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感悟

唐僧取经第十一难:“失却袈裟”就在这里,说的是取经人在已经认识到参禅悟道的修行方式已经无法继续支撑他去西天取经,不应该再以参禅悟道的思想作为主导思想的时候,他却又在与“参禅悟道”的思想的竞争中重新看到了“参禅悟道”的作用,因此在取经的真心的作用下,按耐不住心中的想法,情不自禁的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情,让佛祖法门落入“去西天取经的欲望”之中。
想要得回佛祖法门,既不能一味的要将这欲望消灭掉,也不能一味的顺着这种欲望去做。需要重新认识到参禅悟道这种思想的好处,认识道佛门平等的理念,以此通过真心在欲海之上找到真正的禅门思想,通过如如平等的理念使自己一直坚持的“认可一种思想,而消灭与其对立的思想的规律和规则”得到升华,让自己所坚持的道发生改变,在支持某一种思想的时候,不要去打压别的干净的思想,并让其发挥作用。要用真心进入那突出的欲望形成的主导思想之内,以真心理清其与四处神识的关系,让再次升华的禅门思想既支持“去西天取经的欲望”,又对其加以束缚。让这“去西天取经的欲望”步入落伽山中,即存在于欲海之中,又凌驾于欲海之上,既能抵御欲望的干扰,又能在禅门思想的约束和教导下得到不断的成长。
很长的一个磨难过程,很难几句话就概括出来,如果认为正确,还是以前面具体过程为准吧。文不能及,抱歉抱歉。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0 13:16:14 +0800 CST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困惑

行者辞了菩萨,按落云头,将袈裟挂在香楠树上,掣出棒来,打入黑风洞里。那洞里那得一个小妖?原来是他见菩萨出现,降得那老怪就地打滚,急急都散走了。行者一发行凶,将他那几层门上,都积了干柴,前前后后,一齐发火,把个黑风洞烧做个“红风洞”,却拿了袈裟,驾祥光,转回直北。(原文)
楠木。为我国特有,是驰名中外的珍贵树种。楠,与“南”谐音,暗示欲望。
降。降服、使驯服。
老怪。指的应是所有这些作怪的思想的源头和首领。
急急。急切貌。
散走。四散奔逃。
一发。越发,更加。
凶。恶,残暴。
北。我们前面说北是归属与转化之地。
行者这在不断的修行中成长的代表真心的想法在辞别了真正的禅门思想之后,从神识高处落于黑风山上,将佛祖法门挂在散发着美好气息的有着宝贵的欲望的神识之上。他的这个举动,标志着在行者这取经的真心的作用下,佛祖法门已经真正的来到那些散发着美好气息的有着宝贵欲望的神识之上。随后他将真心表现出来,以真心为武器,打入那些不为人广泛认可的,欲望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之中。结果他发现,这黑风洞中哪里有一个小小的使天不平的思想啊?
这黑风洞是熊罴怪的老家,是那些东土大唐之后那些以“去西天取经的欲望”为主的干净的欲望汇聚的老巢。可是现在行者却发现这里面连一个小妖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探索其原因,行者发现原来这是因为这些欲望见到真正能够将他们从苦难和苦难之因中拔救出来,给他们以快乐和快乐之因的真正禅门思想在这里表现出来。降服得居于他们主导地位的“去西天取经的欲望”在凡尘的思想中不断的转变,都赶紧四散奔逃,都逃走了。
就是说这些突出欲望中的妖怪并没有因为熊罴怪的降服而死去,他们逃到人的身体和神识各处,继续作怪。
因为行者刚刚看到这观世音菩萨金象是散发着祥瑞气息的万法之光共同凝聚而成的,在落伽山时又看到落伽山是欲海之中的各种坚定思想共同构筑而成,所以他就认为原来这些不为人广泛认可的,突出表现出来的欲望都是好的,觉得这里没有妖怪了。这时他心中的欲望起来,将这黑风洞中那些原本不为人所认可的思想念头就在他的这种欲望之下都成了美好的念头。
我们要知道,这突出表现出来的欲望中不是没有妖怪,只是他们提前跑了,而行者将其当做没妖怪看待,认为所有这些欲望都是好的。自然就是在自己的想法之上做了一件凶恶的事情。
这里面行者火烧黑风洞,在那几层门上,都积了干柴,就是说行者这么做也是同观音禅院众生火烧禅堂一样,也是一种迫不及待的,难以压制的表现。可以看出取经人心中也难以承受一直以来的压制欲望的状态,只是为了去西天取经,迫不得已才压制自己的欲望。现在他觉得原来这些欲望都是好的,便迫不及待的要将自己的欲望表现出来了。
做完这些之后,行者便拿着佛祖法门,驾着他那些呈现出祥瑞之气的发出自身光芒的思想,直接完成了一次归属与转化。他这代表真心的想法来到那突出表现出来的欲望之中,从对那些突出表现出来的欲望的不认可变成认可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1 10:11:47 +0800 CST  
话说那三藏望行者急忙不来,心甚疑惑;不知是请菩萨不至,不知是行者托故而逃。正在那胡猜乱想之中,只见半空中彩雾灿灿,行者忽坠阶前,叫道:“师父,袈裟来了。”(原文)
望。盼望、希望。
急忙。心里着急。
疑惑。疑虑不安
托故。借口某种原因。
胡猜乱想。没有根据的随意猜想。
灿灿。闪闪发亮貌。
话说那三藏盼望着行者心里着急,却不见行者回来,心中甚是疑虑不安;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有请来真正的禅门思想,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代表真心的想法是不是借口某种原因临阵逃脱,不敢去讨要真正的佛祖法门了。可见行者的长时间不见回归,使得取经人心神不宁,对行者这取经的真心产生了怀疑。就在他毫无根据的胡猜乱想的时候,就见那神识高处有一个处于半升华状态的,由各种色彩组成的一团散发着耀眼光芒的彩雾出现在神识高处,行者那取经的真心就在这团彩雾中表现出来,落于三藏面前,发出他的声音道:“师父,佛祖法门找回来了”。
可以看出,此时行者这取经的真心即在迷茫之中,又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藏大喜,众僧亦无不欢悦道:“好了!好了!我等性命,今日方才得全了。”(原文)
好。完成、完毕。善、优良、良好。
见行者取回袈裟,三藏大喜,那观音禅院中众多在参禅悟道的修行中成长起来的思想也都没有一个不欢喜、快乐的,都说道:“这件事终于完事了!要进入一个好的状态中去了!我们这些在参禅悟道中成长起来的思想到现在方才真正保全下来。”
三藏接了袈裟道:“悟空,你早间去时,原约到饭罢晌午,如何此时日西方回?”(原文)
晌午。中午,日光最强的时候。
日西。今天这一修行阶段将要过去,原本照耀着世间,给这一阶段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将要落去的时候,将要进入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的时候。
三藏接过佛祖法门,向他那感悟空明的真心询问:“感悟诸法空性的真心,你在今天早上,这新的光明刚刚升起的时候,说是等这光明最强大,真正明白这种思想的时候,就能将佛祖法门拿回来,为什么到现在,这一阶段的修行将要过去的时候,方才得回佛祖法门呢?你拿回佛祖法门,本来我们是该明白其中的道理的,可为什么我们却又进入了新的迷茫、新的困惑,要进入了新的神识不明的状态之中了呢?”
