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情:革命年代其实很精彩(再续)

黄土岭背后那些人当中,最后一个值得介绍、也最为凄惨的,是为杨成武送去宝贵情报的情报站站长,崔喜峰。

作为根据地的情报老手,崔喜峰可以说是功勋之臣,一直奋战在侦察岗位上。一九四二年,冈村宁次密谋对冀中根据地进行五一大扫荡,为了掩人耳目,先对冀西山区虚晃一枪,结果他们抓到了崔喜峰。

由于崔喜峰的身份没有暴露,而此时日本已经面临劳力短缺问题,东北的日本工厂愿意付钱给日军,换俘虏当劳工干活,不少八路军就这样被押去做工。崔喜峰在那里默默地熬到四五年,一直忍到日本投降,然后就地组建了鞍山保安第一旅,迎接林彪的东北大军。不久后,他在四平战斗中双眼失明,转到地方任公安工作。

一九五七年,他因为当过俘虏的经历,横遭小人陷害,被开除党籍、关押遣送回老家,同时失掉了所有的经济来源。

一个没有收入的反动瞎子,被看管在条件最差的乡下,命运如何是不用多想的,很快崔喜峰就陷入了绝境。在最后的岁月里,他两次从乡下摸进东北烈士纪念馆,里面有他昔日的战友黄子英;可怜的崔喜峰什么也看不见,活着的人都不敢为他说一句话,只能在别人的指引下,来到老战友的展位,摸索着哭诉心中的冤屈,场景格外凄惨。

一九五九年,饱经摧残的崔喜峰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二十多年后,他的坟头等到了一张薄薄的平反文件。

这是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阿部规秀不得好死,但击毙他的几个功臣,竟然也没能善终!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0-28 22:54:50 +0800 CST  
前面说过,杨成武是三七年底创建第一军分区的,那时他的全部兵力,只有一个一千多人的独立团。在短短几个月里,他把队伍扩到七千人,粉碎了鬼子的清剿;而到三九年的时候,独立团已经成为一支近两万人的大军,这还不算他源源不断地向军区“进贡”的部队。

面对如此骄人的战绩,很多人都感到疑惑不解,因为同样是扩军,国军扩出来的部队素质极为有限,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而杨成武却好象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招到人就能上战场,只要打仗必定有捷报,仿佛象变戏法一样。问题是杨成武虽然名字里有个武字,却没练过刀枪不入一类功夫,鬼子的枪弹也不会绕着他的兵走。

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杨成武能扩军,而且扩出来的军队立刻就能打仗,是因为他招的不是一般人,是各路游杂武装。

自从二十九军一溃千里,整个华北就成了兵灾之地,最令人发指的是二十九军那帮散兵四处抢劫、强奸,比鬼子差不了多少。本来还算太平的华北突然间多了这么一帮兵渣,各地顿时秩序大乱,纷纷拉起武装保家卫乡,河北一下多出十一路所谓的抗日游击军来。聂荣臻创建军区的时候,除了不断吸纳散兵游勇之外,主要是收编了当地的几股地方势力,所以才能迅速扎下根来。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和杨成武的扩军,其实是成功整合了当地的军事资源。

散兵或地方武装有人有枪,八路军有正式名号和统一指挥,当地又找不到其他政府机关,所以双方一拍即合。而整合的过程,也是相当耐人寻味,因为各位大佬虽然愿意跟八路合作,却不想放弃自己的地盘和人马,因此很快就爆发了一连串的争斗。

最开始的时候,杨成武的一分区里,有赵侗的抗日国民军、国军残部王天存的黑马队、孟阁臣的七路军、赵玉昆的十路军以及高宏飞的三路军。八路军到来之后,赵侗、王天存先后同意加八路;孟阁臣和赵玉昆答应招安,同八路军合作;高宏飞和其他地方武装(有的就是土匪)则直接被八路军剿灭了。

赵侗和王天存都是军人,所以他们加入八路后,很快在军队里被架空,基层营连一级干部不是入党,就是换成了党员,最后只好被迫出走。王天存想出去拉队伍单干,结果被汉奸把兄弟暗算了,赵侗想去东北,半路上也被八路军暗算了。

以上两个人比较好解决,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地盘,八路军可以插手军队的人事工作,趁机架空消化。但剩下的孟阁臣、赵玉昆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两位都是地头蛇,把地盘军队看得比性命还重要,你敢动他的命根子,他马上就能带几千人跟你火并。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0-31 23:25:44 +0800 CST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聂荣臻都只能干看几路“友军”占着富裕的地盘,时常还要相互冲突,八路军的军令、政令传不下去,自己却无能为力。终于到三九年一月,他的翅膀逐渐长硬起来,于是决心先下手为强,解决地方游杂武装问题,第一个目标是晋察冀第六军分区,也就是孟阁臣的“七路军”地盘。

聂荣臻为什么要解决孟阁臣?据说是因为孟阁臣企图勾结日本人,此外他平时缺点比较多,经常抢老百姓的东西,还有吸鸦片的恶习。对这些罪名,我大概是相信的,因为当年的土匪都一个样,道德水平高不到哪里去。但我也知道,孟阁臣吸毒的毛病一直就有,所谓“企图”勾结日本人,意思就是没有切实的证据;而赵侗的道德水平比孟阁臣高得多,可是一样被杀掉了,连他十八岁的妹妹都被活埋了。因为有罪还是无罪,有时只取决于利益需要,跟实际的证据没有多大关系。

按照计划,杨成武的第一军分区声势浩大地在走马驿集结,准备搞所谓整军运动。

走马驿离六分区的地方很远,所以孟阁臣丝毫没有提防。就在他大意的时候,杨成武已经派出了三个团,无声无息地翻山越岭,潜入孟阁臣的防区,他们第一个目标,是六分区的先锋剧社。

作为加入八路军的合作条件,孟阁臣非常同意在他的地盘搞抗日宣传,因此也就有宣传队,里面还有晋察冀军区派去的宣传骨干。三九年一月九号,杨成武派出一分区战线剧社的人,劝先锋剧社倒戈。

都是一家出来的,平时一齐演过戏,骨干还是“组织”里的人。没费多大工夫,先锋剧社就全部点头,集体出走易县大良岗,同战线剧社合并。

杨成武尽量把事情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但在事实上,他们还是被发觉了。孟阁臣知道杨司令不经通报、突然派人打入内部后,做了一个十分仗义的举动:他派手下的卫生部长卢星文带上白面羊肉,去慰问不请自到的友军。

