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西行漫记:去不到的地方叫远方



去不到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
这是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中的两句话,这两句话从那一刻起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久久无法淡忘。
去不到的地方叫远方。这个远方也许是地理上的空间,也许是心灵上的距离。地理的空间容易跨越,心灵的距离常常难以到达。就好像有的人远在天边,也可以时时心灵相通;有的人近在眼前,你却走不进他的世界。所谓咫尺天涯便是那去不到的远方。
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这个故乡可以是你生长的一个具体的家乡,也可以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地方。比如多少人像我一样生在军营,长在军营,也把自己的青春留在了那里,有一天却再也无法回去。在很多人的心中,也许都会有这么一个回不去的故乡。
远方也是故乡,故乡就在远方。

西藏是一个无数人向往的地方,听很多人说过,没去西藏之前感觉非常神秘,去过之后会日思夜想,总想再次回到那里,就仿佛“中毒”一样,我也无可避免地中了西藏这剂“毒”,感觉“解毒”的方法只有一个——再去一次。
这一次我到了西藏。是的,到西藏和去过西藏其实并不是一回事,这就好像你知道一个人和认识一个人不同。知道一个人的名字和相貌,哪怕烂熟于心也未必可以说你认识他。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起码要知道他的年龄、家庭、职业甚至性格、好恶等等,你才可以说认识。由此可见,虽然我之前去过三次西藏,但是在此之前,只有2019年跟着廖导参观了布达拉宫才算是到过一次西藏。
去年匆匆而过的旅行感觉还在昨天,一边回味一边开始了我的第四次西藏之行。
西藏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到处都是宝藏,有着各种各样的有形和无形的宝藏,无论如何,从来不会让任何一个向往她的旅行者失望。而如果能在出发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做好足够的功课的话,那么你一定会满载而归。

看我的游记需要时间,把游记写成小说并非我的本意,目前为止也没有人按照字数向我付稿费。事无巨细地记录,只因我珍惜每一次旅行,珍惜旅途中的第一次相遇。不能在脑海中长存,就在白纸上留痕。

远方,每次吟读这个有关梦想的词,内心总会生出些许波动。人们总是奔波在路上,逃离熟悉的地方,到陌生的地方寻找风景,似乎他乡的土壤里,必能开出不一样的花朵。因为未知,一切皆有可能,所以那个从未到达的地方,总是令人心驰神往,让人轻易抛弃当下拥有的一切,踏上征途,去做一场华丽的冒险。
——《仓央嘉措——我和我的人生擦肩而过》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14:35:03 +0800 CST  
D0:出行之前,一变再变

应该说第四次西藏之行是最困难、变数最大的一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的计划一变再变,从出行前,到出发后,直到返程,一个“变”字贯穿了我们此次出行的全过程,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此行的关键字。
今年的第四次进藏计划其实是准备时间最长的,事实上去年从西藏回来之后不久,大概九月份就开始策划今年的行程了。在去过三次西藏之后,也希望能对西藏有更多一些深入的了解,开始策划传说中的阿里“一措再措”。由于事先就知道这条线路比较艰险,特别是阿里中部亚热到措勤之间还有大片无人区和非铺装路面,不可测的因素很多,包括吃住和车辆状况都要考虑得比传统线路要多很多,因此,事先的准备功课也花了几倍于以往的精力。上网查阅了大量的网贴资料,确定线路,了解沿途的各种情况。还搜了各种视频,有公号的也有驴友自己的;有制成的片子,也有零散的视频……几乎搜遍了能想到、能搜到的所有内容作为参考,不断完善计划。从去年10月底完成第一稿路书到今年4月底,光是有记录的修改稿就有十几版。
因为很清楚阿里中部的情况不适合孤军深入,所以去年年底就早早开始了组队,陆续接到报名。特别有一位混迹旅游行业多年的专业自驾车手超哥一直也很向往阿里,表示要加入;家里有个亲戚前两年也买了一辆H9,据说想要出去野一下已经等很久了,希望能一起;去年同行的老官早早就说要在拉萨等着我们一起去阿里;综合楼的另一位兄弟老顾也报了名……一时间开始担心,车队过于庞大,组织工作会比较麻烦。
结果一场疫情让这个担心变成了多余。老官因为是回湖北老家过的年,直到四月份想出远门都不容易;老顾从北京想要外出也不易,而且他自己也没底;H9那位亲戚疫情过后复工复产加班加点,假期泡汤了;专业车手最惨,这次疫情对旅游行业杀伤力极大,不少做旅游的在那几个月里就是失业状态,当我们具备出行条件的时候,恰恰是旅游业拼命要复苏喘口气的时候,专业车手要忙着行业自救,阿里梦只能放一放了。如此一来,想象中的庞大车队最终只剩下我一辆车了,而且即使是我,直到出发前其实都没能完全确定是否能够真正成行。可见这是一次多么不确定的旅行。
事实上最早制订计划时,为了避开阿里的雨季,早早就把出发时间D日定在了5月16日。大概是在三月底到四月初,几位已经开始释放“信号”还未确定最终缺席时,我已经开始思考备份计划了,如果只能自己去的话,阿里就不可能了。而且当时持续关注西藏特别是阿里的防疫政策,当时各方面传来的消息都是自驾车无法进入阿里中部。从那时就开始考虑,如果不去阿里应该去哪里?之前已经去了三次西藏,再去的话,如果还是重复之前的地方意义就不大了,总应该看到更多跟以前不一样的。然而时间就是20天左右,线路也就只能是那几条,不一样的内容如何才能看到呢?后来,还是那段时间看到的几部纪录片给了我启发。之前为了从各方面了解阿里,看了不少视频,其中就包括一些纪录片,包括《第三极》、《西藏的西藏》、《西藏一年》之类的片子,其中都涉及到了西藏的宗教文化,包括藏传佛教和苯教。想想前三次西藏之行基本上只是浏览了西藏的自然风光,人文基本没有涉及,只是去年参观布达拉宫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这些因素使我有了新的想法,去看看西藏的人文景观,去了解一下当地丰富的宗教文化。
有了想法之后就开始查阅资料确定我们应该去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去看些什么。查阅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囫囵吞枣般地了解了一些西藏的宗教文化。比如当年雍仲苯教如何遍布全藏,赤松德赞从印度请来莲花生大师开始扶持藏传佛教,以及后来的“佛苯之争”。虽然到了这个年纪,看过的东西大部分都未能记住,总还是留下了些许印象,最重要的是知道哪里非常值得一去、一看。像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齐全的寺院——桑耶寺,萨伽派的主寺——萨伽寺,格鲁派最大的寺——哲蚌寺,班禅大师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苯教最重要的寺——孜珠寺……越看越发现自己对西藏了解得太少,越看越想去西藏看看这些仍然存活的历史遗迹。由此,我将这次西藏之行确定为“宗教文化观察之旅”。
确定了主题,确定了主要的点之后,相应的线路规划就比较容易了,已经有过四次长途自驾经验,凭借电子地图和其他资料,根据路况和里程,再结合海拔高度选择落脚点,同时还要尽量兼顾每天游览参观的点,尽可能减少单纯赶路。
最初的计划,在体现“宗教文化”这一主题上可以说是非常纯粹的,选择经飞来寺,走丙察察是由于在可选的三条进藏线路中这是个人感觉沿途风景最美的一条,另外丙中洛还有个天主教堂可以去看看,也符合此行的主题。到林芝后走山南,沿途包括“神湖”拉姆拉措、雍布拉康、昌珠寺、桑耶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去看看藏王墓。从山南经江孜、日喀则到拉孜,其中江孜附近有白居寺和宗山古堡,日喀则更是有著名的扎什伦布寺。从拉孜去珠峰当天可以往返,这里海拔低于定日(事后证明这个决策有误,下午珠峰经常不露面)。从拉孜一天回到拉萨,在拉萨停留两天,参观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哲蚌寺,去色拉寺看看著名的辩经。之后经纳木措走317,途中有孜珠寺、德格印经院、色达五明佛学院,经成都、贵阳返回南宁。这样的一个计划,可以说紧扣“宗教文化”的主题,内容堪称丰富了。
然而,此行注定多变。每次去西藏之前,我都会提前至少一个月,每天通过手机上的微信公众号和网络论坛关注西藏的路况和交通信息,事实证明是非常必要的。大约在五月初,公众号上看到了通知,317国道有三处修路管制,每天白天放行时间仅限中午两小时,而且还是单边。不熟悉的山路要尽量避免开夜路,这是一条原则,于是只好修改计划,317只能走到昌都然后回到芒康走318返程。如此一来,原来非常期待的317沿途的点就只能保留孜珠寺了。
即使如此,最终也仍然不断被迫改变着计划,直到返程。





D1:6月6日,南宁——大理
D2:6月7日,大理——飞来寺
D3:6月8日,飞来寺——左贡
D4:6月9日,左贡——波密
D5:6月10日,波密——林芝
D6:6月11日,林芝——加查
D7:6月12日,加查——羊卓雍措
D8:6月13日,羊卓雍措——日喀则
D9:6月14日,日喀则——拉孜
D10:6月15日,拉孜—珠峰—拉孜
D11:6月16日,拉孜——拉萨
D12:6月17日,拉萨,布达拉宫,玛吉阿米
D13:6月18日,拉萨,哲蚌寺,色拉寺,《文成公主》
D14:6月19日,拉萨—纳木措—当雄
D15:6月20日,当雄——安
D16:6月21日,安——格尔木
D17:6月22日,格尔木——海东
D18:6月23日,海东——广元
D19:6月24日,广元—遵义—贵阳
D20:6月25日,贵阳——南宁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16:11:14 +0800 CST  
D1:6月6日,南宁——大理

6月6日星期六,我们终于出发了!
这个日子有三个“6”,还真是666啊!说起来还真不是专门选的,原计划5月16日出发,后来各种原因一推再推,有工作原因,有疫情的担心,有景区尚未开放的影响……弄得我直到6月5日出发前一天心里都完全没有底,甚至不能确定是否能顺利出发,这种状态在之前几次出行前是完全不曾有过的。不过无论如何,6月6日一早7点,我们如期出发了。
这次一行四人,除了我和我家领导之外,还有领导的好友陈姐和我的同事专业旅游女主播丽丽,于是我成了小分队的洪常青。女人多,行李自然就少不了,各种吃穿用度,在我一再提醒少带之后仍然把H9的后备箱堆得满满当当,加上我出发前临时决定带上的四条沉重的金属防滑链,我真担心这辆车是不是已经超重了,事实上后来高原的动力表现的确弱于前三次,与此应该不无关系。



出发时里程和油耗


其实这只是主要行李,还有大家的几个包包和我的摄影包,最后全部塞满,车内后视看不到。


出行前看到察瓦龙老陈发布的消息,丙察察有几处由于之前几天的强降水引发塌方滑坡,正在抢通,感觉丙察察能否通行顿生悬念。于是决定放弃经贡山方向走美丽怒江公路去丙中洛的计划,改走之前走过两次的德钦飞来寺方向。因为如果从大理去福贡、贡山方向,那就意味着只有等丙中洛通车才能进藏,如果不通就还要绕回大理再走滇藏线。到飞来寺的话就可以有两个选择,如果丙中洛通了,就按照2018年的线路走德维线和正在修建的德贡公路到丙中洛进入丙察察;如果丙中洛仍未通车,则改走2016年我们首次进藏的传统滇藏线,经芒康进入318。这信方案可以最大限度确保我们在时间上不会增加。无论走哪条线,大理都是第一站,所以这个计划在去大理的途中就已经确定了。出发第一天就改变次日的行程,计划的确赶不上变化。不过这也恰恰证明了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每次出行前大约一个月,我都会每天从各种渠道持续了解计划线路和可能的备选线路的气象、道路、施工等等各种信息,如果以打仗的方式来看这就是情报搜集,通过汇总各种情报,来重新审视预定方案,并根据最新情报对方案作出修正,确保胜利。
由于前几天G75有一处路边受强降雨影响发生滑坡,预计修复没有这么快,仍然选择了2018年走过的线路,从南宁上高速先往崇左走,然后走S60合那高速去云南。走这条线路到大理将近1150公里,总体上比较好走,特别是合那高速,不但路况好,而且风景宜人,不愧“广西最美高速”的称号。只是在云南境内,大约是从楚雄附近开始,G56高速公路会有相当一段山路,弯多,坡多,而且到那里时天早就黑了,加上大车相对多,开起来需要小心些。不过好在今年大车没有那么多,所以轻松了不少。



和2018年一样,到崇左服务区才想起拍一张出发的照片。


走S60合那高速,广西最美高速。




又见彩虹


小石林

第一天超过一千公里的行程,全程高速,是一种纯赶路的模式,中途没有任何景点。如果说有一处打卡地的话,那就是读书铺服务区。当年看《士兵突击》的时候,片中许三多买火车票想买到读书铺,当时以为是编出来的地名。2016年第一次去西藏时经过此处发现了这个服务区才知道,康洪雷用了个真地名,片子虽然号称拍的是保卫首都的某王牌军,取景地却是在西南边陲。从那时起,每次路过都要在此处打卡。几年来这里一直不断在变化。2016年时不过是一个最普通的小服务区,规模甚至比不上柳南高速上任何一个服务区。2018年的时候就已经扩建出了双层停车区。到了2019年再次路过,服务区的综合体大楼已经启用,里面不同楼层有书店、咖啡厅和中西餐厅多个,还有各种小吃。今年再来这里变化就更大了,服务区已经变成了三层。除了第二层区域的综合体大楼内部有各种餐饮之外,第三层区域竟然建出了一片美食城,从正餐到小吃,从云南本地特色到川菜全都有。最为惊艳的是,第二层区域除了停车场外几乎建成了一个公园,甚至还运来一列带有机车和几节车厢的老式绿皮火车,一些孩子在火车边玩得不亦乐乎,附近还有一些小型游乐设施也在吸引着孩子们。更让人吃惊的是,在这一层的另一端竟然还有一座卡丁车场,一时间我有些糊涂了,我到底是在哪里?这里真的只是一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吗?这里还是那个火车都不停站的读书铺吗?这些年也走了一些地方,服务区也见过了一些,只是像这种规模的服务区还真没有见过第二个。在一块牌子上看到了“全国旅游特色服务区”之后,终于知道了这里何以能够在几年中发生如此大变化的原因,从中也可以看出云南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还是有先进之处的,全域旅游的概念的确不同以往。













12点以前我们终于赶到了大理,直接找到了2018年我们住过的酒店。小高说我怀旧,不否认可能有点,其实主要是为了方便。2018年我们也是半夜到大理,搜到几家酒店都难以停车,后来找到了洱海边这家酒店,虽然酒店自己没有停车场,不过附近的协议停车场足够大。这次又是半夜,可不想再到处瞎转了,直接入住早点睡觉才是正道。
住店收拾停当之后,夜早已深了,酒店门外一路之隔就是洱海,站在大门口,隔着空荡荡没有一辆车和一个行人的马路,望去只有黑色的一片,不过能够清晰地听到洱海舒缓的涛声,间或还能闻道淡淡的腥味,由此可以感知洱海真实地近在身边。明早,那里就是碧蓝一片。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16:31:21 +0800 CST  
D2:6月7日,大理——飞来寺

早起出门,迎接我们的是暖暖的朝阳。
趁着早餐前还有点时间,走过马路对面来到洱海边上,迎着洱海上吹来的风,穿了一件单外套的我竟然感觉到了一丝凉意,这才想起来今年出发比往年要早一个月左右,大理6月初与7月初还是有些不同的。
7点多的太阳斜斜地已经很刺眼了,洒向地面的光仍然带着暖黄的色调,于是把街道两边的建筑和树叶都镀上了一层金粉,就连洱海边健身跑步的人也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这样的天气无疑会带一天的好心情。




