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清朝》——最后一个王朝故事(第一部已出版)

稳定北京城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多尔衮在拒绝吴三桂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答案。

如果他答应了吴三桂的请求,那么阿济格所要求的这些他都唾手可得,新的明朝皇帝一定会屈服于他。但是他拒绝了,因为他的目标是整个天下。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多尔衮这个人,作为一个满洲贵族,他的身上有着太多的缺点,他权力欲望太强,对人太残忍,没有任何的节制,他的施政也有着太多的错误。

但是我欣赏他一点,那就是野心,说的好听点就是雄心,他拥有不会满足,最开始他只想占据东北,可是现在他知道自己有机会拥有天下。

父亲努尔哈赤一生东征西讨,却对待汉人极其残忍,所以最终的结局却只能无可奈何地死去,而哥哥皇太极却重用了范文程、洪承畴等一批汉人,利用这些汉人,满清迅速发展了起来。多尔衮从这之中看到了要想夺得天下,必须利用汉人的那套东西。

除了自己的野心,多尔衮拒绝阿济格还有个人原因在里面,那就是他并不太喜欢哥哥阿济格,更喜欢自己的弟弟多铎。并且他知道阿济格最终会站在自己这一边,拒绝了也没什么大事情。

万幸,万幸,多尔衮这一次站在了汉人这一边。

当然考虑到阿济格背后的满洲贵族力量,多尔衮不得不抬出了哥哥皇太极。多尔衮说皇太极对他说过,如果夺得了北京,就要以北京为首都。

既然先皇都交代了,满洲这些贵族们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多尔衮正式公告天下,我们清朝决定在北京定都,天下的百姓都是我们大清朝的子民,希望都能主动地剃发,归降大清。对于明朝的官员,留职任用,一切不变。对于那些有才的归隐之人,我们也会重新利用。同时希望这些官员们能够认真反思,改正以前的错误。

皆大欢喜。明朝官员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下了,反思实在是太简单了,写检讨书对这群职业官僚来说太简单了。

可是就在一切都看起来很好的时候,出事儿了。

在招降的过程中很多人拒绝剃发,反抗激烈。至于一个简单的发型问题为什么会引发这么大的反响,我在后面会具体说道。针对各地的反抗,多尔衮软硬兼施,一手大力镇压,杀一儆百,另一方面也宽容地表示可以暂时不剃发。

可是没想到,摁下葫芦起了瓢。就在剃发问题刚刚缓解的时候,北京城内忽然谣言四起,都说清军要屠城,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根据前面阿济格的行为,我们有理由相信阿济格并没有服从多尔衮的命令,他和他的士兵一定有过屠杀北京百姓的记录。这一次可能并不是谣言。

多尔衮即使地制止了阿济格的行为,再次强调不允许士兵抢劫、屠杀百姓,否则一律杀无赦。

满洲贵族对这一点反应很大,他们纷纷表示自己的危机感,生怕晚上睡觉的时候那些百姓偷偷摸摸地把自己杀了。

考虑到满洲贵族们的意见,多尔衮发布了八旗驻兵令。将北京城的东、西、北、中四城圈占为营房,只剩下南城供平民居住。

东、西、中三门一向是些贵族庭院,他们迫于压力也不得不拖家带口地离开了北京城。这是一次没有任何补助的强占活动,置于官方的默许之下。这样可以看出清军的圈地其实在本质上还是一次抢劫。毕竟,他们多尔衮也要兑现自己出发时的那个诺言。

此次圈地面积达到了北京城面积的二分之一,很多人被迫离开了自己世代居住的房屋,很多人流离失所。幸好,那是一个夏季,不然又会有很多人冻死街头。

不得不说,这一次,多尔衮他们做的太残忍,只顾自己安全感,却从没有为别人着想过哪怕一点点。和多尔衮他们相比,我们今天的强拆活动似乎都可以被称之为“文明执法”了。

就在处理这些军事事务的同时,多尔衮也开始为将来的政治考虑了。他决定下诏求贤于一个人,这是一个被明朝钉在了耻辱柱上的人,是一个被历史所羞辱的人。

他的名字叫做冯铨,河北涿州人。明朝时在仕途上长期不得志,最后选择投靠魏忠贤进入内阁。他的贪污连同为魏党的巨贪崔呈秀都看不下去了,为此他被迫离职。等到后来东林党人上台,他被判处监禁,但是依靠着贪污所得的银子,他把自己捞了出来。在清军入关的时候,他正在家赋闲。

