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一个数学问题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07:47:00 +0800 CST  
一个原理,若你不掌握其根本,能使用吗?


可以使用。你不用知道空调的工作原理,会用遥控器就是了。你也不用成为程序员,一样可以写Word文档。


但是,如果需要你发明或者改进空调,如果需要你做一款手机版本的Word,你能继续当用户吗?


所以这些文字,再说一遍,如果你不需要创造什么东西,你只需要享用已有的成果,对于你来说,毫无启发性。
这里面也包括一种情况:你已经熟知数学和物理,你打算以此为生(谋生),而数学和物理的发展以及未来对世界
的影响和你无关,那么这些文字也丝毫没有启发性 - 因为它不能让你赚更多的钱,反而还会让你失去对这些学科的信仰。


但是,再反过来,当你要问,什么这个国家要花费重金去国外吸引人才,而不把那笔钱给你的时候,
请你能意识到,这是你的选择造成的。因为你没有打算承担这个责任,所以也不会得到这个机会。


咱们这个国家,至今也没有能够培养大师的教育制度,所以这个不幸也不是你个人的不幸。
但就是这么说,我也不认为你会改变你的生活。


所以我把这些“误人子弟”的可能性,留给了孩子:而这也意味着,我对你们深深的失望。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07:57:00 +0800 CST  
到底怎么走到这一步的,我已经忘了。所以要写出一个很好的引导过程,我似乎已经做不到了。
时间太长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不知道多少次尝试,才得到这个结果。但是正如所说的一通百通,反过来所有的事情都变得容易的时候,这些尝试和失败都是值得的。


不能掌握一个事物的根本原理,是不能使用的:因为你不知道你在干什么的时候,你在干什么?从事人类活动?体验?消费?


当你把a和bi写成a+bi并毫无疑问的使用的时候,你可以画复平面,算点积,叉积,也可以把它扩展成四元数,或者高维的向量甚至是张量。然后呢?请你解释物体为什么不能超过光速?因为我要超过光速!你所有的能力,都不能提供给我有效的服务,也就是说,对于我而言,这些都是数学游戏。这远远超出言之无物的问题,你站在我的角度考虑一下,是不是如此?


这样吧,我提出一个要求:如果你讨论具体问题,物理数学哲学甚至超越学科都可以,我不保证都能明白,我只能尽量明白。但是,我不愿意再讨论关于个体世界观的问题:意思是,我继续表达我的世界观,并且不需要反馈。


世界观这个东西直接关系到你的成长历程,是非常个体化的,是真正不具有普适性的:也就是谁都是对的,谁都是不对的,是一样的。科学是大家能够共同接受的。所以这种药能治你的病,大约也能治我同样的病,因为咱们有共同的基因。但是经历以及意识上多样性使得咱们具有不同的选择。讨论后者永远没有结论。


浪费非常多的篇幅,偏离原来的主题,并不是我希望的结果。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08:13:00 +0800 CST  
相比较而言,我不喜欢数学:研究蒋介石的人就是蒋介石的粉丝?显然不是。


不喜欢数学的原因是它的抽象:抽象是好事,不好的是不知道怎么抽象出来的。从小学到大学,可有任何一个学校讲数学发展史?没有,一个没有。别的发展史也没有。


所以我给我的孩子讲每一刻的时候,都要讲它的来源,也就是发展史。所以再说一遍,不知道发展史,我没法讲这些课。


包括高等教育在内,我所受到的教育,是培养熟练工人的教育,更不好听的说,是培养奴隶的教育,而这一点在我的孩子身上并未改观。你要打算以培养奴隶的方式来创造大师,绝无可能。当我看到读者的反馈,完全没有get到重点的时候,或者说,根本没懂这是在干什么,我就知道各位和我受到的是同样的教育。


