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历史的人性——宋金战史(长篇连载)




不久,金人攻城。郭京稳坐不动。金人再攻,至形势紧迫。

郭京沉住气:“我将择日出师,但凡出手便直捣阴山。”

11月25日,金军大军又逼到城下,郭京登上城头作法,但说天机不可看,遣散城头的兵丁,只留少数几人护法。

城下万众翘首以盼。

不久城头传来捷报:“前军已到金人大寨,树大旗于敌营。”“前军夺敌方军马千匹。”……

城下民众呐喊助阵,群情激昂。于是开城门放神兵,一路冲过护城河。

城外的金军看得莫名其妙,以两百铁骑,将“神兵”一冲两段后,纵马砍杀。

郭京道:“须自下城作法。”于是出城,趁乱逃遁。

开封城破。

北宋王朝最后的一场保卫战,最终以无厘头的狗血剧收场,帷幕缓缓落下。

但是,别急着谢幕,片尾还有一个小小的补充。

开封城破后,宋钦宗赵恒曾两度赴金营谈判,第二次去后便再没回来,去之前,他任命留守京城的孙傅为少傅,辅佐太子监国。

这是一份极重的信任,但却带给我们深深的疑惑,“二百五”导演孙傅此时怎么还能获得赵恒的如此信任?

回头再看整场戏。

整个表演中,郭金这一路看似装神弄鬼的折腾,却也拿捏着分寸。

赵恒与孙傅君臣间始终保持着信任,更是透出了足够多的信息。魔鬼在细节中,通过细节我们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会不会是一场联手安排,以减少痛苦的安乐死?

参照太原杀人而食的惨象,事态发展到这一步,开封其实已无更好选择。

优劣另说,这做法至少需要点担当。

十多年后,南宋绍兴年间,去世多年的孙傅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终结一个皇朝的开封包围战,显然没成为他的污点。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08 12:33:35 +0800 CST  
@伞打雨下 2017-03-07 20:12:54
顶贴。赵构生育问题,楼主的提法比惊吓更合理。至于有没有女儿,也只是佐证。楼主可以再深挖一下,哈哈
-----------------------------
这好像已经挖到根了。我是挖不下去了。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08 12:53:19 +0800 CST  
开封城破后,军事重新归于政治。

11月30日,宋钦宗率执宰大臣数人亲赴完颜粘罕的军营。完颜粘罕不见,只命人传话:“二太子(宗望)在刘家寺,今日已晚,需明日再见。”

12月1日,粘罕派人向宋钦宗索取降表。赵恒命随行的孙觌起草表章,称“请和称番”。粘罕收到后,命重写,需“四六属对之降表”。宋君臣再三改易后,方得粘罕之首肯。

12月2日晨,完颜粘罕、完颜宗望在军营中设立香案,命宋君臣向北跪拜,宣读降表。

12月3日,金人索要犒军费金一千万锭,银两千万锭,绢帛一千万匹。宋廷张榜,上至宗室、贵戚大臣,下至倡优、僧道、商贾、市民全力筹措,违命隐瞒者“禁系枷拷”。

1月11日,金人传述赵恒发自金营的圣旨,告示全民:

王御带传到圣旨,大金元帅因金银匹段数少,圣驾未得归回。事属紧切,在京士庶各怀爱君之心,不问贵贱,金银匹段火急尽赴开封府送纳。许人告(者)给赏,隐藏人(者)依军法。《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十四》

宋廷临时内阁设置“根刮使”,负责战败赔款。
2月6日,粘罕宣读金太宗完颜吴乞买诏令:

追寻当初盟誓所载,如有违誓约,子孙不绍(继),社稷倾危。尔父子所盟,其实如一(其实一样)。今即伏罪,易从誓约。宋之旧疆,颇亦广袤,既为我有,理应混一。然念皇师此行,止为吊民伐罪,本非贪图他家疆土,故宜另择他人,立为藩屏,以王兹土(以统治这片土地)。

