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搞封建英雄主义了,好好学点知识自己分析明亡的原因

杀戮篇续


第几节我记不得了,就续上面吧


我们都知道砍树从底下砍,从上往下砍不仅费力还危险,保不齐就跟着一起摔死了。颠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得从根底刨起。


同样一个拥有土地2万亩的财主,他真正的财富是手下千把号的佃农和奴仆,财主死了儿子继续当财主,儿子死了女儿女婿当财主,再死侄儿、兄弟、外甥等等接着干,总之不会因为个把人死掉而这个财主之位、这个千人集群就会垮掉。宰相首辅也是这样,他作为一把手的关键在于底下有大小十万官员,也就是我们说的“百官”。现任宰相首辅死了,马上会有新的宰相和首辅继任,长孙无忌死了有房玄龄,房玄龄死了有狄仁杰,狄仁杰死了有李林甫,等等等等不足而述,首辅也是,夏言死了有高拱,高拱死了有严嵩,严嵩死了有徐介,最后是张居正。总而言之就是谁死了都不要紧,宰相这个官衔死不了。


但是如果这个财主的土地从两万亩缩减到1万亩,会是什么效果?毫无疑问,财主的财富、威望、势力和佃农会缩减一半,如果这一万亩再缩减到20亩,那这个人还叫财主吗,他就变成自耕农了。宰相也是如此,如果手底下没有十万百官,那宰相也不叫宰相了,叫村长。


所以说,你要灭亡大明朝,首先要做的是杀光大明的百姓,在你杀光明朝的百姓之后,明朝的官员就是去了支撑的根基了,他们也就变回老百姓了。但是明朝人口1亿两千万,冷兵器时代想要杀这么多人的话,就算每年杀100万也要120年才行,这还得是人口不增加、不繁衍。所以,在当时的情况,要彻底灭亡明朝是根本不可能的。


历史上真正的改朝换代无不是伴随着对底层人民的杀戮,人口锐减七、八成算是好的,极端点像三国魏晋时期,人口从东汉末年6700万下降至不足700万(汉献帝13年),锐减数量比超过宋末元初。但是毕竟也是700万人,这真不是小数目,三国30年时间,中国人口就从700万恢复到2300万,人口增长也就为中国再次统一创造了经济条件了,于是西晋再次统一中国。


但西晋统一中国18年后,便由于继承人问题爆发八王之乱,此劫耗尽华夏生机,北方人口从1500万锐减至479万,南方还好尚未受到波及。而此时的漠北胡人人口历经百年修养早已逼近千万,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游牧民族人口远超农耕人口,且是大比例超过,后果是什么?


北朝33年,后赵12年,北方汉人人口锐减至几近80万,彻底沦为少数民族,南方东晋也好不到哪去,人口从580万下降至372万人,为什么南方也会下降?很简单当时的南国养不活500万人,如同地主的田亩从2万亩锐减至1万亩,那相应的佃农也会从1000人减少至500人。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1-22 23:20:00 +0800 CST  
颠覆一个国家一个朝廷的难度可想而知,一个一千万人的国家,起码要削去其5成人口方能彻底占领、统治,也就是你的实力或者说你的干股要过半。


然而李自成(集团,骨干还不是李自成,李自成是精神领袖),进北京后干的事情是什么?


砍树




怎么砍?




从头砍...




然后呢?
从树上掉下来摔死了。






现在写到这,夸了两年的时间,大家明白了李自成(集团)是怎么死的吗?在两条正确的道路之间选了一条死路,所以他也只能去死了。


这两条正确的路是什么?




各位童鞋,想必也猜到了,


没错,十分残忍
一、屠杀至少100万左右的北京人;
二、善待明朝旧官吏,化为己用,并驱使、纵容他们向京畿百姓征收更加沉重的罚款税费,用以冲抵军饷及赏赐,更大规模的向底层抽血,待闯军养精蓄锐之后开赴边关永绝北患,则大顺朝天下定已!