从这个举动大概可以看出,所谓孟阁臣企图投降日本人,根本就是胡说八道。六分区的卢星文等人扛着白面来到一分区部队里,立刻被扣押,好在杨成武没有杀人灭口,只是把他们关了起来。一年后,卢星文在地区专员李耕涛的担保下,担任一分区的卫生部副部长。

卢星文等人能重新回到革命队伍里,是因为他们只是办事员一类小角色。相比之下,领导级人物孟阁臣的命运,就大不相同了。

一月十号凌晨,一分区部队三个团全体出动,偷袭六分区的孟阁臣部队。杨城武深知攻心为上的道理,派出先锋剧社的本地人用本地方言跟守军搭话,对方一听是先锋剧团的老乡,平时还看过他们的演出,纷纷放下枪支,同意让一分区收编。

孟阁臣从来没想过,八路军竟然会对他下狠手,注意力一直放在防范鬼子和赵玉昆身上。在出其不意的打击下,六分区连枪都没有放,防线就很快崩溃,直到大军围住北娄山村的孟阁臣大本营时,双方才交了火。

得知八路军突袭到家门口的消息,孟阁臣叹了一口气。他不愿意八路军为了自己相互残杀,于是告诉手下说,不要抵抗了,缴枪吧。

孟阁臣驯服地投降了,压根没想过对抗八路军。因为大意,他输得很惨。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1-03 00:23:39 +0800 CST  
杨成武敢突袭孟阁臣,是因为自己先行拉拢了他的副官吴炎。吴副官不仅主动投降,而且在第一时间里,交出了孟司令收藏多年的金银宝贝,由于历年积攒的钱太多,这些珠宝堆在炕上进行统计时,把炕都压塌了。大喜过望的杨成武把一半钱财上交晋察冀军区,剩下的东西则埋起来,作为应急军费。在后来的艰难岁月里,第一军分区无数次缺钱缺粮,这批金银就成了军分区的救命宝贝,杨成武小心翼翼地计算着手上的钱财,一点点拨出去应急,直到他五年后去冀中军区,这笔钱还没用完,留给了下一任司令。

但是最让孟阁臣难受的,不是没有了钱,而是他连起码的人道待遇都没有。孟阁臣有鸦片瘾,被关的时候毫无反抗,只求对方说,哪怕不给饭都行,千万给点鸦片烟抽。没想到他最信任的吴副官做事就有这么绝,硬是一点都不给,任他在炕上哀嚎挣扎,甚至大小便失禁。几天后,他被押上囚车,送到军区枪毙,一路上虚弱得坐都坐不稳,必须让人扯住才不会摔下来。

对吴炎的做法,不少人不以为然,毕竟他知道孟阁臣肯定是死路一条,抢了他的财宝、吞了他的地盘,杀他之前给点尊严也是应该的。不过杨成武显然非常欣赏这种态度,因为在后来的岁月里,杨司令提拨他当了自己的警卫连长,掌管军分区火力最好、地位最重要的亲兵部队(全连二百人,轻机枪十二挺,掷弹筒四个)。

八路军第六军分区终于成了八路军的战利品,相关地盘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归了十路军赵玉昆,一部分则归了杨成武,在后来的抗战岁月里,一分区的司令部就设在那里,很长时间都没有离开。而七路军的六七千人马也是一人一半,赵玉昆留了一批,剩下的被送到走马驿归杨成武所有,这回是真的开始整军了,不过整的是先前的友军,把里面的所谓顽固分子、可疑分子全部剔出去,不让呆在队伍里。

整军的过程很好理解,但整军的结果比较不好理解,因为整完之后,队伍看上去是纯洁了,可是“剔”出去的人下落如何,却是谁也说不清楚。总之不能留着他们,也不能让他们活着离开,以免加强了敌人;他们的命运最终无声无息,消失在历史书的字里行间。

关于八路军对游杂武装的内部整肃,有人有过相关回忆,凡是有嫌疑的人大都是处死了事,而且是让他们内部的人执行死刑。杀掉之后,当晚锄奸部再告诉行刑人,在死者衣袋里还有张字条,要去刑场摸出字条来,才算政审合格。经历过这一道的人都噤若寒蝉,不敢对从前的战友喊丝毫冤枉。

孟阁臣消失了,但后续的故事还是值得记一笔的。

杨成武和赵玉昆瓜分了孟阁臣的部队,可是驻满城坨南的一千多人却没有落网。听说一分区火并了他们的司令,这些人立刻逃到了南面的唐县,投奔三分区的抗日游击军,他们的新领导叫王溥。

接收六分区逃来的散军之后,王清把手上的人马分成三个支队,其中孟阁臣的人马大部分归进第三支队。

从理论上讲,王溥的领导是晋察冀军区,相关人员收编也应该服从军区的统一安排。但是聂荣臻显然没有那么死板,在形势比人强的道理面前,他认可了王溥的做法,并把三支队也划进军区的作战序列。

一九四零年十一月,日伪军三万余人大扫荡,王溥的指挥部遭到无线电定位,在曲阳县张家峪陷入合击。此时二支队正在掩护冀中军区的吕正操过铁路线,三支队挺身而出,同优势敌人展开激战,全队大部分战死沙场。这一仗王溥壮烈牺牲,部下几乎损失殆尽,只有少部分人脱险后回到一分区,重新找回旧日的队友,继续抗日。

王溥,原名王彦东,又名王英亚,东北军出身。有一部旧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里面的起义伪军原型关敬陶治安团就是他。虽然王司令给鬼子当过伪军,虽然他的部下有很多土匪,但是在国家民族的危急关头,他们都用生命证明了自已的忠诚与热血。所以我要专门为他记上一笔,也为那些不服收编、却英勇作战到最后一刻的六分区战士,记上一笔。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1-04 13:06:02 +0800 CST  
在这里给自己的原创作品,打一个小小的广告。

限于某些不可抗因素,本连载被截去了很多内容。如果有人感兴趣的话,可以加我微信,购买相关电子版的书。

目前《革命年代》第一、二、三、四、五部已经整理完毕,各计二十八万字上下,时间分别从最开始到中原大战结束、中原大战结束到红军长征四川会师、红军长征到三七年底王明赴延安、台儿庄战役到四三年胡宗南闪击延安未遂,以及四三年抗战相持到胜利后四六年内战全面爆发。定价每部人民币22元,合计110元,提供PDF和TXT两种格式。想要的朋友请加我微信dingyuan1894,然后用微信转帐的方式付款交书;如果加不上我的微信,可以留言把微号给我,我加过去。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1-04 13:11:44 +0800 CST  
赵侗、孟阁臣先后被消灭,最后一个目标,自然是土匪出身的赵玉昆。

对八路军的下一步动向,赵玉昆可以说是相当警惕,毕竟他跟孟阁臣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占山为王的土匪。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杨成武的表现相当平静,没有任何异常的举动。对此很多人都是迷惑不解,因为杨司令一贯眼里揉不得沙子,为什么这么大一块石头挂在眼皮上,却始终无动于衷?

