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君临天下》已出版,长篇连载:《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写在前面的话

当我选择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知道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不止是选择的过程艰难,选择之后的路会更加艰难。

选择的艰难是因为有顾虑,有顾虑是因为以下三点:

一、这是一个容易惹事的题目。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开始,一直到“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这五千多年的所有王朝和大小政权中,不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如果要选出一个最受关注又最具争议的朝代,那一定非宋朝莫属。

从宋朝以后一直到现在,对宋朝的认识和评价就像对这个朝代的人、这个朝代的事、这个朝代的思想、这个朝代的文化一样,始终充满了争议,认为宋朝为华夏文明极繁荣极昌盛者有之,认为宋朝为中华民族极衰落极软弱者也有之,而且还在不断深化、不断翻新。对于这样一个题目,不论谁来写,不论怎么写,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认同和满意,反而是写得越多,争议越大,不同的声音越多,批评甚至咒骂者越多。

二、这是一个珠玉在前的题目。

中国人喜欢谦虚,每次交流讨论的时候,首先发言的那个人在发表意见之前都要讲一个成语“抛砖引玉”,把自己的意见比作砖头扔出去,希望引起大家的回应,纷纷把玉石抛出来,发表出更多更好的意见。但对于我而言,在选择这个题目,在开始动笔的时候却已面临珠玉在前,这块珠玉就是《明朝那些事儿》。

想当年,明月先生的《明朝那些事儿》珠玉一出,捧红了轻松说历史的方式,剩下的追随者纷纷大显身手,抛出来的却大多数都是砖头,有的甚至还是土坷垃。没办法,谁让《明朝那些事儿》的起点太高,一出手即被奉为经典,成为业界标杆,多少年来一直在被模仿,始终未被超越,每个使用白话轻松说历史的作品都会被拿来与之比较,你不想比较都不行。作为他众多粉丝之一,我实在不敢有超越的企图,也确实难有超越的能力。

三、这是一个被反复咀嚼的题目。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曾经说过“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如果把宋朝比喻成一个大馒头,那它一定是被嚼过了无数次的馒头。且不说上千年来各种正史、私史、野史等史料记载,当今荧屏上改编电影电视剧,单是现代的文学作品数量之多,就让人有说之不尽、浩如烟海之感,不知从何读起的感觉。

这其中,既有职业选手(宋史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作品,比如《细说宋朝》、《正说宋朝十八帝》、《王立群读宋史》、《两宋王朝》等等,也有业余票友的解读,比如《宋朝那些事儿》、《如果这是宋史》、《这才是宋史》,更别提网络上各种以宋朝为背景的戏说、穿越、YY作品了。

宋朝这块大馒头已经被咀嚼了无数次的馒头,任凭你再怎么咀嚼,他也是那一块馒头,总不可能从馒头里嚼出肉味来,也很难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来。

这三点顾虑一度像横亘在我面前的三座大山,动摇着我做出选择的决心,经过不知多少次的权衡,我终于坚定决心,做出了这个选择,是因为以下两点:

一、这是我一点小小的理想。

人总是要有些理想,有点爱好的。我自小喜欢历史、地理、政治、文学,有过要当作家、历史学家的理想,但很遗憾这种喜欢远没有达到痴迷的地步,而且喜欢的层次太浅,范围太窄,仅限于几本可怜的教科书和有限的课外读物,加上本人也没有过人天赋,什么博览群书、广泛涉猎、过目不忘、出口成章之类的词汇与我扯不上一丁点关系,这个理想也就随着年龄增长而湮没。

后来,一些同学朋友鼓励我说肚子里有点墨水,应该写点东西,可是现在翻回头去看看,跟很多历史、政治和文学爱好者相比,除了毕业论文、工作总结、领导讲话这套形式主义的东西,竟然没有动笔写过哪怕只有几千字的文稿,别说投稿发表,甚至连自娱自乐,自我消遣都没有,实在不知道自己这些年是如何浑浑噩噩度过的。

现在,我就把这篇文章当作自己一个小小理想的起点,至于理想的终点是什么,能否最终实现,我想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享受这个追逐梦想的过程。

