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君临天下》已出版,长篇连载:《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更新】

偌大一个契丹帝国,光靠她自己一个人不可能支撑得住,必须牢牢掌控各方势力,充分发挥属下能臣的才干,才能事半而功倍。

但作为一个女人,还是一个寡妇,想要掌控满朝文臣武将谈何容易?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萧燕燕使用了女人最具威力的两样武器——眼泪和感情。

萧燕燕在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等重臣面前,流着眼泪说:“如今我母寡子弱,部族豪强难以驾驭,边防也不稳固,我应该怎么办啊?”

言辞神态间,展现出自己最柔弱的一面。

据说男人最受不了的就是女人的眼泪,于是朝廷重臣们纷纷上前安慰,拍着胸脯发誓说:“只要信任臣等,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萧燕燕用眼泪换来重臣们的表态,但仅靠眼泪还远远不足以完全HOLD局面,作为一个女人,她必须展现出自己非凡的治国能力。

说到执政水平,萧太后丝毫不亚于一代女皇武则天,她重用以韩德让、耶律休哥、耶律斜轸“三驾马车”为首的一干优秀文臣武将,政治上更改法令,锐意改革,赋予汉人和契丹人法律上的平等地位,缓和了民族矛盾;军事上西讨党项,东征高丽、女真,北伐阻卜叛乱,稳定了内部政局,短短几年便将契丹国力带上巅峰。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代名将耶律休哥在此期间担任契丹燕京留守,总令南面军务。

耶律休哥不光是一名杰出的将领,还是一位真正高瞻远瞩的军事家,他留守燕京期间,“劝农桑,修武备,边境大治”,虽然没有主动对宋朝发动攻势,却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萧太后让人津津乐道的,除了她取得的非凡成就,还有她与韩德让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09-02 12:48:07 +0800 CST  
【更新】

据说萧太后在入宫前实际已有婚约,婚配的对象就是韩德让,两人是俊男美女,情投意合,就等着领证登记,步入婚姻殿堂,但辽景宗却在关键时刻来了个第三者插足,拆散了这对情侣。

后来月下老人发现自己牵错了线,便和阎王爷一商量,让阎王爷把辽景宗提前召唤走,给萧太后和韩德让重新创造机会。

萧太后当寡妇时还不到三十岁,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由于工作原因,和昔日情侣韩德让抬头不见低头见,两人很快旧情复燃。

萧绰很懂得运用自己的女性魅力,她私下向韩德让许诺说:“我曾许嫁于你,愿谐旧好,当国幼主,就是你的儿子了。”

韩德让听了情意款款的表白,那是热血沸腾,激动万分,男人的保护欲望瞬间提升,就差喊出“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之类的话。

从此以后,韩德让就像太上皇一样,随意出入于皇太后帐中,两人一起出外游猎,一起处理政务,同案而食,并排而坐,同帐而卧,毫不避讳,过着不是夫妻,胜过夫妻的幸福美满生活,年轻的皇帝圣宗对韩德让也恭敬有加,把他当自己亲爹看待。

当然,女人的嫉妒心是很强的,萧绰虽然是寡妇,韩德让却有妻子,于是占有欲极强的萧绰派人缢杀了韩德让的妻子,彻底断绝了韩德让的一切念想,达到了独霸韩德让的目标,俩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当然,这些记载在正史中是见不到的,史官们还是要注意避讳的,但野史笔记中的记载相当丰富,大大满足了读者爱看花边的心理。

不过,这些风言风语是有相当可信度的。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09-02 17:39:13 +0800 CST  
【更新】

契丹是少数民族,即便吸收了不少汉文化,但人家毕竟不讲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而是讲究婚姻自由。老公死了,女人便可以改嫁,就连皇室贵族也不例外,这在当时契丹风俗中是允许的。

在萧太后的照顾下,韩德让的仕途春风得意,他先是被任命总管宿卫(这是宗室皇族才能担任之职),后来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兼政事令,地位已在汉人中位极人臣。

