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情:革命年代其实很精彩(再续)

对共产党来说,李仙洲要来山东,是个大大的坏消息。

作为黄埔嫡系,李仙洲搞关系的本事还是不错的,在大别山指挥桂军一直比较得力。但他同共产党的关系极差,早在国共合作蜜月期就动手动脚,最有名的事情是把亲共的女青年扒光衣服游街,作为思想不合拍的惩戒。

虽然国军喜欢讲传统文化,但从中央到地方,不管是李仙洲还是王陵基,都对扒女人裤子情有独钟,也算是党国大员的道德特色。在安徽李仙洲就把反共当成工作重点,一直筹划进军山东扩大地盘,现在真的要过来,很明显,山东的八路军有苦头吃了。

对李司令的到来,罗荣桓一开始还是比较厚道的,命令部队尽量配合友军反扫荡,未经军区许可,严禁发生冲突。李仙洲刚进山东,日本人就来进攻,八路军一面派部队侧翼配合,一面照顾李仙洲掉队的伤员,再用担架送回去,还在报纸上发表慰问文章,希望能和平共处。

八路军很给李仙洲面子,李仙洲却不想要这个脸。他到山东的第一件事,就让所有人跌破了眼镜:他跑去勾结当地的土匪刘桂堂。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这位刘兄先前其实出过场,就是当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里那股投降的土匪伪军头目。刘桂堂在华北当了多年土匪,后来做伪军,投奔抗日同盟军被打散,抗战时继续投靠日军,接着再反水领了重庆的番号,到四三年八月,刘司令最后一次反水,又投了日本人。

作为多年横行华北的老土匪,刘桂堂的名声不是一般坏,几路军阀都曾经对他进行围剿,始终没能抓住他。刘司令在山东干的坏事也不是一星半点,平时欺压老百姓,到处搜捕活埋八路军,声名极差。李仙洲去找刘桂堂挂钩,肚子里打的什么算盘,是个人都能想得到。

考虑到于学忠的部队损失惨重,已经闹不起多少风浪,踌躇满志的李仙洲相信,自己才是山东的新一代主人(因为有委员长给他撑腰)。为了尽快熟悉工作,也为了早点挤走于学忠,李仙洲决定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军政大权,具体做法是抢先一步四处封官,拉拢那些于学忠不亲近的人,同时大量收编地方武装,加紧站稳脚跟。

李仙洲的动机大概是好的,但他的花活无疑玩得比较笨拙,因为他直接拉走了于学忠手下张步云的保安第二师,弄得于学忠跟张步云大打出手。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李仙洲还没开到地盘上,就急着去咬地头蛇,这已经不是强龙作派,简直是要逆天了。唯一的问题是,李仙洲跟于学忠,还有那么一点距离。

如果看一下地图就会明白,李仙洲同学实在有些过于着急。于学忠的防区本来在沂鲁山区和诸城、日照、莒县山区,这些从前都是共产党的根据地,后来国民党占了过来,成为山东省敌后政府的办公区。经过日军反复扫荡,于学忠已经相当艰难,能控制的地方不过百来里地,连西面的山区都放弃了,年初战事紧急的时候,于司令被逼得走投无路,甚至不顾前嫌,带着战区总部躲进了八路军的根据地里。

苦逼的于学忠是很需要盟友,却没想到李仙洲一心要抢他的地盘和军队。幸好李仙洲大打出手的时候,大军还只在山东边境,要来支援必须通过沂蒙山,而沂蒙山,是八路军的根据地。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10-29 00:17:40 +0800 CST  
李司令哪怕稍稍做事漂亮一点,跟八路军和于学忠客气敷衍一下,通过沂蒙山后再和于学忠翻脸都不迟。偏偏他不知道穿错了什么鞋,老想不走寻常路,根本没把杂牌东北军放在眼里,至于共产党,压根就没想过合作两个字。面对山东的大好地盘,他充分信任手头的精兵强将,决定强行碾碎一切挡路的障碍,具体策略是一面向重庆告于学忠的黑状,一面进攻八路军根据地,打算先吃掉沂蒙山的八路军,再强吞于学忠。

从小报告的效果来看,李仙洲还是很有份量的。四三年六月,考虑到地方派系的东北军同嫡系黄埔一期的李仙洲缺少合作精神,蒋介石下了一道命令,苏鲁战区同苏鲁皖战区合并成第十战区,于学忠撸去官职,带东北军离开山东参加整训,其余部队划给李仙洲指挥。

收到重庆的电报时,于学忠和他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他本来只想求援,却没想到求来了这么大一条白眼狼,还把自己的官折腾没了,所有人顿时哭笑不得。山东形势险恶,又有军令如山,想不走也不行,但要这样白白被李仙洲轰走,又实在不甘心。一不做二不休的于司令索性找到罗荣桓,商量让八路军帮忙搬家。

要说罗荣桓真是个实在人,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于学忠,给他让出一条大路,帮他把部队和省政府班子都转移到安徽。当然于学忠也很够义气,当场表示撤出来的地盘可以交给八路军(李仙洲还隔得很远,不给八路军就得给鬼子),具体做法是在撤退的时候,用比较“委婉”的方法通知八路军接防。

罗荣桓当然不会反对这种条件。于是于学忠满意地笑了:

李仙洲,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开心!

