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关于卢浮宫部分著名亚述文物为伪造品的考证,兼谈其他西方伪造文物。





1.摹本中出现了设计图中不存在的信息。
这点是对伪造实物进行边缘破坏时候,未将该冗余信息去除导致。
从分析摹本看来,去除冗余信息的工作,完成还是不错的,只给我们留下了微量的马脚。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5 10:15:10 +0800 CST  


可清晰看出摹本2,比设计图与摹本1多出“IN”两个字母。
绘制摹本2时实物上的“IN”两字母仍然存在。
制作摹本1之前,实物上的“IN”两个字母已经被去除。
得出摹本2早于摹本1,

2.第二份为1803年出版的摹本出现了多于设计图,与1802年摹本的信息。
1.这个情况说明了1803年出版的摹本早于1802年摹本。
2.1803年出版的摹本,制作摹本时实物的该冗余信息还存在。
3.到制作1802年摹本时候,实物的该冗余信息被去除。

进一步证明了西方人作伪的客观事实。


======================
至此完美证明罗塞塔石碑的伪造事实。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5 10:31:25 +0800 CST  


雕刻实物与设计图与摹本1都足够清晰。
就是放到眼前看也不过如此。

以黄蜂图案进行设计图与摹本,雕刻实物进行比较。
大家可以自行体会。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5 11:11:42 +0800 CST  

=====================
发现贴子有点散了,这里整理一下。
--------------

给自己找个大活。
直接挖所谓埃及学的根。
下边会分析罗塞塔石碑,并提供罗塞塔石碑的造假证据。

我还是从原始资料入手。
现在手头有三份早期罗塞塔铭文相关的出版资料,也是能找到的全部。

一份有法国官方提供,为拿破仑团队在埃及期间绘制(我的结论是初始设计,后边给出推理过程)。
图纸在
DESCRIPTION DE L'ÉGYPTE : OU, RECUEIL DES OBSERVATIONS ET DES RECHERCHES QUI ONT ÉTÉ FAITES EN ÉGYPTE PENDANT L'EXPÉDITION DE L'ARMÉE FRANÇAISE.
有收录。

第二份为1803年出版的,仍然为法文版本,出版时罗塞塔石碑已经被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
ÉCLAIRCISSEMENS SUR L'INSCRIPTION GRECQUE DU MONUMENT TROUVÉ Ą ROSETTE, CONTENANT UN DÉCRET DES PRŹTRES DE L'ÉGYPTE EN L'HONNEUR DE PROLÉMÉE ÉPIPHANE, LE CINQUIČME DES ROIS PTOLÉMÉES
我对这份资料的分析是,此时实物已经伪造完成,图纸是依照实物进行临摹。

第三份图纸是1802年出版的,图纸包括信息介于第一份与第二份图纸之间。


利用上述原始图纸结合现在的实物的照片,可推理出罗塞塔石碑是伪造无疑。

先上一下素材。然后慢慢分析。



雕刻实物与设计图与摹本1都足够清晰。
就是放到眼前看也不过如此。

以黄蜂图案进行设计图与摹本,雕刻实物进行比较。
大家可以自行体会。
============

首先假设文物是真品。
对文物进行临摹的工作展开了。
限于文物尺寸,与文字密度等因素导致文字较小。
加上手工雕刻在硬质石头上,导致我们可以看到的象形文字并非十分清晰。
有许多形象,我们根本看不出到底是什么。
按照西方人的说法他们对这种文字也不熟悉,

一种情况是:
有些形象能看出来是什么,比如圆点,方块,眼睛等,绘制时就会受到该形象的影响,把图案画的尽量靠近该形象

另一种情况是:
有些看不出的是什么东西的象形文字只能按实际雕刻的情况去画,
因为不知道该象形文字对应的形象,
就不会受到对应形象干扰而进行修正。
也就是说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种当时看不出来的形象,包括黄蜂,眼镜蛇等。

这样临摹出的图,自然会有一些形象看着很怪异。
见图。


这是对未知文物的正常临摹分析。基本可以确定1802年出版的图,应该是一件临摹图。


======
接着分析罗塞塔石碑的碑文。

依然假设文物是真品。
对文物进行临摹的工作展开了。
限于文物尺寸,与文字密度等因素导致文字较小。
加上手工雕刻在硬质石头上,导致我们可以看到的象形文字并非十分清晰。

有许多形象,我们根本看不出到底是什么。
按照西方人的说法他们对这种文字也不熟悉,

一种情况是:
有些形象能看出来是什么,比如圆点,方块,眼睛等,绘制时就会受到该形象的影响,把图案画的尽量靠近该形象。


另一种情况是:

有些看不出的是什么东西的象形文字只能按实际雕刻的情况去画,
因为不知道该象形文字对应的形象,
就不会受到对应形象干扰而进行修正。
也就是说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但是当我发现临摹图中把本来不可辨识的形象,辨识出来的时候,
下意识想到是不是这张所谓的临摹图其实是一张设计图。

因为临摹时不可能根据信息量少的实物形象,临摹出信息量明显多于实物的图形来。

这样的临摹图,只能说明临摹人事先已经知道临摹的形象是什么,但是又与当时西方人对埃及象形文字研究水平相悖。

反过来思考一切就都解释通了。
法国人设计了这个罗塞塔石碑,按设计雕刻石碑,
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石碑碑文较小等因素,雕刻出的石碑碑文与设计图差异还是很大的。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
设计图的图案清晰明确,易于辨识。
实际雕刻图案模糊断裂,有些图案肉眼无法辨识出是什么形象。

另外制作石碑时,按照设计时的方案,还要进行破损工作,
进行破损边缘时,注意不能把设计信息磕掉,
边缘的残损信息看上去还要自然,
为了满足达到上边要求,
就需要对边缘进行一些冗余的设计,也就是补齐边缘信息。
破损时只破损这些冗余信息,留下设计的信息。


