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感悟

恶心顿起

那大仙说声赶,纵起云头,往西一望,只见那和尚挑包策马,正然走路。大仙低下云头,叫声:“孙行者!往那里走!还我人参树来!”八戒听见道:“罢了!对头又来了!”行者道:“师父,且把善字儿包起,让我们使些凶恶,一发结果了他,脱身去罢。”唐僧闻言,战战兢兢,未曾答应,沙僧掣宝杖,八戒举钉耙,大圣使铁棒,一齐上前,把大仙围住在空中,乱打乱筑。这场恶斗,有诗为证。诗曰:(原文)
挑。用细长的东西的一头把东西举起或弄起。
包。包裹,也称包袱。
包袱。指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比喻精神上的负担。
挑包。把包袱挑起来。包袱挑起来看起来就像个旗帜一般。当取经人重新明白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自己这种侧重于道德的修行方式是有问题的了,三藏就已经难以继续在他那过于偏重于道德方面修行的道路上走下去了,这“侧重道德方面修行”的思想就成了他精神上的负担。可是在取经的真心的作用下,他在那藏风之所将自己这原本觉得有问题的“偏重于道德方面修行”的思想重新巩固了一番,他这种思想重新坚定起来。这个时候他的表现就是将这种就是把自己的精神负担当做他们的旗帜,高高举起来,告诉别人:“这种偏重于道德的修行方式,就是我们这些从东土大唐去西天取经的人的特点。”
对头。冤家,仇人,敌对的方面。
冤家。泛指似恨实爱、给自己带来烦恼又舍不得的人。
这里面“对头”指的应是“冤家”的意思,就是说取经人情感中害怕大仙来,一来就会被抓回去,自己什么办法都没有,可实际上他们是爱这道德的,就因为爱这道德才会走到偏重于道德的这个方向。取经人爱这道德,又因为过于侧重道德而走入与道德不合的方面,毫无办法,不就是他的冤家么?
凶恶。凶狠恶毒。
一发。干脆,索性。
结果。谓杀死。多见于早期白话。
战战兢兢。因害怕而发抖。
那大仙说声要追赶行者,便将他这道德的思想表现在神识高处,朝西方一望,就见那个佛门中的修行人将本来是他精神负担的“偏重于道德的修行理念”当做他的旗帜,高高的挑着,朝前行进。他们这种将自身问题当做自身特点的方式虽然可笑,可是他们偏重于道德的修行理念正好让大仙发挥作用。大仙低下云头,将自己这道德在取经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中表现出来,叫了一声:“要以刚出生婴儿一般纯洁的姿态在修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取经的真心,你往什么地方走呢!你在走的是一条什么路?要把取经人带向何方?快点把那属于我的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人身还回来!快点重新回归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道德之中来!”大仙直接指出行者所行之路是有问题的。
见到大仙,取经人的情感中首先发出他的声音道:“完了!这让我们似恨实爱,怎么也无法从他的掌控下逃出去的道德又来了!”
跟八戒的反应不同,行者的表现就有很大问题了。挑着包袱做大旗,走入道下,已经被自己的错误思想深深影响的他,为了保住他现在这种修行理念,已经连“善”字都要给包起来了。要知道,“善”和“空”应该是佛门思想的本质,行者此时连“善”都要给包起来,连“善”都不让其显露出来,就是说他现在由于过于坚持自己的思想,已经完全背离了佛门理念了。就见行者发出声音道:“师父,您这教导我们成长的在佛门中修行的思想。现在我们怎么也无法逃离这道德的追赶,自然就无法去西天取经。所以你先把那‘善’字包起来,不让你的善显露出来,使我们在不受‘善’字影响的状态中,可以使用些我们凶狠、恶毒的手段,索性就把这真正的道德理念杀死,好从他的追赶下逃脱出来,去西天取经。”
本来偏重于道德的行者这取经的真心,为了贯彻他以道德为主的理念,竟然要将真正的道德杀死。可见,并不是自己有个美好的目标,就能真的朝那个方向前进的,有的时候甚至会与之背离。
行者这来自真心的声音,把三藏吓得直发抖,他被行者已经完全背离佛门理念的声音给吓到了。而且他虽然害怕,虽然想要去西天取经,想要从大仙的追拿下逃出去,可是他却并没有答应行者的做法,就是说他还是保持着他佛门修行人之根本的。可是三藏虽然未曾说话,沙僧那取经的志气却第一个行动起来。沙僧是要长生的理念,所以保持一种思想永远存在下去,是与他这志气相合的,因此第一个行动的是他。
沙僧是情感中强大的志气,行者是与情感相连,并且是情感之水的来源。所以行者建议,沙僧行动之下,他这情感也随着沙僧动了起来,动用来自真情的力量去打大仙。眼见沙僧、八戒都动了,行者这来自真心的想法也动了起来,兄弟三人都去打大仙。
人有个特点,就是本身达不到某个境界,可是思想层面却可以上升到那个层面中,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与之竞争的。就这样,取经的志气、真情、真心将道德围在神识高处,一同攻击起道德来,要将真正的道德打消掉。不过他们本身就是过于强调道德的表现,他们的思想和做法都将道德奉为自己必须尊崇的思想了,又怎么可能打的了大仙呢?虽然兄弟齐上,他们非常猛烈的攻击道德,却不知道道德到底哪里有问题,只是一味的胡乱攻击。这是一场猛烈而激烈的争斗,虽然行者兄弟找不到大仙的问题,不知道该将真正的道德打死,不过他们确实是将他们来自真心、真情和真志的力量发挥到了极点,用自己能够做到一切办法和力量来将真正的道德打消掉。这真实异常猛烈而激烈斗争,有诗可以做为证明: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08 10:06:38 +0800 CST  
李世民

悟空不识镇元仙,与世同君妙更玄。三件神兵施猛烈,一根塵尾自飘然。
左遮右挡随来往,后架前迎任转旋。夜去朝来难脱体,淹留何日到西天!(原文)
识。认识。
与世同君。是与世同存的最高统治者。不过这里面“与世同”三个字就很值得思考了,“与世同”三个字说明他是与世同存的。那怎么个与世同存呢?例如人在睡梦中,在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中,算不算是在这个“世”中呢?这个我们不清楚。不过从镇元子的表现可以看出,三藏师徒两次夜间逃走,他都不知道,或者是没有表现出来,爱走多远走多远;可是一到天亮的时候他就表现出来了,而且一下子就能追上三藏师徒并将他们抓回来。
在取经人来到五庄观之前,他也如鬼仙,只是在完全贯彻他的思想,或者成长成地仙层次那样,偶然能够领悟到上天真意,并因此做出改变。而现在取经人来到五庄观中,经过道德方面的修行能够吃到人参果了,这个时候,他也就有资格见到镇元子了。虽然他对道德的理解是有误的,并因为对道德的误区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可是只要他神识明白过来的时候,道德就会表现出来,指出他的问题所在,使之无法脱离道德的约束,无法从道德的天地中走出去。这就使得他无法继续自己错误的事情,就镇守住了他那最开始代表上天真意的思想。所以行者兄弟打不过镇元子,取经人怎么也无法从镇元子的手中逃出来,是件好事。并不是所有的胜利都是好事的,当人站在错误的角度,在做一件错误的事情的时候,胜利只会给他和他的后人带来灾难。
就如“李世民”这个名字,他虽然暂时为君,可是他能永远为君么?他的后人能永远为君么?或许如那地府一游一样,转过头来,依旧是平民百姓,依旧是社会的普通一员。李世民,李是民,不管一时如何,最终还是世间普通的一民,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普通一人。从百姓中脱颖而出,还是要回到百姓中来的。到那时,或许也要以一个普通一民的身份,享受曾经他所构筑的一切,或许好,或许坏,都是其因之果。
悟空不识镇元仙,与世同君妙更玄。参悟、感悟什么是空的取经的真心不能够认识镇守初始的大境界的在道德中升华的思想,道德这与世同存的最高统治者有他的美好,更有他的玄奥之处。
神兵。镇元子通过道德的外在延伸对行者加以打击,是针对行者问题的表现,是上天给走在黑暗不明状态中的取经人的指引,是没问题的,行者兄弟这取经的真心、真情和真志表现出来的确实是来自上天指引的力量。可是这种力量由于他不知道该怎么把我好其中的分寸,就成了问题的所在,使得取经人在来自上天指引的思想下,却走了一夜的错路。所以并不是一种思想好,代表上天真意,就应该偏重之,合理的把握分寸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的话,一样会给人带入苦难之中。
猛烈。强烈,激烈。刚烈、刚强。
三件神兵施猛烈,一根塵尾自飘然。行者兄弟将他们曾经代表上天指引的要侧重于道德的思想以一种强烈而又不容改变的姿态施展出来,可是那真正的道德在其思想中的延伸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随意而且直接就点出了他们这种思想上的尘埃,并将其清除掉,自然而然的破除掉了行者兄弟的猛烈攻击。
左遮右挡随来往,后架前迎任转旋。不管行者兄弟在取经的过程中是过于偏重道德层面;还是在被大仙指出问题之后变成的不怎么愿意遵从道德,随便你怎么表现出来,他都能直接指出问题,化解掉行者兄弟的攻击。不管是从背后隐藏在人难以察觉的状态下的攻击,还是面对面直接的攻击,都无法对大仙真正的道德进行打击。
脱体。从根本上脱离。
淹留。缠绵羁绊。
淹。淹没。水淹。被性情淹没。就是说行者兄弟此时的表现依旧是被性情淹没的状态。
夜去朝来难脱体,淹留何日到西天。在神识黑暗不明的时候,因为神识黑暗不明,就摆脱了道德的影响,从大仙的手中逃出来,可是在神识明白的时候,就又被大仙捉了回来,怎么也无法在根本上从大仙的道德层面脱离出来,真正走上西天取经的道路。此时取经人对道德的理解,就如那被浸在水中的龙鞭一般,还是完全沉浸在性情的影响之中的。就这样让道德一直被性情淹没的状态下滞留的话,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呢?
他兄弟三众,各举神兵,一齐攻打,那仙只把蝇帚儿演架。那里有半个时辰,他将袍袖一展,依然将四僧一马并行李,一袖笼去。返云头,又到观里。(原文)
演。演示。通过一些方法和工具把信息传达给他人。
行者兄弟三人,各自将他们代表上天指引的力量作为武器,一齐来攻打那真正的道德,可是那在道德中升华的思想只把他们这来自取经的真心、真情和真志的力量看做是渺小而肮脏的念头,用他那真正的道德清除他们在行使道德过程中的尘埃,抵挡他们的攻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给他们演示真正的道德是什么样的,应该怎么应用。就这样打了没有半个时辰,一个大阶段还没打到一半,还没有到“三十”这个点上呢,取经人就认识到道德的好处,三藏师徒,连同那主导思想和取经过程中得到的各种思想财富,又跟前面被大仙装入他那道德的天地中一眼,落入大仙这道德所展现出来的过于重视道德和不那么重视道德这两方面的延伸之中,被大仙这与真正佛法相合的道德装在里面,无法脱离出去。就这样,大仙转变思想,又将三藏师徒带回大仙那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道德境界。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09 09:16:39 +0800 CST  
长头布