今天苍山终于露出了全部的面容,之前的几次无一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地不肯见我。在我第四次来拜访他的时候,终于可以一览全貌了。苍山可谓山如其名,遍山苍翠,据说苍山有十九峰,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之一的苍山雪夏天也不化,只是临洱海这一片山峰并未见到一点点白色,而目测这几座山峰也并不太高。只是与碧蓝的洱海相依,山也变得秀丽了许多。而且,虽然山不高,却很神秘,即使今天这样的好天气,蔚蓝的天空上云并不多,而满天仅有的那几块云却都缠着苍山的峰顶不肯远离,就像那山有什么魔力一样。
在洱海边发现与两年前有了一些不同,沿洱海边的护栏把曾经的开口都封闭了,虽然仍然可见有石阶下坡直通水边,想要走下去已然不太可能。除非翻越护栏,尽管一米多高的护栏对于任何哪怕只是偶尔运动的人来说构不成太大的障碍,不过在这样的地方以这种方式“运动”总归难免有辱斯文。其实在护栏边并不影响观赏洱海苍山的美景,还有垂柳和护栏外的花草可作前景,只是不再可以触及海水。可以想到,这么做是出于环保的目的,因为无法触及,便不会污染,至于那些洗脚的场面就不会再出现了。
不过总有人例外,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翻过这些栏杆。两名穿着环卫制服的中年人此刻正在海边的花草丛中忙碌,一位围着一棵灌木在忙着什么,像是在修剪;另一位弯着腰,在花草丛中捡着偶尔可见的零星废弃物。不远处的海岸边不远处的水面上漂着一只小船,一位同样穿着环卫制服的中年人在捞水中的杂物。今天是星期天,现在不过是早上七点多钟,他们显然早就开始忙碌了。再过一会,当整座大理城都从梦中醒来开始新的一天,那时,这几位和更多同样忙碌的普通人早就离开了这里,人们看到的只有清洁的洱海和清洁的岸边。






沿洱海走出不远,有一处栈道弯弯曲曲通向海中,虽然距离水面有两三米高,不过总算可以走进海中亲近一下海水。在栈道上向下望去可以看出现在洱海的水到底有多么清澈,你可以清楚地数出大约一米多深的水下那些水草的叶片,可以看清小鱼苗在水草丛中悠闲地穿行。栈道旁边还有一对鸳鸯,时常潜入水中,应该是在觅食,也同样可以看清它们在水中的另一番模样。如此清澈的一片海水的确值得也应该保护。




吃过早饭我们向飞来寺出发了,先是沿着洱海边前行,之后便上了高速。这条路线已经是第三次走了,特别是上高速之后的路段,说起来算是第四次了,去年从西藏返程走的也是这条路,也算是熟悉了。途中遇到了一队南宁牌照的摩托车,一路呼啸向前,颇有气势,大家相互鸣笛致意。在这条路上相遇,想必他们的目的地应该也是西藏,否则如此气势恢宏从广西开来隔壁云南想想也没什么太大的意思。在剑湖服务区下来看看风景,算是今天非常有限的打卡点之一,也是每次停车休息打卡的一处地点。临上车出发前,碰巧摩托队也赶了上来,简单聊了聊,他们果然也是要去西藏,只是路线与我们并不相同。此时旅游女主播表现出了高度的职业敏感,抓紧时间与帅帅的摩托车手合影,当然少不了拿出频率的标志,临走还盛情邀请车手回到南宁后去她的节目作客,这份职业素养真要赞一个!大家互祝平安后,结束了途中的小插曲,分头出发了。






经过三股水景区和香格里拉都未再停留,到金沙江大弯观景台时,大家均出现内急,也想顺便观个景,谁知观景台已经关门,只好继续前行。
214国道现在越来越好走了,虽然没有数过,不过感觉隧道比以前多了几个,盘山中随之少了一些,路程也就短了。而且,这一路发现与214国道相伴而行的两处施工线已经距离完工不远了,一条是铁路,一条是高速公路,都是从丽江通到香格里拉。去年路过还只是真正的工地,现在高种高架已经连起来了,几处隧道也都呈现出“精装修”的状态了,虽然不知道工期,不过从这一年的进度来看,距离通车应该不会太远了,这就是“基建狂魔”的本色。
















晚上大约七点多钟天光还亮,我们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飞来寺,直奔老刘的滇藏缘商务酒店,时隔一年,老朋友又见面了,虽然不像某宝天天见,不过我还是挺愿意跟老刘年年见的。这一年发现老刘胖了些,不过去年新租的山景房那边他退掉了。虽然他没说,不过大家也都明白,今年的疫情对旅游行业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不过老刘的状态还不错,依然是那么乐观。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也有几拨客人在看房,有的办了入住,看起来旅游的人在恢复,希望老刘的生意尽快好起来。
老刘交待厨房给我们准备晚餐,牦牛肉火锅,然后继续关注着酒店门外的路上,遇到有自驾车就会喊上几声。碰巧有一辆南宁牌照的SUV停在了路对面,我跟了过去,发现车上是三位三十多岁的女游客。两位下车分别去了旁边不同的酒店,看样子是在找合适的住处。我毫不犹豫地向司机推荐了老刘的滇藏缘,不过她说她们想住山景房。大家相互问了一下行程,得知她们是想去阿里,走“一措再措”,我说本来我计划就是走这条线,只是那边的情况一辆车走风险偏高,我是因为没有合适同行的人和车才改变了计划,同时建议她另选线路,而她则希望我们跟她们同行。我只好一再婉转地告诉她那边有些地方的道路非常难走,如果一定想去的话可以走北线,317在阿里那一段已经修得很好了。不过从她的反馈来看似乎完全没有在意,看看她们这辆普通的城市SUV好像还是两驱,其实即使是四驱因为不是越野车,在那种非铺装路面一旦陷车也是很难脱困的,只能祝她们好运了。






飞来寺的海拔有3400米左右,走滇藏线进藏的话,香格里拉或者飞来寺常常会是许多第一次遭遇高反的地点。我照例开始迎来了此行第一次高反,虽然不如2018年那么严重,不过头疼是少不了的。领导照例没事,陈姐和女主播也都有些反应。我知道,只要扛一扛,晚上睡着,明天一起床我就会没事。
6月的飞来寺还是有点冷的,我才发现,出发时放在椅子上的冲锋衣竟然没有带。2018年泡好茶的保湿壶没带,这次是准备好的冲锋衣没带,看来途中又要买一件才行了。好在老刘这里的房间比较舒适,有浴霸有电热毯,可以睡一个好觉。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16:44:01 +0800 CST  
D3:6月8日,飞来寺——左贡

早晨起床后像之前几次一样不再有任何不适的感觉,似乎昨晚的头疼不过就是做了个梦一样。
老刘店里的早餐现在丰富多了,有粥、有面、有米线,也还酥油茶和青稞饼。酥油茶挺浓的,味道不错,我已经越来越习惯咸味的酥油茶了。说实话,青稞饼与烙得比较软的面饼好像差别不大,只是细细回味的时候好像有那么一丝香味是一般的白面饼所没有的,只是不知道是烙饼时加入了什么还是说就是青稞不同于面的香气,这我就说不出来了。
吃过早餐我们决定先去飞来寺看看再出发。
飞来寺藏语称“那卡扎西”,是“虚空吉祥”的意思,所以在山门上可以看到“吉祥飞来寺”五个大字。它最初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距今已经有超过400年的历史了,不过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建筑主要是民国时期重建的。飞来寺的山门就在进镇前不远的路边,一进门就是一个长长的斜坡,右边是长长的一排转经筒,一直通到坡底。坡底是个平台,平台靠山一侧是大殿,大殿朝东,对着远处的梅里雪山浓顶的方向。大殿前的平台上照例有一座白色的桑炉,此刻正在冒出霭霭的桑烟,可以闻到松柏枝燃烧特有的那种香气。
飞来寺规模不大,或者可以说很小,然而由于梅里雪山和神山卡瓦格博的关系,这座寺还是颇有名气。寺内的壁画却绘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和宁玛派两派的护法神,黄教与红教在这里和谐共存。而且,根据寺前石碑的记载,十世班禅大师曾经在1986年11月12日来到飞来寺朝拜卡瓦格博,亦可见飞来寺的地位。也许是飞来寺确实规模有限,飞来寺并没有被当做旅游景点来开发,所以除了门前石碑简介之外就再没有其他导游导览的方式了,更没有导游讲解。所以,如果不借助网络多查一些资料的话,这样一个不大的寺五分钟便可看完,不过想了解更多东西就要提前做功课才行了。









出飞来寺后我们告别了老刘,带着老刘送给我们的蒲公英根继续出发了。出镇子不远,很快到了一处观景台,去年我们曾经在这里观赏梅里,今年却已经拦住了,感觉像要拆除一样,已经是一处工地的模样,只有观景台外一处土地勉强可以停下三辆车。一辆昆明牌照的红色马自达停在这里,见我们过来,开车的小伙子还专门往旁边挪了一下,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占路面安全停放了。
小伙子中等个头,皮肤是健康的麦色,一个人开车出来,也是准备去西藏。此刻他正架着手机对着对面的卡瓦格博在拍延时。
卡瓦格博藏在云中不肯露面,其实天上云并不太多,即使卡瓦格博的上空也都是蔚蓝一片,恰恰就是从山顶到山腰有那么一片云,紧紧地缠绕着这座神山,只能说我们缘分不到吧。







2016年我们走这条路进藏时,由于在云南耽误时间过多,又不清楚前方的情况,加之如美段当时刚刚断路修复,我把困难估计得比较充分,急于进藏就放弃了盐井古盐田。就这事被领导唠叨了几年,今年再次路过不能不去了。
这个景区可以开车进去,进去之后才知道,这未必是景区不想学其他地方用通勤车赚钱的模式,而是大门内的道路大多曲折狭窄,哪怕是中型客车也会非常不方便。而且沿途几段山路看起来时常会有大小塌方,在一段路上随处可见落在路面未来得及清理的土石。
盐井镇这里的古盐田名气还是很大的,号称千年古盐田,只是古盐田景区内部的交通实在太可怜了,都一千年了,有的路都还没有铺上水泥,有些地方窄到只允许一辆小型汽车通过,而且要非常小心。景区其实就是个村子,在里面想找路也很困难,有一处上坡路本来就不宽,拐进去发现坡上到头是一棵大树,旁边就是溪流,以为没路了,担心开上去还要倒回来很困难。导航又提示继续开,只好走路爬坡上去堪察,才发现大树旁边有一座很窄的小桥,这个直角弯就在树下,远看就像是死胡同。如果不是在镇子口上修了个大门卖票,这里完全看不出和景区有任何关系。








来这里有一个节目就是“加加面”,其实我一开始第一感觉应该就在进景区之前那个镇子上,领导执拗地要去打听,村里想必都是乡里乡亲的,自然就把我们引到了一户藏民家,这里没有任何的招牌,却也有点原汁原味的意思。勉强在屋前一块空地上停好了车,趁着主人在准备面的时间,拿出小飞机来飞了一下,说真的,航拍的视角拍出的古盐田确实比在下面更有看头。巧克力色的澜沧江边,山坡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片片同样巧克力色的小方块,都是水汪汪的,那就是古盐田了。
这里号称有千年的历史,而且据说是目前国内唯一还在手工晒盐的地方,也就是说这里沿用的仍然是千年前的原始工艺。在手工普遍比机械制造更值钱的今天,这里的身份自然也就不同,从而也就成为了一处旅游景区。出发前从纪录片中有所了解,这里的盐分红盐和白盐,各有不同的用途。红盐产量高,价格低,白盐产量低,价格高,市场规律早于市场经济之前就在发挥着作用。另外由于红盐一般在3到5月大量上市,正是此地桃花盛开的时节,加之红盐的颜色,所以当地也有人把红盐叫做“桃花盐”,听起来还有些浪漫色彩。女主人拿了几包红盐向我们推介,10块钱一包,估计了一下,也就相当于普通食盐一包半不到两包的份量,如此算来这个价格应该是“旅游价”,想必本地人每天需要用盐,这个价格想必是负担不起的。










来之前做功课时了解到这里的居民主要是纳西族和藏族,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里的纳西族人普遍信奉藏传佛教,而这里的藏族人却以信天主教居多,这里既有佛教寺院也有天主教堂,原本是想去看看的,毕竟这一次是“宗教文化之旅”,只是看了看附近迷宫一样复杂、羊肠一般狭窄的村路,最终放弃了这个打算。
拍一圈之后,领导在屋里喊面好了,于是收回小飞机,进屋吃面。这是一户藏族人家,房间是典型的藏式风格,采光并不太好,厚重的门帘冬天可以保暖,现在这样的季节可以隔热,却也挡住了门口的光线。房间内无窗的一面墙供有佛龛、佛像,有两面墙有窗,但是光线却不那么亮。房间内全屋木地板,冬天应该会很舒服。我们所在的应该是客厅,中间有一个“L”形的长桌,两边是沙发,人多的话这里足以容纳十多位客人,也许逢节日,主人家请上几家人一起聚会也不会显得拥挤。房间的柱子上挂了不少白色和黄色的哈达,有一根柱子上挂着一张相框,里面是五代中央领导人的头像,相框上挂着白色哈达,上面还打了个花。当眼睛适应了屋内的光线才发现,侧面一个佛龛里的照片竟然是 与胡锦涛的合影,是否是合成的没有看出来不过也不重要了。从这些布置可以看出这家的主人除了对自己信仰的虔诚,对于国家和领导人也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敬,很多时候这些细节远比人自己说出的话可更加可信。
加加面上来了。虽然这家显然不是大家都去打卡的网红店,不过主人介绍的规矩却是一样的,如果你的胃口足够好,吃的碗数能打破纪录的话,那么这一餐就可以免单了。只是现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我真的已经不记得他说的纪录是多少碗了,可以肯定的是在我听到那个数字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付钱了。客观地说,面的味道还是不错的,配的小菜也好吃,大家吃饱喝足之后,似乎对盐井也就不再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了。事实上,除了我刚才通过航拍多看了看之外,她们三人也就是在附近走了走,盐井之行就算是结束了,毕竟这里只是我们中途的一个点,今天后面还有不少路。继续出发,在盐井镇果然看到了打出“CCTV推荐”招牌的那家网红加加面馆,不过现在想想,我们在原住的藏民家吃一餐,就冲这个环境也应该比在馆子里吃要更有意思,知足了。






下午四点多经过红拉山,我们此行第一次在垭口停车打卡。这里海拔不高,只有4448米,只是对于进藏途中的人来说,特别是对那些第一次进藏的人来说,每当看到海拔往上升达到一个新高度时都会难免有点小激动,直到后面多遇到几次5字头就会对4字头“审高疲劳”。











