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国风云----------“五胡乱华”那些事儿

@草付应王宝锦 2016-08-19 14:23:45
顶顶!
-----------------------------
欢迎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20 12:46:25 +0800 CST  
君生为髯——北地苍凉事可伤(三)

不过,司马勋这位不安分的主日后还得搞出一系列事情来,只是以后的我们留待日后再说。再将目光调转到沛王石冲身上,他原以为司马勋入关起码得打上个一年半载,至少也得将石赵主力全部拖到西线,哪知道结束竟是如此之快。

于是,关中战事刚刚结束,石冲便迫不及待地以石遵谋逆为理由起兵十万,南下进攻邺城。石遵一看这位留守蓟城(大致今天北京)的兄弟起兵造反了,便也不甘示弱,以石闵、李农为正副都督,率精兵十万,北上迎战。这边我们要注意下,这一次石闵的地位有了质的飞跃,他不再是作为助战的将领参与战争,而是首次成为了主帅。

荣升为主帅的石闵自然是斗志昂扬,想好好表现一把,两军在平棘大战,石冲大败,先锋将军陈暹战死,石冲被擒。石遵赐石冲自尽,然后把已经投降的官兵约五万人全部坑杀。从这件事来看,石虎的残忍嗜血基因在其后代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遗传。

战争结束后,石闵寻思着这一次的大功总属于自己了吧,于是他上表为将士请功,同时也为自己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能将自己封王。不知道是石闵为将士请功这点让石遵不爽,还是要封自己为王让石遵不爽,总之,石遵将石闵的请求一概驳回。

这一次,石闵完完全全的震怒了,如果说之前自己封赏不高完全是因为功劳不大他也可以容忍。可如今自己成了首功却依然备受歧视,那么,此刻已经必然触及其自身的底线了!

石遵这一头或许也预感到自己惹毛了石闵,于是他把在京城中的几个弟弟,义阳王石鉴、乐平王石苞、汝阴王石琨等人招来,当着母后郑樱桃的面,密谋杀害石闵。别说,若论杀人不眨眼,这几个兄弟倒是和石遵如出一辙,纷纷支持石遵诛杀石闵。

但是,石遵的母亲郑樱桃却给出了不同意见,她说:“儿子啊,当初你在李城起兵的时候,如果不是棘奴(石闵小名)给你效死力,屡挫张豺,咱娘俩又岂会有今日的富贵呢?现在他只不过是有些居功自傲,你应当对他宽纵些,怎么能草率地将其诛杀呢?”毕竟郑樱桃是看着石闵长大的,外加上又是女人,所以心肠软一些。

历史上的多次事实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么一个道理:“欲行大事不可谋诸妇人。”前者如晋襄公错放孟西白三将,后者如刘义隆泄露废储意图,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而这边石遵也是一样。他没想到,因为母亲郑樱桃的一番话自己杀石闵之心起了动摇,可石闵那边却收到了自己密谋的消息,已经是磨刀霍霍了。

石闵决定趁石遵犹豫之际先下手为强,利用便利条件突然发动政变。可是,在做这事情之前他还必须送走一人,这个人便是威望和本事不在石闵之下的蒲洪。

此时的后赵国如果论军方大佬,只怕只有蒲洪,姚弋仲,石闵,李农四人可以入围。但是,这四名将中,有两人是胡人,又有两人是汉人,石闵潜意识地将蒲洪和姚弋仲两位胡人判定为会和自己翻脸的对手,而把同属于汉人乞活军中出来的李农视为暂时可以结交的盟友。虽然不清楚李农和石闵是何时搭上线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当石闵和李农联合迎战石冲时,两人关系已经非同一般了。

从一些资料来看,当时姚弋仲可能已经不在后赵国都邺城了,所以石闵决定再将蒲洪也逼出邺城,到时候两个强头一走,那这京师便在其掌控之中了。因而,石闵便向石遵进言:“蒲洪这人是当世的雄才,此人又在关中一带颇有影响力,如今乐平王石苞回了京,陛下必然要派人去驻守关中。可是,一旦派蒲洪前去,我怕日后秦州,雍州就不会再是我们赵国的领土了。虽然先帝在世时也曾有意让蒲洪执掌关中,可陛下觉得如此真的妥当么?”

石遵是被这几个军事大佬扶上位的,对石闵的顾忌换到蒲洪身上也同样存在,所以他想都没想就革去蒲洪都督等一系列军职,并派回枋头。蒲洪没来由地遭到贬谪,心里肯定有气,所以回到枋头后便派遣手下去东晋,接洽归顺事宜。

石遵不会知道,自己之所以还有命作威作福,是因为手下的几位实权人物相互顾忌,如今蒲洪,姚弋仲都不在京师,那石闵可就真成了说一不二的主了。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21 19:59:44 +0800 CST  
君生为髯——北地苍凉事可伤(四)

对于每个人来说,一生当中会出现多次逆转人生的机会,如果能牢牢抓住,便可以实现咸鱼翻身,而此时便是石闵放手一搏的时刻了。

石闵得到消息说石遵这日出宫野游,于是立刻联络李农及右卫将军王基密谋废黜石遵,派将军苏彦、周成率领披甲士兵三千人在南台捉拿石遵。

“啪嗒,啪嗒”,黑白色的棋子错落着落于棋盘之上,四周都是显得格外的静谧,石遵平日里最喜欢汉人的围棋,此时的他依旧兴致勃勃地在和姬妾对弈。

霎时间,屋外火光突起,嘈杂的声音很快打乱了石遵的思绪,然而,他还未能起身查看屋外的情形,大门便被撞开了,随之涌进来的是一队铁甲将士。这些将士平日里都是护卫皇城的禁军,石遵当然不会陌生,只是,此时此刻他们的神情是那么得冰冷和严酷。

石遵似乎预感到了眼前发生的一切,他将手中攥着的棋子狠狠地砸落在棋盘上,厉声喝问:“是谁造反?是李农,还是石苞?”“义阳王石鉴当立!”领头的一名小军官响亮地回复了石遵。

石遵认得他,他叫周成,是个汉人。以前的他从来不敢正视自己的眼睛,永远只能低着头忍受自己的责骂,可如今昂首的周成却是如此的威严,连石遵也有些害怕了。

前排的将士陆续朝左右分开,中间很快空出了一条道路,而在这条道路的另一侧,一身戎装的石闵正阔步走来。石闵脸上带着一丝笑意,说真的,石遵以前很少见到石闵笑,似乎这人从小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可是如今他却笑着,看不出是因为喜悦而欢笑,还是因为得意而冷笑。

石闵走到石遵跟前,将对座的姬妾拽到一旁,坐在石遵另一侧开始拨弄起黑白色的棋子,一边笑着一边说道:“围棋是个好东西啊,非黑即白,可是世间的事情却远远要复杂的多,绝不会是简单的两面。”

石遵紧跨一步走到石闵面前喝道:“你是要杀我么?别忘了,没有我石家,你早成了孤魂野鬼了,又岂会有今天!”

石闵将石遵一掌打倒在地,站起身喊道:“你说反了吧!没有我你的脑袋早就被张豺砍下挂在城头示众了,会有机会做皇帝?!”

