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感悟

入门里,往前又进,到于三层门里,都是些画栋雕梁,明窗彩户。只见那黑汉子,穿的是黑绿紵丝袢袄,罩一领鸦青花绫披风,戴一顶乌角软巾,穿一双麂皮皂靴;见行者进来,整顿衣巾,降阶迎接道:“金池老友,连日欠亲。请坐,请坐。”(原文)
画栋雕梁。意思是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明窗。明窗净几。形容室内明亮整洁。
彩。各种颜色交织。
紵。同“纻”,苎麻纤维织成的布。苎衣,苎麻布制成的衣服,比喻粗布衣。
鸦青。鸦羽的颜色。黑色带有紫绿光的颜色。
紫。古人因相传“老子”有紫气,故以紫为祥瑞的色彩。
绫。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的丝织品。取一个“斜”字。
乌角巾。古代葛制黑色有折角的头巾。常为隐士所戴。
麂。麂子。像鹿,比鹿小,鹿科的一种。
降阶。走下台阶,以示恭敬。
欠。短少,不够。
亲。亲近。
进到二层门中,还要往里面走,直走到这些欲望突出显露出来的欲望的最里面的那层门户之中,发现这境界中有一个非常华丽而高贵的建筑,这是一个各种色彩相互交织的门户。只见那“要去西天取经”的强大、坚定却又是正在成长中的欲望,他的身上乃是一个欲望突出表现出来的焕发着勃勃生机的未经过精炼的各种思想初步汇聚在一起形成的法门。在这法门有一层欲望突出表现出来的,焕发着生机的,不正的思想笼罩其上。这些思想虽然不正,却呈现出祥瑞的色彩。他的思想之上呈现出一个归隐之人的表现,他所行的是一种为某处神识所笼罩的道。
这黑汉见到行者这真心所化的真正的参禅悟道的思想进来之后,整理自己的法门和思想,走下台阶,以一种非常恭敬的姿态迎上前来,对行者所化的参禅悟道的思想道:“您这汇聚了本身真性的我的老朋友,我们这段时间不够亲近。请坐,请你在我这思想中安坐。”
连日欠亲。说以前这参禅悟道的突出欲望和真正参禅悟道的思想一直是互相扶持,彼此互利的,而在这次观音禅院的大火中,这突出的参禅悟道的欲望和真正的参禅悟道的思想却呈现出敌对的状态。所以他们最近这几天有欠亲近。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8-31 12:13:22 +0800 CST  
荒山

行者以礼相见,见毕而坐,坐定而茶。茶罢,妖精欠身道:“适有小简奉启,后日一叙,何老友今日就下顾也?”行者道:“正来进拜,不期路遇华翰,见有‘佛衣雅会’,故此急急奔来,愿求见见。”(原文)
以。按照。
相见。彼此会面。
欠身。也可叫做欠身礼,就是指坐着的人向来到身边的人,或路过身边的人,表示恭敬或友好,而稍微抬一下身子,做出要站起来的姿势。
行者按照礼节与黑汉相见,对黑汉表示敬重。之后他这以参禅悟道的思想表现出来的取经的真心在以黑汉这“要去西天取经”的强大而坚定的欲望为主导的境界之中有了自己稳定的位置。之后,取经人开始进入神识清净的状态。
神识进入清净的状态之后,黑汉依旧对面前的“金池长老”非常尊敬,说明他对“参禅悟道”这种思想非常尊敬,虽然现在佛祖法门在他这,他居于主导地位,依旧欠身对化作金池长老的行者道:“恰好有小可的简帖奉送与你,并请你开启,后天我们再相叙,为什么今天老朋友你就屈尊来到我这里了呢?”行者道:“我正好来这里拜见你,没想到在路上就见到了你的书信,见上面说要开的乃是‘佛法法门的美好、高尚的盛会’,所以我才急急忙忙的来到你这里,想求你让我见到并参悟那佛祖法门。”
那怪道:“老友差矣。这袈裟本是唐僧的,他在你处住札,你岂不曾看见,反来就我看看?”行者道:“贫僧借来,因夜晚还不曾展开,不期被大王取来,又被火烧了荒山,失落了家私。那唐僧的徒弟,又有些骁勇,乱忙中,四下里都寻觅不见。原来是大王的洪福收来,故特来一见。”(原文)
住札。同“住紮”。指军队或官吏住在某地执行任务。
展开。使伸开或伸展。
取。得到,招致。
荒山。尚未开垦或开发过的山。行者这里称观音禅院为荒山,乃是建立在他吃了观音院院主的斋饭,对“参禅悟道”这种思想又重新认可的基础之上。前面三藏和行者来到观音禅院的时候,已经认为禅门修行已经无法继续支持取经人去西天取经了,尤其是被老僧借走袈裟,要火烧禅院的时候,行者更是对参禅悟道的思想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可是在他从黑风洞再次回到观音禅院之后,他又看到了参禅悟道的好处,在三藏对这参禅悟道的修行方式表示及其肯定的状态下,行者也开始一定限度的重新认可参禅悟道的修行方式了。那为什么参禅悟道这种思想会从前面完全见不到来自西方的思想到后面真的能为三藏和行者提供食粮和清净心性的支撑呢?只能有一个原因,就是取经人对参禅悟道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深,没办法将其中的好处完全开发出来。所以行者此时才用荒山来形容观音禅院,说参禅悟道的思想境界还没有经过真正开发,还是一个荒芜的,还有待开发的境界所在。
家私。家财、家产。
骁勇。勇猛。
乱。混乱,无秩序。
忙。急迫,急速的做。
洪福。大福气,好福气。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1 21:02:34 +0800 CST  
那怪道:“老朋友,你说的不对啊!这法门本来是来自本源之中的佛门中的修行之人的,他为了去西天取经是住札于你们那参禅悟道的思想之中的,你岂有没有在那时候参悟佛法法门的道理?怎么反倒要趁着佛祖法门在我这里的时候来参悟呢?”