晚上我们到达了左贡,左贡的海拔超过3700米,比飞来寺更高,这不过是我们出行的第三天,所以不出意外,高反再次找上了我。坐在餐厅,望着一桌的菜完全没有胃口,匆匆糊弄了几口,早早睡觉。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16:58:04 +0800 CST  
D4:6月9日,左贡——波密
据说没有高反的西藏行是不完美的,那么今天就是不完美的,我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都保留这唯一的不完美。一觉醒来再次恢复元气,免不了又开始得意忘形了。
出左贡经过邦达,很快就来到了业拉山,来到了怒江七十二拐的观景台。这个时间已经不早了,车也多了,想找个不占道的地方停车并不容易。好不容易找了个地方刚刚停好车,就发现旁边一辆南宁牌照的普拉多,早上出发前我检查车辆时就发现这辆车停在旁边。此时,车上下来四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在观景台的人群中非常显眼。当她们搬出一台大疆精灵4的时候,吃瓜群众随即又多了一倍。她们在观景台上摆出各种造型航拍,非常投入,并不在意周围注视的目光。
事实上下车前有人提议我航拍,不过我觉得这个地方如果拍景的话航拍的优势并不明显。这个观景台在怒江七十二道拐的斜对面,除非有足够的时间把飞机飞得更远一些,尽量靠近对面的山路,否则再高一些与这个观景台上用相机拍对面的山区别并不太大,属于费时、费力,效益不够好。至于几个小美女,她们主要是拍人,那就另当别论了。
今天又开了一次怒江七十二道拐,酸爽的感觉。中间还出现了一次小状况,一次堵车后,前面的大车起步非常慢,对面本来没车,想超。结果我自己的H9在这个坡上起步突然也慢了,油门踩下几秒转速都没什么反应,抬起后重新踩下仍然如此,无奈只好打开双闪让后面的车先过,这时我相当于停在了逆行方向,而对面的车开始过来了,一辆摩托车几乎贴在我的车前,明明旁边可以过也不走。我在空档轻踩油门几次后,这时转速已经可以上来了,无奈也要先退后躲开他,自认为有理的年轻人很得意地走了。其实出门是来玩的,途中谁都难免有个小麻烦,又何必呢。
去年我们往返都经过这里,一次是晚上天快黑了,另一次是早上天亮不久,路上都没什么车,杨警官是过了瘾。今天不同了,中午正是七十二道拐的高峰时段,经常排队,时不时会堵一下。2016年第一次开七十二拐,当时现在这辆H9还是崭新的新车,提车才一周,对这辆车并不太熟悉,开惯了手动挡的我当时仍然习惯于用挡位来控制车速,防止制动过热。就是在那一次开七十二拐,对H9方向盘后的换挡拨片顿生好感,在这种经常连续下坡而且几十米就遇到回头弯的路面上,双手不用离开方向盘就可以完成换挡实在是太方便了,当年陈震在《萝卜报告》里说了H9一大堆的好话,只是在最后认为换挡拨片没什么用,也许他开一次七十二道拐也会像我一样喜欢这东西。这次,H9在我手里已经开了十万公里,我不再担心制动过热的可能,所以这次索性偷懒,全程自动模式开到底。






下了七十二道拐,在一个叫瓦达村的地方随便找了个四川人开的路边店打尖,老板把我们带到角上的一桌,像318国道上很多的店一样,这里也挂了一堆的各种旗子,墙上写满各种人名和肉麻的话。结果发现我们这桌上面挂的是越野e族广西大队的旗,墙上写着南宁、钦州几个“组织”的大名,一时间这间路边的鸡毛小店竟然吃出了大会堂广西厅的感觉。





途中路过去年停车的湿地,周围雪山的雪明显比以前更多了,更多的冰舌延伸到了低处,这是我进藏最早的一次,所以才看到了更多的冰川,之前只是2018年在阿里南线才见过这样的风光。
遗憾之处也有,318国道在这附近一些不是景点的路边,看到很多垃圾,有食品袋,有饮料瓶……实在痛心,完全不能理解,自驾游可以带足吃喝穿用的各种东西,难道多带几个垃圾袋真的很困难吗?能够开车自驾西藏的人,按说都不会是低收入群体,文明素养与收入水平显然并不一致。






经过安久拉山垭口时大家甚至都没来得及反应,如果不是路边一块蓝色的大牌子和密集的风马旗奋力地在提醒大家这里是垭口,相信多数人会像我们第一次进藏时一样连车都不想停。有意思的是,就在前一天,在海拔4448米的红拉山垭口大家还有点小激动,面对海拔4468米的安久拉山垭口却已经懒得多看一眼,“审高疲劳”之所以来得如此之快,和这里的地形不无关系,因为这里太平缓了,完全没有垭口的那种明显过高点的样子,也就难怪经常被忽视了。我们这次也还是一脚油门就过去了。
过了垭口不远有了新发现,路边有一个不知名的小措,水很清,不远处的雪山倒映在湖面上,看上去有一种宁静美。说来也怪,这里至少走过三次了,之前从未注意到。这里需要航拍的地方,在路边找了一处空地停好车,精灵再次起飞。后来用视频素材做了个抖音,感觉还不错,美中不足就是飞行技术太菜了,否则这样的景一定能拍得更有感觉。







继续往前没有多远就到了然乌,再次看到通往察隅的路口时,遗憾的感觉还是有的,想想丙察察一路的美景,本来按照原计划,我们应该是从那个路口过来的。
然乌湖已经来过多次了,今天收获了小惊喜。然乌湖名气是很大的,以至于多数第一次进藏的人之都会心生向往且将之列为必打卡的一处景点,然后就会忍不住上网各种搜索,可以看到很多非常美的图片,清澈的湖水能把人看醉。其实我说的是我第一次进藏前的样子,2016年7月,当我满怀期待终于到达然乌湖边时,看到的却是类似“买家秀”的版本,哪里有清澈的湖水,分明是浑黄色的,南宁著名的南湖在整治之前也比然乌湖略清一些,有些失望地离开了。后来想过,大概七月是雨季,就像在柳州时,上游一旦涨水,原本清澈见底的柳江也会变成一条黄水河。后来2018年在湖边住了一天,2019年又是两次路过,看到的都是一样浑浊的然乌湖,我已经断定网上那些图片是P过的了。然而,今天终于发现,原来不止是网上的图片可以P,然乌湖的水也是可以被P成碧绿的。第一次见到了碧绿色的然乌湖,湖水中周围雪山的倒影也更加清晰了,这才是然乌湖应有的样子。








原计划今天住在然乌,这是根据里程计算出来的,到然乌才6点多不到7点,吃完饭还可以看看然乌湖,然后早早睡觉,次日到林芝也不算累。只是这两天大家都被高反折磨——其实主要是我,所以想想然乌的海拔超过了3800米,比昨晚的左贡还要高一点,多少心里有点发虚。商量的结果,决定今晚住低一点,舒服一些,直接开到了海拔更低、住宿条件更好的波密。
晚上入住的是我们2018年曾经住过的广东雪山江景大酒店,酒店只有四层,规模不算太大,不过装修和内部设施都还是很显档次的,特别是早餐还不错,这也是我不想再到处看,直接找到这家酒店的原因。不过这次的房价竟然只有当年的一半,门前停车位还空出一大半,除了旺季没到的原因,想必与疫情影响还是有些关系,我们也算是支持一下旅游业复工复产吧。





波密的夜晚很安静,江景酒店与帕隆藏布江一路之隔,也算名副其实,在酒店的房间里打开窗就可以清楚地听到连绵不断的涛声。头枕着波涛,我大概率也会在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没有高反真好!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17:15:06 +0800 CST  
D5:6月10日,波密——林芝

波密的早晨总是清凉的,今年又是初夏就到了这里,即使日上三竿才走出酒店门外,即使穿了薄外套,那股凉意也依然沁人心脾。这凉意来自县城周边放眼可见的白色雪峰,来自酒店门前万马奔腾的帕隆藏布江。这凉意也让波密原本湿润的空气更显清新。
离开波密,沿318国道一路前行,在去年发现的一处小桥流水的地方稍事休息,谁知此处却引起了三位女队员的极大兴趣,各种拍照,还差点想过桥去江那边,我不得不多次强调鲁朗著名的美味石锅鸡在热烈招唤,这才把她们劝上车继续出发。






路过2018年曾经堵车的索通村附近不免又是一番感慨,当年在318国道的路面上度过的那20个小时已经成为抹不去的记忆,在我们平淡的生活中也算是一段传奇了。今天路过时,这里山边的道路依然不是完好的,靠江边的一半显然是修好了不知几次之后又塌掉了一半,只有靠山体这一半能通过一辆车,双向的车辆只能互让了。这里的地质条件决定了318国道在此处一边靠山一边临江,只要雨量稍大,山体很容易出现塌方滑坡,完全是靠武警交通部队高效率的抢通才始终保障这条进藏大动脉常年畅通。不过,我总在想,以“基建狂魔”的性格,这种修修补补的方式应该持续不了太久,总归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去年返程时看到过一处工程的标语好像是波密到林芝准备要修高速公路了。
毛 的诗词“无限风光在险峰”其实颇有哲理,而且几乎就是真理,很多危险的地方也都是风景所在,丙察察就不说,即使是318国道也是如此。过了索通村这一段险段之后,直到鲁朗都是一条绿色景观大道,国道在高大的原始森林中穿行,行车的时候从前挡风玻璃望出去经常看不到天空,直到前方很远都是绿色的树冠,就好像在一条绿色的隧道中行进。这里的空气是湿润的,有一股树木散发出的特有的味道,这是一种混合的味道,有针叶林木的淡香味,也会夹杂一些腐木的气味,不过这股混合的味道一点也不会让你觉得难闻,只要你知道这里面负氧离子的含量超高就会毫不犹豫地打开车窗去尽情呼吸。




318国道上曾经号称第一险的“通麦天险”,在修通了隧道和特大桥之后,“天”字随之多了半笔,于是这里变成了“通麦无险”。不过此处的风景依然有独特之处,就连三座不同时期的过江桥也成为了特别的景观,吸引着所有进藏游客在此处打卡。一些资深游客会感慨当年走山边险路和单辆车放行的老桥过通麦是多么不易,然后望着老桥回忆当年;初来的游客会感慨自己可以一路轻松地从特大桥上如履平地,抱着好奇的心情拍下两座老桥。通麦东桥头已经不再有原来的空地了,去年还只有一两个小摊,今年已经俨然变成了一个小集市,想要在东桥头停车打卡已经不可能了,有些车好奇路边小摊的商品甚至在路面稍作停留,招来后车的一顿喇叭声问候……这里的秩序已经开始变得有些让人担忧了。我们一路过桥到了桥西,下桥后有一处转弯处有空地可以停车。
在这里,大疆再次升空,第一次从空中拍摄通麦特大桥,也不忘给三座不同历史时期的通麦桥来了个“祖孙三代”合影。这里除了桥值得一看,江水也不一般。三座通麦桥实际上是跨南来的易贡藏布江,易贡藏布江就在桥边汇入从东而来的帕隆藏布江,然后在此处一起流向西南仍称帕隆藏布江,滚滚江水直奔雅鲁藏布江而去。之所以说此处江景独特,是由于在桥边两江汇合处,两江合而不融,江面上左右两边一清一浊,可以直观地区分出两条江的水各占一边,这条清晰的分界线一直通向西南方的下游很远,在目力所及的范围之内,两条江的水就这样互不融合,这就是传说中的“泾渭分明”吧,在这里应该是“易帕分明”,颇为奇特。而这一独特的景观,从空中拍摄看得更加明显。










过通麦之后很快就到了此行对吃货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站——鲁朗,已经是下午2点多,早过了正常的午餐时间,就为了这一顿石锅鸡,大家都忍着连车上的干粮都没吃。还是这家网红店,今年的生意虽然不比2018年,总算比去年我们来时要好上很多,至少不再是我们一桌“包场”了。价格并不便宜,然而味道的确不容错过,特别是那汤,除了藏香鸡之外还加入了各种菌,特别是松茸,即使不用石锅味道也依然会相当鲜美,还是配得上那个价钱的。一边吃,领导再次对石锅产生了兴趣,我知道这东西动不动就上千,直接否决了。其实我相信无论是石锅还是砂锅,一定会有不同于金属锅的地方,从原理上说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受热会对食物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我非常相信,最初石锅鸡在这里是本地人家里吃的东西,在家里加工一定是直接用石锅炖煮,在家里不需要太在意加工的时间。但是就我们吃到的石锅鸡来说,这种味道恐怕更多是由食材和烹制的手法来决定的。虽然我没有到后厨去看,不过仍然可以分析一下,鲁朗的海拔超过3700米,通过查询可以知道这个高度上水的沸点是85度,如果直接用石锅来炖鸡想想要多长时间才能上桌?在家里低海拔用砂锅炖鸡没有半个多小时到一个小时,鸡肉都很难炖烂。大家在这里进店不会有人等上一个小时,十多二十分钟就会上菜了。店家总不会都是先炖好的,特别是淡季,如果没有客人岂不浪费了?而且是不是冷藏过的可以吃得出来。唯一的可能就是,鸡实际上是用高压锅炖好的,在高压锅炖鸡的同时加热石锅,十几分钟后鸡炖好石锅也热了,倒在石锅里上桌就是大家看到的石锅鸡。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猜测。其实对于我来说真的并不计较是不是直接用石锅炖出来的,好吃是唯一的标准,只要好吃就足够了。
吃饱喝足之后,想找去年来鲁朗时停留过的那个地方停车拍照,那里有条小溪水很清澈,还有一片草场,去年旁边还开着一片油菜花……是个非常不错的打卡地,感觉很能代表鲁朗小镇的风格。不过这次却没找到那个地方,就好像不曾存在过一样,只好在眼看快出镇的地方找了一处停车,下来走个过场吧。









出鲁朗就开始翻越色季拉山。去年往返两次经过色季拉山感受各有不同,去时在山上遇到修路大堵车,从天亮堵到天黑。回来时在观景台并不经意的临时停车,却意外见到了南迦巴瓦峰,之所以说“意外”是当时满天的阴云,没有想到“羞女峰”竟然会在那样的天气下露面。今天的天气也是阴云密布,不过今天并没有“意外”发生,所见之处只有浓密的阴云。无论如何,风雪色季拉山依然给我留下了不同的经历,路过垭口时只见满地的白雪,这样的雪地离开北京后就已经没有再踏过了,此时忍不住下车在山顶留下了一串脚印。6月初的色季拉山顶,风要比7月大了不少,也更“硬”,此时也更想念忘在家里的那件冲锋衣了。




林芝就在色季拉山下,每次来西藏必经林芝,然而最多也就只有“ ”,没有停留过,这次到林芝是最早的,而且这次要从这里往山南走而不是拉萨,大家讨论着一定要找时间在林芝玩几天,然后就作好了明天继续向山南出发的准备。在酒店收拾停当之后天光都还大亮,决定去逛吃逛吃,特别是我要解决温饱问题。在一处步行街看了几家专卖店,选中了一件国产知名品牌的加绒冲锋衣,接下来还有羊湖、有珠峰、有纳木措……这些地方海拔都不低,我还是很需要这样一件保暖的衣服的,生日快到了,领导说这就是我的生日礼物了,不错,满意!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17:25:04 +0800 CST  
D6:6月11日,林芝——加查

一早从林芝出发,路边的雪山都是腰缠祥云飘带,一路行车如在仙境穿梭。今天开始终于将要走一段前几次没走过的新路,有幸在高德上点亮几处新地名。
出林芝上机场高速,沿秀丽的尼洋曲和雅鲁藏布江前行。经过米林机场时,一架航班放下了起落架以树尖的高度几乎从头顶掠过,才发现左边就是跑道尽头,大家都没能来得及拍到。经过机场到跑道另一端时,隐约听到涡扇发动机发出的啸音,迅速观察,美女主播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起飞的航班。林芝机场的航班似乎并不太多,这也算是今天的小幸运了。
查阅资料知道,林芝米林机场是2003年开工,2006年9月通航的。据说林芝米林机场是国内飞机起降和航班正点保障难度最高的机场,是世界上最难飞行的机场之一,在林芝米林机场起降的飞机需经过精密导航设备改装才允许飞行。所以虽然林芝机场是西藏第二大机场,航班量其实并不多。对比一下2019年数据就知道了,南宁吴圩机场全年起降航班11.46万架次,拉萨贡嘎机场是3.9万架次,而林芝米林机场只有6894架次,明显不在一个数量级。换算一下,平均每天不到20次航班起降,我们经过机场短短几分钟就遇到了一起一降,看来还真是幸运。
其实如果要飞西藏的话,我觉得林芝是个比较好的目的地,这里的海拔只有3100米,比拉萨要低几百米,而且这里由于植被非常丰富,空气中的氧含量应当高于拉萨,相对而言更容易适应。目前林芝通航的城市并不太多,拉萨已经有到南宁的直通航班,林芝还没有。不过南宁的朋友可以从重庆或者昆明转机飞林芝,综合来看,坐动车到昆明转飞林芝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因为昆明的海拔也在2000米左右,这样飞到林芝高差更小,适应高海拔的过程痛苦应该会更小一些。不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仍然认为自驾是游西藏最好的方式,没有之一。




