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战国』越八越文化

519 赤狄被灭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对于秦桓公以来所发生的一系列『鬼魂』问题,我们还是遵从孔子的建议,先把活着时候的事情先搞清楚吧。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趁着灭掉潞国的余威,对赤狄隐忍已久的晋国终于开始发力,公元前593年,春,士会领军对潞国之外的其他赤狄势力发起总攻。

在士会的带领之下,晋军灭亡赤狄的甲氏、留吁和铎辰,赤狄元气大伤,仅存廧咎如这一分支。
几年之后,郤克和卫国大夫『孙良夫』联合讨伐赤狄的残余势力廧咎如,廧咎如的溃败宣告着骚扰中原几代人的赤狄就此灭亡。
在尊王这一口号喊得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晋国坚决攘夷也算是对中原各国带来相对更加稳定的环境。

对于赤狄,我们最后再提一点,赤狄之所以被称作赤狄是因为这个部族崇尚红色,喜欢身着红色衣服,如同我们曾经提到东夷的分支蓝夷喜欢穿蓝色衣服是一个道理。
对了,对于赤狄,我们还得提一点……
赤狄被灭,晋国领土继续扩大,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为了庆祝这次重大的胜利,晋景公也没有亏待各位功臣:
比如作为中军将的荀林父得到赤狄百姓一千户,比如士贞子因劝谏晋景公不要以死罪处理荀林父也得到『瓜衍县』『今山西汾阳一带』。
晋景公是这样说的:要不是士贞子,荀林父恐怕早已被处死,因此能得到狄人的土地,他的功劳也是大大的。
当然,我们看到接连灭掉甲氏、留吁和铎辰的士会才是功劳最大的一个……

晋景公该如何打赏士会呢?
这就得从荀林父说起,赤狄被灭让荀林父总算是走出邲之战的影响,加上活跃晋国政坛多年荀林父年事已高,于是他决定宣布回家养老。
如此一来,加上前面先縠的自动退出,晋国中军将以及中军佐就得重新换人,士会因从邲之战到灭赤狄接连表现突出成为焦点所在,公元前593年,三月,晋景公任命士会为晋国新人中军将,昔日一度逃到秦国的士会用他的才能一步一步证明自己并站在了晋国权力的最顶峰。

顺便我们提一下,邲之战时的六卿是这样的:中军将荀林父,中军佐先縠;上军将士会、上军佐郤克;下军将赵朔、下军佐栾书。
士会高升,荀林父淡出之后六卿进行一定调整,新版六卿名单如下:中军将士会,中军佐郤克;上军将荀首、上军佐赵朔;下军将栾书、下军佐『荀庚』。
这其中两位新人荀首是荀林父之弟,他在邲之战退兵之时因儿子荀罃被俘又领兵返回战场射杀楚军连尹襄老并俘获公子榖臣,算是为惨败的晋军挽回一丝颜面;荀庚是荀林父之子,老爹退休,虽然他有接班,但是也只得位列下军佐从基层一步步干起……

除此之外,因为攘夷,晋景公倒也顺便想起了尊王,他前后两次派人前往周王室进献俘虏的狄人,这是定王在位的第十五年,比起定王五年时的黄河改道,定王这次出差的存在感总算是要强上了很多。
好了,赤狄终究被灭,士会也成为晋国中军将,同时担任太傅一职,可谓治国打仗一把抓,对于这样的局面大夫『羊舌职』是这样说的:所谓禹称善人,不善人远。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
羊舌职的意思是当年大禹提拔好人,不好的人因此而远离,有好的人在上面管理国家,国家自然也就没有心存侥幸的百姓,看来他很是看好晋国此番人世调整。

事实上呢?
在士会的治理下晋国果然有了明显的改观,这不不少盗贼看到生存环境愈发『恶劣』都组团逃到秦国再就业去了。
秦桓公:……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1-23 23:18:00 +0800 CST  
520郤克受辱

晋灭赤狄,国力有所提升,不过由于楚国与宋国结盟,加之邲之战的失利,晋景公想要恢复昔日中原霸主的威风还得继续努力。
话说楚国为什么要攻打宋国直至与其结盟?
还是因为楚庄王当时派了大夫申舟想与齐国交好,结果申舟被杀,楚庄王一气之下把围了宋国大半年,一直围到宋国易子而食、楚军余粮不多才善罢甘休。

楚庄王会拉拢齐国,在位来到第八年的晋景公业务也逐渐熟练起来,公元前592年,春,晋景公派了新任上军佐郤克出使齐国,一方面表达晋国的友好,另一方面则邀请齐顷公参加盟会。
继郑国之后,晋、楚新一轮的争夺目标看来落在了齐国之上。
不过齐国可不是郑国,虽然齐桓公去世多年,好歹齐国家大业大,最近些年发展也还算不错,究竟跟不跟晋国保持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这还得看齐顷公的心情。

郤克到来,齐顷公心情好不好呢?
齐顷公表示心情还算不错。
不过齐顷公心情不错的背后是郤克心情相当之差……

原来,郤克此番出使齐国,一同前往的还有鲁国、卫国来使,巧的是鲁国代表腿脚不太方便,卫国代表眼睛有一只不太好使,郤克的身体也有点小毛病,他的背有点驼。
感情这是一个残疾人组合……
只见以郤克为首的晋、鲁、卫的来使朝见齐顷公之时,齐顷公的母亲躲在楼上看到这样喜感的组合后大声笑了出来。

母亲一发笑,齐顷公也动了坏心思,他在安排仆人引导郤克几位时不怀好意的选择了几位残疾人,比如给鲁国来使安排的是一个瘸子,给卫国来使安排的同样瞎了一只眼睛,给郤克安排的我们自然就知道了,也是一个驼背……
毕竟也是晋国中军佐,郤克哪能受得了如此奇耻大辱,当下他就暗暗发誓:不报此仇,绝不渡过黄河。
接下来邀请齐顷公召开盟会什么的郤克也没了心思,他把手下『栾京庐』留在齐国等候命令后火速赶回晋国,第一件事情便是向晋景公申请发兵攻打齐国。

晋景公会如何回应?
很简单,晋景公:不批。
郤克:……

眼见晋景公不同意,郤克表示不要晋国出兵,改为申请带着自己的族人去与齐国一决高下。
由公费改为了自掏腰包,结果还是很简单,晋景公:不批。
郤克:……

郤克这是怒火中烧,完全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奈何晋景公认为郤克纯粹是因为私人的怨气才坚持想要攻打齐国,因此强行给压了下来。
这事士会怎么看?
成为中军将一年之后,晋国上下有了明显改观,不过同荀林父一样的是士会年纪渐长也有了告老还乡的想法。

面对如此情况,他对自己的儿子『士燮』『音同谢』交代到:君子的喜怒应该是用来阻止祸乱的,否则就会增加祸乱。郤克想在齐国搞事,如果能够让他心满意足,祸乱或许还能解除。我打算告老还乡,你得跟随几位大夫,恭敬从事。
随后,短暂成为中军将的士会请辞高老,郤克一跃成为晋军中军将。
按照士会的意思,他倒是希望在齐国受辱的郤克能够更加合理的释放怨气与怒火,以免为晋国带来祸乱。

由于人事变动,新的六卿名单如下:中军将郤克、中军佐荀首;上军将荀庚、上军佐士燮;下军将栾书、下军佐赵同。
提一点,赵盾之子赵朔因去世已经缺席此名单,反倒是赵盾之弟赵同悄然成为六卿之一。
士会之后,成为中军将的郤克又会如何出招,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1-24 22:15:00 +0800 CST  
521 断道之盟

士会告老、郤克高升,继父亲郤缺之后他也成为晋国中军将,遥想当年其爷爷郤芮同大夫吕省一度密谋烧掉晋文公寝宫以杀死晋文公,这一家人后来仕途居然仍能蒸蒸日上,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更值得一提的是,郤克不受身体残疾的影响而稳步升迁,简直就是身残志坚的典范。
郤克:能不能别提残疾这二个字了……

很显然的是,齐国之辱给郤克带来的阴影面积实在太大,即便晋景公连续拒绝郤克攻打齐国的提议,但郤克的高升还是给原本想拉拢齐国的晋景公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
到底有多不确定?
我们还是来看看士会告老之前,郤克申请攻打齐国失败之后的一件事情。

这不就在郤克回国后不久,齐顷公还是派了大夫『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等人参加在『断道』『今河南济源市』举行的会盟,这次盟会的主题仍是『讨贰』。
同前面一样,所谓的讨贰也就是讨伐有二心的国家,俗称骑墙派。
不过这个『贰』还没有讨,晋国就对齐国先采取了行动,只见晋国不仅是拒绝齐国人参加盟会,而且还把来参加盟会的四位大夫给抓了三位,唯一没有被抓的是高固。

高固为什么能幸免呢?
原来,齐顷公担心晋国不讲信用所以没有亲自前往,而是派了这四位大夫来参加盟会,于是就有齐顷公的左右随从断言这样以来必定会惹恼晋国,几位大夫恐怕会有危险。
高固想想也是,所以半路之时就直接开溜了……

另外三位大夫吧,其实也不是不知道此次代表齐国参加盟会形势凶险,但是他们坚持认为君命难违。
况且如果因为大家都不去参加盟会而导致齐晋交恶,还不如被处死得了,所以高固之外的几位大夫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结果倒好,这老虎还没开始咬人,组织盟会的工作人员就先把他们给抓了……