很不好意思,你可能认为这个教育成就了你,你只是不知道若不用这种方式来教育,你会成为什么样子。换句话说,因为没有比较,你不知道自己被毁成了什么样子 - 请勿反驳,因为你要反驳,得有两种不同生活的经验,
而一但你有这些经验,你会自动赞同这些观点,而你反驳就意味着你没有。所以一切辩论在开始的时候就决定了
结果,这种辩论是没有意义的,相当于鸡同鸭讲或者是各自的循环论证。


相比较而言,我更愿意讲给孩子听,或者没有专业知识的文科生听。因为我已经能够保证他们能听懂,所以基本上不会出现这么大的偏移。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08:24:00 +0800 CST  
回到正题。


i到底是多大?它是可以有值的。它也确实可以是任意值。而这个值是多少,则在于参照物的选择。比如一米到底有多长,原来的做法是做一个规定为一米长的米尺。然后用它作为基准来制造其它的米尺。然而如果这把米尺因为热胀冷缩的原因而变化了长度呢?你能做的就是让这个变化尽可能的小,但真的不能消除。换句话说,若这个米尺总是一米的标准,那么它实际上也根本不是一个常量。就连人定死的标准都不是常量,那么自然中,有什么还能是常量?


其实根本没有常量:所有惯性系都是等价的,没有一个惯性系比另一个更优越(狭义相对论的第一个原则)。这是一个物理定律,若它正确,意味着放之四海皆准,不要忘了数学抽象于现实世界,若数学不能完整或者精确的描述
现实世界,那这个数学就是数学游戏:人的大脑创造出来的用于娱乐也好,训练也罢的观念。


那么在这一点上,数学必须尊重物理规律,也就是反过来,物理又成为数学的上位学科。A大于B,且A小于B,
是什么意思?A就不是B,这是直接导出结论。然而所有相对关系同时被定义的原则应用的结果,则是A就是B。
对于这一点无法接受的,请从阅读《金刚经》开始。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否认布尔逻辑系统的正确性,而是说,布尔逻辑系统要衍生于一个不被它束缚的系统,在那个
系统中,情况是很不同的:A不是B与A是B没有本质差异。若非如此,单独按照布尔逻辑而言,就没法产生布尔逻辑。用更直白的话来讲,你看到的逻辑一致性,若能将其运用于自身,并寻求其原理的话,你一定会发现,它来自于逻辑一致和逻辑不一致同时成立同时不成立的那个地方;反之,它就没法出现。


这还是那个用空调还是造空调的问题。事物有多大的意义,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你的视角,或者你的需求。
对于那些求道升仙为目标的人而言,世界首富是没有意义的。


而当你讨论为什么有人求道升仙,有人要当世界首富的时候,逻辑一致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如果没有最开始选择的不一致,后来个人一生追求的一致就无从定义了。


所以这是逻辑,可能不叫布尔逻辑,在《金刚经》中,这个被归纳为“既非是名”,而这一点也是今天的数理逻辑,
包括模糊逻辑在内都未能包含的内容。(注释:提到佛经,或者宗教,显然又遇到视角问题:如果你以宗教或者
迷信为理由否定它存在的意义,那么我希望你能以就事论事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好好把它读一遍)。


还是那句话,要成为创造者,或者工匠,你需要工具。用户级基本上没有工具,或者没有好用的工具,那就用工厂级的工具。如果工厂级也没有工具呢?自己创造工具。


不过现实的情况是,工厂级其实是有工具的,只是在其它的工厂,如果你愿意去看一看,借一个的话,或者借来之后抄 一个,也能节省不少时间。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08:49:00 +0800 CST  
所以在这个方向上,严格说,根本没有交叉学科的这种概念。


当年牛顿从物理中抽象微积分概念(当然也有莱布尼兹从数学方向开始),那就是一个纯粹的物理问题。是后来更多的补充性的工作才使得它成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或者说中流砥柱。


物理数学哲学,都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支持,当然也可以看出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调和过程就是再各个学科同时实现突破的过程。


