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清朝》——最后一个王朝故事(第一部已出版)

畸形的怪胎

所有的进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最简单的辩证法道理。这样的道理务实的多尔衮自然也懂。

搞政治体制改革的很好,学明朝制度也很好,可是问题在于这一套东西满洲贵族们都是不会的,连他自己多尔衮也是不懂的。满洲那群贵族们基本不读书,打仗抢劫什么的他们精通,可是搞政治却全都是抓瞎。

既然满洲人自己不懂,那么搞这一大套的政治改革必然需要依靠汉人。问题就在这儿,汉人那群奴才们的地位就会由此升高,满洲人的权力就会随之下降。

多尔衮害怕大权旁落,害怕满洲人的权力被架空。

可是对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又是必须的,不然覆灭回东北那是早晚的事儿。

如何在保障满洲人特权地位的前提下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二者到底孰轻孰重?这成为了多尔衮所要思考的问题。

办法最终还是给想出来了。其实,这无非也就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可是,难就难在如何寻找那个平衡点上。

多尔衮想的办法其实非常简单。首先议政王大臣会议仍然保留,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存在,一切重大事务都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开会决定,这样就保证了满洲贵族的绝对特权,因为一共就范文程和宁完我两个议政大臣是汉人。更重要的是多尔衮的绝对权力获得了保障,他可以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轻松地控制一切。当然考虑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崇高地位,一般的人事任免和日常的行政事务就不要交给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了,这些都交由内阁票拟吧。

同时,一切涉及军事行动的事务内阁无权票拟,必须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多尔衮明白必须牢牢地控制军队,没有军队一切都是白扯。

内阁虽然设立了,可是那群满以为能大展宏图的汉人却是大失所望,因为这时候能进入内阁的除了洪承畴和冯铨这样死心塌地的汉奸之外,还有很多政治水平极低的满人也进入了内阁。

六部更是奇葩,直接规定设置两名尚书,一名汉族,一名满族,在原则上来说二者级别相同,但实际上满族尚书要远远高于汉族尚书,因为最开始部长的章是由满族尚书保管的。

少数民族的终于翻身做主了,终于可以压迫汉人了。

这些满洲贵族混在内阁和六部里面基本上是啥也不干,却个个大爷似的,工资领的比谁都多,没办法特权阶级都这样。

多尔衮通过这样的手段,让汉人夺权基本丧失可能了,因为什么事情最后都要经过那群什么都不干的满洲贵族大爷们盖章才行。汉人嘛,还是奴才罢了。

什么叫做奴才?就是被人打了左脸,一边说打得好,一边关心主子手疼不疼的人。

即使是奴才,汉人也已经对清朝感恩戴德了,至少还有个做官的机会,还能做奴才,不像一些极端残暴的少数民族例如元朝连做奴才的机会都不给汉人。

明朝的有一点多尔衮却没有学,那就是搞分封,封爱新觉罗家族的人为地方王。我们只要随便想想就知道多尔衮也不会干这傻事的。一来当时也没多少地分封,二来一搞分封自然就是分散兵力,那还不给个个击破啊,最重要的是,搞分封了地方上一做大,多尔衮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树敌嘛。所以当时主要是封了几个汉奸为王,这是拉拢他们的需要。

当然爱新觉罗家族的超级特权地位还是要体现的,那就是他们犯法了任何组织和机构是无权处理的,除了一个特殊的机构——宗人府。宗人府就是设置专门处理爱新觉罗家族内部问题的,所以废个皇后、换个太子什么的了都是宗人府处理的。多尔衮搞这个,主要是为了在政治斗争上打压对手。因为宗人府基本上就是高级黑狱,基本的法律条文在这儿是毫无作用的。后来的雍正皇帝,更是将宗人府的作用发挥到了巅峰。

更“难能可贵”的是,多尔衮不是让满洲贵族们独享特权,那时候一般满族百姓和士兵也多少是有点特权的。

归属八旗的满族人犯法了,自然是从轻处理了,同时这些罪行汉人官吏是无权处理的,由处理旗务的专人负责,那自然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另外,每一个满族旗人都是可以按月到政府去领钱的,这叫做“铁杆庄稼,旱涝保收”。著名作家老舍是正红旗,他们家就领了好多年。这些钱怎么来的,自然还是汉族农民地里刨来的血汗钱。