多尔衮选择了他,因为没有谁比他更合适。

范文程、洪承畴这些人虽然是铁杆“汉奸”,可是他们终究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没在中央政府的核心机构工作过,不熟悉政府运作模式。而冯铨却是进入过内阁的人,他对这些都了如指掌。同时,他的不干净的背景让他对于明朝崇祯皇帝并不会有多少好感,可是说,只要大明还在,他在政治上就被判了死刑,永无出头之日。

冯铨自然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在接到多尔衮诏书的那一刻,他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降,选择了剃发。

对于一个为了升迁连魏忠贤都可以投靠的人,我们还能相信他有气节吗?

冯铨应诏而来,清朝政府在汉人的帮助下开始建立起来了。他们具体做了些什么后面我会具体说明。

在做好了这一切之后,多尔衮觉得北京城终于稳定下来了,离和谐社会大概也只有一步了。

于是,多尔衮向远在关外盛京(沈阳)的小皇帝报告了胜利的喜讯,同时正式通知他们准备搬家,一切都准备好了。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2-24 21:40:28 +0800 CST  
大家元宵节快乐,开开心心啊。

希望本文能陪伴大家度过那些快乐的日子,扫除生活中的不快。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2-24 22:33:14 +0800 CST  
@朱国瑞2013 178楼 2013-02-25 14:48:37
问下大顺皇帝什么时候走过百万之众了?还有洪承筹好像基本没有为皇太极服务过吧!明月的7本书我看过两遍,清风也写的很不错,但还是和众粉一样的观念,希望写得公正,而不是盐虫年之类所谓千古一帝的歌功颂德会!公平来讲清朝以八旗将士征服中国,又能统治270年之久,的确很不简单,作为入侵者和统治者很成功,不输任何朝代!但对文明的破坏和对思想禁锢的消极影响也是空前的!每到痛心之处都会想到那句名言:明亡之后无华夏
-----------------------------
李自成全盛的时候是有接近百万军队的,在占领北京之后,河北、山东等地的明军都投降大顺军了,还有留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的大量军队,总数绝对在百万之上。人数众多本来就是中国农民军的特点之一的。

对于清朝的客观评价正是我所追求的,这个王朝的得与失我都会努力呈现出来的。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2-25 18:35:20 +0800 CST  
第四章:改造

皇帝背后的女人

沈阳的顺治小皇帝在接到多尔衮充满着自豪和夸耀之情的报捷书之后,立即开始收拾东西,作为一件玩具,他连抗议的权利都没有。

当胜利的消息传来之时,所有满洲人都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摄政王的胜利,在憧憬着到大城市的的幸福生活。

在拜祭完先祖,告诉了他们胜利的消息之后。这群满洲人最后一次看了一眼这块生养他们的黑土地,他们在心中默默地念着先祖的名,感谢萨满神的保佑,他们终于可以离开这块苦寒之地了。

顺治皇帝的庞大车队终于出发了,目的地北京城。

在皇帝的身后站着一个女人,这一刻她的心情极为复杂。年幼的小皇帝也许不知道前途的危险,可是她却知道前方也许就是小皇帝生命的终点。小皇帝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她不得不为小皇帝考虑,因为她是小皇帝的母亲。

这个女人的名字很长,叫做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这已经是一个简称,因为她是一个蒙古人。我们知道蒙古人是有习惯把自己先祖的姓氏作为自己名字的前缀的,所以蒙古人的名字绝对是超级长的。

满族的皇帝有着迎娶蒙古族女子为妻的习俗,这样的规定几乎是强制性的,从努尔哈赤开始满洲贵族们带头娶蒙古女人。当时的满洲人实在是太需要蒙古人的帮助了,因为每一次去明朝抢劫都要从蒙古人的地盘上经过。

这时候的蒙古人也早就遗落了先祖成吉思汗的雄风了,满清几乎成为了他们的噩梦,所以他们选择了用女人去平息满洲人的愤怒。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是当时科尔沁草原上的一颗明珠,自然被蒙古人送给了当时的满清统治者皇太极,那一年,她才十三岁。

根据满清野蛮的习俗规定,她需要在所有人面前完成由女孩到女人的转变。皇太极扑向了赤身裸体的她,在众目睽睽之下。那一刻,她是勇敢的,我想他一定哭了,不是因为疼。后来读到作家姜戎的《狼图腾》我才知道每一个蒙古女人都是那么的坚韧。

