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感悟

@炉中人 2018-04-02 11:36:53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游地府
本回开编,作者引用《烂柯经》说来棋中取胜之道,只是棋中之道跟我们通常下围棋是不一样的,下围棋讲究“金角银边草肚皮”,没有从中路开始下子的。所以在我看来它出现在此处更是在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试想泾河龙王若能依道而行,处事中正,瞻前顾后,行事严谨的话,又怎么会听从鲋军师的拙计,以堂堂龙王仙尊的身份低三下四的去找李世民求助呢?
李世民也是......
-----------------------------
@东方的文化227 2019-09-02 12:40:45
为私心、亲人包括父母子女而为虎作伥,犯下罪孽的岂止少数?六亲不认倒被认为违背儒家亲孝仁义!所以,我不认为有什么至尊无上的学说,它不过是工具,恶人用它,就变成了恶·······各种传统文化都是如此,奉行者的善恶,谁得而知之?
-----------------------------
人人都有私心、私情,所以佛家也说众生是“有情”众生,众生都有情,但是人人都为了自己私情去做任何事的话,那就没有了社会秩序,也就不可能真正保护亲人和使亲人过得更好。我理解的或者作者跟我们一般人不一样的是,他不是去简单的顺应或批判什么事情,而是找到其中的原因,并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就像最开始形容须菩提祖师讲法时说的那样:“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是指引无边众生了解、明了这“性”字上的奥妙的。而且作者在开篇便说:“预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释“有说明、解说和消除的意思,如果按照这个理解,他是在给我们说明、解说这些苦难是怎么来的,并且告诉我们怎么从中解脱出去。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03 17:00:16 +0800 CST  
@炉中人 2018-04-02 11:36:53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游地府
本回开编,作者引用《烂柯经》说来棋中取胜之道,只是棋中之道跟我们通常下围棋是不一样的,下围棋讲究“金角银边草肚皮”,没有从中路开始下子的。所以在我看来它出现在此处更是在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试想泾河龙王若能依道而行,处事中正,瞻前顾后,行事严谨的话,又怎么会听从鲋军师的拙计,以堂堂龙王仙尊的身份低三下四的去找李世民求助呢?
李世民也是......
-----------------------------
@东方的文化227 2019-09-02 12:40:45
为私心、亲人包括父母子女而为虎作伥,犯下罪孽的岂止少数?六亲不认倒被认为违背儒家亲孝仁义!所以,我不认为有什么至尊无上的学说,它不过是工具,恶人用它,就变成了恶·······各种传统文化都是如此,奉行者的善恶,谁得而知之?
-----------------------------
@炉中人 2019-09-03 17:00:16
人人都有私心、私情,所以佛家也说众生是“有情”众生,众生都有情,但是人人都为了自己私情去做任何事的话,那就没有了社会秩序,也就不可能真正保护亲人和使亲人过得更好。我理解的或者作者跟我们一般人不一样的是,他不是去简单的顺应或批判什么事情,而是找到其中的原因,并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就像最开始形容须菩提祖师讲法时说的那样:“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是指引无边众生了解、明了这“性”字上的......
-----------------------------
至于各种传统文化是什么样的,不好说,不知道怎么定义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只是人发展的一个阶段,对的就留着,不对的打破之就好了,犯不着为其所束缚。不管传统文化如何,人类都是想要往好的方面走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03 17:12:33 +0800 CST  
严重的后果

却说那仙童骂彀多时,清风道:“明月,这些和尚也受得气哩,我们就像骂鸡一般,骂了这半会,通没个招声。想必他不曾偷吃。倘或树高叶密,数得不明,不要诳骂了他。我和你再去查查。”明月道:“也说得是。”他两个果又到园中,只见那树倒桠开,果无叶落,唬得清风脚软跌跟头,明月腰酥打骸垢。那两个魂飞魄散,有诗为证。诗曰:(原文)
彀。通“够”。达到某一标准或某种层度。
受气。遭受欺辱和压迫。
受。忍受。
受气。被人欺辱。
得。助动词。能,能够。
气。恼怒、气恼、生气。
骂鸡。又名《王婆骂鸡》。最早见于明人郑之珍《目莲救母劝善戏文》。写王婆因丢失芦花大公鸡刀剁菜板,沿街叫骂,远乡近邻,三教九流,各行各业被他数落一遍。郑之珍(1518-1595)比吴承恩(1506-约1583)小十几岁,也晚死十几年,基本上是同时代的人,所以这里面还是取其《王婆骂鸡》这个故事。
鸡,鸡叫预示着太阳将要升起,《西游记》开篇时说“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就是说这鸡最开始叫的时候,代表的是子时得的阳气最开始表现出来的时候,暗示三藏师徒“五地匹配合天真”,他们能够预示新的上天真意。
芦花。在《西游记》中也出现多次,如最开始三藏离开长安之时,有“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杨红叶坠。”在流沙河时又有“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之语,都是说取经人虽然已经有了自身美好的姿态,却根基不牢,自身不够坚定的状态。
骂鸡。应是作者借用《王婆骂鸡》表示清风、明月二人将三藏师徒四众全都骂了一遍,并借用其中丢的芦花鸡,暗示取经人现在虽然已经能够感受上天真意,并将上天真意初步表现出来了,却如芦苇之花一样,根基不牢,自身不够坚定,非常容易在年头的作用下产生倾斜、改变。
半会。不太长时间。应是与“三十”这个数字对应,意思是骂的不多也不少,恰到好处。
招声。应声,答话。
诳。本意是欺诈人的言辞,蛊惑人的言语。
酥。(肢体)软弱无力。
骸。形骸。借指身体。
垢。污垢。
打骸垢。亦作“打骸歌”。战栗貌。这里写作“打骸垢”的意思应该是说明月那能够在黑暗中给人带来一定层度光明的思想,也因为行者不再发出他的声音而失去了坚定的支撑,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他身上的污垢不断表现出来。
清风、明月两个在道德门中获得升华,却还不能完全明礼的思想对三藏师徒斥责了很长时间,对三藏师徒的指责也够了。这个时候,那清净的念头又开始发出他的声音道:“能够给黑暗中行走的人带来一定层度的纯洁的光明的思想,这佛门中的修行人也真的能够忍受住别人的欺辱,完全承受我们对他的指责。我们就像王婆骂鸡一样,把和他有关所有的人都给骂了。我们把他们都骂了,把他们身上的不是都给说出来了,他的那些徒弟都在他的教导下一直没有答话,没有与我们应对,争辩。这说明他是个明白道理的人。或许他真的就没有偷吃我们的人参果。倘若是由于那人身的境界非常高,其中居于一般地位的思想非常多而密集,将其中某个能够让人获得人身的成果遮挡住了,使我们清查到底丢了多少人身上成果的时候出现问题。我们不要在被自己的看法蒙蔽的情况下错骂了他,再去看看那能够让人成就人身的成果到底缺了多少,看看这件事情跟他到底有没有关系。”明月赞同道:“你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就这样,他们两个再次来到人参果园之中,去查到底丢了几个人参果,结果只看到那道德门中的人身已经倒了,已经不再是人身了。朝向欲望和道德这两方面的思想已经完全脱离了。没有了真正能够让人成就人身的成果,连那能够化作代表上天真意的普通思想也都落入凡尘之中。这可把清风、明月吓坏了。把那在道德中成长的清净的念头吓得无法再坚定的走他以道德为主的道,并在走这种以道德为主的道的过程中不断的跌跟头;那能够在黑暗中给人带来一定程度纯洁的光明的思想所获得的支撑也变得软弱无力,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其身上的污垢不断表现出来。有诗能够将此时清风、明月的状态表现出来。诗是这么说的:
三藏西临万寿山,悟空断送草还丹。枒开叶落仙根露,明月清风心胆寒。(原文)
临。来到,到达。
断。断绝。
送。把东西运去或拿去给人。
断送。作者用断绝二字,应该是说本来已经有了,却被其给断绝使之没有了。
枒。同“丫”。丫。树木或物体的分叉。跟前面的“桠”应该是一个意思。不过作者用“枒”字,木牙也。木,代表的是人,或者是神识。牙,是口中表现出来的坚定之物。就是说这些人身上突出表现出来的,朝向欲望和道德两方面发展的都是人欲望中的坚定之处,就包括朝向道德也是人坚定的欲望。
胆寒。惊惧到极点。
作为才从本源中出来,来到欲望之中的大唐这个境界的众多思想的经、律、论的制定者的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朝着西方前行,来到了所有思想法门都能够长时间存在的人身上突出表现出来的境界。在这里那参悟、感悟什么是真正的空的取经的真心断绝葬送了众多思想回归上天真意的美好的圆满。那些人身突出表现出来的欲望和道德这原本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的坚定欲望现在已经断开了,那些居于陪衬地位的思想也都落于凡尘之中,所有这个人的升华的根源都已经从地仙层面脱离出来,无法再感知上天真意。这使得取经人那能够在黑暗中给他带来一定层度纯洁的光明的思想和那清净的念头都心中惊惧到极点。就是说取经人那清净的念头和能够在黑暗中给人带来一定程度光明的思想,对这件事情的发展都感到非常震惊,他们没想到自己强调道德的作用,指责三藏师徒的作为,并且三藏师徒不发出声音,任凭他们指责的这种情况会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他们也为这严重的后果而恐惧到了极点。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03 17:55:32 +0800 CST  
明天停更一天,请各位朋友见谅。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03 17:55:46 +0800 CST  
明月的计策