同日,粘罕至开封城内,宣布废除赵宋,立异性为帝,“并请太上皇、后妃、诸王、公主、驸马出城”。同时出示赵恒的手书,“因未守信,另立贤者,此为百姓之幸。”

赵氏王朝被重拳击倒。由此,再次涉及到了核心的问题——中原大局由谁主持?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09 14:49:54 +0800 CST  
各方权力平衡后,首先选出的是两个原辽国降臣:保定军节度使萧庆和汉军都统制刘彦宗。

隶属“国相系”外围的萧庆,被完颜宗望用委以重任的名义找去谈话。

完颜粘罕从来都不会闲着,找归属于“阿骨打系”的刘彦宗,详加开导。

萧、刘两人都不傻,先后婉拒——神仙打架,凡人回避。

最后,完颜宗望提出折中方案,由汉人自行推举一个皇帝,在金国统一的制约下实行自制。这既有利于中原的稳定,又相对独立。

这貌似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于是宋朝的大臣们按规则进行了一次无记名投票,结果是曾伴随康王赵构一同出使金营,在完颜宗望营中待过不少时日的张邦昌全票当选,完颜宗望低调得分,此处能看出他高于粘罕的暗中斡旋的手腕。

张邦昌显然不能像辽国降臣那样可以婉拒——没人跟他商量。但这差事的凶险一望而知:

到这一步,整个棋局基本明了。

如果没有金国的支持,作为既无法统地位,又无兵马支持的“汉奸”,他会被愤怒的中原汉人打死。

如果投靠金人,是投宗望还是粘罕呢?投宗望,“国相系”会要他老命,投粘罕,“阿骨打系”会要他好看。

唯一的一线生机是投靠从金兵手里漏网的康王赵构,这似乎可以缓解来自中原以及宗望的压力,但忤逆是灭门之罪,为了法统的纯正,赵构会放过他吗?

此中关系极为复杂,且性命攸关。

张邦昌泪奔。

众人按住抚慰。

张邦昌挣扎不从。

金人宣布命令:“推举张邦昌为皇帝,如三日内不接受推戴,先杀大臣,再杀百姓。”

开封城里万众哭求。

张邦昌哀叹:“我且用我九族,换一城人之性命。”

公元1127年3月7日,大楚皇帝张邦昌在一个据说风霾四起的日子里,黯然登基。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09 14:56:09 +0800 CST  
@wangen2006 2017-03-09 15:17:25
大一统的宋明到了中后期军队都失去了野战能力,敢出击就是全军覆没,还是欧洲日本这种分封制王国有内部竞争的好,至少不会落得空有百万大军却困死孤城,宋明有钱有地应该分封给武士领主,这样失去王权但是能保全民族
-----------------------------

强势的武力统治从秦始皇开始,但秦王朝是短命的。汉以后懂得了精神控制,稳定而虚弱。欧洲一直没学会。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09 15:34:17 +0800 CST  
@wangen2006 2017-03-09 15:17:25
大一统的宋明到了中后期军队都失去了野战能力,敢出击就是全军覆没,还是欧洲日本这种分封制王国有内部竞争的好,至少不会落得空有百万大军却困死孤城,宋明有钱有地应该分封给武士领主,这样失去王权但是能保全民族
-----------------------------
@梵刀 2017-03-09 15:34:17
强势的武力统治从秦始皇开始,但秦王朝是短命的。汉以后懂得了精神控制,稳定而虚弱。欧洲一直没学会。
-----------------------------
@wangen2006 2017-03-09 17:30:11
唐末的藩镇部分类似欧洲日本的分封制,但是没有二级、三级分封的权利,藩镇通过内部竞争保持战斗力,还是比较强悍的,藩主能把大部分资源用在军队建设上,至少耶律德光冲进来各个藩镇自保有余还能不断袭扰契丹军,直至他们狼狈逃窜而回,各个藩镇能够有权自建城堡要塞,组织领内民兵军事训练,但是宋就不行,苏东坡之流是没有权利发动辖区内的百姓军备和训练的,所以边塞一旦突破就一溃千里,内部再无精锐军队能够出击和防......
-----------------------------

