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传的中医绝技---中国本土医学需要后辈传承

用药以保养是要。脏腑须均平。如肝病尅则伤。平亦可。而不如生水。水以不上越为生。滋水添其血。一派生血皆是。水忌土壅。又须养脾温胃。使己土不温不燥水在下。只敛肝气。非果在肝去润之。肝生化。从水气来。而本脏有血。血以凝气。自然可益。所不调者。非肝盛。只心火为害。心真阳渐衰。阴火渐炽。肝虽愈损。心火亦助之。水少在肝。火以伤气。肝无真气。如何不任阴火做事。而心本有水上行。此时亦渐少。何也。肝无真气下生。火中自少水。水涸而肝败。乃遂肺脾受大害。肺本金。而为火所尅。脾本土。而无水则燥。土亦不生。虚弱症。以此害命。姑举治法一二。用生水药。要固脾。而肝以尅削占三分。土谷之气。必用三四味。如白术是矣。而尤要在怀药桂圆枸杞金樱子鹿胶龟胶生熟地等。此非尽肝脾药。脾为引到肾。肾要引到肺。常人以滋腻为忌。不知化机。脾与肾如何不通。然要如何方能通。上面下去要重。下面上来要轻。分两在神而明之。药多少味。要在分病之轻重用之。而总要妙于通气。使中间有主持。再要逍遥其神气。药不能做事。神以扶之。桂圆肉补脾。非补神。神无补法。而此药可畅脾神。又有汁。可以养燥土。非动火而伏火也。人多不知。人身以血气为本。单补则不是。虽血原从气。而岂可不从血上用药。生熟地。龟板胶。亦不可废。何可以徇俗论。通则不痛。汁药可以治。气已到而血留之。自然有点要生。俗人专以汁少者用。岂能有应。又天之生化。第一是水。水岂非汁。如何以无汁少汁者去生血乎。所以前人。亦有必用此药之方。而谷气必赖水生。人身水火并要。如伊等言。将不必多饮水乎。阳以治阴。无形之气。无形统有形。岂有气化多阳。而形为害者。皆不知道之贵也。



天人之理。本在一诚。一身气化。统在此字。此聚在身者。有天理以率其气。其脏腑须泄些。五行之理多。而后天区区身中。亦须识得先天。但天之五行。尚多明著。脏腑则不同。关节是大者。此五行。即每样有重轻。大小。迟速之不一端。学医者。只就后天先探讨。而后将此理。看成浑浑沦沦。虽分现各病。仍可贯串。即用一番心去比合。直如作时文之发挥。然后将病状。一一证之。则可得其三四。而有道者。则另有看题之法。脏腑在身。统者是谁。身有心。人知是身中主人。不知有两个。知道者。又不止以心为主。而此脏腑。乃自然有一个主翁矣。今试以治法论。譬如心是神明。其所以灵是神。而神耗散则伤。神多欲则败。神即与心为一。而一伤均伤矣。人知补心补神。而火乃属阴。又益其焰。火即生土。此惟以土制。生之者。即为其所制。此乃天地妙理。不尅则不生。又是一理。而此火为土制。必赖有水。后天尅生仍不离。且水火相济。大道在此。医理从道中分来。如何不似一二分之气化。土本凡质。水火土为三昧火。即仙家所重。知此理。从此设法。思过半矣。即周身气化。莫不由此。而心之神明。后天先天。乃可明白得一二分。盖即医之要务也.。其用药。则厚其脾胃。酌虚实。知寒热。又参以天时。及其人性情。如此则少误。神无补法。果能养神有法。服补脾药。即可藏神。神本宜藏。人之后天年不永者。皆神少也。人以为气不足。那知气易为补。神不易补故夭乎。一切药味。如桂元肉枣仁。均要配以阴药。如生地凉胃。而劳心太过亦不妨。上桂甚热。而先阳太损则必需。心肾相通。寒热且有并用时。而心本君主。如此治法。则得所养。病可自退。匪特心治。即肾亦无不治。姑举此一端。学者可触类也。至于脾胃为后天母。生发不穷。如何害人。人自为脾所困。其不知所以生发也。有其地。有其法。区区饮食。不过添渣滓多。而添精气尚少。有道者。其脾乃容纳凡物无多。其所禀之气。原已炼过。即脾之中气亦在内。而渣滓非不多。还是无关系。精者神气之聚耳。有大大不同他人。而气在即精在。神为之统。有何不实。脾既实矣。而有何病苦乎。此为后天养以先天。而万物母乃为真有可靠矣。医书说不到此。望习医者。留心察之。其二为肝。肝者。乃先天居其半。后天非肝不生。但如何生之。只知在水。岂知在脾。人身五官百骸。只是气运。所以主之者。在土发出之。只以为生在水。不以为水亦在土。则不识道妙在人身也。凡生发。均在春。亦在夏秋。四时均有生气。不过各令无多耳。四季有土。中央有土。共为功用。亦分著其功。所以然者。即为生理不可绝耳。阴阳二气。只一生气。故肝木在土出来。是为阳。其属厥阴。乃谓其所养之时与地。非纯属阴也。即如脾本土。属太阴。然其养处有阳。阳含在阴。阴是体。阳是用。与肝略同。而身中造化。除却心。则此二轻甚重矣。肺是肝所发舒。肾是心所归藏。而又为脾之归蓄处。孔圣下袭水土。其理亦可略识也。此药治。则可以平为补。又补要兼脾。而忧蕴结塞。赖脾制。尤在水养。而心肾相资。只须平便是。而脾亦犹此居多。必当细究。即以治肺者治肝。亦可。总之。五者相需。偏亦要合法。姑为此调剂。可再详查其理。为自身及病者。细细究之可也。神无补法。从气用药是已。然如桂元。名为补神。实则滋润脾胃。二经。非有所偏。只以此不寒不燥润之。即可生点凡气。气既生。即心可留。心本气之灵。留此亦是气来聚之故。然虚者方如此。非若重病外邪甚。人视此药为豺虎。不知欲泄先补。亦是古法。断无大病。单治外邪者。此非固邪药。何畏之有。况人以神生。虽有病。而神足者不即死。气旺而神虚。病仍不治。此后天以脾胃为本。但以其生气。并可生神也。凡神可生。亦医之要。何可不究生神之理。又如附子。人皆以治肾火。不知身中火在心。肾火乃分去者。心不能生。肾如何生。心肾之间为命门。此处非只有火。前人以为真窃。是不知先天。后天方有阴阳。两肾即阴阳。心火不生。可于两肾去设法。然必不可专用附子也。又如柴胡。今亦少用。以其升性。更有温病一症。大半凉药多用致效。遂并寻常病亦忌用之。不知温者。因天时之寒入身。人身本以阳生。虽寒亦有暖气。不过不能出。久而阴火为害。岂真无阳乎。用柴胡无甚效。凉剂中有紫苏。可以代之。即任伊热多。亦必再通阳。无凉剂。但用通剂。久久轻者亦愈。如有重者。可用通剂兼凉剂。勿重用大苦大寒药也。世有高明。希教之。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3:59:00 +0800 CST  
医道分内外科。此大谬也。人之所以生者。血气调和。百病不生。凡疮疡。多由不知保身。亏了血气。一遇饮食不慎。受寒受热受火。天道不时。便发为疮疡。治此症者。必须劝其人。寡欲清心。保养身体。然后审其病之由来。或是酒色。或是饮食。知道其病根由。将血气培补。久久。乃用药治病。或散寒。或散火。风火便是疮毒。散风火。便是解疮毒。世人不知此理。一遇疮毒。只是用药解毒敷贴。误了多人。更有不肖之徒。见人疮毒。用药使之破烂。伊得逞其私见。万一治好。便是功劳。若治不好。说是病本难治。人为所惑。说是疮本难治。可惜可叹。凡有患疮。毋论大小疮毒。起初有痕迹。便服补气解毒药。如人参败毒散。荆防败毒散之类。将其寒火去了。外面。用生甘草银花黄连为末。调敷。便可解散。切不可用艾火烧。用针打。往往误事。伤人性命。戒之戒之。至于女流。血气行动之时。食生冷之物。或心性少平和。动辄生气者恼。气愤。忧愁悲哭。以致血气凝滞。结成包块。久必难治。其本原坏也。不可误用治疮法。所以凡保养人。必须自家贵重身体。十分信神。不作恶。二事均有。一遇此等病。即改悔心肠。再请明医去治。而凡事宽仁厚德。忍让耐烦和平。要想人命在天。天所佑者。修德善人。凡事守理。天自默佑。使其全愈。医治时。一切保重谨慎。自不待言。此话。须医者细细开导劝化。即是善事大功德也。



病何穷。只有随宜用药。譬如用兵。奇正相生。而其身前后左右。又有多少之不同。如遇疮症。即以人之受病在何经。细为用药。即如脾经。须有生白术怀药。而所蓄带有火症。则必施以生大黄黄连等。即其所受病之时。亦须参得几分。必有卓见。莫妙于多看书。细思其理。而书中所言经络。亦不尽合。经者。大大一条。最是紧要。络者。即经之所分。随经去做事。不须太分。如肝经肝之络在肺始。肺之络又在脾始。凡看疮。先以颜色为要。再审其夜间如何。须看其所得之病。夜来是如何象。



即如疔疮。本是难治。而已成疮。则必悔罪求天。即医治。亦不过调和脾胃。使胃强。不至害其脾土。而有发生。而肺为华盖。又与脾为相系属。非不相关。又必使肺不生火。而火有在肺则去之。风随火。火煽必以风。而火实阴火。即又自有风。不须多多治。只以去火为事。火平而风自熄。即肺熄火而脾可以保。乃得中间不受病。此外均可不计。即以金银花为君。而生白术次之。外间只知去风。岂知邪自内生。要经络先通内科。甚是。至肝肾受病。则一时不可治好。以其源甚深也。两手有阴阳。而亦通肝。惟两脚必须往下治。如何可治顶上。疮在上。亦须治肝肾如此。



凡疮皆谓之疡。肿则其势将成。溃则其势已消。疮难外疾。亦血气不和。寒火逼壅而成。初肿宜散。既肿宜溃。既溃宜清毒而培补。金疡刀割。折伤跌损。或有邪祟。乘其衰而为灾。则祷祝之。又以药附之。或去其败肉。数者皆治疡之法。又审其五脏之气。何者受毒。当以其气所宜之物养之也。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盖疡疾与内疾等。必审其宜。而后可免误治。愚故言医分内外科大不可也。



凡遇产妇。前三四五个月。即须告以生育非奇。前生因果难料。神天一心救人。专望有心去求。自家夫妇。自想各有何事。不可对人。即不可对天。定去求天。赦罪保安。多多少少行善事。如有前冤。亦自家可蒙天恩解免。以保平安。勿得单恃方药。不求神。人多忽略此事。不去求神。最当戒之。



汪讱庵书。亦可看。但当以神气为主。初学入门者。何不可言寻真气。用药关人生死。勿轻视神气二字。此书亦但言凡气。不可拘。粗粗涉猎。求内经之精。以为根本可也。黄坤载亦有可采。在言脾胃。然不知先天。岂有不明先天。但治后天。可以为法者。伊处处有胃。由此去悟。元气在胃。一个阳藏在脾阴。岂非元气。下通肾。岂非由下而上之先天。如何专以胃逆为言。且天道用逆。人身则顺。性功以逆为贵。以合天道。医道亦以逆为贵。以象先天。此言培养之法。非是已受外邪然。上下相通。治法亦有治往下者。但非黄氏所谓耳。



至于铜人图。不必向此用功。吾曾言医不分内外科。疮疡只是内发。所要者神气。药以托毒。攻其外。亦不过一半功效。岂有单用药在外之理。凡丹药。亦要。而病到既深。尤不可不细审。内虚则不可骤用。必先培补。有冤。则不同。果能善心善事多。且可解冤愈疮。何况不保养所致者乎。无以图求脏腑也。