这也是中国人的方式:中国人从来都追求统一或者说一致性;西方人从来都追求多样性。作为中国人,我个人非常难以忍受要同时接纳那么多的学科,却不能把它们很好的整合起来。整合起来我至少可以轻松的多。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08:54:00 +0800 CST  
狭义存在总是有限的,但狭义存在又是无限的体现,那么狭义存在将以反复出现的形式来表现。


若应用于生命,比如人,你有理由将这个情况称之为“轮回”。


这是从长的时间尺度上来说。因为x和1/x在这个方程中同时定义,互为(负)倒数,加上x即便没有绝对值,但总有相对值(比如速度,总是相对速度,光速是个特例),那么你就可以以你选定的单位来测量1/x,也就是较小的这个数,并且把它倒过来,就可以得到你选定单位前提下的x,也就是较大的这个。


什么意思?意思是:有限性同时体现在周期和频率(最小单位)上,你知道了一个就同时知道了另一个。而如果这个数值描述的是时间的话,那么,你知道了“这个物体的频率”(暂时用这么一种含糊的说法),你就知道了“这个物体的寿命”


而这种测量,若可以实现,就可以叫做“算命”。


当我写出这些字的时候,各位“大仙”可能要抗议了:“玄之又玄”的完美又失去了。
但你不知道的是,你失去的只是枷锁,你获得的自由。


而这也是我的目的所在:还你自由。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09:13:00 +0800 CST  
继续回来说,a+bi是什么东西?


能写出a+bi,而不是什么m或者n,总得留着一个加号和一个虚数单位,是因为实在没法把它们写在一起。
但真的如此吗?不是的。


还是基于小学生的理解:她确实试着把这两个东西写在一起。当她意识到这个i是一个变量的时候,她希望知道这个i到底等于多少。能等于多少呢?决定于两点,一个是所观之物的内在属性,一个是观察者使用的单位。


所谓所观之物的内在属性,意思是,说你的寿命是100年,没问题,说你的寿命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也没问题。而熟悉相对论的同学会意识到,这就是不变性,或者说,张量运算要处理的问题。


另一个是观察者所选择的单位,这就是年,或者天。
所以这个变量,也是同时由两个同时定义的概念而共同表达的结果。


我们以整数情况为例:观察者观察所观之物,得到如下信息:它的x为5,经过5之后,休息一下,开始下一个周期。


为什么要休息一下?如果没有这个休息一下会怎样?
没有这个休息一下,就叫恒常:它没有周期。这种恒常并不是说它没有计数上的变化,这个变化仍然是从1到5的。
但是谁在计数?是观察者。
如果观察者没有看到休息的那一下,观察者将会继续计数,观察者的能力极限为止(之后重新开始,若观察者的存在性得意在周期之间保持的话)。这意味着所观之物的周期比观察者的周期更长。


你还记得三角形的三条边吗?到底和这个有什么关系稍后再说。但是很容易知道,如果一条直角边,比斜边还长,
那么这个三角形仍然可以保持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只要你把原来的斜边当成新的直角边,原来的直角边当成
新的斜边即可。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09:26:00 +0800 CST  
所以顺着这句话下来,再加上狭义相对论关于时间变成虚数的情况,其实你可以建立一个印象:仍然是直角三角形,只是谁是直角边谁是斜边变了而已,那么那个it,也就是不是一个妖怪了。


有了5次的计数,以及1次的休息,我们可以称它为一个周期。这是在观察者这边看到的结果。有了这种生(5次)和灭(1次)的交替,我们才能在观察过程中分离出所观之物的存在。也就是说,这个存在,是存在和不存在两种状态同时定义的。“这个存在”中的“存在”就是所谓的“狭义/广义存在”,后面那个“存在和不存在”就是所谓的“广义/狭义”存在,把两个东西写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同时定义,实际上你选谁描述前者谁描述后者并无本质差别,至少在这里是这样的。