除了地位,萧太后对韩德让的特殊感情是其他大臣难望项背的。

涿州刺史耶律虎古,正儿八经的契丹贵族之后,有次因一件小事冒犯了韩德让,气恼的韩德让竟当庭拿起铁杖,一下把耶律虎古脑袋打开了花。

韩德让毕竟是汉臣,擅杀契丹贵族可是爆炸新闻,这放在平时必定要严惩不贷的,但这回一向以执法必严,主张无论契丹还是汉人,杀人都要偿命的萧太后居然眼睛一闭,不予追究,就当没发生过。

这件事情让一些契丹贵族十分不满,但韩德让地位尊崇,能力突出,又有皇太后的袒护,谁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这样看来,“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权臣宠幸用事”只是表面现象,背后彰显的却是辽国统治集团君臣最亲密无间的合作。

对这一切,贺令图父子似乎产生了误读,而赵光义选择了相信。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09-05 12:59:21 +0800 CST  
【更新】

雍熙三年(986年)正月,赵光义正式下诏北伐契丹。

此次北伐兵分三路,具体部署如下:

东路方面:以天平军节度使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为其副,出雄州(今河北雄县);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彰化节度使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沙州观察使杜彦圭为副,亦出雄州。

中路方面: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静难节度使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西上阁门使袁继忠为都监,出飞狐(今河北涞源)。

西路方面: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寰朔等州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为副,西上阁门使王侁为都监,出雁门(今山西代县北)。

为了北伐成功,赵光义可谓费尽心机,出于保密考虑,他甚至没有与宰相商议,而是直接向诸路军主帅面授方略:

“潘美之师,但令先趋云应(云州、应州),卿等(指曹彬、米信等)以十万众,声言取幽州,且持重缓行,不以贪小利以要敌。虏闻大军至,必萃劲兵于幽州,兵既聚,则不暇为援于山后矣。”

所谓山后,是指今天山西、河北两省内外长城之间地区(代北、大同一带),因位于太行山北段以西及军都山西北,得名山后。

三路大军中,曹彬统帅的东路军足有十万之众,且进攻方向直指幽州,显然是主力,但赵光义却让他们当“诱饵”,缓慢行军,虚张声势,牵制辽军主力,让对方无暇西顾,真正的攻势却由潘美率领的西路军发动,趁辽军守备薄弱,快速攻取关外诸州,然后再与田重进的中路军会合,继续挥师东进,从北面与东路军夹攻南京。

一场浩浩荡荡的北伐在赵光义的运筹帷幄下正式拉开序幕。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09-05 17:22:14 +0800 CST  
【更新】

很明显,赵光义吸取了上次进攻幽州失败的教训,摒弃了五代时期“速决战”的错误军事信念,这说明他还是很讲究与时俱进的。

另外,他没有坚持御驾亲征,而是将三路大军交给曹彬、潘美、崔彦进、杨业等一批军事经验丰富的宋初名将,提前制定进攻战略,亲自协调各路军主帅,准备不可谓不充分。

从理论上说,这是一套是近乎完美的战略,几乎没有缺陷。

从实际效果看,这套战略的实施也十分顺利。

敌军大举入侵,战局十万火急,萧太后立即征调诸部兵马增援南京,随后又和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拱卫帝国南大门。

西路方面,先命东京留守耶律抹只率军救援,随后派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为山西兵马都统,驰赴蔚州之东部署防线,以拒两路宋军。

契丹的反应不可谓不快,但宋军有备而来,势不可挡。

西路军方面,潘美、杨业率军一路所向披靡:

三月初九,潘美军自西陉出,遇契丹军破之。

十三日,契丹寰州刺史举城投降(今山西朔县东北)。

十五日,宋军围朔州(今山西朔县),契丹节度使弃城北遁,副使举城降。

十九日,宋军转攻应州(今山西应县),契丹应州节度使遁走,守将举城降。

四月初三,宋军攻云州(今山西大同),契丹云州节度使逃,云州告破。

宋军攻陷诸州后,各置守兵防御,杨业还守代州(今山西代县),潘美继续东进与田重进会师。

中路军方面,田重进率军更是一路高歌猛进,未遭败绩:

三月初九,破契丹军于飞狐南。

十五日,大破契丹渤海军二万人,生擒敌将三千人,斩首数千级。

二十三日,飞狐(今河北涞源)守将举城投降。

二十八日,灵丘(今山西灵丘)守将举城投降。

四月十一日,又破契丹军于飞狐北,斩二将。

十七日,进攻蔚州(今河北省蔚县),契丹守将举城投降。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09-11 16:06:55 +0800 CST  
【更新】

