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六道



怒放的三角梅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8-12-12 22:05:05 +0800 CST  

在老子孔子那个时代,“名分”是社会等级划分的根基,那个时候社会权力的分配是“嫡长子继承制”,比如:

“王”(天下)的继承人是正妻所生的老大(嫡长子),以下则封为“诸侯”(国);

诸侯死,仍由嫡长子继位为诸侯,其余封为“大夫”(家);

大夫死,嫡长子继位为“大夫”,其余为“士”;

士死,嫡长子继承为“士”,其余则为“庶民”。

王\诸侯\大夫\组成三级社会统治集团,“士”则依附于某“大夫”。

以上三级统治集团的成员则统称为“君子”。

孔圣的阶级地位(名)如何?如果他真是叔梁纥的亲生儿子,纥虽为“大夫”,但孔圣为庶出行二,所以,他没资格继承“大夫”之名,只能为“士”。

其实,孔圣是否具有“士”的名分也是难说的很呢。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8-12-15 21:48:06 +0800 CST  

其实,孔圣是否具有“士”的名分也难说的很。

其一\叔梁纥究竟是“大夫”还是“士”众说不一。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被认为是孔子生父的人名纥,字叔梁,人称孔纥或叔梁纥,是一位以武功见长的武士。他的祖先本是宋国的贵族,因为在宫廷政治斗争中受到排挤而流亡鲁国。他的父亲曾在当时的鲁国国都(今山东省曲阜市)以东30里的防邑任邑宰。他本人也因在多次重大的战争中立功而被委任为其出生地防邑以南10里的陬邑宰。《左传》中记载了叔梁纥的事迹:

1:鲁襄公十年(前563年),晋国率领诸侯联军围攻偪阳(今山东省枣庄市南面),叔梁纥作为一名武士,随同鲁军参加作战。在攻城时,偪阳人为诱敌入城,故意把城门打开,放一部分攻城的军队进去,再突然放下悬门,将攻城的军队拦腰截断,关门聚歼。就在悬门将要落下的刹那间,叔梁纥飞步上前,双手托起悬门,使攻进城内的鲁军及时撤了出来,避免了伤亡,为鲁军立下了战功。

2:鲁襄公十七年(前556年),齐国入侵鲁国臧孙氏的防邑(在今山东泗水县南28里),将鲁大夫臧纥及其弟臧畴、臧贾和叔梁纥围困在防邑中。鲁军前去解救,抵达防邑附近的旅松。待天黑之后,叔梁纥和臧畴、臧贾率三百武士,突围而出,护送臧纥到了旅松,然后又杀回防邑继续守卫。齐军无奈,罢兵而去。

大夫的地位仅次于国君,两国交兵如果国君不在,那么大夫就是军队的统帅,从这两次战事来看,叔梁纥只是一个武士,而不是统帅,所以他很可能只是像臧畴、臧贾一样只是一个“士”而非“大夫”。

如果叔梁纥只是有“士”的名分,那孔子就只能是“庶民”了,真是这样,那孔子可能是中国历史是第一个凤凰男。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8-12-17 21:31:20 +0800 CST  


疏落的四季梅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8-12-19 21:41:08 +0800 CST  

其三\叔梁纥是"背锅侠"?

据说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特别是还有一部专门记载其言行的《论语》,既然如此,其履历应当见诸文献并较详细才对,但他的青少年时代的文献记载几乎是空白,其死后350多年,司马迁经过实地查访,对其出身作了“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的结论。但这个结论在《史记》之前并不见于任何文献记载,所以孔子身世便众说纷纭。

1、婚姻说:

“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无子。有一妾,生男曰孟皮,病足,为废人。乃求婚于颜氏。颜氏姬姓,与孔氏家同在陬邑尼丘山麓,素相知。颜氏季女名征在,许,相配叔梁纥,生孔子。”[王肃《孔子家语》]

这个故事编的很完满,但无法解释孔子为什么少时“贫且贱”生存状况。,

叔梁纥是鲁大夫臧纥家(防邑)的著名武士,并因功被任为郰邑宰,属于贵族。作为贵族的儿子,孔子在少年时的生活是不可能贫困的。

对此,儒家传统的解释是:孔子的父亲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就病逝(《孔子家语》:“生三岁而梁纥死”),孔子和他的母亲因此被赶出家门。这种解释显然是不充分的,因为同样是依《孔子家语》等书的记载,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所以被休回家。之后又纳妾,“其妾生孟皮”。不知是先天的缺陷,还是得了小儿麻痹症之类的疾病,孟皮从小就有腿疾,是一个残疾人。叔梁纥为自己的继承人而发愁,因此才又与孔子的母亲颜征在结合,在老年时生下了孔子这么一个唯一健康的男性继承人。如果是这样的话,孔子从小就应当是叔梁纥一家的宝贝才对,他应当继承整个家业。而母凭子贵,颜征在也当是孔家的正宗管家婆,他们怎么会被扫地出门呢?

