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国风云----------“五胡乱华”那些事儿

蜀地悲歌——桓公西征灭成汉(十五)

随着成汉的灭亡,又到了我们分析其败亡原因的时候了,我记得之前分析前赵时曾将其比作建立在沙丘上的堡垒,那这边的成汉政权就好比一棵移栽的大树。

李家并非是蜀地的本土势力,他们来自关中,只因为反对朝廷遣返流民而起兵,从他们早前起兵的艰难可以看出,这片土地始终不是他们的王道乐土。李雄小心治蜀三十年才让国家稍有起色,但这却经不起那一两场内乱的消耗。记得毛爷爷评价李自成缘何失败时曾指出,李自成未能及时转变身份是其失败根源。

李自成流寇起家,有朝一日撞了大运让他成了国家的主人,但他却依旧改不掉身上那股子匪类习性,放纵手下掳掠奸淫,最终当了几十天皇帝便退出了紫禁城。而这边的成汉也是一样,他们在建国的过程中也依然没有转化为一个国家的领导阶层,简而言之即国家没有章法。这样的国家在李雄这样的雄主手中固然可以朝着大同天下迈进,但到了李寿,李势这类庸主手中也会迅速颓败,僚人入蜀让其彻底混乱,而桓温西征则为其画上了终止符。李家无法做到身份的转变,犹如移栽的大树无法适应土壤,时间久了只有枯死一条路。

但是,与五胡十六国其他政权相比,成汉的建立掺杂了不少无奈与被迫,即使建国后,李雄也没有肆意扩张,只求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即可。李雄的谨慎之举也为其换来了福报,成汉亡国之君的寿终正寝是其他夷狄政权不曾有过的。

攻灭成汉后,东晋朝廷论功行赏,桓温因此被封为临贺郡公,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袁乔进为龙骧将军、湘西伯,司马无忌为前将军,周抚为益州刺史,其余诸将皆有封赏。对于桓温的封赏,有人觉得赏赐大了,有人则觉得赏赐大了,因为朝廷最初是想封桓温为豫章郡公的,那这封赏究竟是大是小,我们还得从东晋官制入手。

晋朝的爵位从高到低依次为王、公、侯、伯、子、男。按照惯例,晋朝也是遵循“异姓不封王”的,除了为慕容皝破例了一次。至于剩下的爵位依次为郡公、县公、郡侯、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亭侯、关内侯。按理说,桓温官至郡公应该也是封顶了,但是,我们得明白,郡县和郡县是不同的,晋朝的丹阳尹和别的地方府尹能一样?即使在今天,天津市长和苏州市长肯定级别也不同。

那么,我们就得鉴别下豫章郡和临贺郡的地位了,显而易见,豫章作为江州的治所,其地位肯定高于临贺郡,用今天的视角来看,这就是江西省会南昌和湖北一个地级市的差距。如果大家对豫章郡公还是无法有清晰的认识,那我再说一个东晋册封过的豫章郡公——宋武帝刘裕,刘裕曾因平定桓玄之乱而被封为豫章郡公。桓玄之乱是一场颠覆了晋王朝政权的叛乱,而刘裕立下的功劳等同于挽救了晋王朝,也由此可见豫章郡公的价值。

有人要说了,桓温灭蜀可不能等价于挽救晋王朝。那么,我们再拿一个人作比较,当初的跋扈将军王敦靠打内战立下赫赫战功,朝廷册封了他为武昌郡公。武昌也算是荆州实质上的治所了,基本与豫章郡公平级,一个只会打内战的权臣封赏甚至超过了一个让东晋版图扩充了近一倍的将领,试问这样的待遇公平么?原因无他,只是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在那个“拼爹”时代,这就是资本!

阻碍桓温晋爵豫章郡公的人叫荀蕤,他在史书上仅留下了一句话,即那句改变晋廷决议的话——“若温复假王威,北平河洛,修复园陵,将何以加此!”(如果哪天桓温借助朝廷的威严北伐河洛,拿下故土,我们又该如何加封呢?)这句话不是他一个人的意思,而是说出了当时朝野上所有因桓温灭蜀而眼红的大臣的心声!是的,东晋王朝比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更加惧怕权臣,然而这个王朝也是受权臣荼毒最为严重的王朝。消灭成汉既让我们的桓驸马走上权力前台,同时也让他的敌人越来越多,事物总是存在矛盾性的,但不得不说,依桓温的门第,三十五岁就能封郡公,这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凤毛麟角了。

成汉灭亡后,桓温采取了“以蜀治蜀”的策略,准备以成汉旧臣王誓、邓定等人安抚蜀地,哪知道他们不久便举兵叛乱,最终被晋军讨平。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7-09 16:43:02 +0800 CST  
蜀地悲歌——桓公西征灭成汉(十六)

扑灭这次叛乱后,桓温在蜀地留驻一个月,派周抚镇守成都,自己带兵回到江陵。不久之后,蜀中大地上又出现了一位“范天子”,这个“范天子”名叫“范贲”,是成汉终身制丞相范长生的长子。

这个范长生可了不得,他是蜀中本土望族,当初李雄在蜀地孤立无援之际,是老范拉着自己的势力挺了他一把,而后李雄才能驱逐晋朝势力出蜀中的。以至于李雄建国的时候还想以国君之位相让,因范长生不肯才作罢,这可比司马睿的“王马共天下”有分量多了。虽然没能做成皇帝,但李雄破天荒地任命范长生为终生制丞相,即只要这成国还姓李,只要范长生还活着,那这丞相之位只属于他一人,毕竟作为外来势力,李家需要范长生这类本土豪强支持。

打那以后,成汉国就成了李家和范家共有的天下,不管后来李家内讧多动荡,丞相的位置依然是范长生坐镇,直至他死(范长生人如其名,很能活,活到一百多岁)。范长生死后,长子范贲便接他班了,可成汉的突然灭亡让范家也一下子破落了。心有不甘的范贲便组织人马,裹挟着当初打砸抢烧的僚人一起反了晋廷,哪知道这个小范实在不给力,居然连桓温留守的周抚都打不过,最终被剿灭,至此,蜀中算是基本消停了。