行者道:“我这个德行和智慧都不足的在佛门中修行的思想暂时把属于他的佛祖法门拿到我这里来,由于神识黑暗不明的原因还没有将这佛祖法门真正的展现出来,想不到被你这“去西天取经的欲望”给得了去,拿到这欲望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汇聚的所在之中,再加上我那还没有经过真正开发的参禅悟道的禅门境界又被欲火给烧毁了,那本属于我这“参禅悟道”的思想的财富和成器的思想法门也都因此失落了。那在‘本源之中,性海之内来到我那里的在佛门中的修行’的坚定思想的教导下不断成长的思想,又有些勇猛,他在没有头绪的状态下急迫的想要找回佛祖法门,却都没有找到,原来是被好福气的大王给收来了,所以我特意到你这里来,要在你这突出表现出来的欲望中见一见那佛祖法门,在此继续参悟这佛祖法门。”
此番行者与黑汉的对话,跟前面老僧与三藏的竞争是一样的。两人先上茶,让神识进入清净的状态,此时以“参禅悟道”的思想形态表现出来的行者就问黑汉借看袈裟。黑汉闻言说道:“唐三藏原来为了去西天取经,一直在你这参禅悟道的思想中参悟佛祖法门,那个时候难道你没有见到佛祖法门么?为什么又要在这佛祖法门在我这里的时候到我这里来看呢?”行者就说:“以前这佛祖法门确实在他这里,只是由于神识不明,无法真正参悟出来。又在欲火的作用下使自己的境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现在他发现这是由于自己对‘参禅悟道’这种修行方式理解不足,开发不够所导致的,所以才要来这里继续参悟佛祖法门。”
行者道出“荒山”二字,是说以前自己之所以不能通过参禅悟道的修行方式有所进境了,并不是“参禅悟道”这种思想的问题,而是自己对其理解不够的问题,以此为理由,要继续通过“参禅悟道”的修行方式去西天取经。这为他将佛祖法门从突出表现出来的欲望中要回来提供了道理上的支撑,而黑汉现在的表现也是“要通过参禅悟道去西天取经”的强大欲望,按理说行者是能够通过化身老僧的做法将佛祖法门骗回来的。可谁想到,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小妖又突出的表现出来。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1 21:03:17 +0800 CST  
改变

正讲处,只见有一个巡山的小妖,来报道:“大王!祸事了!下请书的小校,被孙行者打死在大路旁边,他绰着经儿,变化做金池长老,来骗佛衣也!”那怪闻言,暗道:“我说那长老怎么今日就来,又来得迅速,果然是他!”急纵身,拿过枪来,就刺行者。(原文)
巡。到各处去,来回走动查看。
祸事。灾祸之事,危害较大的事情。
绰经。顺着线索。
行者说到这里的时候,就见一个在人身上到处巡查,以发现其中问题的在黑怪之下的可以使天不平的念头表现出来,来禀报道:“大王,对我们有大危害的事情发生了!那在您的驱使下,要去请参禅悟道的思想来此的念头,在其去请参禅悟道的思想的过程中,已经在那在修行中不断成长的还不明道理的想法的作用下出离于道外,已经不再是与道相合的思想了。这个想要请“参禅悟道的思想来我们这里”的念头也因为他出离于道外而消逝了。那在修行中不断成长的想法却顺着这条线索,使他的表现发生改变,化作要继续通过参禅悟道的修行方式来参悟佛祖法门的金池长老的形态,通过这种表现来到这里,为的是要通过不合理的方式得到佛祖法门!”
按理说在人身上到处巡查,以发现其中问题的思想是正确的,不应该说其是小妖。可现在佛祖法门在黑怪手中,黑怪占据人思想的主导地位,这个思想是为黑怪服务的,因为他所遵从的主导思想有问题,所以他也成了妖怪。
黑怪听了小妖的禀报之后,暗自思量道:“我说那参禅悟道的思想怎么今天就来到了我这里,而不是后天等我真正获得重生的时候,一起来享受那佛法中盛宴呢?而且他还来的这么快,在我还没有找到真正的参禅悟道的思想的时候,这参禅悟道的思想自己就来了,果然是那前番过来讨要佛祖法门的那个在前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小子!”
要知道,这黑汉在前面虽然是以“要通过参禅悟道的修行方式去参悟佛祖法门”的欲望,可他的本身是“要去西天取经”的欲望,那“要通过参禅悟道的修行方式去参悟佛祖法门”只不过是他在特定时候的表现而已,所以当他发现自己派去请老僧的小妖已经被杀,已经不在道中的时候,他这欲望的表现也就变了,也不认同老僧那参禅悟道的思想了。所以断定面前的金池长老必是孙行者所化,是为了来骗取他的佛祖法门之后,黑汉突出的表现出来,再次拿起他的黑缨枪,针对行者一味的要继续以参禅悟道的修行方式参悟佛祖法门的这点不合道理的地方进行攻击,那意思是说:“现在你自己都说这种参禅悟道的修行方式已经与道不合,不应该继续下去了,现在却还要继续用参禅悟道的修行方式为主导去参悟佛祖法门,你这么做是不合道理的!”他从此处进行攻击,要将行者刺死枪下。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2 10:21:15 +0800 CST  
行者耳朵里急掣出棍子,现了本相,架住枪尖,就在他那中厅里跳出,自天井中,斗到前门外,唬得那洞里群魔都丧胆,家间老幼尽无魂。这场在山头好赌斗,比前番更是不同。(原文)
丧。丢掉。失去。
胆。胆子、勇气、胆量。
魂。精神、意志。
行者见状,赶紧从耳朵里抽出他的棒子,以他代表真心的想法的真实姿态表现出来:我虽然并非真正参禅悟道的思想,可我是取经的真心,我应该来这里拿回属于我的佛祖法门。行者以此挡住了黑汉的刺杀,跟黑汉打了起来。
行者和很汉又打起来了,不过这时的这场赌斗跟前面就不一样了。行者对参禅悟道的修行方式重新认可,这种认可使得他以参禅悟道的境界为经过充分开发为由,想要继续以参禅悟道的方式去参悟佛祖法门;黑汉则因为发现要继续以参禅悟道的修行方式去参悟佛祖法门已经不合道理,变成了不愿继续通过参禅悟道的方式去西天取经的欲望,而对行者的这种表现加以攻击。
可以说,此时他们两个的战斗跟前面是一个完全相反的立场。行者要重新回到参禅悟道的修行中去,而那欲望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则是坚决不能回去。而且随着他们打的越来越激烈,他们的观点就越来越强,渐渐的就到了我就说我这边好,你就说你那边好的地步,两人就都不中正了,就从中厅打了出来。而且他们之间的这种竞争并不是为了谁想要如何如何,而是怎么做才是对的。所以他们打斗也也出离自己突出显露出来的欲望之外,是一场出离于欲望之外的竞争。他们两个的这次在欲望突出表现出来的众多思想面前的竞争,吓得那些欲望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已经没有了继续表现出来的勇气了;使得这欲望突出表现出来的众多思想,无论是久已存在的,还是不能完全明理,正在成长的,都失去了他们的意志。这在人身上居于主导位置的赌斗,比前番讨要佛祖法门的竞争是不一样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2 10:22:09 +0800 CST  
无法取胜

好杀:
那猴王胆大充和尚,这黑汉心灵隐佛衣。语去言来机会巧,随机应变不差池。袈裟欲见无由见,宝贝玄微其妙微。小怪巡山言祸事,老妖发怒显神威。翻身打出黑风洞,枪棒争持辩是非。棒架长枪声响亮,枪迎铁棒放光辉。悟空变化人间少,妖怪神通世上稀。这个要把佛衣来庆寿,那个不得袈裟肯善归?这番苦战难分手,就是活佛临凡也解不得围。(原文)
胆大。胆大包天。感觉应是“胆子过于大了”的意思。
充。假装。
心灵。感觉在这里应是“心与道想通的”意思,心与道通。
隐。隐逸不出。
那猴王胆大充和尚,这黑汉心灵隐佛衣。行者这在不合道理的想法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想法的胆子过于大了,在他不能对参禅悟道这思想有完整的领悟的时候,竟然假冒真正在佛门中不断成长的思想。黑汉这“去西天取经”强大坚定的欲望却与道想通,使得行者此来并没有见到真正的佛祖法门。