再者,那时候作为贵族,把妻妾和亲生儿子赶出家门也为当时礼法和风俗所不容。只有儿子才是主人,妻妾在家中是一点支配权也没有的。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8-12-21 21:41:57 +0800 CST  


冬至饺子夏至面:画中饺子,心灵鸡汤,虽不能饱,姑心享之。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8-12-22 15:07:37 +0800 CST  

2、婚外情说:

孔子所处的时代对偶婚盛行,而男子又处于当家作主的地位,所以每当花好月圆之夜,许多男女就会聚集到一定的地点,唱歌跳舞,以至幽会。那时的“野外交合”,并非像现在偷偷摸摸,唯恐被别人知道,而是一种光明正大的事情。至于狂欢的场所,《墨子;明鬼》记载:“燕之有祖(通“沮”),当齐之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 沮泽、桑林、云梦,就是当时的人们野合的好去处。

对于商族及其后裔来说,保留着这种千古不变的男女野合习俗的“高禖”场所有一个专称——“桑林”。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祭祀及求雨的地方,更是商族及其后裔们的男女欢会、野合交配的“高禖”,燕之祖、齐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云梦,这些地方与鲁国的“閟宫”以及后来卫国的“桑间”、“濮上”等地名一样,都是由古老的“高禖”习俗演变而来的保存在各诸侯国的男女野合之处,浪漫而且神圣。

《诗经.野有死麕》就是一首男女“野合”的诗歌。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意译

野地死了香獐子,白茅包裹才得体。少女怀春心不已,美男善诱
情意起。

林中朴樕无人理,野地死鹿还施礼。白茅包裹埋地里,少女如玉
属意你。

缓脱裙衣是何企,别碰腰带对不起。莫使狗儿叫不已。

再如,原文:“何环闾穿社,以及丘陵。是淫是荡,爰出子文?”[屈原《天问》]

译文:为什么子文的母亲环绕闾社,穿越丘陵,和斗伯比淫乱私通,却能生出贤相子文来?

此事《左传•宣公四年》有记载:“若敖氏娶于郧,生斗伯比。若敖卒,从其母畜于郧,淫于郧子之女,生子文焉。”这个在社台私通生下的孩子,后来竟然成为楚国贤相,毫不受其出生影响。

只是到了秦朝,这种风俗才被禁止。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时专门刻石为戒:“贵贱分明,男女理顺,慎遵职事。” 三十七年,又在会稽刻石警告:“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逸,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秦朝的律令对后世的婚姻制度起了重大的作用,野合之风才渐次改正。

这种说法不能解释的问题是:这种田园牧歌式的一夜情,一般只会发生在青年男女之间,而纥与颜年龄差在50岁以上,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和一个年近七十的糟老头子发生一夜情不大可能。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8-12-23 21:25:47 +0800 CST  

3、强暴说:

所谓“野合”其实就是强奸,即孔子的母亲颜征在野外被老奴隶主叔梁纥强奸,而导致她怀孕而生下孔子。证据是:

《史记•孔子世家》所载:“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丘生下来不久,叔梁纥便死了,安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亲的墓址,孔子的母亲避讳说出他父亲的墓址。)

郑玄《礼记.檀弓》中说:“孔子之父陬叔梁纥,与颜氏之女征在野合而生孔子。征在耻焉,不告。”(孔子的父亲是陬邑的叔梁纥,同颜氏女子征在野合而生下孔子,颜征在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所以不告诉孔子谁是他的父亲)

王充《论衡•实知》中说:“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吹律自知殷宋大夫子氏之世也。”(孔子出生后,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他母亲瞒着他,他用吹律(占卜)的方法得知,自己是殷商(后裔)宋国大夫,子氏的世系出身。)

从以上记载看,颜氏直到去世,也没有告诉孔子其父是谁,葬于何处。如果“野合”系颜氏自愿,断无对其子隐瞒之理,因为叔梁纥身分并非一般,他是当时鲁国三勇士之一,有功于国。与其相合颜氏应当引以为骄傲才是。而且此事体大,关乎儿子是贵族还是贱民的名分大事。难道她不希望儿子也像其父一样成为人人敬仰的勇武之士,出人头地?她难道不知名分对儿子今后之生存、事业的重要?如果不是有难言之痛,十七年来,她怎么能坚不吐露相关的只言半语?