如此一来,有位叫『苗贲皇』的大夫看不过去了,他便去找晋景公就此事理论。
这位苗贲皇其实是楚国人,准确点说他是斗越椒之子,当年斗越椒导演的若敖氏之乱失败后苗贲皇逃到了晋国并改头换面成为了晋国大夫。
苗贲皇是这样说的:晏弱、蔡朝、南郭偃三位明知道有危险还来参加盟会,晋国理应友好迎接他们才对,可是偏偏又逮捕了他们,这只能证明先前齐国的判断是对的,这样做恐怕只会让晋国失信、诸侯们害怕。

晋景公想想也是很有道理,再说了郤克受辱也被他定性为私人恩怨,不能因为这点小事伤害到齐、晋两国关系,于是晋景公故意让看管的兵士放松警惕。
结果呢,自然是这三位大夫趁机溜走了。
郤克:……

好了,我们都说了这事发生在士会告老还乡之前,眼下局面不一样了,郤克这边气还没消,地位和权力又因士会主动退位而水涨船高,因此这事绝对不能这样就算完。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91年,春,晋伐齐,一同前往的还有『太子臧』领兵的卫国。
感情郤克还是要闹点动静出来。

齐顷公一看这阵势也好办,赶紧主动申请与晋景公结盟,并派了『公子彊』到晋国做人质。
晋景公当然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于是结盟要紧,伐齐之事再次不了了之。
郤克:……

郤克这是屡屡求战而不得,满腔怒气无处发,不过意外的是到了夏季,一向与齐国交好的鲁国这次也准备攻打齐国。
保险起见,鲁宣公还派人到楚国请求出兵联合伐齐,这一下子被齐顷公侮辱的晋、卫、鲁都找上门来,看来对残疾人心怀尊重还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齐顷公:……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1-25 22:16:00 +0800 CST  
522 大长篇之楚庄王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在位共计二十三年,随后其子『熊审』继位,史称『楚共王』。
所谓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是当之无愧的前两霸。
因为标准的不同,宋襄公以及秦穆公也有当选,加上楚庄王,这便是典型的春秋五霸版本之一。

考虑到其它因素,比如春秋后期吴、越的存在,包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也在不同版本中出现。
即便如此,楚庄王仍是不同版本五霸中的常客之一,足见齐桓晋文之后楚庄王的影响力之大。
楚庄王突然离去,加之楚共王年幼,楚国无心助鲁伐齐,此时此刻,我们不妨把战争扔一边,对这位一度问鼎中原又击溃晋国的春秋霸主之一进行简要的回顾。

『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去世,楚庄王走到台前,继位之初楚庄王便遇到严峻挑战。
公元前613年秋爆发斗克之乱,当时自感遭遇冷落的斗克与公子燮趁着成嘉和潘崇领兵进攻群舒之时发动内乱,楚庄王一度被挟持外逃,幸亏途径庐地时被大夫戢梁解救才得以脱险。

接下来楚庄王是怎样表现的呢?
喝酒,还有把妹……
受到惊吓的楚庄王随后日夜寻欢作乐,即位三年来从未向国内发布过任何政令。对了,楚庄王也不是完全没做工作,比如他就专门发了道诏令:谁敢谏言就杀谁……

这不大夫『伍举』实在看不下去了,管你楚庄王杀还是不杀,反正就是要谏言。
这天,伍举来到宫中看到楚庄王左搂右抱,伍举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而是故意问了楚庄王一个问题:说有一只鸟落在高山上,三年不飞也不鸣,请问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他倒没有真的对谏言的伍举动手,而是回应到: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提一点,这位伍举是前面邲之战时楚庄王的宠臣伍参之子,他后来有个孙子叫做『伍子胥』。
对于伍举的谏言,楚庄王表示自己并非『不蜚不鸣』,而是很快就会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话说得那是相当霸气,也成为经典,不过接下来楚庄王该喝酒喝酒,该把妹把妹……

大夫『苏从』一看没效果,于是也去进谏,这下楚庄王不高兴了,对苏从重申『谁敢谏言就杀谁』。
苏从也不害怕,而是表示只要能让楚庄王变得贤明,他在所不惜,哪怕是被杀。
连续的劝谏之下,楚庄王终于幡然醒悟,此后他励精图治、积极投身治国大业,接连灭亡庸国、收服郑国、讨伐宋国,直至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陈兵于洛邑,楚国大有问鼎中原之势。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王孙满一席话直接说明当时形势所在:周朝衰败不假,毕竟分封制以及礼乐制根基尚未崩塌,作为『外来户』的楚国持续走强,但象征天子王权的九鼎也没有沦落到随便就触手可及的地步。
楚庄王是如何回应的呢?
我们看到楚庄王并没有『恃强凌弱』,尤其是王孙满关于治国『在德不在鼎』的观点得到楚庄王的认可,因此楚军就此撤兵退过。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鼎中原一事,我们既看到楚庄王年少轻狂而又志得意满的一面,其『不合时宜』并公然挑战天子的权威因春秋时代的大背景以及楚国『蛮夷之地』的形象而遭到部分人的指责;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楚庄王善于接纳各方谏言的特点所在,无论是本国臣子、又或者他国大夫,无论是友邻诸侯、甚至是竞争对手,只要有理有据,楚庄王均能欣然接受,如此这般,难怪子也会曰『贤哉楚庄王』。

用人之上,我们仅仅从一件小事上可以看出楚庄王的过人之处,这件事情如同一鸣惊人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典故,叫做『绝缨之宴』。
平定若敖氏之乱后,楚庄王大宴功臣,并且还派了自己的几位美人来助兴,简直就是葡萄美酒夜光杯,喝了一杯又一杯……
眼看从天亮喝到天黑,众人觥筹交错至酒酣耳熟,突然一阵风将灯吹灭,这时也不知是哪位大夫对某位美女突然施展『咸猪手』,导致美女使劲挣脱并扯下其帽子上的缨带。

美女当然不干了,于是拿着证据向楚庄王讨要公道。
楚庄王知道情况后非但没有大发雷霆,反倒是让众人把缨带全部去掉后才点灯继续喝酒。
今朝有酒今朝醉,反正咱楚庄王老婆多,绿绿又何妨……

我们不要笑话,楚庄王之所以这样做其实自有其深意,楚庄王对此事是这样看的:酒后失态本乃人之常情,加以责罚不但大刹风景,反倒导致君臣失和,得饶人处且饶人,不如放过这位神秘的绝缨之人。
事实证明,楚庄王的宽宏大度得到回报,这位神秘人日后于战场奋死赴敌,为的就是回馈『绝缨之宴』上楚庄王没有让其遭遇羞辱。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孔子表示贤如楚庄王才能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当时的背景是赵盾去世、晋国面临赤狄威胁,楚庄王灭亡舒国、蓼国后与吴国、越国结盟,随后趁着陈国内乱以讨伐夏徵舒为由吞并陈国。
对于此事大夫申叔时是这样说的: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无乃不可乎?

楚庄王虚心接受申叔时的劝谏,陈国从县又升级成诸侯国,体现的是楚庄王从善如流的一面,而这份善在接下来又不断重现:
邲之战前夕,楚庄王围攻郑国数月并最终攻破其都城,郑襄公坦胸谢罪,比起灭亡陈国来,此时的楚国想要灭亡郑国同样不费吹灰之力,楚庄王选择的却是退兵三十里并与郑国结盟;
由伐郑并结盟最终引发晋楚之间上演邲之战,过程来看晋军矛盾重重,楚庄王用极小的代价换来了对晋国的大胜,在晋楚争霸的舞台之上楚庄王上演的是惊艳的演出,但是这场大戏落幕之时楚庄王提出的却是『止戈为武』。

战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比起问鼎之时,邲之战后的楚庄王显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所以接下来我们看到因为申舟被杀一事即便楚庄王大怒并围攻宋国大半年之久,宋国窘迫到易子而食的地步,晋国也高挂免战牌,楚庄王一方面欣赏并释放忽悠他的晋国大夫解扬,另一方面最终仍选择的是退兵三十里与宋国结盟。

子曰:楚庄王之霸,其有方矣!制节守职,反身不贰,其霸不亦宜乎。
子还曰:楚庄王霸其有方矣,下士以一言而敌还,以安社稷,其霸不亦宜乎!
在孔子看来,楚庄王制节守职、上下同心,因此在他的带领下楚国称霸也就是水到渠成而自然而然的事情。

至于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留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绝缨之宴、止戈为武等等诸多典故的楚庄王?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楚庄王曾经不务正业,曾经对周朝基业图谋不轨,曾经因一时贪念吞并陈国等等等等,但是所有的这些其实又都不重要,一路走来,一路完善自我,当楚庄王个人内在的修养逐步散发出来,霸业已然在脚下。
世事往往如此,也许并没有那般完美,但是贵在真实。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1-26 22:33:00 +0800 CST  
523 初税亩

楚庄王已经远去,『止戈为武』终究还不是时候,晋国中军将郤克于齐国受辱后与齐顷公算是结下梁子,晋、卫联合伐齐不成,我们看到鲁宣公又准备再度伐齐。
楚庄王去世,鲁国联合楚国攻打齐国的计划只得作罢,不过鲁宣公还有别的办法,比如随即向晋国寻求支持,这是公元前公元前591年的秋季。
齐顷公:……

因为侮辱包括郤克在内的晋、卫、鲁等来使,齐国引来轮番报复,一个恶意的玩笑引发出如此复杂的连锁时间,估计这是谁都不会预料到的事情。
不过就在鲁国联合晋国进攻齐国后不久,鲁宣公去世,在位共计18年,其子『黑肱』继位,史称『鲁成公』。
黑肩、黑臀之后,又来了位叫黑肱的,这一系列名字取得简直是从头黑到尾,从上黑到下……