三藏的问题是他思想中的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我今天新明白了一个道理,他觉得这道理发挥作用的时候,本应是这道理光芒最耀眼的时候,可为什么这道理发挥作用,见到成果的时候,反倒是这道理将要逝去的时候呢?禅门思想发挥作用,转眼间就把他的白马吞噬掉了;老僧这参禅悟道的思想发挥作用,转眼间就火烧禅院;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应该是他们最好、最耀眼,理应将其继续下去的时候啊!可为什么却是他们行将逝去,新的迷茫和黑暗将要到来的时候呢?
三藏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向行者这取经的真心去探寻。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1 10:14:15 +0800 CST  
新的问题

行者将那请菩萨施变化降妖的事情,备陈了一遍。(原文)
行者明明是在今天这一阶段,明白了“熊与猩猩相类”、“大抵世间之物,凡有九窍者,皆可修行成仙”的道理,才利用这种思想散发出的光明,得回佛祖法门的。那为什么得回佛祖法门的时候不是这种思想的光芒最强的时候,反倒是等这种光芒变弱了,甚至是将要落下去的时候,才得回佛祖法门呢?
见三藏发出疑问,行者便将他今天如何请到菩萨,如何如何收服熊罴怪的事情说了一遍。这里面具体的时间没说,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行者在这一天中的作为大致来推算一下其中的世间,并试着去看看其中的道理。
行者是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被三藏叫醒,去请观世音菩萨的。就是他刚刚明白这“熊与猩猩相类,大抵凡有九窍者皆可成仙的道理”的时候,他就来到了那欲海之上,去那欲海之中去探寻真正能够立于欲海之上的真正禅门思想的所在。之后他在欲海之中进行探索的时候,就是逐渐从刚开始明白走向真正明白的时候。等到他真正见到观世音菩萨,并且菩萨直接指出行者的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应该是中午了;是此时这真正禅门思想的光明是最强的,他的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在这真正禅门思想的强大光明下,行者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问题。
改正了自身的问题,一切的事情都捋顺了,这个时候在这一阶段的成果才出来,行者在由他请来的观世音菩萨的帮助下依次降服了凌虚子和熊罴怪,这就是他的成果。可是在我们通常看来,只有见到成果的时候才是其作用真正表现出来的时候,而忽视了中间的成长阶段;一般人都是重利而忽视其中的道理和过程的。就像三藏和最开始的行者那样,他认为明白是道理真正强大的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是得到成果的时候,而忽视了其中的道理和过程;可是做一件事情,没有正确的方法和其中的各个过程,又怎么能真正得到其中的成果呢?记得有句话叫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是我们仔细想一下,假如不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一味的前行的话,他真的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么?有句话叫做“南辕北辙”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不见得一味的去做就是好的。所以《西游记》中有句话,叫做:“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又有“轮转往复”之说,找不到其中的道理,一味的去做,就如不断地在其中转圈子一般,即使走的再远,也出不去,只有思想获得向前,向上的升华,方才能真正的在这不断升华的过程中,一步步的到达那三界之外;甚至超凡入圣,从炉中走出去。所以读书是明理的过程,明理是行路的基础。
假如按照行者所说,三藏所觉得,也就是取经人心中和思想中都认为的那样,能在饭罢晌午之时得回佛祖法门,那他的这种思想就该再继续下去,这种继续就会造成他们再次将佛祖法门借与老僧,再次在不知不觉中被欲望左右,失却佛祖法门的同样的灾难。
这件事情说到最后,是观世音菩萨带着熊罴怪去南海,带着这成果继续修行,对其加以束缚并发挥他的作用,让这成果得到不断地升华和成长。就如秋收之后的冬天,大家受用着秋天的成果,准备着新的耕种。
前面取经人安奈不住自己心中的想法,将佛祖法门借给老僧去参悟。那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呢?除了他们管不住自己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觉得参禅悟道的思想确实是有用的,确实发挥了作用,所以就该让这种修行方式继续下去。否则的话,他就根本不会产生要将佛祖法门借与老僧的想法的。三藏这一问,说明他已经开始探索并随着行者的回答,开始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2 16:48:00 +0800 CST  
三藏闻言,遂设香案,朝南礼拜罢。道:“徒弟啊,既然有了佛衣,可快收拾包裹去也。”行者道:“莫忙,莫忙。今日将晚,不是走路的时候,且待明日早行。”众僧们一齐跪下道:“孙老爷说得是:一则天晚,二来我等有些愿心儿,今幸平安,有了宝贝,待我还了愿,请老爷散了福,明早再送西行。”(原文)
愿心。迷信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许下的酬谢。
幸。庆幸。
散福。旧时祭祀后,把祭祀食品分给大家吃。
三藏听了行者之言,闻得果是观世音菩萨帮他取回佛祖袈裟,便安排神识中美好的气息,朝着欲海依礼拜谢,表示自己依旧拜伏于真正的禅门思想之下,愿意按照真正的禅门思想去做。拜完了,三藏就对行者说道:“徒弟啊,你是要在我的教导下在去西天取经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现在既然有了佛祖法门,你可以快点去收拾咱们的行囊,去西天取经去了。
行者道:“不要着急,不要急着去西天取经。按照道理,今天这一修行阶段将要过去,即将进入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中,不是应该离开这里赶路的时候,暂且等明天新的光明显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再早早的趁着明天新的光明离开这里,去西天取经吧。”