在皇太极时代,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并不受宠,原因很简单,她太年轻了,这个女人还没有完全的成熟。皇太极喜欢的是成熟的女人,所以受宠的是她的姐姐。

幸运的是靠着和皇太极一两次偶尔的恩爱,她为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这些都没有什么,历史上这样的女人太多太多,她的本来结局也许就是默默地老去,换来史书上简单的几行小字。

可是造化弄人,历史的机缘和巧合,让她那个名字叫做福临的儿子成为了皇帝。她也就成为了皇太后,她的故事从此开始变得不平凡。

望着皇帝背后那些喜笑颜开的满族人,她却满怀着忐忑。自己和儿子会遭遇什么?建立了不世功勋的多尔衮会不会痛下杀手?八旗军队还有多少人支持自己和儿子?

一切的一切她都不知道。

217年之后,还有一个女人也会和他一样,在去北京的路上怀着忐忑之心为自己的儿子去努力。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2-25 21:45:26 +0800 CST  
今天更新的太少了,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更完了
还是逃跑吧。
跑喽。。
跑喽。。
跑喽。。
明天见。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2-25 21:47:31 +0800 CST  
@唐大荣1972 191楼 2013-02-26 13:52:38
根据满清野蛮的习俗规定,她需要在所有人面前完成由女孩到女人的转变。皇太极扑向了赤身裸体的她,在众目睽睽之下。
有出处吗?
-----------------------------
有的,我记得在一本关于孝庄太后的书上看过,等我找找啊。当时是按照满清原始社会晚期的父系家长制完婚的。
上面这一小节一千字我并不满意,有推倒再写的想法,写的太赶了。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2-26 19:43:56 +0800 CST  
进入北京城的前一夜

当只有6岁的福临来到北京城的时候,看到北京城的高大城墙之时,他一定会对这座城市感到恐惧之感。

紫禁城和沈阳故宫比起来实在是差别太大了。我曾经参观过北京和沈阳的故宫,在北京故宫我感受到的是皇权的威仪和气势,而在沈阳故宫我只找到了一种地方财主的感觉,终究缺乏一种王霸天下的气概。

还需要抗议一下的是,沈阳故宫的票价竟然是北京故宫的4倍多,解说员还极不专业,性价比实在是太低太低了。

虽然害怕,但是6岁的福临还是在满族民众“北京欢迎你”的欢呼声中进入了北京城。这些人的声音都是发自内心的,因为那些不欢迎顺治皇帝的汉人都被多尔衮赶走了。

北京城迎来了它的最后一个王朝,紫禁城迎来了它的最后一个家族。

当多尔衮看到顺治的时候多少还是感到很高兴的,因为他身后的那个女人。根据无数多的野史传说,他们都是有着爱情的,甚至有了婚姻。

当时的孝庄皇太后32岁,多尔衮比他大一岁,都是如狼似虎的年纪。更重要的是,这时候的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的阻拦,皇太极死了,多尔衮又手握三旗兵马,无人敢动。

不要问我他们到底有没有产生爱情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也不知道答案。我只能模糊地说:也许有,也许没有。

看到孝庄皇太后的多尔衮志得意满。多尔衮奉献到孝庄皇太后面前的是那一代代女真人梦寐以求的大明江山,是整个天下。

让我们把故事回放到顺治皇帝的车队进入北京城的前一夜,通州城中。

按照中国古老的礼仪要求,天子车驾到了,诸侯大臣需要离开自己的所在地,到郊外去迎接朝拜皇帝陛下,这就是周礼中所谓的“郊迎礼”。多尔衮这群满洲人虽然懂得不多,但是在汉人礼部的提醒下,他们还是决定遵循这一古礼,我说过的多尔衮是一个重视传统的人。

多尔衮决定在距离北京50里左右的通州城迎接他们的皇帝陛下。在带领着百官们朝拜完了小皇帝和皇太后之后,所有人都退了出去,多尔衮作为摄政王被留了下来,这是一场机密的谈话,没有人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

等到摄政王出来的时候,他却宣布皇上和皇太后赶路累了,今晚就在通州休息一晚。这实在太不符合常理了,因为北京城近在咫尺。按照郊迎礼的要求天子也只是短暂地停留,而不能住在这儿,因为这儿在理论上来说应该是郊外啊,虽然在实际上这儿是个小城。