学完明朝这一大套,多尔衮十分得意,他觉得明太祖朱元璋真是一个伟大的皇帝,竟然对制度有这么详细的规定。

长大后的小皇帝福临更是搞笑,一次和大臣聊天的时候更是说,明太祖是我最崇拜的帝王,唐太宗什么的跟他比都弱爆了,他制定了制度让后世儿孙得以遵循,绵延百年。可见,明朝这一大套官僚制度给清朝那些贵族带来的冲击。没办法的事儿,当时的满族政治制度水平大概还停留在原始社会。

对于多尔衮照搬明朝这一大套的作法,历史学家们称之为“清承明制”,意思很明显就是清朝效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其实这话十分的不准确。

清朝确实学了明朝制度,可是在学的过程中却大展“乾坤大挪移”,最后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一个畸形的怪胎。

清朝制度看着貌似是明朝的制度,其骨子里的东西却仍然是清朝的。内阁权力微乎其微,任何大事都要经过所谓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六部更是变的莫名其妙,部长全是不干事的,以前的都察院基本完全丧失作用,在明朝风光一时的言官无奈地选择了闭嘴。

这样的制度是当时特殊的条件下产生的畸形怪胎,是满清落后的部族制和明朝先进的内阁制结合的产物。它有着原始社会的贵族军事首领制的色彩,也有着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的特点。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大抵是这样。

这样的制度还很不完善,还会有很多人英明或者平庸的君主对之进行修改和填充,不然清朝的历史不会这么长。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1 21:54:48 +0800 CST  
@redwind126 226楼 2013-03-01 21:20:26
留个脚印吧,楼主高才
-----------------------------
清风吹过,欢迎你的到来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2 12:59:08 +0800 CST  
@太平哨6 231楼 2013-03-02 11:12:23
清风加油,顶!!!!!!!!!!!!!
-----------------------------
清风飘过,欢迎欢迎。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2 13:35:24 +0800 CST  
@昊昊天下208 230楼 2013-03-02 10:25:01

-----------------------------
我们天天见面的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2 15:33:34 +0800 CST  
忽悠,接着忽悠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国家这种大事情本身就是急不得的,就像忽悠一个人,也要一步一步来,让他慢慢上套。

多尔衮在搞完政治体制改革之后,那群明朝遗留下来的官员基本上是被忽悠住了,欢天喜地地做奴才了。

多尔衮你不要高兴的太早,忽悠好了一个你就得接着去忽悠下一个,忽悠好了官员之后,还有一堆人等着你忽悠呢。

其实很多时候想想,政治的本质也许就是忽悠,唯一的不同就在于,有些人忽悠成功了,他们就成为了帝王,成为了领袖,有些人忽悠失败了,他们就成为了叛逆,成为了邪恶。忽悠成功的那套理论就成了指导思想,忽悠失败的那套理论就成了歪理邪说。民众,永远只能是被忽悠的对象。

多尔衮下一个需要忽悠的就是一般的老百姓,这个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因为几千年的忽悠早就让他们麻木了。

自古以来统治者忽悠老百姓的招数无非两招,一招叫做土地,这招最根本,效果明显,无数王朝用过。在王朝建立初期,一番战争必然很多人死亡加上那些旧贵族的灭亡,一大批土地都被空了出来,成为了无主的荒地,统治者们也就乐得做个老好人,把这些无主的荒地分给那些农民。对那些地里刨食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自然对那些赐予他们土地的人感恩戴德,死心塌地地支持他。

另一招就是减税,一般是免征个N年,这主要是为了安抚那些还有地的人。其实,这招在本质上还是忽悠,因为就算要征收也征不到,粮食早就给搜刮干净了,强行征收的结果必然是把他们推向敌人那边,所以还不如不征。比较搞笑的是,一般到了王朝的末期,那些竭泽而渔的统治者们又会把税征到N百年后。

多尔衮没有使用第一招,虽然第一招是治本之策,可是他实在舍不得那些地,这些地他留着有用,怎么用后面我会说的。

第二招多尔衮却是大加利用,疯狂的减免税赋。没办法的事儿,不选择治本之策只能疯狂地治标了啊。

多尔衮首先明确宣布废除明朝多次叠加征收的“三饷”,这一点实在是太必要了,因为“三饷”征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御清军,现在再征“三饷”名不正言不顺啊,你见过谁说收钱是为了自己打自己啊。还有一个我前面说的原因就是当时华北地区大干旱基本不可能征收上来粮食,强行征收的结果就是遍地都会出现李自成的队伍。