石遵摔倒在地后,发现石闵正在仔细地看着自己,这目光直让人头皮发麻,原先的愤怒逐渐被恐惧取代,他哆嗦着问道:“你,你……你看什么?”

石闵淡淡地说道:“我在看我们有什么不同哇。”

石闵的话似乎提醒了石遵一些东西,他连忙呼喊着说道:“棘奴,我们是一家人,对吧,我姓石,你也姓石不是么?我们,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啊。”说着去拉石闵的手臂。

石闵却将他的手冷冷地甩在一边,他弯下腰凑近石遵说道:“不,我们不同。我是汉人,而你是羯胡人。”说完,石闵又站起身说道:“小时候,我记得应该是我十岁那年,先皇曾经让诸皇子皇孙比赛围猎,而我也在你们当中。我记得当时的彩头是一条黄金打造的腰带,很晃眼也很精致,我很想要。后来,我成了那次比赛获猎最多的人,当我兴冲冲地去拿那条属于我的黄金腰带时,却挨了先皇一鞭子!我以为我和你们相同,可是,先皇却告诉我,我和你们不同,这条腰带不属于我。”


“当我看着石邃将那条腰带系在身上时,我哭了,我真的哭了。我当时,我当时真不明白我和你们究竟有何不同?”石闵一边说着,声音略带有哽咽,“后来,别人告诉我,我那位早死的父亲其实只是先皇的义子,而且他还是个汉人。在那之后,我便不再奢望一些不属于我的东西。可当你起兵反张豺,允诺要册封我为太子的时候,我居然又天真地认为,我们是相同的,先皇的偏执只代表他个人。可结果呢?你把太子之位给了你的侄子石衍。前些时日,石冲起兵,我也很想告诉我自己,我和你们是相同的,可结果呢?可结果你又怎么对我的,你甚至想杀我!”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22 18:49:44 +0800 CST  
君生为髯——北地苍凉事可伤(五)

石遵奋力地摇着头说道:“棘奴,我,我一时鬼迷心窍,所以才……你就绕我这一次吧。”石闵笑了笑,他一脚踩在石遵肩上:“石冲也是一时鬼迷心窍,你又是如何待他的?还有石世,他死的时候才十一岁啊,亲兄弟尚且如此,我这个外人又岂会好过他们?”

石遵这时候面如死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石闵抬了抬头,说道:“既然在你们眼中,我永远是个外人,那么,我便做回原来的冉闵,做回原来的汉人!尽管我从小连四书五经都没有读过,尽管我羯胡话说得比汉话还好,但是,你们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了,我们终究不是一路人!北地苍凉,衣冠南渡,你们欠我的,欠汉人的,我终将要全部讨要回来!”

冉闵阔步往殿外走去,他知道一个新的时代要来临了,姚弋仲,蒲洪,还有东北的慕容家和南边的司马家,都将会成为这个新时代的弄潮儿,而自己则需要将他们一一打垮!
石遵望着冉闵离去的身影,绝望地摇头道:“我尚且落得这个下场,石鉴的能力还不如我,他又能活多长时间!”仅仅做了一百八十三天皇帝,石遵和郑太后、张皇后、太子石衍等便都被冉闵处死了。

石遵死了,新皇帝成了石鉴,可石鉴只是有个皇帝的虚名,却无一点实权,朝政悉数被冉闵和李农把控。依着石鉴的秉性,自然是不可能满足于一个空头皇帝的,他想要的是真正的皇权。

但是时代不同了,此时蒲洪和姚弋仲两个大佬早已不在邺城,李农又倒向了冉闵,石赵家族在京师的力量遭到空前削弱。此时与冉闵兴兵较量已经行不通了,能依靠的只能是突然发起的暗杀了。

石鉴找来他还在京城的兄弟乐平王石苞,同时又联络还效忠于石赵的中书令李松和殿中将军张才,让他们仨带着各自的家丁和亲兵去攻冉闵和李农所居住的琨华殿。

冉闵和李农也是很小心,所以特地选了一间偏殿,免得住在外边遭人刺杀,可是再怎么小心也没料到石鉴会来这么一手,公然在宫里搞暗杀了。不过,两人毕竟出身军旅,身边护卫的一些个亲兵各个都是身经百战的沙场将才,对付石苞带来的这些乌合之众还是绰绰有余的。一番混战下来,石苞三人反倒被杀得大败,可笑的是,失败后的石苞等人没选择逃出城外,而是跑到宫中寻求石鉴的庇护。

这么一来,傻子都知道这次刺杀肯定与石鉴脱不了干系了。眼见着冉闵,李农就要带着人马杀进宫来,石鉴只能急中生智,杀掉石苞三人灭口。

等到冉闵和李农赶到时,石鉴笑嘻嘻地走出来说道:“棘奴,李大哥好哇,我听说石苞这小子狗胆包天,竟然要去刺杀你等。还好你们早有防备,才未能让他奸计得逞,想不到这贼居然还敢来我这寻求庇护。我就顺带替你们把这三人斩了,首级已经在这了,你们拿回去吧。”石鉴这幅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行为很明显地暴露了他幕后黑手的身份,只不过冉闵和李农又没有确凿证据,只能暂时离去,不过对石鉴还是多留了一个心眼。

这个时候,虽然说冉闵和李农把持了后赵的朝政,但其形势不容乐观,大致等同于董卓控制下的汉朝廷,除了京畿一带,其他地方都是后赵的各个强藩,时时刻刻做好与石鉴政府翻脸的准备。

首先来说被石遵逼走的蒲洪,这时原本来自秦州,雍州一带的流民见蒲洪驻扎在枋头,便纷纷前来投奔,共同推举蒲洪为首领,部众一度达十余万。甚至是蒲洪留在邺城的儿子蒲健也率部与蒲洪汇合,大家寻思着如何西归关中。

而冉闵控制下的石赵政府也考虑到蒲洪过于靠近自己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便转而希望将其打发回关中,不久,石鉴就任命蒲洪为征西大将军、雍州牧、领秦州刺史。但是,此时的蒲洪在心里却有另一番打算,当主簿程朴提出接受石鉴政府的任命,回关中后拒关而治的主意时,蒲洪勃然大怒说道:“老子没天子命么?和我说什么划地而治?!(吾不堪为天子邪,而云列国乎!)”说完直接让手下将程朴推出去砍了。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23 12:36:23 +0800 CST  






这世上有三种人,一种是熊猫,生活在顶层,受到各方顶礼膜拜。人们往往会下意识将其视作人畜无害的东西,但殊不知他是吃肉的。

第二种是狗,依靠谄媚取悦于他人,在他主人眼中很可爱,但殊不知在他人眼中却很是作呕。

第三种是猪,生活在最底层,一生的追求只在于能让自己活得更好,可最终却无法避免突如其来的屠刀。而我们很多人恰如挨宰的猪,拼命让自己长出一身膘却难道命运的屠刀。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23 21:23:28 +0800 CST  
君生为髯——北地苍凉事可伤(六)

可以说,此时的蒲洪对于后赵的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他不再满足于作为一个下臣,而是将自己视为日后逐鹿中原的一份子,从他被石遵逼出京师后开始和东晋联络便可窥见一二了。

翻阅过往历史,我们会发觉蒲洪其实在很久以前也显露过一次野心,那是石虎刚刚夺位的时候,蒲洪响应石勒诸子一同讨伐石虎。虽然那次结果以失败告终,但是蒲洪却并没有遭到石虎的清算,反倒一直委以重任,如今的局势比起那时候只能是更乱,而面对这么好的机会,蒲洪又怎会错失良机呢?