那么这个存在物的周期,到底是多少?答案也是两种。对于自己而言,是5,对于观察者而言,是6。然而若无第三参照物,5和6都不对。


若无第三参照物,对于它自己,永远是全部(也就是1),对于观察者,没有标准,只知道其存在,不知道是多少。


这就是计数过程和观察过程的差异。计数过程总是要引入第三参照物。


所以,当你认为数数,是一个小孩子都能做的事的时候,你忘了一点,小孩子也是高等生命。他具有和你一样的
复杂度。它不假思索就能做的事,当然你也不加思索就能做,但这不意味着你明白整个事件的全部。或者说,你的
能力是怎么运作的。


就像是,你不用学解刨学,也知道你有胃,能吃饱;但这不意味着你知道怎么做胃切除手数(治疗胃癌的没办法的办法)。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09:37:00 +0800 CST  
通过这些分析,就得到了一个认识,计数过程需要至少三方存在(第一方和第三方不一定参与,但是可能有影响)。而这些认识是为了什么而准备呢?就是光速是否可变的问题。


还是回到数学。三方都准备好了。那么a+bi是什么意思?
从观察者视角看,他可以画一个表格,二维的表格。
每数一个数,在表格的对应格上画一个叉。
1,2,3,4,5
到第六个的是后,不画叉,画一个圈,以示区别。


观察者一直观察所观之物,那么一个周期,也就是数到6就不够了。
作为二维表格,他从下一行开始画叉,当然最后那个还有一个圈。


如果用数来表示,第一个叉,怎么写?


它在第一行第一列。


我们把实数留作周期内的坐标,虚数当做周期之间的坐标。
那么每一样就对应一个i,每一列就对应一个1。
所以第一行第一列,就是
i+1
如果按照我们习惯的先写x后写y的方式,就是
1+i


第三行第二列,就是
2+3I


这都没有问题。可能你要问的是,这和复平面有什么差别?都是坐标到图形的映射。但你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在
这个表格里面,你能写7+2i吗?


7超出了6的周期。在表格外面。而6是这个存在物的周期(被观察者观察到的结果),那么7是什么东西?7只能是别的存在物。


但是你在复平面上可以写任何实数坐标。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复平面,把这件事情在周期和周期重复的两个方向上都无限扩展了。在周期重复的方向上扩展,我们也是
这么干的,因为除非观察者终止观察,或者观察者达到自身极限之后不再继续,那么时间就是可以无限扩展的。
但是所观之物的周期却不是可以无限扩展的。


换句话说,从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否定了所观之物周期无限扩展的可能性。不然的话,根本就写不出
x+1/x=0的方程来。


这就是一个“抽象大了”的实例。
另外不仅仅是周期方向不能无限扩展,由于观察者自身的观察能力极限存在,观察时间上也不是无限扩展的。也就是说,纵轴也不是无限扩展的。不然你就面临了观察者和所观之物不对等的问题,而这一点已经可以由狭义相对论
彻底否定了。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09:52:00 +0800 CST  
两个坐标轴都不是无限扩展的坐标系是什么坐标系?
球面坐标系。


也只有在这个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做环绕坐标轴的积分,否则黎曼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错的。


现在你能意识到为什么要从数数开始了?请问,你要证明黎曼的做法是正确的,你从何开始?
如果他的做法都不对,他发明的Zeta函数,以及它的零点问题还有什么意义?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09:55:00 +0800 CST  
为什么要研究Zeta函数?
就因为它的“美”。
以Zeta(-2)为例,也就是从1的平方,2的平方,一直相加,没有尽头,
而这个值,等于0。


1^2+2^2+3^2+4^2... = 0
其实无论正着看,倒着看,都不对!
如果你要说逻辑错误,再没有比这个更错的了。
然而黎曼给出的算法,就得这个结果。


其实当你说它错误的时候,隐含了一个条件,就是你在假定一切都是基于你熟悉的初等数学来理解。
按说这是可能的,也是对的。但是你能否在初等数学中找到一个方式,解释它,而不引入微积分?


