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情:革命年代其实很精彩(再续)

但是蒋介石仍然是顽强的。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蒋委员长毫不气馁,本着谁来灭谁的斗争精神,决定向所有敌人发起斗争,直到最终胜利为止。他一面处理汪精卫的后续事宜,一面在三九年一月召开了国民党第五届五中全会,继续研究抗日大计。

对国民党来讲,此时召开五中全会有着重要的意义,除了深化抗战精神之类表面工夫外,还在于它证明了国民党仍然是一个团结的党,哪怕离了汪副总裁、周副主任之流也照转。但在历史上,这次会议之所以声名远扬,不是因为少了汪精卫,而是在大会上着重讨论了共产党问题。

抗战爆发后,国共合作总地来说是顺利的,两家经常联手作战,也取得过不少战果。然而在一年多时间里,共产党的游击区越扩越大,甚至在国军计划的游击区里也有基层政权,已经影响到了敌后的统一安排。由于国民党的群众工作经常是一片黑,基本上只会依靠地主设立保长收税,宣传上也是老话套话,政府信用又低,竞争力实在比较差。

同在敌后,别人打得风生水起,自已却窝囊不堪,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但是不管国府有多差劲,毕竟是正式机关,比八路军的杂牌地位高出几个等级,因此游击战打不好也不能怪自已,主要原因应该是客观条件不具备。为了保证共产党不来抢占有限的客观条件,蒋介石在全会上专门制定了新的内部方针,决定要“溶共、防共、限共、反共”,大规模开展整顿党务的工作,并随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处置异党”,甚至沦陷区也要“防范共党”,同时为共产党人建立了大批监狱、集中营,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总之日本人是很可怕的头号敌人,但共产党也不再是坚定的盟友,随时可能变成第二号对手,必须提早防范、随时消灭。

蒋介石出台这些政策的时候,他正在向毛泽东发电报,让延安派叶剑英来讲课。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8-17 12:42:28 +0800 CST  
不管毛泽东知不知道委员长的算盘,总之叶剑英去了湖南当教员,后方的国共冲突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从相互驱逐村长县长到暗杀打埋伏,一度弄得鬼子莫名其妙,不明白游击队们为什么相互杀了起来。要知道除了情报系统的老手,普通日本人还是比较一根筋的,对源远流长的中华内斗文化并不熟悉。

好不容易热络几年的国共关系,突然变得夹生半熟,蒋介石也感到鸭梨山大。但是他实在没有多少时间感叹领导难当,因为过了不久之后,冈村宁次就又来找麻烦,这次鬼子的目标是南昌。

打完武汉大会战之后,国军在华南的地盘被分为两段,北边对应第三战区,南边则是第九战区,两个战区的连接点是南昌。南昌不仅有重要的铁路枢纽,还有空军机场,经常起飞几架小飞机搞偷袭,弄得鬼子心神不宁,严重影响军心士气。因此冈村宁次决定,手上的机动兵力再少,也要除掉这个钉子。

有过万家岭的教训,冈村宁次已经明白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他对面的九战区司令仍然是薛岳,前线指挥官罗卓英,都是不好相处的对手。在日军对面的阵地上,罗卓英摆了二十一个师,在一百多公里阵地上依托水网、山地布了几道防线,从工事专业上讲,那是相当坚固。

面对罗卓英的强大阵容,冈村宁次却没有拿出太象样的架势,他只派出去了一零一、一零六两个师团。

由于在先前的会战里,这两个师团表现都比较一般,一零六师团武运更是不大长久,主力差点被歼灭在山沟里,因此大家都不看好他们。听说他们要打重兵防守的南昌,东京大本营和华中派遣军都是大吃一惊,以为冈村工作过于操劳,智商有些捉急。

面对上司们质疑的眼神,冈村自信地挥了挥手:你们放心,我是有办法的,没办法我也坐不上这个位置!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8-19 13:54:10 +0800 CST  
三月八号,第九战区收到蒋介石的一封电报,认为日军即将进犯南昌,为了先发制人,应当在两天内完成攻击准备,七天后发起进攻。

看完委员长的命令,薛岳和罗卓英都是哭笑不得。九战区补充的新兵刚刚完成整训,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两天工夫根本不够准备,于是薛岳回电,进攻最早半个月后进行。

经过武汉会战的洗礼,薛岳成了有名的愣头青司令,谁的面子都敢不给,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蒋介石对这号能打仗的手下也没办法,只好希望他动作快点,不要拖延。按照事后诸葛亮定律,显然委员长的英明指挥是正确的,因为日军确实提前发动了进攻;但我们要知道,罗卓英的看法也有他的道理,如果不经准备让部队仓促进攻,那些新兵为主的突击队很可能临阵溃散,导致更大的危机。总之,国军固然表现欠佳,可是冈村也太过凶残,实在超出了九战区的承受能力。

薛岳和罗卓英显然还没有这样的认识。在两位老将看来,南昌前线的防御布署十分严密,即使日军突破防线某一点,按照推进速度计算,也需要几天工夫才能到达城郊;这段时间完全可以调来预备队,堵住缺口并顺便打个防守反击,让冈村回去继续喝长江水。

看着薛岳的重重防守,一零一师团也有点打鼓,跑去找上级诉苦。面对部下的担心,冈村宁次十分轻松,他轻蔑地告诉一零一师团:只管放心开打,天晴的话战事或会持续七天,下雨的话一两天就可以拿下南昌了!

