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学思想探讨】

【(三)佛教三乘之内涵】(七)三乘之证量——禅宗(四)

当临济义玄遇黄檗而三问三打时,却不知道为何被打。那么作为一个彻悟的宗匠黄檗之打临济必然是观念性自身的显露,因为那个秘密必然要通过意识性自身来体现。而临济作为一个尚未入门的还未窥见禅之堂奥的学者、却还在自身意识性的境域中徘徊。那么,必然的依他自身的寻常观念性的见解来理会三问三打、当然有其委屈的地方。

这里不讨论公案本身所蕴含的秘密,因为许多公案如同一辙,都只是以指标月的手指,而月却只能依靠学者自身来超越手指、才能看到,不然也只能见指而不见月。

汾州无业参马祖,开门就问什么是即心即佛?马祖说只这未了的心便是,更无其他。马祖可谓慷慨大方直接把月亮给他了,可是无业不悟,又向马祖要达摩西来秘传的心印。马祖说你现在心中正闹腾呢,明天再说。无业只能出去,刚走到门口,猛然听到马祖叫他,刚一回头,马祖说是什么?到了这时,无业才看见了那个秘密——月。

任何以寻常观念性的意识行为来分析禅宗的话剧,似则似矣,却差之千里。也就是说公案本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的存在,如果你用平常的那意识思维心来剖解公案,只能看到公案那似是而非的东西,而真正的源质你是看不到的。



【附临济悟道因缘】
曹州南华邢氏子。幼负出尘之志。及落发进具。便慕禅宗。初在黄檗会中。行业纯一。时睦州为第一座。乃问。上座在此多少时。师曰三年。州曰。曾参问否。师曰。不曾参问。不知问个甚么。州曰。何不问堂头和尚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师便去问。声未绝。檗(黄檗希运)便打。师下来。州曰。问话作么生(结果怎么样)。师曰。某甲问声未绝。和尚便打。某甲不会(不明白为什么)。州曰。但更去问。师又问。檗又打。如是三度问。三度被打。
师白(告诉)州曰。早承激劝问法。累蒙和尚赐棒。自恨障缘不深旨。今且辞去。州曰。汝若去。须辞和尚了去。师礼拜退。州先到黄檗处曰。问话上座。虽是后生。却甚奇特。若来辞。方便接伊。已后为一株大树。覆荫天下人去在。师来日辞黄檗。檗曰。不须他去。祇往高安滩头。参大愚。必为汝说。
师到大愚。愚曰。甚处来。师曰。黄檗来。愚曰。黄檗有何言句。师曰。某甲三度问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不知某甲有过无过。愚曰。黄檗与么老婆心切(意谓婆婆妈妈的,关心之意)。为汝得彻困。更来这里问有过无过。师于言下大悟。乃曰。元来黄檗佛法无多子(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愚揪住曰。这尿床鬼子(后生辈)。适来道有过无过。如今却道黄檗佛法无多子。你见个甚么道理。速道速道。师于大愚肋下筑三拳。愚推开曰。汝师黄檗非干我事。
师辞大愚。却回黄檗。檗见便问。这汉来来去去。有甚了期。师曰。祇为老婆心切。便人事了侍立。檗问。甚处去来。师曰。昨蒙和尚慈旨。令参大愚去来。檗曰。大愚有何言句。师举前话。檗曰。大愚老汉饶舌。待来痛打一顿。师曰。说甚待来。即今便打。随后便掌。檗曰。这风颠汉。来这里捋虎须。师便喝。檗唤侍者曰。引这风颠汉参堂去。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2-16 10:55:07 +0800 CST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2-17 13:14:41 +0800 CST  
【(三)佛教三乘之内涵】(七)三乘之证量——禅宗(五)

禅深受道家文化影响,但禅不可以中国自身的道论之,虽然二者有大部分的相类似的地方。道更直观的应该是宏大的非意识性的自身,亦即本原自身。而禅却应该更多的包含于人类这一特殊的社会团体的社会活动中。铃木大拙在《禅与生活》《禅学入门》等著作中对禅和中华道家文化之间的关系有非常详尽的论述,这里就不引述了。

