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探源,从《山海经》的建木说起


科克郡巨石阵(爱尔兰)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7 16:20:59 +0800 CST  

纳布塔普拉雅巨石阵(撒哈拉)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7 17:16:12 +0800 CST  

Ales巨石阵(丹麦)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7 17:47:34 +0800 CST  

梅内克巨石阵(法国)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7 18:20:23 +0800 CST  
散布于欧亚大陆各地的“巨石阵”,应该不是游牧、狩猎族群的情感所系,在4000~1万年前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状况下,他们也不削去摆弄这些毫无充饥解渴功能的、奇形怪状的、冷冰冰的大Stone。
这些明显带有天文观象、宗教祭祀属性的特殊构造,每一座都具“归藏.巨石矩阵历”的属性,她们显然是精于历法的农耕族群的杰作。而在上古,天文、历法、农耕属于高科技,华夏先民定不会随意示人,只能遵血脉世代传承。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7 19:25:55 +0800 CST  
……我们再回到主题。
通过对上古伟大祖母女丑足迹的追寻,我们知道,弇兹氏在上古发现了北极织女星和北斗七星,并根据包括北斗在内的所有星宿绕北极旋转的视觉现象,建立了“众星拱极,天道左旋”宇宙观,确立了“地道受制于天道”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初始世界观;又根据北斗绕极旋转周期与大地四季轮回的相关性,创立了“太极斗历”。
BC1.2万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在那个年代,人类首次将探索的目光投向太空,初步认识了那个“斗转星移”、四季轮回与永恒、周期运动的自然空间;“太极斗历”的建立,更让人类明白,除了已知的“现在”,还有个未知的“将来”,或许还有个模糊、懵懂的“过去”。
喔噻,这不是“时间”吗?!
是的,这就是完整的“时间”概念的由来。
尽管大暤时代的风历,就有“时间”的概念,但那时的“时间”是以大暤始出为起点(太一、太乙)的。文明初创,人们只管当下,希冀未来,还缺少既往的追述概念。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7 20:12:16 +0800 CST  
1.4万年前,“太极斗历”的创立,令人类首次确立了时间概念,由此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想象一下,没有时间参数的经典力学,是不是还叫力学?!
还不止于此!
战国.尸佼的《尸子》曾经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东汉.张衡的《灵宪》也曰:“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宇”就是包括东西南北外加上下的四方六合三维空间,而“宙”就是涵盖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维时间长轴。而且,按张衡的概念,这个由空间与时间构成的四维宇宙,无极、无限,无穷、无尽。
弇兹氏夨[cè]天,初识了“斗转星移”的无垠太空;创建“太极斗历”,明确了无始无终的时间。她们所揭开的,正是“宇宙”那令人遐想的、神奇而又朦胧的面纱!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8 09:04:25 +0800 CST  
(2)、伏羲八卦历,大约1.5万年
作为风历的“伏羲八卦历”,与“太极斗历”相比,更显朴素、原始,自然比后者的出现要早。既然如此,“伏羲八卦历”定在1.4万年之前数千年的某个时间段,应是恰当的。这也是由当时人类社会发展和知识水平所决定的。
伏羲八卦历的出现,还能再早些码?
不能。我们说“农耕这种社会活动,催生了历法”,而自然环境,却对人类的社会活动,起着关键性制约或者促进作用。
那么,1.4万年之前的地球环境是个什么状态呢?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8 10:46:03 +0800 CST  
与一般的认知不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目前仍处于第四纪冰河时期。之所以没有感觉特别寒冷,那是因为我们只是处于较温暖的“间冰期”罢了。
第四纪冰河时期(Quaternary glaciation),始于258万年前,并一直延续至今。期间,永久冰原又有数次扩张和消退,这种情形分别被称为气温较低的冰期(Glacial Epoch)和气温较高的间冰期(Interglacial Epoch)。而在每次冰期来临时,持续的全球性低温,大陆冰盖由两极大幅度向赤道方向延伸,高山永久雪线海拔高度下降。
第四纪冰河时期,被地质学家称为末次冰期的沃姆冰期(Würm),也作玉木冰期,持续时间在11~1.2万年前。这恰值早期智人(3~25万年前)向晚期智人(1~5万年前)过度期的关键时期(古人类智力的演化,冰期总是如影随形)。由于沃姆冰期距我们最近,地质学家的研究也就最彻底。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8 19:19:41 +0800 CST  
沃姆冰期,使地球上的面貌大为改观。由于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由拔蚀、磨蚀、冰楔作用形成冰斗、刃脊、U型谷、石洼地、峡湾;冰川的侵运作用形成漂石等冰碛物(飞来石)等;冰川堆积作用形成冰水湖等。冰川消退之后,留下了很多遗迹,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北美众多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的U型谷和陡峭的山峰,庐山、黄山、法国和瑞士交界处侏罗山巨大的冰漂砾等,北欧与北美留下了大规模的冰水湖泊群,所以加拿大和芬兰都成了“千湖之国”。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8 19:55:09 +0800 CST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
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地貌的一种,具体为特殊形式的冰川槽谷,多见于高纬度沿海地区,表现为“海岸线非常破碎,大量海湾深入内陆,形成锯齿状的海岸线。”