当然,蒲洪虽然有反心,但此时还未和后赵直接摊牌,不过,此时驻守襄国的新兴王石袛则公开打出了“倒冉”的旗号。石袛传檄四方,号令蒲洪,姚弋仲等后赵老臣一同推翻冉闵,李农把持的石鉴政府。比起蒲洪,姚弋仲对石赵显得更为忠诚,收到命令后立即对石鉴方面开始战备状态。李农也不甘示弱,任命汝阴王石琨为大都督,协同张举以及呼延盛率领七万步骑,分多路出发讨伐石祗等人。

这边京师的部队刚一开拔,邺城立刻又爆发了一次大规模叛乱,此次祸首名叫孙伏都。看名字像是个汉人,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羯胡头头,时任龙骧将军。当时冉闵和李农正在扫平以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河东太守石晖为首的羯胡贵族叛乱,而孙伏都则联合刘铢亲率三千羯胡甲士埋伏在胡天殿,准备等冉闵,李农平叛归来伏杀他们。

巧的是,孙伏都埋伏的士兵恰好被石鉴发觉了。石鉴这个家伙一看居然有人能帮自己铲除冉李两人,心里很是激动,连忙召孙伏都说道:“忠臣,大大的忠臣啊,你的良心好极了。冉闵的,汉人的干活,统统死啦死啦滴。事情办成,朕大大的有赏。”

有了皇帝的发话,孙伏都像是打了鸡血一般,直接将伏杀转变为明攻了。这么一来,硬碰硬他们就不是冉闵,李农的对手了,交战失利后只得撤军至凤阳门稍作休整。而石鉴则在高处观看着这场大战,冉闵和李农击退孙伏都后,惊奇地发现了石鉴,觉得这厮出现的很是奇怪哇,便转而攻打石鉴所在的金明门。

石鉴一看冉李两人朝着自己杀来了,连忙开门迎接他们,并故作镇静地说道:“孙伏都,国之巨贼,两位爱卿速速讨伐啊!”冉闵怒气冲冲地扯住石鉴衣襟说道:“你小子怎么不说番话了啊?上次石苞,这次孙伏都,下次还有谁?你是不是和阎王爷结拜过啊,有几条命拿来玩?!”说完一把将石鉴推在地上,而后冉闵下令将石鉴关押起来,严加看管,不准任何人接近,食物从屋子顶上吊进去。

搞定了石鉴这个跳梁小丑,冉闵集中兵力攻打孙伏都,孙伏都这下可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很快被冉闵包围消灭,三千羯胡兵士全部伏诛,从琨华殿到凤阳门,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望着满地死尸,回忆着连日来邺城此起彼伏的羯胡叛乱,此时已经狂怒的冉闵登上城楼振臂高呼道:“内外的夷狄贱虏,敢拿武器作乱的一律斩杀!(内外六夷,敢称兵仗者斩之!)”这一声呐喊是冉闵内心积压多年的呐喊,也是北地千千万还尚存血性的汉人集体呐喊。苦县之难的时候他们选择沉默,青州之勠的时候他们选择沉默,“圈地”纵兽的时候他们选择沉默,修筑宫殿的时候他们依然选择沉默!可是,要让一部分汉人屈身作奴或许可以,可要让所有汉人引颈受戮却远远办不到,他们终究没有继续沉默下去,没有在沉默中走向灭亡,而是在沉默中选择了爆发!

羯胡贵族一看朝中风向已变,纷纷冲破关卡,翻过城墙,逃出城去。形势已经逼近奔溃边缘,可冉闵还想再烧一把火,将“楚河汉界”划分的更清楚些,让底层汉人心中压抑许久的怒火彻底燃烧起来。他颁下命令:前番孙、刘二人谋逆,其亲信叛党已经全部伏诛。即日起,凡是与朝廷同心的人留下,不同心的人可自行离开,城门不再关闭。(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各任所之。)”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24 12:18:53 +0800 CST  
@zl天下无双 2016-08-24 21:41:20
看见冉闵带领汉人诛杀羯胡,完全有种汉人打小日本的感觉,看着解气,看着舒服。
-----------------------------
然而后来冉闵死了,羯胡这个民族却并没有真正消亡。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25 12:26:41 +0800 CST  
君生为髯——北地苍凉事可伤(七)

冉闵的命令一下,方圆百里之内的汉人全都蜂拥进城,而城中包括羯胡在内的诸胡则疯狂涌出城去,以至于挤满了城门。

如此一来,冉闵知道了那些羯胡蛮夷终究不会和自己一心,既这样,那只能送其下黄泉了。紧接着冉闵颁布法令:只要是汉人,砍下一个羯人首级交上来,都有赏赐。(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

这便是后世胡虏闻之而色变的“杀胡令”,短短三句言简意赅,却字字铿锵有力,召唤着被奴役许久的汉人翻身报复。不要太多的言语渲染,不要过多的抒情铺垫,这几句话的作用比网上伪造的今人版“杀胡令”大得多得多。

有人对于冉闵开城门一事分析得出结论:冉闵其实早期是想争取胡人的,结果胡人不认可他,他才颁布了杀胡令,才故意拉拢汉人。对于这种结论,我觉得每一个接受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都能觉得是相当可笑。首先,冉闵在颁布杀胡令之前并没有过于亲密的举动在拉拢胡人,相反,他以刘琨之子刘群为尚书左仆射,卢志之子卢谌为中书监,在石鉴政府组建初期便开始排挤诸胡了,所谓想争取胡人一说纯粹无稽之谈。

其次,冉闵开城门,颁法令的举措确实是有心在试探城内外与他同心或不同心的人,但这事情的出发点绝不是单纯针对诸胡,而是针对胡汉整体来考验的。诸胡自己考验不过关,那也怪不得被杀了,历朝历代当权者对持不同意见者的政治清洗何曾手软?

所以,错的前提,错的对象造就了一个错的结论,可这样的结论居然还能在当下以讹传讹,蛊惑人心,究竟是造谣者长袖善舞呢,还是传谣者愚昧可欺?