如此,别无他法,该朝换代就是这么真实而残酷,不信自己查一下,江浙人民恨红巾军远超过蒙古元朝,而明朝初年朱元璋也毫不犹豫的对江浙人民施以残酷的报复,横征暴敛外加肆意杀戮。


不要对动荡时期的历史有任何美好的幻想,真的。


如果有,那么就是你还没长大。


好吧,说真话,如果有那么就是你智商太低。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1-22 23:32:00 +0800 CST  
嘿,我竟然九级了,有趣。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1-22 23:34:00 +0800 CST  
今天有兴趣,咱来说说明末的火枪部队。


热兵器时代,以一敌十不是梦,单兵体制不再是大问题,甚至小个子兵比大个子兵更有优势,步兵比骑兵间的差距被极大缩小了。


什么是热兵器?通俗来说就是威力巨大的远程兵器,弓箭算不算远程兵器?弓箭威力大不大?


所以我们这么来定义热兵器,就是威力和射程比弓箭更大的兵器,我们就叫它热兵器,往后还可以加上一个装填速度比弓箭更快。




然而在明军与满洲人交战中,似乎除了火炮,明军的火铳射程与威力都不及满洲弓箭,按我们的评定标准,直接就给打回冷兵器类了


这是满洲的反曲复合弓,属于重型弓(指拉力而非重量),反曲如上。复原后威力从50磅一直到200磅以上,史书中有记载,满洲骑射勇士所持弓达80石(330磅左右),且其中佼佼者可以拉满弓(弓脚几乎相合),这是什么概念呢?折合后箭矢的射远超过半公里,射速430米/秒左右,也就是响箭了。


看下图,这是1776年的战争,什么回事就别问我了,当时的火枪总比1600年代的要强吧,尤其还是英国造。但是各位看下射程,不到百米啊!不到百米就算了,还没抬枪进入射击射程啊!这就算了,进入射程后也还打不准啊!打不准就算了,打到了还不一定就射得死人啊!除非打在脸上。


明军的火铳、鸟铳之类的就更不靠谱了,距离还得再近点,威力嘛~~~大明粉状黄火药神马的,鞭炮神马的又不是没见过,吓唬谁呢?声音倒是大了。


前文说了萨尔浒之战,但是没详细说过程,这里提一点,萨尔浒之战中,清军利用重型弓各种放明军风筝,对明军基本做到露头就狙杀,发现即消灭;而装备“先进”火器的明军反被严重压制,打得抬不起头来。




事后,满洲弓声名大振,明朝蒙古纷纷装备上反曲复合弓,明代的开元弓、小梢弓惨遭淘汰,骑射似乎就要再次凌虐华夏。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1-23 00:13:00 +0800 CST  
然而就在这紧要关头,颗粒火药传入了中国,虽然这种火药威力远逊于黑火药,但是相对明朝纯天然的黄火药还是要好上太多了。




火器之威力,取决于火而不是器,明朝之所以会研发那么多复杂而奇怪的火器,归根结底还是火药威力太弱,就像是盐多了掺水,水多了掺盐一样,越改越不使用。




直到新式火药的发明传入,自此,火器成为中国明和清最尖端的军事技术。


火器篇完,下面会有外传。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1-23 00:21:00 +0800 CST  
接下来呢会进入本贴核心部分即文官部分,下一章标题就叫做;大明文官集团——腐蚀王朝的浓硫酸。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1-24 21:33:00 +0800 CST  


没办法,只能截图发了,一如既往的手打,良心啊!!!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1-25 17:48:00 +0800 CST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吸取宋朝灭亡的教训,从新调整了国家的权力格局。军事勋贵再次成为了皇帝权力的重要支柱,科举文官集团的地位比宋朝就大大的降低了。 “不杀士大夫”成为了文官们遥远而美好的回忆。贪污腐败的会被剥皮实草,拉帮结派不负责任的乱讲话,则可能被抓起来打板子——也就是“廷杖”制度。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里面说,廷杖是严重侵犯人权、侵犯人格尊严的野蛮制度,是中国政治体制落后的表现。这样说当然也有一定道理,但考虑到宋朝的文官们被娇惯的太厉害,最后把两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差点给搞没了的历史教训,偶尔打几次板子似乎也并不怎么过分。


