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5.1聊聊《西方民主的未来是暴君》

60,官权三阶段(22)

所以,为什么明朝的言官那么凶猛呢?

因为皇帝们已经没有丞相这个官权的领袖替他们挡着了,所以言官的打击对象之中也有了自己的身影,当然的,他们就非常危险了。

而朱元璋这样的行动之后,明朝就已经进步了一大块,也就是完成了向官权吃掉王权最后冲刺的准备。

并且,明朝出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变,那就是明朝走向了闭关锁国,可以说闭关锁国是一个必然的走向,而不是一个偶然的走向。

那么为什么要闭关锁国,首先闭关锁国并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认为自己了不起,于是关上门了认自己当老大的一种方式。

相反确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方式,他预示着一种新的制度正在孕育,那就是社会主义,并不是资本主义,也就是说,中国在走到了明朝之后,社会正在积极的向社会主义方向走近,而不是向着资本主义方向前进。

可以说,中国就没有资本主义形成的萌芽。

如果一个地方没有适合一种思想生长的土壤,那么又怎么能长出资本主义来呢?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以后细谈。

为什么中国会走向社会主义呢?

因为,闭关锁国实际上是一种皇帝能想到的一种非常厉害的政策,那就是“国营化”的手段,利用闭关锁国,禁止了私人贸易,使得“国营化”出现,这样国家就会发生很大改变。

闭关锁国以后,并不是禁断了贸易,相反是垄断了贸易的经营权,所以片船不能下海,就是让官营的贸易商船进入大海做贸易,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海上贸易存在着大量的利益,而过去,尤其是宋朝和元朝都积极的发展海洋贸易,使得大量的利益流入中国,但是这种流入大多是私人收益,国家只是得到税收的收入增加。

而国家想要增加税收,所以想到了专营贸易,也就是闭关锁国,闭关锁国以后贸易被“国营”了,这样原本的税金增加了,甚至由专营垄断的贸易利润也快速的进入了国家手中。

那么为什么说,这是社会主义的萌芽呢?

因为税金和利润进入了国家以后,每年国家要进行基础设施的营建,过去只能从税收中拿出资本来营建。

但是,“国营化”贸易出现以后,收入大增,这样国家建设基础设施的资本就增多了,但是这同时就引发了民间的不满。

于是爆发了倭寇之乱。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3:50:00 +0800 CST  
61,官权三阶段(23)

闭关锁国是一种尝试,虽然他最终证明失败了,但是闭关锁国是王权能想到的,也最有效的增强自己实力的办法。

可以看到的是,闭关锁国后,走私非常猖獗,并且随着走私的发展,私人武装开始越来越强大,而最早的倭寇就是在闭关锁国后失去生计的渔民和海洋商人组成的。

由于随着发展越来越大,就逐渐在中国失去了支撑,因为与官军在陆地作战显然没有便宜,于是就需要一个非常适合发展的地方,而当时日本非常混乱,正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时候,那么这些人到日本寻找一块发展根据地就非常合适了。

对于他们的到来,日本一方面很反感,一方面又非常欢迎,因为可以快速的走私来武器,食品,以及战略所需要的资源,一方面又能带来各种走私品,甚至帮助日本进行贸易。

所以,“倭寇”这个品牌就越来越响亮了起来,并且明朝不愿意承认因为闭关锁国所产生的走私大肆兴起,于是一切都归给了倭寇。

于是,倭寇之乱表面上是外敌袭扰,而实质上是因为闭关锁国导致的私人产业凋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并且,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证据就是明朝和清朝都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并且一个更讽刺的是,明朝是倭寇之乱,而清朝就是鸦片之乱。

闭关锁国政策还带来另一个关键的作用,那就是随着“官营贸易”的产生,藩属国的贸易被彻底打乱,以至于不承认中国的宗主国地位,就将产生贸易中断的风险。

一旦贸易中断,那么资本就会产生问题,以至于引起国家的混乱,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闭关锁国的明朝和清朝,有一个事实就是。

人口快速增加。

所以,明明是闭关锁国,为什么人口还能增加呢?

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愿意生和新型高产农产品出现的原因,而是一个更加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随着官营贸易的产生,国家所能控制的资本和税金大量增加。

那么王朝就可以把从海外得到的资本投入到基础设施之中,一旦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那么社会资本就会快速的发展,社会资本的发展会带来社会的整体富裕。

并且城镇化的发展将会得到加强,这样整个社会将从大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中解脱出来,变成向着小城市化的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将使得社会走向均衡发展,而正是因为制度上的发展变化,使得社会资源快速上升,正是因为社会资源的上升。

导致了人口上升的可能,所以人口才快速膨胀。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3:50:00 +0800 CST  
62,官权三阶段(24)
闭关锁国牺牲掉了沿海私人贸易的利益,所以才会出现大规模的走私,但是闭关锁国的出现为社会主义在中国出现做出了关键的一步。
因为随着国家可控的社会资源上升,对于国家的基层投资力度加强了,也就是扭转了大城市化的发展模式,看是向着均衡发展的目标迈进。
这就使得,虽然是闭关锁国,但是由于地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私人资本向着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投资不断增加,随之社会出现资源上升。
以至于内部的商品贸易快速发展,这导致了民间资本的快速增加,使得一种资本主义假象出现,也就是说,由于内部基础设施增加,使得内部的发展加快,需求增加。
催生了内部的商业发达,使得资本主义萌芽似乎出现了,而实质上,是因为社会主义的萌芽出现了,使得内部的社会资源上升,使得人们的资本增加,并且产生了需求。
才使得商业逐渐走向发达,产生了这种假象,如果真的是闭关锁国,那么贸易一旦中断,社会基础设施必然减缓,随之就是族权化现象加快,就根本不会出现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
但是,为什么明明是社会主义萌芽出现了,还导致王朝的崩溃呢?
这就在于,王权的发展已经走向了极限,由于拿掉了宰相制度,使得官权快速发展,这种发展影响到了明朝的政治制度。
使得内阁制度应运而生,可以说,内阁制度的出现表面上让皇权更厉害,实际上王权的危机已经明显化了,那就是明朝的很多皇帝可以不上朝,但是社会正常运转。
这正是证明官权已经发展到了威胁王权到明显化的倾向了,然而一种危机也存在,那就是虽然社会的发展快速的加快了。
但是思想界,却没有出现一种可以产生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
这使得中国的发展遇到了尴尬,那就是所有的配件都已经趋向于准备完好,却没有一个关键的全新组合方式,缺少了新的组合方式,那么用落后的制度和斗争纲领就不能使得社会更快的发展。
所以,正是因为皇帝们想要保护自己的权利,对官权进行一种左右使用的现象,使得明朝的党政非常激烈。
甚至明朝的党政有了一种明显化和直白的倾向,已经褪去了任何的伪装外衣,开始公开的,明显的,彻底的开始争斗。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丞相这个屏障,这就使得他们的争斗非常的公开化。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3:55:00 +0800 CST  
63,官权三阶段(25)