对于鲁宣公,我们简单说几点:
作为庶子,鲁宣公原本其实是没有继位资格的,这是其一;
公元前609年,鲁文公去世,鲁宣公母亲的敬嬴请求东门襄仲改立公子馁,也就是鲁宣公,随后东门襄仲杀死哀姜之子太子恶以及公子视,几家欢喜几家愁,敬嬴达成心愿的背后则是悲戚的哀姜哭市。

公元前600年,东门襄仲去世后其子公孙归父接班,一度被其压制的孟孙氏、叔孙氏以及季孙氏代表的三桓势力逐渐活跃,这是其二;
因为东门襄仲立了鲁宣公这层关系,公孙归父颇受鲁宣公宠信,因此在鲁宣公去世之前公孙归父一度与鲁宣公密谋对三桓势力进行打压。
公孙归父甚至亲自到晋国想求助晋景公的力量来消灭三桓,结果公孙归父尚在路上鲁宣公便去世,于是反倒引来三桓的报复。

三桓此时各自的代表人物比如孟孙氏有庆父之孙,公孙敖之子孟惠叔;叔孙氏有叔牙之孙叔孙得臣;季孙氏则有季友之孙季孙行父,也就是季文子,这是其三。
公孙归父想要打压三桓的计划因鲁宣公的去世而夭折,趁着公孙归父还未回国三桓紧接着开始反击:
比如季文子在朝中表示:当年杀死嫡子而立庶子的便是东门襄仲,这一行动导致鲁国失去了强大的援助。
比如大夫『臧宣叔』表示说干咱就干,于是把东门襄仲一族东门氏全部驱逐出国,公孙归父除外,以为他此刻本来就不在鲁国……

兵没有请到,结果国内家族势力反被清空,公孙归父又该何去何从?
自感大势已去的公孙归父无可奈何,只得投奔齐国而去,至此随着东门襄仲及他所拥立的鲁宣公相继离去,鲁国逐渐进入到三桓时代。

对于鲁宣公,还有一点值得我们介绍的是鲁宣公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594年,鲁国开创性的推行『初税亩』这样的田亩征税制度。
比起周朝一贯以来的井田制,初税亩最为显著的区别便是公开承认土地私有化的合法性,好处是鲁国政府税收大量的增加:
此前的井田制,田亩被分割为井字形的九块田地,公田只占其中一块,也就是九分之一;
到了初税亩,公田之外其余的田地还要征收十分之一的税,如此一来同等产出的情况下鲁国政府征收的粮食将会翻倍。

从井田制到鲁国的初税亩,一方面因为铁器、牛耕的逐渐推广使得春秋时期的生产力增加,伴随的便是私田逐渐增多;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周王室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因此就连一贯礼法坚持良好的鲁国为了创收都揽起了『私活』。
对于周王室而言,鲁国其实是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当初税亩逐渐蔓延至各诸侯国,乃至后来秦国在变法之时彻底『废井田、开阡陌』,诸侯国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周朝天子却是最遭殃……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1-28 22:24:00 +0800 CST  
524 两大阵营

随着楚共王和鲁成公的继位,我们来看看局面有那些微妙的变化。
首先是鲁国,鲁国找楚国借兵不成后还是联合晋国对齐国讨伐了一番,如此一来齐、鲁之间算是感情破裂。
鲁成公元年,也就是公元前590年,为防备齐国的入侵,鲁国推行『丘甲』这一制度。

什么叫丘?
所谓『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也就是说丘是一个计量单位,一丘共计144户;
又有『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丘甲制度推行之前,鲁国军赋征收的标准是每甸、即576户要征收车1乘、马4匹、牛12头、甲士3人、徒兵72人。

那么丘甲制度推行后又该如何征收军赋?
这不以前是按一甸也就是四丘征收的么,现在咱鲁国改按丘来收,换句话说以前的军赋是四个人凑份子,如今时代变了,大家也别凑了,每个人都交这么多,等于是百姓的军赋任务直接成了原来的四倍。
论争霸的实力,鲁国自然是大大落后于齐、晋、楚等国的;但是论征税的水平,鲁国那是大大领先于时代的……

提一点,关于税赋,这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之于政称『税』,用之于军为『赋』,因此如果我们细分的话,初税亩更偏向于税,而丘甲则更偏向于赋。
当然,春秋时期这个概念尚在摸索阶段中。
鲁国接连提高税赋,自然意在提升兵力,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被鲁国所针对的齐国。

齐国接连被晋、鲁、卫讨伐,齐顷公压力顿时大了起来,这不鲁宣公之前想联合楚国攻打齐国不成么,齐顷公赶紧趁了这个空档找楚国结盟,准备联合对鲁国发起进攻。
齐顷公这步棋走得还算不错,否则晋国一个阵营、楚国再一个阵营,万一齐国被孤立起来麻烦那就大了去了。
鲁成公刚刚即位便面临如此情况又该如何应对?

其实很简单,小国打架,大腿抱牢是关键,既然楚国这条大腿已经被齐国先抱上,那就赶紧跟晋国结盟。
齐顷公:齐国可不是什么小国……
好了,齐鲁大地各自站在了不同的阵营,大夫臧宣叔整顿军赋、修治城郭,积极搞好防御设施,随时防备齐国的进攻。
齐顷公:既然鲁国都做好准备了,那我就不客气了。
鲁成公:……

公元前589年,春,鲁成公的第二年,齐国果然对鲁国发起进攻并包围了鲁国北部边界的『龙邑』『今山东泰安市一带』。
鲁国果然准备充分,只见齐国大夫『卢蒲就魁』领兵攻打城门,结果城门没有攻破,人却被鲁国给俘虏了。
齐顷公:刀下留人……

由于卢蒲就魁平日受宠,齐顷公表示只要人留下,齐国愿意与鲁国盟誓和好,不再进入鲁国境内。
龙邑人认为齐顷公这是赤裸裸认怂了,那还等啥,咔嚓。
齐顷公:……

咔嚓还不过瘾,龙邑人表示还得玩点更狠的,于是把被杀的卢蒲就魁暴尸于城墙上以羞辱齐军。
子曰:士可杀不可辱。
当然,我们知道也不是真的不可辱,而是辱完一般是会出事,而且是出大事……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1-29 21:59:00 +0800 CST  
525 救鲁失败

齐国攻城,卢蒲就魁被俘;
齐顷公求和,鲁国暴尸辱之;
天虽不语人能语,从辱人到被辱,对于齐顷公,这是一种循环。

为了复仇,齐国此后大举进攻,为鼓舞士气齐顷公甚至是亲自击鼓,三天之后,龙邑被攻克。
孙子兵法曰:故杀敌者,怒也。
华元杀申舟、鲁国杀卢蒲就魁,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没事不要轻易激怒对手,否则后果很严重,严重到齐顷公占领龙邑后还不解气,而是挥兵继续向南,准备在鲁国的地盘一路打下去。
鲁成公:……

眼看招架不住,鲁成公赶紧派人求救,卫国随即派了大夫『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领兵准备攻打齐国作为回应。
齐军获悉卫军动向之后当即调整行军路线,这样一来 齐、卫两军就接上了头。
卫国原本只是想趁着齐国内部空虚偷袭一下,结果却遇到齐顷公带领的主力部队,打还是不打?

石稷:这里是鲁国地盘,所以不打。
石稷想退兵,孙良夫不同意,他表示遇到敌人就认怂,回去实在不好对卫穆公交代,既然遇到齐军了,索性痛痛快快打上一场。
好吧,来都来了,卫国最终还是决定与齐军交战,结果表明卫军显然不是齐军的对手,卫军很快就败下阵来。
齐顷公:果然痛快。
孙良夫:……

面对此等情况,石稷再次表示如果不顶住齐军的进攻恐怕会全军覆灭,作为卫军的高级领导,孙良夫恐怕回去会很难向卫穆公交代。
问题是如何才能顶住?
没一个人说话……

作为副将的石稷当机立断,表示关键时刻还是得让领导先撤,因此让孙良夫带着大部队撤退,他自己则负责留在原地顶住齐军的攻势。
石稷第一次建议退兵没有被孙良夫所采纳,第二次呢?
孙良夫:石稷说的对,赶紧撤……

孙良夫撤退,石稷带领一部分军队死守,主力都打不过齐军,所以守肯定是守不住的,危机之下石稷开始忽悠,表示援军的战车很快就要到来,而且来得还不少,总之一句话,顶住。
因为石稷的英勇加忽悠,再加上齐顷公本来也没有与卫军死磕到底的意思,齐军攻势总算是停了下来,并驻扎在『鞫居』『音同居,今河南封丘一带』,看这样子齐顷公还没有退兵回朝的意思。
至于孙良夫,他则安全撤退到了『新筑』『今河北魏县一带』,并从这里回到卫国国都『帝丘』。

提一点,卫国封国之时定都于朝歌,后来卫懿公时期遭遇灭国之痛只得迁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一带』。
公元前629年卫成公时期,一方面卫国国力有所恢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躲避狄人的骚扰,卫国再次迁都到了帝丘『今河南濮阳一带』。
虽然人是活着回来了,问题是孙良夫毕竟也是吃了场败仗,就这样回到都城恐怕还是不好向卫穆公交代,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只见孙良夫干脆就跑到了晋国。
感情孙良夫这是跑路了?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1-30 21:27:00 +0800 CST  
526 韩厥斩人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我们简单翻译一下,孔子的意思是头可断,发型不能乱;血可流,皮鞋不可不擦油。
再说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打了败仗不要紧,像孙良夫这样打完败仗连国都都不敢进就直接跑到晋国实在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对了,孙良夫究竟为什么跑到晋国去?
其实,孙良夫并不是跑路,而是来到晋国请求晋国出兵攻打齐军,为他、也为鲁国报仇雪耻。
巧的是,孙良夫来到晋国之时刚好遇到鲁国的臧宣叔,他也是到晋国请求出兵的,于是两人联合找到了郤克。
鲁成公一开始直接找晋国求助不就行了么,搞得这么复杂……