他两个倒在尘埃,语言颠倒,只叫:“怎的好!怎的好!害了我五庄观里的丹头,断绝我仙家的苗裔!师父来家,我两个怎的回话?”(原文)
尘埃。尘俗。
颠倒。上下、前后或次序倒置。错乱,混乱。
叫。呼喊。
害。使受损害,杀害。
丹头。比喻促成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
苗裔。子孙后代。引申指学术上派生之支流。
那已经开始高于大千世界的人身倒了,再也没有能够让人成就人身的成果了,这都是因为清风、明月过于强调道德的作用,通过道德方面对三藏师徒指责,使得人心性、情感和志气无法发出他们的声音所致,所以看到人参果树倒掉之后,在道德中修行的清净的念头和能够在黑暗中给人带来一定层度的光明的思想也跌落尘俗之中,他们这清风、明月也不再是在道德的修行中获得升华的思想了,而是因为对道德的过于坚持落于尘埃,成了普通的凡尘思想。不过清风、明月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他们以一种本末倒置的方式看待这个问题,认为这件事情都是由于三藏师徒这佛门中的修行之人所引起的,在这种本末倒置的混乱状态中,发出他们的声音,高声发出他们的声音道:“这可怎么是好!这可怎么是好!他们使我们这在道德中修行的五处神识都处在庄严中的思想成就美好的圆满的最主要的事物受到损害,并因此断绝了。断绝了我们在道德门中修行的后来之思想,使我们这通过道德门中的修行达到大觉之境的修行门中的一个门派因此断绝!待到教导我们成长的思想回到这属于他的境界之中,我们该要怎么回复呢?”
明月道:“师兄莫嚷,我们且整了衣冠,莫要惊张了这几个和尚。这个没别人,定是那个毛脸雷公嘴的那厮,他来出神弄法,坏了我们的宝贝。若是与他分说,那厮毕竟抵赖,定要与他相争,争起来,就要交手相打,你想我们两个,怎么敌得过他四个?且不如去哄他一哄,只说果子不少,我们错数了,转与他陪个不是。他们的饭已熟了,等他吃饭时,再贴他些儿小菜。他一家拿着一个碗,你却站在门左,我却站在门右,扑的把门关倒,把锁锁住,将这几层门都锁了。不要放他,待师父来家,凭他怎的处置。他又是师父的故人,饶了他,也是师父的人情;不饶他,我们也拿住个贼在,庶几可以免我等之罪。”清风闻言道:“有理!有理!”(原文)
嚷。喊叫、吵闹。
惊张。使惊慌;惊动。
雷公嘴。应该死类似鸟嘴一般样子,个人认为这里可能引申为“刁钻”。
刁钻。指使人难以应付,可指人和事。
坏。破坏,损坏。
分说。分辨。
毕竟。到底;终归;终究。
哄。哄骗,哄逗。个人理解在这里是“哄骗以使其开心”的意思。
贴。添补,补助。
人情。人与人的情分。
庶几。或许可以,表示差不多或推测。差不多。希望,但愿。
镇元子让清风、明月看家,可是他们却把人参果树给看倒了,确实没法交代。不过由于前面的修行,使得取经人即使在黑暗之中,也能保持一定层度的光明,所以这个时候,那明月开始先发出他的声音道:“师兄不要高声发出自己的声音,搅扰了神识的清净,使得这件事情被他们也知道了。我们暂且整顿我们的法门和思想,使我们重新回归平和、干净,与平时无异的状态,不要因为我们的表现而惊动他们。这件事情没有别人,肯定就是那个思想表现有着问题,而且表现出来的欲望令人难以应对的那个遵从唐僧之意行事的思想。是他的思想从表现中脱离出来,通过他从外在表现中脱离出来的思想施展他的力量,损坏了属于我们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道德门中的宝贵财富。
如果我们与他们分辨的话,他终究还是要抵赖,不肯承认这件事情是他们做的,就一定会与他们发生争执。如果真的争执起来,我们就要与他们相互攻击,互相指责对方的问题。你想我们现在也在二法之中,怎么能够抵得住同样在二法之中却比我们倍加强大的他们呢?与其这样,还不如暂且哄骗他们一下,使他们开心,并因此令他们放松警惕。我们只说人参果并没有少,是我们在计算这人身之果的时候出错了,我们不去指责他们,反倒转变我们的表现,说我们自己有问题,给他赔礼。他们在我们这道德门中锻炼的食粮已经成熟,等他受用这在道德门中锻炼成熟的食粮成果的时候,我们再给他们添补一些属于我们这道德门中的小境界的财富。那个时候,他们每人在受用这些成果的时候,都将各自的“空”表现出来,用以承载这些食粮成果,加以受用。这个时候,他们每个人都处在‘空’中,没有杂念干扰。你这清净的念头,站在他激进的方面,在他要激进的时候,表现出来,不让他这思想过于激进。我这能够在黑暗中给人带来一定层度光明的思想,则在他要懈怠、退缩的时候表现出来,使他无法退缩,来维持他们的‘空’。就这样,我们通过我们的力量,在他们无法反应过来的状态下,一下就把他能够离开道德束缚的门户给关闭了,然后通过我们这‘清净的念头’和‘在黑暗中能给人来带一定层度纯洁的光明的思想’将他们锁在这道德之中,将能够走出我们这道德之门的内外门户全都锁死,不要放他们离开这道德之中。等到我们师父回来之后,任凭我们师父如何处治他们。
他们虽然偷了人参果,推倒了人参果树,可他们却又是师父的老相识,我们做弟子的也不好处治他们,应该听凭师父发落。师父要是顾全老相识的情谊,放了他们,也是师父与他们的情分。如果师父不饶他们,我们也把他们这做贼的人给捉住了,希望师父或许可以因为我们拿住了贼人而赦免我们的罪过。”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05 08:23:39 +0800 CST  
怎么看不到第十二页的内容了呢?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06 12:58:58 +0800 CST  
6-3=6

听了明月之言,清风表示赞同道:“有道理!有道理!”
前面行者去偷了人参果,行者三人都吃了人参果,他们做的饭还没熟,可是现在三藏他们的饭却熟了,就是说当取经人通过取经的真情在道德中对所有的思想进行锻炼的时候,这食粮成果并没有完全成熟,现在三藏师徒都接受道德的指责,都遵道而行的时候,这食粮成果方才真正成熟。就是不管别人怎么遵道而行,作为主导的思想不遵道而行,是没用的,必须要都遵道而行,这在道德门中锻炼的食粮成果才真正成熟。虽然这食粮成果成熟的时候,将取经人带入了另一个误区,可事情就是这样,不达到圆满的时候,就不成熟,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达到圆满之后,又可能会走入另一个误区之中,所以可能是达到圆满,走出误区,才是真正完整的修行过程。
明月之计虽好,却说了诳言,手、口、身心都染了尘埃,或许其问题会到后面表现出来。
他两个强打精神,勉生欢喜,从后园中径来殿上,对唐僧控背躬身道:“师父,适间言语粗俗,多有冲撞,莫怪,莫怪。”三藏问道:“怎么说?”清风道:“果子不少,只因树高叶密,不曾看得明白;才然又去查查,还是原数。”那八戒就趁脚儿跷道:“你这个童儿,年幼不知事体,就来乱骂,白口诅咒,枉赖了我们也!不当人子!”(原文)
勉。力量不够或不愿意做,但仍坚持去做。
粗俗。(谈吐,举止等)粗野庸俗。
趁脚。紧跟着,紧接着。
敲。抬起(腿),竖起(指头)。
事体。事理;道理。
白口。个人的理解是:没有依据的情况下发出的声音。
诅咒。咒骂。
枉。使受弯曲。
清风和明月,勉强打起精神,勉强以一个欢喜的表现,从在道德修行之后产生成果的境界中出来,来到主导境界执掌,对唐僧控制着自己的后背,弯下身躯道:“您这能够教导我们成长的思想,刚才我们所发出的声音,我们对你们的做法太粗野庸俗,与你们这去西天取经的佛门思想有了许多冲击碰撞的地方,您不要怪罪我们,不要怪罪我们。”
明明是自己的人偷了清风、明月这里的东西,而且刚才还被他们骂了半天,现在却反过来向自己赔罪了,三藏怎么也弄不清到底是什么原因,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们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
那清净的念头道:“能够让人获得真正人身的成果并没有缺少,只是因为那已经高过三千大千世界的人身境界太高,其上一般的一般思想太多,且又非常密集,因此没看明白。刚才我们又去查了查,还是原来的数目。”
八戒见清风、明月说查错了,是他们的问题,趁机抬高自己,提高自己这取经的真情的地位,发出他的声音道:“你这个还没真正长大,还不能真正明礼的孩子,你的年纪太小还不能真正明白事理、道理,就来到我们面前,胡乱的发出不好的声音斥责我们,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发出你们的声音,咒骂我们。
清风之言,虽然是为了哄骗三藏师徒,可觉得还是有些问题或有些深意的。比如方才,行者自己已经承认确实偷吃了人参果,而且八戒还因为偷了三个和四个的问题还转过头来跟行者嚷了起来,表示了对行者的不满,怎么现在清风、明月二童子刚刚说自己查错了,八戒紧跟着就开始指责起清风、明月年幼不明事理了呢?
清风说他们又查了一遍人参果,还是原数,这里面可能有两层意思,一是确实如行者说的那样是丢了三个,而不是丢了四个,他们指责三藏指责错了,因此过来赔罪,可如果是那样的话,清风应该说是“确实是丢了三个,不是四个”将问题说明白,而不应说还是原数。既然这样的话,清风说重新查过之后,发现人参果还是原数,八戒紧跟着就开始数落清风、明月就有问题了,难道他忘了自己也曾吃过一个人参果么?
这样的话,不管清风说的是哪个意思,都是有问题的,似乎都说不过去。这个时候,忽然想到大家都说的爱因斯坦列过的一道数学算式:6-3=6。这个算式或许是源自能量守恒定律,大概意思可能是像我们吃馒头一样,桌子上有六个馒头,吃了三个,按理说还剩三个,应该是少了三个馒头才对,可其实换一种方法理解,那三个馒头其实并没有少,只是到我们肚子里去了,换了一种形态存在。
那在五处神识都处在庄严之态的道德门中修行的已经开始位于大千世界之上的人身,他已经在这道德门中得到了道德门中的半程之果,也就是人参果。这人参果有三十个,正好与半程之数相合,不多不少,恰合上天真意。开园之时,五庄观中众人合吃两个,人参果并没有减少,因为那两个人参果在五庄观众人身上;前面清风、明月各吃了一个人参果,人参果也不少,在清风、明月腹中;之后清风、明月入园查看人参果的时候,那人身之果就少了四个,由于不知道这四个人参果去了哪里,所以这人参果就真的少了。“少”者“缺”也,就是说此时清风、明月发现此时这“人身有缺”,又对应在为师的三藏身上,所以他们虽然找不到证据,却坚定的认为这个问题就出在三藏身上,是三藏这种“把问题推在下面人身上,坏事都是下面人做的,跟自己无关”的理论,使人身出现了缺失。
清风、明月的怀疑有他们的依据,却跟禅门修行中出来的能够恪守戒律的手、口、身心干净的三藏不符,所以他们的指责是有问题的,是在那里“胡骂”。这个问题不是出在三藏身上,自然是出自行者兄弟身上,按理说行者偷盗的举动确实造成了人身有缺,可是这种缺失在他们承认自己偷窃并赔礼的时候,就已经弥补过来了。所以这个人身上缺陷就是出在行者第一个打下来的人参果上,出自他不准备永远在道德中修行,不准备永远遵循道德的这件事上;是因为行者不准备永远遵循道德,造成了人身的缺失。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06 13:22:31 +0800 CST  
昨天发的怎么又不见了呢?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07 12:05:05 +0800 CST  
小菜

