十倍于敌的兵力,推也能把对方推进长江,但结果却是惨败。显然命令滞后而错失战机,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能是基于敌情的正常指挥吗?

金军登陆后,杜充率三千亲兵渡江前往江北真州,作为进攻,其兵力太少,而作为退防,却显然搞错了方向,这是要干嘛?

住在真州长芦寺的杜充收到了旧友唐佐劝降信,但以常理推断,如果真有劝降信的话,发出的时间一定更早,因为劝降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战斗,既然有“旧友”在,却要等到打起来再劝降,这合乎情理吗?

所有的疑问都展示出整个“劝降投敌”事件逻辑上的矛盾,但如果换一种说法:这不是一次临时起意的劝降,而是一次早有预谋的投奔,那么串接所有细节的逻辑链条便瞬间畅通。

金军登陆后,杜充再派出陈淬、岳飞、王燮率军前往阻击,类同于郭药师借金军之手,打击反对派将领。这可以称为借刀杀人,也可以叫作调虎离山。

亲率亲兵卫队前往江北,是去金营做最后的沟通。几万人的部队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集体缴枪并非易事,而交接中的站位布防至关重要,此时,最高统帅间的第一手情报沟通必不可少。

赵构听到杜充投敌的消息后,震惊难过得几天吃不下饭。

这就像是打牌,杜充手握王炸,但在最最关键的时候却炸到了自己人的头上。

杜充是个精明的人,知道只有在这时候出牌,才能充分体现出他的价值,分析当时的形势,他算准了金国另立中原新政的必要性,而这种“必要性”也不出所料地找到了他。

但杜充显然精逼过头,漏算了金廷的权斗。他看准了方向,却抱错了大腿,投靠完颜兀术,就注定要踩中完颜粘罕的尾巴。

“国相系”与“阿骨打系”在中原势力上的争夺势同水火,拥有金国当下最强军事实力,身处军部最高统帅位置的完颜粘罕正狼视全局,在这件事上他决不可能妥协。

杜充投降后,被安置到他的老家相州(河南安阳),因他的缘故,族人全都成了“南宋公敌”而遭到流放,后来其中有人逃奔于他,于是杜充便被人密告私通南宋。

完颜粘罕拿到把柄,派人把杜充抓来吊打,当然没查出任何确凿的证据。之后,完颜粘罕与杜充之间曾有过一问一答,完颜粘罕问:“你想回宋吗?”

杜充答:“大将军您敢去宋朝,我杜充可不敢。”这是实情,走到这一步,他早就回不去了。

完颜粘罕听后,哈哈一笑,于是“杜充案”不了了之。

但即便如此,杜充不清不白的“污点”已洗不掉了,精明如杜充也彻底明白了自己的位置,从此不敢再做皇帝梦。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4-01 11:29:29 +0800 CST  

今天4月1日,刚好写到“人生精算师”杜充,冥冥之中似有天意点拨,不由在心中暗道一声,愚人节快乐!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4-01 11:30:51 +0800 CST  

@为真求道

杜充未必了解金廷权斗,但他至少对赵构是了解的。赵构虽年轻但沉稳务实。在正式的历史记载中,赵构从未有过因连责任带而迁怒于对方家人的事例。

如果杜充真如刘豫般做了皇帝,他的家人或许还是外交接触中的桥梁。

事实上,受到如此打击的赵构,并没有对杜充家人泄愤式的报复,只是流放广州而已,后来能逃出就足以说明问题。

综上,你的反对不成立。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4-01 18:07:13 +0800 CST  

换个房间换个路由还是不能上煮酒,一直未搞懂ip为什么被封。

至今只有一个账号,自以为没任何违规行为,搞不懂。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4-01 20:24:48 +0800 CST  

11月26日,完颜兀术进驻南京。南京知府陈邦光率领百官出门迎接。
金人暂做整固,任用原官员维护秩序,南京成为金军向纵深推进的后勤基地。

通判杨邦乂抗命,金人劝说。杨邦乂用头撞柱,以求死节。

11月30日,杨邦乂被开胸剜心而死,时年44岁。

据《鸿山杨氏家谱》记载,岳飞麾下著名战将中,武力值排名第一的杨再兴是杨邦乂的小儿子。

金军占领南京后,水陆要道通行无阻,江南各镇门户洞开。杜充的叛降足可类比当初郭药师的突然反水。

赵构痛定哀叹:“朕待杜充可谓不薄,他怎能如此?”下诏削去杜充的爵位,把他的儿子,女婿流放广州。但哀莫大过于恐惧,作为“搜山捡海”剧情的男一号,赵构必须了解他下一步的走位。