郤克几次三番求战不成,因为晋景公认为那是他与齐国的私人恩怨,这次鲁、卫到访总算是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讨伐齐军,晋景公也不再阻拦,而是大笔一挥给士会之后的新任中军将批了七百辆战车。
七百辆战车,这个规模已经相当可观,比如城濮之战时晋国一共也就出了这么多辆战车,所以郤克表示:当年城濮之战之所以得胜,那是因为晋文公和先轸实在太厉害,跟他们比起来我实在是『无能为役』。
无能为役是什么意思呢?
郤克的意思自己水平跟前辈们比起来实在是差远了,给晋文公和先轸他们皮鞋擦油都不配的水平。

说好求战复仇的,等到晋景公兵都批下来了,郤克这是认怂了?
其实也不是,郤克的意思是既然跟前辈比起来水平不够、那就只能靠数量来凑,七百辆战车恐怕不保险,不妨再多派点兵。
晋景公:……

好吧,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晋景公同意了郤克的请求,战车数量从七百俩增加到八百两。
我们说春秋时期『千乘之国』就已经是军事大国,晋景公随随便便就派了战车八百乘,一方面说明晋国底子厚实,另一方面说明晋国对于此次伐齐还算重视。
出场阵容我们简单看一下,领兵的自然是中军将郤克,除此之外,比如士会之子上军佐士燮、下军将栾书以及晋国司马韩厥也有参加。

作为东道主,鲁国则派了臧宣叔迎接晋军,季文子则率领军队同晋军会合。
就在联军到达卫国境内之时,晋军内有人犯事,作为司马的韩厥当即要按军法处置此人,郤克知道后赶紧驾车前往想要营救犯事之人,结果等到他赶到时韩厥早已斩立决。
郤克:……

人死不能复生,眼见人是救不活了,郤克马上改口表示要将此人陈尸示众、以正军纪。
有随从自然就不懂了:这不才打算救他的么……
郤克是这么解释了:既然杀都杀了,把人拉出去示众能为韩厥分担一些非议。

好了,我们的问题随之也来了,为什么会有非议?
假如韩厥斩人有非议,那就说明罪不至死,也就是人不该杀,既然不该杀为什么还要拉出去示众?
假如犯人该杀,陈尸示众、以正军纪的出发点自然是好的,也就是说韩厥杀得没毛病,既然杀得没毛病,郤克为什么又火急火燎的跑去组织韩厥?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分析,郤克的做法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所谓的帮韩厥分担非议实际上只是为这事增加了更多的非议。
郤克:打仗要紧……
管他非议不非议,我们这次来看看春秋以来齐国与晋国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2-05 19:39:00 +0800 CST  
527 鞍之战

公元前589年,6月16日,郤克率领晋、鲁、卫联军到达『靡笄山』『音同磨基,今山东济南一带』下时追上齐军。
这是鲁成公二年、晋景公十一年、卫穆公十一年、齐顷公十年、楚共王二年以及周天子定王的第十八年。
当然,这场由晋国联合鲁国、卫国发起对齐国的讨伐中楚国并没有加入,定王更是没有参与到其中……

联军一路开到齐国境内,齐顷公率领的大部队也已经退回齐国,他倒丝毫不怵这三个被他一起羞辱过的国家,当即便派人向郤克请战。
齐顷公表示:既然郤克带了晋国的军队光临齐国,虽然咱齐国的士兵不强,但还是明天一早战场见吧。
郤克当然不会说自己是为了私仇而来,表示齐国长期欺负晋国的兄弟国鲁国和卫国,晋景公实在不能忍受,所以派了他来讨个说法,既然齐顷公都说了要打,那就开打呗。

齐顷公还有补充:既然你郤克同意开战,那自然是最好不好,不过就算晋国不同意打,这仗也是必须要打的。
郤克:……
总之一句话,谁都不服谁,那么气势上就一定要压住对手,生死看淡,不服咱就干。

这不正式交战尚未开始,为了表现出齐军的气势,齐国大夫高固就趁其不备冲入晋军,先是举起石头掷人,接着擒获晋军战俘并登上晋军战车一路杀了回来。
有没有气势?
那是相当有气势,这还不算完,为了鼓舞齐军的士气,高固回营后在车尾系上一根桑树根作为此次战利品的标帜,为的是让将士们都看到他的威武霸气。

有没有气势?
那是必须有气势,这也不算完,高固不仅要证明自己勇猛有余,还要继续提升大家的士气。
高固是这么做的,他一边炫耀战利品,一边喊到: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我这里还有多余的勇气,想要勇气的人尽管过来找我买。

买勇气……
还是多余用不完的勇气……
这样鼓舞士气的套路我们还真是第一次见,所以我们的问题是,高固他上哪弄的这么多勇气?
难道是梁静茹给的么……

好了,闲话少说,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公元前589年6月17日,『鞍地』『今山东济南一带』,齐、晋两军摆开阵势。
齐军这边,只见齐顷公亲自坐镇,大夫『邴夏』驾车,『逢丑父』『逢此处音同庞』担任车右;
联军这边,郤克也不甘示弱,大夫『解张』驾车,『郑丘缓』担任车右。

我们说齐军士气正旺,面对晋、鲁、卫三国联军齐顷公主动邀战,大夫高固更是勇气多到拿出来卖,更何况齐国还是主场作战,因此齐顷公对于这场史称『鞍之战』的战斗那是显得闲庭信步、志在必得。
怎么个志在必得法?
这不双方约好了早上开战的么,齐顷公表示待我消灭了这些人再来吃早饭。

有没有气势?
那是绝对有气势,齐顷公甚至都懒得给战马都披上战甲就领兵向晋军发起进攻。
齐顷公:如果我的坚强任性,会不小心伤害了你……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2-06 21:02:00 +0800 CST  
528 齐军大败

随着鞍之战的正式开战,齐军信心满满,齐顷公更是放下收拾完联军再吃早饭的豪言,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齐顷公的直接对手,也就是晋军中军将郤克。
战争打响没过多久,只见郤克就受了箭伤,鲜血一直流到鞋子上,情况看起来不太秒。
作为晋军乃至整个联军的领军人物,郤克的受伤为联军带来巨大隐患,好的消息是郤克战车之上鼓声并没有间断,联军目前并没有因为郤克的受伤而军心大乱。

即便齐军士气如虹,这边郤克也是浴血奋战,联军是否有得一战?
最新的战况是这样的,郤克中箭,战车上他对自己的随从表示自己受伤了,猜猜看驾车的解张是怎么回答的?
解张表示: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肘部,连左边的车轮都染成了黑红色,我二话不说折断了箭杆仍在驾车,我有说自己受伤了么?

解张什么意思呢?
其实很简单,解张表示不是什么大事,中军将您还是先忍着吧……
郤克:哦……

当然了,还是有人为郤克说话的,车右郑丘缓就表示中军将看来是真受伤了。
不过呢,郑丘缓还有话要说:交战一开始,但凡遇到危险我必定下去推车,所以嘛,中军将您还是先忍着……
郤克:哦……

解张继续说到:军队的前进与后退都要听从我的旗子和鼓声,怎么能因为一点痛苦就败坏国君的大事呢?
你看看,作为联军统帅受了箭伤非但没有人嘘寒问暖,反倒是被轮番教育起来了……
解张最后强调:身披盔甲,手执武器,本来就应抱定必死的决心,再说了,您这箭伤还不至于到死的程度,所以该坚持还是继续坚持吧。

只见解张、郑丘缓丝毫不受影响,尤其是解张左手紧握缰绳,右手使劲击鼓,战车继续向前,整个晋、鲁、卫联军紧随其后,有条不紊的迎着齐军冲了上去。
结果呢?
结果以八百两战车之众的晋军加上鲁、卫的军队在数量上要远多于齐军。打仗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浮夸,那样一惊一乍,心浮气躁。打仗是一门技术,是一门终究看实力的暴力行动……

最终,跟我们所预期不同的是,虽然联军统帅郤克因为箭伤影响了他对队伍的指挥,但在驾车的解张和车右郑丘缓的冷静之下,联军还是以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对齐军造成了狠狠的打击。
齐军败到什么程度呢?
齐军溃败到被联军围着鞍地的『华不注山』『今山东济南金舆山一带』活生生的追了三圈……

齐顷公打完胜仗再吃早饭的豪言壮语被无情击碎,剩下的事情就再简单不过了,跑路呗。
我们看到给齐顷公驾车的是大夫邴夏,担任车右的则是逢丑父,跑路的过程中晋景公被晋国司马韩厥给盯上了,于是齐顷公在前面跑,韩厥在后面追。
邴夏表示射那位驾车之人,他看起来像位君子,邴夏估计还不知道驾车的人就是韩厥,齐顷公表示既然都说了他是位君子,再射他就不合于礼了,所以齐顷公表示还是射车左,逢丑父弯弓射箭,韩厥车左卒;齐顷公表示再射车右,于是韩厥车右也卒。