二、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朝代。

清代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指出:“若论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恶为善,姑不具论,而为宋人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由是言之,宋代之史事,乃今日所函应致力者。”

如果你能多读一些关于宋朝的史书作品,你就会发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今社会,你所知道的我们这个民族的优秀品格、劣根缺陷,都可以在宋朝找到影子甚至根源,宋朝几乎就是当今社会的一面镜子。

伟大帝王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至于大家从宋朝这面镜子中到底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悟到什么,就是见仁见智了。

既然选择了开始,那么就要有写作的原则,就像做人要有原则,要贯穿于一生一世一样,这个原则也要贯穿于写作的始终,我的这个原则大体有以下几点:

一、历史与文学相结合。

我写的东西不是历史教科书,不是历史论文,也不是演义小说,更不是穿越小说,而是建立在个人对历史理解基础上的重新编译和叙述,但不是虚构和改写,而是另一种风格的历史,用文学手法写就的历史,这一点是向《明朝那些事儿》学习和致敬的。

二、各种史料相结合。

关于宋朝的各种史料浩如烟海,没有人可以穷尽,基于历史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考虑,我写作的依据主要是正史,包括官修史书(如《宋史》、《实录》等),比如和私修正史(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纪事本末》等),然后是部分可信度较高的个人笔记,最后才是极少数的野史资料(如《宋史演义》、《飞龙全传》、《玉壶清话》等等)。

三、写实与写虚相结合。

写实的部分以正史为依据(其实对于宋朝来讲,正史有些内容的来源也是个人笔记,甚至是野史),写虚的部分则以个人笔记和野史资料为依据。

总的原则是,大是大非、关键性、重要性的内容以正史为依据,注重史实性,尽量论证事实真相,比如关于宋太祖之死,宋太宗即位;可有可无,无伤大雅的内容则兼个人笔记和野史为参考,比如关于花蕊夫人的传说,注重艺术性,主要目的为增加传奇色彩,渲染文学氛围,增添可读性和趣味性。

四、政治军事与经济文化社会相结合。

近些年有关宋朝历史的草根作品,多聚焦于政治上的权力斗争,军事上的征战讨伐,对经济、社会、文化和制度的关注较少,往往使得大家产生一种看戏的热闹感,热闹过后却不知道到底学到了什么,感悟了什么。
历史是丰满的,皇帝、文臣和武将虽是历史舞台上的角色,但经济、文化和制度才是历史的内涵,出于个人喜好,会在文章中加入很多这部分内容,我希望我的文章不但带给大家热闹,还可以带给大家知识、感悟。

最后还有一点说明:

我不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人不饿的单身汉,由于个人工作和生活原因,每天用于阅读写作的时间很少,没有给自己定指标,下任务,所以不能确保每天更新,也不能保证每天更新多少,只是希望一直坚持下去,把自己阅读过的、思考过的、感兴趣的东西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另外,受知识水平所限,其中可能会有很多疏漏、错误,也希望大家真诚的帮助我,支持我,只要不搞人身攻击,欢迎大家一切形式的交流、辩论、吐槽、拍砖、批评,包括激烈的批判。

时为2014年5月28日,此文正式开篇,距我离开大学校园已整整十年。

6月1日,我们相约青岛,相约母校,回忆青春,把酒言欢,适逢其会,无以为贺,谨以此文,献给中国海洋大学2000级旅游管理本科班的全体同学。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28 12:34:00 +0800 CST  
楔 子

记得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时,对其第一回开篇起语印象极其深刻,记忆犹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罗贯中的这句话可谓一语道破中国古代乃至近代数千年历史分合之象,接下来他又回顾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天下统一与分裂之历史轨迹。

“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心,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由于罗贯中先生所写的《三国演义》只是三国这个时代,所以它的历史回顾也就到此为止了。

遵循他的逻辑思路,我们继续向后追踪:三国纷争而后归于晋。五胡乱华而后晋室南迁,十六国轮番登台,南北朝并立百五十年。后来天下统入隋唐,三百年后又复大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纷乱百余年。终由宋朝结束乱象,臻于大治,迄至元明清,八百年间天下再无分裂之局,直至列强侵华,王朝崩塌,社会剧变之后,军阀割据,华夏最后一个乱世在近百年前方才终结。