此番连续作战中,田重进部下猛将荆嗣大发神威,对契丹每次都是迅猛突击,以少胜多,甚至创下“百人斩”(单人一战斩首百余级)的辉煌纪录,使得中路军成为三路中攻势最盛、进军最快、战绩最佳的一路,不可不谓当世第一猛将兄,即便号称“杨无敌”的猛将杨业也难望其项背。

西路军和东路军的攻势均按既定战略开展,形势尽在掌握之中。

对此,远在汴京的赵光义十分满意。

这次三路并举,一定可以拿下幽州!

踌躇满志的赵光义忽略了一个重大问题:战略的制定固然完美,但更重要的却是战略的执行。

实施这套战略的主力在东路军,关键在于持重缓行。

可问题偏偏就出在东路军上。

东路军方面,宋军屡战屡捷,先后攻占固安、新城,三月十三日又夺取军事重镇涿州,辽军多次派兵反击,均为宋军所败。

捷奏报入汴京,赵光义却并不高兴,自己让曹彬“持重缓行”,可他进军速度如此之快,让自己不禁产生一丝隐忧。

赵光义并非杞人忧天,曹彬很快遇到了困难。

宋军攻克涿州时,契丹诸路援军尚未集结到位,驻守南京的耶律休哥兵力不足,他冷静分析形势后,决定避免与士气正旺的宋军正面交锋,仅令诸军坚守,待援军齐集后再与宋军决战。

此时的宋军南北列营长六七里,正自按兵不动,等待另外两路友军前来会攻幽州,双方就这样在拒马河以北对峙,谁也不敢贸然进攻。

十几天后,问题出现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09-11 19:58:37 +0800 CST  
【更新】

由于进军速度过快,后勤供应没有及时跟上,宋军的粮草很快就不够吃了,曹彬对此显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但耶律休哥早就想到这个问题,他使出自己最得意的战术——游击骚扰+堵截粮道,夜间出轻骑袭击宋军单出者,搅乱宋军人心,又派轻骑深入涿州后方,不断骚扰宋军粮道。

四月,宋军粮草耗尽,运输不继,曹彬没有办法,只好放弃涿州,率军退回雄州取粮。

四月十八日,契丹乘机夺回涿州。

赵光义听到这一消息,大惊失色:“这个曹彬真是糊涂!哪里有大敌在前,反而退军取粮的道理!实在是大大的失策!”

他马上传令曹彬引军缘白沟河一线与米信军会合,然后按兵不动,养精蓄锐,仍按原计划待潘美、田重进会师后,再合攻幽州。

曹彬对皇帝的指示奉诏而行,但部下将领却个个立功心切,他们对中路军、西路军的辉煌战绩犯起了“红眼病”,强烈要求跟敌军打上一仗,展示一下自己的真正实力,力争驳回一点面子。

曹彬是著名儒将,也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以尊重皇帝、爱惜百姓、不滥杀无辜著称,但也有毛病——缺乏决断力,耳根子软。

兵家有云:“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

当众将强烈要求出战时,曹彬一时没了主意,他无力控制诸将的急躁情绪,于是给自己找了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借口,携带五天口粮,再度北上进攻涿州。

这一次,他还带上米信所部,集齐了东路军的全部主力。

这是一个极为愚蠢的决定。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09-11 21:19:53 +0800 CST  
【更新】

耶律休哥早已窥知了宋军的战略意图——对方三路齐发,真正目标却只有一个——幽州。

所以他制定的防御策略是集中兵力,击破宋军主力——东路军。

任尔三路来,我只一路去。

但他的策略需要宋军配合。

此时的宋军占据人数优势,又未经大战,精力充沛,若是听从皇帝之命固守雄州,牵制敌军主力,等待中、西两路友军前来会师,便可前后夹击,然后趁势直捣幽州,实现最初的战略意图。

如果真是这样,耶律休哥是没有机会的。

但曹彬一错再错,接连犯了三个错误。

进军过快导致粮草不继,是第一错;

大敌当前却后退就粮,是第二错;

违令盲目出师,是第三错。

如果前两个错误还可以多少弥补,第三个错误就是无可挽回了。

曹彬的错误决定正中耶律休哥下怀。

若是按兵不动,缩在城里不出来,我还真拿你没办法。

你既然送上门来挨打,我就不客气了!

