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手书生董昭


说到三国的“圣手书生”,第一印象大概是陈琳、卫觊之类的笔杆子。但真正称得上“圣手书生”的另有其人。
说到董昭,想起的第一件事,大概是其为魏代汉铺路,创“魏公、魏王”之事。也正无此成为众矢之的,遭人唾骂,易忽略其谋略。
他和曹操配合默契,为曹操的称霸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

1)
董昭(156-236),字公仁,兖州济阴定陶人。据今人所编《董氏族谱》,董昭为董仲舒九世孙,但该族谱错误过多,且多无考,可信度得打上很大问号。但董昭、董访能周旋于袁绍、张邈、曹操处,想必也是有一定家世背景的。
董昭举孝廉在贾琮赴任冀州刺史之前(186年),可见在31岁前即举孝廉,按理是属于“破格录取”的。这里先解释下孝廉的问题:
【《顺帝纪》阳嘉年诏书:初令郡国举孝廉, 限年四十以上, 诸生通章句, 文吏能笺奏, 乃得应选; 其有茂才异行, 若颜渊、子奇, 不拘年齿。
范《书·左雄传》:雄又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民,宣协风教。若其面墙,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
明年,胡广、徐淑等人更是充当了出头鸟,因为“年未及举”、“谬举”而罢黜。
十二三年后,又有“黄琼四科”,致使四五十岁的孝廉遍地都是。看似选举之路是越来越难走了,但随即政府出现了“选官腐败”;“族”、“名”取人的现象。[1]各种擦边球也都打了起来,像陈球、陈登、蔡瓒、曹操都被“破格”举孝廉。政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有出台相关政策禁止。直到曹丕在黄初三年下诏才结束了“限年取士”。[2]可见董昭亦出于大族,或为名士。

2)
董昭举孝廉后,得任廮陶长。时黄巾新破,政府选清能吏,任命“十三州最”的前交州刺史贾琮为冀州刺史。贾琮到州,其传称:
【其诸臧过者,望风解印绶去,唯瘿陶长济阴董昭、观津长梁国黄就当官待琮,于是州界翕然。】
作为该州的老员工,不久之后,董昭升任柏人令。



【二】初显智谋

1)
董昭在柏人一呆就呆到初平二年,直到袁绍赚冀州,被招参其军事。
公孙瓒陈兵界桥,“冀州长吏无不望风响应,开门受之。”钜鹿太守李邵也动起了小九九,袁绍先下手为强,用董昭代李邵。虽然李邵被撤了,但怂恿者还在郡中。董昭先伪作绍檄以“勾结贼人”罪名诛杀郡中大姓孙伉等人,一郡惶恐。随后安抚吏民,郡民皆安。
董昭这么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很快稳住了钜鹿。
当然,董昭早年在钜鹿郡任廮陶长,为官清廉,想必也受郡民爱戴,这也或多或少的帮他在钜鹿站住了脚。


董昭在钜鹿站住脚了,袁绍在冀州却如履薄冰。
袁绍赚冀州不久,公孙瓒陈兵界桥虎视眈眈。黑山贼、河内张杨,政府任命的冀州牧壶寿也赶来凑热闹,十万余人略魏郡,东郡。魏郡兵反,杀太守栗攀(《英雄记》作栗成),东郡太守王肱不能御。
袁绍无暇分心,启用两人为二郡太守退贼,一人是曹操,另一人就是董昭。
曹操顺利击退白绕等人,董昭这边用计两天便三破贼人。袁绍也围于毒五日,斩杀于毒和壶寿。
正是有着曹操、董昭的出色表现,袁绍大本营得以稳固。而这也是曹操、董昭的不经意间的第一次配合。



【三】局内人也是局外人

1)
吕布不为袁绍所容,于投奔张杨途中“过(张)邈临别,把手共誓”。张邈如此举动自然让袁绍起了疑心,恰逢董昭弟董访又在张邈处,袁绍不禁对董昭起了疑心:
如果因为一个陈留太守张邈,兖州太守曹操、魏郡太守董昭跟着一起唱反调就太得不偿失了。袁绍本身又陷于与公孙、黑山的苦战;颍川、河北连集团的明争暗斗。[3]这时再加上旁人几句谗言,袁绍决定把这种可能性扼杀在摇篮里。董昭深知在袁绍会对自己不利,就假道河内去长安。


楼主 壮壮的越兮  发布于 2012-06-28 15:38:00 +0800 CST  
问题来了,这事发生在什么时间?董昭为何不去张邈处而选择献帝?
此事于本传未有标明时间,但能确定是在“界桥之战(初平三年初)”到“太祖领兖州(三年夏)”之间,而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很可能让董昭有了投天子的心思:
【范《书·献帝纪》:三年···夏四月辛巳,诛董卓,夷三族。】
董卓在朝,士大夫争相避之不及,更无投奔相助之理。相反诛董后,对于凉州军,王允拒绝用皇甫嵩为帅对其收编的理由就是:“担心关东军对政府起疑”,其后也是遣张种抚慰山东。姑且不说这仅仅是王允的一厢情愿,关东军未予答复,使者张种更是人间蒸发般的消失了。起码这是一个崭新的、急需人才补给的政府,王允也表现出足够的诚意证明自己愿意接纳关东军的。董昭这时候选择投天子无疑是聪明的作法。