冈村长官会做人,让他们担任主攻任务,分一点战功光鲜门面,两个师团长都是心知肚明;但是如此信任他们的战斗力,也实在有一点鸭梨山大。好在领导很体贴,提前给他们交了底:虽然进攻的人是你们,但火力绝不止你们这一点,到时一定要按我的命令去做!

三月十七号,离罗卓英计划中的进攻还有一个星期,冈村宁次提前发动了突击。同事先想象的情况差不多,鬼子又用大炮开路,但罗司令没有想到的是,冈村的火力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想。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8-23 00:32:57 +0800 CST  
不好意思,电脑总是故障。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8-23 00:34:11 +0800 CST  
通常鬼子进攻时,会用自已部队的迫击炮、步兵炮开路,大点的战役有师团下属炮兵联队助阵。可是冈村宁次的打法实在凶悍,他竟然把十一军的重炮旅团都摆到了前沿,加上两个师团的炮兵一共两百多门大中口径火炮,直接覆盖了罗卓英的几乎全部阵地。

经过几轮凶猛的炮轰,前沿已经是一片混乱。此时从日军阵地上飞出无数烟罐,伴随着不大的爆炸声,国军阵地上飘起一股又一股烟雾,不断有人惨叫着在地上翻滚,或者捂住双眼。所有人又是一阵大乱,因为大家都知道,鬼子在放毒气。

前沿阵地出现危机,罗卓英和薛岳并不意外,毕竟手上那批兵的装备和素质如何,自已心里还是有数的,挨炮轰后出现混乱不奇怪,要是不出乱子才奇怪。根据经验,一线部队损失掉后,鬼子需要时间重新侦察进攻,此外还要把重炮兵往前线推进;由于九战区已经提前破坏了战区大小公路,鬼子工兵需要好几天时间给炮车铺路,这段时间完全可以把预备队调来堵漏,所以局面并不算复杂。

但是复杂的后果还是发生了。经过炮击、毒气后,鬼子阵地里传出一阵又一阵轰鸣声,成群结队的坦克冲出战线,直接撕开国军战场,向后方全速挺进。不少新兵看得目瞪口呆,他们连汽车都没坐过,哪里知道对付装甲集群的办法,在凶猛的攻势面前,可怜的小兵只有扔掉步枪,掉头逃跑。

事后查明,冈村宁次实在是个有才的人(虽然不是好人),他在南昌前线居然集中了七十六辆中型坦克、五十九辆轻型坦克,还有装甲汽车负责协同,如此高密度的装甲突击,在世界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比二战时的德国名将古德里安都早了半年。罗卓英辛苦挖的工事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很快就被鬼子甩到脑后,坦克部队飞速突破,向着南昌城挺进。

接到一封又一封告急电报,罗卓英才意识到,事态可能很严重。按计划预备队还要几天时间才能赶到,但鬼子的坦克已经深入到战线后方,所有人都把情况描绘得黑暗不堪,仿佛鬼子是天兵天将,挨了子弹立马原地满血复活,而他们除了四散逃命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才开战就被中央突破,罗卓英心情坏到极点。但谁都想不到的是,当他对着地图焦头烂额的时候,鬼子的十一军司令部也是一片紧张,甚至比他心情还要沉重。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8-24 08:37:18 +0800 CST  
前锋攻击顺利,冈村一开始当然心情愉快,但很快他就发现,装甲部队看起来中用,其实也是不大好用的。由于坦克速度过快,步兵被远远甩到了身后,整个装甲部队已经深入战线,随时可能陷进包围圈里;更要命的是坦克部队需要烧油,而运输车队却跟在步兵后面,沿着被薛岳挖得稀烂的路面蹒跚前进,按照他们的速度,一直到坦克车队被歼灭的时候,他们也开不到前线。

装甲车队在最初的风光之后,很快发出一封又一封电报,要求补充油料、炮弹以及各种消耗零件,后勤车队却还陷在泥坑里过不来。冈村宁次只好命令所有车队把油料集中起来,集中供应一小批坦克继续突击,其他人车一律呆在原地,等待步兵接应。

对面的中国军队正在源源不断地集合,坦克打开的缺口很可能被重新封上,步兵们却赶不到阵位,冈村宁次实在是紧张到了极点。他没有机械地下令回援,反而下令,能开动的坦克全速突击,继续向南昌城挺进,摆出一付有恃无恐的架势,同薛岳叫阵。

倒霉的罗卓英和薛岳并不知道冈村宁次的困境。他们得到的情报,是日本人所向披靡,坦克车队威不可挡,一线中毒的国军全部被日军屠杀灭口,鬼子已经打到南昌城下,随时可能把城防部队一口吃掉;而他们没有能抗衡的坦克,也缺少足够的反坦克炮,很可能面临着又一场单方面的大屠杀。