明朝和清朝的党政,已经是全无顾及,他们的斗争之白热化,之明显,之毫无顾忌是以前王朝没有的,甚至明朝流行打群架。

也就是一个个饱学诗书的文人,在国家公议的大堂上就这么明晃晃的打群架,一群中年男人,毫不顾及的厮打在一起,甚至到了代理皇帝朱祁钰时代,就在当场,当着皇帝的面,一群大臣互殴,打死了三条人命。

那么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因为,王权已经到了最后的极限,当宰相这个官职和缓冲没有了以后,所有官权之内的官僚们,他们的唯一的领袖就是皇帝。

虽然有内阁制度,也就是有首辅,但是权势已经不及宰相,所以,没有了阻挡的官权在皇帝的左右摆弄下,变成了族权制度。

那么原来的族权制度就是宰相与官僚形成族权,然后皇帝是一个单独的族权,那么在一个王朝里,可能存在数个族权,这就使得相互之间还存在芥蒂。

但是,当没有宰相以后,那么即便是形成了族权以后,也就只有,哪个族权能成为和皇帝一波的族权,也就是说,之前的制度虽然退化到了族权,但是还不能说是一种彻底的退化。所以相互之间有忍耐。

可到了明清以后,这种退化非常直接,因为所有管道都已经被打通了,那么一旦退化到了族权,就似乎退化到了封建时代,公族和旁族之间的矛盾缺少了甚至没有了调节的手段。

形成了双方都要控制皇帝的情况,这种倾向使得他们的矛盾加剧了,过去到了这种状态皇帝可以通过更换宰相调节族权之间的矛盾。

但是没有宰相的明清,他们的族权就是一个整体,一荣即荣,一损既损,所以抱团比以前更加的紧密,甚至有了一些氏族制度中的相互保障,相互宣誓的程度。

这就使得,一旦皇帝的控制力下降,就不能调解矛盾,因为王权已经失去了选人权,选人需要国家科举考试,又失去了调节宰相的能力。

所以,到最后,皇帝手中已经没什么权利了,他只能尴尬的选择一方,这正是加剧冲突的根本原因,因为只能选一方。

那么双方对于王权支持的热情和必要性就快速增加,就导致了党争的公开化,因为皇帝已经没能力控制他们了。

所以,他们自然要公开化的争斗了。

明朝最终无力调节矛盾,迎来失败。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4:02:00 +0800 CST  
64,官权三阶段(26)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制度所建立起来的王朝,他的争议非常多,但可以说,清朝是中国历史重要的一环。

在清朝,基本上完成了“易”的哲学的构建,也就是他们变成了我们,我们变成了他们,并且运行了300年之久,疆域之广,人口之多也都创造了历史。

所以,如果不正视清朝,把清朝简单化,认为是满族鞑虏对于汉族的统治,那么请问,清朝人口膨胀了几倍,这些人口又是依靠什么生出来的呢?难道真的只是靠高产作物吗?

今天中国人口有10几亿之多,其中又有多少是由于清朝人口膨胀后所产生的祖先呢?如果不能正视清朝,看明白他的问题和他的一切,那么就不能看明白中国的发展。

时间走到清朝,可以说已经走到了官权的第二个阶段的末期,也就是国人概念基本上已经定型,第三个阶段已经无可避免的要开始了。

那就是,官权吃掉王权。

这正是向未来发展最重要的一环,并且清朝从始至终都一个现象非常直白,那就是党争,然而清朝的党争和明朝的党争表面上不同,实质上是相同的。

那就是清朝党争更多为满汉两族分化党争,满族为一党,汉族为一党,所采取的形式,大多为很表面化,很直白的党争,然而明朝的党争也只是看起来与他们不同罢了。

人们总是会被表象所吸引,就因为人们总是愿意相信他们所愿意相信的,所以在普通视线之中,满与汉之争是两个族权之争,而明朝的党争却似乎是内部的矛盾。

其实,满与汉之争和阉党与东林党之争是相同的,因为他们都是族权思想,而人们总是容易产生恐惧,并且总是偏执的认为,“我们”一定就是安全的,而“他们”就一定是危险的,正是这种思想,让很多人拒绝承认满族的统治。

因为承认了他们就似乎否定了我们。

这是正常的,理由在于,他们并没有像“易”那样去看这个世界,认为黑与白是绝对的两种对立,绝对的无法转换,正是这种简单的思维让人们相信,相信自己的族权,对于自己有绝对的好处。