昨晚廖导向我们推荐了号称“高原小九寨”的南伊沟,就在我还在猜测他那四川口音说出的这三个字应该如何转化为导航可以识别的标准普通话时,抬头却见一块棕色的景区指示牌告知南伊沟景区向左3公里,已经近在眼前。离开219国道,拐进通向景区的小路不远又有一块指示牌告知还有2公里,不过继续向前一路曲折开出了很远也没有再看到提示牌,显得不太友好。事实上还没进景区之前,路边山谷的风景已经很不错了,想必能拦起来收费的景区内部应该差不了,否则像廖导这样走过那么多山山水水的业内人士也不会专门要向我推荐了。带着期待,我们终于到了景区,景区门口很多设施一看是新建的,公共厕所甚至还没有启用。硬件没有准备好,软件也没有准备好,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似乎都还没有熟悉自己的岗位,引导停车的在门口先拦住车,也不知道在等什么,旁边的停车场空荡荡的也不让车进去。卖票本来是挺简单的一件事,服务也显得生疏,就连免票政策都需要现打电话请示领导,四处张望看不到正常情况下级景区售票处都有的《购票须知》,也就难怪门票政策不明确。排除等候的过程中问了一下工作人员,被告知即使走马观花,想要走完景区至少也需要2小时以上。看看时间,想想原计划的拉姆拉措还很远,大家一商量只得放弃了“高原小九寨”。





这一路是原S306省道,现在已经是新的G219国道了,路况非常好,车也少,路边是崭新的里程碑,红色的G219非常醒目。一路区间测速非常多,大部分高德都有提示,但是有几处交通标志上标注限制时速30公里的区间测速高德没有标注,很担心这次回去会有通知,再来的朋友要当心。
中午因区间限速的原因选择在一个护林员休息站午餐,此行首次动用战略储备,自热米饭还是能吃饱的,美女主播的小火锅此时稍显奢侈。品尝了藏族护林员的清茶,放了盐,有淡淡的咸味,味道不错。







途中路过一个麦村,大片金黄的油菜花让三位女游客惊呼。我注意到这个村里的一座很壮观,金顶在阳光下刺得眼睛都有点睁不开,牌子上书“麦村拉康”。




下午赶到拉姆拉措已经五点半了,在检查站一问,因冰雪封山禁止上山,就这样,此行第一个重点景区未能进入,我的前世今生和未来甚至来生至少这次是看不到了。有朋友说遗憾,确实有点遗憾,不过想想,遗憾好像是人生常态,似乎从来不存在没有遗憾的旅行,所有的遗憾都是再来一次的最好借口。只能说和神湖的缘分还没到,就如同2018年的冈仁波齐,留待下次吧。









林芝到拉萨的铁路,正在建设中。

到加查县城落脚 ,发现这个不大的县城到处是工地,正在大兴土木。有几条街道非常热闹,有很多藏民在路边摆地摊,卖的都是虫草。不懂行,只是这些虫草看起来很漂亮,而且个头不小,一问大多是80元一根,是新鲜的。之前也听说,拉姆拉措附近的山上产虫草,有人说封山很可能是挖虫草未必是大雪影响,现在看来也不乏这一可能。只是新鲜的虫草我们无法带在车上十几天,想想后面还有几处传说中出虫草的地方,包括藏北的那曲,于是就劝阻了几位女队员的购买冲动。没想到,后面再也没有能见到如此物美价廉的好货,结果这一劝阻最终也成为了我此行的一大罪状被记录在案。
也许是因为没有去成拉姆拉措,我们找到了一家拉姆拉措大酒店入住,客观地说,在这样的县城里,这种规模和服务水平的酒店应当属于顶级了,否则应该也不敢打出这个名字吧,房价也还可以。
说起来今天没能去任何一个景点,但也不能说今天没有什么收获,一路看到了各种不同的风景,有雅鲁藏布江变幻的身姿;有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有荒凉的沙漠和几代人治沙的成果;还有修建中的林拉铁路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
风景永远在路上。晚安,加查!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17:36:20 +0800 CST  
D8:6月13日,羊卓雍措——日喀则

早晨8点迷迷糊糊起了床,开门就是羊湖,这个感觉还是不错的。清晨的羊湖是那样宁静,水还是那样清澈。几次看到的都是不同的羊湖、不同的美,感觉无论何时来,圣湖都不会让你失望。
三位女队员跑到湖边,抑制不住兴奋,各种摆拍都感觉不过瘾。可以理解,三人中只有领导2018年来过,当时还是冒着雨,阳光下的羊湖她还是第一次见。另外两位是第一次到这里,并没有见过雪山下的圣湖这雪域独有的美景,理所当然地被迷住了。而我已经是第三次来了,假装见惯不怪,从容地让精灵4再次升空。




















这次出行很幸运,正逢西藏一年一度的萨嘎达瓦节。说到这个萨嘎达瓦节,出行前看书的时候看到过,是藏历四月,四月十五日是正日子。我当时专门下了一个西藏电信开发的藏历APP,虽然看不懂藏文,不过瞎猜那些数字还是猜到了点谱。发现我们赶上的是闰四月,当时发现闰四月好像没有四月十五,弄不懂,以为错过了。昨天在雍布拉康,欧珠告诉我们现在仍然是在萨嘎达瓦节期间,感觉还是挺幸运的,只是算算日子,我们到拉萨之后也过了,以为看不到跟这个节日有关的活动了,没想到,中午在浪卡子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离开羊湖前往江孜,走的是2018年走过的路线,路过浪卡子县赶上了饭点,正准备找地方吃饭,远远看到一处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还有很多警察在维持秩序,颇像广西三月三以前武鸣主会场的样子。四处还挂了不少的横幅、条幅,开始还以为是集日之类的。直到开到广场边上,看到舞台上四个戴布具的演员在跳舞,突然明白过来,这种曾经在纪录片中看到过的“跳神舞”一般都是节庆活动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广场上的活动应该是浪卡子县庆祝萨嘎达瓦节的重要活动。
觅食的时候发现县城广场上热闹非凡停车分工,有人去点菜,职业病让我直奔广场而去。原来是萨嘎达瓦节的活动,舞台上有表演,观众围了很多,旁边政府部门搭了一溜台子,是各种政策宣传。另一边是一排书法作品,都是藏文,完全看不懂,只觉得像印刷的一样,应该都是大作。舞台背后是广场上的一座碑,县城外的雪山也在舞台后方,成为了天然的背景。演出虽然看不懂,不过看到那么多观众冒着烈日也要一直观看,而且无论男女老少大多兴致颇高,想必演出水平不错。其实来之前看过一点点资料,我们停车时台上几个戴面具的似乎是跳神舞,与寺院跳神法会上的表演很像。藏族舞蹈中还有锅庄、堆谐和弦子,然而接下来的节目中具体哪个是哪个就不懂了。无论如何,就算看个热闹也没白白辜负了一年一度的萨嘎达瓦节,毕竟不是每次都能遇上。
浪卡子的藏戏很热闹!2018年在巴音布鲁克赶上了纳达慕大会,今年又赶上了萨嘎达瓦节,幸运!而且2018年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新疆那一年一度的重大活动,今天我们至少可以有一点点时间来看看西藏这一重大活动的一小部分。














离开浪卡子继续往江孜方向行进,途中再次经过海拔5000米以上的乃钦康桑雪山垭口和卡若拉冰川。卡若拉冰川现在卖票都是直接拦路,感觉很不好。冰川下修了观景台,还立了一块石碑,上书“红河谷拍摄地”,以国内旅游开发运营者的习惯心态可以想见当初立碑时应是得意洋洋,然而空间得意什么呢?为破坏大自然而感到得意且竟然还要立碑,这得是多不要脸!看过我2018年游记的朋友一定觉得我在这件事上像祥林嫂,可我就是要见一次说一次,罪恶的《红河谷》剧组对雪山犯下的罪行是无可弥补的。这块石碑立得也好,它是《红河谷》剧组永久的耻辱柱!








高反再次来袭,昨晚住羊湖边有点高,房间又比较简陋,大家休息得都不太好。2018年走这里没事,这次头疼比较严重。到江孜后直奔县人民医院,除了年轻女主播身体倍棒,三位中老年纷纷被要求吸氧,不过医生就是不给开药,我们只好自己去药店买药。吸氧之后元气恢复,驱车直奔白居寺门前。三位女游客像是心有余悸,不愿下车,我只好单独前往。
这座白居寺是我之前看关于西藏的纪录片《西藏一年》时知道的,片中的少年小喇嘛次仁如果现在还在寺中也早已成年了,估计即使偶遇也无法认出。买票入寺,想请导游讲解却被告知没有,看看时间已经快六点了,也许下班了,只好自己看,我的导游就只能是手机上的度娘了。
白居寺,藏语称“班廓曲德”,意思是“吉祥轮大乐寺”,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夏鲁派、格鲁派共存的寺院。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历时10年竣工。它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很有特点。
我自己重点看驰名中外的白居塔,正名叫“菩提塔”,藏语称这座塔为“班廓曲颠”。这座塔很特别,所谓塔中有寺,寺中有塔,说的就是这座塔。塔一共有九层,其中塔座有五层,每层四个方向的正面都是一座较大的殿,内供佛像,大殿两边各有两间较小的殿,有的供有佛像,有的只有壁画,算起来每一层有大小20间佛殿。
在五层塔座上面是圆形的塔瓶,塔顶为铜皮包裹的锥形十三天。全塔下大上小,遂层递收,开有108个门,共有大小佛殿76间,内藏各类佛像,总共有十万余尊佛像和近千幅壁画,故又称“十万佛塔”。
想想在六百多年前没有电脑、没有CAD的时代,能建成如此精巧的塔绝对称得上是奇迹了。
从白居寺出来,上车才发现帽子不见了,找了一圈附近都没有,想想可能是在寺里进殿时摘下放在口袋里之后,不知什么时候掉了,大概是留在寺里了。后来据说藏族人普遍相信,如果有东西不小心掉在寺里,对于东西的主人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想想好像有种说不出的道理,信了。













出白寺时已经不早,旁边的宗山古堡抗英遗址已经关门了,2018年路过时没能参观,这次又错过了,只能再留遗憾。





看到天色尚早,驱车直奔海拔更低、住宿条件更好的日喀则,希望今晚睡个好觉,明天彻底恢复。
晚安,日喀则。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18:15:04 +0800 CST  
D9:6月14日,日喀则——拉孜

起床后遇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照例到酒店门前停车位车前检查车辆时,发现有一辆拉萨牌照的奇瑞轿车正挡在我前面,不过车主不错,在前挡风玻璃后面留了电话。于是我按照号码拨过去,铃响几声后电话接通,显然是被我叫醒了。我很客气地请他下来挪一下车,谁知道,电话里中年男子告诉我说车没锁,钥匙就在车上,让我自己挪一下就好了。挂断电话一拉车门,还真的开了,钥匙就插在上面。想想挺有意思,车都不锁,就算这是在酒店门前,就算酒店可能有监控,就算车上没什么贵重物品,在很多地方恐怕也没有几个人敢这么放心。如此看来,西藏的治安状况至少让当地人感到满意,有足够的安全感。而且对于这里的很多人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应该也是比较高的,否则是不敢用这种操作的。





今天参观了本次行程非常期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景点——扎什伦布寺,对我来说重要程度仅次于布达拉宫。之前早就听闻这座寺院的鼎鼎大名,知道这里是历代班禅大师的住锡地,不过也仅知这一点点,所以更想来了解更多。到停车场一下车就看到了扎什伦布寺宏大的规模,18-35的广角竟然无法摄入全部建筑,查阅资料可以知道,扎什伦布寺占地面积达到了15万平方米,这样的规模显然超过了之前几天看到的寺院。向上望去,周围筑有宫墙,宫墙沿山势蜿蜒迤逦,据说有3000多米长。




我们照例在门口请到了一位导游讲解,藏族女导游先讲解了藏语中扎什伦布是“吉祥须弥”的意思,所以也称吉祥寺。是1447年由一世达赖喇嘛所建,后经四世班禅大师大规模扩建。现在寺内有70多间佛堂,房屋3600间。据说扎什伦布寺的地位由于班禅大师的缘故堪与拉萨的布达拉宫相媲美,与拉萨的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合称格鲁派西藏四大寺,如果再加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则合称为格鲁派六大寺,从而也可见扎什伦布寺的地位。
扎什伦布寺是班禅大师的住锡地,这里的的灵塔是历代班禅的舍利塔。扎什伦布寺里修建的班禅灵塔共有8座,“文革”中,五至九世班禅灵塔殿都被毁了。1985年至1989年,十世班禅大师为五至九世班禅重新修建了一座合葬灵塔殿,取名叫“扎什南捷”,意为“吉祥的天国”。
扎什伦布寺中有一座重要的大殿——强巴佛殿。进殿之前有一个小铜钟,女导游告诉我们,进来的时候敲一下或者敲三个,是跟佛祖打个招呼报个到,要敲单数,出来就不用再敲了。不过我确实看到有藏族人出来时也敲了,也许他们认为有必要跟佛祖道一声“再见”,而我们恐怕未必还有机会来这里。
在强巴佛殿门前有两个木制楼梯,中间的楼梯被哈达封住了,那是班禅大师的专用楼梯。
进入大殿后,正中是一尊巨大的金色佛像,需要抬头仰望才能看到全部的佛像,这就是强巴佛,在汉传佛教中就是弥勒佛,不过二者从外观上又完全不同。强巴佛是典型的藏传佛教佛像的形态,很庄重。而我们在汉传佛教寺中所见到的弥勒佛大多是光头笑容可掬的样子。在藏传佛教中,强巴佛也是未来佛。
事实上在藏区很多的寺院中都会供有三尊佛,分别是燃灯佛(过去佛)、释迦牟尼佛(现在佛)和强巴佛(未来佛),而扎什伦布寺中这一尊强巴佛却不一般。这座佛像足有26.2米高,佛像是莲花宝座上盘腿打坐的姿态,肩宽达到了11.5米,脸长4.2米,耳长2.8米。佛像眉心的宝石是32颗金刚钻,其他还用了3000多颗珍贵宝石。这座强巴佛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室内铜塑佛像,为了铸造这尊佛像,110个工匠足足花费了4年时间才完成。一共耗费黄金558公斤、黄铜23万公斤。而且佛像和莲花垫并非空心,里面装有处理过的粮食、茶叶、干果、经书等,意为“人有内脏,佛有佛心”。导游说如果是空心的就不是真正的佛像,只能是工艺品,在寺里如果请佛像,哪怕是小的佛像也要装上类似的物品然后开光才有灵气,才灵验。想想颇有道理。
为了这座巨大的强巴佛而建的这座大殿修到了30米高。这么大的佛像,像我们在进门处即使仰头也很难完整地看到。为了方便人们瞻仰,大殿一共修建了5层,第一层是莲花宝座殿,高3.8米。第二层是腰部,第三层是胸部,第四层是脸部,第五层是冠部。也就是说,要完整地瞻仰这一尊强巴佛,需要一层一层地爬到最高20多米的第五层。导游说以前五层都开放,但是由于大殿年代太久了,担心人多会影响结构安全,现在已经不允许游客上楼了。
在措钦大殿,我们看到了历代班禅大师的宝座。路过大殿一角,领导见有一位僧人被几位参观者围住求字,于是也跟过去求了一张。等到我们走出了大殿,导游才告诉我们说那位僧人是琼布活佛的管家,而琼布活佛的身世也不一般。从12岁开始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学习。1995年12月29日,拉萨大昭寺举行了为确认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佛事活动。班禅转世三个候选灵童之一,是候选灵童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落选后,他被认定为扎西格培寺第三辈琼布活佛转世。2010年,他陆续开通了腾讯和新浪微博,和400多万粉丝一起分享佛教知识和人生感悟,爱好摄影的他偶尔还会秀自己的自拍照。如此看来,管家也非等闲之非,我们也还算是幸运了。
后面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继续参观了一些殿,等到讲解结束,一看时间,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这位女导游的讲解可以给好评!



