那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

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一夜32岁的孝庄用自己充满柔情的身体满足了多尔衮的需要,她们可能结成了某种同盟关系。

只是可能而已,一切都难说。

但是这对孝庄来说,太有可能了。让我们站在孝庄的角度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他面对的是咄咄逼人的多尔衮,杀掉福临自立为帝或者扶植一个人成为傀儡对多尔衮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尤其是在在入关之后,多尔衮的声势更是壮大。

为了自己孝庄也许不会选择屈服,可是想到自己年幼的儿子,我想孝庄多半会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因为一个母亲为了孩子是什么都会做出来的,就像《阿甘正传》里阿甘的母亲可是为了让阿甘上学而去勾引校长一样。

但是孝庄和阿甘的母亲不同,她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当小福临出生的时候,她就为自己的这个儿子编造了龙投胎的传说,他所求的很多很多。我相信如果没有强势的多尔衮,孝庄可能会选择垂帘听政。但是这样的假设毫无意义,因为没有多尔衮,也就没有福临,孝庄也就无从垂帘听政。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女人是不幸的,她没有像武则天那样遇到一个懦弱的丈夫,她身边的男人一个个都是强势的。她只能一次次地选择低头,为了自己的那个儿子。

顺治小皇帝进入北京后,立即加封多尔衮为皇叔父摄政王。

一个皇叔父摄政王的头衔瞬间让一场多年的历史官司就此打响,多尔衮到底和孝庄在通州的那一晚发生了写什么?这个头衔里的父到底是什么意思?敏感的历史学界争论纷纷,没有谁能说服谁。同时影视界高度重视,孝庄的三角恋剧情一时大火特火。

由此,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成为了清朝历史的一个谜案。挺好,历史有时候就喜欢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让我们陷入一团迷雾之中。

把这些纷争都交给那些学者去吧,孝庄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满洲人的传奇正在建立。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2-26 22:07:48 +0800 CST  
@xiaoxiaoniaohh 195楼 2013-02-26 22:22:47
楼主可否每天多写一点啊,很有当年读“明朝那些事”的感觉,不过感觉才上来就结束了,不过瘾。
-----------------------------
清风已经很努力了,能上网的时间都在写了,连走路、吃饭都在构思,一定努力增更,奋斗中。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2-27 16:48:56 +0800 CST  
@笑一一江山 196楼 2013-02-27 08:57:48
果断弃楼~~~~~~~
明智选择~~~~~~~~
产量太低~~~~~~~~~~~~~~~~~
-----------------------------
不要弃楼啊,清风呜呜了。正在增更中,最近实在事多。
贵在坚持啊,我坚持写,您坚持来看看啊。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2-27 16:52:42 +0800 CST  
紫禁城改造工程

在顺治皇帝到来之前,多尔衮就下令对紫禁城进行改造大改造。紫禁城可是皇帝住的地方啊,自然要改造的适合皇帝居住,可是满族人和汉族人在很多生活习惯上大不相同,这些是紫禁城改造工程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自成在离开的时候放火烧毁的紫禁城的部分宫殿,这些也都需要修复。所以紫禁城的改造工程在清军进驻的那一刻就上马了。

对紫禁城改造的第一步就是讲明朝的大明门,也就是现在的天安门,改名为大清门。这是很重要的一步,表明了满清那群人取代大明的意思。这可是一个国家的门面啊。就像后来的解放军入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取下天安门上挂的蒋介石换上毛泽东一样。比较搞笑的是,负责这一项的人贪图省事,直接把大明门上的“明”字翻了过来刻上“清”字就完事儿了。后来大清朝灭亡,民国那些人也想这么做,上去一看才发现清朝人早这么做过了,只好重刻了。

我们知道紫禁城是分前朝和后廷两个部分的,前面的三大殿主要是皇帝用来处理日常政务和一些重大庆典的。清朝人对这些地方自然极为重视,他们把三大殿都改了名字,叫做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都带一个“和”字,这倒不是因为他们热爱和平,纯属是为了忽悠人。一般说自己爱和平的都不是好人,所以最近几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都发给了一些不太爱和平的人。