打板子并不是朱元璋的发明,它是中国古代审讯犯人的常规手段。宋朝的时候也有,只不过专门用来打老百姓的屁股,官老爷们自己不用担心被打。现在朱元璋竟然用它来对付士大夫,大家才觉得这个东西非常侵犯人权,大大的震惊了,在历史书上郑重的记录下来,以供批判。

朱元璋为明朝设计的政治体制,充分吸收了历朝历代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文官统兵的制度被取消了,丞相这个文官首领的职位也被取消了;皇亲国戚重新掌握统兵之权——主要就是朱元璋的几十个儿子们来掌权;练兵调兵之权则掌握在纯武职的将领手里。中央设立完全由武将管理的五军督护府来管理军事,直接向皇帝负责;五军督护府下设都指挥司,相当于省军区;再下面是各个卫所,相当于军分区,完全的军事条线垂直管理,文官无权干预。

军事条线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也就是军屯的土地,不需要依靠文官系统的税收。军屯的土地数量非常大,大概占了全国耕地面积的一半。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1-25 17:48:00 +0800 CST  
洪武二十八年的丈量数据是全国有耕地850万 顷,但是又很多文献(包括最权威的《明实录》)中都说征税土地是四百多万顷,直接少了一半。后世有一些学者搞不清楚,就说朱元璋是测量错误,明朝的实际耕 地只有四百多万顷。包括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名著《十六世纪明朝的财政与税收》里面也犯了这个错误。后来清朝初年统计出来耕地有五百多万顷,有人就根 据这个来说清朝开国才几十年,就把土地恢复得比明朝鼎盛时期还要多。这是错误的。

明 朝经济最发达的万历时期,耕地是一千一百多万顷,是清朝初年的两倍还多。核心误解是什么?就是有很多土地是军事系统掌握的,由各个卫所直辖,里面有军人屯 垦,也有普通的老百姓耕种但是粮食直接上交给军队。像明朝著名的清官海瑞的户籍就是海南卫,他们家就是生活在卫所管辖的土地范围内的普通居民,不归行政系 统管。


军 队掌握的土地情况由五军督护府直接向皇帝汇报,文官系统不掌握具体情况,只能知道一个总数。所以才有了总面积是八百多万顷,而征税土地只有四百多万顷的区 别。军屯土地上交的粮食叫子粒粮;普通田地上交的才叫税粮。比如辽东、海南、贵州这些边境地区,在文官系统统计的四百多万顷土地帐里面,耕地面积就是零, 这显然不可能

这样,明朝皇帝的权力就有了两根巨大的支柱:一根是五军督护府下面的军事系统,高层是跟朱元璋打天下的勋贵集团,中下层是职业武将;一根是中央六部控制的文官系统。这两个系统互相制约。然后朱元璋再搞了一个锦衣卫来充当独立的监察力量。


这 个制度体现了汉、唐、宋各自的政治体制的优点,有汉朝的皇亲国戚统兵制度,有唐朝的武将勋贵集团练兵带兵制度,有宋朝的完全利用科举来建立职业文官体系的 制度,再加上朱元璋新增的锦衣卫监察制度,是帝国制度的集大成之作,是相当完善的。所以朱元璋才信心满满的说,我制定的是一套万世不易的制度,后世子孙千 万不要变动,就可以保证大明江山永固了。