禅可以包含语词,然而语词却不一定有禅意;同样,禅包含了人类一切的行为方式,但一举手一投足却并非有禅意。就如同仰山参天下善知识时经常所说的,是即是,就是没有禅意。一举一动,吃饭穿衣并非和寻常人二样,但是在禅师们的眼中却并非如此。同样的穿衣吃饭,却是毫厘之差、天地悬隔了。正如黄檗见到两个和尚,一个在打坐而另一个在蒙头大睡,却说打坐的和尚在瞎想、而睡觉的却是在参禅。所以,当一个人自身的意识境界提升后的确会有一番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历程。只是当某一刻的时节因缘,那么一层窗户纸被打破了,而洞见心性,彻了本原。当然这里的“本原”不是本体意义上的那个本原,而是所谓的本来面目,无生之自性。。。

禅本身所包含的东西与其说“道”是人自身的意识性的展现,不如说禅本身就是那最普遍最寻常的东西。虽然如此,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经过一番千锤百炼,又岂能铸成倚天之剑,屠龙之刃。在逻辑上的否定之否定不必然的就是那个肯定,看同样山水的人心境却千差万别。

如有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意为什么是“自性”或说“本来面目”)
赵州道:庭前柏树子
僧道:和尚莫以境示人
赵州道:俺不将境示人
僧又问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道:庭前柏树子

如法眼文益和悟空禅师烤火,拿起一把勺子
法眼问道:不能叫做勺子,师兄唤作什么?
悟空禅师道:勺子。
文益不肯。后二十余日,悟空禅师方明此语。


如果非要用语词来形容禅,那么禅就是打破一切藩篱的最自由、最民主、同时又是最平常。最有爱心却又最无情、最自由却又最有职业道德、最民主却又最独断专行等等,禅本身已经融合了所有的矛盾。最平常的人却又是最特立独行的人,正如二祖慧可悟道后却混于烟花酒肆之地,道教的全真七子之一的刘处玄得道后也是混迹于烟花之地以磨练心性。但是大部分的悟道者还是悟后还如未悟时,逵州陈尊宿悟道后继续卖草鞋、华亭船子悟道后一生撑舟渡客等等。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2-17 13:16:46 +0800 CST  
@童天一 2017-02-18 10:05:42
唯识宗的阿赖耶识,与精神分析中的“潜识意”接近,都是符合缘起法的。
。。。
-----------------------------
老童,俺并不是去否定大乘,包括大乘的一些宗派;俺的目的就是分清佛教的三乘内涵,就解脱道而言,必然的要依照佛陀的教诲而沿声闻道依道而行,而对于大乘菩萨乘又必然的是积极入世而利益众生。
对于老童而言,行的是菩萨乘,那么无论学什么都没有关系,包括外道法。唯识理论俺并不是全盘否定,只是否定它那梵化色彩。人没有一个独立自存的灵魂这也是佛陀历来所反对的。有灵魂就是常、否定一切就是断,按照现代的话讲就是唯心和唯物都不是中道。而佛陀的中道正是不断不常的中道。。。俺后面还有论述,这个问题,后面俺们再探讨。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2-18 15:13:12 +0800 CST  
【(三)佛教三乘之内涵】(七)三乘之证量——禅宗(六)

禅作为人类精神层面的一大奇葩,作为人类自身意识倔傲提升的典范,可以讲禅已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然而如果说什么人懂禅,大珠慧海却说我不懂禅,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吗?一个悟道的匠师竟然说自己不懂禅。的确如此,禅不是用懂与不懂就可以表述的。如果非要在现今的人类中找一楷模,那么毛泽东可以讲是一个真正懂禅的大宗师。

人类一生中不是在和天和地和人斗争,人类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只有不断的超越自身才能实现自身意识层面的不断净化和升华。我想,在明白了禅的这一基本的语词性含义后,方可用禅师们自身的行为方式来理解他们的禅的生活。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2-19 17:25:15 +0800 CST  
【(三)佛教三乘之内涵】(七)三乘之证量——禅宗(七)

如前所述,禅师们一举手一投足已非常人的那日常行为。当一个禅师决定接引后辈使他进入禅的意境之中,他毕竟要使出一些非常人所可理解的、足以让学人身陷迷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境域之中;不如此,不足以引发他们身中所蕴含的禅的精神。