伪造就是伪造,特别是罗塞塔石碑信息量这么大的伪造物,
伪造过程中不可能一点纰漏不出,
通过几个版本摹本(含设计图)的比较,确实存在纰漏。

目前我发现的纰漏情况:
1.摹本中出现了设计图中不存在的信息。
这点是对伪造实物进行边缘破坏时候,未将该冗余信息去除导致。
从分析摹本看来,去除冗余信息的工作,完成还是不错的,只给我们留下了微量的马脚。


2.第二份为1803年出版的摹本出现了多于设计图,与1802年摹本的信息。
1.这个情况说明了1803年出版的摹本早于1802年摹本。
2.1803年出版的摹本,制作摹本时实物的该冗余信息还存在。
3.到制作1802年摹本时候,实物的该冗余信息被去除。

进一步证明了西方人作伪的客观事实。

================
下边上图片,对上述文字进行补充说明。


通过图片可以看到:
设计图早就设计好图案形象。而实际刻制文物达不到设计要求,导致相同的设计图案,雕刻形象各个不同。
而摹本忠实雕刻实物进行绘制,也同实物雕刻图案一样各个不同,这点正符合客观事实。
===========================


1.摹本中出现了设计图中不存在的信息。
这点是对伪造实物进行边缘破坏时候,未将该冗余信息去除导致。
从分析摹本看来,去除冗余信息的工作,完成还是不错的,只给我们留下了微量的马脚。

===========================

可清晰看出摹本2,比设计图与摹本1多出“IN”两个字母。
绘制摹本2时实物上的“IN”两字母仍然存在。
制作摹本1之前,实物上的“IN”两个字母已经被去除。
得出摹本2早于摹本1,

2.第二份为1803年出版的摹本出现了多于设计图,与1802年摹本的信息。
1.这个情况说明了1803年出版的摹本早于1802年摹本。
2.1803年出版的摹本,制作摹本时实物的该冗余信息还存在。
3.到制作1802年摹本时候,实物的该冗余信息被去除。

进一步证明了西方人作伪的客观事实。

-----
实际上我还发现其他的一些疑点,但并未在文字里未提及,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下载清晰大图,自行进行分析。

我这里说的临摹,和摹本,实际上都是照着画。

按此分析西方当时应该尚未掌握中国的碑拓技术。
======================
至此完美证明罗塞塔石碑的伪造事实。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5 14:06:48 +0800 CST  
说实话在分析了同一类,同一批的部分文物,得出造假结论后,
相同类型的实在是没有必要再分析下去了。
同一批的相同类型的都是伪造的,
之所以还坚持分析,
只是因为希望被更多的感兴趣的朋友看到,
普通人群都不知道有这些东西存在,
怎么会来关心这个,
主流怎么宣传他们就会怎么信。
希望人类不再被伪史蒙蔽,
也期望世界相关知识界能尽快给出合理说明,
比如说我分析的都是错误的,错在哪里,这样大家也涨知识。
或者部分认可我分析的,更正伪史,不要再毒害人类了。


我分析的虽然不一定都是事实,但我相信离事实不会太远。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6 08:24:17 +0800 CST  
继续上大英博物馆的亚述文物。






设计图底部内敛,实物上下一般粗。
最下方实物比设计图多出两朵花。
左边最外侧羽毛数量不同。
实物8根,设计图10根。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6 08:52:55 +0800 CST  
看到这个2018-05-30发过的这个贴子,没搬过来。
感觉有必要补出,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有些地方可能说不对。
=====================
=====================
----------------------

记得这个文物在前面的页面看过,当时就记得这个东西有五条腿,挺有意思的。
为什么会有五条腿呢?
大家分析一下可能性
=================
为什么会有五条腿呢?

把我的想法说一下,大家看看有无道理。

1.这个文物是奥斯丁·亨利·莱亚德“发现”的。

2.这个形象最早见于莱亚德出版的1849书,我是先有设计图,而文物在当时还没有造出来。

3.在总体规划可以看出这个东西是一对,分左右守卫门口。
整个遗址有总体规划效果图,有细化设计图,但细化设计与总体规划图有很多出入。
在立体效果图里这个东西左右两边的都是狮爪,并两前肢分的很开,实际文物两前肢离得非常近。
细节设计图规划为左边牛蹄,右边狮爪。
设计图与实际文物有多处不同之处后边会上图比较。

4.为什么会出现五条腿,这是由于细化的设计图是侧面像的浮雕,当时对浮雕与做成立体雕刻的逻辑关系欠考虑。 出现了浮雕是侧

面像,四条都表现出来。

5.而立体雕刻的原效果图,正前方有两条前腿,两条后腿表现在侧面,
立体图在侧面看有一条前腿,加上两条后腿,共有三条腿,与侧面像的四条腿出现了矛盾。当时莱亚德并没有把这个问题当回事。

6.后来书出版了,在伪造文物时候,自然就发现了这个矛盾,于是将错就错,出现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五条腿怪胎

========================
表现出五条腿的守卫。


可以看出效果的侧面可视角度要大的多。
================
在立体效果图里这个东西左右两边的都是狮爪,
并两前肢分的很开,
实际文物两前肢离得非常近。
细节设计图规划为左边牛蹄,右边狮爪。
==================
-----
立体效果图并两前肢分的很开。

立体效果图并两前肢分的很开。
-----
-----
实际文物两前肢离得非常近。


实际文物两前肢离得非常近。
-----
-----
在立体效果图里这个东西左右两边的都是狮爪,

在立体效果图里这个东西左右两边的都是狮爪,

细节设计左边牛蹄,右边狮爪。

细节设计图规划为左边牛蹄,右边狮爪。
----

=====================
在立体效果图里这个东西左右两边的都是狮爪,

并两前肢分的很开,

实际文物两前肢离得非常近。

细节设计图规划为左边牛蹄,右边狮爪。
===================
总体规划效果图,与细化设计图。



为什么会有五条腿呢?