那在参禅悟道的思想中成长起来的众僧也一齐跪下,即表示他们依旧是拜伏于三藏这“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之下,同时又发出他们与三藏不同的声音,道:“那代表真心的想法说的是对的:一则现在神识要进入黑暗不明的状态之中,不是走路的时候。二来我们前面向神佛许愿,只要得回袈裟,全了性命,便会用我们的财富和成果酬谢神佛。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我们都平安无事的度过这场灾难,重新拿回了那宝贵的、得到广泛认可的佛祖法门,待我们还了我们的愿心,将我们的成果和食粮献给神佛之后,请您这居于我们主导地位的思想跟我们共同享用这些成果,与我们共同享受其中的好处。然后等到明天新的能够照耀世间的光明的思想表现出来之后,再趁着新的光明刚刚显露出来的时候就赶紧出发,由我们这些在参禅悟道中成长起来的思想共同护送你去西天取经。”
听了行者之言,三藏应是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因此设香案,朝南礼拜。可是礼拜过后,他却又要在这今天的阳光将要落下之时,沿用今天将要过去的道理出发,去西天取经,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2 16:48:42 +0800 CST  
新的开始

行者道:“正是,正是。”你看那些和尚,都倾囊倒底,把那火里抢出的余资,各出所有,整顿了些斋供,烧了些平安无事的纸,念了几卷消灾解厄的经。当晚事毕。(原文)
倾囊。倒出口袋里所有的钱,比喻倾其所有。
整顿。使絮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平安无事。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念。读诵。
消灾。消除灾祸。
解厄。解救危难。
经。经书,作为思想、道德、行为标准的书。
念几卷消灾解厄的经。应该是代表他们开始重新读诵,重新按照那些能够消除灾难,将他们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思想、行为和道德标准去做了。而不是像之前那样,为了自己的欲望,做那火烧禅堂的事情。几卷二字,则说明他们虽然要这么做,可是他们对那能够消灾解厄的经了解的并不多,他们的所学和所做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和观音禅院众僧的思想是一样的,他极其赞同观音禅院众众僧的看法。同意要先感谢神佛的救助,再充分受用了这些在参禅悟道的修行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各种思想的成果和食粮之后,再去西天取经。
再看那些在参禅悟道的思想中成长起来的众多思想,都真的非常虔诚,把他们所有的成果和食粮都拿出来,没有一点点私藏,把他们那些在欲火焚烧中幸存下来成果和食粮都拿了出来。接着这些在参禅悟道的修行中成长起来的思想发挥作用,对这些来自他们每个人、每种思想的原本絮乱的各种食粮成果加以整理、整治,使这些食粮成果成为成熟而齐整的可以食用的干净的食粮,与三藏和行者共同受用。他们又拿自己的财富和美好的欲望感谢上天,感谢上天能够让他们平安的度过这场灾难;开始重新去学习那些能够消除他们的灾难,能够将他们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思想、行为和道德标准,并且按照这个标准去做了。只是他们的所学和做所并不完全,他们还不能真正明白这里面的道理,也不能真正按照这个标准去做。
就这样,在这一阶段该过去的时候,他要做的这些事情都完成了。取经人将要在充分得到这些在参禅悟道中成长起来的思想的成果,和这些参禅悟道的思想都开始按照能够消除灾祸、解脱苦难的思想学习和做事的基础上,踏上新的路途。
前面取经人,经历了春、夏、秋三季,现在这个过程则是冬天储藏成果,通过对这些这些食粮和成果消化吸收度过严寒,以此迎来新的光明,新的开始。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3 22:33:27 +0800 CST  
次早方刷扮了马匹,包裹了行囊出门。众僧远送方回。行者引路而去,正是那春融时节。但见那:(原文)
刷。洗刷,涂抹。应该是洗去原来的思想观点,冠以现在的思想观点的意思。
扮。化妆。
包裹。包装。
行囊。出门时所带的袋子或包。
引。引导。
一夜修整,直到第二天早上,三藏和行者以及观音禅院众生将这些食粮、成果充分消化吸收之后,新的来自天界的真正能给世间带来光明的思想开始显露出来,取经人方才在这新的光明的照耀下重新确立了他们的主导思想,并将这新确立的思想粉饰一番,使其看起来非常的美好。“扮”字说明现在的取经人刻意的将自己所认可的思想形容的非常美好,而不能客观的看待这种思想。
三藏师徒将这参禅悟道中形成的可供他们去西天取经的成果、食粮等包装起来,作为供给他们去西天取经的物资支撑,这样才离开观音禅院,重新踏上西行之路。那观音禅院众僧送了他们很远方才回来,在之后的这段修行过程中,这些在参禅悟道中成长起来的思想在很长世间内都给与三藏和行者的帮助,这些在参禅悟道中成长起来的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发挥了他们的作用。
在观音禅院众生不能继续在取经途中发挥他们的作用,离去之后,取经人开始了他以取经的真心为引导,去西天取经的过程。这个时候,已经到了那坚固的冰开始融化的季节。随着取经人认识到“熊与猩猩相类”、“大抵世间之物,凡有九窍者,皆可以修行成仙”的道理,所行之道发生改变之后后,他那一直因为贯彻一种思想而打击其他思想而被冻结的神识开始融化了。但见此时取经人的神识状态: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3 22:38:11 +0800 CST  
草衬玉骢蹄迹软,柳摇金线露华新。桃杏满林争艳丽,薜萝绕径放精神。
沙堤日暖鸳鸯睡,山涧花香蝴蝶驯。(原文)
衬。衬托、陪衬。
骢。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迹。留下的印子,痕迹。
软。柔和、温和。容易被撼动或动摇。
柳。代表人的某处神识。柳树的特点是柳枝长而软,随风摇摆,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动摇。
金线。真意的表现。
露。显现出来。露出。
华。美丽而有光彩的。
新。新的人或事物。
草衬玉骢蹄迹软,柳摇金线露华新。焕发着生机的各种思想衬托着纯洁而珍贵的禅门思想和去西天取经的欲望共同形成的主导思想,使得取经人在前行的过程中呈现出柔和却又不坚定的迹象。那随着念头不断左右摇摆的某处神识却又是取经人神识各处真意的表现,从中显露出美丽而有光彩的新的思想和念头。
杏。“性”的谐音。
桃杏。这里面将心和性分开了。心是指行者那代表真心的想法,那种认为各种欲望都是好的的想法。性指的是取经人修行到现在所形成的禅性。那种神识清净、静心自守的禅性。
满。布满。
艳丽。鲜明美丽。
薜萝。薜荔和女萝。代表由心和性产生的牵挂
绕。缠绕。
径。小路。喻指达到目的的途径。
放。解除约束,使自由。
精神。风采神韵。