然而,这种思想却是落后的,因为一个社会,越是能够包容别人,那么越是产生更多的交流和交往,这个社会就利于发展。

官权制度决定了系统化的发展有益于发展,所以到了清朝的时候,官权已经基本上发育完全了,而在这时候,王权进行了最后的无畏反抗。

也就是,清朝的皇帝们,想要用勤政和左右之术来抵抗被官权吃掉。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4:02:00 +0800 CST  
65,官权三阶段(27)
如果说明清两代皇帝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清朝皇帝更加勤政,而明朝皇帝大多非常懒,经常不上朝,这一点确实如此,但是问题在于,不管清朝皇帝多么勤政。
他都躲不开官权对于他的攻击,也就是,在勤政的皇帝也不能解开官权对他的威胁,所以并不是昏君造成了党争,而是明君们。
在现代电视剧之中,和珅这个角色一直以来都是扮演着贪婪,堕落的角色,而其他像纪晓岚或者是刘墉等官员都是清廉,刚正不阿的形象。
但是,不管如何都有两个本质的现象,一个需要表现皇帝非常善于使用官员,在满族官员和汉族官员之间游刃有余,另一个就是每当和珅被逼到绝境之后,皇帝都会来替和珅解围。当汉族大臣遇到危险的时候亦然。
所以,本质上说,皇帝知道不知道官权对于他的侵蚀呢?
答案当然是知道的,正是因为聪明又深深的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才要不断的转换立场,也就是用帝王之术或者中庸等办法来调节官权之间的平衡。
然而,这种调节本身就是对官权的破坏,但问题就在于,如果皇帝不调节官权,那么他就完蛋,所以,真正走向极限和末路的并不是官权,相反是王权。
而官权越是发展,王权能用调节的手段越少,因为官权的发展已经迫使王权让出了大量的权利,这就使得明君们极力的使用帝王之术。
为什么一个优秀的皇帝之后,总是走向堕落呢?
并不是简单的人心的堕落,亦不是简单的人性贪婪,而是在于王权想要保护自己,造成了官权的退化,而后代无能的帝王既不懂得如何调节。
又缺少能调节的机会,因为一旦官权走向破裂,那么族权思想又会重新回来,造成的结果就是王朝走向族权化,而一旦走向族权化。
那么皇帝就无力调节,相反只能选择一方。
这个共性,在明清非常明显,甚至他的明显程度到了一种白热化和直白的程度,而这种直白造成了满汉族权的对立,并且造成人们认为清朝是非常落后的一种假象。
也就是说,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从实质上说,都是在明君之后的皇帝,再也无力调节,所以只能选择一方,而明朝的情况就是,一会选择阉党,一会选择东林党。
造成了明朝党争不断的现象,而清朝则是皇帝一会选择满族大臣,一会选择汉族大臣,这种选择其实和明朝是相同的。
所以,两者的发展都走向了死胡同,并且清朝的发展政策出了大问题。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6:01:00 +0800 CST  
66,官权三阶段(28)

清朝分为两个非常明显的阶段,前一个阶段是清朝皇帝更加倚重于满族大臣,后一个阶段是清朝皇帝更加倚重于汉族大臣。

而在前一段的过程中,对于武器发展的限制,起到了决定性的错误,可以说中国的武器发展是非常流畅的,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的过度十分正常,甚至到了明朝,热兵器已经制式化,装备给了部队。

但是由于热兵器的流行逐渐让武士阶级走向消亡,因为一个农民都能够轻易的打死一个精英武士,所以皇帝在只能选择满族大臣的时候,对于武器的发展就非常忌惮。

造成了中国武器发展的越来越落后。

在这之中还发生了著名的清朝闭关锁国,所以两者被很轻易的联系到了一起,被认为是中国走向落后的一个标志,然而事实并非那么简单。

武器的落后是一个事实,但是闭关锁国的发展却实质上是一种进步,因为这向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更加迈进了,清朝规定了“国营贸易”以后,同样增加了大量的收入,使得社会基础设施,尤其是小城镇和小县城的发展得到了一个重视。

所以,清朝才有在农业上的重大进步,而农业的进步使得中国人口逐渐增多,在制度上的扶持才是人口真正膨胀的关键。

让我们设想一下,假如清朝真的禁绝了对外贸易,那么内部的发展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原来从海外可以得到的税金就减少了,那么就只能依靠盐铁碱等大宗商品的专营,尤其是盐税,那么税金的减少将使得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

那么结果就是大城市化非常发展,因为税金少,基础设施薄弱,那么人们当然更愿意去城市之中发展,因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会比农村强。

这样贫富差距就会急速的上升,那么请问,在缺少资本又缺少资源的情况下,如何使得人口暴涨呢?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清朝在鸦片战争之前真正的大暴乱是三场,分别是清朝与平西王之间的战争,清朝与准格尔部之间的战争,清朝与大小金川与白莲教之间的战争。而真正让清朝一次性就喘不过来气的战争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爆发的太平天国战争。

所以,假如清朝真的是缺少资源,那么他的暴乱就将无休无止,并且即便是在今天,具有大量现代农业支持下,有化肥,农药,机械化生产,更高产的作物的支持下,世界上大量的国家仍然饥饿的要死,甚至只能吃泥土充饥。

单凭高产作物就断定人口必然增长,是十分错误的,正是在闭关锁国政策支持下,政府的税金和收入增加,使得对于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导致资本向小城市扩散,使得农业蓬勃发展。

然而闭关锁国所造成的问题就是必然所产生的。

走私业。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6:03:00 +0800 CST  
67,官权三阶段(29)

鸦片战争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清朝销毁了大量的鸦片,并且不打算赔偿损失,所以激起了战争,然而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英国为什么要如此公开的买卖毒品?

其实一个简单的真相就是,因为英国人亏钱实在是太多了。

作为一个国家,公然的贩卖毒品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然而在不正常现象的背后其实也存在着非常合理的现象,那就是英国在对于中国的贸易战之中大幅度的失败造成了资本大量流入中国,所以,为了报复和从现实角度中需要资本,英国选择了鸦片。

那么问题来了。

一个闭关锁国的封闭国家,凭着什么击败了英国人呢?