桓温灭蜀时间很短,即使加上后来的“范天子”叛乱也不过三年,且动用兵力又不过是一万人马,很容易让人觉得灭蜀是手到擒来。但是,我们可以将历代几次灭蜀战役拿来一块比较下,就可以看出桓温灭蜀水平如何了。这几次战役依次为:刘秀讨公孙述,刘备图川,邓艾灭蜀,刘裕平蜀,宋文定蜀,尉迟迥灭蜀,后唐灭前蜀,北宋灭后蜀,蒙元灭蜀以及清军入川。

先说刘秀讨公孙述之战,成语“得陇望蜀”也来自于这次战前,战争是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三月开打的,至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一月结束,时间跨度和桓温灭蜀差不多,但刘秀付出的代价却很惨痛。此次战役刘秀先后投入部队达十万,期间,来歙和岑彭被刺杀,吴汉被打得掉进河里,靠拉着马尾巴才捡回一条命,而这三人有两人入围“云台二十八将”,另一人还是刘秀的表哥。相比桓温伐蜀头面人物就死了一个龚护,这仗实在打得窝囊。

接着是刘备图川,说实在的,咱们的大耳君代价比刘秀还惨痛,可以说是这些伐蜀战役中垫底的了。小说《三国演义》里说刘备入川折了庞统,不得不调诸葛亮入川,从而引发关羽留守荆州事件,并为最终败走麦城一幕留下伏笔。当然,历史虽不是小说,但刘备入川确实代价惨重,首先庞统确实是死在入川战役中的。其次,刘备这场仗打了整整三年,前后两次调动人马,最后居然是靠客军——即马超所部羌兵震慑,才让刘璋归降。那刘备所带兵力几何呢?我查了下,第一次带的那波人就有三万左右,再加第二波诸葛亮所带人马以及招降人员,外加马超的羌兵,保守估计总兵力也该在五万以上。由此可见,刘备入川战役也是打得很纠结。

邓艾灭蜀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钟会与姜维对峙,邓艾抄小路灭了蜀汉。但这次灭蜀战役可谓是“倾国之力”了,曹魏出动十八万人马。虽然这次战争仅仅打了一年,但并未消灭蜀军主力,随后触发姜维钟会反水事件,又折腾个够呛。其中,此次伐蜀三将除诸葛绪勉强坐着囚车回了北边,邓艾和钟会都是死于异地,代价也是不小。

再往后是刘裕攻灭谯纵,宋武帝刘裕打仗从不含糊,想灭谁基本就灭谁,可唯独打蜀地连打两次才算攻克。第一次刘敬宣领兵五千失利,第二次是朱龄石领兵两万才成功,总体来说刘裕灭蜀也稍稍逊色于桓温,但在历次灭蜀战役中也算是不错战绩了。

宋文帝刘义隆时代蜀中也曾有过大规模混乱,赵广和程道养诈称司马家族后人起兵反宋,此次叛乱历时两年,全赖刘宋名将裴方明和刘义庆的通力合作才算平定。然而,这场叛乱本可以迅速平定,却全因前期将帅拖沓而延误,战役中将领刘道济病故,也是遗憾颇多。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7-09 16:46:27 +0800 CST  
蜀地悲歌——桓公西征灭成汉(十七)

而后是南北朝后期尉迟迥灭蜀之战,这次灭蜀无任何难度性系数,鲜卑人是趁着萧纪主力在外而南下摘桃的。兵力大致等同桓温,也是一万二左右,但可笑之处在于,其攻灭蜀地还是在萧绎击败萧纪之后,简直堪称历次灭蜀战役中最轻松的,但绝不是赢得最漂亮的。

接下来说一下五代时期的两次灭蜀战役,先说后唐灭前蜀。客观来讲,郭崇韬灭前蜀是历次灭蜀战役中赢得最漂亮的,其风头甚至盖过了桓温,他既没有像尉迟迥那样撞大运,又赢得神速(仅仅70天灭一国)。唯一让人遗憾的只能是郭崇韬在灭蜀之后,也难逃“鸟尽弓藏”的下场。

至于北宋灭后蜀,虽然也是速胜,但掺杂太多有利因素了。首先就当时情况来看,蜀地早在之前后周时代便地利已破,赵匡胤灭得是一个残破的蜀地,其次,蜀地后来全师雄的叛乱也一度让宋军差点被挤压出蜀中。

最后两次蒙元灭蜀和清兵屠川,那基本就是耻辱加造孽了,因为这两伙人打仗不行,全靠一路屠杀压制抵抗,分别留下了“上帝折鞭处”和“湖广填川”的典故。

综合以上几次灭蜀之战,桓温战绩虽然不能说是历次灭蜀之战中最漂亮的,但也仅次于郭崇韬灭蜀,应当在诸次灭蜀战役中位居前列。

然而,世上有不期而至的福,自然也有不期而至的祸,这一点在桓温灭蜀事件上体现得尤为贴切。灭蜀之后,从小处看桓温得一人也失一人,从大处看则是壮大了自己同时竖起了强敌。我们先来从小处看,桓温灭蜀期间得了一美女,名唤李氏,是成汉末代皇帝李势的妹妹。有说法称其为李势的女儿,在此我表示极度怀疑,因为从年龄上分析,此女为李势妹妹的概率远大于其女儿。

李寿死的时候是四十三岁,李势这家伙生年不详,确实是个麻烦事,但根据一般情况推算,李势在登基之时应不超过三十岁。十三岁生子这种事情古代也有,但毕竟还属于少见现象,所以我觉得李势登基时年岁上限应该不至三十。那么,问题来了,李势的子女该有多大?