众仙接着,仙师坐于殿上,却又在袖儿里一个个搬出,将唐僧绑在阶下矮槐树上,八戒、沙僧各绑在两边树上,将行者捆倒,行者道:“想是调问哩。”(原文)
搬。移动物体的位置(多指笨重的或较大的)。这里将三藏师徒搬出,就是说三藏师徒处于一种过分偏重道德和后面打斗过程中形成的过分轻视道德的状态中难以改变。
调。使搭配均匀,配合适当。
大仙捉了三藏师徒回来,众在道德中修行的思想等候着接受这真正道德回到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境界中来。那教导众人如何在道德中修行的真正到的端坐于这个境界的主导境界之上,却又通过道德的力量,在其于左右两个方向的延伸中,将三藏师徒一个个的搬了出来。他将唐僧绑在阶下,就是说三藏师徒因为对道德的过分尊崇和过分轻视,已经无法进入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道德境界的主导境界之中了,这是因为他被一个矮小的鬼念头束缚着,这个鬼念头应该是“对于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就过于认可,对于自己认为不好的东西就过于否定”的思想。八戒和沙僧绑在两边树上,就是说人的情感和志气是造成这种状态的问题所在。行者被捆倒,就是说这种状态束缚着取经的真心,使取经的真心倒于尘埃之中,无法真正表现出来。行者虽然倒在尘埃之中,却清楚的看到三藏被绑着的状态,行者发出他的声音道:“这想来是要用那搭配均有、配合适当的准确掌握其度的状态来问我们的罪责呢。”
不一时,捆绑停当,教把长头布取十匹来。行者笑道:“八戒!这先生好意思,拿出布来与我们做中袖哩!——减省些儿,做个一口中罢了。”(原文)
布。表示用棉、麻等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布跟前面出现的丝不一样,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纺织物,不像丝绸那样贵重。
长头布。没有找到其具体含义,大概意思应该是说:“一种影响深远的普通的思想”。这长头布是在大仙叫人拿出来的,应该是在告诉三藏师徒,道德虽然影响深远,却也只是一种普通的思想。
匹。用于整卷的绸或布(五十尺、一百尺不等)。一匹代表的应该是一个大阶段的圆满。
十匹。在已经达到大阶段圆满的基础上,让这些已经达到大阶段圆满的思想再共同形成一个圆满。
先生。老师。
减省。节省。引申为“不要浪费”。
一口中。一口钟。古代服装名
没有多长时间,就把三藏师徒都捆绑好了,大仙又教导在他这道德门下修行的小仙将他那影响深远的道德以普通的法门的姿态表现出来,告诉三藏师徒,即使是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与之分庭抗礼的道德也只是一种普通的思想。既然连道德都这么普通,那所有的思想都是普通的,不能过于看重或看轻某种思想而对其他思想产生不应有的影响。通过这种平等的理念来看待所有的思想,以此让这些已经达到各自大圆满境界的思想共同形成一个新的圆满。
看到这点之后,行者这代表取经的真心的想法发自真心的笑了,发出他的声音道:“八戒,你这不做不该做的事情,不受用不该受用的成果的取经的真情,所以你这情感中是不能将某种思想看得过重或过轻的!这能够作为我们老师来教导我们成长的道德对我们是好意啊!他要拿出这普通、平等的理念,来给我们做一个思想法门不偏不倚的在中道方面的延伸!我们不能浪费了这能够作为我们老师的人好的好意,就将这道德做成一个将我们完全笼罩其中,而没有任何思想延伸到道德之外的与真正佛法相合的思想也就是了。”可以看出,这个时候,取经人已经发自真心的要遵从道德的教导了。
那小仙将家机布搬将出来。大仙道:“把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都使布裹了!”众仙一齐上前裹了。行者笑道:“好!好!好!夹活儿就大殓了!”须臾,缠裹完毕。又教拿出漆来。众仙即忙取了些自收自晒的生熟漆,把他三个布过漆漆了,浑身俱裹漆,上留头脸在外。(原文)
家机布。字面理解是自己家机器织的布。
那在大仙门下修行的思想,便将他们这境界中织就的布,也就是属于他们道德思想表现出来。大仙道:“把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也就是取经的坚定念头、真情和真志都用这道德将他们裹住,将他们裹在道德之中。”众多在大仙门下修行的思想便都一齐表现出来,将三藏、八戒、沙僧裹在由他们所构筑的道德理念之中,让他们的本体和行为都置于道德的笼罩与束缚之下,只将他们各自的思想、念头留在外面,保留自己去西天取经的理念。
行者看到大仙的做法后,发出他的声音道:“好!好!好!人还活着,自己本身的思想理念还没有死,就给埋葬在这道德之中了。”
没多长时间,就将三藏、八戒和沙僧都裹在道中。大仙又叫拿出漆来,众仙又将各自的漆拿出来,涂抹在这道的表面。这些漆源自众仙手中,有生有熟,就是说此时三藏、八戒和沙僧虽然是笼罩在大仙的那平等理念的道德中,可是身上发出的却是来自众多还在道德中修行的或者成熟或者不成熟的色彩。整个他们这去西天取经的身体行为全都被裹在其中,只有他们去西天取经的念头和各自的观点还表现在外面。就是说此时的取经人已经处在一个不管是以什么思想为主导,实际表现和行为上都完全处在道德的约束下的状态之中了。
行者在见到大仙拿出十匹长头布的时候发出一个声音,就是要用道德这种思想做个“一口钟”,成就一个身体行为完全在道德之中的法门。可是行者说了这番话之后,是三藏、八戒和沙僧被完全笼罩在道德之中了,他自己却没有被道德笼罩其中,甚至还说了“夹活儿就大殓了”这句话。这里面应该是取经人在这个过程中内心和神识思想变化的过程。
在取经人不断暮去朝来,也就是大仙不断的给他演示怎么看待道德,直到最后大仙给他们拿出长头布,将“道德也是一种普通的思想,要平等看待”的这种思想表现出来的时候,取经人发自真心的看到大仙是为他好,并因此发出他的声音。
接着,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发出的声音传达到取经人的情感之中,那八戒是个不会拐弯的“呆子”,他这情感本就是三藏被绑在矮槐树下的原因之一一听说这么做好,就真的这么做了,而且情感的庞大力量开始影响三藏和沙僧,他们真的就在道德的作用下做了个“一口钟”,将自己的身体行为完全置于道德的约束下,只保留自己去西天取经的思想。这就形成了他们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还在,取经人头脑中、情感中、志气上依旧是以去西天取经为主导的,可是在他们各自的神识层面和行为上,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件事情合不合乎道德,前面做的事情合不合乎道德?其思想和行为完全被道德束缚起来。
看到三藏三人的身体行为都完全被笼罩在道德之中的时候,行者发现问题了,说三藏三人被“夹活大殓了”,可是这个时候,作者只说行者说了这么一句,没提他对谁说的,也没有人来回复他,就是说当三藏三人的本体和行为都完全被笼罩在道德中之后,他们在道德的笼罩下,已经听不到来自内心的声音了。这个时候,他们的本体和行为不但完全被笼罩在道德中,被道德完全束缚着,更开始有了浓厚的道德色彩,所以大仙开始叫众徒弟给他们刷漆了。而且这种道德色彩有些是成熟的,有些是不成熟的,都在三藏三人身上突出的表现出来。可是这些道德色彩都来自大仙们下的众小仙,而不是来自大仙,就是说这些道德色彩不管是成熟还是不成熟,都是小境界中的道的表现,就是说三藏三人完全被包裹在小境界的道中。
再看行者呢,他最开始真正赞叹大仙,知道大仙是为他好的。可是当他看到自己这种对道的认可竟然将三藏三人都包在里面的时候,他就开始察觉到问题的所在了,而三藏三人则是没有察觉到问题所在的状态,所以三藏三人被包裹在道德之中,行者则并未被包在道德之中。人他这代表真心的想法就像猴子一般灵动,他这善于变化的状态正是大仙赞美他的地方,也是大仙要用他的地方,后面大仙就要利用悟空这“天罗地网”都拿他不住的灵动在道德中修行,去参悟和感悟真正的道德,还要用行者的这种灵动去打破同样由于他这真心的表现给三藏三人织就的那“一口钟”,从道德的笼罩与束缚中走出去。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10 11:42:04 +0800 CST  
油锅

八戒道:“先生,上头倒不打紧,只是下面还留孔儿,我们好出恭。”(原文)
孔。洞,窟窿。
当三藏三人都被布过漆漆之后,八戒这情感对大仙的做法发出了他的声音,道:“先生,您这能够教导我们成长的老师,你把我们这些神识表现中的上面部分都给裹住了,将所有居于上部的好的东西都留下来,让这上部的思想决断都在你这道德的笼罩和紧紧约束之下,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是你还得在下面留个窟窿,让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产生的那些不好的东西,那些没用的废物都能够排出体外才好。”
八戒说“下面留孔”可以将排泄物排出体外,这个排出体外是排出他那取经的真情之外,而不是让这些思想都从取经人的神识中消失,所以他的这个看法并不违背“万寿山”这种所有思想都能够长时间存在的理念的。八戒是真情的代表,是人神识中关键部位的主导层面,他要在下面开个孔,就是要将这些没用的废物都能通过一个向下的渠道,让他们进入较低的层面之中,不让他们留在关键的主导层面。可是这些被排泄出来的废物,就如我们的粪便一样,都是曾经在某个阶段作为我们食粮成果之物所化,就这样直接将这些思想打入较低层次,这种做法可符合道德么?可如果不将这些废物排出体外,就一定是对的么?
八戒的这番话,应该说出了一个人情感和道德方面的冲突,不过这个方面也只有感觉,个人对道德没有系统的学习,还没有确切的看法,或许要到七绝山稀柿衕之后,才能一点点的随着唐僧取经的故事,看到这里面的道理和到底该怎么去做。
那大仙又教把大锅抬出来。行者笑道:“八戒,造化!抬出锅来,想是煮饭我们吃哩。”八戒道:“也罢了;让我们吃些饭儿,做个饱死的鬼也好看。”(原文)
锅。是一种炊事用具,可用于对食物蒸、煮、煎、炸、炒等多种熟制工作。这个锅来自镇元子,就是来自一种大境界的道德。
造化。福分,幸运。
罢了。犹算了。有表示容忍,不再深究之意。
那大仙并没有理会八戒这情感中发出的声音,只在众小仙给三藏三人裹好漆漆之后,又教将他那可以对食粮成果加以锻炼的大境界的道德表现出来。行者听到之后,笑着发出他的声音道:“取经的真情,这真是我们的福分,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那能够作为我们师父,教导我们成长的道德,教导在他门下修行的那些还在小境界中修行的道德共同将他们的力量表现出来,通过这些小境界道德的共同表现,将属于大仙的大境界的可以对食粮成果加以锻炼的道德表现出来,想来他是要用这大觉境界的道德对食粮成果加以锻炼,以作为我们去西天取经的食粮支撑呢。”
这个大锅到底是大境界还是大觉境界现在还不好说,大和大觉是不一样的,大这个境界,应该对应须菩提祖师十二辈弟子中“广、大、智、慧”的“大”,跟祖师“大觉金仙没垢资”的“大觉”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不好说
这次行者是说大仙好的,因此被裹在道德中的八戒能够听到这来自真心的声音,道:“既然是他要通过他那大境界的道德给我们加工食粮成果,那我就按照他的意思去做,不再深究无法将废物排出的事情了。让我们受用些大觉境界的道德中的食粮成果,就是因为得到这些食粮成果而使我们变成永远坚持道德的鬼念头,死在道德之中的话,也是看起来非常美好的事情。”就是说八戒这取经的真情,在其再一次听到行者说大仙的好之后,觉得就算死在道德中,永远坚持道德也是件看起来非常美好的事情了。
众仙果抬出一口大锅支在阶下。大仙叫架起干柴,发起烈火,教:“把清油拗上一锅,烧的滚了,将孙行者下油锅炸他一炸,与我人参树报仇!”(原文)
支。撑。
清油。一般指平常用的花生油或菜籽油加热以后,还没炒过菜或者还没炸过东西的油,也就是加热后再没用过的油。油是液体,应该也是代表性情,不过油比水粘稠且可燃,代表的应是一种粘稠而且可以燃烧出欲火的性情,这油来自五庄观,代表的是非常浓厚的,甚至可以燃起熊熊欲火的道德中的性情。此中是清油,是说这是一种非常浓厚的,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纯洁的可以燃烧起熊熊欲火的性情。并且油还有一定的粘性,就是说这种性情沾染在人身上之后,是不容掉的,还需要将其清洗掉才行。
炸。一种烹饪方法。把原料放入多油的热锅中,用旺火或温火使熟。大仙要用清油来炸行者,就是要将行者这取经的真心置于取经人那已经暴发的迫切的要在道德中修行的欲望和性情之中,以此将行者这取经的真心锻炼成熟。同时炸这种做菜的方法,可以通过油的温度去除食物中的水分。
报仇。是一种弥补自己仇恨的行为。大仙要炸行者给他人参果树报仇,就是要通过将行者锻炼成熟作为他这道德门中好不容易成就的人身的弥补。
众仙果然遵从大仙吩咐,从这五庄观的道德门中,抬出一个可以对人加以锻炼的大境界来,通过他们这些在大仙们下修行的小境界的道共同将这个大境界的道支撑起来。这个大觉境界的道德没有被支撑在大殿之中,而是在大殿的阶下,就是现在支撑这个大境界的众仙和将要在其中接受锻炼的三藏师徒或者是行者,包括这大境界的道德,还都离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境界有一个距离,需要往上上几个台阶,才能真正的进入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主导境界之内。大仙又叫架起干柴,将众小仙由昨天鞭打行者产生的偏重于道德方面的欲望和三藏三人被裹在道德中并散发着浓厚道德色彩的欲望的这些有着强烈的要在道德中修行的思想都表现出来,然后将他们要在道德中修行的欲望完全燃烧起来。
当取经人这要在道德中修行的欲望燃烧起来之后,在这熊熊浴火之下,那来自五庄观众仙的浓厚的偏执于道德方面的性情也呈现出非常热烈的无法平静的状态。大仙又发出的声音,教众仙:“将那‘如婴儿一般纯洁却还不能真正明礼的在取经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取经的真心置于这种在欲望作用下所爆发出的热烈的性情之中,要通过这种锻炼将行者那取经的真心锻炼成熟。好以此作为好不容易成就的人身被其推倒的弥补。”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11 14:15:49 +0800 CST  
石狮子