也许只有被强暴才是这一切的合理解释。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8-12-24 21:58:56 +0800 CST  


给孔圣过个洋节日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8-12-25 21:14:58 +0800 CST  

4、灵异说:

东汉郑玄《礼记.檀弓正义》引《论语撰考谶》说:“叔梁纥与征在祷尼丘山,感黑龙之精以生仲尼。”

[叔梁纥与颜征在在尼丘山祈祷求子,感受到黑龙之精而生下孔子。]

《春秋孔演图》一书中说:“孔子母征在游大冢(泽)之坡(陂),睡,梦黑帝使请 己。己往,梦交。语曰:女乳必于空桑之中,觉则若感,生丘于空桑之中。故称“玄圣”。]”

[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在大泽的斜坡上游玩,疲倦了就在坡地上休息,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梦见黑帝(玄武大帝)派使者请她。她到了黑帝那里,同黑帝相交。黑帝告诉她,将来你生孩子一定在空桑这个地方(今山东曲阜南山)。一觉醒来,徵在若有所感,后来便在空桑这个地方生下孔子。因为孔子的母亲是感黑帝而生,故称“玄(黑)圣”。]

《春秋 元命苞》说:“夏,白帝之子;殷,黑帝之子;周,苍帝之子。”孔子为殷之后,所以感黑帝而生。《春秋 演孔图》又说:“孔子曰:丘援律而吹,命得阴羽之宫。”(《太平御览》1据纬书可知,孔子无父,故以吹律定姓得羽。羽为五音之一,配五行之水,水为阴,故称“阴羽”。故孔子亦称“水精”。

翻一翻《史记》,类似的记载不少,比如商祖契、秦祖大业是母亲吞鸟蛋所生;周祖后稷是母亲踩大人脚印所生;汉高祖刘邦是母亲被龙XXOO所生……

郭沫若先生在《卜辞所见之殷周社会》对这类现象有概括:“中国有史以前之传说,其可信者如帝王诞生之知有母而不知有父,而且均系野合,这是表明社会的初期是男女杂交或血族群婚。”

换而言之,每一个神迹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野合”的风流故事。

孔粉们编造出这些有明显荒诞神秘色彩的故事,一是为了“正名”,其实是为了遮丑。叔梁纥在一起集体活动中把颜征在推倒而有了孔子的事儿,虽然当时是社会习俗所容许的,但毕竟不算是正路,也就是“名不正”,所以“神迹”便成了一块遮羞布。二是为了造神,为了把孔子神话,在他的出生问题上加进许多神秘色彩的东西,以区别于凡人,似乎只有这样,孔子才能神而又神,才能成就“圣人”之名。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8-12-26 21:58:00 +0800 CST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8-12-30 07:38:23 +0800 CST  

5、背锅说:

孔父是否就是叔梁纥,恐怕也有不小的疑问。

1、《论语;子罕》记载,孔子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按当时的社会制度和观念,一个人的高低贵贱是从他出生时就决定了的。而且与是否“野合”无关,比如楚国大夫斗伯比与郧子之女野合,生下子文,这个在社台私通生下的孩子,后来竟然成为楚国贤相,毫不受其出生影响。孔子既然亲承“吾少也贱”,说明他与叔梁纥的身份截然不同,为什么是这样?不能不让人怀疑其生父到底是谁。

2、所有文献中并没有孔子曾经生活在陬邑的记载,《史记》所说的:“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等事既不是发生在防邑,也不是发生于陬邑,而是发生在鲁国国都西南郊区的一个名为阙里的街巷内。说明孔子从小就没在孔家生活过。我们知道的仅仅是他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从小无父亲,因此“贫且贱”。他生活的环境可能与主持丧葬仪式的人群为邻,因此,从小就以模仿这些人员所主持的礼仪活动为游戏,仅此而已。说明颜家必定远离孔家,这些无不证明颜氏家境贫寒,可能是奴隶或平民之女。那个时代,社会地位相差悬殊的两个人发生交集的可能性几乎不会存在。