把我的想法说一下,大家看看有无道理。

1.这个文物是奥斯丁·亨利·莱亚德“发现”的。

2.这个形象最早见于莱亚德出版的1849书,我是先有设计图,而文物在当时还没有造出来。

3.在总体规划可以看出这个东西是一对,分左右守卫门口。
整个遗址有总体规划效果图,有细化设计图,但细化设计与总体规划图有很多出入。
在立体效果图里这个东西左右两边的都是狮爪,并两前肢分的很开,实际文物两前肢离得非常近。
细节设计图规划为左边牛蹄,右边狮爪。
设计图中牛蹄守卫的包头是一层的,与效果图三层矛盾,故伪造文物时改为三层。

4.为什么会出现五条腿,这是由于细化的设计图是侧面像的浮雕,当时对浮雕与做成立体雕刻的逻辑关系欠考虑。 出现了浮雕是侧

面像,四条都表现出来。

5.而立体雕刻的原效果图,正前方有两条前腿,两条后腿表现在侧面,
立体图在侧面看有一条前腿,加上两条后腿,共有三条腿,与侧面像的四条腿出现了矛盾。当时莱亚德并没有把这个问题当回事。

6.后来书出版了,在伪造文物时候,自然就发现了这个矛盾,于是将错就错,出现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五条腿怪胎
=======================
所有证据均由文物发现者奥斯丁·亨利·莱亚德提供。
=======================
请看五条腿的拉玛苏是怎么打造出的
莱亚德设计了一对守卫,
一个是带翅膀的人头狮子。
一个是带翅膀的人头公牛。
在设计图中,
计划这对守卫是平面图版形式的浮雕。四条腿都可看到。
后来心血来潮改成了半立体雕刻、半平面图版形式的雕刻。
正面看两条腿,侧面三条腿,一共四条腿,正常的形象。
伪造文物时发现与图版设计中在侧面看为四条腿的图发生了矛盾。
可是此时书已经出版了,于是将错就错,伪造出现在我们看到的五条腿怪胎。
后来有人把这对五条腿的怪胎考证为“拉玛苏”与“舍杜”
=======================
============
我这么说“后来心血来潮改成了半立体雕刻、半平面图版形式的雕刻。”
“正面看两条腿,侧面三条腿,一共四条腿,正常的形象。”
包括包头的样式都仔细考虑过。
这个是有证据的,作者也曾画过四条腿的图。
不过这个四条的怪物,今天在大英博物馆的五条腿文物是碰不上。
作者对这两个方案的取舍,也是下了大功夫的。

作者对这两个方案的取舍,也是下了大功夫的。




我这么说“后来心血来潮改成了半立体雕刻、半平面图版形式的雕刻。”
“正面看两条腿,侧面三条腿,一共四条腿,正常的形象。”
包括包头的样式都仔细考虑过。
这个是有证据的,作者也曾画过四条腿的图。
不过这个四条的怪物,今天在大英博物馆的五条腿文物是碰不上。
作者对这两个方案的取舍,也是下了大功夫的。

===========================
我在想大英博物馆能不能找到哪怕一件。
由奥斯丁·亨利·莱亚德弄来的文物实物
与其人出版的图书完全没有疑点的文物来。




难道文物的另一面和图纸上相同?


我在想大英博物馆能不能找到哪怕一件。
由奥斯丁·亨利·莱亚德弄来的文物实物
与其人出版的图书完全没有疑点的文物来。
=========

注释:文物是一对,见图,另一个对应图纸,除了实物多了一条腿,大体上看还是同一东西。

===========================
后人绘制的用于的描述
奥斯丁·亨利·莱亚德弄文物的“现场实况图”
(1888年之前)


此时已经是五条腿的拉玛苏。
重点可以看一下周五环境,看来是这批文物是从土里刨出来的。

-------------
注释:这描述的后边没有人物的那个五腿怪。
===========================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6 10:36:40 +0800 CST  
继续搬运。
======================
近几日通过对亚述考古的学习颇有心得。
在这里就再分享一下学习成果。
贴子可能会分楼层发出,按顺序阅读,如果漏下重要信息,会对理解造成影响。

说道亚述考古不得不提两个人
一个是法国人




Paul-Émile Botta (6 December 1802 – 29 March 1870)
Botta, Paul Emile (英语)
(博塔,保罗埃米尔)
(波塔,保罗埃米尔)
(保尔·伊迈尔·波塔)
另一个就是我在以前的贴子反复提到的
英国人
Layard, Austen Henry (1817-1894)
(奥斯丁·亨利·莱亚德)
(奥斯丁·享利·勒亚德)


法国人最先发掘的是库羊吉克(库云吉克)就是圣经里的尼尼微。
挖了一气什么有用的也没找到,
于是到附近的的Khorsabad(喀霍沙巴德)(豪尔萨巴德)进行发掘,
挖出了大量的文物,然后马上出书,说挖到文物了。

英国人1845年最先发掘的是Nimrud。
也挖出了大量的文物,然后马上出书,说挖到文物了。
英国人1847又到法国人挖剩下的库羊吉克去挖,于是就挖出来尼尼微。

两个人都出书第一时间把自己的发现发表出来。
法国人的书是1849年-1850年出版。
英国人的书是1849年出版。
看来两人是在比赛挖宝呀。
============
这里引用相关书籍的描写。