行者闻言,暗喜道:“正可老孙之意。这一向不曾洗澡,有些儿皮肤燥痒,好歹荡荡,足感盛情。”(原文)
可。相称,适合。
燥。干,缺少水分。
痒。形容某些难以抑制的强烈愿望。
好歹。不知轻重,不论好坏。
荡。洗。
荡荡。宽广浩瀚的样子。
行者听到大仙的声音之后,心中暗自欢喜,发出他的声音道:“那可以作为我们师父的真正的道德的做法正与我这代表真心的意思相合。我从刚自五行山下出来在老陈那里洗过一次澡,清除了一下自身的尘埃之后,直到这里一直没有清洗过我这代表真心的想法之上的尘埃。这种状态使得我这代表真心的想法的内部,也就是那要去西天取经的想法是好的,可是外在表现上老是觉得缺少性情的滋润,有些难以抑制的强烈愿望无法控制的表现出来,搅得我无法真正获得清净。不管你这道德的锻炼是什么样子的,也在你这浓厚道德形成性情中洗一洗,洗去我身上的尘埃,成就我宽广浩瀚的境界。”
行者言中“荡荡”二字,直指须菩提祖师十二辈弟子中第一辈的“广”字辈,就是说道德的锻炼是可以让人进入大觉之前的最高境界的。至于后面能不能通过道德进入大觉呢?我想须菩提祖师说的那句“功完随做佛与仙”来看的话,是可以的,但是具体要怎么做,或者其中的问题在哪里呢?这个现在还不好说,就像登山一样,还是得要一步步往上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走下去的,每一步都是后面登山的基础,中间拉掉任何一步,或者是有任何一步没做到的话,或许整个都是有问题的了,或许整个就完全错了。所以这里面就先不去猜测,留到后面再说了。
顷刻间,那油锅将滚。大圣却留心:恐他仙法难参,油锅里难做手脚,急回头四顾,只见那台下东边是一座日晷台,西边是一个石狮子。行者将身一纵,滚到西边,咬破舌尖,把石狮子喷了一口,叫声:“变!”变做他本身模样,也这般捆作一团;他却出了元神,起在云端里,低头看着道士。(原文)
留心。孝心。
做手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暗地里进行的某种活动。也有施展手段。指暗中耍花样的意思。
台下。台榭的下面。
台榭。台和榭,泛指楼台等建筑物。此时的五庄观是一个高大的境界,而这石狮子是在台榭之下,就是说是这石狮子是在五庄观这高大境界之下,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的一种思想。
东边。本源之处,发生的方位。
日晷。日晷仪也称日晷,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度,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代表的应是随着这一时期照亮世间的主导思想的变化而在人身上的具体反映。
西边。结得成果的方位。
石。坚定。
狮子。狮子和老虎一样都是凶猛的动物,不过狮子的含义似乎通“师”,代表的应该是可以吞噬一切的,凶猛的,又能教导人成长的思想。石狮子与日晷台东西相应,就是说这个念头是随着大仙要将他丢入道德中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想。
舌。六贼中有个“舌尝思”。
尖。尖锐。
咬破舌尖。就是通过他这取经的真心所表现出来的坚定要去西天取经的志气,将其思考中所产生的突出的思想尖锐的表现出来。
团。圆形的。
转眼之间,那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境界中的没有任何污染的有着浓厚道德因素的性情已经在欲望的作用下沸腾起来,就到了要将行者丢入道德的滚油之中锻炼的时候了。可是大圣这崇高的代表真心的想法却有他小心谨慎的地方:他是恐怕那大仙这道德门中仙家的法门难以参悟,在充斥着强烈道德的境界中难以施展他的本事,难以在别人无法察觉的状态下将自己这代表真心的想法表现出来。如果这样的话,他这取经的真心就会在道德的热油中受到损伤了。想到这里,行者就不能平静的进入道德中锻炼了,赶紧转变自己的念头,以一个世间人的思想状态去四下观看,看看有没有办法应对。
就见这在道德中修行的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境界之下,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之中的处于万物发生的方位上,乃是“随着在某一阶段给世间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的转变而在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影响,并且人对应这影响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的思想表现。就是说本源之中产生的思想是与这一阶段能给人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相对应的,那在某一阶段给人带来真正来自上天的光明的思想如何转变,人身上的各种对应的思想便应运而生。而在整个这个过程中,这个石狮子一直都与日晷台对应,都立于日晷台西方的一侧,就是说这石狮子是一个一直都与来自上天的能给人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相对应的思想。而取经人走到这里,能够一直都与来自上天的能给人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对应的思想,应该只有他那去西天取经的思想了;而三藏师徒作为和尚,作为佛门修行人,这个思想应该就是:“在佛门的修行中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这个念头一直存在于取经人的神识之中,也一直都与取经人一路走来的“太阳”相对应,这种思想非常的坚定,非常的强大,可以吞噬其他一切思想,并且是取经人一路行来的老师,是可以教导人成长的思想。
行者怕自己被充斥着道德的滚热性情所伤害,所以他想要找一种思想抵御这种伤害,他就找到了这个坚定的在佛门中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他要通过其坚定的,凶猛可以吞噬一切的通过佛门佛门修行去西天取经的想法去那道德的油锅中进行锻炼,就是说不管你这道德的热油有多么的烫,多么的猛烈,我这要在佛门中修行的想法是不变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12 10:28:45 +0800 CST  
摩擦

看到这个思想之后,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猛然的发生一个跳跃,这个跳跃没有使他这代表真心的想法获得升华,只是让他这代表真心的想法在凡尘的思想层次上发生了一个转变,来到了这“要在佛门中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之下。
行者用他那坚定的去西天取经的志气,将自己这种因怕被道德损伤而思考产生的突出而尖锐的思想中的美好欲望猛地作用于那坚定而凶猛的思想之上,就这样,那石狮子就成了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的表现,这“要在佛门中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也跟行者一样,被道德紧紧束缚着,在被道德束缚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圆满。需要注意的是,行者现在还没有在道德的修行中达到圆满呢,石狮子跟他一样,就是行者这取经的真心和石狮子那要在佛门的修行中去西天取经的思想,都将在后面道德的修行中达到圆满。
而当行者这么做的时候,就像前面行者推倒人参果树的时候一样,这石狮子表面看起来是行者那取经的真心,实际上却不是行者那取经的真心,那真正的取经的真心在取经人的神识高处,朝下看着这要在佛门中修行的石狮子落入道德的油锅中的具体表现呢。
只见那小仙报道:“师父,油锅滚透了。”大仙教:“把孙行者抬下去!”四个仙童抬不动;八个来,也抬不动;又加四个,也抬不动。众仙道:“这猴子恋土难移,小自小,倒也结实。”却教二十个小仙,扛将起来,往锅里一掼,烹的响了一声,溅起些滚油点子,把那小道士们脸上烫了几个燎浆打泡!只听得烧火的小童喊道:“锅漏了!锅漏了!”说不了,油漏得罄尽,锅底打破。原来是一个石狮子放在里面。(原文)
掼。扔,摔,掷。
恋土难移。留恋故土,不愿移居他处。这里就是留恋佛法中的修行,不愿到道德的修行中来。
当行者要投机取巧,以石狮子的形态表现出来之后,就跟前面他两次从五庄观中逃出一样,虽然看起来是取经的真心,可是其本质却已经不是取经的真心了,这或许就是须菩提祖师曾经给孙悟空所讲的“公案比语”、“外相包皮”的道理,已经开始要区分外在表现和内在实质的区别了。我们现在可以看出,并不是行者那发自取经的真心的想法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思想,就是取经的真心,而且要看这种思想到底与道德相不相合。当这种发自真心的表现与道德不想合的时候,那也不是真正的取经的真心,真正的取经的真心,必须要与道相合,或者是真的在努力实现与道相合的过程中才行。
现在石狮子不是行者那真正的取经的真心,那真正的取经的真心躲在神识高处看着这一切,要看看他以石狮子这种思想形态进入道德之中的具体表现。这个时候,那众仙发出他们的声音道:“师父,那浓厚而粘稠的道德之性情已经在浓烈的欲望下翻滚起来,已经达到了这浓厚而粘稠的道德之性情的最浓烈的完全被炽热的欲望浸透的状态。”大仙教:“把那虽然不能真正明礼却如婴儿般纯洁的在取经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取经的真心抬到这最浓烈之道德性情中去!”
在大仙门下修行的众弟子,也都是不完全明礼,需要不断成长的思想。他们听了大仙的教导,便去要将行者抬入油锅之中。他们先上了四个,发现以世间之道无法触动行者取经的真心;又上了四个,达到一个“八”数,就是以道德在人身上奔放自如,没有阻碍的境界来抬行者,依旧无法触动行者那取经的真心;之后他们上了十二个,以地仙顶点状态的道,还是无法触动行者那取经的真心。众道童发出他们的声音道:“这个佛门中修行的想法留恋他佛门中的修行理念,不愿到道德的修行梦中来。他的这个想法虽然是一种渺小的想法,却也是非常的坚定而难以改变的。”最后上了二十个,以道德修行中的一个并非真正佛法的小圆满境界,也就是钟离权那种准确的掌握道德的分寸的状态,方才触动了行者那取经的真心。他们将行者抬到那油锅旁,用一种来自这准确把握道德分寸的强大而猛烈的力量,将行者猛的置于道德的油锅中进行锻炼。这种猛烈的状态使得行者所表现出的凶猛而坚定的强大的要坚持佛门中修行理念的思想在进入道德的油锅中的时候,与那浓厚的道德产生了激烈的摩擦,并在这种激烈摩擦的过程中,使得那热烈的道德性情被溅射出来,那道德的油锅和此时行者所表现出来的凶猛而坚定的强大思想发生了激烈,使得这些在道德之中修行的众多还不能真正明礼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影响,令他们的思想表现在这浓烈的道德性情的作用下表现出各自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就是后面一个个全真道人出来为妖作怪的原因了。
这个时候,就听那烧火的小童喊道:“锅漏了!锅漏了!通过浓烈的道德对人加以锻炼的境界出现漏洞了!”喊出此言的是烧火的小童,就是说要在道德中对行者加以锻炼的这个火候没掌握好,造成了这道德的油锅中出现漏洞,而随着这漏洞的出现,原本滚烫的无法平静的向往道德的性情也都消失不见了。因为道德出现问题了啊,因为道德有问题,就说明道德也不是真的就是没有什么能比得上的最好的,所以原来弥漫在取经人神识中那种对道德的过于认可就完全没有了。这种道德的过分表现,反倒使人认识到了道德问题,令取经人的神识重新平静下来。
众仙虽然以把握道德的分寸的“正阳”的姿态准确把握道德的分寸将行者置于油锅之中的,可他虽然要把握这个分寸,却依旧是要以道德为主的状态,所以不管他怎么把握,都与要以佛门修行为主的孙悟空有着激烈的摩擦,所以这个时候,这种“正阳”之道的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13 17:19:29 +0800 CST  
明天停更一天,请各位朋友见谅。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13 19:16:50 +0800 CST  
倒逼