这种缺失,是由于行者不准备永远遵从道德造成的,从现在来看,取经人确实有问题,可是从前面骊山老母时的观点来看,行者的这种做法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八戒经过骊山老母的磨难,并在其中吃尽了苦头,自然铭记于心,这里他是在用骊山老母时所得到的正确观点来看这件事情,所以他是说清风、明月年纪还小,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说完八戒,我们接着再看行者。行者完成在道德中修行,却因为不准备永远坚守道德而使得人身有缺,按理说他这件事情在他跟定三藏,在清风、明月的指责下一声不吭,也就算是永远遵循道德了,三藏他们在五庄观中做的斋饭也熟了,可是他的这个举动不但没有弥补这个人身上的缺失,反倒将人参果树推倒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说到这里,其实心中也有个想法,就是行者这种任凭清风、明月指责的做法,在他完全遵从道德的时候,已经弥补了他不准备永远遵从道德给人身造成的缺失,只是他这种思想的过分过分表现,造成了五地不再匹配的状态,“因为别人说你,就不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再发出自己的声音”是一件更加不合道理的,后果更加严重的事情。这依旧是一个过了三十之点,如蛇盘山鹰愁陡涧行者和小白龙那种两者虽在竞争,却是不断的角色呼唤的状态之中。这个时候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就是不能如骊山老母之时那样永远遵从,也不能如现在这五庄观中不要永远遵从,那该怎么做呢?我们现在只把问题出在哪里找出来也就是了,至于其中的道理,该怎么去做,应该都在后面的《西游记》中。
行者心上明白,口里不言,心中暗想道:“是谎!是谎!果子已然了账,怎的说这般话?想必有起死回生之法。”三藏道:“既如此,盛饭将来,我们吃了去罢。”(原文)
了账。死,结果了性命。
听了清风、明月之言,行者心中明白,他是通过他那取经的真心亲自去那人身之上找过人参果的。可是他虽然知道那人参果树已经被他推倒,上面已经再也没有人参果了,却不能将这件事情说出来,这是他做的又一件错事。所以他只能在心中对清风、明月二人怀疑,却没法表现出来,心中暗想道:“这是谎话!这是谎话!那人参果已经被我这代表真心的想法推倒死了,怎么来说这样的话呢?想必是那他们这道德之中有能够让那已经高于大千世界的人身起死回生的办法。”
行者心中怀疑,三藏却对清风、明月二人深信不疑,毕竟这里是西出东土大唐的手、口、身心干净的境界所在,而且还是道德门中,他不信清风明月二人会说谎。而且清风、明月二人所说,正与他在骊山老母之时所领悟的道理相合,所以他也就不再怀疑清风、明月二童子了,依旧采用他原来从骊山老母之时听到的道理。
行者心中有怀疑,却又自己排解过去,没有发出他的声音,再加上前面骊山老母时领悟的道理,就使得三藏觉得这件事情确实是清风、明月二童子错了,发出他的声音道:“既然是这样,将我们通过道德门中锻炼成熟的食粮成果端上来吧,我们受用了这些食粮成果之后,就离开这道德门中,继续新的修行。”
那八戒去盛饭,沙僧安放桌椅。二童忙取小菜,却是些酱瓜、酱茄、糟萝卜、醋豆角、腌窝蕖、绰芥菜,共排了七八碟儿,与师徒们吃饭;又提一壶好茶,两个茶盅,伺候左右。那师徒四众,却才拿起碗来,这童儿一边一个,扑的把门关上,插上一把两鐄铜锁。(原文)
忙。忙而不闲,八戒是在“突然闲里遇真仙”的,清风、明月忙而不闲,就是暗示他们这个计策虽好,却与上天真意不合。
酱。是以豆类、小麦粉、水果、肉类或鱼虾等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糊状调味品。跟人认为其特点是有着自身突出表现出来的味道。跟流沙河时沙僧要抓八戒做鮓酱不一样,清风明月的这个酱应是单指素酱,代表他们用来做酱的道德是合乎道理的,他们是让合乎道理的道德发酵,形成浓厚的道德味道,作用在道德门中的财富之上,使这些道德之中的财富表现出更加猛烈的道德气息。
酱瓜。酱茄。瓜和茄一般没有太大的味道,出自五庄观,是道德门中成长起来的清净的成果。这清净的成果又被来自清风、明月刻意着重添加的浓郁的道德气息,变得不清净了。瓜比较脆、硬,茄子比较软。
糟。用酒或酒糟腌制的食品。
萝卜。特点是有自身强烈的味道。
糟萝卜。通过来自道德的性情作用而成的本身就有着浓烈道德气息的财富。
醋。一种酿制而成的酸味调味品。
酸。迂腐。
迂腐。言行拘泥于陈腐的准则,不切合实际。
豆角。据说芸豆是十六世纪末传入中国的,所以这里豆角指的更多应是豇豆,特点是细长。
醋豆角。过于死板的要求遵从道德的在神识中影响很广的思想。
腌。用盐等浸渍食品。意思是沉浸在道德之中,已经被道德改变了他们本来状态的思想。
窝蕖。没找到是什么蔬菜。拆字来解。
窝。鸟兽、昆虫住的地方。个人认为代表的是一定层度的“空”。
蕖。芙蕖。荷花的别称。这里指蕖藕(既莲藕)。是莲花肥大的地下茎。前面行者去潮音洞见观世音菩萨的时候,已经看到莲池上的莲花,看到无数思想从凡尘中成长出来,立于凡尘之上的美好姿态。可是其花虽然从凡尘中超脱出来了,根茎依旧在凡尘之中,就如那南海落伽山一样,是已经超脱于凡尘之上的思想在凡尘中特定层面的表现。
腌芙蕖。代表的是已经从凡尘中超脱出来的思想在凡尘中有着很大影响的思想表现。他们虽然有着自身一定层度的空,却在在道德的过分浸渍之下,有着过多的道德气息,过于强调道德的作用。
绰。体态轻盈柔美。
芥菜。“芥”与“介”谐音。代表小,非常小的财富。
这几样小菜,都是生的,代表他们在道家的修行都未成熟。
文中一共列了六样小菜,代表六欲。六种小菜却排了七八碟,是说这是人的欲望在七情八邪的作用下的表现。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07 12:20:52 +0800 CST  
转背摇车再托生