杀胡令一下,邺城内外纷纷开始抓捕羯胡,进行诛杀,由于高鼻深目是羯胡的特点,所以汉人基本朝着这个点去屠杀,当然,不排除这过程中有不少具有此类外貌特征的非羯胡人也被杀死的可能。只是,几百万羯胡也不是任由杀戮的绵羊,不会坐着等死,他们纷纷逃亡。据历史统计,有数百万胡人被中原汉人驱逐,氐、羌、胡、蛮等各族两百多万,返还陇西或河套等地的家乡,还有几百万胡族甚至迁到中亚。再加上冉闵的屠杀,原来遍布中原的羯人十不剩一。

那么,如此规模庞大的一次屠杀,如此一道议论颇多的“杀胡令”,究竟对当时,对历史造成了怎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有一点是必须承认的:杀胡令的出台对于现代中华民族的血统文化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是在肯定这一点的同时,我们必须先否定另一点:即没有冉闵就没有后来的汉人了,这点是相当荒谬的。因为,这么多胡人不是冉闵一个人杀的,是千千万北地汉人的集体功劳,学过马哲的唯物论都该知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神化冉闵都是可笑的。

那回过头来说说看为什么杀胡令的出台对现代中华民族的血统文化起了决定性作用呢?要知道,羯胡人是白种人,白人与黄人混血之后,后裔在外貌体征上面都会有很大的特点。而羯胡的屠杀时刻在威胁着汉人人口基数,我们设想一下,当北方黄种人体貌特征较明显的汉人被屠杀或是混血后,其后裔占到了大部分,那现而今的北方会成为什么样子?参考下印加帝国消亡后如今的拉丁美洲吧。

其次,在文化上有人会质疑了,说羯胡人没有什么文化,他们最终会被汉化,怎么可能改变中华文化呢?这个基本也是一派胡言,羯胡人是有文化的,文化的基本核心是什么?文字和语言,羯胡人有本民族语言是肯定的,没有文字(突厥兴起前诸胡基本都是没有民族文字的)但也不排除和汉人接触多了后自创一款文字,蒙古文不就是造出来的么?也许他们无法短时间对所住居民进行胡化,但至少他们确实是那么干的,普及佛教来冲击儒学。他们的野蛮和暴力可以让汉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断层,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要知道,罗马帝国极盛时期可是控制过不列颠南部的,可蛮族入侵之后的英格兰,还会剩下多少罗马的印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没有杀胡令,如今的北中国绝不会是今天这幅模样。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25 12:29:34 +0800 CST  
@zl天下无双 2016-08-25 16:43:39
在那个汉人被欺压,羯胡当道的年代,能够有人站出来反抗残暴的羯胡人,已经实属不易,就像黑夜当中的启明星一样,让长期遭受虐待的汉人重新看到了希望,有这点就很很重要了。
-----------------------------
是的,敢于反抗压迫才是华夏最宝贵的民族财富,这也是我们和阿三等古国走上不同轨迹的根源。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25 18:24:25 +0800 CST  
君生为髯——北地苍凉事可伤(八)

第二个问题:这场大屠杀究竟是不是种族灭绝?很显然,这场屠杀有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味。

冉闵发动这场屠杀并不是为了彻底灭绝羯胡或是诸胡的,其本意只是在肃清敌对势力,但是由于杀戮过重,造成了种族灭绝的恶劣现象。石虎的做法和冉闵恰恰是一个相反,其本意是在对汉人实行种族灭绝,但由于汉人基数实在众多,所以反倒最后给人展现出的仅仅是暴政,而不是种族灭绝。只是,一千多年过去了,后人对冉闵杀胡基本认定为是种族灭绝,而对于石虎的批判仅仅是暴政,历史的黑色幽默或许就存在于这边。

当然,如果有人还在纠结于冉闵所作所为是否种族灭绝时,那么我们可以看以下两点:一、冉闵是不是只要是羯胡就不放过。二、羯胡是不是被灭绝了。第一点显然是否定的,对于听他话的胡人他也是可以网开一面的,“汉胡不两立”于他基本是句空话,比如以后会提到麻秋麻大帅就带了不少羯胡人挺他,以及冉闵给儿子授予管辖羯胡降兵的大单于一职。只不过,冉闵处理政治谬误多多,将自己在胡人对立面上越推越远。第二点呢,冉闵确实也没有将羯胡人全部灭绝光,漏网之鱼还不少,逃离中国的羯胡人不去管它,就拿中国境内举例。

后来前秦天王苻坚统一北方的时候,手下大臣还提出鲜卑,羌人,羯胡充斥京师,会有后患,能成为后患想来羯胡人少不了。再往后,正儿八经的种族灭绝者拓跋焘在攻打盱眙城时就给臧质写信,说哪个方向派的是羯胡人,你把他们杀光还是为我除贼呢,可见那时候有相当数量的羯胡在鲜卑军中服役。再往后更不得了,北魏末年六镇起义,羯胡头领尔朱荣一顿乱砍乱杀,搞垮了整个北魏王朝,而尔朱荣的小弟宇宙大将军侯景仅带着八百残兵就南下将梁朝掀了个底朝天。“侯景之乱”直接改变了南北朝格局态势,终极南陈一朝也没能使南方人口恢复到侯景之乱前。

第三个问题:这次屠杀究竟激烈程度如何?屠杀中汉人被误杀的概率多大?

据史料记载,说是一日之内被斩首的胡人多达数万,数日之内,羯胡死亡人数又飙升至二十多万。大片的尸体因无人掩埋而在城外堆积如山,野狗豺狼争相啃食,一副人间炼狱之象。那么,如果这个数字是真切的,则冉闵杀胡的效率比纳粹和日寇麻利多了,仅次于广岛长崎原子弹造成的伤害。事实可能么?这一点我就不作回答了,毕竟没有亲眼见证,不过我想如果这个数字可以确信,那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死亡率也该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那么,屠杀中汉人被误杀的概率有多大?有人说汉人和胡人死亡率是一比一的,证据是史书中的那句“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我觉得根据这句话就认为汉人被滥杀人数达到一半是相当荒谬的,至少是中学教育缺失的体现,因为连最基本的古文虚词都没看懂。然后呢,这里被错杀的高鼻多须的就一定是汉人了?假如某人他母亲是被羯胡拉去强暴之后的,而他恰恰又是混血的,具备了这高鼻多须的特征,那他究竟属于汉人还是胡人?千万别以为这种事情不可能,恰恰这种事情经常会在后赵国内上演,这种混血儿的数量应当也不在少数。再者,他即使是汉人,倘若效力于羯胡政权,端着羯胡的枪残虐同胞,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二鬼子伪军一般,那这类人该杀不该杀?

冉闵杀胡人也好,杀汉人也罢,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他所杀的人皆是站在其对立面效忠羯胡政府的。所以一旦有汉人投靠于石赵政府,他依然会照杀不误,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仔细一剥离,既要是纯汉人,又不是石赵政府的走狗,被真正冤杀的汉人数量就极大地减少了。

最后一个问题:既然冉闵的杀胡令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他是不是一个大英雄?