这恰恰才是所有问题的关键了,一个在海上称霸的国家,为什么对于封闭国家无可奈何,以至于很多欧洲船只需要装着石头空船来到中国。

因为他们在贸易中非常的失败,很多人认为当时的中国属于农业国家,所以对于外来产品需求量非常低,这非常的错误,因为英国的主要贸易产品是毛纺织品或者棉纺织品。

一个农业国家,他的商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一定是非常弱的,因为他的社会基础设施不足,就必然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极大,这样,对于外来的产品一定是非常需要的,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是真的不和外面交流的国家。

那么对于拥有大量低成本劳力所生产的出来的棉毛纺织品是非常需要的,因为贫富差距大,所以内部生产的产品一定价格非常高,并且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而外来资本的廉价商品肯定会被哄抢一空。

所以,如果中国真的是一个封闭的国家,那么其结果就应该是英国和欧洲的产品到了中国以后,马上就脱销,这样才对。

但是,情况大大相反,那就是英国和欧洲要不断的把白银当做商品运到中国来进行交换,换走大量的瓷器,茶叶和丝绸。

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结果恰恰说明问题的本质,那就是中国内部的商业竞争非常激烈,并且社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使得内部的需求不断的增加,在这种增加的影响下。

中国的贸易产品远超于欧州产品的价值和质量,使得欧州商品滞销,而中国商品大肆行销海外,赚来大笔资本。

这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闭关锁国政策不但没有造成中国贸易产品的落后,相反使得中国产品击垮了欧洲商品。

结果引来了鸦片。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6:03:00 +0800 CST  
68,官权三阶段(30)

鸦片的出现为走私业找到了非常重要的发展途径,也就是,为什么在之前的时候走私业并不那么猖獗,而到了鸦片出现之后,走私就变得非常猖獗,并且似乎公开化了呢?

答案非常之简单,那就是走私要么是把好东西向外送,要么是向内送。

而之前由于在贸易产品上的优势,所有向外送多于向内送,这样就难以感受到激烈程度,然而当鸦片出现后,向内送成了主流。这就造成了走私活动的猖獗。

可以说,闭关锁国的必然的结果就是走私,因为毕竟有大量的人在边境生活,他们很多人已经适应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禁止私人商业的发展,必然产生走私犯罪的问题。

那么就要从一个更加深入的角度去看闭关锁国。

为什么中国在明清两代要选择闭关锁国?

因为王权已经没有什么招数可以控制官权对自己的侵蚀了,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国家和控制族权的发展,闭关锁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官营贸易的发展重点在于把资本控制在自己手中,然后为己所用,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王权可以通过闭关锁国使得宗主国的地位上升。

也就是说,由于中国商业模式过于先进,使得中国的商品过于强大,所以皇帝想利用贸易来控制别人,增加自己的宗主权。

清朝皇帝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外人见了自己就下跪,其根本原因就是,他需要维护清朝在东亚宗主国的地位,所以,一切外人都是番邦,想进行贸易,就必须承认宗主国的地位。

而由于中国的商品非常厉害,甚至无可替代,那么结果就是周边国家大多选择承认中国的地位,但是欧洲人来了,他们认为自己自己才是世界的主人。

于是就爆发中国和英国的冲突,在这个冲突之中被压制的一些人就选择走私,间接的帮助了英国人的发展,然而这是由于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

可以说,闭关锁国是王朝时代最后的极限,也是王权寻求保护自己的最后极限,然而这种策略最终的结果失败。

结果由于在武器上过分的落后,导致了清朝的失败,从那之后,清朝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从慈禧开始,选择了以汉臣为支持的族权。

慈禧的这种选择让满族人大为哗然,汉族人受到前面的长期压制,所以内心中也有不服,并且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

导致了天平天国运动的开始。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6:04:00 +0800 CST  
69,官权三阶段(31)

太平运动一开始,清朝的危机就算真的开始了,因为从这时候开始,清朝内部的基础设施和财力都走向了快速下降,那么王朝运行的根基就已经动摇了。

随着满族势力和慈禧的决裂,慈禧转而支持汉族势力,这次转换是非常有意义的,表面上慈禧成功的转换让他的势力大增。

但是实质上,真正取得了成功的人是汉族势力,也就是说,此时的王朝危机并不是绝对主要的,而是王朝制度的运行已经被打垮了。又退化到了族权思想。

所以,慈禧之所以能转换,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汉族势力需要慈禧的青睐,在这种思想的运作下,汉族势力快速发展,以至于满族势力日渐衰落。

慈禧可以说是善于权术的一个人,但是为什么我要把权术说的如此透彻,就是因为权术是族权思想需要的,对官权思想来说是有害的,也就是说一个善于使用权术的人,即便成功,其也是给后代留下无尽烦恼。

因为如果是族权思想,那么她可以很厉害,但是她的子孙能同样厉害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对官权来说就更加危险,一旦破坏了官权的运行,其后果自然也是同样的。

所以,随着文化的发展,权术本身并不是一个上乘的招数了。

善用权术的人,也只是一个小才中才而已,因为社会对于权术本身的抵触加强了,兴起一代却给后代留下无尽的危机,这就是权术的问题。

慈禧善于权术,虽然经过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个人重臣的辅佐,使得她可以游刃有余的左右于这些大臣之中。

但是从本身来说,她也确实无法真正的抑制汉族势力的发展,因为族权思想的特性决定这个结果。那么其实不管她做什么都只是维持。

终于,汉族势力越发展越大,她采取了直接的干预的态度,她挪用造军舰的钱来给自己修园林,其实,对于她来说,并不是不知道国家处于危机之中。

但是,危机本身对她并不只存在于一点。

也就是说,国家的危机是一种表面上的危机,太平天国和捻军以及各地的叛乱和外国人的压榨,这些都只是明面上的。

背后是汉族势力的快速发展,如果任由汉族发展,那么最终,失败也就离她不远了,在这种双层危机的选择上。

慈禧选择了保护自己,也就是裁剪军费,控制汉族势力的发展,可是结果是中国在甲午海战中失败了。

而慈禧保护自己的目的并没有达到,相反惹得一身骂名。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6:06:00 +0800 CST  
70,官权三阶段(32)

这种失败既是明面上的,也是暗地里的,可以说甲午海战是一个分水岭,如果慈禧不支持海军,那么海军得不到发展,最后是清军战败。

如果慈禧支持海军发展呢?