这段三千多年的中华历史,实际上包含了五个分裂的历史阶段,他们分别是春秋战国(约公元前770-221年)、三国(约公元220-280年)、东晋十六国(约307年-439年)、五代十国(约907年-979年)、军阀割据(约1920-1930年)。

分裂和割据,当然不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幸福,相反他们是战乱、灾难的代名词,带来的往往是暴力、战争、纷乱、流血、牺牲,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英雄”,越是乱世越容易诞生改变历史的风云人物,越容易发生激动人心的英雄故事,而毫无例外的是,再长久的分裂也不会永远延续下去,都会归于一个统一的王朝治世。

在这里,我所要讲给大家的就是发生在从分裂到统一,从乱世到治世以及其后三百年间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我并没有完全想好,出于简洁醒目的需要,姑且就叫做《说不尽的宋朝》吧。

说到宋朝,就不得不提它的前世,五代十国。

作为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的乱世之名可谓名符其实。

五代十国,顾名思义,就是五个朝代和十个国家。确切的说是中原地区五个前后交替的朝代和同时期其他地区前后并存的十个割据政权的合称。

这是学术上的说法定义。其中,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指的是前后蜀、吴越、南唐,吴,北汉,南汉,荆南、湖南、武平、福建、燕。这些是大家耳熟能详,小学生都能倒背如流的历史常识。

关于这段历史的起点和终点,教科书上一般从907年唐朝灭亡算起,到979年宋朝灭掉北汉为终点,经历约72年。

这种精确的计算方法不能说不正确,但可以说并不准确。至少在起点907年前数十年,中原王朝已经陷入了分裂和割据状态,虽然大唐王朝名号犹在,但已经名存实亡,各大藩镇割据地方,征战不已,其混乱程度甚至超过五代十国阶段本身。

所以这是一时期的分裂实际上从唐朝末年(约820年)就已经开始,直至979年才宣告终结,持续一百六十年。那么这个分裂阶段又发生了那些事情,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关于这个时代的评价,后世的史学家几乎是众口一词,什么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水深火热、人性堕落、道德沦丧、弑君杀父、礼崩乐坏、武夫当道、暗无天日等等这类充满贬义感情色彩的词汇,把五代十国搞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暴力、最不堪回首、一无是处的混乱时代。对这些表面现象的描述虽有夸张之嫌,却也八九不离十。

至于这个时代到底有混乱,用文字是难以形容的了。为了更加直观生动的让大家认识这个时代的混乱,我们不妨用表格展示,让数据说话: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28 12:49:47 +0800 CST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五代期间的中央政权再五十二年间,更换了五个国号,平均每个朝代持续10.6年,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的说法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印证。只要你有实力,有兵马,不管出身如何,姓甚名谁,是华夏子孙还是少数民族后裔(所谓的胡、狄、蛮、夷等等),就可以用双手打拼自己的天下,正如著名军阀安重荣所说“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当然,当上了皇帝并不意味着你高枕无忧了,恰恰相反,登上皇位意味着你的屁股坐到了火山口上,因为据统计,在这53年间,共有14个“幸运儿”(其实未必是幸运,如果不当皇帝可能活得更长一些)过了一把皇帝瘾,平均每人享国3.8年。

更令人痛惜的是,窥伺你的皇位,时刻准备着寻找机会将你拉下马,置于死地的不是与你有着深仇大恨的死对头,而是你身边最为亲近的人。这些亲近的人可能是你的亲生儿子,可能是你的养子,也有可能是你的手足兄弟,你的大表哥小舅子,或者是你最为信任的的力不讲,或者是你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

总之,越是和你有着亲近密切的关系,越是有可能与你反目成仇,暗箭伤人,毫不留情的把你掀翻在地,夺去你的皇位,还要狠狠的踩上几脚,最后还要了你的性命。

这种情节很像是古龙的武侠小说,越是关系亲密,越是不可能的人,越有可能成为致你于死地的凶手,所有人你都不可不防。

可惜的是,即便你日防夜防,依然防不了别人明立暗中给你一枪,因为另一份数据显示,五代期间的十四位皇帝中,正常死亡(老死、病死、因敌对战争死亡)的只有6个,其他均为非正常死亡。

