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近代历史和人物

今日到此,诸位晚安!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09 20:59:13 +0800 CST  
@starryKinG2015 2015-07-09 21:20:10
赞,LZ高见
-----------------------------
谢谢支持,欢迎常来看看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0 20:12:21 +0800 CST  
10 革命党和满清灭亡 (7)



对于武昌起义清政府最直接的反应就是镇压,调集北洋六镇官兵南下,这时候满清自以为是的贵族们猛地发现这支军队也借着革命的秋风也突变了;即便是北洋武夫们也认识到没有商绅支持的大清政府已经完了,这个时候的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被南方革命党抢得先手,都迫切的希望北洋军的老宗主袁世凯出来主持大局;而商绅毫无疑问也把袁世凯当做了他们最好的代言人,所以袁世凯未出茅庐之前就凭借着在军事和经济上的伟大贡献注定已经是未来政府唯一的最高领袖。
袁世凯下野之后的几年绝对是他这一生中最惬意的日子,对于一个中国儒士来说即便一辈子做洹上钓叟也未尝不是人生幸事;但是这个人是注定了不会甘于寂寞的。当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之后袁世凯就收起了鱼竿,然后静等着北方的人来;其实在北方的人来之前南方的人就已经拜访过他了,清末实业派领袖级别的人物张謇就到过安阳和袁世凯免谈,张謇和袁世凯有师生之谊,他们之间的密约自然不是如何的辅佐大清了。
清政府对于北洋军对南方愈演愈烈的起义的逡巡不前也是万般无奈,他们把政治领域的经验运用到了军事领域,自以为是的认为官大一级就压死人了;但是等真到了决生死的时刻才发现军队和文人不同,他们有枪,逼得急了是能造反的;但是满清统治者已经没有时间去弥补错误了,他们只能迁就袁世凯。而袁世凯想要的其实和几年前一样,溥仪继续当皇帝,摄政王的自然靠边站了,张之洞已经老死了,奕劻从来就没有掌控过实权,所以他袁世凯是当仁不让的中国宪政领袖;而最关键的是这种情况也是全国商绅所乐意看到的。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0 20:15:26 +0800 CST  
10 革命党和满清灭亡 (8)


但是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麻烦来了。已经奋斗了十几年的孙中山风风光光的回到南京,并高调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他理所当然的认为武昌起义甚至辛亥革命的成功自然都是他十几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的结果,所以理所当然的是即将成立的民国的最高领袖。这很令南方各省的商绅势力头痛,他们是借着革命党才把清王朝搞乱的,所以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领袖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个人和那个胖乎乎的小老头比起来总觉得什么地方有些不妥,袁世凯在中国经营了十几年了,他的才能以及对中国社会的推动有目共睹,并且更为关键的是袁世凯懂得政治圈的朋友都需要什么,所以各方利益都能够被兼顾;而孙中山以前是以一个造反者的形象出现的,他在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中威望极高,但是对于中国本土的商绅来说孙中山带来了或者能够带来什么呢?并且孙中山太自我,总想着世间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意志运行,完全不懂得因势利导!
所以南方各省对孙中山和杨秀清对洪秀全基本是一个态度——孙中山本来就是以洪秀全为最高偶像的。在南京临时政府刚刚组建的时候,凡是宣布独立的所有省份都派了代表,但是没有一个省份拿这个政府当回事;孙中山是有威望,但是也仅仅只有威望罢了,南京临时政府在当时的情况下收不到一分钱的税!在当时的情况下,所有人都试图在新秩序建立之前让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所以所有人都只是在试探,而孙中山毫无政治头脑的率先表态已经让革命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出局了。
但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高层的高调介入悄然间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本来以袁世凯为首的君主立宪即将呼之欲出,但是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惹怒了袁世凯,在他的授意下北洋军攻占了革命的起源地武昌;而南方各省虽然并不太看好孙中山,但是南方各省意识到可以通过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向北洋袁世凯争取更大的自治权力——所以他们都向南京派了代表,孙中山被南方军阀和商绅利用去和北洋争斗的命运从这时候便开始了,他也是直到接受苏联帮助才算是独立自主。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0 20:46:14 +0800 CST  
10 革命党和满清灭亡 (9)