这次宋军主力向涿州进发时,再也没了上次的轻松愉快,耶律休哥坚持不懈地以轻骑夜袭落单者,不少宋军只是撒泡尿、拉个屎、歇个脚的功夫,就被契丹骑兵砍了脑袋。

这种战术虽然无法造成大规模杀伤,却让宋军吃不香、睡不稳,造成很大心理压力,有效延滞了对方的进军速度。

曹彬为了避免损失,想出一个招数,他命数万大军排成方阵行进,还一边行军,一边在两边挖掘壕堑,以防敌骑侵袭。

其时北方已是农历四月底,天气十分炎热,宋军缺乏水源,只能过滤泥坑里的污水饮用,曹彬这个笨招让将士更加疲惫不堪,行军速度更加缓慢,从雄州到涿州的百余里路,足足走了四天。

更要命的是,等大军到达涿州,曹彬发现萧太后已亲率大军驻扎在涿州东北,看来正准备以一场大战欢迎自己,一路不停骚扰的耶律休哥也扎营于涿州南,隐然对自己形成包围之势。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09-13 17:30:39 +0800 CST  
【祝福】值此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楼主向天涯所有支持关注本文的朋友们衷心祝愿,祝大家节日快乐,阖家幸福!【祝福】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09-14 12:40:44 +0800 CST  
【更新】

此时,天色大变,又下起雨。

曹彬感到形势不妙,不敢再冒险进攻涿州。

大家一商量:撤吧!现在退兵应该还来得及。

晚了,已经来不及了。

宋军一个月内往返奔波,途中遭辽军不断骚扰,未得充分休息,从雄州携带的粮草又消耗殆尽,早已身心俱疲,士气不振,听闻退兵的命令,仓促之际撒腿便往南跑,个个争先恐后,完全不成阵列。

宋军的步兵最怕失去阵形,阵形一乱,防守功力废去大半,再加还有随军运梁的军民、从涿州迁出的百姓,跑也跑不快。

反击的机会来了,耶律休哥率精锐援军趁机紧追不舍。

五月初三,萧太后及与耶律休哥所部在歧沟关(今河北涞水东)追及宋军,成关门打狗之势,宋军无险可守,只好以粮车环绕自卫。

接下来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宋军大败。

入夜,契丹攻势稍缓。

曹彬、米信顾不上手下的十万大军,决定率部趁夜色突围。

耶律休哥怎会放过这等歼敌良机,他率军追着宋军屁股打。

宋军如惊弓之鸟,跟着急渡拒马河,渡河时乱成一团,战死、溺死者过半,河水为之不流,知幽州府事刘保勋父子亦溺死水中。

耶律休哥不依不饶,趁机发动猛攻,残余宋军无人指挥,继续向高阳关方向溃逃,又被耶律休哥边追边打,一路上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死伤数万之众,伤亡极其惨重,东路军一败再败,彻底溃散。

事后辽军打扫战场,耶律休哥为炫耀武功,命人聚集宋军尸体,封土筑成巨大的坟冢,丢弃的兵甲亦堆积如丘,全成辽军的战利品。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09-16 09:28:45 +0800 CST  
【更新】

这是大宋开国以来最惨痛的失利,比高梁河之败更惨。

耶律休哥奏请乘胜追击,打算一举打到黄河,迫宋朝划河为界。

在他看来,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良机。

但萧太后还记得自己老公(辽景宗)两次率军南侵均遭失利的教训,决定见好就收,下令班师还京。

大胜之下仍保持冷静,就冲这一点,萧太后不愧是高明的政治家。

惟一值得宋军庆幸的是,数万运粮军民来不及南逃,只好退入歧沟关空城,适逢萧太后生日,太后发了慈悲,这才逃过一劫。

赵光义得知东路军惨败的消息,暗呼一声:大事不妙!