语去言来。言来语去。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机会。关键、要害。
巧。巧妙,精妙。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的应对。
差池。失误、疏忽。
语去言来机会巧,随机应变不差池。在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彼此应对的过程中有着精妙的关键所在。行者认识到参禅悟道的思想的好处之后,可以化作要继续参禅悟道的思想阐述其中的道理以此重新通过参禅悟道的修行方式去参悟佛祖法门;原本突出表现出来的想要通过参禅悟道的修行方式去参悟佛祖法门的欲望在发现他的做法已经不合道理的时候,那居于欲望突出显露出来的思想中的主导思想便立刻发生转变,开始坚决反对自己原来的观点,他们之间的竞争没有一点失误和疏忽的地方。
见。显现。
无由。没有门径或机会。
玄。玄机。奥妙精微的义理。
微。精深、精妙。隐约不明。
妙。奇巧、神奇。
袈裟欲见无由见,宝贝玄微其妙微。他们想要见到佛祖法门,却找不到见到佛祖法门的门径;这宝贵的,为人广泛认可的佛祖法门里面的玄机非常精深、精妙,让你看不清楚;它的奇巧、神奇也是及其精深、精妙,让你隐约难明的。
发怒。指因愤怒而表现出粗暴的声色举动。
小怪巡山言祸事,老妖发怒显神威。在人身上巡查以发现问题的思想在人身上巡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所在,发现对他们有极大危害的事情,然后那居于主导地位的长久以来便已存在的使天不平的思想则因为行者的欺骗而愤怒,展现出他神奇的力量。
争持。争斗、争执而不想让
翻身打出黑风洞,枪棒争持辩是非。他们两个不断的转变,使他们的竞争已经出离于那欲望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之外,他们在指出对方的问题和代表真心的想法的互不相让的竞争之中分辨谁对谁错。
响亮。声音宏大而高亢。
高亢。指高隆突起,声调或情绪高昂、激动。
棒架长枪声响亮,枪迎铁棒放光辉。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通过真心的力量架住了那直指问题所在的攻击的同时,又发出强大而高亢的声音。那直接指向问题所在的攻击与真心相抗衡,发出属于他的光芒。
悟空变化人间少,妖怪神通世上稀。这悟“空”的心的改变和衍化是人间少有的,而那“去西天取经”的欲望这使天不平的作怪的念头所表现出的神奇的力量也是世间少见的。
善。好好的。
这个要把佛衣来庆寿,那个不得袈裟肯善归。那欲望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要通过佛祖法门来庆贺他的重生,行者这取经的真心则是不让佛祖法门回到那“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之内,怎么肯好好的离开这里呢?
苦战。艰苦的战斗或斗争。
活佛。蒙藏佛教对修行有成就,能够根据自己意愿而转世的人称作活佛。
解围。解除窘困或困境。
这番苦战难分手,就是活佛临凡也解不得围。这番艰苦的竞争使得他们两个难以拆解开来,就是那在手、口、身心清净的状态下修行有所成就的人也难以帮他们解除目前的困境。
他两个从洞口打到山头,自山头杀在云外,吐雾喷风,飞砂走石,只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败。
喷。散着射出。
他们两个从突出欲望之前的竞争,变成人身高处的竞争,从人心中的竞争,上升到众多神识高处的思想之上的竞争,他们以猛烈而突然的姿态表现出他们的念头,对神识各处都造成影响,使人进入迷茫之中,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令人身上那大大小小的坚定想法在神识中不断的飞舞着,令人思想混乱。就这样,他们的竞争一直持续到这一阶段给世间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已经落去,取经人的神识进入黑暗不明的状态的时候,依旧没有分出胜负。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3 13:19:06 +0800 CST  
那怪道:“姓孙的,你且住了手。今日天晚,不好相持。你去,你去!待明早来,与你定个死活。”行者叫道:“儿子莫走!要战便像个战的,不可以天晚像推。”看他没头没脸的,只情使棍子打来,这黑汉又化阵清风,转回本洞,紧闭石门不出。(原文)
儿子。以自己为主直接诞生的人。在某种思想的作用下直接诞生的思想。在这场竞争中,行者以他代表真心地力量先打死突出欲望所表现出来的念头,然后他又顺着这个念头发生变化,以这种与那突出欲望所想要的姿态去骗取佛祖法门。可是那突出的欲望也是干净的,当他发现自己的欲望表现已经不合道理的时候,他也会发生对应的改变,站在真心所化的思想的对立面。所以“儿子”二字说明黑怪现在这突出显露出来的欲望的表现虽然跟行者站在对立面,却是由他这取经的真心生成的想法。
没头没脸。不顾自己的脸面,不顾一切。
看到取经人进入神识不明,无法分辨是非的状态之中,那怪便说道:“那还不能完全明白道理的想法,你先住了手,不要再跟我打了。现在已经进入神识不明,无法分辨是非的状态,不便于相互竞争。你走吧,不要跟我打了!等明天重新明白过来的时候,在与你分辨谁对谁错,谁的想法该留存下来,谁的想法又该就此逝去。”行者闻言,发出他高亢的声音,道:“你这个由我直接产生的想法不要逃避!想要跟我竞争就有一个相互竞争的样子,不要以神识不明,不能分辨道理来做推脱。”你看他也不管神识是不是明白,只是不顾一切的通过真心发动攻击。不过由于此时取经人已经进入神识不明,不能真正分清道理的状态,他的攻击也已经不能落在实处了。在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中,怎么能分辨出道理是非呢?所以那黑怪此时不继续征战的欲望以清净念头的姿态表现出来,回到黑风洞中。那坚定的念头所形成的门户紧紧关闭,再也不出来与行者交战。
在这场战斗中,行者是先打死黑怪所突出表现出来的欲望,然后再变作这个欲望所需要的思想状态,顺藤摸瓜,要去得回佛祖法门的。可是在他这么做的时候,随着行者打死小妖,黑怪的突出欲望也会在他巡查纠正人身的问题的时候转变,变得也对这种欲望不认可了,因此使行者计策落入空处。这就又形成了一个行者转不出去的圈子,不管行者怎么变,都在这个圈子中,他怎么也出不去。久而久之,人就糊涂了,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了,行者就是再用力,他也是在这个圈子里转,所以他的攻击也落不到实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黑怪回洞睡觉。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3 13:19:51 +0800 CST  
熊罴怪

行者却无计策奈何,只得也回观音院里。按落云头,道声:“师父”。那三藏眼儿巴巴的,正望他哩。忽见到了面前,甚喜;又见他手里没有袈裟,又惧;问道:“怎么这番还不曾有袈裟来?”(原文)
计策。计谋,策略。
奈何。惩治,对付。
眼儿巴巴。形容急切的盼望;形容急切的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却无可奈何。
眼看黑怪再次关了洞门,行者却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将洞门打开。只好也回到了参禅悟道的思想境界之中,道了声:“师父”。
那三藏正在急切却又无可奈何的状态中盼着行者赶紧回来呢。忽然见那代表真心的想法出现在自己面前,甚是欢喜;与此同时,又见这代表真心的想法并没有将真正的佛祖法门带回来,又感到非常害怕;问行者道:“怎么这次还是没有找回佛祖法门啊?”