如果袁世凯坚定的支持清朝,那么北洋六镇官兵越过长江踏平南方的暴乱是不难预料的,虽然南方各省也有很多新式军队,但和北洋军比起来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上都差着一大截,如果到了这时候商绅还想要造反那就太不识时务了。但是袁世凯并不想做走狗和良弓,大清朝至少在表面上已经完了,而想要成为新政府的领袖袁世凯就必须得到各地商绅的支持。孙中山的介入使得宪政在中国已经不可能了,因为一直以满清为斗争对象的革命党是绝对不会允许清朝存在的;北方即便是山西也能够被袁世凯的北洋掌控,而南方各省本就和北洋没有隶属关系,并且他们也并不在乎中国到底是宪政还是共和,但是很明显的是在共和体制下他们的利益是最大的,所以也坚决支持孙中山的建议。袁世凯是一个能够因势利导的政治人物,所以也只能借坡下驴逼退了宣统皇帝,他最关注的还是中国的最高政治权力。这个时候袁世凯的政治运作堪称中国近代政治的代表作,他通过清政府向商绅施压,再利用商绅威逼清政府,两面攻击的同时却又都不得罪。
在经过多轮的谈判和较量之后,以袁世凯为首的中央政府和商绅最终在如何分蛋糕上达成了一致,于是最终这场政治博弈的结果是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各地方实力派人物的权力也都得到了充分的照顾,而溥仪还被安置在紫禁城内继续当皇帝;这看似皆大欢喜的局面中有一人是失落的,从北京南下的孙中山忽然发现自己竟然一无所得。
在辛亥革命中贡献最大的是袁世凯的居中调停,各方斡旋。所以武昌起义的发起者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孙中山——尽管他自己都不知道,但是辛亥革命的实际操作者和最大的功臣是袁世凯;以当时中国的情况能够得到各方势力认同和接受的大总统只有袁世凯一人,他控制着中国最强大的军队,并且发展实业是他一贯的态度因此能够得到商绅的全力支持;袁氏盗国一说实不足为信。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0 21:07:36 +0800 CST  
诸位晚安,下章 辛亥革命的得与失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0 21:12:17 +0800 CST  
@江南旧雨 2015-07-11 20:30:58
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实属诬陷;说袁氏窃国,是指复辟帝制,并没有冤枉他。
-----------------------------
这个以后会说道的,谢谢支持,今天休息,不更了!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1 21:14:12 +0800 CST  
11 辛亥革命的得与失(1)


辛亥革命的准备工作早就被清末新政做的差不多了,所以整个中国并没有太多的挣扎,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辛亥革命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各方势力如何划分抢夺的满清贵族的蛋糕,在袁世凯精明高超的运作下除了孙中山之外的所有人对于最后的结果都是满意的——孙中山虽然是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但是他对于权力的迷恋并不比慈禧、李鸿章和袁世凯差,只是他不知道如何获取和保持权力罢了。
在辛亥革命中中国的政体有两个选择,以溥仪为皇帝的君主立宪和以袁世凯或者孙中山为总统的共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本就是以封建皇帝为革命对象,所以他们接受不了高高在上的溥仪,而南方各省也接着共和来和北洋袁世凯争权夺利。最终袁世凯最终取代溥仪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在他保证了南方各省商绅的利益之后孙中山也就彻底没有了活动的舞台;而中国也最终实行了以北京为首都的总统制,袁世凯毫无疑问的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但是共和制真的就比立宪政治优秀么?英国是立宪政治的代表,英国王室从光荣革命之后源远流长,议会控制着税收,而首相作为政治首脑一旦国家有偏差也能够很好的承担公众的愤怒;英国正是通过这种体制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资本主义前期执牛耳的日不落帝国;君主立宪政治是旧的封建政治向新的资本主义政治的一个成功的进化,只要能够保证议会的权力,宪政还是共和对一个国家发展来说区别是不大的。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探讨一下对于当时的中国什么体制最合适。
当时提倡宪政的并不是没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杨度和康有为。康有为已经过气了,杨度才是当时中国一等一的人才;他在中国近代史上声名不显,但是当时中国的每一件大事都少不了他的影子,其中把黄兴介绍给孙中山直接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命运。杨度是一个坚决的立宪派,早在摄政王载沣的政府里就代表商绅请愿,后来辛亥革命因为实行了共和而隐退,最后又帮着袁世凯复辟。他和当时的民国学术界名人大多都是很好的朋友,但是却因为政见不同而特立孤行,最终也没能留下值得颂扬的成就——杨度北伐的时候已经认识到将来的天下恐怕要是共产党的了!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2 19:54:31 +0800 CST  
11 辛亥革命的得与失(2)