很快,于学忠“奉命”带着东北军离开了山东,一路上都有八路军接济粮草,走得十分顺利。

他的部队是被八路军拉走的,地盘也是八路军挤占的,甚至丢官也是因为八路军。可是他却不得不跟八路军结盟,危急的时候躲进八路军的防区,走的时候还要八路军送行。对这种事情,我只能说,这个世界很奇妙。

于学忠很奇妙,李仙洲很奇葩。

这时的李司令还蒙在鼓里,按照想象中的计划向山东进军。八月,在山东南部先同八路军接上了火,部队被拦在外线;到了九月份,西南的部队硬攻八路军,被打死打伤两千多人,俘虏六千多人,大败。

碰得头破血流的李仙洲才发现,事情可能不象他想的那么简单,没有于学忠的接应,人生地不熟的桂军根本进不了山东。经过几个月折腾,鬼子又有扫荡,八路军也不让过路,部队弹药急缺,而且逃亡严重,一开始准备的两万大军,此时只剩下不到八千人。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11-03 10:47:41 +0800 CST  
区区八千人不过一个师兵力,别说在山东称王称霸,收个保护费也不够。正当他进退两难的时候,从山东跌跌撞撞撤出来的于学忠经过微山湖,同他碰了头。

自从李司令要进山东来,两个人在电报里已经神交了很久,这时才真正见上一面。于学忠自然不提自己跟八路军换防的事情,而是满脸凄惶地对李仙洲说:“老弟你怎么还没过去,兄弟我已经撑不住了啊!”

看到于学忠和东北军的狼狈样,李仙洲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指指手边的地图,“我也想来,可是八路不让我过去!”

于学忠于是长叹了一口气。“山东实在凶险,兄弟我是不行了,你多保重吧。”

竞争对手主动认输,李仙洲本来应该高兴才对,但他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因为于学忠给他看了一份表单,上面是东北军在山东的军官伤亡表。根据这张表,东北军战死的将校已经超过了几倍编制;而且于学忠还满脸沉痛地告诉他,山东局势极其凶险,不光手下军官换了好几遭,连自己都多次遇险,差点被打死,现在去整训,总算是找到了活路,实在是阿弥陀佛加上帝保佑。临末了,于司令十分“贴心”地告诉李仙洲,如果老弟要继续进军,千万务必多加小心,别说老哥没提醒你!

本来以为是摘桃子,结果发现是碰钉子,李仙洲和手下军官都是面面相觑,一声不吭。眼看快到九月份,庄稼一收完地里就会光秃一片,行军打仗都缺少掩护(学名:青纱帐),李司令只好给委员长打报告,带着垂头丧气的残兵撤回皖北,再也不想山东的地盘了。

其实于学忠并没有完全撤走,他还留了一小批地方部队,但这些部队实力极差,基本上属于打酱油的级别。于学忠和李仙洲较完劲后,山东彻底成了八路军和日本人较量的战场,对这个结果,罗荣桓是相当满意的。

山东的国军灰溜溜地走了,河北形势也是一溃千里。这一年五月份,正当李仙洲还在纠结的时候,传来一个晴天霹雳:国民政府冀察战区副司令、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河北省政府 庞炳勋被汉奸手下、原新编第五军军长孙殿英(就是一九二八年抢盗东陵墓文物的那位)诱捕后投降,整个河北的国军敌后部队土崩瓦解,省政府不得不跑到河南找地方办公。

作为西北军老将,庞炳勋曾经是很多人心中的英雄。台儿庄大捷才过去五年,张自忠战死,庞炳勋投敌,昔日的西北军三大虎将只剩下孙连仲,廉颇老矣,不大能饭,只好苦苦支撑。

对游击战的狼狈结果,蒋介石其实是有预感的。

由于国军的游击战本来就是仓促上阵,敌后军纪、政纪都抓不严,所谓根据地建设更是无从谈起,派去的部队先是变成大大小小的军阀,然后在日本人的分化打击下解体。能打的往往越打越弱,不能打的就向鬼子领一张委任状,不少人还身兼数职,一面是国军游击纵队某司令,一面是皇协军某集团先锋官,甚至连工资都能拿两份,可谓左右逢源。

花大价钱装备一两百万部队,配齐枪弹军饷派到敌后,然后成片成片地送给鬼子当助手,委员长实在吃不起这个亏。早在四二年的时候,军委会综合评估了游击队的性价比,就做出过决定,要求今后不再发展游击队,已经有的游击队也要着手裁撤,尽量赶在他们变成伪军之前自我消化。但一两百万人的战略部署显然不是那么容易转变的,军委会说要裁员,落实到下面总有各种阻力,加上谁也不敢明确宣布放弃占领区,只能一拖再拖,终于拖成了河北、山东的大溃败。

随着曾经大肆宣传的国军游击纵队被淘汰出局,越来越多的人也对战事失去信心,一头扑向了鬼子的怀抱。截止到四三年八月,国民党投敌叛国的文武官员中,有中央执监委员十一人、原任执监委员三人,旅长、参谋长以上高级将领五十八人,投敌部队已经高达五十万。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11-07 22:45:10 +0800 CST  
一直比较菜的国军终于大规模歇菜了。对共军来说,这未必是一个好消息,因为那些竞争对手并没有离开战场,而是换了件伪军服继续作对,各种压力并没减轻;正在焦头烂额的时候,延安又面对着一场空前的危机。

很长时间里,胡宗南就不停地挤毛泽东的地盘。共产党在陕北的根据地本来有十八个县,后来变成二十三个县,都是经过蒋介石同意的合法自留地;国共关系不错的时候,本来不是什么问题,但大家关系不好了,突然就成了大问题。

武汉会战之后,调回陕西的胡宗南手握重兵,一共有十九个步兵军、两个骑兵军、三个保安旅和十七个保安队,总计四十万大军坐镇西北,一面对抗鬼子,一面包围边区,是不折不扣的西北王。