回想当初李广曾经以李势无子为由,请求册封自己为皇太弟,那么,我们是否想过,李势是没能生儿子呢还是压根就无法生育呢?如果李氏小妹确为李势的女儿,那史书记载李势也就这么一位女儿,这独独就生了一胎,不可疑么?

其次,姑且将李氏小妹算作李势女儿,那她该有多大?李势在位四年,亡国之时也不会超过三十三岁,一个三十三岁的男子女儿如果满十八岁,那他必定也得是十五岁就生娃了,仔细来看生娃还是属于有点早了。当然,也有人会说了,这以前女孩子出嫁到了及笄之龄就可以了,可古人生理发育都晚于现代人,出嫁不等于就可以生娃。桓温作为一方大员,看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未免也不合情理吧,而且从后文这位小姑娘的措词来看,绝不是一个十四五岁就可以做到的,故我认为史书中的另一种说法,认为其为李势妹妹更为妥当。

且说桓温将李小妹纳作妾室后,时间一久还是传到了他老婆南康公主耳中。南康公主何许人?就是当朝皇帝都得喊她一声姑母,桓温背着自己做这事自然让她有些气不过了。于是南康公主便招呼了百十来号女仆,带上利器就去兴师问罪了。

这一幕不由让我想起了孙尚香,这位孙小妹嫁给刘备去荆州后,也是习惯带着一帮会些拳脚的女仆成天招摇过市,路见不平就是拔刀而出,全然不顾当地王法。

谁知,当南康公主一群人气势汹汹闯进屋中的时候,却被眼前一幕惊呆了。李小妹此时正在对镜梳妆,那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一直垂到地上,那白皙如美玉的皮肤超凡脱俗,宛如天女下凡。

李小妹听到嘈杂声,便站起身,合拢双手,看着公主一干人等,神情淡定,语言凄婉地说道:“我来此地实在是情非得已,只是国破家亡,身不由己。如果今天姐姐想杀我,那就杀了好了,也省得我再在世间遭罪。”(“国破家亡,无心在此,今日被杀,正是本心”)

那南康公主又是怎么做的呢,随手一刀,偿了李小妹心愿?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7-09 16:49:07 +0800 CST  
蜀地悲歌——桓公西征灭成汉(十八)

不不不,如果那么做,那南康公主也与一般妒妇没什么区别,白白糟蹋了皇家教养。况且,她要是那么做,也就不是桓温能相中的女人了。

见李小妹这么说,南康公主这时的理性也散发出来了,她一把把手中的利剑扔在地上,上前抱着李氏感慨道:“妹妹,你长得这么漂亮,处境又如此悲惨,我看了都怜惜不已,更何况桓温那个老东西呢!”(“我见犹怜,何况老奴!”)

其实那时候桓温四十岁都没到,还真算不上老东西,不过成语“我见犹怜”倒是由此流传下来了。自此之后,一向凶悍好妒的南康公主竟能和李氏如姐妹般相待。可见,真正的美女不仅能俘获男人的芳心,也可以让女人由衷地喜欢上。

这时的桓温,倒也真应了孟夫子那句“一妻一妾,坐享齐人之福啊”。看到这,小公子不得不说,桓温还真是驸马命,做了一国驸马还不算,还居居然成了两朝驸马,这在以前还真是难以想象。

既然是有得有失,那看完了桓温的得,是得看看桓温的失了。此次灭蜀之后,桓温失去了他最为重要的谋士——袁乔。虽然我不认为那次决定性的战鼓是袁乔的主意,但促使桓温下定决心西征,袁乔可谓是功不可没。一定程度上,袁乔对桓温的作用与《三国演义》中郭嘉对曹操的作用等同,纵览后期桓温的北伐失策许多都跟他关键时刻拿不下决心有关。如果袁乔还在的话,也许历史就要改写了,诚然,没了袁乔桓温依旧三次北伐中原,甚至拿下了洛阳。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袁乔活着,桓温也许能走更远,甚至是登临那建康城中的至尊之位。

可惜,真的很可惜,就在成功剿灭成汉,袁乔被封湘西伯后不久,他便患病离世了,享年三十六岁。“萧相守关成汉业,穆之一死宋班师。赫连拓跋非难取,天意从来未易知。”这首诗是陆放翁感慨刘裕的,其实我觉得用在这边也未尝不可,天意从来未易知啊!

成汉的灭亡标志着旧有的三足鼎立模式已经崩塌,取而代之的是晋赵南北对峙。但是,历史到此并没有转换成南北朝的那种模式,而是随着中原大战的爆发,进行了新一轮的洗牌,并最终转化成“前燕——前秦——东晋”的新三国格局。

桓温灭蜀期间,后赵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于长江防线上按兵不动,究竟是为何呢?要了解这一切,我们不得不将目光再次投向北方,投向那一场改变了后赵国运的战争。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7-09 16:51:45 +0800 CST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7-09 18:26:09 +0800 CST  
@明轩公子 2016-07-09 16:31:25

蜀地悲歌——桓公西征灭成汉(十二)

蜀中的一切变化都通过细作传递给了刚刚成为成汉国新邻居的荆州刺史桓温。经历过“诸王之乱”和“僚人乱蜀”后的成汉国在桓温眼中就是当年西晋的缩小翻版,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了,只待别人再用力推上一把,就可以土崩瓦解。

然而,破蜀毕竟是个需要慎重的决定,在这件事情上,桓温还需要得到手下的认同。放眼群下,有一人堪当为桓温一锤定音的关键人物,他便是桓温的谋士,......