没法做到,因为这个东西还没有出现。所以它就是一个只能用微积分,或者说,目前只能用黎曼的算法
来解释的东西,而他的算法就是绕着坐标轴做积分。你怎么办?还是那句话,他是错的?
他用了一辈子就做这件事都是错的?那后面的应用黎曼几何做曲率计算的广义相对论也完蛋了。


所以说这也是科学的好处,这是各个学科之间互相支持的体现。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10:09:00 +0800 CST  
不要误解,这个“美”不是说反话。
我习惯于假定大家都认为是对的东西,是对的,因为有(我假定)充分多的人在验证它。但是这也不代表我就不追问后面的原因。所以万一追问原因发现有问题,我以事实为准。


说它“美”不是反话,是因为它表达了一种追求。在尚未理解0的含义之前,我对零的认识和你一样,就是没有。基于这个理解,Zeta(-2n)对我来说特别有吸引力。


因为从左往右看,一大堆大于0的数加起来等于0,这简直就是世界末日。
但是你要是把它反过来看呢?就是“无中生有”。


这时候无中生有绝非一个贬义词,它实际上是物理学家从早在炼金术年(那时候是化学家,现在叫化学家)代就开始追求的东西,后来被具体化为叫做“永动机”的观念,以及今天被称作自由能源的追求。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10:16:00 +0800 CST  
换句话说我,那个被常年定义为伪科学的东西,在数学里面冒出来了。


希望你习惯于把各个学科当成一种学科,否则这些话又难以理解了。为什么数学中的东西,和物理中的东西能这样扯到一起?
你学过刚体的转动吧?假设你是理工科学生,大学物理是必修课。刚体转动计算角动量的时候是怎么算的?
具体的你可以自己查书本,我也没法都背下来。
简而言之,在转动过程中,出现平方和的积分,而积分就是连续的求和,所以本质上转动就可以被写成Zeta(-2)中左边的形式。差别只有一个大小问题: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项目相加。而右边是一个0。


从因果关系分析,这就相当于在说,无中生有等价于一个转动过程,只是这个转动过程是无限大直径得圆盘实现的。那么,有没有可能“小中生大”呢?也就是说,我们没法做到无限大(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个i的观念,这个在后面解释),所以没法实现无中生有,但是我们可以做尽可能大的圆盘,尝试小中生大,而这事也获得有效能源的有效方式。


如果你的脑袋已经被热力学三定律定死了,这些话显然都没有意义。但你可以在网上找一下自由能源的视频,可能会有所启发。你当然也可以认为一切都是假的。这个都随你。这种情况我遇到的不止一次,所以并不在意多一次。
而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和孩子说这些话更好的原因。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10:27:00 +0800 CST  
那么,这个自由能源的问题和UFO以及相对论又有什么关系?


顺着自由能源这个角度去搜寻,或者顺着UFO角度去搜寻,得到的都是同一个答案:UFO使用的就是这类系统,
这里系统天生就能解决相对论里面关于光速极限的问题。


由于“你”不愿意或者未能够深入的研究事物后面的真相,你在充当科学卫士打击反科学的时候,它们正在星际之间旅行。当然,还是那句话,你可以认为我再瞎说。因为这是你的选择。但我是否在瞎说,不急,时间总是会给出证明的。而我说这句话,也是在说,作为科学工作者,你的失职!不这么说,只是不想对人太苛刻了 - 但是当“你”站在同样的角度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要对他人的“错误”(真的是错误吗?)给以宽容?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10:34:00 +0800 CST  
热力学定律,尤其是第二定律,可以说是那个年代,大量的尝试永动机实验失败的结果。


简单说,一切都在耗散,能量会变得越来越不可用。不可用就相当于没有了,你用不了它,
它的存在与否还有什么意义-因为我们说的就是能量,而我们要它就是在于它可以做功,
可以产生效果。