对于一个决定学禅而又迫于禅本身无门可入的可怕境地,只能通过他自身的救赎来实现。一个学禅的人必定首先是对世界人生等产生了深深的疑问而又想一探谜底的人,不如此,他又何必去参禅呢?当一个人饱读诗书经纶而自以为是时,有那么一次却使他无以面对自身内心世界的冲突时,他是否会觉得世界人生并非在诗书经纶中,他是否会勇于探索其内心之中的另外一个天地,这是一个做为参禅者的必要准备。

当一个小沙弥学他老师的一指禅时,代价就是被剁去了一根手指;当云门为学禅而四处奔波、想找到答案,代价是被他的老师用门夹断一条腿;德山为学禅而烧掉其毕生之著述;长庆慧棱为学禅而奔走于雪峰和玄沙二十年、坐破七个蒲团;大慧宗杲每次回答问题,总被圆悟克勤羞辱说不是不是。。。想一想,禅如不是在经历了如此惨痛的教训是不会在其内心被唤醒。
而禅师们的异常举止却也惊世骇俗,南泉斩猫、归宗杀蛇、丹霞烧木佛;更有僧问云门什么是佛,云门道干屎橛等等,对于一个自持宗教心仰的禅者而言,这也算是惊天动地之举了。那么禅师们是要传达出一种什么样的观念呢?


【关于那个一指禅的公案非常有意思,贴到下面】

婺州金华山俱胝和尚,初住庵时。有尼名实际来。戴笠子执锡绕师三匝曰。道得即下笠子。如是三问。师皆无对。尼便去。师曰。日势稍晚。何不且住。尼曰。道得即住。师又无对。尼去后。师叹曰。我虽处丈夫之形。而无丈夫之气。不如弃庵往诸方参寻知识去。其夜山神告曰。不须离此。将有肉身菩萨来。为和尚说法也。逾旬果天龙和尚到庵。师乃迎礼。具陈前事。龙竖一指示之。师当下大悟。自此凡有学者参问。师惟举一指。无别提唱。有一供过童子。每见人问事。亦竖指祇对。人谓师曰。和尚童子亦会佛法。凡有问皆如和尚竖指。师一日潜袖刀子。问童曰。闻你会佛法是否。童曰是。师曰。如何是佛。童竖起指头。师以刀断其指。童呌唤走出。师召童子。童回首。师曰。如何是佛。童举手不见指头。豁然大悟。师将顺世。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言讫示灭。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2-20 12:16:19 +0800 CST  
【(三)佛教三乘之内涵】(七)三乘之证量——禅宗(八)

自达摩西来,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顿悟宗旨而成为东土初祖;面壁九年而传慧可,只留下只履西去的神话,而真正大开禅门的却是两百年后的慧能。自达摩以至慧能,都能看到禅宗一脉相承的心印,即只言片语的对答、举手投足话剧般的表演来传达“禅”——这一佛教的心灯。
慧能以下,禅门逐渐大放异彩,已不同于先前祖师们的直言教诲,而是更加的运用禅本身这一手段,或喝骂或棒打、或吃茶劳作间互动而完成了对后学们的入门乃至百尺竿头更进步的教导。可以讲慧能才是中国禅宗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他以《金刚经》取代《楞伽经》,以空宗般若直证而取代了达摩的四行二入,可以讲慧能的顿悟禅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原始佛教精神又有大乘意味的中国特色的“禅”;而达摩的禅法更加的带有部派佛教的头陀苦行、脱离生活的影子;显然,这种禅法是不适合在中国广泛传播的。

一个比较搞笑的公案
洪州百丈山惟政禅师一日对一个学僧说:你帮我开田,我为你说大义。学僧开田了,回来请禅师说大义。禅师只是展开两手。

真正懂虚空的公案
慧藏禅师问西堂:你能捉住虚空么?西堂说可以。慧藏说怎么捉?西堂以手撮虚空。慧藏说如何能这么捉?西堂说师兄怎么捉?慧藏说应该这么捉。慧藏于是拽住西堂鼻孔。西堂做忍痛声说师兄快放手。慧藏说这才是捉虚空。

大用现前的公案
有学僧问大安,大用现前要如何用。禅师说你但用就用。学僧绕师三匝。禅师说,还有没有向上事?学僧刚要开口,禅师便打。说道:这野狐精(不懂装懂),出去。