附录药王说

北方祀名医。尊扁鹊。南方尊孙知微。皆称之曰药王。而天下亦药王之。于是药王之名。不知何义。药王之义。莫考其由来矣。然名不正则言不顺。溷而弗察。将何以信今传后哉。圣人之学。经孔孟发明。其后。遗裔相沿。虽遭秦楚之暴。汉高之不学。而草野中渊源授受。不乏名流。特上无人以荐引。下无人以推扬。遂多隐而不彰。学者莫测其由来。则名之曰仙。及魏晋而后。益以支离。言元言空。托于佛老。而其授受之真者。亦以异端视之。然其寓言假借。儒者不特不详其真。且多据为典故。如月中丹桂。炼石补天等语。伪以传伪。不知其为乌有。愚尝辨之矣。今且释药王之义。以明其概。两仪定位。天纯阳而上浮。地纯阴而下镇。乾坤若不交济。则天地亦为死物。阴阳者。阖辟之机也。一阖而乾下交于坤。一辟而坤上交于乾。爰生六子。各得大父大母之精。然震巽得乾坤之初爻。艮兑得乾坤之下爻。惟坎离独得其正。日阳精而孕阴。月阴精而孕阳。阴阳互为共宅。六气以调。四时以序。乾坤气化以周。人心之灵。通乎造化。心秉离精者也。肾秉坎妙者也。未出母胎为先天。既出母胎为后天。先天纯乎阴阳。天赋气而地成形。性纯乎阳。固无不善。后天阴阳异位。气质因生七情。乾金入于坤府。是故人心为善难而为恶易。皆气质之累为之。而先天真阳。陷于北海。坎中一阳。是为先天乾性之主。然本乎天者亲上。坎阳亦欲上升。本乎地者亲下。阴识何难下注。圣人教人复性。以神驭气。聚于中黄。实以志帅气。止于其所耳。人身无不敝之时。而先天真性。则秉于乾元。理也。实只气也。心为气之灵。亦宰乎气。而道心始为天理。可以生浩然之气。人心即为气质。极易入邪僻之途。持其志。无暴其气。以虚无浑穆之神。养先天浑然之气。求放心而止于至善。天地之中。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神凝而气聚。有诸己也。内外交修。动静交养。驯至乎大而化神。则先天之气。复乎乾元。是曰復性。形骸有尽。而乾元之真炁无尽。故羽流以坎中一阳。为长生药。又曰药王。谓药可以延生。而此先天真气。则与天同寿。凡药不能及耳。自明师罕观。愚妄误解。遂增无限歧途。而取坎填离。存心养性。判然不相入。孟子以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为非。而自言其不动心。则曰养浩然之气。心即神也。气之浩然。即乾元统天之气也。正义湮而邪说盛。以药王为人。犹其失之小者。小子其详究之。

此先君子旧作。其义即医之精理。谨附刊以质当世。男梖文敬志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4:00:00 +0800 CST  
附录医法追源说

医道之兴。始于神农。此人所知也。今天下以此业。何尝不是好功德。而欲大大不易精通。小子不揣固陋。曾捡得先人遗说。敢就正于高明焉。三代以前。即有内经。其实未大发明。吾等承孔孟之说。用意读玩六经。一个仁字。乃为希圣之本。孰知即能养此身。改一切之非礼。致此血气之安平耶。前人只以讲理有五性。行事心术言语均宗之。此何待言。吾以六经未有医字。只仁字多。孔子云医亦未见。而论语虽小道亦可观。则其事亦甚须研究。况人心多思。造出多少非礼。是为不时感受阴阳沴(lì)气。亦不为异。只一点之不仁。悖于天地之正气。则受之矣。夫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文山先生。已曾咏之。此理确乎不易。以之解医阴阳之理。甚可发明。凡属人身之有阴阳。皆天地之阴阳。山川流时。岂非有气。正与邪均互为藏。只在人去感召。故一念仁。则受正气。以其为天地正气。必有天理之正者以召之。五性之仁。本统义礼智信。如何不可以为天理之大。而又医理之有阴阳。不可以相为感召耶。世上行此艺诸人。亦非不看不究医理之书。但尚未知此理。因之行持看脉等事。虽有可据。而多不获效大。试思愚陋之言。将仁字劝人存诸心。一切均必由之。如平时不由者。即为改辙。其二氏之经卷。亦有临病祷求之事。此亦与子路请祷同。似亦可并行之。窃为天理在人。受诸天地。人身有疾。亦由天地降殃。故必以仁常常体诸身。又于祷神致其诚。源清而流不浊。即用药开方。均可有大效焉。此为寻医法之本。非单讲法也。高明君子。有志救时。请以此言。告诸医士。或者无有多不救之疾。以慰上天好生之仁。功德不其无尽也乎。



学圣人局量

大慈悲心。慈悲仁也。仁人心也。天理良心也。凡人必有仁。然后念念事事。惟恐不知人好歹。一言一动。惟恐得罪于人。至于忠孝友悌。大伦所在。其不忍一念相欺。不敢一念怠肆。更无待言矣。仁也。而曰大慈悲者。由一念以及于念念。由一事以及于事事。俱是此不忍人之心。所谓昆虫草木不可伤。尽其性以尽人性物性。参赞化育。皆以此为根本。大广大心。广大谓度量也。古人云。有大量者。始有大福。量小者。居心狭隘。见理不明。气质刚躁。止知有己。不知有人。止徒利己。不顾损人。自恃而不服善。自私而不谅人。自小而不容人。能有度量。必自平日反躬自责之人。一言一行。惟恐不合乎理。损伤于人。刻刻检点自己不是。虽外人怒我詈(lì)我。十分亏我。多不理他。止是自家反躬自问。问心无愧了。任他无理相加。都全然不理。至于君父大伦所在。以及弟兄朋友。犯而不校。更不待言矣。



大方便心方便者何。敏于事也。勇于义也。人世相与同居同游。同往来晋接。无非五伦中人。五伦中人。有尊卑大小。贵贱亲疏。贤否远近之不同。如君父母。至尊至亲。竭诚竭力。敬慎服事。君亲而贤。能象其贤。君亲而不贤。匡救谕谏。能干其蛊。做得十分周到。至使其君亲为圣人。忠孝事业。做到无古无今。此臣子分内之事。不足为功。凡事君事亲。十分周到。不得言方便也。此外。弟兄朋友。其中亲疏厚薄。贤愚是非。断不能一同而视。事兄爱弟信友。先自家各尽其道。爱之敬之。不欺不苟。久久不变。不管他说我是非。我止尽其心。尽其道。求无愧于我心。若他有事。止要不悖义理。则真心代劳。尽心尽力。委曲成全好事。此便是方便之道也。但事有难易。境有丰啬。时势有常变。顺逆不同。虽当方便。也要斟酌义理情事。必不可一概冒昧而行。至于从井救人。危身辱亲尤非。所以古人云力量做得来的。尽其力量。力量做不来的。亦必用心周到。此所言者。谓事情大理所关也。若夫平日检身修德。一言一行。一步一趋。随身方便。其事难以枚举。其功亦简而易行。止要肯留心。不怠不肆。便可处处方便。如行路。见一木一石碍脚。恐妨人行。去之。饥寒困苦。一切不佳之事。惟恐人有。饱煖安全得意之事。惟恐人不周全。一日之内。斗室之间。无处不可方便。此两字实心奉行。仁义二字。都在其中矣。大清静心如何清静。见财不贪。见色不爱。一念一事。不纵情悖理皆是。止知安分守己。



劝职业。修心术。念人生万事。终由天命。天之爱人者。止此天理良心。我念念不失天理良心。事事体贴而行。无论德行道义。择一合义理者为之。如耕读商贾。专心学习此艺。勤而不懈。俭而不奢。廉而不贪。专而不分。又念念检点。不肯一毫亏损天良。如此。无论何事。俱可以谋生度日。此即俗所谓靠天而行也。人心妄想无穷。不可任心行事。止要一生不受饥寒。仰事俯蓄。可以粗足。便是第一美境了。至于富贵荣华之人。彼有积累善德。上天方才赐之福禄。我无他积累。如何妄想与他一般。果然存心恬退。时时芟除妄想。则久久习为固然。无论贫贱困苦。都安心住下去了。此乃寻常人刻持私心。勉强学为清净之法。若夫读书明理之人。能存心养性。履仁蹈义。内而涵养有功。久久。鄙俗之见自消。外而动循礼义。久久。美恶之情浑忘。则必有静存动察。始终本末之功。圣人非道非义。一介不取予。万钟千驷弗视。由斯道也。此清净二字。上之。则希圣希贤。敝屣天下。中之。则有守有为。行藏不苟。下之。亦云水心情。无处不可自適。是在人自为之。而自勉之耳。



大柔和心。和者。恩谊浃洽之谓也。以其上而言。修于身者。喜怒哀乐皆中节。是天下之达道也。措诸世者。天下中国如一人。是覆载之宏深也。此和之至者。非圣人不能。以其次而言。五伦之内。各尽其道。各得其所。恩明谊美。情义不相乖离。此和之切要。不可无。亦人之所当尽者。再次。则不忍为不仁。不敢为不义。小心敬慎。平心静气。惟恐伤人。惟恐偾事。惟恐取祸。谦虚忍让。纵有大不平。大不堪之事。大可恨。大可诛之人。也置之不问。将自家好胜好强。刚躁之气。极力柔服下来。故曰柔和也。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君子居之。此之谓也。不然。柔之一字。乃不好字面。善柔也。柔奸也。柔弱也。柔佞也。柔靡也。安得而为之。凡人不能忍辱谦让。俱是血气刚强。心情躁暴所致。故柔其气以从理。和其情以同物。然后伦谊可以浃洽。动履可以无灾。右五言。本佛道书中语。而其义理。实与圣人之道无殊。圣人言行。不外乎此。即四子六经。名贤议论。亦不外乎此。但世人忽而置之。迂而笑之。甚且以为异端而辟之。是以学圣学贤。无从入手。愚尝举以训门人。谓此五言。乃学圣之局量。必先有此五言心思。实行五言义理。然后可以希贤希圣而希天。惜乎遵行者罕。今老矣。不得已。书示儿曹以为一家之授受云尔。

先君子平生教人。言语甚富。无非性情心术。施于日用伦常。右五言。看是二氏之言。实吾儒真实学问。兹因刊布医说。特附于后。昔人云。治病当治未形。此五言之理。果能实体。又有何病。习医高明。受病苦人。请以此治未病焉。男梖文谨志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4:00:00 +0800 CST  
九转丹诀诗稿---吕洞宾
九鼎烹煎九转砂,区分时节更无差。精神气血归三要,南北东西共一家。
天地变通飞白雪,阴阳和合产金花。终期凤诏空中降,跨虎骑龙谒紫霞。