这里所谓的非正常死亡系指被臣属部将、子侄兄弟弑杀者,包括直接被杀者(比如后梁太祖朱温,被其子朱友珪弑杀)或者因造反叛乱身亡者(比如后唐末帝李从珂,因部将石敬瑭叛国,引契丹军队攻唐,导致李从珂自焚身亡)。

与此相对应,这些非正常死亡的皇帝,他们自己取得皇位的方式也不是什么合法途径,其中以篡位方式登上帝位的有7人,占50%,这里面又有5人弑杀父兄篡权,占篡位称帝人数的71.4%。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28 12:57:11 +0800 CST  

由于皇位更迭过于频繁,大家彼此之间的关系有极其复杂,为了让各位不致被这段风云变幻的时代给搞糊涂,我对五代皇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勾勒和呈现(其中标有×的表示非正常继位):



除了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以外,其他地区的割据政权也不甘寂寞,他们这些地方武装地主,论起地盘大小、国力强弱都不如中原政权,但搞起政治斗争,阴谋战乱来丝毫不亚于中原王朝的大佬们。鉴于割据政权数量众多,而本文篇幅有限,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数据都已经列在表格中,请大家自行参阅。

总的来看,五代十国时代基本上就是在这一幕幕杀君弑父、兄弟相残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度过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武力争斗几时休?依靠武力和非法手段取得了皇位,却也逃不过被人赶下台的命运,在这场反复循环的历史剧中,没有谁是永远的胜利者。
难道中国就要在这无休无止的混乱中永远沉沦下去吗?

不会的,历史规律不会允许这种现象的发生。

五代十国的混乱是人尽皆知,有目共睹的,但很少有人看到的是,五代十国分裂割据背后隐藏的统一动力和因素。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既是对唐末藩镇割据现象的进一步加剧和发展,又是对这一混乱局面的整合和终结。

纵观整个唐末五代,军阀割据混战严重冲击了原来固有的社会秩序,彻底改变了社会各种力量的对比,并且从中酝酿了全新的统一因素。

从五代更迭就可以看出,相对其他地方割据政权,中原的政权始终保持着绝对的实力优势,并且以正统中央政府自居,一直维持着扩张地盘吞并其他政权的趋势。这与唐朝末期朝廷衰弱,地方强大,天下只知有藩镇,而不知有天子的形势相比是大不相同的。

从后梁到后唐,再到后晋后汉后周,经过数十年的正确更迭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生存竞赛,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中央政府实力不断增强,此消彼长之下,再加上人心所向,统一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所谓物极必反,乱极趋治,这个时候的华夏大地所需要的是一个英雄,这个英雄不是像美国大片中蜘蛛侠、超人、钢铁侠之类那样拥有特异功能,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以一己之力拯救地球和全人类,充满个人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超级孤胆英雄,而是一个领袖,一个具有战略眼光,顺应历史潮流,整合所有资源和有利因素来完成统一的历史使命的领袖。

幸运的是,这是一个呼唤英雄而诞生了英雄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那些看似漫无边际、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边缘,已经有一丝晨曦的光亮,带给人们希望,这点希望是从一个年份开始的。

后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两个影响历史的人物先后离世,准确的说应该是驾崩。

按照礼制,只有皇帝死才能叫“崩”,而在这同一年驾崩的两位皇帝,都是不世出之豪杰,就是放眼百年,也难有人与之匹敌。

这两位皇帝,一个叫李存勖,一个叫耶律阿保机。

在过去的三十年,这对堪称宿敌世仇的对手,以各自的卓越天赋和韬略功勋深刻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建立起了不世之功勋。

一个是民族英雄,开国皇帝,统一契丹八部,征服渤海王国,东征西讨,威震大漠,各族臣服,南征北战,侵略汉地,中原震动,开创契丹帝国百年基业。

一个是无敌战神,少年得志,据河东之地,承父亲遗愿,北收幽燕,力阻契丹,南拒后梁,攻灭世仇,平定前蜀,入主中原,运筹决胜,无人可挡,创建了百战百胜的战神神话。

这两位天赋异禀的绝代豪杰也有过直接的对话,论军事才能,阿保机逊于李存勖一筹,双方虽未亲征,李存勖均以胜利告终,但伦治国安邦,驾驭群臣,阿保机则远胜李存勖。所以双方的结局也泾渭分明,一个开创百年基业,后继有人,一个众叛亲离,身死国灭,殊为可叹!

