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战国』越八越文化

18 丹朱学棋

尧在迁都并搞定各方部落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稳定的格局以后,大力发展经济,农耕生产和人民生活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唐城的百姓都很开心,广为流传着『跟尧走,有糖吃』的说法,不过尧却高兴不起来。尧倒不是担心百姓见到他了找他要糖吃,而是因为他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叫做『丹朱』。
丹朱本来是尧重点培养对象,万一哪天尧挂了,是要来顶他老爹班的。

只是丹朱眼看长大成人,都十几岁了却不务正业,整天游手好闲,没事就召集几个小伙伴打打架,经常招惹祸端。
尧一看没办法了,想让丹朱成器得想点法子才行。
尧是这么考虑的,要让丹朱归善,得先稳其性,娱其心,教他学会几样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过其实尧心里又是这么想的:这个熊孩子,老子管理这么多部落都没管你个兔崽子这么拼。

『朱,跟我学打猎去,学会了很厉害的哟』,尧说。
『不去,你才是猪,你全家都是猪』,丹朱不鸟。
『……』

尧眼见这个学武不行,那咱来文的吧。
『好……好……咱不打猎,跟爹学下棋吧,这个棋学会了也很厉害的哟』
这下丹朱兴趣来了,跟着学了好一阵子。

只是呢,新鲜期一过,丹朱又不干了。这么费脑细胞的事情,太束缚人,太不暴力了,还是找小伙伴打架好玩……
尧折腾了很久,丹朱还是那个丹朱,尧恨不得把他变成弹珠,找头野猪瞄准了biu过去,毕竟这可是关系到领导班子交接的大事啊。
不过呢,这种大事一般都是高级领导们操心的事,我们顶多也就对些八卦什么的感点兴趣,所以我们的问题来了:

已知,帝喾生五子,长曰『挚』,次曰『弃』,三曰『契』,四曰『尧』,五曰『台玺』。尧娶散宜氏之女『女皇』为正妃,女皇生二子,长子『监明』早死,次子名『朱』,因远封于丹水,史称『丹朱』。

那么请问:

丹朱跟他爹学的是什么棋?

……
不按套路出牌啊……

棋这个问题呢,是这个样子的。
尧为了教育丹朱,把他拉到了后山坡。
尧用箭头在一块平坦的石头上用力刻画了纵横十几道的方格子,又捡来一大堆石子,分给丹朱一半,手把着手地将自己在率领部落征战过程中如何利用石子表示前进后退的作战谋略传授讲解给丹朱。
这个过程看起来像是在玩,实质上却蕴含着很深的治理百姓、军队的道理,这些都是尧多年经验的总结,不过丹朱始终还是没能体会老爹的一番苦心,终究只是把这当做一场游戏,并且很快又厌倦。

后世将这十几个纵横交错的方格子策略游戏不断演变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至今都十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棋类游戏,这就是『围棋』。
『尧造围棋,以教丹朱』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唯一可惜的是最后的结果以失败而告终,面对这样无奈的结局,尧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能开始物色新的接班人。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4-23 11:15:00 +0800 CST  
发现贴吧回复好费劲,
完全不知道怎么操作,
小马抱歉,
不每句都回复了,
谢谢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4-23 21:12:00 +0800 CST  
19 求考察

尧在彻底对丹朱失望以后,开始留意合适的接班人,这个时候尧在位已经70年,尧开始感觉到自己老了。
经过一番选举和考察,最后种子选手定为了『舜』。

舜,男,出生年月不详。
姓姚,名重华,字都君,生于诸冯『今属山东诸城』。
颛顼是舜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只是比较悲催的是到颛顼的儿子『穷蝉』时他们这一分支就已经沦为平民,王族的血统百姓的待遇,所以舜早年『红』不起来。

舜幼年丧母,很小就随父亲『瞽叟』和后母过,再后来有了弟弟『象』。
舜早年在家里完全没有地位,被父母以及弟弟各种虐,尤其是后母和弟弟象经常换着花样折腾,好几次都差点被置于死地,还好舜命硬,一次次的挺了过来。
面对这些遭遇,舜始终没有太多的怨念,而是和善面对家人,对待父母孝敬,对异母弟弟象也是爱护有加,最终终于感化了他们,舜也因这样曲折的成长经历和高尚的品德在民间威望很大。