眼瞅着韩厥成了光杆司令,恰好此时有个叫『綦毋张』的才丢失了战车想搭个顺风车,韩厥求之不得,却偏偏既不让綦毋张站在他左边,也不让站在他右边,而是让綦毋张站在了他的身后。
韩厥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安排?
这就得从战前他的一个梦说起。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2-07 22:20:00 +0800 CST  
529 逢丑父被俘

话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科学能够解决的,但是这也就意味着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事情是科学所不能解决的。
典型比如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在他看来向鬼神什么的事情是科学所搞不定的,所以就不要白费心思了。
又比如后来墨子说天底下闻到和见到鬼神声音、形状的人简直是多得数不清,墨子『明鬼』,也就是说墨子承认鬼神的存在,这事麻烦就大了去了。

都说爱情像鬼,听到的人多、见到的人少,我们既不讨论爱情,也不讨论鬼,还是聊聊韩厥在鞍之战前做的一个梦。
话说就在战前,韩厥梦到了自己的父亲,而且还给他带话专门叮嘱他明天交战之时务必不要站在战车的左右两侧。
不能左,也不能右,所以在追赶齐顷公的过程中我们看到韩厥机智的站在了战车中间并亲自驾车,作为司马亲自驾车这样的情景并不常见,看来韩厥还是受了父亲给他托梦的影响,也说明韩厥是位老司机,驾车业务还是很熟练的。

这不梦的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了,齐顷公认为射杀驾车的君子韩厥不合礼,接连把他的车左车右给射杀,坏的消息是韩厥成了光杆司令,好的消息是他至少还是位活的光杆司令。
接下来,这位活着的光杆司令是追还是不追?
巧的是綦毋张丢失了战车想让韩厥这位老司机带带路,左边、还是右边,好像都不太合适,于是韩厥把綦毋张安排在了自己的身后,然后老司机带着新上车的綦毋张继续飞。
不对,是继续追……

总之的是,韩厥的梦我们实在无法用科学去解释,但事情偏偏就是这么的神奇,接下来既不在左边也不在右边的韩厥追得那是风生水起、脚下生风,很快就把齐顷公给追上了。
齐顷公怎么就被追上了呢,这就得从他的战车说起。
原来,齐顷公在逃的过程中快要达到华不注山旁『华泉』时有驾车的马匹被树木给绊住了,按照前面郤克的说法这种时候就该车右下去推车,也就是说齐顷公的车右逢丑父来业务了……

结果呢,就在临战前几天,车右逢丑父在战车中睡觉,因为没有做梦,所以就没有梦到韩厥的父亲。
逢丑父:我梦到他父亲干嘛……
不过睡着睡着突然有条蛇爬到了逢丑父身边,同样都是睡觉,有人梦到老爹给他带话,有人却被蛇给吓醒,人跟人的差距还真是不一般的大……

逢丑父醒来看到蛇后还是很勇敢的,他马上就用自己的胳膊去打蛇,然后很自然的胳膊就受伤了……
齐顷公:这就是你不下去推车的理由么……
不管怎样,连老天都向着韩厥,所以齐顷公这恐怕不是吃不上早饭这么简单的问题了,很有可能的是被俘,然后究竟会被怎么处置就看郤克的心情了。

追上齐顷公之后,韩厥又是怎么做的呢?
只见韩厥拿着缰绳走到齐顷公的战车之前,扑通一声就给跪下了,随后捧着酒杯加上玉璧献给齐顷公。
齐顷公:早知如此,还费这么大力气跑个啥……

韩厥是这么说的:咱这不也是奉命行事么,那就多有得罪了。
齐顷公:感情还是要抓的啊……
好了,韩厥这跪也跪了,该客套的也客套了,剩下的就是抓人的事情。
最大的问题来了,韩厥此前压根就没见过齐顷公,对着齐顷公和逢丑父等人一通寒暄之后他误以为逢丑父就是齐顷公,然后带着逢丑父高高兴兴回去邀功去了……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2-08 23:05:00 +0800 CST  
530 三进三出

我们才说,有很多事情是无法用科学去解释的,这不在韩厥抓逢丑父回去邀功的过程中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存在很多的疑点。
难道这些也无法解释?
首先,韩厥虽说没见过齐顷公,但好歹国君和车右身份地位区别还是很大的,别的不说,光凭这齐顷公和逢丑父在战车上各自所处的位置,以韩厥这样的老司机应该是一眼就分得出来的。
不过你还别说,就在韩厥为上车的綦毋张安排位置时逢丑父恰好使了个心眼,他趁机和齐顷公互换位置,等到韩厥追上战车的时候根据战车上人员的位置来判断哪个是齐顷公,自然就容易犯错了……

其次,即便韩厥不知道哪个是齐顷公,好歹也应该把这些人通通抓回去吧。
不好意思,这不齐顷公一行刚好逃到了华泉边么,逢丑父灵机一动又使了个心眼,等韩厥跪拜寒暄完毕之后逢丑父装模作样的表示自己口渴,然后吩咐自己的『车右』到泉边去取点水。
『车右』齐顷公心领神会跑去取水,趁机就跑路了,对于齐顷公的跑路韩厥心理活动肯定是这样的:这个车右的素质也太差了,怎么给领导开车的……

好了,事情的经过我们大致已经弄清楚:齐顷公过于轻敌导致大败,韩厥老爹托梦让他躲过一劫,但是却又抓了个山寨版的齐顷公回去邀功。
韩厥不认识齐顷公不要紧,关键是被齐顷公羞辱过的郤克印象那是相当深刻,所以山寨齐顷公、也就是逢丑父被韩厥带到郤克面前时,这画面那就相当尴尬了。
郤克:一个字,拖出去砍了。

眼看就要被杀,逢丑父倒是很镇定,并且还卖起了关子。
逢丑父:唉,真可惜。
逢丑父可惜的是什么呢?
逢丑父表示这好不容易有个敢于代替国君受难的人,就这样给杀了,恐怕这样的人以后也就绝种了,实在是可惜。

逢丑父拼命的吹自己,这是什么套路……
我们不妨回顾下韩厥追赶齐顷公的过程,当时驾车的邴夏建议先把晋军战车中间那位君子给射了,结果齐顷公认为明知别人是君子还射杀他实在是不厚道,所以接连射杀的是韩厥的车左、车右。
齐顷公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打架归打架,但打架时基本的礼仪套路大家还是比较遵守的,尤其是对于看起来很君子的人往往都会留一手。

为什么非得留一手呢?
道理很简单,大家一致认为杀君子是件很不吉利的事情,通俗点说,容易败人品。
如此一来,逢丑父的套路我们就很好理解了:来杀我啊,来败人品啊……

逢丑父话一说完,郤克果然就翻了翻春秋战争守则,表示逢丑父还真是个好同志,为了不败人品还是放了吧。
懂了没,大家以后如果真有机会穿越到这里来又面临绝境时该怎么办?
对,慷慨陈词、义愤填膺、英勇就义、共产主义万岁万岁万万岁,保证十回至少能活上九回……

真有这么神奇?
我们不妨来看看跑路成功的齐顷公。
齐顷公安全逃脱之后也是相当激动,逢丑父的君子行为让他十分感动,于是赶紧又带着人马冲入晋军,只为寻找逢丑父的下落。

齐顷公在晋军中三进三出,每次都被击退却仍是义无反顾。
接下来齐顷公冲入联军带着的狄人军队中,狄人士兵甚至是抽出戈和盾来保护齐顷公。
后来齐顷公又冲入卫国军队,卫军也是尽量避免与齐顷公发生冲突。

虽说『春秋无义战』,虽说鞍之战爆发的背景很无厘头,但我们还是能够在其中看到不少关于『义』的细节。
为什么能看到义呢?
因为心中有佛,看到的便是佛,心中有义,看到的便是义。
所以,别跟我们说这么大的事情中你会看不到义……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2-09 22:34:00 +0800 CST  
531 不辱使命

齐顷公寻求逢丑父无果,当然此时他也不知道郤克会以不吉利的理由放弃杀死逢丑父,要不也不会命都不要似的三进三出于晋军。
义或者不义,我们暂且不去考虑,对于齐顷公来说最为现实的问题是齐军吃了败仗,而且败得还很严重,严重到晋军取胜之后并没有退兵回朝,而是继续追赶齐军。
齐顷公:……

只见齐顷公回到都城临淄后不久,郤克领兵也来到齐国的『丘舆』『临淄附近,今山东淄博一带』,并准备对同样靠近都城的『马陉』发起进攻。
眼见鞍之战大败,齐顷公锐气全无,只得派了一位叫『国佐』的大夫带着财礼去同联军讲和。
齐顷公看来还真是有点泄气,临了还专门补充:如果他们实在是不同意讲和,那就按他们的意思来吧。

果然,国佐礼到人到,郤克表示并不同意讲和。
齐顷公: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啊……
好了,到这里我们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这位叫国佐的大夫,毕竟齐顷公能派他去同联军谈判说明他至少是有几把刷子的。

到底有几把呢?
国佐:还是说重点……
重点一:国佐姓姜,国氏,他的老爹『国归父』在齐桓公时候也是齐国有头有脸的人物,国佐特长便是外交,因此齐顷公这次派他去讲和也算是专业对口;
重点二:国佐带去的礼物有『纪甗』『音同演,』、『玉磬』『音同庆』这样青铜器及玉器类的宝物,也有部分之前抢的比如鲁国、卫国等的地皮,总体来说齐顷公还算是诚意很足;
当然,地皮自然没有一并带在身上……
重点三:郤克也不是真的不同意讲和,而是国佐带来的财礼他看不上,所以如果讲和,条件得改一下。