北欧“峡湾地貌”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8 20:30:24 +0800 CST  
“峡湾地貌”是冰川下滑到海平面附近,因此形成峡湾地貌的区域必须是高纬度沿海地区。由于纬度高,气温较低,冰川分布的海拔较低。同时冰川要表现出侵蚀性,需要利用重力作用向下滑动,所以需要一定的坡度,最好具有与海岸线平行的海岸山脉。

挪威峡湾地貌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8 21:41:43 +0800 CST  
欧洲北部地区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大西洋沿岸地区是世界上峡湾地貌最为典型的分布区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世界上第五大半岛,整个半岛大致处于56°N至71°N之间,北极圈穿过半岛中部区域,属于高纬度地区。当然在现代,这个纬度已没有大量的冰川覆盖,峡湾地貌的形成时间主要在地球的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末次冰期。

向下滑行的冰川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8 22:08:35 +0800 CST  
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末次冰期,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当时整个欧洲地区几乎都被冰川覆盖,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也不例外,半岛上有走向和半岛一致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山脉上发育的大量冰川向大西洋一侧低海拔地区滑动,随着冰川的滑动,巨大的压力作用于地表,进行强烈的冰川侵蚀,使得形成巨大的冰川槽谷。在挪威峡湾中,长204公里、深1308米的松娜峡湾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

松娜峡湾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9 09:39:10 +0800 CST  
随着冰川的不断下滑,槽谷被侵蚀的越来越深,最终形成了无数条深深的冰川槽谷,后来在第四期冰期结束后,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从而淹没了深入海洋的槽谷,形成了锯齿状海岸线的“峡湾地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沿海是峡湾地貌最为典型的分布地区。在世界其他地区,只要符合上述形成条件的区域也有峡湾地貌分布。比如南北美洲高纬度地区的西侧沿海地区,大洋洲新西兰南岛地区也有峡湾地貌的分布。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9 10:55:59 +0800 CST  
在沃姆冰期最盛时,地球的年平均气温曾经比现今低10℃~15℃,最大冰厚达1千米,海平面低于现今至少150米以下。永久冰原南侵至北欧、北美、亚洲庐山,冰川面积达到4714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32%。整个加拿大和北欧都在冰雪的覆盖之下,欧洲、北亚、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等地,许多大型动物在地球上消失,比如猛犸象、剑齿虎、巨貘、西伯利亚野牛、塞浦路斯侏儒河马、巨型睡鼠等和大部分陆地植物纷纷灭绝;滇黔高原,成为世界仅存的两处动植物冰期“避难所”之一(另一处在美国中东部),少数逃至此地的动物,如大熊猫、柯氏熊、苏门羚、犍牛、狝猴、豪猪、猩猩、狐、东方剑齿象等,得以存活。由于冰期“避难所”的存在,保存了较多的古老物种;而散布于欧洲的种群就没那么幸运,阿尔卑斯山阻碍了物种的南迁,因此欧洲的生物种类比东亚要少得多。期间,未学会防寒的欧洲尼安德特人,在留下少许基因后,于3万年前整体灭绝,最终被来自东亚高原的晚期智人取代。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9 12:23:32 +0800 CST  
【注】:动植物避难所位置,是古植物、古脊椎动物、古地质学家,依据各冰期永久冰原范围、孓遗植物、动物骨骼化石年代、动物种群以及种类分布范围等多种远古信息,科学推断出来的。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9 18:02:52 +0800 CST  
由当时的气候环境看,盛冰期从事大规模的社会活动是有难度的。人类的生产、生活、繁衍,只能在沃姆冰期行将结束时,才能迎来高潮。于是,我们就有了1.6万年前,广西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博浪屯的娅怀洞遗址,稻作文化的重大发现。
这么说来,伏羲八卦历,在稻作文化出现1千年后的1.5万年创立,应是合乎逻辑的推断。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9 18:49:18 +0800 CST  
(3)、帝俊十日历,大约1.2万年前
弇兹氏“夨[cè]”天(观察天象),发现北极星和“斗转星移”现象,并据此创立了“太极斗历”。“斗建”的施行,极大地促进了华夏先民对宇宙探索的热望。经数千年的孜孜以求,至羲和氏时代,人们发现了太阳视在运行周期与大地四季轮回相关性的终极规律,并以此创建了“十日”历法。这是人类最伟大的一次天文实践。
《山海经•大荒南经》:“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9 20:15:13 +0800 CST  
【注释】
浴:此处作“鸟飞忽上忽下”。《大戴礼记》:“黑鸟浴,黑鸟者何也?乌也。浴也者,飞乍高乍下也。”
生:生育,初创、新制定。
【图译】: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叫羲和,她正在甘渊观测太阳升、落。羲和,为帝俊之妻,她就此创建了“十日历法”。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9 20:41:17 +0800 CST  

楼主:夜郎游侠2018

字数:185804

发表时间:2020-09-15 17:39: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3 23:25:58 +0800 CST

评论数:21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