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传

山子野就是尤侗本人的别号称呼移用。原型来自于园林艺术家张南垣。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03:00 +0800 CST  
张三中即张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尤侗令号有“艮斋”,著有书名《艮斋倦稿》《艮斋杂说》等。艮在《易经》中即山,在《红楼梦》中故称山子野。
在《红楼梦》本书中,上述情况就足够证明畸笏叟这个人就是尤侗。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05:00 +0800 CST  
上面有一段发不出去。。。。。。。。。。!接着发以下的。。。。。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06:00 +0800 CST  
根据吴梅村的朋友圈中他同尤侗深厚的朋友情谊关系,吴梅村遗稿第一手转交委托尤侗是直接可证的。尤侗辞官后,建自己的园林叫做“亦园”并建有自己的家班,同秦松龄一样,秦松龄也有自己的家班,亦园的大部分景点匾额和名称都是吴梅村题写,情形类似于大观园题名。见于尤侗自撰的《年谱》。这个第一手遗稿的获得满足了空空道人把《石头记》首次改名为《情僧录》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改名《情僧录》就是尤侗干的好事。《红楼梦》中的这个楔子就是尤侗所撰写。
在批语的语言形式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诸如“怅怅!”“叹叹!” 的批语也是尤侗的经常所使用的语言。例如:尤侗《水调歌头·解嘲》 :书咄咄,称好好,解如如。不如说鬼、妄言妄听莫辞无。《喜迁莺·立冬》:茅檐下,听数声铁马,冬冬相应。《临江仙 ·题汪蛟门锦瑟图》:情深聊尔尔,才妙漫云云。《别长安》:“不如归去不如归,归去来兮知昨非。”“十年踪迹漫劳劳,风雨周游有敝袍。”《卜算子·夜忆》:“野外西风叶叶吹,撼起栖鸦动。”等等。这样的叠用词是尤侗普遍的特色使用语言。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06:00 +0800 CST  
那么“空空道人”的使用意思是表示什么呢?这个名字的使用主要是体现吴梅村和尤侗二人有共同命运经历的体会,而且非常相近,因此既是好朋友,在诗文上也相互共同提高,交流,相得益彰,相互吹捧。尤侗擅长词曲,吴梅村擅长诗歌。吴梅村同卞玉京的爱情历史搁浅,尤侗也曾经有个情人搁浅。
这些共同的经历使得他们的人生观也趋向比较一致。因此使用了“空空”这个词语。不但佛教说空,道家也说空,即无。儒家也说空,如《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人生该怎么做还是该怎么做,走自己的路,别管他人说三道四。因此尤侗的《艮斋杂说》中提及吴伟业变节仕清事,说:“吴梅村文采风流,照映一时。及入本朝,迫于征辟,复有北山之移。 ”
曹雪芹为什么写到尤三姐和尤二姐的故事,突然停笔不写,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尤侗也姓“尤”,有避讳尊称的考虑。后来尤侗还是叫他人进行了改写。《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第六十七回,【近日雪芹润色二尤故事觉不甚紧要兴致大减托刘兄及女弟子代为摹描本回阅之颇觉草草存留难定】。这就直接解释了为什么众多的手抄本没有第六十四回和第六十七回的原因。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07:00 +0800 CST  
尤侗的门人非常多。见文志华2007年《尤侗事迹征略》。因此就具备整理吴梅村遗稿的人力财力条件。
而尤侗还有一个外号叫“止止窝道人”。这同“空空道人”的命名和吴梅村的“大云道人”的命名有点相似。“大云道人”取其义,“止止窝道人”取其形。“止止窝”就是“蕋”字的拆解。因此尤侗也叫“草草道人”。它的意义就是指大家辞官后聚集在一堆写写剧本,看看戏,研究文学,相互唱和。出自庄子的《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吴绮也有个外号叫“蕋栖居士”,就是这个意思。清 褚人获 《坚瓠八集·十空曲》:
尤悔庵 先生《驻云飞·十空曲》:一国三公。车马长安殿阁中。鼎爵分班奉。金印轮流弄。【嗏】白首恋鸣钟。青山木拱。华表铭旌断送黄梁梦。君看盖世功。名总是空。万贯千锺。箧蠧青蚨仓朽红。合药烧丹汞。掘土埋银瓮。【嗏】金穴与陵铜。化成泥塜。虽有钱神难买南柯梦。君看敌国资财总是空。北苑南宫。万户千门拟九重。金屋阿房衖。金谷天台洞【嗏】台榭土花封。牛羊丘垄。绮阁迷楼也等华胥梦。君看甲第田园总是空。翠翠红红。十二金钗列小童。绮席云鬟拥。锦帐花心动。【嗏】脂粉髑髅工。狐精卖弄。雨散云收想断巫山梦。君看绝世红颜总是空。弦索叮咚。綘蜡烧残曲未终。鼓迭江南弄。箫吹秦楼凤。【嗏】转盻白杨风。挽歌相送。子弟梨园同入钧天梦。君看大地音声总是空。熊掌驼峯。下箸千钱未足供。美酒金尊送。肥肉台盘捧。【嗏】杀气满喉陇。请公入瓮。逐鹿烹羔变作芭蕉梦。君看饮食因缘总是空。青母黄公。嫁女婚男风俗通。交颈鸳衾共。绕膝乌衣从。【嗏】分手各西东。主人翁仲。打散鸳鸯惊破熊罴梦。君看眷属团圞总是空。绣虎雕龙。彩笔吟成万卷工。献赋长杨重。问字玄亭众。【嗏】何处哭秋风。凄凉文塜。一部南华不过庄周梦。君看锦绣文章总是空。竖子英雄。触閧蛮争蜗角中。一饭丘山重。睚眦刀兵痛。【嗏】世路石尤风。移山何用。飘瓦虚舟不碍松风梦。君看尔我恩雠总是空。扰扰匆匆。遮莫晨鸡与暮钟。梵策无须唪。公案何劳颂。【嗏】早觅主人公。风旛不动。放下机关圆破蒲团梦。君看万法无常总是空。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08:00 +0800 CST  