郤克想要的条件是什么?
其一,『萧同叔子』到晋国去作人质;
其二,齐国境内的田陇全部由朝南而改为东向。

第一个条件很是尴尬,因为萧同叔子不是别人,正是齐顷公的母亲,也就是嘲笑郤克的那个人,感情郤克这会气还没消……
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国佐是这样回答的:作为齐国国君的母亲,论地位相当于晋景公的母亲,在诸侯中发布如此重大的命令却要拿国君的母亲作人质,就等于是以不孝来命令诸侯,既然用不孝来号令诸侯,恐怕是不道德的吧。
你看看,搞外交的人就是不一样,分分钟就把事情上升到道德的层面来了……

第二个条件呢,其实也很尴尬,郤克这俨然就是拆迁办主任,纯粹就是为了拉动GDP,关键是既劳民伤财耽误收成,而且还不拨经费。
我们都知道的,拆迁那都是为了以各种名目达到敛财的目的,要不谁会这么热衷于此事……
这个尴尬的问题,国佐又是这样说的:当年周天子对天下的土地定疆界、分地理,都是因地制宜、有所考虑的,现在您倒好,什么『田垄全部东向』完全不顾地势是否适宜,只管自己兵车进出有利,恐怕违背了先王的遗命吧,既然违背先王的遗命就是不合道义,又怎么能做中原的盟主?
你看看,这次更狠,直接从道德的层面升华到道义的高度来了……

国佐表示还没完,接下来还有大招:如果能够讲和,那是您郤克给予齐国的福分,齐、晋两国也能继续友好下去,如果实在不能讲和,那就只能请求让齐国收集残兵败将以进行最后的决战。
国佐有理有据、不卑不亢,连鲁、卫两国都感动了过来给郤克做工作,为什么呢?
因为不讲和的话齐国必然会怨恨鲁、卫,拉仇恨总是不好的,尤其是与比自己厉害的拉仇恨;讲和的话好处自然是大大的,两国既能得到失地,也能缓和一下关系。
所以讲和还是不讲和,这就由不得郤克了……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2-10 23:11:00 +0800 CST  
532 晋景公送礼

因为国佐的精彩发挥,这场发生于公元前589年6月的齐、晋大战之后包括晋、齐以及鲁、卫等国终于是达成一致,到了7月,晋军代表郤克与齐国代表国佐结盟。
鞍之战的结果来看,晋国显然是最大的赢家,既为频受齐国欺负的小弟鲁、卫出了气,也在前中原霸主齐国面前证明了晋国才是中原的老大。
当然我们也得说一句,因为楚庄王的存在,晋文公、晋襄公两代辉煌之后,晋国其实腰杆也没那么硬……

晋军得胜归来,晋景公自然很是高兴,对各位功臣也是赞赏有加。
郤克求见,晋景公曰:大胜齐国,这功劳是你的。
郤克表示:国君领导有方,诸位将帅卖力,臣下真没什么功劳。

士燮求见,晋景公曰:大胜齐国,这功劳是你的。
士燮表示:还是因为荀庚的命令和郤克的发挥,臣下真没什么功劳。
荀庚好像都没去啊,能有什么功劳?
因为最新的六卿里面士燮是上军佐,上军将则是荀庚,士燮代表上军参战,同时也代表自己的上级领导参战,所以领导的功劳那是大大的有……

好了,中军、上军都见过了,下军将栾书也得意思意思。
晋景公曰:大胜齐国,这功劳是你的。
栾书: 我这全都是按照士燮的指示办事的,士兵服从命令,小臣栾书也没什么功劳。

三军将领,均不贪功,倒也和谐。
还有另外一个细节同样可以说明一点,晋军回国之时士燮拖在最后面回来,这可把他那告老的老爹士会给急坏了,毕竟国人们高高兴兴迎接他们回来,士会这是左等看不到,右等也看不到,还以为自己的宝贝儿子战死疆场了。
为什么要拖在最后?
士燮是这么解释的:出兵有功劳,走到前面容易受人关注,也容易抢了领导的风头,这样不好。
士会:咱儿子一看就有前途……

既打了胜仗,大家又都这么谦虚,晋景公心情大好,于是又派了大夫『巩朔』来到洛邑,目的是向定王进献对齐国一战的战利品,尊王的同时也小小的秀一下晋国的实力。
定王又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而且有人来送礼,心情自然应该大好。
其实不然,定王非但心情不好,甚至是压根就不想接见巩朔……

定王在位第十五年时,晋景公先后两次前往周王室进献俘虏的狄人,定王都是高兴笑纳,才过了小三年,晋景公再次进献战利品,定王怎么就态度大转变了呢?
原来,所谓进献战利品的礼仪其实源于蛮夷戎狄:
这些周朝以外的部落不仅不听天子的命令,而且还经常与天子对着干,所以周朝建立之初天子命令各诸侯讨伐他们,诸侯们随后进献战利品,天子再对诸侯进行奖励慰问,这样一来就显得天子与各诸侯国之间上下级关系显得很和谐的样子。

可是这次晋景公送的战利品来自哪里呢?
很明显,不是蛮夷戎狄,而是齐国,晋国的兄弟国齐国,天子理论上的小弟齐国。
按照规定,如果天子命令诸侯国攻打不听话的诸侯国,打完汇报一下战况就行,一般是不需要进献俘虏战利品什么的。

我们知道了,不是定王不喜欢巩朔,也不是定王不喜欢战利品,而是晋景公的行为触犯到了他脆弱的自尊,毕竟齐国和晋国都是中原的小弟,打了就打了,不该带战利品来邀功;
带战利品就算了,实在又不该派个巩朔这样没什么影响力的代表来。
所以定王说了,不是他不喜欢巩伯,也不是他不喜欢财礼,但接待这事得降低规格,按诸侯战胜敌人派大夫告捷的礼节来接待巩朔,自己就不出面了,但是安排几个大夫招待一下还是必须的,毕竟能够有人送战利品来也是很难得的事情……

对了,定王私下还是接待巩伯并回馈了财礼的,不过专门强调这事也是不合于礼的,就不要记在史册上了……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2-11 22:21:00 +0800 CST  
533 蜀地之盟

公元前589年,鲁成公二年,鞍之战成为当年的焦点事件。
除此之外,我们再来看看其他诸侯国的近况。
齐、晋结盟之后,到了八月,宋国宋文公去世,这位拒绝给自己『奶奶』、也就是宋襄公夫人王姬私通的春秋大帅哥在位22年,其子『子瑕』即位,史称『宋共公』。

宋文公在位的二十余年里宋国大致还算稳定,由于他的继位得益于王姬杀死宋昭公,因此从手续来讲宋文公颇有点不太『合法』,因此即位之初一度遭受晋国讨伐,好在此时晋国晋灵公当政,最终中原各国还是承认了宋文公的合法地位。
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宋国站在晋国一边,因此屡遭楚国打压,具有代表性的比如公元前606年,宋文公四年在楚国的授意下郑国与宋国交战,大棘之战宋军大败,华元被俘;
比如从公元前596年,宋文公十六年华元杀申舟起楚庄王包围宋国长达九个月的时间,最终以宋国与楚国结盟而告终。

到了九月,卫穆公也去世,在位共计11年,随后其子『姬臧』即位,史称『卫定公』。
卫穆公不是什么大帅哥,所以我们简单播报一下这个情况就可以了……

下面我们要说的是楚国,由于楚庄王和鲁宣公于同一年去世,因此这也是楚共王在位的第二年。
齐晋结盟,对于楚国自然也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原因有很多:
比方说孙叔敖担任令尹的时间并不长,随后接任的是楚庄王之弟子重,加之楚共王即位之初年幼,楚国政坛处于磨合阶段;
比如鲁宣公去世之前原本想依靠楚国来伐齐,奈何楚庄王去世导致楚国无暇顾及,鲁国转而投靠晋国;
比如鲁国投靠晋国之后齐国本与楚国结盟,不过晋国带领鲁、卫伐齐之时楚国并没有派兵相救,于是齐国也与晋国结盟。

楚国为什么不去救齐国,这点我们简答说一下。
本来,令尹子重得知联军伐齐之后已经准备发兵支援齐国,但是分析完形势后子重还是放弃了这个计划,一来楚共王年幼,二来联军人数不少,救援齐国代价不小,三来楚庄王生前交代暂且休养生息、多多体恤百姓。
简单点说,楚庄王时期楚国风头一度盖过晋国,但风云突变眼前接连不少诸侯国又转与晋国交好还是对楚国的大国地位形成很大的威胁,所以接下来楚国得有点动作了。

到了冬季,楚军先是攻打卫国,随后准备攻打鲁国,结果还没开打鲁成公就赶紧派人表示求和……
楚国此次发兵本意也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所以到了十一月,子重索性代表楚国邀请了包括鲁成公、蔡景侯、许灵公、宋国华元、陈国公孙宁、卫国孙良夫、郑国子良以及秦国右大夫『说』和齐国大夫共同在『蜀地』举行盟会。

对于此次蜀地之盟我们简单说几点:
此次盟会集结了包括楚、齐、鲁、郑、宋、秦、卫、蔡、许等国,参与国的数量来看这是春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可见虽然楚庄王已去,但楚国实力仍对各国有很大的威慑,尤其是才与晋国结盟的齐、鲁、卫均有到场说明他们也不愿意得罪楚国;
秦国自与晋国交恶之后便与楚国关系不错,因此秦国的到场我们不会太过意外;
这个『蜀地』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川渝一带,而是今山东泰安附近的一处古地。

总体来看,后楚庄王时代的楚国与晋国算是处于对峙阶段:
晋国能通过战争的胜利证明自己的强大,楚国也能通过规模庞大的盟会现实无与伦比的号召力,孰强孰弱,需要看各自接下来有怎样的表现。
不过此时此刻,我们还是来一起聊聊被遗忘已久的大美女,也就是夏姬。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2-13 21:10:00 +0800 CST  
534 夏姬返郑

公元前599年,陈灵公被夏徵舒杀;
公元前598年,夏徵舒被楚庄王杀。
十年过去了,夏姬过得究竟怎样?