朱棣在靖难之役以后,实际上剥夺了皇亲国戚统兵的权力,把这个权力交给了武将勋贵集团,设立内阁来适度加强文官的权力,同时加设东厂来增加监察系统的权力,算是作了微调,大的格局没有变。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1-25 17:49:00 +0800 CST  
历 史上唐朝的寿命最长,核心原因就是因为它各方面势力互相制衡,不像西汉东汉那样军事贵族太强,也不像北宋南宋那样文官集团太强。明朝的政治设计比唐朝更均 衡,皇帝位置很稳当,从来没有将领、太监或权臣的权力大到可以威胁皇权;内政的治理,几乎完全由科举文官系统来执行,经济社会管理的理性化程度胜过汉唐; 同时,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又远胜宋朝,疆域之广,可与汉唐媲美。所以它成了一个疆域广阔、政局稳定、经济社会持续繁荣的伟大朝代,核心就是它顶层设计做得 好,是中国古代帝制发展的顶峰。


按照这个规律,明王朝的寿命原本是可以比唐朝更长的,可以成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大一统王朝。但实际上明朝的寿命跟唐朝基本差不多,还少了那么十几年。这是为什么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帝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古代世界已经进入了尾声,世界开始进入近代。欧洲开始发展起来,大航海时代来临,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通了从欧洲前往印度的航线;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葡萄牙人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并与五年后到达中国。也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西班牙人占领了南美洲,并在那里发现存量巨大的银矿;1526年,日本石见银矿开始大规模开采,产量与南美洲不相上下。全球航线的打通和充足的贵金属货币供应两件事情,使得全球贸易迅速兴旺发达起来。

这 个变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日本这个一直非常落后的岛国,因为海上贸易和银矿开采而迅速强大,对中国造成威胁。倭寇问题在明朝中期变得非常突出,国家军事重 心从北方向东南沿海转移,北边的蒙古和女真部落就趁机发展壮大起来,蒙古的俺答汗趁北方空虚的机会,再次深入到北京周边地区劫掠,给中国北方的经济造成了 巨大的伤害。


到了万历年间,日本第一次侵略朝鲜,中国被迫出兵应战。中国北方的精锐部队全部拉过去打日本了,这时期又正好跟李成梁第一次被东林党搞下台重合。这就为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发展壮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1-25 17:49:00 +0800 CST  
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遇到了来自海洋和陆地的双重威胁,应顾不暇。


更 重要的是:海洋贸易的繁荣,在东南沿海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工商业富豪集团。这个集团通过城镇手工业和对外贸易,把西班牙人在南美洲搞到的白银一半多给赚了过 来。中华帝国的制度设计是基于农耕文明和小农经济的,面对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这个制度就不够用了。朱元璋朱棣再怎么精心设计制度,也想不到两百年后会 遇到这样的对手。这个新兴的利益集团用新的生产方式和巨大的财富来对抗帝国体制,与文官集团联手,共同对抗皇权,核心诉求就是拒绝缴纳商业税。


当时中国的财富基本都集中到了东南沿海,朝廷中的官员也有很多都是来自于富商家庭,或者跟他们有姻亲关系。这就促成了东林党的第二个纲领:国家要少收税,对经济活动特别是商业活动要尽可能的减少干预和控制。


为 了少交商业税,官商合流的权贵集团与皇帝进行了激烈的抗争。这成为了晚明朝廷政治斗争的主旋律。凡是主张少收税的一概被文官们称赞为藏富于民、爱惜民力的 千古圣贤,而想要多收税的则是横征暴敛、贪得无厌之徒。最后斗争的结果,是皇帝失败了,官僚集团胜利了。帝国税负绝大部分被压到底层农民身上,军队连工资 都发不出,频繁出现军事哗变,在对后金(清)的作战中不断失败,对内镇压农民起义也无能为力。