答案就变得诡异起来了,如果清朝全力支持海军发展,那么可能就是日军战败,人们往往最难看懂的地方就是,认为胜利了,就一定是胜利了。

其实,结果有可能是相反的,那就是如果清汉军胜利了,那对于慈禧来说危机却真的开始了,因为本来就无法抑制住汉军的发展,现在汉军再胜利了。

那么清朝就要遇到内部的满汉势力交锋的问题,所以,那只是类似于袁世凯的人物早出现或晚出现的问题。

结果是汉军失败了,在一个程度上国家失败了,民族失败了,但是慈禧却胜利了,因为汉军的失败给她的统治带来了转机。

然而按下葫芦浮起瓢,由于战争的失败,一方面是外国人看到了清朝的忧患,一方是老百姓的赋税更加深重。

所以,结果其实非常的尴尬,那就是,国内和国外就像是两个此消彼长的危机,按下去一个则会造成另一个的大幅度膨胀。

那么慈禧的选择只能是选择对于最有利的方向去按,但是按下去了不代表胜利的开始,则预示着更大的危机的开始。

不管选谁,最终危机都会越来越大,这就是权术本身的问题,由于没有扩张的空间,所以对于清朝来说,这种选择就需要经常做,可问题是越做问题就越多。

不能简单的把问题归罪于慈禧的愚蠢,或者是她的无能,而是王权本身已经走到了自己的极限,他已经开始逐渐失去了领导权,因为系统本身的运作已经趋于完善。

如果选择官权,那么就是自己被吃掉,如果不选择就会变成族权,从而导致自己被替代,在这两条路上,只能选择一条。

但是不管你选择哪一条,其实必然的结果都是注定了的,那就是失败。所以,真正不行了的,并不是中国制度和文化。

可以说当时的中国在制度和文化上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但是为什么一个先进的国家会挨打呢?

因为不是落后就要挨打,而是弱小了就要挨打,虽然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由于自己的制度和文化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上。

所以变得弱小了,自然就要挨打,而挨打了也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一种终点。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6:07:00 +0800 CST  
71,官权三阶段(33)

毁灭是毁灭么?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假如一个精美的瓷器掉在了地上,啪叽一声摔的粉粉碎,人们会扼腕叹息,认为这是一种毁灭,然而毁灭也何尝不是一种再生的开始呢?

所以,当毁灭开始的时候,按照“易”的哲学来说,毁灭也只是再生的开始,所以认为中国在对外战争中失败后就毁灭的话,那么这种毁灭也是再生的开始。

也就是王权的毁灭。

袁世凯苦等一生,终于等来了机会他赢得了胜利,接着他想要晋升为皇帝,就本质上来说,当时皇帝和国王即便是在欧洲还存在很多,但是为什么袁世凯失败了呢?

袁世凯不缺少资本,亦不缺少武器和军队,但是袁世凯已经再选择王权了,因为王权已经出卖了所有资本,他已经没有什么再可以退让的东西了。

所以,没有可以退让的东西了,是王权失败的最关键核心,袁世凯一称帝,很快就失败了,对于这次失败来说,他使得中国走向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那么将会向何处发展就成了历史洪流中的关键。

然而其实路径早就已经决定了,因为制度和文化的发展只能向着更加前进的方向去走,所以,符合这种思想的唯有一种,即:

社会主义。

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能够胜利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这个必然就是,不是外来的文化如何厉害,而是中国已经做好了接受先进思想的所有准备。

也就是说,温床早已经捂热了就等待思想的进入了,这才是本因,也就是说旧有的官权制度已经走到了第三阶段。

那就是,吃掉王权。

但问题并不那么简单,那就是,官权本身是不能够独立运行的,因为官权是一个系统,他需要另一个大权的支持才能运作。

所以一开始官权就需要选择王权,因为王权是一种可以让官权运行起来的大权,只有等待官权吃掉了王权以后。

才能转向寻找民权寻求支撑,这个步骤是绝对不能逆转的,如果逆转,那么是绝对无法成功的,因为先寻找民权,而没有完成官权的构建。

那么结果只能是,官权的失败。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6:07:00 +0800 CST  
72,官权三阶段(34)

为什么要对中国的历史进行梳理,其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要说明白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关键官权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绝对不能省略的。

也就是说,官权这种大权是世界上非常常见的大权之一,并不是只有中国有官权,但是能把这三关都走过的只有中国一个。

所以,假如认为不需要走这三关,那么就是错误的,也就是说,认为只要从族权思想发展就能进入社会主义,这本身就是错的。

因为社会主义的根本是一种官权的制度,所以,没有完善和成熟的官权制度,那么贸然从开始就认为只要人们够文明,够现代就能进入。

也就是说,认为只要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了,人们就能进步。

这是错误的。

科学和技术,不能使得人们脱离制度和文化的枷锁,这就是因为,科学和技术使人们的生产力虽然上涨了,但是分配关系和相处关系没有改变的话。

那么结果还是一样的。

族权的本质就是提高自己的控制力,进行排他,所以无论是用木棍种地,还是用铁锹,用铁犁,亦或是拖拉机播种机种地。

虽然不同的工具造成的生产力是不同的,但是造成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公族会想尽办法压榨旁族,虽然从奴隶时代到封建时代,到资本主义时代。