平心而论,我只能说他是个“伪”英雄,他走的每一步其实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和历朝历代那些权谋家,野心家并无本质区别。只不过他的权谋之路无形中推动了一个民族命运的逆转,所以形象自然而然得到了升华,算是“坏心”办好事吧,此外并无其他。暂用十六字略作点评:“人品低劣,屠胡有功!治世无法,帝国如风。”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26 12:24:45 +0800 CST  
君生为髯——北地苍凉事可伤(九)

冉闵的事情暂且先告一段落,我们以后再说,因为在冉闵颁布杀胡令前后,国外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原大乱让各方势力都渗透其中。

先来说说东北的慕容家,此时慕容家的燕王是慕容俊,老燕王慕容皝已于石虎去世前一年提前驾鹤西去了。这位新的燕王虽然已是大权在握,可仍有一人让他非常不爽,此人便是他的弟弟,慕容霸。

早年由于慕容皝对慕容霸这个儿子极度宠爱,以至于差一点立他做了储君,所以慕容俊上台后对这位弟弟一向是忌他防他,生怕自己的地位被其夺了去。可是,慕容俊越是看不顺眼慕容霸,慕容霸却越是在引起他的注意,后赵国内动乱,这让地处辽东的慕容霸敏锐地嗅到了战机。于是,当时还只是平狄将军的慕容霸给哥哥慕容俊上书说:“石虎老贼作恶多端,早已被上天抛弃,而他所留存的那一脉骨肉居然还在自相残杀。如今中原大地战火连天,百姓急切需要仁德的君主加以抚恤,如果陛下亲率仁义之师讨伐石赵,挥师中原,那么赵国的军队都将会弃甲投降的。”

慕容俊收到慕容霸的上书没多久,北平太守孙兴也递了一道奏折,说是应当趁着眼下石赵内乱而进取中原,否则时机一旦错过将追悔莫及。原来慕容俊就对慕容霸一肚子意见,此番又看到一前一后两道大致意思基本相同的奏折,那他就开始琢磨起这其中的猫腻了。这事情也太巧了吧,虽然说后赵内乱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但为何别人没上奏,偏偏就你俩上奏了呢?一个是北京市长,一个是沈阳军区副司令员,你们这么一搞串联我怎么能睡得着觉呢?

于是慕容俊越想越不对劲,越想越后怕,干脆便以先帝大丧刚刚过去为由,拒绝了出兵入关的提议。不过这慕容霸也是对政治一概不懂,居然连这里面的道道都没认清楚,便火急火燎地赶回龙城面见慕容俊。一见到慕容俊后,慕容霸便说:“这世上什么东西最是稍纵即逝呢?是时机,昨天,今天,过后了再不来。假使说石赵度过这个危险期而转危为安,又或是在这乱世中兴起的英雄占据了赵国的天下,那对于我们岂止是痛失了大好机会,只怕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无穷隐患!”

对于这个讨人嫌的弟弟,慕容俊只得再次开口推脱:“你知道什么啊?虽然邺城大乱,但后赵的大将邓桓还固守在乐安城,兵精粮足,邺城远在千里之遥,可乐安却近在咫尺。如果我们要入关,则东路必经乐安,西路必过卢龙塞,可卢龙塞的山路崎岖险峻,假如敌人在此设伏,我们又将如何是好?”

假如说慕容俊给慕容霸分析政治局势,或许一番高谈阔论下来慕容霸该无语了,可他偏偏挑了军事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这对于慕容霸还不是小菜一碟?慕容霸随即解释说:“那个邓桓我也与其交过手,本事并无过人之处,只是对石赵还是有些忠诚。可是如今中原大乱,他手下的将士人人归心似箭,只要我们大军一到,他们必然会土崩瓦解。末将请命为大军的开路先锋,明出徒河,暗赴令支。等到他们闻讯后,我的部队应当已经到达城下了,此时他们要么固城自守,要么弃城而走,哪里还敢出城迎战?而陛下则可率主力如入无人之境,安然度过卢龙塞。”

想来此时的慕容俊心里一定得暗骂慕容霸:臭小子,就你行,就你有能耐是不是?可是慕容霸说的偏偏又都是那么有道理,让慕容俊一句话也反驳不了,无奈之下慕容俊只得提出要去征求其他大臣的意见,可是五材将军封奕、从事中郎黄泓、折冲将军慕舆根等人都一致赞同慕容霸的意见,认为讨伐后赵是大大的有利。

这时候就到了考验一个人是理性还是感性的时候了,慕容俊完全可以不顾众议,依照自己的感情去拒绝这一提议。但是,慕容俊却没有这么做,因为他是慕容皝深思熟虑后册立的继承人,慕容皝的一些优秀品质在他身上都得到了完美继承,这就导致了慕容俊即使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也能以一个领导者的姿态去理性分析问题,做出最有利的决策。所以,面对大家的一致意见,慕容俊选择了依计而行。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27 12:11:32 +0800 CST  


冉魏后期形势图。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27 21:38:04 +0800 CST  
@草付应王宝锦 2016-08-28 06:35:45
慕容霸? 这会儿锤子已经改名了吧?
-----------------------------
应该是入关到河北之后改的名吧?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28 08:12:48 +0800 CST  
君生为髯——北地苍凉事可伤(十)

很快,慕容俊任命四弟慕容恪为辅国将军,叔父慕容评为辅弼将军,左长史阳鹜为辅义将军,时人称之为“三辅”。而后,他又任命慕容霸为前锋都督、建锋将军,集中国内精兵二十多万,整备军械,进入临战状态,为入关作战开始了战争总动员。

从慕容鲜卑如今所能掏出的部队数量来看,这个崛起于辽东的政权真的已经是今非昔比了,其实力丝毫不逊色于宗主国东晋。话又说回来了,这时期的东晋又在干什么呢?说实在的,这时期的东晋政府的一系列表现真的是丢人丢到家了。

后赵的乱局,对于其老朋友兼死对头的东晋政府自然是个好消息,事实上他们的动作也是相当迅速。首先说说桓温控制下的荆州方面,作为最容易把控时机的桓温,他早在听闻石虎去世的消息后便迅速带了一支部队驻扎在了安陆,而后派遣手下几位大将在江淮一带见缝插针,一点一滴地蚕食后赵的领土。桓温手下的中郎将陈逵奉命进攻寿春,时任后赵国扬州刺史的王浃听说是桓温的部队,吓得立马拱手让出了寿春城,陈逵便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这座江淮重镇。

当然,桓温的轻易成功自然招来了建康政府的眼红,当时朝中上下一致认为后赵就是只死老虎了,自然不会让桓温一人独占功劳。于是,国丈褚裒立即向朝廷上表,请求讨伐后赵,并从当日起宣布进入临战戒备状态,兵锋直指泗口。

褚裒是已故晋康帝司马岳的岳父,也就是当时皇太后褚蒜子的父亲。此人的关系网也是相当复杂,他是王敦二次叛乱时的功臣,也是军中宿将郗鉴的好友,更重要的是,作为东晋外戚界的前辈,庾亮也对他是颇为看重。

褚裒还小的时候,曾经去庾亮家中做客,当时神算子郭璞也在,于是闲来无事庾亮便让郭璞给褚裒算一卦。郭璞起卦完后吃惊地说道:“这少年是什么情况啊,竟然占卜出的卦象已经在人臣之外了。二十年后,我的话必将应验。”庾亮当时听完也是心怀惧意,后来司马岳登基,褚蒜子被立为皇后,褚裒仅才四十岁,恰恰过去二十九年。

如今褚裒主动请缨,虽然东晋朝廷也很希望这边出一个人北伐立威杀杀桓温锐气,可是要说这人是褚国丈,只怕三岁小儿都不会认可吧。所以朝中许多大臣上表说褚裒肩负着镇守京口的重大责任,不应主动领兵,而应当先派遣其他地方的军队出征。