当 有着上千年古老传统的官僚利益集团与这个新兴的工商业资本集团联合起来之后,朱元璋精心设计的帝国体制便再也无法与之抗衡。宋朝灭亡景象再次出现:官僚集 团的腐败不可遏制,严重党争使政府运转限于停顿,戚继光、李成梁、毛文龙等真正能够统兵抵御外辱职业武将遭到清洗甚至杀害,政府税收体制僵化,权贵集团掌 握巨大财富却很少纳税,农民税负和劳役沉重得无法生存——政府极穷、军队极弱、人民极苦、权贵极富。大明王朝随之轰然崩塌。
----------------------------------------------------









楼主说明:
关于军屯土地与卫所制度的详细考证,参见著名明史学家顾诚先生写的《隐匿的疆土:卫所制度与明帝国》,光明日报出版社。
===================
作者:李晓鹏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著有《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1-25 17:50:00 +0800 CST  
楼主对元史不甚了解,问了很多人都发现,元史很少有人研究,谁知一二?


------------------------------------------------------------------
蒙古是在对异族政权:金国的过程中,使北方汉人受了池鱼之殃的。


后来在进攻宋朝四川过程中,遭受了严重抵抗,也深刻领会了屠杀政策激起汉人强烈反抗产生的副作用

所以忽必烈极力崇儒崇汉法,刻意强调仁政,在灭宋战争中,发生的暴行水平还不及北宋统一南方的水平。



所谓南方汉人是四等人,只是一种停留在文字上的东西,实际上,汉人地位远比蒙古族要高。


汉人享受元政府的轻税、轻徭、重文兴教的福利

蒙族则承受残酷的军役、站役负担,元朝的蒙古大军每逢启程,蒙族军人都要将自己的妻子儿女大量贱卖给当地汉人为奴,换取费用。因为蒙古族人不光要当兵,当兵的军械马匹等费用,还要自筹。


元朝皇帝亲自掏腰包从汉族人手里收购他老乡蒙古族奴隶。这个tmd写在圣旨上流传了800年。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1-28 21:46:00 +0800 CST  
继续说文官的事
文官集团怎么形成的呢?


在文官集团之前,是有贵族、士族把持朝政,优点是稳定,只要外部没有高压,内部就乱不起来,除此之外全是劣势路。


在相对隔绝的情况下,采用贵族体制的国家,持续个三四百年没什么问题,甚至更久。但是从南北朝开始后中国逐渐由单一民族转变为多民族(其实就是多股政治势力)国家,这时候贵族的话语权就小很多了,朝廷之中经常出现文武相争的局面。文臣武将之间的争斗只是冰山的表面,暗地里其实是富庶地区与贫瘠地区的争斗。众所周知,穷山恶水多刁民,然而这刁民历来都是国家兵源的重要来源;而富裕地区呢,那必然是知书达理、耕农务桑,日子好过必然惜命如金。所以矛盾就具象化的表现出来了,贫困地区伸手向富裕地区要钱,富裕地区要求贫困地区卖命,而朝堂之争不过是在讨价还价而已。


最终反映在国家格局之上就是唐宋两朝之鲜明区别:国家重武,则军阀崛起,各自为政并自恃兵强马壮向国家勒索财物;国家重文(重视生产),则积贫积弱,一年不如一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因此,引入第三方平衡势力成为封建王朝中国迫在眉睫的任务,宦官、外戚都不可靠,那什么最可靠呢


那自然是皇帝亲自教导出来的亲兵——天子门生。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1-29 12:33:00 +0800 CST  
番外篇·落后


@我是一个小说改
2005年,NASA的一项太空探索计划,约数十亿美金的预算被美国众议院驳回。NASA的抗议陈词如下,“500年前,钟国皇帝召回了郑和,从此,钟国的科技只需要为他们已知世界的有限空间和事件服务,钟国不再需要大发展科技,钟国人也失去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只有无尽的未知,才能让我们不断地更新已有的知识......如果今天,美国停止了对宇宙、对无限、对未知的探索,未来的美国就是今天的钟国。”


公元1433年,郑和舰队回到钟国。时至今日,钟国仍然被所在狭小的海域当中,远洋之于你我仍然是那么的遥不可及,甚至南海都是那么遥不可及。当时内阁上书是这么说的:“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这是原话,就是那么的直白,甚至不用“之乎者也”加工一下。


那时明朝开国刚好65年,与我朝今岁差不太多...


