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思想汇编

如果要追求真理,我们只能着眼于现世,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在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必要的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控制不必要的欲望,尽可能地保持灵魂的纯净,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自从基督教产生以后,直到近代哲学开始之前,在西方国家思想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的是神学。


与神学相比,哲学只有附属的地位,它或者被湮没在神学里,或者被用作神学论证的工具,于是就有“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之说。笛卡尔以怀疑一切为开端:怀疑他感受到的周围一切事物的真实性,甚至怀疑自身存在的真实性。他的一个理由是,人在睡梦中也感受到各种各样事情,醒来时才发觉那些都是虚幻的。


可是没有什么确定的标记把清醒时感受到的东西和睡梦中感受到的东西区分开来。黑格尔:“近代的文化,近代哲学的思维,是从笛卡尔开始的。”笛卡尔以“我思,故我是”为第一原则,标志着哲学从神学中挣脱出来。经验主义哲学家认为,一切知识(除了数学知识)都起源于以感觉为基础的经验。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7-01 14:24:00 +0800 CST  
柏拉图主张有一个二元的世界,即观念世界和现象世界。唯一真正的世界是观念世界,经常改变的现象世界。即使对哲学感兴趣,想读哲学著作的人,也很少能够把一本书读完,多数人带着“不好懂”“太难”的印象而中途合上书本。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了逻各斯这个概念,


认为它是一种隐秘的智慧,是世间万物变化的一种微妙尺度和准则。斯多亚学派是逻各斯的提倡者和发扬者。他们认为,逻各斯是宇宙事物的理性和规则,它冲塞于天地之间,弥漫无形。希腊哲学认为,宇宙万物混乱的外表下有一个理性的秩序、有个必然的规则和本质的观念。


《论永久和平》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一篇著名论文。提出常备军应当逐步地完全废除。他希望以共和制国家的联合来实现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国联、联合国,都被视作是康德理论的某种尝试,而欧盟的实践,则更证明了康德理论的生命力。当人类建立国家后,国家间的关系呈现出“自然状态”。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7-03 14:59:00 +0800 CST  
各个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的利益,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乃至战争,因此国家间的关系呈现无秩序状态。康德指出人类社会逐渐完善化的趋势以及世界政府的建立是自然而必然的过程,坚信世界公民状态终将有朝一日会成为现实。在康德的《永久和平论》一书中,他提出了若干条款,


以在实践层面为永久和平的实现提供理论性的支撑。人一生都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始终受到自然法则的制约,只有当人类为克服了感觉欲望的限制,完全按照理性法则行动时,理性法则才能发挥作用。因而自然法则是人类必须遵守的法则,而理性法则是人类应该遵守却不一定遵守的法则。


自由即自律,道德法则乃是理性自己为自己所确立的法则。只有通过自律,自由才能实现,理性法则才能有效。对于个人来说,脱离自然状态的过程是痛苦的,充满艰辛的,但是在康德看来,对于人类整体而言,却是朝着完满的合乎历史目的而前进的。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7-03 15:12:00 +0800 CST  
德勒兹(1925年-1995年),法国作家、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其中一个主要特色是对欲望的研究。德勒兹将欲望看成是生产性的,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欲望是和尼采的意志类似的一种创造性力量,它应该充分地施展出来。施泰纳认为,每个个体都是一个自由的、创造性的个体。


个体自由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共识,也是20世纪西方哲学最重大的进展。所谓的艺术教育乃是个性教育、自由教育和创意教育。教育关乎人性,每一种教育体系背后都有一个哲学意义上的人性理想。从28岁到35岁的新的周期,是意识的创造性进程最为活跃的阶段。