无锡惠山或是苏州那边当时有一个“和芷园”或“芷园”,我怀疑就是秦松龄的另一个私人园林,秦松龄罢官后,也经常在此聚集文人谈文论诗。曹寅《楝亭诗抄》卷二中有一首诗《虎丘雪霁追和芷园看菊韵寄松斋大兄筠石二弟》。曹寅同尤侗的关系也很好,经常相互来往。这事发生在曹寅在1690-1693年间担任苏州织造期间的事儿。
因此说,作为吴梅村遗稿第一个嘱托人尤侗,在整理人曹雪芹和抄写人兼写批语的人脂砚斋死后,此书未完成,痛心不已。第一回:【甲戌(靖藏紧接)眉批: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申八月泪笔。】 这里所谓的“余二人”,除了畸笏叟尤侗和松斋秦松龄之外,绝对不存在第二种说法。
公元1664年,四月,吴伟业至苏州,尝访问尤侗,与之唱和《满江红•生日自题小影》词,并为尤侗杂剧作序。尤侗自撰《尤悔庵年谱》:“康熙三年甲辰,四十七岁,海盐彭骏孙孙遹寓南园,其客张子游远为予图小像,甚似,适予生日,调《满江红》二闽题其后,自梅村而下和者数十人,予又作《黑白卫》北剧,骏孙合四种点定之,曰:‘此足压《四声猿》矣。’梅村先生为之序。”尤侗《西堂全集》于其杂剧前载有吴伟业所为序有云:“展成既退归吴门,修闲居养亲之乐,诗文为当代所称。以其馀暇操为北音,清壮佚宕,听者无不以为合节。予十年前,喜为小词,晋江黄东崖贻之以诗曰:‘征书郑重眠餐损,法曲凄凉涕泪横。’今读展成之词而有感于余心也。后之人有追论其世者,可以慨然而叹矣。”此序,《吴梅村全集》中不载,属佚文。
《红楼梦》第五回:【戚序(蒙府)夹批: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此评论可见当时二人在戏剧创作手法上有高度一致性。也是当时戏曲南曲新词的一种改革方向。因此,尤侗的词曲非常普通合众,迎合潮流。而吴梅村在《红楼梦》十二支中,也根本不是什么传统词曲牌。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09:00 +0800 CST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词人、戏曲家,时人比之为李白。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艮斋、西堂老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尤侗五岁开始居家习读四书五经,世人称其为“神童”。顺治三年(1646年)副榜贡生,但也曾经六入考场皆名落孙山。顺治九年(1652年)授永平(今河北卢龙)推官。顺治十三年(1656年)春,他以大清典律杖责鱼肉乡里的“旗丁”后,反遭弹劾,刑部以“擅责投充”,例应革职,改为降二级调用。尤侗不等降级调用,愤然辞官,当年七月偕同妻儿返回故里,“拜见父母,悲喜交集”。决定从此收心归隐,将居处改为“看云草堂”.
尤侗回家后在苏州建设自己的私人林园“亦园”,并建立自己的私人家班,从事大量的戏剧创作。顺治十七年,顺治皇帝游南海子,一日之内三次向尤侗的学生,时为文学侍从的徐元学问及尤侗情况,徐元学随即写信告诉自己的老师,并说:“上爱吾师至矣,亟来当有奇遇。”尤侗为此激动不已。康熙十八年(1679年)应诏入选博学鸿词科,以二等十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参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受知两朝,恩礼始终”。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长子尤珍高中进士,完成了他一生未了“科名”夙愿,于是慨然引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吾年逾六十,子幸成名,可以休矣! ”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史局以撰述第一的成就致仕返乡,归隐苏州亦园。自号“西堂老人”。康熙三十年1691年前后期间,曹寅在苏州织造任。曹寅同尤侗交往非常频繁。在谈及《石头记》的情况可能事情,尤侗向曹寅透露这是吴梅村的遗稿。吴暻由此也成为了曹寅的好友。后来吴暻为他的《楝亭图》第一卷跋诗。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南巡,尤侗年近八旬仍亲迎于道,三月十八日恰逢康熙帝诞辰,作《万寿词》以祝寿,“上嘉焉,赐御书。‘鹤栖堂’匾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再度南巡,晋为翰林侍讲。尤侗一生著述之多,大多数收入《西堂全集》61卷和《余集》共135卷中,史载其“著书之多,同时毛奇龄外,甚罕其匹”。
《红楼梦》钞本传本中有“丁亥夏”畸笏叟落款的批语,应该不是尤侗所写。该批语达27条。有二个方面可以证明的证据,1,该批语绝大部分出现在庚辰本中,但也有甲戌本的批语,说明在甲戌本中早已经出现,庚辰本是后来抄写人抄上去的。庚辰本本身就是一个集合定本。第二十六回:【 甲戌(庚辰墨)眉批:“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2,我对照过尤侗的真迹和庚辰本的批语笔迹,不是尤侗的笔迹。因此,抄写人就无关这些是非了。如果“丁亥夏”是真实写法,那么,也不排除畸笏叟的名号被后来秦松龄移用的可能。或者本身后面就没有畸笏叟的批语,是被后来抄写者加入。这个情况基本是确定不是尤侗就是秦松龄,不是秦松龄就是尤侗。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09:00 +0800 CST  
第20章 锁定松斋
无论是畸笏叟,还是松斋,我们必须先把握一点,这不是《石头记》或者《红楼梦》文本本身中所能把握的东西,而是我们离开了《红楼梦》文本,在各种传本中的批语系统中提取出来的词语。那么这个提取主要是针对传书人和传本的历史系统来获得性质的。