这句看似正常且普通的话语决定了大明朝和往后500年钟国的国运——当列强的坚船利炮扣关之时,忽而间才想起要升级科技,却连迎头追赶的机会都没有。钟国人一直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故以“中”为国号,然而此时此刻才发现原来自己只是世界的边缘。


这种感觉就像你是普通高中的优等生,然而当你转到国家级重点中学之时才发现你给人提携都不配。


















内部空间大小






当我们为发现一个马车上的齿轮而沾沾自喜的时候.....



当我们在探讨要不要召回船队的时候.....




虽然这吧的吧主把我封为满遗,但我跟满族真没什么关系,我所反对的只是把“落后”这口锅扣给满清,


我想说的是:“当你从赛道上停下来的时候,别人未必跑到了终点,但是胜负早已在此刻决定”。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1-31 13:36:00 +0800 CST  
@五纵十六行明吧第一神贴啊,不来鞭笞下么?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2-04 22:32:00 +0800 CST  
韩寒说过句话,教小孩子分对错,而大人只看利弊。那么利弊和对错谁更重要?小孩子总有一天会长成大人,到时候他分不出利弊怎么办?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2-08 00:16:00 +0800 CST  
韩寒算是反应过来了,你们呢?什么事情对你是利是弊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2-08 00:18:00 +0800 CST  
你和你的家长、老师相互之间的利弊关系,注意是相互之间不是彼此之间而是相互之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利弊关系在于你必须得听话,这是前提也是对于大人的利弊,无论你对或错,你都得先听话。即使是学霸,在得罪老师之后也不会那么轻易了事;再乖再好的孩子只要和父母顶上一句嘴,必然不会就这么不了了之,因为这是在挑战权威,妄图掀起集群间斗争。

这就是利弊问题,而不是对错问题了。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2-08 00:33:00 +0800 CST  
你的行为侵犯了他们的直接利益,那就不是对错能解决的问题了,必须要消除、消灭可能威胁到利益的那部分存在,即使这个存在是正义的、公平的、正确的。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俚语是这么说的。

但是,父母生你养你,听他话是自然应该的,且父母的终究还是你的,所以该听话一定要听,不一定都是为你好,但肯定是对你好。

我们来琢磨另一个对象,咱慢慢由浅进深。

你觉得你的老师管教你的理由是什么?是因为社会的规矩是这样的,学生必须服从老师,还是因为老师教的都是你想学且需要的东西?亦或是老师高尚品格带来的人格魅力让你深深折服于他?

不要想那么多,因为你没得选。老师教的是不是真本事和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用处,一般的普通老师是不会在意的,他只要照做就行。


因而你能不能成才,能不能像我一样唔出这样的道理,关键不在于你所受的教育,而在于你,在于你的见解,在于你见解的深度。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2-08 00:49:00 +0800 CST  
数学是一个拓展大脑想象空间的应用型学科,说白了就是给你智商升级用的,这也是目前人类升级智商的唯一办法。毫无疑问,懂得很高深数学的人思维空间要比普通人真实的多且广阔的多,起码不会那么天马行空脱离实际。
然而数学这东西,真心不好教,基本上考验的是我们的自学能力,你与别人智商上的差距直接可以从数学分数上看出,所以你不要觉得自己的想法及认识会比一个数学比你好得多人要更高明。

换言之,你其他科目老师如果当初数学成绩还不如你,那他强过你的可能仅仅只是阅历和经验。

他自然是无法把你教好。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6-02-08 01:02:00 +0800 CST  

楼主:啊尼斯特

字数:94784

发表时间:2015-02-22 02:5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03 05:07:17 +0800 CST

评论数:272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