俗话说卧榻之旁不容他人酣睡,这些年来毛泽东的卧榻上,不光有四十万大军酣睡,还天天擦枪打炮磨刺刀。三九年年底,胡宗南直接抢占了五个县;而到四三年,边区一共少了六个县、几千个村镇,延安根据地也从十三万平方公里降到不到十万,管辖人口则少了五十万。

毛泽东已经很穷,按说挤了这么多地盘,应该可以满意了。但委员长显然意犹未尽,又把眼光盯上了关中分区五个条件比较好的县,打算把这块地方也拿下来。

四三年五月,正是庞炳勋投降鬼子的时候,蒋介石没有能力报仇雪恨、收得失地,却能叫胡宗南打毛泽东出气。为了保证来而能战、战而能胜,胡宗南决心集中优势兵力,来个出其不意;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把守卫黄河对抗日军的部队偷偷撤出来,调到关中分区附近,计划在七月二十八号这一天,搞个突然袭击。

正当胡宗南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从莫斯科又传来一个消息:五月十五号,共产国际宣布解散了。

作为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机构,共产国际一直在各国煽风点火,四处发展间谍网闹暴动搞情报,而且做事不讲规矩,什么外交法规一律无视,是苏联以外所有国家头痛不已的噩梦。由于世界大战打成一片,苏联也被烧得外焦里嫩,不得不向英国、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要援助,此时再去闹革命显然不大合适;因此莫斯科决定,解散这个已经吃闲饭的机构,由斯大林以国家元首的名义统一指挥。

收到共产国际解散的消息,毛泽东心里实在是五味杂陈。为了对付这个要命的组织,他处心积虑搞了很多手段,好不容易才借着整风运动上庄,还没等发牌对手就自行解散了,要命的不是他失掉了目标,而是少了一把大大的庇护伞。

共产国际解散的恶果,很快在重庆体现出来。蒋介石对这个消息兴高采烈到极点,因为这个机构名义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上级,现在它解散了,对付共产党就不用顾及莫斯科的面子,本来计划里是让胡宗南进攻关中分区五个县,现在改成直接进攻延安,把毛泽东抓起来。

六月一号,蒋介石召开官邸会议,限胡宗南六月内完成进攻延安的准备,务必一举吃掉陕北边区。这个月十八号,胡宗南悄悄地来到洛川,开始布置进攻。

根据情报,延安边区除了一个种菜开荒的三五九旅算正规部队外,其他的都是保安兵,这种仗应该是比较好打的。唯一的麻烦是,手下第三十八集团军还在甘肃打仗,调不过来。

三十八集团军很忙,因为地方政府很操蛋。

甘肃本来没有事。但四二年大旱,委员长领导下的国民党政府不仅不救灾,反而横抢硬夺民间粮食,加上各级官吏贪污压榨,最后引发了大规模暴动。

这次暴动领导人是藏族农民肋巴佛、汉族农民王仲甲、回族农民马福善、马继祖,正是三结合的典型,也是民族团结的典范。从几个头领的出身可以看出来,国民党的民族政策还是很平等的,对各族农民都是一视同仁、平等压榨,谁也活不过谁;由于政府对农民实在太过黑暗,连国民政府自己也知道亏心,不敢说是闹匪情(以往的宣传口径),只敢换一个词称呼,叫民变,也就是传说中的官逼民反。

要说甘肃农民的战斗力,真不是一般强。在揭竿而起之后,他们同政府军很快杀成一团,从春天一直杀到四月,又从四月杀到六月,把西兰公路也封闭了,连兰州都差点不保,不得不动用胡宗南的三十八集团军去镇压。一直打到七月十五号,才把这起“民变”压下去,但肋巴佛还是没有抓到。

几个民变匪徒都这么彪悍,胡宗南一下对自己的战斗力没了信心。两年前,七万国军曾经围攻九千新四军,结果还被对方跑掉两千多人,现在自己面对的,是最狡猾的共军中央机关,身为天子门生、嫡系主力,自然要把兵力准备充足,打得好看一点。三十八集团军调不过来,胡宗南只好把守黄河对抗日军的三十四集团军主力调出来,并在七月二号正式下达命令:七月九日,进攻延安!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11-12 22:45:42 +0800 CST  
在胡宗南的对面,毛泽东还蒙在鼓里。

收到共产国际解散的消息,毛泽东也察觉到延安可能危险,但他没想到,蒋介石的胃口竟然有这么大。五月十八号他给彭德怀发电报,还只是说这段时间形势不好,严禁同国民党军队发生冲突,凡事要小心处理;六月十九号,他再次给刘伯承、邓小平打电报,也不过是防止同国军冲突,丝毫不知道,民族英雄蒋介石已经把兵力撤出抗日前线,盯上了延安总部。

日军天天扫荡进攻,八路军都在外面打仗,毛泽东感觉到边防局势不好,但手头实在没有兵。他想尽办法,最后只能在六月三十号,从一二零师三五八旅再调两个团回来。

一个旅、两个团再加保安队,要对抗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可以说是毫无胜算。而更大的危险之处在于,胡宗南知道自己要进攻,毛泽东却不知道自己要被进攻,每一天都蒙在鼓里,直到七月三号才收到一封急电,发报的人叫熊向晖。

俗话说,百年大计人才为本,胡宗南也不例外。平时除了练兵打仗外,胡长官还十分注意提拨青年才俊,培养各种优秀干部,其中最突出的是三个年轻人,叫熊向晖、陈忠经、申健。

申健、陈忠经都是陕西三青团负责人,身兼军统、中统等多重职务,熊向晖则是胡宗南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而在一九四三年,他们还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叫中共秘密党员。

闪击延安事关重大,胡宗南做得极其机密,可以说是密不透风。但再不透风的衣服穿到国军身上,也是会漏点的,作战计划到了熊秘书手上,立刻就被抄录一份,然后用电台加密,紧急发往延安。

抗战以来,毛泽东几次严重误判过形势,象先前认为蒋介石要降日,不顾一切地命令八路军、新四军抢占有利地形,结果搞得国共翻脸,斯大林也是哭笑不得;后来又认为委员长不过是想争几个县,直到黑纸白字的情报递到手上,才知道蒋介石不光要地盘,还想要自己的命!