杨度坚持宪政的一个很重要的缘由就是中国的民智根本不足以维持共和。
清末新政虽然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大门,很多人借势而起在国外留学之后成为了中国的中流砥柱;但是更多的读书人却依旧沉浸在取消科举的悲伤之中,而占大多数的底层劳动人民的素质更加不堪,因为即便是清末新政的教育也只是一次以部分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的思想启蒙运动,劳动人民依旧被流传了几百年的封建儒家理学禁锢着。杨度认为以这种社会基础是根本建立不起真正的共和体制的,即便是勉强建立了最终也只能沦落为挂羊头卖狗肉的空架子;最终的民国发展其实也正是这样,中国共和体制的领袖们只有武昌起义的时候临时拉来的黎元洪勉强及格,其余袁世凯、孙中山、段祺瑞、吴佩孚和蒋介石之辈哪个拿民主共和当回事了?
其实非但那个时候,即便是现在中国人民的整体素质距离民主和共和的要求依旧有很远的距离;正是因为底层民众对于民主的混沌才会有如今类似于封建政治的官僚体制横行无忌。即便是中国目前的政治,对于民众依旧停留在封建社会牧民而养的阶段,本能的把民众排除在政治之外,然后在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去规范官员的行为——很多时候是没有用的;我们的政府从来就没有刻意的去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以至于我们的社会远远达不到一个世界性大国、强国对于国民素质复杂苛刻的要求。
但是真正糟糕的是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底层民众的思想早就不再是被儒家理学禁锢的那个时候了,没有了统一信仰的民众展现出了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相类似的思想混乱,并且也开始将“钱”当成真正的上帝;民众因为经济发展的觉醒和中国政治对于民众的低级要求在当今爆发的矛盾也越演越烈,以至于中国政府所做的每一件事无论好坏都是举步维艰,中国的民众无论怎么规划到后来总是政策的受害者。中国政治结构的进化最重要的并不是无休止的党内学习,而是抛弃早就过时的“牧民”政治,将民众合理的纳入到政治体系内,我们要刻意的去培养和规划国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政治的热情,让肮脏失去生存的土壤,这样才是对官僚体系最好的净化。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2 20:23:36 +0800 CST  
11 辛亥革命的得与失(3)