作为主力的东路军溃散,雍熙北伐实际已经宣告失败,辽军很可能会趁势反击,而且其他两路还不知情,必定成为辽军打击的靶子。

赵光义紧急调整部署,召曹彬、崔彦进、米信等将入朝,命中路的田重进全军还驻定州,西路的潘美还屯代州,两路全师而退。

能打仗的年轻将领基本都在外边带兵,无奈之下,赵光义又搬出一批德高望重、久疏战阵的老头子屯边,命张永德守沧州,宋偓守霸州,刘廷让守雄州,赵延溥守贝州,防备契丹南下。

随后他又想起一件事情,于是命原本已安全撤兵的潘美军再出雁门,掩护云应寰朔四州吏民及吐浑部族迁入境内,准备来个釜底抽薪。

正是此举让西路军孤悬敌后,葬送了一代名将杨业的性命。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09-19 17:23:36 +0800 CST  
【更新】

击溃宋东路军后,幽州顿时没了压力,萧太后立刻派耶律善补、韩德威等四路兵马驰援西线的耶律斜轸,收复山后诸州。

耶律斜轸面对潘美一路原本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却突然发现宋军居然主动撤退了,才得知东路胜负已分,宋军全线退兵。

耶律斜轸本可等待援军抵达后再从容反攻,但战机稍纵即逝,他决定不等援军到达,集中十万兵力,趁机反攻蔚州。

辽军先与宋军贺令图部相遇,双方大战,宋军大败,被斩杀万余,但蔚州的宋军坚壁不出,耶律斜轸猝然之间未能破城。

不久,援军来救蔚州,城内宋军见机突围而出。

此举正中耶律斜轸下怀,他早已在险要处设下伏兵,宋军出城正好落入埋伏,伏兵在前方突然杀出,耶律斜轸又率骑兵从背后攻击,前后夹击下,突围与赴援的宋军尽皆溃败。

辽军乘胜追击,至飞狐又遇潘美军主力。

一番大战后,辽军又大胜,斩首二万余级,趁势夺回应州、寰州。

但潘美还不能跑,他要完成皇帝掩护四州吏民南徙的任务。

此时宋军屡战屡败,无力与辽军争锋,四州百姓携家带口,行动迟缓,很容易成为攻击目标,形势对宋军极为不利。

杨业向潘美建议说:“辽军士气正盛,皇帝的旨意是让我们保护百姓,没有必要与敌军正面接战。只要兵出大石路(今山西代县西北),派人密告云、朔二州守将,相互配合以为掩护。等大军到代州时,先命云州百姓出城,然后我军赶赴应州,辽军主力必定来迎战,此时再令朔州百姓出城,避入石碣谷(今山西朔州南),在谷口派埋伏一千余名弓弩手,以骑兵在中路支援,如此三州百姓方能万无一失。”

杨业的意图是声东击西,吸引辽军注意力,趁机掩护百姓转移。

毫无疑问,当时形势下,这个方案是最稳妥可行的。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09-21 20:49:02 +0800 CST  
【更新】

监军王侁不以为然:“我有数万精兵,还害怕他契丹作甚!但率大军自雁门北行,直趋朔州,一路大张旗鼓,必定无往不利。”

护军刘文裕赞成王侁的主张,但杨业觉得这样必败。

王侁奸笑两声,别有用意说:“君侯(杨业字)一向号称’杨无敌’,今日却畏敌如此,逗挠不敢迎战,莫非心存异志不成?”

杨业本是北汉降将,归顺宋廷后镇守代北,颇受赵光义器重,却因降将身份遭受小人嫉妒,常有人向赵光义打小报告说他的坏话。

赵光义把诋毁的奏疏打包送给杨业,表示朕对你十分信任,这些东西不要放在心上,让杨业甚是感动,守边更加卖力。

但赵光义此举还隐含着一层不信任的意思:你是北汉降将,朕不计前嫌加以重用,你最好乖乖听话,你身边是有人替朕盯着的。

这样来看,王侁的用心可谓阴险无比,尤其是扣上“逗挠不战”、“心存异志”两顶大帽子,听得杨业胆战心惊。

为证明清白,我杨业只能奋力出战,以死明志了。

杨业虽知此去凶多吉少,已抱定必死之心,但出发前,他还是向潘美献计,请潘美在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北)布置强弓劲弩,埋伏步兵接应自己。