这是一个什么历史系统呢?我已经定义了《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到《脂砚斋初评石头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个历史阶段叫做“《石头记》阶段”或者叫做“《红楼梦》前史”。那么,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即甲戌本为分界线起首,之后包括己卯本到庚辰本为止的历史则叫做“《红楼梦》阶段”,或者叫做“《红楼梦》后史”。“《红楼梦》后史”之后,就进入“《红楼梦》钞本流传史”阶段。到程高本,即程甲本和程乙本为历史时代标志,那么,进入了“《红楼梦》刊印本历史”的阶段。
畸笏叟和松斋等的出现是以批语落款形式介入,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这二人的落款批语最早在甲戌本和癸酉本中。癸酉本的后二十八回中基本上有批语的都是畸笏叟和松斋的批语,其中松斋的批语最多。而在前八十回本中松斋的批语只有一条,且有一条是被引用的引批。
这些现象说明二个事实:
1,作为初定本的内容甲戌本上的批语不一定就是甲戌年写上的,甚至更早就已经有写上,各本都是如此。后面逐步的抄写过程中再转录某些批语的可能性。
2,《红楼梦》传本史不是按照既定的本子时间来说明的,即它有非线性分叉流向。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即《石头记》到《情僧录》到《红楼梦》到《风月宝鉴》到《金陵十二钗》到《脂砚斋初评本》到甲戌本,到己卯本,到庚辰本,这是根据正文流向的历史节点分布。
而《石头记》到《情僧录》到《红楼梦》到《风月宝鉴》到《金陵十二钗》到癸酉本到庚辰本则是批语流向的历史节点分布。其中《金陵十二钗》和《脂砚斋初评本》这个二个概念被癸酉本所包含。因此分出甲戌本和癸酉本的二条历史演变路径。甲戌本通过己卯本到达庚辰本。癸酉本则通过同庚辰本汇合(最大的可能是靖藏本)到达戚序本和蒙府本。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10:00 +0800 CST  
畸笏叟所持有的遗稿传本流向情况就是正文流向。松斋所持有的遗稿传本流向情况就是批语流向。
这二个传本流向综合起来,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程高本。但原本的“秦可卿淫上天香楼”还是被删除,而是保存在原来的癸酉本中。关于“松斋”的落款批语出现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中。
1,第十三回: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甲戌(庚辰)眉批:语语见道,字字伤心,读此一段,几不知此身为何物矣。松斋。】
2,第十三回: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平日和睦亲密,【庚辰眉批:松斋云,好笔力。此方是文字佳处。】
第一条批语最早在甲戌本中就已经出现。第二条批语是在庚辰本中的引批,说明也是转录,是早已经存在的批语。对于这二条批语,发生的故事情形都是在谈到关于家庭情况的伦理说教内容前提下。这个情境就十分符合秦松龄自己所处的无锡秦氏家族的大家庭,而且自己家本身也是大家庭的感同身受的切身体验。再联系到“秦可卿”也姓秦,由不得在此感叹点赞一番。
据《清史》列传云:秦松龄(1637—1714),秦少游(1049年—1100年9月17日)第23世孙。其生父秦德藻(1617-1701),秦德澄(过继)。秦德藻有六子:秦松龄、松期、松乔、松如、松虬、慧航。秦松龄自己有子六:秦道然(吴出),秦实然(华出),秦祖然,秦易然,秦明然,秦寿然(侧费出)。女二配吴氏附贡生以驭女,继华氏,弘文院侍读华亦祥女。 这些人物在无锡和历史上都有一定的相当名气的,是文人,也都是当官,大多数人都有作品留传。后来还出了孙子秦蕙田(1702-1764),更加牛叉,貤赠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著有《五礼通考》及关于经学之作为主的《味经窝类稿》文集等。
苏州尤侗的家族也不输于无锡的秦氏家族。康熙南巡,每次必到秦松龄家的寄畅园。而尤侗则每次都出去迎接。可见这二个人在江南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那么康熙为什么拉拢这二个人并尊重有加呢?其动机不言而喻。下面一些小喽啰根本不在他的眼中,只要搞定这二个大家族,一切都就在掌握之中。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11:00 +0800 CST  
松斋是秦松龄在《红楼梦》批语中的化名,还有一个化名叫“立松轩”。毫无疑问的唯一根据,就是带有“松”字。秦松龄以及诸弟皆为松字辈取名,也同寄畅园中多植古松有关。其先祖秦燿(明隆庆辛未1571)进士)曾有诗作:“盘桓抚古松,千载怀渊明;岁寒挺高节,吾自含我贞”。康熙也曾经在寄畅园题匾叫“松风水月”。寄畅园最北面的一座建筑,叫嘉树堂。这个名字同“立松轩”在语义逻辑上的使用是一致的。
“立松轩”的批语也只有一条:见于第四十一回:戚序回目: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老妪醉卧怡红院。通行本回目: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戚序(蒙府):任呼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立松轩。
这条非常重要,在《红楼梦》的批语文本中直接证明戚序本原始流出方向和秦松龄也在干“纂出目录,分出章回”的工作,而且还题上回前诗。《红楼梦》中绝大部分的回前诗可证都是秦松龄所题。没人有水平,有闲心,且有如此理解《石头记》品质的人会写这些回前诗,以及回末总评,都是秦松龄这个家伙干的。我看了癸酉本的后二十八回,也同样,每回都有回前诗,但没有回末总评。应该根据此点,癸酉本后二十八回确实是没有整理好,因为这明显有悖于前八十回笨的都有回末总评的惯例。那么,不打自招,所谓“癸酉腊月誊清”,就是秦松龄誊清的,根据回目题名并作总评,应该还是秦松龄自己亲手操刀誊清的记录。
秦松龄为什么这样孜孜不倦?因为吴梅村不但是他的老师,也是他的朋友,而且还是他父亲的好朋友。尤侗也是如此,吴梅村一旦出诗歌,他几乎必看。在他的著作中经常提到对吴梅村的诗歌评论和学习心得。