大仙大怒道:“这个泼猴,着然无礼!教他当面做了手脚!你走了便罢。怎么又捣了我的灶?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砂弄汞,捉影捕风。罢!罢!罢!饶他去罢。且将三藏解下,另换新锅,把他炸一炸,与人参树报报仇罢。”那小仙真个动手,拆解布漆。(原文)
着然。着实,实在。
无礼。指缺乏礼貌;缺乏对人适当的尊敬、尊重。通常指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等。
捣。用棍子等的一端撞击或捶打。
灶。生火做饭的设备。
枉自。徒然,白白的。
不过。只,仅仅。
抟砂炼汞。如何将人身上坚定的想法锻炼成圆满状态,如何对人心性中真正的贵重心性加以锻炼。
影。是指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实的形象或印象。
捉影捕风。捉住其不真实的形象,捕捉的仅仅是其表现出来的一个念头。
大仙说行者倒了他的灶,就是说行者用强大的力量将他对食粮成果进行
大仙见行者又耍滑头,大怒道:“这取经的真心真是‘蛮横不讲道理的看似合礼,其实并不合礼的思想(点出行者的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合理)’,实在是没有一点点对我这可以作为他师父教导他成长的真正的道德的敬重!教他当着我的面做了手脚!你这代表真心的想法借用其他的思想发挥作用,从我这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道德境界逃出去也就算了,怎么还将我对食粮成果加以锻炼成熟的境界给捣毁了呢?这蛮横不讲道理的看似合理实际却并不合理的想法,我就是去拿他也是徒然,白费力气;就是把他拿住了,也仅仅就是拿住他一个坚定的想法,并把他这想法锻炼圆满,对其性情加以锻炼而已;也只是拿住了他的一个不真实的形象表现,捉住了一个他的念头而已。算了!算了!算了!我就饶了他,让他走了罢,不管他这取经的真心,也不对他这取经的真心加以锻炼了!暂且将三藏那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从那被道德笼罩,表现出浓厚的道德色彩和气息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重新用一种道德性情来对他加以锻炼,将三藏那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用另一种浓厚的道德性情,炸上一炸,祛除其内部的性情因素,作为被他们这去西天取经的思想损毁的我这道德中的真正人身的补偿。”
此时浓厚道德的问题已经表现出来,在道德教导下的众多思想也开始将三藏从那被道德笼罩,散发着浓厚道德色彩和气息的状态下解脱出来,从中解脱出来的三藏就不再像前面一样是跟五庄观众仙一样都是过于尊崇道德的思想了,而是从中突出表现出来的一个另类。可是这个时候那人参果树依旧没有救活,他们依旧无法过这道德之关,那真正的道德依旧在端坐在那里,将其力量表现出来,重新在取经人神识中形成一个过于推崇道德的油锅。这个时候,那另类的三藏就会在没有行者兄弟,也就是没有取经的真心、真情和真志的守护而在道德的油锅中煎熬的思想了。失去取经的真心、真情和真志的守护,三藏这思想虽然合乎道理,却只是一个普通的思想,既失去应有的分辨能力,也失去了自身的抵抗能力,没准会将其内部的性情支撑全部炸干掉,变成一个焦黑的碳枝。这个时候,你行者这取经的真心却置身事外,不在其中守护,还叫取经的真心么?大仙此言,倒逼行者进入他这道德的油锅中锻炼。
行者在半空里听得明白,他想着:“师父不济;他若到了油锅里,一滚就死,二滚就焦,到三滚五滚,他就弄做个稀烂的和尚了!我还去救他一救。”好大圣,按落云头,上前叉手道:“莫要拆坏了布漆,我来下油锅了。”(原文)
稀烂。个人认为应该是指食物加工到一定层度,完全没有韧性,一碰就面的状态。
叉手。人在斗争中对某人叉手站立,一般都是一种叫板,不畏惧的表现。
下。等次或品级低的。向下面。
此时的行者在半空之中,处在一种看似从道德的束缚中脱离出去,其实并未从中脱离出的状态中。他在这种状态中听得明白,明明白白的知道大仙的意图。可虽然他明白的知道大仙的意图,却没有丝毫办法,他的心中是这么想的:“那教导我成长的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其实不顶用,他没有我这真心的守护,是经不住道德的锻炼的。一旦将他置于浓厚的道德性情之中,他就受那热烈的道德性情的影响,而成为完全以道德为主去西天取经的思想了,就成了完全被道德左右的状态,自然就身死其中了。再经过一段时间,他本身就散发着不能为人广泛认可的浓厚的道德欲望,并且在这浓厚的道德欲望的状态下完全失去生气,没有再活过来的可能了。这个时候,他就完全落入三界之中,五行凡尘的困扰之下;在这三界五行的凡尘思想中再这么来回一转变,就成了完全没有韧性,没有挺劲,认人食用,只要人说按照道德该怎么做他就怎么做的别人的食物了!我这取经的真心还得去救他一救,不能让这教导我们成长的取经的念头死在这里的。”
好一个值得人尊崇的思想,为了救师父,使师父不致落入三界五行的道德观念之中,他从神识高处落下,走上前来,对大仙叉手站定,那意思就是:“你来吧,我不怕你,我不畏惧你的!”冲着大仙说道:“不要将我师父笼罩在道德之中的这种状态拆解掉,我来向下进入你这本来低于我这‘为了去西天取经而在佛门中进行修行的想法’的道德中进行锻炼来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15 09:48:23 +0800 CST  
五庄观中

那大仙惊骂道:“你这猢猴!怎么弄手段捣了我的灶?”行者笑道:“你遇着我就该倒灶,干我甚事?我才自也要领你些油汤油水之爱,但只是大小便急了,若在锅里开风,恐怕污了你的熟油,不好调菜吃,如今大小便通干净了,才好下锅。不要炸我师父,还来炸我。”
手段。指待人处事采用的不正当的方法。(原文)
汤。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也指烹调后以汁液为主的副食。
汤的特点就是比水要浓,有着各种浓厚的滋味。水则清净无味。行者说“油汤油水”就是“有着各自滋味的浓郁的道德”性情,和“清净的道德性情”这两种道德性情的表现,也可能在暗示一个从浓郁而不清净的道德性情到清净的道德性情的演变。
爱。惠,仁爱。
些。表示不定的数量。就是说并不是全部的道德行者都要接受的。
开风。方言。指解手。
调。调和。
大仙见行者自己下来了,主动表示要去道德的油锅中锻炼,表示惊讶,又对行者说自己这道德不如他那去西天取经的想法的这种观点不满和斥责,惊骂行者道:“你这‘为了长生而修行的想法’也只是‘那古老的能够在黑暗中给人带来一定层度光明的思想’而已,而且是其中兽性未脱的看似与礼相合,其实并不真正与礼相合的思想,怎么就说比我这道德要高呢!你这兽性未脱的并不真正合礼的想法,你怎么耍弄你那不正当的方法来捣毁我对食粮成果加以锻炼的境界,捣毁我赖以生存的境界呢?”大仙代表的是真正的道德,靠世人对道德浓郁的向往和欲望存在于人的神识之中并赖此为生,行者前面通过两种思想的激烈碰撞,将道德门中的问题显露出来,使得那种支持道德的浓郁、热烈的性情都没有了,就打破了大仙赖以为生的大锅。可是行者这只是一时的通过其强大力量做到的,而且他打破的这个锅也只是道德之中的一种表现,他还在道德的笼中无法出来呢,大仙随时可以再拿出一口锅来的。
行者笑道:“你遇到我这取经的真心,你那浓厚的道德境界就该被捣毁,跟我有什么关系?”行者这么说,应该是说自己一定能经受这道德的锻炼,从这道德的油锅中出来的。他一定能够通过自己这在佛门中修行的坚定念头打破浓厚而热烈的道德性情境界,从中走出来。接着他又说道:“我刚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要亲自领受一些来自你这有着各种自身味道的浓厚道德性情和清净的道德性情,以及从两者间转变的过程所带来的好处,但只是有些或大或小的有问题的思想迅速而难以控制的表现出来,我害怕要是在你这浓厚的道德境界中将这些念头表现出来的话,对你这本来干净而成熟的浓厚道德性情产生污染,就没有办法继续通过这浓厚却干净的道德性情对财富加以调和,做出美味可口的可以供给我们成长的食粮成果了。现在我这身上或大或小的应该排除掉的有问题的思想都已经排除体外了,这样才好下到你那道德的油锅中去锻炼。不要通过这种异常浓厚而热烈的道德性情去锻炼我师父,还是以此来锻炼我这去西天取经的真心吧。”
在这里,行者说他有大小便一大一小两个问题急切而难以控制的表现出来,大问题应是他所化的那个石狮子,就是说坚持佛门理念不愿改变的这种状态。如果行者以这种一味佛门的思想理念进入道德的油锅中去的话,只会如前那样与这道德境界发生激烈的碰撞而无法得到道德中的修行成果,这是他的一个大问题。小问题则是他好投机取巧,通过自己的那种让人难以察觉的表现来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试图蒙混过关。现在他说自己将大小便通干净了,就是说他已经排除了这两种想法的干扰,不再为其所阻碍了。要以一种不是坚持佛门理念不肯变通和不投机取巧的状态来进入道德的锻炼之中。
那大仙闻言,呵呵冷笑,走出殿来,一把扯住。(原文)
那大仙听了行者之言,呵呵冷笑,这冷笑中的含义似乎很多,第一,问行者,你真的能打破我这道德的锻炼,从中走出来么?第二,你真的就不坚持你那佛门思想了么?第三,你真的就不去变化,不去用你那别人无法察觉的变化发挥作用了么?冷笑中,这真正的道德从大殿中走了出来,一把扯住行者,将行者置于他那真正的道德的牵扯下。现在大仙以真正的道德扯住行者这取经的真心,使行者无法摆脱真正道德的牵扯,要真正发挥作用,对行者这取经的真心加以锻炼了。
毕竟不知有何话说,端的怎么脱身,且听下回分界。(原文)
毕竟不知道大仙要说些什么,取经人又怎么能够真正的从大仙这道德门中脱离出来,请听在下回中的分析解说。
唐僧取经第十八难:“五庄观中”就在这里,说的是取经人一方面因为对长生的渴望,另一方面又由于前面修行得来的思想观念,使他做出了通过别人不易察觉的不合道理的方式偷窃人参果,甚至推倒人参果树的事情,然后又为了躲避惩罚而不断的通过各种方式想要逃脱出去,可是却怎么也无法从道德的捉拿中逃出来,最后在对道德的力量过于认可的情况下,摒弃自己那种固执佛法的思想理念,以其取经的真心进入道德的锻炼之中。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16 12:13:45 +0800 CST  
@春江沐雨 2019-10-16 20:22:54
顶一下
-----------------------------
谢谢朋友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17 08:46:03 +0800 CST  
玄门功课