对薛岳等长官的估计,不少人是有不同意见的。南昌城外是宽阔的赣江,地形十分有利防守,而鬼子战线已经拉得太长,远远超出了保障能力,只要切断它的后勤线,坦克就是一只死乌龟,只能趴在原地挨打。以九战区的兵力,对付不了全付武装的装甲部队,挡一挡步兵联队还是绰绰有余的。

然而在看过战区形势图之后,蒋介石几经考虑,最终给薛岳下了撤退令。他认为,鬼子既然能从修水打到南昌城下,自然也能飞过赣江、冲进南昌城,守城的部队不管有多少人、有多少枪,都是挡不住的。

既然都是挡不住,还不如及时撤退,反正抗战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只要青山在,烧柴总会有的。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8-26 16:31:18 +0800 CST  
于是十几万大军放弃了辛辛苦苦修好的阵地,象没头苍蝇一般夺路狂奔,他们的背后是追赶不及的鬼子兵。三月二十七号,日本顺利打进南昌,一路上除了腿不够长的中国士兵,没有太多象样的抵抗。

得意非凡的冈村宁次扬眉吐气地进了南昌城,旁边是心怀感激的两个师团长。短短十二天工夫,他以极小的代价摧垮了薛岳十几万大军,缴获的弹药军需堆积如山,并把第三战区和第九战区一切两半,一零六师团更是一雪万家岭的窝囊历史,在跪地求饶的中国俘虏身上,找回了久违的自信。

然而在占领南昌后,冈村宁次却做了一件想不到的事:他把坦克和大炮撤了回去,重新分散给其他单位使用,并且在中国战场上,再也没有组织过类似的装甲大战。

对冈村老狼的做法,不少军事票友是不理解的。对比后来德国装甲大军席卷欧洲、横扫半个苏联的光辉战绩,分散坦克的举动未免有些小气;所以在日本战败后,无数军迷跟风起哄,认为冈村宁次军事思想不够解放,错过了闪电战的发明专利,没能把日本陆军提升到新的水平,足见他层次浅、觉悟低,成不了古德里安那样的大师级名将。

而我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冈村之所以是难缠的将领,不是因为他凶残,更重要的是他的头脑非常清醒,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什么是闪电战。

神马叫闪电战

在绝大多数导演和军迷的心里,闪电战是种很拉风的东西。成群的坦克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咆哮前进,对面的步兵张皇失措,一个又一个堡垒被轰平碾碎,装甲部队消灭了所有敌人后,指挥官满脸得意地来到颁奖台,往胸前挂一枚高级别的勋章。

导演们争先恐后地拍这些场景,是因为不拍就没有票房收视率;观众们喜欢看这些场景,是因为符合他们心里当英雄的梦想;冈村尝到甜头却把坦克们退回去分散使用,则是因为他的头脑足够清醒,知道如何做好一个指挥官。

有关闪电战的研究著作已经出过很多,除了地摊文艺社之外,大都涉及到一些比较枯燥理论知识。我们还是以张三为例,假设他运气够好,不用当一个游击队长跟村长厮混,而是鸟枪换大炮,成为一个拥有几百辆坦克和大批步兵的统帅,任务是从战线发起一场闪电突击,把对面的敌人消灭掉。

很明显,以张三的实力,想要打开一个缺口是不难的,因此张三踌躇满志地准备好了大炮坦克,并运来足够的炮弹和油料。在安排作战计划的时候,参谋部对开始的突破都没有异议,但对如何安排具体的行动,一定会有很多争论。

虽然坦克是种皮厚的东西,但也有它的缺点,例如观察能力比较差,只能凭四周几个小缺口看外界,很容易开到沟里或被藏在旁边的小兵暗算,事实上步兵也经常用炸药包一类东西暗算坦克;加上一辆坦克只能装三四个人,可以攻下阵地却分不出人去防守占领,为了防止坦克成为半瞎的活靶子,必须要给它配备足够的步兵,战时帮忙观察警戒、辅助作战,打完赶紧构筑阵地搬运物资,这些步兵后来在德军,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装甲掷弹兵。

在参谋们的坚持下,张三开始修改他的布置,往威武雄壮的坦克群中间安排大批步兵。普通小兵显然跟不上坦克的速度,骑马肯定会变成活靶子,张三必须给他们配车;没钱的时候是坐无装甲的卡车,如果有钱一点,要给他们配装甲运兵车,而且车上要有小口径火炮,用来压制多如牛毛的轻火器攻击。

安排完随行步兵之后,又会有参谋提出来,守军经常会修一些坚固地堡,坦克的火炮不一定能打穿,前沿阵地可以用炮兵轰平,如果突入到敌人后方,重炮赶不来支援就麻烦了。因此张三再次决定,往装甲部队里派一些炮车,这些炮车装甲不用太厚实,但必须扛一门好用的炮,帮坦克轰平随时出现的碉堡或反坦克阵地,叫做自行火炮。

现在张三的突击群里已经乱哄哄地挤满了坦克、自行火炮和装甲步兵。在费神解决完多兵种协同问题之后,张三开始了进一步的研究,突破之后怎么办。

按计划,装甲部队将一举突破敌人阵地,向后方猛烈进攻,在隆隆的车流之后,是行动迟缓的步兵。由于昂贵的车辆要优先满足装甲突击,步兵们只能靠两条腿慢慢前进;而发动突击一两天之后,一路猛进的装甲师肯定会向张三发来加急电报,要求火速补充油料、零件和弹药,否则部队将丧失战斗力,成为敌人的活靶子(冈村宁次就碰到过)。

