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近代历史和人物

@若流若飞 2015-07-06 21:41:28
个人认为,袁首先搞的司法独立,这一点在中国 历史 进程中才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不过当下中国是不会说这事的,如果现在说司法独立是政治中最重要的事,那让现在的老爷们日子还咋过!!
-----------------------------
现在的袁世凯还做不了这样的事,这点在他当总统的时候会细说的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7 08:07:43 +0800 CST  
8 中国封建社会的毁灭者——一代枭雄袁世凯(5)
袁世凯在清末新政短短的几年中对中国的推动是一些人一辈子也做不到的。
第一是教育。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华民族近代翻身最坚实的保障就是整个民族对教育的重视。不要说段祺瑞、张作霖和冯国璋这些人,即便是韩复渠和张宗昌之流对于教育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刘文辉在和刘湘争夺四川失败后退居西康,后来一记者来雅安采访,他不解的问县长为什么县里办公的地方这么破烂,还远远比不过学校,这位县长回到:“刘主席说了,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在近代史中中华民族是举世闻名的弱国,但是就是这个弱小的民族凭借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下,中国几乎在各行各业都能够找到世界顶尖的人才,鲁迅、陈演恪、胡适都是享誉世界的名人,在体育界有名噪亚洲的李惠堂,甚至于当时最高端的核领域都能有中国人涉足。
而开启中华民族人才培养之路的正是袁世凯;在成为北洋大臣之后他和张之洞联名奏停了有一千三百年 历史 的科举,然后大力推广西式教育。几十年前第一批留美幼童引起的是全中国的质疑和反对,而在袁世凯主政之后中国留学生的数量激增,这些人后来在各个领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并且他在中国也最大程度的建设西式学堂,段祺瑞建立的保定陆军学校是整个国民党军事力量的源泉。
第二就是袁世凯在清末新政中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大力扶持。民族资本主义不同于李鸿章官督商办的企业,他们是顺应着市场的形势走向而发展壮大的;在清末新政之前中国的核心力量依旧是以土地为依托的地主阶级和封建士大夫,而在清末新政之后民族资本主义的代表商绅开始登上 历史 舞台。这才是中国的封建时代灭亡的关键所在!
在之前曾经介绍过对一个政权来说最为关键的是建立稳定的税赋制度;所以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不得不和封建士大夫合作,所以慈禧才不容忍光绪罢免守旧势力;而商绅发展成型以后,清朝的主要税赋来源变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从此之后的中国,封建士大夫阶层彻底退出了 历史 舞台,而商绅势力也间接决定了之后整个近代史中国的命运。
当然袁世凯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时候也不可避免的犯了很多错误,其中最为致命的就是对于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合理的规划和引导。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是因为市场的需求而产生发展的,所以它们大多集中于周期短见效快的轻工业领域,而重工业的发展除了一些为战争而专门筹建的军工企业之外几乎没有,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办成了什么样子?所以在之后的民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实力并不差,但是始终不能和西方甚至日本一较高下,其中的原因就是中国没有工业化。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的人才贮备,而政府在各方面的支持也必不能少,对于这点袁世凯没有与时俱进的认识。建国之后毛泽东敢于和苏联翻脸的实力保障就是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的工业化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中国的大国地位也正是当今社会的工业化程度决定的、
其二就是袁世凯并没有对民族资本主义设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以保证它们之间良性的竞争;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如今的物质文明,社会竞争所激发的整个社会的活力是最关键的部分,在这种活力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清末新政的一大弊端就是并没有建立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秩序,对其基本上是放任自流,因此资本主义有害的一面被无限放大;所以中国的资本主义在后来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畸形,官商勾结、人变的自私冷漠、资本家漠视工人的生命等等,这是中国不能走向资本主义的一大原因。
-------------------------------
@若流若飞 2015-07-06 21:34:11
袁当时只是地方长官,清未新政,在中国几千年 历史 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但袁的新政时间不足八年时间,时间上也太少了一点,袁应当时没有足够多长间来建立良好秩序,虽说袁可以影响全国,但不论咋说他能绝对主导的,也还只是他那一母三分地。
-----------------------------
其实清末新政的主角还应当是慈禧,袁世凯只是一个功狗,这点是我忘了说明了。所以袁世凯思想可以通过慈禧在全国传播,那个时代的南方的留学生无论数量还是成材率都要远远超过北方。