曹寅《楝亭诗抄》卷二中有一首诗《虎丘雪霁追和芷园看菊韵寄松斋大兄筠石二弟》,这里的“松斋大兄”指的就是秦松龄,没有别人。
关于寄畅园,1746年,秦家子侄起草《寄畅园祖祠改建公议》,决定将寄畅园作为祖祠孝园。“惟是园亭究属游观之地,必须建立家祠,始可永垂不朽”,将园内嘉树堂改为“双孝祠”,寄畅园为祠堂公产,故又名“孝园”。秦家后来这个事情就来自于秦松龄对吴梅村《石头记》中秦可卿托梦中这番家庭宗祠言论而来。原因就是吴梅村和秦松龄都经历过连累“奏销案”的教训,吴梅村几至破产,贲园建设搁置。
第十三回: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於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竞争,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上述是从《红楼梦》的批语和回目,回前诗文本中来锁定松斋,立松轩就是秦松龄。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12:00 +0800 CST  
秦松龄(1637年—1714年)字汉石,次椒,号留仙,对岩,橘中逸叟,苍岘山人,橘中逸叟,晚号恒斋老人。秦松龄天资聪颖,12岁中秀才,18岁中举人,19岁中进士,是清初最年轻的翰林。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三名同进士出身。选内翰林国史院庶吉士。在庶常馆期间,顺治帝召试咏鹤诗,秦松龄咏道:“高鸣常向月,善舞不迎人”,为顺治帝所褒扬,拔置第一,出示内阁大臣说:“是人必有品!”。因钱粮奏销案削籍后,尝从军荆襄,总督蔡毓荣请于军中讲学,士卒无不耸听。归里,耽研经训,尤深于诗。松龄家有园在惠山之麓,暇辄邀集故人遗老,倡和其中。与王士祯同年友善,常缄诗一编,题曰《寄阮集》。
顺治十六(1659)年,秦松龄来太仓,住在梅园的梅花庵,前后约一个月,在逗留期间,秦松龄还为吴梅村母亲写作祝寿之文。吴梅村作《秦留仙寄畅园三咏》回拜弟子:
“石断源何处?涓涓树底生。
遇风流乍急,入夜响尤清。
枕可穿云听,茶频带月烹。
只因愁水递,到此暂逃名。”
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三名同进士出身。十四年(1657年)散馆,授内翰林国史院检讨。
康熙九年1670年,九月,余怀到无锡,与顾彩等游寄畅园,欣赏秦松龄(留仙)家班的昆曲清唱。余怀(1616~1696)《寄畅园闻歌记》:“太史留仙(秦松龄字留仙)则挟歌者六七人,乘画舫,抱乐器,凌波而至,会于寄畅之园。于是天际秋冬,木叶微脱;循长廊而观止水,倚峭壁以听响泉。而六七人者,衣青衣,五丝履,恂恂如书生,绰约若处子,列坐文石,或弹或吹。须臾歌喉乍转,累累如贯珠,行云不流,万籁俱寂。余乃狂叫曰:‘徐生!徐生(指曲师徐君见),岂欺我哉!’六七人者,各道姓名,袖低眉,倾其座客。至于笙笛三弦,十番箫鼓,则授之李生,李生亦吴人。是夕分韵赋诗,三更乃罢酒。次日复宴集宪使家,六七人又偕来各奏技。余作歌贻之,俾知徐生之言不谬。良辅(指昆曲音乐家魏良辅)之道,终盛于梁溪(无锡之雅称),而留仙父子风流跌宕,照映九龙(惠山又名九龙山)、二泉间者,与山俱高,与水俱清也”。《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珮”最后的定稿应该就是秦松龄定稿,事件暗喻这种情况。第六十四回,第六十七回唯戚序本,蒙府本所有,其他钞本都没有。后来中国著名二胡琴曲《二泉映月》就出自在这里。
十八年(1679年),荐博学鸿词科,列一等第八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编修《明史》。
二十年(1681年),以翰林院检讨充日讲起居注官,充江西乡试正考官。
二十二年(1683年),以翰林院检讨充《平定三逆方略》纂修官。擢左春坊左赞善,改左春坊左谕德。
二十三年(1684年)八月,以左谕德充顺天乡试正考官。九月十六日革职。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三月三日,徐乾学招邀钱陆灿、盛符升、尤侗、黄与坚、王日藻、何棒、孙旸、许缵曾、周金然、秦松龄,徐秉义等12人,修禊于遂园,请禹之鼎画《遂园》。
秦松岭有《茸城访吴梅邨先生》:
来寻吴祭酒,十月到茸城。
晓日昏昏上,寒潮细细生。
旌旗山郭路,虾菜水乡情。
示我登楼作,高情彻骨清。
为问扁舟意,天寒那别家。
江邨三月雨,落尽木棉花。
凉月过残角,荒城入暮笳。
昔年曾此地,宾从圣才华。
相别吴关暮,相逢泖水寒。
琴书斋阁静,丘壑梦魂安。
脱略还前辈,栖迟各罢官。
应知倦为客,何处酒杯宽。
秦松龄著有《苍岘山人文集》六卷,《诗集》五卷,《微云词》一卷,《毛诗日笺》六卷,《来生福弹词》4卷36回。《清史》中有传。
关于对“立松轩”的研究有郑庆山的《立松轩本石头记考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2月第1版。郑庆山先生认为,立松轩“是一个有官职在身的人”.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13:00 +0800 CST  
第21章 吴玉峰《红楼梦》
《红楼梦》第一回楔子补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关于这个“吴玉峰”是谁?我分四个步骤来探讨分析:
第一个步骤:搜集历史上凡是叫“吴玉峰”,并同“吴玉峰”有点相关的人物。
第二个步骤:吴玉峰和《红楼梦》的视角分析。
第三个步骤:摘要最可疑的记录。
第四个步骤:综合推出结果。
第一个步骤:
我罗列了历史上众多关于叫“吴玉峰”和“玉峰”的名字的人。
