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千年王国”?

作者:帅的想要去毁容 回复日期:2010-12-30 14:03:14

当代中国很少有人像熊先生那样,敢于挑战传统,挑战权威。(是真正的挑战,不是恶搞,不是胡说八道)就凭这份勇气,我们就该佩服他。
至于他对孔、孟、荀三子的评价,在下则未敢苟同。在两千年前的古代,在那样广大的地域,不搞专制,难道要去搞民主吗?-------那样势必要天下大乱,攻战不休的-------在这个问题上,熊先生显然有点不识时务。
---------------------------------------------------------------
天主兄所言,振奋人心。兄兼听全识,不为一隅所偏,海纳百川的精神值得我辈学习。
他对孟、荀的评价,也许是弟的这句话误导兄了。其实熊先生说的很清楚,人有三个阶段,即是懵懂期—上升期—自由期,我没有将这盘出,就直将十力学生对孟、荀的评价,实在是弟疏忽了。其实,熊先生对孟子、荀子还是崇尚有加,只是他觉得他们没有孔子看的远,他特别看重空子礼运篇中的第一段,认为那才是最终的千年王国,而后面几段时为小康社会,为懵懂时期方便法门。不知弟所云,兄有何赐教?
--------------------------------------------------------------------------------------------------------------兄弟客气啦,兼听全识则我岂敢!
依在下看来,孟子就是圣人,荀子驳杂些,未尽精纯也已。千年王国的确正如孔夫子所说,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只是愚兄行文拖沓,尚未论及于此。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0-12-30 15:30:24 +0800 CST  
作者:441540668 回复日期:2010-12-30 14:56:35

好帖再顶!
-----------------------------------------------------------------------------------------------------------------多谢441540668兄!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0-12-30 15:32:24 +0800 CST  
作者:吴王僚 回复日期:2010-12-30 15:20:33