同时对那些在北京城被强占了房屋的家庭,也做出了免税三年的补偿。对清军经过(抢劫)的那些地方也做出了减税的措施。还是那句话,要收也收不到,不如趁势免了乐得做个好人。

免税这招效果非常明显,北方靠着这招基本上都稳定了下来,开始了缓慢地恢复。对于绝大多数的民众来说,所谓的民族气节在实在的好处面前什么都不是。

忽悠无止境,接着忽悠吧,忽悠好了农民,还有一堆读书人要忽悠。

对读书来说,免税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免税的。

要想忽悠住这群人,必须用另外的办法。其实归纳起来无法也是两招,一招是开科举,让读书人看到希望,至少考试能把他们考傻;一招是去找所谓的隐士,所谓隐士大多是假的,因为真的隐士我们是永远找不到的,统治者找隐士也无非是做个样子,表明自己对人才的重视。有皇帝比较搞笑,没有发现隐士,就派了几个人去装隐士,然后又派人假模假样地把他们接了过来,一顿封赏。

多尔衮自然也是这两招。首先开科举考试,这一点比他的前前任元朝好的多了。并且据说那一届的录取率是整个清朝最高的,原因大家都懂的。然后就是找隐士了,发布诏书告诉天下,欢迎隐士们到朝廷里来贡献自己的智慧,为政府服务。

比较狠的是,多尔衮还玩了个新花样,那就是派人去山东孔庙祭祀孔子,没有一个少数民族有这个态度吧,满族做到了。这一个举动无疑在告诉天下所有读书人,不要害怕,我们也是尊敬孔子的,我们也是服圣人教化的,读圣贤书还是有用的。

读书人看到这个更是觉得前途无限,反复拜祭的不是孔子,而是他们自己,再加上不断有人考取的消息传来,对新政府的最后抵抗都在做官的诱惑下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读书吧,使劲地读书吧,读到脑残为止吧。

至此,该忽悠的多尔衮基本忽悠住了。别的像什么乞丐、商人之类的都是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了,完全无关紧要的,忽悠他们还浪费口水,不值得。

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这样,弱势群体都被无情地漠视。

有意思的是,出于对朱元璋统治的崇拜,多尔衮将《大明律》就像大明门一样,换个字变成《大清律》就颁布天下了。后世有个叫做谈迁的历史学者指出了里面比较搞笑的地方,《大清律》这书里面把朱元璋关于大诰减罪的说法全部抄了进去,谈迁搞笑地评价说,明朝都灭亡了,你叫人家从那儿找大诰去啊。

在一片忽悠声中,清朝总算是把北方的大部分稳定了下来,让那些形形色色抵抗消失的无形可寻了,让那些怀着抵抗之心的人选择了归服。一个新兴的帝国总算站稳了脚跟。

多尔衮知道时候到了,机会再一次来临,该出手去荡灭那些敌人了。

在有了一个稳定的内部之后,那么该去解决外部的问题了。

这时候的多尔衮惊奇地发现敌人看上去还是如此地强大,真正的战争即将开始。

八旗的勇士们离开你们在北京的安乐窝吧,跨上战马,挥舞起手中的刀,策马沙场,纵横而去吧,新的征途已经开启了。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2 21:30:58 +0800 CST  
@Ukraine2012 236楼 2013-03-02 16:33:18
mark
-----------------------------
清风飘过,欢迎到来。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2 22:01:03 +0800 CST  
回复第224楼, @旧时清风
@开心w 222楼 2013-03-01 16:03:39
呵呵,有点意思。
-----------------------------
清风吹过,欢迎你的到来。
--------------------------
@朱国瑞2013 225楼 2013-03-01 21:09:31
不知道你何时能完工
-----------------------------
时间不是问题,肯定会完工的,四年读史我都坚持下来了,我也会坚持写完的。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2 22:03:21 +0800 CST  
@翌日v晨风 241楼 2013-03-02 23:52:01
每日一顶。。。
-----------------------------
好朋友天天见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3 18:36:43 +0800 CST  
@二娘也风骚 244楼 2013-03-03 07:38:59
忘了说了,写的很好。
会一直追下去的喔。
-----------------------------
清风飘过,欢迎欢迎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3 20:52:53 +0800 CST  
第五章:对手