当时的中国不适合共和制度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存在着很强大的封建势力。
世界上的国家但凡是由封建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大多经历过曲折回环;英国有复辟和光荣革命,法国在民主共和和独裁专制之间来来回回四五次之多,其余德国、日本和俄国虽然一次成功但是本国都残留了影响深远的封建因素,德国和日本先后掀起了世界大战,而苏联虽然经历了大范围的屠杀清洗但是到了斯大林时代的后期封建再一次成为苏联政治的招牌。当时的中国社会的封建势力要远比这些国家还要强大,因为中国的资本主义毕竟发展了才不到十五年。当时那一代的大多数人从小接受的就是忠君爱国的儒家教育,这些人对于皇帝这个时代信仰的执着是放在生命之上的;在这些人的世界观里皇帝就是一切,并且这些人并不是在张勋复辟的时候上街摇龙旗的窝囊废。上面所说的杨度其实也并不能归到这类人里面,因为他所关注的更多的是制度,这类人的真正代表比较著名的有辜鸿铭、王国维、张勋,在他们之后的代表人物就有些不一样了,比如郑孝胥、罗振玉、熙恰和川岛芳子。
辜鸿铭是名扬欧美的近代文坛巨孽,对于中国文化向世界的推广再也没有能比他贡献更多的人了;他的著作《中国的牛津运动》和《中国人的精神》是当时西方社会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辜鸿铭原本出身南洋,从小便阅读莎士比亚和培根,十岁的时候跟随养父去英国学习了系统的西方文化;他天赋异禀,获得了十三个博士学位,精通九种语言;对于西学即便是现在留洋的学者也没有谁敢说能超过他。但是辜鸿铭一生却牢记着这样一句话,那是在他将要去英国的前天晚上,他的生父让他跪在祖先的灵位前说的话,“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所以辜鸿铭的思想一生始终以儒学为主,即便是到了民国他也固执的身穿清朝服饰,一直留着长辫子这个满清的象征。
在北大的时候一个学生当众质疑他为什么民国了还留着辫子,他回答了足以传世的一句话,“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封建对于中国意味的太多,唐宋的辉煌骄傲,明清的激荡屈辱;辜鸿铭对于封建的感情是复杂的,他从给张之洞做幕僚去就致力于大清的近代化,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做起了皇帝,在他死的时候辜鸿铭在家里请戏班大唱了三天;但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一辈子以宣扬孔子儒学为己任的辜鸿铭却始终接受不了中国没有皇帝,他的一生都是在这种矛盾中度过。当今的中国社会对于儒学这条心中的辫子的感情也是复杂的,儒家思想中的很多成分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但是却不能否认儒学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本。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2 21:12:30 +0800 CST  
今天到此,诸位晚安!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2 21:14:15 +0800 CST  
@江南旧雨 2015-07-13 00:54:04
如果朱明......,有可能中国就立宪了。
当然, 历史 没有假设。
-----------------------------
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鄙人觉得还是因为封建势力太强大了,满人比汉人更加迷恋儒家理学,而朱熹和王阳明都是汉人。我们在这条路上走的太远,要转身自然比西欧困难。
并且我们这个民族能转过身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奴隶文明的代表都灰飞烟灭了;月有盈缺,我们现在的时代就是中华民族的月亮“缺”的时代。前路漫漫,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做的好,那月亮迟早有“盈”的这一天;倘若做不好也只是我们自己不争气,咱们就不要再去埋怨先人了。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3 19:28:32 +0800 CST  
@江南旧雨 2015-07-13 00:54:04
如果朱明......,有可能中国就立宪了。
当然, 历史 没有假设。
-----------------------------
对你的支持深表感谢啊,不然这帖子就是我的独角戏了。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3 19:29:40 +0800 CST  
@若流若飞 2015-07-13 19:51:54
袁世凯称帝?现代司法程序正义是大于结果正义的。无限夸大称帝的后果,未必不是别有用心!
-----------------------------
这本书是以客观公正为主旨的,袁世凯年号洪宪,洪宪就是弘扬宪政,这点在以后的章节里我会讨论,之所以说他倒行逆施是因为这个皇帝其他人都能当,唯独他不能当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3 20:20:15 +0800 CST  
11 辛亥革命的得与失(4)


另外两位不知所措的代表人物是王国维和张勋。王国维是近代中国的著名文人,是中国美学研究第一人;王国维作为满清遗老也有着辜鸿铭的思想矛盾,一方面极力推行中国的近代化,另一方面对共和体制始终难以释怀,但是他不如辜鸿铭那样豁达,最终只能以自杀的方式来寻求最后的解脱。相比起前两位文人,武人张勋的头脑就简单的多了,他出身平民参加过中法战争,这个人把自己的出人头地全部看成是清政府的恩惠,所以也义无反顾的做了大清朝一辈子的臣子;以张勋为代表的武人对于清政府的感情是简单的,但也是真挚的;张勋的年龄比袁世凯还大,当庚子年慈禧和光绪西狩的时候他在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面前呼天抢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要去西安护驾,在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的时候张勋怀着极度的仇恨对革命群众大挥屠刀。当然,让张勋名扬天下的还是近乎儿戏的复辟,当然他也有被段祺瑞利用的嫌疑,因为段祺瑞借此排挤了黎元洪,之后虽然依旧是国务总理但是行使的却是总统的大权;复辟失败后的张勋做起了寓公,拒绝了所有出山的邀请,并直言他只做大清朝的官。
这些遗老遗少还算是好的,另一些比如郑孝胥、罗振玉和失势的满清贵族则对中国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了,他们与虎谋皮,妄图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去重建清朝,害人害己,这些我们以后还会详加叙述。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3 20:21:01 +0800 CST  
11 辛亥革命的得与失(5)