只不过大臣是给足了褚国丈台阶下,可褚国丈却是充耳不闻,他又上了一道奏折说:“朝廷前番已经派了前锋督护王颐之进驻彭城,督护麋嶷进据下邳,而现在就应该任命一位能代表朝廷的官员亲率北伐主力,协同他们一同收复失地。”而此人是谁呢,想都不用想就是指他自己哇。

朝臣一看褚国丈这么想捞功,也就不再提什么意见了,纷纷闭口看褚裒好戏。公元349年七月,褚裒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都督徐、兖、青、扬、豫五州诸军事。而后,褚裒率领三万大军,渡江后北上彭城,与先前人马汇合,据说当时北地汉民争相归附的日以千计。

褚国丈的好消息接二连三传来,这让原本对他还心怀疑问的大臣们纷纷释怀,他们都天真地认为光复故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不过,也还是有少数几个大臣头脑清醒,没有被这表面胜利所蒙蔽,光禄大夫蔡谟就对身边人说过:“羯胡人能被王师消灭的确应该值得称贺,可是,这或许会给朝廷带来更大的祸患。”周围人都不理解,忙询问原因,蔡谟又淡淡说道:“顺应天意,吊民伐罪,拯救百姓于水火这样的功业非圣人和英杰是无法担当的。我们应该好好估计下自身的德行和力量是否可以做到。如今北伐中原的大事,我看当世之人还不具备有此才干的,只怕到时候战事胶着,兵连祸结,劳民伤财换来的只是一部分人所觊觎的功勋。”

蔡谟的意思很简单,首先,收复失地是个艰巨的任务;其次,眼下还看不到能完成这个任务的人;最后,这个褚国丈只不过是拿着朝廷的钱来给自己捞名声,没太大积极作用。后来的结果被蔡谟的乌鸦嘴给说了个正着,只不过,此时的褚国丈志得意满,风头正盛,除了江淮一带的民众争相归附,黄河流域的百姓也开始响应而来。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28 16:41:05 +0800 CST  
君生为髯——北地苍凉事可伤(十一)

当时在鲁郡一带有五百多家百姓联合起事,并派人向褚裒接洽,表示愿意归附东晋。于是褚国丈派王龛、李迈二将率领精锐军士三千人前往接应。

结果这消息把守得不严密,让时任后赵南讨大都督的李农给截获了。对于东晋这种“拐卖人口”的不道德行为,李农很是火大,他随即亲率二万大军前来截杀。试想一下,一边是后赵帝国后期四名将之一,一边是两个在晋书中连列传都没得酱油角色;一边是三千老爷兵外带五百家老百姓,一边是两万羯胡大军,这样悬殊的差距注定了结果无丝毫悬念。王龛所率晋军被李农杀得大败,鲁郡的起义老百姓也都被擒杀。

按理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三千被两万消灭也是战场上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对军事一窍不通的褚国丈却被这次小交锋给吓破了胆,连和李农这支偏师一较高下的勇气都没,立即下令大军后退至广陵驻扎。我们基本知道,彭城就是现在的徐州,而广陵便是扬州,也就是说褚裒死了三千人就把部队从现在苏北撤回了苏中,甚至可能是长江边了。

而与此同时,后赵因为冉闵政变等原因,黄河以北乱成一团,有近二十万的汉民集结欲渡过黄河,想来依附东晋。可比较滑稽的是,当时晋帝司马聃突然“下旨”,诏褚裒回防京口,这么一来,悲剧发生了。由于缺乏东晋大军的接应,这批百姓在渡河过程中又被羯胡军队包围,二十多万或被淹死,或被擒杀,几乎无一人逃脱。

有人将这弥天过失怪到小皇帝司马聃的头上,可我却觉得冤枉这位小皇帝了。司马聃当时才几岁?那道圣旨又岂知不会是褚裒女儿褚蒜子担心父亲安危而授意的,又或是这根本就是褚裒本人自己畏敌如虎而和女儿外孙上演的一出戏?

不管怎么说,继庾国舅之后,咱们这位褚国丈的差劲表现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东晋外戚的自负与无能,打那之后,东晋的外戚势力再也没能走上台前指点江山了。

交代完慕容鲜卑和东晋的举动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杀胡令”颁布后,后赵国内的形势吧。冉闵的这项举措一下子撕裂了后赵统治集团,曾经被李农委以重任讨伐叛逆新兴王石袛的汝阴王石琨便因此率领手下两万羯胡兵士出走,反倒投奔襄国的石袛去了。讨贼的成了贼,这么滑稽的事件就堂而皇之的发生了,这还不算,在石琨反水后,又有一大批羯胡高官相继脱离冉闵控制下的石鉴政府,其中不少还是汉人。

太宰赵庶、太尉张举、中军将军张春、光禄大夫石岳等一批高官率龙腾卫士一万多人,全部投奔襄国。抚军将军张沈占据滏口,张贺度(之前和冉闵一同参与过对东晋的南征之战)占据石渎,建义将军段勤(段末柸之子)占据黎阳,宁南将军杨群占据桑壁,刘国占据阳城,段龛(段兰之子)占据陈留,姚弋仲占据滠头,蒲洪占据枋头,各有兵众数万人,全都不归附冉闵。

在这紧急关头,和阎王爷结拜的石鉴又不甘寂寞了,再一次作了一回大死。石鉴传密信给姚弋仲,要他率兵勤王,结果冉闵发现后便杀了石鉴,同时一并诛杀了石虎的二十八个孙子。倒霉的石鉴仅做了一百零三天皇帝,当真比石遵还短。至此,石虎的子嗣仅剩石琨、石祗二人。

而石琨和石袛汇合后也是厉兵秣马,集结了七万大军南下征讨冉闵。仓促之下冉闵只能集结留在邺城的千余骑兵出城拒敌,这一比七十的差距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对于褚国丈来说必然是难逃炮灰命运,可对于冉闵则是再创了一次“昌黎会战”的奇迹。双方交战后,石琨被杀得大败,带着残兵败将一路逃回了邺城。

打跑了石琨,杀死了石鉴,在较短一段时间内邺城相对来说是安全了,这就到了要考虑谁当皇帝的问题了。首先,冉闵推举李农为帝,毕竟论威望李农确实是目前来说的NO1,不过李农识时务地推辞了。而后,冉闵集团内部的汉官以刘群为首提出了第二种意见,冉闵可以暂且称侯,统帅群下,然后再向东晋政府称臣,作为司马家的一方诸侯,如先前的刘琨亦或是现在的前凉张家,但冉闵依然沉默不应。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29 12:21:23 +0800 CST  
@sdhzdmhfszcb 2016-08-29 13:38:17
关于王戎,还要岔开再说一下。王戎这个人也是一号人物,传说中的最早的愤青集团“竹林七贤”就有王戎在内。我们高中做古文练习的时候也会做到一篇《王戎识李》的文章,说小孩子都去摘路边的李子,就王戎不动,他给出的理由是“李无主,我心有主”,所以不去摘。不过,就是这么一个小时候就懂道理的娃娃,长大后越活越过去了,丢人的事情做了一大堆。
首先他相当贪财,就是中国版的老葛朗台啊,连他自己女儿借......
-----------------------------
大叔可以试试用演义写这一段历史啊。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29 18:25:40 +0800 CST  
君生为髯——北地苍凉事可伤(十二)

冉闵的沉默让大家很费解,搞不懂这位老大在想什么,但是如果把时光轴调拨到不久前或许可以窥测下冉闵此时的心境。

就在前不久,冉闵突然将后赵的国号改作了“卫”,仅仅因为一句谶文中有“继赵李”的字样,顺带还给自己改了李姓,叫李闵,改元青龙,实行大赦。冉闵因为一句“继赵李”就把姓给改了,可想而知他心底取石赵而代之的愿望是何等强烈,又岂会在踢掉后赵后再找来个东晋做新主人?