一壶好茶,两个茶盅。是说道德本来是真正的能给人带来清净的佛法,却在他们的作用下成了并非真正佛法的小境界中的状态。
鐄。同“簧”。锁簧。锁内部机构的弹簧件。
铜。似金非金。看似神识真意却并非神识真意。清风、明月此时已经跌落尘埃,所以他们将取经人锁在这里的举动看似代表神识真意,其实并非神识真意。
两鐄铜锁。就是由清风、明月组成两道并列的关卡,需要同时打开这两方面的阻碍,方才能够从中走出去。
八戒通过他那取经的真情将已经在道德门中锻炼成熟的食粮成果呈现出来,沙僧这取经的志气则在三藏身边,既守护三藏,同样也在其中起着辅助作用。只有行者,他已经知道清风、明月在说谎,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丝毫动作。
那清风、明月这两个在道德中修行却还不能完全明礼的思想见三藏要吃斋饭,在一种并非与上天真意相合的状态中赶紧将他们准备的来自他们的小境界的财富拿了上来,不过令人想不到的却是这些小境界的财富都是一些被道德浓厚的气息影响过后形成的有着非常浓厚的道德气息的或者坚定,或者不坚定的思想;是那本身就有着浓厚道德气息的思想又在来自道德的性情的作用下形成的不管外在还是内在都被道德深深影响的思想。这些思想过于死板,只是要人遵从道德,并在人身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是那沉浸于道德之中的人身上已经达到一定层度的空的从性海中超脱出来的思想为道德浸泡之后在三界凡尘中的延伸。是看起来非常丰盈柔美,实际上却处在小境界中的财富。这些财富虽然可以供人食用,却都没有成熟,是人的欲望在七情的作用下进入八邪之中的状态。
清风、明月就将这些来自他们的小境界的财富供给三藏师徒,作为三藏师徒受用他们在这道德门中加工成熟的食粮的菜肴。他们自己又持有一种在道德门中得来的与真正佛法相合的性情,这性情本来与真正的佛法相合,却在已经跌倒于尘埃中的他们的作用下成了并非真正佛法的小境界的状态,一左一右在左右两面侍候三藏师徒享受他们的食粮成果。
那三藏师徒,在道德门中将自己的食粮成果锻炼成熟,道德的作用表现出来,自然也就看到了道德的好,所以清风、明月所献的来自他们的道德门中小境界的财富就开始在三藏师徒面前呈现出来,其能够让人获得清净的性情也都开始表现出来。取经人就在这种对道德认可的情况下要受用这些食粮成果。不过受用一种食粮成果,是不能有杂念的,一有杂念,这些食粮成果就会被干扰,就如那人参果一般受到影响,所以他们要在各自所形成的“空”中来受用这些成果。他们刚将自己的“空”表现出来,就代表他们的神识处在流顺的状态之中,没有了思想阻碍,这个时候,他们就开始恢复自己正确的思维和判断了。一旦他们的思想在没有阻碍的状态下表现出来,他们就认识到自己偷人参果、偷吃人参果和推倒人参果树的问题了,就被锁在这道德的理念中无法摆脱。所以他们刚拿起碗,还没等他们食用这些饭菜,那还在成长中的没有真正明礼的“清净的念头”和“在黑暗中给人带来一定层度的纯洁的光明”的思想就表现出他们的作用,非常迅速而且非常有力量的将他们离开这讲究道德的境界门户给关闭了。清风和明月就形成了将他们锁在道德门中,无法走出去的锁头,将三藏师徒四众锁在这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道德门中。
八戒笑道:“这童子差了。你这里风俗不好,却怎的关了门里吃饭?”明月道:“正是,正是,好歹吃了饭儿开门。”(原文)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通行的风尚、习惯、礼仪等。
眼见清风、明月关门上锁,八戒以为依旧是如骊山老母之时要将他们留在其境界中那样,要将他们锁在这道德的境界之中,便笑着发出他的声音道:“这在道德中修行的还不能真正明礼的思想想差了,又做错了事情。你们这个万寿山这个大境界中的整体的风尚、习惯就有问题,如果得到、受用你们的食粮成果,就想将其锁在你们的境界中,不让人出去。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好的,怎么就要将人锁在你们的境界中受用食粮成果呢?”明月道:“正是你说的那样,正是要把你锁在我们这道德的境界中受用在我们这道德门中加工成熟和来自道德中的食粮成果。不管怎样,都要你受用了这些食粮成果和财富之后,才能放你们出去。”言下之意,待你们受用了我这些道德门中的食粮成果之后,你们这些做了已经无法挽回的违背道德之事的人就无法从这道德中出来了。即使给你开了门,也走不出去。
清风骂道:“我把你这个害馋劳,偷嘴的秃贼!你偷吃了我的仙果,已该一个擅食田园瓜果之罪,却又把我的仙树推倒,坏了我五庄观里仙根,你还要说嘴哩!若能彀到得西方参佛面,只除是转背摇车再托生!”(原文)
害。发生(疾病)。
馋劳。亦作“馋痨”。痨病患者食欲强,故讥人贪食曰“馋痨”。
痨。痨病。中医病症名。指结核病。在古代是治不好的。意思是能把人带入死亡的毛病、问题。
馋劳。是说取经人这种贪吃,贪图受用食粮成果的状态是三藏师徒的问题,是可以把三藏师徒带入死亡的毛病。
说嘴。争辩。
参。进见,拜见。
转背。转身,离开。
摇车。即摇篮。
托生。迷信的人指人或高等动物死后,灵魂转生世间。
明月之后,那清净的念头也表现出来,用不好的言语指责三藏师徒道:“我把你这个得了因为无法控制想要得到某些成果的欲望而使自己走入死亡的毛病,偷吃不属于自己的成果的,因为没有自己突出的思想而做贼的佛门修行之人!你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通过不合道理的方法吃了属于我们这五处神识都处在庄严之中的道德境界中升华的成果,已经应该是一个擅自食用别人可以耕种的境界中成长出来的成果的罪责。在此基础上,不但不知悔改,反倒进一步将我们这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在道德门中修行获得升华的“人身”给推倒了,以此损坏、断绝了我们这些在五处神识都处在庄严中的道德门中的修行之人升华的基础。你们做了这些违背道德的事情,还在这里跟我们争辩呢!像你们这样的人,若是能够到得了西方那神识如水流顺的与上天真意相合的境界,进而见到那觉行圆满的思想,只有一种可能,除非是你们转变你们的思想,从新回到摇篮中去,如婴儿一般以一个全新的纯洁的而又完全没有自己思想的状态再次托生世间方才可以。”
转背摇车再托生.清风之言是说取经人必须要改变自己现在的思想理念,重新、重头开始新的修行才能够做到。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08 09:18:04 +0800 CST  
番番撞祸

三藏闻言,丢下饭碗,把个石头放在心上。那童子将那前山门、二山门,通都上了锁。却又来正殿门首,恶语恶言,贼前贼后,只骂到天色将晚,才去吃饭。饭毕,归房去了。(原文)
恶言。无礼,中伤的语言。
“一个修行之人,却要去偷别人的成果,那不也成了如黄风怪那样的贼了么,这怎么能行?怎么是一个手、口、身心清净的人该做的事情?”三藏听了清风之言后,属于他的空不再表现出来,清风之言就好像一块石头那样放在了他的心上。
清风、明月那两个还不能真正明礼的思想则将这五处神识都处在庄严之中的道德境界的正面门户和外层通往内层的门户都给关闭,并同样将其锁上。这之后,他们又来到三藏所在之处在道德观念围绕之下的正殿的门户之前,他们没有再进入这正殿之中,说明他们本身也不能完全与五庄观真正的主导境界相合了。可是虽然如此,他们还是隔着他们间的境界隔阂,直接正面指责三藏师徒四众。他们发出中伤的言语和声音,前前后后只是说三藏师徒是贼,就这样他们一直斥责三藏师徒四众,直到取经人将要进入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之中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才去受用他们的食粮成果,吃了这些食粮成果之后,回到了他们的境界之中。
清风、明月一直在恶言恶语的斥骂三藏师徒,三藏师徒则一直没有还嘴。这就形成了清风、明月越骂,就好像他们越有理的状态,骂到最后,清风、明月就完全占据主导,三藏师徒四众那取经的念头、真心、真情、志气就被完全无视了;就成了一种完全以道德为主,五地中的四地全被压制的状态,人神识中的思想在道德的压制下无法表现出来,自然就又会进入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之中,所以天也就要黑下来了。
此时天要黑下来了,取经人又要进入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可是清风、明月二童子却在此时得到了支撑他们的成熟的食粮成果。这个食粮成果还是源自清风那句“若能彀到得西方参佛面,只除是转背摇车再托生!”取经人神识中那清净的念头和在黑暗中能给人打来一定层度纯洁的光明的思想使得三藏认识到现在光在佛门中修行是不够的了,需要转变自己,以一个婴儿的姿态真正进入道德的修行中去。这就成了清风和明月斥骂三藏师徒所获得的食粮成果,支撑他们继续在道德中修行下去。吃完之后,他们就回到了自己的境界之中。回去干什么?回去自然是平静的洗漱一番睡觉了,他们将要进入由他们所产生的完全通过道德的修行来达到大觉之境的睡梦之中。
唐僧埋怨行者道:“你这个猴头,番番撞祸!你偷吃了他的果子,就受他些气儿,让他骂几句便也罢了;怎么又推倒他的树!若论这般情由,告起状来,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通。”行者道:“师父莫闹,那童儿都睡去了,只等他睡着了,我们连夜起身。”(原文)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造成结果的事物表示不满。
番。种,样。回,次遍。
撞。两个物体猛然相碰。
罢了。尤算了。有表示容忍,不再深究之意。
闹。喧哗;不安静。吵;扰乱。发泄(感情)
三藏也知道这件事情定是行者这取经的真心所为,虽然他是取经的真心,可并不是说来自真心就不会犯错误的,人因为智慧、道理等方面的不足,在很多时候都会犯下源自真心的错误。行者他“跟定唐僧,忍耐二童子的毁骂”就是源自他取经的真心,如果不发自他取经的真心的话,他会拿金箍棒跟那两个童子打起来,或者直接离开这里而不跟定唐僧,所以他是源自取经的真心方才做出推倒人参果树的事情的。
行者的想法源自真心,可是他的做法又确实错了,责骂他,他是好心;不说他,他又确实做了错事。所以三藏采用一种折中的方法埋怨行者,对行者以一种较柔和的方式表达他的不满,述说行者的问题,三藏埋怨行者道:“你这真心所表现出来的看似与道相合,其实并不能真正与道相合的念头,你前面那种完成道德的修行,得到人参果后就从中走出去的想法,和现在改变之后的要绝对遵从道德去修行的意图这两种念头却一次次的都与他们冲突,并给我惹下祸端。你通过不合道理的方式在他们没有察觉的状态下偷了他们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的成果,就是受他们些气,让他们用不好的语言斥责你几句,这件事也就过去了,他们也不会再追究你的。怎么你又推倒了人家真正的人身!如果说起这样的情况、缘由,就是你父亲是做官的,也说不过去,不会判你有理的。”
行者也知道这番推倒人参果树是自己的不对,可是他又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对,得到道德中的成果就从中走出去不对;永远以道德为主导,毫无保留的坚持道德也不对。这也不对,那也不对,那到底怎么才是对的呢?行者这取经的真心也分辨不出,所以他既没有像三藏认错,也没有为自己分辨,只是提出了一个从五庄观中逃出去的方法。发出他的声音道:“您这教导我们成长的取经的坚定念头不要发泄你对我的不满,扰乱现在的清净了。我们是被锁在这里,可并不是我们就真的无法从他们这境界中离开的。那还要成长,不能真正明礼的清风、明月现在都去睡了,都要睡在他们要通过道德的修行获得大觉的梦想之中了。只等他真正沉浸在他们那通过道德的修行获得大觉的梦想之中时候,我们就趁着这种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离开这里,去西天取经。”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09 11:02:38 +0800 CST  