第一个对手:李自成

在离开北京城之后,李自成和他的20万军队就开始了奔向伟大首都西安的旅程,李自成自己更喜欢称之为长安。

追在他后面的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一直是若即若离,只要李自成一停下来,他们就会像神庙逃亡里的幽灵一样出现在身后。

无止境的逃亡终于让李自成感到了厌倦,他决定停下来等着吴三桂,然后打败他,彻底甩开追击,从容地走向伟大首都西安。

在河北定州(今天河北定县)的清水河边,李自成停了下来,开始整顿军队,等待吴三桂的到来。

吴三桂的5万关宁铁骑如约而至,没有任何的迟疑,双方开始交火,战斗立即打响。

结果还是老样子,兵败如山倒,一直失败了的军队是很难再次获得胜利的,不是他们不行,而是他们缺乏胜利的勇气。

李自成这一方在这场战中损失惨重,负责这场战斗的果毅将军谷可成当场阵亡,副统帅左光先也身受重伤。

左光先虽然是大明一代硬汉左光斗的弟弟,可是他的负伤李自成多少还是显得无所谓,因为他是明军投降之人,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可是谷可成的阵亡不同,对于谷可成的离去李自成可以说是伤心欲绝。在李自成最绝望的时候,他的身边只有18个人追随他进入山中,谷可成就是其中之一。谷可成与其说是他的老部下,不如说是他的兄弟。曾经他们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可是现在还没有共享富贵就结束了。

局势的发展让李自成来不及忧伤,他仍然无法甩脱吴三桂的追击。

作为一个统率过几十万大军的统帅,李自成知道唯有打败吴三桂才能摆脱他的追击。因为吴三桂的军队主要是骑兵,而李自成却是以步兵为主,在速度上这不是一个等级的,四条腿终究要别两条腿快。

必须打响阻击战了,不然只会全军覆没。

第二天清早,李自成亲自率领着全部的精锐出营挑战,直逼吴三桂军队的驻扎地。为了让吴三桂出战,李自成选用了激将法,大声的喊着:“今天我们决一死战,不靠满狗子帮助的才是真好汉。”吴三桂投降的行为遭到了无情的讽刺。

不知道吴三桂有没有被激怒,反正他把自己的军队一分为二,从两翼包抄了李自成的军队。

大决战开始了。

吴三桂军队人数较少,只能轮番上阵,双方从早上七点一直打到了晚上7点,这是一场关键的较量,李自成甚至亲自上阵搏杀。

最终的结果是双方互有损伤,李自成受箭伤。

但是李自成的这一箭没有白挨,大顺军的战斗力让吴三桂感到了惊讶。吴三桂感觉到了李自成抵抗到底的决心和信念,他感到了恐惧。

一个有信念的人总会令人感到恐惧,因为他看上去是那么的无敌,谁也不敢保证能够每一次打败他。

加上吴三桂本来就没有抱定将李自成赶尽杀绝的心,他只是无奈地选择了这个任务,这一场战过后他也可以对多尔衮交差了,不是我不追击,是李自成阻击战打的太好了。

吴三桂选择了停下来,在目送完大顺军之后,他也带着军队慢悠悠地回到了北京。沿途搞个抢劫啥的自然是免不了的了,反正黑锅有人背,回去之后就上报大顺军军纪败坏,沿途大肆搜刮抢劫就行了。

吴三桂停了下来,可是李自成不敢停,他一直向西奔去,终于到达了山西。

安全了,终于安全了。因为到了山西,十个吴三桂都不敢追来了。凭借着山西特殊的地形,任何军队李自成都有信心将他们击败。二百五十七年后,一支装备先进、气势汹汹地叫嚣要灭亡中国的军队也是在山西被一群农民打败,停止了进军的脚步,撤回北京城。

在山西稍微休息之后,李自成从容地回到了伟大的首都西安。

回到西安的李自成开始了他重建大顺帝国的努力,首先他派兵向南攻取了汉中之地,解决军队的粮食问题,向西攻克甘肃,为首都获得了一个牢固的屏障。

经过努力,大顺帝国似乎变得很有希望起来。李自成仍然占据着整个西北地区,山西、河北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力量掌控在大顺军手里。