大多数伟大的宗教导师和哲学家,都是在35岁前后产生了最伟大的洞见。维特根斯坦,生于1889年,是奥匈帝国一个显贵家庭(维特根斯坦家族)的8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遵从父亲的希望学习工程技术,但无法遏制自己要搞哲学的强烈冲动。生前只出版《逻辑哲学论》一书。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7-04 11:07:00 +0800 CST  
维特根斯坦最后的遗言是:“告诉他们,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整个哲学的云朵可凝缩成一小滴的语言学说。哲学是一架用来往上爬的梯子,一旦我们爬到上面便不需要它。维特根斯坦把哲学思考比作潜水:人在水中时天生就有上浮的趋势,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水底,越往深处潜,阻力就越大,也越孤独。


维特根斯坦来到了剑桥大学,师从当时剑桥大学的学术明星穆尔和罗素学习数理逻辑,很快就成了两位老师最得意的门生。一战爆发后,维特根斯坦中断学业来到挪威隐居,隐居期间潜心研究哲学和逻辑学。研究到一半,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保家卫国,于是自愿加入奥地利军队,还成为了一名军官。


战争期间,维特根斯坦一边打仗一边写作,完成了《逻辑哲学论》的初稿。在维特根斯坦看来,人类的所有的问题包括哲学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误用语言的结果,如果能够用清晰的方式使用语言,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能够清晰传达时,就要说出来;如果不能,就要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把所有的语言归结为两种:有意义和无意义。有意义的命题为真命题,无意义的命题为假命题。真命题我们要用最清晰的语言表述它们,而无意义的假命题则需要剔除在语言之外,即保持沉默。言语是具有能量的,与身体的行为一样,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和反映。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7-04 11:07:00 +0800 CST  
维特根斯坦以为农民是坦诚淳朴的,结果他发现农民是愚昧无知的。当他想改造农民时,却因激怒了当地的农民而被赶出来了。在剑桥大学教书持续了八年之后,维特根斯坦离开剑桥,隐居起来专心写作。儿童哲学启蒙是从儿童的思维与认知方式出发,利用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与思考的优势,


引导和帮助儿童实现自我建构自己思想与精神的世界,开启他们探究与认知自我与世界的使命。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1883年-1969年)在《智慧之路》中有这样一段对哲学的描述:“哲学是一个动词而不是一个名词。……哲学的本质并不在于对真理的掌握,而在于对真理的探究,……哲学就意味着追求。”


儿童自降生那一天起,就具有一种穷尽一切好奇的探索、探究之心和思考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哲学,它是思维和客观世界互动的产物。柏拉图说“哲学产生于惊异”,这种“惊异”源自我们的观察和思考。厨艺是可以习得的,智慧同样是在反复思考与实践中锻炼、总结和体悟出来的。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7-04 17:09:00 +0800 CST  
儿童正处在这样一个通过反复探索和认知,建构自我精神世界的最初阶段。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充满着对世界的好奇。学习哲学可让孩子学会用完整的眼光看待世界万物,更从容地创造幸福完整的生活。哲学一定意义上源于个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未知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探索。


在孩子三、四岁时,法国人就为孩子开设儿童哲学工作坊。在学校教育中,哲学课跟法语、数学、物理等学科相提并论,地位相同。如果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哲学就是必修课,因为哲学给予人的是开阔的眼光、自由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而这些品质必将造福整个人生。


哲学的过程就是认知与思考,再认知与再思考的过程。“儿童哲学课”本质上是以哲学为载体来推动幼儿各项核心素养的发展,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大问题”,有助于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他们能持续探索自身和周围的世界,提升智力发展的宽度与深度。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7-04 17:27:00 +0800 CST  
彼得·德鲁克(1909-2005),现代管理学之父。在上世纪50年代,他开创性地提出了将公司企业视为人类共同体的观点。这个共同体建立于信赖和对员工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的盈利机器。这一观点令德鲁克在日本人眼里成了神一样的存在。1909年,德鲁克生于奥地利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之家。