吕颐浩提出了“航海之策”:
“金人既已渡江,必分遣轻骑追袭。今若驾舟出海,敌骑必不能袭我。浙江地热,敌亦不能久留。待其退去,复还二浙,敌进我出,敌出我进,此乃兵家之奇谋也”

赵构听从了这个“奇谋”,除此已无更好出路。

12月4日赵构到达明州(浙江宁波)。

枢密院提领海船(海军司令)张公裕报告,已筹措的上千海船正陆续赶来,并先期派遣监察御史林之平前往泉州、福州等地募集大船,此时已有二百余艘相继到位。赵构嘉奖了率先驾船到达的广东转运使赵亿。

但就在船队在出发之前,又发生了一次卫队的哗变。

当时规定,每艘舰船限载卫士六十人,每人可以携带家眷两人。卫士哗然:限额两人,父母、妻儿如何取舍?

卫士主官陈宥难以协调,派人请示宰相。

宰相吕颐浩赶在半道上,被一群卫士拦住,为首的张宝代表众人表达不满,情绪激动并责问出海去向。

吕颐浩火药桶的脾气,遭到卫兵出言不逊,气到肝痛,喝斥道:“你等平日操练,连箭靶都射不中,再不听从命令,还有个鸟用!”

众卫士恼羞成怒,当即拔刀。

参知政事(国务委员)范宗尹拉住吕颐浩的衣服,慌忙拖入殿门,总算逃过一劫。

赵构得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亲自出面抚慰,承诺酌情考虑。

众卫士这才散退。

当晚,伍佰军士冲入卫队营房,突袭搜捕张宝等人。

睡梦中惊醒的卫兵慌乱奔逃。

赵构身戴盔甲,亲执弓箭,当场射杀两名翻墙欲出的卫兵。

龙颜震雷霆之怒,众人束手就擒。

赵构下令严惩。张宝等十七人被处死,卫队主管陈宥被放逐到潭州(长沙)安置,原卫队建制撤销。

卫队哗变事件的亲历者,当时的御史中丞赵鼎后来回忆道:“这只是一时情急的突发事件,并非预谋作乱。”

赵鼎的表述没错,但这种情绪不加以遏制,濒临失控的局面极易崩溃,赵构绝不能允许“苗刘兵变”再次发生。

还有一个故事也印证当时的危急局面。

在随后登船出海的时,有士兵趁乱抢夺皇室舟船,那时在船上的十六岁吴姓伺女,引弓搭箭直指为首的军官,但很可惜没人当真。小姑娘怒目娇叱毅然松手,弓箭离弦疾驰,箭头没眉心而入。众军士骇然。

你可以想象一下,是怎样失控的场面,让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做出如此恐怖之事。

当然,这少女也不是一般人,这位颇有胆识的少女后来平步青云,成为赵构日后的吴皇后。这位吴皇后是中国历史上在皇后和太后位上时间最长的人,经历了南宋高、孝、光、宁四个朝代。

12月16日一早,赵构一行正式出海,南宋朝廷开始了著名的海上流亡的旅程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4-02 12:11:28 +0800 CST  