又一个大用现前的公案
一日,沩山谓众云:如许多人只得大识,不得大用。仰山举此语问山下庵主:沩山这么说,意旨何如?庵主云:再说一遍。仰山拟再举,被庵主蹋倒。回到山上告诉了沩山,沩山哈哈大笑。

又一个三唤三应的公案
良逐参麻谷,麻谷召曰:良逐。良逐应诺,如是三召三应,麻谷曰:这钝根阿师。良逐方省悟,乃曰:和尚莫谩良逐,若不来礼拜和尚,几空过一生。麻谷可之。

如上所述,当禅师们运用禅的手段时,首先在他心中就预先设定好了一个程式。当他运用此程式时会让后学们自动的联系到一个似乎是众所周知的问题上来,似乎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他们很久而却得不到禅师们的解答,但是解答问题的不是禅师而是学人自己。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2-22 20:10:06 +0800 CST  
【(三)佛教三乘之内涵】(七)三乘之证量——禅宗(九)

禅师们的教学手段也不是随便的特立独行、不可思议、出人意表。大致是以“自性"之作用来表达”自性“本身;有时亦用”自性“所表露的现象来揭示那个无形无相的”自性“;也有以截断学者的传统思维模式,以两难的矛盾式的提问来引导学人对日常那惯常的思维意识予以否认;其他的尚有以看似不着边际的回答,或者默然不语而不回答学者的疑问等等。但是无论如何,这都仅仅只是指、而非月;那么“月”在哪里呢?这个就要靠学人自己来解决了。
正如宝积禅师(师马祖)所云: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道本无体,因体而立名;道本无名,因名而得号。若言即心即佛,今时未入玄微;若言非心非佛,犹是指踪极则。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有学僧问马祖什么是佛法的第一义谛,马祖举起棍子就打,边打边说,俺不打你,以后天下人要笑俺了。
有学僧问石头什么是佛法的第一义谛,石头说你去问露柱(古代禅寺门前的石柱),学僧迷茫说,俺不懂。石头说俺更不懂。
南泉在方丈办公室与助手杉山一起烤火,南泉说:不用指东指西,干脆点直接说吧。杉山放下火钳,然后插手而立。南泉说和老僧相比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南泉一天对一众学僧说道:俺今天卖身,你们谁要?一个学僧出来说:我买了。南泉说:他不做贵价、不做贱价,你怎么买?学僧无对。
有个学僧跑到南泉那里想私下行贿让南泉告诉他禅的秘旨,说道:祖祖相传,相传何事?南泉说:12345。
沩山唤院主,院主来到跟前,沩山说我唤院主,你来干什么?院主无对。沩山又唤首座(相当于现在学校的班长),首座也跑过来,沩山说我唤首座,你跑来干什么?
有学僧问宝云禅师什么是不言之言,禅师说你有口么?学僧说无口。禅师说无口你怎么吃饭。学僧无语。
维摩诘会上文殊曰:我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菩萨入不二法门。于是文殊又问维摩诘: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文殊赞曰: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菩萨真入不二法门。

总而言之,首先禅师是一个大致悟道的人,而对此本来面目体证的深浅就反应在其日常的言行之中。而大部分所谓的禅师仅仅只是解悟,就是从常人的智慧层面了解了此真实面目;而真正的“看见了”、体验到了此真实面目的大彻悟者,则其手段也自然不同;他可以通过学人的一言一行而“知道”他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程度,是茫然无路的初学者、还是稍微知解自性的入门者、或是已经顿悟了自性的体道者;就是同样的体道者,他们也是有般若智慧上的差别。。。禅师们一开始就用自性的作用来表现自性本身,如举手投足、瞬眉扬目等等,这在禅宗文献中比比皆是,以致后来泛滥而使黄檗希运大发感概道:大唐国里无禅师,不道无禅、只是无师。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2-23 16:01:35 +0800 CST  
闲着也是闲着,周末搞点笑
【小宝谈禅】