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将意味着一切最终走向衰亡。
到这里都没有问题。


但如果你倒着考虑,若这一切未曾存在,一切如何衰亡?
而一切存在已经是现实,加上衰亡的必然性,剩下什么?剩下的只有一切如何开始。


开始和衰亡是同时定义的。
要么有始有终,要么无始无终。有终无始的是什么东西?这不是个没人见过的问题,
而是一个逻辑上过不去的问题。


为了保持逻辑的一致性,而不是把责任推给上帝(上帝他老人家创造世界,那不是科学那是宗教),
那么一切必有开始。


换句话说,通过理解一切如何开始,包括能量如何出现,你仍然可以获得能量。
你不必保证什么东西永远运动,甚至不必保证在能量上盈利,你只需要做到收支平衡,甚至
略低于收支平衡,你都能解决好能源问题。


现在人类以何种方式解决能源问题呢?你知道,我不用说。
而这种方式可以持续多久,你也知道,我也不用说。


所以曾经是一种幻想或者奢望,而今天是一种需求:这种获得能源的方式终将终结,而新的获取能源的方式
在哪里?现在黎曼给了你一个“梦幻选择”,你会视而不见么?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10:44:00 +0800 CST  
绕了这么远,你说,物理是不是数学?数学是不是哲学?哲学是不是物理?


这些学科交叉也好,同时也罢,它们都得发展,最终增进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的认识。


有了Zeta(-2)的平凡零点问题,就不可能不接触Zeta(1/2+t)的非平凡零点问题。
实际上后者更绝,你连圆盘都不用,就可以创造一个自由能源系统。
但不管平凡零点还是非平凡零点,都需要你明白Zeta函数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在这个基础上在做解答,
就容易了。怎么把那个z=1/2+ti存在的必然性解出来,不是我这里想讨论的问题。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个问题可以解决(我不想说我是否已经解决,这不是本文目的所在;
另外如果你愿意尝试解题的话,除了微积分和复变函数之外,你还有一个故事可以用,
这个工具到底好不好用,你试试就知道了)。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10:51:00 +0800 CST  
物以类聚,这一点我也逃不过。所以我乐于见到和我一样的人,相似的也好。
刨根问底,当然不是缠着别人,而是自己去寻找问题后面的真相。
你若是这样的人,我就有用,或者说工具你就能用。若不是的话,权当听故事也无所谓。


回到a+bi,当周期等于6(外部观察者观察到的周期)的时候,a其实只能选择1到5。
但如果要是把后面那个叉也处理一下,算到前面,那么a就可以选择0到5。这正好6个数。


当放在后面的时候,0意味着这一行的结束。如果换一下位置,0则意味着新一行的开始。
无非这个时候我们从0开始计数。这样0的意义就清楚了。它真的就是开始 - 当然,也是结束。


前面说到向复平面投射复数这件事情,存在环绕的问题。因为每个复数本质上都是有限数,
或者说周期数,或者说环绕数,你要描述这些数,就必须用环绕的坐标轴。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每个形如a+bi的数,又都要表述在这个复平面之中。而这些数被假定是无限多的,
那么我们还得用开放的坐标轴。说“被假定”说的是所观之物,或者扩展说,是客观存在,具有无限性;应当
导致复平面无限扩展。


但是,观察者和所观之物的同时定义,又要求所观之物也必须是有限的。换句话说,就是这个复平面,最终
也必须是有限的:具体来说,一个观察者和所观之物构成配对,使得二者有限;有限个配对使得整体有限;而最终放在这个平面上的一切仍然需要观察者,这个观察者就是你,你一样有限,你和复平面配对作为整体仍然有限。


因为曾经一度认为存在“客观世界”:也就是不依赖观察者的观察而存在的世界,所以总是认为复平面是无限的。
那么有没有“客观世界”,才是问题的核心。它就决定了复平面到底是不是有限的。