行者袖中取出个简帖儿来,递与三藏道:“师父,那怪物与这死的老剥皮,原是朋友。他着一个小妖送此帖来,还请他去赴‘佛衣会’。是老孙把那小妖打死,变做那老和尚,进他洞去,骗了一盅茶吃,欲问他讨袈裟看看,他不肯拿出。正坐间,忽被一个甚么巡风的,走了风信,他就与我打将起来。只斗到这早晚,不分上下。他见天晚,闪回洞去,紧闭石门。老孙无奈,也暂回来。”(原文)
朋友。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双方都认可的认知模式联系在一起的不分年龄、性别、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的互相尊重、互相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的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人及其持久的关系。
闪。侧转身躲避。
行者闻言,将那简帖取了出来,递与三藏道:“师父,那作怪的东西与这已经死去的应该将其外表剥开看其内在的参禅悟道的思想,在以前一直是相互认可的思想表现。那盗取佛祖法门的使天不平的作怪的思想派了一个小妖送这个请帖给那参禅悟道的思想,还想请他去参加‘佛法的盛会’。是我将这个念头打死之后,化作被打死之前的‘要通过参禅悟道去西天取经’的思想表现,进入那妖怪所在的地方,通过这种不合道理的方式使神识清净下来,我想要趁着这神识清净的状态,看看那现在在他那“要去西天取经”的欲望之中的佛祖法门,却没有能够看到。就在我在他那里端然稳坐,他没能够发现我所化的‘参禅悟道’的思想有什么问题的时候,被一个在念头中巡查的思想表现出来,走漏了念头中的信息,他就跟我竞争起来,一直打到现在,也没有分出胜负。他见神识已经进入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下了,以此从侧面躲过我的攻击,回到那欲望突出表现出来的念头之中,将那由坚定念头构筑的门户紧紧闭合,我对此无可奈何,也只好暂且回来了。”
三藏道:“你手段比他何如?”行者道:“我也硬不多儿,只战个手平。”(原文)
三藏道:“你的本领和他相比怎么样呢?”行者道:“我比他强点,也没强多少,我们两个打了个平手。”就是说行者虽然和那怪打个平手,可是行者依旧认为自己比那黑怪要多少强上一点的。那么行者到底强在哪呢?可能是因为行者一眼就能看出拿简帖的小妖有问题,而黑怪却需要巡山的小妖来报告吧。可是行者虽然强这么一点,却不足以让他能够战胜黑怪。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4 13:48:29 +0800 CST  
三藏才看了简帖,又递与那院主道:“你师父敢莫也是妖精么?”那院主慌忙跪下道:“老爷,我师父是人;只因那黑大王修成人道,常来寺里与我师父讲经,他传了我师父些养神服气之术,故以朋友相称。”(原文)
讲经。讲说儒家经义,讲说佛家经典,讲说道家经义。
养神。《黄帝内经》上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就是说养神的诀窍是要静才行,而不能暴躁、急躁。这个养神的诀窍应该是在蛇盘山鹰愁陡涧之时学到的。当时取经人一味的要通过参禅悟道的思想去西天取经,马上就要将神识完全冻结了,他本身也被小白龙给吞噬掉,直到菩萨来了,收服小白龙之后,他这“通过参禅悟道去西天取经”的思想不再要冻结三藏,而是给三藏以帮助,他这“通过参禅悟道的修行方式去西天取经”的念头也一直存在下来,这应该是养神之说。
服气。前面说过,来自五方揭谛守护三藏,通过要去西天取经的欲望所产生的能量,让自己的念头长时间的存在下去。
三藏看了简帖,又将简帖递给这参禅悟道中的主导思想观看,并问他道:“(你看这妖精的简帖)那教导你们成长的参禅悟道的思想感情、莫非也是在不断的修行中提炼出来的却使天不平的思想么?”
那观音院主闻言慌忙跪下,表示自己是拜服于三藏这“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思想之下的,不敢对三藏说谎,他说道:“主人啊!我师父确实是一个与现在的道相合的思想的。只是那使天不平的思想也不断的修行之中,成就了与现在的道相合的表现。他就以这种与道相合的姿态来道我们这由参禅悟道的思想所形成的境界之中与那参禅悟道的思想讲解一些三教中的经义。我师父从这欲望突出表现出来的状态中学得了通过平静和来自欲望的能量来使自己长久的存在下去的方法之后,他们才构成那种互相认可、互相帮助的关系的。”
行者道:“这伙和尚没甚妖气,他一个个头圆顶天,足方履地,但比老孙肥胖长大些儿,非妖精也。你看那帖儿上写着‘侍生熊罴’,必定是个黑熊成精。”(原文)
气。景象,气氛。
顶天。形容极高或达到极限。
履。践踩,走过。
但。只是。
肥胖。脂多肉多。
长大。个人感觉应是高大的意思。
熊。感觉熊的特点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罴。熊的一种,也叫棕熊、马熊或人熊,古称罴。这里面应取“人熊”之一,代表的应该是与道相合的欲望。“去西天取经的欲望”确实是与道相合的欲望。
行者道:“这伙在参禅悟道中成长起来的思想都没有什么使天不平的景象。他们的思想都呈现出圆满的姿态,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他们所行的都是正道,都在正道上行走。只是他们这些思想跟我相比有些累赘也有些庞大了。虽然他们比我累赘,比我庞大,却不是妖精。你看那贴上写着‘侍生熊罴’,这一定是个强大的成就了日月光明的与道相合的欲望。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4 13:50:25 +0800 CST  
凡有九窍者皆可成仙

三藏道:“我闻得古人云:‘熊与猩猩相类。’都是兽类,他却怎么成精?”行者笑道:“老孙是兽类,见做了齐天大圣,与他何异?大抵世间之物,凡有九窍者,皆可以修行成仙。”(原文)
猩猩。可以理解为比一般猴子大的猴子。
九窍。指两眼、两鼻孔、两耳、口、前阴尿道、后阴肛门。《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以此为解,感觉“九窍”应是可与天地间的道相通之意。
三藏道:“我听说有个自古以来便存在着的道理:‘那些很强大的想法和人心中强大的想法差不多。’它们虽然看着有个人的大概形态,却都不是人,都是不具备明礼条件的思想。既然他们不具备明礼条件,又怎么能够在不断的锻炼中成就日月般的光明呢?”