装甲部队的消耗是很大的。在长距离越野之后,很多发动机都会故障,履带也会严重磨损,如果不想让昂贵的坦克变成一堆废铁,必须送去大量的维修配件,同时把坏的部件送到后方修理。虽然二战时大部分步兵都靠马车供应后勤(阔绰的美军除外),但装甲师是不能等马的,他们需要专用的维修拖车和油罐车,还需要大批卡车运送给养,这些车辆必须从后方满载出发,以最快的速度穿过未及占领的战场,送到前方的装甲师手里。如此庞大的工作自然不能临时安排,张三不得不在进攻前就编好车队,并给他们配上护卫队伍,防止有人趁火打劫。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8-28 00:40:16 +0800 CST  
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广告。由于本文先前的内容受到恶意投诉,想看的朋友请扫下面的二维码,进入我的公众号“把酒论天下”。在那里查看历史消息,可以找到以往的章节,或者书稿转让信息:



感谢大家这么久时间的支持!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8-28 01:23:04 +0800 CST  
大家好~由于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先前的文章很难找回了。想看前面内容的可以关注公众号“把酒论天下”,或者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查看历史文章即可参阅从前的章节~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8-28 01:28:45 +0800 CST  
在做完所有准备工作之后,张三的装甲师终于要出发了,装甲师师长中气十足地站在张三面前,请长官指示该打哪一个目标。

虽然装甲师的使命是消灭敌人,但漫山遍野都是敌人,要坦克去碾兔子一样追小兵,显然不合适,因此张三必须选一个合适的目标,才能对得住这场昂贵的折腾。张三很自然地把目标圈定在几个重要的地方,例如敌人的后勤中心、交通枢纽之类,并要求手下的装甲师务必碾碎所有抵抗,深入到预定目标,然后同有限的步兵坚守,切断敌军的退路,等后续部队赶来接防。

于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闪电战开始了。张三的装甲大军浩浩荡荡碾过阵地,冲向预定的目标,身后则是努力跟进的步兵。在占领关键的几个目标后,他的对手通常会惊惶失措,由于后勤通道被截断,部队弹药很快跟不上消耗,成为张三笼子里的猎物。他们如果选择快速撤退,会被张三连追带打全部吃掉(德军进攻法国战役),如果原地坚守待援,会耗尽所有补给后崩溃投降(基辅战役、维亚济马战役),总之守也不是逃也不是,都将成为对方的俘虏。

真正意义上的闪电战,绝不是一堆坦克加步兵。作为战场上的高富帅,它需要大批特种车辆配合行动,还需要一支高度专业的后勤保障队伍,步兵必须以最快速度跟进,在炮兵协同下把遗漏的碉堡一一拨除,为坦克建立稳固的后勤线,保障前锋部队持续推进;但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要有适合装甲部队的地形,最好是平原或公路发达的地区,如果碰到越南或者中国江南水网一类地方,那装甲部队还是不用忙乎了,赶紧叫拖车救援吧。

所以在尝试过坦克集群使用之后,冈村宁次迅速放弃了这种想法,并不是他思维不够新潮,而是装甲战需要彻底改变陆军战略战术、添置大批昂贵装备,而他连给坦克及时供油都办不到,显然这种打法不适合日军;此外中国的地形山水林立,薛岳又到处挖深沟,适合打坦克战的华北早就被占领,冈村宁次不是傻子,用步兵就可以占领的地方,硬派坦克去填沟,天皇知道了会掐死他的。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8-29 22:37:46 +0800 CST  
冈村的坦克平静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在他们的对面,蒋介石正恨得咬牙切齿,考虑什么时候把场子找回来。

几天工夫丢了一个省会城市,十几万大军溃散奔逃,而且是输给一零一、一零六两个常败师团,如此大的失败不仅是军事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如果不妥善处理,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委员长考虑再三,下令第三、第九战区秘密集结部队,反攻南昌,务必要打一场雪耻之战。

上峰既然下了决心,两个战区自然不敢怠慢,加上知道鬼子坦克已经回了家,他们要应付的只是步兵而已。考虑到鬼子沿路都修了大批据点,九战区的薛岳没有强大炮兵,于是命令部队抓小放大,普通小碉堡能拿下的就拿大,实在厚实的留下小部队监视,大部队继续前进,奇袭南昌。

薛岳的打法很快见了成效,鬼子没有料到他还会来这一手,守城的一零一师团机动兵力又不多,很快被他打到南昌城郊,靠着坚固工事死死支撑;而在另外的方向,第三战区也发起了进攻,负责指挥的,是保定军校毕业生上官云相。

在抗战历史中,上官云相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倒不是打鬼子有什么功绩,而是在两年后的皖南事变里,他率八万多国军一举歼灭九千新四军,部下还丧心病狂地轮奸女俘,后来在监狱里活埋受害人,禽兽之名永传青史,留下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小人形象。