不知不觉翻页了,我还不知道。呵呵。

我以为,藩镇与真正的中央集权有着天然的冲突,二者取其一。现代人评价看站在什么角度,角度不同,价值判断是不一样的。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09 17:54:56 +0800 CST  
@wangen2006 2017-03-09 15:17:25
大一统的宋明到了中后期军队都失去了野战能力,敢出击就是全军覆没,还是欧洲日本这种分封制王国有内部竞争的好,至少不会落得空有百万大军却困死孤城,宋明有钱有地应该分封给武士领主,这样失去王权但是能保全民族
-----------------------------
@梵刀 2017-03-09 15:34:17
强势的武力统治从秦始皇开始,但秦王朝是短命的。汉以后懂得了精神控制,稳定而虚弱。欧洲一直没学会。
-----------------------------
@13255230590 2017-03-09 17:31:23
地理位置对古文明所取的社会-经济形态起了主要作用。例如,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中国的华北平原,和印度恒河流域必然孕育出庞大的农业人口。由于缺乏天然屏障,这些古文明必然以大一统的专制王朝为长期均衡的社会形态。日本的地形条件,从一开始就把人们天然地分割成一块块的地域集团村落,地域之间又人为地划定了明确的村界。村界内部都是自己组织化的社会。日本古代的分封制其实就是被低下的生产力条件给逼出来的。自......
-----------------------------

地理决定论是一种比较主流的观点,我同意的,但我认为叠加在地理上宗教因素影响更大。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09 17:58:35 +0800 CST  
@wangen2006 2017-03-09 15:17:25
大一统的宋明到了中后期军队都失去了野战能力,敢出击就是全军覆没,还是欧洲日本这种分封制王国有内部竞争的好,至少不会落得空有百万大军却困死孤城,宋明有钱有地应该分封给武士领主,这样失去王权但是能保全民族
-----------------------------
@梵刀 2017-03-09 15:34:17
强势的武力统治从秦始皇开始,但秦王朝是短命的。汉以后懂得了精神控制,稳定而虚弱。欧洲一直没学会。
-----------------------------
@wangen2006 2017-03-09 17:48:11
而且几乎所有的思想爆发都来自一段长时间维持动态平衡的城邦时代,比如古希腊的城邦时代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阿基米德灿若星辰,到了罗马大一统后就不再出现宗师级的思想大师,春秋战国是中国的城邦时代,思想迎来大爆炸,中国以后2千年思想上就一直再无进步,吃那个时候的老本了;欧中中世纪的文艺复兴来发起自城邦化的意大利诸国;德意志三十年战争后就一直处于城邦林立状态,英国在城邦时代后就迎来了君主立宪;印度的城......
-----------------------------
保持有效的专制中央集权,必须收缴武力和控制思想。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09 18:13:48 +0800 CST  





登基皇位的仪式中,张邦昌在文德殿御榻的一旁另设座椅,众人欲向他朝拜之时,张邦昌起身拒绝道:

“为百姓之生命,权且如此,未敢窃位。”

百官按程序走仪式,张邦昌转身向东,背对而立。

在前后三十三天的在位时间内,张邦昌不坐正殿,不受朝礼,不呼见群臣,不称“朕”,手诏叫“手书”,任命官员的职务前面都缀以“代理”。皇宫大内中各处房门全部上锁,贴上“臣张邦昌谨封”的封条。有人在他面前言事,若开口“臣启陛下”,必招张邦昌斥责。《宋史》

就任数日后,张邦昌拜见了金帅,提交了一封乞免银绢的信函,大致意思为:

“……围城多时,举家多有饿毙。又无钱粮拯救。若继续征催,则逼于死地也。……望体察恳切之心,望停止征收金银丝帛,免百姓于死。隆恩大德,肝脑涂地以报。”《靖康纪闻》



金人答复,同意减免岁币一百万贯、银绢二十万两匹。

张邦昌以治理中原的理由,再请释放被俘的宋朝大臣。

金人应请,释放汪藻、孙觌、路允迪等人。

被多数人利益绑架的张邦昌,以最低调的姿态行事,最高调的努力自救,但这远远不够。

当时有个叫吴革的宋朝中层军官,联络了数百官员共谋刺杀张邦昌。那是一场态度坚决的锄奸行动。

为坚定“成仁取义”的决心,在起事前先行烧毁住所,斩杀妻儿,但终因所举之事走漏风声,而未能得逞。

为了天下能姓赵,妻儿老小都可以不要,这是儒家伦理下的古代铁血志士,从中大致能看出在当时背景下,身处张邦昌之位所需背负的道德压力。

3月28日,金军撤兵。

从攻占开封到撤军的这段时间内,京城财物被搜刮一空,索要金银未够之数,以京城女子按身份地位不同折价冲抵。

皇室众公主中以茂德帝姬容貌最美,当时22岁,已嫁蔡京之子蔡鞗,金人指名索要,于是成为第一批送入金营者。据载,茂德帝姬入金营时,恐惧至战栗而不能动。

但噩梦并非只降临于皇族之上,京城女子众多蒙难。

《靖康稗史》卷三所载:准金千锭的嫔妃83人,王妃24人,帝姬22人,准金五百锭的嫔御98人,王妾28人,(宗姬52人,御女78人,近支宗姬195人,准金二百锭的族姬1241人,准银五百锭的宫女479人,才女604人,宗妇2091人,)准银二百锭的族妇2007人,歌女1314人,准银百锭的贵戚、官民女3319人,共准抵金60.77万锭,银258.31万锭。

共11845名无助的弱女子绝望如圈中之待宰羔羊。

面对押解她们前往金营的朝廷官员,曾有个女子声斥:

“尔等任朝廷大臣,作坏国家至此,今日却令我辈塞金人意,尔等果何面目?!”《靖康纪闻》

无人应答。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0 14:10:38 +0800 CST  


4月1日,金军全部撤出开封府,掠走上至皇帝亲王、官吏士人下至工匠百戏、民女丁男总数不下20万人,史称靖康之耻。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0 14:12:24 +0800 CST  



在金兵退尽之后,张邦昌立刻把上代先皇废黜的皇后孟氏请进延福宫,重新恢复她“元佑皇后”的称号,并让她垂帘听政。

4月10日,张邦昌把大权交还孟太后,自己退至资善堂,并交出传国玉玺,封存国库,以宰相之身份辅政。至此,存在仅三十三天的“大楚”政权由张邦昌亲手“溺亡”。

孟太后接手政权后,由张邦昌辅佐着做了两件事情:

一,找到因出使离京而唯一渡劫的皇子康王赵构,并派出侄子孟忠厚送达她劝进赵构的书信。

二是发表了《皇太后告天下手书》,代表赵宋皇室明确了由康王赵构继位的主张。

这份公告是南宋初建时期的著名文献,里面写道:“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兹为天意,夫岂人谋?”

以失而复得的汉室中兴,类比赵宋天下。以献公九子重耳,对应皇九子赵构。

于是赵氏的皇权法统,由孟太后转手后重新续上,张邦昌将自己脱身为赵宋政权的“拾金不昧”者,可谓颇费心思。

身在济州的赵构受到文武百官齐声拥戴,各种上奏雪片般飞至。

赵构推辞。

百官力劝:国不可一日无主。

赵构再推,他需要一个源于天意正朔的帝位。

不久赵构做了个梦,梦中赵恒把身上的龙袍脱下来给他披上。梦醒之后让人测梦,于是“天意”传遍朝野。

大臣汪伯彦分析道:钦宗当初在十二月底确定了“靖康”年号,而“靖康”二字中,“靖”的右旁为“青”,可拆成“十二月”,再加上左旁的“立”字,“靖康”即是“十二月立康王”之意,可见冥冥之中已有天意。