不甘心让法国人摘去发现亚述城桂冠的英国人急派代理人去了美索不达米亚。此人名叫奥斯丁·享利·勒亚德,曾在伦敦受过律师

培训。好探险的青年勒亚德已在中东许多地方旅行过,此时在为英国驻君士坦丁堡的领事馆工作。一本传记资料把他的工作称做“多样

化的非官方外交使者”——一种介于政治活动和谍报工作之间的使命。1845年,领事馆派勒亚德去莫索,以宣告确立英国人在亚述学方

面的荣耀。
勒亚德故意在多疑的法国人和地方酋长们的面前晃荡而过,装得象个打猎的猎人;私下里却把工具偷运到莫索附近的土丘处,开始

发掘。夜幕降临之前,他的工人们已发现了两个亚述宫殿遗址。不久,他就发掘出了象牙雕刻。楔形文字碑和记载战斗场面的雕塑画板

。“我生活在遗迹堆里,”他在给一个婶婶的信中写道,“连做梦也难想到其他事。”
勒亚德深信,是他而不是波塔找到了真正的尼尼微遗址。勒亚德和波塔一样,对古遗址没有进行科学考察,一门心思地寻找惹眼的

东西,运回家去。不久,大量的飞狮飞牛和其它宝藏开始踏上艰险的旅程,沿下游漂运。仅仅一个巨大的牛像,就需要一只由600张羊皮

制作而成的皮筏子运载,一队全副武装的防盗匪士兵来保卫。勒亚德的发现物在波斯湾的底格里斯河口装船转运,送往伦敦,在庄严的

伦敦博物馆里再现风采。
1847年,勒亚德开始发掘库羊吉克,那个波塔在发现喀霍沙巴德之前曾检测过然而又放弃了的上丘。勒亚德发现波塔当时找对了地

址,只是挖掘得不够深。实际上,在库羊吉克土下20英尺处,有大量的文物。正如享利·罗林逊在翻译楔形文字过程中很快证实的一样

,库羊吉克真的是长期被人们寻找的尼尼微。勒亚德发现的第一个遗址是一个叫尼姆路德的城市。尼姆路德城与波塔发现的喀霍沙巴德

有相似之处,历史上都曾作过亚述帝国的首都。然而,尼尼微才是传说中的亚述王国最强大的国王们的首者。才是《圣经》中所说的先

知约拿布道的首都。

============
法国人和英国人比赛挖宝。
出书。
各干各的,既相互配合又互相竞争,心照不宣。

于是就鼓捣出了两个版本的亚述文物考古系统。
这里成为法系和英系。


外行人基本看不出法系和英系的区别。
但细心人总是会发现点区别的。

怎么说是“相互配合”呢?
大家考古是如何干的,自己心里门清,谁也不会给谁拆台,关键时刻还要紧密配合共同圆谎。所以出现文物外行人基本看不出法系

和英系的区别。

下边具体举几个例子对“法系”与“英系”进行说明。

============
就对文物作假的认真程度看。
“法系”明显由于“英系”,这与“法系”作假的经验丰富有关。

分别看一下“法系”与“英系”的图纸
以鹰头怪为例。
“法系”的



“英系”的





可以看出
“法系”文物破损在图纸上有体现。
“英系”图纸上基本不体现文物破损。

============
怎么看英系还是法系。
举个例子。
随便找个鹰图。


根据上边圈出的异同处,只要看一处的区别,大体上就可以看出文物是哪个系统的。

方法1:看鹰嘴。
吐舌头的是英系。法系是不露舌头的。


方法2:看提包。
提包光板没图的是英系。法系是编织袋包。

这里进一步说明:就对文物作假的认真程度看。
“法系”明显由于“英系”,这与“法系”作假的经验丰富有关。
“法系”文物与图纸的切合度非常好,但离无懈可击差的远呢。
英系图纸上有图案,文物上都是光板的,(注意,麻点的是楔形文字,大有画蛇添足之感)。

方法3:看大腿。
露一条腿的是英系。露两条腿的是法系。


其他方法大家看图自行分析。
============
-----------------------------

露一条腿,这个是英系鹰。

吐着舌头,这个是英系鹰。

带着匕首,这个是英系鹰。
============
就对文物作假的认真程度看。
“法系”明显由于“英系”,这与“法系”作假的经验丰富有关。
这次以五腿怪门神为例。
“法系”的


---------------
“英系”的

============
就对文物作假的认真程度看。
“法系”明显由于“英系”,这与“法系”作假的经验丰富有关。
这次以五腿怪门神为例。

前三张是法系的。
后四张是英系的。





-----------------------------------



前三张是法系的。
后四张是英系的。

这里再进一步说明:就对文物作假的认真程度看。
“法系”明显由于“英系”,这与“法系”作假的经验丰富有关。
“法系”文物与图纸的切合度非常好,但离无懈可击差的远呢。
“英系”图纸和伪造文物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
五腿怪实际上就是门神,大门口狮子,镇墓兽一类的。
分为左右,立于在门两边,或贴在门上。

按中国人的习惯,这类物品通常两边都会有所不同,一般不会出现下列情况。

老张家过年贴门神,贴了两张秦叔宝。大家都知道还有个尉迟恭。
大门口的两个石狮子脚下都有个小狮子。应该是另一个是玩球的,据说是雄性。





这样看感觉才不违和。
---------------
回头说“五腿怪”,其实也是门神,负责看护亚述王的无尽宝藏(问题是只剩下浮雕了,宝藏没了,这外国盗墓的,可比中国盗墓贼

可狠多了)。


英系五腿怪。

英系五腿怪就非常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两边有所不同。
左边的是“牛腿怪”,右边的是“狮爪怪”(这个要看蹄子与爪子)
-------------


法系五腿怪就很另类。
两边都是“牛腿怪”。

而英系五腿怪就非常符合中国人的习惯。两边有所不同。左边的是“牛腿怪”,右边的是“狮爪怪”
你英国人要打我法国人的脸呀。
-------------

英国人也别得意。
你那“狮爪怪”怎么长了三对牛角?
到现在我才发现,昨天人物包头饰品原来是“牛角”。
-------------

人家法系牛角有两对,你英国人就弄三对牛角出来。
你英国人也很纠结呀,牛不就应该一对牛角吗?
于是你在图纸上设计出了一对牛角的“牛腿怪”。(在图里找)。
后来想明白了这是怪物,几对角能怎样,就是“牛角狮爪怪”也不奇怪呀。
-------------