对杨成武的反应,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没时间。

三九年正是八路军发展根据地的好时机。由于鬼子还没有适应游击战的套路,各路人马打埋伏、搞破袭,经常大有斩获;加上消化孟阁臣的易县地区需要工夫,日军又把他的地盘划进了第二混成旅团(就是阿部规秀的部队)的防区,两边是大打三六九、小打天天有。杨司令整天忙得马不停蹄,连睡觉都要打折,根本没有工夫关照一同蹲山沟的赵司令。

但是杨成武万万没有想到,他没有找赵玉昆的麻烦,赵玉昆却主动找上了他。

赵玉昆盯上杨成武,是因为钱的问题。

三九年的赵玉昆已经被八路军收编,成为一分区第三支队司令,手下二十五、二十六团都是主力,可以说是兵强马壮。谁也没想到杨成武收编的时候说得好听,编完了却不给军饷,搞得大家没有钱养家,纷纷找赵司令诉苦,请求他去批点钱花。

出现这种矛盾,倒不是杨成武小气,只不过他比较遵守规定而已。原来的赵玉昆叫十路军,跟八路军只是合作,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自然可以按旧标准发放工资;现在赵司令也叫八路军了,待遇要统一规格,具体来说就是每天六分钱菜金,其他的一律没有。

即使是一九四一年法币大贬值前,六分钱也是不经用的。易县市场上盛产杮子,售价是三分钱一个(去老乡家买是两分一个),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天的油盐柴火蔬菜费用加起来(粮食不算),总共只值两个杮子;而且晋察冀普遍推行官兵平等制度,谁都只有这么少,不能多吃多占。

对普通八路军来说,这样做倒也没啥,无非是生活清苦点而已。可要命的是赵玉昆的两个团里,东北军的旧军官占了大多数,那些人都有家有口,不少家属还是千里寻夫,从东北沦陷区赶到河北的,每个月女人孩子都要吃饭用度,过年了还难免要点零用钱。不给军饷,一天光凭两个柿子,叫她们怎么活?

八路军不管家属,是因为除了个别干部,大部分人都不许结婚,偶尔有家的太太也要自己工作,相关负担不大。可是赵玉昆的部队却不一样,军分区不发军饷,马上就引发了各种群体性事件,最后十路军的军饷官也不干了,找到杨成武大吵一场,破口大骂杨司令不讲信用,总之这笔钱是大伙养家的命根子,不给不行!

自八路军成立以来,还没有人敢如此放肆,跟上级脸红脖子粗地要钱,弄得领导颜面扫地。杨成武不用养家,当然认为赵玉昆很没有道理,因为他们都成八路军了,本司令自己都如此俭朴,怎么这些手下觉悟那么低,老是盯着钱不放呢?

赵玉昆是土匪出身,他的军需官自然也好不到哪去,在司令部大闹一通的结果,是旧例不能照开、钱肯定不能照发,最后只好采用变通的办法,弄些副业把家属们养起来。对这个解决办法,大家不是很满意,但也不能说不满意,因为此后的岁月里,杨成武确实是这样做的。

如果说吵架还是小事,那后面发生的事情就有点骇人听闻了。在四零年的夏秋之际,一分区召开作战会议,赵玉昆也来参加,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会开得长了一些。立刻赵玉昆手下最精良的便衣大队几百人就冲了出来,把司令部团团围住,大喊要他们放赵司令出来,否则后果自负!

很明显,赵玉昆信不过杨成武,生怕他借开会为名扣人,所以跟手下商量好了时间,逾期就要抢人。这件事最后自然是赵司令站出来解释误会,大家打个哈哈收场,但要说杨成武心里没问题,那是相当有问题的。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1-06 00:09:44 +0800 CST  
因为赵玉昆警惕性很高,一直没有发生什么意外。但是到了三九年底,矛盾终于爆发了,而整件事情的起因,是杨成武完全没想到的。

三九年底大家的感觉都很不错。陈正湘打死了阿部规秀,整个根据地都在祝捷,杨成武也是喜气洋洋,准备用一个崭新的面貌过新年。

所有人都很开心,赵玉昆很闹心。

赵司令不安心,是因为杨成武调走了他的部队。

黄土岭开打的时候,二十五团、二十六团奉命策应,从驻地开出去打鬼子。这倒也没什么,关键是打完鬼子后,他们都被杨成武留了下来,据说是根据军区安排,要调去阜平整训。

两个主力团刚被调走,不久后赵司令也接到指示,要他把指挥部换个地方,从原来的地盘搬到易县西部的良岗。

良岗,是杨成武的地盘。从军事上讲,这就叫调虎离山。

两个主力团一走,三支队就剩下一个几百人的便衣大队,现在司令部都要受杨成武的控制,面对这种意外局势,赵玉昆忍不住步步惊心。尤其是他跟杨成武吵过几架,深知这位司令吃软不吃硬,万一记起仇来,翻脸只是分分钟的事。

一同加入八路的人里,孟阁臣年初被杀,赵侗刚刚被杀,要说杨成武不想收拾他,那真是打死你他也不信。

一九四零年春节,一分区三支队司令赵玉昆突然大发请帖,邀分区各位领导赴良岗的新指挥部吃大餐,还特别说明里面有自己存的熊掌、鱼翅等稀罕珍味,平时都舍不得用,今天拿出来一块共产,庆祝新年。

有人请客吃宴席,自然是求之不得的美事,尤其还是如此大的手笔。一分区全都轰动起来,各路军政头脑纷纷出动,组团来吃大餐。赵玉昆果然是说到做到,对各路干部热情招待,大家宾主尽欢,享用了一顿难得的酒菜。

杨成武没有来。

其实对赵玉昆的第三支队,大家还真的没有动心思,这次不过是普通的军事调动,从晋察冀军区总部到杨成武的军分区,谁也没想到赵玉昆会叛变,甚至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所以才放心地来赴宴。杨成武不肯蹭饭,一方面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他跟赵玉昆吵过几架,拉不下脸去吃对方的东西,所以只能一个人在屋里生闷气。至于后来说赵玉昆想借机一网打尽军分区,那实在是没影子的事情,毕竟赵司令手下有战斗能力的便衣大队还在东面,他身边只有一个四五十人的小队,主管日常服务工作;而各路领导却是武装齐全过来的(战争年代,出门多带点人可以理解),有人甚至穷相尽出,带着警卫排组团蹭饭。要说火并,大家一齐把赵玉昆火并了倒有可能。