他们之间的压榨等级是不同的,但是压榨的本质却没有改变,理由就在于,虽然技术和科学快速发展,但是制度和文化没有多少改变。

那么结果就不会有多少改变,公族还是要想尽办法压榨旁族,而如果认为只要科学技术发展了就能从族权思想一下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那么就是一种妄想。

因为当官权没有吞掉王权的时候,那么表面上族权和民权的结合会渴望产生一个成熟的官权,但实质上,产生的也只不过是一个暗含了王权的官权。

并且如果没有支撑官权的文化作为支撑的话,那么结局就会非常的明显,那就是表面上会成功,但是最终会失败。

而在这条道路上,有一个国家简直是非常完美的展现了这个全过程。

这个国家就是苏联。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6:08:00 +0800 CST  
73,苏联兴衰(1)

如果看到俄罗斯的历史,就可以发现这套理论惊人的符合在了俄罗斯身上,苏联的前身是沙俄帝国,或者叫俄罗斯帝国,历史总长度为370年左右。

而苏联从出现到灭亡的是69年左右,所以,这不是很有趣么?

一个非常先进的思想只存在了69年即瓦解,而落后的族权思想却存在了370年左右,为什么落后的思想可以长期存在,而先进的制度却不能长久存在呢?

其关键的问题就是苏联在制度四原则面前,缺少了文化和成熟度这两个关键的支撑,所以即便是有制度的支撑和不同的斗争纲领支持,其结果都只能是失败。

沙俄走向了没落以后,苏联快速的崛起,一时之间,似乎世界终于诞生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然而,问题来了,这个国家有文化的支持么?

其实苏联和秦朝是非常相像的,如果从秦国的第一代开国君主秦非子那时候开始算到秦始皇建立秦朝,那么经历了超过650年以上的时间。

然而,从秦始皇到秦子婴的灭亡,只不过是过了几十年罢了,那么为什么一个强大的大国在没有进入官权制度前一个存在了370年,一个经历了650年。

而一旦进入了官权制度,一个存在了69年,而另一个只有几十年呢?

所以,制度这个东西,并不能够依靠文化学就能成功的,也就是不是宣扬一些精彩的口号,而壮丽的演说,最终就能成功的。

从很多角度上来说,秦朝和苏联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因为没有官权文化上的支撑和没有官权成熟度上的磨练造成的问题。

然而,问题来了,表面上看起来这两个国家是相同的,但实际上又是极为不同的。

因为道理非常的简单,那就是秦朝是在2000年前的国家了,而苏联是在20世纪出现的国家,虽然秦朝和苏联在制度上追求的不同,一个是追求王朝制度,一个追求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

但是支撑他们的关键都是官权制度,所以他们是非常有可比性的,并且最为关键的是,苏联不论从科技,农业,教育等一切水平都可以远超秦朝。

可两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却惊人的相同。

那就是由官权退化成了族权。

所以,如果简单认为科学技术就能够使得制度和文化进步,那么就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只改变了生产的手段,却没有改变分配的手段。

那么最后生产的再多,也只能是被分配到公族手里,所以制度和文化上的进步才是关键。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6:08:00 +0800 CST  
74,苏联兴衰(2)

苏联的兴起是在沙皇俄国走向衰败之后,虽然拥有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甚至拥有共产主义制度的支持,又有列宁的斗争纲领的辅助。

但是,苏联并没有走完官权制度,也就是官权并没有把王权吃掉,形成成熟的官权,这一点是苏联无法回避的关键,并且在文化思想上也没有类似于“行为论”一般可以支持国人的文化。

所以,苏联的兴起从一开始就存在缺陷,这种缺陷使得当斯大林上台后,选择了强硬的手段,对于当时的苏联连说,前进方向有两条,一条是满足于苏联内部的革命,另一种则是强烈的输出革命,进而引发更大的革命。

在这种不同视角并存的一个转换年代里,由于苏联没有文化支持又没有走完官权制度,所以更为排他的斯大林自然获胜。

斯大林的强硬政策为什么最后会酿成大清洗,其实理由非常的简单,那就是斯大林把官权制度从那时候起就逐渐转向了族权制度。

所以,吸引公族支持,打压旁族自然成了苏联的主流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自然也就会发生大清洗。

可以说,苏联的革命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苏联的革命是世界上的一次尝试,在没有走完官权制度的前提下,直接从族权思想想要进入社会主义,甚至想要进入共产主义。

但是,想要真的走进这个新时代,就首先要打牢根基,然而事情并非如此,当苏联非常贫穷的时候,还有发展的空间存在,这种软扩张使得苏联迅速的强大。

似乎强大就是真理,这种思想严重的使得苏联陷入到了一种深层次危机之中,然而事情巧合的是,与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不同的,极端族权制度的德国也在兴起。

人们常常把苏联的社会主义和德国的社会主义进行比较,那么该怎么看待他们两个呢?

他们都存在相同的特点,又有不同的特点,他们相同的特点都是在文化上和社会阶段上都没有走完该走的过程就直接的想要进入到新时代,这是他们相同的特点。

他们不同的特点是,德国式的纳粹社会主义是一种假象,也就是极端族权制度的体现,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德国式的纳粹社会主义,正是走向了欧洲本来应该走过的节奏,但是欧洲没有走,所以到了纳粹的时候,他们又重新对于王权和官权的组合发起了冲击。

这种冲击就是德国式的纳粹社会主义,但是苏联于此不同,苏联是想要直接跳入社会主义制度之中,也就是说同样在没有文化和社会阶段支持的情况下。

苏联也要进入社会主义,但是,由于没有文化支持,所以很快变退回了族权制度,但结果是德国的扩张打乱了两方的进展。

世界大战开打。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6:08:00 +0800 CST  
75,苏联兴衰(3)