打个不适当的比方,这类人对于中国来说就像一块烂疮,你可以鄙视他们,但是绝对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对于这股势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安安稳稳的等几十年,等他们全都进了棺材以后封建自然也就跟着灭亡了;要么像之后的苏联列宁和中国毛泽东学习用暴力将他们全部抹掉,苏联列宁在十月革命之后对于俄国这个半吊子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是最原始的暴力,苏联共产党对资本家和地主进行了彻底的肉体灭绝,之后毛泽东的文革性质类似,这种行为虽然会剜掉很多好肉——中国的文革剜掉的好肉要远多于烂肉,但是至少保证了社会向新形态发展的稳定。
孙中山的革命党政治上的幼稚在选择政体的时候就暴漏无疑了,他们直接无视了这股当时中国不可小觑的势力,这就使得这股势力变成了中国的一颗定时炸弹。遗老遗少们要都是像辜鸿铭、王国维这样自己憋内伤也就罢了,这样虽然惋惜却也是社会进步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但是实际情况是他们自认为在发展中国这一方面做的并不差,所以想方设法的想要复辟溥仪,张勋只是闹剧罢了,这颗炸弹真正爆炸的时间是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
袁世凯作为精明老练的政治家是明白个中厉害的。他原本也是以宪政为目的,可是最终却屈从于以革命党为首的南方势力,在浑浑噩噩之中走向了共和;袁世凯依旧将溥仪安置在紫禁城,继续保留皇帝的称号,这种行为最大程度的安抚了封建余孽,给他们树立了一个精神坐标。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促进过犹不及,但是在袁世凯的精明运作之下,各方利益都得到了很好的兼顾,他至少保证了北洋控制地区很长时间的稳定。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3 20:55:09 +0800 CST  
今天到此,天太热睡不好,诸位早点休息吧!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3 20:56:33 +0800 CST  
@无水流觞 114楼 2015-07-12 20:23
11 辛亥革命的得与失(2)
杨度坚持宪政的一个很重要的缘由就是 中国的民智根本不足以维持共和。
清末新政虽然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大门,很多人借势而起在国外留学之后成为了中国的中流砥柱;但是更多的读书人却依旧沉浸在取消科举的悲伤之中,而占大多数的底层劳动人民的素质更加不堪,因为即便是清末新政的教育也只是一次以部分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的思想启蒙运动,劳动人民依旧被流传了几百年的封建儒家理学禁锢着。杨度认为以这种社会基础是根本建立不起真正的共和体制的,即便是勉强建立了最终也只能沦落为挂羊头卖……
-----------------------------
@书蠡 2015-07-14 12:57:16
写的太好了,我每天都在跟读,貌似楼主更新有些慢,看了这段尤其觉得分析的在理,只不过恕我愚昧,当今中国现状的原因找到了,似乎解决之道我仍没得到理解,也许我水平有限不得要领吧。好好写,你不是一个人
-----------------------------
这句话听着挺温暖的。

解决中国目前的社会问题,一个人或者一批人是根本不够的,它需要一代人或者几代人思维观念的转变。而培养这一代人只能依靠教育;教育是根本,教育搞好了其他的社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发展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让教育远离政治,这是民国流传下来的宝贵经验;现有的教育体制也要改变,它就像一个炼铁炉,我们可以炼出世界一流的好钢,但是其他的诸如锰、镍、钛这样贵重的稀有金属也一并被毁掉了。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4 19:28:10 +0800 CST  
11 辛亥革命的得与失(6)


辛亥革命只是上层社会精英的一次运动,它的影响并没有波及中层和广大的下层,因此它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这场运动对于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太大的贡献,一九一二年的人和一九一一年的人的不同好像就只有发型而已,这就是历史的惯性。
辛亥革命的胜利是商绅的胜利,是中国从慈禧以来近代化发展的成果的胜利;中国商绅的发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类似,都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社会运动,所以中国辛亥革命的胜利和日本倒幕运动的胜利都只是两国资本主义革命的第一步。日本之后的强国之路有得有失,这个国家通过国家政权自上而下的强制推广资本主义而走上了强国之路,但是日本对封建因素的强制消化使得日本变成了一个先进与落后结合的怪胎,而直到现在日本社会的封建因素依旧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明治维新实在不值得称道学习!
中国商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商绅本身爱国的觉悟和政府的大力推广,虽然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民族资本已经占有了很重要的比重,但是这些民族工业普遍遍布于中国的大城市,农村的经济结构依旧是封建制小农经济,并且中国的民族资本以轻工业为主,缺乏重工业基础;民国之后的中央政府因为分裂即没有能力推行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也不能再将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向社会更深更广的层次推进。所以中国的政治组织形式不得不继承于清政府,大城市延续着原来的官商勾结、贪污腐败,商绅坐看走到历史前台的军阀你唱吧我登场,而中国的地方政治依旧被地主阶级把持,中华民国县级以下的经济基础依旧是封建制小农经济,所以中国社会中大多数的人依旧延续着之前愚昧落后的思想状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仅仅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自欺欺人罢了,到现在很多人还不能够明白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呢!
《阿Q正传》中,革命前后县城里的官依旧是原来的知县和把总,未庄说了算的依旧是赵钱两家秀才;在辛亥革命中中国仅仅是换掉了最高统治者,中国无论在经济结构和政治组织上都没能完成相应的进步,这才是辛亥革命最大的不彻底性。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4 19:59:29 +0800 CST  
11 辛亥革命的得与失(7)