12月7日,金军南下攻下广德军(安徽广德)。

12月11日,完颜兀术部自广德越过浙江安吉独松关,攻打临安,钱塘县令朱跸率领民兵迎战金军,身负重伤。

12月15日,南宋的临时首都临安(杭州)陷落,钱塘知县朱跸在天竺山被杀。

完颜兀术命令部将斜卯阿里和乌延蒲卢浑,率精兵四千急趋明州(宁波)。

史籍记载,为了阻击完颜兀术进攻临安,岳飞在广德境内拦击金军,打了六仗,全部获胜。但依照完颜兀术进军的日程,十一月三十他还在建康(南京),七天后他已经攻破广德城,再四天后他就攻打临安了,期间还攻打了浙江安吉。他连吃六个败仗的时间在哪里?打败仗的结果难道是高速前进?这些我们就搞不懂了。据说,这次完颜兀术征伐江南与岳飞有多次交锋,相关的历史记载不要说我们搞不懂,连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也搞不懂。完颜兀术后来引军北还时,在清水亭和岳飞一战,金军大败以至“横尸十五里”。吕思勉先生很惊讶金人为什么还没有被杀尽。我们数了一下,岳飞与回程中的完颜兀术交手又是八战八胜,还不算在牛头山成功的夜袭金营。可那么厉害的岳飞,就是不能挡住完颜兀术对赵构的追击,眼睁睁地看着赵构被赶到海里。(此段论述引自丛一冰和王刃先生所著的《南宋一百五十年》建炎至绍兴卷)

宋史中有很多史料都来自《鄂国金陀稡编》的记载,此书的作者岳珂是岳霖的儿子,岳飞的孙子。书中的诸多描述都存在为美化而缺乏常识的特点,这给宋史的研究带来较大的混乱,以逻辑加以甄别变得极为重要。

正如丛一冰、王刃先生的分析,以战争进程看,即便有局部的骚扰战,也应该没有形成有效的阻击,岳飞所部真有如此强大的战力,当初金军渡江之时就不至于败退钟山(紫金山),赵构也不至于狼狈不堪地逃进海里。

摘录《鄂国金佗粹编》中的两小段描述:

兀术趋临安府,先臣(岳飞)领所部邀击之,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斩首一千二百一十六级,擒女真、漠儿王权等二十四人。俘诸路剃头签军首领四十八人,察其可用者,结以恩信,遣还虏中。令夜斫营(当夜劫营),烧毁七梢、九梢炮车,及随军辎重、器仗。乘其乱,纵兵交击,大败之,俘杀甚众。

驻于广德之锺村,是时粮食罄匮,先臣资粮于敌,且发家赀(发伙食费)以助之,与士卒最下者同食。将士常有饥色,独畏先臣纪律,不敢扰民,市井鬻贩(市井商贩)如常时。虏之签军涉其地者,皆相谓曰:“岳爷爷军也!”争来降附,前后计万余人。

两点疑问:

派对方俘虏回去,里应外合一举破敌,这一招确实精妙,但达到这效果,不知采取了何种逆天高招?

“六战之地,市井商贩如常。”这是我们熟悉的正常的人类社会吗?

“虏之签军”大概是指前期投降金军的汉人,岳飞利用这段时间收编了溃散的残军,以壮大其实力,应该是合理可信的做法。

至于广为流传的金军管岳飞叫“爷爷”的说法,见诸评书尚可一乐,作为正史引述未免可笑。两军对垒讲究士气,战时散布畏敌情绪,必招军法严惩。在己方军中喊对方“爷爷”,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极低的智商。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4-03 10:46:59 +0800 CST  

1129年12月下旬,金军先锋阿里浦庐浑率4000余名金兵,追至明州。

张峻率部迎敌,宋金两军首战于明州(宁波)鄞州区的高桥。

此战,江南纵横的水网地貌,给北方骑兵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利用港湾河汊,南方水军大战北方马队,高桥的民众拿出自己编织的竹席,铺于路面,泼水结冰,金军战马奔驰中纷纷滑倒,战阵混乱,宋军趁机上岸掩杀,高桥大捷。

明州保卫战跨越了建炎三年(1129年)的除夕和春节,前后三战,为时三天,这三天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从战役的效果看,此战如当年杜充决堤黄河,遏制了金军一时之势,两者对最终战局都不起决定作用,但却完成了一个共同的重大目标——确保南宋皇权的财政命脉得以顺利转移。

这次战役史称“明州之战”,后来被列为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的第一功。

短暂的守卫战后,张俊的队伍迅速撤出,正月十日退至台州,撤退前实施了坚壁清野策略,环城三十里内,所到之处鸡犬为之一空,民众闻风逃避山谷,沿途数十里人烟绝迹。

金军占领明州后纵兵抢劫,但所得甚少,于是“遍州之境,深山穷谷,人迹不到之处,皆为金人搜剔,杀掠不可胜数。”最后,昔日繁华的明州城被挟愤报复的金兵一把火烧尽。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4-03 11:46:55 +0800 CST  