法系的门神是两个牛怪。
按中国人和英国人看来这很违和,当然法国人不这么想。
-------------

法系的门神是两个牛怪。
按中国人和英国人看来这很违和,当然法国人不这么想。
翻遍法国人的整本书
只找到这唯一的一张,立在门右边的牛怪图纸。
这也没办法。毕竟设计图纸非常用心,画工精细,太费精力呀。
大不了做左边那货,镜像一下就搞定了。
-------------

人家英系的牛可是站住左边呀,你法国人就算只画一张图纸,也应该画左边的呀。
-------------

1853年出版的设计图,侧面三条腿的英系牛。


另外图中人和牛那个其实是法系的,文物在卢浮宫。
不知道问什么英国人用了法国人的图。

估计大家可能都没发现我描述的一个大错误。

昨天我说过
“另外图中人和牛那个其实是法系的,文物在卢浮宫。”
“不知道问什么英国人用了法国人的图。”

实际上我说错了。
我为什么会错呢。我说过外行人基本看不出法系和英系的区别。
但细心人总是会发现点区别的。
这里我就犯了不细心毛病
-------------
英国人的牛也变成了两边都是牛了。
问题图纸侧面三条腿,你这变四条腿了。
英国人你那不违和的门神呢?
狮子呢?
难道是受到法国人影响了?
头饰样式变成法系圆柱形了,
英国人你怎么不用坟头形的头饰了。
还好牛角还是三对。
你英国人做文物太随意了吧。
是我错了吧!


看来我上边说的还是有点道理的。

法国人和英国人比赛挖宝。
出书。
各干各的,既相互配合又互相竞争,心照不宣。

于是就鼓捣出了两个版本的亚述文物考古系统。
这里成为法系和英系。


外行人基本看不出法系和英系的区别。
但细心人总是会发现点区别的。

就五腿牛来说,基本上:
三对角是英系。
两对角是法系。
-------------



看来我上边说的还是有点道理的。

法国人和英国人比赛挖宝。
出书。
各干各的,既相互配合又互相竞争,心照不宣。

于是就鼓捣出了两个版本的亚述文物考古系统。
这里成为法系和英系。


外行人基本看不出法系和英系的区别。
但细心人总是会发现点区别的。

看来我上边说的还是有点道理的。

法国人和英国人比赛挖宝。
出书。
各干各的,既相互配合又互相竞争,心照不宣。

于是就鼓捣出了两个版本的亚述文物考古系统。
这里成为法系和英系。


外行人基本看不出法系和英系的区别。
但细心人总是会发现点区别的。

怎么说是“相互配合”呢?
大家考古是如何干的,自己心里门清,谁也不会给谁拆台,关键时刻还要紧密配合共同圆谎。所以出现文物外行人基本看不出法系

和英系的区别。

-------------
英国法国各干各的,既相互配合又互相竞争,心照不宣。
于是就鼓捣出了两个版本的亚述文物考古系统。
我称为法系和英系。
怎么说是“相互配合”呢?
大家考古是如何干的,自己心里门清,谁也不会给谁拆台,关键时刻还要紧密配合共同圆谎。
所以出现文物外行人基本看不出法系和英系的区别。
-------------
法国人发掘了一处亚述遗址。
形成了法系风格亚述。
Khorsabad喀霍沙巴德
据说亚述时期叫做 'Dur-Sharrukin杜尔舍鲁金',
下边对杜尔舍鲁金的描述。

由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于大约公元前717年至公元前707年所建造。
两河流域的北部地区叫亚述。
南部地区叫巴比伦。
杜尔舍鲁金城便是北方的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指挥建造的一座要塞般坚固的城市。
1843年,古城的考古发掘开始,出土了大量的壁上浮雕、象牙雕刻等,
亚述王表也被挖掘出来。


法国人发掘了一处亚述遗址。
形成了法系风格亚述。
-------------
英国发掘了尼姆路德,尼尼微两处遗址。
形成了英系风格亚述。
Nimrud尼姆鲁德 (尼姆路德)
下边对尼姆鲁德的描述。
尼姆鲁德,指亚述古城遗址。

古城在公元前13世纪由撒缦以色一世建造。
亚述纳西拔二世时期被选作为王室驻地和军事首府,是亚述帝国的首都之一。
古城最重要的建筑物是建造于公元前798年的文学之神那波及其配偶的神殿。
公元前7世纪,由于萨尔贡二世迁都尼尼微,此城地位逐渐没落。
从1845年开始,古城的考古发掘工作开始启动,并一直到1879年之间都在断断续续的进行。
1949年,考古工作重新启动,在此期间古城遗址内发现的许多文物被转移至海外的博物馆中。

Nineveh(尼尼微)

公元前2500年左右,尼尼微就形成了一座真正的城市,并成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
公元前8世纪,亚述王萨尔贡二世将都城由萨尔贡城迁到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
公元前705 年,辛那赫里布即帝位,尼尼微被定为亚述帝国首都,大规模兴建神庙和王宫,盛极一时。
前8世纪至前7世纪的亚述王辛那赫里布(Sennacherib)尼尼微最为繁荣,
特别是亚述的国家图书馆的数千泥板文书,为古美索不达米亚史中极珍贵的资料。
但于前612年尼尼微被攻陷,前605年强盛一时的亚述帝国正式灭亡,尼尼微随之没落。
1846年起开始发掘,19世纪中叶,遗址由英国考古学家莱亚德首次发掘出土,以后英国考古队曾组织多次发掘。
20 世纪50 年代伊拉克政府派遣考古队继续进行发掘和整理,并修复了部分城墙、城门和王宫,成为西亚的重要历史名胜之一
-------------
总结:
英系法系各自风格明显。
早期英国图纸趋近浅浮雕,后期受到法系影响,图纸浮雕立体感明显增加,
对法系风格也有所借鉴。