无论如何,这顿印象深刻的饭是吃完了。一九四零年三月二日,杨成武在指挥部坐立不安,终于收到酒宴平安结束、大家平安回家的消息,放下心来;而在送走各路尊客后,赵玉昆立刻带上亲信和卫队,连夜从良岗赶去同便衣大队会合,然后开往易县,投奔那里的鬼子兵。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1-09 22:17:29 +0800 CST  
对赵玉昆的做法,很多人有点想不通。

要走就走,花那么大工夫请客,还差点走漏了风声,实在是多此一举。你说他想搞鸿门宴吧,偏偏人家没这个安排,说他是良心发现,又实在有些矫情。

其实一切并没有那么复杂,赵玉昆这样费事,只不过因为他是土匪。

做土匪虽然不讲党性,却讲义气。赵玉昆觉得八路军不地道,不愿意跟他们混,但是江湖礼节还是不能丢的,所以临走时吃一顿隆重的散伙饭,将来谁要混不下去了,可以凭这顿饭的面子去找他。事实上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在他叛变之后,陆续有不少人跑去投奔,这些叛兵知道八路军对付赵侗、孟阁臣的狠辣,因此极其顽固,甚至鬼子投降了也不肯交枪,真正战斗到了最后一个人。

赵玉昆走了,做了一个可耻的汉奸,因为他当过八路,地形又熟悉,给杨成武带来了数不清的麻烦。值得一提的是,在奔向鬼子的路上,他的副大队长张琴南不愿意当汉奸,在易水河突然哗变,拉着一百多人逃了回来,继续做一名坚决的抗日战士。

一九四九年,北平和平解放,赵司令终于没能躲过去,被抓起来论罪枪毙,可他没有想到,当年坚决抗日的张副队长竟然比他先走一步,被共产党处决了: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抗日功臣张琴南在四七年,被流氓一般的所谓“贫农团”诬为“破坏土改”,没有切实证据就胡乱处决,无人敢为他喊冤。

当年两个人在高村的易水河分道扬镳,后来又都被押回这里处死,只能说是殊途同归。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何复返!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1-13 08:53:23 +0800 CST  
围绕着黄土岭上的高鹏,深挖出赵侗、孟阁臣、赵玉昆那么多旧闻,绝非吃饱了饭没事干,而是从这里面可以看出抗战的历史真实。八路军和新四军最初的急剧扩张,其实就是整合当地的军事资源,等这批资源在历次反扫荡和百团大战中消耗贻尽后,不得不收编大量没有经验的农民兵,战斗力也就跟着急剧下降,这才是残酷而客观的现实。

当八路军为打死阿部规秀欢呼胜利的时候,晋察冀军区却传来了噩耗。十一月十二日,一位外籍卫生顾问在为伤员作手术时受到感染,患败血症离开了人间,这位卫生顾问的名字叫白求恩。

诺尔曼*白求恩,一八九零年三月三日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毕业。一九二六年,他患上肺结核(在那时是不治之症),于是同妻子离婚,冒险让人把空气打进病肺里,并意外治好了病,由此发现了治肺结核的新方法。靠着专业水准,白求恩在胸腔外科方面越来越有名气,逐渐成为北美甚至世界级的名医,而且重新同前妻结了婚。

然而白求恩重新拾回生命,却没有重新归于平庸。他的不甘寂寞不是拈花惹草,而是疯狂工作,终于妻子忍受不了他对家庭的冷漠,同他又离了婚。

作为名医,白求恩大可舒舒服服地赚钱,在北美过好日子,但他却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造福受苦民众的路。一九三五年,白求恩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三六年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建起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流动供血站;一九三八年的时候,他看到斯诺写的《西行漫记》,立刻募来一笔钱,三月份带着医疗队来到了延安,并且主动前往晋察冀根据地,工作在最前线,抢救伤员。

对白求恩来说,中国是个让人吓一跳的地方。八路军的生活缺吃少穿也就罢了,医疗条件实在骇人听闻,除了缺少医药器材,医生更是凤毛麟角,很多大夫都是听从党的召唤半路出家,压根没念过正规学校,治病只能跟着感觉走。白求恩不光要当医生,还要当老师去培训学生,有时还要当木匠制造各种抢救器材,甚至直接捐血救人。为了及时抢救,他把手术台安在离前线特别近的地方,动手术的时候炮弹就在一旁爆炸,他也毫不在意,仗打得急的时候,伤员不停送过来,有记录曾经三天做了一百一十五个手术,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然而白求恩一点也不觉得苦。在这样的生活里,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服务大众,服务正义,打倒法西斯。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1-14 12:41:32 +0800 CST  
一九三九年十月,在麻田岭战场附近的孙家庄前线医疗站,白求恩同往常一样,紧张地给伤员动手术。由于事前安排不周,孙家庄离麻田岭前线有几十里地之远,伤员只能由担架队长途抬送,附近却有威胁极大的王安镇据点。据点里的鬼子察觉到八路军担架队活动频繁,立即出动逼近,护卫部队阻击乏力,医疗站不得不紧急转移。

就在医疗站收拾好行装的时候,从乌龙沟送来了一位腿部负伤的重伤员。白求恩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十分强烈,立即停止转移,非要做好这最后一例手术再走。匆忙中,没有找到手术用的橡胶手套,白求恩在手术中,用手指在伤口中寻找残余的碎骨(没有X光机),结果手指被划破,很快演变成了严重感染,几天后病发。

白求恩生命的最后日子,是这样渡过的:

一九三九年十月二十八日,在河北涞源县麻田岭战斗中抢救伤员,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

十一月一日,白求恩为从前线送来一名患颈部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切开伤口时,手套被手术刀划破,带伤中指受到致命的细菌感染;

从十一月二日到六日,雁宿崖战斗前后,他为伤员做手术十三例,其中包括一分区特务营长马辉的面部枪伤留下的豁子缝合手术,并写了治疟疾病的讲课提纲;

十一月七日,黄土岭战斗打响,白求恩的病情已日趋严重,肘关节下发生转移性脓疡。他听到前方传来了炮声,断定有激烈战斗,一定要到前线去。天下着雨,山路非常泥泞,夜晚在大平地,由两名护士搀扶,坚持为伤员做初步疗伤;

十一月八日,白求恩冒着严寒,迎着炮声走了七十里,赶到旺家台的一个团卫生队。这时,他的体温升高到39.6℃,但他仍叫通讯员通知各战斗部队,把伤员都送到这里来,并说:“凡是头部、胸部有伤的伤员要首先抬来治,即使我睡着了,也要把我叫起来。”下午,他的左臂发生了转移性囊肿,病情再度加重;