建炎四年(1130年)的新年赵构一行是在海上渡过。大年初三风势稍缓,船队开到章安镇(属浙江台州)。

章安镇的祥符寺里有个老和尚,六十多年以后还能回忆起赵构这次南巡来到寺庙时的情景。

那年他十四岁,当时镇里传言纷纷,说天子航海东来,船队停泊金鳌山下。

老和尚记得那天早上,有十六人身着战袍的军人,顺着猎猎的海风,由金鳌山方向走来。进到寺内,为首的金甲黄袍之人居中坐下后问,有无素食?住持取出五个炊饼,他立刻吃掉三个,停了一下,又吃半个。住持看他们都很饿的样子,又去田里挖了一些蔬菜招待他们。那黄袍之人便是天子赵构。

老和尚还记得赵构一行呆了十四天,后来回航的时候又来过章安镇。

老和尚的回忆带有典型的印象派风格,威风凛凛的战袍与饿成狗的赵构形成鲜明的反差,构图充满张力,令人印象深刻。

当时还有个传说,说赵构在以前当康王的时候,京城有个叫徐神翁的道人,给人测字非常灵验。赵构与他打过交道,对他礼数周到。

后来赵构登基,在“南幸”临别前,徐神翁曾赠诗一首:
牡蛎滩头一艇横,夕阳西去待潮生,与君不负登临约,同上金鳌背上行。

赵构当时不明觉厉,神翁只说天机。这次到章安镇,引赵构上岸的船夫无意间告知,眼见连接章安镇前的那个海滩就叫“牡蛎滩”,而遥遥望去,镇上有一凸起的小山便是 “金鳌山”。

赵构带人登上金鳌山,山顶楼阁里,当年徐神翁所献的诗原样题写在墙壁上,墨迹如新。

在一些历史事件的描述中,凡成大事者在关键时刻总有神迹护佑,冥冥之中皆有天数,不由令人感叹,真可谓不装逼不足以称帝,尤其是开国大帝。

赵构在登基时有赵恒托梦,逃过皇族灭门时有泥马渡康王,就算杀个张邦昌也在“平楚楼”,而这次惨成这样,依然是天意注定。但不管怎么说,赵构的人生抛物线在这一刻终于到了触底的拐点,南宋朝廷也总算抗住了狂风暴雨的洗礼。

赵构在章安镇的日子平和安定,这从百姓的态度中可以感知到。

金鳌山下是黄椒村,村里的妇女听到天子来到,都赶来瞻仰龙颜。被围观久了,赵构就态度和蔼地劝退道:“夫人们都请便吧。”

村里的妇女觉得“夫人”这个称呼文雅别致,回去都嘻嘻哈哈地以“夫人”相称,从此便成了习俗,一直保留下来。

整个南宋朝廷住在一个原本宁静的小镇上,没有丝毫的扰民,这充分体现了当时精英阶层的高素质,但再高的素质,也需喂饱肚子,在这个偏乡僻壤的小镇上,资源毕竟有限,“精英”们或许能不饿,但大批的随从那就难说了。

建炎四年(1130年)的元宵节,赵构的船队仍然停留在章安镇。这天远方突然有两艘海船朝着章安镇疾驶而来。据当时已知的军情讯息,金兵攻克了宁波后,便四处收缴船只,以时间推测,此时应早已下海。难道这是下海追来的金军?

海面上两个黑点越变越大,海风吹送下,两艘大船幽灵般地靠近,整个南宋海上朝廷陷入极度的焦虑恐慌中。

前哨战舰咋着胆子靠前拦截,却发现原来是两艘失控的商船,船上满载着橘子。

交接的双方都吓出一身冷汗,好在都只是虚惊一场。

赵构大惊大喜,下令收购所有的橘子,分发给跟随他流亡海上,早已饥肠辘辘的侍从和将士们。

这是一个独特的元宵之夜,大家边吃橘子边赏月。不知谁起了个头,把灯油灌进橘皮里,点亮后随波漂浮在海面上。于是众人竞相仿效,一时间海面上漂浮起万盏橘灯,呼应着黑色夜空中的星月冷光。

吃饱了橘子的年轻人倚靠船舷,一个个或清瘦俊朗,或纤细婀娜,目送辽阔大海中那随波起伏的亮色,祈祷着未来的和平与安宁。

那些年轻人中也包括赵构这位年轻的帝王,那一年他23岁。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4-04 12:22:59 +0800 CST  