法国发掘了喀霍沙巴德一处遗址。
英国发掘了尼姆路德,尼尼微两处遗址。
以尼尼微规模最大,这也是为什么亚述文物大都在大英博物馆的原因。
==========================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6 11:07:50 +0800 CST  

法国发掘了喀霍沙巴德绘有详细考古文物现场图片详细。
几乎每一件雕刻与浮雕都有发掘图片。
可以体现出文物出现的具体位置,并且都进行了编号。
通过描绘现场图片的图片看绝大多数文物都是断裂破损脱落。
五腿怪完整为jkg三门,均为同一房间的北西东门。
其他五腿怪基本都不完整。
五腿怪分大中小三种规格,大的5.6米,中等4.2米可能还有其他规格
现在文物均为复原。
大部分都配有还原图。
这点看法国人真是专业。

遗址壁画浮雕的背景用砖砌成,
看英国人的现场浮雕貌似嵌直接在土墙上。
-------------

法国遗址壁画浮雕的背景用砖砌成
-----

看英国人的现场浮雕貌似嵌直接在土墙上。待确认。


法国遗址壁画浮雕的背景用砖砌成
看英国人的现场浮雕貌似嵌直接在土墙上。
这点值得研究。
-------------

法国发掘了喀霍沙巴德绘有详细考古文物现场图片详细。
几乎每一件雕刻与浮雕都有发掘图片。
可以体现出文物出现的具体位置,并且都进行了编号。
通过描绘现场图片的图片看绝大多数文物都是断裂破损脱落。
五腿怪完整为jkg三门,均为同一房间的北西东门。
其他五腿怪基本都不完整。
五腿怪分大中小三种规格,大的5.6米,中等4.2米可能还有其他规格
现在文物均为复原。
大部分都配有还原图。
......
-----------------------------
法国发掘了喀霍沙巴德绘有详细考古文物现场图片详细。
几乎每一件雕刻与浮雕都有发掘图片。
可以体现出文物出现的具体位置,并且都进行了编号。
通过描绘现场图片的图片看绝大多数文物都是断裂破损脱落。
五腿怪完整为jkg三门,均为同一房间的北西东门。
其他五腿怪基本都不完整。
五腿怪分大中小三种规格,大的5.6米,中等4.2米可能还有其他规格
现在文物均为复原。
大部分都配有还原图。
......
-----------------------------
发现我连续的文字被楼层分成了若干片段,在这里整合一下。

昨天分析到这,
深感法国人作假的专业性,大有一种让人不信不是真的都不行的感觉。

今天接着分析一下法国人是如何伪造文物的。
我在想如果我要是法国人

Paul-Émile Botta
Botta, Paul Emile
博塔,保罗埃米尔
波塔,保罗埃米尔
保尔·伊迈尔·波塔


该怎么把头脑中宏大的遗址伪造出来.
下边是需要考虑的事项,顺序不是一定是线性的,
各事项直接会有相互交叉,各事项也不是一步到位,需要不断调整。

1我是个非常严谨的法国人
2考古需要资金,资金如何筹措
3遗址要有总体规划图
4文物都包含什么内容
5文物在遗址中如何布局
6我怎么造出这些文物
6文物如何拉回法国
7我如何向别人讲述我的故事

在这里我今天的思路就围绕着关于6我怎么造出这些文物展开。

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这次考古主要以我为主。
助手应该找可信的人,人数也不宜过多,毕竟是造假。
最少要保证知道我造假的人不会把消息泄露出去,
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神秘人物使用的都是又聋又哑那种。

我想我手头的资金应该到不了非常充足的地步,
毕竟任何人投资都希望得到丰厚的回报,
而我的考古事业八字还没一撇呢

所以我要先编一个故事打动我的投资人,估计这种情况样我的资金不会很充足,我必须的先拿出一些文物,争取更多的资金。

亦或我的投资人是幕后老板全权负责伪造遗址,这样资金就不是问题了,呵呵。


当然我还是把资金限制到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伪造文物的问题。

我的手头钱不太多,我就得考虑文物制作成本,至少包括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


有人说用石头制造,我也同意。
可是雕刻石头可是技术活呀,成本大大的高。
那怎么办呢?

反正找到能够满足成本低廉,施工快捷的方法就行,
最好在加工完之后,大家都说是石头的才好。
我不说不是石头的,有谁会在乎。

成本低廉,我考虑用天涯网友说的那种,也就是用在埃及造假的“混凝土”或“胶泥”“腻子”“三合土”,“五合土”“石膏”“石灰”....

这种材料最后我找到了,别问我什么成分,我不专业。
我的目的是。
反正不管是什么材料,只要满足可塑,干燥之后看上去像石头就行。


材料我已经选定。
现在我就可以像捏橡皮泥一样制造文物了。

我的资金有限,所以我不能保证我的文物都独一无二。
虽然你在中国找不到两件完全相同的文物。日用品,民用的除外。
但你可以在我的作品发现,有大量雷同的文物。

说实在的,不是我希望雷同呀,我的钱不够用呀。
所以我也尽量让我的文物的样式丰富一下。

比如说我先设计 人物甲和人物乙
然后我把 人物甲的头换的 人物乙的身体上 这样就诞生了人物丙
有了这个思路我就可以进行模块化生成。
说道模块化
我想可以设计出各种零件。
各种发型
各种脸型。
各种手臂。
各种大腿。
......
各种器物。
各种纹饰。
各种饰品
.......
然后我就制造模具。
接下就是和泥开始压制文物了。