最保守的估计显示这时候的大顺军至少还有50万人。

这50万人无疑都是清朝建立帝国路上的绊脚石,野心勃勃地多尔衮不会选择坐视不理,刀剑已经出鞘,绝没有收回的道理。

我们不得不说,李自成将是一个强大的对手,多尔衮的压力很大。

更令人感到亚历山大的是,这还不是多尔衮唯一的对手,还有新的对手在等着他。

这些对手都不简单。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3 21:37:50 +0800 CST  
@Gzfulu 247楼 2013-03-03 11:20:37
今天特意来顶一个。晚点再看。加油
-----------------------------
好朋友天天见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3 23:13:22 +0800 CST  
@醉言风月 254楼 2013-03-04 08:46:55
写得不错,希望楼主加快速度。
-----------------------------
清风飘过,欢迎欢迎。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4 18:22:41 +0800 CST  
@我再试试 256楼 2013-03-04 12:16:30
楼主更新快点吧
-----------------------------
不要着急,这细活儿我慢慢来。正在努力地奋斗中。。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4 18:24:22 +0800 CST  
@tianma111 259楼 2013-03-04 15:56:39
标记
-----------------------------
清风飘过,欢迎欢迎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4 19:18:09 +0800 CST  
@大大大大坏蛋丶 260楼 2013-03-04 16:12:19
Mark
-----------------------------
清风飘过,欢迎欢迎。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4 21:00:00 +0800 CST  
@我要戒槟榔列 255楼 2013-03-04 09:08:53
楼主建个QQ群吧,还有我真想知道对于文字狱和最后50年的清朝,楼主会如何描述?
-----------------------------
要不您帮我建立个群吧?我QQ号级别太低了,只有一个小月亮,只能建个小群。谢谢您了。清风顿首顿首。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4 21:04:16 +0800 CST  
第二个对手:张献忠

当李自成一路高歌走向北京,迈向自己辉煌的顶峰的时候,有一个人却感到了害怕,那就是张献忠。

那时候的张献忠已经占领了湖南和江西的绝大部分地方,也和李自成一样建立起来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领导班子。

如果我们从常理来说,看着李自成强大,张献忠应该感到高兴啊,因为大家都是农民队伍,总体目标都是一致的。可是张献忠感到的只有害怕,无穷无尽的害怕。

因为政治斗争都是违反常理的,基于人性的常理在政治斗争中是没有丝毫用处的。

我们可以说张献忠嫉妒李自成了,可是这并不是嫉妒这么简单的事儿。因为李自成的强大意味他张献忠失去了当大哥的机会,等到李自成成为皇帝的时候,他张献忠只能无奈地选择屈服,不然李自成会毫不犹豫地宣布张献忠是叛乱进行镇压。

李自成的高歌猛进让张献忠仿佛看到了自己跪在李自成脚下大喊万岁的狼狈样,他张献忠不甘心。

更重要的是,即使他张献忠甘心,他也会感到害怕。曾经和他们一起战斗的罗汝才、贺一龙在归附李自成之后都被李自成杀死了。一山不容二虎,政治斗争就是这样的你死我活。

不甘心地张献忠选择了自保,他也必须自保。经过和手下人的多次协商之后,张献忠决定放弃湖南、江西,率领着他的全部军队进入四川。

四川,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在四周都是高山的情况下而产生的一块平原,军事上属于那种易守难攻的地区。更重要的是,这儿自古以来就被称之为天府之地,稳定的粮食生产地,加上自贡出产井盐,这儿是中国最适合割据的地方。所以,每到了大的乱世,四川就会成为一个独立王国,我们所熟知的就用成汉、西蜀、前蜀、后蜀等等。

张献忠选择进入四川无疑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这样等到李自成成功之时,他就不会显得太被动,完全可以随机应变。

当时的四川和明朝治下的任何地方一样,官吏腐败,贪污成风,老百姓怨声载道。

当李自成声势冲天地走向北京这座帝国首都的时候,张献忠也就开始了他向西的大进军。

在进军的路上,张献忠收编了老回回马守应的军队。和张献忠一样,老回回也是出于担忧,对李自成充满着害怕。更令张献忠高兴的是,他来的时候,马守应刚好病死,老回回的军队正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之中。整个收编活动进行的非常顺利,张献忠的军队得到扩充。