今天清明节,圣贤显灵的日子,正好写到南宋朝廷迎来一线曙光。

冥冥中都有天意,是不是暗示这文能出版呢?装逼冥想中~~~~~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4-04 12:26:43 +0800 CST  
@明月梧桐 2017-04-04 02:05:20
金女真总体来说,比北魏的鲜卑人差了很多。
-----------------------------
人类社会动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民族文化”的不兼容,比如火药桶的巴尔干半岛。

在专制社会中,一个相对宽容并包的文化,或一个相对心怀开阔的领导人,对当时社会的和谐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较北魏拓跋宏,女真完颜昌或许有那么一点点实力和苗头,当然历史不容假设。

对北魏研究不多,随便瞎说。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4-04 12:35:07 +0800 CST  
@wolfssssssss314 2017-04-04 17:27:37
@梵刀 236楼 2017-03-29 22:00:00
@为真求道
这信记录在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不是金史中的记载。
作者李心传以《高宗日历》、《中兴会要》等官书为基础,参考其他官书,以及一百多种私家记载、文集、传记、行状、碑铭等,进行了细致的考订。撰写该书在所谓秦桧、秦熺父子篡改官史之后,所以能保留这封书信,至少可以看出赵构对这份“屈辱”的态度。
以国家的层面看,当今世界的加拿大和......
-----------------------------
尊严是做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尊严不光包括武力或体力,还包括智力。如果在泰森面前亮二头肌,那不叫展示尊严,那叫得了脑膜炎。

这封信在当时是不公开的,也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投降条款,只是一种策略上的示弱。以赵构的立场,写这封自黑信比不写更需要勇气。

生活中只有精神强大的人才有能力自嘲,而极端自卑的人通常都无比敏感的彪着一股劲,随时随地的玻璃心碎一地。

当然国家层面上,领导人的行为必须考虑全体人民的情感,而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这需要一种全盘的考虑。不过还是那句话,尊严不是自己喊出来的,尊严只在别人的眼里。德国总理为二战所犯的罪行下跪了,在你眼里德国人失去尊严了吗?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4-04 19:38:37 +0800 CST  
@wolfssssssss314 2017-04-04 17:31:15
@梵刀 254楼 2017-03-31 14:11:00
今天你赢,明天我赢,这说明什么?这不是体育比赛,受苦的是普通百姓。
祖上牛逼如蒙古人,今天又能牛逼过谁?
—————————————————
那赵构不应该跑,应该举国投降,这样人民就幸福了。
-----------------------------
这里我的原意是,以历史的眼光看,武力展示的所谓民族牛X感没意义。

受到侵略当然要反抗,但要不要做和怎么做,那是两个问题。站在不同的位置,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没有一劳永逸的定式,唯一需要坚守的只有人性底线。而过于强调所谓的牛X感多少有点傻X,这是我未必正确的观点。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4-04 19:40:00 +0800 CST  

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初三日,赵构的船队到达温州,停泊在江心寺一带,暂住在寺内,赵构把江心寺改名为“龙翔寺”,并亲笔题写匾额。

这时前方传来金军从明州撤回临安的消息。

之前,完颜兀术在占领明州后,曾抢劫民间的商船,试图进犯昌国县(浙江定海),但此时能抢到的都是小船,大船早都跑没了——有大船谁能不跑。

有一种说法,完颜兀术下海后,风大浪急,桅杆被吹弯到船侧。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完颜兀术骑虎难下,这时隐约看见前方海岛上一座山峰,便问那山的名字,有人告诉他叫阳山。完颜兀术释然道:“当年唐王朝兴兵开拓疆界,只到阴山,我攻至阳山,已可知足”于是下令返航。

二月初七日,完颜兀术把部队集中在临安的吴山、七宝山一带,然后四处纵火,火焰三天三夜日不绝。十一日大火熄灭后,金军纵兵抢掠。

先纵火再抢劫,想来是应对“坚壁清野”的策略,既然粮食没了,那就烧房子,金兵或指望能从犄角旮旯、房梁暗室里烧出金银财宝来。老话有云,真金不怕火炼。

二月十三日,金军从临安北撤,改走水路。

这里有个小插曲,金军刚进临安时,完颜兀术把江南名刹灵隐寺的一个老和尚请入金营。

看破红尘的高僧看不透完颜兀术这杀人魔王的用意,着实吓得不轻,但好在有惊无险,完颜兀术诚心相请,真心讨教。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已没有赢家,大宋江山固然千疮百孔,金军占领的辽国旧地以及老家黑龙江,也都承受着庞大军费开支的压力,何尝不是缺衣少粮。