前面介绍到,就在楚庄王平定陈国内乱后不久,大夫申公巫臣因对夏姬颇感兴趣,于是接连说服楚庄王和子反两兄弟放弃对夏姬的想法,结果被连尹襄老给占了个大便宜。
不过仅仅过了一年,公元前597年,晋、楚爆发邲之战,连尹襄老不幸战死疆场,其尸首连同大夫公子谷臣也被荀首一并带回晋国。
接下来的事情就有趣了,连尹襄老之子『黑要』连给老爹下葬都不成,于是把目标转向了夏姬,他打算把自己的后娘夏姬给『烝』了。

不要误会,虽然夏姬美艳动人,但吃了她的肉也不能长生不老,此烝非彼蒸,区别还是很大的。
烝是什么意思呢?
字面意思来看,烝指的是把父亲或者兄长的妻妾收编为老婆……

也别觉得很夸张,这样的事情并不新鲜,而且也不是只有春秋才有,最为著名的莫如史上第一女皇武则天。
作为唐太宗李世民一个不太入流的小才人,她也曾经有过被其子唐高宗李治所『烝』的经历。
话说回来,夏姬接连遭遇不幸,因为美貌又不断被人眼馋,甚至是连黑要这个儿子辈的都打起她的主意来了,想想实在令人唏嘘。

所以面对黑要,夏姬又该做出怎样的抉择?
其实很简单,一位郑国的公主远到楚国,人生地不熟又被视为红颜祸水,那就继续祸害下去呗……
夏姬无力反抗,只是有个人左等右等、等到花儿都谢了,终究还是坐不住了,这个人便是申公巫臣。

为了阻止黑要的计划,申公巫臣展开了一番精心的布局。
首先,申公巫臣派人偷偷告诉夏姬,让夏姬回到娘家郑国,然后等申公巫臣来娶她、
对于申公巫臣的热情,夏姬表示同意;

接下来,申公巫臣在郑国有一些关系网,于是他又派人在郑国传话回楚国,表示连尹襄老的尸首可以还给楚国,但是必须夏姬亲自前往郑国;
随后夏姬向尚未去世的楚庄王请示,申公巫臣则在一边分析郑国为什么要这么做:一来邲之战晋、楚伤了和气,所以晋国让郑国作为中间人来缓解一下局势;
二来虽然荀首射杀连尹襄老并俘获公子谷臣,但荀首的儿子荀罃这会还被关在楚国;
三来荀首又高升为中军佐,因此这次行动应该是荀首想要回儿子,郑国则想借机讨好晋国。

楚庄王当时一心想要公子谷臣,于是这桩交易被批,夏姬动身前往郑国,临走之前专门强调:拿不回连尹襄老的尸首,我就不回来了。
结果,夏姬回到娘家郑国之后晋国并没有开启互换人质的交易,公子谷臣还在晋国、荀罃还在楚国,夏姬也并没有设法召回连尹襄老的尸首。
然后夏姬就真的不回楚国了……

再接下来,黑要的威胁虽然已经解除,但保不住郑国国内有人打夏姬的主意,于是申公巫臣向郑襄公聘请娶夏姬为妻,财到礼到,郑襄公同意了申公巫臣的请求。
辗转十余年,申公巫臣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夏姬。
不过问题在于夏姬身居郑国,申公巫臣是楚国大夫,两地分居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皇天不负有心人,楚共王即位后郤克领兵伐齐,令尹子重准备派兵支援,并提前派了申公巫臣到齐国去通知楚军出兵的消息。
申公巫臣终于是等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机会,他要趁着这次出国的机会干一件大事……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2-14 21:11:00 +0800 CST  
535 夏姬奔晋

我们再次来到公元前589年,6月,齐、晋之间爆发鞍之战前夕。
就在交战之前,楚国也有考虑支援盟友齐国。
当然,结果我们早已知道,令尹子重权衡过后决定还是按照楚庄王的遗愿做好自身的『打铁』工作,待到楚共王成人、楚国足够硬朗之时才来主持大局也不迟。

楚国放弃救援,齐顷公自然成了孤家寡人,被联军一顿胖揍后老实了很多,随即与晋国结盟。
前前后后还有另外一个人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楚国的申公巫臣,就在子重从发兵到改变主意之间,他被派往了齐国。
原本申公巫臣去往齐国的任务很简单,一是安抚齐顷公,二是告诉齐顷公并不孤单,楚国已经定好出兵的日期。

这下好了,子重改口,申公巫臣恐怕去往齐国后会遭遇难堪。
不过没想到的是,申公巫臣压根就没有达到齐国,不仅是没到,而且是根本就没打算去完成这个任务。
子重:……

原来,接到这个任务后申公巫臣那是相当高兴,趁着公费出差的空当,他把全部家财一并带走,看这样子是不管混得好还是不好都不打算回来了……
申公巫臣究竟想干什么?
那还用说,只见申公巫臣趁着这次出使齐国的工夫首先就到了郑国,终于是和魂牵梦绕、牵挂他十年之久的夏姬团聚。

这样的剧情我们不算陌生,那还是在三十年前的公元前619年,鲁国权臣公孙敖就曾经趁着襄王去世前往洛邑吊丧的机会跑到莒国投奔美女己氏。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公孙敖和申公巫臣这样的高官为了爱情先后带着大量的财礼投奔他国,他们放弃政治前途,只为与美女的爱情,纯粹就是为了证明这个道理:爱情的价格果然要更高。
试问他们放弃了权力而又不带财礼再去试试看,保证分分钟被赶出家门……

申公巫臣自然不担心被夏姬赶出家门,因为他早有准备,楚国能动的资产他已全部转移,不过申公巫臣还是需要担心一个问题,郑国目前还是楚国的小弟,久居郑国恐怕不是长久之道,所以他得带着夏姬跑路,跑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
去哪里?
申公巫臣第一选择是齐国,只是申公巫臣还没去往齐国就得到齐国被打败并与晋国结盟的消息,瞬时申公巫臣打消了居住在『战败国』的念头。

还能去哪里呢?
地位上能够与楚国一决高下的,恐怕也只有晋国。
最终,申公巫臣带着夏姬以及楚国的家产来到了晋国,并且由于郤克之子『郤至』的关系,申公巫臣成功晋国一名大夫。

对于申公巫臣而言,不过是换了家单位继续当他的小领导,关键是终究抱得美人归,二个字,完美;
对于晋国而言,有人从自家最大的竞争对手楚国投奔而来,至少这是件相当有面子的事情,二个字,舒服;
对于楚国而言,这事就不那么痛快了,与申公巫臣有点小矛盾的子反就表示得砸钱贿赂晋国,让申公巫臣在晋国永世当不了大夫。
给自己的对手送钱,楚共王当然会觉得难堪,他是这么说的:如果申公巫臣对晋国有用,即便送送去重礼,晋国恐怕也不会同意;万一申公巫臣对晋国没多大价值,晋国估计也不会要他。
总之一句话,对于申公巫臣楚国现在其实也没太有效的办法,二个字,忍着……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2-15 22:02:00 +0800 CST  
536 荀罃归国

有史以来,高级领导携巨款潜逃一直就是件很头疼的事情,人家连至高无上的权力都敢放弃,试问还有什么是能威胁到他们的……
不过即便威胁不到这些高官,但凡真要追究起来,总归还是有迹可循,比如威胁不到干脆就恶心他,公孙敖出逃事件上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一系列连锁反应,东门襄仲随之做大,三桓被死死压制,他自己最终落得个客死齐国的下场。
申公巫臣虽然计划周密,甚至是连家眷财产等都一并转移,终归他的族人还留在楚国,楚共王以及子反等人真要就申公巫臣携夏姬跑路到晋国一事追责,总是会有人付出代价。
几年之后此事便会应验,并且引起巨大的连锁反应,目前先剧透到这里……

子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但凡想要走捷径乃至铤而走险,正义终究还是会到来。
对了,这个子其实是老子……

随着鞍之战的结束,我们再来看看新的进展。
首先,晋国发起鞍之战,楚国随后举行盛大的蜀地之盟,楚庄王之后新一轮的晋、楚争霸已然展开,典型如齐、鲁、卫等立场并不坚定,既想抱晋国大腿,也不想因此而得罪楚国。
至于郑国倒是暂时对楚国比较服帖,并且很快收到了回报。

公元前588年,春,晋国联合宋、卫、曹对郑国发起进攻,还是同样的套路:讨伐对晋国有二心的诸侯国。
郑襄公:这不是我要的回报……
以晋国为首的联军从郑国东边发起进攻,郑国只得派了郑穆公之子、郑襄公的兄弟『公子偃』领兵抵御。

公子偃面对联军并不慌乱,而是在东部边境设下埋伏,打了联军一个措手不及,随后还派了皇戌到楚国进献战利品。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公子偃此战令我们眼前一亮,郑国也一改往日谁打我就跟谁求和的形象。
不仅如此,郑国接下来又派了子良进攻许国,理由是许国仗着楚国撑腰而不给郑国上贡,由此可见,郑国此时也并非一味巴结楚国。