今天是周末,日喀则又是大城市,来扎什伦布寺朝拜的信众很多,年长一些的大多穿着传统民族服装,年轻一些的男女略有不同,男性穿现代服装的居多,而女性大多穿着传统民族服装,她们身前那条邦典分外显眼。在熙熙攘攘的转经人群中,磕长头者最能吸引我们这些内地游客的注意,然而他们身边的那些转经者显然早就习以为常,根本不会多看一眼,他们手里或捻佛珠,或转经筒,自顾自地向前,脸上写满虔诚。

















下午四点半,我们赶到了这次行程另一座重要的寺院——萨迦寺,有两位同伴决定不参观了,而我是一定要去的,因为这是我们此行唯一参观的一座萨迦派寺院,同时还是萨迦派的主寺。
萨迦寺分南北两寺,开车时看得很明显。北寺在仲曲河北岸,沿奔波山从山脚往上建在南坡上。南寺建在仲曲河南岸河谷平原,我们开车直接到达南寺,能参观的也是南寺。




萨迦派寺院最直观的特点是外墙,不同于其他寺院常见的红墙,萨迦派寺院的外墙都是红白黑三色的,所以萨迦派也被称为“花教”。
两位新队员看来对萨迦寺完全不感兴趣,宁可留在游客中心,于是我和领导请了当时在场的唯一一位导游,带我们参观。这位导游是一位中学毕业不久的藏族小姑娘,以她的年龄和阅历来衡量讲解得其实已经很不错了,无法苛求她像雍布拉康的欧珠或者上午扎什伦布寺那位女导游一样可以滔滔不绝。尽管如此,她所讲解的内容也已经足够我回去慢慢回味消化了。
萨迦据说是文殊菩萨的一个道场,主掌智慧与勇气,所以我们进的第一个大殿中就供着文殊菩萨。
小导游还给我们讲解了为什么萨迦派被称为“花教”,主要是使用红、白、黑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其实是普巴金刚的颜色,各有象征。白色代表慈悲,黑色代表力量,红色代表智慧。而外墙的红、白、灰三色另有所批,代表的是三位不同的菩萨,白色代表观世音菩萨,灰色是金刚手菩萨,红色是文殊菩萨。
萨迦寺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当属大雄宝殿中的“慧海经山”,如此名,完全是一座经书墙,经书装满了大殿的整面后墙,这里据说是全世界最大的佛经书架。据小导游介绍,“慧海经山”上的有法王八思巴亲自用金汁在藏纸上书写的经书,内容是经典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等,内容博大精深。
看到“经书墙”上有一些经书突了出来,乍一看就像有人抽出来没有放回原位,担心会掉出来。然而细想不太可能,一是这里是寺院,僧人的戒律非常严格,对如此重要的经书不可能这么随意。二是高度,就算是姚明跳起来也摸不到那些经书。纳闷中,小导游给出了答案。所有这些经书都是原件,都是文物,国家编号保存,即使是大德高僧也不能动用。经书突出并非人力所为,而是每到远方发生灾难或者战乱,就会有经书突出,但从不会掉落,且一经灾难或者战乱平息,经书又会自动回到墙里,实在神奇。








傍晚我们到了拉孜县城,赶上全城停电。车上有人这两天咳嗽,保险起见到县医院看病。一位小个子的藏族男医生接诊,第一眼感觉这位医生能让人放心,他用听诊器认真听了之后说问题不太大但要小心,嘱咐了注意事项后开出药方让我们到外面药店买药,因为医院停电,电脑系统无法运行,取药比较麻烦。最后竟然连挂号费和诊疗费也不收。感谢这位不知名的好医生,扎西德勒!
好医生还为我们推荐了能发电的酒店,解决了我们的住宿问题。
明天早上看同车各位的身体状况决定是否去绒布寺看珠峰。
晚安,没有电的拉孜。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18:28:52 +0800 CST  
D10:6月15日,拉孜—珠峰—拉孜

今天一早起床,在没有电的拉孜县城竟然吃到了出行以来最满意的一顿早餐,竟然有牛奶、咖啡、面包、黄油,这正是我最喜欢的早餐,大吃一顿,非常满意。大家吃饱之后精神状态都不错,其实主要是我吃饱了感觉应该可以和更高的海拔和谐相处至少半天时间吧,所以最终下定决心去看看期待已久的珠峰。
出门检查车辆,在等队友时,旁边一辆甘肃车牌依维柯也在热车,司机师傅也在等人。前挡玻璃后面放着一块红底黄字的小牌子,写着“中尼铁路工程指挥部”,环顾四周才发现院子里停了几辆甘肃车,都有这样的牌子,难怪这个酒店的房间比较紧俏,看来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被包下了。
等人的功夫跟师傅简单聊了聊,得知他们现在正在测绘阶段,国家准备修建中尼铁路,一直修到尼泊尔,大约五六年可以建成,然后后会连接目前同样正在修建中的川藏铁路,包括我们之前来时见到的正在修建中的林芝到拉萨的铁路,过些年等到这些铁路全部修通,就可以坐火车来西藏甚至到中尼边境口岸了。据这位业内人士讲,再远期,铁路会基本沿219国道修到新疆。
听到这里不禁感到吃惊,2018年我们走过219国道,那条路至少有两段非常难走,一段是连续三座高海拔的达坂,分别是红土达坂、松西达坂和界山达坂,其中红土达坂和界山达坂都超过了5300米,松西达坂也接近5300米,在那样的高度上别说干活了,我当时开车已经很难受了,记得当时简直就是仓皇逃窜一般开完了那一段。过了三十里营房之后还有三座达坂,分别是海拔4900米的柯克阿特达坂(黑卡达坂)、海拔4969米的塞力亚克达坂(麻扎达坂)和海拔3150米的阿卡孜达坂(库地达坂),听起来这三座达坂的海拔并不算高,然而开过这一段的朋友都知道,这200多公里的山路远比之前5000多米的达坂要更加险峻,这一带完全是无人区,山上寸草不生,到处是看上去随时可能坍塌的沙石,在这里有好几处滑坡体甚至让丙察察线上著名的大流沙都相形见绌。对于交通来说这里说是天险并不为过。想想,要在这样的地方修建铁路,难度想必远远超过之前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然而如果真能修好的话,这个战略价值就太大了,隔壁印度恐怕又要心跳不止了。
9点出发直奔珠峰,说真的心态其实有些复杂。事实上从2016年第一次进藏就想看看珠峰,这里是几乎所有西藏旅游的人必打卡的一处景点。然而三次进藏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安排。主要是时间,次要是担心,特别是2018年第二次进藏高反不断袭扰,让我对珠峰有种既渴望又畏惧的感觉,说好听点是敬畏,说通俗点就是怂。所以直到今天已经开上了前往珠峰的路,心情依然是兴奋与忐忑交织。
今天第一次遇到边防检查,在家办的边防证此行第一次发挥作用。车上大家讨边防证的麻烦,我总觉得目前仍然沿用这种纸质边防证实在不符合时代,公安部下一步放管服改革是否能关注一下,既然全国公安网早已经联通,何必大家在家跑腿盖章办证,到检查站再看证刷证,直接刷身份证不就全都清楚了吗?






游览珠峰的成本大概跟她的海拔比较相配,司机和车一起一张票320,据说原来是400,所以原来曾经有人戏称自驾珠峰的车辆是按轮收钱,每个轮100块。现在看来还优惠了,打了8折呢!乘客是每人160元。什么?还不贵?你误会了,这些只是门票,后边还有你要掏的钱呢。买这个门票时距离停车场(注:非绒布寺停车场)还隔着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加吾拉山,路程足有70多公里,这70多公里可不是高速路,有有无数的弯弯绕,那弯的数量只在怒江七十二道拐之上,所以那段路也被人叫做“珠峰一百零八拐”,听听,比七十二要多上三分之一呢!就这段路,正常情况要开上近两个小时,当然老司机请便。也许你要问了,这么远就开始卖票,那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海拔5200米的加吾拉山垭口,你不但可以看到珠峰,还可以看到其他三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山,当然要让你们在看不见的地方先买票才行了,要不然像我这种穷人肯定会选择在加吾拉山上看完拍屁股走人,人家那票还卖给谁啊?再说了,除了门票后边还有钱呢。千万不要以为门票是全部成本,那你就错了,因为花了这点钱只能允许你开车到一个换乘停车场,需要每人再掏120买票乘坐景区的电动大巴到20多公里的绒布寺,才有可能看到珠峰,这样算起来,一车四人的话平均每人320元,谢天谢地谢景区,这个停车场竟然是免费的,没有收我们一分钱停车费,还真是让利于游客啊,开出停车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感觉受宠若惊。据说换乘通勤车是为了环保,现如今全国越来越多的的景区都学会了,是否真的更加环保了需要环保部门的数据来检验,我们能直观感觉到的就是景区赚钱更多了。有人就在景区为通勤车票的事跟卖票的大吵了一通,有幸见证了大概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吵架,非常钦佩他们的肺活量。







我们到达换乘停车场正好是饭点,之前就听说这里和绒布寺都没有东西吃,我们不担心,拿出13式军用自热口粮,配上我们早上灌好的一大壶热茶,为了低调一些,阻止了女主播想要动用自热小火锅的冲动,然而在这个什么都没有的停车场里,我们的午餐已经显得过于奢侈了点,吸引了不少羡慕的目光。





吃饱喝足买票上车,不到五分钟车就开了。藏族司机师傅一开车就唠叨唠叨两件事:一是打开座位上方的空调口,车上放氧气;二是每人系好安全带,报警声太烦。
路上师傅说今天天气不太帮忙,山上在下雪,看不见。下车后一看,果然只见珠峰的山脚再高一点点,说半山腰都太勉强,大半都在云雾中,这座世界最高峰就这样始终保持着神女的腼腆抑或是矜持,就是不肯摘下那幅面纱,一度在想,难道神女峰也要戴口罩吗?
尽管如此,大家兴致依然不减,各种打卡拍照,甚至各种跳跃,似乎完全忘记了此处已经有5100多米的海拔,感觉对高反缺少了应有的尊重。
一开始听师傅说只停半小时给我们下去玩,如果超时就等一个半小时坐下一趟车回去,我们没下车之前总觉得这点时间太少了。下车后才发现,能让我们活动的地方其实没多大,往真正的珠峰大本营的那条路没有车是去不了的,所以一块不大的地方,两个石碑一个路牌,随便你怎么折腾,半小时也绰绰有余了。大家都轮流在标注珠峰高程的石碑和路边一个路牌处打卡。
这个路牌有点意思,上面有“318,此生必驾”的大字,下面标注了上海到西藏5476公里的里程,再往下的两个横牌分别是“珠穆朗玛”和“定日站”。事实上在景区门前也有一个同款的牌子。牌子的确很漂亮,好像是专为打卡的人定制的。只是这次仍然没有能去到5000公里那个纪念墙,也算是继续留了遗憾。










等了半小时,仍然未能见到珠峰,山上的云雾完全没有半点想要消散的意思,只好去看看绒布寺。寺内只见一位年轻的小喇嘛匆匆而过进了侧殿。门口写着票价30元却无人收钱卖票,更没有导游,只好进大殿看看就算打卡了,也算到过了这座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同时也算是参观了藏传佛教又一教派——宁玛派的寺院。









没有看到珠峰,要说完全没有遗憾是不可能,然而旅行中本来就会有各种意想不到,大家仍然都很开心,这就够了,很多事情是要随缘的,可以期待下次了。






晚上回到了没有电的拉孜入住,否绝了赶到日喀则的提议,318国道毕竟不是高速公路,夜路虽然也开过,但是只要有可能就应当避免,旅游还是要首先确保安全。只是未能订到昨晚那家酒店,住进了一家新开的酒店,发电机功率有限,只能允许手机充电,其他就别想了。一想到明天早上吃不到今早这么好的早餐了,多少有些遗憾。
一转眼今天已经是出行第十天了,快乐的时光总是飞一般地流走,从来不担心超速。时间近半,我们行进的方向也转回到向东,事实上已经开始了返程,明天我们将到达拉萨。
晚安,全城继续没电的拉孜。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18:36:00 +0800 CST  
D11:6月16日,拉孜——拉萨

今天一天没有安排任何景,实际上直到日喀则我们都是在走回头路。出拉孜后翻山,在这一段318国道并不宽而且比较多弯的山路时,再次被大段的区间限速30折磨,这次发现有一辆闪的顶灯的警车就在前面慢慢地晃,时不时就会在路边找个宽的地方停下来,我在看清了车后面那块牌子之后就更加小心了,那上面是四个大字“正在测速”。不过仍然有胆大的车会超越那辆警车,不知道他们回去后会不会收到罚单。
不得不说我们的运气实在不错,在这段比较难开的国道上行驶过程中,对面过来的车寥寥无几,我们这个方向的车并不少,开始并没当回事,一直翻过山到山脚下才看到了答案,对面有长长一队的军车,路面有一处卡口,交警在那里拦下了社会车辆。也就是说,这段时间事实上这条路对社会车辆来说是单向放行的,而我们恰恰赶上了放行的这一边。没开出多远,听到空中有发动机的声音,然后看到了几架陆航的直升机。想想现在西边边境上的局势,部队确实需要动一动了,对此完全不会担心,只会有更多的安全感。
中午路过日喀则,我们通过手机APP搜了到一家藏餐厅,就在扎什伦布寺附近。看来排名靠前总归还是有些道理的,并不都是刷出来的。这家餐厅的装潢并不豪华,是非常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和内部环境,餐桌是像藏民家里那种长方桌,坐的是很像罗汉床的沙发,也是标准的藏式风格。餐具很讲究,并不是那种奢侈的材质,却都是精致的瓷质碗碟杯勺,上面都有藏式风格的图案。当然,最关键还是吃的东西。火锅上来之后,里面装得满满的,一开始,为我们服务的那位藏族小姑娘还担心我们四人只要一个小锅不够,打开锅盖我就已经知道吃不完了。满满一锅菜,满到盖子都难盖紧,里面有牦牛肉、蛋、土豆、菇等等,非常丰盛,闻着味道就很香,吃起来果然不错。吃藏餐当然少不了酥油茶,我现在已经越来越习惯咸味的酥油茶了,想想自己当初喝酥油茶要加糖实在太不正宗,也就难怪当年服务员会认为不可思议了。
今天是进藏的第11天了,已经算是折返的方向了,一路基本上以川菜为主,说起来这还是我们进藏之后吃的第一次纯正的藏餐,从时间来看有点晚,不过从地点来看却是极好。这些天来走了一些寺,发现在每一座稍大一些的寺门前都会有很多的藏餐馆,寺的规模越大,藏餐馆的数量越多。像江孜的白居寺门前那条路,两边都是藏餐馆,根本没有其他菜。分析一下,这些餐馆的存在应该是由于藏区信奉藏传佛教的人很多,到寺院朝拜的人会有很多,总要解决吃饭问题,而这些人来说显然最适合他们的就是正宗的藏餐。我们所在的这家餐,从窗口望去正对着一条路,远处路的尽头就是扎什伦布寺的大门。在我们吃饭的过程中,窗外摇着经筒的藏人络绎不绝地经过,也有一些走进了餐厅,虽然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是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大多对这里的菜是很满意的。从而我可心相信,我们吃到的应该是非常正宗的西藏味道。