民谚有云: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入乱是儒家。在乱世中,讲究修炼隐忍的佛教具有麻醉和稳定的作用。后世的元忽必烈曾评价“辽以释废”,认为辽国的佛教盛行到了让它灭国的地步。这观点对错先不论,但至少能说明当时佛教在辽地的影响力。

完颜兀术带着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希望参透佛法的高僧能给他一剂维稳的良药。高僧是否开出药方不得而知,但撤军前完颜兀术依旧派专人将高僧礼送回了灵隐寺。

二月十八日,金军攻破秀州(嘉兴)。

二月二十四日,金军攻到平江(苏州),又是一场大火,但有记载这大火是当时驻守平江的将领郭仲威所放。这位趁战乱大发国难财的郭仲威,在第二年六月被押赴平江府,在饮马桥下凌迟处死,城中军民无不咬牙称快。

三月一日,完颜兀术的部分军队驻扎在吴江的太湖之畔。宋军统制官陈思恭率领水师的攻击,并获得胜利。这是有记录的南宋水师第一次战胜金军,算是开胡之战,史称“太湖之役”。

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金军由临安经吴江、苏州向镇江撤退。

三月十五日,完颜兀术十万大军驾着抢来的破船,浩浩荡荡开到镇江,一向横走江南,如入无人之境的完颜兀术只带了几名亲兵随从,登运河入江口的银山,察看水文地形。

银山龙王庙里有宋军韩世忠部所设的观测哨卡,几十个驻守的官兵同时发一声喊,居高冲出,当场擒获两名吓傻的金兵,完颜兀术骑在马上总算跑得快,但这次只是对他一个小小的警告。

就在前方不远处的镇江焦山寺附近,浙西制置使韩世忠正率八千水军严阵以待。

兵马总数十倍于对方的完颜兀术,将面临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几乎让他丧命的军事挫折——“黄天荡之战”。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4-05 12:42:02 +0800 CST  


韩世忠是个爱秀的人,成名后传出很多故事。

其中有一个故事,说韩世忠年轻时家境贫寒,长了一身疥疮,人见人嫌。
一年夏天,韩世忠独自一人村边的小溪中洗澡,这时被一条大蟒突然缠住。急切中韩世忠扳住蟒头,一人一蟒在溪边搏斗,半天没分输赢。韩世忠索性起身,扛着大蟒回家。黄昏的夕阳下,远远的围着一群村民,韩世忠双手卡住蛇头,昂首阔步霸气侧漏。

到家后韩世忠直奔厨房,一只手扳住蛇头,另一手操起一把菜刀,这次终于有了输赢,蛇血飙了他一脸一身。那蛇最终也没浪费,韩世忠洗净下料,煮了一大锅,当晚就拿它下酒,吃完后身上疥疮全脱,从此变成远近闻名的美男子。

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一年,二郎山里跑出一匹野马,时常骚扰街市,无人能降。于是官府贴出告示,能降此马者重赏。一日韩世忠路过,二话没说便揭下榜文,随后单人赤手进到山里。不多时,只听见山后一声长啸,一匹白鬃烈马腾空奔出,马背上骑着“美男”韩世忠,一番飞沙走石的搏斗后,那马终于被驯服。

这故事极具画面感,完全能用一组现代电影中常见的慢镜头加以描述:落日余晖中,马踏着小溪中溅起的水花,耳边奏响雄壮明亮的背景音乐……

韩世忠不做皇帝,居然也能弄出那么多故事,足见他爱秀成性。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他的夫人也都各个爱秀,其中曾在“苗刘兵变”中登场,被赵构册封为护国夫人,开享朝廷俸禄之先例的梁红玉最具明星气质。以传统的说法,那是个戎装丽人的刀马旦,用现代的语言形容,那就是色艺双馨的娱乐圈大咖。