尧了解完了舜的基本情况后比较满意,但是接班人的问题还是要慎重,为稳妥起见决定还是继续考察一下。
怎么个考察法?
尧把自己的两个宝贝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然后让两个女儿『零距离』观察他的德行并形成详细技术报告……

这个考察方法实在是太……太……太……太专业了,也实在是太……太……太……太厚道了。
当然了,尧表示这只是个开始,还有更专业的在后面。

尧让舜试着担任司徒之职,舜很好的理顺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百姓也都遵从不违。
通关……
尧让虞舜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
通关……
尧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结果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宾客也都恭恭敬敬。
通关……
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哪怕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因此迷路误事。
通关……

尧明白舜已经验收通过了,便把他叫来让他立刻马上即位。
舜推让了,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还需要继续下基层锻炼……
这里尧没有设关卡……

这下轮到尧不淡定了,这明显就是最佳人选啊,这样德才兼备的人物显然就是天然的接班人。
如果尧不合格,请问『还有谁?』
再说了,这么完美的政治考试答卷,就是体育老师来了也得给满分啊……

于是体育老师不淡定了……
『关我啥事啊,请让我安静地做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跑男吧』,体育老师有话说。
然后就轮到邓超不不淡定了……

奔跑吧,舜。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4-24 08:57:00 +0800 CST  
20 接班很难

尧终于到在位七十年时找到了理想的接班人舜。
此时尧已经步入了老年阶段,因此他开始慢慢过渡放权,以便给舜更大的发挥空间。
就这样一直过渡了二十年……
尧觉得自己更老了……

舜经过不断的锻炼,这个时候已经完全可以掌管天下,于是尧选择好吉日,举行大典,禅位于舜。
为什么又是『禅让』?
因为这个时候尧是老了,而不是去世了,他是主动将天子之位让给了舜,而不是等到去世后舜再接任。
尧在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才逝世……

这个过程好复杂,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
尧在位七十年时选定接班人舜,然后花了二十年时间不断培养他,随后禅让,随后又安享了二十八年的晚年……
不过呢,这个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真正结束。

尧逝世后,等到三年服丧完毕,也许是出于对尧栽培的感激,舜认为到了他去栽培尧后代的时候了舜又把帝位让给了丹朱,自己则躲到了南河的南岸。
不过事情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去发展,舜经过多年的努力,业绩十分突出,威望也已经很高,高到已经是尧后百姓心目中唯一的super star,像丹朱这样不成器的前接班人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于是丹朱悲剧了。
这样在天下诸侯心目中的天子其实还是舜,诸侯都跑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民间群众也是编了许多歌谣比如『只有舜,最摇摆』等来颂扬舜,至于丹朱,他们完全就没有放在眼里……

丹朱终于明白他辜负了老爹曾经的一番苦心,但是那会连老鼠药都还没有,就更不用说高档保健品后悔药了。
舜看到这个样子,也是没办法了。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再这么弄下去就违背天意了。
世界如此美好,这样实在不好,于是舜再次回来正式登上天子之位。

经过舜多年的努力,作为黄帝后人的一个分支,在家族已经逐渐没落的情况下舜终于重归政治主流,掌管着部落联盟的大权。后世则对其尊称有『帝舜』、『舜帝』、『大舜』、『虞舜』,其中虞舜是因为舜受尧的禅让时成为『有虞氏』的首领。
此后,舜在各项工作上有着一番大的革兴:
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
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
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
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
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
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
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
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
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

舜还规定对各级官员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综合决定是提升还是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部落联盟全方位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唯有一个问题,相当棘手,那就是洪水。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4-27 00:00:00 +0800 CST  
21 大灾变

洪水的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其实提及几次。
早期的部落一般都伴随河流而居,这样在洪水等大自然灾害面前往往不堪一击。遇到洪水一般选择的是迁徙,往地势更高的地方搬迁。
在洪水频繁肆虐的情况下,他们的部落往往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很难在一个地方长期稳定的发展下来。

黄帝统一部落后,已经慢慢开始出现治水这个概念,但是限于生产力,往往效果也不是很好。
到了尧舜时代,随着技术水平和文化的持续发展,洪水就成为了阻碍部落持续发展的一个现实难题。
农民们辛辛苦苦攒一点矿,还没来得及爆兵发展,大洪水随便来一波就又轻松将部落打回解放前。不过这个问题不光是大中华服单独存在,在早期地球村ol其他几个服中,其实基本都存在这个情况。