我的第一批文物就这样压制出来了。

和造石膏模型的方法也很像,但我用的技巧主要是浮雕。
大部分文物都是压制出来的。

还有一部分圆雕的作品,主要为五腿牛的正脸,我用一样用模具搞定。
身上的压花也是模具。
楔形文字也是模具,这里我用到了雕版印刷技术与伙子印刷相结合的技术。


用模具压制文物虽然效果非常好。

但是也有漏洞,就是文物雷同度太高了。
这个不要紧,普通群众还以为亚述人就好这口呢。


为什么我不用石头,除了钱的问题,还有很多原因。
比如雕刻非常费力,还会搞得到处是边角料。
再说大量水平高超的刻工,我也没处找去。
就算大量高水平刻工找到了,我发现同一个雕刻工,雕刻同一型号样品,在最仔细的情况下也不会雕刻出完全同一规格的文物。

说实话,雕刻出不同规格的文物,其实是我想要的效果,但资金不给力呀。


于是乎细心的朋友就会在我的作品里找到各种完全相同的地方。
用过ps的都知道,橡皮图章的效果。

当然细心的群众不多,要不我的骗局早该被完全揭露了。

呵呵, 就算今天我把我造假的过程原原本本的写出来,发到网上。
不一样没几个人信吗?对不对。
不能太高估人性呀。





我们法国人是非常严谨。

当我压制出我的第一批文物后,等文物干透后,
我就把它们砸碎,有的碎的厉害一些,有的轻微破损,也有保存完好的。

这样看上去才真实。不像英国人造假都不会,设计图都是完整的。
当然我们这招英国人后来也学会了,也可能是自己悟出的。

之后把碎块拼起来,一些太碎的部分我就不要了,我的制图师开始制图。

这样可以保证文物与制图完全一样。

这样我的第一批画稿就出来了。
呵呵,我做的这是天衣无缝呀。

有了部分文物和画稿我就可以去各处寻找有意愿的投资人,进行化缘。

很快更多的资金到位。
我们加大力度生产。

总体规划图也在我的头脑中徐徐展开。
这里有三个房间,中间那个房间可以分成两间......
这里要有一个走廊过道....
北门要有大门,南面也要有大门。

大门两边应该立着五腿牛怪,对就是英国人那种三对角的,
风格要一样,细节要不同,
都是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建造的,
不能差的太多,否则别人该说我们的文物是假的了。


我们法国人是非常严谨的。

当我压制出我的第一批文物后,等文物干透后,
我就把它们砸碎,有的碎的厉害一些,有的轻微破损,也有保存完好的。

这样看上去才真实。不像英国人造假都不会,设计图都是完整的。
当然我们这招英国人后来也学会了,也可能是自己悟出的。

之后把碎块拼起来,一些太碎的部分我就不要了,我的制图师开始制图。

这样可以保证文物与制图完全一样。

这样我的第一批画稿就出来了。
呵呵,我做的这是天衣无缝呀。

有了部分文物和画稿我就可以去各处寻找有意愿的投资人,进行化缘。

很快更多的资金到位。
我们加大力度生产。

总体规划图也在我的头脑中徐徐展开。
这里有三个房间,中间那个房间可以分成两间......
这里要有一个走廊过道....
北门要有大门,南面也要有大门。
大门两边应该立着五腿牛怪,对就是英国人那种三对角的,
风格要一样,细节要不同,
都是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建造的,
不能差的太多,否则别人该说我们的文物是假的了。

大门的五腿牛怪要大,我看就5.6米。
中门的五腿牛怪要小一点,我看4.2米。
小门的要小,3米7够了。




我们这么多的门,那得造多少个五腿怪呀。
这家伙五米多,四米多,三米多。
可不是小家伙呀,就我们这几个人用模具也造不了那么多呀。

这个你放心山人自有妙计,请看图。

内部门不用五腿怪,只有外门才用,你要知道这家伙可是看家护院的。
我已经设计好了。
在图纸上大门有三座,分别用M,F,q命名。
中门只有一个,用V命名。
小门七座,其中走廊两头的称为 c,d 。中门V门下边的叫b. 大门q门旁的叫f.
jkg是设计成瓮城样式,k,g相对,j在两者之间。

你说工程量大,活干不过来,我也知道。
这不是我都想好了。
就说所有的五腿怪都让人破坏了,就剩下几对好的,和几对勉强修理修理能用的。
咱们把它们往图上一画就行。
不用造,等到咱拉文物回法国时候,就说掉海里一批就欧了。



我觉得英国那种只有直立五腿怪,
有点呆板,我这里新设计了歪头五腿怪,
为了突出M和q门的重要性和威仪,
我决定把歪头五腿怪配给大五腿怪当副手。
你看看。



大哥这个不会害的再开模具吧,做模具也费劲呀。

你忘了我们只有一个中门。拿那个模具,就能干这个活。




随着我逐渐把细节一一考虑好。
我们的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制图的制图,和泥的和泥,压制的压制,后期修改的修改....

光阴如箭,岁月如梭。
眼眨眼到了收获的季节。
我们带着我们千辛万苦发掘的文物回法国了。

在海上我让助手们把那些用不到的都扔进了大海。

.......
.......
我们成功了,看来我们真的成功了。
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故事的各个版本还一直在传播。

=======================
下边来自网络游记。


这种体态庞大的人面双翼公牛,是成对安放在亚述王萨尔贡二世宫殿前的守护神兽。也称人面双翼公牛像。人首、狮身............吉祥动物,并具有神秘的力量。

这些巨大的牛身人面像的发现和发掘也历经坎坷,那是十九世纪,法国人发现冒着各种危险将它们运到巴黎卢浮宫,其中一个在运输途中沉入了海底。英国人知道也蜂拥而至,在附近发掘了大量的类似文物运到了大英博物馆。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物至今还是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收藏为最。



估计有网友会说:
就是文物是压制的,怎么就一定是法国人压制的,而不是亚述人呢?