支持天主兄!
--------------------------------------------------------------------------------------------------------------感谢吴王兄!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0-12-30 15:35:49 +0800 CST  
中国人自古信仰上帝。
在儒教中,上帝是儒教的最高神,天之最尊者。《尚书•召诰》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人之所尊,莫过于帝,托之于天,故称上帝。
儒教圣人是上帝的使者。天子则是上帝的儿子。
根据周礼,天子于孟春、秋分、冬至以最高礼仪用碧玉、禋祀、太牢祭上帝于天坛。北京天坛即上帝之庙。
清朝民国以降上帝一词才用于翻译亚伯拉罕诸教崇拜的唯一神。
上帝也等同于“天”。
《论语•尧曰》:“敢诏告于皇皇后帝”。《尚书•尧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至上神名字被依据《周礼》,正式确定为“昊天上帝”。昊天的意思是“浩大元气”,而上帝的意思是说,天就像君主一样统治着世界。按《开宝通礼》,元气广大,则称昊天。据远视之苍然,则称苍天。
儒者们认为,上帝给人类指派了君和师,让他们来教化、治理上帝的子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
史书中最早出现“上帝”一词的书籍是《尚书》和《诗经》。《礼记》里也多次提到上帝。
《尚书•汤誓》:“王曰:“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诗经》:“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礼记》:“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昊天上帝(来自《尚书》)或皇天上帝(北京故宫供奉的牌匾)是上天、天帝、天父(与“地母”相对)、皇天(与“后土”相对)、老天爷等的正式称谓。上帝在中文的本意为泛指主宰天地宇宙的神。
早期的上帝,带有浓厚人格神色彩,如《尚书》“商书•伊训第四”中提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后期儒家信仰中“上帝”的人格神色彩消亡,仅被视为哲学上的无形无名的“本体”,称为“理”。而人格神的上帝信仰则为道教所继承,发展为道经中的“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尊玉皇上帝”,简称玉皇大帝。(见《百度百科》等等)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0-12-30 16:59:03 +0800 CST  
古文献记载,虞舜、夏禹时已有昊天上帝,称为“类”。在殷商甲骨文中,昊天上帝是“帝”,或称“上帝”,他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他的周围还有日、月、风、雨等作为臣工使者。祭祀上帝要杀死或烧死俘虏和牲畜,作为祭品,耗费大量的财富。
商代的统治者大多以“天命自居”,认为自己的地位是上帝给予的。《尚书•盘庚》:“先王有服,恪谨天命。”《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殷人的宗教生活,主要是受祖宗神的支配。他们与天、帝的关系,都是通过自己的祖宗作中介人。殷人有靠先祖来“宾帝”的观念。所谓的宾帝就是商代的先王在上帝左右,上帝对商王有护佑和惩戒的能力。
到了周代,“天”的称呼逐渐代替了殷人所说的“上帝”、“帝”。周王又有了“天子”的称谓。周王是作为天帝之子在人间统治人民的,他也要象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天帝。祀天就是对天帝的侍奉、享献的仪式。
殷周以来,对天帝的称呼日趋繁化,有:帝、上帝、天、皇天、昊天、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维皇上帝,等等,指的都是有意志的人格化的神。天本来只有一个,但是到了汉代谶纬之书风行以后,便出现了“六天”之说。据说,天上的紫微宫是天帝之室,北辰(北极星)名耀魄宝,即为天帝,一名“太一”,是“天神之最尊贵者”。在太微宫中,则有五个星位,即为五方天帝。五帝是“五行精气之神”,人间的帝王和朝代就是五帝轮流所感应而生的,因此也称为“感生帝”,如尧是赤帝所感生,舜是黄帝所感生,禹是白帝所感生,汤是黑帝所感生,周文王是苍帝所感生。帝王祭天当然要祭祀与自己一朝相应的天帝。
古代中国只有天子有祭祀天帝的资格,祭祀上帝被认为是天经地义。《说苑》指出“天子祠上帝,公侯祠百神,自卿以下不过其族”。中国后世王朝也继续以这种规格祭祀上帝。殷商甲骨文出现上帝之名时,祭祀上帝就已经是天子的特权。
儒家最初就是儒教,儒学原本应包含神学。若从“以对超越者的信仰名义对于世人的教化”这一宗教定义看,凡是具有超越性信仰的教化体系就是宗教,则先秦儒家尤其是《尚书》时代的原始儒学,就无疑是一种宗教,即原始儒学也可以被称为原始儒教。一个鲜明的标志是人格上帝信仰在书中的大量而确凿的存在。
不只是《尚书》是古代宗教文献的代表,汲冢所出的《逸周书》也是一部典型的古代宗教文献。整部《逸周书》里始终贯穿着对于“皇天上帝,皇皇上帝,上帝”的至上人格神的信仰,可以看出,周文王的教化权威名义上都是来源于上帝的。这样类似地,《尚书》里的历代训诫讲话,往往也贯穿着上帝的名义,更应当被看作中国上古极其重要的宗教文献。
上宾于帝所。(《逸周书.太子晋解》)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诗经.周颂.思文》
三后在天,王配于京。(《诗经.大雅.文王之什.下武》)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
王使郕简公如卫吊,且追命襄公曰:“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忘高圉、亚圉?”(《左传.昭公七年》)
--------以上见《百度百科》等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0-12-30 17:19:39 +0800 CST  
作者:老蔀 回复日期:2010-12-31 00:19:29


拜望天主兄,提前问候新年吉祥!
--------------------------------------------------------------------------------------------------------------------多谢蔀兄!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0-12-31 14:30:26 +0800 CST  
作者:大铁蛋 回复日期:2010-12-31 10:24:27

顶!
----------------------------------------------------------------------------------------------------------------多谢先生!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0-12-31 14:56:54 +0800 CST  
作者:帅的想要去毁容 回复日期:2010-12-31 14:45:06