黄天荡之战开打的当天,梁红玉率一群善舞的女兵,在镇江的金山上架起战鼓,鼓舞士气,这大概是我国历史上有料可查的最早的女子啦啦队。

那天,金军驾着无数小船横渡长江,行至江心时,韩世忠于隐蔽处率战舰冲出。两军相遇,只见江面上韩世忠的战舰劈波斩浪,大过金军小船好几个吨位,一路开过,或居高临下地射箭,或横冲直撞地碾压,或伸挠钩直接掀翻……各种打法随心所欲。

此时,金山顶上鼓声密集,激扬的韵律中透着一丝妩媚,婀娜的腰肢影影绰绰。金兵被打得脾气全无。

完颜兀术一路溃败,慌不择路逃进了江心的黄天荡,那是条有进无出的死路。

韩世忠命战舰封锁出口,号称十万人马的金军全部被憋在里面。

完颜兀术进到黄天荡内,环顾四周,只见满眼密密麻麻的芦苇,偶尔飞过的几只野鸭,除此便一无所有。

再回头看,进路便是出路,此时已被死死封住。

韩世忠命人用铁绳、铁钩连接多首海船,在出口处织起一张铁网。金军往外折腾半天,终究无计可施。

完颜兀术派人跟韩世忠谈判,愿以一路抢来的所有财宝换一条北归的生路。

韩世忠断然否决。他玩得正嗨,早就想好了连皮带骨一口吞下,那些财物也早已算入囊中,哪还用得着你来送。

史料说,走投无路的完颜兀术悬赏脱身之计,被困了大半个月后,终于有人献策,黄天荡内原本有一条贯通的旧河道,后被泥沙堵塞,如能挖通那条河道,便是条出路。

十万金军连夜拼命,一夜凿通黄天荡里老鹳河的三十里故道。

四月十二日,金军从后门逃出,船队停靠长江南岸休整。完颜兀术再次悬赏过江之计。

这次又有人揭榜献策,建议在战船内装土,以使战船平稳,再铺以木板,船舷两边凿洞,安置桨棹,待无风时出击,用火箭射宋船篷帆。

完颜兀术依计,又是连夜赶造。

四月二十五日清晨,金军引舟出江。那天晴空万里无风,吃够了苦头的金军奋力划桨,摇动着小船迅疾如飞,而韩世忠的大船撑足了船帆,却依然行动迟缓。金军用火箭射击大船的蓬帆,大火燃起,宋军一时措手不及,起火的大船沿江而下,翻落江中者无数。

此战韩世忠预判不足,所部损失过半,其重要将领孙世询,严永吉等相继阵亡。韩世忠只得退至镇江整固。

完颜兀术终于渡江北归。

回顾整个黄天荡战役,韩世忠以八千水军对十万金兵,几乎把完颜兀术逼入绝境。虽然最后功亏一篑,以失败告终,但对金军的强盛的气势是一次迎头痛击。

据说,完颜兀术回到江北之后,每遇亲朋故识,说起黄天荡里差点送命,依旧是心有余悸。

黄天荡大战还有个补叙,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梁红玉上疏朝廷,以黄天荡大战指挥不当,弹劾韩世忠。《鹤林玉露》记载了这一段后续内容:夫人奏疏言(上疏弹劾)世忠“失机纵敌,乞加罪责”。举朝为之动色。

这段描述中包含几个意思?

八千战十万,虽结果未尽完满,但过程极为精彩,怎可受罚?这分明就是怕人遗忘而故意制造的话题,“举朝为之动色”便是其成功抢得头条的证明。

这对夫妻气质想通,也算是绝配,只可惜梁红玉去世较早,陪伴韩世忠走到最后的只有那位万人迷的“周小姐”。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4-06 08:26:42 +0800 CST  
@18057772898 2017-04-06 08:40:42
个人认为,韩世忠很会操弄水军 ,文的武的都会,武的可以在其他军队无限转进的时候硬桥硬马的和金军大打一场,文的在朝野中添油加醋,增加网红值,大大的能人!
-----------------------------

韩世忠是个率性不羁、特立独行的人。

没觉得他夫人也是个人才吗?甚至怀疑那些故事都出自这位心思巧妙的夫人策划。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4-06 11:50:19 +0800 CST  

楼主:梵刀

字数:198998

发表时间:2017-02-28 19: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5 21:02:12 +0800 CST

评论数:435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