行者道:“我这虽然存在已久却还需要不断成长的代表真心的想法也是不具备明礼条件的想法。我现在也成了与天意齐平的想法。我与那个强大的念头有什么差别么?大概是只要与天道相通的思想,都可以通过不断的修行和磨炼而成就与道相合的境界,获得升华,成就高于人道的思想境界的。”
行者之言告诉我们,不是只有人才能够得道成仙的,只要与天地间的道相通的思想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获得升华,有所成就。
三藏道:“你才说他本事与你手平,你却怎生得胜,取我袈裟回来?”行者道:“莫管,莫管,我有处治。”(原文)
三藏没有继续表达他的意见,说明他已经认可了行者的看法,接着问行者道:“你刚才说他的本事跟你的本事一样大,那你要怎么战胜他,把我的佛祖法门拿回来呢?”行者道:“这件事你不要管了,不要管了,我有应对他的办法。”
正商议间,众僧摆上晚斋,请他师徒们吃了。三藏教掌灯,仍去前面禅堂安歇。众僧都挨墙倚壁,苫搭窝棚,各各睡下,只把各后方丈让与那上下院主安身。(原文)
行者说他已经有了应对的方法。因为行者是个手、口、身心干净的人,所以他说有了办法就是有了办法,而不是以此语来敷衍三藏。就是说行者在回到参禅悟道的境界中之后,通过与三藏和观音禅院众僧的对话中获得了新的食粮支撑,想到了能够降服黑怪的办法。我想这个办法第一是出自他对观音禅院众僧的再次认可,断定这些众僧不是妖怪之上。他对观音禅院众僧的认可就成了对禅门思想的认可,重新肯定了禅门思想的作用。他跟三藏说“凡有九窍者都可成仙,说明他已经看到黑怪虽然不能力降,却是可以度化的。”所以行者和三藏在这参禅悟道的思想中得到了新的可以支撑他们度过即将到来的黑暗的食粮支撑,可以在这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中保持一定层度的光明,并在这一定层度的光明的照耀下,重新回到那为欲望所影响的参禅悟道的境界中去。那观音禅院众僧则通过他们可以抵御风雨影响的法门,在那没有被完全被欲火烧毁的禅境中可以多少遮挡点风雨的地方来构筑一些简单的,并不稳定的建筑,以此来黑暗不明的状态和黑暗中各种念头的侵扰。虽然如此,他们从上到下,所有这些在参禅悟道的思想中成长起来的思想,他们的行为处事都能够居于真正参禅悟道的境界之中,不会再为欲火所影响。这个时候的取经人虽然还处在神识不明的状态中,可是他的神识却是真正清净下来,丝毫不为欲火所影响。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5 10:10:20 +0800 CST  
但见:
银河现影,玉宇无尘。满天星灿烂,一水浪收痕。万籁声宁,千山鸟绝。溪边渔火息,塔上佛灯昏。昨夜阇梨钟鼓响,今宵一遍哭声闻。(原文)
银河。由大量恒星构成,又称天河。人神识高处的河流。
现。显露。
影。形象。
银河现影,玉宇无尘。这个时候,取经人神识高处那由无数散发出自身光明的思想组成的河流已经显露出它的形象,取经人那纯洁、宝贵的神识中没有一点点的尘埃,进入清净的状态中。
灿烂。光彩鲜明夺目。
一水。有全部的意思,感觉在这里代表全部的心性。
收。结束。
痕。痕迹。
满天星灿烂,一水浪收痕。在这神识没有尘埃的清净状态中,神识高处所有的能给黑暗中的人带来光明的思想都光彩鲜明的表现出来,取经人心性的波浪完全消失了,没有留下一点影响。
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响声,一切声音。
宁。平安、安定。
绝。断。
万籁声宁,千山鸟绝。整个神识中的所有法门所发出的声音都呈现出平静、安宁的姿态,所有大千世界中的所有念头都消失不见了。
渔火。欲火。
塔。是一种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最初是供奉或收藏
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高耸形点式建筑。
昏。暗而无光。溪边渔火息,塔上佛灯昏。心性在人身上形成的那条河流之旁的渔火已经平息下来。那一层层不断往上走的有着佛宝的所在之中的佛法的光明朦胧的表现出来。虽然此时这佛法的光明非常的暗淡,也没有什么力量,可毕竟是表现出来了。
遍。全面,到处。
哭。因痛苦或悲哀而流泪发声。
昨夜阇梨钟鼓响,今宵一遍哭声闻。在这神识清净的状态下,昨天还因为各自看法不同而各自发出自己声音相互竞争的这些佛门的高僧们,全都为他们昨天的做法和造成的损失而流露出痛苦而悲哀的声音。这种声音充斥了整个神识,使得本来清净下来的神识不能真正清净下来。
可以看出,此时进入神识清净状态的这些观音禅院中的众僧们,都已经意识到昨天自己的错误,并因这种错误和其给自己造成的损失而悔恨和痛苦。“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些神识清净状态下突出表现出来的心性的流露,使三藏更加确认这些在参禅悟道中成长起来的思想确实是好的,也使昨夜处在“沉睡”中,对那冲天欲火没有深刻认识的三藏,清晰的认识到了它的可怕。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5 10:12:23 +0800 CST  
转变

是夜在禅堂歇宿。那三藏想着袈裟,那里得睡稳。忽翻身见窗外透白,急起叫道:“悟空,天明了,快寻袈裟去。”(原文)
昨天,和尚敲鼓,行者撞钟,两种不同的思想都突出的表现出来,相互竞争。今天,他们又重新认可了对方,认识到了对方的好处,可是虽然他们不再竞争了,那佛祖法门却并没有找回来。这使得本应进入神识清净状态中的取经人并不能真正清净下来,他们都为自己前面犯下的过错而情不自禁的流露出悲痛的声音。
这一晚,依旧在那受欲望影响的参禅悟道的境界中修整,参悟其中的道理。那三藏因想着佛祖法门,那里能够真正的平静下来。忽然间他的思想发生了一个转变,他发现不管是自己还是行者,还是观音禅院众僧,他们都是好的,也都为丢失佛祖法门而感到悲哀。而熊既然和猩猩一样,那猴子能成“齐天大圣”,熊为什么么就不能呢?那突出表现出来的欲望又怎么就不能皈正呢?这个转变让他朦胧的看到了这参禅悟道的思想境界之外的光明。他赶紧呼唤他那代表真心的想法,道:“感悟空明的真心,现在这神识已经明白过来了,你快点去找寻佛祖法门去吧。”
行者一骨鲁跳将起来。见众僧侍立,供奉汤水,行者道:“你等用心服侍我师父,老孙去也。”(原文)
听到三藏的呼唤,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也随着这个转变猛的表现出来。这个时候,他看到那在参禅悟道的思想中成长起来的众多念头,已经将可以使人清洁、干净的心性拿出来,以此侍奉三藏,行者发现,这些在参禅悟道中成长起来的思想可以洗去人在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下所产生的一些尘埃,使人的思想和法门变得更加干净。就是说人通过可以在神识清净的状态下的不断参悟,消除自己身上的尘埃。
比如观音禅院这件事情,取经人本来手、口、身心是干净的,不过他的干净只是在完全贯彻他所学到的禅门道理,而且由于要贯彻他的禅门道理,使得他开始一味的想要在某种禅门思想境界中一直修行下去。按一般人认为:“我认为某种思想对,我就将其完全的,一丝不苟的贯彻下去”这是没有错误的,我也没有掺杂我的私利在里面,我也是干净的。可这种思想却因为他无视了“道可道,非常道”的大道不是永恒不变的这个基本规律,发展到一定时候,就成了与道相违背的思想了。这个时候,他再继续一味的坚持这种思想,就与道相违背了,就成了老僧那种一味的想要将佛祖法门留在自己这里的不正确的思想和念头,他这么做也就成了维护自己私心和私利的表现。所以这个时候,人的思想和行为方面就已经有了尘埃了。
而同样在这神识清净的状态之下,取经人发现了“熊与相类的道理,凡有九窍者皆可成仙”的道理,就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了:既然两者是相类的,那就不应该只支持一点而打倒另一点,而是要让他们共同生化才是。所以取经人又在参禅悟道的修行中,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尘埃,并且通过参禅悟道中成长起来的思想所提供的手、口、身心都干净的心性支持来洗清这个尘埃。就是说,人可以在神识清净的状态下的不断地参悟,来不断的认识自己的问题,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干净。
看到这点之后,行者道:“你们这些在参禅悟道中成长起来的思想要专心服侍那‘为解救自己、解救众僧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为他提供需要的服务和支撑,我去寻找佛祖法门去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6 15:31:21 +0800 CST  
三藏下床,扯住道:“你往那里去?”行者道:“我想这桩事都是观音菩萨没理,他有这个禅院在此,受了这里人家香火,又容那妖精邻住。我去南海寻他,与他讲一讲,教他亲来问妖精讨袈裟还我。”(原文)
香火。主要是指用于祭祀祖先神佛的香和烛火。
邻。接近、亲近。
行者说他要去找寻袈裟,却被三藏给扯住了,问行者往那里去?按理说袈裟在熊罴怪那里,行者自然应该是去找熊罴怪讨要袈裟的。可是三藏却要问行者往那里去,那意思应该是害怕行者再去找熊罴怪争斗,既然熊与猩猩一样,既然行者这猴子都能做齐天大圣,那熊也一样做得。既然这样,那万一把那熊罴怪给打死了咋办?那是与佛门慈悲的教义不合的。所以三藏要扯住行者,问行者要去哪里?