安排鼎灶炼玄根,进退须明卯酉门。绕电奔云飞日月,驱龙走虎出乾坤。
一丸因与红颜驻,九转能消白发痕。此道幽微知者少,茫茫尘世与谁论。


三千余法论修行,第一烧丹路最亲。须是坎男端的物,取他离女自然珍。
烹成不死砂中汞,结出长生水里银。九转九还功若就,定将衰老返长春。

时人若要学长生,先是枢机昼夜行。恍惚中间专志气,虚无里面固元精。
龙交虎战三周毕,兔走乌飞九转成。炼出一炉神圣药,五云归去路分明。

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火取南方赤凤髓,水求北海黑黾精。
鼎追四季中央合,药遣三元入卦行。斋戒兴功成九转,定应入口鬼神惊。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7:04:00 +0800 CST  
九转还丹集
九鼎炼心说
【第一转】背磨心地炼金丹,止念当为第一关。念断自然情识断,须知水静没波澜。
【第二转】祖窍开时入杳冥,坎离铅汞自氤氲。天然真火知时炼,炼出西乾月牛痕。
【第三转】外直中通世罕闻,权求枝叶不求根。由从此处徐徐进,一点灵光渐渐明。
【第四转】阳乌海底奋神威,正是金丹四转时。夺得先天真种子,河车搬运过曹溪。
【第五转】时后金晶飞上来,霞光灿烂总门开。三花聚顶烹龙虎,珠落黄庭结圣胎。
【第六转】金乌飞入广寒官,白虎张威待赤龙。赤龙奋力归金鼎,掌握神珠照眼红。
【第七转】十月胎灵已跃然,婴儿法乳要三年,蛰藏住息温温养,犹龙潭底抱珠眠。
【第八转】阳极阴消丹已成,神光赫赫耀金庭。脱离苦海分胎出,自在昆仑顶上行。
【第九转】无丹无火亦无金,(风水)飕却钳鎚没处寻.运我本来真面目,末生身处一轮明。
日也者,天之丹也,黑而荡之,则日不丹。心也者,人之丹也,物而霾之,则心不丹。故炼丹也者,炼去阴霾之物,以复其心之本体天命之性之自然也。天命之性,吾之真金也,人人之所必有者。气质之性,金之浊渣也。上智之所不无者,若以人伦日用之火而日炼之,则气质之性日除。气质之性日除,则天命之性自见矣。故五帝三王君也,而以君道而日炼其心;伊博周召相也,而以相道而日炼其心,孔曾思孟师也,而以师道而日炼其心。无时而不心在于道,无时而不以道而炼其心,此乃古大圣大贤为学之要法,百炼、炼心、炼性之明训也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7:05:00 +0800 CST  
九转还丹集
王重阳九转丹诗收集
《永学道人》
虚夸修鍊鍊何曾,只向人前衒己能。难晓儒门空怯士,不通释路却嫌僧。?
色财丛裹寻超越,酒肉林中觅举升。在俗本来无一罪,盖缘学道万重增。?
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义理显时何有异,妙玄通后更无加。?
般般物物俱休著,净净清清最好夸。亘劫真人重出现,这回复得跨云霞。?
果然慕道没牵缠,孤僻身躯独自眠。静裹静生唯得妙,闲中闲至决投玄。?
恁时放肆知恬谈,度日清凉禀圣贤。休望神仙休说了,教公自坐白花莲。?
去年宁海军中坐,今岁文登县裹行。两过岁除寒复暖,二经年节暗还明。?
这般颠倒谁同晓,此个阴阳我独精。一两真金才出火,不须团打自圆成。?
好相如知莫外持,心神便是汝真师。古人公案须搜获,自己家风要骋驰。?
细细得通前觉性,盈盈澄正旧慈悲。慈悲清净俱双立,顿悟全无物物縻。?
认得心花便害风,玲珑玄妙汞铅通。三千内用千朝法,十载中传九转功。?
彩艳万重铺洁白,明光一点吐殷红。虚空返照虚空影,照出真空空不空。?
几个同流会养躯,我今独自街痴愚。饥来蛎饭长哺啜,寒后粗衣任盖铺。?
诗句不能分密妙,心间难以认惺苏。岂唯得得时须守,应是还他父毋租。
?
?
?
《赠马钰名》
1? □询修鍊好追寻,□寸飈光寸寸金。□得果成无漏果,□分音韵有缘音。
2? □辉月耀三田荫,□魄阳魂九转临。□位玲珑真性钰,□花台上倚瑶岑。
?

《述怀》
1? 水云游历到西方,拾得真金坚又刚。放在绛宫封闭了,满官明耀现霞光。
2? 金丹顷刻刹那成,不在三年九转行。同辈若能先悟此,碧霞深处是前程。
3? 翛然独对正峰前,瑶蘂琼花景致全。一粒金丹成大药,并无下事不须煎。
4? 玄机妙理不难穷,只在无言静默中。搜出从来端的事,休分南北与西东。
5? 会修真药按名方,搜得玄微理渐长。从此乌龟投碧海,火炎山上喜朱郎。
6? 一团真宝渐生光,四象方能尽属阳。五叶金莲开烂熳,万丝琼蘂密舒张。
7? 午前子后正交锋,夺得金精显战功。一颗人头当下落,提来欢喜献丁公。
8? 金莲一朵自生来,只许高人道眼猜,吸取清香频服饵,合和二气结成胎。
9? 万神精锐没魔军,战胜千邪不用宾。独显光明辉日耀,方知此处有珠珍。
10? 玉峰山上采灵芝,壮气全神主本基。一点光明尤灿灿,五般霞彩不相离。
11? 静中勘破五行因,由此能捐四假身。返见本初真面目,白云稳驾一仙神。
12? 于身四假乃为宾,裹面灵真是旧亲。独住三峰谁作伴,清风明月共三人。
13? 能知戈戟肯轻狂,虎战龙争独敢当。夺得光明珠一颗,便令消尽九冬霜。
14? 白云堂下夜深深,细雨霖铃滴滴金。好醉蓬莱须品令,声声慢唱凤箫吟。
15? 修行先要识偏傍,南北东西接四方。水火木金俱不用,明珠一颗出中央。
16? 内观一得见知音,明月山头自在吟。万首诗成谁会解,若教会解总无心。
17? 紫灵芝甲始先萌,采得来时旋旋烹。玉液琼浆和合了,重楼咽下便长生。
18? 自从收得水中金,便用刀圭剖尽阴。一朵琼花开向日,晶阳返照运天心。
19? 马猿捉住是修行,物物皆亡总不生。肯向画楼击更鼓,天明那用打铮铮。
20? 修持如会识金丹,只要真灵本性全。请看昆仑山上景,碧霞光彩接秦川。
21? 姓王名喆知明字,道号重阳四味全。一性易为风害做,千金难买日高眠。
22? 从此擘开真铁网,今朝跳出冗尘笼。便将明月堪拏弄,拨断繁云好害风。
23? 玄机妙理最幽深,乾了银霜死了心。驾取铁牛耕戊己,满园尽许种黄金。
24? 莫希夺舍学投胎,便向瑶池下手栽。生出白莲花一朵,清香直许透天台。
25? 真修得得易非难,道用观天合上天。占取二山真境界,王花蘂裹结因缘。
26? 瑶池裹面看黄芽,琼蘂金枝绽玉花。朵朵玲珑清气上,叮璫声韵属吾家。
27? 一生清净养三田,今则方能论寂然。光莹明珠归岳顶,云霞捧入大罗天。
28? 便做能寻空外响,直饶会捉水中泡。千机百计随心转,怎免临头这一交。
29? 为人不作乡中鬼,指日须归物外仙。这个自然知去处,那般消息便精研。
30? 唤出元初子细看,莹然结就紫金丹。明明圆妙应无比,五道霞光做一攒。
31? 能衣白布水中争,会戴青巾火裹行。四味合和成一味,绵绵永永得长生。
32? 唯余会养紫金丹,煅鍊成珠故不难。放出光明尤灿灿,万般霞彩一时攒。
33? 玉液流时无个识,琼浆涌处有谁知。今朝独灌金花树,放尽馨香满四维。
34? 唯余会吃青鸾肉,独我能餐白马肝。两段合和归一处,傍人遥见各心寒。
35? 蓦然捉住这元初,幻化方知不属余。一个光明真了了,五般彩艳自如如。
36? 汞铅相见入长途,性命坚牢得永苏。摆彻水泉传火气,拨开烟焰指水湖。
?
《永遇乐》
1? 抽文契
2? 失笑王三,元当幼小,典了身体。直至如今,四十八上,方是寻归计。独担辛苦,为谁欢乐,决要捡抽文契。这工钱,不曾取过,从前竝无绾击。锐然走出,没人拘管,欣许深根固蒂。水畔云边,风前月下,占得真嘉致。惺惺了了,玲珑清爽,复入烂银霞际。一团儿,红〔火〕炎炎,就中妙细。
3? 正好回头,堪当下手,搜寻密妙。此个圆成,无教沈溺,须是令分晓。火坑休认,凡笼莫入,两事锐然先跳。惺来后,嬴取三光,时时顶戴长照。灵明一点,常随五彩,九转便通关要。透出昆仑,莹传清净,朗听金鸡叫。月华辉耀,星生盈满,此处玉花香袅。得玄玄,玄裹真宗,这翻了了。
?
郭郎儿慢》
1? 日放银霞,甘雨滴成珠露。召清风、气神同助。便致令、相守镇相随,更宝种三田,九转灵丹聚。碧虚前,徧生玉芝金树。绽瑶花、满空无数。烂慢开,琼蘂吐馨香,正馥郁当中,一点光明住。
2? 自在逍遥,清静恣闲行走。拄灵杖、慢垂宽袖。任彩霞、缭绕紧相随,更远远香风,翠雾同来诱。忽昂头,蓦观莹景添秀。见青衣、半空招手。便唤余、休更别追寻,指白云深处,这裹神仙有。
?
《又》
1? 与战公望字复拆王字
2? □论修行,□翁唤住,□人须要开张。□推密妙,玄裹细消详。□默真功永固,□淳厚、实行堪当。□中宝,□花馥郁,上下似银霜。□望,□喆觑,口中一点,便是明光。□谁会白黑,青赤兼黄。□脉俱通九转,□搬运、透出昆冈。□头看,□前琼蘂,合此满庭芳。
?

《又》
1? 烧庵
2? 数载辛勤,谩居刘蒋,庵中日日尘劳长。豁然真火瞥然开,便教烧了归无上。  奉劝诸公,莫生悒怏,我咱别有深深况。唯留煨土不重游,蓬莱云路通来往。
3? 睡裹搜寻,眠中做作,目蒙认正恒欢乐。想成三宝自神灵,结成九转真丹药。  攒聚祥云,往来碧落,后随前引唯鸾鹤。白光万道逵园生,红光一点当中铄。
?

《又》
1? 六首赠友修鍊
2? 米面随时加减,汞铅依此抽添。三光真秀转甘甜,不请生情起念。
3? 七子便铺金簟,九门各看银蟾。香烟盘绕玉峰尖,方得长生证验。
4? 常把内真频看,休教外景长侵。尖竿尖上细搜寻,正见婴儿弄影。
5? 雅咏高吟叫笑,清风皓月吹临。分开转作紫芒金,酆进千花万锦。
6? 酒饮清光滑辣,果餐软美香甜。两般每日做抽添,八味依时给赡。
7? 信步六街走徧,须寻七宝妆严。三田九转似银蟾,一性孤灵有验。
8? 人要修行猛做,我心除尽堪为。不将筋力谩胡施,闲裹真清渐自。
9? 白雪变成姹女,黄芽养就婴儿。两般消息有谁知,悟彻分明便是。
10? 酒饮清光滑辣,肉餐软美香甜。世间迷误总无厌,个个临头路险。
11? 独我悟来口远,唯余省后心嫌。十分戒行愈精严,没分酆都赴点。
12? 悟彻儿孙伟貌,夺衣曰夺飧肴。笑欣悲怨类咆哮,正是材狼虎豹。
13? 不与同居打闹,回头便载青包。任随云步访三茅,同话清虚道教。
?
?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7:06:00 +0800 CST  
得道阳》
1? 得道阳来得道阳,自然碧洞隐云房。玉诀灵符清气爽,金丹大药胜衣装。
2? 岂似人间轻薄郎,徒夸黄白满箱筐。我宝三田常运转,吾家一性没惊惶。
3? 正月寒威渐渐回,灵花九叶向东开。玉液流时专益气,宝芝采处物生爹。
4? 养就重阳现两脸,蟠桃嫩脸笑琼钗。七魄三尸随腊去,五方九转逐春来。
5? 二月还知水气和,风生木德自然歌。兀兀转生离内女,怡怡笑杀月中娥。
6? 耿耿分明天下河,我今回首出高坡。三万六千神曜聚,重楼十二液津多。
7? 三月清明灭尽烟,百花堪绽艳阳天。姹女聚柴新焰畔,婴儿弄水旧池边。
8? 宝鉴当胸只自悬,翁婆媒合好因缘。朱雀腾云方出众,青龙驾雾得高迁。
9? 四月朱明和气清,心花七宝愈分明。教你会时独自语,请公休慕百禽声。
10? 火焰纤长渐渐生,从兹万木得嘉名。十干位中吾独走,五行宫裹我先行。
11? 五月炎蒸阳气嘉,正堪端坐问南华。这个不能夸肝木,那人偏爱放心花。
12? 烦恼俱无远叹嗟,日当卓午不教斜。玉兔过来添白雪,金乌显处吐黄芽。
13? 六月纯阳尽入庄,阴魔赶退出街坊。壬癸北方添肾水,丙丁南岳爇真香。
14? 鬼魅妖邪尽总忙,群魔难聚没堤防。子后看时知日短,午前坐处觉宵长。
15? 七月庚辛海水深,一轮明月运天心。饭熟须知薪趁火,衣成不离线因针。
16? 修就无为七宝身,还令当日到如今。白虎吼时频擒捉,黑龟行处转思寻。
17? 八月清凉白露句,万民安乐养真身。窈窈冥冥云外客,昏昏默默月中人。
18? 虽是居尘不染尘,也无喜怒亦无瞋。既处逍遥生莹滑,自然聚散去皮皴。
19? 九月苍天爽气高,重楼复降雨潇潇。搅海赤龙真自在,迎风木马肯无寥。
20? 每向尘中作击腰,六铢衣挂胜红销。醉后恣眠青苏塌,醒来频采玉芝苗。
21? 十月红霜又更清,黄婆得半入深溟。乾尽水银唯我健,复生神气更谁听。
22? 有纬须知先有经,织成纹绮便堪行。离火便生红芍药,坎泉倾下雨霖零。
23? 十一月严风作威,月中玉走日金飞。结就三三三处宝,得披六六六铢衣。
24? 乘凤携鸾跨雾归,上天降勑不相违。功满三千缘业尽,行成八百落尘稀。
25? 十二月圆成锦绣,四时枝叶不乾枯。看取火中频取水,自然水裹却安炉。
26? 龙虎龟蛇认吸呼,百骸俱满立须臾。一颗明珠三下有,三般恶物一齐无。
27? 已得灵符万事休,百冤退尽任他愁。好把琼浆添满腹,更将金髓灌盈头。
28? 都为十因得此由,翁婆婴姹住绸缪。教我擭将三直柄,请公认取一弯钩。
?