这是唯一生还的希望。

潘美答应了,便与王侁等在谷口依计列阵。

杨业率兵出发时,耶律斜轸已探得消息。

与耶律休哥善于截粮道、击侧翼战术不同,耶律斜轸更擅长伏兵奇袭,他命大将萧挞凛设伏于路侧,自己摆出正面迎击的姿态。

凌晨,杨业所部杀到,双方甫一接战,耶律斜轸便率军后退。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09-21 20:53:30 +0800 CST  
【更新】

杨业不知是计,正欲尾随追击,辽军伏兵突然杀出,打了宋军一个措手不及,杨业寡不敌众,且战且退,退至狼牙村。

潘美等人在谷口等待,一直从凌晨等到将近晌午,不见前方战报传来,于是派人登台远眺,却不见敌军踪迹。

王侁以为对方败走,为了争功,竟擅自领兵离开谷口。

王侁颇有来头,他的父亲是后周名臣、《平边策》作者王朴。此人靠父亲荫庇入仕,也曾立过战功,但为人刚愎自用,仗着自己的监军身份无视其他将帅——这在五代宋初是一种常见现象。

潘美虽为主帅,却对王侁的行为无计可施,制止无效后他竟也带兵离开谷口,走了二十里方才得知杨业兵败的消息。

此时若是返回谷口接应,杨业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但潘美却做出一个决定——不顾杨业,率全军退走。

杨业自晌午力战到傍晚,终于退到陈家谷口,却未见半个宋兵的影子,知道已被友军抛弃,不禁悲愤交加,捶胸顿足,拊膺大恸。

被人抛弃的杨业没有放弃,他率部下继续奋力杀敌,身上受伤十余处,仍手刃上百敌兵,他的儿子杨延玉、部将王贵尽皆战死,麾下士卒死伤殆尽,却没有一人投降。

这一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杨家将。

战至最后,杨业战马重伤不能行走,只得藏匿深林之中,结果被契丹大将耶律奚底射中,落马成擒。

辽军主帅耶律斜轸对杨业既敬且恨,他想折服这位昔日对手,质问说:“你与我契丹争斗三十馀年,今日一败,有何面目相见!”

成者王侯败者寇,杨业早已万念俱灰,叹息道:“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既然落到你们手里,我杨业无话可说,但求速死。

自此,杨业不再言语,不吃不喝,绝食三日而亡。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09-21 21:20:02 +0800 CST  
【更新】

七月下旬,宋军在山后全面溃败,各城守军弃城而走,山后诸州还没捂热就被耶律斜轸逐一收复,三路所取州县全部复失。

至此,除中路军毫发无损撤回境内,东西两路大军均告失利,这场规模空前的雍熙北伐,经过半年多鏖战,以宋朝惨败而告终。

赵光义听闻杨业败死,十分震惊,痛惜良久,追赠他为大同军节度使,录其子五人,杨老令公虽壮烈殉国,杨家将满门忠烈的故事还将继续上演。

那两位逼迫杨业的监军难逃罪责,全部受到惩罚,王侁被除名流放金州,刘文裕除名流放登州,主帅潘美亦因此被“降三官”。

可惜这些都无法挽回一代忠臣良将的性命。

雍熙北伐时,潘美已是六十六岁的老将,次年他虽官复原职,却仍悒悒不乐,数月而卒。
想当年伐南汉、攻南唐、守北御边,潘美也是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如今却晚节不保,因为过失致杨业战死,或许他也在内心深深痛悔吧!