桃杏满林争艳丽,薜萝绕径放精神。此时取经人的心、性已经区分开来。心中那种认为去西天取经的欲望之下的各种欲望都是好的想法和他的禅性布满整个神识,他们在互相比较谁更加鲜明美丽,这两者产生的牵挂缠绕在这条通往西天的道上,不受任何约束的争相表现出他们的风采和神韵。
沙堤。用沙石等构筑的堤岸。沙堤的作用是防洪防水的,也就是防止强大的心性冲击的。此中沙堤的出现,是说在降服熊罴怪之后,取经人已经具备了通过神识各处细小而坚定的思想抵御心性冲击的能力。
暖。暖洋洋。形容温馨舒适。
鸳鸯。水鸟,比鸭子小。栖息于池沼之上,雌雄常在一起。民间传说和文学上常用来比喻夫妻;又用来称成偶的东西。
前面观世音菩萨化作凌虚子,成为为持有佛祖法门的思想提供支撑的道,并在献丹之时对熊罴怪道:“愿与大王千寿”,对熊罴怪口称大王,说明观世音菩萨这禅门思想所化的道愿意为熊罴怪提供“道”的方面的支撑。之后,观世音菩萨又将紧箍咒儿戴在这妖怪的头上,通过紧箍咒儿对这妖怪进行束缚。他们两个就好像一对夫妻一样,熊罴怪就好像丈夫一般,以熊罴怪这去西天取经的欲望为主导;观世音菩萨这禅门思想就好像熊罴怪的妻子,即为他提供支撑,同时又对其加以约束。他们就好像一对鸳鸯一样,共同漂浮于心性之上,形影不离。
前面熊罴怪一直说“后日是他的生日”。他说这话的那天是盗取佛祖袈裟,跟行者斗了两场的时候。第二天则是行者请来菩萨,降服他的时候。直到今天,取经人从观音禅院走出来,进入“以去西天取经的欲望为主,观世音菩萨的禅门思想对其提供支撑和约束”的时候,他真的获得重生,走向了一个新的开始。
睡。睡梦之中。形容美好的幻想。这种美好的幻想应该就是能够在这种状态中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蝴蝶。成双成对的在花间飞舞。暗示这去西天取经的欲望和禅性像一对蝴蝶一样,在呈现着美好姿态、散发着美好气息的思想中飞舞,采集其中甜美的成果。
驯。驯服
沙堤日暖鸳鸯睡,山涧花香蝴蝶驯。那由细小而坚定的思想所构筑的能够抵御心性冲击的堤坝在那来自上天的能够真正能给取经人带来真正的光明的“所有欲望都是好的”的思想的照耀下,呈现出温馨而舒适的状态。在这温馨舒适的状态下,那去西天取经的欲望和与他相匹配的禅门思想沉浸于通过这种修行方式能够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美好幻想之中。那心性在人身上形成的涧流呈现出美好的姿态、散发着美好的气息,那去西天取经的欲望和禅性就好像一双蝴蝶一样在其中飞舞,共同采集着这心性在人身上形成的涧流中的甜美的部分,并呈现出非常驯服的姿态。
这般秋去冬残春过半,不知何年行满得真文。
就这样,取经人在离开观音禅院之后,采用“以去西天取经的欲望为主,禅门思想对其提供道理上的支撑并又对其加以束缚”的修行方式,走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可是在这种修行中,取经人经过收货成果、享用和储藏成果的过程之后,直到新的光明已经表现出很长世间之后,他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靠着这种修行方式取得真正的能够解救众生的经典呢。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3 22:40:24 +0800 CST  
明天过节,停更一天。提前祝朋友们中秋快乐,万事如意。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3 22:41:22 +0800 CST  
五蕴八苦

师徒们行了五七日荒路,忽一日天色将晚,远远的望见一村人家。(原文)
五。五蕴,指的是佛门中的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七。七苦。
佛门说: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急。想阴炽盛,想相加急,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造起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我觉得这里面的阴就是蕴,只是三藏法师之前后的翻译不同而已。这里面取经人就认为这种“熊与猩猩相类”的思想是好的,认为通过相互爱慕的心与性共同发挥作用就可以取得真经。这种思想就是他的色,是一种他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他就认为这种思想可以帮他取得真经,就是他色阴炽盛的表现。所以此时的这个人进入了五阴炽盛的状态,由此产生了五阴炽盛苦。而在五阴炽盛苦之外还有七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恚苦、求不得苦。它们与五阴炽盛苦共称为五蕴八苦,只是这后面七苦都是由五阴炽盛苦演变而来,所以作者将此七苦单独列出。
取经人认识到“熊与猩猩相类”的思想之后,认为这种思想是好的,便完全贯彻这种思想,要通过这种思想去西天取经。此时的他虽然从观音禅院的冲天欲火中走了出来,却落入为自己的思想观点所左右的状态,从欲界六天进入了色界十八天。
荒。冷落偏僻。人烟稀少的所在。
忽。忽然。表示事件或动作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村。依旧是乡村的意思,虽然是与目前的道相合的思想,却有野性,不完全明理。
三藏和行者在他们认为以“去‘西天取经的欲望为主导,通过禅门思想对去西天取经的欲望提供支撑并加以约束’的这种修行方式就可以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美好梦想中不断前行,可是他的这段取经之路依旧处在色因炽盛的状态,他们依旧在五蕴七苦之中。
他们在这种状态下不断前行,很少碰到与道理相合的思想和境界。就这样,他们走了很长世间,忽然间,在取经人毫无准备的,完全出乎取经人预料的状态下,他发现自己渐渐的开始进入神识不明的状态中了,他需要找个地方修整一番。这时他发现距离他现在思想境界的很远的地方有一处虽然不完全合理,却与现在的道相合的思想境界表现出来。
三藏道:“悟空,你看那壁厢有座山庄相近,我们去告宿一宵,明日再行如何?”行者道:“且等老孙去看看吉凶,再做区处。”那师父挽住丝缰,这行者定睛观看。(原文)
告。把事情向别人陈诉,解说。
吉凶。指吉事和丧事。
区处。处理、筹划安排。
三藏见了那村庄后,就对行者道:“感悟空明的真心,你看那里有一座人身上的境界与我们现在所行的道相临近,我们到那里去把我们现在的情况告诉他,在他那里借宿一宿,以度过即将到来的神识不明的状态,等到明天新的光明重新显露出来的时候,我们再继续去西天取经你看怎么样?”行者闻言道:“咱先不着急做决定,等我用真心去辨别一下那里是好是坏,是不是会给我们带来灾难,再来决定。”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5 16:33:55 +0800 CST  
这个是:
竹篱密密,茅屋重重。参天野树迎门,曲水溪桥映户。道旁杨柳绿依依,园内花开香馥馥。此时那夕照沉西,处处山林喧鸟雀;晚烟出爨,条条道径转牛羊。又见那食饱鸡豚眠屋角,醉酣邻叟唱歌来。(原文)
篱。篱笆。房屋、场地等的围栏设施。
密密。紧密,细密。