-----------------------------
@zl天下无双 2016-07-11 17:18:19

袁乔的五胜五败堪称经典啊,着实精彩,有这种谋士,桓公安能不胜。
-----------------------------
五胜五败是我虚构的,增加人物对话骨感。。。。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7-11 18:24:18 +0800 CST  
@元豹儿 2016-07-14 15:26:03
继网剧《男皇后韩子高》之后又一新网剧《两朝皇后》貌似在拍摄中,男皇后看完吐血三升后,来贴一下羊献容的剧照


这里是羊皇后和司马颖,应该是一次被废后的场景,女主脸真小,我见犹怜的感觉。
我想说的是,先拍《韩子高》,再拍羊献容,这家影视公司的背后黑手,真的不是先写陈朝,再写两晋的楼主你?
-----------------------------
看着图我怎么看出了叔嫂恋啊。。。。。话说必然不是我的套路,选的演员接受无力。。。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7-14 18:27:04 +0800 CST  
@元豹儿 2016-07-23 00:48:00
山越何在哇?(>_<)
-----------------------------
工作千头万绪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7-23 12:28:27 +0800 CST  
有人询问更新,我想说不是早就说了预先把这月的这章更新完么?这阵子赶上换工作当然要忙一些,电脑有时都登不上,只能用手机客户端。不工作哪来钱吃饭,人人都没工作,也别看历史上的“五胡乱华”了,直接分分钟上演一场现实版的。好吧,今天凑巧有时间,贴三节八月要更新一章的吧。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7-23 21:05:57 +0800 CST  
辽东烽火——慕容鲜卑的天下(一)

就在桓温进攻成汉的时候,后赵的大军也没闲着,他们正在西北和前凉进行鏖战,以至于无暇南顾。

之前说过,昌黎之战对于石赵政权打击很大,而后石虎多番征讨辽东又都以失败告终。尤其是当石虎的百万大军粮草辎重被慕容鲜卑全部捣毁后,我们的地狱修罗石季龙便彻底断了东征辽东的念想。

可是憋在肚子里的气总是要发泄啊,偏偏不凑巧的是,前凉的张家撞上了石虎的刀口。在上部的时候,我们说过,张家控制下的凉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作为东晋的飞地存在着。后来,前赵国的刘曜率三十万众征讨凉州,凉州当家人畏惧刘曜威势,主动请求臣服。

只可惜,刘曜在与石勒的中原争霸战中殒命沙场,国家也旋即被灭,前凉作为前赵的新附地顺理成章地再次依附于后赵。

可依附归依附,毕竟这不能算后赵的实际领域,外加上前凉并未解除全部武装,时刻有祸乱后赵西疆的可能性。只不过,早先因为种种原因,前凉后赵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蜜月期。后赵那边石勒忙着消化刘曜留下的地盘,外加上后来石虎篡位,倒行逆施一系列行为都让羯胡忽略了这块远离中原的不毛之地。

而前凉呢,年年不忘着进贡后赵,也让石虎挑不出什么刺。可石虎没想到,前凉虽然没有东出闹事,却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西进运动”,尤其是剿灭西部强敌赵贞后,谁也无法阻挡前凉的西进步伐了。

经过十五年的扩张,前凉对西域诸国不断用兵,讨伐鄯善、龟兹等国,把西域那一带的小国都变成了自己的附庸。到了公元345年,当时前凉当家人张骏觉得羽翼已丰,便不再以后赵的藩属自居,而是自称凉王,并开始集结兵力到东边,做出一副要和石虎干仗的架势。

对于狂妄的张骏,石虎心里恨得牙痒痒,但又不好立刻打他。倒不是石虎良心发现,选择以德服人了,而是此时的石虎正巧深陷于辽东战场无法自拔,外加庾国舅又在南疆挑衅,后赵实在不足以支撑三线作战。所以,只要张骏还没把边境紧张局势扩大为战争,石虎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非常不巧的是,张骏这厮也是衰鬼,不到四十岁就突发急病,一命呜呼了。继位的张重华年纪尚且不足二十,这前凉新一轮的权力交替,对石虎来说绝对是天赐良机。

很快,石虎便下达了西征凉州的军事命令,后赵国内再次展开了总动员。这次石虎西征的部队数量有八万,甚至超过了李农征伐辽东那次以及夔安南下反击庾亮那次部队人数,可见这次石虎是准备彻底灭凉了。

那这次主帅选谁呢?经过石虎的一番筛选,最终敲定为麻秋。麻秋这个人我们之前也提到过,曾经石虎派他接洽段部流亡人员共伐慕容鲜卑,结果被慕容皝一把火烧了个全军覆没,还让石虎险些杀掉他。但是,麻秋平时人脉广,仗着大家求情愣是捡回一条命,这次看来也是想戴罪立功了。

麻秋,羯胡人,和他名字相匹配,麻秋历来是杀人如麻。有一次他负责给石虎监工筑造一座新城,下令所有劳工必须等到鸡叫才能休息,等天亮就得继续开工。大家都知道,鸡叫离天亮根本没多少时间,这等同于喊人日夜不息地工作。

后来,麻秋的女儿麻姑看不下去了,就学周扒皮模仿了鸡叫,不过周扒皮鸡叫是为了催促农民干活,而麻姑鸡叫则是为了让劳工早睡。然而,只要是假的终有穿帮的一天,不久麻秋便发现其中的猫腻了,尤其是发现自己女儿居然帮助下等汉奴,这让他体内羯胡血液涌动了,下令要处死女儿。好在受过麻姑恩惠的劳工们不计生命危险,冒死护送麻姑出逃,才让这小姑娘没遭其父毒手。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看看石虎如何虐杀汉人,就知道他手下那帮子羯胡将领手段该有多狠了。麻秋只是其中一例,既算不上唯一,也不能说最狠,碰巧拿来说下而已。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7-23 21:08:47 +0800 CST  
辽东烽火——慕容鲜卑的天下(二)

也正因为麻秋如此残忍,所以他的恶名传遍了北方大地。大凡家中有婴儿的,每当孩子哭闹不止时,父母就吓唬他们说“你要是再哭,麻胡就要来把你抓走了!”。

久而久之,“麻胡”一词越传越广,越传越久远,到后来几乎传遍了神州大地。只不过可能由于流传过程中的语音问题,在南方,尤其是江东这一带,“麻胡”转变成了“麻乌”或者“哈乌”。