沙僧道:“哥啊,几层门都上了锁,闭得甚紧,如何走么!”行者笑道:“莫管!莫管!老孙自有法儿。”八戒道:“愁你没有法儿哩!你一变,变甚么虫蛭儿,瞒格子眼里就飞将出去,只苦了我们不会变的,在此顶缸受罪哩!”(原文)
虫蛭。个人觉得可能是指“虫豸”。泛指小虫。
瞒。隐藏实情,不让人知道。
顶缸。比喻承担转嫁而来的灾祸;代人受过。
受罪。受到折磨。
听行者说要趁取经人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起身,离开五庄观,沙僧颇为怀疑,道:“哥啊,这进出五庄观的内外隔层门户都被那清净的念头和在神识中给人带来一定层度光明的思想给锁住了,其门户关闭的非常紧,我们怎么走得了么!”行者道:“你不用管这件事!你不用操心了!我这已经无法改变却又正在成长中的取经的真心自有我的办法。”八戒闻言,跟着发出他的声音道:“谁发愁你没办法从这离开了!你这代表真心的想法可以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你一转变,化作一个小境界中不明道理,也不能明白道理的思想,瞒着别人,不让人知道自己的真实状态,就从这金锁的门户的那与外界相连通的观点中飞出去了。只是苦了我们这些不会转变自己的思想表现的,在这里承担因为你这取经的真心所造成的过错,在这里遭受折磨。”
唐僧道:“他若干出这个勾当,不同你我出去啊,我就念起旧话经儿,他却怎生消受!”八戒闻言,又愁又笑道:“师父,你说的那里话?我只听得佛教中有卷《楞严经》、《法华经》、《孔雀经》、《观音经》、《金刚经》,不曾听见那个甚那‘旧话儿经’啊。”(原文)
旧。过去的,过时的(跟“新”相对)。
话。说出来能够表达思想的声音,或者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
经。经书。作为思想、道德、行为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细分为道经、儒经、佛经。值得一提的是,在佛门中,应该并不是所有著作都可以称作“经”的,好像从佛教传入东土以来,中原只有一部《六祖坛经》能在佛门中被称之为经,说明佛门中对“经”的要求是相当的高的。高到什么层度呢?我们不妨通过“经”字的另一个含义来猜上一猜。
经。织布机上的纵线。
如果作为经书的“经”有这个含义的话,就是说佛门中的“经”就像织布机上的纵线一样,设置了一个只要在佛门中就必须遵从的框架,其上所有的思想、法门都是在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都不能脱离其外。唐僧此时将那“旧话”称之为经,就是说他这作为东土大唐经、律、论的制定者的三藏法师已经将那“旧话”看得非常的高了,已经认定那“旧话”是所有佛门修行人都必须遵从的理念。
消受。禁受、忍受。
那里。即“哪里”。明清小说中常用。
《楞严经》、《法华经》、《孔雀经》、《观音经》、《金刚经》。关于这五部经文,虽然有些想法,但是由于我不是佛门中人,也没有系统的去读和理解过这五部经书的含义,只是自己的看法。而且其中经文似乎都在前面出现过,但是感觉在这里的理解有跟前面不同的地方,所以还是在这里重新说一下。
《楞严经》。末法时期的总总乱象,佛在此经中,几乎都说到!并且指出各种对治之方。依《楞严经》末法众生可于此正法得正知、正见,而不被邪魔外道诳惑。就是说楞严经是指引众生如何面对末法时期,并在其中找到正确的知识和见解,从中脱离出来,不随着末法一同被埋葬的,也不在末法与新法的竞争过程中死亡,度过末世的劫难。
楞。同“棱”。物体上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的连接部分。
严。严密,紧密。
《楞严经》。“道可道,非常道。”道不是永恒不变的,如何使前后两种道紧密连接,从处于末法时期的道走入新的与大道相合的道中?《楞严经》代表的应是使末法众生了解末法时期的特征,并指引人从中走出去的经文。
看来前面对“末法年代”的理解是有问题的,末法年代指的应是一种法、一种思想处于其末端的时候。
《法华经》。《妙法莲华经》。奥妙的佛法让众生从三界凡尘中超脱出来,展现出超脱凡尘之上的美好姿态的经典。
《妙法莲华经》是释迦牟尼晚年说教,明示不分贫富贵、人人皆可成佛。是能使众生从凡尘中超脱出来,走入大觉的经文。
《孔雀经》。为唐朝不空所译《佛母孔雀大明王经》之注释书,全书对各语解释精粗差别极其显著。这里还是从孔雀大明王的故事说起。这个故事是《西游记》第七十七回狮驼岭的磨难中,如来亲口所讲。具体故事,待到那时再去理解,这里只取其中一段:“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
孔雀。是凡尘中最美丽的鸟,代表的是世俗中最美好的思想。
脊背。孔雀的脊背在孔雀身体的正上部位,佛祖从此出来,代表的是在凡尘最美好的思想的正处升华,从中超脱出来。
大概意思是:凡尘中最美好的思想在其于世间表现出来的时候是最凶恶的,能够吞噬与道相合的思想。佛祖刚刚成就丈六金身的时候,就直接被凡尘中最美好的思想给吞噬了,是佛祖在这凡尘中最美好的思想的正处升华,方才能够跨上灵山。因此个人觉得,《孔雀经》是讲诉如何在被凡尘中最美好的思想吞噬之后,于其正处获得升华,得以从这种被吞噬的状态中跳出来,成就正果的经文。
《观音经》。是观音信仰中重要一部经典。经文内容即《妙法莲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叙述观世音菩萨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普现三十三种应化身,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长做渡人舟的世纪。应是如何现慈悲,解救众生的经文。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10 10:06:56 +0800 CST  
旧话儿经

《金刚经》。金刚经的由来是源自长老须菩提向佛之问。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散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服其心?”
金刚。系指法界中有一种法是坚固无能截断者,但又因没有另一种法可替代或毁坏的缘故,称这不可毁坏、替换之法为金刚。
《金刚经》应是教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之人,应该怎么停留,应该怎么样降服其内心,以成就无法毁坏和替代的金刚之身的经文。
唐僧道:“如果他做出你说的那种抛弃我们,自己变化逃走的那样不好的事情的话,我就念起曾经所发出的的声音形成的作为佛门思想框架的,佛门中人必须遵从的经文,看他怎么能够经受得住?”
八戒听了三藏之言,又发愁又觉得好笑,道:“师父,你说的是什么地方的话,发出的是什么地方的声音?你说经文,我只听说佛门中有能够让人了解末法时期的劫难,讲解如何度过末法时期的劫难的经文;有能使众生从凡尘中超脱出来,走入大觉的经文;有如何被凶恶的凡尘中美好思想吞噬之后,从其正中升华、超脱出来的经文;有如何现慈悲,解救众生的经文;有教人应如何停留,怎么样降服其内心,使其成就金刚不坏之身的经文。却从来没有听过什么以前发出的声音成就的经文啊!”
行者道:“兄弟,你不知道。我顶上戴的这个箍儿,是观音菩萨赐与我师父的;师父哄我戴了,就如生根的一般,莫想拿得下来:——叫做《紧箍儿咒》,又叫做《紧箍儿经》。他那‘旧话儿经’,即是此也。但若念动,我就头疼,故有这个法儿难我。师父,你莫念,我决不负你,管情大家一齐出去。”(原文)
哄。逗引。
负。背弃,辜负。
管情。包管。
行者道:“兄弟,你不知道这件事情。我这取经的真心的念头之上带着的这个把我紧紧套在其中的圈子,是那观察声音的已经能够自我觉悟,并使他人觉悟的思想给了我师父的,师父那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的坚定念头逗引我戴上了,就好像在我这心头生了根一般,不要想去把它拿下来:——这是让箍儿变紧的可以起到特殊效果的词语或密语,也是可以让待在心头上的箍儿变紧的佛门修行人需要遵循的框架。师父说的那‘曾经发出声音形成的佛门修行人必须遵循的框架’,就是我心头之上的这个箍儿。但若念动起来,我这心头就疼痛不已,所以有这个法门能够难倒我,让我没有办法。师父,你不要念,我绝对不会背弃你,包管大家一起从他们这金锁的道德境界中走出去。
这件事情,看起来是八戒对行者的怀疑和排解这种情感中的怀疑,实际上却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要知道这《紧箍儿咒》就是《六字真言》,翻译过来就是“如意啊,莲花啊”,只要行者想要同时实现如意和莲花这两个不同方面的欲望,就要到达西天,取得真经,成就大觉之境。既然如意和莲花可以同时实现,那取经人神识方面的观点和道德又为什么不能同时实现呢?此时取经人偶然提到了《紧箍咒》,说明取经人在偶然之间已经有了模糊的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的想法了。只是此时他们只顾着从这五庄观中逃出去,并没有继续去想这个问题。
说话后,都已天昏,不觉东方月上。行者道:“此时万籁无声,冰轮明显,正好走了去罢。”(原文)
昏。头脑迷糊,神智不清。
籁。古代一种萧,泛指声音。
冰轮。指月亮。虽然此意出自唐朝,作者此时用”冰轮二字还是别有深意的。
冰。性情被冻结的状态。前面蛇盘山鹰愁陡涧的时候,就是“朔风凛凛,滑冻凌凌”的状态,此时用“冰”字,是说现在取经人的思想开始被要一味进行道德修行的思想给冻结了。
轮。轮子。就是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前面才从东土大唐出来时的状态之中。
明显。清楚的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
此时清风、明月二人早已回屋,要进入在道德中修行以得到大觉的梦想之中;三藏师徒虽然提到了《紧箍儿咒》,却因为他们只想着要从道德中走出去,而没有继续思考这个问题,所以当三藏他们说完这番话的时候,不管是清风、明月,还是取经人师徒四众,都进入了神识昏暗不明的状态中,不觉间那在今天这夜晚能够给人带来一定程度纯洁的光明的思想就表现出来了,这个思想就是明月,就是明月那更加肯定的要在道德中修行的思想。
看到月上东方之后,行者这在取经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取经的真心发出他的声音道:“现在所有的声音都平静下来,只有那‘要转变自己,重新回到摇篮中完全进行道德方面的修行’的思想在这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下突出表现出来。我们现在转了一圈,重新回到了蛇盘山鹰愁陡涧的境界中去了,所有的思想都被冻结,无法发出他们的声音。可是我们正好可以趁着这种思想表现从这五庄观中走出去。
八戒道:“哥啊,不要捣鬼。门俱锁闭,往那里走?”行者道:“你看手段!”好行者,把金箍棒捻在手中,使一个“解锁法”,往门上一指,只听得突蹡的一声响,几层门双簧俱落,唿喇的开了门扇。(原文)
捣鬼。耍花招。
手段。本领,技巧。
捻。用手指搓转。行者将金箍棒“捻”在手中,就是用他那代表真心的想法的力量使取经人的真心发生转变。
突。突然。
蹡。形容行走合乎礼节。
唿。象声词。把手放在嘴里用力吹出哨音。就是说这个声音是非常响,非常尖锐的。
喇。形容忽然发出的声音。
八戒道:“哥啊,你答应带我们一起出去,不要耍花招骗我们。现在这五庄观的门户都已经被那清风、明月锁上,关闭起来了,我们能往什么地方走?”行者道:“你看我的本领!”好一个在取经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取经的真心,用他这代表真心的想法作用于取经人的真心之上,使取经人的真心发生转变,这种转变跟前面“冰轮”的“轮”字相对应,是一种轮转的表现,这种表现就回到了蛇盘山鹰愁陡涧之时,取经人的神识不再发出他的声音,完全进入以道德为主的修行理念之中。这种来自真心的力量,就成了他打开五庄观紧锁的门户的方法。当行者这取经的真心以那种要完全遵循道德的理念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行者将此力量作用于那双簧锁上之时,这个时候行者表现出来的观点就跟清风、明月二人一样了,由清风、明月构成的双簧锁也自然就锁不住他。随着行者将此力量作用在那双簧锁上,只听得那由清风和明月构成的双簧锁突然发出与他们的思想相合的声音,五庄观中所有的由清风、明月构成的双簧锁全都落在地上,接着所有阻挡三藏师徒离开五庄观的门扇都忽然发出刺耳的声音,并随着这刺耳的声音都打开了。
“唿喇”二字,说明在行者转变心中想法的这种做法,虽然能够让取经人离开五庄观,可是他的这种做法却在取经人没有料到的情况下忽然发出极大的声音,极大的搅扰了取经人的清净。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11 09:08:28 +0800 CST  
明天停更一天,请各位朋友见谅。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11 09:08:47 +0800 CST  
祝大家中秋快乐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13 08:30:19 +0800 CST  
不再庄严