英雄已逝,事业犹在。在五代十国的年代,注定不缺乏英雄豪杰。

就在李存勖和阿保机离世的第二年,上天送给中国另一个英雄人物,一个绝不亚于两位传奇人物的新传奇,他将以更加卓越的才能,更加惊人的天赋,更加传奇的经历,接受历史交给他的使命,去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混乱,创造更加辉煌的功绩和更加灿烂的文明!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28 13:03:11 +0800 CST  
@闹不够 5楼 2014-05-28 13:24:50
贵在勇气可嘉。
-----------------------------
没有勇气不敢提笔啊,这个话题是在惹不起。。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28 14:32:50 +0800 CST  
@我没有话说了 7楼 2014-05-28 13:31:33
献给中国海洋大学2000级旅游管理本科班的全体同学---
必须马一个
-----------------------------
不知不觉十年过去了,大学唯一的遗憾就是没好好学习,结果到了工作之后,必须要hard hard work and day day tired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28 14:35:07 +0800 CST  
@王吉旭 20楼 2014-05-28 15:12
方便时可以发送到咱的老乡群里,让大家分享。
------------------------------
感谢王哥的关心支持!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28 15:24:34 +0800 CST  
@吉良吉影Z 22楼 2014-05-28 15:18
开篇虽易,坚持不易。加油,楼主,人生总要尝试做一下真正想做的事。
------------------------------
同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很难,坚持起来很累,但也很充实,有挑战性。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28 15:28:22 +0800 CST  
@陆留香 31楼 2014-05-28 16:57
1、上学时特喜欢历史,说起来,我还是文科班的历史课代表;
2、今年适逢毕业十周年,且6.1也要远赴北京参加十周年聚会;
3、也喜欢写一些东西,但大多是总结、汇报之类的。前些日子回顾了毕业十年来的职业生涯,12页,算是大作了。
4、东营人。
综上所述,不顶恐难。望以后多加交流。
------------------------------
有如此共通之处,希望大家多交流,共同进步,东营虽是小地方,也有它的可爱之处。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28 17:12:48 +0800 CST  
第一章 英雄诞生

传奇,从一声啼哭开始。

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七月,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静谧的夜空,一名男婴呱呱坠地,出生在洛阳夹马营的一处宅院。

这家喜得贵子的男主人名字叫赵弘殷,而那名刚刚经历分娩痛苦的妻子和母亲姓杜。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生育过两个男孩,这名新生儿是夫妻俩的第三个儿子,作为孩子的父亲,赵弘殷给自己这个儿子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赵匡胤。

匡,匡扶社稷,胤,子孙相承。从名字来看,就可以知道这位父亲对对这个孩子寄予的期望,但期望总归是期望,要变成现实似乎是遥不可及,这个时候的赵弘殷一定不会想到,这个新生的婴孩和他伟大的名字注定将被写入历史。

在正式开始介绍本书的第一男主角之前,趁他还在襁褓之中嗷嗷待哺,让我们先来认识以下男主角的父亲和祖父们。

首先是赵匡胤的高祖父(太爷爷),赵脁。

赵脁在唐朝时做官,历任永清、文安、幽都三县的县令,虽然官职不高,好歹也是国家的正式公务员,县处级干部,从此奠定了赵氏家族的官宦生涯,并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扬,直至赵匡胤荣登九五之尊,建立赵氏天下。