茅屋。用茅草盖的屋子。代表众多思想共同构筑而成的可以遮风挡雨的境界。
重重。形容事物繁多、浓密。
竹篱密密,茅屋重重。这个境界为某处神识细密的守护着,其中有很多由众多思想共同汇聚而成的境界。
参天.指高悬或高耸于天空。
野树。生长于野外的树木,没有园丁修剪,不受任何拘束的神识状态。
迎门。当门。挡着门。
曲。表示弯曲。藏语中有“法”的意思,可以引申为“佛法”。
溪。山间的小河沟。
映。反映。
户。屋室。
参天野树迎门,曲水溪桥映户。高高的,直通神识高处,却又没有为人修剪过,不受任何约束的神识将其门户遮挡住了。那弯曲流淌的心性在人身上形成的小河使居于其中的思想需要通过心桥相互沟通。心性在人身上形成的河流将这些境界的表现反映出来。
依依。形容留恋不舍的样子和树叶轻柔随风摇动的样子。
馥馥。香气很浓。
道旁杨柳绿依依,园内花开香馥馥。这个境界中的人所行之道为某处神识影响着,这处神识呈现出蓬勃的生机,让人留恋其中,难以摆脱。这个境界之内又有很多呈现出美好姿态的思想,他们的美好气息浓郁的表现出来,使你觉得他们非常美好。
喧。声音大。
烟。物质燃烧时所产生的气状物。烟和雾不一样,雾是水气,烟里有很多细小的尘埃。可以理解为漂浮的尘埃。
爨。炉灶。烧火做饭。
径。小路。
转。回环,转动。
牛羊。两种神识表现。
此时那夕照沉西,处处山林喧鸟雀;晚烟出爨,条条道径转牛羊。现在这个时候正好是目前能给世人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表现出令人看起来非常美好的光明,却又将要落下的时候。在这来自上界的能给世间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即将落去的时候,人身上各处神识中的思想、念头都高声的发出他们的声音,取经人的各处神识也都受到这些高声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念头的影响。在这神识即将进入黑暗不明的状态的时候有很多在对食粮、成果加以锻炼的过程中产生的尘埃浮现于神识之中,整个这个境界中所有的道都为牛和羊这两种神识所影响着。
鸡。代表一种神识表现。太阳出来的时候鸡叫,代表预示着真正光明显现的思想。
豚。小猪。泛指猪。猪八戒,马上就看到了。
角。形状像角的;物体边缘相接的部分。
眠。沉睡中。
屋角。跟前面行者化密封之时说的“却自椽棱下,钻出看分明。”是一个道理,指的是处于神识高层的思想相互连接的部分。
醉。饮酒过量,神志不清。
酒。粮食在水的作用下,经过发酵的产物。代表成果在心性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升华的心性。
酣。饮酒尽兴。
邻。接近的,临近的。
叟。年老的男人。
唱歌。意思是以抑扬有节奏的音调发出美妙的声音,给人以享受。人喝醉的时候唱歌,也应该是及其享受的表现。
来。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
又见那食饱鸡豚眠屋角,醉酣邻叟唱歌来。三藏和行者看到那境界中尘埃泛起,其中或宽或窄所有的路都为牛羊所环绕影响着。又看到那得到充足的食粮支撑的能够预示真正光明出现的思想和某处神识都在那“取经的主念”和“代表真心的想法”相关联的地方沉睡着。看到那因为过分的受用了成熟的心性和成果的难以转变并无法孕育出新思想的一种坚定的念头以一种沉醉其中的极其享受的姿态发出他的声音,表现出来。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5 16:37:25 +0800 CST  
线索

行者看罢道:“师父请行,定是一村好人家,正可借宿。”(原文)
取经人在离开观音禅院之后的这段过程中,那去西天取经的欲望和他前面修行得来的禅性,都突出的表现出他们的美好,他们就好像一对伴侣一般比翼齐飞,一同采集心性在人身上形成的涧流中的各种美好思想的甜美的成果,他们沉浸在能够通过这种修行取得真经的美好的梦境之中。在他们享受这种修行成果的时候,就好像一个喝醉了的人一样,已经被这种修行所产生的美好成果和升华的心性给弄的甚至不清了。可这神志不清的人却依旧陶醉其中,发出欢快的声音。可以说眼前这个境界的状态跟取经人目前所处的状态是一样的,所以行者用真心自己观察之后对三藏道:“师父请往那个境界中走吧,那一定是一个虽然有些野性,却美好的与道相合的境界,我们正好可以去那里借宿,躲避即将到来的神识不明的状态。”
那长老催动白马,早到街衢之口。又见一个少年,头裹绵布,身穿蓝袄,持伞背包,敛裈扎裤,脚踏一双三耳草鞋,雄赳赳的,出街忙走。(原文)
白马。取经人所认可的思想。此时已经变成了“通过去西天取经的欲望禅性共同发挥作用,在神识中采集那些表现出美好姿态、散发着美好气息的思想中甜蜜的成果”而去西天取经的思想。
少年。古称青年男子,与老相对。
街衢。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街衢”二字说明这里是能够到达西天的大道的入口。
裹。缠绕。
绵。柔软。
头裹绵布。应该是御寒的。
蓝。像晴朗的天空那样的颜色。
袄。皮衣之类的御寒衣服。
伞。挡雨之物。应该是代表可以抵挡心性影响的思想法门。
包。包袱。比喻某种负担。同时也是财富,可以对其远行提供帮助,前面三藏师徒离开观音禅院的时候,就将里面的东西包了个包袱,供他取经之用。
敛。收起、收住。
裈。古代有裆的裤子。
扎。捆、缠束。
三耳草鞋。一只三耳,两只六耳,对应后面的六耳猕猴。
忙。急迫不停的,加紧的做。
三藏这存在时间长,品德高尚的“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在得到来自真心的回复之后,开始催动他所认可的思想朝着那个境界努力,要达到他所看到的“醉歌邻叟唱歌来”的境界,准备在那个境界中得到食粮支撑,度过即将到来的黑暗。不多时就来到那境界的入口之处,他发现这里是可以通达神识各处的大道的入口。
就在他到达这境界的入口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已经初步成长起来的人从中表现出来。这个人的思想方面非常柔软,这种思想可以帮他抵御神识清冷的状态,同时也令其真正的思想难以显露出来。他有能够令他抵御寒冷的与天道相合的法门。所持的是一种能够抵御心性干扰的思想法门;他有着一些可以为他远行提供帮助的思想成果,可是这些能够为他远行提供帮助的成果却又成了他的包袱。他以一种并非真正佛法的突出显露出来的法门向前行进着,他被这个法门紧紧束缚着,所行的是为某个妖精所影响的道。他呈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姿态,同时又非常的着急,一种非常急迫的心理从他的身上表现出来。
对于这段文字还看不太明白,只能看到一点点的东西,还不知道对不对,不过任何事情都是由错到对,由不明白到明白的。或许作者在此只是要描写一个要出远门的人的急冲冲的状态,所以我们可以将这段描写先放在这里,看看是不是能从后面的故事中得到什么线索。
行者顺手一把扯住道:“那里去?我问你一个信儿:此间是甚么地方?”那个人只管苦挣,口里嚷道:“我庄上没人?只是我好问信!”(原文)
行者要往里进,那人要往外走,却被行者顺便一下子就给扯住了,问道:“你要到那里去?我向你问个信息,这个地方叫甚么名字,是个甚么样的境界?”