出发之前做功课时曾经看到过,日喀则有一座“小布达拉宫”,历史比拉萨的布达拉宫更为久远,据说布达拉宫在修建的时候借鉴了小布达拉宫的很多内容。只是由于功课太多,“消化不良”,一度把“小布达拉宫”记错为扎什伦布寺中的某一部分,前天参观扎什伦布寺的时候经导游指点才想起,“小布达拉宫”在扎什伦布寺不远处,名为“桑珠孜宗堡”,其实我出发前编写的手册上就有。前天未能去到,今天没有任何景点停留,就想去看一下这座“小布达拉宫”。跟着导航到了桑珠孜宗堡,远远就看到山上那座建筑,确实与布达拉宫有很多相似之处——尽管规模要小很多,或者说布达拉宫与这座建筑非常相像。只是这一带街道都太窄,路口还停着交警的警车,拐到一条小街差点连调头都调不了,完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停车,最终只得放弃了下车打卡的念头,继续朝拉萨前进了。




晚上天黑之前我们到了拉萨,廖导已经帮我们订好了酒店,位置距离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都不算远,也算是拉萨的老城区了。这里附近有各种吃的东西,非常方便。就是路比较窄,而且两边有很多地摊,开车进出需要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停车也不是那么宽裕,这是几乎所有大城市的老城区都不可避免的问题。总的来说,这个酒店还是很不错,住在这里,我们可以最直接地融入拉萨真实的市民生活状态。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18:38:15 +0800 CST  
D12:6月17日,拉萨:布达拉宫,玛吉阿米

今天再次参观了期待中的布达拉宫。
去年短暂的西藏之行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布达拉宫,记得一共参观了19个殿,帅哥导游小廖的讲解生动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毫不夸张地说,去年走出布达拉宫后感觉三次西藏有点白来的意思,布达拉宫的游览更像是我第一次真正到了西藏,也正是从那时起,对西藏越来越感兴趣,且不止于山水,这也是今年第四次西藏之行最大的动力源。今年还未出发就早早联系廖导,约他带我们参观布宫,同时一路跟同伴介绍廖讲解非常精彩。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廖导前几天告诉我们,由于疫情影响,布宫的游览规则不允许导游讲解,令我非常失望。不过小伙子还是热心地为我们安排了住宿,酒店位置靠近布达拉宫和小昭寺,附近有很多的小吃,且这种街区可以非常真切地感受到拉萨的市井生活状态。
由于疫情影响,今天布达拉宫的游览方式不同于去年,手机预约码允许我们不用像去年一样早起排队,也不需要再领预约券,直接拿着手机去一号门,当然还要查健康码。
由于参观时间的关系,一号门内不再有去年那么多人排队照相,就连去年导游带我们参观过的几个殿也没人光顾,都是直奔无字碑、二号门,赶时间换购正式门票。想想去年,这一段行程花了一个多小时,期间导游也讲解了很多内容。这次我们租用了电子导游机,男播音员的普通话绝对有一级甲等,但是从内容的角度就远不如廖导那一口麻辣味讲解更具可听性。二号门之后的正式参观部分,我们跟着电子导游很快就草草走完,有些地点只能听到寥寥数语,甚至不如看殿里挂着的说明。
出发前看了一些有关西藏的书和纪录片,其中有一本仓央嘉措的故事正在看,说起来这也源于去年参观布达拉宫,当时廖导的讲解引起了我的兴趣。那时我仅仅知道他是一位诗人拥有达赖喇嘛的身份,甚至不知道他是六世。今年,由于正在看的这本书,当我走进仓央嘉措曾经的寝宫长寿乐集殿时就有了更多的感慨,也停留了最长的时间,甚至望着那个宝座出了神。为什么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偏偏是伟大的五世的转世灵童?也许只有他才配得上成为五世的转世灵童,然而偏偏五世的爱徒是桑结第巴。仓央嘉措当年在这座大殿只能算是名义上的雪域之王,这就是造化弄人吧。
去年听廖导说过,这些年布达拉宫开放的殿逐年减少,以后还会更少,只是没有想到,今年就连五世的灵塔殿如此重要的殿也关闭了,八世的灵塔殿也是关闭的,只是碰巧有僧人开门进出,才有幸从半扇门的宽度中看见一眼。
两次参观布达拉宫,想告诉大家,导游,特别是一个好的导游真的非常重要,有没有导游,参观后会发现完全不同。电子导游目前是初级产品,在没有应用人工智能的现在作用非常有限,甚至不如直接手机百度。像布达拉宫这样的地方,有太多文化背景是无法直接看到的,一个好的导游可以通过讲解和互动让你了解到更多看不见的内容。


































原计划吃点东西去罗布林卡,然后再去保养车辆。从布达拉宫出来后,三位女队员先是迷上了编彩色辫子,花去了不少的时间。走到宫墙边时,我被那些信众所吸引,为了抓拍他们在墙边朝拜和在转经筒处转经朝拜,在那里守候了很久,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三位女队员爬上布达拉宫显然消耗了过多体能,一致要求放弃罗布林卡,只想说她们没有意识到罗布林卡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景点。作一个不是非常恰当的比较,如果将布达拉宫与北京的故宫相比的话,罗布林卡应该可以与北京的颐和园相比。我下午还要去4S店保养车辆,时间也不够了。然而无论如何,药王山还是要去的。
今天药王山观景台的人并不算多,稍等一等就能有机会拍到没有旁人入镜的画面。队友居然还真的翻出了一张50元人民币,于是这个道具在大家手中传来传去,都完成了最俗的那张打卡照。
旅游节目女主播在出发前,为了节目宣传需要,曾经P了一张自己在这里的照片,当时我看到之后竟然没发现是P的,还以为她曾经来过。这次在同一位置,摆出同一姿势,女主播终于有了一张原版非P图的布宫标准照。





拍完下山想回酒店,却发现根本打不到出租车。在能打车的地方有太多人在抢车,分头找车之后,三位女队员先抢到了车,直接回酒店了。我决定一个人走路回酒店,去年参观布达拉宫那一天,我在拉萨居然走了2万多步,看来今天也少走不了。
走回了布达拉宫广场,一路走,一路拍,想想既然来了怎么也要在同一地点再打一次卡。就在我准备自拍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和我一样孤单的身影也在准备自拍,我们不约而同地看到了对方,大家相视一笑都明白了,我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彼此的摄影师和模特。聊了一下,小伙子是浙江的,从昆明骑车过来,昨天刚刚到拉萨。我对骑行者一向非常钦佩,赞叹了几句之后,小伙子说其实本来可以更快的,只是队友的水平参差不齐,看来对队友不是非常满意。不过看他的身材应该是经常锻炼的那种,个子不高,却显得很精干,皮肤黝黑而且显得有些粗糙,确实像是个运动达人。大家互道平安之后分开,他继续在广场徘徊,而我往广场另一端向着酒店方向走走拍拍。这次我没有忘记去人工湖,在这里可以拍到布达拉宫的倒影。









傍晚终于来到玛吉阿米。前三次西藏之行都有人推荐,但一是时间不够,二是没觉得有什么,其实主要原因说白了就是没文化。这次由于正在看仓央嘉措的故事,顿时觉得非来不可。一路步行经过了冲赛康市场和八廓街,看到了很多普通拉萨市民的生活场景,最终来到了这家网红餐厅,果然够火,门前始终有几拨人专门拍照,而且非常专业、非常隆重。餐厅不大,甚至略显简陋,与旁边卖杂货的市场似乎很合拍,然而,它鲜黄色的外墙在街道中分外显眼,内部藏式的装潢显出了格调,当然,菜品的价格也必须对得起网红的身份。
今天的我也和很多人一样,来这里就是为了仓央嘉措。想起他说“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只是,即使坐在布达拉宫,他也从来没有能够真正成为雪域最大的王。然而,三百多年里,他的诗篇长留人世,他的确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今天来此打卡,只为仓央嘉措。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619.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620.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621.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623.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624.jpg


作为草根,才疏学浅,只有用一首打油诗向仓央嘉措致敬。

访玛吉阿米

漫步八廓人影疾,遥望昭寺藏香袭。
情诗作匾食客众,尽为活佛到玛吉。
住进布宫王位虚,醉卧拉萨众人迷。
红山未见仓央塔,后世常谈嘉措集。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632.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634.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635.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637.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638.jpg

晚安,拉萨!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18:50:52 +0800 CST  
D13:6月18日,拉萨:哲蚌寺,色拉寺,《文成公主》

今天游览了拉萨的两大寺院——哲蚌寺和色拉寺。
一大早先来到了哲蚌寺,对这座寺的了解其实很少,然而知道这里是格鲁派最大的寺,也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雪顿节展佛的盛况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这算是我来哲蚌寺之前仅有的了解,因为有太多的未知,所以很想有更多的了解,所以照例我们在服务中心请了一位导游全程讲解。
哲蚌寺是格鲁派六大寺之一,藏语中的意思是“堆米寺”或“积米寺”。它坐落在拉萨市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坳里,海拔有3800米。哲蚌寺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1416年创建。哲蚌寺占地面积达到了20万平米。解放前,哲蚌寺最繁盛的时期,寺内僧众超过一万人,是格鲁派历史最长的寺,也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不过目前寺内的僧人只有470多人。
导游说来哲蚌寺拜的是未来佛,之前在扎什伦布寺已经知道了,未来佛就是弥勒佛,也就是强巴佛。
哲蚌寺内的主体由甘丹颇章和错钦大殿以及四个扎仓组成,主要就是这六个部分。资料上的说法就是:甘丹颇章、错钦大殿、密宗院、洛赛林院、郭芒院和德阳院。后面那四个“院”也就是四个扎仓。一般来说参观的就是甘丹颇章和错钦大殿还有白塔中间供的一个小寺——加央拉康,以及一个加央修行洞。正常情况下走完这些景点也需要两到三个小时,而且不要忘记,这里的海拔超过了3800米,对于很多内地来到这里的游客来说,走完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当然,哲蚌寺的展佛台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这里是整个西藏最大的展佛台。来之前在纪录片中看到过雪顿节展佛时这里人山人海的盛况,导游说经常会有十万人,当那幅巨大的手工制作的佛祖释迦牟尼唐卡展开的一刻,密集的人群会明显变得激动却仍然能够保持有序,无数条洁白的哈达像雪一样飞向那面巨幅佛像,那个场面甚至从镜头中都足以感受到震撼。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有幸亲历,为了这一刻,很多人会在前一天下午就会在展佛台占位,足足等上一个通宵。导游说她有一次早晨5点起床来排队发现已经晚了,她一直排到下等2点才拜到。
甘丹颇章算是哲蚌寺中最为重要的一处建筑,建于公元1530年,是几世达赖喇嘛的寝宫,由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任哲蚌寺第十任赤巴时主持重建的。后来三世、四世、五世达赖喇嘛都在这里居住过并历任赤巴。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建立了强有力的地方政权,因政务在此处理政务,西藏历史上著名的“甘丹颇章政权”就因此而得名,也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甘丹颇章也因而一度成为西藏地区政治权力中心,后来五世达赖才迁往布达拉宫处理政务。
在甘丹颇章有历代达赖喇嘛的佛像,制作工艺非常精巧,人物表情栩栩如生。每一位达赖喇嘛像的尺寸各不相同,最大的是五世达赖喇嘛像,导游解释说,这些佛像的大小与相应的达赖喇嘛生前的贡献有关,这一点与布达拉宫内的灵塔有相近似之处。不同的是,布达拉宫内没有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灵塔,而在哲蚌寺的甘丹颇章,仓央嘉措的全身像与其他达赖喇嘛并列在一起接受后人的朝拜。为什么布达拉宫容不下仓央嘉措的灵塔,而这里却可以保留他的佛像?想起之前在《仓央嘉措》那本书中看到过,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拉宫之后,曾经在哲蚌寺学经。后来,当拉藏汗将仓央嘉措押送北京时路过哲蚌寺时,正是哲蚌寺的僧众含着眼泪,在一片祈请声中,舍命从蒙古兵手中抢回了仓央嘉措,迎至甘丹颇章。拉藏汗闻之,即调兵攻打。仓央嘉措顿起不忍之心,说:生死对我已无什么损失,言罢,无所畏惧地自己走回山下的蒙军之中。今天在甘丹颇章看到他立在众达赖之间,也让书中的那段情节更为可信。
哲蚌寺中供有很多的度母像,经过导游的讲解,我们知道了二十一个度母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其中最常见拜的是白度母和绿度母,白度母象征的是聪明和漂亮的意思,七个天眼是白度母最显著的特点。绿度母全身为绿色,拜绿度母对财富、爱情、事业……一切皆有帮助,可以解除人的各种不顺利。据导游介绍,藏族女孩的名字中最常见的“卓玛”就来自于度母,意为像度母一样慈祥。
在一尊吉祥天母像前,看到几个学生模样的小姑娘在拜,导游说吉祥天母可以保佑考生考出好成绩。女主播听到这里两眼放光,久久地看着那尊像,她正准备下个月要参加一次重要的考试。
在米拉日巴尊者像前,导游向我们介绍了米拉日巴忏悔和他建塔的故事,事实上我们在雍布拉康听欧珠讲过同样的故事,内容基本一致,对比之下,导游的讲解水平就显出了差异,小姑娘显然距离资深导游欧巴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其实这样说对眼前这位小姑娘稍显不公,毕竟她还年轻,事实上在哲蚌寺她已经在很努力地讲解,努力地发挥,并不局限于眼前所见,也在所见之外讲解了不少人物、传说、故事和民间习俗等等各种内容,以她在某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灵性,也许她等不到欧珠的年纪也可以如欧珠一般挥洒自如了。





