同时清朝将所有的紫禁城匾额都换了一遍,主要就是在旁边写上满文,这是紫禁城第一次出现少数民族的文字。满族人这么做主要是当时满族人认识汉字的还不太多,满文是当时极为重要的一门文字,当时清朝皇帝发布圣旨都是满汉双文,重要的机密文件全部都是满文书写,防止汉人泄密。

这一点非常的不好,给我们今天的历史学家们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很多史料无法梳理出来,因为全国到现在能通读满文的也就几十个人了。政府目前修清史,最大的一项任务就是翻译这些满文资料。

同时皇帝居住的后廷也进行了小规模的改造,这其中最大的改造在于皇后居住的坤宁宫。明朝的皇后居住在坤宁宫,这很正常,从宫殿的名字就能看出来,坤,女子嘛。可是清朝的皇后却不能住在坤宁宫,这一点很多清宫戏都忽视了。如果清朝皇后住坤宁宫,那她实在是太重口味了。

因为清朝时期的坤宁宫是屠宰场和厨房,这和一个神秘的宗教萨满教有关。

萨满教是世界上非常古老的宗教,甚至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没有之一。当时生活在东北地区的诸多少数民族大都信奉萨满教,现在东北著名的跳大神还保留了萨满教的仪式。根据萨满教的说法,万物有灵,所以要经常搞祭祀活动。

清朝当时每年有着成百的祭祀活动,没办法,落后民族都比较迷信鬼神嘛。这众多的祭祀活动之一就是每天凌晨时分在坤宁宫杀猪,为此坤宁宫里面有两口大铁锅,祭祀完之后皇帝还要分肉给大家吃。这样坤宁宫自然不能住了,因为里面住的是神。

还要一个原因就是明朝崇祯同志的周皇后就是在坤宁宫上吊自杀的,这必然会影响到入住者的心情。

对坤宁宫的改造还是比较迟的,当时的小顺治才六岁,不存在皇后这样的问题。等顺治长到18岁的时候,坤宁宫的改造才正式完成。

坤宁宫既然不能住了,那么清朝的皇后就住房就比较自由了,东西六宫她们高兴住哪儿就住哪儿,看心情。

当然考虑到皇后不住在坤宁宫了,那么皇帝自然也不能住在乾清宫了,不然就阴阳失调了,这样会造成天下大乱的。为了天下的和平和稳定,清朝的皇帝也只好不住乾清宫,改住在养心殿了。

此外,清朝对紫禁城的改造就比较小了,也就改造了几个房子,在屋檐上放了几卷藏传佛经用来放火辟邪,别的也就没什么了。

从总的来看,清朝对紫禁城的改造和我们今天耗资19亿以上的故宫大修工程简直没法比。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清朝刚刚入关,还有很多人主张抢一把就跑,对于这种事情实在不关心。我抢了就走,维修不是为别人服务嘛。加上持续不断的战争也让清朝不可能像现在这般大肆地砸钱做维修工作。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2-27 22:02:48 +0800 CST  
沙发又没了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2-28 12:16:25 +0800 CST  
@我要戒槟榔列 205楼 2013-02-28 16:00:48
接着讲,等呢
-----------------------------
正在写啊写啊,十点准时送上。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2-28 19:56:19 +0800 CST  
我QQ:2595944498,喜欢的朋友可以加我交流,谢谢。

@古月日央,@月乖乖1003.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2-28 20:05:38 +0800 CST  
好消息:
我刚刚建立了一个百度贴吧:这也是清朝。
大家去捧捧场吧,清风谢谢了。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2-28 21:20:36 +0800 CST  
多尔衮的害怕

对于紫禁城的改造这群满洲贵族们可以不上心,可是对于政治制度的改造他们就不得不重视了,这可直接和权力的分配有关啊。

清军在入关之后,很快就发现中国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复杂,靠他们那套简单的国家机器实在是处理不过来。

他们可以靠武力夺得天下,却不能靠武力治理天下,除非他们搞大屠杀。

当时满族如果从社会形态的角度来划分的话,才刚刚从原始社会跨越式过渡到封建社会中来。所以清朝的很多政治制度有着原始社会的痕迹,水平非常低。

努尔哈赤时期搞的八旗制度把军事制度和民治合二为一,其实就是原始社会狩猎的一种需要。大家分成八个小队,各自合作,围杀猎物。在这群满族人看来,战争也只是狩猎的一种。

皇太极时期清朝的政治制度有了一些进步,这主要是因为招降了一大批汉人,像范文程他们就建议在沈阳搞六部这一大套汉人官制,虽然作用很小,却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等到清军入关之后,在全国依靠八旗制度这样的方式统治天下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了,这种落后的制度显然无法有效地控制如此庞大的人口。