《惺惺歌》
1? 谓何四大复牵缠,汨汨当时那个仙。好把圆成从雅正,莫将假合做因缘。殷红再结双关宝,洁白重开五叶莲。得得先须修九转,盈盈首上养田。养三田,为定寿,金毛狮子频哮吼。日端午上看玄阴,夜半子时分莹昼。常食休穷万物机,运神夺取三光秀。外容焉用显光华,内貌多方频整救。频整救,是元初,此事今应信有诸。游历先逢太赤祖,归来还见黍中珠。七般珠户通开阐,六道银光任展舒。百宝台头唯仰觑,这遇亲现这真如。这真如,实不错,逍遥服饵灵丹药。辉辉灿灿甚分明,了了惺惺尤洒落。迎日堪夸翠雾身,临风透出红霞脚。昆仑顶上玉峰前,一朵琼花为誓约。
?

《玉花会疏》
1? 切以能全呼吸,定喘息,实非难;会养气神,调冲和,应甚易。性凭三曜,命变五行,出阴阳造化之端,在清静虚无之上。要开金蘂,须种玉花。馨香吐而透入晴空,明艳显而朗舒碧汉。得自然而轻九转,得自然而没七还。自结大丹,自通玄妙。既为脱壳,便是登仙。愿露赤心,请题芳号。
?

《述怀》
1? 闲闲闲得染章篇,显出文房内四贤。
2? 乌帽婴儿添砚水,朱衣姹女运陈玄。
3? 白颜公子传银管,緑鬓佳人铺锦笺。
4? 九转铺排真玉漾,一挥写就宝珠圆。
5? 明光荣集千般莹,彩艳团团五色鲜。
6? 亲自擎将空外去,十分堪献大罗仙。
7? 害风王喆远山隈,信脚同云近海垓。
8? 八百行成双树果,三千功满一声雷。
9? 更无意马游情色,那有心猿探世财。
10? 财色两能长灭绝,色财尽许不追陪。
11? 永除失脚黄泉去,久得回头道眼开。
12? 任处碧霞光熠耀,朗随风月过瑶台。

《又》
1? 按一百八数
2? 九鞠黄河分九转,洪波大浪清净。九江共同,合就俱来归正。九鼎中间显现,九宫阐、端流一定。玉翻金泼盈盈处,倒侵九耀开影。九霄翠碧相齐,九臯有、鹤呜迎接精莹。九光洞明,返照灵晖堪竝。九曲神珠跳跃,九仙至、如然游泳。湛殚澄彻,成功行九天通圣。
?

《蓦山溪》
1? 观公形貌,俊爽偏清秀。慷慨又雄豪,你肯把、清闲拯救。只知名利,前路做荣华,论文章,说佳吉,衣紫金章绶。肯来随我,闻早植休咎。切虑逐波流。但肯还、迷情恋酒。稍知玄妙,略得悟逍遥,明月里,弄清风,蓬岛同携手。
2? 人人不省,日日光阴急。险路是轮回,前途事、暗中似漆。观公风貌,俊格最青春,多清净,少贪求,善事休交失。虚情娇态,恰似蜂便蜜。晓夜采花忙,合和成、谁人啖汁。若还悟此,目下便回头,蓬莱路,彩云端,有分相随入。
3? 一灵真性,二物包囊定。三寸主人翁,四方游、各来邀请。五情六欲,七窍总相连,八山耸,九宫深,十地如何证。十分修鍊,九转通贤圣。八道涌琼浆,七门开,洞通清净。六街五彩,四象尽归依,三光照,二夜从,一颗明珠莹。
4? 修仙慕道,为甚都担阁。妄想太虚高,皆由骋、外缘欢乐。内中珍宝,未晓是无为,只夸强,又夸能,夸里还销铄。非知下手,怎会重安脚。每谩度饥寒,争似把、阴阳做作。白纯红赫,光艳灿然殊,一方圆,十方明,方现真丹药。
5? 公寻做作,认取乌随兔。上下要冲和,更左右、交加龙虎。搬传大药,须是入红炉,成煅炼,变银霜,一朵金花聚。清香远远,透过昆仑去。袅袅上青霄,结雯光、辉辉堪覩。玉堂里面,参从大罗仙,自怡喜,得长春,正处逍遥路。
6? 笔兼纸墨,砚子同为事。甲乙紧相随,缺一物、难能作使。闲来静坐,屈指细寻思,要为书,不时思,须用清泉水。恰如四季,春夏秋冬是。温热与凉寒,相结就、年何拟议。元来就上,别有妙玄微,按真玄,合天机,闰月方成岁。
7? 凝神遐想,始固铅中雪。滋长是黄芽,使金乌、相攀朗月。黄婆匹配,别是一家风,龙昤啸、虎咆哮,此个谁分别。人还去欲,酸辣飡须节。滋味要堪尝,任清虚、五神畅悦。元肠守定,育养得神灵,功成就,去朝元,住世无休歇。
8? 凡躯四假,正好堪论讨。有限是因缘,却何不、修行早早。尘劳不染,别显一家风,没牵萦,无击绊,于己除烦恼。稍能悟晓,财色难相挠。养就本元神,这真理、真灵倚靠。昆仑山上,一点处逍遥,对红霞,成自在,鹤引携芝草。
?
?
《惜芳时》
1? 缘重下手并安脚。顿得来真真没错。金炉立起琼花作。烧炼出、这般丹药。
?三田九转明光烁。八脉上四门开却。虚空一点成灼灼。无言说、自然邀约。
?诸公学道应徒甚。细细把玄机苒荏。头边认取清凉枕。当风月、莹然成寝。
?刀圭滋味频频饮。渐渐放千花似锦。馨香如要详还审。惜芳时、曲中评品。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7:07:00 +0800 CST  
九转还丹集
阳真人语录---九转丹诀
《丹阳真人语录》云,“屏绝万缘,表里清净,久久精专神凝气充,三年不漏下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九年不漏上丹结,是名三丹圆备,九转功成”。就简要地说明了全真道派修习内丹基本要诀。

八识归元说
弟兄八个一人痴,独有一个最伶俐。
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家中作主依。
伶俐者,即第六意识也。此识为五贼之主司,乃轮回之种子。三畀凡夫,无一人不遭此沉溺。故圆觉经云:先断无始轮回者,断此意也,痴者,指第七传送识而言。主依者,即第八阿赖耶识是也。此识谓之总报主。投胎时是他先来,舍身时是他后去,散曰去后来先镇主公。
八识者,皆属无明色身己土事。外起九识,名日白净识,不属无名,不落因果,不假修证,不受一尘。故宗门谓日:实际理地,离一切相,建化门中,不舍一法,其是一切。实而言之,以上八个识属渐,第九识属顿何则。然色身幻化,不假修证。法身无相,犹若虚空,故不假修为。今以图象会意,拣妄明真,勿合认贼为子。
轩辕称九鼎 如来标八识
释氏谓,人之受生,必从父精母血与前生之识神三相合而后成胎。精气受之父母,神识不受之父母也。盖从无始劫流来,亦谓之生灭性。故曰: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而成八识也。盖造化间有个万古不移之真宰,又有个与时推移之气运。真宰与气运合是谓天命之性。天命之性者,元神也。气质之性者,识神也。故儒家有变化气质之言,禅宗有返识为智之法。今人妄认方才中有个昭昭灵灵之物,浑然与物同体,便以为元神在。是殊不知此即死死生生之本,非不生不灭之元神也。噫,识识易,去识难,若不以天命元神战退无明业识。终在生灭场中,未见有出头日也。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7:08:00 +0800 CST  