八戒笑道:“好本事!就是叫小炉儿匠使掭子,便也不象这等爽利!”行者道:“这个门儿,有甚稀罕!就是南天门,指一指也开了。”(原文)
小炉儿匠。以锯锅、做焊活等为职业的人。需要说明的是焊活并不是现代才有的,古代就有了。
锯锅。以前的手艺,补锅的。前面在刘伯钦家的时候,刘伯钦家有大小两口锅,代表的是属于他们的两个一大一小两个境界。补锅,个人认为代表“可以填补境界漏洞”的思想。
做焊活。做切割或将两个东西(金属)连接在一起的活。这个就跟《楞严经》有关系了。现在取经人认为他们吃了五庄观中做熟的斋饭,就要离开五庄观这种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在道德中修行的境界了。所以此时五庄观这种境界就成了一种“末法”,要离开之去新的境界中去。这个时候就要切割跟五庄观的关系,连接另一种思想,以平稳的走入另一个境界之中。做焊活就是指这能够切割前面的思想,连接后面一种思想的思想。
掭。拨动。
掭子。能拨动事物的工具。个人认为代表能够从关键部位入手,使境界产生根本变化的法门。
爽利。爽快;利落;办事不拖泥带水。
不管怎样,行者打开了离开五庄观的门扇,八戒那情感中首先发出他欢快的声音道:“好本领!就是叫那能够弥补境界中缺陷和‘能够切割前面的思想,连接后面思想的思想’从事物的关键部位入手,以使其思想境界发生改变,也需要一个找寻其问题和寻找事物关键部位,和从关键部位着手的过程,不像你这么只通过心的转变就爽快、利落的实现了这个过程。”
行者闻言则道:“就这个门扇,有什么稀奇的呢!就是那南天门,就是那欲望众生通往天界的门户,也同样能够通过这种方法实现。”行者的这句话看似无心之言,却跟前面《紧箍二咒》一样,在不经意间道出了通天之门户,只要他把现在完全依照道德行事的观点变成完全依照天意而行的想法,用来真心的力量做到这点,自然也就与天仙的境界相合,自然也就指开了那南天门。
却请师父出了门,上了马,八戒挑着担,沙僧拢着马,径投西路而去。拢。使不松散或不离开。(原文)
无意中,行者道出了打开天门,成就天仙的方法,可是着急离开五庄观的三藏师徒并没有去考虑这件事情,却是请三藏离开了五庄观大殿,离开了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境界。他们此时都是在行者的想法的作用下去做的,就是说他们认为行者的方法好,用跟行者同样的方法离开的五庄观。
三藏上了马,由此时的主导思想,也就行者说表现出的“不发出声音,顺着清风、明月要转变自己,以婴儿的姿态完全进入道德的修行中去”承载着,靠八戒那取经的真情承担取经的重担,由沙僧那取经的志气拢着马,直接投向能够到达神识如水流顺的境界的道路之上。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取经人采用的是完全顺着清风、明月的思想去做的观念离开五庄观的,清风、明月这种“完全在道德中修行”的思想就成了取经人的主导思想,就成了龙马。
这个时候,三藏师徒这取经的思想都不发出自己的声音,只有那要完全在道德中修行的思想居于主导地位,这就使得坚持道德的思想处在一种任意前行的状态中,要是像前面骊山老母之前那样的话,这龙马就又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此时经过骊山老母之前的那个过程,取经人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在同样的状态下已经知道通过其取经的志气对承载他西行的主导思想尽量加以约束,使之不至于进入前面那种无法约束、肆意奔跑的状态。
此时,三藏师徒确实是出了五庄观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并没有从一味的道德修行中走出来,而是离开了他们那“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在道德中修行”的境界,就是说,他们现在依旧在道德中修行,而且是完全在道德中修行,不过他们那“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境界却不见了,三藏师徒也不再被束缚在这种思想理念之中,不用自责,也不怕因此遭受责罚了。行者三人不必去说,三藏虽然没偷人参果、没吃人参果,可是他却放任自己做贼的徒弟逃走,这是他的问题。清风明月则进入他们的美梦之中,被一个美好的梦想左右了,而龙马就是这个美好的梦想,所以此时这五处神识都不干净,都不庄严了。
行者道:“你们且慢行。等老孙去照顾那两个童儿睡一个月。”三藏道:“徒弟,不可伤他性命,不然,又一个得财伤人的罪了。”行者道:“我晓得。”照料。关注,注意。(原文)
出了五庄观,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就更谈不上庄严了。为了避免清风、明月梦醒来追,行者发出他的声音道:“你们且慢些往前走,等我这已经难以改变却还不能真正明礼的取经的真心去关注一下那两个还不能真正明礼的清风、明月,让他们在他们要完全在道德中修行的思想中睡上一个阶段去。”三藏道:“你这取经的真心是要在我的教导下成长的,需要听从我的教诲,你可不能伤了那清风、明月的性命,不要让那‘清净的念头’和‘在黑暗中能够给人带来一定程度纯洁的光明的思想’被你那来自真心的强大力量打死。不然的话,你就罪上加罪,在现在推倒人身果树的罪责上又多了一个得了人家财富却伤了人家性命的罪责了。”行者道:“我知道,我明白这里的道理。”从三藏和行者之言可以看出,经过道德修行的他们虽然做了违背道德之事,虽然带罪而逃,可是“道德”二字还是继续在他们身上发挥作用。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13 08:30:30 +0800 CST  
增长天王