同擅长扒女学生裤子的王陵基一样,上官云相的部下擅长轮奸女俘,领导自然就不擅长保家卫国,不管委员长如何寄予厚望,他们硬是困在战线上,不能前进一步。急得上火的蒋介石当即下令,三战区作战不利,贻误军机的七十九师师长段朗如就地枪毙,限上官云相五月五号前拿下南昌!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8-31 18:17:47 +0800 CST  
一个小小的师团,居然挡住两大战区主力,实在让蒋介石火上心头。上官云相也知道事情不妙,蒋介石给他压担子,他只好给部下压担子,命令段朗如的上级、三十二集团军司令陈安宝去前线督战,务必突破防线,完成蒋委员长的重任。

五月六日,陈安宝遭遇日军反突击,阵亡。

作为集团军司令,陈安宝没能完成上级的任务,他的死是遗憾的;作为军人,陈安宝在驴一般的上级、猪一般的队友中间亲临一线,直至部队败退时仍然坚守岗位,他的死又是光荣的。续赫梦龄之后,他是第二位牺牲在一线的高级将领,而短短一年之后,名单还会添上第三个人,叫张自忠。

收到陈安宝的阵亡消息,蒋介石沉默了。事实上他并不是不明白国军的攻坚能力,之所以坚持要薛岳和上官云相拚命进攻,除了面子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派出了大批部队从侧翼攻击,打算切断南昌守敌的后方的联系,以便一网打尽。可是担任主攻任务的云南第一集团军显然藏了私心,每天磨磨蹭蹭,在几个据点前面不肯动弹一步,甚至还发些虚假战报回去糊弄军委会。正是因为他们吃饭不办事,鬼子才能集中兵力发动反击,把陈安宝打死在阵地上。

都是几十年打仗的老油子,蒋介石一眼就看穿了滇军的把戏,但要命的是他明明知道对方在怠工,却拿他们毫无办法。云南的龙云不久前刚刚跟汪精卫划清界限,正是需要好好笼络的时候,委员长不仅不敢处分他们,还得捏着鼻子送去所谓嘉奖令,表扬他们偷奸耍滑的精神。

上官云相再怎样废柴,毕竟还是尽力发动进攻了的,态度上非常端正。既然薛岳和陈诚都对强攻南昌有不同看法,而且已经损失了好几万人,再耗下去也不会有多少结果,蒋介石只好窝囊地下令,大军撤回阵地,以后再说。


蒋介石忍气吞声地退走了,冈村宁次却不肯善罢甘休。自武汉会战之后,李宗仁的第五战区便频繁发动进攻。当薛岳和上官云相正在反攻南昌时,冈村没有直接援救重重包围中的部队,而是从北面的湖北、河南一带发动准备已久的突击,争取把李宗仁辖区里的国军主力一举吃掉,来一个围魏救赵,最终实现两头双赢的目标。

从战术角度上讲,冈村宁次的指挥可谓是稳准狠。他的十一军是华中方面军的机动兵力,拥有大量战车、火炮、毒气弹,非常适合进攻战,而且冈村的战术思想也有相当的进步;他不要求部队占领某个具体目标,却命令他们必须抓住国军主力加以歼灭,准备在野战中消灭有生力量。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9-03 22:34:14 +0800 CST  
眼看第五战区将成为李宗仁的伤心地,冈村宁次踌躇满志,决心搞一场大会战。但他想不到的是,所有鸿图壮志最终仍然成了泡影,而这一切都只因为一个人的重新出现。

自武汉会战之后,鬼子放松了军事保密制度的管理,和知鹰二的翻译官夏文运又一次获得了接触军事文件的机会。很自然地,李宗仁的办公桌上,不久就多了一份情报,关于冈村宁次进攻第五战区的情报慨要。

虽然只是概要,但对李宗仁来说,实在是雪中送炭的事情。由于知道冈村的目的是歼灭有生力量,李宗仁很快决定,部队主力依托山区、据点打消耗战,不同鬼子争夺具体一城一池,尽量用最少的代价换取胜利。

五月一号,冈村宁次果然向湖北的随县、枣阳一带发起了进攻,在飞机大炮和坦克冲击下,日军节节深入,从左右两翼突破五战区的防线。李宗仁虽然有鬼子大致的进攻计划,兵力又占优势,无奈火力实在逊色,只能步步后退,尽量保持一条完整的战线。

节节败退,屡败屡战,李宗仁咬牙支撑了差不多两个星期,冈村宁次的左右攻势已经形成两个钳子,随时可能来个一网打尽。熬过最初的炮火和毒气之后,李宗仁集结了战区所有机动力量,准备从侧后方给冈村敲一记闷棍,而最重要的突击任务,他交给了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收到李宗仁的命令,张自忠明白,他又一次领到了玩命的差使。

五战区本来就是个大杂烩,川军之类还需要在战争中攒经验值,汤恩伯的中央军又不听调遣,李长官手上最好使的,自然是“戴罪立功”的张自忠。而在决定反攻的时候,张自忠的集团军已经先输了一阵,他们被日军张自忠冲破防线,两个主力师乱成一团,亟需有人坐镇指挥。