所以,当时尚书胡睦便一眼看穿冉闵心思,进言说道:“陛下您是顺应天意的伟人,应当登基称帝。想那司马家腐朽无能,早已窜逃到了江东,又怎能驾驭得了各路英雄,统一四海呢?”胡尚书两三句话一下子把冉闵心思点破了,他昂首说道:“胡尚书之言,真可谓识时务知天命啊。”

公元350年,冉闵登基称帝,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永兴,立国号为大魏。史称“冉魏”,并未入十六国的行列。而后,冉闵册立冉智为皇太子;以李农为太宰、兼太尉、录尚书事,封齐王。

之前靳准,梁犊反叛的时候还知道归附东晋以求援助,如今冉闵不顾一切地称帝显然是狂妄到了极点,断了东晋成为自己盟友的可能性不说,还引发了日后四面楚歌的窘境。

冉闵这边一称帝,身在襄国的石袛也是不甘示弱,随即也即了皇帝位,任石琨为左丞相,姚弋仲为右丞相,亲赵王。而后滏口的抚军将军张沈,石渎的卫将军张贺度,黎阳的建义将军段勤,桑中城的宁南将军杨群,阳城的镇南将军刘国,都纷纷派出使者表示支持石祗政府。

眼看着冉闵,石袛一前一后做了皇帝,蒲洪这个野心家也不甘示弱,他自称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任雷弱儿为辅国将军,梁楞为前将军,左长史。同时加封鱼遵为后将军,右长史,段陵为左将军,左司马,王堕为右将军,右司马。氐族酋长毛贵则被任命为单于辅相,其余众人依次受封。从蒲洪这次封官来看,基本都是属于关陇一带的豪强头目,与蒲洪同气连枝,算是可以依赖的亲信集团。

当然,比冉闵更滑头的是,蒲洪作为一个胡人却傍上了东晋这棵大树,他除了自封的三秦王外,还是东晋的征北大将军。而后,蒲洪又根据一则“草付应王”的谶文,改姓为苻,可见在迷信方面,蒲洪倒是丝毫不逊色于冉闵啊。

如此一来,神州大地此时共存了这么些个政权,东晋皇朝,后赵帝国(石袛政权),冉魏帝国,仇池杨家,前凉张家,代国拓跋氏,燕国慕容氏,七强将围绕着后赵垮台后的大格局开启一场新的争霸战。

苻洪这边刚一称王,效忠于后赵石袛政权的姚弋仲便发兵攻打蒲洪,领军的是姚弋仲最得力的儿子姚襄。可是姚襄率领五万大军讨伐苻洪,非但没有击败苻洪,反被苻洪反杀,五万人马死了三万。

暂时性打垮姚弋仲后,苻洪的虚荣心急剧膨胀,此时的他和冉闵一样目空一切,自傲地说道:“我率众十万人,占据地形优越之处,冉闵、慕容俊可指日消灭,战胜姚襄父子也在我的算计之中,我取天下,比汉高祖得天下还容易。(孤率众十万,居形胜之地,冉闵、慕容俊可指辰而殄,姚襄父子克之在吾数中,孤取天下,有易于汉祖。)”

而后,苻洪拒绝了手下提出入关称王的决议,准备留在关东和各路诸侯一较高下。只是一位突然到访的故人却将苻洪的宏图美梦打得粉碎,这个人我们都认识,麻秋麻大帅。

征讨前凉失利后,麻大帅便被石虎安置在了关陇一带,成了后赵国西北军区司令,不久却赶上了司马勋入侵。麻秋一个人摆不定,于是朝廷又派了中央军入关,而这领导人就是之前说的王朗,打退了司马勋后,王朗也在关中进行了暂时休整。可是没过多久,关东便传来消息说冉闵政变了,还颁布了一道杀胡令,这么一来,是胡是汉就得好好站站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麻秋和王朗作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抉择!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30 19:39:51 +0800 CST  
君生为髯——北地苍凉事可伤(十三)

麻秋打着“高举冉皇帝杀胡令伟大旗帜”的口号,站在了汉人一边,而王朗则宣扬“胡汉团结,平等,共同繁荣”的论调,站在了羯胡人一边。而可笑之处是麻大帅是羯胡人,可王朗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

我想,此时的麻大帅心中必然有千万只羊驼奔腾而过,面对王朗,他只想喊出那句话:“吾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而我们的王朗心理素质定然要强过电视剧里的那位,他一定会解释说:“百姓无不怀念我羯胡,羯胡人真是在下的再生父母啊,在下当奴才当惯了!”

当然,骂是骂不死人的,尤其是受过羯胡“优良教育”的汉官王朗,别说是麻大帅了,就是诸葛亮穿越而来也无济于事。所以,像网络上常说的那样“能动手就别比比”,大人物之间直接是拳头说话。

随后,汉奸王朗和“胡奸”麻秋在从长安奔赴洛阳的途中火拼了一场,到底还是麻大帅技高一筹,在混战中击毙了王朗八千人马,当然这里面士兵自然是胡汉交杂。王朗无奈,只能带着残军投奔襄国的石袛,而麻秋则准备去邺城向冉闵邀功。也怪麻秋不走运,在这途中他经过枋头的时候遭到苻洪的儿子龙骧将军苻雄伏击,一战便作了俘虏。

苻洪念及旧情,十分器重麻秋,还封他为军师将军,并常常和麻秋提起他并吞天下的宏图大志。可是麻大帅却对苻洪没什么感恩的心,他是铁了心要力挺冉闵了,怎么可能再和这个蛮夷混一块打天下呢?于是,麻大帅表面上奉承苻洪,暗地里却利用一次请苻洪吃饭的机会,下毒毒死了苻洪。

可怜苻洪一代枭雄,眼睛长在天上,却死的如此窝囊,与百余年后陈朝开国名将周文育有的一拼。苻洪用自己的生命再次诠释了这个道理:“逢人宁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啊。

苻洪临死前,喊来世子苻健嘱咐说:“我欲平灭群雄,一统中原,所以没有接受大家西取关中的提议,如今想来是错了。中原不是那么容易征服的,我死以后,你当立即入关,关中才是我家建立根基的地方啊!”苻洪死后,苻健继承了苻洪的基业,他秘不发丧,趁着麻秋还没聚集起部队造反之际突袭了麻秋的营帐,斩杀麻秋以慰苻洪在天之灵。