挣。用力摆脱束缚。
嚷。责备、斥责。
那人急冲冲的要走出那个境界,却被代表真心的想法给扯住了,无法从取经的真心的束缚下挣脱出来,也无法从这个境界中走出去,去做他的事情。他苦苦挣扎,要从这代表真心的想法的束缚下挣脱出来,高声发出自己的声音,斥责行者道:“我这个境界中没有明礼的思想了么?你只管扯着我不放,难道只有我能给你提供这里的信息么?”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6 11:31:41 +0800 CST  
行者陪着笑道:“施主莫恼,‘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与我说说地名何害?我也可解得你的烦恼。”(原文)
赔笑。以笑脸相对,使人息怒或愉快。
面对少年的斥责,行者以笑脸相对,说道:“施主你不要恼怒。有句话叫‘你给别人带来便利,也会给自己带来便利’,你就把这个境界的名称告诉我,让我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境界又有什么坏处呢?我也可以解决你的烦恼的。”
可以看出,这里面行者顺手扯住少年,硬要向少年问信,不是他可以要找少年的麻烦,而是他看出这少年是有烦恼加身的人。
前面一难中孙悟空在观音的帮助下收服黑熊怪,烧了黑风洞,终于寻回袈裟,回去找唐僧复命,唐僧见悟空带着袈裟回来了,大喜过望,拜谢完观世音菩萨之后便要收拾行李赶路,不过这时已经是太阳西下的时候了,应该是找人家打尖借宿而不是起程赶路才对,可是这唐僧却要收拾行李赶路,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难道唐僧真的要走夜路去西天取经么?姑且不说这夜路好不好走,会不会遇到妖怪,从晚上走到白天,他走累了不还是要找地方休息睡觉么?不过天亮的时候人家都起来干活,你却要找人家找地方睡觉,就真是麻烦事了。
唐僧是个惯走道的行脚僧,前面也经历了“折从落坑”之难,这个道理他是明白的,所以唐僧虽然一心想早点到达西天取回真经,却从来都是早起晚歇,不肯贪赶夜路的。所以他这次拿了袈裟就要走,就不是真的贪图那点路程,而是在孙悟空费尽周折拿到袈裟之后,唐僧大喜之下一股情不自禁的表现,这时的他只知道我的袈裟拿回来了,可以去西天取经了,而忘了天气早晚这个问题了。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少年,唐僧师徒到达高老庄的时候也是天色将晚,准备找地方歇宿的时候,可是他却在这个时候穿戴整齐,雄赳赳的出门赶路,不跟唐僧犯的是一个毛病么?所以行者一眼就看出面前的人有烦恼,并不是因为他现在有多高,而是他前面刚刚经历了一件与此相同的事情。或许他现在真的已经变得很高了,因为前面的经历就是他的成长,有了这些成长就会让他明白更多的别人不明白或不注意的事情,自然就越来越高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6 11:32:27 +0800 CST  
抓住不放

那人挣不脱手,气得乱跳道:“蹭蹬!蹭蹬!家长的屈气受不了,又撞着这个光头,受他的清气!”(原文)
蹭蹬。路途险阻难行,比喻遭受挫折。蹭蹬二字,说明他就是在取经的过程中遭遇挫折的取经人。
乱跳。混乱、动荡。应是极端暴躁的表现。
家长。旧称一家之主。
屈。强迫。
光头。没有突出的坚定思想表现出来的状态。
清。洁净;清澄。
那人怎么挣也无法从来自真心的束缚下挣脱出来,这使他的思想行为进入进入混乱、动荡的状态之中,他发出自己的声音道:“取经的路真的难走啊!真的难走啊!才受了主导思想的压迫的气,又要受你这一心在佛门中修行,没有其他思想表现出来的一味的要干净,要清净的思想的气!”
从少年的这番话中可以看出,他其实也不想在这日落之时出远门的,只是迫于他的主导思想的压力,不得不出远门。可是他虽然迫于家长的压力从他的境界中走出来了,却在取经的真心的作用下,不能真正从这个较大的境界中走出去,处在夹缝之中,一个两难的状态,他被这两难的状态弄的思想混乱不清,暴跳不安。
行者道:“你有本事,劈开我的手,你便就去了也罢。”那人左扭右扭,那里扭得动,却似一把铁钤钳住一般,气得他丢了包袱,撇了伞,两只手,雨点似来抓行者。行者把一只手扶着行李,一只手抵住那人,凭他怎么支吾,只是不能抓着。行者愈加不放,急得暴躁如雷。(原文)
劈。用刀斧等砍,由纵面破开。
扭。身体摆动。
钤。锁,比喻管束。
钳。夹东西的用具。钳子,是从物体的两侧用力夹住物体的,古代的铁钳估计也是
这个原理,从左右、正反两个方面将物体束缚住。
气。愤怒、生气。
暴躁。形容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行者见少年拼命的要挣脱他这来自真心的束缚,说道:“你要是有本事的话,就用你的力量从上到下打破我对你的束缚,那个时候你去了也就去了吧。”那人闻言,不断的左右来回转变,可是他根本无法打破真心的束缚,从大道中偏离出去。来自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的力量就好像一个由极其坚定的思想构成的铁钳一样,从左右、正反两个方面将他束缚住。任凭他怎么挣扎也挣扎不开。这种状态令他极其愤怒,在这极其愤怒的状态下,他不要那能够抵御心性侵扰的禅门思想了,也不要那些在参禅悟道的过程中得到的能够对他远行提供帮助的,却又成为他的负担的思想了。只用他这思想向左右延伸产生的法门,非常快而乱的来抓行者;在他怎么也无法从代表真心的想法下挣扎出去的时候,他想要通过他思想的延伸对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造成一定的损伤。
行者见他连禅门思想和在参禅悟道中得到的各种成果都不要了,就更加抓着他不放了;他失去了这两者之后,也就更加无法从行者手中挣扎出来了。这是他更加焦急,令他无法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大发脾气。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7 13:42:36 +0800 CST  
三藏道:“悟空,那里不有人来了?你再问那人就是,只管扯住他怎的?放他去罢。”行者笑道:“师父不知,若是问了别人没趣,须是问他,才有买卖。”(原文)
买卖。通过实物或钱财交换的方式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西游记》中行者经常把降妖除魔这件事情叫做买卖,就是说他在这个时候能够通过他的本事,通过他的本事,他的财富,去换取一些他所需要的东西。
眼看行者只抓着那少年不放,三藏忍不住了,对行者道:“悟空,你是感悟诸法空性的真心,怎么能无端的抓着人不放,强迫人家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呢?你这种做法与佛门慈悲的思想是不合的。再说那里还没有个与这里的道相合的思想过来,你再问别的过来的那个人也就是了,干什么只管抓着他不放呢?你就放了他,让他去做他要做的事情去吧。”行者闻言道:“师父你不知道这里面的事情,如果是问别人的话就没意思了,须是问他,方才能够通过我的本事换取我们需要的东西。”
行者需要的是什么呢?取经人在他的“鸳鸯蝴蝶梦”中采集那些呈现出美好姿态、散发着美好气息的思想中的甜美的成果,却无法真正得到解救自己、解救众生的方法,落入五蕴七苦之中,而他的表现和这个境界中,要从这个境界中走出来的这个人的表现是一样的,问题也是一样的,所以行者抓着这人不放,就是要从中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那人被行者扯住不过,只得说出道:“此处乃是乌斯藏国界之地,唤做高老庄。一庄人家有大半姓高,故此唤做高老庄。你放了我去罢”。(原文)
乌。须菩提祖师《四句诀》中有句:“月藏玉兔日藏乌”,这个“乌”应该就是那日中所藏的“乌”。
斯。这个,这里。
藏。隐蔽。
高。等级在上,超越俗流或标准。
庄。封建社会君主或贵重所占有的成片土地。