我说:亚述人没有把图纸留给我们,而法国人留下了。


网友说:看不懂。
我说那就对了。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6 11:20:53 +0800 CST  
我还是从原始资料入手。
现在手头有三份早期罗塞塔铭文相关的出版资料,也是能找到的全部。

一份有法国官方提供,为拿破仑团队在埃及期间绘制(我的结论是初始设计,后边给出推理过程)。
图纸在
DESCRIPTION DE L'ÉGYPTE : OU, RECUEIL DES OBSERVATIONS ET DES RECHERCHES QUI ONT ÉTÉ FAITES EN ÉGYPTE PENDANT L'EXPÉDITION DE L'ARMÉE FRANÇAISE.
有收录。
============
第二份为1803年出版的,仍然为法文版本,出版时罗塞塔石碑已经被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目前只能找到第三页。

ÉCLAIRCISSEMENS SUR L'INSCRIPTION GRECQUE DU MONUMENT TROUVÉ Ą ROSETTE, CONTENANT UN DÉCRET DES PRŹTRES DE L'ÉGYPTE EN L'HONNEUR DE PROLÉMÉE ÉPIPHANE, LE CINQUIČME DES ROIS PTOLÉMÉES
我对这份资料的分析是,此时实物已经伪造完成,图纸是依照实物进行临摹。
============
第三份图纸是1802年绘制,经过数理逻辑分析这份摹本应该是三件最晚绘制的。

ACCOUNT OF THE ROSETTA STONE : IN THREE LANGUAGES, WHICH WAS BROUGHT TO ENGLAND ... IN 1802.
==============



图1:
---------

图2:
----



图3: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6 13:24:46 +0800 CST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馆的亚述猴子和训猴人。
===========
实物中猴子的手远离前人的袍子
设计图中手紧贴前边人的袍子

设计图的该人物身高明显矮于实物中人。

有矛盾的地方还很多,
出现矛盾的根子,还是压模技术导致的问题,不能有效控制单体模具的位置和角度的偏移的精度。


楔形文字不知道又讲了多少故事。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7 08:50:02 +0800 CST  
@汪放 2018-07-26 16:15:31

-----------------------------
这个是你的研究成果吗?

如果研究埃及象形文字也要在可信的资料基础上进行。
这个罗塞塔石碑是彻头彻尾的假货。
法国人自己编造了一些规则,然后将瞎话按此规则,
写入后续伪造文物中,再由学会此规则的专家进行解读,
向全世界宣告这些瞎话。

------
你要真想研究埃及象形文字,一定要在更可信的材料基础上进行研究。
我这有早期的资料,是否为真品不敢保证,至少可信的时间点早很多(应早于1567年)。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7 10:20:13 +0800 CST  
这里预告一下,下次分析阿布辛贝神庙。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做一下预习。
=============
信息来自百度百科
阿布辛贝神庙 编辑
阿布辛贝神庙(阿拉伯语:أبو سنبل‎或أبو سمبل‎),位于埃及阿斯旺以南290千米处,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据说名字来源于最早带西方人去到现场的向导(一个小男孩)的名字。它坐落于纳赛尔湖(Lake Nasser)西岸,由依崖凿建的牌楼门、巨型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摩崖雕像、前后柱厅及神堂等组成。阿布辛贝勒和它下游至菲莱岛的许多遗迹一起作为努比亚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
1966年因兴建阿斯旺水坝,神庙整体迁移至高出河床水位60余米的后山上,是世界文物建筑保护方式的成功尝试。
中文名 阿布辛贝神庙 外文名 Abu Simbel Temple 遗址地点 埃及阿斯旺 所建时间 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233年 遗址象征 埃及统治者的力量 相关奇观 太阳节奇观 其他译名阿布辛拜勒神庙 附属建筑哈索尔神庙 最佳游玩季节 春、秋两季 建议游玩时长 2小时 开放时间 全年 门票价格 30埃镑
=============
这里预告一下,下次分析阿布辛贝神庙。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做一下预习。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7 11:37:41 +0800 CST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7 13:23:34 +0800 CST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7 14:07:15 +0800 CST  


上边发的几张分析图,都是阿布辛贝神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遗产。

我看埃及国家zf应该把它改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控诉一下殖民统治,一样能挣钱。

伊朗国家zf应该把"波斯波利斯遗址"改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控诉一下殖民统治,也一样能挣钱。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7 14:43:10 +0800 CST  


看人家西方人考古就是严谨,
去了现场测绘了一大圈,
出了书,也不给出测绘图(不知道是不是没画的原因),直接给复原图,也不知道是依据什么。
别的毛病不挑了,
就是好像复原图有点拥挤。细看象形文字,按商博良解读应该没问题,就是两者之间形象位置有不一致。
我就不说你是按复原图制造的文物了。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7 15:31:53 +0800 CST  
@nerv19 2018-07-27 15:05:59
请教雅典卫城遗迹不是已经2500年历史了?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
没研究过,不敢随便说。
但以我的经验看,
2000年肯定没有,
500年问题应该不大。
这个是个人感觉,没有任何证据。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7 15:34:49 +0800 CST  
@nerv19 2018-07-27 15:05:59
请教雅典卫城遗迹不是已经2500年历史了?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
@eleele 2018-07-27 15:34:49
没研究过,不敢随便说。
但以我的经验看,
2000年肯定没有,
500年问题应该不大。
这个是个人感觉,没有任何证据。
-----------------------------
@nerv19 2018-07-27 15:36:13
等等?500年前的钢筋混泥土建筑?
-----------------------------
想当然认为你说的是雅典卫城了,
没看清你贴的图,
看样子只是某部分,你这个是什么我都不知道,不排除后期加建的。

如果是雅典卫城主体部分,这个可以解释为后期维修加固措施,不算毛病。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7 16:28:00 +0800 CST  
看来可能,可以回复了。
楼主 eleele  发布于 2018-07-27 16:32:06 +0800 CST  

楼主:eleele

字数:399956

发表时间:2018-07-06 21:55:4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8-06 20:49:08 +0800 CST

评论数:875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