十一月九日上午,他的精神忽然好转,准备到前线去;可到下午,头又剧烈地疼起来,高烧至40℃;

十一月十日,白求恩高烧不退。聂荣臻派人送来急信:“立即回唐县花盆村军区后方医院治疗!”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白求恩十分清楚,自已的病情已经无可挽回,于是在死前平静地分配了自已的财产:相片、日记寄回加拿大的朋友,两把纪念刀送给美国共产党 ,行军床和皮鞋送给聂荣臻,几双旧马靴和马裤、毯子给吕正操,勤务员和炊事员各一条毛毯作记念。

十一月十二日凌晨,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白求恩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却永远活着。

白求恩不是完人,至少不是一个随和的人。他性情暴燥,执着工作,不顾家庭,单身离异。作为胸外科的顶级名医,他积蓄寥寥,死时的财产如果拿到旧货市场去卖,恐怕卖不出十块钱。然而我知道,他为了正义和理想,无悔地冲在最危险的地方,奉献出自已的所有,燃烧到最后一刻,直至殒灭,无悔无憾。

伟大的白求恩大夫永垂不朽!



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记者罗光达的摄影照片。他奉命到涞源麻田岭(今误称为摩天岭)一带随军采访,夜战之后转移,部队路过孙家庄,见一小庙前停放了许多担架,小庙里搭了一个简陋的手术台,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不失时机地拍下了“白求恩大夫做手术”的照片。麻田岭战斗在1939年10月底雁宿崖战斗前,是黄寿发指挥一分区特务营和一团三营打的。

1939年11月初,沙飞拍摄的白求恩生前最后工作照。这张照片应该是在雁宿崖大捷之后,沙飞与白求恩一起奔赴一分区干河净后方医院所拍摄的。不久后白求恩病发,12日身亡。

白求恩大夫遗照。这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在这里给自己的原创作品,打一个小小的广告。

限于某些不可抗因素,本连载被截去了很多内容。如果有人感兴趣的话,可以加我微信,购买相关电子版的书。

目前《革命年代》第一、二、三、四、五部已经整理完毕,各计二十八万字上下,时间分别从最开始到中原大战结束、中原大战结束到红军长征四川会师、红军长征到三七年底王明赴延安、台儿庄战役到四三年胡宗南闪击延安未遂,以及四三年抗战相持到胜利后四六年内战全面爆发。定价每部人民币22元,合计110元,提供PDF和TXT两种格式。想要的朋友请加我微信dingyuan1894,然后用微信转帐的方式付款交书;如果加不上我的微信,可以留言把微号给我,我加过去。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1-16 22:01:51 +0800 CST  
一九三九年很快就要过去了。

三八年的年底是一片混乱,三九年似乎也没有太多好事情。先前日本人全力进攻,大家过得很苦,现在日本人无力进攻,大家立刻相互打起来,于是斗得很苦。

最先翻脸的,是山西国共两派。

山西原本是阎锡山的地盘。之所以要用原本两个字,是因为现在的山西有变颜色的危险,阎长官已经吃不消了。

作为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算是个奇才,他的本领是搞经济,要是换了和平时代,说不定能混个阎大亨一类名头当当,至少也能当个阔气煤老板。偏偏阎大亨生错了年代,不得不去干并不擅长的军事,结果辛辛苦苦搞了几十年,几个月就被日本人赶到黄河边混日子。走投无路的阎长官不得不放下身段,请中央军、八路军来帮忙,又让薄一波建立山西新军,同原来的豆腐渣部队一块搞竞争机制,希望能取长补短,实现双赢。

阎锡山的愿望非常美好,但他的问题就出在新军上。因为新军虽然归阎长官领导,但按事先说好的协议,指挥调动权都掌握在薄一波手上,而薄老乡此时却是铁杆共产党,给多少钱都不肯回头。一开始兵力少也就算了,可以和从前的老部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共建和谐根据地,但时间长一点,阎锡山发现不对劲了。

从抗战爆发打到现在,两年多时间里,阎长官的旧军越打越少,战斗力仍是毫无起色,新军反而发展成了五十个团、七万人的大部队。他们打着阎长官的旗号,从阎长官的地盘上抽税、领饷、建政权,却不归阎长官指挥,如果放任下去,这支“友军”很可能超过山西的旧军,那时阎长官究竟还能当多久长官,可就真的不好说了--要知道红军当年也打过山西的主意。

对阎锡山来说,事情已经走到了一个悖论里。他不擅于搞军事,也不懂怎么用人才,不然不会请薄一波来救急。现在日本人好不容易消停下来,却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多出一批中央军、新军和八路军,一直矛盾不断,随时可能翻脸。

到了三九年十二月,所有矛盾终于爆发了,起因是阎长官突然命令新军里的第二纵队(相当于旅)进攻日军,同时让旧军的部队到侧背方“配合”。考虑到这时的日本人同阎锡山已经建立了不少联系,来“配合”的旧军先前又多次袭击过新军,阎长官的命令很是可疑。在军令如山的大帽子下,二纵队政委韩钧进退两难,最后索性回电拒绝执行命令,并把部队拉出了防区。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1-19 23:33:03 +0800 CST  
听到韩钧直接反叛,阎锡山大惊失色,立刻下令对韩均发起进攻,同时对新军开展大甄别。早就预料会出事的蒋介石很快派出了中央军支援,在山西打得热火朝天,一时间新军、八路军、旧军、中央军搅成一团,旁边还有莫名其妙的日军。

几支部队打了整整三个月,最后结果是新军同阎长官彻底翻脸,五十个团里跑掉了三十三个,阎长官的旧军一如既往地不能打仗,损失十分惨重。本来从兵力上看,阎老西还占一点优势,可是中央军胡宗南实在太过积极,“无私”地派出了大股部队进驻山西后方,说要帮阎长官看家护院。看到如狼似虎的友军如此热忱,阎锡山的心里一片拨凉,只好分兵防守后方阵地,请多余的友军不必过于操心。

前有狼后有虎,阎锡山折腾了一场,终于悲哀地发现,不管是薄一波还是蒋介石、胡宗南,都是靠不住的。他仍然不得不坐来来讲和,并且按照谁占谁老大的原则,把晋西北划给了八路军,自已退回晋西南的角落。