那人被行者扯住了,怎么也挣脱不开,最后终于受不住了,只好将这里的地名,这个境界的名字和其含义给说了出来。他对行者说道:“这个地方就是须菩提祖师的《四句诀》中所说的‘月藏玉兔日藏乌’中的这个‘乌’所藏身的所在。这是一个超乎于一般思想之上,却又难以改变和孕育新的思想的在人神识中居于高位的思想所汇聚的境界所在。因为这个境界中的思想大部分都是高于一般的思想境界的,所以叫做‘高老庄’。我告诉你这个境界的名字和特点了,你就别扯着我了,让我走吧。”
行者抓住这个跟自己有着同样问题的少年不放,终于找到了自身问题的一点线索。那就是“高老庄”三字,他们都处于一种高于一般的思想境界,却又难以改变和孕育新的思想的状态。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7 13:46:33 +0800 CST  
色界

行者又道:“你这样行装,不是个走近路的。你实与我说,你要往那里去,端的所干何事,我才放你。”(原文)
从这少年的描述来看,这高老庄看着虽小,却非同小可,似乎是色界十八天的代表。按佛教的描述,色界十八天已经不为欲望所影响,是高于欲界六天众生的,对来自东土大唐的三藏来说,应了一个“高”字。色界十八天众生虽然不为欲望所左右,却处于一种为自己坚定的思想所阻碍的状态,无法改变和无法孕育新的思想;这正应了“老阴不可化育”的“老”字。这些思想难以化育,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高于一般思想的;因为他们高于一般的思想,比一般的思想要好,就造成他们难以改变的状态。高于一般的思想自然在神识中占据主导和重要地位,应了一个“庄”字。所以这高老庄应是色界十八天的代表。高老庄里面的人的表现,应是色界十八天之众生的性格特点。
那色界十八天之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样呢?我们可以从这少年身上多少看到一些,从他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是受主导思想的屈气,方才不得不在太阳要落山的时候出来赶路的。就是说色界十八天的众生都坚信他们的思想,并受主导思想的胁迫,屈从于他们那难以改变的主导思想之下;虽然他们自己也感到自己被主导思想所压制,却又被迫服从于主导思想之下,而且在这主导思想的作用下,他不得不去做一些如“傍晚出远门”之类的不合道理的事情,他明知道这么做不对,也不想这么做,却又不得不这么去做。
另一方面这少年还未出庄,就被行者给扯住了,怎么也劈不开行者的束缚,怎么也走不出去,做不得他不该做的事情。就是说他们虽然迫于主导思想的压力迫不得已的要去做一些不合道理的事情,可是他们却做不到。要知道能到达这里的众生都是从欲界修出来,或者本身就与色界相合的思想,所以他们自己本身就具备那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主念和真心,那要去西天取经的真心是他们怎么也规避不了,也无法破开的束缚,他们都受这个“清气”而无法摆脱。
这个人虽然受主导思想的压迫,可是他们都具备能够抵御心性侵扰的禅门法门,也都有从参禅悟道的过程中得到的各种思想成果,同样他们走起路来,也都是雄赳赳的,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也就是对自己所持或所信奉的思想充满自信,都坚信自己的思想观点是正确的。可同样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自信,使得他们的“色”突出的表现出来,成为他们心中认为无比正确的存在,难以改变和难以孕育出新的思想。使得他们在面对真心的束缚的时候,会拼尽力气来反抗,拼命的要挣脱这种束缚,甚至为此失去理智,而不是平心静气的讲事情,说道理。
就是说,色界众生是在自己所信奉或坚持的思想的压迫下,又对他们所信奉或坚持的思想无比坚定的信任并执行的众生,他们从来不怀疑自己所信奉或坚持的思想的好,因此难以让自己的思想发生改变,也难以孕育新的思想的众生。
少年怎么也无法挣脱行者的牵扯,最后终于说出了此处的地名和特点,这说明他在长时间无法挣脱来自真心的强大力量的情况下下,终于肯服软了,他所突出表现出来的“色”终于开始弱了下来,也就变成了一个可以交流的状态。行者便趁着这个机会继续探寻一些他身上的事情。行者道:“我看你这身行李装束,应该是一个要走远路的人。你实话跟我说,你这是要到那里去,到底是要做什么事情去,我才放你前去。”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8 13:38:27 +0800 CST  
这人无奈,只得以实情告诉道:“我是高太公……”(原文)
太公。都是父辈以上的称呼。不过历史上真正有代表意义的应该是姜太公姜尚,被武王尊为“师尚父”的姜子牙,是一个位于人主之上的,教导并帮助人主成长的人。前面观音禅院的时候,观音禅院众僧称三藏为“真人”,真人是“天师”的别称,就是说高太公就是三藏这“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
既然三藏和高太公都是“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那为什么又分成两个人呢?其实这种状态在以后的《西游记》中也经常出现。三藏是“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这种思想在某个特定的阶段或某个特定的点会有对应的念头或想法出现,成为他要做的事情。这个念头或想法有的时候是对的,这个时候他就代表“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他们两个就是一个人。而有的时候,这个念头却不见得对,或者是不完全对,这个时候,他就跟三藏分开了,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表现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念头。此时,虽然这个念头和三藏分开了,可人是难以辨别的,同样由于境界的关系,难以察觉自己的这个思想念头的对错,依旧还是以其为主导,依旧在这种思想的教导和主使下,所以这高太公就成了一家之主,反倒处于主导地位了。
色界众生可能就是这样,他们本来也是为了“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才战胜了欲望来到这里。可由于他们过于坚信和认可某种思想、念头,反倒不认得那取经的主念和真心,而把这思想或念头作为自己的主人,受其所左右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8 13:39:07 +0800 CST  
线索

“……的家人,名叫高才。我那太公有个老女儿,年方二十岁,更不曾配人,三年前被一个妖精占了。那妖整做了这三年女婿。我太公不悦,说道:‘女儿招了妖精,不是长法:一则败坏家门,二则每个亲家来往。’一向要退这妖精。那妖精那里肯退,转把女儿关在他后宅,将有半年,再不放出与家内人相见。我太公与了我几两银子,教我寻访法师,拿那妖怪。我这些时不曾住脚,前前后后,请了三四个人,都是不济的和尚,脓包的道士,降不得那妖精。刚才骂了我一场,说我不会干事,又与了我五钱银子做盘缠,教我再去请好法师降他。不期撞着你这个纥刺星扯住,误了我走路,故此里外受气,我无奈,才与你叫。不想你又有些拿法,我挣不过你,所以说此实情。你放我去罢。”(原文)
家人。指有血缘关系的人,也指仆人。
高才。指才智过人者。
老。最小的。
配人。出嫁、嫁人。
三年。取经人从开始去西天取经到现在还不到二年时间,所以“三”指的应是三界,三年前就是进入三界之前的某个时间点。按理说取经人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这个坚定念头是陈玄奘见到观世音菩萨之后才产生的,可实际却不见得是这样,具体还要等后面重解《西游记》一至八回才能明白其中的因由。
招。招赘,招婿。入赘婚姻。是指结婚后男方到女方家成亲落户的情形。这种婚姻多是女方家无兄弟,为了传宗接代者招女婿上门。这里面那妖精是高太公招的女婿,就是说虽然是由他所诞生的思想是成为那妖精的内部思想的,可实际上却是以他的思想为主的状态,依旧为他服务。