至于董昭为何肯留于河内,很可能期间凉州军攻破长安,重新夺政,献帝重新沦为傀儡。而董昭投献帝的心思一直没断过,天子东归遭遇一路追杀之后跑到安邑安顿。面对如此囧境:“州郡各拥兵自卫,莫有至者。饥穷稍甚,尚书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饥死墙壁间。”董昭就第一时间去“投效朝廷”,朝廷也拜董昭议郎以示表彰。


刚自领兖州刺史曹操为了得到“官方认可”,遣王必假道河内出使长安。张杨拒绝的理由史书未有明说,但从董昭话语间窥测一番:“张杨是碍于袁绍和曹操的关系。”
这问题又来了,这张杨何故不满袁绍?早年他两还和於夫罗三人站在一个阵营讨董,《三国志》、《后汉书》亦未有二人不和交兵的记载,
【然案范《书·袁绍传》:建安年间袁绍上书朝廷表功:“又黄巾十万焚烧青、兖、黑山、张杨蹈藉冀城。臣乃旋师,奉辞伐畔。金鼓未震,狡敌知亡,故韩馥怀惧,谢咎归土,张杨、黑山同时乞降。”
《魏书·臧洪传》载《臧洪答袁绍书》:“但惧秋风扬尘,伯珪马首南向,张杨、飞燕,膂力作难,北鄙将告倒县之急,股肱奏乞归之诚耳。主人当鉴我曹辈,反旌退师,治兵邺垣,何宜久辱盛怒,暴威於吾城下哉。”】
很清楚了,张杨和袁绍从盟友到对立,界桥之战期间,甚至参与了黑山攻邺,自然不会给袁绍、包括“盟友”曹操好脸色看,拒绝王必假道也是情理之中。而就在这时,董昭和曹操开始了第二次配合:
先前曹操为了维护张邈不惜得罪袁绍,张杨不知道,董昭还能不知道吗?况且其弟董访也在张邈处,董昭自然把曹操当成自己人。董昭身为“袁、曹关系”的局内人,看“袁、曹关系”,自然比局外人张杨更透彻:
【《魏书·董昭传》:昭说杨曰:“袁、曹虽为一家,势不久群。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况今有缘,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若事有成,永为深分。”】
董昭这么一番话也是立即起了效果:
【《魏书·董昭传》杨於是通太祖上事,表荐太祖。昭为太祖作书与长安诸将李傕、郭汜等,各随轻重致殷勤。杨亦遣使诣太祖。太祖遗杨犬马金帛,遂与西方往来。】

3)
“袁、曹关系”,董昭看得很准确,但却高看了整个关系链上最重要的一环-张邈。“袁、曹关系”上,董昭是局内人;但在兖州内部问题上,董昭成了“局外人”,这局内人又是谁?:
【《高柔传》:柔留乡里,谓邑中曰:“今者英雄并起,陈留四战之地也。曹将军虽据兖州,本有四方之图,未得安坐守也。而张府君先得志於陈留,吾恐变乘间作也,欲与诸君避之。”众人皆以张邈与太祖善,柔又年少,不然其言。】
张邈的疑心;边让之死;陈宫的游说;曹操攻打陶谦致使后防的空缺;吕布在彼郡(颍川),这一切情况在同一时间交织在一起,迸发了兖州之叛。兖州之叛,也使得董昭“四处投保”的算盘落空,。
投天子;为曹操通使,以此强大曹操(张邈)。董昭的这两次主意都以战事变故而告终,但阴差阳错之下却帮了曹操,曹操也确实欠董昭一份人情。



【四】再次携手


楼主 壮壮的越兮  发布于 2012-06-28 15:38:00 +0800 CST  


兴平二年十二月,落难天子逃到了安邑,董昭第一时间投奔天子,相比“天子与群臣会,兵士伏篱上观,互相镇压以为笑。诸将专权,或擅笞杀尚书。司隶校尉出入,民兵抵掷之”的情景。天子自然对张杨、董昭感到格外亲切,封张杨为安国将军、后为大司马;董昭为议郎。此时袁绍的使者郭图也出现了。似乎诸侯勤王一幕即将上演,董昭很可能会“顺理成章”得跟着天子去袁绍处,这也是董昭不想看到的一幕。最终袁绍碍于各种原因未有迎天子。
而另一方面,该年10月,天子即拜曹操为正牌的兖州牧,天子入河东后,曹操亦遣使于此,命曹洪西迎天子。
天子东归,李、郭追兵稍退。内部又开始内讧,“韩暹、杨奉、董承及杨各违戾不和。”董承还和袁术将苌奴联手击退曹洪部队。刚加入天子阵营的董昭也没闲着,嗅觉灵敏的他看出杨、韩等人没前途,继续为自己寻找下一个保护伞。这个保护伞是谁?:
就是刚被董承击退的曹操!就是他曾两次“联手”的曹操!
董昭真算的上三国的“圣手书生”,又一次以曹操代言人的形式写了封信给“少党”的杨奉:
【《魏志·董昭传》:“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诚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这封信意思很明了:“你有兵,我有粮,我们合作吧|。”这时的杨奉当然也需要个帮手,遂“表太祖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4];董昭迁符节令。”这符节令是什么职位?范《书·百官志》:掌管玺及虎符、竹符及授节等事。而当时群臣刻印又多以锥画,董昭此时任此职亦颇有喜感。[5]