有一个叫做“客观世界”的这样一种存在,这是真的;但是它名不副实。因为观察者和所观之物的对等要求一个世界
的存在和它的观察者的存在也对等。那就没有一个没有观察者的世界。而一旦出现观察者,观察者和所观之物
之间的对等性就使得二者不可实际分割,也就是我们知道的观察者对所观之物的影响严格来说不可忽略(量子力学),加上,观察者因为有差异才能称为不同的观察者,不同的观察者又导致了不同的观察者对不同的世界造成影响,哪怕那些观察者观察的就是同一个世界,这种影响也严格不可忽略。这就使得,就算大家存在于同一个世界
为真,大家看到的终究都是不同的。根据所有的惯性系都等价的原则,没有哪一个惯性系比另一个更优先,结果,就没有“客观世界”能够”客观得了“了。


而现实中那些认为自己“客观”的人,它说的意思是“我认为我是对的前提下,我有如下想法”。而这一点并不为其所知。然而问题又在于没有人认为自己是错的,所以大家都认为存在一个客观世界,而如果有一天大家坐在一起讨论
这个共同的客观世界的时候,会惊奇的发现这些人所说的“客观世界”都不同。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11:08:00 +0800 CST  
这不是一个比喻,这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也是我的经历。


所以如果真的没有客观世界的话,那么你的复平面和我的复平面也是不一样的。当谈到复平面的时候,必须把复平面之外的观察者也算计去。而这一点,说实话,是“完美的”任何学科恐怕都不愿意接受的:因为完美的意思就“它最符合我对事物的理解,所以我认为它最符合所有人对事物的理解”,那么把“我”也算进去,就是在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承认了自己的局限性,观察者就从认为自己是“神”,一下就落到了“人”堆里面。完美也自然就失去了。


听我说,我并不是要让你失去你的完美:你我都是有局限性的,正如你我都是无限本身的体现一样。而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会帮助你保持你的完美,否认自己局限性将使得你的完美变得脆弱。就像不断的更新数学和物理的理论以
解释现实现象,这就是不断完美的过程。反过来,如果你认为你已经完美,那么你不完美的那个地方,就正好放在他人的眼前了。


如果直有它自己的话,有限计数器永远都无法测量自己的寿命,两辈子也不能。它相对于自己而言,寿命是无限的,它的存在是永恒的。因为它或者存在,认为自己永恒,或者消亡,不能认为任何事情。所以就剩下永恒。


独立存在的有限计数器的情况,和学科的完美的情况,可以使用一样的解释。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11:18:00 +0800 CST  
其实你认为自己完美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和他人老死不相往来。


可是人类的生命形式应将你决定为依赖环境生活,不依赖环境难于生活,或者根本没法生活。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你自己的存在形式就是你自己的监狱,而且你都没有地方去逃跑。


而你心里清楚,你是无限的一种体现,你根本就应该是自由的。
你一生的所有这些经历,你经历它们的原因,背后都有强制性:你可以不经历吗?不能,为了生存,不能。
这些经历如果都是美好的,那么也许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是,谁能保证任何事情?


如果你深入理性,你最终一定会走到这:寻找属于你的自由!
然后你就会明白那些拼了命也要搞永动机的人,到底是在干什么了。


那是一条路,通向自由,还有别的路,也通向自由。
在这个前提下,你说我错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如果证实我错了,我这一生还有时间寻找别的路。
换句话说,还有更大的机会获得自由。


但是反过来,如果我真的没错呢?那么我离着自由的距离就更近了。
当然这也意味着,你,若也想获得自由,离着自由的距离就更近了。

楼主 yyl_new  发布于 2018-02-18 11:31:00 +0800 CST  

楼主:yyl_new

字数:195276

发表时间:2018-02-16 11: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18 19:25:07 +0800 CST

评论数:61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