与此同时,一些“陈年轶闻不胫而走”:说宣和年间,宫里赐宴诸王,赵构酒醉后入偏殿内休息。恰巧宋徽宗赵佶进来,却见一条丈余长的金龙卧于塌上。

……

至此,赵构已无法推辞。

公元1127年5月1日,差一个月20岁的康王赵构承继大统,大赦天下。这就是历史上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史称宋高宗。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0 14:43:25 +0800 CST  

回111楼@为真求道提问:

引自《天裂——十二世纪宋金战和实录》中所述:
据今人周宝珠先生统计,金人掳掠的物品主要有:金二十一万余两、银七百一十余万两、绢帛一千五百万匹、丝一千万斤,国子监内所有书籍及印刷用书板、所有三馆藏书、太青楼等皇宫藏书,所有宫中所用法驾仪仗、礼乐器具、天文仪器、珍玩宝物、书画珍品,以及天下州府地图等。金军还掳掠了大量人口:有皇宫后妃、宫女等三百余人,宗室男女四千余人,贵胄男女五千余人,诸色人三千余人,教坊三千余人,加上官吏、士人、内伺、僧道、巫卜、工匠百戏、民女丁男,总数不下二十余万人……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0 15:28:20 +0800 CST  
赵构于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登天坛受命,向北痛哭,遥告二帝,后回应天府官署行即位大礼,改“靖康”年号为“建炎”。炎为双火,取火能克金之意。

登基后,赵构遥上靖康皇帝(宋钦宗)尊号为慈渊圣皇帝,遥尊生母韦氏为宣和皇后,遥立被金人掳去的正妻邢氏为皇后,并尊元祐皇后为元祐太后。这些都举措非常重要,几乎解决了一个最本源的哲学问题:他是谁,他从哪儿来,他要去哪里?

当下的册封彰显了赵构已成事实的皇权威仪;对他的兄长、母亲以及妻子的地位确认,昭示了他源自正朔的法统地位;而经过元祐太后的中间传接,皇位基本摆脱了大楚的影响,他将重续的赵宋皇朝走向新的纪元。

“拾金不昧者”张邦昌以“知几达变,勋在社稷”的评价,封为太保、节度使、同安郡王。

于是,赵构平稳接手“伪楚”现存的所有军政班子,以确保国家机器过渡中的正常运转。

完颜粘罕冷眼看着这一切,这结果与他的预想相去甚远,但也无所谓,他有得是机会。赵家除了赵构,其他皇室成员都已押赴金国,完颜宗望可以玩阴的,他也不是吃素的,关键是漏网的赵构必须干掉,只要去掉赵宋,水还是混的——中原法统将处于混沌。

到时张邦昌或李邦昌成为谁的势力,那还难说,还得看彼此间的较力。完颜粘罕虽然粗糙但智商不低,他早已在暗中培植合适的人选,随时准备着以各种借口撤换掉张邦昌或着李邦昌。

比如,在中原民间颇具声望的太原保卫战河东军大将张孝纯,以及开封保卫战主战将领张叔夜,两人在被俘后都受到完颜粘罕极高的礼遇,并极尽各种笼络,为的就是事先储备,有朝一日主动出击后能迅速上位。

在金军撤军之前,完颜粘罕曾向张邦昌提议,留一万金兵给他的大楚政权撑腰。

张邦昌婉拒。完颜粘罕没做坚持,他不需要表面上的控制,他需要政治上的服从,否则中原的战略纵深对他就毫无意义。这需要足够的耐心,现在能采用的只有那著名的一招——欲擒故纵。

完颜粘罕一路向北,暗中搜集着中原的消息,他更希望看到赵构重回开封的身影。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1 10:20:36 +0800 CST  
但是,完颜粘罕没等到赵构重回开封的消息,却得到了一个让他大吃一惊的信息:宋徽宗的第十四子,赵构的弟弟信王赵榛从金营逃到了五马山。而眼下,控制着五马山几十万抗金义军的山寨首领,是曾经多次出使金营的朝廷官员马扩。