此首诗是弟前年所写,弟虽不才,但是还是想送于兄,以表志同道合之情,但、祝兄新的一年万事大吉。
------------------------------------------------------------
青山为我枕,绿萍席我躯。
廊然星为缀,阴塞借萤火。
酣寐天地间,鼾声可惊雷。
申申如夭夭,大笑颤窜鼠。
从来一大人,不屑楚狂狷。
乘鲲游四海,御鹏巡五洲。
手足舞蹈间,不觉参赞育。
纵横寰宇内,无处不由我。
-----------------------------------------------------------------------------------------------------------------------感谢兄弟的深情厚谊!愚兄铭感五内!
拜读吾弟此诗,仿佛见盘古开天,夸父逐日,真有吞天吐地之气概,步虚凌云之规量,令人叹为观止!
吾弟倚马千言,诗中高手,可与金松叶贤兄相颉颃,诚非愚兄所能企及!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0-12-31 15:21:18 +0800 CST  
儒家的道统是从尧舜禹汤开始的,夏商西周三代虔诚信仰上帝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三代之后呢?
我们从网上找来几位专家的意见,谨供大家参考:
还是先从上文接起。
在《大雅•文王》篇中,上帝不仅被认为是存在的,而且似乎是和人同形的存在。而《诗经》中,类似这样谈论上帝的诗篇,并不是少数。
如《诗经•文王之什•大明》篇道:
“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诗人们可以怨天,甚至恨天,但均不否认作为至上神的天或上帝的存在。
《毛诗•黍离》:
“苍天,以体言之。尊而君之,则称皇天;元气广大,则称昊天;仁覆闵下,则称闵天;自上降鉴,则称上天。”
也就是说,那高高在上、望之苍然的一团广大元气,也就是君临世界、仁爱慈善的上帝。
事天就是事奉上帝,事奉上帝就是事天,当是从春秋、战国直到汉代儒者的普遍意识。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0-12-31 16:43:56 +0800 CST  
《大戴礼记》载:
孔子曰:“丘聞之也:民之所由生,禮為大。非禮無以節事天地之神明也……。”(《哀公问于孔子》)
孔子蹴然避席而對曰:“仁人不過乎物,孝子不過乎物,是仁人之事親也如事天,事天如事親,是故孝子成身。”(同上)
董仲舒《春秋繁露》道:
“天子父母事天,而子孙畜万民,民未遍饱,无用祭天者, 是犹子孙未得食,无用食父母也,言莫逆于是……天子不可不祭天也,无异人之不可以不食父……。”(《郊祭》)
“为人子而不事父者,天下莫能以为可,今为天之子而不事天,何以异是。”(《郊祀》)
《汉书•郊祀志》载,平帝元始五年,王莽上奏:
“王者父事天,故爵称天子。”
后来,王莽又为郊祀事上奏:
“谨与太师光、大司徒宫、羲和歆等八十九人议,皆曰天子父事天,母事地,今称天神曰皇天上帝太一。”
《论衡•祭意篇》道:
“王者父事天,母事地,推人事父母之事,故亦有祭天地之祀。山川以下,报功之义也。缘生人有功得赏,鬼神有功亦祀之。”
《论衡•死伪》篇说:
“上帝,公神也。”
《论衡•辨崇篇》说:
“天,百神主也。道德仁义,天之道也;战栗恐惧,天之心也……孔子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人之于世,祸福有命……。”
《论衡•雷虚篇》,王充说:
“天神之处天,犹王者之居也。”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0-12-31 16:53:53 +0800 CST  
作者:神武天王 回复日期:2010-12-31 17:33:05

大梵天王兄,愚弟自十岁以来的关于对宇宙人生和仙真神佛的观点竟然差不多和你完全一致,相见恨晚!

我在天涯社区的另一个ID是“天使之鹰”,只是多年前由于极大的嗔恨心和极强我执的汉民族意识发表过要对蒙元满清的后人蒙古族、满族种族灭绝的极端言论被这个版块封杀,算算也是因果报应,为此也在反思和忏悔!当时的血债不能算在今天蒙满族中善良之辈的头上。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930435.shtml