九转还丹集
仙化图

海琼传道集

关尹子曰:所可传者,只谓之事,不谓之道。老君曰: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此集之行,其与三千六百法,养命数十家,大故天渊矣。凡我同志,其精研之鲁语。有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吁天下后世,不审夫子之意,即以为甚高难行之事。夫岂知夫子之门,独称颜渊。颜渊得之,则三月不违仁,而又终日如愚。故其在陋巷,甘以箪食瓢饮为乐,所以三十二岁而蜕去矣。人能悟颜渊心斋之旨,则知神室之说。既知神室,则知神水。孟子曰:性犹水也。其斯之谓乎?悟真篇云:修生之要,在乎金丹;金丹之要,在乎神水华池。至简至易,虽愚暗小人行之立跻圣地。道德经云:吾道甚易知,甚易行。昔者钟离云房以此传之吕洞宾,吕传之刘海蟾,刘传之张平叔,张传之石泰,石传之道光和尚,道光传之陈泥丸,陈传之白玉蟾,则吾师也。乙亥之秋,遇之于武夷山越,戊寅之春,复于庐山相会。
过太平兴国宫,有道士洪知常,字明道,自号坎离子,于内外二丹留意久矣。千师外友参究已遍,千经万论搜括无踪。一旦与之因缘契合,半句之下,金篦刮膜;片晌之间,玄珠成象。洪公将隐形遁迹,杜门绝交,坐进火候,以图圣胎。恐此道无传,故以所得吾师金丹捷径一篇,钩锁连环经一卷,及庐山快活歌一章,刊行于世。总而名之曰:传道集,欲天下共之。刀圭子陈守默紫芝,詹继瑞稽首拜书。
仙化图此图论药物(老君曰后其身而身先忘其身而身存)
图第一转金丹
谓之一返,谓之一还。如粪壤中有虫名曰蜣螂用铅不用铅须向铅中作
图第二转金丹
谓之二返,谓之二还。如蜣螂才粪成丸子玄珠成象太乙归真
图第三转金丹
谓之三返,谓之三还。如蜣螂有两个一雌一雄夫妇老相逢恩情自留恋
图第四专金丹
谓之四返,谓之四还。如蜣螂共滚粪丸从地上行周天火候自在河车
图第五转金丹
谓之五返,谓之五还。如两个蜣螂共抱粪丸守而精思养正持盈守雌抱一
图第六转金丹
谓之六返,谓之六还。如粪丸之中有蠕白者精神聚会结成圣胎
图第七转金丹
谓之七返还丹,谓之七还。如粪丸中蠕白已成蝉形。
其中有精,杳杳冥冥;其中有物,恍恍惚惚。
图第八转金丹
谓之八还。如蝉形已弃其粪丸之壳,节候既周,脱胎神化。
图第九转金丹
谓之九还。如蜣螂死,粪丸裂,其蝉飞,形神俱妙。
天机图此图论火候(老君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十一月,第一转火候,如桃核入土。
取将坎位中心实点破离宫腹内阴
十二月,第二转火候,如桃核生芽。
无质生质是还丹谁信无中养就儿。
正月,第三转火候,如桃核抽条。
白雪黄芽才过了一炉猛火锻红桃
二月,此一月属卯木,
旺在卯,防危虑险,沐浴丹头。
三月,第四转火候,如桃条发英。
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
四月,第五转火候,如桃条敷叶。
牵将白虎归来养,产个明珠似月圆。
五月,第六转火候,如桃树生花。
到此丹砂须沐浴抽添,运用更防危。
六月,第七转火候,如桃花已落。
花蒂留其萼,饮刀圭,服丹砂。
七月,第八转火候,如桃花之萼。
结子鸡卵中,黄龙珠内白。
八月,此一月属酉金,旺在酉。
只宜养火,不可放逸沐浴。
九月,第九转火候,如桃实红熟。
十月霜飞丹始熟。十月胎圆,超凡入圣。
十月,十月脱胎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老君曰:道非欲虚,虚自归之。人能虚心,道自归之。
天地交乾之图:日月合璧之图:
金丹火候口诀
古云:圣人传药不传火。此金丹捷径,备言丹法细微之旨矣。终不敢明说火候。夫火候者,乃夺天地之气,盗日月之精,不敢轻世。夙有仙骨,自然有分。
造物图:
白玉蟾曰:虚无自然,无中生有。万物一物,一贵乎守。回风混合,终日如酒。大梦得醒,雷轰电走。云收雨散,天长地久。
仙泒:
正阳真君钟离权 纯阳真君吕洞宾 海蟾真君刘海蟾
紫阳真人张伯端 杏林真人石泰 道光真人薛 式
泥丸真人陈楠 玉蟾真人白玉蟾
钩锁连环经
太乙元君曰金丹即是汞汞即是铅铅即银
银即砂砂即金金即锡锡即水银水银即青
金青金即白金白金即黑金黑金即黄金黄
金即紫金紫金即河车河车即黄芽黄芽即
白雪白雪即玉符玉符即神水神水即华池
华池即青龙青龙即白虎白虎即朱雀朱雀
即玄武玄武即勾陈勾陈即黄房黄房即真
土真土即戊己戊己即金木金木即水火水
火即卯酉卯酉即兔鸡兔鸡即乌兔乌兔即
龟蛇龟蛇即马牛马牛即乾坤乾坤即坎离
坎离即雌雄雌雄即夫妇夫妇即子孙子孙
即房毕房毕即日月日月即天地天地即人
人即黄婆黄婆即金公金公即姹女姹女即
婴儿婴儿即丁公丁公即赤子赤子即圣胎
圣胎即三关三关即金液金液即玉液玉液
即刀圭刀圭即丹田丹田即绛宫绛宫即泥
丸泥丸即气海气海即肾肾即心心即道道
即法法即术术即虚无虚无即自然自然即
运用运用即火火即药药即气气即神神即
丹头丹头即大还大还即七返七返即九还
九还即金火金火即紫芝紫芝即水源水源
即土釜土釜即金鼎金鼎即玉炉玉炉即神
室神室即元坛元坛即黄庭黄庭即眼眼即
鼻鼻即耳耳即松松即蜣螂蜣螂即桃桃即
朱橘朱橘即六贼六贼即三尸三尸即三魂
三魂即七魄七魄即五神五神即万神万神
即一神一神即万宝万宝即沐浴沐浴即抽
添抽添即进退进退即文武文武即斤两斤
两即吉凶吉凶即刑德刑德即存亡存亡即
黑白黑白即有无有无即始终始终即动静
动静即寒暑寒暑即阴阳阴阳即冬至冬至
即夏至夏至即望望即朔朔即弦弦即晦晦
即潮候潮候即月轮月轮即日华日华即太
一太一即玄珠玄珠即四象四象即五行五
行即八卦八卦即三才三才即三光三光即
两仪两仪即太极太极即太上太上即混元
混元即无始无始即无终无终即元始元始
即一气一气即虚空虚空即虚无虚无即混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7:09:00 +0800 CST  
沌混沌即金丹
老君曰得其一万事毕毕其万一事办
张紫阳曰钩锁连环相续不断道无终始流
转无穷惟人最灵以心契道道在天地天地
不知道在万物万物不知故得道者身即天
地天即地地即天天即道道而天地天地即
身身即心心即神
陈泥丸云古仙上圣口口相传不立文字吾
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得之心同太虚中士
得之身同枯木下士得之身心营营
关尹子曰贤人执于内众人执于外圣人皆
伪之
白玉蟾曰得悟之者可传圣道无悟无得悟
者自得得悟圣道无古无今其去非古其来
非今所可传者只谓之事不谓之道道本无
传道无声色道无相貌道无古今道无往来
道光和尚曰行之一年圣胎成行之二年婴
儿灵行之三年身外身行之四年子生孙行
之九年可飞升功行未备或聚散聚则成形
散则风子但片晌见玄珠玄珠即是混元精
日炼时烹火温温保尔身同天地存
刘海蟾曰勤而不遇终遇圣师遇而不勤终
为下鬼
吕真人曰轻泄漏慢殃及九祖修炼行持身
登太微
钟离云房曰轻轻卷默默收灌沐怡怡兮滚
滚道德经云绵绵若存专气致柔犹于婴儿
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快活歌(赠道士陈知白)
快活快活真快活,被我一时都掉脱。散手浩歌归去来,生姜胡椒果是辣。
如今快活大快活,有时放颠或放劣。自家身里有夫妻,说向时人须笑杀。
向时快活小快活,无影树子和根拔。男儿端的会怀胎,子母同形活泼泼。
快活快活真快活,虚空粉碎秋毫末。轮回生死几千生,这回大死方今活。
旧时巢臼泼生涯,于今净尽都掉脱。元来爹爹只是爹,懵懵懂懂自瓜葛。
近来仿佛辩东西,七七依前四十八。如龙养珠心不忘,如鸡抱卵气不绝。
又似寒蝉吸晓风,又如老蚌含秋月。一个闲人天地间,大笑一声天地阔。
衣则四时惟一衲,饭则千家可一钵。三家村里弄风狂,十家街头打鹘突。
一夫一妻将六儿,或行或坐常兀兀。收来放去任纵横,即是十方三世佛。
有酒一杯复一杯,有歌一阙又一阙。日中了了饭三餐,饭后齁齁睡一歇。
放下万缘都掉脱,脱得自如方快活。用尽惺惺学得痴,此时化景登晨诀。
时人不会翻筋斗,如饥吃盐加得渴。偶然放浪到庐山,身在白苹红蓼间。
一登天籁亭前望,黄鹤未归春雨寒。心酸世上几多人,不炼金液大还丹。
忘形养气乃金液,对景无心是大还。忘形化气气化神,斯乃大道透三关。
绛宫炎炎偃月炉,灵台寂寂大玄坛。朱砂乃是赤凤血,水银乃是黑龟肝。
金铅采归入土釜,木汞飞走居泥丸。华池政在气海内,神室政在黄庭间。
散则眼耳鼻舌忙,聚则经络荣卫闲。五脏六腑各有神,万神朝元归一灵。
一灵是谓混元精,先天后天乾元亨。圣人采此为药材,聚之则有散则零。
昼夜河车不暂停,默契大造同运行。人人本有一滴金,金精木液各半斤。
二十八宿归一炉,一水一火须调匀。一候刚兮一候柔,一爻武兮一爻文。
心天节候定寒暑,性地分野分楚秦。一日八万四千里,自有斗柄周天轮。
人将蜕壳阴阳外,不可不炼水银银。但得黄婆来紫庭,金翁姹女即婚姻。
青龙白虎绕金鼎,黄芽半夜一枝春。九曲江头飞白雪,昆仑山颠腾紫云。
丁公默默守玉炉,交媾温养成胎婴。神水沃灭三尸火,慧剑扫除六贼兵。
无中生有一刀圭,粪丸中有蜣螂形。诚哉一得即永得,片晌中间可结成。
忽然四大生虚白,不觉一灵升太清。纵使工夫汞见铅,不知火候也徒然。
大都要籍周天火,十月圣胎方始圆。虽结丹头终耗失,要须火候始凝坚。
动静存亡宜沐浴,吉凶进退贵抽添。火力绵绵九转后,药物始可成胎仙。
一时八刻一周天,十二时辰准一年。每自一阳交媾后,工夫炼到六纯乾。
精神来往知潮候,气血盈虚似月魂。一毂从来三十辐,妙处都由前后弦。
专气致柔为至仁,礼义智信融为仁。真土归位为至真,水火金木俱浑全。
精水神火与意土,炼使魂魄归其根。先天一气今常存,散在万物与人身。
花自春风鸟自啼,岂知造物天为春。百姓日用而不知,气入四肢徒凋零。
松竹虚心受气足,凌霜傲雪长年青。况人元神本不死。此气即是黄芽铅。
老者可少病可健,散者可聚促可延。心入虚无行火候,内景内象壶中天。
须知一尘一蓬莱,与夫一叶一偓佺。神即火兮气即药,心为炉兮身为田。
自耕自种自烹炼,一日一粒如黍然。灵芝一生甘露降,龟蛇千古常相缠。
一朝雷电撼山川,一之则日万则烟。日中自有金乌飞,夜夜三更入广寒。
子子孙孙千百亿,炉鼎鸡犬皆登天。大道三十有二传,传到天台张悟真。
四传复至白玉蟾,眼空四海嗟无人。偶遇太平兴国宫,白发道士其姓陈。
半生立志学铅汞,万水千山徒苦辛。一朝懈逅庐山下,摆手笑出人间尘。
翠阁对床风雨夜,授以丹法使还元。人生何似一杯酒,人生何如一盏灯。
蓬莱方丈在何处,青云白鹤欲归去。快活快活真快活,为君说此末后句。
末后句,亲分付,普为天下学仙者,晓然指出蓬莱路。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7:10:00 +0800 CST  
黄帝问道广成子的文化内涵
黄帝到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在平凉几乎已经是家喻户晓了。但其深层文化内涵,则未必都清楚明白。

首先,用黄帝问道说明黄帝为人民为治国而虚心求教,问治国之道,造福人民之道。

黄帝问道在古代文化是一个多产性的母题。《庄子·徐无鬼》:“黄帝将见大隗騩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这也是一则寓言。黄帝要到具茨之山(在今河南密县)访问名叫大隗的人,向他问道。但走到襄城(今河南襄城县)时,他们7位圣人都迷了路,又不见可问路的大人,只好问碰见的牧马童子。不料,他既知道这座山,又知道大隗在哪里。于是又向他问怎样治理天下,回答是:“治理天下,也和牧马没有不同,就是除去马害罢了。”文章结尾是:“黄帝扣头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可见,这和《庄子·在宥》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主题与写法一样,大隗与方明等人名都是虚拟的。文章也是宣扬无为而治。

《搜神记》卷一:“宁封子,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异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时人共葬之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这是一个能果遁的神仙。同样的内容见于《列仙传》。但在四川民间则传说灌县青城山区的丈人山是黄帝问道于宁封丈人处。当时洪水泛滥,人们住在高山洞穴中,只能下山喝水,只能把软泥弄成凹形,取回极少量的水,往往途中破裂把水漏了。宁封子从灰烬中看到软泥经烧变硬,于是悟出制陶器。黄帝向他学习而推广陶器制造,任命为陶正。一次在窑顶添柴时,陷入窑而葬身火中。人们见烟气中有他的身影,便传说他成神仙而上天。

青城山建福宫是纪念宁封子的。有问道亭,亭联是:“聿开草昧三皇后,收尽川原一望中。”上联是说:宁封子创制陶器,是继承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之后的变蒙昧为文明。

《素问》与《内经》是以黄帝问歧伯答的方法敷陈。马王堆汉墓帛书房中术书《十问》前4问就是以黄帝问天师、大成、曹熬、容成写成。《天下至道谈》是以“黄帝问于左神”无开头的。后来的房中术书《素女经》也是以黄帝问素女答的方法来写。他们开创了问答式的协作方法。

其次,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道”的所指。

《庄子·在宥》中广成子是分两次回答的。第一次,黄帝问:“吾欲区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人民……为之奈何?”是打着为人民的旗号,广成子不客气地批评他好大喜功。说这样就是“佞人”,“又奚足以语至道哉!”这一瓢冷水把黄帝浇清醒了。“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这一回他问的是“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是问自己的修养。广成子感到了他的悟性,高兴地由南面而卧“蹶然而起”。回答道:“善哉问乎!来,吾语汝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牢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式的教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要以领导自居,不要站在人民之上,而是融合在人民之中。不要玩弄花样,图轰轰烈烈,而要扎扎实实。不要只是指挥,而要从我做起。

《在宥》开篇“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也就是这个意思的概括。在,自在;宥,宽宥。

再次,广成子是庄子虚拟的有高度哲理修养的哲人。庄子善于用虚拟的人物、地方、故事来表达哲理性思考。《在宥》篇虚拟的人物还有崔瞿、云将、鸿蒙。

广成子之名,取大成功、集大成的意思。

晋代葛洪把广成子谎说成实有的神仙。《神仙传》卷一:“广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焉。”下面就摘抄了《在宥》广成子的两次回答。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又编造说:“昔圆丘多大蛇,又生好药。黄帝将登焉,广成子教之佩雄黄,而众蛇皆去。”作为神仙的广成子是没有什么神异而苍白的。到了《封神演义》才演绎成故事。第六十三回:“九仙山桃园洞广成子只因犯了杀戒,只在洞中静坐,保摄天和。”又说他的弟子殷郊违背他辅佐周伐纣的教导,而助纣伐周,他竟然不知,而把许多宝贝武器给他。他知道后斥责,反被用番天印打败。故事虽然曲折,但这却是庸俗的末流,化金为石。

启迪平凉人的还是本来面目的圣哲的广成子,专一进取而不旁骛,获得广而大才成功。

再次,黄帝于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言下之意,崆峒山是幽雅的高山胜境,于是崆峒山又引申出指高耸云天,为天之柱的意思。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7:11:00 +0800 CST  
黄帝问道广成子
“崆峒驾鹤游,鼎湖乘龙去。”这是悬挂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山管理所翰谱堂的一副书联。寥寥十个字,却含容着一篇黄帝问道广成子,得道后乘龙上天的动人神话故事。?