3、颜氏至死不向孔子说出其父亲的事情,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原因可能是她自己也不知道孔子的父亲到底是谁。

4、王充《论衡•实知》中说:“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吹律自知殷宋大夫子氏之世也。”不案图书,不闻人言,吹律精思,自知其世,

所谓“吹律”,就是古代候气的一种方法,也具有类似于占卜算卦的功用。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1)随机从12支律管中抽取一支吹出声调;

(2)确定声调所属音(宫、商、角、徵、羽)

(3)对应五行方位;

(4)确定族姓。

孔子通过吹律管得到“羽”音,羽音对应五行为“水”,水的方位为北方,北方主神为黑帝(玄武),黑帝生商。

于是孔子确定自己应是商族后裔,商亡后被封于宋,所以他认为自己一定是“宋大夫子氏之世也”。叔梁纥正是宋大夫孔父嘉后代,于是,孔子通过吹律找到了“父亲”,虽然年龄不太相当,但为了能把自己变成贵族身份,也就只好委曲自己的母亲了。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9-01-01 22:05:38 +0800 CST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9-01-03 19:33:12 +0800 CST  

其实,以上这些都不过是没有根据的传言而已,基本没有可信度。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史记.孔子世家》

这段话,是司马迁在孔子死后四百多年,造访孔子故居,从当地人们口中听来的,并没有任何文献根据,实质上也不过是“传言”罢了。

“传言”是极不可信的,举个例子说吧:

2018年12月18日,在NBA火箭队的中国球员周琦被裁,从那时起,就天天可看到有那个那个球队表示对周琦有兴趣,邀请试训等消息,今天早上看头条有消息说——周琦已与雷霆队签定两年240万合同。然而所有这一切只不过是没有根据的传言罢了,真相是:这个期间,没有任何一个NBA球队表示过签约周琦的意向。

所以,用没有文献根据的“传言”来推论孔子的身世,没有任何意义,纯粹是“喝酱油耍酒疯——咸(闲)的”。

为了严谨起见,司马迁应在这段话前面加上“传说”二字。

“名分”,只对现实有 意义,对死人,半点意义也没有。

司马迁把孔子纳入“世家”系列,也是在为孔子争一个“诸侯”的“名分”。真要叫真来说,其实也“名不正,言不顺”。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9-01-04 20:59:42 +0800 CST  

孔子的“道”和老子的“道”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从“道路”义引申而来的途径、法则、方法的意思,也就是规律。

差别在于所指范围大小不同。

老子的“道”一般普指“万物之所然”,即天地万物存在、运行、发展的途径、法则、方法,即自然规律。

孔子的“道”一般特指“社会之所然”,即当时社会存地、运行、发展的途径、制度、方法,即社会规律。

能够使自然和社会合谐有序发展的就是“有道”,。反之就是“无道”。

老子和孔子所说的“名”是指“名分”,和名称、名声的名完全不同。

老子之“名”和孔子之“名”本质也是一样的,

差别也是在于范围大小不同。

老子是普指万物之“名”,即万事万物各遵其性,各行其道

孔子是特指社会之“名”,即各色人等各安其位,共遵礼规。

孔子的“正名”,用一句俗话说就是: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是干啥吃的”。

当年“阶级斗争为纲”,有二句著名格言:“什么样的藤结什么样的瓜,。什么样的阶级说什么样的话”,其实非常符合孔子的“正名”观。

比如下面这段话: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君子谋道不谋食。”其实还应该有下句:“小人谋食不谋道。”

“君子忧道不忧贫。”也应该有下句:“小人忧贫不忧道”。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9-01-15 20:35:36 +0800 CST  


大寒   雾淞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9-01-20 20:59:29 +0800 CST  

“君子谋道不谋食。”其实还应该有下句:“小人谋食不谋道。”

食在这里是代指,指食、衣、住、用、行等一切物质资料,就是现在所说的“钱”。


“君子忧道不忧贫。”也应该有下句:“小人忧贫不忧道

“贫”就是没钱。

为什么君子只能“谋道”而小人只能“谋食”?

反过来,让君子“谋食”,让小人“谋道”行不行?

胡子曰,不行!

