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讲座《素描的根基与境界》图片集

从希腊化时代到罗马时代古代的艺术家们具备了再现真实的能力,我们无缘见到他们的素描,庞见壁画和法尤姆的木乃伊棺盖上的肖像因以蜡为材料媒介而千年不朽,让今人看到了他们的写实。人物结构精准,性格刻画和光影的表现不在今人之下,那已是肖像化的再现式绘画。如果我们对美术史了解不多的话,不会相信这会是古罗马的作品,更像十九世纪的作品,至少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写实,这鼻子头有高光点,是三大面五大调子的明暗表现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05:00 +0800 CST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05:00 +0800 CST  
古希腊和古罗马历经千年成就的伟大的写实传统突然间就中断了,到了中世纪,绘画又回到了一种符号化的表达,像埃及人一样,成了符号化的文字。中世纪的手搞和插图是那时的素描,圣经的插图实际上是给不识字的人看的,不识字的人他不懂文字,但他知道这个人代表谁,那个人代表谁,一目了然,这个传统不只是中世纪如此,是古代所有宗教绘画共有的特征。比如西藏的唐卡、壁画,和中世纪是一样,图画的功能是代替文字弘扬佛法,形象是符号化的。或许人们的视觉对抗着明暗和透视的"真实幻像",东方的绘画更是只有凹凸的渲染不见光影和明暗,这种本能和对抗被贡布里希称为"我们灵魂里藏着的埃及人"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05:00 +0800 CST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06:00 +0800 CST  
文艺复兴为什么叫复兴呢,复兴什么,就是复兴古希腊,文艺复兴时代把这个写实的传统重新接续。如果把中世纪对应古埃及,把文艺复兴对应古希腊,等于把追求写实的过程重新走了一遍。这是提香的老师威尼斯画派的的早期画家乔凡尼贝利尼的作品。质朴而深刻,真切而坚实。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06:00 +0800 CST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06:00 +0800 CST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07:00 +0800 CST  
文艺复兴自奇马布埃到"三杰"至少三代大师的努力,真实又回到了画面。这是达·芬奇的作品,用少而简约的几条线把浑厚的体积表现出来,当然是触摸式的。这是个可爱的过渡时代,素描与正式画作的对应关联最为明确。达·芬奇的线描再深入,加入光影即为底层画,底层画再层层提亮、施彩反复进行即成油画。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07:00 +0800 CST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07:00 +0800 CST  
米神的利比亚女巫素描稿,经典里的经典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08:00 +0800 CST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08:00 +0800 CST  
曾经多次临摹,几乎可以默写。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08:00 +0800 CST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09:00 +0800 CST  
惊叹这大脚趾,可以数出的几笔。膨胀饱满,骨肉铿锵。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09:00 +0800 CST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09:00 +0800 CST  
米开朗基罗的这张素描,只用了可以数出来的100多条线!这张作品我特别崇拜,没画几下,表现了无与伦比的体积和重量,甚至可以感觉到这个身体非常的庞大,像一个大山倒在那里,那是米开朗基罗才会有的力量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10:00 +0800 CST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10:00 +0800 CST  
米开朗基罗传世经典应该见到就要临摹,还有比这更好的学习范本吗?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10:00 +0800 CST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10:00 +0800 CST  
《祈祷的手》可以说是在美术史当中让我们记忆最深刻的一双手,几百年来它感动我们。我将这张素描的最精美复制品挂在自己的屋子里,像每天的祈祷和祭拜。一张小画,充满感情,充满深刻的内在精神体验;画的坚实具细,他的观察方式很像手的触摸。这张画是很有代表性的触觉素描的例子。
我们会提出疑问,画素描是用眼睛去看的,难道还要用手去看吗?实际上我是用"触摸"作为一种比喻,去指向用眼睛"观察",在这一类素描当中眼睛的观察如同手的触摸,我把触觉式观察的素描称为"触觉素描"。
"触觉的观察"这个词不是我发明的,有一位二十世纪初的美学家叫沃尔夫林,他写了一本很重要的书,叫《艺术风格学》,在那本书里他把观察方式分为两类,一个是触觉式的观察,一个是视觉式的观察,并由此发展出绘画系统丰富的风格变化,发端于触摸式的观察,就会导致绘画中边缘线的锐利,所有的部分都可以画的清晰可见,也会导致这种风格的画面 关系是比较平面的,丢勒是最典型的代表画家,他在灰底上用黑白两种颜色画素描,与他油画的制作程序也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是视觉方式的观察,观察的方式会像照相机,人眼球的构造本来就如同照相机,焦距能够调虚、调实,这种观察方式就叫做"视觉式的观察",视觉的观察方式会导致对明暗、光影、虚实、空间、距离更敏感。可以说,在西方美术史乃至所有民族的美术史中,我发现都存在这样两个系统,即触觉的方式和视觉的方式。
我的素描教学,就是围绕着第一类触摸式观察的方式展开的。

楼主 灰孩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12:00 +0800 CST  

楼主:灰孩子

字数:18974

发表时间:2017-06-13 05:2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12 10:28:38 +0800 CST

评论数:36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