面对纷乱如麻的局面,张自忠没有浪费时间,他直接带上还能掌握的部队来到一线,向冈村发起反攻。没有坦克、飞机,也没有防毒面具,甚至连士气都低迷不堪,张司令唯一能做的,是亲自来到前沿,带领所有人冲锋杀敌,让每个人都看到,司令与他们同在。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9-06 04:12:19 +0800 CST  
在张自忠不要命的指挥下,奇迹终于发生了,三十三集团军(主要是黄维纲的三十八师)硬是突破冈村的侧翼防线,消灭了至关重要的辎重部队,日军的前锋顿时失去进攻力量,不得不停下脚步,开始扭转身段,回顾后方的国军。

右翼兵团大获全胜,李宗仁顿时备感振奋,立刻下令左翼的汤恩伯也全力出击,准备来个大合围,把十一军装进口袋里包饺子。

从兵力上讲,冈村宁次总共只有三个半师团,第五战区却有二十多万大军,打几个突击还是可以的;尤其是汤恩伯的三十一集团军,拥有十三、八十五两个主力军,加上两个独立旅,一共近十万人。但要命的问题在于,汤恩伯集团是国军的重点部队。

所谓国民革命军,其实是个军阀大联盟。杂牌部队固然担心中央借抗日吞并自己,中央军也怕地方系牺牲主力保全嫡系。所以从一开始起,李宗仁对汤恩伯的指挥,就充满了别扭,这倒不是汤司令的人品问题,而是统帅部不让随便调动这支部队。

五战区想用汤恩伯,统帅部却怕五战区把它用光了,最后只能搞个折衷方案出来:三十一集团军分成两半,其中十三军在左翼兵团同李品仙并肩作战,八十五军则在二线。会战开始后,十三军顶在一线,打得甚是勇猛,但是兵力并不占优势;等到右翼败退的时候,整个三十一集陷入包抄危险,不得不在日军追击下紧急撤往唐河。

由于鬼子一心歼灭国军主力,三十一集更是重点关照对象,汤恩伯的行动显得十分吃力。等到反攻的时候,汤司令一面要向李宗仁负责,组织部队打反攻;一面还要向蒋介石负责,满足中央军实力消耗的心理限度,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两面兼顾的状态,决定了他的结果一定是两头不讨好,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仍然打得拖泥带水,根本达不到消灭日军的目的。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9-08 18:10:31 +0800 CST  
连吃败仗的张自忠能打反攻,兵精炮足的汤恩伯却没有建树,李宗仁气得肝火大旺。考虑到先前在台儿庄汤司令也是这一套,相关作风向来不改,而且有委员长背后撑腰,李宗仁只能忍气吞声,权当眼前是条狗,愿意叫就叫几声。

虽然汤司令不给力,但在李宗仁的大力周旋下,五战区还是努力打破了日军的钳形攻势。看到侧翼威胁严重,弹药也快供应不上了,冈村宁次只好决定放弃占领的地盘,全军后撤,回到战役的出发点。他一度攻破李宗仁的防线,吃掉对方两万人马,最终却在付出近万伤亡后铩羽而归,可谓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三个多师团都没能捞到便宜,冈村宁次很恼火。经过经验总结,他认为失利的原因,主要是战前准备工作太多,李宗仁有了防备,所以才出师不利;因此下一轮进攻应该声东击西,向长沙下手,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很快,各处的路边社纷纷传出消息,冈村宁次大肆集中部队,说要进攻宜昌和福建,把随枣会战丢的场子找回来。按照常理,五战区和福建守军应该十分紧张,全力做好备战工作,应付冈村的下一轮进攻;但奇怪的是,这两个地方都是外紧内松,反而是八杆子打不着的薛岳紧张万分,同白崇禧吵成一片。

说到底,冈村宁次的计谋虽然高明,夏文运的情报却还是很准的,早就送出了鬼子要打长沙的消息。在知道日军动向之后,蒋介石等人都不敢怠慢,而压力最大的,当然是九战区司令薛岳,以及他的顶头上司、桂林行营长官白崇禧。

根据国军的一贯表现,想要挡住日军突击,似乎不大靠谱。白崇禧认为,反正抗战不在一城一地得失,守不住的就不守也罢,应该节节抗击、放弃长沙,然后退守衡阳。

对白崇禧的想法,蒋介石基本同意,李宗仁也觉得有理,命令最后到了第九战区,薛岳却顶了回去。在薛岳看来,长沙不仅是自已的司令部所在地,也是湖南战区的中枢,还事先知道对手的计划,应该、也一定能守住长沙,把冈村老狼打出去。本着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原则,他把白崇禧的命令扔到字纸篓里,然后带着部下大肆挖沟,准备轰轰烈烈干一场。

由于白长官跟薛岳历史上就有过节,薛司令又是广东蛮子出身,蒋介石不打算卷进他们的是非里。反正赢了大家都有光彩,输了也不怕薛岳不认帐,于是默许了薛岳的做法,只剩下白崇禧在一旁咬牙,等着看九战区的笑话。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9-09 18:15:55 +0800 CST  
九月十四号,冈村宁次的“奇袭”开始了。

由于防区过大,时间又紧,他分不出太多兵力,只能从三个方向分批发起进攻。最先出击的是东路一零六师团,在迂回包抄战术下,这个师团开局顺利,成功击退了九战区一整个集团军,逼得薛岳动用了预备队才堵住缺口。

薛岳的危机就此到来。冈村只出了一路兵马,他却不得不用了全力,而日军还有中路、北路大军整装待发。中路都是湖南山区,薛岳可以稍稍松一口气,北路却是冈村的主力、以第六师团为先锋的五万多大军,同守军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形势每分钟都在恶化,白崇禧终于忍不住了,向蒋介石发出了最强抱怨音。但无论是蒋介石也好,白崇禧也好,都劝不动薛岳的牛脾气,总之要退长沙你们退,我一步也不走,誓与长沙共存亡,其他的看着办吧!