1,吴雯(1644—1704)清代诗人,字天章,号莲洋。与傅山有“北傅南吴”或“二征君”之说。原籍奉天辽阳,父允升以举人官蒲州学正,卒于官。母朱氏抚吴雯及其弟吴霞。吴雯娶妻祁氏,有二子:吴江兰、吴崇厚,皆早逝。为吴雯留有一孙:吴逢源。吴雯又娶聂氏。康熙十八年(1689)召试“博学鸿儒”科,不第。游食南北,足迹几遍天下。其诗清挺生新,自露天真,为王士禛、赵执信所赏。晚年置圃郑谷口,面雷首山,望太华山,有梅竹各数百株,中作草堂,署名鹅馆。吴雯于康熙四十三年九月十一日卒。葬于永济西南姚温阡。他的诗集由弟弟吴霞带到京师,请王士祯删改审定。王士祯曾为其撰墓志铭。后又删定其诗集,并作序。《莲洋诗钞》存诗千余首,然未刊行于世。乾隆辛未(1751)汾阳刘祖曾刻其诗集《莲洋诗钞》(九卷),存诗2067首。《四库全书提要》称:"雯天才雄骏,其诗有其乡人元好问之遗风。惟熟于梵典,好拉杂堆砌释氏故实,是其所短"。我曾经看过有人怀疑吴雯就是“吴玉峰”,根据相关情况此人并没有什么“玉峰”的称号,同吴梅村和尤侗均无关涉。
2,王玉峰,明代戏曲作家,字号、生卒年、生平均不详,松江(今属上海)人。所撰传奇《焚香记》,今存。是南戏《王魁负桂英》的改编本。另《传奇汇考标目》别本谓《三生记》、《茶船记》亦为其作。剧本描写王魁与桂英之间的情事,是翻案之作。作者添加种种幻局,说明王魁并非负心,而是奸人拨弄,终以团圆结局。《传奇汇考标目》另著录《羊觚记》,不详所据。 一说《钗钏记》传奇亦为其所作。《钗钏记》是明时旧本,作者署名月榭主人,真实姓名不详。一说作者是王玉峰,明代人,生卒年不详。《红楼梦》第十八回: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相约》、《相骂》出自《钗钏记》第八出《相约》和第十三出《相骂》。
3,吴乔,又名殳,(1611-1695)字修龄,昆山人。本江苏太仓人,早年入赘到昆山,遂占籍昆山。高才博学,尤工于诗。《纪效达辞》20卷《围炉诗话》《手臂录》4卷,附2卷是一部武学名著。此人没有看到明确“玉峰”的说法。
4,徐乾学(1631-1694)号玉峰先生,苏州昆山人,清初大儒顾炎武外甥,与弟元文、秉义皆官贵文名,人称“昆山三徐”。顺治七年(1650)与吴梅村、尤侗、朱彝尊等在十郡大社。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迁任左都御史,复劾罢擢升刑部尚书。藏书家。著作颇丰。同吴梅村有一定的交情,吴梅村曾为徐乾学之父徐开法作墓文。徐乾学也有《题吴梅村先生爱山台上巳宴序卷》。徐乾学一生为官和操刀比较繁忙,但有可能。因为他同玉峰,昆山,尤侗,吴梅村确实能联系得上。然而不姓吴,一个主要的内容是能不能确定他同尤侗改名《情僧录》是否有关。我没有查到相关的蛛丝马迹。因此排除了徐乾学。徐乾学虽为人奸诈,但后人普遍认为不以人废书。徐乾学是纳兰性德的老师。前期与纳兰明珠为友,后来依附索额图,参与了弹劾明珠,后即罢官,死后又复官。晚年致力于《大清一统志》的编修。因此,徐乾学早年同尤侗吴梅村交往较多,但晚年几乎没有,也没有参与某些聚会,且徐乾学是经史领域属文的那一种,对诗歌,戏曲领域并不热情,虽然他是一个藏书家。由此,我就把他排除了出去。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14:00 +0800 CST  
第22章 东鲁孔梅溪《风月宝鉴》
《红楼梦》第一回楔子补录中说“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该条记录还有甲戌本眉批:【甲戌眉批(甲辰夹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我们先撇开批语,分析一下“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因为批语就文本来说,始终是后来写上去的,不会早于该条记录。
第一节 关于东鲁
东鲁孔梅溪,東鲁的意思是指儒号地名。它其实也是一个文史概念。其本身就是指后来山东的大总概念确定,但是这里有个历史概念在里头,是指春秋时期的孔子的出生地在鲁国的曲阜。春秋时期,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占据东面地区,是中国东部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中部是成周洛阳即洛邑,西部是丰镐即西安。因此,鲁国在东面,就叫做東鲁。鲁国一带的地区在周朝之前就已经存在“东”的概念,那个时候称为“东夷”。“山东”的说法以前是指关东,后来逐渐变成了太行山以东的地区。作为行政称呼的山东,起源金朝,金朝设置山东东路及山东西路,东路治益都,西路治东平。
一般带有儒家特色的,儒学士人文人特征的才叫做東鲁。其他叫東鲁没有什么意义。旨在说明继承孔子儒家思想,或者孔子后人之类意义界定。比如说,山东指東鲁,这只能在模糊的地域概念上进行判定这个名称的携带者所在的地方大致相当的意思,不具有标度性,也不具有历史性和文化性。我们在《红楼梦》中,就可以在“东鲁”这个名称上直接推理出“孔梅溪”就是指孔尚任。这在明末清初的那个时候,这个称呼是唯一的。《桃花扇》是他著名的代表作。明末清初拟话本《醉醒石》的作者署名:东鲁古狂生。东鲁的概念也是指带有读书人的地名雅号使用。
孔尚任是在1683年在曲阜被康熙所赏识。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特又至曲阜祭孔,三十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事实上就是康熙利用孔子这个儒学传统来协调江南文人的政治思想,孔尚任同样也是一个被利用的东西。谁知孔尚任到了江南,很快就被江南的文化所震撼。就像后来曹寅被江南文化所同化一样。因此,居住在北京的康熙本身就是一个落后民族文化的人群,他觉察不到文化在那些性质上是属于先进的,那些性质上是属于落后的。只能根据对于江山的稳定和对江南的文人遏制其反清思想的抬头来判断。所以,孔尚任后来就被康熙抛弃了,曹寅同样也被康熙抛弃。因此,康熙不得不多次南巡,直接提拔当地名士的威望,他们一挥手,下面那些小喽啰文人马上唯马首是瞻,比任命官员如朱国治(?—1673年),李森先(?—1660年)等要便捷地多。这就是康熙提拔尤侗,南巡到秦松龄家的原因。