世界大战的开打,淡化了两者的不足,因为在一个极端的环境之下,族权的对外性得到了体现,在这种情况的作用下,双方都在拼尽全力。

结果是一开始德军实力占优势,后期是苏联占优势,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对应于德国和苏联来说,他们虽然都没有走完官权制度,但是战争的发展满足了他们的某些条件。

当德国可以扩张的时候,族权势力自然是兴趣大增,那么体现出来的是实力较为强悍,而对于苏联来说,经过了大清洗,公族和旁族之间的关系还较为紧张,并且由于大清洗的作用,使得一大批指挥员被调换。

并且在德国新式闪电战的冲击下,一开始苏联节节败退。

然而,斯大林的一步不退策略却在关键时候起了作用,那就是斯大林向公族和旁族宣誓,从此开始,保护苏联的任务将是他的主要工作,这使得在危难面前公族和旁族开始团结起来。当然这种团结是一种相对的平衡。

翻过来说虽然德国得到了快速扩张,却没有时间消化这种扩张,这使得扩张虽然带来了好处,但是也带来了负担。

就是在苏联冬将军的作用下,德国逐渐转向了守势,这就使得苏德状态在冬天突然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就是当德军需要防守的时候。

苏军同样可以发动类似于德军的闪电战,这种作用使得德军无法承受,于是德军失败了,在这种作用下,德国的内部同样出了问题。

那就是当扩张变得缓慢的甚至停止的时候,内部的矛盾就出现了,已经有谋略家看到了德军的失败,所以与希特勒产生了潜在的矛盾。

随着战争的发展,德军开始慢慢不支,在这种情况下德军的军人决定刺杀希特勒来结束战争,这种情况就表示德军的内部也已经出现了问题。

所以,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德国的社会主义表面上是社会主义,其实不过就是极端的族权制度罢了,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就开始相互拆台。

而苏联的社会主义试验虽然存在隐患,但是当危机产生的时候,公族和旁族还是团结了起来,并且坚持了抗战,那么结果自然是对于苏联有利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苏联开始崛起,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随着族权思想的退化作用,反而使得苏联坚持了下来。

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外部的压力是直接的威胁,内部的公族和旁族又形成了相对的平衡,所以在这种作用的影响下。

苏联打赢了战争,并且成了世界的一极。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6:09:00 +0800 CST  
76,苏联兴衰(4)

虽然苏联取得了胜利,但是麻烦并不是减小了,相反是加大了,那就是在苏联取得胜利的过程中,占领了一批东欧国家,而对于苏联来说,拿到手的自然不愿意还回去。

这时候苏联的弱点就开始暴露出来了,那就是没有一个成熟的官职制度,又没有文化上的支持,所以斯大林继续了对于旁族的压榨,也就是对于东欧国家的压榨。

这就使得共产国际内部产生了隐患,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原本看起来已经走向危机的中共,却开始取得胜利。

这就使得苏联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将于中共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这件事情上,斯大林自然愿意是压制中国。

而这对于毛泽东来说,显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因为一方面毛泽东需要面对美国的威胁,又要面对斯大林的压制,在这个关键的时刻。

朝鲜战争爆发了。

朝鲜战争爆发是决定未来世界局势的最关键一场战争,表面上战争的主要参展方是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但实质上真正的关键角力是:

中国,苏联,美国。

也就是说,对于苏联来说,一开始为什么想要放弃朝鲜,那就是如果美国胜利的把韩国推到统一的顶点,那就无疑宣布美国将会威胁到中国。

在这个事情上,苏联自然乐见中国被压制,这样苏联就可以明显的压制中国,也就是说,苏联的算计就在于放弃救援朝鲜,等于压制了中国。

但是,事情总存在变数,毛泽东决定参与到朝鲜战争之中来,这就等于给了中国一个机会,如果中国在朝鲜半岛取胜,那么无疑共产国际之中将会存在两个有实力的国家。

这就是斯大林最失算的地方,因为他在文化上没有更先进的支撑,所以他只能选择这样做,但是这种做就有风险。

风险就是,战争不一定是强大就胜利,弱小就失败。

时间证明了这一切,那就是中国在朝鲜战争中获胜,这种获胜无异于给斯大林一记重击,因为这标志着苏联的失败。

从此共产国际之中就存在有两个声音了,那就是苏共和中共。

于是苏联决定用好处收买中国,让中国支持自己,而这一切斯大林就看不到了,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上台。

但是,赫鲁晓夫的上台并没有缓解问题。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6:10:00 +0800 CST  
77,苏联兴衰(5)

赫鲁晓夫是苏联最后一个有机会扭转局面的人,然而从一开始,就似乎注定了结果,因为他没有文化可以支撑他的制度。

所以,反斯大林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弥合矛盾,而是为赫鲁晓夫创造机会,创造一个他的公族和旁族的模式。

在一开始的时候,这种反斯大林运动,自然引起问题,那么赫鲁晓夫就不断的需要中共的支持,这也就是中共和苏共最好的时期。

但是,赫鲁晓夫同样想要压制中共,所以他同样需要转机,而这个转机来到了,那就是古巴导弹危机,表面上看起来,古巴导弹危机是以苏联失败为结束的。

可事实并非如此,苏联的最大问题和潜在危机并不是与美国的战争危机,而是他无法处理内部的关系,所以内部才是苏联的最大核心利益。

那么在这个视角去看苏联,就不难看出,苏联可以选择了一个对于自己极为不利的古巴制造导弹危机,当美国人叫喊着要毁灭苏联的时候,苏联也叫嚷着要毁灭美国。

其实两者都存在危机,也就是说,苏联存在中共与苏共之间的矛盾,而美国也存在于英国和法国的矛盾,所以,这场危机是美苏双方都十分需要的。

既然对于苏联是一开始就不利的,就说明了苏联并没有真心的想要押宝,而是选了一招围魏救赵,那就是在苏联失败的假象之下。

核危机和核讹诈迅速升级。

在这种状态下,苏联内部只有苏联拥有成熟的核技术,也就是说高个子的苏联想要用一张核保护伞“保护”住共产国际的加盟国。

反过来苏共希望用核讹诈压制中国和东欧,达到自己是宗主国的地位,然而,这一次又是因为中国的关系使得这种思想破产。

那就是中共自己研制出了核技术,所以中国一旦拥有核弹,那么赫鲁晓夫的核讹诈就破产了,但实际上这时候苏联潜在危机已经正在走向明处。

那就是肆无忌惮的向族权化退化。

那么为什么苏联总是失败给中国?