话说韦小宝奉旨在某林寺出家,心中也是:
一千个懊悔,一万个无奈
暗骂那康熙,是个王八蛋
又骂某林寺,个个是秃驴
想那小双儿,念那沐剑屏

无奈之下,每日里也是
走南又串北,东游也西逛
早到僧伽蓝,暮之达摩堂
渴饮西江水,饥餐素馒头
困时石上睡,醒来日偏西

某林寺里三大顶尖高手曰无体、无相,无用,这三个哥儿们奉方丈之命保护小宝。看见小宝油腔滑调,也是无奈也:
表面个个奉承,背后人人不齿
阳来能说会道,阴来骂爹骂娘

一日,哥仨陪着小宝於达摩堂休闲,喝的是西湖明前雨,用的是北宋龙泉瓷。小宝默然不语,哥仨倒是高谈阔论。忽然谈到达摩,小宝一听,顿然兴起,说道:
达摩老秃驴,东来传禅经
先会梁武帝,当面不识金
一苇渡江去,来到了少林
面壁兮九载,留影兮壁厅
传了三个徒,慧可可真灵
道副得其皮,道育得其骨
慧可装马虎,倒能得其髓
留下了只履,还乡养老去

哥仨听了小宝一番议论,心中倒也惊讶,各暗自道言:嗨!这个小混蛋倒也知道达摩哦!
哥仨道:大师果然是高人,乃吾等之楷模也
小宝道:屁!俺么是在丽春园听说书学得的
小宝又默然不语
哥仨也各自谈禅论道
无体道:堂前东风过,寂寞花无声
无相道:芙蓉花有色,秋月照堂明
无用道:翠竹摇新叶,老松展虬姿

时小宝正吃茶,沸水刚添,不慎入口,烫的小宝连连呸呸呸。。。
哥仨闻言,顿惊得面面相觑,不敢妄语
小宝见道:嘿嘿。。。吃茶吃茶
哥仨更是佩服不已,各心中暗自道言:此真乃高手高高手!慎微也,慎微也。。。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2-25 19:03:18 +0800 CST  
【(三)佛教三乘之内涵】(七)三乘之证量——禅宗(十)

对于日常性的生活而言,在一个禅师眼中,无不是禅、无不是那真实面目的呈现;只是常人被那观念性的意识、意象化了的情欲所遮蔽。在禅师眼中,即使是情感的发露、世俗伦理的不道德、甚至杀人放火等等行为只不过是一系列的事件,不存在善恶的分别,只存在后续事件的因果现象而已。

师(沩山)问仰山:涅槃经四十卷,多少佛说多少魔说?仰山云:总是魔说。师云:以后无人奈子何。仰山云:慧寂(仰山)即一期之事,行履在什么处?师云:只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意为行为或行动)。

唐宪宗屡遣使征召,师(汾州无业禅师)皆辞疾不赴。后穆宗即为亦想礼师,派使者谓师云:不可再言疾也。师云:汝等前行,吾从别道去。是夜谓弟子等曰:汝等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同寿,不生不灭。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为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穷。汝等当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如影如响无有实者。故经云:唯有一事实,余二即非真。常了一切空,无一物当情。是诸佛用心处,汝等勤而行之。言已,跏趺而逝。

这一系列事件无不是常人真性的发露,但是要让一个常人来领悟到这一系列事件的表象只是梦幻泡影又何等艰难。如同一个迷路之人,当他迷失于路途之中,一切路对他而言都是正确的或都是错误的,只有当他清醒了,才知道真正回家之路;但这条路本身不存在正确或错误,正确和错误是意识性自身的设定。
迷失不是什么有外界的因素,迷失是自身意识性的迷失。而一个尚在迷途之中而又不知回家之路的学人,如果要让他打破自身的迷境,那只有采取非常的手段了。
对于根基不同的学人,禅师们首先要别具只眼了。而禅师们的任务只是担负起领航员的角色。找到了正确的路,并不等于就回到家了,回家的路还要靠学人自身来完成。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2-27 11:20:57 +0800 CST  
【(三)佛教三乘之内涵】(七)三乘之证量——禅宗(十一)

当禅师们不管运用何种方法来引导学人入门,那么禅师自身的意识性行为本身就是禅;也就是说,禅师自身的意识性行为或说“心行”、“心路历程”是禅本身的表露。因为禅师们无论如何的觉悟或说悟道,他们究竟还是活生生的人,正如慧忠国师关于无情说法什么人得闻所说:我若得闻,汝既不闻我说法;后来的云岩答洞山也是如此。也正如佛陀或说阿罗汉们的有余依涅槃,并不是他们证入涅槃后就如同死人,而是还有相应的意识生起。而涅槃本身或说“法”本身无关乎意识性不意识性,而意识性却又是它的呈现。