其次是赵匡胤的曾祖父(老爷爷),赵珽。

赵珽同样投身仕途,从藩镇从事(这是一个节度使府的低级幕僚职务)干起,一步一个脚印,临死前混到了兼御史中丞。

按照唐代官制,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长官,属于朝廷高级官员,但如果你认为这位赵珽老爷爷混到了朝廷高干的层次上,那就是看走眼了,因为他的这个御史中丞前面还有一个“兼”字,这个“兼”是兼职的兼,但意思却并不是兼职的意思,而是唐朝中后期富有特色官职特点之一“兼宪衔”,就是低品级官员在原本官职之外的加官,并不能提升其品级,连一点经济实惠也没有,说白了就是一个挂名的虚衔,除了当荣誉称号用来自我安慰外,一无所用。

所以,这位赵珽临死之前依然是低级幕职,他没能改变老赵家的前途命运。

再次是赵匡胤的祖父,赵敬。

赵敬历任唐朝营州、冀州、涿州三州刺史。在唐朝,刺史是一州的行政长官,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市长、书记,属于正厅级的干部。考虑到古代史书中有传记人物要么是高级别的朝廷官员,要么是有非凡功绩或极高知名度,而这位刺史大人显然没有什么耀眼功绩,所以也没有资格被载入史册,我们对他的了解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最后出场的是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

赵弘殷出生在唐朝末年,籍贯河北涿郡(今河北)。虽然祖上时代为官,赵弘殷却没有走父辈们的成功之路,而是选择了从军。

在那个纷乱混战为主旋律,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脑袋能长多久时间的五代十国,从军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却也是建功立业的快捷途径,关键前提是你必须足够勇敢、大胆,足够命大、幸运,能够在无数的战斗中幸存下来,并且遇到改朝换代的良好机遇,又跟对了有前途的领导。

所幸的是,赵弘殷基本具备了上述条件,他年轻时作战十分骁勇,擅长骑马射箭,打仗看人的基本功也十分扎实,因此受到更加能征善战的后唐庄宗皇帝李存勖的赏识,在后唐禁军系统任职,他也因此举家搬迁,离开世代居住的河北涿郡,落户首都洛阳,取得了京城户口。正是在洛阳,他迎来了第三个儿子赵匡胤的出生。

从赵氏家族家谱来看,虽然从赵匡胤往上追溯五代都是朝廷官员,勉强也算是官宦世家,但都是超不过四五品的官员,不算是高级干部,也没有辉煌的功绩,能得以青史留名,甚至被追封冠以僖祖、顺组、翼祖、宣祖等只有皇帝才有权享受的庙号,完全也是拜自己那争气的子孙所赐。

另外,我们大体也可以推断出,由于官衔品级限制,他们也没能在子孙的仕途上提供什么便利,自己的子孙都是从最基层干起,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成就自己的事业,这一点在赵弘殷的身上体现尤为突出。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28 19:24:08 +0800 CST  
从少年从军直到现在有了第三个儿子,自己已经度过了十多年的军旅生涯,换了好几任老板,直至现在特别能战斗的庄宗皇帝,他终于遇到一位真正可靠并且赏识他的老板,他认为论忠诚勇敢,自己不输于任何人,有着新老板的器重,自己的前途将会一片光明。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要想建功立业,特别是在军队中,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光有我们前面讲过的足够勇敢、足够命大、足够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另外两项因素无疑更加重要,那就是天赋和机遇。

遗憾的是,赵弘殷同志的天赋资质实在一般,翻遍史书也没有关于他自幼聪颖,少年老成之类的记载,而他的机遇就更加没谱了,他所寄望的庄宗皇帝李存勖没几年就垮了台。

更遗憾的是,新上任的老板对他不怎么感冒,此后的十几年间,他并没有受到特别重用,直到后汉乾祐年间,才因战功升迁至护圣都指挥使,基本上算是熬资历熬出来的。

直到后周世宗在位期间,赵匡胤才又经过不断征战立功,终于升迁到禁军主力侍卫亲军马军左厢都指挥使,而那个时候,他已经50多岁,他的儿子,时年28岁的赵匡胤,已经担任殿前都指挥使,定国军节度使,军衔官职远胜其父。

当然,这些都是二十多年以后的事,至少在当时,赵弘殷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别说儿子的命运,就是自己的前途也是一篇茫然。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庄宗李存勖因魏博兵变被杀,明宗李嗣源即位。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明宗李嗣源驾崩,闵帝李从厚继位。