远古仙人广成子驾玄鹤来到崆峒山,只见林木葱茏,幽谷滴翠,泾河与胭脂河如两条素练环山而流,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便想住下来养神化气。但美中不足的是,崆峒山还不够高,不足以隔断尘嚣,影响修炼。玉帝知道后,立即派二郎真君挑泰山之石加高崆峒山。二郎真君神力无穷,往来如飞,不日即将崆峒山加高到天廷准许的高度。最后挑来的两块和房子一般大的巨石,不能往上加了,只好丢在山下,这便是今天人们看到的“二郎石”。崆峒山加到多高呢?看看岩壁上镌刻的“俯瞰五岳”四个大字,就不必说了。?

从此以后,崆峒山大变样,摩天压地,群峰如林,穴洞星罗棋布,奇石到处可见,整日白云缭绕,紫气蒸腾。广成子居于混元洞,感到寂寞时,便邀仙友赤松子前来谈仙论道,下棋消遣。广成子驾下玄鹤,朝夕闻道,也变成一名仙童,随侍左右。仙师对弈,神乎其神,都不动手,棋子却一来一往,随二位仙师之心而动。至今山上还有一块古朴的青石棋盘,旁边有一株伞形古松,弯身而立,名曰“观棋松”。传说这里就是广成子和赤松子下过棋的地方。?

山有仙则名。东方的轩辕黄帝听说广成子住在崆峒山,不顾万里之遥,一路风尘仆仆前来拜师问道。这黄帝也是个非凡人物,姓公孙,名轩辕,为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其母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个月后于戊己日而生,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又因居轩辕之丘,用以为名,又以为号。黄帝生而能言,不但聪明睿智,而且谦恭好学,不耻下问,为寻求治邦安民之道,青少年时即立志游历名山大川,遍访天下贤能之士。这次去崆峒山,他已四十来岁,做国君也二十多年了,不免摆起威仪排场。黄帝端坐大象背上在前,元妃嫘祖和女节坐木轮大车在后,另外还有文臣、武将、武士等不下一百多人。?

一日,过了泾河,车仗停在山下。可是崆峒山层峦叠嶂,岩崖危峻,却无路可上。黄帝在山下肃穆敬候许久,不见一点动静,不禁惶惑地转身向嫘祖说:“是不是我心不诚、志不坚,广成仙子不愿来见我呢?”嫘祖说:“我们从北斗星之东,日出而行,日落而息,走到这斗柄之野,大家包脚的牛皮都磨穿了,怎么能说心不诚、志不坚呢!”女节接着说:“我们歌舞起来,仙师也许会下顾。”黄帝点头同意,于是焚起香草,青烟袅娜,香气袭人,群臣跳起操牛尾之舞,边舞边唱,声振山谷。?

这时,广成子、赤松子二位仙师正在对弈,早有玄鹤童子急匆匆来到洞中,用鸟语向广成子说:“禀仙师,轩辕氏,在山下。”广成子早知黄帝来意,含笑说:“真荒唐,不去治国,却来求仙。待会儿我去看看。”赤松子起身告辞后,广成子一挥拂尘,一只丹顶鹤便落在身旁,他跨上鹤背,飘然出洞,一群五彩仙禽翻飞追随,发出悦耳鸣声。广成子在云端出现,黄帝等人欣喜若狂,全都跪倒在地。黄帝以极崇敬之语气,朗朗陈述:“弟子一片丹诚,前来求教,敢问仙师,至道是什么 ?”广成子乘鹤在黄帝等人头顶盘旋三匝,然后停在虚空,语意深长地说:“治理天下者,没有见积云就想下雨,没有到秋天就想草木黄落,哪里能谈至道呢?”说毕,拂尘一扬,仙鹤凌空;隐入云霞之中。黄帝怅然若失,望望崆峒山,想想仙人的话,不由一阵心酸,泪水夺眶而出。在黄帝落泪的地方,后来生出一眼清泉,泉中小石碧绿晶莹,据说那就是黄帝的泪珠,后人把这泉叫做凝珠泉或琉璃泉。?

黄帝毕竟悟性高,回国后勤劳焦思,忧国忧民,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在一批能人的帮助下,造宫室、舟船、弓箭,创天文、历法、书契,等等。嫘祖教民养蚕缫丝,黄帝还根据自己的经验,写出一部医书《内经》。后来在阪泉战胜炎帝,在涿鹿擒杀蚩尤,统一了天下。真是文洽武功,显赫彪炳。?

黄帝虽贵为天子,但还是很想念广成子。他一百岁时,悄悄离开轩辕之丘,单独一人再次上崆峒山拜师问道。路上,黄帝见前面过来一位赤发赤须的长者,便恭立道旁,施礼让路。长者微微一笑说: “学会谦恭,始能求真。好,好!”黄帝赶忙上前说:“请问长者,哪条道可通崆峒仙界?”长者把黄帝略一打量,随口吟道:“仙凡本无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诚百道通。”说罢倏然不见。原来这长者正是赤松子,他是怕黄帝放不下帝王架子,吃不得苦头,广成子不向他传授至道,才这样指点的。?

一路上,黄帝不断思索那长者的四句言词,直到鞋磨穿、脚磨破,寸步难行时,才恍然大悟,决心以膝代步,爬上崆峒山。砂石如刀,膝破血流,所过之处石子都被鲜血染红了。至今在去崆峒山的路上,还能看到这种石子,人们把它叫做“血儿石”。?

黄帝再次来问道的事,早有玄鹤童子报与广成子。当他膝行到山下时,广成子立即派出金龙把他接上山去。黄帝见到广成子,稽首再拜,请教如何修身养性,才能达到长生不老之道。广成子赞许他问得好,随即以平缓的语气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心,无摇汝精,存神定气,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将守形,形乃长生。”广成子说到这里,略一停顿,接着又讲了他如何修身,已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等等。黄帝一字一句牢记在心,只觉心明眼亮,豁然开朗,称颂说:“仙师真是天生的圣明之人!”再拜而退。就在这天,从轩辕之丘赶来接驾的群臣,已登上峡口山头,等候黄帝出来。这座山后来就叫“望驾山”。
?


黄帝回国后,居于荆山极高处之昆台上,依广成子所教之道,静修养身。他在一百二十岁时,命人取首山之铜,铸宝鼎于荆山之下。鼎成之日,正当设宴欢庆之际,忽见空中霞光万道,一条黄龙垂须髯而下,元妃见状大惊,黄帝对她说:“不必惊慌,这是天帝派来迎我的。”于是离席骑在龙背上,元妃急忙扯住黄帝袍服,也跟着上去。传说当时宫中大臣随从黄帝乘龙升天的有七十多人。后来把黄帝乘龙升天之处,叫做“鼎湖”。李白在《飞龙引》诗中赞道:“黄帝铸鼎于荆山”,“骑龙飞上太清家”,“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7:12:00 +0800 CST  
有眼不识泰山——马王爷三只眼的来历
有眼不识泰山——马王爷三只眼的来历
小天狗(公众号)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名满天下的能工巧匠,名叫鲁班。鲁班被世人推崇为木匠、泥匠和石匠的始祖。
鲁班有一个妹妹,名叫鲁姜,也是一位能工巧匠。有一天兄妹二人打赌,谁要能在一夜之内建造一座最坚固的桥,谁的本事就是天下第一。比赛的地点设在河北省赵县境内的洨河上。
比赛时间到了。当天夜里鲁姜在上游,鲁班在下游,各遣鬼神,来往搬运,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纸,建造石桥。很快雄鸡打鸣,天光大亮。鲁姜还差一块石头合拢,而鲁班的石桥刚好建成。
洨河上空,一夜之间出现了一座石拱桥,远远望去犹如半空飞虹。石桥设计新颖,建造奇特,引起四方轰动。人们纷纷前来参观,赞不绝口。鲁姜不服气,心想,哥哥造的速度比我快,但不一定坚固啊!于是,她对哥哥说:“你的桥华而不实,恐怕不能载重吧!”鲁班生性谦虚,品性平和,他见妹妹三番两次和自己作对,心想:这丫头过于骄傲,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要借这次机会教训她一番,让她明白些事理。心念至此,他对鲁姜说:“我造的桥坚固耐用,无论多重的载荷都不会出问题。”
听了哥哥的话,鲁姜前往蓬莱岛,邀请众仙前来试探鲁班石桥的承重能力。张果老和柴王爷(主管森林之神)应邀,张果老骑着毛驴,柴王爷推着小车,应邀一起登上了石拱桥。鲁班见状,心想:我的石桥再不济,承载一头毛驴,一辆小车和两个人,还是没有问题的。他哪里知道张果老身上背着的褡裢里,一个口袋装着太阳,另一个口袋装着月亮;而柴王爷的小车上,一边装着泰山、华山,另一边装着衡山、恒山。太阳、月亮和四座名山的重量压到石桥上,石桥开始吱吱作响。鲁班见状,纵深跳到洨河,来到石桥下,单手托桥,张果老和柴王爷稳稳当当的通过了石桥。
小小的石拱桥竟能托起太阳、月亮和四座名山,令张果老和柴王爷大加叹服。他们不住的称赞石拱桥坚固,张果老还开了句玩笑“桥修的真好,不愧是天下第一。可是都说木匠眼力好,愣没看出柴王爷小车上的泰山!”原本一句玩笑话,在鲁班听来惭愧万分,心想:“有眼不识泰山,还留着它有什么用!”言罢,将自己的左眼抠了出来,扔到石桥下,变成一颗闪闪的明珠。正好马王爷迎面走来,拾起来并按在了自己的额头上,成了第三只眼。而且从此以后,木匠都是单眼测量。

PS:马王爷是四大护法元帅之一的华光大帝。明朝之后转变为王灵官,但依旧是三只眼的形象。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7:14:00 +0800 CST  
道义八仙
八仙的来历
从今天的状况来看,“八仙”在蓬莱确实算得上一大景观。但是,“八仙”又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有关八仙这个问题,已有不少研究,且基本一致认定今人观念中的“八仙”群体大致形成于金元时期。虽然与秦皇汉武寻仙访药的那些年头儿已是相隔千年,但八仙跟发轫于先秦时期的神仙观念和神话传说,尤其是汉末以来逐渐形成并不断衍变的道教文化却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要弄明白“八仙”而不先了解早期神仙观念及道教文化的发展演变,也许不大容易说明白。

严格说来,“神”和“仙”并非完全相同的概念。一般认为,神是高高在上,冥冥之中,与世隔绝却能主宰万物;仙则是人经过修炼而成,且没有摆脱肉体,往来于仙界人间,形如常人而能长生不死,逍遥自在且神通广大。“仙”是人经过修炼可以达到的境界,而“神”却是人难以企及的,相对来说,“仙”更实际一些。“神”起源要比“仙”早得多,《尚书》、《礼记》这些用以研究上古的史料当中所提及的基本都是“神”。“仙”大概从战国时期才盛行起来,而且跟方士曲解渤海海市蜃楼而宣扬的“蓬莱”等神山仙药大有关联。战国至秦汉的神仙传说和方士方术成为道教的一个重要渊源,众所周知,道教主旨就是追求修炼成仙的。但后世老百姓基本不能对“神”和“仙”这些概念做什么严格的界定,通称为“神仙”。

我们这里所要探讨的“八仙”这个词,大概可追溯到东汉牟融的《理惑论》,泛指赤松、王乔等众仙,数目并非以八为限。南朝陈时的沈炯著《林屋馆记》提及的“八仙”是指淮南的八个老头儿(八公)。此后直至唐宋,所谓“八仙”,或是与“八洞神仙”相似,泛指众仙(不少时候称作“九仙”),或是八个并不确定的人名。“八仙”这个道家观念非常空泛,随时随地就可凑出八个人放进去。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是指李白、贺知章等八人,谯秀《蜀纪》中列的“蜀之八仙”是指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八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考为李阿、容成、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长寿仙、葛永瑰八人,等等。
像后世流传的《八仙图》画的那样,把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凑在一起称作“八仙”并最终固定下来,是金元时期全真道兴起之后的事。唐朝以前的神仙异人,差不多都能从一本名叫《太平广记》的书中找出来,而后世八仙中除了张果、蓝采和外,其余六人均不见于《太平广记》,可知关于此六人的传闻当出现于唐朝之后。其渊源还要从道教传承发展中寻找。