山西新军的十二月事变里,阎锡山实在输得太狠。在正确认识自已的实力后,阎长官痛苦地明白过来,今后时局不管再怎样变幻,他都不能同八路军翻脸,因为他真是没有资本。

这里有两组枯燥的数字:
从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号到一九三九年五月三十号,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八路军进行较大战斗两千六百八十九次,打死打伤日军六万五千零九十人、伪军一万五千四百三十人,俘虏日军三百八十五人、伪军九千六百一十五人,有统计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在华北阵亡一万五千多人,伤四万多人,相当于建军时的所有红军全部伤亡一遍还多;

而一九三九年六月到十二月,六个月里山东八路军对日作战二百零九次,伤亡一千二百四十三人;与国民党发生摩擦九十余次,伤亡一千三百五十人,被俘八百一十二人。山东八路军同国民党冲突造成的伤亡,已经超过了日军。
在这两组枯燥的数字里,藏着一个血腥的事实:同日本人作战很残酷,国共冲突有时却比日本人还要残酷。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1-23 12:39:03 +0800 CST  
虽然各方面情况都不理想,但到一九三九年底,蒋介石还是充满了一股莫名其妙的乐观情绪。

根据去年的计划,国军开始为期一年的大整训。从帐面报的数字来看,各部队已经从武汉会战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战斗力都大有提高,摆脱了新兵连里的生涩状态,广大基层官兵作风过硬、斗志昂扬;加上苏联运来的大批装备有力保障了战斗力,现在的国军已经是一支来而能打、打而能战、战而能胜的雄壮之师和威武之师,不仅可以顶住日军的进攻,还应该可以发动反攻。

对委员长神奇的乐观精神,薛岳是有一点小看法的,因为他有过实地试验的惨痛教训:长沙会战后他曾经集中过九个师进攻,想给冈村一点颜色看看,结果碰上鬼子一个联队的阵地,全军伤亡惨重,硬是走不过一步。

薛岳是明白人,吃亏之后知道是怎么回事,蒋委员长却不容易明白过来。他总以为,纸面上的报告即使有一半水分,至少还有另一半是真的,就凭着百分之五十的把握,也足以重创日军。为了在一败涂地的正面战场找回面子,他发出了冬季大反攻的命令,要求各战区将新整训的部队集中起来,对日军发起猛烈反击,驱逐敌寇、收复国土。

蒋委员长的愿望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在很多文献里,对这次大反攻都是语焉不详,经常只是夸奖委员长精神可嘉,结果则是几笔带过。倒不是写书的人有意抹杀国军的丰功伟绩,实在是委员长盲目发动的反攻没有成效,成了为牺牲而牺牲的典型,除去一片又一片尸体外,没有什么成果,好不容易积蓄的一点力量,全都倒在鬼子的工事面前,毫无收获。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1-26 14:54:09 +0800 CST  
当委员长踌躇满志的时候,鬼子方面也出现了新的想法。

根据新的形势,日本人在南京设立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由西尾寿造大将任总司令,板垣征四郎为参谋长,寻找下一个打击目标。几乎不需要费事,几个人就盯住了同一个地方,广西南宁。

经过广州会战,中国已经失掉了出海口,蒋介石急需的钢材军火只有两个通道,一是新疆,一是缅甸。新疆实在太远,鬼子鞭长莫及,断掉缅甸的国际通道自然成了战略目标。而想要接近缅甸,广西是必经之路,必须把桂系赶出去,牢牢切断通往东南亚的公路,才能卡死蒋介石的脖子,逼得他耗干最后一滴血,低头称臣。

负责进攻广西的,是第五师团加台湾混成旅团,兵力大约三万人;此外海军也慷慨地派出两条航空母舰、一百架飞机支援。

作为桂系大本营,广西民风强悍,多批派出生力军支援主力战场,可谓兵强马壮,而西尾寿造竟然只派三万人,就想席卷全省,听上去实在不靠谱。面对部下的疑问,西尾自信地笑了,因为他知道,广西军虽然强悍,广西却不一定坚固。

在委员长的英明领导之下,全国各地的人事都被弄得分外复杂。镇守广西海防的是桂系老将、十六集团军司令夏威,但夏威却莫名其妙被调走了,正跑回老家闹情绪,新上任的是十九路军老将蔡廷锴。蔡司令打仗也算一把好手,无奈出身不一样,在桂军里说话没人听;李宗仁不在广西,白崇禧又要呆在重庆开会,管事的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却在广东韶关,没有行营的命令,蔡廷锴只能干瞪眼。

大敌当前,为了好好解决工作遗留问题,桂林行营的参谋长不得不跑到夏威的老家去,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加上白长官认定日本人会从广东湛江登陆,经柳州进攻南宁,广西是桂系的地盘,当然由桂林行营说了算,于是广西的海防部队往广东调动,顺便抢占地盘。整个集团军为人事问题乱七八糟,相关海岸防务之类杂务自然是颠三倒四,防线被扯得稀稀拉拉,找谁谁不在,问谁谁扯皮。

十一月九号,日军在海南三亚集结完毕,五天后舰队开始进攻。同白崇禧的预料完全相反,鬼子从广西登陆,顺利占领钦州、防城,在地方土匪协助下北上,短短七天工夫,已经打到了南宁的邕江。

号称固若金汤的抗战大后方、桂系经营多年的大本营,竟然跟豆腐渣工程一样土崩瓦解,蒋介石和他的小伙伴们顿时都惊呆了,马上命令白崇禧回广西,亲自坐镇指挥。面对乱成一团的局势,白崇禧气不打一处来,当即表示回广西可以,但是不能再让第四战区的张发奎瞎指挥,必须由他全权处理!

广东跟广西不和,委员长是清楚的,因为他就是在里面煽风点火的主谋之一。蒋介石知道白崇禧心里有火,不仅满足了他所有的条件,还送上了一份大礼:调第五军归白崇禧指挥。

委员长给白崇禧的第五军,就是几年后威震海内、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当它调拨白崇禧指挥时,这个军已经是数一数二的王牌,代理军长杜聿明手下有三个师,分别是二零零师(师长戴安澜)、荣誉第一师(副军长郑洞国兼师长)、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从上到下都是一等一的嫡系,最难得的是,军里还有装甲团,可谓装备精良。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2-02 03:08:54 +0800 CST  
历经两年消耗,中国的装甲部队早已灰飞烟灭,能凑出一个团的装甲,那是多亏斯大林肯帮忙,军援贷款里有一批给中国的坦克。委员长把第五军划给了白崇禧指挥,充分说明了对广西战局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桂林行营的支持。

拿到大权的时候,白崇禧还是有点感动的。不过感动归感动,临战前的布局实在一塌糊涂,他又不是孙大圣,此时补救已经有些晚了。十一月二十三号,鬼子强渡邕江发起进攻,第二天就攻下了南宁;到二十六号,日军前线指挥安藤利吉甚至觉得无聊,干脆宣布所有部队组成邕钦兵团,归第五师团长今村均指挥,自已回广州忙其他事去了。