康熙的三次教训,就是1,利用孔尚任,结果证明“孔子”这个东西没用。2,利用曹寅,结果证明,作为朝廷耳目的战略也没用。3,任何官员严治江南,结果也没用。而奏销案和科举案则证明社会会越来越不安。因此,康熙改变了策略。一举搞定。1671年底,吴梅村死后,这可是清朝的一个心腹大患。1672年春天,康熙就开始下令撤藩,因为历史时机已经成熟,走到了这个关头,也不能再拖了。孔尚任化名孔梅溪整理了吴梅村的《石头记》原稿,题名为《风月宝鉴》,正是康熙撤藩胜利之时。后来在此基础上获得创作灵感,先创作《小忽雷》,做了一下练笔,接着就创作《桃花扇》。《桃花扇》一出来,就震动康熙,命令当地官员马上搜罗一本送进宫去。接着孔尚任就被解职。那么,上述这一切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東鲁的儒家思想文化对满清政府的统治是有害的。历代文人误读孔子儒家就是经常从误读历史开始。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16:00 +0800 CST  
第三节 《风月宝鉴》
“风月宝鉴”一词来自于《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甲戌本凡例:《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癸酉本第一回批语也提到:“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共百零八回,名曰《风月宝鉴》,每回仅三四页也”。《红楼梦》第一回批语:“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第十三回批语:【庚辰:诗曰:一步行来错,回头已百年。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
风月,意即清风明月,指声色场所,男女情事。特指烟花歌姬的男女情事。孔尚任《桃花扇·传歌》:“妾身姓李,表字贞丽,烟花妙部,风月名班。”富察明义(大约生于乾隆五年(1740年)《绿烟琐窗集》中《题红楼梦》诗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转录了富察明义的内容。《红楼梦》第一回,批语“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第三回:“戚序(蒙府):君家著笔描风月,宝玉颦颦解爱人”。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绿窗风月,绣阁烟霞”第七回:“甲戌夹批:阿凤之为人,岂有不着意于风月二字之理哉?”。第十五回,“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第二十一回“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
宝鉴,即镜子。《红楼梦》第十二回:【己卯夹批: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庚辰眉批:与“红楼梦”呼应】。据吴梅村所写的《秣陵春传奇》(一名《双影记》写古董行(类似于《红楼梦》中的冷子兴)杯和镜,“忽得一梦,梦见后主保仪”起手,源于“杯弓蛇影”的典故。第一出《尘引》:“白玉杯徐郎傅粉,青铜镜黄女簪花。”杯子是御赐“于阗玉杯”。镜子是“宜官宝镜”。吴梅村的《秣陵春》同《石头记》的创作思路基本一致。冒襄有《同人集》卷十《演〈秣陵春〉倡和诗·步和许漱雪先生观小优演吴梅村祭酒〈秣陵春〉十断句原韵》。还评价:"字字皆鲛之珠,先生寄托遥深"。徐电发言:“吴祭酒梅村《秣陵春》、《通天台》杂剧,直夺汤临川之座。”(《吴梅村全集》下册第1522页)。吴梅村自己写了【秣陵春序】。并且有一首《金人捧露盘·观演秣陵春》:记当年,曾供奉,旧霓裳。叹茂陵遗事凄凉。酒旗戏鼓,买花簪帽一春狂。绿杨池馆逢高会,身在他乡。喜新词,初填就。无限恨,断人肠。为知音、仔细思量。偷声减字,画堂高烛弄丝簧。夜深风月,催檀板、顾曲周郎。
为什么是东鲁孔梅溪题名《风月宝鉴》?分析上面情况,这恰同“留意于孔孟之道,委身于经济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在作者的人生层面上说,正进入“以史为鉴”的历史观点之中。《旧唐书·魏徵传》: 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16:00 +0800 CST  
附论:
1,《红楼梦》第八回“营缮郎”后面有一个批语:【甲戌夹批:官职更妙,设云因情孽而缮此一书之意。】,这个批语的说法是错误的。《梅村家藏稿》肆贰“佥宪梁公西韩先生墓志铭”略云:
“真定少宰梁公讳清远,排缵其尊人佥宪西韩先生行事来告。按状,公讳维枢,字慎可,别号西韩生,真定人。其先徙自蔚州,七世至太宰贞敏公(指梦龙)始大。贞敏第四子封中书,澹明公讳志,以元配吴夫人生公。皇清定鼎,即(工部主事)旧官录用。奔澹明公丧归,而孝养吴夫人者八年。用疏荐复出,补营缮郞。”可见“营缮郎”是真实官职。非文学虚构或曲意运用。
2,有人以为吴玉峰,孔梅溪,棠村---拼成吴梅村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棠村是在批语中出现,不是同一个人写的。
3,孔尚任完成桃花扇,一直也有一个得力助手,叫解瑶(1667-1775)字琢章,号柳溪,别号松斋。山东即墨人,为生员。为孔尚任西宾。著有《松斋文集》,《松斋遗文》二卷。据同治《即墨县志》卷九《人物·文学》载:“解瑶字琢章,号柳溪。诸生。尚气谊,义所当为,毅然自任;邑有弊端,辄上书纠正,人咸蒙其利。工古文词,交游四方,所至为倒屣。孔云亭山人馆之岸塘,《桃花扇》传奇才脱稿,亲按节终卷。”但这个“松斋”在《红楼梦》中我作了排除。因为癸酉本中后文有很多松斋的批语。
4,孔尚任同《红楼梦》发生的关系主要在淮扬四年遍访明朝遗老,文人名士中。但也正是孔尚任的到来,吴梅村的《石头记》名声在圈子中流传出去。而且孔尚任的《桃花扇》也是在《石头记》的基础上获得极大的创作灵感。《风月宝鉴》的题名是他留下的一个很深的足迹。
5,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有一处不足,就是将吴梅村的恋人卞玉京写为老旦,其实卞玉京只比李香君大一岁。这可从侧面来判断孔尚任所处的年代对书中所描述的情况有一种视角差异。