里面有我的一些看法和见解,可能很多地方不对,还望指正。
------------------------------------------------------------------------------------------------------------------多谢神武天王兄看得起在下!甚愿与兄结莫逆之交!
您参与讨论的那个帖子,质量很高,我还没看完。
我的嗔恨心和民族意识与兄台差不多,细细想来,那又何必呢?简直就是无知,那些杀人狂徒,那些日本鬼子早就关进地狱里去了,天网恢恢,天目如电,岂有逃匿之理?
您说的很对:我们不能坐井观天、故步自封,必须博取众长、融会贯通。
“看经书不仅要懂得其如何有道理,也要懂得其局限性及错误所在,便是眞的看懂了。”------这段话真是经典!
毫无疑问,我们都是大道的化身。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依在下想来,应该指的是道炁(类似暗能量)显化为光一类的近乎纯能量的物质,然后由于某种机制,(譬如希格斯玻色子)一分为二,变成了能量物质和质量物质两种东西。由于一切物体都既是波又是粒子,它们又可以称为气。
据师父说,上天看一切物质都是气体。
当然,这个解释是不是符合老子他老人家的本意,我也不知道。他自己对二和三的解释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乃是阴阳和气。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按照这个定义,我们的人体也是“负阴而抱阳”的。
大概固、液两态之外的气体,等离子体(电离了的“气体”),都算是道家的气吧。据专家说:“对于整个宇宙来讲,几乎99.9%以上的物质都是以等离子体态存在的,如恒星和行星际空间等都是由等离子体组成的。”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1-01-01 15:41:13 +0800 CST  
作者:神武天王 回复日期:2011-01-01 21:02:25

我是姜太公建立的齐国故都临淄人,自小对民间传说中的神上神姜子牙也是无比崇敬!星座上来讲和前辈一样都是水象星座,我是天蝎座;八字中有魁罡和华盖,也难怪对宗教信仰这么感兴趣。
-----------------------------------------------------------------------------------------------------------------------那我就斗胆叫您一声兄弟了。
齐国故都临淄,历史积淀深厚,可惜至今未能游历,但对这座历史名城,在下渴仰已久,我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齐鲁大地,圣贤乐降,道炁氤氲,地灵人杰,兄弟对宗教的了解,远胜常人,远胜在下,您的梦,您父亲的梦,藏僧的说法我认为完全是准确的。
我与兄弟在对道炁的看法上可能稍有不同,我以为道炁本身就是有知觉的,能分辨善恶的,他本身其实就是上帝,无论他以无形或有形的形式出现,(两个位格)其实都是同一个人。《古兰经》说上帝至仁至慈,《圣经》说上帝至为公义,以本人几十年来的体味言之,我认为非常真实。
万物有灵,越到微观层次,灵性越强,越明显,到了原始的道炁层次,已经是真正的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了。
所有的正教其实都是一家,是同一来源。在这一点上,我与兄弟完全一致。
兄弟不假外力,独自摸索,以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能达至这样高超的境界-------极高明且能道中庸,真是令人好生钦佩!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1-01-02 09:27:01 +0800 CST  
我们再来看看宋儒的见解:
张载认为,宇宙的本原是气。他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太虚即气”。针对道家一贯所坚持的“无中生有”,他说“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
其实道家所说的无、佛家所说的空就是无形,就是太虚,因此这种争执非常无谓,纯属门户之见。
张载提出:“以道体物我,则道大”,要求个体在天道面前必须保持足够的敬畏和谦卑。
儒者修养,是为了达到“视天下无一物非我”,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与佛道并没有多大差别。
他也提倡事天:“仁人孝子所以事天诚身,不过不已于仁孝而已。”(《正蒙•诚明》)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1-01-02 10:54:05 +0800 CST  
二程:
“ 严父莫大于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帝即天也。聚天之神而言之,则谓之上帝。”(程氏《禘说》)
也就是说,上帝,就是天的“精神”,就像人有身体、有精神一样。后面所加的一句,好像就是要回答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提出的疑问:天不是元气吗,怎么能是上帝呢?程氏说了,天是元气,这是不错的。但元气中有神,这就是上帝。
程氏的这种说法,和张载的“神与性乃气所固有”是完全一致的。
《河南程氏遗书》卷一说:
“君子当终日对越在天”。
其卷十一则说: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君道也。君道即天道也。……“毋不敬”,可以对越上帝。”
因此,“对越在天”就是“对越上帝”,天,就是上帝。
“以形体言之谓之天,以主宰言之谓之帝,以功用言之谓之鬼神,以妙用言之谓之神,以性情言之谓之乾。”(《程氏遗书》卷二十二上)
天、帝、鬼神,虽异名,却同实。所谓形体,就是那浩大元气。理主宰气,所说那个上帝,就是那浩大元气中的理。概而言之,也就是说,那浩大元气是上帝的形体,气中之理是上帝的灵魂,或者说,是上帝本身。
《遗书》卷十五:
“郊祀配天,宗祀配上帝,天与上帝,一也。在郊言天……,宗祀言上帝……。”