这个时期,大概在四千多年前,也许是地球村ol的服务器被『黑客』集体攻陷,导致各个服都很大程度出现了洪水引起的『大灾变』。
圣经记载,『挪亚的洪水』摧毁地球村,仅仅最后诺亚方舟有八个存留下来的人,欧罗巴服其它玩家及资料全部被删除。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传说,几位神原本打算放一次巨大的洪水来完全灭绝当时变得越来越贪婪的人类,不过这个计划被个性良善的水神恩基提前知道,他偷偷安排了少数人避难。可惜的是美索服后期运营不佳而提前关服。
大中华服『山海经』同样记载,大概在四千多年前地球村曾发生过一场大洪水。大洪水淹没了海拔600米以下所有陆地,人类遭受灭顶之灾。
基本上,目前世界上保存下来关于洪水的传说有数百个,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美洲,这些洪水传说共同说明了我们老祖宗在早期版本中的游戏难度要比现在大得多。

好了,我们继续回到尧舜治水这个话题。
尧在位的时候,部落饱受洪水困扰,再一次通过迁徙来逃避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尧就召开部落联盟会议来商量如何治水的问题,最后一致选定了『鲧』,让他出任包工头,尽量试试看。
当时还没有清华,也没有土木;没有蓝翔,也没有挖掘技术。
鲧对于治水也没有太多理论上的经验,更没有考个什么证。他的思路是水来土掩,造堤筑坝,想办法把洪水挡在生活区外面。

原始部落时期建的大坝自然不如三峡大坝那样连千年洪水都可以抵御,结果是洪水轻松就可以冲塌堤坝,搞得水灾越来越严重。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人力物力都花了不少,但是还是没有把洪水制服。舜这个时候已经接替尧当上了一把手,虽然他也制服不了洪水,但是却可以把鲧制服。
舜以办事不力为由把鲧咔嚓了……

砍人一时爽,洪水怎么挡?
舜始终得解决这个问题,这么大的一个民心工程,还是得继续招标搞下去啊。
于是舜又召集部落常委开会,会议的主题是选定新的包工头。最后大家一致的结论是,『禹』是当前最佳人选,毕竟他来自治水世家。

禹是谁?
禹是被舜咔嚓的那个人,也就是鲧的儿子。
……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4-27 00:01:00 +0800 CST  
22 人定胜天

常委会过后,舜找到禹,先是做了做安抚工作,表示鲧的事情纯粹是不小心手一抖造成的失误,领导班子就这个失误深表遗憾,然后则是晓之以理,告诉禹为了部落人民工作,治水还是要继续滴,集体的利益才是大事什么滴。
禹则坚定的表态,表示不能辜负领导人的期望和信任,这个工程一定要接下来,绝对不能亲手砸了『治水世家』这个招牌。
接到项目后,禹立即组织起自己的团队,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组织起上古建设1局。

鲧治水九年,还是不能换来最后的胜利,反倒是因此丢了性命,禹由此也清楚,治水这样的事情,急是急不来的,蛮干更是行不通的。
所以,成立建设1局后,禹倒没有马上展开治水工作,而是先视察河道,并审视鲧治水失败的根本原因,找到失败的原因所在后才开始确定治水的方法。
禹不再一味去加高堤坝,而是尽量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最终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这样的思路是根本性的转变,就比如我们知道的吸尘器,一开始的设计理念采用的是『吹』气,结果尘土飞扬,起不到任何的效果,后来改成『吸』气,问题便迎刃而解。
所以,做事情坚持是必要的,但是坚持之前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方向,方向跑偏了,可能离既定的目标就只会越来越远。
禹为治水费尽了脑筋,他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亲自率领老百姓埋头苦干,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然后再引入海洋。经过十三年的治理,终于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这里值得我们肯定的是,禹接到治水任务时其实才新婚不久,不过为了部落百姓的生存,他也只能离开妻子踏上漫漫治水的道路。
后来治水期间,禹路过家门口时听到了妻子生产及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但还是顾不上回家看一眼就继续奔向治水一线。
等到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其子『启』正被母亲抱在怀里。
启这时已经会叫爸比,并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但禹也只是向妻儿挥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纵使心中有万千的不舍,还是没有停下脚步。
水患不除,何以为家,这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称颂的『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治水的成功挽回了家族金字招牌的声誉,也成为舜执政时期一个重要业绩,更是上古时期部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战胜自然灾害的一个伟大典范。
舜在位几十年,一直延续了前面几位帝王的优良传统,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带领着部落人民共同努力,不畏艰辛,直到生命的尽头,上古部落的经济文明也因此而迅速发展。
从黄帝开始,到颛顼、帝喾、尧,再到舜,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通常都不是直接传位于自己的儿子,『禅让制度』使得各大部族的代表人物都有机会分享最高权力,当然了,能够接受禅让的人也得表现出足够的水平。