张献忠的军队顺利地渡过三峡天险,虽然遇到一些小的麻烦,当时总得来说一切顺利。

分兵攻取重庆的两支军队很快就在重庆胜利会师,在这里杀死了明朝的瑞王和前四川巡抚。这位瑞王朱常浩也活该他倒霉,他本来的封地是在陕西汉中的,那儿给李自成闹的不成样子,听手下人说四川超级安全,就兴冲冲地跑到四川来避难,没想到又遇到张献忠,送了自己的命。

在攻下重庆之后,没有任何的迟疑,全军再次出发,成都简直就是囊中之物。

现实也容不得张献忠有任何迟疑,因为此时李自成已经成功地占领了北京,已经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王。在北京的李自成任命的四川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四川节度使黎玉田正带着一万兵马赶向去成都就任的路上。

双方都是尽可能地快速前进着,目标成都。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就和很多年前的刘邦与项羽一样,先入成都者为四川王。

可怜的是成都的那群百姓,时不时地打探着双方看谁会先到,今天晚上高呼“闯王李自成就要来了”,到了明天早上有奔走相告“张献忠要来了”,吓得人心惶惶。更可怜的是封地在成都的蜀王朱至澍,他看情况不妙就准备开路到云南去避避,可是悲剧的是他的这一想法给四川的地方官们发现了,于是就跑去哭谏,不给蜀王走。

最终相对来说要路近一些的张献忠捷足先登,率先进入成都。原本可以走的蜀王带着自己的美妾们自杀,挽留蜀王留下的巡抚、总兵可能觉得对不起蜀王也全都自杀。

这时候的大顺军也已经攻下南充,离成都只有一日的距离而已了。

拥有了成都的张献忠开始了建立独立王国的努力,首先是派兵外出收取那些还被明朝占领的地方。这些很快就搞定了,还是很顺利。

可是张献忠很快就发现,还有一个所谓的四川节度使在川北,这实在是对他的建立独立王国的巨大威胁。

满怀着雄心地张献忠结合了手下几乎所有的部队和大顺军在绵州(今绵阳)打了一战,结果是不言自明的。大顺军只有一万人,张献忠却有着接近20万人。

张献忠取得了胜利,为了纪念自己的胜利,他将绵州改名为得胜州。

搞笑地是,这次胜利让张献忠产生了一种幻觉,认为自己的军队是无敌的,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李自成大顺军。

于是,张献忠决定称帝,以成都为首都,称大西国,设立左、右丞相,六部尚书处理日常事务,同时决定北伐李自成。

张献忠的大西军进入陕西的汉中地区之后,被大顺军轻而易举地击退了,这里作为李自成的发家之地,根基深厚。

更要命地是,这时候的李自成已经在北京呆不下去了,正率着大批军队赶回西安的路上。即使他张献忠得手了,也难以抵挡李自成的全力一击。

失败让张献忠清醒了过来,他选择了见好就收。

张献忠开始在四川开设科举考试,选择四川本地的人才治理四川事务。同时对军队进行整编,定期举行军事训练。

大西国缓慢地稳定了下来,张献忠开始选择等待他的机会。只要机会一到,他就会像张开翅膀的大鹏鸟等来了飓风一样,扶摇而上,直冲霄汉,剑指天下。

靠着四川得天独厚的优势,张献忠自然也成为了多尔衮夺取天下的一个对手,他此时的军队经过发展和扩大也已经达到40多万,这同样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更可怕的是,这些都还不是多尔衮最大的对手。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4 21:24:26 +0800 CST  
大家来猜一猜下一个对手会是谁呢?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4 22:38:53 +0800 CST  
@翌日v晨风 282楼 2013-03-05 19:17:43
留名。。。
-----------------------------
好朋友天天见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5 19:24:17 +0800 CST  
@Gzfulu 277楼 2013-03-05 15:30:27
清风、今天的稿子呢?
-----------------------------
每天晚上十点更新的,白天要做事儿,没有时间写。。
楼主 旧时清风  发布于 2013-03-05 20:01:46 +0800 CST  

楼主:旧时清风

字数:982082

发表时间:2013-02-16 06: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04 18:48:30 +0800 CST

评论数:82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