后唐长兴五年(934年)闵帝李从厚被囚,李从珂继位。

后唐长兴七年(936年),末帝李从珂自焚,石敬瑭即位,建立后晋。

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契丹攻入开封,少帝石重贵被俘,后晋灭亡,刘知远于次年(947年)称帝,建立后汉。

短短二十年的时间,中原王朝三易其号,七位皇帝轮番登台,上演了一幕幕君臣反目,兄弟相残的惨剧,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多少将帅重臣,前一日还大权在握,不可一世,后一天便人头落地,性命不保,甚至九五之尊,坐拥天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落得个身首异处,江山易主。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28 19:28:21 +0800 CST  
在这些风云变幻、改朝换地的历史时刻,没有天赋、没有地位、没有权力的赵弘殷自然没有当主角的戏份,甚至连个群众演员都算不上。

但作为旁观者的他,却从这些动乱中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个兵连祸结的时代,即便是那些王侯将相也朝不保夕,今天为求自保而句柄谋反,弑君篡位,明天却要面临同样的境遇,一时的高官厚禄、富贵荣华又有什么值得羡慕呢?

想我赵弘殷,征战沙场屡立战功,却能保全性命,家不显贵却儿女绕膝,衣食无忧,妻贤家和,在如此乱世,封妻荫子何足羡,全家平安才是最大的幸福,做一名好丈夫,好父亲,才是自己最大的职责。

赵弘殷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他确实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父亲,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们做出了榜样,虽不居高位,而身忧国家,虽屡受压制却为人正直,这边是赵弘殷给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事实上,赵弘殷先生确实也没精力再去过多考虑自己的事业和前途了,因为作为一家之主的他,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一家八口的吃饭问题。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虽然赵弘殷家里养着两个未来的皇帝,但眼前却只是两个只知索取无法奉献的孩子,长子赵匡胤长到十多岁的时候,这个家庭的经济已经比较拮据了,基本上是又缺吃又缺穿,勉勉强强维持个温饱。

虽然形势严峻,赵弘殷还是表现出了一个父亲的责任感,自己的事业并不如意,家庭的处境也非常困难,自己无法带给我孩子们锦衣玉食的富裕生活,但是自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呵护、教养孩子们健康成长,让他们自己去打拼自己的未来。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28 19:29:31 +0800 CST  
@不知叫 42楼 2014-05-28 23:13:00
楼主画表格不错!写小赵他老爹那段还是值得期待的,所有的人都喜欢英雄,哪怕小人物似的。。。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所以近几年美国超级英雄电影才这么受欢迎。不过平凡人也可以是英雄,所谓平平凡凡也是真,难酬蹈海亦英雄!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29 08:29:39 +0800 CST  
@我是赵匡胤 45楼 2014-05-29 08:21:00
强烈支持!太有才了!期待 我的进一步成长!呵呵呵…

—————————————————
呵呵,你的成长道路还很长,一切才刚刚开始。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29 08:31:49 +0800 CST  
@陆留香 48楼 2014-05-29 08:52
直到后周世宗在位期间,赵匡胤才又经过不断征战立功,终于升迁到禁军主力侍卫亲军马军左厢都指挥使,而那个时候,他已经50多岁,他的儿子,时年28岁的赵匡胤,已经担任殿前都指挥使,定国军节度使,军衔官职远胜其父。
该句人名有误吧?
------------------------------
多谢,儿子老子都混了,太晕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29 09:49:35 +0800 CST  
@王吉旭 20楼 2014-05-28 15:12
方便时可以发送到咱的老乡群里,让大家分享。
------------------------------
希望老乡们多支支持,虽然我们没见过面,但都在同一块热土成长。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29 10:30:59 +0800 CST  
@主啊_神啊 68楼 2014-05-29 16:22:29
不妖魔,不神话,一段真正的宋史。
-----------------------------
不穿越,不架空,不胡说,不八道。当然,其中避免不了错误和疏漏,欢迎大家指出来。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29 19:25:29 +0800 CST  
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赵匡胤健康茁壮的成长起来,虽身逢乱世,他依然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与很多男孩子一样,赵匡胤有自己热衷的游戏,不过这个游戏不是玩弹弓、打小鸟、爬大树,钻草窝,而是另一个非常流行的军事游戏——打仗。