当德鲁克8岁那年第一次见到弗洛伊德时,他的父亲告诉他:“记住,今天你见到的可是全奥地利——甚至全欧洲——最重要的人物。”哈佛大学教授熊彼得:“我深知,以著作或理论而留名后世是不够的。除非令人们的生活从此不同,一个人就不算真正有所创新。”


《哈佛商业评论》这样称赞德鲁克:“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企业的丛林里就会有无数只耳朵竖起来听。”历史上的伟人——拿破仑、达芬奇、莫扎特——都很善于自我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们成为伟人的原因。自我管理需要每一个知识工作者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要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7-05 21:12:00 +0800 CST  
德鲁克一生充满信仰,坚信的是任何学问都是“接近一种真理”,不仅是管理学,任何学问都如此。1950年代,德鲁克就预测计算机科技,有一天将改写整个世界。1961年,他也早早预言了日本即将崛起,又在日本如日中天的80年代,警示它不久后将遇上成长的郁结。


德鲁克是第一个将“管理”进行系统化探讨的学者,也是第一个提出“知识工作者”,描绘出“知识型社会”的人。德鲁克认为管理的实质是要对“人”进行激发和释放,激发每一个人的善意,愿意为他人服务的善意,以及激发和释放人本身固有的创造价值、为他人创造福祉的潜能和建设能力。


1937年,德鲁克去了美国,并在那里生活到他去世。初到美国时,德鲁克看到了美国人的蓬勃朝气,看到了将经济大萧条看作是自然灾害而与之顽强奋斗的精神,也感受到了美国人的热情好客。到了80年代,德鲁克已经对美国企业,特别是华尔街那些金融精英非常失望。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7-05 21:13:00 +0800 CST  
华尔街大佬们的贪婪与无耻将给世界制造大量的金融危机。德鲁克认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企业“是社会的器官”而非机器的零部件。企业是由人组成的,是一个微缩的社会,研究这个实体不可能用研究物理的方法。文化骨子里还有强烈人本主义色彩的大国只剩下中国。


世界上希望用德鲁克先生名字命名的管理学院有很多。毕竟亚洲还有其他可以选择的国家,如日本或者韩国。而以德鲁克名字命名的管理学院,就坐落在中国北京。“别试着改变自己,因为这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努力改善自己做事的方式,对于那些不适合你表现的工作,就应该力求敬而远之。”


“90分钟原则”(一个普通人“超过90分钟”精力无法集中,而“不够90分钟”则难以处理好一件事)可以作为制定一个小型会议、一次绩效面谈、一项重要决策的参考时间。“管理时间”必须先掌握“要事优先”原则——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每次只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7-05 21:13:00 +0800 CST  
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26年,他进入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专事工业研究,以后一直在哈佛大学工作直到退休。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


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应该把职工当做不同的个体来看待,当做社会人来对待,而不应将其视做无差别的机器或机器的一部分。非正式群体就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抱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


如果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效率逻辑来管理,而忽略工人的感情逻辑,必然会引起冲突,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梅奥认为,对于社会人来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人们在无组织的人群中互相竞争。亚里士多德把人定义为是“能够获取知识的动物”,是用双脚走路的动物,是政治的动物。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7-06 19:29:00 +0800 CST  
本杰明·富兰克林把人定义为工具制造者,一种制造工具的动物。《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对人的定义:“人是消耗最少的必要能量来换取最大限度舒适的探索者。”我们观察人的方式与观察物的方式不同。对于物来说,我们是识别它;对于人,我们是与他相遇。


相遇不仅仅是偶然碰到,不仅仅是识别他,而且是出现在一个人面前,和他建立联系,而且意味着赞同、参加、合作。在世俗的眼里,我是一个普通人,但在我内心,我不是一个普通人。我内心认为,我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我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使我的存在的隐蔽的重要性得以实现,得以具体化。