不过八年的时间对开创一个时代来说确实是短了。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7 08:15:00 +0800 CST  
@ddlsj3007 2015-07-06 20:15:39
既然说了外国因为义和团而不打算占领中国,那么,没有慈禧,外国所打下来的利益,显然不会比慈禧直接给的多。所以,慈禧不过是顺应了时局所做的不得不的需要,算不得什么深谋远虑。所以,有了慈禧,无法避免革命,中国还是地方崛起;没了慈禧,中国会因外国提早革命,必然还是地方崛起,所以慈禧对于中国,真没什么作为,但是延续满清,是有贡献。
-----------------------------
如果在商绅出现前清朝崩溃,那么地方势力只能以封建士大夫为主角,那样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会艰难很多,由分到合我们付出的恐怕会更多。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7 08:21:55 +0800 CST  
@江南旧雨 2015-07-07 12:24:00
@无水流觞 袁项城是近代史上最让人痛惜的,本来可以流芳千古的,现在似乎要"遗臭万年"了。
-----------------------------
对于盖棺论定这事,是一定会和政治挂钩的,这是没办法改变的,所以老袁最后的历史地位现在还真说不了,谁知道二十年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
上大学的时候我很喜欢房龙的书,觉得可以当成金科玉律了,不过现在观念完全变了。他承认资本主义扩张时的血腥,却理直气壮的认为这是落后地区进步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个阶段非洲承受的最多,现在非洲有多少进步呢?西方历史也脱离不了它的意识形态,也是要为政治服务的。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7 19:29:50 +0800 CST  
感谢各位的支持!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7 19:38:57 +0800 CST  
9 义和团和庚子年亡国大祸 (1)


慈禧的统治一向以平衡为终极执政方针,所以甲午战争宁愿赔掉台湾和两亿两白银也要做掉尾大不掉的李鸿章;但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她却忽然成为了中国合格的领袖,不但大力支持袁世凯的新政,而且连之前政治平衡的方针也忘了;开始的时候还明白用瞿鸿机制约袁世凯,而等到瞿鸿机被袁世凯阴谋做掉之后便放任自流了。促使慈禧发生这种转变的是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引发的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仓皇失措的“西狩”到西安,惶惶不可终日,老太婆实在是被结结实实的吓到了。
义和团爆发的最根本原因和之前的农民运动大同小异,那就是世纪之交的华北大旱所带来的民不聊生——中国的农民但凡还有一点活路就绝不会去造反的。而这场农民运动也有一些新的元素糅合在里面,那就是被奴化的愚昧无知的农民把天灾的原因归结于基督教的流行;整个义和团运动刨除被清朝高层利用的成分之外,就是一次中国传统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文化对野蛮的西方强势文化的不合时宜的爆发。
从古自今中国的儒家文化对于其他文化都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其他文化如果安安生生的做小儒家是很开明大度的,有时候甚至于还会主动提供帮助;而如果这些文化不识时务,那么儒家爆发出的破坏力虽然不像西方宗教那样流血漂橹但依旧十分的可怕,三武灭佛都是轰轰烈烈。
历史发展到清朝后半段儒家已经不能再阻止基督教横行乡里了,而这个时期的基督教的发展也完全不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况。为了扩大影响吸收会员根本不考察,所以其中固然有很多被封建文化欺压的良善,但是横行乡里的地痞流氓也不在少数;并且教会拥有特权,清朝的官府是没有能力惩办由教会庇护的人的,所以中国人传统的劣根使得信教的人即便以前是良善也难免回过头来再去欺压未入教的良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被儒家理学愚化的农民和根本不知基督为何物的信教者的矛盾最终触发了义和团运动。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7 19:40:36 +0800 CST  
9 义和团和庚子年亡国大祸 (2)