我们不知道张重华小时候有没有被张骏用“麻胡”吓过,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张重华得知麻秋带了八万雄兵前来交战,心里打颤是一定的。但是,如今的凉州也是今非昔比了,就领土而言,较之称臣前后赵时代翻了几番。凉州目前所控制的疆域,南到今青海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河和湟水流域,东到秦岭陇山,向西包括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向北到居延海(今称嘎顺诺尔或嘎顺湖),俨然一大国。就国内情况来看,也远好过连年征战、横征暴敛之下的后赵国。

所以,张重华有底气和石虎的羯胡部队好好打一场,他没有选择先辈们的俯首称臣,而是派出老将裴恒东去抵挡麻秋。那裴恒带了多少人马呢?据说是前凉倾国之师,有近二十万。对此我深表怀疑,考虑到刘曜西征的时候,前凉连十万人马都凑不出,被刘曜三十万人马操练就吓得投降了,短短十余年间能掏出二十万部队,这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毕竟那是凉州,不比中原,人口基数在那,怎么样征兵也不可能脱离实际条件。

但是,基本可以确定裴恒所率的倾国之师人数多于麻秋,大致在十万左右。可我们的裴老将军毕竟年岁大了,动作不比麻秋麻利。行军才到一半便传来麻秋攻克河西重镇金城(今兰州)的消息,金城太守张冲被俘获。

于是裴恒带兵进驻黄河西岸的广武(今甘肃永登),希望依托黄河之险与麻秋隔河对峙。只不过,黄河的上游比不了马奇诺防线,即使是马奇诺防线,人家德国人也会绕过去。很快,咱们凶狠狡黠的麻大帅也看出了端倪,他迅速挥兵南下,打下了大夏城(今甘肃广河县东南)。而后,麻大帅顺利渡过黄河,逐个攻克前凉在黄河西岸和南岸的据点,兵锋直指凉州的首都姑臧(今甘肃武威)。

可怜我们的裴老将军,敌人都已经过河了,他还在眼巴巴地望着河对岸动向。眼看前方重镇挨个陷落,麻大帅就要打进首都了,少年凉王张重华再也坐不住了,他找来凉州司马张耽商议易帅问题。张耽也认为裴恒心存畏惧,作战无能,支持张重华换帅。

可换帅不比换衣服,尤其是作为前凉三军统帅,如果搞得不好可能会导致国家的衰亡。张重华年轻识浅,对手下认识不多,便请张耽推荐个人才,张耽于是力荐主簿谢艾。

张重华听了直摇头:“这个人我听过啊,年纪非常轻,比我都大不了几岁,况且从来没有打过仗,这个人能行么?”

张耽信心十足地说道:“非常之时当以非常之人。裴将军匆匆老已,国家还是得交给年轻人去打理啊,大王你不足弱冠,不也将凉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么?臣以性命担保,如果您能以谢艾为帅,此人必能为您折冲御侮,歼灭仇敌!”

如果不看后续事情的发展,单从目前来看,我们很能联想到长平之战前以赵括替换廉颇的一幕,从而怀疑这个张耽必然是收了麻大帅的黑钱了。但是,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位谢艾可是与赵括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

谢艾,出生在今天的敦煌一带,是西北的本土人士。可是,比较另类的是,他与其他西北汉子好勇斗狠不同,他特别喜欢读书,尤其儒学学得很溜。当谢艾年及弱冠的时候,他儒士之名也广为流传了,在那片不毛之地,一个文化人总是会显得鹤立鸡群,谢艾也不例外。不久,前凉张家便给谢艾抛出了橄榄枝,将他召入都府做了一名主簿。

但是,毕竟谢艾是个文官,这次突然让他领兵,而且是统帅前凉倾国之师,张重华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便召见了谢艾,询问破敌方略。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7-23 21:10:49 +0800 CST  
辽东烽火——慕容鲜卑的天下(三)

谢艾不慌不忙地给张重华分析道:“裴老将军因为畏惧而不敢出战,这让麻胡得以不断攻城略地。但也恰恰因为麻胡这段时间打得太过顺利,以至于羯胡士卒都对我们起了轻视之心,况且羯胡远来征战已有数月,此时都已经是师老兵疲了。末将只需再领一支精锐部队,必能大破羯胡!”

张重华听了谢艾分析,大喜若望,他立刻封谢艾为中坚将军,率领拱卫皇城的一万禁军,前往抵御麻胡。

麻大帅这边一路高歌,眼看就要杀进姑臧城了,却突然被一路人马拦住了去路。这支部队装备精良,战马雄壮,铠甲生光,一看就是张重华的禁卫军。但是统帅这支人马的人却让麻大帅大跌眼镜,只见其人头上戴个白帽,手里拿个扇子,缓缓坐在轺车之上,慢悠悠地行进在队伍前面。

不用想,这人就是谢艾了,麻大帅见对手居然这副打扮,心里一阵嘀咕:“八嘎,张重华是被吓破胆了么?派这么一个大不了他几岁的白面书生来统军,还居然在我面前玩cosplay,他真拿自己当诸葛亮了么?!”而后,麻秋下令全军对谢艾发起了进攻。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用几百年后大才子苏轼的那句词来概括便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凉州禁卫军在谢艾的统领下居然把麻大帅的羯胡部队压着打,这时候裴老将军也迅速投入了战场,与谢艾合兵一处将麻胡撵回了黄河对岸。麻大帅一直撤退到金城才收住脚,清点了一下人数,阵亡五千多,心里恨得牙痒痒。

而这边谢艾初战告捷,张重华高兴坏了,连忙加封谢艾为军师将军,福禄伯,并全权接管凉州的部队,负责抵御羯人的入侵。

麻大帅休整一段时间后,再次发动了进攻,只不过这次目标不是姑臧城,而是枹罕。谢艾那边接到消息,也率部向枹罕方向移动,于是,一场决定西北地区命运的大决战,就在黄河岸边爆发了。而这一年是公元347年,东晋方面这时正是桓温灭蜀的关键时刻。

战局一开始,前凉的河州刺史张瓘死守枹罕,麻大帅久攻不下还折掉两万人马。考虑到谢艾主力还未出现,麻大帅便起了退兵的心思,哪知道石虎对麻秋的差劲表现很不满,又派大将刘浑、石宁率十万军队去增援。

这时候,谢艾这边也出动了,他带着索遐、张瑁二将,领兵五万去救援枹罕。只不过谢艾来得神速,到了阵前却只守不战,这让麻大帅犯起了嘀咕:这白面书生以往不是都主动出击么?这次学裴恒龟缩玩的是哪一出啊?

