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后现代哲学

我在中学接受到的有关哲学的教育实在是太无聊了,马克思主义一家独大。什么嘛!其实哲学真的是一门很有趣的学问,它令人视野开阔。功利点来说,它会使人的决策能力提高一个台阶。大部分人只知道利用自己有限的感官认知来进行社会实践那真是可惜啦。
众所周知,哲学是一门教人如何生活得更好的学问。抛开曾在哲学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有关二元对立的论战(主体客体孰先孰后的问题)不言,其实哲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使人幸福。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4:31:00 +0800 CST  
引论:从我个人角度所了解的——后现代哲学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4:33:00 +0800 CST  
每一个时期都有其对应的哲学理论。在当下的西方国家,主流的派系就是后现代哲学了。我们知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后现代哲学来源于生产力的空前提高,特别是进入电气和信息时代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大大不同于往前。“后”字指代超越,即后现代哲学是对应于机械制造时代的现代哲学的一种继承与发展。但它又不止步于对现代哲学的一种延续,它更多的是一种对立与批判。所以有学者说过,哲学到了近代就已经“死亡”了。因为貌似它不再可能发展下去。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4:34:00 +0800 CST  
因而,后现代哲学是哲学的终结。为什么这么说呢?个人的理解是,哲学自从其起源时起就是靠一种叫“形而上”的方法发展起来的。“形而上”有点类似于意淫,就是根据一种观点或现象不停地思索和探讨下去,从而得出一套完整的理论。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4:35:00 +0800 CST  
古人由于物质生活不充裕,经常性地认为个人的内在理性是无比伟大的。他们将代表灵魂的理性和代表物质的身体对立起来,空想出许多东西。随着社会实践的拓展,哲学也随之修正,许多被人们认为是不太靠谱的言论也就扔进了图书馆。比如说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念论,从时间上来说人类的社会进程必然将经历几个阶段来着?我忘记了。反正最后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对不?
但马克思其实忽略了物质世界的另一点:空间。资本主义通过不断地对外扩展,从而把自身不可调和的矛盾转移到其它地方去了。这样,它就能长存下去。这就有点像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把重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让欠发达地区消受去了。又好像理论上做任何事情都不省功,那为什么我们坐电梯比爬楼梯轻松这么多呢?因为我让机器和电能代替了自己本应出的力。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4:36:00 +0800 CST  
然而到了现代,人们的思想都已经缴械于现实,讲求实际最重要,科学也是在不断地试图了解现实。哲学“形而上”地发展到现在,反而得出了一个背叛其根基、宗旨的结论:一切都是暂时的,表面的,没有亘古不变的法则,所有问题都只在当下有意义。所以说,哲学了断了自己。“形而上”不再被需要。现在再讨论理性的伟大、如何证明自己存在于世界上已经毫无意义。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4:37:00 +0800 CST  
议论:什么才是后现代哲学的理论?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4:42:00 +0800 CST  
世界是表面的、琐碎的、多元的、稍纵即逝的、边缘的,没有任何理论和宗旨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那些所谓的集体、传统和一贯不变的教条都是可笑的。
由此,以权力意志为核心的一种哲学思潮产生并发展了,这个思潮的一贯作风就是对传统哲学的颠覆。并“反其道而行之”——拒绝从具体事物中分析抽象出中心和主体,它始终以“话语即权力”的自我指令为中心,反对任何准则,只承认一定的认识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的准确,并诉诸于空间与身体之间的真实感受为主导。体现了叛逆精神而对模糊性、不确定性的推崇。
从哲学史上来说,后现代主义的形成是同现代西方哲学中各个流派的升降沉浮密切相关的。现代西方哲学中存在着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潮流。科学主义思潮中的分析哲学,拘泥于认识论圈子之中,带有从命题到命题的逻辑演绎的局限性;人本主义思潮中的存在主义,有着过分注重人的自由和非理性主义的弊端。这些局限与弊端,使得它们的发展由势盛走向势衰。后现代主义哲学就是伴随着现象学、分析哲学的式微和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的衰落,以后结构主义和哲学解释学的兴起为标志而登上当代思想舞台的。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想发展之下的哲学体系。通过批判、超越西方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手段,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到诸如科学带来的弊端等一系列问题。是当代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状况产生的哲学思想。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5:12:00 +0800 CST  
过去的几十年,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迅速扩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一词在西方乃至全世界都成了一个时髦的用语;后现代常用的一些词汇,如“话语”、“文本”、“叙事”、“解构”、“颠覆”等等,成了好些人的口头禅。“人人皆话语,个个谈文本,解构不离手,颠覆不离口”成了西方后现代文化的一大景观。但是,从哲学的学术氛围来解释,大家对后现代主义核心思想还是“模糊”的,原因在于其晦涩术语、隐喻手法和先锋性题材。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5:23:00 +0800 CST  
具体的说,要对“后现代主义”或“后现代性”进行说明和分析,首先就遇到如何说明的难题,遇到进行这种说明和分析本身的许多困难。按照传统的做法和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靠我们的语言以及各种通用的表达方式和分析手段,总是可以对我们所要论述的论题和对象给予适当的说明。但是,对于现在所要谈论的“后现代主义”,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后现代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含糊不清的文化。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5:29:00 +0800 CST  