义和团运动本来是应该被坚决镇压的,它提出的灭洋违背了优胜劣汰的历史潮流,比如李鸿章创办的电报局所铺设的电线以及铁路都成了需要被灭掉的“洋”,因为这些东西打扰了祖先的清净,破坏了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风水。本来它也没有成气候的条件,因为这是一场地地道道的农民运动,没有封建士大夫阶层的支持和领导;但是这场运动却被清朝高层的一些人别有用心的利用了,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再结合甲午战争之后各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危机,它最终发展成为滔天大祸。
利用义和团的清朝高层是那些最为传统的满清贵族,其中的代表就是端王府;慈禧最高权位的获得虽然名正言顺,但在那些被中国传统文化洗脑的满清贵族看来总有点牝鸡司晨的味道,而因为慈禧出身贫寒在贵族中没有有力的支持所以不得不依靠地方上的汉族官吏,她破格启用的汉人极大的损害了满清元老贵族的利益。
戊戌变法之后康有为继续打着光绪的幌子为他的君子立宪呐喊,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慈禧在一段时间里真的想要废掉光绪,而端王正是在这个时候上串下跳谋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储。这个时候站出来的是东南半壁的汉族官吏,于公这些贵族倘若执掌朝政中国将面临全面的倒退,几十年发展的成果也将随水而去,于私慈禧如果丧失大权这些汉人也就跟着遭殃;这时候湘军早已式微,即便是淮军也比不了当年了——这自然是慈禧精明运作的结果,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们在大清朝依旧拥有很大的话语权;这时候湘军的代表是两江总督刘坤一,他牵头向慈禧进谏,态度强硬,而近在眼前、八面讨好的荣禄也让愤怒中的慈禧明白了光绪才是她名正言顺执掌朝政的根源,如果立了端王的儿子名不正言不顺的慈禧又算什么呢?经过围园杀后的慈禧冷静下来之后就开始展露政治家的精明了,京城中的贵族她也不能得罪和削弱,一旦这样汉人就不好控制了。最终慈禧立端王的儿子溥儁为不伦不类的大阿哥,算是弥补了曾经的冲动;慈禧作为一个国家领袖终究是女人心性,患得患失并且经常会因冲动丧失理智。
在慈禧犹豫废立的过程中洋人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实西方真正关心的不是光绪而是他们在华的利益,中国的保守势力端王集团执政是西方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西方国家力保光绪,甚至发出外交照会宣布他们只支持光绪皇帝,面对光绪病重甚至病逝的谣言他们派出医生诊断,这样明目张胆的干涉慈禧的生活让她很不快,但也无可奈何。端王集团在这个时候玩了概念偷换这招中国博大精深的政治手段,他们巧妙的灌输给慈禧一个信念那就是西方支持光绪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慈禧交出权力——再也没有比交权更能戳痛慈禧软肋的事情了!一旦涉及到权力归属,本来冷静的慈禧再一次癫狂起来,甚至于连汉族大臣对光绪力保的态度也被她认为是别有用心。而当时慈禧能够利用的军事力量就是武卫五军,这是她的命根子不能轻动;而这个时候义和团正好就成了可以利用一下的军事力量。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7 20:04:30 +0800 CST  
9 义和团和庚子年亡国大祸 (3)


端王府有人才,有政治能量,他们唯一缺少的就是军事力量,所以对于义和团的胡闹他们是一百个支持,甚至排除军事人员帮忙指挥,一路大开绿灯的将义和团引到京城来;作为回报义和团明确提出了杀“一龙二虎三白羊”的政治主张,其中一龙就是光绪。当时的西方列强早就将中国视为案板上的肉了,所以当义和团袭杀“神圣”的教会人员甚至围困使馆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德国大使克林德兴奋的大叫“瓜分中国的机会来了”!在八国联军中,德国军队人数虽没有日本多,但表现的是最为卖力,因为作为资本主义后起之秀的德国在经济实力上已经超过英国和法国了,美国还有拉丁美洲作为后院,所以中国是缺乏海外殖民地的德国几乎是唯一的目标。
端王集团一如既往的上串下跳,他们把义和团引入京城,甚至妄图胁迫慈禧就范——不过这些把戏在慈禧看来就是小儿科,她老人家急调董福祥甘军入京拱卫,轻描淡写的就将端王打了回去。洋人们在得到使馆被围困的消息后得意洋洋的临时凑了一支军队进攻北京,他们凭借着甲午战争的经验一厢情愿的认为中国已经不堪一击了,他们不是去战斗,而是去分蛋糕。
在此期间慈禧无疑是最难受的人,作为政治家她清楚的知道义和团需要被剿灭,不然也不会委派态度更加强硬的袁世凯为山东巡抚了;但是她也对西方列强极为恐惧,如果西方列强真的要慈禧交还权力给光绪,那么义和团就是必须倚重的力量。所以整个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中,有点癫狂但依旧保留些政治智慧的的慈禧始终都是犹犹豫豫患得患失,她不敢和洋人开战,并且想方设法的寻求和平道路,但是同时也不敢真正剿灭义和团,所以这些农民依旧肆意妄为的围攻使馆;慈禧的态度会因为一到奏折而来回改变,以至于到最后朝令夕改到没有任何人知道对义和团到底是剿是抚,对洋人究竟是和是战;因为慈禧,大清朝的所有人都在这种犹犹豫豫中行动着,大清朝的士兵们会发现昨天还是必须剿灭的拳匪今天却成了一个战壕里的同志——这是双方都不能接受的,双方在八国联军来之前就已经火拼过很长时间了。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7 20:26:58 +0800 CST  
9 义和团和庚子年亡国大祸 (4)