哪知道谢艾拿着羽扇登上城头眺望了一下西北方,而后心中念叨道:“欲破羯贼,当借天威,西风已备,虏势必摧!”而后口中念念叨叨说了一番话。谢艾手下看得不明就里,城下的麻大帅更是云里雾里,以为这谢艾还会作法。

就在麻大帅愣神的当口,西北方突然卷起了漫天的沙尘暴,紧接着朝麻大帅这边袭来。而后谢艾的部队顺风出城,对着羯胡部队便是一顿砍杀,麻大帅见势不妙想撤军,哪知道部队后方突然出现了谢艾副将张瑁的三万人马。两军夹击之下,麻秋的羯胡部队全军覆没,只有麻秋单骑逃回了金城。这时候,刘浑和石宁的援兵才刚刚抵达,他们见麻秋败局已定,不敢恋战,只得退兵。

谢艾击败麻秋后,又陆续收回了失地,张重华大喜若望,册封谢艾为左长史、卫将军、酒泉太守。谢艾初出茅庐便立下如此奇功,实在是令人咋舌。只可惜《晋书》并未为其立传,只有在提起张重华的时候顺带讲了一下这位军事奇才。顺便说一下,六年后张重华病逝,张祚窃取政权,谢艾也被张祚害死,而那时正是中原大乱的高潮期。如果谢艾不死,率领凉州之众东去攻取关中,那后来取代前秦成为中三国后期新一极的必会是前凉!可惜,历史的迷人之处,不是在于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

回过头来,张重华打退了羯胡人之后,便派出使臣出使东晋,表示要重回祖国怀抱。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7-23 21:12:24 +0800 CST  



8月份任务争取更完 第十章 辽东烽火——慕容鲜卑的天下。本章主要叙述中原大乱前的各方局势。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7-25 21:55:38 +0800 CST  



水平不高,班门弄斧不怪你,自甘下贱,跪舔羯胡也不怪你。不过你要来别人帖子找茬至少先把水平提高啊,黑冉闵也先别让自己的史料错漏百出啊。网上“冉吹”是喜欢发明历史,但是,跪舔羯胡还顺带发明历史的,比“冉吹”只怕恶心上几辈。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7-28 18:55:35 +0800 CST  


还是看看正能量的吧。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7-29 19:17:08 +0800 CST  
辽东烽火——慕容鲜卑的天下(四)

之前由于道路阻隔和实力所限,前凉张家不得不屈服于异族,向前后赵称臣。如今随着桓温灭蜀,西边的道路已被打通,而张家又击退了羯胡部队,可以不用再看夷狄脸色过活了。于是张重华想起张茂当年临死前嘱咐张骏“勿忘晋室君臣之义,有朝一日当恢复晋臣身份”的话语了。

而东晋方面见前凉时隔那么久还不忘拥护晋朝,便册封张重华为侍中,都督陇右、关中诸军事,大将军,凉州刺史,西平公。同时,晋室还派出大臣俞归出使凉州。可是,对于晋朝的封爵,张重华心里很不爽,他当着俞归的面质问道:“咱张家世代为大晋守着凉州这块地方,忠顺有年,可朝廷只不过封我为一个郡公。他慕容皝只不过是个鲜卑丑类,朝廷居然封他为燕王,这是何道理!?”

俞归当然理解张重华心里的不满啊:本来私底下凉王做得好好的,结果一称臣直接降为郡公了。不过既然作为使臣,俞归自然是有应付的话的,于是他正色说道:“自周天子开创公,侯,伯,子,男,五爵制度后,最高一级的也不过是公爵。后来春秋之时,周王室衰微,楚、越这两个蛮夷国家擅自称王,引来各诸侯国的口诛笔伐。汉朝则更有‘异姓不得为王’的规矩,曹阿瞒破了这个规矩,‘汉贼’的恶名是背得妥妥的。我朝遵循汉制,自然也以公爵为异姓最高封赏。西平公乃我大晋的忠臣,何必自贬于蛮夷等同呢?!”

俞归的话很明确:给你封公爵已然是最高规格了,你要是想称王,那便是自绝于华夏,与鲜卑白虏这类蛮夷看齐。张重华是明白人,听完自然是怒气全消,欣然接受了晋朝的任命。

这一次的西北之战改变了整个西部态势,在昌黎会战后,石虎又树立了一个新的对手。然而,这场战争也敲响了地狱修罗石季龙的丧钟,不久,他的帝国将会陷入动荡之中,他的羯胡一族也会遭到空前的屠戮……

我们的麻大帅遭逢此次大败后,不敢回邺城,怕石虎一气之下剁了自己,于是修书一封给石虎,请求他再派援军,以报数次兵败之恨。

可这一次石虎脾气出奇的好,居然回信安慰麻秋,对于战局溃败也是一笔带过。麻秋看完回信很困惑:这天王礼佛虔诚了?居然也不动杀机了?事实上,石虎并没有良心发现,而是此时的后赵帝国已经开始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了。尤其在外患上,更是时刻触动着石虎的脆弱神经:原来在此期间,身居辽东的慕容鲜卑竟然统一了东北,摆出一副要入主中原的姿态。

要了解慕容鲜卑这些年的动作,我们还得从段部鲜卑被灭说起。自从慕容鲜卑拉着石虎一同剿灭段部鲜卑,而后又多次打退后赵进攻之后,整个东北的局势便很明朗了。宇文鲜卑,慕容鲜卑,高句丽三国鼎足而立,成了东北亚的主要强国。而之前随着第二次辽东大战的结束,慕容鲜卑一统辽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挡在慕容皝面前的只有宇文逸豆归和高钊,扳倒他们,那日后的东北便是慕容鲜卑的天下!