禅让制度充分体现了上古中华的民主制度,也成为这个时期政治文明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不过总的来说,颛顼、帝喾、尧、舜其实都是黄帝的后代,但是血脉以及文化的传承来看,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这五位上古杰出的部落首领,后世我们并称为『五帝』。
从三皇到五帝,上古的先祖们面对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没有退缩,而是凭借着自己的辛勤和智慧不断繁衍,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形成,造就了伟大的『上古传说』时代。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4-29 08:17:00 +0800 CST  
第二卷 夏之兴衰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4-30 00:22:00 +0800 CST  
我们接下来进入夏朝
感谢小马的一路陪伴
这里虽然人气低,但是小马让我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特此感谢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4-30 00:24:00 +0800 CST  
23 天要夏禹

随着治水成功,禹在部落联盟建立起了极高的威望,这也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增加了重要的砝码。
治水同时,禹还十分注重灾后重建家园,他指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每治理一个地方,禹都主动团结当地氏族部落首领,帮助他们完善政权建设,使百姓安居乐业。
而在治水的过程中,禹更是走遍了天下,这让他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了如指掌,丰富的地理和风土人情知识为他后来更好的治理天下打下了坚持的基础。

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之位禅让给了禹,这一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十七年以后,舜在一次南巡中不幸逝世。
同舜一样,等到三年治丧时间一结束,禹便又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

还是同舜一样,多年积累下来的业绩和威望使得天下的诸侯都不去朝见商均而是朝见禹王。
就这样,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诸侯们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居住阳城,国号『夏』,史称『禹』、『大禹』、『帝禹』、『夏禹』。
夏禹的天空,显得格外的宁静。

一直到禹称帝,我们这才发现关于他的个人资料十分的少,姓什么叫什么有什么爱好等八卦内容更是少的可怜,这主要还是因为禹的出场源于舜在治水工程上的迫切需求,一个常委会议就直接把禹拉上了舞台,而禹后来一直忙着治水,忙到三过家门而不入,更是没有太多工夫做自我介绍。
于是,新领导上任之际,我们要对其任职经历做一个详细的报导。

禹,姓姒,名文命,字密。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其父名鲧,尧舜时期治水专家,后因治水不利被舜咔嚓。
禹此后接任父亲鲧的职务,十三年如一日,辛辛苦苦奋战在治水第一线,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上级首长任务,为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禹治水有功,但是他戒骄戒躁,继续带领百姓灾后重建家园,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同时禹在个人生活上极其艰苦朴素,个人住所相当简陋。
禹这种为民爱民亲民的作风,充分反映了上古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公仆情怀,他是上古人民的好干部,我们要紧紧地团结在禹的周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认真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上古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报导完毕。

那么,在上古传说阶段行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最大的一个八卦课题要来了。
这个八卦课题与舜和禹有关,他们从治水到禅让,在部落联盟的建设上共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那么请问,舜跟禹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我们的问题很开放,各位不妨脑洞大开,但是请尽量往八卦方面联系。

我们的口号是什么?
一颗八卦的心,才能对未知的世界始终充满好奇。
所以越八卦,我们越文化。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4-30 00:24:00 +0800 CST  
24 谁都有秘密

舜跟禹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这个嘛,我们已经说了,这个问题不设立标准答案。
……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我们这个问题本身就很开放,而人往往会有着很多层面的社会属性,人与人之间,更会有着方方面面的交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分析,人与人之间就会有着不同的关系。
所以根据我们所掌握到的信息,尽量多从几个层面分析下舜跟禹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从部落联盟的角度而言,禹是舜的接班人,他们是老一代部落首领与新一代部落首领新老接替的关系;
从鲧的角度而言,鲧给了禹生命,但是鲧的生命又被舜没收,他们是仇人关系,并且是杀父仇人;
从机遇的角度而言,舜为禹的崛起提供了治水这个重大的机遇,后来在接班人的问题上舜又选择了禹,他们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不过,所有的这些我们都已经知道,并且这些内容并不够八卦,我们真正好奇的是,从血缘的角度而言,他们会是怎样一种关系。
为什么我们要关心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前面其实已经提到,舜跟禹都是黄帝的后人,只不过随着后人越来越多,他们慢慢属于不同的分支。