到了夏季,眼见申公巫臣带着夏姬在晋国安居下来,连尹襄老尸首问题恐怕已经无人放在心上,不过为了避免晋、楚之间矛盾继续计划,邲之战近十年后两国终于就人质问题达成一致,公子谷臣回到楚国,荀罃返回晋国。
十年时间,荀罃老爹已由当年的下军大夫晋升为中军佐,地位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比较有意思的是,因为荀罃老爹的影响力,楚共王亲自送别荀罃,而且顺便套近乎问道:关了你这么久,恐怕怨恨我吧。

你看看,有个靠谱的老爹是有多重要,否则谁会对一个被关了十年的人嘘寒问暖。
荀罃会如何回答呢?
荀罃表示自己当年水平不够才会被抓,这么多年能活下来已经不错了,所以一点不怨恨。

既然不怨恨楚国,楚共王随即又表示:我要放你回去了,所以感激我吧。
荀罃又表示这不过是两国在为自己国家利益做打算,跟自己关系不大,所以谈不上感激不感激。
楚共王:……

楚共王略有不甘,继续问:放你回去,总得拿点什么报答我吧。
荀罃是这么回答的:我既没什么好怨恨的,对国君也没什么好感激的,为什么要报答你?
楚共王: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

最后,荀罃是这样总结自己十年『铁窗』生涯的:您要想杀我现在还来得及,这算死且不朽;如果放我回去,老爹荀首向晋景公请求诛杀于自己的宗庙中,也算死得其所;万一回去了还能继承宗子的地位而率领军队保卫边疆,如果遇到楚军也会竭尽全力。
荀罃的话其实很简单:无二心、尽臣礼,这是他唯一能报答楚共王的。只要回去还能好好活着,那就必须又是一条好汉。
我们都知道,杀君子总是不吉利的,楚共王:慢走……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2-20 22:31:00 +0800 CST  
537 重温旧好

荀罃归国,标志着自邲之战以来晋、楚之间的关系暂时有所缓和,大环境之下,晋国倒也接连有所动作。
到了公元前588年的秋季,郤克联合卫国的孙良夫对赤狄残存部落廧咎如发起最后的进攻。
廧咎如溃败宣告着令中原头疼数代人的赤狄部落彻底成为历史。

公元前588年,冬,晋景公派了荀庚到鲁国进行友好访问,一同前往的还有卫国的孙良夫,三个国家既要重温过去盟约的精神,也要继续举行新的盟约,于是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
原来,作为东道主,鲁成公纠结于盟会的顺序位次一事。
按道理,晋国是大国,是中原各国的排头兵,理应把晋国排在前面;
但是按职位,虽说荀林父和士会相继高老,荀林父之子荀庚迅速篡位为上军将,但仅是晋国臣子中的三号人物,而戏份颇多的孙良夫俨然是卫国的头号人物,因此以这个标准来看应该把卫国排在前面。

究竟如何排位,鲁成公只得咨询大夫臧宣叔臧宣叔,鲁国礼法制度一贯坚持不错,所以臧宣叔引经据典表示有话说:按照制度嘛,次国的上卿相当于大国的中卿,中卿相当于大国的下卿。
我们懂了,虽然卫国地位不如晋国,但孙良夫所谓卫国的一号人物相当于晋国的二号人物。
比起作为三号的荀庚,孙良夫还是要大那么一点,所以选卫国。

不过臧宣叔还有话说:比起晋国来说,卫国恐怕连次国的资格都不够,顶多算一个小国,小国的上卿相当于大国的下卿,也就是说孙良夫只能相当于晋国的三号人物,与荀庚级别相当。
这就更难选了……
鲁国毕竟是鲁国,对于礼制的规矩一套接一套那是掌握得相当清楚,所以臧宣叔最后表示,晋国是盟主,所以选晋国。
最终,晋、鲁、卫重温旧好、展望未来,一片和谐。

紧接着还有更有趣的事情,随后不久齐顷公也亲自来到晋国朝见晋景公,就在齐顷公准备行『授玉』之礼时郤克快步冲上来阻止了齐顷公。
所谓『玉』,指的是玉圭,相当于周天子发给各诸侯国君的高档名片,诸侯国朝见天子之时手持玉圭朝见天子以示尊重。
即便齐败于晋,即便定王存在感没那么强,但齐顷公以朝见天子的礼仪对待晋景公总归还是不妥,所以郤克不仅阻止了齐顷公的这一举动,还表示齐顷公此次能来晋国还是因为女人的嘲笑,咱晋景公受不起这么大的礼。
话说得很体面,大仇也报了,看来郤克还是念念不忘来自齐国的嘲笑声,我们再次提醒,任何时候,请尊重每一位残疾人……

客套完毕,晋景公设宴招待齐顷公,齐顷公注意到一个人,便一直盯着他看,看到他心里发毛,这个被看的便是抓了个山寨齐顷公的韩厥。
韩厥自以为从战场归来换了服装打扮齐顷公就认不出他来,于是试探性的问到:您认识我?
齐顷公:小样,你以为你换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韩厥:……

当初战场紧追是敌人,如今酒桌相见是贵客,韩厥自然很是尴尬,所以我们回顾韩厥抓齐顷公,不对,抓山寨齐顷公之时韩厥又是扑通下跪、又是敬酒寒暄还是有作用的,至少七分能够缓和一些。
于是我们再次提醒,任何时候,请尊重每一位领导人……
看看人家韩厥当时就做得不错,即便此时被齐顷公当场认出也好推脱,韩厥是这样说的:下臣不惜一死,为的就是两位国君能够有像现在这样在堂上对饮的机会啊。

齐顷公嘲弄郤克,引发一场联军对齐国的大战,终究还是于酒桌上化干戈为玉帛,韩厥耍了个滑头掩饰了尴尬,郤克及时劝阻了齐顷公行的大礼,闹剧终归成为过去。
最后我们小小剧透,新的闹剧也即将到来……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2-21 22:18:00 +0800 CST  
538 赵婴乱伦

公元前587年,12月,由于晋国重大人事调整,我们为大家带来最新一期三军六卿名单:中军将栾书、中军佐荀首;上军将荀庚、上军佐士燮;下军将『郤錡』、下军佐赵同。
由于此年郤克去世,栾书跃升为中军将,郤克之子郤錡则成为新任下军将,正常的人事轮换,为什么我们说是重大调整?
事实上,短短几年之间六卿结构暂时其实还算稳定,不过稳定之余晋景公此时对晋国军队做出的调整在于传统的三军之外又增设新三军,也就是所谓的新中军、新上军、新下军。

按这态势晋景公要是再增设一路新军的话,恐怕就得叫新四军了……
如此一来,我们看看新三军的人员情况:新中军将韩厥、新中军佐赵括;新上军将巩朔、新上军佐韩穿;新下军将『荀骓』、新下军佐赵旃。
晋景公做出如此重大调整,一来是因为以上这些『新人』在鞍之战中表现突出;二来也是因为晋景公一来晋国发展不错,由三军扩充为六军说明晋国军力又有了明显的提升。

当然,对于晋国来说这样的事情并不能算是新鲜,从扩军到裁军,晋国其实已经经历过一次,效果来看也并不是很好,因为裁军会带来岗位紧缺的现实问题,然后又会引发权臣之间政治斗争的加剧。
此时我们不妨小小剧透一下,晋景公的此次变革持续仅仅二十余年,后又同样缩编为三军六卿,此后六卿格局逐步稳定,伴随着六卿之间内斗的加剧以及国君权力的架空,晋国最终走向了分裂。
不过,晋国后来的发展轨迹是由众多因素促成,各种内因外因乃至机缘巧合共同决定了晋国春秋后期的命运。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回到正题,晋军从三军为六军,我们注意到二个人:赵同和赵括,他们分列下军佐和新中军佐。
赵盾之后,赵衰同赵姬所生三个儿子中的两位在晋国影响力逐步攀升,唯独没有看到赵姬第三子赵婴的身影。

虽然政坛表现一般,不过赵婴这会小日子倒是相当滋润,他和一位叫『赵庄姬』的好上了。
赵庄姬是谁呢?
称呼来看,带姓『姬』的必然是位女性。
赵婴:难道我还跟男的好上了么……

从赵我们可以得出,他的夫君应该姓赵。
赵婴:这么巧,我也姓赵啊……
庄字来看,这就比较讲究了,因为这个庄字是他夫君的谥号,也就是说他的夫君此时已经去世。
感情又一位寡妇……

赵庄姬到底是谁呢?
户口本来看,赵庄姬来自晋国王室,她是晋成公的女儿,晋景公的姐姐;
结婚登记本来看,赵庄姬是赵朔的夫人,庄则是赵朔的谥号,因此赵朔亦被称作『赵庄子』。

好了,又到了我们愉快的八卦时间了。
大家都知道,赵朔是前晋国权臣赵盾之子,赵盾与赵同、赵括以及赵婴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其中后面三位还是亲兄弟。
也就是说,论辈分的话,赵婴等几位是赵朔的叔叔,同样就是赵朔夫人赵庄姬的叔叔,可是等到赵朔一去世,赵庄姬却和自己的叔叔赵婴变得过于亲密起来。

私通、而且乱伦,对象还是晋景公的姐姐,不知道赵婴是不是会觉得很刺激……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6-12-22 22:27:00 +0800 CST  

楼主:o弘毅o

字数:750274

发表时间:2015-04-07 04: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3-28 13:17:59 +0800 CST

评论数:201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