诗曰:
处世须存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常言刃字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
上士无争传亘古,圣人怀德继当时。刚强更有刚强辈,究竟终成空与非。(原文)
处世。指待人接物,应付世情,与世人交往。
存。心里怀着(某种想法)。
心上刃。是一个“忍”字。
忍。抑制,克制。
修身。指修养身心。
切记。务必记住,牢记。
寸边而。是个“耐”字。
耐。受得住,禁得起。
处世须存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在应付世间的世情,与世人交往的时候,心里需要怀着一个“忍”字,要怀有克制、抑制之心。修养身心的人务必记住要能够受得住,禁得起才行。受得住,禁得起什么呢?这里面可能多了,有压力,有诱惑,有误解,有怀疑,有孤独,有贫穷,有长时间的无有进境,还有走错路时的磨难困苦,或者还有很多很多吧。
常言。民间流传的口头语,如谚语、格言等。
刃。刀剑等锋利的部分。
生意。生机,生命力。生计,生活。买卖,做买卖。
三思。反复思量,再三权衡。
戒。革除不良嗜好。
怒。生气,气愤。
欺。欺压,欺骗。
常言刃字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人们通常认为的道理是:“人突出表现出来的自身之道的坚定而锋利之处”是生机的表现,是赖以生活的基础,可以以之与他人互相交换各自的财富;将自己所行之道的坚定而锋利之处表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行使的过程中一定要反复思量,再三权衡才行,一定要革除被生气和气愤影响自己的神识和身体状态,革除倚仗自己所持之道的力量欺骗和欺压别人的行为。
上士无争。出自《太上玄门功课经。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好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道真。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净矣。”
上。等级或品次高的。
士。对品德好,有才能,有技艺的人的美称。
争。因意见不一而互相辩诘。竞争,争夺。
下。跟“上”对应,应是指等级或品次低的。
德。道德,品行。
好。喜爱。
执着。据词典解释,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信仰极强的渴望,无法释怀,为达目的不惜一切代价,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好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境界高的品德好,有才能,有技艺的人他们不去刻意跟别人争辩谁是最好的,谁是对的;不去刻意跟别人竞争和争夺。境界低的品德好,有才能,有技艺的人,喜好与别人竞争比较谁更高一些,喜欢去跟别人争辩;境界高的有道德的人,他们不去刻意强调道德;境界低一些的有道德的人则是喜好道德,处处都强调道德。那些对刻意强调自己的品德、才能、技艺好的人,刻意强调道德有着强烈渴望,无法释怀的人,其实并不真正明白道德。
本文说“上士无争”,应该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取经人开始真正的做道德的功课了。不过跟前面不同,前面是大仙坐在殿上教众仙怎么做,这次是大仙亲自扯住行者,开始由大仙来做这真正的师父了。
妄。荒谬不合理。非分的,出了常规的,胡乱。
惊。惊动;震惊。纷乱。
纷乱。杂乱,混乱。
著。显现,显扬。
万物。统指宇宙内外一切存在物。
贪求。过分追求。
烦恼。忧愁困苦,担心挂虑。
妄想。不切实际的或非分之想。
忧苦。忧愁痛苦。
浊。不清澈,不干净。
辱。耻辱。
流浪。在水里飘荡,或顺水势漂流。
常。恒久,长久不变。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道真。众生之所以不能得到真正的道的原因,是因为有了荒谬不合理、非分的想法(如前面的执着,应该也是这荒谬不合理的想法之一)。既然有了荒谬不合理的想法,就使得其头脑中的思想随即便受到惊动,进入纷乱而不清净的状态;既然头脑中的思想受到惊动,进入纷乱而不清净的状态,随即就作用在整个思想、行为、感受等之上;既然头脑中的纷乱不清净的思想对整个思想、行为、感受所影响,立刻就因此生了过分追求之心;既然生了过分追求之心,随即就生了忧愁困苦、担心挂虑。忧愁困苦、贪心挂虑,和不切实际的非分之想,作用于人的身心之上,使人忧愁痛苦。在这种忧愁痛苦之中,一旦碰到了不干净、不清净的东西,或者是遭受耻辱,就会被其所影响,进入在性情中随波漂流,被性情决定生死的状态中,恒久的沉沦于苦海之中,永远失去道德的真谛。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净矣。真正恒久的道,能够参悟、感悟到的人自然就得到了,能够真正悟道的人,他的神识身心是恒久不变的清净的状态。
德。道德;品行。恩惠;恩德。仁爱;善行。
继。继续;接续。
圣人。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
上士无争传千古,圣人怀德继当时。等级或品次高的品德好,有才能,有技艺的人,他们不去与人争论谁对谁错,谁的才是更好的,可是他们的思想理论,他们事迹却可以流传千古。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怀有高尚的道德和品行,怀有恩惠和恩德,怀有仁爱和善行,并以此作为世界的延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刚。硬,坚强(跟“柔”相对)。
强。力量大(跟“弱”相对)。
刚强。这里应指强暴的人。亦做“刚僵”。僵硬。
辈。等,类(指人)。
究竟。毕竟,到底。
刚强更有刚强辈,究竟终成空与非。强暴的人自然会有比他更强暴的的人,僵硬并且喜欢显露自己力量的人自然会遇到比他更加难以改变,比他更加强大的人。到最后最终都会成为一场空,都会成为错误的。
这首诗的意思应该是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不要非得去跟别人争论谁好谁坏,不要僵化顽固只知道通过力量显露自己,真正的上士不用去跟别人竞争谁的更好,自然会流传千古;真正的圣人,自然会在他所处的年代起到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一味的刚强只能使自己落得一场空,一味的强调自己是对的而不愿改变,会因此进入错误之中,同样也是改变不了自己本身错误的事实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17 09:13:57 +0800 CST  
今天《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已经开始了,复制时候不小心没贴上,不好意思。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17 09:15:27 +0800 CST  
出题

却说那镇元大仙用手搀着行者道:“我也知道你的本事,我也闻得你的英名,只是你今番越理欺心,纵有腾那,脱不得我手。我就和你讲到西天,见了你那佛祖,也少不得还我人参果树。”(原文)
搀。本意是指用手轻轻的架住对方的手或胳膊。个人感觉既有抓住,也有扶持的意思。
英名。指杰出的名声,美名。
今番。这次,这回。
越理。违反义理、悖理。
欺心。自己欺骗自己;昧心。起坏心思。
腾那。亦作“腾挪”。挪用,换掉。
少不得。免不掉,少不了。
当行者主动从半空中下来,表示愿意道道德的油锅中锻炼的时候,大仙从殿中出来,一把抓住了行者,使行者无法摆脱真正道德的牵扯。接着就是现在大仙搀着行者的场面了,就是说他这真正的道德抓住行者之后,并没有要把行者这取经的真心怎么样,甚至还通过他这道德扶持行者那取经的真心,跟行者这取经的真心非常亲近,两者并驾同行,呈现出一个道德和取经的真心并重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大仙发出他的声音道:“你这代表真心的想法的本事我也是知道的,我也听说过你的杰出的名声。只是你今天做的这件事情违反义理、悖理;既欺骗了自己,也起了坏心思了。纵然你有挪用概念,偷换思想的本事,也无法从我这道德中脱离出去。我就是跟你到那彼岸中神识如水流顺的境界中的天界讲理,去见你们佛门中最为尊崇的诸多大觉的思想的创始之思想,也无法避免你要还我人参果树这件事情的。”
行者笑道:“你这先生,好小家子样!若要树活,有甚疑难!早说这话,可不省了一场争竞?”大仙道:“不争竞,我肯善自饶你!”行者道:“你解了我师父,我还你一棵活树如何?”大仙道:“你若有此神通,医得树活,我与你八拜为交,结为兄弟。”行者道:“不打紧,放了他们,老孙管教你活树。”(原文)
好。很,甚,太。
小家子。小户人家。气派不大,不大方。
样。形状。
好。很,甚,太。
疑难。疑虑,为难。
争竞。争执,计较。
善自。个人认为通“擅自”。对不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自作主张。
神通。宗教术语,在道教和佛教中指神佛具有神奇的能力,今指特别高超的手段和本领。
八拜为交。八拜之交。拜把子(旧时结为异性兄弟)的关系。
不打紧。不要紧,无所谓。
行者闻言笑道:“你这个作为我的老师,教导我的成长的道德,表现出来的却是小境界的状态!如果只是想要这人参树重新活过来的话,对我来说,有什么疑虑、为难的呢!你早点将你的这个条件说出来,岂不是省了一场我们这去西天取经的思想和你这道德的争执?”大仙道:“我要是不跟你计较,不跟你起一番争执的话,你能愿意入我这道德之门修行?那个时候,你不归我管,我怎么能够自作主张的饶恕你!”行者道:“你把我师父放出来,不要让他这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被你这道德束缚住,我就还给你一颗人参果树,你看怎么样?”大仙道:“你要是真有这样的神奇本领,能找到这件事情的毛病并将其治好,使得那人参树重新活过来的话,我就与你八百为交。我这道德门中虽然与你这佛门本性不同,却愿意与你结为最为亲近的关系。”行者道:“咱们结不结成异性兄弟无所谓,你把我师父那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和那去西天取经的真情和真志都放了,不要用你那道德将他们完全束缚住,我管情能够将你这人参树给医活。”
这个时候,大仙就把给行者出的题拿出来了。
大仙谅他走不脱,即命解放了三藏、八戒、沙僧。沙僧道:“师父啊!不知师兄捣得是什么鬼哩。”八戒道:“甚么鬼!这叫做‘当面人情鬼’!树死了,又可医得活!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你和我哩!”(原文)
谅。料想。
捣。同“擣”。手推也。一曰“筑”也。
鬼。前面说过我的理解。是已经逝去却还有所残留的思想。
人情。人与人的情分。
光皮散儿。表面,外表。
者。假借,借口。
求医。就医,请大夫看病。
走路。逃奔之路。
顾。眷念,顾及。
大仙料想行者无法从他这道德中走脱出去,便通过他这真正的道德的力量,将三藏师徒从那被道德笼罩,散发道德的色彩的状态下解脱出来。就是说当行者发自真心的答应帮大仙医活人参果树的时候,“毁人财物,自要赔偿”他这来自真心的想法是与道德相合的,因为其本身与道德相合,所以就感受不到道德的束缚了,这个时候,取经人也就释然了,不但行者这取经的真心,包括三藏、八戒和沙僧三人都没有了来自道德的束缚了,取经人又回到了他清净,感受不到道德约束的状态。
没有了来自道德的束缚,可是取经人并不知道原本把自己束缚的紧紧的道德怎么就没了呢?沙僧这取经的志气第一个发出他的声音道:“教导我们成长的取经的坚定念头啊!这次我们又从道德的笼罩下脱离出来了,只是不知道这次位于我之上的取经的真心又在用他的力量推动一个什么样的应该逝去却有所残留的思想呢?”就是说此时取经人那“往来护驾我当先”的作为三藏这取经的坚定念头的守护者的沙僧,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行者又跟前面两次带着他们逃离五庄观的举动一样,在推动什么不好的事情,并且沙僧这取经的志气已经开始不认同行者前面的做法,此时取经人已经开始对行者这来自真心的想法心存戒备了。
随着沙僧这志气第一个表现出对行者的怀疑,八戒这情感的代表也表现出来,发出他的声音道:“什么样的应该逝去却还有所残留的鬼念头!他的这个鬼念头叫做‘当着你的面表现出与你的情分,回头就没了’的鬼念头!你想想,那人参树已经逝去了,怎么还能将其医活过来呢!他说能医活真正的人身,不过是表面上好看,假借去寻访能够医树之人这件事情,自己一个人走上从这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道德境界中脱离出去的道路,怎么还能顾及我们这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真情和真志呢!”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18 09:18:49 +0800 CST  
重游三界