行者道:“我想这件事情是观世音菩萨没有道理,是那真正的禅门思想身上的问题。这真正的禅门思想在这里设了个参禅悟道的境界,接受这里的人的供奉,自然就该保护这一方人家。可是他却又容纳那发出日月般光明的使天不平的欲望在居于他这参禅悟道的境界附近,并且与这妖精相亲近,所以才使我们丢了佛祖法门。我去那欲海之上寻找真正的禅门思想,将这里的事情讲给他听,要通过那真正的禅门思想来解决这件事情。”
三藏道:“你这去,几时回来?”“行者道:“时少只在饭罢,时多只在晌午,就成功了。那些和尚,可好伏侍,老孙去也。”
行者之言,说明他跟三藏的看法是一样的。三藏不再阻拦,只问行者这一去什么时候能回来。行者道:“用时少的话,只在你受用了现在的成果之后我就回来了。用时多的话,也只在今天这一阶段来自天界的光明强烈表现出来的时候,就能取回佛祖法门。你们这些佛门中的修行人,可要好好伏侍着,我这就去了。”
就这样,行者要去那欲海之上,去找那观世音菩萨。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6 15:33:44 +0800 CST  
落伽山景(一)

说声去,早已无踪。须臾间,到了南海,停云观看,(原文)
他说声走,这取经的真心就已经不在这参禅悟道的境界中了。很快的,行者便来到了欲海之上,见到这欲海之后,行者就不再往前走了,立于云头之上,来看这在欲望的作用下的心性的表现。
但见那:
汪洋海远,水势连天。祥光笼宇宙,瑞气照山川。千层雪浪吼青霄,万迭烟波滔白昼。水飞四野,浪滚周遭。水飞四野振轰雷,浪滚周遭鸣霹雳。休言水势,且看中间。五色朦胧宝迭山,红黄紫皂绿和蓝。才见观音真胜境,试看南海落伽山。好去处!山峰高耸,顶透虚空。中间有千样奇花,百般瑞草。风摇宝树,日映金莲。观音殿瓦盖琉璃,潮音洞门铺玳瑁。绿杨影里语鹦哥,紫竹林中啼孔雀。罗纹石上,护法威严;玛瑙滩前,木叉雄壮。(原文)
汪洋。辽阔无边的海。
远。深奥。
势。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
汪洋海远,谁是连天。这辽阔无边的欲望之海非常的深奥,这无边的心性与神识是相连通的。
笼。遮盖、罩住。
宇宙。西汉《淮南子》:“古往今来谓之宙,上下四方谓之宇。”
瑞气。吉祥之气。
照。照射、照耀。
祥光笼宇宙,瑞气照山川。这欲海所发出的祥瑞的光芒自古以来便像笼子一样罩着整个的时间和空间,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在欲望的笼罩之中。其所散发出的吉祥的气息照耀在人的身体和心性在人身上形成的河流之上。行者发现,原来欲望这东西,并不是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或者是境界高的众生没有,境界低的众生就有。而是所有的时间可空间之中,都被欲望笼罩着。
千层。大千世界的不同层次。
雪浪。白色的浪花。
吼。叫,呼唤。
青霄。青天,高空。
迭。屡次,连着。
烟。飘在空中的尘埃。
波。波浪。
滔。弥漫、充满。
白昼。在白天,在光天化日之下。
千层雪浪吼青霄,万迭烟波滔白昼。那大千世界不同层次、不同表现之中的为人广泛认可的心性表现在心性中泛起层层浪花,朝着人的神识高处发出它们高亢的声音。所有的法门一个接一个的在心性中泛起波浪,使本来在光明照耀下的神识之中到处弥漫着尘埃。
飞。飞溅。向四周溅出,向四处迸射。
四。四处神识。
野。不驯服,不受拘束;不正常,不合礼制的。
滚。水流不断翻腾。
周遭。四周,周围。
水溅四野,浪滚周遭。这欲海之中的念头不断的在这巨大的波涛之下迸射开来,进入到那还不驯服,还不合礼制的四处神识之中。那欲海中你上我下,你下我上的滔天巨浪对神识中与其相关的思想都造成极大的影响。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7 14:45:31 +0800 CST  
振。古同“震”。疾雷(霹雳)使物体震动。
轰。形容大的声响。
鸣。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
霹雳。喻壮盛的声威。
水溅四野振轰雷,浪滚周遭鸣霹雳。这欲海中的念头不断的在这巨波之中迸射出来,进入到那还没有驯服,还不合礼制的四处神识之中,就好像来自天界的光明和伴随着这光明的振聋发聩的声音一般在神识中引起巨大的震动。那欲海中翻起的滔天巨浪对神识中与其相关的思想都造成巨大影响,发出极其壮盛的声音。
中间。里面、中心。
休言水势,且看中间。不说这欲望之海所表现出来的样子,我们再看这欲望之海的中心的表现。
五色。青、黄、赤、白、黑,也泛指各种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
朦胧。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
宝。玉器,泛指珍贵的东西。
迭。同“叠”。堆积,重叠。
皂。黑色。
绿。焕发生机的色彩。
蓝。蓝天。
五色朦胧宝迭山,红黄紫皂绿和蓝。那欲海中呈现出各种各样色彩表现的思想念头以其没有明显划分开来的珍贵之处堆积成能够抵御欲海冲击,坚定的立于欲海之上的境界。这里面有美好的思想念头、有代表真意的思想念头、有呈现出祥瑞之气的思想念头、有不为人所认可的思想念头、焕发着生机的念头和来自天界的思想念头。
才。方、始。
胜。非常美好、美妙。
试看。且看。
才见观音真胜境,试看南海落伽山。行者发现原来落伽山并不是以某一种思想在欲海中突出表现出来形成的,而是无数各种各样的思想共同作用在一起,方才形成的屹立于欲海之中,超脱于欲海之上的美好姿态。这个时候他才开始看到禅门真正美好、美妙的境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这欲海之中突出表现出来的超脱于欲海之上的人的力量和欲望向下延伸到欲海之上的能够抵御欲海冲击的境界。
山峰。一般指尖状山顶并有一定高度。
高耸。高高的直立。
透。通达。
虚空。天空、空中。
好去处!山峰高耸,顶透虚空。这真是好的所在啊!这由坚定念头所形成的高高的境界都是端正的,其思想突出的显露出来。能够通过这些思想到达天际。
奇。非凡、佳、妙。稀奇、珍奇。出人意外
中间有千样奇花,百般瑞草。这个所在包含着大千世界中非凡的、稀奇的和在人们意料之外的呈现出美好姿态的思想,和那些呈现出大圆满姿态的有着吉祥气息的念头。
摇。动也——《说文》。
映。反映。因光线照射而显出。
风摇宝树,日映金莲。念头象风一样在神识中吹过,对宝贵的神识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宝贵的神识不断的发生改变。令在这一阶段来自天界的能够给人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真正的反映在从凡尘中超脱出来的美好的思想之上。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7 14:47:12 +0800 CST  