看着手里的电报,毛泽东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从这一天算起,大家还有五天时间,五天后胡宗南的大军就要打进来,到时一切都将化为浮云;而他还在警告彭德怀等手下,不要招惹国民党,希望息事宁人,可谓麻痹之至。

面对迫在眉睫的进攻,延安大概就是一座空城,什么凭障都没有。

很快,消息震动了整个中央军委。参谋长叶剑英同军委一局伍修权等人开了很久的会,找不出妥当的应对办法,最后只好同情报部的戴镜元商量出一个结果。由于打肯定是打不过的,大家决定,学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唱空城计的方法,公开揭露胡宗南的计划,故意显出一付早有准备的样子,利用政治压力逼蒋介石收手。

这是最行险的办法。熊向晖送出来的是绝密情报,如果公开出来,情报小组将面临暴露的危险,而且会使胡宗南加倍防范。如果不是图穷匕见的最后关头,绝对不能用这种招数。

此时此刻,就是最后关头。

毛泽东和叶剑英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事到如今,他们只能相信熊向晖的应变能力,毕竟每个人加入党的时候,都选择了自己的信仰和代价,现在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他们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候到了。

一九四三年七月四日,中央军委一局向八路军、新四军通报了国军进攻延安的情况,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同时给蒋介石、胡宗南发出抗议电报;新华社则发表广播,向全国通报胡宗南的作战计划,并痛加抨击。

正在调兵遣将的胡宗南果然大为震惊。大军还没出动,具体动向先被对方广播出来,连绝密的番号都讲得清清楚楚,可以说已经输了一半;更重要的是,对方似乎已有准备,陕北万一战事胶着,日军趁机渡过黄河直扑西安,立刻就是两面夹攻的局势,到时民族罪人的黑锅自己就是不背,大家也会帮忙扣上去的。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11-14 23:36:06 +0800 CST  
七月四号晚上,胡宗南的态度开始软化下来。有鉴于国军长期不打胜仗,广大盟邦对身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委座”期望又高,他表示内战对赞助商美国不好交待,建议委员长先停止行动。

胡宗南有退缩的想法,毛泽东却一点也不敢放松,从朱德拍出电报的那一刻起,箭就已经射出弓弦,再也没有回头的可能。朱德继续他的舆论攻势,又向蒋介石、何应钦发电报,警告打内战的严重后果。面对舆论攻势,蒋介石干脆在七月六号,派兵包围了《新华日报》的报馆,不让发新闻。

从宣传工作角度来看,委员长的这一手无疑是比较拙劣的,因为他能抄一家报馆,却不能拦住别人拍电报。七月六号的时候,中共代表董必武已经把朱德的电报送到美国、英国、苏联大使馆,同时还分发给各路新闻记者,作为国民党阴谋内战的指控;而在同一天公布的还有一条对比消息:从最困难的四二年七月到四三年七月,八路军作战两万两千七百三十五次,新四军作战四千八百二十二次,共计打死打伤日伪军十五万七千九百二十一人,缴枪六万三千二百八十支。

凡是看过两则新闻的人,都很自然地得出了一个结论,当共军在敌后努力支持的时候,委员长却无心抗日,只想着内战,甚至连黄河河防都弃之不顾;而鬼子居然也配合到底,没有对空虚的阵地发动进攻,实在是耐人寻味。

闪击延安,本来是想露脸的杰作,结果却露出了屁股,蒋介石自然是恼火到极点。舆论压力可以不用去管,胡宗南的大军还在往边区调动,但同毛泽东预想的一样,英国、美国都反对蒋介石的内战计划。原因倒不是他们同情共产党,而是中国如果陷入内战,从中得利的肯定是日军,而鬼子每抽出一个师团去东南亚,英美联军就要多死伤几千人。

普通人反对内战,委员长可以不管不顾,甚至抓进监狱都没关系;但美国人表示反对,蒋介石就得罪不起了。从四二年起,美国不仅大力扶持中国重建空军,每月还用飞机运来几千吨援助物资,是世界上的头号赞助商,利害关系远非边区十几个县城能相比。在强大的外交压力面前,蒋介石只好在四三年的七月七号,也就是七七事变六周年的纪念日里,同意胡宗南的建议,暂时收兵,不打延安。

在后来蜗居台湾的几十年里,蒋介石曾经不止一次回顾几十年大陆生涯,并无数次象祥林嫂一样叨念,在某几个关键时刻里,如果不是有人插上一手,自己就一定能灭绝共产党,也就不用被打得东躲西藏,缩到小岛上当总统了。他认为自己克服了一切困难,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却总是功亏一篑,实在是造化弄人,用一句古话来讲,叫天意如此。

西安事变是这样,闪击延安是这样,后来的东北内战也是这样。总之,都是别人的错,而他不过是无辜的受害者。

很明显,委员长找理由的能力是一流的,但要说他一定能吃掉毛泽东,恐怕却未必有这么顺利。胡宗南的无能,已经有各种案例验证,延安的保安兵加起来有上万人,不管怎样挡个十天半月还是可以的。即使委员长不顾各种压力攻下了延安,毛泽东和大伙无非是提前五年钻山沟,而且他们北面就是态度友好的邓宝珊,随时可以从他的防区撤出去。进攻延安,或许可以扩充十几个县的地盘,却多半抓不到毛泽东等人,反而要招来严厉的国际制裁;万一日本人想渔翁得利,来个兵进潼关、西安,沿秦岭一路南下重庆,胡宗南就要提前准备切腹的短刀了。