三藏道:“他决不敢撒了我们。我们问他那里求医去。”遂叫道:“悟空,你怎么哄了仙长,解放我等?”(原文)
撒。甩开,舍弃。
仙长。对仙人的尊称。对道士的敬称。
听行者说要去寻医治树,沙僧那取经的志气先是警戒起来,其情感中的表现则是完全的不信任。因为前面两次行者的作为都是只为了跑路,所以这次也是一样。不过这次大家一起跑不了,行者依旧用他腾那之法,要借寻医救树之名自己逃出去。不过这志气的警觉与情感的不信任都直接被三藏给否定掉了,三藏道:“他绝对不敢舍弃我们的。如果他舍弃了我们,就无法实现如意与莲花这两种欲望的同时实现,就会头疼不已。我们去问问他到那里寻求能够治疗这人身之树的毛病,让这人身之树重新活过来的方法去。”三藏基于行者头疼这件事,判断行者肯定不敢舍弃他们自己走,于是高声呼唤行者道:“感悟什么是真正的‘空’的取经的真心,你是要‘悟空’的啊,怎么却哄骗他那令人尊敬的道德门中的升华的思想,使他把我们从他道德的笼罩中放出来呢?”
行者道:“老孙是真言实语,怎么哄他?”三藏道:“你往何处去求方?”行者道:“古人云:‘方从海上来。’我今要上东洋大海,遍游三岛十洲,访问仙翁圣老,求一个起死回生之法,管教医得他树活。”(原文)
方。方法。治病的药单。
求。追求、探求、寻求。
洋。盛多,广大。
遍。满,布满。
三岛十洲。是中国神话中的仙境名。三岛十洲皆为仙人居处。三岛者;蓬莱,方丈,瀛洲,为神仙所居之山,称为三岛亦称三仙山,或称三壶。十洲者;祖洲,瀛洲,聚窟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风麟洲,为十洲道藏十洲记载俱在巨海之中,及人迹稀绝处。按记载,三岛十洲皆为道家仙境,行者要去三岛十洲寻求医树之方,就是说他是因为道德的不明之处而推倒了人身之树,还要去道德门中寻找其中的毛病,找到治愈这毛病的方法。
三岛又称“三壶”,壶是加热水使其沸腾的器具,其上有盖,使其更好的被加热,也使其中的水难以溢出。就是说这三岛的仙境所在,是非常容易被欲望所影响的,内部充满性情因素的境界所在,他们受着非常炽盛的欲望影响着,并因之无法从中获得真正的升华。
访问。咨询;求教。寻访;打听。
翁。年老的男子。
圣。这个“圣”或许应该从本文开篇那首诗中的“圣人怀德继当时”这句来解释。这个圣人在他们所处的特定阶段是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可这只是针对他们各自所处的对应境界来说的,过了那个阶段,可能就谈不上圣人了。
老。年纪高的人。应该跟仙翁的“翁”对应,都指年纪高的人。要知道取经人一路走到这里,他所掌握的知识层面都在三界之中,这三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境界中也有各自升华的思想和特定时期内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作用的圣人。不过这些仙人和圣人都只是针对特定的境界来说的,过了这个境界可能就谈不上是圣人了。所以他们不见得能够知道救活人身之树的方法。但是人活的时间长了,知道的东西也就多了,或许就会有一些能够医活人参树的消息。所以行者要找仙翁圣老,应该就是要探寻他们比其境界中一般人他们知识面要广的部分,寻求医活人参树的方法。。
行者道:“我这难以改变的以婴儿的姿态不断成长的取经的真心,说的是真话、实话,你怎么说我哄骗他呢?”三藏道:“你到什么地方去探求、寻求能够医治这人身之树的能够治病救人的方法呢?”行者道:“古人曾经说过:‘方法、法门是从性海中来的。’我是因为对道德的不明才将人身之树推倒的,今天要到那本源之中的有着盛多法门的大的“本源性海”中,将所有三界中从性海中超脱出来的形成自身圆满的道德门中的大境界全都游历一遍,去寻访其中知识面广的升华的思想和在其对应层面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思想,在所有的这些仙翁圣老中,求取一个能够让已经逝去的人身之树重活过来的方法。管保能够教他们对着那真正人身身上的问题开出药房,将这人身之树救活。”
这里面行者说的是要去三界中的各处仙境,为什么他不去求玉帝、老君这样的真正大觉之人呢?其实不是他不想去,而是他现在见不到。就如蛇盘山鹰愁陡涧之时,取经人第一次去请观音的是三藏通过金头揭谛去请的,之后才是以行者这取经的真心去请,行者现在已经落入凡尘之中,并不是以前在天庭的那个想见谁就见谁的齐天大圣了,他要见到谁,得要达到那个境界,或者通过自身这内心的升华,借用一定的方式,短暂的达到那个境界才行。现在取经的境界就是三界与天界交接的这个境界位置,他没有走出五庄观,还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所以他现在能找到的就是三界之中和本性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升华的思想和大圆满境界的道德门中的思想;通过其中博学的长者,探寻医活人身之树的方法。
三藏道:“此去几日可回?”行者道:“只消三日。”三藏道:“既如此,就依你说,与你三日之限。三日里来便罢;若三日之外不来,我就念那话儿经了。”行者道:“遵命,遵命。”
遵命。遵照上级或对方的指示办事。
三藏道:“你发自真心的去游历三界中的道德境界,需要几个大阶段能够回来呢?”行者道:“只需要三天就可以了,欲界、色界、无色界各走一个大阶段。”三藏道:“既然这样,就依照你的说法,给你三个大阶段作为期限,如果你在这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中道德门中游历一后,你这取经的真心如果回来了,也就算了。如果你在这三界中游历一遍之后却还没有回来的话,那就别怪我念那话儿经,让你头疼了。”听到三藏说那话儿经,行者就表现的非常郑重了,接连表示不会违背师命,一定会在完成三界中的道德修行之后回来的。
行者害怕头疼,害怕无法实现如意与莲花的和谐,所以如果行者在三界中的道德门中走遍了,依旧无法找到能够医活人身之树的方法的话,那他就无法离开这万寿山五庄观,也就无法去西天取得真经,自然就无法实现如意与莲花这两种欲望的同时圆满实现了,他自然会头疼不已。与此同时,三藏在此又一次提到了“旧话儿经”,将前面三藏师徒第一次逃出五庄观时所看到的两种思想并重的思想理念再次提了出来,为行者后面救活人参果树指了一条道路。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19 11:04:18 +0800 CST  
蓬莱