义和团只是中国农民对西方文化强势入侵的不满,他们没有政治主张,没有行动思想,他们甚至于连一个像样的领袖都有没;他们的存在就是毁灭,毁灭中国一切和“洋”沾边的东西,义和团从始至终都只是在被端王府和慈禧利用,这是中国北方的一场浩劫。
在军事上义和团除了阻止西摩尔的乌合之众以外其余的战绩简直是微不足道,我们不否认他们的英勇和喝完神水之后的悍不畏死,但是他们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是不能阻挡正规的西方军队的。真正在庚子年的战争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依旧是大清朝的正规军;大沽口守将罗荣光奋战不支之后自杀,曾经和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在摩天岭打败日军的聂士成阵亡,曾经在收复新疆的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的有伊斯兰信仰的回族董福祥所部在北京拼的干干净净,而慈禧西狩之后以瓜分中国为目标的德国人继续西进妄图俘虏慈禧,湘军老卒刘光才在娘子关依托地势打败了企图通过山西进入关中的德国军队。
清朝这样的勇烈的将军其实很多,被清朝割让的黑龙江以北和台湾的那些土地的军民在面对沙俄和日本侵略的时候都进行了坚决而又毫无希望的抵抗,比如瑷珲副都统杨凤翔和当时的黑龙江将军寿山,在开始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知道了以身殉国的结局,但是依旧无怨无悔。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他们被历史遗忘是他们的不幸,更是我们的不幸。
八国联军对于中国北方是一个比义和团更加彻底的灾难,除了德国军队为了开拓殖民地的伟大目标继续追击慈禧之外,其余的所谓文明国家在占领北京之后肆意的发泄人类最原始的兽性。后来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人在二战中表现出的野蛮感到震惊,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最落后的民族;但是庚子年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所作所为又比日本人好多少呢?全世界都鄙视日本人不要脸的否定南京大屠杀,但是那些所谓的文明国家又有几个忏悔过他们的祖先在北京的所作所为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引起了法国大文豪雨果的愤怒,而到了庚子年西方的思想文明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以往的历史深刻的告诉现在的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弱小的国家不但没有外交更加没有尊严!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7 20:52:08 +0800 CST  
9 义和团和庚子年亡国大祸 (5)