作为多年政治老手,蒋介石当然知道见好就收这句话,所以他没有进攻延安。但他显然是心有不甘的,因为在收兵的同时,他附加了一个条件:胡司令必须深刻反省情报工作的疏漏,查清是谁泄的密。

不需要委员长督促,胡宗南也在琢磨,谁给共产党透的消息。

由于胡司令同戴笠关系特别铁,他的地盘军统很少插手,相关情报工作都是手下刘大军和刘庆曾负责。这时就根据熊向晖(!)的建议,让熊秘书同刘大军一块,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有熊向晖在一旁“帮忙”,刘大军自然搞不到有价值的线索。为了向上司交差,他们研究了很久,最后找出两只替罪羊,一是六月十二号,西安劳动营的训导处长张涤非要中共随共产国际解散;二是七月六号,中央社要中共趁共产国际解散而解散。

很明显,是这些基层办事员胡乱讲话,才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所以泄密的责任也要由他们来负。

从常理上讲,刘大军找的“线索”同情报泄密似乎扯不上边,但胡宗南却是一片欣慰。因为只要有替罪羊,他就可以向蒋介石交差,至于真相到底如何,他弄不清楚,也没有办法弄清楚。

几只靠拢党国的替罪羊很快倒了大霉,被抓起来强力审讯,然后关进劳动营里严加看管。七月十一号,胡宗南正式给朱德拍出回电,表示自己没有进攻边区的意思,希望友军不要误会;第二天他的大军开始撤出阵地,返回黄河防线。而在同一天,延安《解放日报》仍然不依不饶,发出一篇叫《质问国民党》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国民党的军事调动计划和进攻延安的编成部署,并对胡宗南不打鬼子、专打友军的做法痛加鞭挞。

普通文章胡宗南是不会在意的,但解放日报的这篇文章笔锋犀利、一针见血,嘻笑怒骂收放自如,让他看后大吃一惊,并立刻说出了一句评价:“这篇文章的作者一定不是普通人!”

在胡宗南的几十年军政生涯里,他曾经无数次判断错误,辜负委员长的信任和栽培,但这一次还是说对了。这篇锋芒毕露的文章即使现在读一遍,也仍然能感受到那种潇洒自如的豪放自信,因为它是毛泽东的原创,至今仍收录在毛选第三卷中。

边区的危机暂时化解了。周恩来也接到新的通知,决定把他从重庆调回延安;中间要经过西安,按照外交礼仪的规矩,周恩来应该会一会胡宗南。

刚刚吃过大亏,被委员长骂得狗血喷头,胡宗南心情很是不好,现在共产党大员要经过他的地盘,当然应该搞点小动作才解气。经过苦思冥想,胡司令居然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打算报复周恩来。

胡宗南的计划很简单,他决定办一个酒会,找人把周恩来灌醉,好好出一口心中的恶气。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里面的糟粕自然也不少,强行灌酒就是一例。不管看你顺眼不顺眼,拿着酒甁就往你杯里倒,倒多少就得喝多少,还美其名曰加深感情。总之不喝是不行的,喝不倒也是不行的,当然喝倒了有时还是不行的,因为永远有人在后面等着灌你喝。

用喝酒来整人,如此天才的创意,也亏胡长官能想得出来,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除了灌对方一顿酒,胡宗南还真不能把周恩来怎么样。本着胡司令的性子,自然想把对方抓起来严刑套供,逼问是谁泄露的消息,但人家现在还是共党的堂堂代表,又是当年黄埔军校的老师,委员长不发话,他不仅不能动粗,还得客客气气地以礼相待,逼酒就成了唯一可行的报复手段。

为了保证灌醉周恩来,胡宗南组织了几十号人,有军官有太太,让他们以各种名义向周恩来敬酒,务必把他喝倒,最好是喝到酒精中毒,胡言乱语一些平时听不到的机密。总之酒品显人品,酒风定作风,大家对党国是否忠诚、对工作是否负责、对胡长官是否忠心,全看晚上的酒场发挥如何,他们务必领会意图,发扬喝死人不赔命的精神,放倒周恩来。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11-27 15:23:08 +0800 CST  
经过精心策划,胡宗南的大型酒局很快安排妥当,并且顺利迎来了目标。在一番热烈欢迎的仪式后,两拨人一同走进饭厅,由胡宗南的政治部主任王超凡主持饭局;王主任十分热情地发表了祝酒辞,请黄埔同志们敬周先生三杯酒,大家为蒋委员长的健康干杯。

收到信号,所有人一齐举起酒杯,准备开战。这时只见周恩来不慌不忙地说:“为了表示国共合作抗战的诚意,本人非常愿意为蒋委员长的健康干杯,也希望大家为毛泽东 的健康干杯。”

听到周恩来的祝酒辞,全场顿时呆住了。身为党国要员,随便为共党头子的健康干杯,那是极其犯忌的事情,即使不会杀头,至少传到委员长耳朵里,老头子会大大地不愉快。看到饭局出现冷场,周恩来笑嘻嘻地补充了一句:“既然大家有为难的地方,我也不强人所难,这杯酒就免了吧!”