号称抗战堡垒的桂系居然被人挖了老巢,几天工夫又把省会丢给鬼子,对方连正眼都懒得多看一下,如此丢人的战绩,再次震惊了全国。灰头土脸的白崇禧自然是咬牙切齿,发誓要报一箭之仇;蒋介石脸上也过不去,索性放出血本,调来三个主力集团军,在广西形成几十万人的大集团,打算借冬季大反攻的势头,来个一战定输赢。

得到委员长的消息,白崇禧可以说是喜出望外,为了桂系的地盘,蒋介石调来嫡系部队出头,实在是信任有加。唯一的问题是,再大的信任委座都要留一手,这时南宁正面的日军兵力并不多,只有第五师团加上后期补充的一些部队,可是白崇禧想打,蒋介石却不批。

委员长的指挥让白崇禧哭笑不得。俗话说救兵如救火,鬼子当前立足未稳,国军占有地利,非常需要及时行动;白崇禧实在着急,索性去找杜聿明,让他打报告要求进攻。

按照级别和程序,杜聿明只算白司令指挥的一个军长,给蒋介石打报告属于越级行动,是官场上的大忌之忌。但这时级别已经不管用了,谁和领导关系好谁就有效果,在这方面,老白显然比不上小杜同学。

收到杜聿明的报告,蒋介石仍然半信半疑,不肯批准进攻,硬是把白崇禧扔在桂林打转。从十一月拖到十二月七号,委员长终于想通了,于是下令全军反攻,还专门派出陈诚和李济深前往监军,协助白崇禧作战,这时日军已经占领南宁整整十天。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2-05 23:30:31 +0800 CST  
对白崇禧来说,有利的一面是,他兵力占优势,而且今村均的二杆子精神比较足,一直不相信中国集结了几十万人要打他,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不幸的是,今村虽然没有派援军,可是在占领南宁的这段时间里,办事认真的日军已经抢修了大量工事,尤其是南宁北面的昆仑关。

正当委员长全力以赴地盯着南宁时,从千里之外的浙江溪口镇传来一个噩耗:十二月十二号,蒋介石的原配、蒋经国亲生母亲毛福梅,被日本飞机炸死了。

同毛泽东一样,委员长也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十四岁就被逼着娶了大他五岁的毛福梅。不过同毛泽东不一样的是,他和原配不光圆了房,还生了孩子,直到娶宋美龄时才离婚。正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不管毛福梅如何受冷落,被炸死的时候,蒋介石心里是很难过的。

血债血偿,对敌人最好的答复是子弹。在委员长亲自督促下,几十万大军不停地忙碌,从准备物资到情报侦察,一直到十二月十五号,白崇禧终于发出了久违的桂林行营第一号反攻令。对国军来说,最困难的地方是昆仑关,防守的日军只有一个大队,但是地势特别险要,属于易守难攻的典型,这块骨头理所当然地留给了装备最好的第五军。

对杜聿明,我个人是有一点意见的。

这位仁兄打仗不能说不专业,办事不能说不尽力,但他只要出手,不管面对强敌还是弱旅,手下一定是损失惨重,几乎没有例外。从先前长城抗战到后来的远征军之战、东北之战、淮海战役,都是打法惨烈、经过曲折,败了是惨败,胜了也是惨胜,回回如此。

即使是长期啃硬骨头的将领,杜同学的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昆仑关之战同样不例外。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2-08 18:19:39 +0800 CST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十八号,中国军队发动了反攻。在炮兵掩护下,第一天进展顺利,几个核心阵地居然一下就被戴安澜的二百师攻克,但日军利用飞机轰炸进行反击,很快又把失掉的地方夺了回来。

出动第五军在内的中央军主力,蒋介石可以说是不惜血本,相比之下,桂军就不那么厚道了。激战中委员长发现,桂军明明兵力比日军多,却总是不肯发动进攻,硬是在包围中任由对方逃走;不管蒋介石如何生气,甚至直接下命令指挥部队,都拿他们没有办法。

从十八号仗打到二十四号,杜聿明还在昆仑关下面打转,苦战的国军终于中了一个安慰奖:他们打死了日军二十一旅团的旅团长,中村正雄中将。

中村老鬼子在死前,是遭了大罪的。

前两天他不呆在指挥部里,非要到前线去视察,结果被一颗子弹打中脸颊,裹着纱布给鬼子兵打气(够勇悍)。因为靠前线太近,肚子又中了一颗子弹,只好找个民房紧急救治,希望能把肠子缝起来;偏偏这时战线交错,国军发现某个房子前面停了汽车,还有不少卫兵守在周围,觉得十分可疑,找人调了迫击炮来轰。

先被打脸,后打肚子,现在又被炮轰,中村可谓是倒了血霉。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位老鬼子的命实在太硬,到此时仍然没死,还在挣扎中活着。

该死的不早死,那就只有活着受罪了。由于房子被迫击炮打中,实在没法做手术,中村在台子上挣扎了半天,从白天撑到天黑,不知受了多少苦痛。终于熬到天黑,大夫们小心翼翼地聚过来:长官的性命还在不?

还在,所以继续做手术。

开膛破肚的中村于是继续挨刀。毕竟不是铁打的,中村不久后昏了过去,内脏又开始出血,一直坚持到二十五号凌晨,这才一命呜呼。

十二月二十五号是西方的圣诞节。老鬼子挺了这么多天的罪,终于选了个吉祥日子下地狱,希望耶稣保佑他,在油锅里炸得酥坦点。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2-13 00:04:10 +0800 CST  
中村虽然死了,鬼子却不肯投降,还在代理长官手下坚持顽抗。第五军已经伤亡好几千人,小小的昆仑关始终啃不动,杜聿明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改变战术,把日军分割成几个小块,从外围一点点攻坚;同时所有五个师预备队全部派出去,阻击日本的三个联队援军。整整打到三十号,终于啃下了险要的昆仑关。

十二天时间里,杜聿明伤亡十分惨重,攻坚的荣一师第三团里九个步兵连长伤亡七个,全军损失一万多人;日军的情况同样不妙,除掉被打死的二十一旅团中将旅团长,昆仑关守军班长以上军官损失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士兵损失四千多人,整个旅团几乎被歼灭。蒋介石不光投入几个主力军,还出动了为数不多的空军,损失十五架飞机,可谓花了血本。