虽然目前慕容鲜卑的实力已经足以对宇文鲜卑或是高句丽中的任意一方进行灭国性打击,但仍然有一人是慕容皝头疼的所在,此人便是慕容皝的庶长兄——慕容翰。这人我们之前也提到过,因为慕容皝的猜忌而屈身段部鲜卑,正是因为这厮关键时刻的立场不坚定让慕容皝得以翻盘,取得了第二次辽东大战的胜利。而段部鲜卑非常悲催地为这次失败付出了亡国的代价,现在慕容翰又寄身在宇文鲜卑处。

慕容翰刚去宇文鲜卑的时候,受到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可是,这慕容翰却相当容易吸纳手下,以至于有去投奔宇文鲜卑的人“只知有慕容翰而不知有宇文逸豆归”,这样的情况自然是相当不好的。所以,久而久之宇文逸豆归对慕容翰的看法也便和石勒对祖约一样,只不过,宇文逸豆归的态度要温和许多。

但是慕容翰也是聪明人,他清楚宇文逸豆归并不信任自己,而且还对自己多番猜忌和提防,寄人篱下郁郁不得志的尴尬境地让慕容翰不得不另谋出路。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7-31 21:01:03 +0800 CST  
辽东烽火——慕容鲜卑的天下(五)

在慕容鲜卑的新都龙城中,慕容皝一身皮裘站立在帐上悬挂的地图前,手指不断地摸索和比划。

在这时候,突然小卒带着一个人走进了大帐,慕容皝回头看了下,示意小卒先下去了。等到帐内只剩下两人时,慕容皝开口说道:“王师傅,本王小时候听你说起过我父亲和伯父吐谷浑的事情,不知道你还记得么?”

进来的这人叫王车,是慕容皝的心腹,他听到慕容皝询问自己,便应承着说道:“是啊,那时陛下一直追问着老臣为什么仅仅因为一块牧场,两个亲兄弟便要兵戎相见啊。”

“那王师傅还记得怎么回答本王的么?”慕容皝紧紧盯着王车。

王车舒了口气,泰然地说道:“记得,老臣说那绝不仅仅是因为一块牧场,老臣还教给了陛下一首童谣。陛下当时不明白,不知道此时会否能体谅先王的心境呢?”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犹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这是本王小时候最先接触到的汉人童谣。后来本王才知道这说的是汉孝文帝和他弟弟淮南王刘长的旧事。也是从那以后,本王才彻底明白父亲和伯父当年的心境啊。”慕容皝回忆着当初的一幕,心中不免唏嘘。

王车无奈地摇了摇头:“只可惜,陛下明白了却没有去更正,臣倒是愿意陛下永远不明白才好啊。”

慕容皝目光犀利地看着王车,说道:“周公诛管、蔡,阖闾刺王僚,这也是师傅教我的,您说过成大事者必然要杀人如麻,郎心如铁!”

王车困惑地看着慕容皝,问道:“可陛下小时候不也说过先王做得不对么?”“你也说了,那是小时候!”慕容皝厉声打断了王车的话语,而后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道:“以前的慕容鲜卑只有这么点,现在的慕容鲜卑有这么大!从大棘城到龙城,所有人都看到了慕容鲜卑在我手中日益强大。父汗临终前,我便允诺,终有一天,我要把我们的王座搬到关内去,让我们慕容鲜卑做中原的主人!”

王车叹了一口气,说道:“老臣不信当陛下手刃你的两个胞弟时会一点都不心痛。您大王兄如今流落在外,陛下难道也不感念当初他的恩义?”

听王车这般说,慕容皝突然有些触动,他轻声问道:“你说,如果当时他不是出奔段部鲜卑而是举兵造反亦或者在最关键的时刻不是手下留情,那今天坐在这个位置上的还会是本王么?”

王车没有说话,慕容皝却似乎得到了答案,他继续说着:“那当然不会!当初他只要心再狠一点,今日的燕王就会是他了。可本王却并不想感激他,因为我讨厌他那种高风亮节和惺惺作态!从小我就不服他,为什么我是世子,可他却样样做得比我好,甚至是父王也要高看他一眼!但是,那又有什么用呢,呵,今时今日,我才是燕王!”

王车摇了摇头,低落地说道:“先王的最后几年很后悔,他后悔当年逼走了大哥,辽东的霸主又如何,睥睨天下又能如何?临老了,身边没有亲人陪你一起分享荣耀,那也只能是孤家寡人一个啊。大王兄现在在宇文部,据说他过得很不好,已经疯了。一个已经疯癫的人又如何会威胁到大王您呢?您就不能让他回慕容部善终么?”

慕容皝听完王车的话陷入了一片静默之中,过了许久他慢悠悠地说道:“你说的有理,如果他是真疯,于情我该接他回来,如果他是假疯,于理我更该接他回来。我统一东北的大业不能有半点差池,宇文部我势在必得!”

王车拱了拱手便要退出帐去,然后慕容皝却再次叫住了他:“等等,去的时候记得带上那两样东西。顺便把本王小时候的那张弓也带去,见了他就说,就说本王知错了吧。”而后慕容皝挥挥手示意王车下去了。

王车离开后,慕容皝继续凝视着挂着的地图,心里暗自说道:上天早有预示,我们慕容家族终有一天会成为中原的主人!但是,那只能是我而不是你,只能是我!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01 21:14:22 +0800 CST  
@zl天下无双 2016-08-01 17:33:36
及时回归,公子辛苦了,工作都不易啊!
-----------------------------
是的,月初做工资,又得忙了。。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02 19:44:53 +0800 CST  
辽东烽火——慕容鲜卑的天下(六)

很快,王车便乔装成商人混进了宇文鲜卑处,在一个破旧的街角巷头处见到了衣衫褴褛,神情痴呆的慕容翰。王车走近慕容翰身边,询问道:“大王兄,真的不认识我了么?”