2)此时张杨回河内,杨奉别屯梁,只有韩暹、董承在洛阳。曹操回到阔别七年的洛阳,来不及感慨这物是人非,立即做了五件事:
(1)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又领司隶校尉。
(2)遵循董昭代写书信中的“联盟”,“帮助”杨奉对付韩暹等人,韩暹单骑奔杨奉。
范《书·董卓传》:操乃诣阙贡献,禀公卿以下,因奏韩暹、张杨之罪。暹惧诛,单骑奔杨奉。帝以暹、杨有翼车驾之功,诏一切勿问。
(3)《袁宏纪》:“诛议郎侯祈、尚书冯硕、侍中台崇,讨有罪也。
(4)《袁宏纪》:封卫将军董承、辅国将军伏完、侍中丁冲、种辑、尚书仆射钟繇、尚书郭溥、御史中丞董芬、彭城相刘艾、冯翊韩斌、东郡太守杨众、议郎罗邵、伏德、赵蕤为列侯,赏有功也。赠射声校尉沮俊为弘农太守,旌死节也。”(同死的邓泉、士孙瑞等人此时未得追赠,封士孙萌为澹津亭侯是迁都许昌之后的事。)
(5)太祖朝天子于洛阳,引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董昭提出迁都许昌,随后献假途迁都之策。

钞暴定陵;密攻梁营。曹操顺利到达许县,对应前面五件事,曹操做了三件事:
(1)自任大将军;
(2)废太尉杨彪、司空张喜;
(3)追赠士孙萌等人。
自此,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踏出了争天下最重要的一步。



【五】

1)
早年在袁绍处,伪作绍檄定钜鹿;
在河内,为太祖作书与长安诸将李傕、郭汜等,各随轻重致殷勤;
天子东归,作太祖书与奉;
从讨邺,书招袁春卿;
董昭不仅习惯作文办事;在襄樊之战时,以书为刀,劝太祖示孙权书与关羽军,加快了关羽军崩溃。
2)
上文所引三次配合,给曹操创造了挟天子的机会,曹操抓住了。随后董昭亦是与曹操联手唱出一番建国封王的双簧。引得后人纷纷效仿。[6]


3)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魏王薨,董昭和很多元老谋士一样,晚年失势。[7]于青龙四年五月乙卯薨,时年八十一薨,谥曰定侯。




[1]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汉末的选官危机》。
[2]《魏书·文帝纪》:三年···诏曰:“今之计、孝,古之贡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
[3]方诗铭《三国人物散论》。
[4]太祖得封侯,亦是三番让封,事见《艺文类聚》。
[5]范《书·董卓传》:拜胡才征东将军,张杨为安国将军,皆假节开府。其垒壁群竖,竞求拜职,刻印不给,至乃以锥画之。
《魏书·董卓传》注引《魏书》:又竞表拜诸营壁民为部曲,求其礼遗。医师、走卒,皆为校尉,御史刻印不供,乃以锥画,示有文字,或不时得也。
[6]赵翼《廿二史札记》:至曹魏则既欲移汉之天下,又不肯居篡弑之名,于是假禅让为攘夺。自此例一开,而晋、宋、齐、梁、北齐、后周以及陈、隋皆效之。此外尚有司马伦、桓玄之徒,亦援引为例。甚至唐高祖本以征诛起,而亦假代王之禅,朱温更以盗贼起,而亦假哀帝之禅。至曹魏创此一局,而奉为成式者, 且数十代,历七八百年。真所谓奸人之雄,能建非常之原者也。


[7]《御览》卷四百八十八引《语林》云:董昭为魏武帝重臣,后失势,文、明世入为卫尉。昭乃厚加意于侏儒。正朝大会,侏儒作董卫尉啼面言昔太祖时事,举坐大笑。明帝怅然不怡。月中为司徒。





楼主 壮壮的越兮  发布于 2012-06-28 15:38:00 +0800 CST  
沙发喂猫咪

楼主 壮壮的越兮  发布于 2012-06-28 15:38:00 +0800 CST  

楼主:壮壮的越兮

字数:1545

发表时间:2012-06-28 23: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5 23:17:18 +0800 CST

评论数: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