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认为,苏联并没有真正的文化支持,所以他只能去赌,赌中国不能做到一些事情,比如打赢战争,或者是核弹。

所以,一旦把胜负的关键压住在别人不能上,就等于把自己的成败交给了别人,那么即便自己再厉害也无法发挥出来。

只能看着中国的胜利,而导致苏联的失败。

勃列日涅夫上台了。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6:10:00 +0800 CST  
78,苏联兴衰(6)

当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苏联就已经彻底的失去了改革的机会,也就是说不是戈尔巴乔夫导致了苏联的灭亡。

而是从斯大林开始,苏联就注定要灭亡,因为他没有更为先进的文化作为支撑,所以即便其拥有了科学和技术的帮助,但是其分配制度并没有改变。

那么结果就是,公族和旁族再一次出现,官权向着族权制度的退化越来越明显,这就导致勃列日涅夫的诞生。

走到这一步,东欧与苏联的关系越来越差,那么《有限主权论》就自然孕育而生,也就是说,从这里开始,苏联已经不再追求社会主义,向着族权思想彻底的开始退化。

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却值得人们思考,那就是为什么在这种族权快速退化的时候,却也是苏联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呢?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斯大林时代和勃列日涅夫时代是苏联发展最快的时代,这其实完全符合族权制度的发展规律。

那就是落后的制度并不是不能说不能发展社会,也不是说不能强大,而是其不能产生更多的容他性,所以当发展到了一定瓶颈的时候就会出问题。

而新制度就是为了解决这些旧制度问题而改革的,但是由于新制度的不够成熟,反而无法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实力。

结果就是,当新制度运行的时候,反而发展较慢,当旧制度运行的时候,反而发展的却突然快了起来。

然而苏联的快速发展却也伴随着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决定扩张,也就是苏联的内部已经崩塌,由于斯大林和赫鲁晓夫都追求的是做“老大哥”。

所以才需要采取一种相对于软化的策略,但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已经追求做“大哥”了,对于加盟国的干预越来越强烈。

这就引发了苏联出兵阿富汗干预事务,导致苏阿战争爆发,而这次战争给了苏联一次失败和挫折,由于阿富汗同样没有先进的文化作为支撑,所以导致阿富汗内部的旁族和公族纷争不断。

又由于苏联对于阿富汗的介入更是破坏了阿富汗的基础设施,导致社会资源更为紧张,所以虽然苏联能快速的打赢战争。

却不能解决内在的矛盾,这就使得战争走向了长期化,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支持塔利班组织反击苏联,使得塔利班组织做大。

最终苏联失败,而这时候的苏联,危机已经走向明显化。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6:11:00 +0800 CST  
79,苏联兴衰(7)

苏联在勃列日涅夫出现以后,实际上已经难以修改自己内部的族权化策略,而苏阿战争的失败给苏联的信心造成了一定损伤。

接着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又给苏联带来了一击,可以说乌克兰真是多事之秋,乌克兰在苏联诞生以后,就一直问题不断,从乌克兰的旱灾到苏德战争中首先被攻击,再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但是,平心而论,就苏联的实力来说,不管是切尔诺贝利还是苏阿战争,都并不足够真的打垮苏联,只是在信心上给予苏联重击。

可就是这样的重击使得苏联无可避免的走向瓦解,在勃列日涅夫死后,新接替他的人物也并没有能够改变什么。

反而是使得苏联内部的族权争斗更加恶化,在这种状态下戈尔巴乔夫上台了,人们对于戈尔巴乔夫带有很多争议。

有人认为他是俄罗斯民主之路的教父,有人认为他是苏联瓦解的刽子手,其实他什么都不是,他只是一个没什么了不起的人罢了,苏联走到戈尔巴乔夫时代,并不是经济上不行了,而是政治上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可以说,在政治上苏联已经走向了族权化的一个高峰期,所以在这个高峰期,戈尔巴乔夫已经失去了任何可以管控公族和旁族的能力。

另一个问题就是苏联的制度正在走向瓦解,原因就在于族权对于苏联的官权制度有一种受限的感觉,这并不能让族权满足于受苏联制度的压制。

所以,不管是公族还是旁族实际上都是在向族权化的方向上快速发展,这种发展本身在旁族的视线上有很大的体现。

也就是像布拉格之春,波匈事件,这些由旁族引发的冲突和危机,使得人们经常对于旁族的举动表示强烈的关注。

但是却忽略了公族的作用。

也就是一开始最为强大和强势的俄罗斯在苏联内部的作用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人忽略了,人们总是天然和天真的认为。

既然是俄罗斯造成了苏联的出现,那么俄罗斯就自然的会站在苏联的一边,然而由于族权化的发展,使得俄罗斯本身开始强大起来。

而苏联逐渐对于俄罗斯的控制力越来越差,这就造成了由俄罗斯发起的武装起义,苏联从此走向了自己的灭亡。

然而苏联的灭亡只是一个开始,并不是一个结束。

楼主 那年光荣岁月  发布于 2015-05-03 16:11:00 +0800 CST  

楼主:那年光荣岁月

字数:117527

发表时间:2015-05-01 22:4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8 12:15:38 +0800 CST

评论数:17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