你看他急整虎皮裙,出门来对大仙道:“先生放心,我就去就来。你却要好生伏侍我师父,逐日家三茶六饭,不可欠缺。若少了些儿,老孙回来和你算账,先捣塌你的锅底。衣服禳了,与他浆洗浆洗。脸儿黄了些儿,我不要;若瘦了些儿,不出门。”那大仙道:“你去,你去,定不教他忍饿。”(原文)
脸儿黄。思想变色,变了本色。
瘦。只有坚定的组成,依附、追随的思想少了,不丰腴了。
忍。抑制,克制。
此时的行者已经认识到自己之所以会推倒人参果树,乃是因为自己对道德的不明所致,而在推倒人参果树之后的两次都利用取经人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逃离五庄观,则是因为他那要去西天取经的想法,为了去西天取经,他不顾自己做了错事,不想补偿,只想逃脱,这为了去西天取经的想法虽然是行者那能够吞噬一切的,看起来凶猛的法门,在其取经的过程中帮其排除了很多障碍,可是现在这种思想也表现出其问题了。所以此时行者去道德门中游历之前,首先就是要整理一下这作为他的法门的“要去西天取经”的思想,以免为了去西天取经再次做出两次逃离五庄观的事情。
行者整理完他的虎皮裙,走出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道德境界的门户,对大仙道:“您这作为我们师父,教导我成长的道德不要对我此行存在忧虑和牵挂,我这就去那道德门中游历,游历之后立刻就回来。肯定不会违背我要救活人参果树的誓言。可是我离开的这段时间,你却也要好生的照料我师父那‘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每个阶段都要将你这道德门中能够让他获得三界中的清净的性情和能够满足其欲望的成熟的食粮成果供给于他,不可有所亏欠、缺少,不能有不能为其提供足够的食粮支撑的事情发生。如果在你这里,我师父那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比以前少了,不像以前那么充实了,我这已经无法改变却如同婴儿般不断成长的去西天取经的真心就会回到这里跟你算账,先通过我这来自真心的力量从根本上打破你这道德赖以生存的道德境界。你让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少了,自然就有问题了,自然就会在取经的真心的作用下失去食粮支撑。他所行的法门上如果有污垢或被性情影响的话,你要用你这道德中的清净性情帮他清洗掉这些影响。如果我师父因为吃了你这道德中的食粮成果,饮用了你这道德的性情而改变了他这去西天取经的思想的本色的话,我是不会同意的。如果我师父那去西天取经的思想因为在你这道德中得不到足够的食粮支撑或者是因为在你这道德门中的别的样的事情,而使他失去了原有的依附和追随者的话,那就是你这道德门中的问题了,到那个时候,你就不要想把我送走了。”那大仙道:“你去,你去吧,在我这道德门中,一定不会让他因为我这道德的因素压制他那在佛门中去西天取经的念头,不会因为观念不同,使你师父得不到足够的食粮支撑的。”
好猴王,急纵筋斗云,别了五庄观,径上东洋大海。在半空中,快如掣电,疾如流星,早到蓬莱仙境。按云头,仔细观看,真个好去处!有诗为证:(原文)
蓬莱仙境。前面在熊罴怪的时候,行者在观看黑风山黑风洞的景致时说“虽然旷野不堪夸,却赛蓬莱山下景。”而且黑风山熊罴怪正是欲望的代表,传说蓬莱山又在一片冥海之中,所以蓬莱仙境代表的应该是三界中欲界中的道家仙境。
好一个虽然看似合乎道理,其实并不合乎道理的想法中的王者,在得到大仙答复之后,迅速架起他那跳跃式的思想,离开了大仙这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道德境界,直接朝着那本源之处有着胜多法门的性海行去。他这取经的真心将自己置于一种能够看到这欲界中仙境的具体状态,却又不受下面的道影响的状态中前行,所以他在这个道家境界中修行的非常的快,就好像天上的闪电一般,也非常的急速,就好像曾经在黑暗的夜空中闪过,发出他的光明,可转眼就消失不见的流星一般,他经过所有这些道德境界,在所有这些道德境界中发出属于他的光明,但他又果断的离开这些境界,进入新的欲界的道德理念中修行。就这样,由于他此时他的思想和方法是正确的,所以没有什么阻碍,没用多久,就已经到了蓬莱仙境。
行者来到这蓬莱仙境,按落云头,仔细观看这欲界之中的道德仙人所在的境界是一个什么样境界表现,就见这真是一个好的境界所在!有当时取经人观看这这个境界之时所抒发出来的诗作为证明。这首诗是这样的:
大地仙乡列圣曹,蓬莱分合镇波涛。瑶台影蘸天心冷,巨阙光浮海面高。
五色烟霞含玉籁,九霄星月射金獒。西池王母常来此,奉祝三仙几次桃。(原文)
大。个人认为应该是范围大。
乡。家乡,故乡。
列。位列。
曹。等,辈。
分。分开。
合。相合。
蓬。散乱,草木茂盛的样子。飞蓬。常见的野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中国文学中,飞蓬一词有“野外飘零,身不由己”的象征意义,蕴含着无奈、哀愁与哀叹。
莱。古指荒废或轮休的田地。
蓬莱。可能是欲界中地仙层面的仙境,其中的的思想都呈现出茂盛而散乱的姿态,就如那飞蓬一样,是人升华的思想表现,拥有一定层度的治病救人的功用,在一定时候能够与上天真意相合,可是这种与上天真意相合的状态只是短暂的,并不能长时间维持下去,才与上天真意相合,转眼间就被一个念头给吹离了这种状态,自己不能抵御这念头的冲击,只能随之飘零,并且自己这本来可以继续升华的思想,可以在其中耕种以获得收获的境界也因此荒废了。
镇。压,抑制。安定。
波涛。江湖海中的大波浪。
大地仙乡列圣曹,蓬莱分合镇波涛。这是整个地仙层面升华的思想的家乡,列于崇高思想的行列之中。这虽然升华却又因为不断被某些念头吹跑而荒芜的思想境界,因为其不能抵御念头的冲击而不断的与上天真意分离而荒芜的思想境界,又因为其能够再次与上天真意相合而能够镇守欲海中的波涛,就处在这种不断的往复之中。
行者看到这点之后,就是说他意识到,自己虽然被念头影响,推倒人身之树,可是他还能够重新与上天真意相合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20 09:58:38 +0800 CST  
三星

行者看到这点之后,就是说他意识到,自己虽然被念头影响,推倒人身之树,可是他还能够重新与上天真意相合的。
瑶。美玉。比喻美好,珍贵,光明洁白。
瑶台。美玉砌成的楼台。意思是由美好、珍贵、无法用价值衡量的纯洁的给人带来光明的思想构筑成的高于一般境界的境界。
影。影子,看起来相同,其实并非真正实体的模糊形象。
蘸。用物沾染液体。
天心。天意。君主的心意。本性、本心,
冷。使冷。这里是欲界中的仙境,都是欲火旺盛的,所以这个冷是使其旺盛的欲火凉下来,归于清净的意思。
巨阙。是古代剑名,相传为春秋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铸,巨阙钝而厚重。阙:通“缺”意为残缺。但其坚硬无比,故号“天下至尊”,其他宝剑不敢与之争锋。代表的是虽然有缺陷,却又因为其自身非常坚定贵重的,既能伤人,同时也能使自己受到伤害的,没有其他思想敢与之抗衡的思想。
光。光芒。
浮。停留在液体表面上。空虚,不切实。
海面高。就是性海中又开始泛起巨大的波涛,使得人“性”的方面开始对人造成更大的影响。
瑶台影蘸天心冷,巨阙光浮海面高。那以美好、珍贵、无法用价值衡量的能够给人带来光明的纯洁的思想构筑起来的高于一般境界的境界层面的并不真实的状态在这欲海中突然表现出来一下,又转眼间就消失了。可是这种突然表现出来又转眼便消失的那美好思想的影子就代表着上天真意,令原本在火热的欲望中的大地层面的升华的思想的主导思想和其本性、本心都从强烈的欲望中冷静下来,回归到清净的状态。可是紧接着,这并不真实的影像又成为立于人性海之上的虽然有缺陷,却又贵重坚定异常,没有敢与其争锋的主导思想,他发出的光明浮现在性海之上,这思想本身却空洞而不真实,其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既能伤人,也会使自己受到损伤,可是在这光芒的影响之下,性海又开始沸腾了,开始对人造成更多的影响。
五色。指青、黄、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种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代表的应是五行凡尘中呈现出各种各样色彩中“正”的部分。
烟。飘在空中的灰尘为烟。
霞。日光斜射在天空中,由于空气的散射作用而使天空和云层呈现出黄、橙、红等彩色的自然现象,多出现在日出或日落的时候。通常指这样出现的彩色的云。代表的应是在某一个阶段来自上天的,能给世间带来真正光明的的思想出现和落去的时候在人的神识高处所显现出来的反映上天光明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取经人取经的过程中经常有显露,比如他在某一天感到将要进入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中的时候,他肯定要寻人家借宿,并在其中获得食粮支撑和得到休整,就如日落之霞光一般。等到第二天早上,他就在这些食粮支撑和休整中获得了新的正确的思想,就如同日出之霞光一般。
含。藏在里面;包含。
籁。天籁。来自上天的美好声音。
九。九处神识。
霄。云际,天空。
射。发射出光、热、电波等。
金鳌。比喻地位高贵者。
五色烟霞含玉籁,九霄星月射金鳌。虽然此中这些升华的思想呈现出不稳定的被性和欲影响的状态,可是这凡尘中上升到神识高处却不能真正升华的思想中的正的部分和神识高处的思想在那某一阶段来自上天的,能给世间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在其产生和落下之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所显示出来的光明中,藏有代表上天真意的美好声音。
奉。送,给予,赐予。
祝。祝贺。
三仙。福、禄、寿三仙。蓬莱众仙以福禄寿三仙为主,应是说众生最主要的欲望就在福、禄、寿三字上面。
西池王母常来此,奉祝三仙几次桃。那西方神识如水流顺的境界中的能够容纳性情的空中,作为所有各个境界诸王的母亲的最高贵的品德常常来到这里,常常来到这欲界中的道德仙境中,将源自这最高贵品德的心果赐予福、禄、寿三仙。就是说蓬莱众仙能够在这种“蓬莱分合镇波涛”的状态中常常得到来自真正美好品德的心果,作为他们的食粮支撑;可也仅仅是心果而已,因为他转过头来就被那光浮于欲海之上的巨阙所影响了,所以王母虽然常来赐给他们桃子,却无法作为蓬莱之人真正的食粮支撑。而且这个“常来此”,说明王母并不属于这个境界,蓬莱仙山的仙人们只是常常感受到最美好的品德和成果,而不是真正具备这最美好的品德和永远都能得到其中的成果;当那“巨阙光浮”之时,他们就被高起的性海左右,见不到真正最美好的品德了。
那行者看不尽仙景,径入蓬莱。正然走处,见白云洞外,松阴之下,有三个老儿围棋:观局者是寿星,对局者是福星和禄星。(原文)
那在取经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取经的真心看不完,看不完全这蓬莱仙境的全部境界表现,其中还有许多行者没有看到的地方。寻找医方的行者行者直接来到蓬莱仙境。正在他在这欲界中的道德仙境中往前走,在这欲界中的道德仙境中继续修行成长的时候,看到那位于神识高处的为人广泛认可的人身空的所在的外面,在那心境的清净之处,有三个存在已久的已经难以改变的还不能完全明礼的思想在那里下围棋,相互比较。这三个老儿就是在黑暗中发出属于他们的来自上天的光明的福、禄、寿三星,是欲望中人最主要的追求。三星在白云洞外,松阴之下,就是说福、禄、寿三星是人神识高处的为人广泛认可的思想中的一员,在心中清净的时候表现出来,或者是表现在心中清净之处。
此时福、禄、寿三星正在下围棋,争胜负,下棋的是福星和禄星,观局者是寿星。就是暗示世人争求福禄之高低,而将“寿”字晾到一边站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21 19:28:56 +0800 CST  
明天停更一天,请各位朋友见谅。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21 20:31:34 +0800 CST  
裁处