可是,做完了这些后,苻健又偃旗息鼓,没有遵从苻洪临终遗命,立即入关,反而下令“从今以后不得再言入关之事,有再言者斩!”对于少东家蒲健这条新命令,很多氐人老臣都大惑不解,而接下来的事情更离奇。苻健又把三秦王的称号去掉,只称将军,并在枋头修起宫室,招募百姓从事生产,大有在关东长住下去的意思。

就在蒲健在关东种地的时候,身处辽东的燕王慕容俊也是整军完毕,发起了大举入关的行动。为了确保无后顾之忧,慕容俊主动与高句丽王高钊缓和关系,使其集中精力于和百济争夺朝鲜半岛霸权。同时,慕容俊又修书一封给前凉张重华,希望与他一道夹击后赵。

随后,慕容俊兵分三路,大举入关。东路由慕容霸统率两万士兵出徒河,西路由慕舆于率领,慕容俊自己则由中路出卢龙塞。慕容恪、鲜于亮被任命为前锋,慕舆泥负责开通山路。此外,世子慕容晔留守龙城,大司农刘斌,典书令皇甫真协助其一起统管后方事务。

东路慕容霸的军队很快抵达三陉,此时驻守在乐安的后赵征东大将军邓桓如慕容霸先前预料的那样,不,是比预料中的还差劲,连戍守的决心都没有便焚烧了储备粮饷武器的仓库,弃安乐城逃走,去和幽州刺史王午一起保卫蓟城。

只是,这个邓将军连烧物资都烧得没个水准,很快徒河南部都尉孙泳便进驻了乐安城,扑灭大火后抢救出不少粮食、布匹。而后,夺取了乐安城的慕容霸与慕容俊顺利在临渠会师。

半个月后,燕国军队逼近蓟城,守将王午畏惧,在派遣部下王佗率领数千人戍守后,便和邓桓一起撤军至鲁口。头头都率先做了逃兵,剩下的人哪还有斗志?仅仅用了五天时间,慕容俊便攻下了蓟城,杀死王佗。而后,慕容俊还想把王佗手下投降的千余士兵一律坑杀,后经大臣及时劝阻方才作罢。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31 12:15:58 +0800 CST  
月初又得做工资了,停更数天先。另外插一首最近翻填的歌曲,给大家愉悦下。



本以为坐拥江山无限可以护你周全,可是这一路走来,朕却倍感步-履-维-艰。





歌曲:盛世幽兰
原曲:诺
策划/填词:明轩公子
原唱:李伟&杨洋
翻唱:狐庄
美工:珏君玉
后期:文孝公
5sing地址:http://5sing.kugou.com/fc/15420088.html?qq-pf-to=pcqq.c2c#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8-31 20:32:32 +0800 CST  
君生为髯——北地苍凉事可伤(十四)

慕容俊不杀降的“作秀”很快为他带来了福音,中原地区的百姓听说这个消息便以为慕容鲜卑是仁义之师,纷纷跑来归附。而慕容俊顺带又将都城定在蓟城,终于实现了其父将王座搬到关内的宏愿。

而后,范阳太守李产率领所辖领地投降慕容俊,慕容俊继续任命其为太守。一时间,慕容鲜卑的势力在河北大地上迅速拓展开来。不久,李产在王午军中的儿子李绩也屁颠屁颠地跑来投诚,慕容俊故意摆谱挖苦他说:“你小子真是拎不清时势啊,抛弃父亲却去效忠王午,这沽名钓誉的感觉如何,为何直到今天才迷途知返啊?”李绩一如当年阳裕面对石虎般从容应对慕容俊:“我因为心存气节才眷恋旧主,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啊!可是直到遇到大王您,我才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仁义之师,什么叫真命天子,我认为此时投奔你并不算晚啊。”李绩的一通马屁拍得慕容俊很高兴,于是慕容俊不但将其赦免还重用了他。

慕容俊在推进到章武,河间一线后,便暂缓了扩张步伐,而是花精力投入到对新征服地的维稳工作中。因为慕容俊知道,打下多少土地都是虚的,只有征服多少土地才是实打实的,他要将河北北部作为燕国新的大后方,而大后方的稳固是日后慕容家逐鹿中原的首要保障。此外,慕容俊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他想让石袛,冉闵,苻健三方先掐,等到掐得半死不活之际,他才下山去摘桃子。

实事求是的说,慕容俊在这一期间的维稳工作确实做得相当到位,以至于日后慕容垂反出关东后,河北一带一直是慕容家的铁杆支持地。无论是慕容俊的维稳还是苻健的垦荒,他们都意识到要想夺取天下单靠武力是不行的,民心,财力在乱世中显得更为重要,而他们也是这么做的。

这一点,或许冉闵直到死都不曾想通,他用不断地战争和杀戮换来的却是土地越打越少,敌人越打越多,最后走向覆灭。“杀胡令”确实满足了汉人宣泄愤怒的需要,可是长久来看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口号喊得再响,解决不了吃饭问题也是白搭。

就在慕容俊入关间隙,一直在种地储备物资的苻健也开始暗地里规划着他心中的“入关大计”。由于王朗和麻秋的东归,关中一带一时间成了权力层真空期,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杜洪成了这片土地的新主人。

杜洪原本是后赵的雍州刺史,如今眼见天下大乱也想割据一方,可是他深知自己这样的小人物如果遭到任何一方大佬的袭击将必死无疑,而目前还滞留在关东的蒲洪和姚弋仲两个大佬便成了极有可能入关抢地盘的竞争者。

苻健接班之后,杜洪曾经派出使者前去会晤苻健,并热情地说道:“你家本就是秦州的名门望族,如今回归故里也是应当的,我家主公愿意将三秦之地让与你们。”苻健想回去么?当然想,可是作为一方诸侯必须先学会掩饰自己的内心,过早暴露意图很可能让自己死于非命。

于是苻健坦然对使者说道:“此间乐,不思秦。关中贫瘠,中原富庶,我等迁居此地已有一二十年,早已习惯。杜将军的美意我心领了,我愿与他划关而治,约为兄弟,岂不美哉?”而后,苻健又带着使者在军营四处逛了一圈,使者眼见苻健部下都在开垦种地,心里也就放心了。

使者将苻健“乐不思秦”的状态汇报给了杜洪,杜洪心里算是松了口气,没有苻健的搅局,这关中日后必将是自己的天下,于是他转而放松了对险隘关口的警戒。苻健不仅是骗过了杜洪,甚至也骗过了手下将士,等到来年八月,苻健收割了粮食,发布入关作战的命令时,大家方才如梦初醒。

苻健集结完毕大军后兵分两路,一路由弟弟苻雄率领,走潼关,一路则由侄子苻菁率领,走轵关。两路大军都行动迅速,当苻菁渡过蒲阪津,绕到潼关后方时,杜洪才刚刚派出部队开往潼关。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6-09-06 12:13:27 +0800 CST  

楼主:明轩公子

字数:407698

发表时间:2015-09-01 16:2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01 16:16:49 +0800 CST

评论数:23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