殿。堂之高大者——《说文古本考》。
瓦。用陶土烧成的盖屋顶的东西。
琉璃。佛七宝之一。也是一种石头。
潮。海水受了日月的引力而定时涨落的现象。
音。声音;消息、信息。
洞。窟窿、空穴;通晓、知悉。
潮音洞。观世音菩萨的这个洞名跟他大慈大悲灵感观世音菩萨的“灵感”二字有关。灵感,有感觉敏锐和灵验的意思,就如浙江南海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像一样,观世音菩萨手持净瓶,立于海边,注视着海中,观察着那海中一切众生的声音。他在观察那欲海之中的各种思想在那真正能给人带来光明的思想的作用下和能够在黑暗中给人带来一定程度的光明的思想的不断变化之下的表现,以及这些状态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所以超音洞应该是:“能够通晓、知悉欲海之中的众多思想在那“能够真正给世间带来光明的来自天界的思想”和“来自天界的能够在黑暗中给世间带来一定程度光明的思想”的不断转变的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以及这些表现中透露出来的信息的所在。”
玳瑁。我国古代的珍贵宝石。来源于一种海龟的龟壳。海龟。龟与贵是谐音,指的应该是心性中珍贵的思想。传说中龙宫里都是龟丞相,应是说都是其中珍贵的思想作为主要的辅助地位的。
观音殿瓦盖琉璃,潮音洞门铺玳瑁。这禅门思想所形成的高大境界的顶部由佛门中宝贵而坚定的思想覆盖其上,通过这佛门中宝贵而坚定的思想将那来自天界的真正能给世间带来光明的思想表现出来,同时这佛门中宝贵而坚定的思想又可以帮这禅门所形成的高大境界阻挡来自念头和心性的侵蚀。那能够通晓、知悉欲海之中的众多思想在那“能够真正给世界带来光明的来自天界的思想”和“来自天界的能够在黑暗中给时间带来一定程度光明的思想”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这些表现中透露出来的信息的所在;是由心性中珍贵的思想的坚定的精华之处共同形成的。
杨。跟松一样,代表人的一处神识。
影。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
鹦哥。鹦鹉。有的鹦鹉能模仿人的话语。
孔雀。凡间最美的鸟,代表尘世间最好的思想。
绿杨影里语鹦哥,紫竹林中啼孔雀。某处焕发着生机的神识在真正能给世间带来光明的来自天界的思想的照耀下,其内部的思想发出与道相合的声音。凡尘中最美好的思想在那呈现出祥瑞之气的某处神识汇聚的所在发出它的声音。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8 20:46:00 +0800 CST  
罗纹石。产于江西上饶市玉山县下塘坑至米坑一带,该石质地细润,石色苍青而有光泽,石质纯净,偶有金星数点,石上有天然玉带状、刷丝状纹理,其中蕴含豆斑,纹饰犹如丝罗,似若水波。我取其中几个特点,将其理解为:“虽然流露出心性的痕迹,却纯净、细腻的坚定思想”,这些思想虽然不能给世间带来真正的光明,却也好像天上的星星一般,能在黑暗中给人带来微弱的光明。
护法。护法神。保护、维持正法的神明。
威严。威武而严肃。
玛瑙。佛七宝之一。玉髓类矿物的一种。
木叉。惠岸行者,给你好处,指引你从苦海中脱离出来。同时木叉,是木的
叉。“叉”个人觉得应该是取“交错”的意思,是神识中相互交错的那个点,这神识相互交错的一个又一个点,是能够让你从中得到好处,指引你从苦海中脱离出来的关键所在。
雄壮。雄伟、勇武。
罗纹石上,护法威严;玛瑙滩前,木叉雄壮。那些虽然为心性所影响,还流露出心性痕迹,却又纯净、细腻的坚定思想,就仿佛天上的星星一般,能够给行走在黑暗中的人带来微弱的光明,使人不至完全迷失在黑暗之中;这些思想就是那来自上天的守护正法的神明;他们在这禅门思想所形成的高大境界之中都呈现出威武而严肃的姿态;非常强大,令人敬畏。这些纯洁而高贵的思想的精华,是佛门中的宝贵思想;这些纯洁而高贵的思想的精华,是能够给与人好处,指引人从苦海中脱离出来的关键。这些思想在禅门所形成的高大境界中都呈现出雄伟而勇武的姿态。
看到这里,行者就更加认识到观世音菩萨所在的落伽山境并不是由禅门思想单独构成的了,所有思想纯洁而坚定的部分,都是这禅门境界的护法;所有纯洁而美好的思想的精髓,都能够让人从中得到好处,都是指引人从苦海中脱离出来的关键所在。
观世音菩萨这要人神识清净的禅门思想所在的境界居然在欲海之上,这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可是通过我们前面对《西游记》的阅读,又发现这是非常合理的事情,因为不管是要人神识清净,还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都是欲望。这些都是欲望,又都是超脱于一般欲望之上,能够抵御其他欲望干扰的,永远也不会被欲望冲毁的欲望,所以这落伽山即立于欲海之中,又超脱于欲海之上。
所以在我看来,人的欲望是不可能消除的,所以也不要在那里寻求那种“绝对没有思想”的空了。《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中说: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就是说“空心静坐,百无所思”的人并不是真的空,是人错误的见解。都是如蛇盘山鹰愁陡涧将神识冻结的取经人一般。就是现在取经人的“参禅悟道”也不是神识中什么都没有的状态,而是要保持神识不受外念和自身其他思想的干扰的清净状态,以此去“参悟”道理。所以《六祖坛经》中的彼岸,不是这种神识中一无所有的状态,而是那种“离境无生灭,如水长流通”神识流顺,没有阻碍的状态。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8 20:51:48 +0800 CST  


这行者观不尽那异景非常,径直按云头,到竹林之下。(原文)
不尽。不完全。
异。不同的。
下。位置在低处,与“上”相对应。
行者对落伽山这真正禅门思想在欲海之上所形成的与一般境界不同的境界看的并不完全,也没有完全领悟;不过他在观景的过程中还是颇有所得的。他看到了那组成落伽山的各种各样的思想中,有黑色的,有不为人广泛认可的思想存在其中,就是说他看到黑风洞中的妖精也是构成超脱于性海之上的禅门境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看到了琉璃和玳瑁,认识到了人身上宝贵思想和心性中宝贵思想的好处。看到罗纹石,认识到那众多细腻而坚定的思想虽然不能给世间带来真正的光明,却也能给黑暗以点缀,让生活在黑暗中的人见到点点光辉,而这些思想也是正法的守护者。看到那坚定而珍贵的思想的精华之处是能够守护佛法并指引人从苦海中超脱出来的佛法中的宝贵的思想。他虽然看不全,但也看到了很多,随后直接落下云头,来到观音所在的那处神识之下。就是说由于行者虽然来到了观音所在的紫竹林,却并不能真正达到那层境界,他现在所能达到的境界比观音所在的境界要低一些。