行者上前叫道:“老弟们,作揖了。”那三星见了,拂退棋枰,回礼道:“大圣何来?”行者道:“特来寻你们耍子。”寿星道:“我闻大圣弃道从释,脱性命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逐日奔波山路,那些儿得闲,却来耍子?”(原文)
逐日。一天天,每天。追逐太阳。
奔波。是指辛苦,忙忙碌碌地往来奔走的意思。这里面的“奔波”应该是暗含着在性情的波涛中奔走的意思。就是说行者这段时间的修行,不管怎么走,都没办法脱离性情的影响。
行者这取经的真心表现在福、禄、寿三星面前,呼唤三星道:“老弟们,我这代表真心的想法给依照道德中的礼数你们见礼了。”行者上来就管福、禄、寿三星叫老弟,这里面暗含着一个意思,就是福、禄、寿是人欲望中最主要的追求,可是行者这“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想法却还要高于福、禄、寿三星这众生欲望中这最主要的追求的。是啊!或许只要到达大觉境界,这福、禄、寿可能就都有了。
行者见了三星,口称老弟,又率先给三星作揖。就是说他这取经的真心虽然还在三星之上,可现在他在欲界中的道德门中修行,三星又是高过他的。行者作揖见礼,以礼见过福、禄、寿三星。三星见了行者,就拂退了棋枰,不下棋了,福、禄二星不再争论他们谁高谁低了,因为行者这最好的欲望来了,他们怎么比较,也比不过行者这“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真心的。他们拂退棋枰,对行者回礼,表示对行者这代表真心的去西天取经的想法的尊重,发出他们的声音道:“你这与天意齐平的令人尊崇的想法为了什么来到我们这欲界中的道德门户之中呢?”行者道:“我是特地来这里找你们消遣,排解我内心的烦闷的。”
寿星道:“我听说大圣抛弃了道德方面的学习,去到佛门的修行中去了,以此从五行大山的压迫之下脱出身来,用你这代表真心的想法保护唐朝的佛门修行人去西方那神识如水流顺的境界中的天界求取能够解救自己、解救众生的真经。从你遵循佛门的道理去西天取经开始,就一直追逐着来自上天的能够给世间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辛苦的奔走,一直走在性情的波涛阻碍之中而无法从中超脱出来。怎么今天却能够摆脱逐日之苦,摆脱性情中的奔波,进入了这神识清净的状态,来到我这欲界中的道德境界之中玩耍呢?”
行者道:“实不瞒列位说,老孙因往西方,行在半路,有些儿阻滞,特来小事欲干,不知肯否?”福星道:“是甚地方?有何阻滞?乞为明示,吾好裁处。”(原文)
实不瞒。实不相瞒。实话实说,不隐瞒。
滞。停滞,不流通。
裁处。裁决处置。
行者道:“我实话实说,不隐瞒各位,我这难以改变却又如婴儿一般需要不断成长的取经的真心,因为要往那神识如水流顺的境界中去,就在我朝那神识如水流顺的境界走的过程之中,遇到了些小的阻碍,使我们的取经之行因此停滞,特地来到你们这里有些小事想要请你们帮忙,不知道你们肯不肯帮忙呢?”福星道:“你是在什么地方,遇到什么样的阻滞的?还请求你明明白白的告诉我,我好裁决处置。”
虽然和行者有旧,可是福星并没有直接答应行者的要他帮忙的事情,而是具体问行者到底是在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情,然后再做处置。就是告诉行者不是与你亲近的人要你做任何事都要帮忙的,要先了解具体情况再说,有的事情能帮,有的事情是不能帮的;这个判断方法可能就是看是否与真正的道德相背离。就如前面八戒要行者偷人参果的这件事情,就是不应该帮忙的。这里福星先是直接点出了行者道德方面的这个问题。
行者道:“因路过万寿山五庄观有阻。”三老惊讶道:“五庄观是镇元大仙的仙宫。你莫不是把他人参果偷吃了?”行者笑道:“偷吃了能值甚么?”三老道:“你这猴子,不知好歹。那果子闻一闻,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活四万七千年,叫做‘万寿草还丹’。我们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练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你怎么说他的能值甚紧?天下只有此种灵根!”(原文)
养。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
练。练习,训练。
捉。捡,拾。控制。找,趁。
坎。八卦之一,代表水。
填。把空缺的地方塞满或补满。古同“镇”。
离。八卦之一,代表火。
工夫。时间和精力。
行者道:“我是因为路过所有思想都能长时间存在下去的境界中在道德中修行的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境界,在那里遇到了阻碍。”
三老闻言,感到惊讶,说道:“那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道德境界是能够镇守最开始与天意相合的思想的大觉境界的道德门中升华的思想的他位于道德境界中的帝王之居所。你莫非是把他那能够让人成就真正人身的成果在别人难以察觉的状态下给偷吃了?”行者笑道:“偷吃能算个什么事啊?”三老道:“你这个看似合乎道理,其实却并不能真正合乎道理的代表真心的想法,你真的是不知道事情的轻重好坏,那能够让人成就真正人身的成果,如果有人能够听闻得到,就可以在三界中成就大圆满姿态,并可以在人的欲望的作用下成就一个超出于三界莲池境界的圆满。如果能够真正受用这个成果的话,就能够在世间万法,七情中和大千世界中永远存在下去。这种在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道德门中成就的成果,其表现乃是‘所有思想都能长时间存在下去的在人身上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回归上天真意的美好的圆满’。就包括我们这在福、禄、寿人欲望中最主要的追求的思想所拥有的道都比他差的太多了!他的道获得的非常容易,他那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道德境界中本就拥有能够让其获得真正人身的成果,直接就可以做到与天同存。可是我们还要培育和滋养自身难以消除的坚定欲望;还要对这在培育和滋养过程中已经形成的能量支撑加以锻炼,然后将这经过锻炼的有着自身能量支撑的坚定思想存在于脑海之中。此时经过养精、练气、存神的这个坚定思想就成了人身在这一阶段非常强大的可以吞噬一切的思想了,而且他和主导思想又不是一样的思想,这个时候还要调和这最强大凶猛的思想和主导思想的关系,寻找、捡拾与之相对应的性情部分,并对这性情加以控制,以填补欲望方面的漏洞,镇守这种强大的欲望,使之不致为怪。我们做这一样又一样的事情,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呢!你怎么能说他的能够让人获得真正人身的成果能值得什么要紧的呢?普天之下只有这一种与大道相合的根源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23 09:13:37 +0800 CST  
@快刀切鼠标 2019-10-23 12:04:53
西游,是一本取之不尽的大宝藏。
-----------------------------
感觉非常深奥,或许就是开篇须菩提祖师开坛讲法之时所说的“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指引我们了解、明了“性”字上的玄机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24 11:51:58 +0800 CST  
敲打

这个过程中,三老直指行者听了八戒要吃人参果就答应了,而且自己也迫切的要吃人参果的这个事情,告诉行者他那坚定的要吃人参果的思想在产生后要对其滋养,并且要对其支撑其的能量加以锻炼,既不能使之过强,也不能使之过弱,要让他在一个适当的状态中存于人的头脑之中;而不是一下子这个想要做某事的能量就特别的强,就被其主导了。像行者前面那样一听到人参果的好,就什么都不顾的去吃是不行的。之后要调和两种思想的关系,就如取经人那去西天取经的主导思想和他要吃人参果的强大思想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之间处在合理的状态之中,要寻找性情方面的对应之物来填补欲望方面的问题,镇守住这代表欲望的强大思想,使之不致为怪;既不能不顾一切的去实现这种思想,也不能弃这种思想于不顾。告诉行者既不能不去吃人参果,也不能为了吃人参果什么都不管了,要填补这个吃人参果这种思想的漏洞,使得既要去吃人人参果,又不令其为怪才行。在这个过程中,福、禄、寿三位令人尊敬的思想已经将行者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解决其中的毛病的方法告诉行者了。也就是说行者在欲界的道德方面的修行中找到了他偷人参果时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且告诉行者,那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道德门中的人身之果,是天底下唯一的能够与大道相通的根脉,除此之外,天界之下再也没有真正与大道的相联通的成果了,告诉行者这人参果和人参果树的重要,告诉行者:“你做的这件事其实并不是如你所说的‘小事’或者一个人认为的小事,却与他性命相关”。
行者道:“灵根!灵根!我已弄了他个断根哩!”三老惊道:“怎的断根?”行者道:“我们前日在他观里,那大仙不在家,只有两个小童,接待了我师父,却将两个人参果奉与我师。我师不认得,只说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再三不吃。那童子就拿去吃了,不曾让得我们。是老孙就去偷了他三个,我三兄弟吃了。那童子不知高低,贼前贼后的骂个不住。是老孙恼了,把他树打了一棍,推倒在地,树上果子全无,桠开叶落,根出枝伤,已枯死了。不想那童子关住我们,又被老孙扭开锁走了。次日清晨,那先生回家赶来,问答间,语言不和,遂与他赌斗;被他闪一闪,把袍袖展开,一袖子都笼去了。绳缠索绑,拷问鞭敲,就打了一日。是夜又逃了,他又赶上,依旧笼去。他身无寸铁,只是把个塵尾遮架,我兄弟这等三般兵器,莫想打得着他。这一番仍旧摆布,将布裹漆了我师父与两师弟,却将我下油锅。我又做了个脱身本事走了,把他锅都打破。他见拿我不住,尽有几分怵我,是我又与他好讲,教他放了我师父、师弟,我与他医树管活,两家才得安宁。我想着‘方从海上来’,故此特游仙境,访三位老弟。有甚医树的方儿,传我一个,急救唐僧脱苦。”(原文)
闪。身体猛然晃动,闪避。
怵。害怕,恐惧。
访。向人询问和调查。
行者道:“与大道相通的根脉!与大道相通的根脉!已经被我把这根脉弄的断了哩!”三位令人尊敬的仙人震惊道:“你怎么把这根脉给弄断的?”行者道:“我在今天来到这欲界中的道德门中修行之前,与此还隔着一个大阶段的那个时间段里,进入到他那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道德境界中,没有见到那真正的道德,只有两个还不能真正明礼的在他那道德中修行的思想,这两个还不能真正明礼的思想迎接和招待了教导我们成长的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却将那虽然并非真正佛法却能够让人成就真正人身的他们道德门中的成果拿出来献给我师父吃。我师父不认得这能够让人成就真正人身的成果,只说这人参果是才刚刚降生却还没有洗去其在凡尘孕育过程中的污垢的与道相合的思想,一再相劝都不肯吃。那两个童子见我师父怎么都不肯吃,他们自己就将这成果吃掉了,却没有让一让请我们这取经的真心、真情和真志吃。确实是我做的,是我这已经难以改变却还不能真正明礼的代表真心的想法用他们无法察觉的方法偷了他们三个人身之果,我们兄弟这取经的真心、真情、真志吃了。那两个在道德门中修行却还不能真正明礼的思想不知道深浅轻重,前前后后从各个角度骂我们是贼,是通过不合道理的方式获取别人成果的人。确实是我的原因,是我这虽然存在已久却还不能真正明礼的思想被他骂怒了,怨恨他们如此责骂我们,就用来自真心的力量加于那人身之树上面,直接就将那取经人的人身推倒在尘埃之中,使取经的欲望和在道德中修行的欲望完全分裂开来,使其失去了根基,无法再与大道相合,所延伸出来的思想也受到了损伤,这使其成为一种某一方面欲望特别强烈,无法受到性情滋润的状态,并因此死去。
没有想到那在道德中修行的还不能真正明礼的思想却将我们关在了道德之中,使我们无法出去,又是我通过思想的扭转打开了关住我们的门锁,从中逃离出去。第二天早上,神识重新明白过来的时候,那大觉境界的道家修行之人回来之后,就来追赶我们,问答之间,我们的观点不相和,就与他赌到底谁的思想好,互相竞争起来。被他那思想的猛然的一个从这方面到另一方面的转变躲了过去,然后将他那道德在左右两方面的延伸展开,就将我们装入他那道德的笼中去了。他用那神识的清明将我们紧紧捆住,通过与道相合的刑法拷问我们罪过,敲打我这取经的真心,就这样,在道德的拷问、敲打下过了一个大的阶段……”
记得人参果要用金击子敲打,方能成熟;而这行这取经的真心则需要道德的敲打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10-24 12:16:13 +0800 CST  

楼主:炉中人

字数:1688629

发表时间:2018-03-02 06:53: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24 12:40:46 +0800 CST

评论数:156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