一个真正悟了道的人并不是一个死了的人,真正死了的人,只如整天枯坐、行苦行折磨自己,看似不近人间烟火、实则已近外道。禅没有预先设定的规则,没有任何的约束,它是活泼泼的,随机而发自由自在然而却不是随意而发。

【随机而发】
赵州问:般若以何为体?师(大慈山寰中)云:般若以何为体。赵州大笑而出。师明日见赵州扫地,问:般若以何为体?赵州置帚,拊掌大笑,师便归方丈。
云岩来参,师(归宗)作挽弓势。岩良久,作拔剑势。师云:太迟了。
高沙弥住庵后。一日从山下归来正下雨。山(药山惟严)曰。你来也。师曰是。山曰。可淋湿了。沙弥曰。不打这个鼓笛。云岩曰。皮也无。打甚么鼓。道吾曰。鼓也无。打甚么皮。山曰。今日大好一场曲调。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2-28 19:16:46 +0800 CST  
【(三)佛教三乘之内涵】(七)三乘之证量——禅宗(十二)

禅不是死的东西,在禅师们的眼里,一切皆生机勃勃。当一个禅者已深入实相时,那么,世俗一切的本身就是实相,正如华严经所说的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个禅者必须要敢于面对世俗的一切——以此来磨砺他那“吹毛用了还需磨”的心剑,这和沉迷于世俗是两回事。

既然这样,为什么禅师们不放弃清苦的修行而融入到世俗的繁华之中呢?而偏偏是得道的禅师们却远远躲在深山之中。这里所涉及到的不是世俗与否的问题,而是在走向那涅槃之路的艰险。虽然见性之人,所谓的修与不修是两回事。但在尚远未到家之前,自身的后天习气还未根除。禅师们自身虽然入道,却没了道,更没达道。禅师们只是一些已清醒了的迷失者而已,他们自身还有很远的路途要行走,哪还会再回头去深涉世俗呢?加之世俗常人的迷失之甚,难以教化,这里也涉及了一个人类整体性觉醒的问题,这里不深究。
二祖慧可悟道后混迹于烟花繁华之地,六祖混迹于猎户十六年,赵州直到八十岁方才停止参访而住庵,云门悟道后也是磨砺了十八年,云门的弟子香林澄园更是磨砺了四十年。。。可见禅宗的所谓见性和阿罗汉们的证果还是有所区别的,这个后面有探讨。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3-02 16:54:14 +0800 CST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3-03 11:08:17 +0800 CST  
【(三)佛教三乘之内涵】(七)三乘之证量——禅宗(十三)

在棒下须见血的禅宗参学路上,是没有任何人情可言的,比如关于香严的悟道。灯录是对禅师们日常生活的忠实记录,其中有太多的有关禅师们舍身求法的经历。马祖为了开导隐峰,不惜让车子从自己脚上碾压过去,以此可见禅师们的一片苦心;而隐峰面对不肯退让的马祖亦不讲人情,说辗就辗。(此公案也涉及真实的大机大用)
在禅里面没有讨价还价商量的余地,这不是在口头上讨便宜的口头禅,而是真实的以行动来表明、切实的以行为来表达对禅的理解以及见行和一的程度。当二祖立雪断臂时,达摩又何曾以情相慰。

人生不过百年,从生至死不过梦幻一场,区别只是常人只是梦中之梦的人,而禅师们却是欣赏梦境的看客。


【香严悟道因缘】

邓州香严智闲禅师,青州人。遍参诸方。在百丈时。性识聪敏。参禅不得。百丈迁化(圆寂),遂参沩山(百丈弟子)。
山问。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汝聪明灵利。意解识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师被一问。直得茫然。归寮(房间)将平日看过底文字。从头想寻一句酬对(答复)。竟不能得。乃自叹曰。画饼不可充饥。
屡乞沩山说破。山曰。我若说与汝。汝已后骂我去。我说底是我底。终不干汝事。师遂将平昔所看文字烧却曰。此生不学佛法也。且作个长行粥饭僧(意为不再七想八想),免役心神。乃泣辞沩山。
直过南阳。睹慧忠国师遗迹。遂憩止焉。一日芟除草木。偶抛瓦砾击竹作声。忽然省悟。遽归沐浴焚香。遥礼沩山赞曰。和尚大慈。恩踰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事。乃有颂曰。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沩山闻得。谓仰山曰。此子彻也(彻悟)。仰山曰。此是心机意识著述得成。待某甲(唐俗语即俺)亲自勘过。仰山后见师曰。和尚(指沩山)赞叹师弟发明大事(明心见性)。你试说看。师举前颂。仰曰。此是夙习记持而成。若有正悟。别更说看。
师又成颂曰。
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
仰山曰。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
师复有颂曰。
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
仰山乃报沩山曰。且喜闲师弟(指香严)会祖师禅也。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3-03 11:51:28 +0800 CST  
【(三)佛教三乘之内涵】(七)三乘之证量——禅宗(十四)