早有诸天迎接道:“菩萨前者对众言大圣归善,甚是宣扬。今保唐僧,如何得暇到此?” 行者道:“因保唐僧,路逢一事,特见菩萨,烦为通报。”诸天遂来洞口报知。菩萨唤入,行者遵法而行,至宝莲台下拜了。(原文)
诸天。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此中熊罴怪还在作怪,取经人还没脱离欲望的影响,所以还在欲界六天之中,这里面行者能见到的应该是欲界六天,是欲界六个层次或六种表现中护持佛法的尊神。
迎接。走向前接待。
归。返回,回到本处。
宣扬。广泛传布;传扬。
行者还没有那境界直接到紫竹林中,他所到的是紫竹林之下的境界,按理说他是见不到菩萨,见不到那真正的禅门思想的。可是人有向善之心,上天必有接引。行者虽然还不能真正进入紫竹林中见到观世音菩萨,可是那原本出自于呈现出祥瑞之气的某处神识中的各个层次的欲望中护持佛法的思想却早已从那呈现出祥瑞之气的某处神识中表现出来,他们见到行者的第一句话就是:“菩萨前面对我们说你这代表真心的想法已经重新回到‘善’字之中了,将你重新归善这件事情到处传扬。你今天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怎么有空闲时间来我们这里呢?”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9 21:11:08 +0800 CST  
诸天的这句话直接就点出一个“善”字。但“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却难以解读,感觉网上的解读都不是那么贴切。这个时候,碰巧看到了“善”字古代的写法,发现善在古代篆书的写法是上面一个“羊”,旁边是两条鱼或两支花的形态。羊最大的特点是羊角内弯,它们打架不会杀死对方;就是说“善”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和对手竞争的时候,也不愿杀死对方。羊和鱼在古代都应该是非常美好的食物,所以要是羊和鱼组成“善”字的话,那代表的就是真正的好的东西,是人可以食用的真正美好品德;也可以理解为把自己真正美好的东西表现出来。如果是羊和花在一起的话,那应该是位于众多美好姿态之上的不愿意杀死对方,要给人以生路的美好品德。把自己真正美好的东西表现出来,让人从中受益;在跟人相冲突的时候,也不愿杀死对方,给对方留条生路,这或许就是“善”吧。
诸天迎接行者,直接就点出一个“善”字,点出行者向善的欲望,意思是告诉行者:“你现在已经归善了,既然归善了,就要把自己好的东西表现出来,让别人从你身上好的方面得到好处,而不是一味的要去杀死别人,你要发扬自己身上好的方面才行。告诉行者是要保护那“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的,你是要去解救众生,而不能趁机去做别的事情。”
行者道:“我就是因为在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碰到一件事情,所以才特意来见真正的禅门思想的,我要通过你们这来自祥瑞的神识的慈悲向善的思想力量从中发挥作用,以此见到那真正的禅门思想。”
现在的行者行者是真正想要守护那“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的,他是真的向善,真的想要解救众生,而不是一味的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杀死对方。在自己向善的思想力量和其所形成的突出欲望的作用下,行者完全按照这慈悲的法门向前行走,已经不再想要杀死熊罴怪了。就这样,行者在诸天的接引下一直来到那宝贵的、从凡尘超脱出来的美好思想之前,拜伏于这宝贵的、从凡尘中超脱出来的美好思想之下。
菩萨问曰:“你来何干?”行者道:“我师父路遇你的禅院,你受了人间香火,容一个黑熊精在那里邻住,着他偷了我师父袈裟,屡次取讨不与,今特来问你要的。”
香。祭祖、敬神所烧的用木屑搀上香料做成的细条。代表的应是在欲望的作用下形成美好气息的思想。
着。派遣。
当行者真正拜伏于那超脱于凡尘之外的真正禅门思想之下的时候,那真正的禅门思想发出他的声音道:“你来我这里做什么?”行者道:“那能够教导我成长的‘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在取经的过程中来到你这禅门思想所形成的参禅悟道的境界之中。你这禅门思想受了在那里受到那些思想的美好欲望和美好气息的支撑,却允许一个能够发出日月般光明的强大欲望与你一同存在着。并且让那发出日月光明的强大欲望在你这禅门思想的作用下偷了本属于我师父的佛祖法门,我几次到他那里找他索取,他都肯还给我。我今天来到这里,是特意找你这真正的禅门思想讨要那佛祖法门的。”
见到菩萨,行者依旧原原本本的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来,道出他认为禅门思想有问题的看法和缘由,而没有因为观世音菩萨高高在上就不敢说出自己的真正想法。这就是行者的可贵之处,也是行者真正手、口、身心干净的表现。口净,不是只说好的,只说别人爱听的话的。而是要说实话,怎么想就怎么说,把自己的想法和道理说出来;不能为自身的喜恶和利益关系左右,也不能因为对方的身份等而有所隐瞒或保留。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9 21:13:07 +0800 CST  
虽说善是一种即使与对方为敌,也不愿将对方杀死,也要给对方一条生路的美好品德;可是当对方阻扰道,不愿意改正的话该怎么办呢?那就得杀了。似乎《封神演义》就是一部讲述如何斩除这类思想的书。能救则救之,不能救则杀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9-09 21:32:00 +0800 CST  

楼主:炉中人

字数:1688629

发表时间:2018-03-02 06:53: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24 12:40:46 +0800 CST

评论数:156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