道教内丹炼养兴起于唐末,入于两宋自神宗朝开始空前兴盛,形成了以内丹修炼为主旨的教派——主要流传于南宋的金丹派南宗和兴起于金朝的全真道。内丹术向来保秘,必赖师传,丹法仅以口诀秘授而不完全形成文字,所以内丹术流传的圈子是很狭窄的,传承关系也不复杂,后世探寻其源流人脉就相对容易得多了。两宋内丹修炼者,今天文献中留名的有百余人,其师派多数可溯源于钟离权、吕洞宾。南宋末李简易《玉溪子丹经指要》卷首载《混元仙派图》列举了钟吕一系的传承系谱,虽不可尽信,却不失为最早、最系统的内丹传承史料。按该图所列,第一代钟离权所传有吕洞宾、王老真人、陈朴等,其中吕洞宾最为著名。据可靠史料,钟、吕二人活动于唐末至北宋初,在五代末已颇有名。钟离权下第三代以吕洞宾所传最多,计有曹国舅、陈七子、刘海蟾、景知常、姚道真、赵仙姑、麻衣道者、郭上灶、何昌一、老木仙翁、李铁拐、施肩吾、张侍郎、徐神翁、刘高上、浪然子、沈东老、张和尚、王喆、浴室和尚、川张迪功、挂须、玉溪叟。从这里可以看出,钟离权、吕洞宾、曹国舅、李铁拐这四位道教人物都是后世“八仙”原型之一。而刘海蟾、张侍郎(张四郎)、徐神翁也曾一度在八仙的队伍中出现过。

北宋初,内丹大家吕洞宾、陈抟、刘海蟾等活跃于秦晋一带,力倡内丹并享有高寿的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在北宋时期可说是大名鼎鼎。金人入主中原后,王喆(字知明,号重阳子)承继北宋内丹道教传统,顺应时势,创立了全真道。王重阳是陕西咸阳大魏村人,得诀修炼数年之后,东出潼关,云游至胶东半岛,在宁海(即今天的牟平)树起“全真”旗号,收了宁海、福山、栖霞、莱州等地的马钰(丹阳子)、邱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孙不二(清静散人)七大弟子,也就是我们因金庸武侠小说所熟知的“全真七子”。王重阳死后,全真七子在北方广泛传教,并各立支派,即:马钰“遇仙派”、丘处机“龙门派”、谭处端“南无派”、刘处玄“随山派”、郝大道“华山派”、王处一“崳山派”、孙不二“清静派”。其中,又以长春真人邱处机及其龙门派影响最大。全真道是宋元道教鼎革中形成的最大、最重要的道派,奉钟离权、吕洞宾等为全真五祖。当全真道兴盛并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之后,数位跟该教派有关系的人物名号也逐渐深入民间。加上民间传闻以及笔记、小说、戏曲、民俗画等等的想象附会,移花接木,添枝加叶,逐渐衍生出了“八仙”群体。

“八仙”原型除了前述钟离权、吕洞宾、曹国舅、李铁拐几位道教人物之外,还得看看张果老等另外四位的身份。追寻“八仙”个体渊源,现存最早关于张果老的记载是唐朝李德裕的《次柳氏旧闻》一书,记载了张果见唐玄宗的事,该书写成于唐文宗大和八年左右。也就在这年,一个名叫郑处诲的人中了进士,随后当了校书郎。在当校书郎期间,他写成了《明皇杂录》一书,其中记载的张果故事带有更多的传奇色彩,后世八仙中张果的形象在这本书中基本定型了。韩湘子,历史上实有其人。名韩湘,字北渚,又字清夫,韩老成之子,韩愈的侄子。韩湘于唐穆宗长庆三年中了进士,后来韩愈流放潮州时韩湘随行。韩湘一生无学道成仙事迹,他之所以能成仙,完全是民间传闻附会而成。何仙姑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人物:元代赵道一《历代真仙佛道通鉴后集》说是唐朝武则天时广州增城县何泰的闺女;北宋魏泰的《东轩笔录》、曾达臣《独醒杂志》、刘斧《青琐高议》、张舜民《画墁集》以及明代王世贞《四部续稿》和《题八仙像后》等都说是永州的民女;宋代《云麓漫钞》记述了北宋元祐年间扬州的何仙姑,且与钟离权、吕洞宾有来往,但并非师徒关系……直到明清时期,何仙姑的传闻仍有较大变化。蓝采和事迹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沈汾《续仙传》里,这本书是沈汾据自己的见闻写成的,可见在这之前民间已有蓝采和的传闻了,但沈汾对蓝采和也是“不知何许人也”,后来人更是闹不清楚,成了一笔糊涂帐。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7:16:00 +0800 CST  
此外,关于八仙个体的传闻,在唐宋以来的笔记、戏曲、小说等众多文字资料中的记述很多。但笔记小说等多是根据民间传闻得来,记一些奇闻轶事,绝对不是什么可靠史料。如果对八仙群体追根溯源,应该说上述南宋末李简易《玉溪子丹经指要》里的《混元仙派图》意义更大,毕竟这道教典籍对于他们圈儿内“不足为外人道”的史事记载会真实可信的多。

实际上,今天熟知的“八仙”七男一女群体最终是被明代吴元泰的小说《东游记》(一名《上洞八仙传》,又名《八仙出处东游记》)确定下来的。在这之前,还曾出现多种说法。如,元代马致远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的八仙有徐神翁而无何仙姑,岳百川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无何仙姑有张四郎,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有徐神翁无曹国舅,明代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有风僧寿、玄虚子无张果老、何仙姑,《列仙全传》有刘海蟾无张果老。另外,山西永乐宫纯阳殿《八仙过海》壁画中有徐神翁无何仙姑,山东长清五峰山庙中一方刻有八仙名字的石碑上,也是无何仙姑有徐神翁……但不管怎么说,像道教的《混元仙派图》里列的那样,似乎原本实有其人的吕洞宾以及他的师父钟离权、他的徒弟曹国舅和李铁拐这四位老道是没有变化的了,其余那几位模棱两可的,无非是与道教钟吕一系关系不大的张果老、何仙姑等等常会被高道吕洞宾的另外几个徒弟徐神翁、张侍郎(张四郎)、刘海蟾等挤出八仙队伍而已。究其原委始末,似乎还能隐约看出全真教的宣传在起作用。

然而,道教的宣传归宣传,始终没能把八仙的名号确定下来。真正担当了这一重任的却是明代的那部脍炙人口的小说《东游记》。看来民间通俗文学的力量还真不能低估了,自从明代吴元泰的小说《东游记》面世之后,对民间关于“八仙”传闻的影响实在不小,后来的八仙群体就是因为这么一本书的流传而基本上固定下来了。可以说,《东游记》算是集了八仙传闻的大成。但元剧中的八仙故事多不见收于《东游记》,估计八成是吴元泰没有翻阅元杂剧的原因。

综上所述,“八仙”到底是怎样凑在一块儿了呢?

其一、道教的传承关系

八仙原型大多是些道教人物,不管怎么说都不能摆脱道教的关系。如果更直接一点说,那就是金元以来修炼内丹的全真教的原因。在全真教形成之前,钟离权、吕洞宾等修炼内丹得道成仙的高人在民间的传闻已是不少,而后来全真教的成员正是钟、吕的徒子徒孙,全真教因得天独厚的师承关系而尊奉钟离权、吕洞宾等为祖师爷,又加上元朝当政者的支持,使得全真教对当时社会影响极大,以至于后世“八仙”基本都是这个道派圈儿内道行高深的道士。可以说,唐末以来道教修炼内丹的钟吕一系的几个道士——钟离权、吕洞宾、曹国舅、李铁拐、刘海蟾、张侍郎、徐神翁等,构造起了后世八仙群体大致的原型框架。

另外,还有人注意到“八仙”与王重阳及全真七子之数相对应。如,王重阳先习文后习武,与钟离权的经历相同,而其装扮也都与钟离权相仿;八仙中何仙姑为女性,而全真七子中孙不二就是个女的;七子中的谭处端“风眩瘫痪” ,与铁拐李的形象正相吻合;全真“七祖之迹皆在东海劳山” ,而八仙仙迹也多在崂山,且传说八仙过海去蓬莱也是从崂山起步的……如此种种。除此之外,按照道教的认定,吕洞宾众多徒弟当中最著名的是施肩吾和刘海蟾,且刘海蟾与钟、吕一样都是全真教尊奉的五祖之一,为什么八仙中没有施、刘这两位却偏偏选了铁拐李,这是否真的是为了对应谭处端,也不好说。

其二、民间的流传附会

如果说八仙群体的形成,起初是由于全真教的倡导和抬举,那么,关于八仙个体的种种传说以及八仙群体最终定型,则要归结为民间传闻的推波助澜。八仙最终是在民间百姓当中而不是在道教中形成的。显然,当这一群体的几个原型人物名号随着得到当政者支持的全真道的宣传而大范围流传民间、深入人心之后,就已经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道教人物,而逐渐成为民俗的一部分。关于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几位奇人异士的最初传闻,就得归因于民间的流传附会,而这四位最终成为“八仙”成员,仍然要归因于民俗的力量。民间老百姓显然对传闻缺乏辨别,也无力辨别,对于道教教旨、教义等缺乏深入了解,以想象附会来零碎地理解道教修炼的神秘,衍成了众多的神话故事传说,并反映到戏剧、小说、笔记等等历史资料当中,也成为民间绘画、瓷器、雕塑、剪纸、刺绣等等的题材。虽然荒诞不经,却不失其永久的魅力,对于民俗影响颇深。应该说,八仙群体不完全比附道教人物而引入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等等民间流传的神异人士,当是民间老百姓的意愿。在“民间选择”中最终胜出的“八仙”形象具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代表意义。
明代王世贞《题八仙像后》里提及:“以是八公者,老则张,少则蓝、韩,将则钟离,书生则吕,贵则曹,病则李,妇女则何,为各据一端作滑稽观耶!”这里所说的“作滑稽观”,正可解释八仙会合的一部分原因,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观念相合也是一部分原因。曹国舅是皇亲国戚,汉钟离原是将军,吕洞宾儒生出身,蓝采和是优伶,铁拐李貌为乞丐本是官吏,韩湘子是富家子,何仙姑则是民女,这八仙群体大致是社会众生的种种形象和身份的代表,贴近民俗生活,谁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比附的对象。有普适性,自然有生命力,再加上八仙济贫救弱、惩恶劝善、除暴安良、不畏权势等等的传说流行,最终深入了民间老百姓的人心。

另外,浦江清《八仙考》中认为之所以最终选此八仙,不但与绘画有关,与庆寿戏的角色分配也大有关系。元明戏剧中的神仙戏很多,其中不少是用来庆寿的,现存明代八仙庆寿剧目就有十二种,如《瑶池会八仙庆寿》等等。“戏班角色分生、旦、净、丑四种,而生分为生、小生、外;旦可分为旦、贴、老旦。如此其数适得八。钟吕八人,个性各别,用之于绘画,则如元美所言,相映成趣;用之于戏剧,则可尽班中脚色,纳于同场,而分配平匀矣。” 但也说不准是因为八仙容易分配角色才被戏班选中的。

看来,其中原委还真是扑朔迷离,巧合之处也多,足见这八仙群体果然是涵盖面很广,适应性很强。时至当今,又有说“八仙”精神是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相合,原因是八仙群体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贵有贱,有美有丑……而他们凑在一起却从没有矛盾冲突,能和谐共处。这样看来,这“八仙”还真是能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时刻保持神仙队员先进性的。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7:17:00 +0800 CST  
西竺心宗

斗姥宝诰(注解)
斗姥宝诰⑴

至心皈命礼⑵

西天竺国,大智光中⑶。真空妙相法王师,无上玄元天母主⑷。金光烁处,日月潜辉⑸。宝杵旋时,鬼神失色⑹。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⑺。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⑼。圣德巨光天后,摩利攴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⑽。

[注释]

⑴斗姥宝诰:斗姥,即斗姥元君。又称斗母,中天梵气斗母元君。“斗”指北斗众星;“姥”同“姆”指母亲之义。道经称:“斗姥为北斗众星之母。”宝诰,诰即诰词,道门文体之一,系仙真教诫告示之真言。此诰原出于《道藏辑要》张集一《道门功课》之《斗帝诰》。