潘美想不到的是,内心的谴责仅仅是一时的,他自己竟会因此事成为人们心目中陷害忠良、奸邪嫉功的一代奸臣,以致遗臭万年。

平心而论,杨业之死,王侁至少须负七分主要责任,但作为一个资深望重的主帅,潘美本人是可以不为王侁所动,坚持配合作战的,杨业兵败后他也可以发兵救援,却一时鬼迷心窍,酿成大过,以致葬送一代名将,因此他对杨业之死至少也要背三分责任。

但人民群众更喜欢是非分明的角色、忠奸对立的斗法,杨业既然是忠臣良将,只可能被美化拔高,见死不救的潘美被丑化、抹黑就成为一种必然,这是迎合市场需求的结果。

而老百姓是不会研究历史的,他们更喜欢看民间故事、听评书戏曲,于是在这些作品里面,潘美就成为了永远的反面角色——潘仁美。

这个黑锅背的有点冤,却也不是完全冤枉。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09-29 21:48:34 +0800 CST  
【更新】

潘美、王侁遭受惩处,东路军的曹彬等人也难逃罪责。

西路军失去杨业,东路却是一败涂地,折损了数万大军。

赵光义愤恨不已,把战败责任一股脑推给了主将,所谓“将帅等不遵成算,各骋所见”,“往复劳弊,为辽人所袭,此责在主将也。”

赵光义此番说辞虽有甩锅之嫌,也确有几分道理,但他轻信贺令图之言,未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就抛开宰相,直接与枢密院决策北伐,至少也要承担一个偏听则暗、决策失误的责任。

当然,皇帝即便犯错,也是没办法追究责任的,于是知大名府赵昌言等上书,义愤填膺地请皇帝将败军之将曹彬等处斩。

曹彬等素衣至阙待罪(素衣是罪人才穿的衣服),主动承认错误,表示愿意接受任何惩处,是杀是剐都认。

赵光义又当起了好人,免了诸将死罪,把曹彬贬为右骁骑卫上将军,米信等人也一并贬官,高级将领几乎无一幸免。

反观契丹方面,萧太后和辽圣宗论功行赏,参战将士无有不赏者,耶律斜轸加受太师,耶律休哥进封为宋国王,封号与宋朝国号相同,奖掖炫耀之意昭然若揭。

雍熙北伐是宋朝为收复幽云发起的第二次主动进攻,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损失之重、作战规模之大,是以往数战无法比拟的,可以看作是宋辽双方一次倾其所有的总决战。

对宋朝来说,这次北伐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惨败,不但没有恢复一寸土地,还耗费大量物资,损失大批有生战斗力,差点血本无归,导致宋军基本失去了对辽的战略进攻能力,被迫转向战略防御。

但这次失利更重要的是对宋朝君臣上下信心的一次沉重打击,甚至形成一种“恐辽”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赵光义主动表示今后“不再言兵”,告诫边将不要“妄生边事”,转而把统治重点放在对内的防范和控制上,基本宣告放弃了武力收复燕云的梦想。

端拱二年(989年),赵光义放出话来,声称“欲理外,先理内,内既理,外自安”,确立了宋朝一以贯之的守内虚外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这真是一个极好的借口。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09-30 19:13:56 +0800 CST  
【国庆佳节来临之际,祝所有支持楼主的朋友们节日快乐!感谢你们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10-01 08:58:58 +0800 CST  
【更新】

第十四章 攻战不休

岐沟关之战后,辽军牢牢掌握了宋辽战争的主动权,而以他们的一贯作风,对宋朝主动挑起的战事一定是要大举报复的。

有仇不报非君子,这次报复只间隔了三个月。

雍熙三年(986年)十一月,辽军大举发动攻势。

萧太后以耶律休哥为先锋都统攻宋,随后又亲率主力南下,同时命北院大王蒲奴宁在西线作牵制性进攻。

从辽军投入兵力看,这将是一次规模不亚于歧沟关大战的战事,而宋方也早已得知辽军来犯的消息,并做好迎战准备。

但从十一月下旬到十二月初,辽军的进攻却是零零星星,战斗规模颇小,预期的大决战久久没有发生。

这一现象让赵光义有些急不可耐。

自从高粱河之败,辽军第一次南侵报复,赵光义便确立了积极的“弹性防御”策略,不被动守城,尽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事实证明这套策略十分得当,辽军三度南侵都以失败告终。

这次赵光义决定再大胆些,他命定州都部署田重进主动出击,进攻辽军控制的歧沟关,又命瀛州兵马都部署刘廷让率军北进,共同寻找辽军主力与之决战,实现“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目标。

赵光义对自己制定的策略还是颇为自信的。

田重进奉命出定州,果然成功袭破歧沟关,并顺道收复涿州,可他在这里并没有找到辽军主力,因为辽军已早于他南下,耶律休哥率部击败宋军于望都(今河北望都),兵锋直指瀛洲。