为什么?因为名不正。名不正则事不成,社会则不能稳定和谐。

今天人们口中的君子和先秦人们所说的“君子”是完全不同的。

“君子”首先是一个政治(阶级)概念,是对具有特定社会(阶级)地位的人群(团体)的称呼。

这从君的字义就可以证明。




甲骨文的君字是一个合体象义(会义)字,从尹从口。

上(外)部“尹”像形为一只手拿着一条鞭子(或权杖),表统治,下部“口”表号令,统治号令百姓的人就称为“君”。

子是象形字,本义为孩子。

《説文解字》:子,十一月,陽气動,萬物滋,人以爲偁。象形。凡子之屬皆从子。

由于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各级贵族是“子继父位”,君之子生来便是贵族统治者,所以“君子”便逐步演化成为贵族统治者的称谓。

与贵族对应的是被统治者“民”,因为统治者往往被称为“大人”,所以“民”也就被对应称呼为“小人”。

存在决定意识》。

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就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封建贵族(君子)统治下形成的意识形态即贵族(君子)阶级意识形态。

任何社会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都是符合并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所以在“君子”为统治阶的社会中,遵行君子意识(思想、言行、道德)的人也就有了“君子”之名。

公元前期221年,秦王朝建立,“君子”社会灭亡,但君子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却长期存在着,尽管已是有名无实。

现今残存的君子意识也可称之为“贵族余孽”

比如: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左传 子鱼论战》

译文: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不可,赦免楚国吧。”襄公不听。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规则,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但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对宋襄公的君子之道,用毛主席的话说:“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没有了君子社会基础的今天,却还自称所谓“君子”的人,不是蠢猪,就是装逼。

在搜狐博客上看到ID为井上横树的一篇博客中说:

“农民也要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谁说儒学只是读书人的学问?农民就不能成为君子?这是哪家的道理?”

“我怎样做才能成为君子呢?”

这特么就是一个250+38+2的节奏。

胡子答曰:君子不是做出来的。决定你是不是君子的不是“做”,而是JIBA。

这恐怕也是孔子在其母死后,千方百计要认一个死贵族做爹的原因。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9-01-26 21:24:42 +0800 CST  



热烈欢送灶王回天庭述职
《宋 范成大 祭灶诗》:“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9-01-28 20:59:18 +0800 CST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血统,是贵族(君子)政治的核心基础。

所以,那时候,作为“小人”群体的农民无论如何都不会成为君子的。这个观念可以说根深蒂固,从三皇五帝到春秋战国,禅让也好,世袭也罢都是不离“种”的,阿胜所以能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问,是因为贵族(君子)政治已经消亡了的缘故。

秦末的战乱,不是什么农民起义,本质上是封建贵族(君子)的遗老遗少的复辟活动,到霸王项羽乌江自刎,汉皇朝建立,贵族政治在中国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后,个别农民改变身份地位才有了理论上的可能,但不是变成“君子”,而是成为“奴才”。

至于“农民也要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更是一句PI话。

老子曰:“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道德经•第三章》

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家也不是现在的家庭,而是大夫的封地,比如孟尝君的家在薛,即相当于现在的山东枣庄市。

所以农民的本分就是种地纳粮,即“谋食”。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9-02-01 22:33:02 +0800 CST  

为什么君子“不谋食”?

首先是因为君子不必谋食就可以有食。

有《诗经•伐檀》为证: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译文 :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翻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捆捆庄稼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夏猎,为何庭院猪獾悬啊?那些君子老爷们啊,从不吃粗茶淡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水流直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捆捆庄稼往家取啊?不冬狩来不夏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君子老爷们啊,从不吃素来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存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捆捆庄稼进家门啊?不冬狩来不夏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君子老爷们啊,吃饭从来不少荤啊!

既然食不必谋而自来,又何必去谋呢?

其次,君子如果都去谋“食”,老百姓就没法活了。

君子阶级是当时社会的统治阶级,掌握着社会公权力,如果让他们用掌握的公权力去为自己“谋食”还能有百姓的活路吗?

比如,我们国家的党员干部们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一切向钱看,这个社会还能存在吗?

所以于至少在表面口头上,君子是不能谋食的。

商周的君子社会不同于秦以后的官僚社会,那时候,国是自己的国,家是自己的家,他们用不着自己谋取或贪污自己的“食”。

那小人为什么不能谋道呢?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9-02-02 21:33:11 +0800 CST  

楼主:江北胡子G

字数:34258

发表时间:2018-09-30 05:05:5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3-28 12:00:36 +0800 CST

评论数:17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