马扩曾是一个外交官,早年多次出使辽、金。宋金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真定的抗金义军,被推举为首领。在一次激战中,他不幸落马被俘。

以前马扩出使金国时,完颜宗望曾和他打过交道,完颜宗望对他颇为器重,两人有一定的交情。完颜宗望从开封回金国的途中,听说马扩被俘,就特地到真定去看望他,一番交流后,完颜宗望念及旧情,就把他放了。

马扩被放后不久便投奔五马山,并很快掌控了山寨的军政大权,于是联络各路人马,搞得风生水起。

现在逃出金营的信王赵榛,居然也到了五马山。
信王、马扩、完颜宗望……
完颜粘罕咂摸着各种信息,就像吞进了一只苍蝇。

“逃出金营”特么骗鬼啊!五马山寨显然就是完颜宗望已经算到的后手,现在就算他能灭了赵构,但之后还有赵榛,如果需要,赵榛后面还能“逃出”各种赵,子子孙孙没完没了了。

仅从政治上看,完颜粘罕这次兴师动众而筹划周密的灭宋之战等于白打,只要赵宋还在,中原势力便依然牢牢地控制在已与赵宋皇室勾搭成奸的完颜宗望手里。

如果把这前前后后发生的一切,想象成完颜宗望和完颜粘罕正在下的一盘棋。棋局中,完颜粘罕抽车吃马,一路进逼,正忙得不也乐乎。

而此时,坐他对面,方脸大耳有着“菩萨太子”美誉的完颜宗望,带着貌似宽厚的微笑:“将!”

北方之狼完颜粘罕的獠牙露了出来。有时,最原始的便是最有效的。这局棋终于下完了。

1127年6月,而立之年正如日中天的东路军元帅,“阿骨打系”现存的嫡长子完颜宗望,在参加了一场金军内部高层间的马球比赛后,突然暴毙,死因蹊跷——有说中暑,有说风寒。
几乎与完颜宗望同一时间暴亡的还有“阿骨打系”前嫡长子完颜宗峻的亲弟弟,同样具有法统地位,二十刚出头的嫡次子完颜宗杰。

“阿骨打系”遭受重创,金廷内部一片混乱。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1 10:43:17 +0800 CST  

粘罕干的?还是金太宗?

---------------------------

是粘罕干的,还是金太宗干的,或者联手干的,都有可能,都没有证据(或者我没找到),你的观点呢?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1 17:53:59 +0800 CST  

这对刚成立的南宋和初登大统的赵构而言,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事是金国自顾不暇,给初创南宋的赵构留下了按自己思路,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坏事是原本预计在相当长时间内能左右局势的亲赵派实力人物完颜宗望突然挂掉,之后的局势将越发的波云诡谲。

赵构上台首先启用李纲,作为拥立宋钦宗赵恒的第一功臣,李纲承上启下,彰显了帝位的连贯;作为一个抵抗外辱的符号,李纲具有引导民意,聚拢各方力量的作用。

李纲是在赵构登极称帝一个月后到达应天府。六月初二日,李纲上任的第二天便向赵构呈上了“十议书”:

一,议国事:强敌在外,当今情势,能守而后才能战,能战而后才能和。现在欲战则力不能胜,欲和则更无可能,应励精图治,先求固守,等政事修、士气振,然后方可大举。

二,议巡幸:皇上必须先去东京,以抚慰都城人心,如果认为东京没有固守的把握,则应将长安、襄阳、建康定为陪都,缓急之间以为巡幸之所。

三,议赦令:皇上登极赦书,乃是效法张邦昌之伪赦,应予以改正。恶逆之人不可赦免,以罪罢官者不可全部复职。

四,议僭逆:张邦昌为大宋臣子,挟金人之势僭位,应绳之以法,垂戒后世。

五,议伪命:国家蒙难,仗义死节者少,而接受伪职,卑躬屈膝者不可胜数,应分六等定罪,以厉士风。

六,议战:军政废驰日久,将士胆怯颓惰。应重新严格纪律,分明赏罚,以振奋士气。

七,议守:金兵势必再次南下,应沿线布防,扼守要冲。

八,议本政:朝廷纲纪紊乱,政出多门,应统一归政于中书省。

九,议久任:靖康年间大臣更替频繁,贤能之士未能有所作为即已离任。应慎重选择官员,延长任期,以责其成功。

十,议修德:皇上始登大位,应孝悌恭俭,养德修身,以副四海之望。

其中第四条“僭逆”针对张邦昌,说张邦昌身为大臣,临难时不能为国牺牲,而挟金人之势另立伪政,应该明典正法,垂戒万世;第五条“伪命”,说在国家出现危乱时,坚持气节的人少,屈膝投靠的人多,这一条针对依附伪楚的留京大臣。

赵构在后一天颁发了其中八条,把第四、第五“僭逆、伪命”两条扣下没发。李纲眼里不揉沙子,坚持力谏。他是个狠人,准备如灭“六贼”一般,再开杀戒。赵构身边的朝臣幕僚反对,黄潜善替张邦昌开脱,吕好问附和。

李纲道:“张邦昌犯僭逆大罪,在朝十余年,官居宰相,不能为国死节,反而接受金人册封,为天下人痛恨。若朝廷不治其罪,反尊崇其礼,则路人会说朝廷另有个天子,这何以平天下之民愤?其它臣僚接受伪职,若一概不问,又何以励士大夫之气节?”

这说到了重点。

所谓“路人”即百姓,在百姓眼中张邦昌身份特殊,关键是在位三十三天没干坏事。另外,借助孟太后,赵宋皇位才得以体面回归,但貌似巧妙,实则牵强,只要张邦昌还在一天,这种“巧妙”便格外的扎眼,更不排除别有用心者借题发挥。

赵构身处其位,自觉根基未稳,深感隐忧,问身边的吕好问道:“卿当时在被围困的城中,知道详细情况,卿认为该如何处置?”

吕好问背后冒汗,按李纲的说法,他脱不了“伪命”的干系,只能小心道:“张邦昌僭窃位尽人皆知,但现在已经自行退位,此事惟请陛下裁处。”

赵构沉思。

李纲跪地启奏:“臣不耻于张邦昌共列朝堂,臣见张邦昌必以笏板击之。若陛下非要启用张邦昌的话,臣虽死而不受宰相之职。”

赵构有点把握不好分寸,这事他不好张口,不光良心上过不去,关键是若做太绝,未免遭人诟病。

李纲祭出当时对付“六贼”的步步进逼的策略,说道:“既然陛下仁厚,愿饶他一死,那就远远地放逐他吧。”

汪伯彦见赵构态度已明,附议:“李纲梗直,臣等不及也。”

赵构下御诏:“张邦昌僭逆,理应诛杀,念其的初心非恶,暂不追责。”

7月15日,张邦昌获僭越罪,降职为昭化军节度副使,潭州(长沙)安置。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2 14:18:13 +0800 CST  


好像删了不少贴。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2 14:42:20 +0800 CST  

这论坛中我没有一个现实中的朋友,以人格担保没有任何虚假灌水。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2 14:44:18 +0800 CST  

很快被贬的张邦昌又被人挖出了另一条致命的罪行——私幸宫人。

说张邦昌当大楚皇帝后,居住在宫内,有一个华国靖恭夫人李氏常给张邦昌弄些吃的,张邦昌对她也不错。据说,这李氏是宋徽宗赵佶年轻做王爷时身边的一个小妾,因微小的过错被驱出王府。赵佶做皇帝后又想起她,便时常招入宫中宠幸。

话说,就在张邦昌当大楚皇帝那三十三天中的某个夜晚,那小妾炒了小菜,与张邦昌对饮,酒至酣处,张邦昌不慎被灌醉,那小妾抱住了他放电。张邦昌情难自抑,被拥入福宁殿。当晚李氏指使养女陈氏伺寝。第二天李氏送张邦昌回府,出门时提到赵宋皇家,已是语带不敬。