他腰里有带的瞌睡虫儿,原来在东天门与增长天王猜枚耍子赢的。他摸出两个来,瞒窗眼儿弹将进去,径奔到那童子脸上,鼾鼾沉睡,再莫想得醒。(原文)
腰。腰部是人身体的支撑。腰里,就是说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的支撑部分。
瞌睡。指打盹,很短时间的睡眠。
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说文》。
瞌睡虫。很小的,不容易引起别人注意的,虽然不合道理却有它的道能够让人在短时间内进入睡梦之中的思想。
增长。提高;增加。
增长天王。为中国大乘佛教护世四大尊王之一,是佛教三十三重天的第一重天,帅诸鸩盘茶(雍形鬼)和薜荔(饿鬼)等护持南瞻部洲。“增长”中国众僧解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正法,故名增长天尊王。需要注意的是,增长天王是护持南天门的,南方增长天王。
增长天王所在是佛教三十三重天的第一重天,护持的是南瞻部洲,意思大概是所有的一切都是从欲望开始的,都在欲望中成长。
猜枚。中国民间饮酒时一种助兴取乐的游戏。多用为酒令。其法是把瓜子、莲子或黑白棋子等握在手心里,让别人猜单双、数目或颜色,猜中者为胜,不中者罚饮。
鸩。古代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泡的酒喝了可以毒死人。代表的应是有毒的念头,甚至是毒性非常大的念头。
盘。盘子。有自身一定层度的空,确切的说应该是浅显的空。
茶。能给人带来清净的性情。
雍。雍容。形容仪态温文大方;舒缓;从容不迫。
鸩盘茶。欲望中已经形成一定层度圆满,达到一定层度空的,能够给人带来清净的念头,虽然已经能够给人带来清净,有一定层度的空,却因为其空非常浅显,使得这个念头在强大的欲望的作用下是有毒的,能够置人于死地的念头,是有着温文大方的美好姿态的鬼念头。
薜荔。又称“木莲”。常绿藤本,蔓生,叶椭圆形,花极小,隐于花托内。果实富胶汁,可制凉粉,有解暑作用。可用药。薜荔多。意为饿鬼。
饿鬼。前面说个人认为有两种,一种是贪得无厌,永远无法满足欲望中贪得无厌的的鬼念头;一种则是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粮支撑的鬼念头。欲望中的思想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本来已经有了足够的食粮支撑,不知止足,其欲望永远也不会满足,所以不管吃多少,都是饥饿的。另一种则是没有办法得到足够的食粮支撑,处在饥饿的状态中。
木莲。“波翻海浪蜃离渊”,人的性海之中有着无数的思想,有些居于性海深处,不突出的表现出来,有的则在性海的波涛下于人身上突出的表现出来,“木莲”就是说他们乃是人身上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虽然他们还在凡尘中,甚至在三十三重天的最低重,却毕竟还是在人身上表现出来了。这些思想与人身有着牵连,是人身上欲望方面的延伸,他们有着自身一定层度的圆满,有着自身很小的美好姿态,可是他们的美好姿态却被掩盖住了,难以表现出来,他们也可以结出自己圆满的果实,也可以作为有用之物,作为人的食粮支撑,甚至可以用药,能够治病救人。不过由于这些思想才从性海深处超脱出来,还没有足够的成长,所以难以得到性情和食粮的支撑;而一旦能够得到食粮支撑的时候,又同样会因为没有足够的成长,不知止足,成为永远也吃不饱的状态。
按理说不管是鸩盘茶,还是薜荔,都是人身上不好的,应该逝去的鬼念头。可是在增长天王的统帅下,他们却成了护持南瞻部洲的神兵,这里面应该还是《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应用。道不是永恒不变的,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追求,就需要不同的思想。这个时候在增长天王那让人提高的思想的作用下,对应的有着自身一定层度的空、能够让人进入清净状态的思想就表现出来,发挥作用,在那永无休止的欲望的作用下促使人向前,使人成长,对应的饿鬼也就从没的吃变得有饭吃了。
可这毕竟是三十三天的第一重,这些饿鬼是不知止足,那鸩盘茶也是没有“三十”这个半程之果的概念的,所以他们会无休止的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最终这原本发挥他们美好作用的思想就又成了有毒的,能够毒死人的思想,那对应的饿鬼也从没的吃的饿鬼成了永远吃不饱的饿鬼,然后在新的鸩盘茶出现的时候,这些永远吃不饱的饿鬼就又成了没的吃的饿鬼了;而那些没的吃的饿鬼就可能变成新的永远吃不饱的饿鬼。由于没有“三十”这个概念,所以每次转变都是非常可怕的。不过这就是万物初生,才到欲望之中的最初表现,而这一次又一次的转变也都能够在一定层度上维持南瞻部洲的稳定,使得南瞻部洲众生虽然磨难不断,却不会真的走入无法挽回的邪途。
那这一次又一次的转变是怎么转变呢?按照佛道之门的传说,说四大天王后来入释修行,可是他们本身的定位还在天仙境界,也就是说他们完全是按照天意进行转变的。这个时候,该采用什么样的思想才能使南瞻部洲众生有所成长呢?增长天王能够感悟天意,得到与上天真意相合的思想,这种思想就如握在他手心里的瓜子、莲子或黑白子一样,谁也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而一旦这种思想表现出来,因为其与当时的天意相合,就会成就一种其无限好的状态,使所有其他思想都以其为主导,进入一个通过这种思想能够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的过程之中。
实际上,凡尘中所有的思想都有其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这种思想不过是跟前面一样的另一个“鸩盘茶”,是不可能跟着他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的,所以这个时候,这些追随他的人,就进入了他们“能够通过这个鸩盘茶”实现自己美好愿望的睡梦之中,在一定的时间里不顾一切的追随之。这就是那瞌睡虫了。这种梦幻并不是永远的,如果只坚持一种梦幻的话,那早就偏离出去了,到一定时候,增长天王就又会在感悟上天真意的基础上换另一个鸩盘茶上来。可这种改变,只是能够纠正使南瞻部洲众生不会落入不可挽回的邪途中去,却改变不了这些鸩盘茶和饿鬼的状态,不管怎么变,都是在一个地方转圈子,只是今天你饿着,明天他又永远也吃不饱,不断在其中轮转往复。不过这种轮转往复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众生还是会在这一段段的过程中得到一些成长,也总有一天会有类似《西游记》中李世民那样的人出现,或许自己就成了李世民那样的人,走入一个为了解救自己而去寻找解救众生,追求大觉的方法的过程。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14 12:22:16 +0800 CST  
真心的作用

行者和增长天王是在东天门里,是在本源之中进入天界的门户之内猜枚的,那些思想从本源中出来,达到一种与当时上天真意相合的状态,却还被增长天王握在手中,没有真正在南瞻部洲表现出来。
按理说,增长天王手中握的到底是什么样一种思想,无法感知上天真意的人是不清楚的,可是对当时的孙悟空就不一样了,他虽然是由凡人认可而成就的神,却代表了人的真心,而且当时正任齐天大圣,是与天意齐平的思想。所以在那段时间里,上天真意就是他这真心之意,所以他能够猜中增长天王手中到底是什么,赢得猜枚的胜利。得到猜枚的胜利之后,他这代表真心的想法就得到了增长天王那种能够让人在一定时间内进入通过他这代表真心的想法实现美好愿望的梦想之中,也就得到了瞌睡虫。这种让人在一定时间内进入通过他这真心的想法实现美好愿望的梦想,又从另一方面成为他这代表真心的想法的支撑,所以这瞌睡虫在行者的腰间。
鼾。睡时粗重的呼吸声。
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的支撑部位,有着“可以让人在一段时间内进入以某种思想为主导达成自己美好愿望的,让人难以注意到的,虽然有自身的道却并不真正合理”的思想。原来是他在本源之中进入天界的时候,在猜测增长天王到底握有一种什么样的思想的时候赢来的。他现在将其摸索出来,在隐藏其真实状态的情况下,顺着两者境界之间互通的部分,将这这瞌睡虫分别作用于清风、明月二人的思想之上,使他们更加认为通过道德的修行可以达到大觉,更加坚定的奉行他们完全在道德中修行的理念,他们便在这种情况下,将他们的气息笨拙而突出的表现出来,更加沉睡在他们的梦想之中。再也不要想着从睡梦中醒来了。
行者此举,就是说取经人那“清净的念头”和“在黑暗中能够给人带来一定层度纯洁的光明的思想”在取经的真心的作用下,完全沉睡于完全通过道德修行来达到大觉,解救自己、解救众生梦幻之中。同样是出自取经的真心,一方面三藏要通过不合道理的手段逃离五庄观,一方面清风、明月完全沉睡在他们的要通过道德方面的修行,达到大觉的睡梦之中,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却都是源自取经的真心。可见同样来自真心,有的时候做的就是对的,有的时候做的就是错的,并不见得发自真心的东西就完全是对的。
他才拽开云步,赶上唐僧,顺大路一直西奔。这一夜马不停蹄,只行到天晓。三藏道:“这个猴头弄杀我也!你因为嘴,带累我一夜无眠!”行者道:“不要只管抱怨。天色明了,你且在这路旁边树林中将就歇歇,养养精神再走。”那长老只得下马,倚松根权作禅床坐下。沙僧歇了担子打盹,八戒枕着石睡觉。孙大圣偏有心肠,你看他跳树扳枝玩耍。四众歇息不提。(原文)
拽。同“曳”。拉,牵引。如:拽步(拉开脚步)。
奔。奔走;急跑。
弄。作弄。
带累。指自己遭不幸牵连别人,使受损害;连累。
抱怨。心生不满,数说别人不对。
养。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
精神。表现出来的活力。
根。源头。
松根。心中想法的源头。此时取经人心中的想法就是顺着清风、明月那要完全在道德中修行的思想从五庄观中逃离出来。而行者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就是为了要去西天取经,所以他这想法的源头就是为了要去西天取经的想法。
打盹。困倦情况下短暂的睡眠。
偏。独、特。
心肠。尤心事。指心中思虑的事。
扳。使位置固定的东西改变方向和转动。
清风、明月睡的死沉,行者则驾驭着他那位于神识高处的思想,拉开与清风、明月二人的距离,赶上唐僧,顺着大道一直朝着彼岸那神识如水流顺的境界快速前行。这个过程就是三藏师徒依旧不表现出来,完全以道德为主导的修行过程,清风、明月在取经的真心的作用下完全沉睡。
在整个这个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中,三藏师徒都没停过,一直这么修行着,一直走到取经人重新明白过来的时候。当取经人重新明白过来的时候,三藏发出他的声音道:“你这个看似合理,其实并不合理的念头可把我作弄死了!你因为想要得到某些食粮成果方面的欲望,连累我也跟你受到牵连,令我在这整个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中都没有得到歇息、休整!”行者道:“你就不要只顾着发泄你的不满,说我的不对了。现在这神识已经开始明白过来了,你暂且在这大道之旁的神识中将就休息一下,使你这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在此得到一些休息和滋补,补充你的活力再继续往前赶路。”
那年长德高的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在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中走了一宿,即没有足够的光明照亮他们前行的路,也没有得到食粮支撑,这一宿对他的伤害甚大,使得他已经无法坚持下去了。见行者说,没有办法,只得从那主导思想上下来。因为现在取经人进入的是一种“完全通过道德修行来获得解救自己、解救众生的真经”的梦幻之中,所以他的主导思想,也就是龙马,现在就是这种“完全通过道德修行来获得解救自己、解救众生的真境”的思想。
三藏下马,就是不再驾驭这种思想向前了,而是暂时停止这种思想。倚靠着心中想法的源头,也就是那“现在这么做都是为了去西天取经”的念头,把这“现在这么做都是为了去西天取经”的念头权且作为能够使他神识清净的法门,坐于这个念头之上,以使自己能够得到休整。此时三藏倚松根坐下,说明他这取经的坚定念头并没有倒下去,虽然经过这整整一个晚上的在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下的没有任何食粮支撑的修行,他还是倚仗自己禅门的修行,勉强挺住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15 08:51:29 +0800 CST  
后知后觉