一个人不仅有一个身体,也有一副面孔。在千百万张面孔中,没有哪两个人的面孔是一样的。没有哪个人是普通人。普通人、典型的人,是统计学上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普通的、不可区分的人,除非人把自己淹没在冷漠和平庸之中。动物的存在完全是显而易见的,而人的存在则是非常含蓄的。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7-06 19:52:00 +0800 CST  
一块石头的特点是有终极性的,即一经形成便长久如此。对动物来说,世界就是它现在的样子;对人来说,这是一个正在被创造的世界,而做人就意味着着奋斗、等待、盼望。我们做人总是经受考验,充满冒险,是不稳定的。做人既是事实,也是机会。


自然界是由过程组成的——比如,有机生命可以被描述为是由出生、成长、成熟和死亡这些过程组成的;而历史则主要由事件组成。做人不是一系列可以预见的事实,而是不计其数的、一连串的瞬间和行为。没有独处的能力就没有尊严。人应当隐退、幽居,以便倾听。


独处是对社会的侵扰和惊吓进行必要的反抗,是治疗和康复的阶段。真正的独处不是抛弃人性,而是对人性进行提炼。人从来就不孤独。我与我的同时代人在一起生活、受苦、享乐,即使在隐退生活中亦是如此。人性的反面是兽性,是不了解他的伙伴的人性,是对同伴的要求和处境茫然无知。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7-06 20:14:00 +0800 CST  
动物只关心它们自己的需求;我们做人的程度与我们关心他人的程度成正比。对我们的权力意识来说,世界是由我们支配的,由我们随意使用的;而承认神圣事物,就是承认某些事物是我们所不能利用的,不是由我们来支配的。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它总是牵涉到意义。


对食物、性的生命冲动,以及旨在满足这些冲动的心理机能,既是人的特征,也是动物的特征。做人面临这样的问题,即满足之后怎么办?需要——满足,欲望——快乐,这种循环对人的生活来说太狭窄了。彻底的满足是不可取的、不可想象的或者简直是不可能的。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1856-1915)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使较高工资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统一起来,从而扩大再生产的发展。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7-07 10:02:00 +0800 CST  
泰勒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所关注的,就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资本家不知道工人一天到底能干多少活,但总嫌工人干活少,拿工资多,于是就往往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而工人,也不确切知道自己一天到底能干多少活,但总认为自己干活多,拿工资少。


当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剥削,工人就用“磨洋工”消极对抗。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即劳动定额),就必须通过各种试验和测量,进行劳动动作研究和工作研究。在制定工作定额时,泰勒是以“第一流的工人在不损害其健康的情况下,维护较长年限的速度”为标准。


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指出:“资方和工人的密切合作,是现代科学管理的精髓。”要使劳资双方进行密切合作,关键不在于制定什么制度和方法,而是要实行劳资双方在思想和观念上的根本转变。当他们用友谊合作、互相帮助来代替敌对情绪时,通过共同努力,就能创造出比过去大得多的盈余。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7-07 10:20:00 +0800 CST  
迈克尔·波特(1947—),哈佛商学院教授,商业管理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在2005年世界管理思想家50强排行榜上,位居第一。曾获哈佛大学的MBA及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获得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等七所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哲学的本性,原本就植根在人类精神之中。


终极关怀,源于人之存在的有限性,源于人之企盼生命存在的无限性,它是人类超越有限、追求无限以达到永恒的一种精神渴望。对生命本源和死亡价值的探索构成人生的终极性思考。这是人类独具的哲学智慧,寻求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寄托以化解生存和死亡尖锐对立的紧张状态。


张岱年指出,古今中外的终极关怀有三种类型:皈依造物主的终极关怀;返归本原的终极关怀;发扬人生之道的终极关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为出发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的终极关怀人的哲学。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要服务时代,指导实践。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7-12 17:49:00 +0800 CST  
哲学智慧有寻根究底、追本溯源、反思批判的性质,哲学功能有超越时代、把握未来、终极关怀的特征。宗教和政治是人类权力的两个重要方面,是不同的权力模式。政治是世俗社会的终极关怀,宗教是精神世界的终极关怀。哲学是文明的灵魂。学习哲学就是踏上探求智慧的道路,哲学永远“在路上”。