但是,我们大中华是比较讲究辈分关系的,既然都一脉相承,不比个大小多少出来就不符合我们八卦的风格。
当然了,我们之所以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就是因为这个内容比较劲爆,其结果往往会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

为了搞清舜跟禹之间的血缘及辈分关系,我们现在有必要翻一翻黄帝的家谱。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黄帝与嫘祖有二个小号,分别叫玄嚣和昌意,他们后来都没有继承部落首领,而是颛顼,也就是昌意之子成为黄帝的接班人。
颛顼生子穷蝉,这个就跟舜联系上了,因为我们在前面介绍舜的时候已经提到,这样舜这一脉是这样的: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商均。

好了,我们再看看禹跟黄帝之间的血缘关系。
在介绍禹的时候,我们注意提到,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鲧的儿子,那么他们这一脉是这样的:黄帝---昌意---颛顼---鲧---禹---启。
舜和禹,离黄帝一个这么近,一个那么远,这代表着什么,恐怕不需要我多说了。

我们先回忆下这首经典的流行歌曲,歌词是这样的:『爷爷,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舜和禹,从颛顼后开始分支,顺藤摸瓜的话,舜应该叫禹『爷爷的爷爷』……

那么舜干了什么呢?
舜把爷爷的爷爷的爸爸杀了;
然后舜把一把手的位置传给了爷爷的爷爷,也就是禹……

是不是有种穿越的感觉?
是的,当时就是这样。
并且,不要忘了我们的确就在穿越。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4-30 00:25:00 +0800 CST  
25 一言重九鼎

事实上,禹即便出道时辈分高,但是资历尚浅,并且出道伊始就背负着挽回家族『治水世家』声誉的压力,因此在漫漫政治生涯上,禹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对于后来的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往往更能记住的是他治水的伟大业绩以及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但是实际上,禹对于部落的管理完成得比治水还要出色,这反而被我们所忽略。
出色到什么地步呢?

禹接位后,在原先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加强对中原各部落的管控,这就形成了以夏族为中心的领导集团,从而直接结束了大中华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代的社会组织形态。
权力越来越集中的结果便是一个新型的高级『公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的名字叫『国家』。
为了继续加强管理,禹还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但凡各氏族部落有不听招呼和指挥的,无论职位高低,通通刑罚伺候。

不过仍然还是有喜欢跟中央唱反调的,这便是苗族,也就是蚩尤曾经的后裔。
对于这些不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政策的地方官员,禹进行了坚决的打压,通过几次征伐最终打败了苗军,并将苗族首领咔嚓。
拿下这个刺头后,国家势力范围推到了江淮流域。

到这时,禹在治水时期积累的丰富地理就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优势。结合当时国家的地理概况,禹把全国分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并对九州分别指定负责人统一进行管理,国家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九州的制定与划分源于禹对整个大中华地形的熟悉,熟悉的背后又因其治水期间的不断上下奔走,而十数年如一日的努力背后又有着这样一个传说。
某一天,禹治水时经洛河『今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禹。禹依此治水而成功,后划天下为九州。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指的就是伏羲得到『河图』以及禹得到『洛书』
这二件事情。后周公根据河图和洛书而演『八卦』,奠定了中国易学文化的基础。

随着国家体制的日益完善,禹在阳城东南的涂山『今安徽蚌埠附近』举行了一次诸侯大会,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展开自我批评,检讨自己即位以来各项工作上的过失,并对国家接下来的美好愿景进行了展望。
会议开得很成功,也取得了巨大的反响,各级地方领导都认真领会了中央的精神和指示,并表示将在中央的领导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这次『涂山会议』成为了夏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涂山大会之后,各级地方领导为表示对中央的敬意,经常来到阳城献金『小声告诉你,其实是青铜……』。
随着青铜越来越多,禹便命人用这些青铜铸造成九个大鼎,名为『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
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也寓意着天下从此一统。
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禹自然就是权力的中心,『九州之主』。