沙僧在那里歇了担子打盹。就是说沙僧这取经的志气也坚持不住了,虽然他不想倒下去,却处在一个要倒下去的边缘,沙僧在那里努力的坚持,以使自己不至于倒下去。再看八戒,他则在那里枕着石头睡觉。就是说经过这一整夜的完全在道德中的修行,而自己不发出任何声音的修行之后,八戒这取经的真情已经在这坚定的完全在道德中修行的思想的作用下发生改变,在其中沉睡下去,无法突出显露出来,八戒这取经的真情完全倒了,成了完全以道德为主的情感。记得前面三藏一行偷离五庄观的时候,是八戒承担着取经的重担的,现在则换成沙僧承担,说明在这一晚上的修行中,完全走入道德修行中的取经的真情已经无法继续承担取经的重担,只好以取经的志气来承担了。
三藏三人都或坐或睡在那休息,只有行者这还在成长中的与天意齐平的、崇高的、代表真心的想法跟别人不一样,他这取经的真心依旧是突出表现出来的。只是他这心中有他在思考的事情,依旧突出的表现出来,没有休息,而是在神识中突出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之上来回跳动。一会儿他这取经的真心在这种思想之上,一会儿在那种思想之上,通过不断的改变这些神识的朝向来缓解自己这取经的真心所承受的压力。
在三藏师徒离开五庄观的这个过程中,他们整个黑天都在奋力前行,可是天亮了却坚持不住,不能往前走了。这是说他们处在一个阴阳反背的状态,他们的这个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而就因为他们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所以他们在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下可以一直往前走,因为神识黑暗不明的情况,他注意不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才能沿着错误的道路奋发向前。可是取经人不可能永远都处在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中的,一旦他明白过来的时候,他的这种错误的做法就无法继续了,自然也就走不下去了。作为这种做法主导的行者,自然就开始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所以他不断的在神识中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上跳来跳去,不断的改变各种神识的指向,调整取经人已经固定的要坚守道德的主导思想之下的修行方向,试图通过这种调整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达到继续西行的目的。
却说那大仙自元始宫散会,领众小仙出离兜率,径下瑶天,坠祥云,早来到万寿山五庄观门首。看时,只见观门大开,地上干净。大仙道:“清风、明月,却也中用。常时节,日高三丈,腰也不伸;今日我们不在,他倒肯起早,开门扫地。”众小仙俱悦。(原文)
兜。口袋或口袋一类的东西。
率。带领。
兜率。这里指的应是兜率宫,太上老君的宫殿。太上老君在第三十三天,代表的是大道。老君住在兜率宫中,是说大道就如一个口袋一般,将所有这个域中的一切都装在其中,大道是其中的统帅,是所有这些众生都必须遵从的思想。包括佛、道,甚至包括已经位于大道之上的元始天尊和灵宝道君,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大道的基础上的。
镇元子带着门下众仙是去弥罗宫听混元道果的,这是一种好坏、是非、黑白混合在一起的道中的成果。而现在取经人完全留在道德中,完全遵循道德的修行已经走不下去了,前面那种得到成果就从中离开的修行也是不对的,怎么办呢?这两种思想就形成了取经人神识中突出的两种思想,行者则不断的在调整他们的方向,以便找到其中的联接面,以便现在的这种状态中走出去。
要知道,在行者调整的过程中,已经有了“旧话儿经”的概念,也有了“指开南天门”的概念;所以行者是有一些头绪的。所以在他不断调整的这个过程中,那“是非、好坏、黑白”混合在一起的成果就表现出来,镇元子也就带着众仙从弥罗宫回来了。
中用。顶事,有用。
时节。时候。
日高三丈。尤日上三竿。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镇元子这大觉境界的道门修行人在元始天尊讲完混元道果之后,离开位于大道之上的境界,离开如玉般美好珍贵的天仙境界,让他们祥瑞、美好的思想落到地仙的境界层面,早已回到了所有思想都长时间存在的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在道德中修行的境界的门前。
镇元子在观门前观看,只见这五庄观的门户完全是开放的,是一个任人进出的状态,地上干净,没有任何尘埃。是啊!连三藏那三藏这唐王御弟,东土大唐经、律、论的制定者都已经不再发出他们的声音,完全遵照道德而行了,自然一点杂念都没有,这地面又怎么能不干净呢?
大仙见状道:“这‘清净的念头’和‘在黑暗中能给人带来一定层度纯洁的光明的思想’却也是真的顶用。平常的时候,真正代表上天的能给世间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都已经升起来很长时间,神识处在明白状态中已经很长时间了,这‘清净的念头’和‘黑暗中能够给人带来一定层度的光明的思想’却还没有伸展开来呢。今天我们不在家,他们却能够早早的表现出来,打开门户,清洁思想中的尘埃。”众多在大仙门下修行的小仙闻言,俱皆喜悦。
镇元子之言虽然看似在夸清风、明月,可是他说清风、明月“日上三竿,腰也不伸”,是说他们两个后知后觉,不能够真正及时感悟到上天真意。暗示此时已经开始走入新的阶段了,而清风明月依旧在沉睡之中,不能知晓。而今日门开地净,却不见清风、明月二人,是说此时这五庄观大门开放,处在一个可以随意进出的状态。地上干净,是说出了完全在道德门中修行的思想之外,已经见不到其他的思想了。而他这道观,名叫五庄观,没有五处神识,又谈何尽皆庄严呢?大仙话中有话,可是众小仙却俱皆欢喜,说明他们依旧不能理解大仙真意,或许这就是后面连续出现全真道人为妖做怪的原因所在。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16 09:18:52 +0800 CST  
成仙

行至殿上,香火全无,人踪俱寂,那里有明月,清风!众仙道:“他两个想是因我们不在,拐了东西走了。”大仙道:“岂有此理!修仙的人,敢有这般坏心的事!想是昨晚忘却关门,就去睡了,今早还未醒哩。”(原文)
寂。无人声。——《说文》。
拐。拐骗。
岂有此理。意思是哪有这个道理。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
坏。品质恶劣,有害。
行到五庄观的正殿之上,见这大殿之上完全没有用以敬奉道德的由各种思想的美好欲望产生的美好气息,完全没有与此间道相合,也就是五处神识俱皆庄严的思想所发出的声音,哪里有“能够在黑暗中给人带来一定层度光明的思想”和“清净的念头”!见到这种情况,那众小仙发出他们的声音道:“那清风、明月想来是因为我们不在家,假作我们道德门中的修行之人,实际上却趁我们不在的时候偷走了我们的财富。”
看到殿中状况之后,众小仙对清风、明月起了疑心,怀疑清风、明月并非是真正道德门中的修行之人。镇元子则发出声音驳斥了他们的看法,道:“哪有这样的道理,你们的这个想法是极其荒谬的!在道德中修行的人,怎么敢有这样心地恶劣的事情!想来是在上一个阶段修行将要结束之时的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中,因为自身的原因没有将我们这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境界的门户守好,就进入的睡梦之中,直到现在还在睡梦之中没有醒来呢。”
清风、明月不过是镇元子门下最小的两个徒弟,可是镇元子却对其极为信任,完全不相信他们会做出私盗财物逃走的事情,因为他这里可是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境界所在啊。同理,当镇元子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也是对每个到达他这五庄观中的人,包括唐僧师徒的认可,说唐僧师徒也不是那偷窃财物之人。确实,行者是偷了人参果,不过那是在遵循前面骊山老母处的道理,而且确实通过道德方面的修行达到了那个境界。行者也确实推倒人参果树,不过那也是在取经人认识到自己问题之后的要改正自己错误的表现。他们也确实从五庄观中逃了出去,却也是因为那句“若能彀到得西方参佛面,只除是转背摇车再托生!”所以才进入完全以道德为主的修行中去的。所以三藏师徒他们本质上没有问题,他们所做的事情确实是代表上天真意。不过他们虽然做的事与上天真意对应,却每次做的都不对,就说明他们对这上天真意的理解和表现是有问题的,所以才会出现后面几次都是全真,都是上天真意,却为妖作怪的事情。
都是犯错,本质的问题和做法的问题是不一样的。须菩提祖师在教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时候,讲的就是“公案比语”、“外相包皮”,大仙在这里道出了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的区别。
众仙到他房门首看处,真个关着房门,鼾鼾沉睡。这外边打门乱叫,那里叫得醒来。众仙撬开门板,着手扯下床来,也只是不醒。大仙笑道:“好仙童啊!成仙的人,神满再不思睡,却怎么这般困倦?莫不是有人做弄他也?快取水来。”一童急取水半盏递与大仙。大仙念动咒语,噀一口水,喷在脸上,随即解了睡魔。(原文)
撬。用杠棒或尖利的工具借助支点拨动或挑起东西。
床。供睡觉的家具。因为此时清风、明月代表的就是主导思想,所以他们此时是睡在龙床之上,做他们完全通过道德修行达到大觉,取的真经的美梦。
成仙。感觉成仙这个概念还是很难理解的。直接意思应是说成就仙道的人。但是什么样的人算是成就仙道的人呢?这个对于不同层面应该是有不同的理解的。比如在三界之中,乌巢禅师就可以算作是高高在上的仙人了,可是到了黄风怪,其原形就成了动物形态。所以不同境界中的人,其成仙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但有一样,就是他们都在自己的基础获得了升华。
神。头脑中的思想。
满。盈溢也。——《说文》。
盈溢。水满而溢出。充裕、满盈。
成仙之人,神满不再思睡。这个成仙,没有说是达成什么境界的仙人,比如鬼仙、地仙天仙,应该都属于成仙之人了。可就如前面所说,不同层次,其成仙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又怎么能都是”神满不再思睡“呢?因此觉得,对于不同层次成仙的思想,其”神满不再思睡“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先说鬼仙,在说鬼仙之前先说一下个人理解中的鬼的含义。
鬼。迷信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叫鬼。有句老话,叫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又有个说法叫做“盖棺定论”。就是说人死之后,才可以真正评定他的一切。换句话说,就是人死之时,他的一切就都定格在这点上了,这就形成他们固定、无法改变的状态。鬼,或许就是这种已经固定的无法改变的状态。众生不应该永远固执在某一种思想理念之中,所以这种固定无法改变的状态也是应该逝去的,应该转世投胎,开始新生。对于鬼仙来说,山神、土地是鬼仙突出的代表。对于土地来说,如此中人参果园中的土地,他就是一直坚持道德思想的代表,而跟别的思想不同,他是在道德中修行的的圆满的思想,就是说在一种思想的修行中达成圆满,形成属于自身的“沙中佛国”境界的思想,就可以说是鬼仙了。按照现在的理解,他应该如清风、明月那样在沉睡之中的。可是他却并没有沉睡,因为在他那个层面,他的头脑是充盈的,是永远坚持道德修行的思想的圆满状态,他一直在贯彻他那已经达成圆满的思想,所以他并没有沉睡。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17 10:04:36 +0800 CST  

楼主:炉中人

字数:1688629

发表时间:2018-03-02 06:53: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24 12:40:46 +0800 CST

评论数:156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