第一波攻击没有成功,胡宗南很是窝火。很快,一群花枝招展的将军夫人们走了过来,茑声燕语地表示,她们十分景仰周先生,因为周先生在黄埔军校倡导过黄埔精神,为了发扬黄埔精神,每个人敬周先生一杯,请务必赏光。

面对酒局上的组团攻击,周恩来毫不失礼,满面都是迷人的微笑:“各位夫人都很漂亮,讲的话尤其漂亮,你们谁能答对什么叫黄埔精神,我就跟谁干杯。”

举着酒杯的夫人团顿时傻了。所谓黄埔精神,其实各有各的说法,压根就没个标准答案;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上流人,谁也不会闲得没事,研究这种蛋疼的名词。胡宗南看到情况不妙,只好过来打圆场,表示饭桌上只谈友谊,不讲政治。

胡长官是请客的主人,主人意见当然是要尊重的,于是周帅哥展开如沐春风的微笑,同十几位女士亲切交谈,然后把她们送走。周恩来号称民国四大帅哥,能跟他近距离聊天,官太太们都是十分兴奋,丝毫不因为没敬到酒而难过。

连续两波攻击,都没刷到经验值,胡宗南才发现对手不简单,很快第三批人又走了过来。这次是十几位将军排成一行,以黄埔学生的身份热烈欢迎昔日的周副主任,请老师跟弟子各干一杯。

面对十几个不怀好意的学生,周恩来还是毫不生气,笑嘻嘻地问了胡宗南一个问题,“胡宗南你刚才说不谈政治,他却说我是政治部主任,这不是讲政治了嘛,你说这酒该不该喝?”

胡宗南又被僵住了。按照酒局的规矩,他只好宣布将军们没有政治头脑,各罚一杯。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11-30 13:17:00 +0800 CST  
时间已经过去不少,菜也上齐了。看到周恩来滴酒不沾,夫人团们再次出马,这一次的理由是周夫人(就是邓颖超)身体不好没来吃饭,大伙隔空敬她一杯,祝她顺利回到延安,请周恩来尊重妇女,代夫人干杯。

尊重妇女实在是大过天的正确口号,胡宗南满怀希望,认为周恩来总要上一回当。没想到周恩来听过祝酒辞之后,立刻收起了笑容,沉痛地说道:“延安的生活很艰难,前几年连小米都吃不上,如果让邓颖超喝这么好的酒,她肯定于心不安啊!为了尊重她的心情,请你们各位喝酒,我代她喝茶,彼此都尊重吧!”

周恩来的话不光让夫人团无言以对,胡宗南也有些脑门出汗,因为延安生活艰难,一部分是因为国民党不发军饷,一部分却也是因为他对老师大力围堵、执行禁运政策的“功劳”。眼看饭局吃到最后,不少人都开始整理腰带的时候,周恩来不失时机地举起了酒杯,祝大家团结抗战,早日实现三民主义。

如此美好的祝酒当然不能不喝。于是所有人都跟着干了一杯,顺利结束了这场辛苦的饭局。

做了这么多年司令,胡宗南一向是校长(蒋介石)天下第一,老子天下第二,所以亲眼看到周恩来反客为主、轻松控制全场的风范后,他又是惊讶、又是佩服。为了把地主之谊进行到底,胡长官派秘书送周恩来回住处,以示自己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这是一个看上去很自然的决定,因为开始的时候,迎接周恩来的也是那位秘书,而他正好是胡长官身边的红人熊向晖。胡宗南要设酒局的时候,就是他提前通报了周恩来,这次派他送客,又正好给了他直接汇报工作的宝贵机会。

于是在胡长官眼皮底下,周恩来成功地蹭了一顿好酒好饭,又成功地会晤了自己的下属。同熊向晖当面确认胡宗南取消进攻的情报后,周恩来拿着胡司令友情赠送的纪念品,春风满面地踏上了回延安的路。

从一九二四年莫斯科回国时起,周恩来就在共产国际支持下身居要职,无论是军事、外交还是情报战线,都是数一数二的负责人、中央机关常青树。陈独秀也好,李立三也好,王明也好,不管谁在台上,他永远是高级领导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从三九年底胡宗南进攻边区、双十二月事变到四一年底皖南事变,再到四三年闪击延安,先后三次摩擦高潮,无数人尸骨无存,他却在国民党的心脏里搞外交,泰然自若,安然无恙。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12-07 16:30:43 +0800 CST  
然而这一切,终究还是结束了,西安那天晚上的饭局,是他最后一次潇洒自如地发挥表演。

注:此处删去延安整风部分所有文字。。。

从战略高度上看,一九四三年还是比较有利的。美国和日本在大大小小的海岛上拚死争夺,鬼子不得不抽调人手去太平洋,随着海空优势的逐步丧失,越来越多的飞机和飞行员损失在海里,同时中美合作空军(主要是美国加大了投资)实力越来越强,中国大陆第一次出现了国军拥有制空权的奇迹。

但是天上飞的飞机毕竟不是步兵,那个年代主要还得靠人;而说到中国的陆军,限于各种条件限制,国军和共军仍然只能是一声叹息。

经过四二年的大扫荡,共军损失了大批训练有素的老部队,被逼退出了根据地,仅有的一点军工生产也大受打击。同样,国军的敌后部队大批逃亡或投降,即使有个把坚持的部队,同共军也很难合作,直接后果就是两家的日子都难过到极点。四三年十月一号,八路军一二九师穷得没办法,甚至发了一个通知,停发所有办公经费、菜金,所有开销只能靠大家自己种地解决;而就在这样的形势下,胡宗南还不停地在边界上搞小动作,毛泽东被迫下令,调八路军三个满员团(每团两千五百人)和七千左右新兵(没有武器)到陕北,加强兵力保卫总部安全。

四三年十月,太岳军分区的三八六旅接到了调令。他们要离开抗日前线,火速赶回延安公干,为了顺利赶路,除非紧急情况,尽量不要在途中打仗。

上级想的,自然是尽快完成总部的命令,但带队领导显然不是这样想。从前线调到延安固然是革命需要,但仗自然也没得打了,只能天天种小米,这位领导决定在路上最后过把瘾,找个机会打一场再走。

