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六道



不管是孔圣本人,还是《论语》的编者,说话行事都会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思想观念。

《论语》中“子曰”的最高政治理想就是“克己复礼”。所谓“谋道”,就是谋求恢复“礼”的权威和秩序之道。

“克己复礼”两个方面:一是“复礼”,这是理想目标;二是“克己”,这是途径条件。

“谋道”就是时刻不忘政治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君子们就要“不谋食”,也就是时刻克制自己的贪欲。

所以这段话和克己复礼的思想是一致的

在新浪博客上看到有个叫[井上横树]的网友的一篇博客,录在下面与各位共赏。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

至今为止,也不知有谁真正理解、解释清楚了《论语 卫灵公》里这段话其中之真意?至少我还没看到;

大家看看我的解释,是不是更加合理一些?是不是更加接近孔子本意一些?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

看看《论语 卫灵公》原文,这两段话是一前一后连在一起的,把这两段话连起来思考,就会更加明白正确答案及其指向了。

还有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把它们连起来思考就完整了。所谓“耕、馁、学、禄”只是孔子为了说明问题而举的例子、打的比方而已。


孔子以种地耕田为例,说明如果只是一味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种,而不懂得学习、提高耕种的技能、学问,你就难以获得丰收,你就只能饿肚子了;而如果你能懂得学习、提高耕种的技能、学问,你就会获得丰收,你的“禄”就在其中了。

这里的“禄”到底是指什么玩意儿?禄米呀,还能是什么玩意儿?!

农民也要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谁说儒学只是读书人的学问?农民就不能成为君子?这是哪家的道理?孔子说过这话吗?

孔子明明是在以耕种为例,讲解如何才能让农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根本道理,却偏偏被世人误解、歪解为孔子高高在上、瞧不起劳苦大众;你说孔子冤不冤?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什么意思?

当你明白了耕种怎样才能从贫穷走向富裕的道理后,举一返三,天下三百六十行,哪一行不是如此?孔子的道就体现出来了。说孔子心系天下会有错吗?

明明是悲天悯人之人,却被当成了孔老二!明明是理论联系实际之人,却被当成了书呆子!

我们现在不是一直在讲科学种田吗?这不就是孔子本意吗?

看到如此高论,胡子不禁击案赞曰:

“What a Stupid Douche Bag!”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9-03-15 21:17:04 +0800 CST  

查了《说文解字》还分不清“禄”和“米”的差别,这智商即使不在二百五之上,也不会在二百五之下。哈!哈!哈!


黑龙江的仲春  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积雪几达一尺。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9-03-17 19:55:26 +0800 CST  

谋道不谋食,说起来好像很动听,道理也好像很明白,赞同的人即使不是100%,至少也有99%。

但真要做起来却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因为人对“食”的贪欲是“天命”,是由人的DNA决定的。

也就是说人的贪欲在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形成,并伴随到死。

许多人常说“**的本质是好的”

其实,无休止的贪欲才是人的本质。

所谓廉洁,基本上或者是能贪的人嘴上说说蒙人的,或者是自己贪不着的人的意淫。

所以自秦以降,两千多年来,几乎是无官不贪。

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也许有极少数例外,原因也是由于利害的权衡。

因此廉政不能靠说教,要靠制度。

“有300%以上的利润,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商品经济条件下,无人能例外幸免。

马克思真的伟大。

《中庸》开篇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通常的解释是:人的自然禀赋就是“性”,顺着本性行事就是“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就是“教”...

这个解释有点问题。

修道“修”字,不可以当修养、修行解,而是修正、改变、改造的意思。

改变人性的“恶”,以合于治世之道,这就是“教”。

这就是荀子提出的“化性起伪”观点。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9-03-18 21:37:56 +0800 CST  

3月21日,农历二月十五日。今天春分,关内有的地方已经花红柳绿仲春时节,但黑龙江依然冰天雪地。这儿大约要到五一前后才开始春暖花开,然后,匆匆半月左右就进入夏天了。

前几天刚下了一场大雪,接下来几天中午最高气温达到0上10度,雪开始很快地融化,雪还没化完,今天又降温降雪,气温又回到了0下14度左右。






与关内的朋友们共赏北方的雪。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9-03-21 21:09:37 +0800 CST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9-03-21 21:11:35 +0800 CST  

孔子所在的春秋时代,只有对人性形而下的的具体认知,不讲形而上的价值判断。

如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就是孔子对于人性的看法——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

“吾未见有好德如好色者也 。”语出自 《论语.子罕》和《论语.卫灵公》。

当时卫灵公请孔子一起出游,卫灵公带妻子南子坐在第一辆车上,他的一个臣子坐第二辆车,孔子坐第三辆车,似乎是一种对孔子的不尊重的行为。所以孔子有此感叹。

可见, 德与色在孔子心中只有先后轻重之别,并不存在善恶之分。

这就是由“天命(DNA)”决定的基本的“人性”。

从社会的角度看,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

满足这两件事的需求,就是所谓“享受生活”

所有的人性,都离不开这四个字。

正是这种对“享受生活”的追求,促成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原始社会的确良满足于当时的生活,我们现在也许否定学处在石器时代。

满足于温饱,就不会有小康,更不会有富裕。
楼主 江北胡子G  发布于 2019-03-26 21:06:50 +0800 CST  

楼主:江北胡子G

字数:34258

发表时间:2018-09-30 05:05:5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3-28 12:00:36 +0800 CST

评论数:17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