禅宗公案里面所蕴含的东西,不是什么秘密,也不是什么神圣的高不可攀的常人不可企及的“道”;而是最普遍的最普通的那常人日用而不知的生活本身。什么是菩提,烦恼即是;什么是轮回,涅槃即是;什么是解脱,世间即是。一个悟了所谓“本心”的禅宗行者只是刚刚踏进了所谓解脱的第一步,树立了正知正见而不再心外求法、心外觅佛,以后的路主要是靠自己的意志和毅力来完成了。

禅宗真正的可贵之处在于,禅师们所提供的不是彻底脱离了世间而做一个世外之人,而是提供了一个宽阔的生活场景、亦即生活本身,正如马大师所说的三十年不曾少了酱醋。真正懂得此道,才可能是真正符合禅宗宗旨的禅师。因为禅没有明确的为修行的学人指明一条脱离世间生活的别有所求的图景,禅只是明确的指明了一切人世间的苦的根源、即人的自心。是意识性的观念自身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罩住了人自身的自由,但意识它本身却是自由的、光明的。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3-05 14:50:36 +0800 CST  

本人再次的申明一下,本楼主只是个普通的一般性的哲学爱好者,本帖虽然探讨的是佛
教哲学思想,但并不就表明了楼主就是个佛教徒或佛教在家居士等等。。。俺并不是佛教徒也不是在家居士,俺探讨的是佛教哲学思想。
佛教哲学思想并不是仅仅就只关乎佛教哲学,因为佛教哲学所包涵的内容是非常的广泛,他除了涉及到佛教本身最基本的概念,但也要涉及到印度婆罗门传统哲学思想,或更早的四吠陀奥义书思想;流传到中国的佛教思想当然的也是必然的会和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相交汇,比如道家思想。。。由于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开放性的世界,那么也不可避免的必然和西方哲学思想发生交汇,当然也会和西方哲学思想进行比较。

本人对佛法豪无证量可言,更加不懂“禅”。当然更加不知道什么是“野狐禅”。。。本人只是运用哲学的手段来分析佛教哲学思想。欢迎那些有诚意交流探讨的朋友来本贴进行探讨。。。

欢迎 @童天一 、@zhengsw68 、@央掘魔罗 、@虚无之境 、@虚无之境a 、@隔夜的茶1971 、@云上雪 、 @一之门 、@三指天下 、@惟我无我还是我 、@岭南心印 、@荔枝煎杏 、@鐵剣琴心 、@等等等等 朋友前来探讨!
特别感谢 @童天一 、 @zhengsw68 、@一之门 等等朋友对本帖的大力支持!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3-06 12:05:44 +0800 CST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3-06 15:17:18 +0800 CST  
【(三)佛教三乘之内涵】(七)三乘之证量——禅宗(十五)

禅的精神包含于其自身不断的回环往复的运动中,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扬弃、不断的超越,这也是百尺杆头须进步的意思。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一切真时真亦无,一切假时假亦无,禅的精神最终就是一切一切不建立,不建立即建立。如六祖所说:
此门禅法,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非不动,不立一切,以定慧为本,以无念为宗,无念者,乃念念不住也。。。念念说空,不识真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此一辈人,不可与语;心量广大,遍周法界;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般若无形无相。。。
赵州形容此无念为急水上打球,而此也正是南传佛教慧观行者的不二法门,是和四念处相稧合的觉照手段,不过禅宗尤注重於心念处和法念处。