这样的上帝,可能和人不同形,却与人同性。它具有人格,可以赏善罚恶,可以和人感应:
“匹夫至诚感天地,固有此理。”(《程氏遗书》卷十五)
棣问:“福善祸淫如何?”曰:“此自然之理。善则有福,淫则有祸”……又问:“今人善恶之报如何?”曰:“幸不幸也。”(《程氏遗书》卷二十二上)
依程颐说,那些未遭报应的,不过是侥幸罢了。因此,天、上帝,是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的。人每时每刻都应以十分虔敬的心情来修饬自己,好像上帝就在您的身旁。
程颐:““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皇,大也。临视天下,有赫赫威名也。……此泛言天祐下民,作之君长,使得安定也。”(《河南程氏经说•诗解•皇矣》)
现在网上有些不学无术之人,冒充理学家,硬说什么宋儒不信上帝鬼神,以此推销他们的唯物主义理学观,见此引文,将何以置词耶?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1-01-02 11:30:25 +0800 CST  
陆九渊:
陆九渊也屡次谈到奉事上帝:
“小心翼翼,昭事上帝。上帝临汝,无贰尔心。战战兢兢,那有闲管时候。”
“无事时,不可忘小心翼翼,昭事上帝。”(均见《陆九渊集•语录下》)
陆九渊以“义利之辨”来讲儒释区别,以说明自己为学的理论根据。他认为,儒释的区别不在于本体的虚无与实有,而在于用这种本体来证明经世或出世的思想。儒家讲人生,讲人道、人事,都是为了“经世”,佛教讲生死、讲轮回,只是为了逃避人生的苦难和烦恼。所以儒家的道德修养即使达到“无声、无臭、无方、无体”的境地,也绝不会与佛教的虚无本体相混同。
他说:儒者以人生天地之间,灵于万物,贵于万物,与天地并而为三极。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人而不尽人道,不足与天地并。人有五官,官有其事,于是有是非得失,于是有教有学。其教之所从立者如此,故曰义、曰公。
他说:“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年谱》)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1-01-02 11:53:57 +0800 CST  
朱熹:
“克己自新,早夜思省,举心动念、出言行事之际,当若皇天上帝临之在上,宗社神灵守之在旁”,和大小臣子们要“日夕谋议,以求天意之所在”(《论灾异札子》)
作《敬斋箴》道:
“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潜心以居,对越上帝。”
或问: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帝,帝即是天,天即是帝,却分祭何也?
曰:为坛而祭,故谓之天;祭于屋下而以神祇祭之,故谓之帝。(《宋史.礼志》)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1-01-02 12:01:38 +0800 CST  
“作为儒者,没有人否认天的至上神地位。包括曾被我们认为是著名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者荀况、王充、范缜、柳宗元等等。
因此,宋以后儒者用于修饬自己的“主敬”原则,绝不仅是一种道德心态,而首先是一种宗教心态。敬,就是敬畏上帝。
那么,从孔子开始,作为一个儒者,有没有不信上帝、否认上帝存在的儒者呢?可以说,一个也没有。”
天或上帝之下,是所谓的“百神”。百神的组成,从日月、山川,到风雨雷霆,动植鸟兽;名儒、名臣、名人,也得忝居百神之列。百神的数量,多时达一千七百位,少时也有六七百位。祭祀百神,使人们把中国的宗教称为多神教,也使明末以来的传教士们发生了二三百年的礼仪之争。称中国为多神教的人们以及传教士们,都不知百神之上,还有一位主神,那就是上帝。而所谓一神教,实际上不过是在众神之上还有一位主神罢了。至于众神的多少,那要视具体情况来定。上帝和神灵们的世界,就是儒教的彼岸世界。和其他宗教似乎不同的是,儒教不是主张人们死后要进入另一世界,因而也不主张生前脱离世俗生活,而是主张把现实的事情办好。简而言之,也就是说儒教是入世的,而不是出世的。(有修改)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1-01-02 12:16:38 +0800 CST  