慕容翰只顾痴痴地发笑,似乎从来没有见过面前这人,王车贴近慕容翰的耳边轻声说道:“我奉燕王之命,前来接大王兄归国!”当王车说完这话再次和慕容翰四目对视时,慕容翰眼中的迷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犀利与光彩。

王车知道慕容翰没疯,他从怀中拿出了一个布包,打开布包见是一把粟。而后王车又从背后拿出一把小弓,此刻慕容翰的眸子一下子闪现出异样的神采,他依稀记得若干年前十多岁的自己带着小他四五岁的慕容皝练习射箭。由于弟弟力气小,自己便做了这把小弓给他,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依旧保管着。

这时王车悄悄地说道:“燕王让我给你带句话,他知错了,希望大王兄回去帮他,一同实现父辈一统辽东的梦想。”

慕容翰点了点头:“尺布斗粟,元邕明白了。师傅,你回去告诉万年,我一定会帮他一统辽东的,为了慕容家的天下!”说完慕容翰握紧拳头,贴近了前胸。

王车却摇了摇头,拍着慕容翰的肩膀说道:“可是,我却并不想带着一个神智健全的大王兄回去,我想你应该明白。”

慕容翰点了点头,说道:“师傅是为了我好,我明白。但是为了帮助万年,我必须恢复正常。”王车轻叹了一声,问道:“何苦呢?你应该知道此行的代价。”

慕容翰凝望远方的太阳,自信的说道:“因为我是慕容家族的长子,家族使命让我不计一切也要如此做!”

这一趟王车和慕容翰短暂地碰了下头,确定下慕容翰只是装疯便回去了,因为宇文部防守严密,什么准备都没有的王车贸然带走宇文翰风险很大。而燕王慕容皝得知自己这位兄长只是装疯后异常高兴,他再次派王车带兵悄悄潜入宇文鲜卑部附近,接应慕容翰。慕容翰找了个时机和两个儿子偷了三匹好马出逃。宇文逸豆归得知后派数百骑兵去追赶,半路遇到王车的军队,反被杀散。慕容翰由此顺利回到燕国。

慕容翰的归国不得不说是宇文鲜卑的一大损失,自此,宇文部不仅因此失去一位得力的干将,更因而改变了整个部族的命运。

回国后的慕容翰将自己在宇文部的所见所闻都报给了慕容皝听,更是断言这个宇文逸豆归优柔寡断,见识短浅,请求亲自带兵前去攻伐宇文鲜卑。

但是,作为最高统帅的慕容皝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因为从地图上看,当时慕容部主要位于辽东地区,而狭长的高句丽在他们的东北方向并连接了朝鲜半岛北部,宇文部则位于慕容家的西北方向,与拓跋鲜卑势力接壤。

先打宇文鲜卑固然有便利条件,但也有两处弊端:其一,高句丽与慕容鲜卑有很狭长的接壤面积,一旦宇文鲜卑和慕容鲜卑战事僵持,那高句丽很可能在广阔的边境线上制造麻烦,到时候慕容皝两线作战,疲于奔命。其二,宇文鲜卑濒临拓跋鲜卑,一旦消灭掉宇文鲜卑意味着慕容鲜卑与拓跋鲜卑将会直接接壤,消灭一个小敌,却重新树立一个大敌,这个买卖很不划算。

五代后期,赵匡胤为了统一天下也面临了两个选择,究竟是“北上”还是“南下”。当时他的宰相赵普就给其指明了一条正路,先南下扫平诸国,而后攻伐北汉。因为北汉有契丹做靠山,后周两代皇帝发兵数次都没能打下,赵匡胤就算打下也会是损耗颇多,而且一旦北汉没了,一个残破不统一的赵宋政权将要面对来自北方契丹的直接压力,这对于南下统一将会形成障碍,极有可能演变为新的南北朝。所以,留着北汉这个缓冲区反倒是有利于赵宋统一,事实证明这个抉择确实是正确无疑的。当然,如果非要有人扯因为这个抉择让赵宋失去良机夺回燕云十六州那也只能是见仁见智了,因为后来的宋辽两国形势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02 20:04:58 +0800 CST  
@元豹儿 2016-08-03 12:27:15
逸豆归根本不敢用慕容翰,所以算不上损失了,最大的损失是慕容翰装疯把宇文鲜卑的情况摸透透的,以致以后宇文部在慕容面前,像个脱光的女人。

射刀环这么经典的段落居然没有看到发挥。

那个宇文部作为缓冲带的说法我觉得好奇怪。 宇文部支持慕容仁分裂,和慕容皝的梁子是深深结下了。慕容皝怎么可能打蛇不打死考虑和拓跋鲜卑的缓冲带问题。 慕容皝的目标是中原,很明显慕容皝图的是后赵,拥有辽西东后,代国根本不堵在慕容部窥视中原的道路上 。慕容和拓跋一直精心营造蜜月期状态,灭高句丽和宇文部这几年,燕代两家一直嫁来娶去,妹妹宗女女儿都给了什翼健。 自己也娶了拓跋氏的宗女,在慕容皝的眼里,宇文部是卧榻之侧的狼,拓跋部则是吃了慕容部投喂的骨头的别人家的狗。
-----------------------------
慕容评时期和索虏的战争并没有少打,甚至这都在后来大臣的奏疏中被提及,北线的频繁战乱对于前燕每年都是一笔巨额费用。


射刀环这类大同小异的基本就略过了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03 12:48:06 +0800 CST  

楼主:明轩公子

字数:407698

发表时间:2015-09-01 16:2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01 16:16:49 +0800 CST

评论数:23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