今天的导游是个其实挺精明的藏族姑娘,对于哲蚌寺看来是有所了解的,讲解的内容比较丰富,可以说在哲蚌寺她算个比较合格的导游,虽然中间接打电话的次数有点多。小姑娘知道我们计划下午要去色拉寺,积极要求跟我们一起,继续为我们讲解,这也算是我发现她的精明之处,热情是一方面,一再告诉我们色拉寺的导游不行彻底暴露了她的小精明所在。后来在色拉寺的实际表现,证明她对色拉寺的了解远不及哲蚌寺,所以各位如果再来,建议还是在相应的寺请相应的导游,毕竟术业有专攻,不否认有些导游一定可以精通很多不同景点,但并不是每一名导游都可以。
好在我去色拉寺的目的比较简单——只为看辩经,色拉寺的辩经算是名气最大的,每天下午三点开始,持续到四点,可以参观。有意思的是,注意事项注明“禁止拍摄(手机除外)”,似乎小看了现在手机的拍摄功能。辩经的场面还是很热烈的,只是我们听不懂藏文,虽然我知道僧人们一问一答,都是就经文中的内容进行辩论,却无法知道他们各自都在表达什么以及哪一方赢得了某一次辩论。小姑娘明显对辩经了解有限,根本没有能够说上几句解答我们的疑惑,一个好的导游在这时显得非常重要。不过无论如何,能看到也算满意了。
大半天都烈日当空,辩经才刚刚开始不久云就上来了,出色拉寺的时候阴云越来越低沉,还没走到大门,一场大雨就下来了,我不禁开始担心辩经场的那些僧人,也许我应该我停留一会,看看他们到底会不会冒雨继续辩经,也许我想太多了,没有理由这样去要求他们,即使他们都是有信仰的僧人。但是在大门口,我却看到了一个有信仰的母亲,此时的雨已经很大了,然而她坚持在大门外完成了离开寺院时的仪式,虽然我不懂他们的仪式具体应该包括什么,但是从她认真的神情我可以断定她一定是一丝不苟地在完成,安全不在意豆大的雨点密集地洒在她身上,洒在地面上,她仍旧在雨中继续着她的仪式。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798.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802.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805.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809.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811.jpg

返程在车上,职业病促使我问了小导游一些和西藏有关的问题,其中也问到了她和身边一些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人对十四世达赖喇嘛的看法,答案虽然并不能算意外,却依然难免担忧。他们本身并不愿意从政治的角度去看待,他们更愿意坚持传统宗教所规定的一些内容,包括对每一任达赖喇嘛——无论具体的人是谁——所应持的态度,这一切皆源于他们的宗教信仰,这与当前的达赖喇嘛到底是罗桑嘉措还是土登嘉措或者是丹增嘉措其实关系不大,或者说本来不应该有太大的关系,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出在了十四世自身,于是普通信众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在今天却实实在在成了问题,想要解决并不会很容易。然而,接触了更多人之后发现,普通的藏族人,特别是那些有信仰的信众都有着最朴素的善良,完全相信他们是不会希望动荡和分裂的。美好的生活如何能够继续变得更加美好?过去半个多世纪雪域高原的发展变迁正是明确的答案,相信更多的西藏人对此会有比我们更加直观和深刻的感受,这便是我们对西藏的未来应当充满信心的原因所在。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839.jpg

第四次西藏之行于我来说一大收获竟然是被夜雨所打断的半场《文成公主》。
昨天晚上、今天白天,廖导反复提醒我们观看《文成公主》是在室外,一再告诉我们要穿够防寒的衣服。幸亏这位好导游的温馨提示,否则我可能真的按照前几次来拉萨的感觉,穿一件外套就去了,真那样晚上一定会被冻成冰山上的来客。
一路上我们在担心天气,不过更多是担心下雨,没看过实景演出的我甚至在想会不会因为下雨就取消演出?这是我最大的担心,因为明天我们就要离开拉萨了。
来到剧场外,这里是一个文化创意园区,有不小的门店都在经营各类文化项目,不过今晚他们都一致经营着几个与文旅无关的项目:卖一次性雨衣、租羽绒服和军大衣。一次性雨衣15元一件,军大衣租金30到40元。雨衣的生意不错,我们也每人买了一件,后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文成公主》剧场座落在拉萨河南岸慈觉林一处半山腰上,海拔比拉萨市区高出不少,隔着拉萨河向北望去,拉萨市区一览无余,远远可以望见布达拉宫。不过此时,夜幕逐渐开始笼罩,市区看得并不那么清晰。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851.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858.jpg

我们走进剧场,担心的雨并没有马上开始下,趁着演出开始前,可以看看这座露天剧场。演出场馆总建筑面积24611.8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0余人观看表演。观众分很多个区,我们在靠中间一个区的第四排,我觉得还是一个不错的位置。
《文成公主》全剧时长90分钟,一共有五幕,分别是:《大唐之韵》、《天地梵音》、《藏舞大美》、《高原之神》、《藏汉和美》。每年共演出180场,每周一、三停演,在我们出发前今年的演出季才刚刚开始。
《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打造的舞台布景体量之巨,在一般的实景剧中,是难以想象的。比如其中有一个布景叫“逻些城”(即:拉萨),足有160米长,容纳了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等建筑的仿真布景,相当于还原再现了1300 多年前的拉萨城。而其中“布达拉宫”的三维仿真布景,就长达40 米,高达20米。更有意思的是,当你看完这部剧,走出剧场时,远处就可以看到真实的布达拉宫,想必很多人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仿佛穿越的感觉。
《文成公主》还在舞台上使用了在机场上常见的传送步道,用以营造出演员一直在行走的感觉。后来我们在演出中看到了包括演员、驮马甚至包括帐篷在内的布景在移动就是用步道实现的。将机场那种步行传送带的技术设备,实际运用到一台实景剧舞台中,据说这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905.jpg

21点,天差不多黑了,演出终于开始,而天公似乎也非常“配合”,雨也开始了演出。
以前在北京时没少进剧场看芭蕾、听歌剧,而这种露天的歌舞演出之前还真的没有看过,可能是因为第一次看实景演出,感觉非常不错。在山谷中,夜幕下的山影成为了天然的背景,灯光和布景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剧场的感觉完全不同,更显气势恢宏。
看到第二幕的时候,雨已经大得不像话了,薄薄的一次性雨衣总感觉好像挡不住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大的雨柱,前后左右的观众都陆续离开了,终于,同行的伙伴也忍不住了,提议撤退。
此时第二幕其实还是很精彩的,演的是文成公主一行前往逻些城(今天的拉萨)的途中,漫漫长路,公主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但想起和亲重任,她毅然摔碎日月宝镜,斩断乡愁,带着“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的情怀,破除万难,前往吐蕃。一路上艰险重重,我们在雨中更加真切地感受着他们的艰难,真正实现了“实景”,这种真实感想必应该会超过后面我们未能看到的人工降雪,今晚还能降雪吗?我非常好奇,只是已经看不到了。不过,我看到的是大雨中所有演员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每一个人都那样投入,就好像这雨原本就是实景的一部分,是文成公主真实经历的。临走前,剧中的一句歌词久久地留在了我的脑海——“去不到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
当年文成公主进藏可没有现在的条件,可谓一路艰险,实景演出中的一幕就表现了当时一行人进藏途中遇到的艰难困苦,有些人没有能够走到吐蕃,也没有能够再回大唐,他们永远留在了途中。对于他们来说,去不到的吐蕃就是远方;回不去的大唐,是故乡。
没有能够看完全剧感觉非常遗憾,下次无论如何也要完整地看一遍。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906.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907.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908.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909.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910.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911.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18867913.jpg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19:04:36 +0800 CST  
D14:6月19日,拉萨—纳木措—当雄

今天我们告别了拉萨,继续返程,大家都在期待此行的第二个圣湖——纳木措,作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无数人赞美,不止一个去过西藏的朋友在听说了我们2016年从青藏线出藏时居然没有去看纳木措之后,都是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三次进藏,我到过了羊卓雍措和玛旁雍措,西藏三大圣湖就只剩纳木措还没有去了,种种原因让我对纳木措充满了期待。
阳光下,我们翻过了接近5200米的那根拉山垭口,只见两山之间豁然开朗,仿佛演出的大幕瞬间被拉开,一片湛蓝跃然眼前。云层下,湖水泛出点点波光,湖边雪山连绵环绕,第一印象有点新疆赛里木湖的感觉,然而这里的海拔比赛里木湖高出了一千多米。
游纳木措需要耐心,看到湖的时候距离导航自动设定的扎西半岛还有近40公里,这段路限速70公里足够宽松,然而路面上到处是坑,比减速带要实用得多。所以,尽管没有看到测速,还是提醒各位控制好车速。
总算到了湖边,视频中见过的曾经繁荣的扎西半岛现在是一个工地,到处是在建的各种建筑。当年拆光了住宿餐饮店据说是为了环保,然而目力所及,正在新建的建筑似乎未来仍然用于住宿餐饮的可能性非常大,不知道新建的这些经营场所是否真的能够更环保。












纳木措目前是西藏第二大湖、中国第三大咸水湖。说起来纳木措的历史还挺有戏剧性,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罗布泊干涸后,纳木措上升一位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始终是青海湖。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原本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的西藏色林错面积达到了2391平方公里,比纳木错多出了369平方公里,取代纳木错成为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不过纳木措仍然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湖面海拔高达4718米,比第一大湖青海湖高出了大约1500米。
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在雍仲苯教的经典中记载:“纳木错有七十二个圣地”。后来纳木错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纳木措”也被解释成天湖、灵湖,这里也是转湖的圣地。每年4到9月之间会有不少人慕名来此转湖,特别是到了羊年会更加隆重。羊年转湖,马年转山,传说这是佛祖留给人们的旨意。就如同马年转冈仁波齐一圈抵得上其他年份中转十三圈一样,羊年转纳木措一圈也相当于其他年份转十三圈。因而,十二年一届的纳木措羊年转湖是非常重大的活动。转湖可得到无量的功德和渊博的知识,并能舍去自己的恶习和痛苦。纳木措羊年转湖很久以前就被藏族列为传统活动,许多高僧在这里弘扬佛道,至今仍有僧人在湖边或湖心岛闭关修行。特别是羊年,虔诚的佛教徒纷纷前来转湖朝佛,把各种供品投入湖中,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转湖似乎比转山要更难。转冈仁波齐一圈是50多公里,一般都是2天转完。而纳木措一圈就要远得多了,步行线路大约280公里,徒步需要10到15天的时间。如果是开汽车转湖,全程大约350公里,一天时间就够了。对那些虔诚的信众来说,恐怕很少会选择开车,他们大多会选择步行,甚至是磕长头,后者所需的时间会更长。

























从接近纳木措就不断看到有水岛飞过,能认出红嘴鸥和大雁。下到湖边发现这里的水鸟完全不怕人,撕馒头喂它们就会飞来一大群,就那样眼巴巴地瞪着你,让你不好意思不给它们吃。

















一通乱拍之后下到湖边,不得不说有点小失落。这湖水一路过来,远看都是碧蓝一片,那深邃的颜色环抱在一片雪山之中,那水也如玉一般晶莹。待走近湖边,把手伸进水中才发现,虽然也可见底,却没有羊卓雍措那样清澈,看到湖底的石头像透过贴了膜的车窗。
湖边比较烦人的是各种卖东西的游商,夫妻石边卖哈达的竟然叫价到10元一条。湖边几个男人卖各种石头,死缠烂打不说,其中一个还想朝我们的包里伸手……纳木措每人110元的门票,除了厕所几乎看不到什么服务设施,管理还如此糟糕,也就难怪一车人对纳木措都印象不佳。转念又想想,纳木措那么大,传说中的圣象天门也许仍然值得期待,下次阿里之行看看能否为纳木措正名。





晚上终于还是慑于海拔未敢在纳木措附近选择住宿,来到当雄。饭后迎接我们的是比昨晚更大的暴雨,最大时已经看不到路面了,而且还夹杂着冰雹,只好打开所有的车灯包括双闪灯,用龟速跟着导航往酒店开。看看仪表,此时车外的气温只有五度,挡风玻璃角上留下了不少冰屑。半小时后,我们终于艰难地找到了酒店入住,这一天也让我们印象深刻了。还好,酒店有地暖,我们晚上仍然可以睡个好觉。
晚安,当雄。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19:14:38 +0800 CST  
D15:6月20日,当雄——安多

再次改变计划,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早晨起来查看路况,得知G318理塘到雅江段铺沥青,7月以前每天白天只有中午2小时单边放行,以318的车流量,这种通行方式几乎可以肯定要堵上大半天然后开夜路,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于是一边吃早餐一边考虑改变路线的可能,出发前已知G317有三段都是这种限制通行,所以才改走G318返回,现在G318也要避开,考虑到所剩的时间有限,能选择的就只剩下继续走丁青、昌都然后经芒康回滇藏线,好处是可以去看看著名的苯教孜珠寺,再次路过飞来寺老刘那里,运气好能看到梅里十三峰,基本完成这次的计划,坏处是回头路有点多,考虑再三放弃了。接下来一个方案就是走青藏线G109出藏返回,车上另外三人中有一人走过但是未能去过茶卡盐湖一直耿耿于怀,所以马上投了赞成票。其他二人均未走过青藏线,已经被车窗外藏北高原不同的景观俘虏,也投了赞成票。到那曲吃午餐,我用高德仔细计算了每天的行程和落脚点后,确定新方案在时间上没有问题。就这样,我们在行程中改变了后面的计划,那曲是个关键点,这里是G109与G317的交汇点,在这里改变计划非常及时,我们一路来到了安多落脚,这里的酒店可以供氧,而我这次到安多状态非常好,完全不像2016年那样被高反折腾得半死不活,今天我担心了一路,下车完全没有反应,庆幸!
今天出当雄后遇到一队军车,早就知道青藏线上的汽车兵很辛苦,今天再次见证了这支纪律严明的文明之师的风采。在G109国道上,军车队很长,他们排列很整齐,车速保持得也很整齐,车与车之间的距离会根据车速的变化而改变,但总是很整齐的改变。车速越快,车距会越大,目测始终保持在30到100米之间,为什么拉这么开?这正是子弟兵文明行车体谅地方社会车辆的地方,方便速度更快的地方车辆超越。而且,如果你注意观察,他们总会非常贴心地用灯语来提示你,如果对向车道无车可以超越,你前面那辆车一定会开右转向灯提示你,这时你尽管超越,有时你刚刚超越一辆,前一辆会马上开右转向,他在提示你可以继续超越他。由于军车是卡车,视野比小车好,如果对向车道远方出现车辆超车有危险,你前面的那辆军车一定会开左转向灯提醒你,这时就不要超车了,由于军车之间的车距会保持在30米以上,你会有足够的安全空间回到车队中,一旦对向车道的车辆通过了可以超越了,你放心,你前面这辆军车一定会开右转向灯提示你可以继续超车。这就是我们的子弟兵,文明之师。所以,大家如果有朝一日在路上遇到军车车队一定要让军车优先,他们不让的时候一定是有道理的,只要能让他们一定会主动让,为文明之师点赞!