这位不放过一切机会过瘾的带队领导,叫王近山。

作为电视剧《亮剑》里那位李云龙的原型,王近山当年很是红过一段时间,外号叫“王疯子”;当然,由于这位仁兄经常犯混,闹出过很大的事情,后面还会慢慢讲。四三年十月份的时候,他正带着十六团往延安赶路,经过了一个地方,叫韩略村。

尽管鬼子不停地扫荡,根据地的基层组织却仍然顽强存在,地方干部一面招待王司令的人马,一面告诉他最新敌情。按照村里人的说法,最近这一带都有十几辆车经过,早上是送枪炮弹药,下午是运回抢的东西和尸体,炮楼的敌人还在无意中说过一个新情况,后天会有大太君坐车经过,他们正在准备迎接。

鬼子的车活动频繁可以理解,因为日军正在太岳根据地大扫荡,但大太君的说法却让王近山眼前一亮。虽然不知道那帮“大太君”是什么人,王近山还是认为,应该抓紧时间捞一仗再走。

对王近山来说,打仗的决定是比较冒险的。韩略村基本止是鬼子的地盘,附近没有友邻部队支援,可以说是纯粹的孤军,他又没有请示上级,一旦打输后果不堪设想。但王疯子的外号岂是白叫的,碰到“大太君”而不收买路钱,实在太不符合他的性格了。

十月二十四号黎明,王近山的部队悄悄进了埋伏阵地,这里离鬼子炮楼只有几百米,直接处在对方机枪射程以内。考虑到手头兵力实在太少,火力更是拚不过,王疯子对手上的人马做了精心调配:两个营和团直属部队都派到北面守好退路,一个排带民兵封锁鬼子的碉堡,自己亲自带四个连打埋伏,务必速战速决。

四个连的兵力实在不多,但要看是谁带队,在王疯子手下,就打出名堂来了。这一天早晨八点,沿公路上开来十三辆汽车和三辆小车,王近山极有耐心地等他们开进包围圈,然后先打头车、再打尾车,趁着停下来的工夫发动突击,收拾堵在中间的敌人。短短三个小时工夫,除了几个躲在土窑的鬼子,其他人都被干掉;等到日军救援部队赶来的时候,十六团早就跑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地尸首,还有烧得不成样子的汽车残骸。

连王近山自己也没想到,自己一不小心捞到了一票大鱼,因为他伏击的是冈村宁次的华北军官“战地观战团”,车队里有一百二十多个军官,其中六个联队长、十个少佐,最小的也是中队长,平时打游击根本见不着这么高级别的领导,突然间全部捞齐全了。这个观战团本来是打算培养成对付游击战典型的,结果却当了游击战的典型,实在是死得其所。当然,说到底这一仗也不过消灭十几辆汽车,太高官衔的大头目是没有的,象后来传说什么打死服部直臣少将之类纯属胡扯,绝对不能当真。

明明是巩固了的占领区,情报还显示附近没有八路,偏偏在眼皮底下丢了一批军官,冈村宁次气得要发疯。而王近山也不含糊,打完仗立马走人,一路小跑去延安,招呼都不多打一个。

在冈村老狼的重重围剿下,国军成建制地撤退或者投敌,八路军和新四军却坚持了下来,一点点地渗回根据地。其中不是靠什么精神力量(虽然精神的作用很大),也不是神秘外援(外援委员长都自己用了),而是共产党人的基层政权。

共产党人的基层政权,是一个很少被宣传的话题。原因也好懂,影视作家的兴趣必须集中在吸引观众的战争场面上,对那些村长、乡长、县长、地区专员之类小人物,一般都抱着忽略的态度。

然而要理解游击战的内涵,就必须要理解这些村长、乡长、县长、专员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更是抗战的伟大游击战士。

八路军和新四军之所以没有沦落成流寇,是因为建立了坚固的地方政权,在游击区或根据地,每个县、乡、村都有自己的干部,同老百姓在一起。游击队在的时候,他们组织村里供粮、养伤员;游击队走了,他们一面种地,一面组织民兵放哨、训练,秘密地藏起粮食(学名:抗日公粮)、搜集情报;敌人来扫荡的时候,他们还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织老百姓和物资转移(坚壁清野),或者在村里建两面政权,一面策应游击队,一面应付鬼子。不少地方干部虽然不算正规军,但也要配枪,也要带警卫员,在鬼子眼皮底下机动,而最艰巨的地方在于,鬼子大部队来了,游击队可以撤走,他们却不能撤!

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基层政权,就算是彻底沦陷。为了保住根据地、策应大部队回归,根据地的地方干部们必须留下来坚持。日伪军进犯逞凶的时候,他们四处躲藏,有的甚至住在附近野地或地洞里,死活不离开防区。日本人给他们准备了高官厚禄,甚至抓走他们的家属当人质,但他们却象幽灵一样游荡在周围,一有机会就组织村里的百姓,并且告诉他们:鬼子的日子长不了,我们的队伍一定会回来!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12-14 13:45:18 +0800 CST  
随着日军的凶猛进攻,八路军先后失掉了冀中、冀南等地,江南的新四军也困难得一塌糊涂。但靠着少数地方干部在沦陷区的坚持,无论打回来的部队是否面生,也无论那些部队是否本地人,只要联系上地方干部,就等于回到了家,可以迅速得到粮食和情报、清除汉奸,重新组织起民兵支援,对据点实施新一轮打击,象鱼回到水里一样,一点点地恢复根据地。