6,贾府之描述在江南,同山东曲阜的孔子在本地文人来说很难进入这个概念范畴。尽管有南京秦淮河北岸贡院街的夫子庙(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但这个对应性作的非常好。贾氏宗祠其实指得就是南京夫子庙。
7,孔尚任的《桃花扇》,这是一本现实主义的历史剧作,也许我们今天很难找到那些情节的共鸣感,但在1700年左右,那是搅翻几代人的情绪剧,尤其是江南一带明朝遗老和历经清朝早期历史时代的文人,它随时能勾起他们的生活经历的历史延续痕迹和整个中国江山鼎革的回忆。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19:00 +0800 CST  
第一,曹雪芹在《红楼梦》正文文本中的事迹记录如下:
1,后因。
2,在悼红轩中。
3,披阅十载。
4,增删五次。
5,纂成目录。
6,分出章回。
7,题曰《金陵十二钗》。
8,题一绝句。
9,被脂砚斋改名。
第二,批语系统事迹记录如下:
1,楔子补录:【甲戌眉批(甲辰夹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2,楔子补录:【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 式 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靖藏眉批:)这正是作者用画 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3,楔子补录:【甲戌(靖藏)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 】
4,楔子补录:【甲戌(靖藏紧接)眉批: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申八月泪笔。】
5,第一回:口占五言一律云:【甲戌双行夹批: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
6,第二回【甲戌双行夹批:只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余自谓评书非关评诗也。】
7,第十三回【靖藏:此回可卿梦阿凤,作者大有深意,惜已为末世,奈何奈何!贾珍虽奢淫,岂能逆父哉?特因敬老不管,然后恣意,足为世家之戒。“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甲戌:“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的是安富尊荣坐享人不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8,第十八回,妙玉。【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妙卿出现。至此细数十二钗,以贾家四艳再加薛林二冠有六,添秦可卿有七,熙凤有八,李纨有九,今又加妙玉仅得十人矣。后有史湘云与熙凤之女巧姐儿者共十二人,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是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意。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又有又副册三断词乃晴雯、袭人、香菱三人,余未多及,想为金钏、玉钏、鸳鸯、 苗云、平儿等人无疑矣。观者不待言可知,故不必多费笔墨。】
9,第二十二回:《刘二当衣》。【庚辰(靖藏)眉批: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庚辰眉批:前批“知者寥寥”,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悲乎!】【靖藏眉批:前批“知者寥寥”,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
10,第二十二回:【庚辰回后附批: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11,第七十五回:【庚辰: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庚辰:缺中秋诗,俟雪芹】。【庚辰:□□□开夜宴发悲音】【庚辰:□□□赏中秋得佳谶】。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21:00 +0800 CST  
以下参考的部分是癸酉本以其他可能的记录信息:
1,癸酉本第一回批语:【雪芹不肯署名,答曰:“何妨假以梅村、醉茶、西村、箨庵、石林缀之乎?众皆系作者熟客。”】
2,癸酉本第一回里有一条很长的批语里提到: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一书,乃西堂故兄所作。】
3,据传也来自于癸酉本后28回的一个长批:“雪芹病故,有亲朋苦劝补成完稿,即余下二十八回,舍雪芹原拟,直述汉唐国殇贼祸,然情节直白,碍语频出,令人不寒而战。更续作者不擅文辞,雪芹又仙逝良久,难助诗才,姑且存之,不过诸友读之获悉后回故事,不作市传。”
4,第六十七回回前批:【近日雪芹润色“二尤故事”,觉不甚紧要兴致大减,托刘兄及女弟子代为摹描,本回阅之颇觉草草存留难定。】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22:00 +0800 CST  
第三,历史文本传述事迹。
1,富察明义(约生于乾隆八年,卒于嘉庆八年以后)《绿烟琐窗集》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其序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 备记风月繁华之盛, 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 其所谓大观园者, 即今随园故址, 惜其书未传, 世鲜知者, 余见其钞本焉。”