学习哲学,就是把人类已经走过的思想之路再走一遍,然后选择或开创我们自己的路。柏拉图认为,人由肉体和灵魂构成,而灵魂又由三部分构成——欲望、意志和理性。欲望是为肉体服务的;意志可以不为肉体所动,是最接近于精神的;理性完全不受肉体左右,是人确立自己高贵身份的依据。


结构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产业机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的过程。80年代以后,各个国家开始进行改革转型。最早开始改革并成功转型的是毛里求斯。它给予既有产业必要的补贴保护(国家的作用),但是放开了对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进入(市场的作用)。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7-19 06:04:00 +0800 CST  
结构经济学又称经济结构学,是研究经济结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林毅夫认为,国家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有必要集中部分资源,优先支持对经济持续增长做出最大贡献的产业。“有为政府”是林毅夫所创导的新结构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因素。


张维迎坚信,经济学研究应该提供给世人一箱子工具,而不是急于开一纸政策药方。哲学属于思想,思想则需要语言来表达。康熙喜欢西方哲学,他所用的满文哲学教材是法兰西院士杜阿梅的《古今哲学》。人生三层楼:第一层是基本物质和欲望的需求;第二层是精神追求,文化艺术、自我实现的需求;


第三层是心灵的更高层次体验,宗教哲学、信仰与修行。胡适: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这样大。1919年,在日本的杜威接到了北京大学胡适教授的邀请信。恰巧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也在日本,他登门拜访杜威夫妇,并以北大的名义,向杜威发出正式邀请。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8-08 09:05:00 +0800 CST  
1919年4月30日,杜威展开中国之旅。胡适、蒋梦麟、陶行知等几位弟子早在码头等候。杜威到中国的第5天,五四运动爆发了。被中国“迷住了”的杜威,将自己的行程一拖再拖,最后在中国逗留了两年零两个月,足迹遍及当时中国11个省份。1921年6月30日午间,


北京中央公园来今雨轩里,在欢送杜威博士夫妇的饯行宴会上,杜威说:“这两年,我学得也比什么时候都多……我向来主张东西文化的汇合,中国就是东西文化的交点。”1921年4月,陈独秀在广州以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亲自主持杜威的演讲会。


1919年5月12日,正在上海的孙中山亲自拜访杜威,并共进晚餐。1919年10月20日,是杜威60岁生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特地为他举行了生日晚餐会。1920年10月17日,在北京大学授予杜威名誉博士学位的典礼上,蔡元培直接称杜威为“西方的孔子”。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8-08 09:18:00 +0800 CST  
由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及北京大学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于2018年8月13-20日在中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具有118年历史,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哲学学术会议第二次在亚洲,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世界哲学大会始创于1900年,每五年召开一次,首届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哲学学术会议。

8月13日至20日,将举办超过1000场次不同类型的学术活动,包括全体大会、专题论坛、邀请讲座、分组会议、圆桌会议、特邀会议及学生专场等。据介绍,从参会人数、投稿论文数量及会议场次等不同角度来看,本次大会都是世界哲学大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本届大会是世界哲学大会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国哲学思想文化传统作为基础学术架构,

第一次将中国精神秩序中核心关注的自我、社群、自然、精神及传统作为核心议题展开全方位的哲学研讨。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此次大会将为此增设专场捐赠讲座,纪念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经济活动和进取精神的中心。”历史学家皮埃尔·米盖尔如是描述1900年的巴黎。彼时,万国博览会和第一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此举行,工业盛会和思想盛宴交相辉映。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08-16 09:54:00 +0800 CST  

楼主:田中行者2

字数:84918

发表时间:2018-02-10 15:5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0-26 15:00:05 +0800 CST

评论数:27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