人定能胜天,一言重九鼎。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4-30 00:25:00 +0800 CST  
五一期间可能没时间更新
所以提前多更新了些
见谅
节日愉快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4-30 00:26:00 +0800 CST  
抱歉,久等了
贴吧的回复方式我相当不习惯
经常想回复你,但是点一下光标不知道跑哪去了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5-04 19:17:00 +0800 CST  
小马抱歉了,我在你后面回复不了
每次点回复,又刷新到第一页去了,这是为什么。。。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5-04 19:18:00 +0800 CST  
谢谢两位朋友,我继续更新
以资感谢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5-04 19:20:00 +0800 CST  
26 最强搭档

禹为大中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于『国家』这样一个新型政治形态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明社会得以代替野蛮社会,顺便也推动了中华帝王室的变革和发展。
不过在众多重大的历史进程中,禹也不乏众多的支持者,作为贡献和影响力最大的一位,『皋陶』热身完毕准备出场。

皋陶:偃姓,又作咎陶、咎繇。
皋陶是舜禹时代的一位贤臣,在舜任命禹担任『司空』负责治理水土的时期,皋陶同时担任『士』,负责部落联盟的刑罚、监狱、法治,相当于现在司法界的大BOSS。

在禹治水期间,部落之间仍然经常发生大大小小的纠纷,一些部落还因为反对尧舜治水,人为给治水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皋陶在协助大禹治水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
经过认真考察,皋陶建议部落联盟制定一系列规则来约束部各落首领及群众的行为,利用『法律』手段确保治水工程的胜利完成,这相当于为禹最后能够克服种种障碍专心进行治水签发了红头文件。
在这个过程中,禹和皋陶也顺便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对于部落以及后来国家的管理,皋陶的主张是『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并强调五刑处于辅助地位。
对于有过激行为或者有罪之人不能上来就直接咔嚓,要先晓之以理,顽固不化,再弄他个稀里哗啦。
『五教』是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意在教育人们懂得并恪守几种最基本的关系,使人们彼此亲睦,互相谦让,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相传中华第一部『狱典』由皋陶制定,他把『狱典』刻在树皮上,禹审批签字后由皋陶实施。
最初监管犯人的场所也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囚禁起来管吃管住,而是地上画个圈圈,让犯人站在圈中,以示惩罚。『画个圈圈诅咒你』,其实也是有渊源的。
皋陶是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司法鼻祖』,他认为法律应该起到这样的作用:『和谐社会,长治久安』。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5-04 19:27:00 +0800 CST  
当然了,牛 叉的人物往往都会有着多种头衔,这是当前国际惯例。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5-04 19:31:00 +0800 CST  
不仅仅要是企业的老总,还要有MBA的资历,不仅仅要会唱,还要能演,总之的是要全方位立体的展现出自身的实力。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5-04 19:32:00 +0800 CST  
皋陶表示后人毕竟『图 ~羊~~~图 ~森~ 破~~~』,他认为头 衔这个东西真不是靠吹出来的,而是得实打实的上干 货。
『翠 花,上干 货~~~』。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5-04 19:33:00 +0800 CST  
皋陶『明五刑,兴五教』,这属于他行业及职业范畴,但是皋陶首要政治主张并不是法治,而是实行德政。
德政是什么?
就是你得先有德,于是品德修养这个概念被正式提出。

君主、群臣的修身应由上而下,由己及人。为官者要具备三、六、九德,职务越上档次,要求就应该越高。
九德又是什么呢?
指的是『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这里包括了人的秉赋、气质、品德、才干等许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中华历史上最早考察、选拔公务员的标准。
吃皇粮的要是能够做到这些,外星人攻打过来了估计都是被碾压的份。

当然了,从人事上来讲,皋陶重九德,但是在部落联盟还十分松散的局面下,皋陶同时也强调亲『九族』,各级重要的骨干尽量选用与禹有血缘关系的人来担任,这样的好处是领导班子能够拥有更可靠的力量作为后盾,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又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政治策略。

楼主 o弘毅o  发布于 2015-05-04 19:34:00 +0800 CST  

楼主:o弘毅o

字数:750274

发表时间:2015-04-07 04: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3-28 13:17:59 +0800 CST

评论数:201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