如果真的这么做了的话,那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文明就真是毁于一旦了,瞬间倒退回了原始社会后期。什么郡县制、什么行省制就全是扯淡了。

还是那句话,治理天下是个不容易的活儿。

当时清朝权力最大的机构名字叫做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个级别非常高,相当于现在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玩意儿也是原始社会的残留,例如大家要打猎了,就各自选几个代表出来商议一下“去哪儿打?”、“怎么打?”、打完了再开会商议“如何分配战利品”这些重要的问题。

当时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还和八旗制度相结合,八旗旗主不用选举全是议政王大臣,清朝上面重大事务基本上都由他们决定,甚至皇帝是谁都要他们说了算。像小顺治的即位就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开了无数次会互相妥协的结果。

像议政王大臣会议会议这样的机构处理处理满族内部事务还是绰绰有余的,可是要处理天下所有的事情那就是做梦了。你让全国人民大表大会处理日常政务试试?累不死他们!

这时候的清朝就面临这这样一个问题,议政王大臣们除了范文程等极个别的人全是阿济格这样的武将,你叫他们打个战什么的没问题,可是要他们治理天下,一个字:玄!

很多少数民族在进入中原之后就是这样失败的,他们不知道怎么治理这群老百姓。最后逼急了就两招,一招杀,搞大屠杀,杀的越少越好,这样就不要治理了吧,还有一招就是全部掳走,作为自己的奴隶。最后的结果无疑都是汉人不堪忍耐然后振臂一呼,天下响应。

所以敏锐的多尔衮意识到必须改革,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不然迟早会滚蛋。但是怎么改?他不知道。和阿济格这样的文盲相比,他多尔衮也只是半文盲而已。

这时候,汉奸们的价值体现出来了。你多尔衮没知识不读书,可是汉奸们可都是有水平的啊。他们都是头悬梁、锥刺股,没日没夜地读书考上来,混在政府多年的啊。

冯铨和洪承畴联合上书建议全面照搬明朝政治制度,搞一套内阁,同时设六部。这样的制度经过明朝几百年的实验早就非常完善了,忽悠老百姓那一套基本没什么问题。

照理来说,一切都是明摆着的,照着明朝的制度来,效果明显,忽悠老百姓好几百年是没啥问题的,多尔衮应该还不犹豫地同意才是。可是多尔衮却陷入了由于之中,因为他害怕。

看着冯铨和洪承畴呈上来的奏折,多尔衮从中看到了一个新兴的帝国雏形,这个帝国将向明朝一样至少延续百年。可是那一个个墨写的汉字却扎的多尔衮的心很痛,他的害怕和担忧迟迟地无法平复。

到底是什么让多尔衮在建立帝国这样的美好目标前犹豫不决呢?

是什么让多尔衮感到如此害怕?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2-28 21:43:11 +0800 CST  
@xiaoxiaoniaohh 213楼 2013-03-01 08:58:53
每天都追着楼主看,可楼主每天只更新这几个字,太让人桑心了。
-----------------------------
不桑心嘛,楼主抱抱。
楼主我也想多更啊,可惜力不从心啊,每天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
谅解则个,我会努力尽量多更新的。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1 12:23:46 +0800 CST  
@翌日v晨风 212楼 2013-03-01 07:59:48
一直想了解这段历史,所以一定会跟下去。。。
-----------------------------
恩啊,清风吹过。。。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1 12:24:53 +0800 CST  
@micromosquito 210楼 2013-02-28 23:21:03
就冲楼主这四年也要追
-----------------------------
来,楼主抱抱,真好。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1 12:33:39 +0800 CST  
@Gzfulu 220楼 2013-03-01 13:43:36
楼主产能有点低了。看得心急啊!
-----------------------------
确实低,不急不急,清风抱抱,我也心急啊,连吃饭都在构思。
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多更。奋斗。。。。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1 19:36:15 +0800 CST  
@开心w 222楼 2013-03-01 16:03:39
呵呵,有点意思。
-----------------------------
清风吹过,欢迎你的到来。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1 19:40:19 +0800 CST  

楼主:旧时清风

字数:982082

发表时间:2013-02-16 06: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04 18:48:30 +0800 CST

评论数:82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