“ 依儒经,上帝“作之君、作之师”,教给君师的任务,不是让他们带领人们到上帝的世界里去,而是要他们“克相上帝,宠绥四方”,即辅佐上帝,把天下治理好。入世出世,只是教义的不同,并不是教与非教的分水岭。
其实,宗教并不一定主张出世。主张出世,往往是一种不得已。儒教盼望一个圣帝明王,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同样是宗教的追求,因为这是在天或上帝的名义下进行的,是为着实现上帝的意旨。儒教没有在政权组织以外建立自己的组织,政权组织同时也就是儒教的宗教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任职的官员,同时也是一种教职,执行宗教的职能。
高居于整个政权组织之上的,是君主。君主不仅是国家元首,同时也是最高的教职。他是天子,是“圣上”,在最隆重的祭天大典上,担任主祭。
皇帝以下各级官员,依自己不同的品级,担任不同的祭祀任务。在朝廷任职儒教国度内的宗教虔诚,一点也不亚于他人。
局外人看到这个国度内各人所祀的神灵不同,就说什么这是多神教,仅是偶像崇拜,实在是不了解实情之论。”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1-01-02 12:19:50 +0800 CST  
何光沪博士在论文答辩时,曾特意阐述“儒教是教”。后来,论文以《多元化的上帝观》发表,其《导言》道:
“儒教尊奉“天地君亲师”,这个“天”,不是自然的天,而是“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的天,是“天叙有典”、“天秩有礼”、“天命有德”、“天讨有罪”的天,是“天监在下,有命既集”的天,是万物的主宰,是有意志的神。”
并且自注道:
“很多人反对“儒教”说,主要理由之一是,“天”不具有人格性,所以不是神。姑不论这是以对神的十分狭隘的、以基督教为标准的界定(神必须具有人格性)为前提的,也不论基督教的神的“人格性”并不是他们所理解的那种人格性,并不是对其上帝的本质性界说,就以这一说法本身而论,也是站不住脚的。孔子的“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等等说法中的“天”,不可能指没有人格的天,否则也不会有“丘之祷久矣”(《论语•述而》)之说。归根到底,对丝毫不具人格性的“天”是无法祷告,也不必设立牌位的,因为这种天与人无法相通,当然也就不是宗教的神了。但儒教的’天”绝非与人无法相通。”(何光沪:《多元化的上帝观》,第5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1-01-02 12:24:16 +0800 CST  
另一位赞同“儒教是教”的学者为赖永海。他的近著《佛学与儒学》说道:
“……与世界上许多民族一样,中国的远古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宗教文化。……不但孔子没有完全抛弃或打倒“天”,整个古代思想史,都没有完全抛弃“天”这个外壳,都是在这个既“无声无臭”又至高无上的“天”之下去谈论和探讨各种问题,特别是人事问题……
……儒家所重之伦理,所谈之心性,其源头一直在“天”,在“天道”,是“天道”沿化之产物。…… 就具有宗教性质而言,就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言,中国古代儒家学说在与宗教关系问题上与西方或印度古代没有什么原则的区别……人们对于儒家学说思维模式的把握,往往只顾及作为“后半截”的“人事”、“伦理”或者政治,而抛弃了作为本源的“天”或“天道”……。”(赖永海:《佛学与儒学》,第19~22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以上见《百度百科》和宋志明、李申等先生的著作。
楼主 大梵天主  发布于 2011-01-02 12:26:17 +0800 CST  

楼主:大梵天主

字数:291303

发表时间:2010-11-13 00:0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6 12:50:54 +0800 CST

评论数:207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