驻守瀛州(今河北河间)的刘廷让认为辽军人多势众,自己绝对搞不定,便事先与沧州(今河北沧州)都部署李继隆商议,将精兵留给李继隆,约为紧急之援,自己率军先北上御敌。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10-06 19:43:35 +0800 CST  
【更新】

刘廷让的部署看似十分谨慎,但他显然没有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比如将士的吃饭穿衣问题。

在他对手、辽军第一名将耶律休哥面前,看似小事的吃饭穿衣问题将成为一个致命疏漏。

耶律休哥打宋军颇有心得,得知刘廷让前来,他没有着急吃掉这部敌军,而是先发兵扼住险要,与宋军对峙,然后又故技重施,派军截获宋军辎重,一把火烧了对方的粮草,等待主力前来合围。

十二月初十,辽军主力败宋军于莫州后继续推进,终于在君子馆(今河北河间西北)一带与耶律休哥会师,实现对宋军的合围。

辽军占尽人数优势,这才发动进攻。

宋军被辽军重重包围,又遇到穿衣问题。

北方的十二月正是天寒地冻之时,宋军将士个个衣着单薄,冻得手脚麻木,连兵器都拿不稳,别说开弓拉弩了。

天不时、地不利,人数不占优势,刘廷让只能寄希望于战友来援。

可这次战友让他失望了,李继隆不但没有如约救援,反而引兵退保乐寿(今河北献县),把数万友军弃之不顾。

时至如今,若不投降便只能奋战,刘廷让选择了突围。

但辽军岂能让到嘴的肥肉跑掉,援军源源不断到来,里三外三地围了好几层,攻势一波比一波猛烈,宋军突也突不出来,宋军将领桑赞率所部力战,从早晨杀到下午,总算杀出一条血路,率部逃走。

在辽军合围下猛攻,宋军尽管不惧敌军、拼死奋战,仍未能避免全军覆没的结局,死者数万,高阳关部署杨重进亦力战身死,只有主帅刘廷让骑着部下的马仓皇逃跑,保住一条性命。

辽军虽然取胜,损失去也不小,国舅详稳挞烈哥、宫使萧打里两员大将战死,足见战事之惨烈。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10-07 19:25:41 +0800 CST  
【更新】

君子馆之战沉重打击了河北宋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辽军则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分兵略地,如入无人之境,最远甚至打到德州,大名(今河北大名)以北地区悉遭蹂躏。

次年正月初,辽军又连破束城、文安,纵兵杀掠,而后班师。

宋军在东路的君子馆大败,损失惨重,西路却挽回一点颜面。

辽军进攻望都、君子馆时,北院大王蒲奴宁亦遣兵南下,自胡谷进攻代州。

杨业被俘殉国后,接替他守代州的是给事中张齐贤。

这位进士出身的文官是个大胖子,能吃能喝,还好上书言事,此前因为上书惹得皇帝不高兴,自请戍边,赵光义就打发他来到代州。

辽军进至代州城下,宋军神卫都校马正率所部列南门外迎敌,但他的一点兵力显然不够辽军打,失败是铁板钉钉,而拥有大军的三交口副部署卢汉赟却畏懦不前,保壁自固,不发一卒救援。

若是代州失守,辽军便可直下忻州,进而南逼太原。

关键时刻,御敌重任落到了一介文官张齐贤身上。

还好张齐贤虽是文官,却比身为武官的卢汉赟胆子大的多,他选了两千厢军出城列阵,然后在阵前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誓师演讲。

史书说张齐贤“议论慷慨”,说明他演讲水平很高,在场宋军被激发地战斗指数直线上升,个个以一当百,终于逼得辽军暂时退却。

宋军初步却敌值得鼓舞,但张齐贤知道自己这是险中取胜,辽军并未完全撤走,一旦对方摸清代州兵力虚实再攻,自己就搞不定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6-10-14 21:10:54 +0800 CST  

楼主:低首神龙狄飞惊

字数:929910

发表时间:2014-05-28 20: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7 09:54:34 +0800 CST

评论数:121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