2,袁枚(公元1716—1797年)在《随园诗话》卷二中的第二十三则: “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卷十六的第十七则: “丁未(1787年)八月...雪芹者,曹练亭织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
3,程甲本《红楼梦》程伟元(1745?-1818)序言:“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金,不胫而走者矣。”
4,爱新觉罗·裕瑞(1771-1838)《枣窗闲笔》的《〈后红楼梦〉书后》一文中写道: “雪芹”二字,想系其字与号耳,其名不得知。曹姓,汉军人,亦不知其隶何旗。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闻袁简斋家随园,前属隋家者,隋家前即曹家故址也,约在康熙年间。书中所称“大观园”,盖假托此园耳。其先曾为江宁织造,颇裕,又与平郡王府姻戚往来,书中所托诸邸甚多,皆不可考,因以备知府第旧时规矩。书中所假托诸人,皆隐寓其家某某。凡情性遭际,一一默写之,惟非真姓名耳。闻其所谓宝玉者,尚系指其叔辈某人,非自己写照也。所谓“元、迎、探、惜”者,隐寓“原应叹息”四字,皆诸姑辈也。其书开卷有云“作者自经历一番”等语,反为狡狯托者,非实迹也。本欲删改成百二十回一部,不意书未告成而人逝矣。裕瑞在程本《红楼梦》刊印之前就已读过一种《红楼梦》本子,当他看了程本之后,对后四十回评价相当低,甚至很愤怒地指出:“此谓雪芹原书,其谁欺哉?四十回中似此恶劣者,多不胜指,余偶摘一二则论之而已”(《枣窗闲笔》)
7,徐珂(1869-1928)《清稗类钞》我这里摘录几段同作者相关的元素:“《紅樓夢》一書,所載皆納蘭太傅明珠家之瑣事。妙玉,姜宸英也。寶釵為某太史。太史嘗遣其妻侍太傅,冬日輒取朝珠置胸際,恐冰項也。或謂紅樓夢為全書標目,寄託遙深。容若詞云:「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賈探春為高士奇,與妙玉之為宸英同一命義。容若,名成德,後改性德,太傅子也。” 此处说法同【甲戌墨眉批: 余闻之故考云,贾政指明珠而言,雨村指高江村。该江村未遇时,因明珠之仆以进身,旋膺奇福攫显秩。及纳兰执败,反推井而下石焉。玩此光景,则宝玉之为容若无疑,请以质之知人论世者。 同治(1866)丙寅季冬月,左绵痴道人孙桐生(1824~1904)。】
“或曰,是书所指,皆雍、乾以前事,寧國、榮國者,即赫赫有名之六王、七王第也。...作是书者,乃江南一士子,為二王上賓,才气纵橫,不可一世。”
“或曰,是书实国初文人抱民族之痛,无可发泄,遂以极哀艳极繁華之笔為之,欲导滿人奢侈而覆其國祚者。”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22:00 +0800 CST  
第四,历史文献可证事迹。
1,“雪芹校字”。车锡伦、赵桂芝的《介绍曹寅(楝亭)藏明刊〈书史纪原〉上的“雪芹校字”题记墨迹》,于《红楼梦学刊》1994年第2期刊出,同时刊登的还有三幅相关的照片。 据车锡伦、赵桂芝文介绍,《书史纪原》,明夏兆昌编纂。明代夏兆昌编纂,蒋源镌刻,天启四年(1624年)石印本《书史纪原》上钤“楝亭曹氏藏书”印章是曹寅藏书章,卷末“雪芹校字”题记则是“日照丁氏绂臣京华所得”的丁麟年(1870-1930)之兄丁守存(1812—1883)手迹。
2,《天宝曲史》有“天宝曲史上卷·苏门啸侣填词 芹溪居士较订”字样。《双鱼珮》有“新编双鱼珮传奇上卷·魏博雪厓啸侣手著 沙麓芹溪居士评较”字样。孙郁(生卒不详)字天雄,号雪崖,别署苏门啸侣、雪崖主人、雪崖啸侣,生卒年不详,魏博(今河北大名)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十二年(1673),任浙江桐乡知县,半年即为事罢去。所为诗文,树帜中原,声名藉甚。词曲流传江左,吴儿竞歌之。所撰传奇3种:《绣帏灯》、《双鱼佩》、《天宝曲史》,合集为《漱玉堂三种传奇》,今存于世。孙郁有诗《九日登心远楼登高偕姑苏,顾湘佩,同学,郜雪岚,袁杜少,窦松涛,张萝庵芹溪,刘培园,仲迪季,同,黄志伊毅斋,成仲谦即用重阳二韵分赋》。
3,“芹溪折扇”。《人民画报》1979年第8期发表了吴恩裕(1909-1979)的文章《曹雪芹佚著、遗物的发现》,附有这把折扇扇骨的彩色照片。当年8月11日和12月14日,香港《文汇报·笔汇》副刊发表了两篇署名寒操的文章:《真乎?假乎?曹雪芹的又一件遗物——折扇》和《“曹雪芹折扇”续志》,介绍并辨析这柄折扇的真伪。据寒操先生的文章介绍:这柄折扇的扇面上,有画的那一面已被什么人涂去,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有字的这面上款为“紫宸二兄大人雅属”,题字者署名“王良驹”。扇骨上刻有两篇题识。题识之一为三行,全文如下:
粵东有贝多树,余尝于刘将军署见之。从者误折一枝,余惋惜携归使院,植诸阶墀。值雨一昔而活,菁葱可爱。余题诗壁间云:“贝叶无根插短篱,一宵春雨发华滋。他年谁续羊城志,记取渔洋手种时。”今二十余年,计已成围矣。其下,另有八字说:“芹溪尊兄大人正之”。
扇骨题识之二亦为三行,全文如下:
洪昇昉思问诗法于施愚山,先述余夙昔言诗大指。愚山日:“子师言诗,如华严楼阁,弹指即现;又如仙人五城十二楼,缥缈俱在天际。余即不然,譬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须就地筑起。”洪曰:“此禅宗顿、渐二义也。”其下注云:“次句山谷许皆成句也”再下另有七字云:“松亭作于拾石竹”。两篇题识均出自王士稹(1634-1711)《渔洋诗话》。

楼主 整子  发布于 2020-05-23 19:23:00 +0800 CST  

楼主:整子

字数:121445

发表时间:2020-05-24 01: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4 09:22:13 +0800 CST

评论数:12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