而辛亥革命最大的副作用则是在此之后,中国就已经在经济上分裂了,虽然政治上还能够保持一个整体。
清政府虽然腐败虽然守旧,但是它好歹能够维持中国的统一,其中最明显的标注是无论汉族地方大员权柄多么重,他们都要老老实实的把税赋上缴到大清朝的户部衙门;对财政的完全控制也正是满清贵族们能够肆无忌惮的罢免袁世凯、欺凌北洋军实力派的基础,因为自古无钱不聚兵,倘若袁世凯以及手下的北洋军想要反抗,那么只要清政府停止军费供应,那么整个北洋系统就会顷刻间分崩离析。
辛亥革命的南北共和是由袁世凯主导的南北妥协,这场运动最大的问题也正是在这场运动中没有势力真正流血,所有人的利益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辛亥革命之后,北洋政府能够控制的省份是华北的直隶山东河南以及尚未开发的东三省,山西虽然也很听话但已经开始被阎锡山消化了,关中和西北经过回民和左宗棠的屠杀之后还在休养生息;长江源头的西藏已经被英国渗透很久了,但是在藏族同胞和清政府以及后来的北洋政府的强力抵制下还能一直保持安稳;长江上游的四川作为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在民国初年就有了很多互不相属的势力,这块土地同时也被周围贫瘠的省份向往,于是不久就开始了波及西南半壁江山的轰轰烈烈的四川内战;湖北、江苏、浙江以及上海是在辛亥革命初期战争中北洋军通过战争拿下来的地方,这里虽然名义上被直系军阀统治但是和北洋其实也是貌合神离;中国其余的省份分为两种,一种是接受孙中山统治的省份,比如江西的李烈钧,上海的陈其美,另一种则是完完全全的独立,包括云南唐继尧和广西陆荣廷。
袁世凯作为天下共主被普遍承认,但是他之所以能够被南方商绅承认完全是因为老袁照顾了他们和中央并不一致的私人利益;纵观整个北洋财政一直是最令统治者头痛的问题,在袁世凯刚刚当上历史大总统的时候全国的财政秩序已经遭到严重损害了,所以他为了应对二次革命只能进行善后大借款——这使得老袁和议会决裂。二次革命之后老袁呕心沥血勉强维持了统一的局面,不过我们要清楚虽然江浙等省份的税赋能够运到北京,南方商绅和北洋势力毕竟貌合神离,南方各省的行政中央政府完全不能控制。而等到老袁死后,北洋内部也因为段祺瑞武力统一的国策而分裂,势力遍布长江中下游的直系也正是从中央脱离;而其余两广云贵诸省即便是老袁活着的时候也没有上缴过税赋,更不用说段祺瑞和曹锟了。中国在辛亥革命之后就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分裂了,其后民国的领袖即便强悍如蒋介石者对此也是无能为力,这种局面知道新中国的成立才宣告结束。
辛亥革命的成功基于之前革命党和清政府双方的积累,而当时的中国社会对于共和甚至于立宪都没有任何的准备,中国当时的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情况等社会各个方面因素都达不到宪政所需要的水平;而当时的大多数人并没有这种认识,他们认为清政府灭亡了,共和建立了,天下事基本也就这么定了,但是辛亥革命仅仅是中国翻身的第一步而已,并且第一步走的都这么乱七八糟。
每一个奥运金牌的幕后都是车载斗量的付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能够有现在的强盛,其本身哪一个不是百年辛苦积累和积淀的成果,而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无意中得到了一块奥运金牌,真就都觉得自己是冠军了!
楼主 无水流觞  发布于 2015-07-14 20:49:45 +0800 CST  

楼主:无水流觞

字数:350166

发表时间:2015-06-29 03:5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14 12:09:50 +0800 CST

评论数:11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