人之一生实际上就是一场禅的运动,是禅在人自身意识层面的映照,而作为社会性的人也同样要符合人类社会性的要求,不然作为个体性的人又如何存在?禅的精神说穿了就是一种自我反叛、自我觉醒的精神,是即是,非即非。克勤之印证大慧宗杲、圆悟之驳斥汉月法藏,无不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不是让你去做一个和事佬、一个似是而非的人,更不是一个装神弄鬼的人。
这也是中华道家的精神——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中华民族屹立世界至今,不靠着这个精神,早就灭亡了。像毛泽东这样的世界伟大精神(黑格尔称拿破仑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不但是救民族于危难的人,更是一个大是大非的人。
(注:这里所指的中华道家不是指狭义的道家,而是指自轩辕黄帝以来广义的中华道家。)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3-06 15:24:06 +0800 CST  
@虚无之镜a 2017-03-07 11:20:50
〝禅〞如果能定义,
谁来定义〝禅〞。
〝禅〞如果不能定义,
又何从讨论。
-----------------------------
谢谢朋友!看来朋友真正的懂禅啊!赞叹!
禅虽然不可被定义,也不可能被定义,但是禅却是可以来探讨的,因为探讨本身就“禅”自身的运动。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3-07 14:51:19 +0800 CST  
【禅宗小结】(一)

以上关于禅宗各节是大概五年前写的有关禅宗的一篇小文,略作了些微的修改。
续到这里,暂时的作一下小结,理清一些关于禅宗的一些问题;首先是关于禅宗史,因为有很多人对于中国禅宗不是很了解,更别提禅宗史了。以下简单的说一下中国禅宗史。

佛陀在灵鹫山手持金颇罗花而迦叶微笑,开创了所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佛教之心灯——禅宗。所谓的西天二十八祖,初祖为迦叶尊者,二祖为阿难尊者。。。十四祖为龙树尊者,直到二十八祖菩提达磨尊者。从二十八祖的证量来看,大部分都是证果的阿罗汉,只有少部分的如龙树等是菩萨乘行者,从此可以看出禅宗和原始佛教的渊源。

自达摩东渡,而为禅宗的东土初祖,依次传二祖慧可、三祖僧粲、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三祖四祖又别传有牛头宗。
六祖有三系,分别为南岳怀让、青原行思、菏泽神会
从敦煌文献来看,神会留有《神会和尚禅语录》,以及应该是神会所作的《证道歌》。神会传宗密,宗密后不传。从宗密的著述看,他受教下影响很深。

而真正的弘扬六祖禅宗宗旨的是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
南岳怀让传马祖道一,马祖手下有八十四员大善知识,而开一代禅风的当属百丈山怀海以及池州南泉普愿等。
南泉普愿传赵州、黄檗。
百丈传沩山和黄檗,沩山传仰山,而开创【沩仰宗】。黄檗希运传临济而开创【临济宗】。

青原行思传石头希迁,石头传药山惟俨。
药山传道悟和云岩,这是兄弟俩,云岩自小出家,而道悟四十岁时偶然经过百丈山而和云岩相遇而出家,后来哥俩都参药山。
道悟传石霜。
云岩传洞山,洞山传云居道膺和曹山本寂,云居不愿继承洞山法嗣,而曹山继之,故有【曹洞宗】。而真正传【曹洞宗】的却是云居山的道膺。
又洞山传雪峰义存。
黄檗希运传逵州陈尊宿,逵州传云门文偃。文偃又别嗣雪峰,而开创【云门宗】。
雪峰传玄沙师备,玄沙传罗汉院桂琛,桂琛传法眼文益,而开创【法眼宗】。
至此,中国禅宗五宗齐也。
至北宋,临济宗慈明楚圆传黄龙慧南和杨岐方会。而各自开创了【黄龙派】和【杨岐派】。至此,七家具焉。

南宋北宋之间,日本僧人荣西二次渡海来华求法,得临济宗真传,而开创了日本【临济宗】。
至南宋,日本僧人道元渡海到天童寺求法,拜曹洞宗天童如净禅师为师,而开创了日本【曹洞宗】。
至江户时代,中国黄檗山住持、临济高僧隐元隆琦渡海到日本,在宇治开创黄檗山万福寺,创立日本【黄檗宗】。
楼主 游游山也玩玩水  发布于 2017-03-07 15:09:29 +0800 CST  

楼主:游游山也玩玩水

字数:73224

发表时间:2017-01-13 04:5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3-29 13:32:29 +0800 CST

评论数:7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