在这里要特别提一下。逐渐恢复元气的中国空军里,有一架损失的飞机,副大队长飞行员叫陈瑞钿。

陈瑞钿,美国华裔,生于俄勒冈州波特兰。

在爱国愤青的口中,中国人跑到国外就是背叛祖国,他们生的孩子更加有原罪,属于出卖祖宗之类。好在那时还不流行爱国病,陈瑞钿高中时就协助组织了波特兰华人飞行俱乐部;三二年带着伙伴想报效祖国,无奈中央军不收留,只好加入陈济棠的广东空军,在德国受训后,回国抗日。

陈瑞钿的飞行技术,显然是没得说的。因为他在短短三年多时间里,打掉了五架半敌机,并协助僚机干掉三架,两次被击落都顺利生还,可以说是中国空军的一个传奇。然而在昆仑关上,他遭遇日机袭机,这一次他没有那么幸运,虽然跳伞成功,却被起火的油箱严重烧伤。

号称美男子的陈瑞钿从此走了下坡路。他从脸到全身都有烧伤,只能去香港就医,最后回重庆开运输机(身体不好)。由于他加入的是广东空军,国民政府极其自私地不肯宣传他的英雄事迹,甚至认为,广东空军的战果不能算数,只有中央军才能算数。跟中央拉不上关系的陈瑞钿无可奈何,只能在四九年回美国老家,默默地当一个心地善良但面相可怕的邮递员,一当就是三十年。

功勋显赫的王牌飞行员,就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直到昔日飞虎队的朋友知道他的事情后,才向美国政府递交申请材料;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他在昆仑关上空被击落五十八年之后,美国政府正式承认,陈瑞钿是美国二战历史上第一位王牌飞行员!

此时,陈瑞钿已经逝世一个月。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操蛋德行(派系排挤)及美国政府的疏漏,英勇奋战的陈瑞钿生前没有得到自己的荣誉。他为之奋斗的中国冷漠忘记了他,但为了纪念这个不求名利的英雄,波特兰地方政府特地在二零零八年提议,把他生前工作过的邮局命名为陈瑞钿少校邮局大楼,作为对家乡英雄的回报--虽然陈瑞钿属于另一个种族,虽然他服务于另一个国度,虽然他奋战的时候,美国还没有跟日本宣战。

这个提案,就是美国众议院第五二二零号提案,正式签发立法的日期是二零零八年五月七日,签发人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有英雄而不知尊敬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2-16 22:07:24 +0800 CST  
对陈瑞钿来说,未来的路长得令人窒息,但对白崇禧来说,前途却似乎一片光明。攻下昆仑关之后,鬼子大队援军还没调来,正是收复南宁的最佳时机,于是他和蒋介石都开始了新一轮的扯皮。

由于广西是桂系地盘,大批中央军进入,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总有鸠夺鹊巢的嫌疑。白崇禧对这种事极其敏感,打仗时多次让中央军啃硬骨头,努力保持桂军实力,不让他们有太大牺牲,陈诚、蒋介石都拿他没办法。开完昆仑关大捷的庆祝会,他立刻提出,要趁着大好形式反攻南宁,一举把鬼子赶出广西。

白崇禧的想法,自然是极好的。但是谁该冲在前面、战场由谁指挥,却是永远也扯不清的问题,毕竟战场上除了桂军和中央军,还有粤军,大家谁也不希望自己损失太大。于是比较离奇的一幕出现了:中国军队源源不断地调往战场,而在如何反攻的问题上,一群将军各执一辞,谁也不肯退让一步。

一九四零年的一月,大家都没有心情过元旦。日军从东京派出大本营参谋次长泽田茂前往广州,同时调动大批援军准备反攻;一月二十五号,白崇禧终于感觉到迫在眉睫的危险,此时的任务已经不是反攻,而是如何应对日军的反攻;到二十七号,李济深、陈诚、张治中先后赶到他的司令部,代表统帅监督他的指挥。

白崇禧没有等太久。陈诚等人赶到的时候,日军也开始了大反攻,由第五师团主力和近卫混成旅团主力、台湾混成旅团主力沿着公路向昆仑关进击,第十八师团同近卫混成旅团另一部迂回包抄昆仑关,迂回的要点,在甘棠。

蒋介石非常关心甘棠,陈诚也很关心甘棠,但是白崇禧却不觉得,鬼子会进攻甘棠。陈诚急得命令粤军第六十六军出击甘棠,为后方争取时间,粤军元老张发奎也下令六十六军出击,军长叶肇竟然拒绝了。

你们不上,叫我上?仆街!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2-21 00:34:45 +0800 CST  
人数众多的中央军、桂军、粤军,虽然有一个统一的指挥部,但打起仗来,谁也不买对方的帐。而鬼子是不等人的,二月一号,他们的总攻开始了。

从兵力上讲,鬼子的兵力仍然不算多,充其量不过三个师团,只要及时反应、见招拆招,情况并不算严重。但是眼看着甘棠情况紧急,就是没有一支部队肯去堵漏,竟然硬是任由敌人包抄了后方。蒋介石忍无可忍,终于在日军总攻的时候,从千里之外发来了命令:自即日起,解除白崇禧职务,由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接替指挥!

仗打到关键时候突然换人,而且是把地形人头都熟的白崇禧换下去,由粤军出身的张发奎临时接管,蒋介石是真的气到了极点。

其实到这个时候,谁当司令已经不重要了。,根本没有时间反应,鬼子已经长驱直入,把阵地切成几段。守军本来就相互提防,突然间被迂回,宾阳城又遭到轰炸,失去联络指挥,防御战立刻变成了大溃败。几十万人在少数日军追击下,争先恐后地向后方逃窜,丢下不计其数的军用物资;杜聿明目瞪口呆地看到,他费了半个多月、伤亡一万多人才攻下的昆仑关,一天工夫就落回了日本人手里。

二月八号,兵力不足的日军停止了追击。他们心满意足地在昆仑关上,写下大幅标语:我皇军击溃蒋军三十余师,已璧还宾阳、昆仑关各地!

委员长寄予厚望的桂南战役,莫名其妙地输掉了。

二月二十二号,蒋介石在柳州召开军事检讨会。对这场先小胜后大败的战役,他再也不顾统战需要,狠狠地处分了一把各级将领:白崇禧、陈诚降级,其他十一名师长以上军官撤职查办(其中一人因阵亡免究,部队番号撤消),并取消了桂林行营的特权,改划第四战区指挥。

开完会,大家各回各家,依旧明争暗斗。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12-25 00:25:22 +0800 CST  

楼主:红朝笑笑生

字数:185805

发表时间:2018-07-07 18:28: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26 12:45:22 +0800 CST

评论数:339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