这里遇到的难处就在于:“后现代主义”不但同传统文化相对立,而且也从根本上与传统语言及其正常表达方式相对立;不但靠语言表达和说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且甚至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本身就包含着许多不可言说和不可表达的方面;它恰恰正是以某种不可言说和不可表达的特征,显示其反传统的彻底性及其与传统文化之非同构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后现代主义”是什么带有神秘性质的事物,而是显示出“后现代主义”已经远远超出传统人类文化和知识的范围,甚至超出了迄今为止人类所使用的语言的范围。也正是这一点,突显出“后现代主义”同传统语言和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知识的断裂性和对立性。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5:31:00 +0800 CST  
问题还在于:尽管“后现代主义”具有某种不可言说和不可表达的特征,但深受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语言影响的这一代人,又不能超出传统语言,不能不通过语言的中介去理解它和表达它;这就好像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由于自陷于银河系中,而无法从银河系之外去观察银河系本身一样。这就等于说:明知语言限制了我们,我们仍然不得不通过语言去理解和分析不可言说和不可表达的“后现代主义”。其实,后现代主义者也和我们这一代人一样,都遇到了这种令人矛盾和吊诡的窘境。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5:33:00 +0800 CST  
“后现代主义”在表述和说明方面的上述困难,一点都不能从传统观点和传统方法论去加以理解和解释;任何试图从传统观点和方法论去理解和说明“后现代主义”的做法,不但无法解决困难,而且都不可避免地导致对于“后现代主义”的片面理解。“后现代主义”同传统文化的不一致性和非同构性,使传统文化和传统语言丧失了对“后现代主义”进行说明的正当性和有效性,也使“后现代主义”同传统文化之间自然地存在一种“不可通约性”和“不可翻译性”。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5:36:00 +0800 CST  
“不可通约性”和“不可翻译性”是后现代主义形成和产生过程中,由后现代主义者及其启蒙者所提出的新概念。最早,是米歇·福柯在知识考古学的研究中,发展其导师冈格彦的知识发展“断裂性”和“中断性”的概念,强调不同时代人类知识之间的不一致性、不同结构性和非同构型。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5:38:00 +0800 CST  
与此同时,美国后现代科学哲学家库恩和费耶阿本德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使用“不可通约性”和“不可翻译性”的概念,以便说明不同时代、不同“典范”的科学知识之间的根本区别,这种区别被成称之为“哲学革命”——所谓的“范式探析”。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5:43:00 +0800 CST  
由后现代主义者所创造出来的“不可通约性”和“不可翻译性”的概念,本来是他们用来揭示传统理论不同历史阶段思想观念体系之间的非同质关系及其不可化约性,现在,这些概念倒集中表达了其自身思想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显示出其自身同他者之间的绝对断裂性,这也是被(哲学)学术界普遍所言及的“反积淀”,把“问题化”摆在了台面上。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5:49:00 +0800 CST  
“问题化”的文本构造,明着看是对传统思想的“破坏”,但它能“揭示”出真实,而这恰恰是形成“意义”的所在;也即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对于“超越”传统文化的后现代主义,我们不能像对待传统文化中的任何问题那样,简单地依据传统分类法和归纳法加以分类和界定,也同样不能靠比较法和对比法进行区分。在后现代主义的构成因素中,除了包含可以依据传统逻辑和表达方式加以分类的一小部分以外,还包含着大量含糊不清,而又无法加以归纳的不稳定因素;不仅其中包含大量跨类别的、相互交叉的边缘性因素,而且也包含瞬时即变,而又无法把握其变化方向的因素,甚至包含着更多潜伏的、待变的和待生的因素。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6:00:00 +0800 CST  
同时,后现代性中还包含着正常感知和认识方式所无法把握和表达的因素。传统正常逻辑的因果关系分析法和普通语言论述的表达法,都无法准确概括和表达后现代性中那些超出传统文化的因素。后现代性中所有这些无法通过一般表达方法和途径加以表达和说明的因素,只能诉诸隐喻、换喻、借喻和各种象征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符号学”。
米歇·福柯说:“我们可以把使符号‘说话’,发展其意义的全部知识,称为阐释学;把鉴别符号,了解连接规律的全部知识,称为符号学 。”
人类为了表现自己而寻找、发明各种符号、信号和象征;而事实上,表现就是符号、信号和象征;所以后现代主义者对于“符号学”是非常重视的。
而对于传统语言及其论述方式,他们则采取严厉批判的态度,或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只将他们自己的语言论述当做某种隐喻、换喻、借喻和各种象征。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6:17:00 +0800 CST  
伽达默尔在其哲学本体论诠释学中曾经强调: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待诠释的现象,包含着一些“不可表达性”和“不表达性”的复杂因素。他认为,经过严格训练的科学意识,本来就包含“正确的、不可学的和不能效仿的机敏”。他说:“所谓机敏,我们是把它理解成一种对于情境及其中的行为的特定敏感性和感受能力。但我们不能按一般原则去理解机敏的运作状况。因此,不表达性和不可表达性都属于机敏的特质。我们可以完满而得体地说某事,但这只是表示:我们是很机敏地使某事被略过而不被表达;而不机敏地说某事,则表示说出了人们只能略过的东西。在这里,略过并不意味着不看某物,而是不正面地去直接看它,却只是转弯抹角地、旁敲侧击地触及它。因此,机敏就有助于我们保持距离,它避免了对私人领域的冒犯、侵犯和伤害。”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6:26:00 +0800 CST  
后现代主义者在其论述和批判中,不仅运用他们自己所创造的语词和概念,而且也使用语言以外的象征、信号、图形及各种时空结构,以达到象征性地表达那些“不可表达性”的目的。他们的思想观念及其表达方式中所包含的那些不可表达的东西,本来就属于他们的思想本身,并始终伴随着他们的论述和表达过程。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12-21 16:28:00 +0800 CST  

楼主:柳艺诚

字数:8175

发表时间:2017-12-21 22:3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4-06 17:59:28 +0800 CST

评论数:11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