傍晚我们到达了今天的落脚点安多。安多并不陌生,这里海拔4800米,2016年第一次西藏之行反程就是在安多落脚,那一晚的高反让我一直印象深刻。安多比那曲要小很多,更像一个小镇,住宿条件也比那曲要差很多,很多人会选择住那曲。但是那曲到格尔木有830多公里,这段路是109国道,不是高速公路,即使不堵车也要开上十多个小时,更何况唐古拉、沱沱河、五道梁,这些都是常年堵车的地方。所以选择安多是为了第二天到格尔森的行程可以缩短140公里左右,减轻这一段的压力。
今天到安多发现这个小县城有了不小的变化,通过手机能搜到几家酒店都有氧气房间,我顺便把一个氧气袋充满了,这次住安多,我睡得很好,与高反无缘。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20:44:13 +0800 CST  
D16:6月21日,安多——格尔木

出行第16天,我们今天正式告别了西藏,走的是熟悉的路线,看到的却不是熟悉的路。惊喜的是没有了2016年的大堵车,惊恐的是G109国道的路面比2016年差了太多。至少300公里路段都是坑洼不断,一路上车里有人被颠晕了。不敢想象,G109国道的现状实在惨不忍睹,简直有越野天堂的感觉。
2016年走这条路遇到大堵车,结果很多打卡点都错过了,今年补上了。特别是在昆仑山口,向索南达杰烈士致敬。
路过可可西里有点小收获,除了再次见到“老熟客”藏野驴之外,意外偶遇了两只高原小精灵,感谢众多像索南达杰一样的高原卫士们为保护生态所付出的努力。
重新又走青藏线想起当年在唐古拉兵站遇到一队公出去沱沱河的战士在路边拦车,我们搭了一个江苏兵,不知道那个小兄弟是否还在这里服役。不过以我军这些年的发展,想必他们再出公差勤务应该不会再求助地方车辆了。
2016年走这条路时一路阳光灿烂,今年天公让我们看到的是雨雪中的青藏线,车外温度最低到了0度,密集的雪花直扑车窗而来,这样的场景离开北京后已经多年未见。尽管阴云一直像一顶巨大的帐子罩在头顶略感压抑,然而雪花的出现总能带来好心情,雨雪青藏路的考验也不再显得艰难。




















本来我们2016年是到过格尔木的,然而进城前却感到非常陌生,因为当年进城前天早就黑透了,当时一路所见不过是大灯照亮的路面。今天晚上八点多天光大亮就到了格尔木,进城前既感到陌生又有一些小惊喜,路边的山峰一时间让我恍若又到了独库公路,风格还真有相似之处,只是没有独库那样丰富的形态和色彩,看来格尔木还是有些景致的。





明天继续返程,晚安,格尔木。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20:48:18 +0800 CST  
D17:6月22日,格尔木—茶卡盐湖—青海湖—海东

昨天有朋友在我的朋友圈里预计我们将于今天开始狂奔模式,2016年的时候他和我都走过这条线,当时的确如此。记得那天我们早上出格尔木,走109国道,晚上天黑才到青海湖边的黑马河镇,所以当年没有能来得及去茶卡盐湖,被领导唠叨了多年。不过今非昔比了,不过四年时间,这段路已经基本都通了高速公路,我们中午1点多就到了茶卡盐湖。为了节省时间,午餐是在停车场吃的自热饭。
这里的风很大,感觉应该有五六级,如何判断?我想起了小学常识课上背过的风力表,“五级风吹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如果让我打一把伞迎着这样的风走,我感觉应该挺费劲的。这样的气象条件大疆无法安全起飞,只带相机就行了。




茶卡盐湖目前免票,但是需要关注一个微信公众号,然后选择“购票”,当然不需要支付,因为是0元。而且进入景区后租用鞋套也需要通过这个公众号来完成。门票免费应该是疫情过后恢复旅游的措施,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像我们这样的游客。不过不代表0元就可以畅游茶卡,由于景区太大,并非所有的人都有足够的时间和体力在海拔3200米的地方走上几公里,大部分游客选择花120元购买了小火车和租鞋套的套票。
景区很大,主要交通方式有小火车、电瓶车和船,多数人选择了小火车。进门不远就是火车站,是的,车站包括整个铁路系统看起来都很和真正的铁路系统非常接近,只是从站房、月台、铁轨和列车都像是缩小了一号。小火车是燃油机车拖带,车厢不宽,每一排座椅上标注了4个号码,标准情况应该可以坐四人,不过感觉三人会比较舒适,真坐满四人会比较挤,特别是如果有人比较胖的话。车站内停着两种不同的小火车,一种是我们上的这种,车厢只有顶棚,两侧只有半高的厢板,相当于是敞开式的,优点是视野非常好,游览观光的时候方便观景和拍照。不过在今天这样的大风天气,缺点也非常明显,风可以肆意地吹来,尽管穿上了加绒的冲锋衣也还是会觉得冷,事实上这还是在站台上,不知道小火车开起来会不会更冷。还有一种小火车是我们看到正在进站的,是封闭车厢,此刻我们非常羡慕坐在那列车上的游客。
小火车终于开动了,燃油的味道很快扑面而来,不用测尾气,只凭嗅觉就可以知道这种车的排放标准应该是达不到国V的,不过这种景区里的交通工具归谁管是个问题。车速不快,感觉时速最多只有20公里,铁轨两边的各种信号齐全,包括一些道岔都和真正的铁路系统完全一样。所说景区内部分铁轨是1904年沙俄修建的,当时的小火车是用来运输盐矿的,所以这一套铁路运输系统的年代感十足,现在即使已经有了远为先进的自动化系统,在景区至少保留这些古董的外形也算是别具匠心。






小火车一路前行,远处出现了一大片白色,远远望去仿佛那里刚刚下过雪,还有人堆起了一堆堆大雪人。当然不会是下雪,那里都是盐,是盐雕景区,用盐堆起后雕成各种形态,就像雪雕。那颜色并不是真正的洁白无暇,白得并不那么干净,无论是地面还是那些盐雕上,都像沾了些尘土一样总会有些淡淡的、斑驳的土色间或其上。也正因如此,才更像北方的雪。小时候下雪后踩踏的人一多,地上的雪便有了土色;堆起的雪人,一遇到大风难免会有尘土飘落,也就带上了土色。此刻眼前的这些盐雕就像小时堆的雪人一样。






小火车继续前行,两边出现了大片的水面,这就是茶卡盐湖了。只是今天的天空布满的浓密的阴云,虽然不至于下雨,却完全看不到蓝天,因而无论远处的山还是近处的水,原本的色彩都不够鲜明,呈现出各种深浅不一的灰色,只有一些水面透出了些黄褐色,才让我们避免了变成黑白照片的错觉。只是在小火车上,我们在两边都未能看到水面上有什么像样的影子,也许是光线的问题?也许是角度的问题?也许真的要下到湖边才能看到?












茶卡盐湖最出名的就是如镜一般的水面,所以也才有了“天空之镜”的美誉。小火车终于把我们送到了这一站,大家赶紧去租鞋套,准备下湖去照一照这个巨大无比的镜子。
说到鞋套,2018年曾经有段视频在网上火了,拍的是茶卡盐湖的“天空之镜”景区到处是废弃的塑料鞋套,那画面简直惨不忍睹。据说那时的鞋套都是卖的一次性的,所以很多人直接丢弃,甚至都懒得丢进湖边的垃圾箱。自那之后,景区改进了鞋套,现在租赁的鞋套是定制的,用的是可降解的材料,感觉像胶制的,样子其实就是一个大号的水靴,只是在高帮上多了两个可以束紧鞋帮的扣带。重点是不再出售,改为租赁,需要先交50元的押金,归还时再退。由于这50块钱的押金,没有谁愿意直接丢弃。
鞋套最大的用处是可以下湖,茶卡盐湖的湖底比较平缓,看到很多人走下湖水,走出二三十米远,仍然有差不多半截橙色的鞋套露在水面上。
水中离岸边不到十米处有一只两头尖尖的白色小木船,船帮上用红色的油漆漆上了“天空之镜”四个大字,显然这是个道具,一群游客纷纷在此排队打卡。说实话,我觉得如果没有那四个红字的话这条船会好看得多,不过也可以理解,对不少强调“到此一游”的游客来说,如果没有这几个字,也许他们会觉得遗憾——发到朋友圈里谁知道你去的是哪?
下到水里可以看出,茶卡盐湖的水很清,下白色盐质的湖底上一些小颗粒都清晰可见,按说这么清澈的水质,只要光线、角度合适,“天空之镜”是完全应该出现的。为了拍出倒影我们也算是想尽办法,在靠近小船后先静止一会,期待被搅动的湖水能够平静下来,显出倒影。奈何今天是一个大风天,大风吹皱了一湖咸水,水欲静而风不止,水面更像是一块巨大的花纹玻璃,倒影被水波扭出了很多的波纹,哪来的什么天空之镜?按照色拉寺那个神镜的说法,这是看不清自己的影子,麻烦了。
就这样折腾了半天,换了各种角度,找各种光线,最终也没有能拍出“天空之镜”。领导说以后要找好天气再来,女主播说有点失望。而我,虽然谈不上失望,来也就来了,看也就看了,只是让我再来一次的话恐怕我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我相信很多人在茶卡拍出了大片,不过即使真的拍成了镜子又能如何呢?总之一句话,这里不来不需要后悔,来了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如此而已。







从茶卡盐湖出来后驱车两个多小时,赶在天黑前我们到达了青海湖景区,这里是青海湖南岸东侧的景区大门,看看时间,不确定景区是否关门。就在犹豫的时候,突然发现左边一个路口可以直通湖边,这让我非常意外。
青海湖是第四次来了,最惨痛的经历是2016年西藏返程路过,落脚点选在了黑马河,还真是地如其名,住宿宰客还真是够黑。第二天去湖边,到处都是围栏,号称10块可进,问题是进去也到不了湖边,你永远不知道前面还要交多少个10块才能看到湖水。路边好不容易有一处空地可以停车,等拍完照上车就有人过来收钱了,问题是你根本没看到有收费的牌子……总之各种乱象,让我对青海湖的第一印象差到了极点。2017年新疆归来路过青海湖,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了北岸的海晏,那真是一次愉快的青海湖之旅,在开了2公里搓板路之后我们直接到了湖边,还拍到了各种水鸟。2018年再到海晏却发现北岸已对把所有的路都封了,还挖了沟。真不知道青海湖怎么管理成了这样。今天一路过来,湖边仍然都是围起来的,只是不再有那一块块写得歪歪斜斜的“10元”的牌子了,所见围起来的湖边也不再有各种建筑,不知会改成什么。所以,当我发现这里,就在景区大门旁边竟然还有一条路通向湖边,而且看不到任何人收费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直到我开到湖边停车的一块空场都还在想,会不会我们离开的时候又跑出一两个人拦车收费,那样的话恐怕就不止10元了。好在最终这样的场景并没有真的出现。
湖边竟然还有一块石碑,有“青海湖”三个大字,可以满足打卡的需求。离水更近的地方,在水际滩头有一排拍照用的道具,有铁架子,有像秋千一样的椅子,有小截的栈桥……无一例外都在显眼处挂着“青海湖”三个大字,只是现在并没有人看管,游客随意在那些道具处打卡拍照,也许白天这里不会免费,就像旁边还在的几头白色牦牛一样,会有人看护同时收费,这种可能性很大。这样一想,感觉我们来得正好,天色还允许我们拍到美丽的青海湖,而且是免费的。
青海湖的风力明显小了很多,果断让精灵再次起飞,这应该是此行它最后一个航次了。拍了湖水、湖岸、码头游艇,甚至拍到了鱼雷试验基地的那个平台。只可惜学艺不精,目前为止航拍的水平太菜了,错过了不少好机会,未能拍出最美的青海湖。
此时整个青海湖的上空仍然基本被阴云覆盖,躲了一天的太阳不甘心总在幕后偷窥,趁着落山之前,从西边的云缝下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把暖暖的光线慷慨地撒向大地,把远处的山和近处的人都镀上了闪亮的金边,就连西边的湖面也变成了金色,这样的景和这样的光,拍剪影非常美。
















我们差不多玩够了准备上车的时候,雨不失时机地下来了,老天还真是很帮忙,替我们看着时间,就怕我们出发太晚,晚上开车太累,还真是体贴啊,走吧。
晚上我们到达海东入住,这个小县城是第一次来,连城都没进。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20:57:14 +0800 CST  
D18:6月23日,海东——广元

今天开始,正式开启返程狂奔模式,高德大概是怕我们旅途过于枯燥乏味,特别是担心午后高速会容易犯困,在G30连霍高速鸳鸯服务区午餐后,智能而又贴心的高德立即把我们导下高速,走县道从陇南附近翻越岷山山脉。一路上收获了不少西北游牧草场的美景,就连坑洼烂路也不失时机地接连出现,坚决不让司机有任何困意。这一带的景色让我想起了2018年返程时翻越祁连山时看到的那片牧场,相似之处很多,只是祁连山牧场要更加壮观得多。同样相似的还有这一路的小村镇和村民,特别是中老年男性的穿戴非常有年代感,大多都是头戴解放帽身穿或深或浅的灰布中山装,同样是三三两两坐在路边或悠闲地走在路上,同样是粗糙的脸上写满了幸福的笑容,看来这一带的生活还是不错的。











途中,领导又一次对高德的引导表示怀疑,为什么不让我们走高速?问题很快有了答案,在一处与高速接近的盘山路上,看到下方G75兰海高速上停了长长的一串车,目力可及足有一公里以上,一动不动,并不清楚原因,只看到这拥堵的现状,恰恰是我们先进的方向。对面方向半天都没有一辆车,不知道是不堵还是在前面某一处已经堵上了没有车能过来。看来先进的导航还是比我们自己主观判断要聪明得多。
开过了一连串的隧道之后,晚上我们在广元落脚。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21:01:24 +0800 CST  
D19:6月24日,广元—遵义—贵阳

昨天其实路上有个小想法,如果昨晚能赶到广安的话,今天到贵阳就很轻松了,可以挤出时间参观一下附近的邓小平故里或者华蓥山。然而昨天的路况只允许我们开到了广元,距离广安还有300公里,即使是高速,半夜多开这一段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现在看来广安附近的这两处只能留给未来了,不过看看里程,今天到贵阳800多公里,有希望挤出时间到遵义打个卡。
遵义其实已经路过了很多次了,每次进藏出藏包括去新疆那次往返都路过遵义,一直很想看看遵义会议旧址,每一次都是夜晚路过,未能如愿。七一眼看就到了,今天非常希望能够看看。
一路紧赶慢赶,在限速范围内尽量开得快一些,总算赶在下等5点以前来到了遵义这个革命圣地,原来想着有希望赶到会址,可是下高速一进城就傻了,遵义也堵车,而且堵得还挺厉害。城市不大,又是山城,路普遍比较窄,而且有不少单行线。等我们跟着导航开到遵义会议旧址时,已经过了17:30。就这样,在附近找地方停车还花了差不多半小时,在绕了一圈之后总算在一家酒店花20块钱停了车。等我们步行到会址往途中,才发现其实景区有一个配套的地下停车场,但是指示真的太不显眼了,特别是这附近车本来就特别多,也就难怪我经过时没看到。
走到遵义会议旧址纪念馆,发现我们最终还是错过了参观的时间,而且我好像不需要太懊恼,人家的关门时间是17:00,也就是说我们刚刚下高速人家就已经关门了。只好在门前打卡,留着下次再进了。












一路到了最后一站贵阳,每次远行返程都把贵阳作为最后一站,只为在表哥这里蹭吃蹭喝,开始畅想明天的丝娃娃。
到贵阳还有一个小插曲,我们到酒店办理入住时,我的北京身份证终于遇到了大麻烦,酒店拒绝为我办理入住,说北京身份证只能去指定酒店入住,相当于不是隔离的隔离。从格尔木开始,我住酒店就已经开始被“严查”了,每次都是出示行程码证实近期并未到过北京,最终都是配合店方在一个本子上另行登记信息之后办理了入住。而现在在贵阳不行了,无论说什么都不行,行程码也不看,只认身份证。事实上这与国家的防疫规定是不相符的,甚至这种方式本身是存在大问题的。身份证并不能证明一个人去过哪里,事实上我已经一年多没回过北京了,就算你“错杀”我一个,然而这种方式会“漏网”多少就无人知道了,因为不知道有多少人并不是北京的身份证却去过北京,只看身份证不看行程码,这部分真正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完全被无视了。只能说,国家规定本来很科学,但是具体到一些地方,除了层层加码,还有不按规定执行,其实后患无穷。事实上中央知道一些地方执行走样的问题,前不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还强调过,要求地方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办,只是现实似乎仍然会出现“下有对策”。
好在这是在贵阳,我直接去了表哥家里住。这要是前几天在其他地方遇到这种麻烦,那我恐怕就只能睡车上了。
晚安,贵阳。

楼主 大队长秦子雄  发布于 2020-09-26 21:03:58 +0800 CST  

楼主:大队长秦子雄

字数:50042

发表时间:2020-09-26 22:35:0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06 18:49:05 +0800 CST

评论数:12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