话说打仗可算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游戏,自从人类有战争开始,战争便以游戏的形式进入了孩子们的世界。从木制的刀剑到仿真的枪弹,道具不断更新换代,受欢迎程度却丝毫不减,即便是现在的成年人十有八九都有玩这种游戏的经历。

在这种集体游戏中,总会有孩子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将军的角色,指挥其他“士兵”作战,而赵匡胤正是这样一名演员,在游戏中他展现了一种特别的天赋,同他玩耍的伙伴都自觉接受他的指挥,以他为首领和将军。

虽然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小时玩游戏总当将军的孩子,长大之后真正成为将军的概率是极低的,但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这种从游戏中体现出的性格和能力特征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赵匡胤所体现出的这种领导气质和个人魅力将在他成长、成熟乃至成功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赵匡胤就这样在五代十国的乱世和相对安宁平静的家庭环境中逐渐成长起来,不知不觉到了二十岁,成了一个真正的大小伙子。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二十岁放在今天还不够法定结婚年龄,但在一千年前的封建社会,都算得上是晚婚晚育的年龄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安排下,赵匡胤娶上了同为官宦之家的媳妇贺金蝉,从此结束了自由快乐的单身汉生活,过上了夫唱妇随的二人世界。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30 08:26:34 +0800 CST  
第二章 离家出走

如果事情一直这么发展下去,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是生孩子、养育孩子,等孩子长大之后再给儿子娶媳妇,然后再等着抱孙子(或许是很多孩子和孙子),如果运气足够好,寿命足够长,赵匡胤到晚年可以过上妻贤子孝、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当然,与此同时,赵匡胤这个名字也就在几十年后从世间消失,百年之后甚至被自己的子孙所遗忘。

不过是,历史是不会容许这种假设的,它将给赵匡胤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同时也是彻底改变历史自己的机会。

赵匡胤结婚之后,度过了一段颇为逍遥自在的日子,家中父母健在,弟妹尚幼,妻子贤惠,自己闲暇无事之时和几个朋友练练武功,打打拳,赌赌博,吹吹牛,生活的无忧无虑。

然而,日子一长,年轻的赵匡胤逐渐有些厌倦了这种生活,特别是随着家庭生活的日益窘迫,父亲事业停滞不前,辛劳的父母已经很难维持这个大家庭的全部生计,八九口人的生活一度到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每日为填饱肚子发愁的地步,勉强维持温饱成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看看自己,年过二十,业已成家,身强力壮,精力充沛,却整日悠闲度日,连个正式工作都没有,不能为父母分忧解难,更别提建功立业了。

于是,在连续几个辗转难眠的夜晚,赵匡胤不断思索着自己的现在和将来:堂堂七尺热血男儿,理应胸怀大志,图谋建功立业,至少也要像父亲一样驰骋沙场,为国征战,为家奋斗,才能不枉此生,岂能像现在这样游手好闲,两手空空,一事无成!

当这种思索和冲动不断深入和积累时,一种大胆的想法突然冒了出来:我要离家出走,去寻找自己的梦想,成就自己的事业!

坚定了想法以后,赵匡胤没有再犹豫,在他二十一岁那年的某个日子,他毅然离开了自幼相依的父母,新婚不久的妻子,年幼可爱的弟弟们,离开这个并不富裕却温暖的家。

他是不辞而别的,在那个不流行抛弃妻子、外出打工的年代,他不忍心让自己和家人承受离别的痛苦和不舍,他要一个人外出闯荡,好男儿志在四方!

不错,好男儿志在四方,但前方的路并不平坦,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出走的方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从二十一岁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不算晚,但前路坎坷,命运莫测,赵匡胤,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30 08:28:51 +0800 CST  
@主啊_神啊 63楼 2014-05-29 13:20
好带劲啊,今天会有更新吗?
------------------------------
不好意思,昨天个人失误问题,没能按时更新,今早补上。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4-05-30 09:11:58 +0800 CST  

楼主:低首神龙狄飞惊

字数:929910

发表时间:2014-05-28 20: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7 09:54:34 +0800 CST

评论数:121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