⑵至心皈命礼:斋醮诵经用语。至心,诚心至意;皈命,即归命。《皇经集注》称:“诚有未至不为至心,少有追悔不为皈命,讽此经永诚不改而恭持,故云至心皈命礼。”此处指在开始诵《斗姥宝诰》前先称此以示虔心。

⑶西天竺国,大智光中:天竺国,古时称印度为天竺,又因它在中国之西故又略称为“西天”。大智,具有极高的智慧。大智光为道教仙真智慧的结晶。

⑷真空妙相法王师,无上玄元天母主:真空,谓念心不起、体同太虚。《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称:“非有非空,是谓真空。”妙相,体道之相。法王,指一教的说法之主。佛经里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无量寿经》称:“佛为法王,尊超众圣,普为一切天人之师。”无上,指地位极高。玄元,谓道。天母,指道。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万物而生的宇宙本原。《道德经》二十五章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故又称道为天母。此言斗姥为法王师、道之主。可见其地位之高。

⑸金光烁处,日月潜辉:金光,指斗姥元君手持法器所发出的光。烁处,烁亦指发光。光芒闪耀。此指发光所到之处。日月,太阳和月亮。潜辉,隐藏其光辉。此句言,太阳和月亮在斗姥元君的法器面前都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可见,斗姥法力之大。

⑹宝杵旋时,鬼神失色:宝杵,即降魔杵。为斗姥元君手执之法器。旋时,旋转之时。引指行法之时。鬼神,鬼和神的合称。失色,因惊恐而变了面色。

⑺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显灵踪,指斗姥元君显灵度化世人而留下的圣迹。尘世,即人世间。圣驾,古时帝王车乘的总称。此引指斗姥元君。阎浮,指阎罗王。为管理阴间之王。斗姥功于阴阳两界,故受于阎罗王亲自护驾。

⑻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众生,泛指人类和一切生灵。难,劫难、灾难。若,如果。称名,即称颂斗姥元君之名号。大士,指斗姥元君。救苦,救度苦难。

⑼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悲,指悲悯世人。大愿,济度众生的宏愿。大圣,智慧超凡,通真达灵。大慈,慈祥呵护众生。此赞斗姥元君之盛德。

⑽圣德巨光天后,摩利攴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一本作先天斗母元君)此为斗姥元君仙职之尊号。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7:19:00 +0800 CST  
忠义关公

关公典故
典 故 与 传 说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一代英杰关羽被孙权杀害,关羽的神话传说开始出现,尤其在关羽家乡和他生活过的地方,广泛流传着关羽显灵护民的传说。

“卓刀泉”的传说

在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社区,居民都称“卓刀泉”的水特别甘甜。“卓刀泉”本是一口井,就在区园林局院内。慕名前去时,泉水好喝,还有段好听的故事。相传东汉末年,蜀将关羽带兵路过此地,烈日炎炎下官兵口渴难耐,走不动路,到处都未找到水源。当地人说,因一只白虎精为害,导致本来山青水秀的此地竟缺水少粮。正说着,那只白额虎张着血盆大口朝他们扑来。关羽手中的“青龙偃月刀”金光一闪化成一条青龙,将白虎精降伏成了一座光秃秃的石头山。关羽仰天长笑,以刀卓地,地下竟喷涌出一股清凉泉水,将士们蜂拥捧起痛饮。关羽又把刀伸进泉水,挥刀向后面的石头山洒去,那山瞬间变成郁郁葱葱的花果山。以后这眼泉就被取名为“卓刀泉”,山就叫做“伏虎山”。久而久之,“卓刀泉”就成了周围一带的地名。
史书记载,卓刀泉深约三丈,宋代因泉建寺庙,起名“御泉寺”,一度香火鼎盛。明代楚昭王修筑井台,写下“卓刀泉”三字。

—— 摘自《长江网·完全武汉》

“万能神”的传说

万能神为关羽,三国名将,山西解州常平村人,又称武圣人,与山东“文圣人”孔子并立。
关羽在天上是天地爷。民间传说,很古时晋南不信佛,把佛头像用线缝在鞋底上,人一走路,脚印里正好印出一个佛头像。这件事让天皇玉帝知道了,勃然大怒,便命天地爷下凡火烧晋南。玉帝还要亲自在南门外观火。
天地爷下凡后,变成一老者,想看看晋南人到底有多坏。却遇见一个妇女,领着两个孩子,大的背着,小的走着,小的走不动,一直哭。妇人还一直打小的,叫快走。天地爷一看晋南人不光不信佛,而且为人处事也不好。于是上前察问其故,妇人说:“你老不知,我背的大的,乃是我前房姐姐所生,小的是我亲生的,我如果弃大惯小,别人会说我不贤,我良心上也对不起死去的前房姐姐。”天地爷听她如此一说,深为感动,多么善良而贤惠的晋南人,怎么忍心把她们活活烧死。于是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对妇人说:“我是天上的天地爷,玉皇命我正月十五火烧你们晋南人,你们都是好人我不忍心。但玉皇还要在正月十五南天门观火,你快去让人们这一天放焰火,挂红灯,玉帝一看,知道是烧火了。”
妇人回去之后,一传十,十传百,顷刻传遍了晋南地方,大放焰火。这个习惯也流传全国各地。
那天地爷救了晋南人之后刚刚交差,却被灶神多嘴多舌走漏了消息,玉帝知道后大怒,把天地爷推出南门斩首。
天地爷被杀后,鲜血流到凡间地下(晋南解池南一带),鲜血聚在一菜叶上。有个卖豆腐的老人夜里得天地爷托梦,第二天找着那菜叶,用棉花包好,放在炕旮旯,不久传出婴儿哭声,打开棉花一看,是个男孩子。老人知道上天有灵,感慨万分,将孩子抚养成人,学得一身武艺,好打抱不平,为救一民间女子,杀了一当地恶霸,逃出常平城,过一关口时,鼻子流血,发现面皮由原来的白脸成为红脸,守关的人见是一红脸大汉问他姓什么,他指关为姓。从此天地爷才姓关,单名羽字。
在桃园,刘、关、张三结义,与家将周仓、义子关平为刘备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后遭东吴吕蒙诡计,败走麦城被捕,死而不屈,烈烈阴风不散被普庵祖师与之受戒为徒,成道之后带上天曹,被玉帝追封为忠义大将军,日把天门,夜管丰都。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巡查冥司、招财进宝、求什么应什么之法力。成为人们供奉的万能之神。

——摘自王玉奎《华夏超人谱》--万能神

珍珠泉的传说

五台山寺院林立,文化遗产丰富,是游人公认的。尽管寺院的规模大小不一,但殿内所供奉的偶像大致相同,不外乎佛、菩萨和罗汉。可是也有供奉关羽的。过去的五郎庙,县通寺的伽蓝殿,均有关羽的塑像。在佛教寺院里为什么供奉关羽呢?这是依据关羽死后的传说。
关羽,三国蜀汉大将,字云长,山西运城解州镇西关长平村人。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为曹操所败,他被俘后,极受优礼,封汉寿亭侯,后仍归刘备。建安十九年,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以后,在临沮被吴将吕蒙杀害,割下首级。据民间传说,关羽阴魂不散,腾云驾雾来到玉泉山顶,大呼:“还我头来!”玉泉山的普净和尚见是关羽,感慨地说:“一切休论,今将军为吴将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那么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取呢?”那赤兔马听了普净的话,悲愤不已,四蹄蹬土,刨出一个大坑,顿时坑水外涌,翻腾不息。关羽也心如刀绞,滚滚泪水洒落在坑中,因名珍珠泉。现今,珍珠泉在玉泉山下,玉泉山位于湖北当阳县坂坡的西面。据《佛祖统纪》卷六“智者传”,著名僧人智顗(世称智者大师,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在当阳玉泉山建精舍(即学舍,集生徒讲学之所),曾“见二人威仪如王,长者美髯而丰厚,少者冠帽而秀发”,自通姓名,乃关羽、关平父子,请于近山建寺。智顗从之,寺成,为关羽授五戒。后世佛教根据这些神化,把关羽列为伽蓝神之一,故供奉在寺院里。

——摘自魏国祚《五台山传说故事》--关羽的传说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7:22:00 +0800 CST  
天圆地方,圆通自在天尊

至心皈命礼
庄王毓秀。受帝命而诞生。教阐南洋。奉敕旨
而救劫。寻声感应。动念垂慈。圣德昭彰。玄功
莫测。幽显昭苏 。而蒙恩济度。品物咸赖而荷
惠生成。外道仰依。邪魔皈正。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寻声救苦救难。随心消厄消灾。
碧落洞天帝主圆通自在天尊
伏以心印菩提玄释 本皆无异 真空妙有 佛仙实亦同源 悬牟尼之宝珠 凝从神气 炼金丹而证果 得自虚无 不外乎身心 理同归於性命 然而一人兼备 千古为难 故由佛而玄 端重慈航 缅惟圆通自在天尊救苦观音大士 心经一卷 开万年观法之宗 法界三千 辉七宝莲台之座 神通莫测 功德难名 诸仙多列门墙 大圣无分畛域 弟子等众 宿世不无业障 现生尽多愆尤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7:25:00 +0800 CST  
案例】大医妙手之观音无相神针有神效
文/渔火
???????我是以通天按跷法,布炁法,观音无相神针为主的治疗方法,一直有坚持练习使用,前天去山上溜达,还特地请观音菩萨给我加持神针。既然练了就要用,呵呵,机会来了。
?
???????同学的母亲,腰不舒服,我给她扎四针,后来两次反馈,当晚:刚开始。身上粘,背后冷的不得了,一阵阵冷气,但人舒服,背后还是寒寒的。右脑血管在跳动,后来左臂热了一下,脑部血管在流动的感觉,咚咚咚的,现在开始手心麻跳。第二天:感觉后背一直凉飕飕的,舒服,好像别的地方要发水似的。扎针后人倒是舒服了。

???????星灵拉伤了肌肉,给他扎了四针,反馈:扎针好像就几秒钟的事情,接着双手就开始疼痛,很沉重,胀疼感觉手掌有大量热气排出。很奇妙,脚底也有同样的感受。随着治疗时间腿和手臂也开始有些发麻,紧张的肌肉似乎轻松了许多。晚上睡觉很安稳,而且很早就会醒来,好像睡眠也改善很多。一直到第二天晚上,肌肉90%的疼痛消失。真让人惊讶。很神秘,看不见的扎针治疗法 呵呵?

???????昨天晚上,海灵鱼的母亲做手术了,刀口疼的厉害,求助我,用观音无相神针止痛,一共扎了四针。反馈:扎针后,刀口轻松多了,感觉肝肾涨疼的受不了,后来心脏也不舒服还恶心,三点后感觉越来越好,之前折腾得不行,坚决要把点滴拔了,后来她死活剩一瓶半不肯打了。呵呵,不管是我扎针的效果,还是药物的效果,让老人家轻松点就好了。?

???????观音无相神针,让我越来越欢喜了!师父的好法,让我信心更足,更满…… 用心正,法灵!感恩师父,感恩!?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7:28:00 +0800 CST  
绝配手法观音掌,七星剑

觀音掌,七星劍治療體會
因為個人喜歡動手治療,所以家里身邊的人都被我治療過。學習本元養生課后在治療中又多了几個手法,其中觀音掌和七星劍用得最多。
在給一個有鼻炎病朋友治療時,扎了鼻炎針后對著鼻部三角區划七星劍,觀想病灶被劍炁划得粉碎。這時他的鼻子就在不停地流鼻涕。等划得感覺涼氣小了,就開始用觀音掌。手上畫好符,對著病灶,觀想金光照透病灶。慢慢地鼻涕就不怎麼流了,也通氣了,鼻子變暖了。這是一次治療的效果,後來朋友工作忙了就沒繼續。反饋治療后幾天症狀減輕。
還有一個是前列腺的問題,扎了針灸取針后在背部做七星劍,觀音掌疏通膀胱經。反饋是晚上排尿次數從原來3次減少到2次。
還有其他的病例,這里不一一說了。個人感覺七星劍能密不透風地把病灶粉碎,除病炁效果好。如果病氣太重可以先龍爪手抓一下,再用七星劍。觀音掌則把粉碎的病灶慢慢化掉,還能補充能量。
這兩個手法結合用,比單用其他手法治療效果明顯。真是絕配,天下無雙。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6 17:30:00 +0800 CST  

楼主:悟真天医道院

字数:204598

发表时间:2015-07-17 08:06:4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3-09 00:46:18 +0800 CST

评论数:79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