败坏。损坏、破坏。
门风。指一户人家的德行风气,既是道德准则。
亲家。两家儿女相婚配的亲戚关系。
寻访。寻找访查。
法师。指可以驱使某种神秘力量的人。要通达法理能够为人解说的人才能够称为法师。
住脚。歇息。
前前后后。前面和后面,泛指事物的各个方面。色界之前是欲界,之后是无色界。
不济。不好,不顶用。
脓包。比喻无用之人。
骂。斥责。
干事。办事。
高太公要高才去请好法师来,却只给他五钱银子,暗示这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纥。小的球状或块状的东西。
刺。尖锐像针的东西。
无奈。表示没有办法了,无计可施。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9 22:37:17 +0800 CST  
这少年没有办法,只好以实情告诉行者道:“我是跟那高于一般思想之上的思想的来自禅门思想很亲近,并且完全遵从于这种思想之下的人,是一个有很高才干的人。”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这高才似乎才是取经人的代表, 从欲界走出来的他已经有很高的才干了。。
再看少年接下来的这番言语:“那我要遵从的,教导我成长的“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的”坚定思想所诞生的思想中,有一个最小的思想,现在已经成就了二法之中的圆满状态,却一直没有将这思想许配出去,使他成为某一个坚定念头的内部思想组成。在进入三界之前的时候,这思想就已经被一个发出日月般光明的使天不平的念头给占有了。整个在这三界之中的这段时间里,这诞生于“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之下的这个思想都是这使天不平的思想的内部组成部分。这件事令我那太公感到不高兴,他的看法是:‘自己所诞生的思想招了一个发出日月般光明的使天不平的思想做女婿,虽然是那发出日月般光明的使天不平的思想为他服务,依旧以他所所代表思想为主导,要作为他的思想的继承者继续延续下去,却到底不是长久之计:一则,招个发出日月般光明的使天不平的思想在家里,会使得自己门中的思想道德标准受到破坏;二则招的是个妖精,不是人,这样就没有与他处于平等地位的与道相合的思想能够相互亲近、能够互相得到对方的好处了。由于这两个原因,他这一直以来就想要退了这么亲事,不要这妖精做女婿了。那发出日月光明的使天不平的思想那里肯就此退去,反倒发生转变,将这本来是诞生于“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之下的思想封闭于其思想的内部境界之中,到现在已经有半年左右了,再也没有将她放出来,反倒让他们无法相见了。”
从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几个线索:
首先,那妖怪是招赘到高太公家的,就是说高太公的女儿虽然嫁给了那妖怪,可是那妖怪却是在为高太公那“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服务的。
其次,那妖怪是将高太公的女儿关在高太公的内部境界中的,就是说高太公的小女儿一直都在高太公的境界之内,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他这“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之外,甚至那妖精也要到高太公这境界之内才能与之相会。可就是关在高太公的内部境界中,高太公一家却无法与之相见。
还有就是高小姐已经被关了半年左右。前面作者形容三藏此番修行的时候,说:“这般秋去冬残春过半,不知何年行满得真文。”就是说现在是“春过半”的季节,半年之前则是秋收之后,就是说这妖精是在得到了禅性和突出表现出来的欲望共同发挥作用的这段修行的修行成果之后,方才发生转变,将高太公的老女儿给关在高太公这思想的内部的。而前面,三藏师徒是在春融时节方才收服熊罴怪,从观音禅院中走出来的,到现在也差不多一年左右。就是说这一阶段分为两部分,前一阶段他们收获了成果,而后一阶段则遇到了问题。而且高太公早在半年之前,到一年之内的这段时间,都是想要退这妖精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29 22:38:43 +0800 CST  
改变

高才接着说道:“我家太公,那我要像尊敬父亲一样尊敬他的那种思想,使我从他那思想中得到了一些财富,教我去寻找访查能够通达法理,具备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力量的人,来捉那妖怪。我这半年来就没有停过,从这件事的各个方面入手,在三界之中反复寻找,找来了这三界之中,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与道相合的思想,却都是一些不顶用的法门,没有用的规律和规则,都降服不了这个妖精。刚才我出来之前的时候,又斥责了我一场,说我不会办事。又给了我五行中很少的财富,让我再去请好的法师来降那妖精。他只给我五钱银子,却教我去请好的法师来,这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没想到又遇到了你这个在神识不明的状态下发出自己的光芒,像针一样扎在我身上,令我难以忍受的想法,耽误了我请法师降妖的事情,让我两方面受气。我处在你们两方面的夹缝中,无计可施,这才对你高声叫嚷。没想到你们又有些拿人的法门,我怎么也没办法从你手中挣脱出去,所以把这真实的情况说出来,你就放开我,让我去寻访法师来拿这妖精吧。”
行者道:“你的造化,我有营生。这才是凑四合六的勾当。你也不须远行,莫要花费了银子。我们不是那不济的和尚,脓包的道士,其实有些手段,惯会拿妖。这正是‘一来照顾郎中,二来又医得眼好’。烦你回去上复你那家主,说我们是东土驾下差来的御弟圣僧,往西天拜佛求经者,善能降妖缚怪。”(原文)
造化。福分,好运气。
福分。享受幸福的运气。感觉是带点天意使然,命中该有的意思。
营生。谋生。生意、买卖。
凑四合六。网上的解释是十分巧合。不过这句话也出自《西游记》中,所以我将我的理解写出来。四和六加起来是十,是一个圆满的状态。十是两个五,四比五小,代表短;六比五大,代表长。所以我觉得“凑四合六”的意思是:将我们的短处和长处相配合,共同形成一个圆满的姿态,共同获得其中的好处。
花费。因使用而消耗掉。
惯。惯于。
会。理解,懂得。
医得眼好。网上没找到解释,个人感觉是治好眼前的毛病,解决眼前的问题。
缚。捆绑。
行者道:“(今天咱俩在这里遇上)是你命中该有的好运气,我也能够从中通过我的本事换取我所需要的东西。这是一件将‘我们的短处和长处相配合成圆满的姿态,共同得到其中的好处’的事情。你也不用往远的地方跑,也不用因为这件事情而耗费掉你们的财富。我们不是那不顶用的法门,也不是那不顶用的规律和规则。我们都是有些本领的,我们明白怎么降服妖精,也经常捉拿妖精。这正是‘一来能够照顾治病救人的人,能够让治病救人的人从中得到好处;二来还能够解决你眼前的问题’。麻烦你回去禀告你那境界的主导思想,说我们是本源自性的主导思想之下的,受本源自性主导思想的派遣来到这里的,虽然位于本源自性之下,却代表着本源自性的主导思想的耳聪口敏,能够充分听到别人的思想,将自己的看法阐述出来的,能够明白事理的在佛门中修行成长的思想。是去西天拜见真正德行圆满的思想,求取能够解救自己、解救众生的真正经典的思想。我们擅长降服使天不平的思想,将作怪的思想束缚住。”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30 12:42:09 +0800 CST  

楼主:炉中人

字数:1688629

发表时间:2018-03-02 06:53: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24 12:40:46 +0800 CST

评论数:156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