在北方被义和团和八国联军蹂躏的时候,中国的南方在李鸿章的策划下实行东南互保,对于一个国家政权来说中央在和西方打仗而地方宣布中立实在是奇闻怪事,这样的事以后还有一件就是日俄在中国的土地上打仗而清朝宣布中立。但是不得不说的事中国在这两件事情之中都收获颇丰;李鸿章、张之洞这些稳重大臣的东南互保为中国保留了南方的国本,而日俄战争中中国收回了大部分当年李鸿章为了联俄制日而稀里糊涂出买的国家权力。对于弱国来说,后人不应该对这些过多的指谪!
东南互保保留的国本使得中国还有资格和西方签订《辛丑条约》!倘若东南地方大员听从慈禧的召唤和西方开战,那么中国的南方也绝对会和北方一样赤地千里,因为八国联军中的八国大多没有出动真正的实力,像英国排除的只是印度和孟加拉的军队,而美国根本就是凑数的。西方毕竟和日本不一样,他们所要的只是中国的财富,所以东南稳定让他们觉得再打下去就会得不偿失,所以他们最后坐下来和清朝谈成了合约。
而真正让西方国家放弃瓜分中国的幻想的还是那些愚昧落后的农民组成的义和团!义和团对中国北方的祸害和八国联军比起来不遑多让,他们仇视一切西方的事物,搜出洋铅笔一支因此砍掉了六个学生,这就是中国农民在几百年奴化教育之后所表现出的劣根。
但是义和团所代表的中国儒家文明虽然早已落后但它依旧十分强大稳固,这场运动让西方人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内涵。当时的中国即便是最底层的人对于中国文化都有着发自内心的认同和骄傲;儒家经典的教诲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每当民族危难之际前仆后继蹈死不顾。中国的农民是简单的,但是他们脑海中的那些关于祖宗的信念让中国的农民成千上万的死在冲锋的路上而无怨无悔。正是义和团中那些愚昧无知、落后低能的农民让所有对中国有觊觎之心的列强们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谁也没有能力去控制占天下四分之一生灵,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的中国。在经历了义和团之后,除了日本以外的所有西方国家都打消了瓜分中国、灭亡中华的念头,这是那些被后人蔑视嘲笑的卑微生命对中华民族最大的功劳!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7 21:04:59 +0800 CST  
今天到此,下一章 革命党和满清灭亡
诸位晚安!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7 21:09:49 +0800 CST  
10 革命党和满清灭亡 (1)



清朝虽然一门心思的富国强兵,但是总不得其法又走了很多歪路,再加上慈禧的过错卖国条约一个个的签订;于是一些热血青年开始谋划中国的另一条路,在新时代的名称是革命,和之前的造反其实一个概念。
但凡造反,以天下苍生为念的人自然是少不了的,这类人往往还是一个团体的领袖和凝聚内核,但是参加造反的人更多的还是想藉此改变原本贫弱的命运。但凡造反能够成功,这些鱼目混珠的人也是必须要利用的力量;孙中山的造反事业一直不顺利的原因就是他太以我为尊,而不太懂什么是政治圈的朋友,所以在一生的大部分时候他都是站在多数派对立面的少数派。
孙中山作为开创一个时代的英雄,激情、坚韧这些情感类因素几乎完美,他一辈子几乎没有成功过可是对于理想的执着和热情没有丝毫的渐弱;而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具备的才能和理性孙中山与其说是欠缺,还不如说完全没有更为恰当些,毛泽东经历了一次失败就悟出了枪杆子出政权的道理,而孙中山一辈子全是失败,可到去世也没有想到这点。
中国自古农民起义必须把农民的力量调动起来,所以农民运动往往伴随着天灾人祸,并且这股力量虽然强大但并没有秩序,所以必须在封建士大夫阶层的指导下才能发挥改朝换代的作用;西方资本主义革命也是资本家通过自由平等的信念将占大多数的普通人的革命热情调动起来之后才最终成功的。孙中山在上书李鸿章失败后走上了造反的道路,他所依靠的力量另辟蹊径——帮会。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对中国的时局没有一点认识;他们简单的认为大清王朝因为那些卖国条约早就是一堆干柴了,所需要的就是他们点一下火而已。所以革命党先后在中国依靠帮会发动了无数次起义,但是无一例外的都以失败告终,非但他们所预想的天下云集响应、嬴粮影从的局面没有出现,即便能够支持两三天的起义也没有几个。中国的帮会有利的时候争先恐后,一旦形势不对便会顷刻间分崩离析,帮会的历史在中国源远流长,他们很少有形成凝聚力的时候;作为激情热血的学生做这些毫无意义的事也就罢了,作为革命党最高领袖、并且已经人到中年的孙中山也这么看待中国的局势就很能凸显他的政治水平了。革命党前期的起义耗费了革命党大量的钱财和人才,以至于当机会真正出现的时候他们早已无能为力。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8 19:42:17 +0800 CST  
10 革命党和满清灭亡 (2)