当日军气势汹汹逼进长沙时,薛岳正冒着被军法枪毙的危险,同白崇禧和陈诚大吵特吵。白崇禧有委员长的亲笔手令,当然不会客气;陈诚却是标准的两面派,一面说该服从命令,一面又说长沙也不妨不守,真的退到衡阳,万一广州鬼子夹击过来,还不如死守长沙。

陈诚跟薛岳一直关系不错,白崇禧心里当然有数,但最后一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在九年前的中原大战里,桂军就是被从广州北上的粤军打败的。粤军能干的事,冈村自然更加干得出来,万一真的被两面夹击,九战区将退无可退,脸就丢得大了。

于是白崇禧沉默下来,薛岳也放低了声调。陈诚趁机在中间做好人,告诉薛岳只管专心打仗,自已会去做委员长的工作,只要守住长沙,一切都好说。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9-11 22:33:47 +0800 CST  
有陈诚在里面讲话,自然有效果得多,加上薛岳蛮子脾气发作,非要跟冈村来一场不可,蒋介石最后也松了口,同意他打长沙保卫战,但是务必要打出新意,不能再象南昌那样一触即溃。

收到蒋介石的命令时,薛岳正忙得四脚朝天。

不管蒋介石给不给他尚方宝剑,他都必须妥善安排,精心打好开局不利的长沙保卫战。很明显,象从前那样一线死守是不行的,冈村老狼的装甲突破已经玩得十分娴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搞出新意,争取新本钱。

很快,冈村宁次的主力攻势开始了。同预想中的一样,中国守军在强大火力轰击下节节败退,日军进展十分顺利;但很快冈村就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劲。薛岳虽然是步兵司令,却很有工程兵的潜质,硬是把湖南全境都挖满了沟,平地则全部灌上水,弄得炮车陷在泥里跟不上去,连步兵也是怨声载道,认为道路条件实在太恶劣,无法快速行军。

路不好走没什么,冈村没有很放在心上,但是中国军队的打法也有点奇怪。薛岳的部队撤退时并不象从前那样夺路狂奔,而是缓步撤退,掩护转移到侧翼的山区,然后跟冈村打转,不远不近地贴在附近。

薛岳的新举动顿时让冈村紧张起来。从纯兵力上看,日军人数并不占优,全靠火力和突击取胜,现在国军实行盯人战术,搞起了贴身服务,冈村不得不小心应付,因为侧翼的国军硬拚或许不行,打后勤线还是绰绰有余的。

鬼子喜欢迂回包抄,现在薛岳也搞迂回包抄,两边相互迂回,圈子兜起来没完没了。深入腹地的日军很快发现粮食不够吃了,当地又抢不到,整个部队有断粮断弹的危险。冈村的前锋离长沙城只剩下十几公里距离,但在反复权衡之后,他还是断定前方危险、不宜前进,向疲惫不堪的部队下了撤退令。

踩着淹到小腿的满地稀泥,冈村老狼恨恨地放弃了长沙。他想不到的是,类似的过程十一军将经历几次,而三九年的这次失败,不过是开始。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9-14 05:12:44 +0800 CST  
当冈村宁次在长沙城下大打出手时,全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无论他拿下还是拿不下长沙城,都不算太大的新闻。从这个月起,世界将走向乱套,无数人都被卷进一场大战里,直到整个国际社会彻底洗牌,在付出几千万人生命之后,形成完全不同的新格局;而这场大战乱的开始,是一份所谓“和平”条约。

三九年八月二十三号,当冈村宁次准备向长沙城挺进时,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斯大林正在莫斯科,同德国把酒言欢,共同签下一份条约。在这份条约里,苏联同德国相互承诺友好,不参加任何反对另一方的集团,并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家的争端。

按常理来讲,和平条约总好过战争条约,因此互不侵犯协定应该属于正能量之类的东西,至少也得算是心灵鸡汤,让人看过之后,觉得生活还有点美好。但事情关键在于,斯大林搞的东西不光是公开的和平条款,还有一份秘密协议,约好在东欧共同行动,还划出了两家的势力范围。

对斯大林来说,他签的是和平协议,而对希特勒来说,则是一份不折不扣的战争保险。条约明确解除了德国侵略扩张的后顾之忧,希特勒为他的法西斯加盟店找到一个强大的伙伴,两家联手的时候,英国法国等欧洲强国都将显得太过弱小,只能看着他们大打出手。