这故事所述的内容决定了张邦昌的生死,金史里就有定性:康王已即位,罪以隐事杀之(张邦昌)。所以这事值得分析一下。

首先说那小妾。宋徽宗赵佶总共做了25年皇帝,假设他一当上皇帝便召回小妾,以那小妾以时年十五岁算,到靖康之变时四十出头了。张邦昌或许好色,但他克己谨慎的姿态有目共睹,对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不至于处心积虑,所以如果那天真的喝了酒,我想本意大概是出于苦闷,找“知心大姐”谈心来着。

那美貌养女陈氏,或出于大姐的怜悯或另有更深的目的,而便宜了张邦昌,但那也是你情我愿,跟赵家扯不上关系,最多算老牛吃嫩草,白瞎了一颗好白菜。

至于说李氏对皇家的口出不敬,那应该惩罚李氏才对,硬扯张邦昌未免牵强。

所以这故事缺少说服力。

还有另一种说法,说美女乃金人的赏赐,为了拉张邦昌下水,迫使他表明他与赵宋皇朝决裂的态度,于是张邦昌假意遭受胁迫,而半推半就。

但这还是有疑问,若果真如此,张邦昌处处谨慎严谨形象的背后,就是个猥琐的装逼犯。所谓君子坦蛋蛋,小人藏鸡鸡。这种既要吃又要藏的嘴脸,何其猥琐。

张邦昌被儒家史官编入《奸臣录》,可我们翻遍史书,只有轻描淡写的事件过程,却未见儒家文人以此事件扔向张邦昌的道义“臭鸡蛋”,这不合情理。以当时的环境氛围,以及儒家文人一贯道义凛然的做派,放弃如此现成的活靶子,更让人无法相信。

不管哪种说法,其中的逻辑终究难圆其说,但赵构无所谓,逻辑不归他管,他负责龙颜震怒。走到这一步,帝王之心已冷。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3 11:40:11 +0800 CST  


赵构下圣旨,赐张邦昌死。

终于,张邦昌在被贬至潭州后,于监视居住的天宁寺平楚楼“被自杀”。平楚楼是一座建于唐代的“古建筑”。当了33天“楚皇”的张邦昌被灭于平楚楼,平添了一份“天意”,但他终究还是以他的努力和谨慎为家族留了条生路——他的家人未遭株连。

《大金国志》里对此事有详细记载:方邦昌抵贬所,寓居潭州天宁寺。寺有平楚楼,取唐(代)沈传师“目伤平楚虞帝魂”之句也。(张邦昌)得宋帝赐死诏,徘徊退避,执事者迫之登楼,邦昌仰首,忽睹“平楚”二字,长叹就缢。


这一事件中的“小妾”,因此事被“仗脊配车营务”——仗刑并充作营妓。
张邦昌被灭后,亲张邦昌的“伪楚”宰相王时雍,同期被斩于潭州。

当初推戴伪楚皇帝时,“书写张邦昌姓名以示众人”的谏议大夫宋齐愈相对惨些,但他的毛病有一半出于他自以为是的心直口快。

李纲上位后主要做两件事,第一件是消除张邦昌的影响,巩固皇权地位。第二件便是他的保留项目——扩充军备。

谏议大夫宋齐愈听到李纲关于募兵、买马、募民的上疏后,颇不以为然:“李丞相的三个奏议,没一条可行。第一,民不可刮尽;第二,西北之马买不到,而东南之马没用;第三,假若每郡增加两千人,每年的军费就是千万贯,钱从哪儿来?这些道理我要好好地讲一讲。”

于是李纲就跟他讲当初僭越附伪的道理,这是宋齐愈的软肋,李纲就从这里下手。

继张邦昌、王时雍后,宋齐愈被腰斩于市。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3-13 11:42:32 +0800 CST  

楼主:梵刀

字数:198998

发表时间:2017-02-28 19: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5 21:02:12 +0800 CST

评论数:435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