革命党的机会,或者说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那完全是慈禧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君主去世后,她选定的接班人不能够掌控局势,把机会拱手送出的。
慈禧从西安冷清清的回北京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她的地位是否还能够得到汉族大臣的认同,因为东南互保的时候他们已经把慈禧踢到一边了。但是她的担心是多余的,她被山东巡抚、曾经参加东南互保的袁世凯风风光光的送回了紫禁城,接着东南半壁的官员一致上书表明坚定不移的支持光绪的态度——也就是支持在背后提线的慈禧。在这里我们要向这时候东南半壁的汉族官僚致敬,如果他们在那个时候起了割据的心思自身的历史地位必然可以再上升一个层次,但是这些人却能够抛弃私利、以国家大局为重坚定不移的维持清政府的统一;这种精神在之后的近代史中便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在八国联军闹得最凶的时候革命党向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提出让其以两广独立,李鸿章可担任总统,李鸿章虽然和革命党也有相当的交情,但是却断然拒绝了当总统的提议;他已经没有淮军和北洋水师了,所以这样做无疑是自己跑到火炉上烤!虽然北洋军阀把中国闹得一塌糊涂,但是如果这群只有激情而没有政治头脑的革命党真正当了国,那中国恐怕只能更糟。
中国最巨大的力量蕴藏在劳动人民之中,这股力量是被动的、一般很难被调动起来的,古今中外都是这样,他们是组成社会的基石,但并不是活跃在历史中的主角。慈禧在十九世纪的最初几年和袁世凯一起大力发展实业,中国的资本主义因此而有了相当的规模,而当时在中国起主导作用的力量是经过清末新政之后发展的商绅,这股力量取代了原有的封建士大夫成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主角。其实他们才是革命党最应该争取的对象,但是当时的商绅却在袁世凯的领导下正在多快好省的建设新清朝呢;再说了孙中山似乎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股力量的存在。
日俄战争之后,中国的商绅借着日本的巨大成功开始在舆论上呼吁立宪政治改革,这种呼吁袁世凯自然是默许的;慈禧明白有袁世凯支持的商绅已经不能够得罪了,所以同意了立宪改革,只是把预备立宪的准备期定为十二年——恐怕慈禧自己也不相信她能再活十二年了!在之后的年代里让遍地枭雄不敢说半个不字的袁世凯在这个老女人的积威之下温顺的如同一只还没有长牙的小猫,他不敢对此有任何异议,只是默默的积蓄力量去开启后慈禧时代;这个时候的袁世凯想的还是宪政,以光绪或者其他的满清贵族为皇帝,而自己作为大臣的首领掌控实权。
终于时光到了一九零八年,已经七十四岁的慈禧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她最后的时光里她对大清朝的政事做了最后的安排,醇亲王载沣以摄政王身份总领朝纲,把一辈子向往中央的张之洞调进北京用以制约阴谋立宪的袁世凯;慈禧在儿子死后立了侄子以保证自己是皇太后而不是太皇太后,到了一九零八年皇位传给了溥字辈的溥仪。
光绪帝的政治生命在戊戌政变的时候已经结束了,不过不得不说的是他才是中国宪政最合适的人选;这个身体羸弱的年轻皇帝心地是光明的、健康的,在和大臣讨论宪政的时候一位大臣说中国不能实行宪政,因为宪政的权力不在君而在民,光绪对此磊落的回答道只要能救中国我没有权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这个年轻人没有足够的才能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不然作为中国的皇帝和慈禧一拼未必便输,即便是老老实实做太子等到慈禧归天也能够大展宏图;可惜他操之过急又识人不淑,最终这个当时中国最大的期望被那个黑暗的年代毁的彻彻底底!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8 20:14:57 +0800 CST  
10 革命党和满清灭亡 (3)