然而英法几个国家是没有资格抱怨的,因为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正是他们自已。长期以来,几个国家一直纵容默许德国大肆扩张,本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精神,呆在屋里坐喝咖啡,任凭希特勒吃掉一个又一个小国。他们不仅不觉得危机,反而认为培养一个强大的德国,可以在欧洲增加一个对抗苏联的棋子,替自已养家护院,维持势力平衡甚至进攻苏联。

所以希特勒吃完能吃的小国之后,很自然地把眼光放向了苏联。在他看来,同高手对抗固然很酷,但身为政治高手,更加实用的方法是先利用一下对手。于是很快,德国就由单干户变成了加盟商,而斯大林则是他最新的合作股东。

而这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德国先前已经同意大利、日本签了同盟条约,根据规定三家是连锁经营、共同对外,偏偏日本跟中国、苏联都有严重矛盾。德国同苏联结盟,就意味着日本被晾到了一边,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对中国既有帮助,又有牵制。

斯大林签定“和平”条约的时间,是八月二十三号,八天之后,德国四十四个师、三千辆坦克和两千架飞机集体出动,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几十万大军以装甲为前锋,在飞机掩护下包抄迂回,打了一场标准意义上的闪电战,轻松摧毁波兰的抵抗,波军不是被歼就是被俘;同时苏联从后方发起突击,两家在预定的分界线上胜利会师,并联合举行阅兵式,以纪念新时代的牢固友谊。

面对苏德同盟,波兰的盟友就差得远了。英国和法国在第二天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军,被希特勒明确拒绝后,他们也向德国正式宣战。但这两家竟然还是舍不得出一兵一卒,大军坐视波兰全军覆没,连枪都没舍得打几发。

虽然英国和法国非常“节制”(其实是自私),但他们对德国宣战后,意大利和日本作为德国盟友,也不得不向他们宣战。于是在欧洲,几大强国(意大利勉强凑数)迅速划成了不同的阵营,从程序上绝交;而在不久之后,他们会进入真正的战争状态,相互打成一团。

英国和法国本来是想省事,最后却摊上了最大的事,用一句老话来讲,叫做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而在书本里,这段历史只概括为一句极简单的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9-16 13:30:21 +0800 CST  
冈村老狼打长沙之前,国军同日本只能算局部冲突;冈村从长沙城下离开的时候,日本已经是世界大战中的一员,委员长一举一动都要考虑国际影响,限制和束缚也就更多。但在欧洲打得热火朝天时,委员长最要操心的,却是游击区里的国共冲突。

从三八年底算起,国共两党派出的游击队越来越多,双方防区犬牙交错,还相互往对方的地盘里派遣工作队、任命基层组织,已经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早在三九年三月,山东的国军就按捺不住,伏击了过路的八路军部队,并且残杀俘虏,搞了个“太河事件”,而在华南则干脆集体暗杀了新四军官方联络处(先前明文同意设立的),然后由中央出面抚恤。陕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重庆突然改口说,委员长“从未承认”边区的存在,不断派人去边区闹事;由于正规军都调出去打仗了,毛泽东实在没办法,不得不忍痛把六大主力旅之一的三五九旅调回延安,全旅在荒芜的南泥湾烧炭开荒,养羊种地,守卫大后方。

对三五九旅突然调回陕北,蒋介石十分恼火,立刻下令他们必须回前线去;而谈判的叶剑英则答复说,国民党已经派兵进攻了边区,并且此时还在继续添兵,因此三五九旅不能撤回,除非国民党先退一步。蒋委员长倒也痛快,马上表示冲突的时候自已并不知情,但在谈判条件中却把边区的范围从十八个县“调整”到十五个,等于无形中要多占三个县。

蒋介石并不是真的缺三个穷县,他只是想挤占毛泽东的地盘而已,对这一点,延安是十分清楚的。因此明知谈不拢,叶剑英等人还是耐心细致地穷耗时间,反复一个条件一个条件扯皮,并且按下葫芦又起瓢,永远也谈不到一致的地方。

纵观敌后摩擦,可以注意到一点,就是不管谁对谁错,国军总喜欢动手解决问题,而且出手十分狠辣。共军虽然搞渗透,毕竟还是本着自愿原则,其他人可以参加或不参加,而国军则完全是土豪作风,凭着官方旗号一律杀光,伤员、俘虏、官方代表全部不留,算得上简单粗暴,态度鲜明。当然,这不是因为某一方有道德或另一方没有道德,只不过在权力的对比面前,占优势的一方总会有多一点的自信。

但凡事光靠粗暴是不会解决的。很快八路军也接到命令,以后再碰到类似事件,绝对不出让任何根据地,而且要以牙还牙,尤其是在山东必须“以态度强硬为原则”。换句话说,你敢杀我的伤员俘虏,我也敢灭你的全家!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9-18 22:33:29 +0800 CST  
@bfd85128 2018-09-18 23:27:22
弱弱的问下楼主,这个帖子的文章,和之前的帖子的最后一篇文章,能接续上吗?———追了三年的小书迷!
-----------------------------
接不上,中间有一段被天涯删掉了。你可以扫描这个公众号跟我联系: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9-19 22:45:01 +0800 CST  

楼主:红朝笑笑生

字数:185805

发表时间:2018-07-07 18:28: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26 12:45:22 +0800 CST

评论数:339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