对委员长来说,装备和人数都不是问题,但强大的基层组织能力和干部素养,却是他万万达不到的,也是国军游击队坚持不下来的重要原因。在这里专门举一个例子,说明地方干部的情况,这个例子是河北钜鹿地区的九县专员,名叫晋梦奇。

必须要特别说明的是,晋梦奇的故事是我从萨苏的博客里看来的。作为他的长期粉丝,写的文章用点他的材料或许他不介意,但要赤祼祼地拿来用却不说明出处,那是相当不道德;再说萨大家里有两个神通广大的魔女,万一生起气来,施魔法把我变成石头或青蛙一类小东西,那就真是哭都来不及了。

晋梦奇,本名王光初,纺织大学毕业生。作为民国时期为数不多的理工人才,王光初本来应该去纺织公司应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或者来个实业报国,自己开工厂卖纺织品。可是造化弄人,随着抗战的爆发,王光初只能放弃安稳生活的梦想,化名晋梦奇投入战场,走上一条光荣而惨烈的不归路。

由于旧中国的教育不发达,有点文化的人实在太少,晋梦奇的特长虽然不是行政管理,却还是当上了平乡县的县长。当然他当的县长和现在不一样,既不能欺男霸女,也不能强拆抢地皮,更没有存款放到外国银行;晋梦奇的职责,是保证根据地的建设和老百姓的安全,重点应对鬼子的扫荡。

纺织大学出身的县长晋梦奇丝毫没有不适应,战争很快教会了他另一种本领,就是如何应对鬼子的进攻。在面临扫荡的时候,不论情况有多紧急,他都能冷静地指挥乡亲转移到安全地点,不急,不燥,不喜,不怒。

这是一件看上去不起眼的工作,但事实上,这个工作比带着部队向鬼子冲锋还难一千倍,因为他必须在武装到牙齿的鬼子追击下,保障手无寸铁、行动不便的老百姓行动安全。经过多次有惊无险的成功后,晋县长树立了自己崇高的威信,乡亲们一看到他在场主持局面,立刻就能放下心来,沉着地跟随指令行动。

虽然没有带着游击队打仗,晋梦奇却得到了一个公认的称号:晋司令。

晋梦奇的冷静和高效率工作,为八路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根据地骑兵团有一多半战马是他想办法弄来的。在四二年四月二十九号的冀南大扫荡里,如果不是这支骑兵团冒死冲锋,冀南军区总部机关就要全军覆没。

冀中根据地失陷后,八路军一时半会回不来,只剩下少数地方干部在敌后坚持,晋梦奇就是其中的一员。有他和本土特种部队--武工队共同努力,游击队在沦陷区依然能展开活动,压制日伪军和汉奸。熬过最艰难的一九四二年,坚持过大半个一九四三年,大家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冀中根据地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晋梦奇和往常一样,带着一个警卫员,两个人在半夜里骑自行车,去一个地方开会。

晋梦奇的运气不好。他的车总出故障,一路走走停停,一耽搁就到了天亮,只好停在路边修车,这时路边走过来一个捡粪的老头。

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而且从来没有做过汉奸。但这个老头认出了他,因为晋梦奇太有名了,有名到连脸上的麻子大家都知道,而且老头还知道一件事:日本人在悬赏捉拿晋梦奇。

为了确认,打着念头的老头故意走近他们,然后极其随意地说了一句话:“晋司令,车坏啦?”

只是一个捡粪的普通老头,晋梦奇没有任何怀疑,打完招呼后,还问他会不会修车。老头看了一眼,摇摇头说不会,就继续捡粪去了。

因为这一刻大意,冀中传奇般的晋司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老头若无其事地走开后,拐弯就跑进了鬼子的炮楼告密。

听说晋梦奇在附近,几十个日军马上追了出来。晋梦奇的警卫员发现不对,让晋梦奇骑车先走,他留在原地抵抗。

一比几十,手枪对步机枪,结果是很明显的。警卫员只坚持了几分钟就被打死,晋梦奇逃进了一个叫刘家窑的小村子。正要穿过村庄时,另一个方向的日军也追了过来,他只好退回村里。

冀中的村庄大都挖有秘密的地道或夹墙,供人应急躲藏用,身为地方干部的晋梦奇对这些地方很熟悉,马上躲了起来。但问题是,他的自行车没法藏进去,鬼子发现了自行车,于是把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抓了起来,要他们交人。

按照冈村宁次在华北的规矩,任何村庄有人窝藏抗日分子不交,处罚都是全村杀光,绝不例外。这种事情在残酷的华北已经发生了很多次,对鬼子来说,多屠一个村子还是少屠一个村子,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华北老百姓对掩护八路军和伤兵也很坚决,往往全村杀光都不肯交人,原因更简单:谁为我而战,我为谁而死!

于是鬼子把人都聚在空地上,架起机枪开始威吓,却没有一个人低头。眼看屠村惨剧又要上演,晋梦奇烧掉了随身的文件,平静地提着手枪走出了地洞。

日本人开始吓了一跳,随后按自己的想象进行了理解:自己有几十个人,他只有一个,如此大摇大摆地走出来,显然是投降的。

晋梦奇没有理这些畜生,在黑洞洞的枪口面前,他抬头看了最后一眼。

华北的天空万里无云,阳光下的河山也依旧壮丽威严,不容任何人进犯侵略。晋梦奇从容地把手枪放进嘴里,扣动了板机,在日军的一片愕然中吞枪自杀。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四日,中共巨鹿地区九县专员晋梦奇因汉奸出卖,于刘家窑村被日军包围,为免累及村民,自戕殉国。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12-19 18:20:36 +0800 CST  

楼主:红朝笑笑生

字数:185805

发表时间:2018-07-07 18:28: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26 12:45:22 +0800 CST

评论数:339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