慈禧所构建的政治三角以思想先进却贪欲太大的庆亲王奕劻居中调和,他在大清官场中虽然名声不怎么样不过人缘却相当不错,并且最重要的是和奕劻和袁世凯关系很铁,当初正是他们合伙整倒瞿鸿机的;这是当时慈禧最好的选择了,但是之后的事就是她不能预料的了。奕劻思想很开明,支持袁世凯的新政,但此人能力有限把握不了各方势力发展的脉搏,根本起不到居中调和的作用,因为即便是居中调和如果对象是诸葛亮和周瑜的话,也必须只有鲁肃这样的人才能够办到。张之洞第一次进入中央,在湖广他很有威势而在北京没有威也就没有了势,并且张之洞作为清流一生谨小慎微,在戊戌变法之后本来已经决定了和刘坤一一起上书支持光绪,但是事到临头又抹掉了自己的名字,所以他绝不是那种勇于承担责任的砥柱类型的人。袁世凯的能力比着李鸿章只强不弱,慈禧还能够镇得住他,而摄政王载沣就已经自感不行了;所以这看似稳定的后慈禧时代的政治三角其实脆弱不堪。
袁世凯在慈禧死后加快了立宪的进程,因为以当时中国的局面能够成为中国宪政首领的只有他,清朝的军队主力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而在北洋大臣任上通过对清朝实业的大力推广使得他成为商绅最理想的代言人——这也是袁世凯能够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的基础。以载沣为首的满清贵族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客观的说这群人和时代接轨的很好,思想开明,汪精卫这样的刺客能活下来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他们自以为清朝是祖宗们留下来的私产也因此变得狭隘,当这些人驾驭不了袁世凯的时候就让他患足疾回老家了。
中国的政治向来是只能进不能退的,中国的政治家一般也是只能升不能将,要么就致仕回乡,我们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某个丞相退下来以后又心安理得的成为六部尚书,因为在中国政治中后退一般就意味着政治生命受挫甚至消亡;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曹操,最开始的志向也只是征西将军,可是等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就只能继续取而代之,要想回头就是万劫不复;袁世凯虽然这次也是战战兢兢,但是能够顺顺利利的患足疾退休也充分证明了当时的大清朝即便是最腐朽没落的清朝皇族也有着很开明先进的一面。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8 20:23:23 +0800 CST  
今天到此,诸位晚安!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8 20:25:26 +0800 CST  
向诸位关心我的人致歉,以后估计每天只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整理文章了,今年楼主必须要挣够一定数量的钱,股票看了一个多月还是不敢试水,所以以后要多研究一下彩票了,没办法,诸位见谅!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8 20:39:44 +0800 CST  
@江南旧雨 2015-07-09 01:12:10
楼主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 历史 人物、国运苍生的怜悯同情让人 感动 。
-----------------------------
谬赞,愧不敢当!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9 19:40:28 +0800 CST  
10 革命党和满清灭亡 (4)


严格意义上来说袁世凯并不是一个军阀,他少年时代就有问鼎天下的志向,所以不会把自己局限于一个小圈内;北洋军阀主要有三大派直系皖系和奉系,以袁世凯掌握权力时间之长、以袁家三代高官的威势却没有形成豫系,所以北洋军并不是袁世凯个人的军队,换句话说北洋军在袁世凯这里还没有军阀化,袁还不能完完全全控制它,不然载沣也不可能这么轻易的就能够罢免他。从载沣的位置来看,在没有民主的封建官场罢免袁世凯并没有什么不对,他的错误在于罢免袁世凯之后竟然公然大肆侵占北洋各个军头的权力;满清贵族认识到了军权的重要性,于是自己开办了一个军事培训班装模作样的学习一样就直接被派到北洋各镇接管兵权,于是权力受损的北洋实力派人物不得不紧密的团结在下野到安阳的袁世凯周围以图东山再起;倘若载沣能够适当的安抚和利用像冯国璋和段祺瑞这样的人物并刻意制造他们的矛盾,那中国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如果是慈禧她一定会这么做的。
在军事上自以为得计的满清贵族所面临的另一个考验就是立宪。在慈禧死后,商绅们也不再拿十二年的预备立宪当回事了,他们在舆论上对清朝统治者步步紧逼;在这个考验中满清贵族又一次显露了他们低级的政治智商,也直接葬送了大清王朝。
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争取政治权力是必须的事情;因为资本主义都是在封建社会中成长的,所以他们必须去改变社会环境,制定合适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法律,角逐最高政治权力进而建立资本主义政府,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经之路;当今的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够保证法律的权威,正是因为他们制定法律的初衷就是为了限制当时还有很强实力的封建贵族,所以即便是到了现在法律让资本家畏首畏尾的时代他们也无可奈何。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9 19:43:00 +0800 CST  
10 革命党和满清灭亡 (4)


中国的商绅发展到慈禧去世之后已经成为了决定中国社会的力量,只要他们继续支持清政府孙中山的造反事业就永远不可能成功;而他们为什么不支持清政府呢?商绅正是在清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才茁壮成长了起来。但是这个时期的商绅还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他们想要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去影响政府决策,只有这样有利于资本主义商业发展——自然对其他阶层不公平——的政策才能够被出台;由商入政是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本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过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运行其实就是一场大生意!清末的商绅对即将到来的立宪是抱了很大的期望,他们要通过宪政使代表资本主义的一些人获得决策权,所以即便商绅最大的代言人袁世凯被罢黜也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
但是载沣等人最后给出的答案是一个完全由清朝皇族和代表清朝皇族利益的人组成的内阁。满汉平衡是清朝统治者执行了二百年的国策,即便是大量任用汉人的慈禧在中央政府和军事领域也极力维持着这种平衡关系,载沣的皇族内阁在打破这种平衡的同时也让商绅们通过正当途径争取决策权的可能全面葬送,于是他们为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不得不去寻求其他的可能。这种局面好像是一个继承了大批家财的阔少爷,先是赶走了看家护院的武师,紧接着又和帮着自己管财收账的管家起了矛盾,灭亡指日可待了!
到了这个时候孙中山和革命党的机会才算出现,因为商绅只有到了这种地步才会考虑一下已经呕心沥血十几年的孙中山和革命党;但是革命党前期毫无意义的起义已经浪费了太多的力量,除了金钱,那些名震天下的青年才俊更是令人倍感惋惜——秋瑾,徐锡麟,喻培伦和林觉民等七十二烈士;而经历了黄花岗起义之后的孙中山和黄兴再一次流亡国外,开始了新一轮的华侨募捐,而对国内因为预备立宪出现的千载难逢的际遇恍若不闻——有些事情真的不是仅仅只凭热情就能够办到的。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9 20:11:03 +0800 CST  
10 革命党和满清灭亡 (6)


武昌起义作为改变历史的重大事件,其发生有些偶然,偶然到连最高的领导人都没有,最后临时拉了一个黎元洪,因为起义的发动人因为一次偶然的低级事故全都被捕了,最后士兵们在没有领导的情况下自发的举行了这次起义。
因为当时湖北新军调去了四川,这条无头之蛇竟然成功的光复了武汉三镇;随后在预备立宪中感到上当受骗的商绅很默契的达成了一致,他们和已经有很大势力的革命党联合风风火火的搞乱了半个中国。在辛亥革命中,商绅的地位和以往的封建士大夫阶层一样都是在幕后摇羽扇的,在前台抛头露面的人必须得到他们的支持才能够兴风作浪,湖南的焦达峰和陈作新都是标标准准的革命党,因为没有和湖南商绅的利益达成一致作为起义的功臣也不是照样被杀掉了,孙中山和黄兴对此也是无可奈何;而江苏的程德全之前是江苏巡抚,革命之后换了一块牌子摇身一变就成了江苏都督。
这个时期的商绅控制着大清王朝最主要的财政税赋,他们可以凭借手中的财富去颠倒乾坤。清政府断送了他们获取政治权力的合法途径,他们借着武昌起义的秋风轻轻松松的就把大清朝弄的天翻地覆;对于中国来说,这些人才是铁打的营盘,而那些在近代史上留下大名的人都只是匆匆过客而已。商绅相应武昌起义的初衷还是为了最高政治权力,按照国外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如果想要依靠商绅兴复中华那么他们必须完全掌控中国政治。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一团乱麻,这时候需要有人站出来主持局面,当时的中国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另一个是下野闲赋的袁世凯。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革命的火种是孙中山点燃的,他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和他的偶像洪秀全一样,虽然实际的功劳并不算大,有时候也胡乱指挥,但是没有孙中山就没有中国的革命运动,他就是中国最早的火种;孙中山是中国从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最高贵精神品德的代表,热情,真诚,自强,奋斗,坚韧,顽强。当他在国外偶然得知武昌起义的消息之后,在不了解国情的情况下欢天喜地的回国了,但是凭他拙劣的能力根本处理不了中国政治的那种复杂诡异的风云变幻,于是随后在袁世凯的面前一败涂地;从底层摸爬滚打一路走上来的袁世凯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官场沉淀下来的精华与糟粕的集大成者,博大,睿智,精明,老辣同时也专制,恋权,刚愎,蛮横。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9 20:34:41 +0800 CST  

楼主:无水流觞

字数:350166

发表时间:2015-06-29 03:5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14 12:09:50 +0800 CST

评论数:11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